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21 #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鉀肥具有促進莖稈粗壯、提高光能利用,增強光合作用,增強植株抗逆性,提高產量和品質等作用,因此農作物栽培中離不開鉀肥,鉀肥不僅要科學使用,切實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還要最大滿足作物生長需要,才能效果最好。

    鉀在土壤種移動性差,擴散速度慢,對於鉀肥一般要深施、早施和相對集中施在根系多、吸收強的土層中,這樣才能減少土壤重鉀的固定或流失,提高鉀肥利用率。同時作物一般在開花前需要吸收鉀肥較多,因此一般鉀肥作為基肥使用最好,或早期追施。由於鉀肥種類比較多,具體鉀肥怎麼施效果好一般還要結合看地、看天、看作物及生育期等進行。

    看地施,一般對於土壤缺鉀或鉀含量不高土壤要多施,而鉀含量高要少施,或不施,當有機肥用量高,或土壤肥力高,要少施,有機肥使用不多一般要多施,對水田不宜使用硝酸鉀,鹼性土壤不能使用草木灰鉀肥,宜使用硝酸鉀或硫酸鉀或氯化鉀等酸性肥料,而對酸性土壤宜鈣鎂磷肥或草木灰等鹼性肥料,利於改善土壤酸鹼化性,提高鉀肥利用率。

    看天施。多雨天氣鉀肥要少施,尤其氯化鉀肥料,避免鈣離子淋失,造成土壤板結,同時雨前也不宜施用草木灰、硫酸鉀等肥料,避免雨水淋失,而天氣乾旱地區,一般鉀肥宜多施。

    看作物施。不同作物鉀肥用量不同,比如馬鈴薯、甘薯等需鉀量高的一般要多施,小麥、玉米鉀肥需求量低的要少施,對茶葉、菸草等氯離子敏感或不耐氯作物不能使用氯化鉀,要使用硫酸鉀或硝酸鉀等。對於作物生長前期苗期鉀肥宜根施,而後期,根系活力下降時,宜葉面噴施。噴施其中以硝酸鉀或草木灰等較好,而一般不宜噴施氯化鉀。

    總之,鉀肥施用要結合鉀肥種類、土壤型別、肥力大小、作物、天氣、施肥方法及作物大小等綜合考慮,既要滿足作物生長最大需要,同時用肥又少,肥力利用率又高時為好。

  • 22 # 一起葡萄

    首先要明白鉀肥的功能和特性,還要明白作物的生長期需肥特徵,然後才能有針對性的施肥,我只對葡萄知道的多些,就講講葡萄吧。

    鉀參與光合作用並促進酶的活化,從而能促進作物養分轉運、加快生長,組織成熟和提高抗性。對於葡萄來說,鉀肥隨時需要,但不同的生長期需求量大不相同。

    1.萌芽到開花,需鉀量基本來自於土壤的儲備,這時追喂速效鉀肥會讓枝條未壯先老,反倒會減緩鈣的運輸,影響生長,所以這時用複合肥或者用低鉀肥都可以。

    2.開花到坐果,這時對磷和硼的需求量比較大,鉀也有需求但不多,萌芽前後喂得複合肥或者追的低鉀肥可以滿足生長需求。

    3.膨大期,這是需鉀量最大的時期,但鉀含量要和樹體的使用量相匹配,鉀含量過高,發育果穗的同時就有更多的鉀來發育枝條,這時反倒會使枝條過早老化,不利於營養運輸也不利於果穗的發育。所以膨大期鉀含量一般控制在20--30之間,不宜過高和過低。

    4.膨大末期到轉色前期,這時高鉀肥可以使用,配合磷元素可以為著色儲備更多的能量,同時鎖住果粒內的營養。

    5.轉色中後期,高含量就不如高吸收量有意義,所以這時要用好肥,強化有機質的投入。

    整個過程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有度得把握和祥一行的技術要求,這就是側重點施肥。精細化管理會成為未來的趨勢。

  • 23 # 一起葡萄官網

    鉀肥對果實類作物相當重要,鉀肥參與多種酶的活化,參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等合成;增加果實硬度,糖度和促進著色,是提高果實品質的重要元素,同時,鉀肥的使用是有技巧的,不同的鉀肥應用時期和應用方法是不一樣的:

    一,硫酸鉀 :應用最廣泛的鉀肥,一種是做成硫酸鉀複合肥,當做底肥或追肥使用,含量高低不一,通用的三個15或三個16都不算高鉀肥,鉀超過18,20,一直到接近30,都是高鉀肥,注意高鉀肥不適合秋施底肥來用,適合膨果期追肥用,鉀的含量越高,使用時間越靠後,以免過早使用過高鉀肥,造成枝條老化,影響膨果。

    第二種是水溶性硫酸鉀,只含52個鉀,別的氮磷都沒有,只適合臨近成熟,增甜上色使用,如果想提前衝施,那就要配合氮和磷,以降低鉀的含量。

    目前大多數水溶性硫酸鉀是呈酸性的,多次使用注意調理土壤酸鹼度,也有部分進口的鹼性硫酸鉀,PH值9-11,適合酸性土壤使用,效果不錯。

    二,硝酸鉀,衝施鉀肥應用最多的鉀肥,施入土壤呈中性,含硝態氮13.5,含鉀46,吸收速率快,膨果效果好,多做成不同高鉀含量的水溶肥出現,鉀含量從30到40多不等,膨果期使用,也要注意,越往後含量越高,以葡萄為例:剛坐住果,一次膨大期,適合使用20多個鉀,最好配合鈣肥,比如鉀鈣多,滿足膨果對氮鉀鈣不同養分的需求,而不會造成枝條老化,二次膨大期可以選用30多個鉀的水溶肥,也要配合鈣肥,膨大後期,就可以用40多個鉀的了,可以讓枝條老化,促進花芽成實。

    是不是感覺有點麻煩?上哪買從20到30到40的高鉀水溶肥?沒事,可以用一款通用的40的高鉀肥,不同時期搭配不同的肥料比如平衡水溶肥,鈣肥使用,達到預想的含量就可以了。

    三、磷酸二氫鉀:嚴格來說,磷酸二氫鉀不能劃入鉀肥行列,他有52個磷,大多定義為磷肥;不過同時含有34個鉀,適合膨大後期增甜上色使用,北方露天葡萄使用時間為7月底8月初,衝施結合葉面噴施,成實花芽、老化枝條、增甜上色;不建議使用過早,特別是花前我們習慣推薦使用一遍高磷水溶肥,但不能用磷酸二氫鉀,鉀含量太高,容易老化枝條,不利於膨大,平時使用只要注意膨果差不多了就可以,甚至葡萄下樹以後也可以使用,且不可過早。

    四、碳酸鉀;鹼性鉀肥,含鉀56%左右,在市面上不多見,多為高檔水溶肥的新增使用,價位較高,使用時間多為上色期使用,吸收利用率高,還能增加碳元素,用量少,一般一畝地3-5公斤應用效果比較理想。

    五;亞磷酸鉀:在國外多作為殺菌劑推廣,在國內也已很常見了,大多是做成葉面肥,起到控旺、防病、老化枝條的作用,歸類為鉀肥也不為過,以前我們有一篇文章專門介紹過,感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 24 # 努力就好

    我國土壤含鉀量比較豐富,在目前生產水平條件下,北方大部分土壤供鉀量可滿足需要,南方土壤缺鉀面積比較大。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氮、磷素化肥施用量逐漸增多, 鉀素化肥的施用已成為農業生產的重要問題。積極發展鉀素化肥的生產和施用,一定會對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鉀素化肥的種類不如氮、磷素化肥多,生產量還少。目前生產或副產的鉀素化肥品種有硫酸鉀、氯化鉀、鉀鎂肥、窯灰鉀肥、草木灰,鉀鈣肥等,常用的主要是硫酸鉀和氯化鉀等。我國鉀肥供應量遠不能滿足作物的需求,尚難做到與氮、磷肥料的平衡。所以,一方面要增加鉀肥肥源,尤其是農家肥;另一方面要合理施用鉀肥,要把有限的鉀肥用在最需要的作物和土壤上,並在輪作中合理分配。

    一,作物缺鉀的主要症狀

    作物缺鉀症狀一般在生長中後期才逐漸表現出來,最典型的症狀是葉尖和葉邊緣枯焦,葉中出現褐色的壞死組織斑點。這種症狀首先從老葉或植株下部葉片開始,因為鉀的再利用程度大,鉀不足 時,老組織中的鉀可轉移到幼嫩組織中去。但如果嚴重缺鉀,嫩葉也會發生此症狀。

    作物缺鉀的症狀通常是老葉和葉緣發黃,進而變褐, 焦枯似灼燒狀。葉片上出現褐色斑點或斑塊,但葉中部、葉脈和近葉脈處仍為綠色。隨著缺鉀程度的加劇,整個葉片變為紅棕色或乾枯狀,壞死脫落。

    其次是根系發育不良,根細弱,常呈褐色,根系短而少,易早衰嚴重時腐爛,易倒伏。在氮素充足時,缺鉀的雙子葉植物 的葉子常捲曲而顯皺紋;禾本科作物則莖稈柔軟易倒伏,分櫱少,抽 穗不整齊。

    二,鉀肥的生理功能

    1,酶的活化劑。鉀在細胞內可作為60多種酶的活化劑,如丙酮酸激酶、果糖激酶、蘋果酸脫氫酶、澱粉合成酶、琥珀醯合成酶、谷胱甘肽合成酶等。因此,鉀在碳水化合物代謝、呼吸作用以及蛋白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2,鉀能促進蛋白質的合成鉀與糖的合成也有關,並能促進糖類向貯藏器官運輸。

    3,鉀是構成細胞滲透勢的重要成分,如對氣孔的開放有著直接的作用。

    三,鉀肥的合理施用

    我國大部分土壤鉀素含量比較豐富,供鉀能力比氮、磷要強。但隨著農業生產的不斷髮展,產量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氮、 磷化肥施用量的大幅度增加,土壤中和農家肥中的鉀素就不能滿足作物持續高產的需要。如:北方的山東、河北等地,作物不斷出現缺鉀症狀,南方各地土壤缺鉀面積達30~60%。各地在缺鉀土壤上施用鉀肥,肥效越來越顯著,一般在施用有機肥的氮、磷化肥的基礎上,增施鉀肥可增產10%以上。

    鉀肥肥效受一定條件的限制,要合理施用鉀肥,充分發揮鉀肥的增產效益,必須瞭解有效施用鉀肥的有利條件和合理 施用技術。

    (一)有效施用鉀肥的條件

    1.土壤供鉀水平:土壤速效鉀豐缺程度,是決定鉀肥肥效大小的一個重要因素。如在山東省試驗結果,土壤速效鉀(K2O)含量低於10公斤/畝,施鉀肥有明顯增產效果。

    土壤質地不同,士壤速效鉀含量不一樣,施鉀肥肥效不同。各地試驗表明,質地粗的沙性土壤施用鉀肥的效果比粘土 高,所以鉀肥最好優先用在缺鉀的沙性土壤上。

    2.鉀肥應優先用在喜鉀作物上:一般在缺鉀土壤上,鉀肥對各種作物均有良好的效果。但在含鉀量中等或較豐富的土 壤上,只有喜鉀作物肥效較好。因此,一般應把鉀肥優先施在含糖、澱粉、脂肪、纖維較多的“喜鉀作物”上,如甜菜、菸草、甘 薯、西瓜、蘋果、麻類等作物上施鉀肥效果較好。

    其次,棉花、油 料、玉米、小麥、水稻等施用鉀肥也有較明顯的增產效果。

    3.鉀肥與氮、磷肥配合施用;在氮、磷、鉀都缺的土壤上,應在施用氮、肥的基礎上配合施用鉀肥,才能充分發揮鉀肥的肥效。據山東省濰坊市提高化肥利用率研究協作組試驗,在每畝施氮10公斤和磷5公斤的基礎,畝施鉀5公斤,鉀肥利用率比單施等量鉀提高30.5%。

    (二)鉀肥施用技術

    鉀肥施用要因地制宜,因作物、因土採用經濟有效的施用技術。鉀肥的施用也具有“報酬遞減”現象,用量過高或過低都不好。 用量過高,每千克鉀肥增產效益低,純收益不高;用量過低,雖然每千克鉀肥增產效果好,但產量和質量上不去,純收益低。目前在鉀肥資源比較少的情況下,一般還做不到完全滿足作物的需求,要因土壤和作物進行合理分配。

    1,基肥

    鉀肥主要應作基肥施用鉀肥用作基肥要適當深施在根系密集的範圍內,以利於根系對鉀素的吸收,鉀肥要早施,在缺鉀地塊上,作物一旦進入生長旺盛階段,速效鉀消耗很快,如果不施用鉀肥,要影響作物正常生長。施用氯化鉀作基肥,宜早不宜遲,早施有利於氯離子淋洗,以避免土壤氯離子濃度區域性過高,影響作物生長。

    鉀肥作基肥施用方法主要有:北方旱作田,耕地前撤施或耕地時撒施在犁溝內,翻壓作基肥。也可以結合播種條施或穴 施。水稻田和本田可撒在表面上,經粑拖平後插秧。

    2.追肥

    鉀肥做追肥也應早施。因作物缺鉀症狀較氮、磷表現遲,如在外表上出現缺鉀症狀時再追施鉀肥,則為時已晚,必然會導致產量和品質降低。因此,追施鉀肥宜早不宜遲, 面且後期追施鉀肥效果較差。旱作地追施鉀肥可在苗期條施或穴施,水稻追施鉀肥可結合稻田第一次中耕撒施或把鉀肥與氮、磷肥製成球肥塞施。

    3.鉀肥用量

    鉀肥施用量應根據土壤速效鉀豐缺狀況、作物需鉀多少及各營養元素的適宜配合比例而定。一般每畝施用硫酸鉀5~10公斤;對喜鉀作物如菸草、甜菜等,應根據需要適當增加施用量。

    四,鉀肥的施用方法

    我國土壤普遍缺氮,大部分缺磷,所以鉀肥在缺鉀土壤上必須配合氮肥或氮磷肥施用,才能有較好的增產效果。鉀肥主要施用方法

    1,水稻秧田肥

    鉀肥用於秧田面要比本田面施用量多,秧田肥 如下: 一般每畝用鉀肥8~10千克。施肥前先把秧板做好,將鉀肥直接撒在秧板上,耙入泥漿中,整平即可播種。

    草木灰可結合蓋秧施用,每畝用量為60~80千克,應與溼土混合,防止被風吹散。如果鉀肥用於秧田追肥,宜早追,一般在秧苗3片葉以前追施。追施前應與 細乾土或細土糞拌和,也可以在沒有露水時直接撒施,每畝用鉀肥 約5千克

    2,水稻本田肥

    鉀肥易溶於水,易滲漏,施用時本田中的水不宜過多,應將多餘的水排走,然後撒施鉀肥,再耙勻拖平、插秧。施肥後3~5天內不要排水,同時儘量避免串灌和乾溼交替排灌,減少土壤中鉀素的淋失和固定。鉀肥用於水稻本田基肥的施用方法與氮、 磷肥類似。

    3,旱地作物基肥

    鉀肥往往與氮磷一起作基肥,採用撒施、溝施或穴施等方法,不同作物的施用方法與氮、磷肥一樣。鉀肥不能表 施,否則作物根系很難吸收,也易引起鉀的固定或淋失。鹼性較強的草木灰、窯灰鉀肥呈粉末狀,應多作基肥,少作追肥,以免因黏附面燒傷幼苗。

    4,根外噴肥

    作物生長期間表現缺鉀時,尤其對於密植作物, 可進行根外噴肥,作為根際施肥的補充。噴灑濃度大多為1%左右, 即每畝每次用氯化鉀或硫酸鉀0.5千克,加水50升,葉面噴施可進行2次,在作物生育的中後期進行,每次相隔7~10天。

    氯化鉀和硫酸鉀的施用方法一樣。除菸草等忌氯作物和低注鹽鹼地不宜施用外,氯化鉀與等養分硫酸鉀的肥效一樣,都能改善作物 品質,合理施用對土壤不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

    總之,氮,磷,鉀,鈣,鎂,硫等化學肥料,各有不同的功能,也各有不同的特性,要充分認識和了解其特性,科學合理地施肥,同時還要考慮環境因素的影響。如鉀肥,氣候條件對鉀肥肥效的影響主要是透過土壤乾溼凍融、通氣等條件的改變而表現出來的。如土壤透過凍融,可以促進土壤中含鉀礦物質的風化,增加土壤速效性鉀的含量提高對作物的供鉀能力。在作物生長期間,若土壤水分不足,會使土壤中鉀離子活度下降,減弱鉀離子的擴散,影響作物對鉀的吸收。當土壤水分過多時,則土壤通氣性差, 作物吸收鉀的能力受到抑制,而易出現缺鉀現象。另外,土溫偏高或偏低也影響作物對鉀的吸收,如早稻前期溫度低時,會影響各種養分的吸收,特別是磷鉀等養分,所以此時施用磷肥可獲得良好的效果。

  • 25 # 田俊超白

    鉀肥的形態決定了它的施肥效果,並且在不同的作物裡,不同的使用方法,也決定了鉀肥的使用效果。鉀肥要想使用高效,就先看形態,再看施肥方法。

    鉀肥與磷肥,氮肥的使用方式沒有什麼不一樣。在磷肥與氮肥身上,使用高效的辦法,在鉀肥上也一樣有效。

    鉀肥有三種形態,粒,粉末,液體,三種。這三種裡,粒肥效果最有勁,常見覆合肥。粉末易吸收,常見蔬菜大棚用。液體利用率最高,常見於葉面肥噴施。

    水稻在鉀肥上的應用,就有三種方式。這三種方式,也表現出了,鉀肥在每種方法裡的利用率。

    第一種鉀與水稻底肥一起施用,它是表面撒施,然後大犁翻扣。把鉀肥與底肥一起埋在地下20釐米左右的土裡。讓鉀肥與土壤接觸,慢慢溶化到土裡。

    這種方式對鉀肥的利用率是最高的,鉀肥沒有接觸到陽光。在蒸發方面會非常少,又因為是在土下面。有水分但溼度不太大,能讓鉀肥慢慢釋放,這樣的鉀肥的利用率與釋放週期都長。

    第二種鉀肥在水稻穗肥期使用。這種方法一定沒有,在土下20釐米左右使用的效果好。但是水稻在穗肥期需要鉀,農民不得不揚。

    揚鉀肥後要保水七天,這樣鉀才能慢慢溶化,隨水融入土中,不至於天氣炎熱,蒸發太多。這是地表施肥裡,鉀肥最好的處理方法。

    以上兩種都是粒肥的使用辦法,水稻還有粉劑或者是液體的使用方法。

    鉀的這兩個形態,都體現在磷酸二氫鉀上 。二氫鉀有的是晶體,有的是粉劑,有的是液體。這三種鉀肥,都是葉面噴施。

    晶體與粉劑需要溶化後才能使用,最好的辦法是提前溶化。這樣直接就能使用,不用擔心裡面有沒溶化的鉀與磷。

    現在農村都是植保機打藥,水少藥液多,晶體與粉劑如果不溶化,與農藥兌在一起,很可能讓水處於飽和狀態。

    水一旦飽和,二氫鉀裡面的磷鉀就不溶化了。而液體二氫鉀就沒有這種顧慮,可以直接倒在噴藥壺裡使用。

    液體二氫鉀一般的農資店沒有,許多農資商說液體二氫鉀是騙人的。裡面鉀非常少,有的甚至是假的,所以農資商都不進貨。

    鉀肥的三種形態,粒肥在土下20釐米施用最好。如果要表施就要用水覆蓋七天。如果是葉面噴施,最好的辦法是,先溶化,再加農藥裡。

    再有鉀肥粉劑,多數是蔬菜大棚裡用。它要在無風的天氣才好揚,大棚裡無風,澆灌蔬菜的時候,可以隨水衝施,利用率也很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個牌子的麥片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