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晴之婉約
-
2 # 洞察之眼1219
作為媳婦尊重長輩意見是基本的,但作為孩子母親,樹立榜樣更是責無旁貸。老人媳婦與孩子之間可能因為代溝關係,意見各有不一。但作為孩子監護人,原則性問題不容討論,是要與老人必須說明。若有難度則需要你丈夫的鼎力支援,如果他愛你,他一定會支援你的選擇。
-
3 # 肉哥姥姥
心態正常就好!別奢望太多!坐好月子,養好身體!抱著幫是人情,不幫是本分的心態!有問題讓老公溝通!不和婆婆直接衝突!
-
4 # 瀦哥哥的妹妹
坦白說一句,婚前跟婆婆相處不多,婚後才發現原來老公對自己父母真實情況隱瞞很多,有孩子後,越演越烈,跟婆婆是壓根沒法一起生活了!婆婆不會帶孩子,家務事一樣不做,而且特喜歡埋怨,一把年紀還離婚,居然又住一塊,公公家務全包,還要經常接受婆婆的打罵,真心挺不容易的。作為晚輩,目前能做的就是少接觸,個人覺得婆媳關係本來就不存在,只不過因為一個男人綁一起,如果硬要長期相對,哪有不出問題的!婆婆對於小夫妻的事,能少管就少管,基本兒媳婦沒哪個特別不尊重老人的,都是真心換真心!
-
5 # Jolly-隨風醬
我自己還沒小孩,但是去年懷過一個,沒保住,是老公和婆婆照顧的小月子,那時候心裡難受➕身體上難受,特別感謝我的老公和婆婆的悉心照顧。我老公是西北人,他有好多老鄉也找的重慶女孩,在重慶定居,但是我發現他們的老婆都是在生了小孩後和婆婆關係破裂,這一現象嚇到了我和我老公,因為我和婆婆相處很愉快,我老公怕萬一我們也像他老鄉那樣,生了小孩婆媳關係就很差,當時還說婆婆不照顧月子,讓我自己媽媽來照顧我。但是經歷小產的事情,我和我老公都相信我們能處好。我自己的兩個閨蜜也是有了小孩後和婆婆關係變得很差,都為了小孩在互相忍著,都說等小孩大了,就各自分開住。其實我覺得懷孕有小孩,應該是好幾個大人的碰撞,把生活觀念生活習慣等的不一樣幾個人硬安排在一個屋簷下,如果一方不寬容一方不忍讓,總會爆發矛盾的。女人生小孩經歷身體生理心理上的變化,本來就需要多一些呵護和關心,如果全家的注意力都在孩子那,也可能造成一種落差,對小孩的觀念老人和年輕人又會發生各種碰撞,所有的一切如果其中一個人處理不好,就為家庭關係埋下了不穩定的因素,所以我覺得有矛盾很正常,就看怎麼處理矛盾。其實有句老話“十年看婆,十年看媳”,人都是相互的,總之,一個和諧的家庭才會孕育出一個健康的孩子。
-
6 # 開心來啦
這個主要看每家情況。為啥有孩子後會婆媳關係破裂,這個肯定是生了孩子後,月子婆婆照顧,然後小孩由奶奶帶。我覺的吧,如果自己沒條件請人的話,媳婦的心必須放寬一點,媳婦畢竟不是女兒,以前沒有共同生活,本身生活習俗就不一樣,如果一味以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婆婆,問題就來了,如果碰到婆婆好說話的還好,如果是強勢的婆婆,就會吵架。我覺的最重要的還是溝通,說實話帶孩子真的很累啊,如果你還嫌婆婆帶不好,換位思考一下,自己也會發火啊。有些問題最好由老公出面解決,沒人帶孩子,有時候也只能哄著點婆婆,嘴甜一點,怎麼樣也要忍個三年,等孩子可以上幼兒園了,就自己接送吧,解放婆婆,分開住,問題也會少很多。
-
7 # 悅雨育兒
我和婆婆關係還不錯,我覺得歸功於兩方面,一是不住在一起,二是心態。
婆婆和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城市的,婆婆還沒有退休,所以帶孩子這件事完全是我自己來做,兩歲前僱了一個保姆,兩歲後孩子就上幼兒園了,完全我自己帶了,當然孩子放寒暑假的時候,婆婆多數都會過來幫忙帶一段時間,所以對於婆婆我是感激的,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伸一把手,雖然他很不願意來幫忙帶孩子,現在孩子大了寒暑假我就讓他上私立幼兒園過渡一段時間,婆婆也就可以不用來了。
第二就是心態,我們相互尊重,我覺得他是長輩,在照顧孩子上,如果不是原則問題,我們都是隨他的,如果真的是和書上相違背,我會告訴他,並把書拿給他看,婆婆是老師,還是挺通情達理的,最主要的是我和婆婆都是隨和的人,差一不二就那麼地了,誰也不會計較。
這就是我們家的和諧之道,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8 # 一隻蹦噠的兔子
有孩子後如果選擇讓婆婆帶孩子,那麼你不要以個人的觀點要求婆婆,讓婆婆按照她的思路,有不同意見委婉的說。如果選擇自己帶孩子,那麼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來,婆婆說的對就聽說的不對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也別出言頂撞。我家老大就是我和婆婆一起帶的,從最簡單的穿衣服的意見都不一致,每天生活都沒有開心的,不是這我感覺不對就是那她感覺不好,我和我婆婆的脾氣都是悶在心裡的那種,那段日子別提了。生了老二後,我下定決心再苦再累都自己帶,果然矛盾也少了,家裡面的生活也有了規律,各自忙著自己的事,現在生活的挺滿意的。
-
9 # 手機使用者6966686058
我就是一個,婚前沒在一起住過,他們在在農村,不知道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我父母教給我要對老人好,也不老50歲。結婚就懷孕了,孕期一直是孃家媽照顧我,隔三差五,逢年過節,對婆家人不是買衣服就是給錢,相處的還挺融洽。生老大時自己爸爸骨折,媽媽白天要照顧,晚上又來我這裡照顧我,兩年來回跑,孃家總是給錢貼補小家。我以為一家人,她會好好照顧我一個月的,沒成想人家呆了幾天,弄的家裡烏煙瘴氣的跑了,我整天哭,生氣,出了月子我媽把我接回家了,一起照顧我爸,我,孩子,一輩子都忘不了那個絕情絕義,那個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人,讓我看清楚了真面目!婚後兩年自己帶孩子,她還總是挑事兒讓我和老公吵架,一點都不幫忙,還各種挑理兒,我爸媽還讓我忍著,後來一件事兒讓我全家人都看清楚她心眼兒不好,不喜歡兒子媳婦好。懷上老二到現在生下一個月,都是我自己,又看老大,又懷孕,忙的時候,孃家人幫襯著。生了老二,來轉了一圈,給他兒子甩下一句,她是不是不願意我看娃?我去,一個娃你不看,說我不讓你看,倆了,你還不看,我一個人看倆,夠絕情!別人知道怎麼回事都是含著淚覺得我可憐,我覺得我心裡不苦,不缺錢花,兒女雙全,孃家爸媽健康,家裡生意順利,別無他求!只願相敬如賓,互不來往!說我這個人不孝順啥的都無所謂,寒心了,也傷夠了!
-
10 # 不忘初心139223570
在一起相處總會把這個人看的清楚,而生完孩子是認清誰是虛情假意誰是真心實意的時候,有個女孩你會看的更清楚,有個男孩可能會跟著沾點光,但對你也好不到哪裡去,一個坐月子最需要關心的女人此時最受不了的就是老婆婆傻逼行為,關係從此破裂了!
-
11 # 勿對言論對號入座
我跟老公其實都是願意自己帶孩子的,他掙錢,我帶孩子,照顧家庭,錢少點沒關係,一家三口的,在一起,很幸福。但是沒辦法,後來婆婆媽非要帶孩子,給她帶我也不放心,不給帶又怕她心裡有啥想法。愁人
-
12 # 摩羯很善良
我和婆婆的關係在剛結婚不久就埋下了地雷。她媳婦熬成婆,就拿我開刀。又是說婚房不是我的,是她兒子和姑娘的,又說自己要先去新房住段時間享享福,又說不給我帶孩子,又說其他的。可現在呢?我不但和他兒子過得好好的,還憑藉自己的本事一起買了房子,我孩子也不和她親了,她以後想來我家都不好意思來了,她就靠著她姑娘吧。
-
13 # 積木育兒
應該看到,我們和父輩成長的環境不同,生活方式、育兒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這個差異在一開始不明顯,或者被忽略,但在有了孩子之後,這個矛盾就被激化了,婆媳之間衝突更大了。這種情況應該說很普遍,很常見。
解決這個矛盾的關鍵,其實基於這一點上,雙方都應該認識到:父母是孩子教養問題的第一責任人,且老人和父母都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否則矛盾會激化。
對此,父母應該看到,老人育兒的一些優勢:
老人的一些經驗仍是值得借鑑的:1.寧可讓孩子穿的稍薄一點,也不要焐到孩子。
2. 小肚子很重要
注意不讓孩子的小肚子露在外面,即便是夏天,最好也別讓孩子裸露上身太長時間,建議穿肚兜。
3. 不要讓孩子過量飲食
七分飽強於撐得飽。
4. 白開水是孩子最好的飲料
孩子最好的飲料就是白開水。
雖然並不是所有老人都能擁有這樣科學的育兒經驗,但是老人育兒在現在的家庭結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媽媽們也要學會看到老人們在照料孩子和家庭中的貢獻,學會感恩,只有帶著這份感恩的心情,才能處理好更多的和老人之間遇到的育兒衝突。
老人幫帶孩子的其他明顯也很明顯1.老人育兒節省了家庭開支
大多數父母都要上班,如果沒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就要請保姆,這筆費用對一般工薪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2.老人育兒更讓父母安心
隨著媒體的發展,很多保姆育兒的悲慘事件被頻頻曝光,比如有些保姆,因為嫌孩子不好好睡覺,居然給孩子的奶粉中加入了讓孩子嗜睡的感冒藥。
如今,中介市場保姆的素質如此良莠不齊,相信誰也不願意用自己的孩子,作為保姆試用期的考核試用品。而各家的老人則完全是盡心盡力,畢竟是自己的親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無論老人育兒的方法有多麼的不可取,至少老人與爸爸媽媽有著共同的願望,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會真心真意對孩子好。
3.老人的生活經驗更豐富
不是有句老話嗎?老人吃的鹽比自己吃的飯都多。雖然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卻是這個理兒。
雖然說如今的育兒知識、育兒書籍是鋪天蓋地,可對於新手父母來說,真遇到事情時,經常還是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老人在撫養孩子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因為老人家是過來人,而且很多老人都生養了兩個以上的子女,對孩子各階段的發展特點也更加了解,尤其在孩子生病的時候,能給慌亂中不知所措的父母一種心理上的支援,對解決問題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4.老人育兒心態更平和
社會競爭壓力大,父母們的工作壓力都很大,容易造成情緒緊張、焦慮,如果把這些負面情緒帶回家,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但是,老人已經脫離那種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他們的心態相對比較平和,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更加從容,更少地摻入負面情緒,能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與孩子們的遊戲和活動中,更能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心聲,與孩子有更多的交流,從而更好地瞭解並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是時常抱著手機陪孩子的父母無法企及的。
5.作為單親家庭中缺少的父親或母親角色的補充
對於一些特殊的家庭,比如離異或喪偶的家庭結構中,在對孩子的教養過程中,缺少了父親或母親這一性別角色對孩子的影響。而老人的加入,為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彌補了家庭中父親或者母親缺失的問題,為孩子提供了性別模仿的物件,也為孩子學習與異性相處提供了鍛鍊的機會,無形中給予了孩子正確完整的性別意識教育。
之所以說這麼多,是希望爸爸媽媽們能夠更加理解老人在育兒生活中的辛苦,以及為家庭帶來的利益。當遇到一些隔代育兒衝突的時候,帶著一份感恩的心,和老人多交流,共同探討和商議對孩子的教養問題,而不是首先開始抱怨,然後帶著積怨面對問題。
無論如何,老人育兒,帶給年輕父母和年幼孩子的,更多是幸福和奉獻!如果你家也有老人幫著帶孩子,請記得少些挑剔,多些感恩!少些怨言,多些溝通!
-
14 # 盼寶的快樂時光
我的看法是小夫妻經濟獨立後,不一定就沒有婆媳矛盾。但在經濟不獨立的基礎上,婆媳關係惡化甚至破裂的風險要大很多。
在操辦婚禮、購置新房、婚房裝修以及育兒這四件大事上,如果你不能完成經濟獨立,勢必給日後的婆媳矛盾埋下隱患。
新婚夫妻剛剛組建家庭,起步階段往往都需要父母來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一旦兩口子和父母親之間有了經濟上的糾葛,那麼隨之而來的矛盾就顯而易見了。
舉兩個例子來說:
首先,俗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這同樣會發生在父母和子女之間。比如說,因為父母對小夫妻的購房提供了經濟支援,甚至婚房就是父母掏錢購置的,那麼父母親就可能會提出要與小夫妻合住的要求,而夫妻雙方即使都不願意合住也不得不低頭了。
而父母和子女合住就必然帶來了婆媳相處的麻煩,如果只是一個生活習慣的問題,那是可以化解和緩解的。但如果因此,父母特別是婆婆就在這個家裡依然享有了重大發言權甚至是決定權,這就完全打破了夫妻組建新的家庭應該抱有的平衡關係,婆媳之間的矛盾的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其次,一旦孩子誕生了,在當今的社會,除了父母自己承擔撫育之責外,往往還要由老人協助。而這個協助的工作,爺爺奶奶參與的可能性更大。由此因為育兒理念的差異產生的婆媳矛盾數不勝數。更常見的情況是,兒子看不慣自己媽帶孩子的方式,完全可以直說,溝通較為方便,但做媳婦的往往只能忍,通常都是小矛盾最後釀成了一個大糾紛。
究竟該怎麼把握婆媳關係呢?有人打過這麼一個比方來形容,我覺得還是比較恰當的,供大家學習借鑑:
當婆婆和媳婦都是好相處的人時,兩者最好是同事關係或朋友關係(關係較好的那種)
當婆婆和媳婦彼此不好相處時,媳婦把婆婆當成你的領導就可以,留一份敬重,少一點接觸。
祝願天下的媳婦們都能遇到一個好婆婆,也希望今天的媳婦們將來也都做一個受人尊敬愛戴的好婆婆!
-
15 # 老頭85257384
對於媳婦來說,生孩子坐月子的時候是最需要婆婆關心照顧的,有些婆婆持有舊觀念,因為媳婦生了女孩,就滿心的不高興,關心照顧媳婦不夠,這是造成婆媳之間關係惡化的主要因素,社會進步了,觀念也應該更新,生男生女都一樣。對於婆婆來說,媳婦給你家生了閨女也是親骨肉,閨女是爸媽的貼心小棉襖,適合這個社會。總某些人盼望生兒子,但兒子沒閨女細心,當你老了,還是閨女照顧你周到。
-
16 # 朵朵媽媽123fight
快生了,不過我覺得肯定會有婆媳矛盾的,很多觀念不一樣,而且感覺婆婆永遠是對兒子好,兒媳是個外人,但我婆婆又每次給我灌輸的思想(我老公一樣),現在在婆家是自家,孃家不是自己家了,什麼都要為婆家考慮啥的,然後最後有說點好話給你聽!然後要我什麼都聽我老公的,我也不是怪我婆婆,有這思想都正常。但我時常想我爸媽養我這麼大,女兒嫁出去就白養了一樣。
-
17 # 育兒知識心得
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其中最難唸的就是“婆媳經”。在家庭關係中最難相處的關係就是婆媳關係,婆媳不合,會導致整個家庭快樂氛圍的喪失。
據很多年輕媽媽反映,在孩子出生以後,婆媳矛盾就會越發顯現出來。甚至之前關係“親如母女”的兩個人,突然就因為孩子的降生而“反目成仇”,為什麼孩子竟成了很多婆媳關係惡化的導火線?
在孩子出生之前,婆媳雖然共處一個屋簷下,但是基本沒有太多需要交集的地方,大多數也能相安無事。
孩子出生以後,在中國的家庭,大部分婆婆會和兒媳婦兒共同擔負養孩子的任務,於是交集產生。兩代人之間必然存在育兒理念的差異,如果兩個人都想按照各自的方法行事,勢必會產生矛盾。當這些矛盾積壓到一定的程度,兩個人關係徹底破裂,兩個女人之間的戰爭就會頻繁發生。
有人說,過日子是夫妻兩個人的事情,只要夫妻倆人關係好,就沒問題。那她一定是沒結過婚,或者沒有經歷過婆媳戰爭。婆媳不合,如果同住一個屋簷下,一定會影響夫妻關係,更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環境。
怎樣念好這本“婆媳經”?
1換位思考,給予肯定
所有關係之間矛盾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TA的做法我不滿意”,人們往往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理念來約束別人的行為,於是矛盾就產生了。
例如大部分的兒媳婦兒都接受過相當程度的教育,重視孩子自主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她們會給孩子制定規則和讓孩子自己做事情。而作為老人,在教育隔輩兒人,往往容易溺愛孩子,感性大於理性。這時候媳婦要堅持原則,但也要注意說話語句得當,容易引起婆婆的反感和誤解。
多讚美她的辛苦付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肯定,毋庸置疑,婆婆對孩子的愛也是百分之百的。在給予肯定之後再提出建議,這樣才不會讓婆婆覺得媳婦不知道感恩。
2物質獎勵,感情溝通
女人天生愛禮物,婆婆也不例外,經常給婆婆買點小禮物給予物質獎勵,這是對老人是一種肯定和安慰。有時候一件禮物能解決很多問題,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吃人嘴短,拿人手軟”!
溝通是增進兩個人之間感情很重要的因素,有時候矛盾的產生不可避免,矛盾過後,如果能夠及時溝通,就能很好的解決矛盾。但是如果兩個人都憋在心裡,都在做表面工作。矛盾勢必會越積越深,終有一天會徹底爆發,不可收拾!
3讓老公承擔他應盡的責任
在很多中國家庭,大多數都是“奶奶代替了爸爸”,養育子女本應該是父母共同承擔的指責,而大多數孩子都是媽媽和奶奶養大的。
如果爸爸積極參與到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兩代人的育兒理念差異,由他出面來協調這個問題,就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不得不承認,母子之間的溝通要比婆婆跟兒媳婦之間溝通順暢很多,婆媳之間也不會再因為育兒理念這個問題而導致關係惡化。
4不要真把婆婆當親媽
這句話看似矛盾,其實是一條婆媳相處的重要原則。
婆媳之間沒有血緣關係,更多的知識一種情分的存在。你在親媽面前可以盡情展現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你的所有缺點媽媽都能無條件包容,即使大吵一架,也不會心存芥蒂。可是,你如果要求婆婆也對你如此包容,那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在婆婆面前不要口無遮攔,說話的方式也要講究。不要拿婆婆和親媽比,不要要求婆婆太多,記住這一點很重要。
我相信,大多數婆婆和媳婦兒之間,沒有不想好好相處而故意刁難對方的,之所以會容易產生矛盾,一定是雙方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相處。希望各位媽媽們都能念好這本“婆媳經”。
-
18 # 麻辣芥沫
我和婆婆的關係不算破裂,但是絕對沒有生孩子以前好,以前一直拿婆婆當親媽待,有了孩子以後感覺好失望。
我婆婆特別愛墨跡,今天我還打電話給婆婆,一張嘴就是孩子怎麼怎麼樣的,孩子我帶挺好的,怕水燙著,怕摔著,怕怎麼樣,每次打電話都是這樣,難道就不能說讓我注意點?有孩子要吃奶,讓我別感冒了?每次都是孩子別凍著,大人沒事,大人怎麼就沒事?不會說話就不要說,就好像只有你會關心孩子一樣,說了還招人不愛聽,而且人家不會感覺你不愛聽,每次打電話都要墨跡一遍,真是不愛打,我還賤,老惦記問問自己在家好不好,想關心一下,每次關心之後生氣是自己。不是自己媽就是不行,我媽還會問一問我老公好不好,老公愛感冒,我媽也惦記著,為啥婆婆就不知道惦記兒媳婦呢?
-
19 # 伶俐貓熊熊
我是當媳婦的,我從2000年結婚到現在婆婆和我們是分開過的,我婆婆是教師,我是普通的上班族,我們沒有生活在一起所以也沒有衝突,更談不上婆媳關係不好,婆婆媽有她們的生活圈子,我和老公也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生小孩和帶小孩都是我和老公自己解決生活中的不易,帶孩子的任務我們請了保姆,孩子上學後,接送孩子就和老公輪換著接,並沒有因為家庭所事和責任去指望老人!所以小日子過得挺幸福!孩子給我們小家庭帶來了歡樂和責任,一天想方設法的給孩子創造條件,哪有心思想其它!
-
20 # 寶媽ouou
由於跟婆婆常年不住在一起,沒娃的時候覺得婆婆還不錯,待我也比較好。可是自從有了娃後,不知不覺我跟婆婆變的生疏了。月子裡是婆婆伺候的我,可能生的是女娃,婆婆有點失望,再加上我多疑,總覺得婆婆嫌棄我生的是女娃。由於我和老公是南北結合,所以月子裡由於生活方式,飲食,育兒方式上有衝突,導致和婆婆產生了間隙。出了月子婆婆也以身體不適回老家了。其實這樣也好,避免了不少矛盾,不過關係也越來越生疏了。
回覆列表
因為一開始就沒有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也不會存在育兒分歧,所以談不上破裂。看過很多婆媳關係差的,但是也看過婆媳關係賽過母女關係的。我的閨蜜,她跟公公婆婆相處就特別融洽,反而是她老公經常跟她公婆有些矛盾,需要她在中間調停。我有一箇中學同學也是,公婆在她結婚那天,給了她一筆五十萬的私房錢,並告訴她這個不要讓她老公知道,想怎麼花是你自己的事。因為知道自己的兒子是什麼樣子,所以對兒媳婦就如同親生女兒一般。這兩個例子都是我身邊的真人真事,讓我發現了,除了影視劇,確實還是存在著很好的婆媳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