-
1 # 小鐘侃天下
-
2 # 小俗事
你好
修改先皇遺詔是誅九族的大罪,後人常說除了趙高,胡亥,李斯還有宮女傭人什麼的在場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他們三個智商不會低到密謀這種事還會有其他人在場,所以排除。
而我的推測是先假設只有這三個人在場密謀。首先胡亥,他是整個陰謀的最大受益者,極度心虛,他頭上還有17個哥哥比他更有資格繼承皇位,他無論如何不會跟任何人說自己的皇位是怎麼得來的。排除。趙高。他是這場密謀的始作俑者,在跟李斯串通前他也絕不可能跟別人說自己的計劃,萬一李斯不配合?
最後李斯。史記說李斯是被動參與密謀,這種被動語態最有可能出自誰口?當然是李斯,李斯是個謀臣,當趙高跟他說自己的計劃時,李斯當然不是立馬做了決定,他一定經歷了好幾個不眠之夜,這種關乎性命的事,一般人不會靠自己的意識決定,而且李斯不像胡亥趙高心狠手辣,他有過猶豫,想到過始皇的恩澤,他至少會讓自己最親近的人來幫助自己權衡利弊,而這個人最有可能的就是李斯的兒子,李斯很有可能跟自己的兒子完完整整的說過這次陰謀。
因此,在李斯最後的歲月,當李斯跟趙高鬧翻之時,李斯和他的兒子必然感到一絲恐懼,他們很有可能試圖用這次密謀的真相來制衡趙高保命,讓更多的人知道事實真相也許會更好,當然是更多的親信知道,所以這個秘密在李斯家族已經不是秘密了,人人皆知。李斯腰斬於市,誅三族,倖存的家族成員面對家族敗亡,在秦無立足之地,修改遺詔之事也就對家族前途無關緊要了,也許司馬遷史記中的記載,就是這些李斯遺族的口述,畢竟史記還記載了趙高說服李斯的對話內容,除了李斯應該沒別人知道吧。
另外,也許史記的記載也有水分,密謀的事純屬意淫,但是胡亥會當上皇帝確實震驚了全國,連陳涉都知道將來的皇帝肯定會是扶蘇,所以當時的秦國上下,都高度懷疑這件事。史記作為官方史書,的確也用了很多民間傳說,所以我也只能根據已有的資料作出以上推測。
-
3 # 永恆的明哥Vlog
秦始皇駕崩於巡遊的途中,當時胡亥,趙高,李斯等陪同,為了各自利益,他們三人合謀篡改了遺詔,胡亥稱帝后,也兌現了承諾,封趙高,李斯為左右丞相。後面趙高關係出現裂痕,為了獨攬大權,趙高透過誣陷等手段除掉了李斯,李斯死前把這段歷史洩露了出去,這段歷史一直在民間流傳開來,到了漢代,被司馬遷用《史記》記錄下來。
-
4 # 如果沒有如果1987
胡亥、趙高、李斯篡改遺詔的說法,之所以會得到大家普遍認可,主要是因為這種說法,最符合反秦力量的利益,因為只有如此,反秦力量才能否定胡亥、李斯、趙高統治的合法性。事實上,陳勝起兵叛亂時,就是使用的這種說詞。
-
5 # 煮酒聽史
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倒在了第五次巡遊的路上。也就是在這次巡遊中,趙高夥同李斯一起篡改了遺詔,逼迫公子扶蘇自殺,並改立公子胡亥為太子。胡亥上位以後,聽信奸臣趙高的話,屠戮忠良,加重稅收,最終使得秦朝二世而亡。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趙高和李斯篡改遺詔的事情,如此隱蔽,為什麼會被司馬遷所知曉,並被記入史冊之中呢?
猜想一:李斯說的在趙高三人篡改遺詔的過程中,有三個參與者,分別是趙高、李斯和胡亥。胡亥和趙高不必多說,他們兩個為了為這件事保密,不僅誅殺了秦朝的王室血脈,還將李斯也給殺了。
因此,唯有李斯有機會將這個秘密公之於眾。而李斯將這個秘密公佈出來的理由也很簡單。
當初,李斯之所以和趙高合謀,篡改遺詔。就是因為李斯覺得自己比不上蒙恬,一旦扶蘇上位,自己的地位會不保,所以選擇了扶持胡亥。
然而胡亥上位以後,形勢卻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胡亥寵幸趙高,李斯連胡亥的面都見不到,還要受到胡亥的責備。
因此,此時的李斯很可能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結局,選擇了說出真相。至於這個真相說給了誰,那就不得而知了。
猜想二:後世詆譭的每一個朝代,在取代前朝的時候,都會盡力地抹黑對方。比如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就搞了一個五德始終說。因為周朝是火德,秦朝是水德,所以秦朝能夠取而代之。
也許這種言論聽上去很蠢,但是古代的平民就相信這個,因為當時的君權神授思想深入人心。殊不知,這只是統治者用來迷惑百姓的手段罷了。
漢朝也不例外。尤其是漢朝的開國皇帝,本來還是一個平民。因此,為了表示自己的正統性,漢朝就會竭力的抹黑秦朝。其中就包括秦始皇是呂不韋兒子,趙高篡改遺詔之類的事情。因為只有這樣,漢朝才能表明自己得國之正,才能收買人心。
事實上,秦始皇選擇胡亥為太子的機率並不小。
首先,扶蘇因為頂撞秦始皇才被趕離咸陽,前往上郡,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這本身就說明了秦始皇對他的不喜。
其次,《史記》記載,在秦始皇死前其實是遇到過三次預兆的,它們分別是熒惑守心,隕石墜地和玉璧傳言。這三件事情,都預言了秦始皇將死。因此才有後來的秦始皇厭惡說死。
而秦始皇的第五次巡遊,本身也是因為想要改變自己的命勢才作出的反應。如果秦始皇真的想要立扶蘇為太子,那麼早就應該有所準備,而不是將胡亥帶在身邊。
猜想三:巡遊路上的大臣們洩露的在李斯和趙高篡改遺詔的過程中,秦始皇死了那麼久才被發現,本身就很奇怪。更別說趙高命令隨行官員們各自裝載一石鮑魚的古怪行徑和遺詔上命令扶蘇自殺的古怪旨意了。
因此,趙高和李斯兩人自認為做得神不知鬼不覺,實際上隨行的大臣們很有可能已經發現了。只不過礙於李斯和趙高兩大權臣在場,這些大臣們為了保命不得不將此事深埋在心中。
當後來秦朝被起義軍消滅以後,這些大臣再將此事和盤托出,也是很有可能的。
結束語無論此事的真相是什麼,都並不妨礙後人對扶蘇的惋惜和對胡亥的痛恨。
-
6 # 古今宇宙
可能是為了反秦的需要而杜撰的。扶蘇已經不受待見,遠戍邊疆,如同清康熙的十四阿哥一樣,有兵權又怎樣,你不會被選為繼承人的。秦始皇把胡亥帶在身邊,有著明顯培養他的意思,同時希望李斯能承擔輔佐重任。但無奈身體不給力,胡亥只能匆匆上位。後來起義軍為了名正言順,也有打起扶蘇的旗號,但都是為了需要。
-
7 # 飛魚營
三個人密謀,後來還兩個聯合起來殺了另外一個,李斯和他的兒子李由,但是李斯還有其他兒子和家人,也可能後來事成之後對家人說了,趙高被子嬰殺的時候也有說出來的可能,胡亥就更不要說了,做了皇帝得意忘性才敢說了,司馬遷綜合三家遺留下來的說法才敢確認確定有這麼回事
-
8 # 朵朵佬爺
看了各位的回答,有人說是李斯說出來的,這不可能,因為說出來也是死罪。我分析,應該是趙高的親信說出來的。趙高玩完後,有的人為了邀功,向子嬰坦白了這件事,子嬰也需要殺趙高的充分理由。我們有一種電視劇裡的思維定式,雖然密謀的只有三人,但三人不可能跑到深山裡去密謀,應該是在營地密謀,很可能是在帳中密謀,秦始皇身邊是有許多人的,又不能遣開這些人,我估計,秦始皇身旁至少有個衛隊長吧?他不知道一點。秦始皇死後,每天都有人按時送吃的,這些人不知道,還弄來些臭魚,去弄的人不知道。如果秦始皇不死,誰敢弄這些臭魚?秦始皇身邊還有作記錄的人,秦始皇的一言一行都有人記錄的,也是知情人。其實,殺了扶蘇之後,胡亥等人就放鬆警惕了,訊息就開始擴散了,為什麼?都要留後路喲。胡亥後來為什麼殺了那麼多人,估計是為了掩蓋真相,這些人都與宮中有千絲萬縷的聯絡,有知道真相的可能。
-
9 # 高長寬4
歷史就是個小娘子,想怎麼畫都行。有本事你也去寫,只要別人認可就行。楊廣就一點好地方都沒有?李建成李元吉真有那麼壞嗎?你說“燭影斧聲”咋回事?
-
10 # 法證先鋒
我們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一次出巡的路上駕崩,胡亥登基稱帝。一直以來有關秦始皇到底傳位給扶蘇還是胡亥都極具爭議。而趙高篡改遺詔歷來被認為是歷史的真相,那如此機密的陰謀為什麼被後人所知道呢?我的分析有以下幾點:
第一、扶蘇的後代或者其陣營的人放出的謠言。我們知道,封建王朝,對帝位的嚮往幾乎是所有皇子甚至官員百姓的夢想。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為了皇位,父子相殘、兄弟反目等幾乎在每一個朝代上演,屢見不鮮。因此,扶蘇和胡亥在秦始皇未駕崩前極有可能就已經對繼承人的資格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最終,扶蘇在這場爭奪中,被遺詔賜死,雖然扶蘇死了,但其後人或者同情他的人我們有理由相信對胡亥是充滿怨恨的,因此放出謠言去攻擊胡亥,敗壞其名聲也是極為可能的。
第二、李斯踢爆了這個陰謀。李斯當時和胡亥、趙高是一夥的。在秦始皇駕崩的時候,這幾個人都在身邊。假設秦始皇真的傳位給扶蘇,那麼李斯參與這場陰謀的理由是什麼呢?我認為其一、他和扶蘇有矛盾或者政見不同,總之扶蘇上位對他只有害沒有利。其二、胡亥承諾較高的政治地位和利益。因此李斯參與了。但他想不到的是,胡亥上位後,趙高把持了權力,他不但沒有獲得應有的回報,甚至還被捕入獄,李斯這哪能忍呢?你不仁我不義,就爆你黑料。因此李斯也是極有可能洩密此事,他說出來也極有信服力。
第三、秦子嬰命人編造的。其實胡亥登基也不見得就不是秦始皇的真實想法。但為什麼說子嬰有可能讓人編造呢?那得說到當時以項羽、劉邦為代表的反秦起義烽火中原,秦朝已經岌岌可危,胡亥死後子嬰上臺,他已經無力迴天,看見自己就要成為亡國之君,看到這激憤的民意,他肯定不願為秦二世造成的混亂局面背鍋,因此要在法理上否定其稱帝的正當性,必須把造成國家混亂的責任讓他背起來,因為你胡亥,這個國家分崩離析,要是公子扶蘇上位,老百姓是不會過得這麼困難的。這樣做,至少在將來投降的時候有可能得到善待,正所謂冤有頭債有主,秦朝的覆滅是二世的責任。
第四、其他有嫌疑的人。首先跟隨秦始皇一起出巡的大臣們爆的料,這些人整天在皇帝跟前,極有可能瞭解皇帝的真實想法,那就是傳位扶蘇,但無力改變,唯有傳播真相在民間。其次就是反秦勢力,這些人造反總需要正當理由吧?所謂名不正言不順,你胡亥篡改遺詔稱帝,違反了天意,致使民不聊生,因此上天派我們來懲罰你,這一套說辭,在當時效果是很好的,把老天爺抬出來,老百姓是信服的。
綜上,歷史上秦始皇到底真正想傳位給哪個我們無從得知,趙高是否篡改了遺詔也是有爭議的,但這無礙我們分析趙高篡改遺詔為什麼被後人所知這個議題。以上,是我努力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得出的幾點愚見。
不當之處,敬請指教。
-
11 # 情義無價品歷史
我是情義無價,分享問題看法。
序言:沙丘之變,是趙高一手策劃而成,是秦朝最大的謎案之一,也是大秦帝國走向滅亡的巨大轉折點。
一、沙丘之變。210年,秦始皇第5次外巡在沙丘病逝。當時秦始皇在臨死前,召集身邊跟隨的左丞相李斯中車福利趙高,傳達遺囑。要求長公子扶蘇返回咸陽扶靈,這個意思就是任命扶蘇作為太子職位。
不久秦始皇駕崩,他的遺囑,卻被趙高、胡亥和李斯密謀,篡改為了立胡亥為太子繼承皇位。並假借秦始皇的名義,羅列扶蘇和蒙恬過錯,責令扶蘇、蒙恬自殺而亡。扶蘇看到來使的聖旨,萬念俱灰,認為秦始皇當初讓他到邊疆,就是對他死了心。如今,非但沒有對他恢復信任,反而變本加厲地斥責他,讓他自裁,自覺活著已經沒有任何的意義,不停蒙恬向上辯駁的勸阻,一意孤行地選擇了自殺以謝皇恩。
扶蘇自殺,蒙恬被逮捕入獄,胡亥繼承皇位,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變。
二、胡亥繼承皇位,只當甩手掌櫃。胡亥本來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自幼母親早亡,秦始皇終日在外帶兵打仗,沒有時間照顧他。就安排了趙高照顧他的生活,並教他讀書識字。趙高對於胡亥來說,他的身份是老師、僕人、心腹和最信賴的人。胡亥從小就對趙高的話言聽計從,無所不應,也養成了對趙高的依賴心理。因為是么兒子,秦始皇對胡亥也是格外的溺愛,胡亥但凡與兄弟姐妹鬧矛盾,秦始皇都不會批評他,而說是別人的錯。這樣,胡亥從小就養成了一個自私跋扈、極端偏執的性格,在他的心裡永遠只有自己的利益。
胡亥當了皇帝之後,並沒有想過好好地幹一番事業,只是認為要好好地享受皇帝的威風和特權。他對朝廷的政治從來也不關心,都甩給了李斯、趙高,特別是對趙高更加的信任和重用。胡亥終日只顧吃喝玩樂,到處遊走顯示自己皇帝的威風,正事不幹一件。
胡亥的心裡,一直對自己不明不白的皇位耿耿於懷,整日心神不寧,擔心事情敗露,被其他人趕下皇位。趙高看出了胡亥的心思,就又向他進獻了驚天陰謀。
三、趙高一手遮天,李斯被滅九族。趙高這個人,是一個利慾薰心的小人。他密謀讓胡亥當皇帝,其實是為了他自己的私慾。因為他知道,胡亥從小就對他百依百順,離不開他。胡亥當皇帝,必然更加地依賴他,這樣他就可以獲取更多的利益和更大的權力。
趙高看出了胡亥的心思,就向胡亥建議,剷除胡亥的兄弟姐妹,一絕被奪取皇位的後患,胡亥當然同意趙高的意見。這樣的情況之下,趙高就在咸陽殺害了胡亥的十幾個兄弟姐妹,並且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還殺害了蒙恬、蒙毅、馮去疾等開國忠臣良將。
這個時候的李斯,親眼看著趙高肆意殺戮,認為別人的死活與自己沒有關係,只要自己還是當丞相保持權力和利益就行,所以並沒有進行阻止。同時,他還覺得自己是胡亥上臺的核心擁護者之一,胡亥、趙高也不會對自己下手。出乎李斯意料之外的是,趙高為了達到自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目的,李斯是他最大的絆腳石,所以就對李斯也下了黑手。
趙高向胡亥進言說:李斯一直對自己的丞相之位不滿足,到處宣揚沒有他,胡亥就當不了皇帝。趙高的話,抓住了胡亥內心深處的最恥辱的痛點。不久,胡亥抓住李斯的一個小問題,就免去了李斯的丞相之位,讓趙高把他關進監獄等待親自審問。
四、李斯揭露驚天陰謀。李斯被趙高抓進監獄,並沒有想到是趙高陰謀坑的他,總是覺得自己幫助胡亥獲得了皇位,胡亥只是一時的生自己氣而已,過段時間,就會把他放出去。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之下,李斯在監獄裡,就經常給胡亥寫信,表明自己的忠心,還提出一系列治理國家的措施和方案。
讓他萬萬想不到的是,他所有的書信,全部都被趙高所沒收,並沒有到胡亥的手裡。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胡亥終日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心裡也沒有李斯的影子。李斯被關押最後的日子裡,趙高去看望李斯,明確地對他說,你這個人為了自己的私心,幹了不該乾的事情,對不起先帝,你永遠也別指望胡亥會放你出去,明天就會把你全家處斬。
這個時候的李斯,終於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會被抓捕關押,一切都是趙高在背後搗鬼。當天晚上,他就把沙丘之變的事情,偷偷地告訴了獄卒,說明了這個驚天的陰謀。
次日,李斯被誅滅九族,整個咸陽城的老百姓和當官的人,沒有一個為他的死叫屈,也沒有一個人去為他送行,都痛恨李斯在趙高殘殺無辜的時候,沒有出面阻止,認為他死得罪有應得。之後,民間便傳遍了沙丘之變的故事,秦朝也迅速走到了滅亡的終點。
結語:善惡終有報,只是時間沒有到。沙丘之變的故事,從司馬遷的《史記》記錄分析,應該情況屬實。秦始皇雄才大略,雖然對胡亥非常溺愛,在病危的時候,絕對不會傳位胡亥,他應該知道胡亥並沒有治國的能力。
秦始皇,雖然對公子扶蘇頂撞自己很生氣,但是把他安排到蒙恬的身邊當監軍,就有鍛鍊和培養他的意思,一是讓他與軍隊人員搞好關係,熟悉軍隊的管理內容,建立自己的威信;二是透過基層一線的鍛鍊學習,瞭解民間疾苦,可以更全面地學習治國理政之道,將來好接替自己的皇位。
秦始皇沒有提前做好繼承皇位的人員安排,才給了趙高、胡亥的可乘之機。秦朝沙丘之變的故事,也給後人留下了借鑑。從漢朝開始,在位的皇帝,基本都會提前立太子,也就是皇位的繼承人,以絕隱患。
-
1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根據《史記》的記載,秦始皇在第五次巡遊路上病逝於沙丘,秦始皇作為大秦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直到去世也沒有定下他的繼承者,太子乃國之根本,現在秦始皇都去世了,帝國還沒有太子,就一定會產生禍亂,這個禍亂首先從趙高開始。
因為趙高是秦始皇的近臣,官職是中車府令,掌管秦始皇的車駕行駛和所有的印信玉璽,通俗地說就是管理秦始皇每天的行程,車駕走到哪裡,在哪裡休息,趙高是需要在秦始身邊服伺的,另外還有秦始皇所有對外發布的部分詔書由趙高代寫,經秦始皇過目後,再從趙高那裡拿來玉璽蓋上印章,成為具備法律效力的詔書,可以這麼說,秦始皇的一舉一動,趙高都是瞭如指掌的。
趙高所以當秦始皇病逝時,趙高肯定是一個知道的,而不像胡亥和李斯,胡亥是是秦始皇的兒子,有事情或受詔的時候,才能見到秦始皇,李斯是丞相, 同樣是受詔時才能見過秦始皇,所以沙丘政變中起主導作用的就是趙高,對於趙高到底是主動謀害秦始皇,還是在秦始皇去世後才開始陰謀的,個人更傾向於後一種。
但是,秦始皇身邊肯定不止一個趙高, 還有服伺秦始皇生活起居的太監和宮女,這些人肯定也是知道秦始皇的情況,但身份低微,也不敢擅自外傳資訊,估計也只能被趙高協迫,趙高在想到計劃之後,首先說動了胡亥,以皇帝位置引誘胡亥參與,胡亥無法拒絕這個誘惑,然後趙高又找到李斯,以丞相之位和榮華富貴說動了李斯,李斯同樣無法拒絕。
沙丘政變於是沙丘政變就這樣開始了,雖然根據出土的《趙正書》說秦始皇是在李斯和馮去疾的支援下,主動傳位於胡亥的,根本不存在沙丘政變,當然也有這種可能,但主流觀點還是認為沙丘政變是真實存在的,因為秦始皇有賢能的長子,為何要傳一個懦弱無能的幼子呢?
沙丘政變的核心參與者就是趙高、胡亥、李斯三人,其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那些身份低微的太監和宮女就算知道秦始皇去世的訊息,但是對於趙高、胡亥、李斯三人密謀的細節是不可能知道的,如果沙丘政變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同時司馬遷知道的話,那一定是趙高、胡亥、李斯三人之中的其中一人洩漏出去的,這是一定的。
所以懷疑物件就是趙高、胡亥、李斯三人之中的其中一人。
李斯沙丘政變誰得到的利益最大?當然是胡亥,其次是趙高,最後是李斯,原因很簡單,胡亥從公子到皇帝,一步登頂,皇帝是整個天下最有權勢的人,當然就是胡亥利益高大,其次是趙高,因為趙高之前的官職是中車府令,現在擁立了胡亥,肯定會升官發財,但實際上趙高的野心遠不止這些,趙高的野心是要做皇帝。
利益最小的其實是李斯,因為他本來就是丞相了,只是想保住丞相位置,所以三人按所得到的利益最大最不會洩露秘密的原則來看,李斯是洩露秘密最大的懷疑人。
胡亥再來看當時的情況,陳勝吳廣起義時,就明確地把扶蘇作為他們起義的旗號之一,陳勝還說了扶蘇本來是秦始皇的繼承人,但由於勸諫被秦始皇發配到邊疆,陳勝還說胡亥本來不應該繼位,是胡亥殺了扶蘇才繼位的。
陳勝說的這些話都被記載在司馬遷的《史記》中,陳勝不是一個農民嗎?他怎麼知道扶蘇的情況和胡亥的情況,看上去陳勝對沙丘政變了如指掌,細思極恐,沙丘政變一年前才發動,一年後陳勝全知道了,作為一個農民,陳勝憑什麼知道朝廷中發生政變的細節?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有人洩露出來的。
再回過頭看趙高、胡亥、李斯三人的情況,胡亥即位後,在趙高的教唆下,進行了一系列的屠殺,不僅所自己的兄弟姐妹給殺了,而且把朝中不聽話的大臣也殺了一批,最終趙高開始把爭奪權力的矛頭對準李斯,發動沙丘政變三人中的兩人趙高與李斯開始權力鬥爭。
陳勝吳廣起義趙高憑藉掌控皇帝的優勢,因為趙高是胡亥的老師,對胡亥很瞭解,再加上趙高是內官,掌控了朝臣面見皇帝的權力,趙高利用這個讓李斯得罪胡亥,最終在權力鬥爭中,李斯處於下風,還因此被捕入獄,權力鬥爭對李斯非常不利,李斯當然不肯坐以待斃,他想出一個驚天的辦法:這就是陳勝的起義。
陳勝和李斯是同郡不同縣的老鄉,李斯是河南上蔡人,陳勝是河南商水人,兩個縣是相鄰的,口音都是一樣的,李斯的兒子是秦朝三川郡的郡守,李斯與趙高在朝廷進行政治權力鬥爭時,肯定會對敵方進行全方位監控,於是趙高捕捉到一條資訊:李斯的兒子李由與陳勝有書信來往。趙高將這條資訊上報給胡亥,胡亥還派了人去調查李由,結果李由在與劉邦的戰爭中,被曹參所殺,李由戰死。
李由戰死,監獄中的李斯再無外援,不久也被趙高所殺,但李斯所引發的政治動盪還沒有結束,種種跡象表明李斯將沙丘政變的內容洩漏給了陳勝,陳勝知道了扶蘇的事情和沙丘政變的內幕,所以打著扶蘇的旗號起兵,與李斯聯合逼迫趙高,但陳勝又怕沒人支援,所以還打出了項燕的旗號。
李斯原本是陳勝與李斯聯合進行一場與趙高爭權的政治鬥爭,利用兵變壓迫趙高屈服,救援李斯,沒想到的是卻因為秦朝的高壓統治下,各地貴族與農民紛紛不滿壓迫,結果陳勝一起頭,天下全部震動,這出乎了李斯與陳勝的意料之外,李斯的兒子三川郡守李由在陳勝大軍到來時就沒事,劉邦和項羽大軍到來就戰死,這也太巧了。
陳勝絕對不是個普通人,能說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人怎麼也不是普通人,況且連朝廷中沙丘政變這樣極高機密都知道,說明陳勝絕對不是普通人,再加上陳勝與李斯兒子李由有聯絡,便不難想像李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唯有李斯才是那個洩露沙丘政變的唯一人選。
所謂陳勝吳廣的農民大起義,很可能緣由是一場朝廷內部的權力爭鬥引發的,卻一不小心引發了整個天下的反秦戰爭,最終葬送了整個大秦王朝,卻是李斯和趙高都沒有想到的事情,正因為李斯的洩露,才讓天下人都知道了沙丘政變的陰謀,包括司馬遷也知道了,才能寫進《史記》。
-
1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秦始皇去世,趙高、李斯、胡亥三人合謀,篡改秦始皇詔書,賜死扶蘇,立胡亥為二世皇帝,秦朝的天下走勢,便也因為這一場驚天的宮廷政變發生了改變,秦朝悲催的二世而亡了。
這裡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既然這件事是三人合謀的,自然天下沒有第四個人知道。可是為什麼,史書上卻言之鑿鑿地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呢?究竟是誰洩露了這個秘密呢?
(李斯劇照)有人說,應該是趙高、李斯和胡亥三人中的一個,把這個話說出來了。
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儘管李斯曾受到過趙高的嚴酷迫害,乃至於被迫害致死。但是,他就算被迫害致死,他也不會把這個話說出來。因為這是他乾的醜事之一,他怎麼可能說呢?而且,臨死前,他唯一想做的,就是把他的冤屈留下來,讓世人知道他是被趙高迫害死的。如果他把那個話說出來,還有人同情他嗎?
趙高自己也不可能把這個說出來。他是主謀,後來的一切,都是以這個為基礎的,他能拆自己的臺嗎?而且,他也沒有說這個話的機會。因為子嬰是發動突然襲擊,把他給殺掉的。
胡亥當然也不可能說這個話。他和趙高的情況一樣,要是把這個話說出去了,他不就成了“謀逆者”嗎?雖然他最後是被趙高給害死的,他和李斯的情況一樣,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的話,也只可能是對趙高的控訴,不可能自己拆臺。
更為重要的是,三個人如果說過這樣的話,肯定會被司馬遷給記載下來。要知道,這是證明他們三人發動宮廷政變的鐵證啊,司馬遷怎麼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呢?而司馬遷在《史記》中並沒有做這樣的記載,足以說明,這三個人是把這件事藏得密不透風,沒有傳出來的。
(胡亥劇照)既然三個人都沒有傳出來,那麼,司馬遷又是怎麼知道的呢?
有人可能會說,司馬遷是猜測的。因為他是一個“黑秦者”,再加上所有人都死無對證,同時,秦朝也沒有相關的典籍留下來。歷史不過就是被那些所謂的史官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史官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而已。
不過,如果是這樣來談論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如果是這樣來談論人類歷史上的史學鉅著《史記》,就沒有意義了。司馬遷之所以這樣寫,必然是有根據的。他絕對不可能進行主觀性猜測。
我認為,司馬遷之所以要這樣寫,是因為他從秦始皇的遺詔中,發現了破綻。。
秦始皇去世前,是留下遺詔的。這個遺詔上說的是:“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蒙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很顯然,這份遺詔司馬遷是看到了的。
一來,當初劉邦打進咸陽的時候,蕭何是搶救性地把一些典籍拿走了的。這些典籍,很可能就包括這份遺詔。二來,當時這份遺詔是發到邊關,給了扶蘇和蒙恬的。他們兩人看見過,王離等人自然也看見過,留了下來。
我認為,司馬遷肯定認為,這份遺詔是假的,是有破綻的。所以才認為,這是趙高几個人的篡改。
(趙高劇照)那麼,這份遺詔有什麼破綻呢?
其一,扶蘇和蒙恬鎮守邊關,手握大軍。秦始皇卻讓他們死,難道不害怕他們擁兵造反嗎?如果擁兵造反,而國內又空虛沒有防備。在這時候發出這樣的命令,不是自尋死路嗎?
其二,秦始皇是在臨終前發出的遺詔,他在遺詔中,不可能不說一說自己的病情。而這份遺詔什麼也沒說,完全不合常理。
其三,秦始皇可能對蒙恬狠,他不可能對自己的兒子狠。殺自己兒子的事情,秦始皇是幹不出來的。歷史上,秦始皇對宗室人員都沒有這麼心狠手辣過,何況是對自己兒子。
其四,胡亥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秦始皇應該比誰都清楚。他如果想傳位給胡亥,早就立他為太子了。一直到死都沒這樣做,只能說他對胡亥不滿意。秦始皇不滿意胡亥,假如也不滿意扶蘇,他還可以立其它兒子啊,但是在遺詔中,他隻字不提。
有這四點破綻,足以說明,這份遺詔肯定是假的。
除此以外,秦始皇去世後,胡亥、趙高的一系列操作,他們對秦始皇其他兒子們的殘殺,對朝中大臣的殘殺,都足以說明,他們確實是篡位的。
因此,司馬遷就斷然地這麼寫了。
(參考資料:《史記》等)
-
14 # lyg影片君
一:在趙高三人篡改遺詔的過程中,有三個參與者,分別是趙高、李斯和胡亥。胡亥和趙高不必多說,他們兩個為了為這件事保密,不僅誅殺了秦朝的王室血脈,還將李斯也給殺了。
因此,唯有李斯有機會將這個秘密公之於眾。而李斯將這個秘密公佈出來的理由也很簡單。
當初,李斯之所以和趙高合謀,篡改遺詔。就是因為李斯覺得自己比不上蒙恬,一旦扶蘇上位,自己的地位會不保,所以選擇了扶持胡亥。
然而胡亥上位以後,形勢卻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胡亥寵幸趙高,李斯連胡亥的面都見不到,還要受到胡亥的責備。
因此,此時的李斯很可能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結局,選擇了說出真相。至於這個真相說給了誰,那就不得而知了。
二:後世詆譭的
每一個朝代,在取代前朝的時候,都會盡力地抹黑對方。比如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就搞了一個五德始終說。因為周朝是火德,秦朝是水德,所以秦朝能夠取而代之。
也許這種言論聽上去很蠢,但是古代的平民就相信這個,因為當時的君權神授思想深入人心。殊不知,這只是統治者用來迷惑百姓的手段罷了。 三: 太僕掌車馬,屬官有車府令丞,趙高的中車府令職能應與之類似,並不負責起草詔書。掌管文書的尚書和掌管玉璽的符節令都屬少府,掌通章奏的御史大夫更是位高權重(直說就是我不知道誰負責起草……)
趙高雖然“兼行符璽令事”但並不負責起草詔書,那麼詔書的內容至少還有執筆者知道。親近宦官和草詔者雖然地位不高,但趙高要實行計劃還是要聯合他們。為什麼史書只提了三個人:趙高是主謀、胡亥是核心、李斯官最大,其他人只要投贊成票就可以了。這些人都有可能走漏風聲。
-
15 # 孝婦河畔人家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生前最後一次出巡,不料在沙丘暴病而亡,趙高和李斯合謀篡改了秦始皇詔書,廢太子扶蘇,改立胡亥為秦二世,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沙丘之變”。趙高和李斯篡改遺詔本應該是絕密的事情,為什麼會被記載下來呢?對於胡亥,他是整個事件的最大受益者,歷代秦王傳承幾乎都是嫡長子制,雖然秦始皇沒有皇后,但是胡亥上面還有17個哥哥,繼承資格都不比他小,特別是長子扶蘇。因此,胡亥是絕對不會跟任何人說這件事。對於趙高,他既然事件的始作俑者,也是受益者,一是除掉政敵蒙氏兄弟,二是權力一躍而上,成為“指鹿為馬”似的人物,所以也不可能洩露這件事。既然不可能是胡亥,也不可能是趙高,那就只剩下李斯。李斯與趙高不同,他參與“沙丘之變”是被動。李斯沒有性命之憂,只是考慮榮華富貴,可是這種事風險太大,不能一下做出決定,需要找最親近的人一起權衡利弊,這個最親近的人可能就是李斯的兒子。因此,李斯入獄後,李斯和他的兒子會試圖用“沙丘之變”的真相來制衡趙高。沙丘之變記載在《史記·李斯列傳》,過程之詳細令後世驚歎,甚至還有趙高與李斯的密室對話。然而,許多人忽視了另一點,李斯入獄後,在監獄的生活記錄也非常詳細,甚至有一大段是描述李斯大罵胡亥的話,“且二世之治豈不亂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殺忠臣而貴賤人,作為阿房之宮,賦斂天下…”這段記載如此詳細,如同皇帝實錄一樣,很有可能是獄吏或者獄友把李斯生命中最後一段時光儲存下來,然後這份材料被司馬遷得到,最後才形成《史記·李斯列傳》。
-
16 # 孫子乾坤
這個問題問得好。然而正史之中沒有明確記載具體是誰洩漏了趙高篡改遺照的機密,“洩密者”的身份無疑是一個千古謎團。但是,不妨一探究竟。
一、胡亥、趙高、李斯洩漏的可能性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於巡遊途中在沙丘突然病故。根據《史記·李斯列傳》的記載,秦始皇在病危之時讓趙高寫信給公子扶蘇,讓扶蘇將兵權交給蒙恬,然後到咸陽主持秦始皇的安葬。但是秦始皇在信件發出之前就去世了,之後趙高就遊說胡亥、拉攏李斯,更改了書信,矯詔立胡亥為太子,並偽造書信賜死復甦。這段歷史被稱為沙丘之變。
那麼,3個當事人洩漏此事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1、胡亥。胡亥繼承了皇位,成為了“合法”繼承人,而這份矯詔是胡亥繼任皇位的法律依據,胡亥洩漏此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2、趙高。趙高在沙丘之變之後身居高位、權傾一時,囂張跋扈、大殺四方,可謂是仇敵滿倉,如果此事洩漏,趙高必定立即死無葬身之地。除非趙高良心發現,否則不可能。
3、李斯。乍一看,李斯洩漏此事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但是,趙高在拉攏李斯參與沙丘之變時,有很長一段的對話,整體來講李斯內心還是忠君愛國,有一定的家國價值觀的,但是在趙高的誘惑和一再拉攏之下,還是參與了沙丘之變。李斯在臨死前,還一直在勸諫胡亥。說明李斯此人是有大抱負的,心思不僅僅在爭權奪利上。如果李斯洩漏此事,有什麼好處呢?趙高的惡行本就天下共知,洩漏此事趙高不過多一個罵名而已。但是此事如果洩漏,那麼胡亥作為皇帝的根基就動搖了,復甦已死,如果胡亥也死了,秦就不復存在了。李斯的一生,是和秦始皇一統奮鬥的一生,秦朝是秦始皇的秦朝,也是李斯的秦朝,李斯洩漏此事,那就是自己抹去自己的功勞。李斯如此抱負之人,有沒有可能這麼做?李斯在臨死前,跟他兒子說:“我還想再和你一起牽著黃狗,從上蔡的東門出去追逐狡兔,還能辦得到嗎?”臨死前的李斯,有一種頓悟的感覺,但是臨死前的李斯唯一將此事說出去的機會就是告訴押解的獄卒。但是獄卒吧,未必有將此內容告知天下的能力。
所以,李斯有可能,但是可能性不大。
二、還有誰可能知道其中內幕
1、是否存在其他當事人。根據史記記載,在秦始皇死後秘不發喪到篡改詔書的事情發生之間,知道秦始皇死訊的人除了胡亥、趙高、李斯之外,還有秦始皇所寵幸的五、六個人知道秦始皇的死訊。這也說明,這五六個人與秦始皇的關係很親近。一個簡單的邏輯,李斯是以秦始皇在外去世、沒有立太子才封鎖訊息的,那麼這六個人要不對外說秦始皇的死訊,也必然是因為李斯的命令。既然如此,那麼後面有了胡亥被立為太子的遺照,這就與先前李斯的命令有所衝突了,這五、六個人必然會起疑心,判斷始皇遺照是矯詔的結論便不難得出。所以,這六個人都知道秦始皇立胡亥為太子的詔書是假的,那麼也必然知道後面賜死復甦的信件是假的。
2、各類親信們。賜死扶蘇的信件,是誰從沙丘送往上郡扶蘇的手中呢?根據記載,賜死復甦的信件在偽造之後,是由胡亥的親信送到上郡的。這個親信有沒有可能知道其中內幕呢?或者說,胡亥、趙高、李斯身邊的親信們,各種親信,或多或少的,有沒有可能知道其中內幕呢?很有可能,畢竟沙丘之變牽扯巨大,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有胡亥、趙高、李斯3個人事必親躬的完成,那麼,就可能造成此事的洩漏。
所以,沙丘之變的內幕,並不僅僅只有胡亥、趙高和李斯這3個當事人知道,而3 個當事者直接洩漏此事的可能性都不大。但是知道內幕的人卻不在少數,可謂是,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
17 # 蟻史為諫
司馬遷的《史記》成為後世重要的歷史資料,喜愛和研究歷史的人都會認真的拜讀。在讀《史記》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很多機密談話記錄其中,也有很多被篡改的跡象。
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需要尊重歷史也需要對一切學問保持懷疑的態度,透過遺留的蛛絲馬跡儘量還原歷史真相。
《史記》中被篡改和杜撰的地方不在少數。①,秦始皇是趙姬與呂不韋的私生子,透過各種推測證明秦始皇是被黑了;他的出生是正統的。
②,秦始皇焚書卻沒有坑儒,坑儒的事是假的。
這些沒有事實根據的事,不是篡改就是猜測。
趙高密謀奪權的事不大可能是洩露出來的,最大可能也就是後人透過蛛絲馬跡推斷出來的。
對於趙高謀權篡、改詔書的事被認為是真實可靠的;主要透過以下幾點。①,殺蒙氏與公子扶蘇。
秦始皇駕崩之後,胡亥在李斯與趙高的輔佐下回到咸陽繼位為秦二世。繼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殺蒙氏兄弟與公子扶蘇。
如果說殺扶蘇只是排除異己的話,那麼殺死其它兄弟就說明了他的繼位不得人心,所以需要動用武力鎮壓。
②,胡亥繼位之後趙高與李斯得到重用。
歷朝歷代只有輔佐之功才會得到重用,二世繼位之後秦帝國所有事務都落到了李斯與趙高手中。而趙高的計謀更勝一籌,最終搞定了李斯成為宰相。
李斯、趙高、胡亥三人是陪伴秦始皇身邊的人,他們是篡改詔書後的既得利益者;更重要的是他們有篡改詔書的實力與動機。
我們不能排除是李斯被車裂時說出來的,也不能排除是趙高膨脹之後說出來的;甚至可能他們更本沒沒篡改詔書,傳位給胡亥本來就是秦始皇的命令。
由於沒有證據證明這些說法,所以我們更願意相信是後人透過胡亥與趙高的所作所為推斷出來的。
而這樣的推斷也容易讓後人接受,我們相信這就是事實。相信趙高是一切的始作俑者,他甚至推動了秦王朝的滅亡。
-
18 # 歷史時燒錄
李斯本來是被趙高誘逼的參與者,然而事後卻被趙高殘害入獄,氣憤之下,於是在死之前索性向獄吏揭露了篡改遺詔之事 。
李斯輔佐秦始皇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為秦始皇鞏固了政權,維護了統一,為秦國統一大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他有點利令智昏,貪生怕死的短處,後來,跟宦官趙高參與了“沙丘之變”,最終導致自己也落得個被滿門抄斬的下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胡亥、李斯和趙高等人的陪同下出去巡遊,途經沙丘時暴病去世。陰險狡詐的趙高找到李斯,提出篡改秦始皇的詔書,賜死皇位繼承人扶蘇及大將蒙恬,然後立胡亥為皇帝。
這李斯原來是楚國一個小小的官,後來為了施展抱負而來到秦國,輔佐秦始皇改革創新,平定繼而統一六國,深受秦始皇的器重,於是封他為丞相。李斯也對秦始皇感恩戴德,赤膽忠心。而趙高雖然也能說會道,但在秦始皇面前還是不如李斯得寵。
因為,身為丞相的李斯是朝中舉足輕重且影響力極大的人物,所以趙高覺得只有得到李斯的同意和配合,這個篡改陰謀才能得逞。因此趙高來秘密會見李斯,要求與自己共謀。
李斯起初不同意,認為這麼做背叛了對他曾經寵信有加的秦始皇,有違道德觀,而且自己又是扶蘇的岳父。但是當趙高向他分析了情況之後,李斯最終無奈地答應了他。原來,趙高將他跟蒙恬做了對比,蒙恬的才能、功勞、謀略、人氣皆在李斯之上,而且蒙恬與扶蘇關係甚好,如果是扶蘇繼位一定會重用蒙恬為相,再說秦國的歷任丞相都是沒有一個好下場的。
趙高還向他舉出了幾個案例,秦孝公死後,商鞅遭受酷刑而死;丞相呂不韋被秦始皇罷免相位後,貶出京城,不久後喝毒酒而死;而為秦國立下赫赫功勳的甘茂也是最後逃離了秦國才得以保命。經趙高這麼一說,李斯也考慮到如今秦始皇一死,自己也會失寵,而且扶蘇的治國理念與自己完全不同。
趙高答應事成之後,他和胡亥一定會讓他保全相位及全家族性命。在趙高的威脅利誘之下,於是李斯成為了“沙丘之變”的幫兇,而且後來為了得到胡亥的恩寵,居然助紂為虐,縱容秦二世橫徵暴斂,貪圖享樂。
然而,即便李斯再怎麼討好胡亥這個新皇帝,胡亥也還是更寵信於趙高。李斯常常連皇上的面都見不到,甚至還要受到皇上的責備。後來各地百姓經受不住胡亥的橫徵暴斂,於是群起反叛。李斯這才想直言勸諫胡亥。而為了爭奪權力,趙高也趁勢打壓李斯。最終在趙高的設計下,李斯一步一步被迫入獄。
在獄中,李斯聽說自己要判處五刑,腰斬於市。李斯後悔莫及,最後想辦法將篡改遺詔之事,透露給了獄吏,而且在獄中大罵胡亥:“且二世之治豈不亂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殺忠臣而貴賤人,作為阿房之宮,賦斂天下……”
後來,這份資料最終被司馬遷得到載入了《史記》。
-
19 # 晨峰筆記
這是一個開腦洞的問題,既要合理,又要合乎史實,同時還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進行推理,以下是我的回答:
誰也不能穿越回去檢視,究竟發生了什麼,但是這樣的一場密謀是各方都需要的,這樣可以從法統上徹底否定秦二世的合法性動搖秦朝的根本,所以無論真假他必須是真的,秦末的各路諸侯一定會動用全部的力量宣傳這件事情,爭取天下百姓的民心。
以李斯、趙高的地位和心智是不可能隨便說出去的,能做到他們這種地位的人都是極其自律城府極深的,即使走漏訊息也會及時滅口的,但是從各種史料來看幾乎沒有記載趙高大規模清洗始皇帝駕崩時身邊人的記載,更多的是記載胡亥殺戮自己的兄弟和之後趙高與李斯的鬥爭。
歷來皇帝選定繼承人都是極其重要的嚴肅的防止的就是有人亂政,要麼會在生前提前選立,要麼會在臨死前召集眾臣當場宣佈並指定輔政大臣,要麼就是像清朝有一套完成的秘密立儲制度。而後世記載的趙高篡改遺詔此事,從記載看始皇帝臨終前只有李斯趙高指對他二人宣佈此時,雖然這二位是秦朝的重臣,但是始皇帝東巡身邊還有很多重臣是不會對他們沒有留下交代的,尤其是武將做出任何交代,從此看始皇帝更像是突然去世的根本就沒留下遺囑。
此後的歷朝歷代開國時都會對前朝末年的皇帝極盡可能的抹黑,從法統、天意等角度極盡可能的否定前朝統治者,以此來彰顯本朝的合法性,所以趙高篡改遺詔的事情只有是真的,才會符合新朝成立的法理。
-
20 # 青史回聲
這還不簡單,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唄。趙高又不是一個皇帝,他權力再大,位置再高,也只是一個宦官,離了大秦皇帝,他什麼都不是。這不,他自己把他親手立的秦二世胡亥給殺了,然後想當皇帝,這算什麼回事!即使群臣再懼怕他,也不會答應的。一個宦官憑什麼做皇帝?所以趙高再怎麼牛,也不會犯眾怒,之後便立了嬴子嬰為秦王。
可後來趙高自己都沒想到,看似忠厚老實的嬴子嬰,其實是個極有心機的人,他利用趙高對他的疏忽,假借生病之由,誘他前來府中,當然肯定不是請他吃飯,在府中,他安排數十名刀斧手,準備一舉剷除這個大宦官趙高。
結果當然是成功的,可是秦朝再也回不到從前的局面,隨著章邯的大敗,以及劉邦的攻城,嬴子嬰最終開城投降。
可是話說回來,這跟趙高篡改遺詔有啥關係?
關係老大了,如果不是嬴子嬰除掉趙高,可能趙高篡改遺詔這事沒法公眾於世。雖然之前很多人懷疑此事的真偽,畢竟沒有證據,再加上當時趙高如日中天,沒人會去得罪他。可是趙高死了,那麼之前那些罪狀自然層出不窮,包括篡改遺詔這事。
所以不管這事是不是真的,總之有一點可以確定,趙高沒等秦朝覆滅,就已經死了,所以這事就蓋棺定論了。
回覆列表
對於歷史,無可置疑的內容,其實只有那些人所共知的基本的事實;至於細節,通常都是各種羅生門。
對於秦始皇死後的事,人所共知的內容,只有胡亥繼承了皇位、長子扶蘇被清理出局。至於具體細節,不同的當事人,肯定有不同的記述。胡亥、趙高、李斯篡改遺詔的說法,之所以會得到大家普遍認可,主要是因為這種說法,最符合反秦力量的利益,因為只有如此,反秦力量才能否定胡亥、李斯、趙高統治的合法性。事實上,陳勝起兵叛亂時,就是使用的這種說詞。[注]
[注]: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如果胡亥控制了局勢,再三世四世的傳承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那我們翻開歷史書,估計都會承認胡亥是合法上位的。
許多人喜歡說史料。但是他們恐怕連什麼是史料,也沒有弄清楚。
最簡單而言,《史記》中記載的趙高在密室中勸說胡亥的話;以及趙高在密室中勸說李斯的內容,被寫得活靈活現,如同現場監控制錄相被調出。這種內容可以肯定的說,它就是太史公腦補出來的。因為這種高度機密的內容,除了當事人趙高、胡亥、李斯之外,不會再有人知道,而這三個人顯然不可能會承認有這種事實的。這就好像,現代有歷史學者寫民國曆史時,寫出這種內容,誰也得說,這就是腦補歷史。
當時歷史無可置疑的事實,只有一人,那就是秦始皇死後,少子胡亥繼位,長子扶蘇隨後被殺了。至於這裡面經過了一系列怎樣的密謀,那都是人們腦補罷了。許多人也許會說,如果沒有陰謀,秦始皇怎麼可能讓幼子繼位呢?問題是,漢武帝死的時候,有兩個成年的兒子(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但是漢武帝就是讓8歲的小兒子弗陵繼承皇位。我們誰也不能說,漢武帝智力有問題吧!我們誰也不能說,漢昭帝繼位,是霍光篡改遺詔吧!既然漢武帝死的時候,不讓年長的兒子繼承皇位,就讓一個8歲的幼兒繼位。秦皇死的時候,不讓年長的兒子繼承皇位,就讓年幼的胡亥繼承皇位,應該沒有什麼太不可思議的吧!有優秀的成年兒子,卻讓幼子上位。
這種事,用英雄史觀去看,的確是不可思議的。但是用群眾史觀去看,這太平常了。因為深入思考歷史,我們會發現帝國的成敗興衰,與統治者年紀大小、能力強弱並無必然聯絡。因為歷史是眾多利益集團共同推動的;在特定的時候,許多一世之雄主,都會放著成年的兒子不用,而讓年幼的兒子繼承皇位。趙武靈王有年長的兒子,卻讓幼子繼承了皇位;趙惠文王繼承王位時只有10歲。漢武帝有年長的兒子,卻讓幼子繼承了皇位;漢昭帝繼承皇位時只有8歲。孫權有年長的兒子,卻讓幼子繼承了皇位。孫亮繼位時只有10歲。司馬炎的選擇就更誇張了,因為有眾多聰明能幹的兒子,卻讓一個智力有問題的兒子繼承了皇位。石虎有年長的兒子,卻讓幼子繼承皇位。石世繼承皇位時才10歲。
對於這些統治者的選擇,人們難免會覺得這就是腦殘的行為,因為皇帝的能力事關帝國興衰成敗,放著眾多年長的聰明能幹的兒子,為什麼非要讓讓缺乏行為能力的兒子繼承皇位呢?尤其是帝國因此混亂不堪時,人們更容易產生這種感覺。但是不管怎麼說,上面這些事實大約可以證明,一世雄主在特定的時候,放著成年的、聰明能幹的兒子不用,選擇讓年幼的兒子繼承皇位,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當然了,僅憑這個理由證明秦二世上位是絕對合法的,肯定證據不足。但是它顯然證明,秦始皇做出類似的選擇,並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在這種背景下,如果胡亥二世三世的傳承幾十年、甚至一百多年,我們看的歷史書,恐怕都得承認他是合法上位的,最多是他上位後,猜忌自己哥哥,把他滅了。秦末的歷史資料有限,所以這種無頭案,找所謂的史料證明秦二世合法上位,估計是無法做到的。我們看一下滿清雍正皇帝上位的事吧。以前非常流行一種說法,那就是雍正上位系篡改遺詔。因為滿清資料非常豐富,所以人們自然會發現,相關說法的具體細節,一看就是胡編的。
秦末歷史,最讓人感覺奇怪的事在於。許多絕不可能有爭議的事,在歷史書上卻充滿了爭議。最經典的就是秦二世的年齡。在《史記》上,有一種說法,胡亥12歲[注];有一種說法,胡亥21歲。[注]
[注]: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史記·秦始皇本紀
[注]:二世生十二年而立。史記.秦記
關鍵是,圍繞這個問題,後世歷史學家爭得昏天黑地,卻始終爭論不出個結果;現在是二十一歲的說法,比較佔據主流罷了。再經典一些的問題就是,趙高是太監嗎?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圍繞這個問題,依然爭得昏天黑地,以前普遍認為趙高是太監,但現在的主流觀點認為趙高不是太監。胡亥是幼童,還是成年人?趙高是太監,還是正常人?這怎麼可能存在爭議呢?因為任何一個史官,只要有機會在中央政府工作,都不可能連這種最簡單的事實,也無法辯清楚。問題是,它留給後世的就是一筆糊塗賬。真正無厘頭的地方在於,前面幾乎是明擺著的事實,我們從史書上都找不到一個無可爭議的答案。而胡亥、趙高兩個人的密室談話,語氣、表情、措詞是什麼,我們卻可以從史書上找到無可爭議的答案。幸好這是太史公這樣寫歷史,這是眾多歷史大家在這樣寫歷史。
如果是某個民科這樣寫歷史,人們肯定會嘲笑他說,你這是在寫歷史、還是在發明歷史、腦補歷史?因為這種東西,你怎麼知道的?
總的來說,對於歷史,無可置疑的內容,大約只是那些人所共知的基本事實。其它內容呢?都是各種羅生門的彙集。
換而言之,不同的歷史當事人,記述出來的細節,常常會是天差地別的。有時候,歷史細節有一個非常統一的說法,並不意味著著它就是歷史的真相,只是因為資料太少了。表面上,始皇帝的長子扶蘇,是死於趙高、李斯兩個人手裡。實際上,他是死於秦始皇的直屬班底手裡。一切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一個弱勢皇子繼承了皇位,那老皇帝的直屬班底,就可以完整的儲存下來,他們的既得利益,就不會因為新皇帝上臺而改變。而一個強勢的皇子繼承了皇位,強勢皇子的嫡系人馬,自然會全面接管老皇帝的直屬班底權力。在這種背景下,秦始皇的直屬班底,絕不會希望公子扶蘇繼承皇位的。
當然了,扶蘇公子之死的主要原因也在這裡;因為真正希望他們死的人,並不是只有李斯、趙高,而秦始皇的整個直屬班底。
現實中的政治鬥爭,那都是無數人參與的事情。誰能讓最多的人站在自己身後,誰才有機會取得最後的勝利。如果最多數人的站在你身後,這裡自然是你說了算。否則,你有多高的職務,有多神聖的地位,也是白搭。比如,光緒與慈禧相爭。從法理上,你說太后有權,還是皇帝有權?這種論證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一切,就看大家支援哪種說法了。如果大家都支援太后,皇帝只能當傀儡;如果大家支援皇帝,太后就只能回後宮養老了。
我們總認為,胡亥能當皇帝,就是因為趙高、李斯篡改秦始皇遺詔的結果。問題是,假如普遍的軍政大佬,都不支援胡亥當皇帝,不要說這一個偽詔了,就算它是真詔,也會很快變成偽詔的。關於這一點,根本不用看太遠的例子。比如,據說真正的秦始皇遺詔是讓扶蘇繼承皇位,但是因為趙高、李斯不支援他,所以扶蘇就稀裡糊塗的死了。我在文章中一再重複這樣一個觀點,地位相等的人,誰殺誰也很容易。人們不敢輕易幹這種事,主要是因為殺人容易,想擺平相關的事,就有些困難了。單憑趙高、李斯兩個人的力量,殺掉扶蘇,並不是難的無法想象(因為只要他們行動迅速,不給其它人有串聯的機會;因為只要扶蘇夠弱智,明明有機會反抗,就是不敢反抗)。問題是,如果沒有足夠多的大佬支援趙高、李斯。單憑趙高、李斯的力量,想擺平相關的事情,那就難的無法想象了。因為扶蘇死後,眾多大佬打出“趙高篡改遺詔,殺害合法皇位繼承人”的旗號,趙高、李斯能往哪裡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