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唐玄宗李隆基來說,王皇后不僅是患難夫妻,還是他平定韋后與太平公主亂政時的革命戰友,頗有當年長孫皇后的風範。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李隆基繼位之後,卻毫不顧念夫妻感情、革命友情,很快廢黜了王皇后,這是怎麼回事呢?
(王皇后劇照)
當年,由於當時武則天臨朝稱制,李氏一族倍受打壓迫害,因此李隆基不僅沒有出頭之日,反而“被幽閉宮中,不出門庭者十餘年”。直到武則天稱帝后,李隆基勉強得到臨淄王的封號。
但是李隆基的日子依然過得戰戰兢兢,因此不久後,有人密告他的生母竇妃“厭蠱咒詛”,於是被秘密處死於宮中。
而他的父親李旦,也被誣告有“異謀”,遭到武則天的猜忌。武則天派酷吏來俊臣審理此案。幸好李旦身邊有個叫安金藏的胡人樂工,不懼生死,大義剖腹。武則天感動之餘,才釋放了李旦。
年輕的李隆基身處兇險的政治環境中,並被武則天幽閉於宮中,每日惴惴不安,唯恐有一天遭到迫害。幸好在他的身邊還有王氏相伴,再加上王氏賢良,又頗有計謀,因此他多有寬慰,並數次以王氏計謀化險為夷。
所以,對於李隆基而言,王氏是和他共患難的好妻子,他對王氏亦多有疼愛。
705年,年事已高的武則天病臥在床,一切政務皆交託給張易之兩兄弟代為處理。一時朝廷內暗雲浮動,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誅殺了張易之兩兄弟,隨後“逼迫”武則天將帝位禪讓給了太子李顯。
“神龍政變”後,李隆基結束了一直幽閉於宮中的生活,還得到了潞州別駕的職務。
李隆基雖說在政治風暴中長大,但是他是個文藝青年,好詩文喜音樂,平時沒少在絲竹管絃上下功夫。
自從武則天去世後,心理上的恐懼也隨之煙消雲散。所以到了潞州後,少不了聽曲看舞,好不愜意。
(趙麗妃劇照)
在那些倡伎中有個趙氏,最讓李隆基念念不忘。一方面趙氏生得嬌媚無比,另一方面她能歌善舞,實在很合李隆基的心意。所以李隆基便收她為側室,對她極盡寵愛。
趙氏亦知“母以子貴”的道理,所以在第二年,便為李隆基生下一子叫李瑛。
如此一來,李隆基歡喜無比,在他的運作下,趙氏的父兄都得到了在京城供職的機會。
眼見趙氏得寵,又有兒子,王氏心裡說不難過是騙人的。
不過,她很快就抓住了機會,重新得到了李隆基的寵愛。
原來,李顯是個軟弱無能的人,他做皇帝后,朝廷政權逐漸被韋后控制。
嚐到權力滋味的韋后,自然很希望像婆婆武則天一樣做個女皇帝,所以她頗覺得佔著皇帝之位的李顯礙事。
正好,韋后所生的女兒安樂公主,又數次求李顯封她為皇太女,都遭到了拒絕,正大為不滿。
所以,這母女倆為了達到目的,都視李顯為眼中釘。最終,用一個毒餅結果了李顯的性命。
隨後,韋后開始實行登上皇帝寶座的計劃。
不過,由於韋后在朝中沒有根基,再加上她殺李顯一事為眾臣不服,所以王氏敏銳地發現,這正是政變的好機會。所以她向李隆基獻上了自己的想法。
(李隆基劇照)
李隆基是個相當聰明的人,他聽了王氏的建議後,立刻就想到了705年的“神龍政變”。於是他聯手姑姑太平公主等人,先發制人,將韋后黨羽悉數斬殺殆盡。
之後,李隆基擁立父親李旦登上了帝位。
李旦白揀了個皇帝,所以在立太子一事上,他最終沒有立嫡長子為太子,而是立政變有功的李隆基為太子。
不久後,在李旦的禪讓下,李隆基順利登基稱帝,是為唐玄宗。
就在李隆基稱帝不久,王氏又立一功。
原來,太平公主自恃有功,在朝中結黨營私,處處與李隆基爭權奪利。這自然於李隆基把持皇權不利,所以王氏又運籌帷幄,替李隆基深謀遠慮,最終以計謀幫助他除掉了太平公主。自此,李隆基總算大權在握,成為真正的天子。
李隆基能做皇帝,論功行賞,分封大臣。當然,李隆基也沒有忘記王氏的功勞,所以不管他有多寵愛趙氏,還是將王氏封為了皇后,以此昭告天下。儘管王氏無子,但是他卻不是無情無義的皇帝。
王氏不知何故,一直未能生下一子半女來。
在封建王朝,身為母儀天下的皇后,哪怕再賢良淑德,若是無子就是硬傷,很容易因此失去皇后的名分。王皇后對此,心裡十分清楚。
所以,她處處小心謹慎。不論是對後宮嬪妃,還是丫鬟侍從,她從來不擺皇后的架子,更不會頤指氣使。因此後宮一團和氣,誰對她都既敬又愛。就連兒子被立為太子的趙氏,對她也頗為敬重。
然而,危機還是來了。
(武惠妃劇照)
李隆基自做了皇帝,便喜歡上了小表妹武氏。
武氏是武則天的兄弟武攸之的女兒,自幼被養在宮中,在後宮是非中長大,因此心機深重。不過,她卻有著一張絕美的面容,再加上她聰明伶俐,很知道取悅李隆基。所以,她很快就得到了李隆基的專寵,並被封為武惠妃。
武惠妃很能生養,先後為李隆基生下4子3女。她所生的子女,皆因她的緣故很得李隆基偏愛,李隆基破格將她的一切禮儀待遇等,皆與皇后的規格同等。
不僅如此,李隆基還對她的家人大行賞賜分封。這樣一來,武氏一族又成為朝中重臣。
如此,武惠妃還嫌不夠,她一心希望取代王皇后,所以屢屢在李隆基面前大肆詆譭王皇后。李隆基因此便動了改立皇后的心思。
然而,李隆基的想法,遭到了大臣們的極力反對。
一方面,好不容易才從武則天的陰影中走出來,大家不希望重蹈覆轍。另一方面,王皇后在禮儀和德行上都沒有過錯,無端遭到廢黜,顯然是不合適的。
李隆基沒想到大臣們居然管起自己的家事來,心裡頗不高興。於是和私交頗厚的臣子姜皎說了想以無子為由,廢黜王皇后的打算。
誰知姜皎與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是好朋友,於是將這件事洩露給了王守一。
王皇后因此惶恐不已。為了保住皇后之位,她專門面見李隆基,並將當年李隆基極為艱苦時,她的父親王仁皎曾拿衣換餅獻給李隆基的事說出來,哭著希望李隆基能念在舊情上,不要廢黜她的皇后之位。
李隆基想到他和王皇后的患難之情,也頗為不忍,所以打消了改立皇后的念頭。
(姜皎劇照)
不過,李隆基很不高興姜皎的行為,拿姜皎問罪,最終誅殺了他。
姜皎被殺,這分明是殺給朝臣們看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誰要管皇帝的家事,那就是死路一條。
所以朝臣大駭,也就對改立皇后一事少有議論了。
這樣一來,王守一頓時恐慌不已,認為妹妹王皇后地位依舊岌岌可危。
那麼,怎麼才能鞏固王皇后的地位呢?
王守一認為,只有生下嫡子,才是鞏固皇后之位的唯一辦法。
所以,王守一在一個老和尚那裡,討了一塊霹靂木,上面刻著天地文和李隆基的名諱。老和尚說,只要王皇后將霹靂木一直佩戴在身上,必定能生下嫡子。
王守一大喜過望,於是趕緊將霹靂木送給王皇后,並再三叮囑,一定要時時佩戴。
王皇后求子心切,也不辯真偽,真把霹靂木當作神物一樣日夜佩戴。
誰知,此事竟讓武惠妃知曉了,於是她立刻以“厭聖咒詛”的罪名,向李隆基告發了王皇后。
李隆基盛怒之下,親自到王皇后宮中搜查。果然在王皇后身上,搜出了那塊霹靂木。證據確鑿,李隆基根本不容王皇后爭辯。很快,李隆基便下詔廢黜了王皇后。
可憐王皇后被打入冷宮後,又悔又恨,不足3月,就一命嗚呼了。
不過,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王皇后去世後,李隆基居然透露出後悔之意,儘管沒有恢復王皇后的封號,但是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立過皇后。
(參考史料:《舊唐書》《新唐書》)
王有容,唐玄宗李隆基結髮之妻、原配皇后,可惜因玄宗的花心移情、又無子失寵,最終被廢憂傷而死。她被廢最主要原因是玄宗移情別戀,她無子失寵。
對於唐玄宗李隆基來說,王皇后不僅是患難夫妻,還是他平定韋后與太平公主亂政時的革命戰友,頗有當年長孫皇后的風範。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李隆基繼位之後,卻毫不顧念夫妻感情、革命友情,很快廢黜了王皇后,這是怎麼回事呢?
(王皇后劇照)
當年,由於當時武則天臨朝稱制,李氏一族倍受打壓迫害,因此李隆基不僅沒有出頭之日,反而“被幽閉宮中,不出門庭者十餘年”。直到武則天稱帝后,李隆基勉強得到臨淄王的封號。
但是李隆基的日子依然過得戰戰兢兢,因此不久後,有人密告他的生母竇妃“厭蠱咒詛”,於是被秘密處死於宮中。
而他的父親李旦,也被誣告有“異謀”,遭到武則天的猜忌。武則天派酷吏來俊臣審理此案。幸好李旦身邊有個叫安金藏的胡人樂工,不懼生死,大義剖腹。武則天感動之餘,才釋放了李旦。
年輕的李隆基身處兇險的政治環境中,並被武則天幽閉於宮中,每日惴惴不安,唯恐有一天遭到迫害。幸好在他的身邊還有王氏相伴,再加上王氏賢良,又頗有計謀,因此他多有寬慰,並數次以王氏計謀化險為夷。
所以,對於李隆基而言,王氏是和他共患難的好妻子,他對王氏亦多有疼愛。
705年,年事已高的武則天病臥在床,一切政務皆交託給張易之兩兄弟代為處理。一時朝廷內暗雲浮動,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誅殺了張易之兩兄弟,隨後“逼迫”武則天將帝位禪讓給了太子李顯。
“神龍政變”後,李隆基結束了一直幽閉於宮中的生活,還得到了潞州別駕的職務。
李隆基雖說在政治風暴中長大,但是他是個文藝青年,好詩文喜音樂,平時沒少在絲竹管絃上下功夫。
自從武則天去世後,心理上的恐懼也隨之煙消雲散。所以到了潞州後,少不了聽曲看舞,好不愜意。
(趙麗妃劇照)
在那些倡伎中有個趙氏,最讓李隆基念念不忘。一方面趙氏生得嬌媚無比,另一方面她能歌善舞,實在很合李隆基的心意。所以李隆基便收她為側室,對她極盡寵愛。
趙氏亦知“母以子貴”的道理,所以在第二年,便為李隆基生下一子叫李瑛。
如此一來,李隆基歡喜無比,在他的運作下,趙氏的父兄都得到了在京城供職的機會。
眼見趙氏得寵,又有兒子,王氏心裡說不難過是騙人的。
不過,她很快就抓住了機會,重新得到了李隆基的寵愛。
原來,李顯是個軟弱無能的人,他做皇帝后,朝廷政權逐漸被韋后控制。
嚐到權力滋味的韋后,自然很希望像婆婆武則天一樣做個女皇帝,所以她頗覺得佔著皇帝之位的李顯礙事。
正好,韋后所生的女兒安樂公主,又數次求李顯封她為皇太女,都遭到了拒絕,正大為不滿。
所以,這母女倆為了達到目的,都視李顯為眼中釘。最終,用一個毒餅結果了李顯的性命。
隨後,韋后開始實行登上皇帝寶座的計劃。
不過,由於韋后在朝中沒有根基,再加上她殺李顯一事為眾臣不服,所以王氏敏銳地發現,這正是政變的好機會。所以她向李隆基獻上了自己的想法。
(李隆基劇照)
李隆基是個相當聰明的人,他聽了王氏的建議後,立刻就想到了705年的“神龍政變”。於是他聯手姑姑太平公主等人,先發制人,將韋后黨羽悉數斬殺殆盡。
之後,李隆基擁立父親李旦登上了帝位。
李旦白揀了個皇帝,所以在立太子一事上,他最終沒有立嫡長子為太子,而是立政變有功的李隆基為太子。
不久後,在李旦的禪讓下,李隆基順利登基稱帝,是為唐玄宗。
就在李隆基稱帝不久,王氏又立一功。
原來,太平公主自恃有功,在朝中結黨營私,處處與李隆基爭權奪利。這自然於李隆基把持皇權不利,所以王氏又運籌帷幄,替李隆基深謀遠慮,最終以計謀幫助他除掉了太平公主。自此,李隆基總算大權在握,成為真正的天子。
李隆基能做皇帝,論功行賞,分封大臣。當然,李隆基也沒有忘記王氏的功勞,所以不管他有多寵愛趙氏,還是將王氏封為了皇后,以此昭告天下。儘管王氏無子,但是他卻不是無情無義的皇帝。
王氏不知何故,一直未能生下一子半女來。
在封建王朝,身為母儀天下的皇后,哪怕再賢良淑德,若是無子就是硬傷,很容易因此失去皇后的名分。王皇后對此,心裡十分清楚。
所以,她處處小心謹慎。不論是對後宮嬪妃,還是丫鬟侍從,她從來不擺皇后的架子,更不會頤指氣使。因此後宮一團和氣,誰對她都既敬又愛。就連兒子被立為太子的趙氏,對她也頗為敬重。
然而,危機還是來了。
(武惠妃劇照)
李隆基自做了皇帝,便喜歡上了小表妹武氏。
武氏是武則天的兄弟武攸之的女兒,自幼被養在宮中,在後宮是非中長大,因此心機深重。不過,她卻有著一張絕美的面容,再加上她聰明伶俐,很知道取悅李隆基。所以,她很快就得到了李隆基的專寵,並被封為武惠妃。
武惠妃很能生養,先後為李隆基生下4子3女。她所生的子女,皆因她的緣故很得李隆基偏愛,李隆基破格將她的一切禮儀待遇等,皆與皇后的規格同等。
不僅如此,李隆基還對她的家人大行賞賜分封。這樣一來,武氏一族又成為朝中重臣。
如此,武惠妃還嫌不夠,她一心希望取代王皇后,所以屢屢在李隆基面前大肆詆譭王皇后。李隆基因此便動了改立皇后的心思。
然而,李隆基的想法,遭到了大臣們的極力反對。
一方面,好不容易才從武則天的陰影中走出來,大家不希望重蹈覆轍。另一方面,王皇后在禮儀和德行上都沒有過錯,無端遭到廢黜,顯然是不合適的。
李隆基沒想到大臣們居然管起自己的家事來,心裡頗不高興。於是和私交頗厚的臣子姜皎說了想以無子為由,廢黜王皇后的打算。
誰知姜皎與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是好朋友,於是將這件事洩露給了王守一。
王皇后因此惶恐不已。為了保住皇后之位,她專門面見李隆基,並將當年李隆基極為艱苦時,她的父親王仁皎曾拿衣換餅獻給李隆基的事說出來,哭著希望李隆基能念在舊情上,不要廢黜她的皇后之位。
李隆基想到他和王皇后的患難之情,也頗為不忍,所以打消了改立皇后的念頭。
(姜皎劇照)
不過,李隆基很不高興姜皎的行為,拿姜皎問罪,最終誅殺了他。
姜皎被殺,這分明是殺給朝臣們看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誰要管皇帝的家事,那就是死路一條。
所以朝臣大駭,也就對改立皇后一事少有議論了。
這樣一來,王守一頓時恐慌不已,認為妹妹王皇后地位依舊岌岌可危。
那麼,怎麼才能鞏固王皇后的地位呢?
王守一認為,只有生下嫡子,才是鞏固皇后之位的唯一辦法。
所以,王守一在一個老和尚那裡,討了一塊霹靂木,上面刻著天地文和李隆基的名諱。老和尚說,只要王皇后將霹靂木一直佩戴在身上,必定能生下嫡子。
王守一大喜過望,於是趕緊將霹靂木送給王皇后,並再三叮囑,一定要時時佩戴。
王皇后求子心切,也不辯真偽,真把霹靂木當作神物一樣日夜佩戴。
誰知,此事竟讓武惠妃知曉了,於是她立刻以“厭聖咒詛”的罪名,向李隆基告發了王皇后。
李隆基盛怒之下,親自到王皇后宮中搜查。果然在王皇后身上,搜出了那塊霹靂木。證據確鑿,李隆基根本不容王皇后爭辯。很快,李隆基便下詔廢黜了王皇后。
可憐王皇后被打入冷宮後,又悔又恨,不足3月,就一命嗚呼了。
不過,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王皇后去世後,李隆基居然透露出後悔之意,儘管沒有恢復王皇后的封號,但是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立過皇后。
(參考史料:《舊唐書》《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