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晉北北北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備課,最生動的教材,最崇高的職業素養,最美麗的人生習慣,最發自內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靚麗的一道風景;

    教師本是一個很執著的讀書群體。然而在應試教育和功利教育的戕害下,很多教師變得眼中只有分數、只有成績,而對於生命中的閱讀卻逐漸淡化了。

    對於俞洪敏的說法我是贊同的。

    當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不讀書,最應該讀書的教師群體卻成了遠離閱讀的一個群體,而其中最該讀書的年輕教師,更成了一個疏於讀書、荒於讀書或者根本不讀書的群體。

    在學校裡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智慧的教師,在辛勤甚至忘命地工作著,這樣的教師會辛辛苦苦地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不會學習。

    一個老師上課時,是帶著他全部的閱讀史來授課的。

    現在的很多老師要麼不讀書,要麼只讀教材和教參,不說閱讀史,就連基本的閱讀都沒有,他們所上的課也就只能依葫蘆畫瓢,照本宣科,簡單地灌輸生硬的知識,肯定談不上方法、技巧與課堂智慧,當然更達不到活潑生動、深入淺出、出神入化的境界!

    一個真正的教師,一定是讀書愛好者;一個優秀的教師,更是一個對書有著獨特情感的讀書人。

    有的教師即使讀書,要麼“盲讀”,未從自身需求出發,而是漫無邊際、茫無目標地人讀亦讀,盲目追潮;

    要麼“躁讀”,讀書心態浮躁,帶著功利,為讀而讀,不能心存寧靜,持之以恆;

    要麼“淺讀”,讀書浮光掠影,淺嘗輒止,蜻蜓點水,雨過地皮溼,而不求細讀精讀。

    一個人會讀書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一群教師會讀書就可以改變一所學校的命運,千千萬萬個會讀書的老師就會改變無數個孩子的命運,進而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

    讀書,能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能使教師的教學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造的快樂。

    教師作為“讀書人”和“教書人”,始於讀,發於思,成於行。

  • 2 # 教育吐槽者

    好的老師一類在公里學校,二類屬於家庭型別的名師,三類就是培訓機構裡面的

    看不看書有區別嗎?培訓機構的老師都是按照同步課程進度按部就班完成任務一樣,提升不了什麼

  • 3 # 晉君嫣然一笑

    現在社會發展階段,讀書已經不能用數量來衡量,資訊爆炸的時代,很多時間和知識被碎片化了,完整地讀幾本書的時間很難保障,但是平時接收到的碎片知識一年累計也會有幾本書的量,所以需要與時俱進看待問題。

  • 4 # 豆豆哥談教育

    近日(3月25日),“網紅”俞敏洪在一次直播中說到:“如果你只是釋放不積累的話,最後你就會覺得自己內心深處空空如也。我們很多中國的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就只教你一點點東西,不斷地重複,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就會發現有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知識面很狹窄,他們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子教好……”

    這段社交媒體上的直播影片,在全國中小學教師中引起 了軒然大波。很多教師對這樣的說法表示強烈不滿。

    第一、我們每個學期上級都會要求老師進行網路全員培訓,繼續教育培訓,而且都要算學分的,全部都是專業知識的培訓。難道這樣的培訓不比看書強嗎?這個是實實在在的要考核的,學習成績不合格的那會影響業績考核,晉級,評先評優,所以說我們的老師不但是讀了書,而且是讀很專業性很強的書!如果需要考證的話,網上都有培訓時間,答題記錄,考核記錄的。所以,希望俞總在發言之前,先了解一些具體情況,不要想到什麼就脫口而出,更不要以偏概全。因為你是名人,你的粉絲很多,你說出來的話影響力很大的!即使有個別的農村代課老師因為條件有限,沒有參加網路繼續教育培訓,或者是提高培訓,那俞總不妨可以做一些實在的事情,比如捐贈一些專業書籍充實一下這些沒條件學習的老師,我想比指責幾句的效果要好。

    第二、,如果說老師不讀書,沒能力教書,出自上級教育部門領導的話,我想老師多半會接受的,因為領導看見一些老師基本功底子薄,知識沒有更新,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思,這是督促老師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效果。但是這樣的話出自一個培訓機構的老總,其言外之意就很值得品味了。既然公辦的中小學老師教書不行,那麼何不選擇……有為自己的公司搖旗吶喊,招攬生意的嫌疑,言下之意就是隻有他那裡才是真正的做教育的,實力槓槓的。

    以前,我還會用俞敏洪的成功事例來激勵一下學生,現在看來,不能再用商人做教育的榜樣了。因為商人的本質是追逐利益,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汙衊同行,以顯示自己的高人一等,這樣的商業手段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已經是司空見慣了,也是我們不屑一顧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中國的教育不可能因為有些人的一兩句話而停滯不前的,我們廣大的中小學教師還是愛崗敬業的,有能力,也有信心做好自己的事業。至於培訓機構,你們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 5 # 宇宙最好老師

    我覺得這句話是片面的!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確實有很多老師,一年別說三五本書,一本有用的書都沒有看過。很多老師的教學現在全是憑藉著經驗,或者是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多數老師不積極的去學習新的知識。

    很多老師用的教學的課件都不是自己做的,都是在網上下載的,或者是上一屆同事留下來的,這都是我在教學過程當中,親眼見到的事實,包括在和其他同事交流的時候發現大家的情況都是一致的,別的地區的我不太清楚我們這個地區的多數老師都這樣!

    所以我們廣大老師應該虛心接受批評!

    從這個角度來看,俞敏洪先生說的其實是實話,老師的不思進取確實很難教出好的學生,或者是給予學生的知識和看待問題的角度都是比較固定的,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不思進取,因為事業編制的特殊性,沒有淘汰制度,所以才會造成這樣的現象。

    對於俞敏洪說的,不能教好中國的學生,這個觀點有點太絕對:

    我們應該知道在我們中國把學生教到什麼樣子才能算好,因為我們國家的高考制度,所以只有學生得高分,學生就會滿意,家長也會滿意,學校也會滿意,社會會滿意,所以無論老師是否認真學習,只要他能夠把學生帶出來高分這就是一個優秀的老師,這就是我們現在對一個優秀老師的評價。

    否則無論你每年看多少本書,你的學生無法帶出好的成績,那麼也是你教學能力有問題,你說的天花亂墜,每天出各種各樣的專著,你有名望,但是學生成績不好,我們也無法判定你是一個好的老師。

    正是因為我們這樣的一個評價制度,所以俞敏洪說的,中國的老師,中小學的老師,不能把學生教好,這是一個非常片面的說法,或者是一個非常偏激的說法,因為我們在生活當中確實能夠看到很多老師,他確實不學習,但是他手下的學生確實成績很優秀,這樣的一個反差帶來的就是我們對教育的一個思考。

    到底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子才算好?永遠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

    綜上所述:

    我覺得在俞敏洪的這段話當中,我們能夠看出他對很多中小學老師的不學習不思進取的不滿,其實這也是中國很多中小學老師的現狀,他說的話雖然比較片面,但是確實對整個中國教育有好處的,如果每個老師都能夠積極進取的話,相信我們現在的教育,能夠發展的更好。

    最後判斷:俞敏洪心是好心,表述有誤。

  • 6 # 麗娜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如果老師肚子裡沒有墨水,也不及時地汲取新知識來消化,又能拿什麼來教給學生呢?

    一位老師需要具備三種素養:知識素養,技能素養,情意素養。

    這裡我們主要說說知識素養。知識素養又包括三方面:

    1.學科專業知識。比如說語文老師需要語文功底深厚,數學老師需要具備浩瀚的數學知識,英語老師要對英語學科具有足夠的瞭解與把握。

    2.教育學知識。一名老師必須知道如何管理學生、如何與學生溝通等等,這些都涉及到教育學知識。

    3.通識性知識。現今的孩子們越來越古靈精怪,如果老師只沉浸在自己的學科知識裡,遲早會被學生給問倒。因此不管是自然科學知識還是人文社會知識,老師都要適當地涉略一些。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迭代非常之快,老師必須時刻與書籍作伴,多吸收,多思考,才會進步,才能更好地“傳道授業解惑”。

  • 7 # 遠田農夫

    每一個行業裡都有濫竽充數的。教師行業是最容易濫竽充數的。如果他(他)不求上進,不顧師德。怎麼都能過,有級別了錢一份都少不了。課本上那點東西還集體備課,也不在乎學生喜不喜歡,家長更是不敢惹。就算家長有想法,你真的說出來了,你就會被說是外行,同時孩子也會受牽連。

    都是市場經濟惹的禍,沒人敢說不好評核,也會變得自大起來。一些老師不滿收入,認為自己下海會如何如何。你還不能潑冷水。

    現在的小學生讀書任務倒是不少,也有經典簡讀本,如果老師沒有閱讀過原著,如何能指導學生讀簡本呢。當經典被誤讀,長大以後還能尊重經典嗎?

    天知道,教師如果不能傳道授業解惑,還能算教師嗎?

  • 8 # 教育者芳芳

    一、教師隊伍“參差不齊”,最關鍵的在於教師的責任感。

    我是一名私校老師,今年是我從事小學教育的第三年,我想說說我的個人想法。如你所見,我說教師隊伍參差不齊是帶有雙引號的,我仍然記得剛開始畢業走上講臺時,由於我個人經驗的欠缺,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還是很不足,在教學知識點方面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私立學校一般工作量比較滿,忙碌的教學生活以及學校對新老師的各項要求與工作,都必須做到位,那時候的我,如果說一定要抽出時間閱讀,還是挺不容易啊!也正是因為個人經驗的不足,需要有足夠的責任心與耐力,認真對待自己的教學工作,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校負責。此時此刻 ,用心地備好每一節課,相信自己能夠教好學生也是成長的關鍵。所以,在無法獲得其他書本上的經驗或者知識時,責任心的到位尤其重要,因為你會想方設法教好學生,向其他人多多學習。

    二、三五本書的力量強大還是思考?

    順便在這裡還想與大家探討,你多長時間看一次書呢?而面對繁忙的工作,你保持深度思考的習慣嗎?

    有句話說“身正為師”。這就是在強調教師榜樣的作用,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常常與學生聊天,也常常推心置腹地對他們說:“你們一定要多看書,這樣可以提升你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從教學的功利性來說,我們希望學生多閱讀就是希望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有所進步。而作為一個經常閱讀的老師,我相信閱讀所能帶給我們的成長,是無比強大的。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的閱讀習慣也正在慢慢養成,對於接觸其他方面的知識,我保持積極的態度。但是,經過這差不多大半年的堅持閱讀,我認為在教學工作方面,所帶來的更多的是,效率方面的提升,因為我渴望每日閱讀,所以,我會擠出時間閱讀。而真正幫助我的工作進展順利的更多的是深度思考與規劃安排。

    三、教好學生有三要

    (1)閱讀教育知識方面書籍的需要

    在教學之餘,想要更好地提升自己,必不可少的就是閱讀。而為了更好地應對教育工作,多閱讀教育方面的知識能夠提升的還是效果見佳的。說一點我的體會,上學期對於工作方面,我似乎有些不知所措,如何更好地教育學生,能夠做到怎樣的程度呢?當我看完《愛心與教育》這一書,我才發現自己對教育的奉獻程度還遠遠不夠啊,既缺少足夠的耐心,也無法甘心地奉獻。你看,這便是這類書籍的顯性作用了。當然,也不能一刀子砍死,其他書籍的閱讀,在其他方面也一定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保持謙虛向上的態度,用心做好工作。

    能不能教好學生,不僅僅是閱讀習慣,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態度。我相信有心,認真去對待每一件事情,嚴格對待工作才是教好學生的關鍵。只有保持謙虛向上,不斷學習,備課認真才能更好地走上講臺。你會發現,這樣的老師呈現出的精神狀態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3)家校溝通,形成合力。

    在一線的老師,常常在教育學生時,感到有心無力,有一個原因就在於無法與家長取得一定的配合。有些家長要麼比老師更早放棄自己的孩子,要麼認為自己的孩子很優秀,沒有老師所說的情況。當然,這裡所舉只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可以說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只有家長與老師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最後,我想說在教育這條路上,我仍然需要不斷努力,還有許多東西需要不斷學習。無論工作是否忙碌,保持閱讀的習慣很重要,只有多閱讀,才能有更深入的思考。作為老師,教育學生是我們的工作,所以,用心,認真,努力,理解都很重要。

  • 9 # 三水三心

    近些年,關於教師不讀書的話題,一直甚囂塵上。比如,有專家說“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筆者專門就此寫過一篇文章對此進行過批駁。教育界又一大謊言: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

    據《時間財經》影片(見https://www.ixigua.com/i6808846519274308099/):

    3月25日,俞敏洪在直播中表示,有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都是教教科書上的那點東西,不斷地重不斷地重複,最後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發現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變得知識面很狹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

    看完整個影片,筆者對俞敏洪關於“積累”“釋放”的見解,是很贊同的:只積累,不釋放,價值得不到體現;只釋放,不積累,就會空空如也。

    但接下來,俞敏洪開始用老師來舉例了:“很多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一輩子教教科書上那點東西”“最後自己被掏空了”,而他得出的結論是“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變得知識面很狹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

    那麼,事實真的如俞敏洪所說的那樣嗎?

    第一,“很多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請俞敏洪拿出權威的調查資料

    “很多老師”,究竟是多少老師?

    中國中小學教師有1600多萬,比絕大多數國家的人口總數都多。如果按照數量,如果有1%的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那個數量,確實還算是很多——16萬人,不多嗎?

    但很明顯,俞敏洪的這個“很多”,不是指的數量,而是指的比例,也就是說,“很多”,至少應該是50%以上。

    那麼,教師的閱讀情況,究竟如何呢?

    據筆者所知,目前,並沒有權威機構對教師的閱讀情況,進行調查。但我們可以從一些機構的區域或者型別調查中,來看出一些端倪。比如,《中國論文網》刊載的《農村小學教師閱讀狀況調查研究》顯示,有20.6%的老師每天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51%的老師每天閱讀1-2個小時,17.6%的老師每天閱讀3-4個小時,每天閱讀5個小時以上的,有10.8%(見下圖)。

    如果這份資料真實有效的話,僅僅是農村小學的教師,如果按每天閱讀1小時,每小時閱讀至少1.8萬字(一般人的閱讀速度為300-500字),而一本書基本上在15萬字左右,那麼,10天左右,就會讀完一本書,也就是說,一年可以讀30本左右!

    那麼,俞敏洪先生,30本和3、5本,有多大的差距?

    自然,這個資料,並不具有權威性,那麼,就請俞敏洪先生,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企業老闆,凡是都應該講究資料的準確性吧——比如,你新東方的財務資料,總不至於說是“很多老師收入超過10萬”吧?

    那麼,請你拿出值得信賴的權威資料!

    第二,從全民閱讀資料來看,理論上教師肯定遠超平均閱讀量

    雖然,目前沒有針對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專門的閱讀調查,但對於全民閱讀量,是有相關資料的。比如,國內第三方資料研究機構比達諮詢(BigData-Research)釋出《2019年中國數字閱讀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我國2019年人均閱讀量達到7.99本,其中紙質書4.67本、電子書3.32本。

    按照這一資料,中國人的人均閱讀達到7.99本——試想,在一個有9億多農民的國度,人均閱讀達到7.99本,難道,作為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教師群體,會低於這個資料?(特別說明,我不是歧視農民,我也是農民的孩子,但總體上來說,農民讀書數量,肯定遠低於平均水平)

    第三,就算老師真的“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也不全是老師的錯

    真正理性的思考,是對現狀進行調查,然後深入研究和分析原因,最後提出有價值的改進意見和建議,作為北大的高材生,俞敏洪不至於連最簡單的“三段論”都不知道吧?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就讓我這個“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的中小學教師”來教教你!

    前面已經分析過,俞敏洪的言論,毫無調查資料的支撐,純屬打胡亂說。

    那麼,按照“三段論”,我們總該來分析一下原因吧?

    個人以為,部分教師不讀書,主觀和客觀上,都是有原因的。

    從主觀上來說,懶惰是根本原因。分析問題,都應該先從內在原因著手。一些教師,總是說時間緊,沒有時間讀書——但一個真正愛書的人,豈能擠不出時間讀書?李鎮西經常在飛機上讀書,不就是因為喜歡和熱愛嗎?

    所以,不要總是說自己很忙,再忙,擠出一點時間來讀書,都是沒有問題的,就像魯迅先生所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

    所以,再忙,只要需要,都是有時間讀書的,關鍵是你是否真的喜歡!

    從客觀上來說,教師不讀書受制於多方面的因素。工作確實忙,事務確實多,這不可否認。經常有人說,老師安逸,每天只有那麼幾節課。其實,除了這些課,備課、改作業、與學生家長來交流,還要做“表哥”“表姐”,開各種會等等。最喜劇的是,什麼禁燒秸稈、暑期巡河、駐村扶貧等等,這些事務,都會影響到老師的精神狀態和精力與時間。

    不然,為何國家要釋出針對教師的“減負令”,說要把教師從“表哥”“表姐”中解放出來?(具體參加《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

    還有就是,現行的考試製度,對教師讀書也缺乏職業壓力——就用大學學過的東西,不讀書,來教學生,考試是沒有大問題的。

    如果教師不讀書是主觀原因的話,那麼,這些懶惰的人,理當受到批判;但如果是客觀原因呢?該批判的是教師嗎?

    凡事只能看到冰山上的一角,絲毫不考慮冰山下面的東西,俞敏洪,我為你感到悲哀!

    俞敏洪先生,漫畫總看得懂吧?

    第四,“一輩子教教科書上那點東西”,不教教科書教什麼?

    現在的教育,早已經跳出了教科書,“用教科書來教”而不是“教教科書”早已經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和行動的指南。現在,哪一所學校沒有幾門校本課程、綜合實踐課程?這些課程,都沒有現成的教材,又豈是“教教科書那點東西”?

    “教教科書上那點東西”,試問,不教教科書,老師該教什麼?

    作為教育專家的俞敏洪,不可能不知道,教科書,是國家組織專業力量編撰的教材,是涉及到“培養什麼樣的人”和“為誰培養人”這樣根本性的問題。

    難道,我們放下國家法定的教科書,隨意選取教育內容?難道,俞敏洪希望全國中小學教師,違揹我們的教育方針,來改變教育的性質、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徑?

    如果從這一個角度來看俞敏洪的言論,其心可誅啊!

    再說了,中國如此眾多的人口,考試成了最不科學但卻是最公平的

  • 10 # 我們一起漲知識

    新東方俞敏洪炮轟老師,一年不讀三五本書,教不好學生。我認為他說的非常好,非常對。可能有人質疑我故意這樣說的。但我確實這樣認為的。

    首先,俞敏洪是一個新東方校長,他說學校的老師教不好,目的就是鼓動家長把孩子往新東方送,然後大把大把的數錢呀。他這是故意製造有爭議的話題,給他自己做廣告,真會算計呀。

    其次,俞敏洪身為校長,可能看到新東方教師一年不讀三五本書,看到新東方孩子的成績一直向下滑,或者看到孩子報名的越來越好,感覺他新東方的老師們教不好學生。他推測全國的老師都是不讀書的,所以認為老師教不好。

    再次,暴露了俞敏洪江郎才盡了,日薄西山。過去提到俞敏洪人人非常敬佩,最近幾年總是爭議話題不斷,他的形象可以說是一落千丈,可以預見,他算是垂死掙扎,over了,挺可惜。

    總之,他成功的吸引了網民注意,招生數量猛增,站在他招生的立場上來講,他說的是對的。

  • 11 # 陳老師教育說

    首先,我覺得題主有點誇大其詞,俞老師並沒有炮轟,其次我覺得俞老師的話帶著對學校老師的偏見,不過他的觀點是對的,作為老師,除了是要做到自己所教科目的專業基礎紮實外,還要不斷充實提高自己。

    俞敏洪當時直播時談到自己疫情期間讀了56本書,他認為人要不斷的讀書給自己充電。作為老師,不能一味地傳授知識,也要吸收知識,否則容易枯竭。說到這裡他說,現在有的公立學校的老師(當然不是所有的老師),只教課,每年讀不了幾本書,教不好學生。俞敏洪之所以說公立學校的老師,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1.俞敏洪畢業於北大,多少有些傲氣。所以他認為所有的老師都應該像他一樣優秀,都應該像李永樂老師一樣涉獵廣泛。但是,哪個老師能有他那樣的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可以“隨時去國外滑雪”。

    2.俞敏洪的新東方屬於教培行業,與公立學校多少有競爭的關係。俞敏洪的潛臺詞是,我新東方重視老師的質量,我的老師不比學校的老師差,只是學校老師在體制內有話語權而已。確實,新東方每年也會培訓鄉村教師。

    3.俞敏洪很瞭解學校老師的現狀。確實,有的老師進了學校之後,特別是從教多年後,沒有了剛開始的幹勁,鬆懈下來。每年重複講著相同的內容,根本不管所有的學生聽懂沒聽懂。但是俞老師也說了,只是部分老師這樣。

    那作為老師,是否應該“每年多讀幾本書呢”?我想大家的觀點是一致的。

    1.老師,應該不斷的學習。時代在進步,知識在更新,多讀書多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變化。多讀書能增加自己知識的寬度,在授課時能信手拈來,豐富課堂。

    2.老師,應該不斷改進自己的授課方法。有了知識,關鍵看怎麼傳授給學生,科學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快的接受和理解。作為一名負責任的教師,是不能僅僅滿足把課講完的。

    3.不光要多讀幾本書,還要多會一樣技術—網課。因為疫情導致的現在停課不停學,面對網課,剛開始老師是牴觸的,但是一個多月下來,從牴觸到接受到習慣,網課已經成了學校課堂上課的一個必要補充部分了。網課也精彩。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老師的你是怎麼做的呢?

  • 12 # 李小汪老西

    俞敏洪老師最近的曝光率有點高。

    在3月17日俞敏洪老師在直播中表示,生孩子的成本並不是很高,第一個孩子用過的東西,第二個孩子照樣可以用,所以鼓勵大家多生孩子,並表示如果有四五個孩子會更好。

    在3月25號時又表示,自己對做企業現在沒有太大的興趣,如果對做企業有興趣的話,新東方的規模應該比現在更大一些。

    網友直接調侃,劉強東不知道自己老婆漂亮不漂亮,馬雲對錢不感興趣,馬化騰說有錢也沒啥意思,王慶林說自己一無所有,俞敏洪說自己不喜歡做企業。【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各位大佬當初為什麼要創業呢?】

    而就在近日,俞敏洪在直播中的一番言論,再次引起了網友的關注。

    俞敏洪表示,有不少中小學的老師是沒有能力教好學生,他們一輩子都在教教科書上的東西,一年也沒有讀多少本書,講的都是陳舊的知識,之前學的內容來來回回,反反覆覆的不斷講,這些老師肯定沒能力把學生教好。

    俞敏洪老師講的確實是實際情況,現在在大部分學校裡面,除了語文老師可能每年會讀幾本書之外,大部分老師,特別是理科的老師,除了教教材上的例題,講習題冊上的習題之外,一般不會給學生講太多的人生道理,也不會給學生灌輸任何新的思想,新的理念。

    在我看來這裡面當然有老師的原因,作為老師最本質的工作就是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透過自己的努力讓學生愛上學習。只要學生能愛上學習,喜歡上學習,就不愁他們的成績提不上來。

    與此相反,如果老師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不太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只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而不關注學生的成長,不注重開拓學生的視野,那麼很有可能導致學生在短期內成績非常好,但學生越學對學習越提不起興趣,最終的結果就是不論學習好的學生還是學習差的學生都得了“厭學症”,他們走向社會之後,大部分人都選擇不再讀書,除了必要的考試之外,對於可以拓展視野、培養興趣的書籍一概不看。

    而要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老師要對學習感興趣,要對知識感興趣,老師的視野要比較寬闊。

    正如網路上這句話說的,要讓學生有一盆水的知識,老師不僅要有一桶水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找水吃的方法。

    老師要想有寬闊的視野,最簡單有效,也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大量的閱讀。

    俞敏洪自己就是一個終身閱讀者。

    之前,他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自己在大學期間每年閱讀了300本書,而現在由於工作比較繁忙,只能夠利用零碎的時間去讀書,每年大概要讀100多本書,他就是透過大量的閱讀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

    因此他在談及教育問題時,自然就會比較關注閱讀問題。比如之前他曾表示應該鼓勵學生讀讀書,讀讀一些課外書,讀一些無用書,而不是隻讀教材,只看習題集。

    這次在談論學校教育問題時,他自然也會從閱讀角度來看當前學校教育困境。如果從閱讀的角度來看,確實會發現,學校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老師的閱讀量有限,導致老師的知識體系陳舊,每年就是那麼點東西,反反覆覆反覆不斷的講。

    但如果你換個角度看問題,從整個公立教育執行方式,這個角度來看待當前的學校教育,你可能會發覺,有很多老師根本不需要讀課外書,讀課外書對他們來說也不會有任何用處。

    答案肯定是未必。就以現在的高考來看,對於老師來說最簡單的策略根本就不是每年要看多少本書,而是要研究高考真題,分析考試大綱,考試大綱考什麼,老師就講什麼。考試考什麼題型,老師就講什麼題型,考試的時候喜歡出鄉土文學,那麼老師就專門講鄉土文學;考試的時候喜歡考魯迅,那麼老師就講魯迅。

    至於鄉土文學的起源和變遷,魯迅對於近代文學發展的意義,這些考試不考試內容,老師也沒有動力去了解,即便是老師透過閱讀了解了這方面的資訊,在課堂上花大量的時間講解考試無關的內容,也很容易引起一些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反感,這些學生認為老師就在胡謅亂扯,耽誤自己的時間。

    最後想說的是,在網路上最不值錢的就是批評,想要批評現在的公立教育很容易,但真正能給當前的教育提供建設性意見的學者、專家真的是寥寥無幾。至於俞敏洪老師是企業家,還是教育學家?這個還真的不好說。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 13 # 朗月寒雪

    我覺得俞敏洪這句話說得有點扯了!

    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句話大家應該耳熟能詳了。

    其實在我看來,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從學識這個層面講的。

    也就是說,教師的學識要比學生寬廣很多,才能教學生。交給學生的一碗水,不是單純地從桶裡舀出來的,而是經過加工提煉,提取的精華水。

    對這個說法,我不反對,並且非常支援。

    教師在教學當中必須不斷進行繼續教育學習,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才能在教學中居高臨下、遊刃有餘。

    教師不讀三五本書,教不好學生?

    對俞敏洪的這句話,我不敢苟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開卷有益。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關於讀書的名言也有很多,我相信大家也都知道。

    讀書對提高一個人的素養確實有好處,這一點任何人無法否定。

    讀書的好處很多,但是還不能左右是否能夠教好學生,我認為。

    俞敏洪先生只是看到了讀書的表面好處,但是不清楚教學除了與讀書以外,還與教學能力有關係。

    讀書讀的再多,不見得就能教好學生。就像一個博士後到某所小學任教的話,不見得比一個專科學歷的老師會教學生。

    這個道理,相信廣大一線教師最清楚了。

    俞敏洪可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感覺如果不讀書,可能在理念上、理論上跟不上教育發展的形勢,可能就要落伍了。

    的確如此,對於教育管理者來說,如果不讀書學習,就會在教育發展理念方面與世界脫節了,在決策方面跟不上形勢了。

    對於教師而言,我覺得沒有必要了解太多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等方面的內容。一線教師最反感經常對教學模式變來變去了,教育教學需要一定的穩定性。

    對於學識層面,我認為一個本科畢業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遠遠勝任中小學的學科教學,無需規定一年必須讀幾本書。

    讀書更多的是個人的愛好而已。

  • 14 # xiao小熊

    現實生活中,別人永遠無法給我們公正的評判和對待,能夠讓我們進步的是我們從他人的評判中檢視自己,看見自己,思考自己。

    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說過一句經典的話: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俞敏洪老師的言外之意是教師需要閱讀來武裝自己,學會從書中找答案與方法。

    教師的專業閱讀是職業需求,貫穿著我們整個教師職業生涯,我們應該比一般人更具“學”的能力,成為會讀各種書的人,這樣的“教”便有了智慧的影子。

    魏智淵《教師閱讀地圖》中說過“朱永新教授曾經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那麼同樣的,一個教師的專業發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專業閱讀史。”

    教師博覽群書能夠改變我們教育人生的匱乏與蒼白;

    改變我們的精神與氣質;

    不斷增長教學智慧與創造快樂,讓我們擁有樂此不疲的教書生涯。

  • 15 # 摩登家庭Learner

    由於人的惰性,無論任何職位除了工作內容外顯有花費精力去做的,所以非教學類任務,讓教師讀書成為一種奢望。

    老師除了上課外,還要改作業、備課、家訪,這些是教育教學必須要做的事情。至於一所學校如果要評“xx文明單位”、“xx標準化學校”、“x級文明學校”,那麼一所學校的所有老師別說讀書,就是放下手中的課本去整理材料都很正常:雜七雜八的計劃、總結,琳琅滿目的過程性材料,處處留痕的拍照內容也必須打印出來……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學校的印表機超負荷運作而報廢掉的並不鮮見。

    工資待遇低,教師買不起好一些的書。

    薄薄的一本書,少則十幾塊,多則幾十塊甚至上百塊,這還是檔次不怎麼高的書籍。如果是一些價值比較高的書,有的價格更是高得離譜。如果是深圳、江蘇的教師,買這些書自然是輕鬆加愉快。但是如果是像貧困的農村教師,一個月的工資能買多少本像樣的書?對於農村教師而言,不僅僅有“詩和遠方”,還有為三鬥米而折腰的“眼前的苟且”。

    浮躁的評價機制讓很多老師覺得課餘讀書不適用。

    評判一個教師的教學能力看什麼?除了職稱高低之外,就只能看教師的教學成績了。那麼問題來了:飽讀詩書的老師用“素質教育”對學生循循善誘,不讀書的老師用“應試教育”讓學生身陷“卷山題海”搞題海戰術,哪個老師所教的學生學習成績會更高?我必須很負責任地告訴你,後者的成績會遠遠高於前者,不管是哪個科目!浮躁的評價機制,直接讓很多老師覺得,老師自己課餘讀書的“價效比”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高。

    綜上所述,我覺得俞敏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並非老師不想讀書,以上這3個現實擺在老師面前。怎樣為老師創設多讀書、讀好書的評價機制,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 16 # 神獸麻麻奇葩說

    刺激刺激教師人群 這是對的

  • 17 # 毛眼觀生活

    俞老師這幾年發表的驚人言論不少,看來發誓要將“語不驚人死不休”進行到底!

    不可否認:有不讀書的老師,有教不好學生的老師。但是還有更多兢兢業業的老師,如果老師都教不書,那麼多優秀人士是誰培養的?

    難道是新東方的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的人才?

    俞老師是商業人士,眾所周知,但不能拿商業人士追逐利潤的標杆去衡量萬千老師,一棒子打死一群老師。

    遇到不符合職業要求的老師,可以去抨擊,但是不要以點概面。

    還有一種可能性,俞老師是縱觀了新東方的老師,發現他們不讀書所下的結論。這樣看來,俞老師還是一個實誠人,用於承認行業弊端。那你還是少說話,多多想寫法子改進提升你們新東方老師去吧。

  • 18 # 鄒智明微課堂

    俞敏洪自己是個老師,我覺得他不會惡意炮轟老師,大家對他的言論反應過激了。

    正如題主標題中“炮轟”一詞,就容易引發輿論戰,引起大家的誤解

    我看了原影片,他講的觀點是:人不管做什麼工作,都是一個積累釋放的過程,人如果不讀書就會變成純粹的釋放。他後面補充了一句“當然不是全部中小學老師”。

    對於他關於教師不讀書的問題,我們要辯證看待。

    首先,部分教師一年不讀三五本書的情況存在嗎?

    我自己是老師,依我的觀察,這種情況的確存在。

    其次,為什麼老師們看書少呢?

    俞敏洪老師是一個直言不諱的人。他之前的一些觀點也引起了社會的反感。但是,辯證看待,他說的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他也幫教師群體爭取過很多利益。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這點度量沒有嗎?

  • 19 # 一介書童

    新東方俞敏洪炮轟老師一年不讀三五本書,教不好學生,引起網路熱議。

    我的觀點是俞敏洪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是對教師隊伍現狀的一定反思,但他的說法的確有失偏頗,至少有以偏概全之嫌疑,說白了,就是打擊面太寬了。我不知道俞敏洪是在什麼語境下說的這句話,但我想就教師讀書的話題說幾句。

    1、從小學到大學,教師的教學水平普遍很好!

    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個人感覺,從小學到大學,我的幾乎所有老師都是夠格的,只不過是因為自己資質愚鈍,所以並不能全盤吸收。可見,他們能夠完成“傳道受業解惑”的任務,一是靠老底子,二是看了一些書的,至少跟教授內容的書籍肯定是不會少於三五本的。

    當然,個別老師水平太差的也碰到過,我上高中的時候,教我班數學老師經查被同學們問得鼻青臉腫,然後尷尬地告訴我們,等他回去把題解出來後,再來告訴我們。不知道這位老師是不是沒有看那三五本書,但他的態度還是謙遜的。

    但畢竟,我從小學到大學就碰到過這麼一位低水平的老師,所以這是一個個例,並不能代表整個教師群體沒有教好學生。

    2、畢業後,我做過一年語文教師,那一年我讀書肯定超過了三五本!

    剛剛走出校門,我做了一年的教師。那一年,我秉承韓愈“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的教誨開始教書育人。

    教師的第一任務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知識從哪裡來,從書本中開,所以我在備課的時候,經常涉獵相關的書籍。

    譬如講《林黛玉進賈府》,我專門又重讀了一遍《紅樓夢》;講《林沖風雪山神廟》,我又讀了一遍《水滸傳》;講古詩詞,要看一看作者寫的其他詩詞文章。凡此種種,一年下來,何止看了三五本書。不過,學生也可能沒教好,但那絕不是“一年不讀三五本”的問題。

    3、疫情期間,老師上網課的水平有目共睹,普遍口碑很好!

    孩子平時上課,我們並不知道老師講得好與壞。有些好與壞,都是口耳相傳的。但是這回疫情,學校延緩開學,學生們都在家裡上網課。老師講課的全過程公開在影片中展現,學生看到了,家長也看到了。從我們家孩子上網課時,老師們講課的過程來看,老師們都是精心背過課的。

    前幾天,看到孩子上語文課,老師在講解《論語》,老師講解的時候,並沒有僅就文章本身的內容講課,而是把課程拓展得很開。我看到,老師在網課上專門講解了我國“孔子學院”在全世界的教學和發展狀況,也聽到了他講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聯名上書,指出“孔子的思想是拯救21世紀世界的思想”的內容。

    聽到這些內容讓我很感動,也許這個老師沒有看相關書籍,但他肯定從網上查閱了許多資料,並進行分析整理,然後再拿來交給學生。我認為,他查閱的資料也是一種書——“電子書”。如果把每節課講述內容所查資料累積起來,我想也不是三五本書的體量能容納得下的。

    總結:

    總之,現在老師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誰不想成為一個好老師呢?

    那麼,作為一個好老師,讀書、思考是前提,因為只有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

  • 20 # 僑投寶

    在教育領域從業多年,接觸過很多在校的教學工作者,給我的感覺也的確如老俞所說,很多的老師不思進取,教學質量很差,混工作混日子,還有一些就是削尖了腦袋想往學校管理層面去爬,相比我上學的時候,感覺到目前的師德師風是大不如前的,一流的老師教一流的學生,二流的老師教末流的學生,身為教師的確應該時刻想著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與知識面,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教出好的學生,畢竟你的工作影響的一代又一代的人的成長。

    國家目前的教育導向,傾向於個性化的教育,從教育的維度上如何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很關鍵,這樣的教育反而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反觀目前的教師水平似乎還不如從前的水平了。

    分析來看造成這樣的問題與目前教育體系的管理有很大的關係,老師的招、育、用、留都很關鍵,而且目前因為基礎教育部分的學校主要還是公立學校為主,這就涉及到了事業編制內的老師和編制外的老師,因為不同的待遇和穩定性的問題,造成了師資力量的良莠不齊,教育管理與考核上的流於形式,教育風氣的浮躁都是造成目前教學質量低下的根本原因。教育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但也不是一定要走上百年的路才可以見效的,同為華人社會的新加坡,從1965年建國時期基礎教育的一塌糊塗,發展到現在的整體的享譽全球的高質量教育水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作為一個教育行業的從業者,真的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夠強大起來,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在這人生黃金髮展的12年裡浪費太多的時間與機會,少年強則國強,教育強則國強,祖國經過這麼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較好的水平,後面的發展需要更多的綜合性、創新型的人才,這需要我有領先於世界的教育體系來支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溥儀的兄弟姐妹,那些宗室子弟下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