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我聞
-
2 # 草原良心
俞敏洪自我膨脹,仗著自己辦新東方有兩騷錢兒,指責這個那個的,前是中國婦女不行,現在是中國中小學老師不行,就他行,一個買辦,奸商,搬弄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
3 # 女神故事圈
最近,俞敏洪因公開表達“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也讀不了三五本書,讀的書比較少,沒能力較好學生”得罪了不少教育工作者。這言論顯然偏激了。三五本書,隨便擠擠時間就看完了。但是,現在很多老師讀書不多,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個人認為,凡事都有兩面性。
首先,讀書的本質在於育人。讀書是個寬泛的概念,不是像俞敏洪在大學裡一年看幾百書,才叫讀書。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才是讀書的本質。這裡更好的人,不止是知識上更博學,還應該是品格上更良善,行為上更端正。中小學老師肩負起了教書育人的重擔,明明就在教人讀書做人。一定要從讀書的數量上來判斷是不是有資格教人讀書,那麼,這個社會上的文化敗類該是最有資格教書育人了。
其次,現在的中小學老師讀書少,是個普遍存在的事情。並不是他們不願意讀書,而是很多時候他們也是力不從心。我一個好朋友是初中語文老師,她經常吐槽,書看得少了,腦子不夠用,很多時候上課真的有點照本宣科。作為語文老師,如果不能旁徵博引,上課豈不就是乾巴巴的麼?她說,這是個普遍現象,但她也無能為力。寫教案、批作業、評職稱、各種公開課,搞得她力不從心,幾乎每天弄到很晚才能上床睡覺。想當年在宿舍裡,她可以沒日沒夜地看小說。
所以,這個讀書少的問題,不應該只是老師的問題。我們都希望看到滿腹經綸、具有師德的人站在這三尺講臺,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真正做到教書育人。但現實總是不盡如人意。不問原因,一句“不讀書的人在教人讀書”確實容易寒了教育工作者的心。
-
4 # 楚澤平
3月25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總裁俞敏洪在直播中吐槽中小學老師:“有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也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都是教教科書上那點東西,不斷地重複又重複,最後自己也被掏空了。所以我們發現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變得知識面很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學生都教好。”
大多數中小學老師真的不讀書嗎?很多老師一年讀不了幾本書,這是事實。不過,老師的課外時間與個人讀書量的多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工作事務繁雜。中小學老師日常工作瑣碎,繁雜,尤其是班主任,往往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情上。
生活瑣事多。絕大多數基層中小學老師的工資不高,生活開支卻不少,很少會有時間和心情靜心看書。另外,很多女老師每天回要照顧家庭和孩子,忙完已經精疲力盡。更是沒有時間看書。
另外,當今社會比較浮躁,讀書的社會氛圍淡薄。不讀書是普遍現象,也是很多人的通病。這個鍋,不能讓教師群體來背。
讀書量的多少,與教學能力沒有必然聯絡。中小學老師一年讀不了三五本書,並不等於教師只重複教科書那點東西,也不意味著老師不學習,更不意味著老師沒有能力教出好學生。
實際上,中小學老師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教科書和教輔。教科書與教輔每隔幾年,就有較大的改動。此外,在職教師每年寒,暑假期一般都要參加學科相關的培訓學習。因此,任課教師在任教學科範圍內的知識面和教學能力,完全能夠勝任教學工作。
因此,中小學老師讀書與否,證明不了教學能力的高低。俞敏洪的觀點確實有失偏頗,不符合中小學老師的實際情況。 -
5 # 虛受讀書
所謂“讀書”,很大程度上指的是閱讀“人文類”的書籍。這次俞敏洪還真不是盲目的噴人。我以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師生涯經驗老談談這個問題。
這就造成了只教書不育人的教育怪相。
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理工科出身的老師只喜歡學科專業性的書。對他們來說,本就是因為不喜歡人文類的學科才選擇理工科學習的,所以先天就很排斥,而能夠開展良好的教育教養工作的老師,是離不開人文類書籍的滋養的。
這是因學科性質和個人愛好所決定的。
二、教師不讀書與學校管理層“惟成績論”的導向不無關係。在一定時期,在很多學校,針對上級管理部門只針對考試成績做量化的政策,學校管理層也只注重教師教學成績的高高低,其他的一縷讓路。
尤其“高考指揮棒”的決定作用更甚,所謂“高考多一分,人生路不同”等口號所反映的就是根本事實。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學校老師自然沒有“課外”閱讀的熱情,甚至於課外閱讀的老師會成為不合群的人,在單位是會被排擠的。
三、留給教師讀書的時間少得可憐。為了超額完成學校的成績任務,老師們的時間都在與學生的糾纏中度過了,回到家還要輔導自己的孩子,照顧家庭生活。寄宿制學校的老師晚上十一點睡覺,早上5點起床是常事。
人的時間只有一天二十四小時,不能平均分配,只能厚此薄彼,讀書這樣奢華的活動自然就被排在後邊了。
四、教師不讀書的後果是什麼?很簡單,我認為會導致學生思想教育方法的滯後於簡單粗暴。
正如浙江省教育廳長在大會上所訓示的那樣,教師跟不上學生理解這個世界的節奏,抓不住學生們行走這個世界的關鍵點,就無法有的放矢的開展思想教育。
這還不是重點。
教師不讀書的惡劣後果還在於,學科教學的枯燥乏味,學識體系的陳舊過時等等。
每個學校都會建設有圖書館,但是教師卻不願意進去選書。根據我的經驗,主要是學校圖書室的書籍陳舊了,沒有新書,教師不感興趣。
讀書是對自己的提高,是唯一最有效的個人成長的方式。如果如今的教師被排除在讀書的隊伍之外,確實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而讀書在教育工作中,又是比較私密的事情,學校領導不能強制執行,熱清倡導的話又會被置之不理。
如此,就造成了俞敏洪所埋怨的教育怪相——一群不讀書的人教育一群讀書人。
-
6 # 知直智止
沒毛病,老師大部分是在教你解題,而不是告訴你這個世界的本質,規律與原則,因為無關解題的話說多了,家長會投訴。
-
7 # 茶人茗韻
這個問題現在已經成為一種不得不承認的現象。很多老師由於工作忙,對自身也放棄了提升的要求,書讀的越來越少了。今天就聊一聊教師中讀書數量很多的一位名師 ——竇桂梅。相信你認真地讀完我的分享,就知道讀書對於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了!
一 開卷——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近來看到楊絳老先生的一段話,很有感觸。她說:“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請高明,和他對質。”參加語文工作室的讀書活動之後,趙秀娟老師為我們選了很多優秀的書籍。我陸續的讀了《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玫瑰與教育》,《做有專業尊嚴的教師》,《回到教育原點》等等,其中竇桂梅這位始終保持著童心和童趣的老師深深的吸引了我。今天就借這個平臺,和大家談談我心中的竇桂梅。
二 夢想——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竇桂梅老師出生于吉林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5歲考入吉林師範學校。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留校工作,但是她的理想是站在講臺上做一名真正的老師。幾經周折終於被分配到吉林實驗一小做教務助理。畢業5年她教過思品,自然,數學,音樂等,帶課的經歷讓她喜歡上了語文課。為了能脫穎而出,她主動請領導聽課、評課,主動爭取上公開課。她把自己授課的錄音反覆聽,自己找毛病,積極改正;她將領導專家的評課記在本子上,一條一條的完善。竇老師就是這樣靠“韌”勁學習,靠“闖”勁實踐,靠“恆”勁積累。成就了“一代名師”的傳奇 看了竇老師的經歷,我也想到了我自己。其實我也是一個忠實的語文愛好者,最希望做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1999年畢業擔任兩年的班主任工作,之後因為產假歸來,擔任英語教師,一干就是13年,雖然也努力進取,成為了一名省級英語骨幹教師,但是常常覺得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力使不出。上英語課的時候,我常教育學生:作為中國人的你永遠要記住,漢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中文之美絕非外語可比。比如,我們說:“兩個黃鸝鳴翠柳”用英語翻譯過來就是“兩隻小鳥在唱歌”“我們學習英語是為了更好的教外國人說漢語”……。其實,我覺得教哪一科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所教的正是你所愛的,那樣才能樂在其中。教育需要堅守,夢想需要行動。現在的我雖不能說手不釋卷,也是孜孜不倦。就這次的讀書活動而言,我又重新整理了摘記。進一步瞭解了竇老師的“三個超越”,“三情共振”,“主題教學”,但是今天不和大家分享這些內容,這其中任何一個話題都可以談上個吧小時。所以,大家快來參加趙秀娟語文團隊的讀書活動吧,你親自讀讀就知道了,相信你一定會遇見未知的自己。(此處系我個人加入的廣告內容)
三、積累——胸藏萬匯憑談吐,筆有千鈞任翕張
一個教師能走多遠,他的學生就能走多遠。竇桂梅家中各類教育、文學名著佔滿了她的書櫃。小學六年,她的學生們已積累到800首詩詞,並閱讀了大量書籍。讓閱讀迴歸經典,讓名著致力於根部滋養,經典會影響人一生的走向。竇桂梅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老師們哪,積累就是積德呀!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要積德呀!“我們傳統的中國語文教育講究“閱讀要早,開筆要遲 ”兒童的精力應花在讀書和背誦上。國學大師翟鴻燊教授說過:“如果你背下了《金剛經》《心經》,佛菩薩陪你走天下;如果你背下了《論語》,《道德經》孔子、老子陪你走天下;如果你背下了《孫子兵法》武聖人陪你走天下。這麼多聖賢陪你同行,你的人生定然前程似錦。”隨著時間的流逝,背誦的內容可能已經淡忘,但是,書中的精髓早就慢慢的浸入你的血液和靈魂,她們早已經化為養料,滋養著你的人生。我兒子小時候也積累背誦 了一些《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等,甚至我也要求他背過《道德經》《論語》雖然沒有理解裡面的字句,但是,在孩子11歲的那年,他把自己qq簽名改為了《道德經》裡的一句話:“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我很開心,看到了經典對孩子的影響。不過我還是很遺憾,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意識到經典的作用,那麼我會和他一起積累更多的詩詞。還好,孩子的的閱讀量挺大的。記得前段日子熱播《羋月傳》時,兒子經常來給我講解裡面的人物:張儀是如何遊說六國,破六國合縱聯盟的;蘇秦就是“錐刺股”那個人,他是如何幫助張儀的;白起為什麼叫“殺神”,為什麼在長平之戰殺俘虜40萬;徙木為信和商鞅有什麼關係……在他的講解下我才更能理解劇情。我知道,我看著《羋月傳》覺得沒有《甄嬛傳》精彩是因為自己歷史知識儲備不夠,書讀的太少了。梁實秋先生說:“讀書永遠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讀強。” 還好,今日,我已在路上。
四、風骨——“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今天教室裡走出多少優秀教師,將決定著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會培養出多少聰慧而又高尚的人。時至今日,竇桂梅三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榮譽無數。但她卻依然堅持一線,不敢離開課堂。 看到這裡,我即萬分慚愧又萬分慶幸。這麼優秀的專家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如此稚嫩的自己如果不讀書,不講課,不積累,不面對學生,那麼我將越來越遠離教學。所以開學伊始,我就主動和遲校長申請教授學生經典誦讀,自發為學生做傳統文化的講座。其實主要是希望自己可以重返課堂,帶領學生們遨遊經典,完善充實自己。也希望在趙秀娟老師的工作室的活動裡有機會繼續參加教研活動。語文老師們,跟我一起來體會這樣的三重境界:我是教語文的,我是教人學語文的,我是用語文教人的!
朋友們,我們要繼續韜光養晦,靜水深流,心向陽光,努力把自己站成一棵樹:一半深深地在泥土裡伸展,一半昂揚地在藍天中向上生長;一半厚積薄發、根深縱遠,一半葉茂蔥蘢、花開錦繡。向著教育理想全速前進。
-
8 # 斑影清晨
我贊同這個觀點,俞敏洪的發聲是在提醒中小學教師要重視讀書。不讀書,知識從何而來。不讀書,就是教死書。
在這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教師要重視讀書,否則很難適應新時代工作的需要。在此我想借用朱永新老師曾經給出教師要愛上讀書的五點理由來陳述:
其一、專業化程度不高,與教師缺少高品質的專業閱讀有關
顧明遠先生曾經說過:“現代社會職業有一條鐵的規律,即只有專業化才有社會地位,才能受到社會的尊重。如果一種職業是人人可以擔任的,則在社會上是沒有地位的。” 現在,教師的地位不夠高,與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不夠高是有關的。而專業化程度不夠高,與教師相對缺少高品質的專業閱讀,缺少對於教師職業和學科本質的把握有關。
教師職業的複雜性、可變性是內隱的,不被普通人發現的。但是,在教育實踐中,它又是外顯的、深刻的。同樣的孩子,在不同的教師面前就有不同的表現。同樣的知識,在不同的教師面前就有不同的闡釋。有的教師,只是簡單地充當知識的傳聲筒,把知識從一個腦袋裝進另外一個腦袋;有些教師,則能夠復活知識,讓知識還原到它最初被發現的狀態,讓學生能夠經歷科學家當初發現知識時的過程,讓學生主動發現知識,而不是被動記憶和接受知識。
教師這種復活知識的能力,與教師的專業閱讀是分不開的。所謂專業閱讀,是指基於教師專業發展的閱讀,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直接作用於專業實踐的自覺的閱讀。新教育實驗曾經提出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專”理論,即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和專業交往。專業閱讀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寫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專業交往是站在團隊的肩膀上飛翔。其中,專業閱讀是基礎,是綱,綱舉才能目張。
其二、為什麼教師要專業化閱讀?因為共性和個性兩種需求
為什麼新教育實驗在教師閱讀上,特別推崇專業閱讀?這是因為,閱讀同時具有共性和個性兩種需求。
一方面,無論從事什麼職業,無論加入什麼群體,在不同中存在著相同,可以共同閱讀許多基礎圖書。這一類圖書,我們稱之為共同的精神底色。這是教師在拓寬視野時需要關注的問題。這是教師的專業閱讀之基。
但是,另一方面,每個群體,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的特點,閱讀的結構會不一樣,會有自己這個群體、這個職業特點的特殊之處。後者即為專業閱讀。教師的職業特點和教師的專業要求,當然對教師的專業閱讀提出了特殊要求。所以,我們研製了中國中小學教師基礎閱讀書目,從職業認同、專業發展、視野拓展三個方面,為教師自我整合知識,打下了復活知識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正在研製分學科的中小學教師閱讀書目。我們的夢想,就是能夠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一個可靠的專業發展“成長地圖”。
其三、教師的專業閱讀關鍵在兩個字:“專”與“問”
教師的專業閱讀對於教師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任何學科的教師,如果沒有專業閱讀的訓練,沒有相對成熟的專業素養,是難以真正承擔起“復活知識”的重任的。因為,復活知識的前提,是要求教師瞭解這個學科的發展歷史、基本原理和方法,瞭解這個學科的文化基因、發展趨勢和麵臨的挑戰,能夠把那些碎片化的知識透過一定的邏輯和體系整合起來。專業閱讀,本身也包括著專業閱讀的方法與路徑。關鍵就是兩個字:“專”與“問”。
其四、好奇好問,是教師不可缺少的品質。好奇好問也是一個教師不可缺少的品質,是專業閱讀的前提。因為,沒有這樣的追問,就容易喪失閱讀的興趣和原動力。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做學問一樣,一定要先學會提出問題,自己能提問題,再經過自己的思考想問題,自己求得答案。這才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才能真正掌握學問,增長學問。知識復活的過程,往往需要對知識進行提煉概括和理性深化,這是加深對知識理解的重要環節,也是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必不可少的思維過程。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問”的過程。
其五、教師想擁有復活知識的能力--離不開專業閱讀
美國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話:谷歌裡有的東西,不需要老師在課堂裡講。這句話雖然有些絕對,但是,在資訊時代,是特別值得我們咀嚼的。過去的時代,教師可以成為知識的“搬運工”,把死的知識從自己的腦袋裡搬到學生的腦袋裡,考試的時候能夠準確地再現出來,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到了知識大爆炸的今天,教師只有擁有復活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擁有活的知識,才能讓學生掌握髮現知識、運用知識的技能,才能讓學生擁有創造新知識的本領。這一切,是離不開專業閱讀的。
讀書是教師的必修課,也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這是一種植根內心的讀書鐵規,無需提醒的讀書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讀書自由,這就是一種教師生活的文化狀態。
-
9 # 博通諮詢林老師
新東方的俞敏洪說:一群不讀書的的人在教人讀書,是教不好孩子的。網上議論紛紛,眾說紛紜。
對於俞敏洪,我平常是不怎麼同意他的觀點的,但這句話其實我還是比較認可的。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現在的老師由於有很多教學之外的工作,導致他們很多時候一年讀不了幾本書,結合我個人的工作經歷來說,有一次進入我們本地一個最好的小學,做了一個調查,一年讀三本專業課以外書的老師,80%都做不到,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有很多人替老師辯駁說,老師有太多其他的工作,他們的教學壓力很大,但是現在哪一行工作壓力不大?既然成為了光榮的人民教師,你的職業就是教書育人,那你自己不讀書,你怎麼教別人?所以再忙,這都不是理由。
我們都知道真的要讀書,其實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我們大家的工作也都很忙,但為什麼還會去讀書?一者,因為愛讀書,喜歡讀書;二者,讀書給我們帶來的太多的益處了,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啟迪了我們的思維。而作為老師,為什麼不愛讀書或者讀書少呢?是不是他平時的教學工作不用多讀書?也可以去教書,是不是他們的工作競爭不足?在照本宣科的教書。
所以俞敏洪得出了他的結論,一群不讀書的人是教不好書的,也就無可厚非了。哪怕有些偏激,但也更多的是一種控訴和無奈。
-
10 # 素履之往1
俞敏洪說這話的目的是什麼?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
俞敏洪又是幹什麼的?大家想過沒有?
在知識匱乏的時代,讀書確實有用,而在現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讀書與否,其實差別不大。
-
11 # 柳州數理化君
最近,俞敏洪老師又發出了引發網友激烈聲討的言論, 言論的大致意思是說:有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都是教教科書上的那點東西,不斷地重不斷地重複,最後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發現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變得知識面很狹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
俞敏洪也並沒有說所有的老師,也沒有說大學老師,他只是說“不少中小學老師”,這可能真的就是事實呀,俞敏洪也並沒有絕對化的說所有老師,有些人為什麼老喜歡過分解讀。
我們不討論現在當老師需要多大的能力,我們看看我們80後這一代的過來教過自己的老師。這些老師大部分是師範類院校畢業,很多重點中學的中學老師甚至都是師範類專科學校畢業的,本身大多數就是學習不好才去當老師的,平時說白了也不怎麼愛讀書,在學校教書也不需要多麼厲害的技能,因為就只教一個科目。比如教數學的就只講數學,教的內容就是那一到2本教科書,就算剛開始再怎麼不專業,教個一年半載就熟練了。平時在學校就上上課,看看教輔書,改改卷子和作業,即使有時間估計也不會讀其他書的。
當然,有沒有愛讀書的老師?肯定是有的,但真的是少數!
我是理工科院校的畢業的,畢業之後剛開始從事的通訊行業的工作,後來陰差陽錯機緣巧合進入教育行業。在輔導機構當過老師,後來有幸在柳州一所排名比較靠前的公里中學當過代課老師(原來的老師休產假)。在代課期間,平時在辦公室工作的一些所見所聞,可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教的是初中物理,物理老師和數學老師是在同一間辦公室辦公。
我發現平時這些老師在辦公室的狀態:
要麼是吐槽學生難教,比如“這些學生啊,教死教不會,都講了多少遍了!”,吐槽哪個學生笨,比如“4班那個叫什麼的,又不聽課,理解能力有差,每次考試都是十幾分,這種學生是怎麼混進重點班的”。可是沒有一個老師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問題。
要麼就是在聊購物,淘寶,家長裡短等等(女老師為主),居然還有老師在看股市的,我當時看到了也是感覺,太NB了,膽子這麼大的嗎?當然我也不好意思問其他老師,為什麼他膽子那麼大,不過我看他年級應該在學校交了好多年了,老油條了,膽子大點也很正常了,反正他是有編制的。
剛開始的時候,我也不怎麼說話,因為和其他老師不怎麼熟悉,在辦公室就改改作業,改改卷子。說實話,我是不備課的,課本上的那些東西,看一看就知道這節課的重點是什麼,該按照什麼樣的邏輯順序來講,所以並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備課,但是即使這樣,改兩個班(120個學生)的作業就得花很久時間,改完之後基本什麼都不想幹,就光聽他們那些老師在聊天扯淡,有時候自己也穿插其中。
看書?----不存在的。要看也是一些教輔書,所以俞敏洪說老師知識面窄,這確實是事實。在學校都不看,回到家看嘛?
當然,上述情況只代表我看到的和我所經歷的,不代表所有的學校教師辦公室的平時狀況!
我平時在機構還教高中數學和物理,所以平時回到家中,為了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還要經常花時間看很多課外輔導書,做很多題目(這是當老師必須要做的)。我家的書櫃上基本上都是各種各樣的教輔書,初中到高中的所有理科(數學,物理,化學,英語)都有。當然也有其他一些文藝類的書,但是比例比較小,平時花在讀教輔類的書之外的時間也不多。所以我也自認是為俞敏洪所批評的那一部分老師。這沒什麼好丟人的,爭取以後多讀一些其他領域的書。下面是我家中書櫃上的一些書:
一些教輔書之外的書
數學物理解題方法類的書籍
市面上能見到的教學類輔導基本都有
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是賣教參書
我覺得俞敏洪講的基本沒什麼問題,為什麼有些老師就那麼脆弱,總要將自己對號入座,然後在網上向著俞敏洪一頓狂噴呢?
我覺得,包括我在內的老師更多是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現在不是老師按照老師自己的方式教,學生就會聽的。資訊化時代,學生接觸的東西太多了,比如一個數學老師如果只會教數學,可能學生已經不怎麼感興趣了,這個時代對老師的綜合能力的要求在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地位越來越平等,老師必須提高自己眼光和文化底蘊,多閱讀其他一些領域的書籍,拓寬自己的視野,才能更好的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多中小學老師確實就是一年到頭讀不了幾本書啊,這也不僅僅是教育這個職業特有的現象,事實上這是大多數中國人的現狀,除了和自己職業相關的書會多讀一些,有多少中國人會讀一些閒書呢?
我個人非常欽佩李永樂老師,他的知識面很全面,很多中小學老師,無論從學歷,還是從專業水平上來說,連他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
12 # 海平線2020
俞敏洪的這種說法有失偏頗了,任何以群體為批評物件的都不客觀,就像地域歧視一樣。
雖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但每個群裡的組成是個性化、複雜化的,毋庸置疑,教師中有愛讀書的,也有不愛讀書的。尤其現在的教師覆蓋面很廣,有高等學院的,有科研院所的,還有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除了文化領域,還有藝術、體育等領域。
俞敏洪表達的意思應該是針對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任職的老師,這類人員一般畢業於師範院校,而通常最優秀的學生不會選擇師範院校,畢竟北大、清華兩大金字招牌在招手呢(這還僅僅是國內)。所以有句話說的是:老師教出優秀的學生,但最優秀的學生不會當老師!
就算針對小學初中高中的任職教師,這也不準確,因為其中不乏愛閱讀者,畢竟閱讀習慣跟分數沒有必然的關聯。
不過說到這個話題,我想到了一個剛剛出新書的明星——謝娜。
2020年3月27日,謝娜在個人社交平臺釋出新書上架宣傳,“娜”系列的《娜是光照亮的地方》,內容主要是記載了她過往關於家庭生活的美好記憶,也寫下了她和張傑的感情細節。
許多網友就不買賬,自2005年到2012年,謝娜一共出了三本書,分別是《娜是一陣風》、《娜寫年華》、《娜麼快樂》,水平一直飽受詬病,部分如下圖所示。甚至有人說是小學生水平。
看過書的網友說,整本書裡只有兩個字“張傑”,此前謝娜上節目老提張傑不停秀恩愛,被網友罵了後發微博表示"以後不會在公開分享任何與感情有關的事情",到現在又寫書說自己的婚姻故事,這不就是在自己打臉嗎?
太自相矛盾了!
看到俞敏洪的這句話不由得想起此人此事!
-
13 # 雙驅020
這話肯定話裡有話,不知什麼原因俞敏洪不願明說,估計是害怕得罪人故意藏著掖著。我只能說;老俞_你這膽子也太小了
-
14 # 觀象推事
這不值得大驚小怪。不讀書的人更應該去教書!錢鍾書先生早就說過:有學問的人教學不叫做有學問,沒學問的人教學才叫做有學問。
-
15 # 王校長研修室
俞老闆的驚人之語比較多,影響也比較大。他是教育領域的“明星和大腕”,故而一言一行都會對很多人有引導或者誤導。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他的觀點:“有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也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都是教教科書上那點東西,不斷地重複又重複,最後自己也被掏空了。所以我們發現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變得知識面很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學生都教好。”
第一個關鍵詞:很多
關於很多老師一年不讀三五本書,給人感覺是大部分老師如此。如果是這個意思,我是不認同的。如果俞老闆和各位看官去教師辦公室看看,哪個教師的書桌不是堆積如山,尤其是高學段。不要認為教師使用的書籍中都是試題,我倒認為新東方教師的桌面上應試的試卷會更多一些。
不同學校老師的讀書量是有差別的,尤其是在生源結構不同、教學質量不同的學校之間進行對比的話。優質學校的老師讀書會主動一些,弱校的老師則反之。比如,優質生源學校的老師因為教學壓力會主動的學習研究,有計劃的讀書;而有的學校學生基礎差,或者行為習慣差,教師在學生的習慣的養成上上會做大量的工作,重視衛生習慣、嚴查手機、杜絕大家、減少輟學等等,而在教學研究和個人積澱方面做得差一些。生源結構、學校定位和教師的學習意識及習慣是對等的。
現如今,中高考招生的理念在轉變,多元化的評價意識在強化,基層學校的學科教學也在改變,基於學科、超越學科、跨學科的教學形式會越來越豐富。這也會倒逼著教師自主學習,以適應學生的學業突破和視野拓寬。
教師職稱晉升制度會引導教師多學習多讀書,不論是否出於主動;適應學生,不要被掛在黑板上,也會讓老師多讀書。
為此,不讀書或者一年讀不了3、5本書的教師是極少數的。
第二個關鍵詞:重複教科書
首先,我覺得教科書就是教師的重要資源,尤其是年輕教師必須深度把握的。它是由專家編撰,內容不僅僅侷限於知識點、重點和難點。更突出了三維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它是新東方課堂不能達到的高度。立德樹人,尤為重要。
其次,重複不完全是壞事情,年輕教師就是在對課本和課堂反覆的研究和反思中提高的。成熟的教師就是再重複中找到規律,把握住重點和難點,有效訓練和提高成績的。
第三個關鍵詞:知識面窄
說教師知識面窄,不知道是指跨學科呢,還是基於本學科呢?如果是前者,這是事實,如果是後者那就是錯誤的,因為老師們都經歷了大學教育和通過了國家的考核。
另外,學生的發展不是取決於一個學科老師或幾個老師,是基於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現如今,讀書不僅僅是體現在紙質的形式上;電子書籍和一些碎片學習也是閱讀的方式。
希望這次俞老闆的表述不是被斷章取義,也希望大咖們不要拿普通人的感情開玩笑。儘量多鼓勵,尤其多做一些對教育改革有建設性的事情。
-
16 # 星空55906
第一這個觀點有普遍的事實可以支撐。第二如此下去必然誤人子弟最終還會誤國。第三不能全怪教書的人不讀書因為氛圍如此。第四誤己誤人誤國實際是一種迴圈往復的惡性流轉。第五不治根本便無解。
-
17 # 一路捫心問診
說得很對,所以有人不愛聽!一直讀書的人,對這話可能無感!越不讀書,對這句話越難受,就越有說理的訴求,企圖辯護!
-
18 # 霖淳1126
下圖僅網路閱讀資料。每年寒暑假還會購買紙質書若干。教書三十三年,除了完成工作,其他時間基本都在讀書。俞某攻擊整個教師行業居心何在?
-
19 # 仰望天空154392847
請俞敏洪“老師”回答幾個問題,不知道您會怎麼回答?
1.稱呼你為“老師”是對你的尊重(除了標題中用您,以下只用你),人與人之間尊重是相互的。.
2.你放棄了北大老師的工作,從網路分析看:不是你有多偉大,而是你不被重視,出國留學也沒有你,這可能與你的教學能力有關,也可能與你的知識水平有關,還可能與你的……有關。
3.請你公佈你的新東方老師每年每人都讀了哪些書?讀了多少本書?
4.請你公佈你的新東方對每個分校老師培訓提高的內容。我們國家每年都對全國中小學老師有培訓提高計劃和內容,而且是每個層級都有。
5.請你公佈你演講中說的:公辦中小學老師每年也讀不了三五本書,你的資料是哪裡來的?據現在情況是:公辦學校都是有業務學習要求的,要求每個老師每月讀書不少於2本書,而且要有讀書學習筆記。同時也希望你提供展示新東方老師的讀書學習筆記。
6.請你公佈新東方老師的學歷和教師資格證的情況。因為現在公辦學校老師是逢進必考,想進編必須要有相應的教師資格證,透過筆試面試過關才能取得相應的教師崗位。不知道新東方老師的使用是什麼標準?
7.你說現在的中小學老師知識面窄的依據是什麼?據現在學校情況是:每個老師都是有自己的專業知識,就像你是學英語的,不知道俞“老師”你對其它專業是否也精通?公辦中小學裡每個老師傳授的都是自己本專業的知識,這也是國家的要求。不知道你的新東方里學化學的老師是不是也會兼職教學生語文,英語,美術等學科,這樣會顯得你新東方老師的知識面特別寬,在新東方是不是這樣?請你公佈一下。
8.不要瞧不起老教師,就是以前的民辦教師,俞“老師”你也不能不尊重他們。他們由於時代的原因學歷不高,知識水平不高,但是他們撐起了當時的國家基礎教育,如果沒有他們你也上不了大學。
9.提醒俞“老師”,你是取得了“成功”,但是你和馬老師比還有不小距離,甚至也不能比。馬雲老師每年都拿出很多資金培訓邊遠地區的老師,你做了什麼?除了為你的新東方到處宣傳,你為社會做了哪些貢獻?
10.你說你的意識形態比普通人先進。如果你能對進入新東方學習的學員免費,我們就相信了。人不能膨脹,人不能忘記自己誰?
11.不知道中小學老師讀的書你的新東方老師讀不讀,讀什麼書可以看教育部的推薦書目,當然中小學老師讀的書不會僅僅就是推薦書目中的書。
這幾天新東方團隊借老俞的不當言論的發酵,連續不斷髮老俞在各地演講影片,想給新東方做廣告。建議全國中小學老師及廣大婦女同志堅決反對老俞詆譭中小學老師和廣大婦女同志,抵制新東方!讓老俞為他的不當言論付出代價!
-
20 # 評述天下
縣城以上老師讀不讀其他書籍以達到對自己充電的任務,我不知道,和這個群體接觸不多,但教師平常任務和壓力也不少,要說學校建立機制要求教師必學或者是自己主動學習的可能性應該是很少。鄉村教師那除了個別人屬於個人愛好自已自學以外,我敢肯定99.99%不會主動去學。俞敏洪說的應該沒錯!現在體制內的鄉村教師,大都是八九十年代的中師生和現在少部分的專本師範內院校畢業生,他們的目標大多是隻求一穩定所謂的鐵飯碗,現在如願了,所以沒什麼上進心,再說老師的晉升通道很窄,評職稱通道也很亂象,直接摧毀了他們的自我充電的慾望。所以,俞老闆說的沒錯!
回覆列表
網上在傳俞敏洪批評中小學教師一年讀不了三五本書。我瞭解的現狀還真是如此,估計全國多半中小學老師一年讀不了三、五本書。原因我認為是現在中小學教師的工作任務過於繁重,除了正常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後進生以外,還有大量的網路學習平臺的學習任務,上級佈置的各種網路平臺的註冊申請,外加各級各類迎檢,各種表格填報,各種進校園活動需要教師準備與組織。處於基層的中小學教師每日忙得暈頭轉向,再讓他們擠出時間來去讀書,真的很難。很多四、五十歲的老師長年堅持已經累得渾身病痛,下班回家之後懶得再動。但出於職業操守,還要繼續處理學生及家長的問題。
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何止是每天八個小時,居家學習期間,我瞭解有的學校老師為了給學生答疑或者答覆家長的問題,一些老師晚上十點多還在為學生答疑,接聽家長的諮詢電話。有的老師為了製作微課,有時候一直要忙到下半夜兩三點鐘。有的老師在網上批改作業,看得眼睛痠痛,充滿血絲。他們的敬業精神和負責態度值得敬佩。
俞敏洪北大上學期間讀了七八百本書,大約每年200本,工作後每年100多本,最忙碌的時期,每年也要讀50多本書。他的讀書學習的精神的確值得我們學習。如果其是呼籲老師們多讀書則應當借鑑,如果其是批評老師們不讀書,請務必慎重。如果要批評的話,建議首先要搞清楚現象背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