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霂辰遠古賬號
-
2 # 阿桐電影
非常的好看
其實進電影院的時候,我還是抱有一絲的疑問的,但是當我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我看見誰我都想打一架,哈哈。
真的是出乎意料的好看,拳拳到肉的既視感,而對於劇情也十分的合理,對阿桐而言,沒有什麼齣戲的部分,而是以武打 + 父子情來闡述葉問精神的,最後一場電話戲還挺感人的,我都差點掉眼淚了,不得不說看過這麼多葉問的版本,還是甄子丹的有氣勢又很儒雅,很喜歡。
總結起來葉問4完結篇大概四次打鬥場面
1、受傷的葉問用揪耳、掐鼻、拍屁股三招穩如泰山地教育不良少年,很前輩,很大家;2、李小龍右手前伸控制敵人攻擊距離,左手從右腋下向身後順勢接住對方掄空的雙截棍,右手此刻再化拳彈開對手,酷炫奪棍達成;
3、葉問和萬師父比武,走的是《精武英雄》風的擊打回合制(《功夫之王》也是),分不出勝負,突然舊金山發生大地震,兩大武林宗師狼狽躲進桌下,切磋結束,都是凡人而已;
4、終極對決,葉問左臂、肋骨均受重創,看上去他快被打死了,不得不用敗形腳連續踢對方要害,解圍後用標指刺喉,天吶,不可能再有宗師功夫片這麼拍了。
傳奇落下帷幕,點滴仍記於心。
-
3 # 溫叔防衛健身
影片唯一的優點就是甄子丹的表演,四度出演葉問,甄子丹可以說駕輕就熟,正如導演葉偉信所言甄子丹一穿上長衫就變成了葉問,與角色達到了渾然一體的程度。
這次的葉問是英雄,但多了幾分暮年的落寞,年邁的他罹患癌症,同時他與自己兒子的關係也變得非常緊張,來到美國,異國他鄉舉目無親,一代宗師卻備受冷遇,非常淒涼。
片中他與兒子的關係是最大的催淚點,甄子丹的表演也很精湛,與兒子爭執時並沒有大呼小叫、擠眉弄眼,而採取了淡化的演出,將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愧疚、無力演繹出來,當兒子得知葉問罹患癌症時,甄子丹表演也是淡化,嘴角細微的抖動,眼眶稍稍的含淚,就已十分動人,這樣的表演既符合葉問宗師的氣質,又體現了一個父親的形象。
片中另一個頗具熱度的人物就是李小龍,對於他的塑造卻非常荒唐,今年昆汀《好萊塢往事》中李小龍的形象面臨著不小爭議,甚至給昆汀戴上了“辱華”的帽子,而《葉問4》宣傳時稱“要將最正確的李小龍形象展現給全世界”,到影片裡一看,這個李小龍和昆汀電影中的李小龍真的沒啥區別。
都是將電影中李小龍形象進行了拼貼,李小龍招牌的小動作、打鬥,雙截棍,吼叫,時而再來一個極其彆扭的表情,根本不是一個日常生活裡的人。
還有一點與《好萊塢往事》挺像的,就是李小龍都是配角,《好萊塢往事》李小龍戲份至少敘事上能自圓其說,到了《葉問4》裡李小龍簡直是擺設,一出場打了幾個外國佬後就消失了,到了片尾唐人街的師傅與美國海軍陸戰隊發生衝突時,就替幾個師傅包紮了幾個傷口,最後的大戰竟然讓師傅出戰,自己什麼都沒做,按人物性格此時他應該替葉問出戰才對啊,難道李小龍怕了嗎?
劇情上的問題更是一大堆了,《葉問》系列中的葉問形象有很強的民族英雄的特點,近乎可以說他是一個儒雅版的陳真,表現好的就是《葉問》第一部,電影裡展示的是抗日的實際情況,葉問從家境殷實跌落到去煤礦做苦力,最後面對同行的不斷慘死,最終選擇大義走入打鬥場,讓我們感受到了真正的家國和葉問的宗師氣度。
到了《葉問4》裡,民族英雄的塑造變得非常廉價,影片裡的反派也就是美國人,都極其臉譜化,為了證明空手道強於中國功夫幾乎就要把中國的武行趕盡殺絕,只要見了中國人就擺出一副要把你吃掉的架子,根本不是一個“人”而成為了簡單化的符號。
把中國功夫和民族主義捆綁在一起,在系列的一開始有著抗日戰爭遮掩赤的現實基礎,到了《葉問4》裡完全是架空的,生造出來的正邪對立,表面上是大義,實際上是滿滿的算計。
值得慶幸的是《葉問》這個系列終於完結了,在民族主義的套路上越走越偏,好像就此止住了,但就這麼簡單嗎?《葉問5》也許沒了,但可以出外傳嘛,那個比它更偏的《張天志》還擺在那裡,再拍個《張天志2》也不是不可能……
-
4 # 皮影匠影視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葉問這個系列的影片陪伴了我們很久,從葉問1一直到葉問4。前三部相信大家都有看過,不管是男還是女,畢竟只要上映女生都會拉著男朋友去電影院看各種影片,相信葉問系列的肯定也不會錯過。
葉問之前都是甄子丹來掩飾,動作表情都很到位,也贏得了很多的口碑,也贏得了大家的喜愛,也給葉問4打下了基礎。那麼葉問4到底好不好看,我個認為也是很不錯的,畢竟作為葉問系列的終結篇,肯定不會差,動作情節背景都很到位,現在評分也不錯,建議大家觀看。
-
5 # 娛樂開心一下下
雖說這部電影看起來有著所謂的寸寸到肉,可實際上看著總是秀著詠春的招式,本該是打在人身上的一拳打在了木樁上、打在了沙袋上,秀了一百分鐘軟綿綿的中國功夫。對不起,我不是很買賬!
我不是內行,但是我一直堅信中國武術是有著魂的!劇中充斥滿了打鬥的情節,二十分鐘一個小高潮,以一敵百、戰泰森、詠春對詠春等等。個人認為比較出彩的打鬥場面,是戰泰森各有損傷,未分勝負,只可惜的確太短了。戰泰拳高手,保護妻子在小空間內拿捏到位。以及最後的詠春對詠春,算是出彩的了,值得肯定的還是要肯定。
故事發生在1959年,葉問應該是66歲。關於船廠大戰,實在有點蹩腳。試想一個花甲老人和一大波青壯年打鬥淋漓盡致並且稱霸天下,該是多麼滑稽的場面,即使葉問是一個練家子。這種打鬥不是中華武學,這是缺心眼。
主題氾濫或者說是沒有明確的主題。
在張晉出現的時候,毫不客氣的說,我大致猜到了故事的結局。一百分鐘看了一個自己能夠說出的故事,幸好我的睡點比較高,不然怕是會全程睡覺吧。
為了表現葉問對家庭和妻子的忠誠以及對街坊鄰居的關懷,很多地方過度的毛毛躁躁的。情節真的比較單薄,尷尬到冷讓人不得不多穿點衣服。到現在我還在意淫徐力和黃老師有沒有在一起的問題,畢竟開始的時候阿力為了送黃老師穿插的細節我還是比較喜歡的。
關於人設就泰森來說,這條線出現的莫名奇怪,消失的也是匪夷所思的。估計是泰森出場費太高的緣故。人設虎頭蛇尾,葉問明明斷了泰森的財路,本來還想知道後來有什麼,沒想到泰森早就老婆孩子熱炕頭去了!矛盾衝突渲染的還不夠的時候,甄子丹和泰森已經打起來了;打得正精彩的時候,鬧鈴響了。
始終沒有明白泰森老婆女兒出現有什麼意義,難道是為了烘托這個反派是個有種的男人嗎?為了守信找理由?還是為了配合之前的強行說教,不要讓孩子成為我們這樣?虎頭蛇尾的人設還有很多,阿力、黃老師、校長,毛毛躁躁的。
人物塑造有點扁平立體感少了點,整部電影似乎都是為了襯托葉問的存在。甄子丹哭戲無力,笑又齣戲;張晉的髮型百年不換,讓我有種錯覺這是在裝不是在演;熊黛林的聲音飄在雲外,在還沒有緩過張雨綺的毒害的時候又給了我一萬點暴擊。
當然諸君的演技還是很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在這個爛片橫行的年代裡。
這部電影是什麼?
過多不合時宜的溫情戲、李小龍的出現就帶著截拳道的影子、打鬥的尷尬、以及強行說教、演技配音差了點,最後成了《葉問3》。
軟了一下咱們繼續硬起來,那麼這部電影真的就這麼一文不值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聽我細細說來。
首先是配樂。
電影的配樂是日本作曲家川井憲次,《午夜兇鈴》的音樂便是他做的。葉問系列三部電影都是他做的。在《葉問3》整體故事零散,主題不明確之下,配樂堪稱影片內最大的亮點,聽得人家是高潮迭起的喲。尤其是詠春對詠春時幾把刀槓在一起的那幾聲刺耳,完美!
其次是文戲。
雖說整部電影之中的文戲有種過猶不及偏了那個度的感覺。但文戲的增加依舊是亮點。甄子丹陪著熊黛林在醫院裡奔波勞碌,拒絕對戰的場面也是酥了我這個單身狗的心,畢竟太虐。可偏偏,這是我最愛的橋段。尤其是講了怕老婆笑話後,熊黛林溫婉問著自己的老公:那你怕不怕老婆啊?葉問回答偶爾,並且淡淡的笑著。
最近刷了下《上癮》的我,心中竟然在幻想一個男人對我如此。不過也巧了,我是個純正的直的!
亮眼的終究亮眼。
很真切地說三個人的戲份,雖說他們存在是為了襯托葉問的存在。
小反派譚耀文,塑造的很好,一直以來被他的金蛤蟆大王洗腦,現在能夠演蛤蟆、演小反派。對於貧苦的欺壓,對於大反派的俯首稱臣,甚至對自己師父的情愫,給不了滿分也能給八十二分,剩下三個六給他的金蛤蟆大王。
張天志這個角色,自私、貧窮困窘、好強、知敗知恥,入木三分。一如既往打出了拳拳到肉招招致命的狠勁,看他的打戲真的是一種享受,快意恩仇,入木三分,相信你能夠高潮!
除了配音的瑕疵,熊黛林的演技算是把一箇中國式成功男人背後女人的形象塑造成功了。相夫教子溫婉的柔性,支撐家庭強正的韌性,淡泊名利,真真正正的把導演想要講述的重要的是身邊之人這一主旨表現出來。作為一個模特出身的半路演員,女主角的表現絕對優秀,除了配音讓我險些性冷淡。
最後想大肆放肆地說說中國武學以及我們九五後的武俠記憶。
我是九五後,也是葉問的粉絲。葉問第一部是2008年,我剛上初中。轉眼間,八年了,時間過得真他媽快,我都在大學裡混日子了。
小時候生活在鄉下,我們那裡小小的縣城還沒有修好那個現在一張票賣七八十的電影院。每次看電影都是在音像店買來不知正版盜版與否的蝶來看。
那時候,葉問就在其中。
插了句題外話後,說葉問,說武俠。
上一代人有黃飛鴻,有方世玉。我這個九五後,有葉問。之前的近乎苛刻地挑毛病,只是看的電影多了自以為、吃的鹽多了就亂說了些。終歸,說起葉問,人們還是想起甄子丹。
不敢說我們這一代,就說我,說起武俠,第一個想到的不是郭靖不是黃飛鴻而是葉問,一個隱於武林藏在世間、當人問起自己武學修養謙遜地說都是略懂、尊敬老婆關心街坊鄰居的葉問。三部下來,甄子丹是真真切切地將葉問塑造成功了,如有後來人,在我心中也無法替代,就像很多人心中無法替代的美猴王六小齡童。
我愛葉問,所以選擇了第一時間去看。滿足的不過是,八年前一個鄉下少年對著父親吵吵嚷嚷,新年不要鞭炮非要一張盜版碟片的武俠夙願。
中國武學,一直以來便講究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止戈稱武,讓上一拳,勝拳而不取命,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中國武學。我不是內行,只能拿自己的意淫去猜測。去年的《師父》如此,勝拳而不要人命,成了我刷了好幾次的電影。
而葉問,謙遜、內斂、雲淡風輕。
張天志請教葉問詠春,葉問只是淡淡笑下說自己只是略懂一二罷了。1959年的葉問,已經成了大師,卻不以大師自居,這是中國精神。
或許有人說這是偽善,是虛偽。那麼我說,我們需要這種人,需要滿腦子想著萬民、想著仁義道德、想著傳統的中國精神的人。或許,正是因為現在這個時代想這些的人少了,我們身處的世界多了很多讓人不喜歡的東西。
更何況,武術界合影的時候,葉問是坐在中間的,並沒有過度謙虛地推讓,他在他本該有地位置上發揮著自己的光與熱,這是義,也是正!
他尊重老婆關愛街坊鄰居,沒有了前兩部過度渲染的民族大義。在那個已經算是民智開化的年代,這是愛,是中國精神在那個年代的傳遞和延續。
除卻說教以及我不慎入坑的大學專業,我多希望我所處的世界有著更多的我們老祖先的東西,有著更多的中國精神!
綜上,這部電影適合葉問迷、適合各大演員的粉、適合去聽音樂的,適合看詠春又不太重口不看真暴力的朋友們。
最後偷偷說一下,雖說《葉問3》依舊留下了李小龍學藝以及其他懸念,作為商業片拍《葉問4》也能大賺更無可厚非。但真心希望導演不要只盯著著這一個IP去開發,角色真的不能再消耗了,口碑一部接這一部降。自私點說,就讓我的武俠記憶留在這裡吧。也期待中國有更好的武俠片出現。
-
6 # 可樂didi
一個好訊息是,影片仍維持在這個系列的水準之內,因為非常清晰地知道動作電影的“怎麼打”這一問題,詠春被挖掘得很好。
一個壞訊息是,影片仍然不清楚一部動作電影的“為什麼打”這一問題。同一邏輯反覆拍攝了四次。本質來講,仍然是民族情緒的撩撥。
-
7 # 我們只欣賞美
剛剛看完葉問4從電影院出來,心裡很想說點什麼。
我承認,那句已經成為梗的“我要打十個!”,讓我一開始是抱著略微戲虐的心態的買的票。
先發的預告片中掉落的巨大臺燈和國際版海報上那燃燒的木樁多少帶著些玄幻的味道,加上一貫宇宙最強的甄子丹,和打完佛山打香港,打完香港打美國的劇情連貫,也都彷彿帶著不嚴謹的影片基調,就是讓大家看武打圖個爽而已。
但看著看著,我原本戲謔的心態逐漸消失,變成不斷湧上心頭的尊敬。
這尊敬並非是感謝影片工作者製作了一部優秀的電影,也不是對劇情所塑造人物的品格尊敬。
而是對那些在華人最艱難,最被輕視,最被不公平對待時,毅然挺身而出,為華人贏得尊重的偉大人們。
這部劇情電影很簡單,和前第二部多少有點相似。
葉問因故去美國,先和唐人街的中華總會會長髮生矛盾,以武切磋,點到為止。然後因為華人飽受欺辱,華會會長與美國軍官打鬥,被打成重傷。秉承著“習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自然要挺身而出”原則的葉問最後前往軍營,用中華武術擊敗軍官,為華人贏得尊重。
確實很簡單無腦,看葉師傅狠揍外國人就是了。
但我看的時候,總是在想著一些劇情外的事。
大家都知道,這個劇情基本是虛構出來的故事。所以,在會長被打成重傷被羞辱的之後,並沒有葉問來替唐人街的人出這口惡氣,贏得尊重。但是,這種被輕視,被凌辱的經歷,確是實實在在地發生在那個時代。
我很喜歡的一點是這部電影在前期給了李小龍很多鏡頭,但在後期武打方面沒有給他任何戲份。
因為現實就是如此。
在電影的開頭,美國空手道挑釁中國武術,被李小龍在巷子裡狠狠地教訓。大家看得很輕鬆,很歡快。是啊,那個被我們奉為神話一樣的李小龍在狠狠地揍那些輕視我們的外國人,我們看得很解氣。
但是,他能打完所有輕視華人的外國人嗎?
不能。
就算是那些被李小龍打敗的對手們,他們會變得立刻認可華人嗎?
不會,更多的只是認可李小龍,覺得他們視為垃圾的黃種人中,也存在著極小的優秀的可能性。
這才是真正的現實,對華人的認可並不是靠葉問,靠李小龍一拳一拳打倒一個個敵人就如此輕易得到的。
在看到電影中一開始中華總會的各位師傅,對李小龍教外國人武術十分排斥與憤怒的時候。
我突然冒出一個念頭:電影裡的李小龍是孤獨的。
在他還沒有享譽國際的時候,對內,他被華人所不理解,被認為是屈服;對外,他要面對外國人的歧視,飽受刁難。
是的,他有無敵的武藝,在一些的時候,他可以透過拳腳打敗對方,贏得尊重。但在更多的時候,他的武藝也只是無能為力。就像是如果對方不和你堂堂正正決鬥,就是用手中的權利逮捕華會的華人,然後驅逐出境;或者是向學校施壓,把你的女兒從學校開除。這個時候,又能怎麼辦呢?
所以,李小龍才會寫書,他的徒弟才會想把中華武術引用到軍營的格鬥教程裡。我們無法用一拳一腳打遍所有的敵人,改變他們的偏見。我們只能用這種最隱忍的方式,來融入他們的社會,創造出價值,從而改變他們對我們的看法。
這很殘酷,沒錯,很殘酷。
在一片屬於他人的土地上,我們被輕視,被歧視,飽受欺辱,備遭踐踏。我們卻無法改變這種現狀,只能靠融入他們,為他們努力創造出價值,一點點改變對方的偏見。
這個“忍”,比萬會長教導女兒的遇到不公義的事要“忍”更為痛苦,更受折磨。
震驚海外的李小龍只有一個,獨創美國軍營的葉問只有一個,精武血性的陳真只有一個。
但那個時代飽受欺辱的華人卻有千千萬萬個。
正是有著像他們一樣堅忍著,用自身的優秀來證明華人不是低等民族的在各行各業努力做出讓外國人刮目相看成績的那些人們。
他們用自己一點點的努力,才改變了那些曾經歧視我們的外國人,為我們贏得了尊嚴。
在出電影院的時候,同一場的很多年輕人嬉笑著在閒聊打趣。
影片的結尾是葉問病逝,他們開玩笑說葉問5的副標題就叫借屍還魂。
在聽到這些,我突然很火大。
沒錯,這部電影是沒什麼深刻的內涵,對於武術,品性,愛國,新舊交替等方面刻畫得很膚淺,就是武打爽片。故事的劇情也越來越虛構,甚至是有點滑稽。
你可以說它不好看,可以嘲笑它的電影節奏,可以批評它的重複劇情,甚至你可以說它的打戲很爛,我都沒有意見。
但是,面對這種雖不深刻但三觀很正的,尤其是能讓我們窺得歷史中華人悲慘遭遇。用著極其不恰當語言來來戲謔葉問自身,和他所代表的那個時代裡為華人而負重隱忍努力的人,真的很不合適。
“我們是不是應該用中國武術,來改變外國人對我們華人的偏見。”
這是電影裡我最喜歡的一句臺詞。
如果各行各業有更多的人能認同,實踐這句話。或許真的會變成葉問說的那樣:
“外國的月亮,也未必那麼圓。”
-
8 # 好久不見呀
十一年的《葉問》系列迎來了完結篇,從2008年《葉問》第一部橫空出世,到十一年後的落幕,如果算上外傳《張天志》的話,總共有五部作品,其後的四部續作的質量可謂每況愈下。
甚至在《葉問3》上映時還鬧出了票房造假的醜聞,到了《葉問4》上映時還出了一波兩日內撤檔、又改回原檔期的騷操作。
因此對《葉問4》的預期一直很低,但當影片上映後,豆瓣7.3的評分證明觀眾對於影片還是非常認可的,且在首日票房上也輕鬆破億,奪得日冠,難道《葉問》系列回勇了?看完電影后,小編卻大失所望,在此要唱唱反調了,《葉問4》可以說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高口碑仍無法改變它平庸的事實。
影片唯一的優點就是甄子丹的表演,四度出演葉問,甄子丹可以說駕輕就熟,正如導演葉偉信所言甄子丹一穿上長衫就變成了葉問,與角色達到了渾然一體的程度。
這次的葉問是英雄,但多了幾分暮年的落寞,年邁的他罹患癌症,同時他與自己兒子的關係也變得非常緊張,來到美國,異國他鄉舉目無親,一代宗師卻備受冷遇,非常淒涼。
片中他與兒子的關係是最大的催淚點,甄子丹的表演也很精湛,與兒子爭執時並沒有大呼小叫、擠眉弄眼,而採取了淡化的演出,將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愧疚、無力演繹出來,當兒子得知葉問罹患癌症時,甄子丹表演也是淡化,嘴角細微的抖動,眼眶稍稍的含淚,就已十分動人,這樣的表演既符合葉問宗師的氣質,又體現了一個父親的形象。
片中另一個頗具熱度的人物就是李小龍,對於他的塑造卻非常荒唐,今年昆汀《好萊塢往事》中李小龍的形象面臨著不小爭議,甚至給昆汀戴上了“辱華”的帽子,而《葉問4》宣傳時稱“要將最正確的李小龍形象展現給全世界”,到影片裡一看,這個李小龍和昆汀電影中的李小龍真的沒啥區別。
都是將電影中李小龍形象進行了拼貼,李小龍招牌的小動作、打鬥,雙截棍,吼叫,時而再來一個極其彆扭的表情,根本不是一個日常生活裡的人。
還有一點與《好萊塢往事》挺像的,就是李小龍都是配角,《好萊塢往事》李小龍戲份至少敘事上能自圓其說,到了《葉問4》裡李小龍簡直是擺設,一出場打了幾個外國佬後就消失了,到了片尾唐人街的師傅與美國海軍陸戰隊發生衝突時,就替幾個師傅包紮了幾個傷口,最後的大戰竟然讓師傅出戰,自己什麼都沒做,按人物性格此時他應該替葉問出戰才對啊,難道李小龍怕了嗎?
劇情上的問題更是一大堆了,《葉問》系列中的葉問形象有很強的民族英雄的特點,近乎可以說他是一個儒雅版的陳真,表現好的就是《葉問》第一部,電影裡展示的是抗日的實際情況,葉問從家境殷實跌落到去煤礦做苦力,最後面對同行的不斷慘死,最終選擇大義走入打鬥場,讓我們感受到了真正的家國和葉問的宗師氣度。
到了《葉問4》裡,民族英雄的塑造變得非常廉價,影片裡的反派也就是美國人,都極其臉譜化,為了證明空手道強於中國功夫幾乎就要把中國的武行趕盡殺絕,只要見了中國人就擺出一副要把你吃掉的架子,根本不是一個“人”而成為了簡單化的符號。
把中國功夫和民族主義捆綁在一起,在系列的一開始有著抗日戰爭遮掩赤的現實基礎,到了《葉問4》裡完全是架空的,生造出來的正邪對立,表面上是大義,實際上是滿滿的算計。
值得慶幸的是《葉問》這個系列終於完結了,在民族主義的套路上越走越偏,好像就此止住了,但就這麼簡單嗎?《葉問5》也許沒了,但可以出外傳嘛,那個比它更偏的《張天志》還擺在那裡,再拍個《張天志2》也不是不可能……
-
9 # 皮皮俠來了
我覺得很好看,首先三段最精彩的打戲還是很給力的!分別是李小龍教訓洋人,葉問擂臺挑戰空手道師傅,葉問與海軍陸戰隊的最終決戰。這三場打戲呈現出三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第一場:李小龍這時已經很能打了,研究創造了他自己的“截拳道”,要義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跟洋人在街頭對決,三下五除二就把洋人打的滿地找牙!看的人熱血沸騰,解氣!
第二場:空手道高手“楊哥”中秋節來唐人街挑戰,結果各個門派師傅都打不過他,最後葉問上臺以詠春標準的小碎拳打的“楊哥”爬不起來,最後被徒弟們抬起來走了。
第三場:阿金斯飾演的大開大合空手道結合收放自如的旋風腿,絕對是動作片裡一道特別靚麗的風景線,葉問則是一邊見招拆招,一邊尋找對方攻擊的空隙,利用快準狠的標指和日字衝拳,重新詮釋詠春拳即殺人拳的真諦。
影片裡主線是葉問得了絕症,而兒子葉正正值青春叛逆期,葉正在學校打架被校長開除,葉問來到美國華人街幫葉正尋找學校,被捲入了美國移民局、海軍陸戰隊種族歧視反華勢力與唐人街功夫師傅們的爭鬥中。最後葉問用中國武功詠春拳分別打敗了幾股反華勢力,用中國功夫告訴世界我們才是最強的!在美國期間透過和華人商會會長女兒相處讓葉問想明白了兒子葉正想學功夫那就教他的道理,好多事情不能勉強而為之!最後葉問癌症死,全劇完!
影片裡:
1、華人小市民的生活,還是那個港味兒。鄭則仕飾演的警察就像親切的街坊,葉問喪偶後一個人帶孩子的不容易,滿滿的人情味兒。
2、最終戰如果讓李小龍打就更好了,可惜這是葉問的電影。希望下一部電影直接演李小龍吧。
3、吳建豪飾演的華人士官不知道該怎麼評價,是民族自信呢,還是歸化者急於尋求認同?
4、吳樾飾演的基本上就是第二部洪金寶的角色,然而洪金寶落敗敗好歹還有個疾病原因,吳樾被打的這也太慘了。
5、斯科特·阿金斯一邊用著空手道,一邊歧視黃種人,我尋思空手道也是黃種人發明的吧?
總上所述,《葉問4》很好看!
-
10 # 天黑請閉眼
好非常好,
於是,這位IP MAN(“IP MAN”是葉問的粵語諧音)的擂臺就被搭到了美國。
同前三部一樣,葉問的打戲依舊很爽。與中華總會會長萬宗華詠春對太極,重在切磋;幫助萬宗華的女兒萬若男趕走校園欺凌的同學,是大人對孩子的教訓;唐人街中秋節晚會上,面對砸場子的美國大兵,葉問及時出手,拳拳到肉,壓制了對方的囂張氣焰;在最後與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巴頓的比拼中,重拳出擊,終是最後一招插喉嚨讓對方倒地,證明中國功夫的優越性。
但在影片中,葉問及其詠春拳的強大是靠同行襯托出來的。各門派師傅打不過的空手道教練是被葉問打倒的,被打殘的太極拳傳承人萬宗華要靠葉問來報仇。
除了打架,就是在解釋,這一次為什麼打?
中華總會會長萬宗華的女兒被校園暴力,始作俑的美國姑娘回家賣慘,移民局中位高權重的父親決定將中國人趕出唐人街。
另一邊想要將詠春在軍隊內推廣的赫文(吳建豪飾)軍官惹怒了有種族歧視的巴赫軍官,於是就有了軍隊內空手道教練在唐人街砸場子、葉問打倒空手道教練、巴頓惱羞成怒暴打各門派師傅、打殘中華總會會長萬宗華等一系列事件。
最後的新仇舊恨都匯在了葉問與巴頓代表兩國、兩個武術類別的終極對決上。
除此以外,細節上的漏洞更是數不勝數。
“黑人都編進美國警局了,都進海軍陸戰隊了,還天天找黃人事呢?你自己信嗎?”
“挑撥仇恨,也要懂點法律,美國沒證據就抓人不可能的,隨便轉移部門也是不可能的。”
“葉問強=武術強=民族強。人物的符號化讓矛盾變得簡單,一切都成為兒戲。民族問題如果打一架就能解決,何必費上一槍一炮呢?去電影看都看哭了。也許是我淚點低,但是我相信每個中國人都會感動。
-
11 # 感恩之星
我來評價一下吧!
感觸挺深的,有關於愛國情懷的,也有對於中華武術的熱血感觸,但還是那一句“你爸他得了癌症!這次去美國是為了給你找學校!”馬上就聯想到父母的我,雖然沒有影片中那麼糟糕的處境,但是我仍不猶豫地哭了,因為愛孩子的父母往往都是儘自己所能去為子女日後的路做好鋪墊,哪怕自己身體再糟糕。
這是看過的國產片中最用心的一部電影,調動情緒很優秀,緊張感壓迫感很強,打鬥過程中完全使觀眾腎上腺飆升,故事情節很優秀,不像某些國產片看了半天不知道講了點啥,整個劇情很模糊,還有什麼胡巴拍前各種塑造這麼萌,看的時候和看鬼片一樣,反正這部片很贊!
-
12 # 秋水共長天一色丶
剛剛看完葉問4從電影院出來,心裡很想說點什麼。
我承認,那句已經成為梗的“我要打十個!”,讓我一開始是抱著略微戲虐的心態的買的票。
先發的預告片中掉落的巨大臺燈和國際版海報上那燃燒的木樁多少帶著些玄幻的味道,加上一貫宇宙最強的甄子丹,和打完佛山打香港,打完香港打美國的劇情連貫,也都彷彿帶著不嚴謹的影片基調,就是讓大家看武打圖個爽而已。
但看著看著,我原本戲謔的心態逐漸消失,變成不斷湧上心頭的尊敬。
這尊敬並非是感謝影片工作者製作了一部優秀的電影,也不是對劇情所塑造人物的品格尊敬。
而是對那些在華人最艱難,最被輕視,最被不公平對待時,毅然挺身而出,為華人贏得尊重的偉大人們。
這部劇情電影很簡單,和前第二部多少有點相似。
葉問因故去美國,先和唐人街的中華總會會長髮生矛盾,以武切磋,點到為止。然後因為華人飽受欺辱,華會會長與美國軍官打鬥,被打成重傷。秉承著“習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自然要挺身而出”原則的葉問最後前往軍營,用中華武術擊敗軍官,為華人贏得尊重。
確實很簡單無腦,看葉師傅狠揍外國人就是了。
但我看的時候,總是在想著一些劇情外的事。
大家都知道,這個劇情基本是虛構出來的故事。所以,在會長被打成重傷被羞辱的之後,並沒有葉問來替唐人街的人出這口惡氣,贏得尊重。但是,這種被輕視,被凌辱的經歷,確是實實在在地發生在那個時代。
我很喜歡的一點是這部電影在前期給了李小龍很多鏡頭,但在後期武打方面沒有給他任何戲份。
因為現實就是如此。
在電影的開頭,美國空手道挑釁中國武術,被李小龍在巷子裡狠狠地教訓。大家看得很輕鬆,很歡快。是啊,那個被我們奉為神話一樣的李小龍在狠狠地揍那些輕視我們的外國人,我們看得很解氣。
但是,他能打完所有輕視華人的外國人嗎?
不能。
就算是那些被李小龍打敗的對手們,他們會變得立刻認可華人嗎?
不會,更多的只是認可李小龍,覺得他們視為垃圾的黃種人中,也存在著極小的優秀的可能性。
這才是真正的現實,對華人的認可並不是靠葉問,靠李小龍一拳一拳打倒一個個敵人就如此輕易得到的。
在看到電影中一開始中華總會的各位師傅,對李小龍教外國人武術十分排斥與憤怒的時候。
我突然冒出一個念頭:電影裡的李小龍是孤獨的。
在他還沒有享譽國際的時候,對內,他被華人所不理解,被認為是屈服;對外,他要面對外國人的歧視,飽受刁難。
是的,他有無敵的武藝,在一些的時候,他可以透過拳腳打敗對方,贏得尊重。但在更多的時候,他的武藝也只是無能為力。就像是如果對方不和你堂堂正正決鬥,就是用手中的權利逮捕華會的華人,然後驅逐出境;或者是向學校施壓,把你的女兒從學校開除。這個時候,又能怎麼辦呢?
所以,李小龍才會寫書,他的徒弟才會想把中華武術引用到軍營的格鬥教程裡。我們無法用一拳一腳打遍所有的敵人,改變他們的偏見。我們只能用這種最隱忍的方式,來融入他們的社會,創造出價值,從而改變他們對我們的看法。
這很殘酷,沒錯,很殘酷。
在一片屬於他人的土地上,我們被輕視,被歧視,飽受欺辱,備遭踐踏。我們卻無法改變這種現狀,只能靠融入他們,為他們努力創造出價值,一點點改變對方的偏見。
這個“忍”,比萬會長教導女兒的遇到不公義的事要“忍”更為痛苦,更受折磨。
震驚海外的李小龍只有一個,獨創美國軍營的葉問只有一個,精武血性的陳真只有一個。
但那個時代飽受欺辱的華人卻有千千萬萬個。
正是有著像他們一樣堅忍著,用自身的優秀來證明華人不是低等民族的在各行各業努力做出讓外國人刮目相看成績的那些人們。
他們用自己一點點的努力,才改變了那些曾經歧視我們的外國人,為我們贏得了尊嚴。
在出電影院的時候,同一場的很多年輕人嬉笑著在閒聊打趣。
影片的結尾是葉問病逝,他們開玩笑說葉問5的副標題就叫借屍還魂。
在聽到這些,我突然很火大。
沒錯,這部電影是沒什麼深刻的內涵,對於武術,品性,愛國,新舊交替等方面刻畫得很膚淺,就是武打爽片。故事的劇情也越來越虛構,甚至是有點滑稽。
你可以說它不好看,可以嘲笑它的電影節奏,可以批評它的重複劇情,甚至你可以說它的打戲很爛,我都沒有意見。
但是,面對這種雖不深刻但三觀很正的,尤其是能讓我們窺得歷史中華人悲慘遭遇。用著極其不恰當語言來來戲謔葉問自身,和他所代表的那個時代裡為華人而負重隱忍努力的人,真的很不合適。
“我們是不是應該用中國武術,來改變外國人對我們華人的偏見。”
這是電影裡我最喜歡的一句臺詞。
如果各行各業有更多的人能認同,實踐這句話。或許真的會變成葉問說的那樣:
“外國的月亮,也未必那麼圓。”
-
13 # 自由的硬核姐
好看 好看 好看 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感觸都挺深的,有關於愛國情懷的,也有對於中華武術的熱血感觸,但還是那一句“你爸他得了癌症!這次去美國是為了給你找學校!”馬上就聯想到我的父母,瞬間流淚了
父母已經老了.......
-
14 # 魚樂愛分享
葉問打小混混的時候,出手非常剋制,而且都是教訓性質的攻擊,如揪耳朵、打屁股這種。這裡既是表達對手與葉問差距太大,以至於葉問在格鬥中游刃有餘,也是側面彰顯葉問的宗師風範,不屑與小輩動真格。
而在與外國的空手道高手和美國軍官比試的時候,攻擊節奏和技巧性自然就上來了。
有一些網友將《葉問4》與抗日神劇對比,這樣的吐槽有點誇張了。葉問沒有飛簷走壁的神功,更沒有以血肉之軀對付坦克大炮。值得注意的是,《葉問4》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歷史上的葉問彼時已經是古稀之年了,而電影中即使主角光環再強大,也沒有讓葉問像前三部中那樣逆天。
更加重要的是,《葉問4》中的葉問還有著身患癌症的設定,身體機能自然更加脆弱一些,無論是力量、續航能力和抗打擊能力,葉問都是遜於對手的,這就使得他無法在格鬥中和對手進行有效的“等價交換”,至於“佔便宜”就更難了。
所以我們看到,《葉問4》中的葉問在和高手對決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喘不過氣來的情況,這是前三部中很少出現的,無疑是葉問體能下降的表現。
而在和空手道高手和美國軍官的“生死之戰”中,葉問所使用的招數,不僅全力體現了詠春拳“近身不饒人”的貼身短打特點,所謂的“宗師範”也少了一些,多了一些更加實際也更兇狠的打法。
如《葉問3》中“詠春內戰”時張天志所使用的戳傷敵方眼睛的“標手”,在詠春一脈中屬於比較傷和氣的殺招,一般以武會友時是不會用的。《葉問3》正是以此細節來表現張天志的功利心,而《葉問4》中“年老力衰”的葉問不僅用了“標手”,甚至連更加“下三濫”的“撩陰腿”都用上了。
這樣的動作設定,一方面是體現葉問的身體機能下降,無奈之下要運用更豐富的技巧來彌補,另一方面也是對於敵方充滿惡意的殘酷攻擊的迴應。
甄子丹紮實的功底和袁和平合理的設計,最終讓《葉問4》中的葉問依然很“能打”,也打得很好看,而同樣值得注意的,還有其他動作演員的表現。
陳國坤再次出演李小龍效果不錯,事實上他也是現階段最適合演李小龍的演員了,《葉問4》中也給了他足夠的篇幅來展示實力。
陳國坤不僅重現了李小龍在美國空手道比賽中的經典畫面,還在一場街頭格鬥中全面展示了李小龍的武術風格,堪稱全片最精彩的武打戲份之一。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演員是吳樾,他這次飾演的是唐人街的華人領袖萬宗華,本身是一位太極拳宗師。
看過片子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無論是在與葉問的切磋中,還是與空手道高手的比試中,吳樾飾演的萬宗華,都體現出了強烈的搶攻慾望和極為剛猛的格鬥風格,比《葉問2》中的洪金寶還要大開大合。
是不是覺得這與我們印象中太極拳“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後發制人”的風格大相徑庭?
我們常見的慢吞吞的養生太極拳和真正格鬥中的太極拳自然是不一樣的,但如果仔細觀察袁和平為吳樾設計的動作,就會發現吳樾雖然打得剛猛,但太極拳“因勢利導、借力打力”的武術思想其實都有體現,而吳樾本也是一位八極拳高手。
能夠讓觀眾領略到太極拳的另外一面,吳樾的表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一個小小的突破。
最後,談一談故事。
有些人覺得功夫片往往只顧“打”,忽略了文戲,其實有失偏頗,除了在武戲上的獨樹一幟,人物塑造和情感昇華的講究同樣是《葉問》系列可圈可點的地方。
《葉問4》的故事看似與前作“一脈相承”,第一部在大陸打日本人,第二部在香港打洋人,第三部在香港打泰國人、黑人外加“詠春內戰”,第四部則終於“衝出亞洲”,來到了美利堅的領土上。
但《葉問4》真正一脈相承的,其實是對於葉問這個人物的塑造,是將葉問一步步“打造為人”的過程。
我們知道前兩部《葉問》系列中,葉問的鬥爭都是為了民族大義和自尊,人物形象很高大,有種“神性”蓋過了“人性”的趨勢。
到了第三部中,導演葉偉信開始將葉問的活動範圍“縮小”,葉問保護的物件變成了一所學校或自己的家庭,而在第三部的結局中,更是將葉問和妻子的感情進行了昇華。
到了《葉問4》中,葉問的情感糾結則繫於小兒子葉正身上。喪母的男孩子進入了叛逆的青春期,而作為父親的葉問雖然愛子心切,卻與兒子的溝通始終有力不逮,很普通的家庭故事,就像你想追求你的音樂夢想但你爸媽非讓你考公務員一個意思。
遠赴美國幫兒子找學校的葉問,在與萬宗華的女兒萬若男的來往中,漸漸明白了孩子的心思,也明白了自己作為家長不該左右孩子的人生決定,更應該支援孩子。最終葉問回國後表示尊重兒子的選擇,父子之間也完成了和解。
其實無論是葉問在大洋彼岸和種族歧視的鬥爭,亦或是和兒子之間父子關係的轉變,都體現出了一個貫穿四部《葉問》系列的思想核心,就是“尊重”。
從葉問那句著名的“這個世上沒有怕老婆的人,只有尊重老婆的人”,到洪金寶的“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侮辱中國武術就是不行”,到這一部中葉問所說的“學武之人的初心”, 四部《葉問》,最終呈現出了一種略帶儒家色彩的武學精神:
儒者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
-
15 # 魚樂添弟
前兩天剛與朋友看了葉問4~
其實當時沒有想好看哪個電影,當看到葉問4"完結篇"這個三個字,我就覺得他肯定好看,於是乎,就買下了票。
該片講述了因故來到美國唐人街的葉問,意外捲入一場當地軍方勢力與華人武館的糾紛,面對日益猖狂的民族歧視與壓迫,葉問挺身而出,在美國海軍陸戰隊軍營拼死一戰,以正宗詠春,向世界證明了中國。
中間武打片真是讓人看的熱血沸騰,催淚點也是非常的多,第一次有不想讓電影結束的那種感覺,真是看不夠啊。
-
16 # 暹羅娛樂
博納影業的於先生說:《葉問》的第一部是那個時候香港電影的熱血,而現在這一部,是葉問系列的終結篇。
葉問4好看嗎?我覺得能打80分吧,其實劇情沒有什麼多新穎的地方。
但電影有其可取之處,比如把葉問這個武師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中去審視,拍出了葉問平凡、生活的一面,他的家國情懷、憂患意識,帶有深刻的中國傳統印記;
論可看性,《葉問4》要遠勝於前作,但與1、2仍有些差距。但另一方面,中美場景的轉換,新奇感上彌補了一些劇情上的套路化。看著葉問一身長袍,遊走在美國社會當中。
透過葉問的人生,也帶出了時代顛沛流離的背景。但是立意確實有些欠妥,即將進入2020年了,中國功夫去打敗自大傲慢的洋人,終於贏得洋人尊敬,這種立意實在是太過時太落伍了,也很難讓很多新一代年輕人產生共鳴。我能體會到它想表達的這種民族主義。
但新一代中國人驕傲的底氣,是我們的國力早已一日千里,作為國民經濟命脈的工業總產值,超過了美國、日本和德國三大強國的總和,
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都成為全世界的製造和經濟中心。在100多個重要生產製造領域,中國都穩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
還有打鬥戲確實是挺熱血的,拳拳到肉,非常貼近實戰感一個字,爽。空手道,截拳道,雙節棍,詠春,螳螂,形意,太極所有武術種類的表現真的非常到位。
確實現在這種單純的武打片確實是少了,葉問4的完結許多人也是覺得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但是不得不說葉問這個形象已經成為了一種符號。葉問就成了詠春一種象徵了。
葉問一身長袍儒雅,萬宗華青衫素衣穩重,兩人輾轉騰挪間一時快如閃電流星,一時鬆弛又如浮雲繾綣,意境無限。從高處俯瞰像極了中國水墨畫的留白,與人留有餘地,不用窮追不捨已經是心下了然。
從此,功夫片熙熙攘攘,而那個一身長袍的葉問成為你我心中永遠不可替代的經典。
-
17 # 螞蟻講影視
看了,真的挺戰狼的!看完了很熱血。很愛國!葉問還是很低調,
李小龍表演也不錯!大結局很滿意。
但是還是打得很好看!故事怎麼說呢,裡面的角色都很符號化,很刻板印象,沒什麼血肉刻畫,比之前的差。感概這樣打的片真的越看越少,以後都是小餿肉的天下,誰能這麼打啊!不過這部感覺還是比前幾部多了很多剪接虛鏡,以前很多鏡頭都是一氣呵成相對長一點的。
影片講述了葉問因故來到美國唐人街,卻意外捲入一場當地軍方勢力與華人武館的糾紛,面對日益猖狂的民族歧視與壓迫,葉問挺身而出,在美國海軍陸戰隊軍營拼死一戰,以正宗詠春,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功夫。
成龍與李連杰相繼淡出之後,甄子丹、吳樾、斯科特·阿金斯,以後想找齊這樣真才實料的演員拍一部正經的功夫片,幾乎是不可能了
功夫電影沒落了,葉問是千禧年後為數不多的精品,甄子丹也老了,等他退出影壇後以後觀眾或許會覺得他的殺破狼,導火線,一個人的武林和這系列的葉問是多麼的可貴,對於甄子丹這位動作演員,不管你喜歡或反他在華語動作電影裡的貢獻和成就就擺在那裡!且看且珍惜吧!
-
18 # 絕版影視
這部還沒有上映,我怎麼給你中肯的答案呢?不過從《葉問系列》可以看出這是一部期待的電影,丹哥出品不是凡品,必屬精品,這麼多年就沒有看過甄子丹演過什麼垃圾電影,丹哥的電影甄功夫拳拳到肉,很有欣賞觀影感,還是值得期待,讓我們來回味一下丹哥的《葉問系列吧》
1、《葉問》(2008)
《葉問》是由葉偉信執導,洪金寶動作導演,甄子丹、熊黛林、任達華、樊少皇主演的動作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19世紀廣州佛山武痴葉問在一場場比拼中,扛起振興中華大旗的故事。
2、《葉問2:宗師傳奇》(2010)
《葉問2:宗師傳奇》是由葉偉信執導,洪金寶動作導演,甄子丹、洪金寶、熊黛林、黃曉明、任達華、樊少皇、釋小龍、鄭則士等人領銜主演,黃曉明特別出演的動作片,該片講述了葉問在友人的幫助下,攜妻帶子逃離佛山,旅居香港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3、《葉問3》(2016)
《葉問3》是由天馬電影製作有限公司製作的功夫動作片,由香港導演葉偉信執導,甄子丹、張晉、熊黛林、譚耀文領銜主演,邁克·泰森特別演出。
《葉問3》是《葉問》系列電影的第三部,講述了一位豪傑葉問落入種種困境後透過自強不息最終成為一代宗師歷程的故事。
所以讓我們敬請期待甄子丹的第四部《葉問4》2019完結版吧
-
19 # 王新鮮
《葉問4》破億隻是時間問題,這部電影在國內上映之後,連續11天拿下單日票房冠軍,直到徐崢監製的《寵愛》在跨年夜上映,這才把《葉問4》擠下第一名的寶座。不過《葉問4》隨後依然表現出不錯的票房勢頭,從未跌落票房排行榜前三。
《葉問4》是一部正宗的功夫電影,也是甄子丹從影幾十年來的招牌,儘管甄子丹拍過不少功夫電影,但唯有《葉問》系列才能讓他和成龍、李連杰這些功夫巨星相提並論,如今《葉問4》以出色的票房成績收官,對甄子丹今後的事業也會起到不小的幫助。
《葉問4》破10億,其意義不僅僅在於單部電影,從2008年到現在,《葉問》系列經歷10多年發展,透過4部電影演繹了詠春拳宗師葉問的傳奇一生,在這4部電影當中,只有《葉問4》票房突破10億,《葉問1》勉強破億,《葉問2》2.3億,《葉問3》7.6億。
假如《葉問》系列4部電影的票房是遞減狀態,甄子丹也不會有今天這麼火,當然了,如果電影票房一部不如一部,《葉問》系列能否拍到第四部也很難說。
如今的電影市場,鮮有《葉問4》這樣的正宗功夫片出現,無論是香港影壇還是內地影壇,能夠像甄子丹這樣,擁有票房號召力的功夫演員,其實並不多。
吳樾、陳國坤雖然都演過不少功夫電影,但是他們都難以勝任挑大樑的工作,如今甄子丹已經宣佈《葉問4》是他最後一部功夫電影。
整體來看,《葉問》系列電影的票房一直處於上升狀態,這在系列電影當中十分少見,常見的系列電影比如《變形金剛》、《加勒比海盜》系列,都是越拍越爛,越是到後邊,越難以超越之前的經典。而《葉問》恰恰相反,12年來票房一路高歌猛進,《葉問4》也終於拿到10億票房證明了自己。
-
20 # 使用者4129407960624391
《葉問4》可以,以愛國教育片推薦給孩子看,雖是功夫片,但展示的是中國文化精神。故事中的葉問就是那類我們最敬佩的中國人,謙遜而不懦弱,寬容而不苟同,處變不亂,寵辱不驚。
甄子丹花了十年的時間,為大家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性格飽滿的英雄形象,葉問俠肝義膽,武力超群,但迴歸生活,他儒雅謙和,沉穩內斂,正所謂一身傲骨正氣,坦然步入煙雨。毋容置疑的是,是甄子丹成就了這個豐滿的角色,從第一部系列開始,甄子丹似乎真正做到了人戲合一,一步步從最初的少不更事到後來的獨步武林,甄子丹似乎把人物的精髓融入到了骨血了。
在此之前,甄子丹曾經表示,這部《葉問》終結篇也是他動作電影生涯的一個句點,他把最細膩流暢,舒展大方的功夫美學呈現在了偌大的熒幕裡,更留存在了無數影迷的內心深處。值得大家一看!
回覆列表
個人感覺沒有什麼意思了,其實好看的地方就是打,除了打還是打,別的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有新意的地方,我感覺作為一部吃完飯消遣著看的還可以,第三部其實就該終結了,這第四部怎麼著看都感覺是為了掙錢硬拼湊的劇情,第一次看到葉問4就是這個感覺。打來打去還是那一套,甄子丹的那個打鬥形象,真的沒有任何的創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