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葉子默

    從小就喜歡看書,也買了很多書,不過每次看完都沒有印象,寫文章也寫不出內容,就這所謂的“偽讀書”吧。直到看了比爾·蓋茨的閱讀習慣,才發現自己閱讀存在很大的問題,並加以改進,現將方法分享給大家:

    01.在書的空白處做筆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閱讀習慣,有的人喜歡在書上寫寫畫畫,有的人喜歡保持書本整潔。我就是後者,不喜歡在書本留在痕跡,但這樣存在一點問題,有時候看書覺得特別有感想,準備等看完寫讀書筆記,但看完以後,其一是感想不記得了,其二書中的原句原段也找不到在哪裡了。

    比爾·蓋茨喜歡閱讀是在書的空白處記下產生的想法,同時寫下筆記,以加強與以往知識的聯結。

    02.認真選擇書籍

    以前的我經常一個月開啟三四本新書,今天看這本,明天看那本,花費了大量時間,完整讀完的書卻很少。比爾·蓋茨的習慣是認真選擇要看的書籍,而開啟一本書後就把它儘量看完。所以讀書在質不在量,不要為了追求一年讀完xxx本書,而盲目讀書。

    03.多看紙質書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書越來越多,亞馬遜kindle等電子產品應運而生。電子書具有攜帶方便、閱讀時間不受限等優點,但比爾·蓋茨偏愛紙質書籍。紙質書的優勢是可以拿出大段時間系統進行閱讀,可以拿在手裡翻來覆去尋找自己的記憶重點,從而更容易掌握書本的前後結構。

    04.每次看書至少一小時

    如今人們工作都很忙碌,比爾·蓋茨比我們大多數人都要忙碌,但還是專門留出整塊時間給閱讀,並且每次看書的時間都至少在一小時,這樣一年下來至少會閱讀50多本書。我們可以利用番茄鍾,根據個人情況,40分鐘、一個小時甚至更來時間,讓自己的閱讀更有時間感,確保讀書的完整性,集中注意力,提高閱讀質量。

  • 22 # 曲曉書影苑

    我閱讀的時候一般會做這幾件事,而這幾件事恰恰給我帶來巨大的價值。

    第一就是邊閱讀邊寫下自己的思考。

    我不管閱讀什麼書,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挑選書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閱讀,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會思考為什麼這個對我有用?這些內容幫助我解決了什麼問題?又給我帶來了哪些啟發?我會把這些思考的問題寫在便籤上,貼在書中相應內容的地方。

    這樣做一來可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二來後期寫書評的時候可以用上。

    第二就是閱讀完整本書後我會試著去畫思維導圖或知識卡片。

    這個步驟適用於一些方法類的工具書。畫思維導圖的好處就是能夠掌握整本書的框架,便於理解作者在寫這本書時,是遵循怎樣的邏輯來寫的,能看到作者創作這本書的思路,而知識卡片會細化到每一個知識點,便於理清知識點內各個要素之間的關係。

    這兩個方法其實是在幫助我理解書中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絡,方便我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因為看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運用實踐,如果沒有透徹理解書中的內容,談何實踐。

    第三就是寫書評。

    寫書評的目的其實是在檢驗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並掌握了書中的內容。往往很多時候我們自認為自己掌握了書中的內容,但是當你需要分享給他人,或者是教給他人的時候,發現其實很多地方並沒有理解的那麼透徹,而寫書評就能發現這些盲點。

    因為閱讀的這些習慣,讓我堅持寫作,也因為這些習慣,得到了我之前都來都不敢想的機會。閱讀這些習慣我會一直保持下去,期待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改變。

  • 23 # 拓書拾趣

    對於我來說受益無窮的閱讀習慣有以下三個:

    1、看書之前先用思維導圖畫好框架

    以前看書的時候,總是習慣拿到書就開始從頭看下去,什麼目錄前言都忽略不看,後來漸漸發現好多看過的書過不了多久就忘得差不都了。

    後來看了《超級快速閱讀術》這本書,書裡面說到,要做到高效閱讀,需要我們先了解書的全貌,再去進行閱讀。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快速瀏覽一遍書,根據目錄做好思維導圖,然後在看書的過程中,根據知識點去補充和散發筆記。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事因為我們大腦在接觸和記憶新知識的時候,就像蜘蛛結網一樣,需要在固有的框架的基礎上去一點點連線。如果我們拿到書,就開始看,無疑讓新的知識找不到落腳點,所以會導致我們看完後就忘。

    透過這樣的閱讀方式,幫助我對書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時在做好思維導圖後,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去翻看下,幫助加強記憶。

    2、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幫助發散思維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習慣用筆劃線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劃下來,這樣本沒錯,但是有個現象是劃完之後,常常忘記了當時的感想。《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學習到了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

    所謂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就是把自己有感想的句子或者段落摘抄下來,把自己的感想和疑問都寫下來,或者直接在句子旁邊寫下來也可以。感想和評論的內容,可以很簡單,也可以隨自己發揮,比如“很棒,不錯,為什麼作者要這麼說,重新整理觀念”這樣的都可以,由此來促進自己思考。

    這樣做的最直接好處就是促進了對書的消化,並且幫助我在寫書評的時候,找到不同的切入點去發揮創作。

    3、寫書評幫助提高邏輯思考能力和收入

    之前看完書都是基本丟在一邊不管了,後面有幸認識了一位老師,跟著她學習寫書評。開始的時候覺得寫一本書的書評,要掌控整本書,太難了,後來學會了去梳理書的邏輯結構,一本一本的開始寫,在寫的過程中,不但對書的內容做到了全面的瞭解,而且再以輸出的形式讓自己的寫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寫了差不都二十來篇書評的時候,現在跟一個平臺建立了合作關係,兼職寫講書稿,在這之前都沒有想過,讀書真的可以賺錢。

    以上就是我的閱讀方法分享,我想對於閱讀這件事來說,只要用心對待,我們總會獲得收穫,不論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總之一切都需要堅持!

  • 24 # 覺知舫

    近幾年隨著人們開始重視自我成長,越來越多的人花時間讀書,我也不例外。

    以前我看書都是逐字逐句的看,所以很慢,然後看過之後就沒有然後,所以收穫雖有,卻不大。這兩年跟隨老師學習,掌握了一些方法,培養了一些習慣,讀書的收穫也比以前大多了。

    第一選擇性閱讀。

    現在的人時間有限,學習也要抓緊時間,提高效率,因此首先在閱讀方法上我採取了選擇性的閱讀。拿到一本書先檢視目錄,瞭解全書框架,再結合豆瓣評論,綜合判斷一下是否具有閱讀的價值。有就繼續下去,沒有也會做一個標記。

    選擇性閱讀除除了可以用於選擇圖書,還可以用於選擇章節。比如有些書,也許部分章節對你有價值,這時候就可以只讀取這一部分。

    第二做讀書筆記。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有很多種,我最常用也最喜歡的是“蔥鮪閱讀法”,它來自於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具體說來,筆記一共會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文的摘抄(記錄頁碼),第二部分是自己的思考。

    這種方法,有幾個優點:

    第一能夠讓你清晰著知道出處,如果有需要便於去檢視原書,

    第二能夠促進你思考,人們常說:“只有帶著思考的閱讀才是有價值的”,這種筆記方式就會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開動腦筋並隨時記錄下來思維的火花。

    第三能夠積累素材:無論是原文還是你的感想,都是很好的素材。未來你無論是寫作、演講還是分享,都可以從中獲得靈感。

    第三思維導圖。

    我並不是所有的書都做思維導圖,而是對那些知識體系比較完備,邏輯比較嚴密的書,c對我有價值的書才會進行思維導圖的整理這個工作。思維導圖並不是把書的目錄摘錄下來,而是根據個人理解將全書的知識做一個系統整理,思維導圖對於鍛鍊邏輯思維能力很有幫助,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全域性意識。

    我沒有專門學習過思維導圖如何做,我習慣用“幕布”——寫下提綱,它自動生成導圖,這樣快。

    第四分享知識

    寫書評或者口頭分享都有。

    俗話說教學相長,透過輸出就可以將輸入的內容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透過寫書評和口頭分享,不但讓身邊的朋友獲得了有用的知識,同時還結識了一批喜歡寫作的朋友。

  • 25 # 抖筆

    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是個愛讀書的人,而對於愛讀書的人,好的讀書習慣無疑可以大幅增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簡單的說一下我個人的讀書習慣,僅供參考:

    一 有目的的讀書

    有人說,不管讀什麼書都有用,都能給你帶來知識,帶來收穫。我不否認這種觀點,但是,現在的資訊量與日俱增,每天都有大量新書出版,每天都有很多人加入寫作者的行列,種類繁多,但質量卻參差不齊,如果不加以篩選,會大大降低我們獲取資訊和知識的效率。

    二 做讀書筆記

    我的這種讀書筆記可不是像上學時候那種課堂筆記,它包含更多內容:

    1)它可以作為書單來使用,我會記錄每天透過不同渠道獲取的資訊,不管是電視上,與別人的談話內容,別人的文章或影片,只要是提到某本書的相關資訊,我覺得自己也想去讀這本書,我就會記錄下來,下次買書的時候我就能看到它了。

    2)它可以記錄偶爾的靈感和瞬間的所思所感,我認為這對一個愛讀書同時愛寫作的人至關重要,我們每天接觸大量資訊,偶爾的“觸發”突如其來,它們在腦海中轉瞬即逝,如果不趕緊記錄下來,很快就會消失並難以找回。

    3)也就是讀書筆記最傳統的作用了,我們可以記錄自己的心得體會,摘抄你覺得很好並有意義的詞句,對一些精彩段落的賞析等等,這些不但可以加深你對書的記憶和理解,若在以後需要的時候也可以隨時拿來看。

    總的來說,讀書有時候也並沒有表面看去那麼簡單,”讀就完了“我認為是對自己的不負責,而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就相當於你“磨了刀”,事半功倍。

    最後也祝你越來越優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支援加強推廣國學教育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