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新上映的電影《誤殺》得到了不少的好評,大家認為值得一看嗎?
12
回覆列表
  • 1 # 秋刀魚的心願

    個人覺得電影非常棒,而且我看後還把印度版下載來對比了,中國版情節更緊湊,中國版演員表演更有張力。很喜歡陳沖和肖央,感覺口碑會爆表,票房會很好。

  • 2 # 囈出好戲

    肖央主演的這部《誤殺》,在保留了原故事框架的基礎之上做了3個地方的改動,我覺得這3個改動可謂畫龍點睛之筆,不僅使主人公李維傑的人物更加飽滿,使故事更具有現實性和批判性,而且使整部電影的境界得到了昇華,超越了原作。

    電影《誤殺》也是翻拍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本來我以為這個電影是不太可能超越原作的,但是全場看下來,我被驚豔到了,我覺得這部電影不僅超出了原著的立意,而且以一種比較隱晦的方式揭示了我們國家社會的一些固有問題。

    近年來我們國內翻拍了很多國外註明的懸疑小說或者電影,比如《嫌疑人X的獻身》,翻拍的效果總體來說有點水土不服,也就是對我們國家的社會現實有一定的距離,觀眾只能感覺到情節的跌宕,卻很難從電影中反思到什麼。

    原作電影《誤殺瞞天記》講的主人公是一個小學沒有畢業但是酷愛看電影的父親,女兒在被警察局長的兒子侮辱的過程中失手殺死了他,父親為了隱瞞事實的真相而與警察鬥智鬥勇的故事,最後這位父親勝利了,警察永遠查不到這件事情的真相

    講述的是一個女警察和待選市長的兒子強暴了一個女孩李平,李平告訴了媽媽,在倉庫等著這個男孩,這男孩無法無天,想要殺死女孩的媽媽,女孩為了保護媽媽誤殺了這個男孩,她的父親李維全為了保護女兒,妻子,設計的一個為證的製造過程,使得所有人都給他作證,情節刺激,不過最後結局處於愧疚,李維全自首了,妻子和女兒也都自首承認了自己的殺人偽造過程,值得觀看

  • 3 # 悠然布衣

    週末和朋友吃完飯,時間再早就琢磨著去看看電影。本來想看看我胡的《南方車站的聚會》,但是下一場的時間在一個小時以後了,於是就選擇了這部評分還不低的《誤殺》。總體上來說,這部電影還是比較讓人滿意的,10分制的評分,大概可以給他8分,值得一看。槽點相對少一些,能夠讓我安安靜靜的看下去,一路看到結局,當然了也不是完全沒有槽點。

    槽點一:語言雜亂

    《誤殺》是翻拍自2015年上映的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而《誤殺瞞天記》則是翻拍2013年上映的印度電影《較量》。電影《誤殺》購買了《誤殺瞞天記》的版權。然後呢,在泰國拍攝了此片。對的,一箇中國的電影是買了印度的版權在說一個泰國的故事。當然了,這一點無所謂,不影響觀感。但是這個語音能不能統一一下呢?要不就全說泰語要不就全說中文,要不就讓特定的人說泰語讓特定的人說中文。看電影當中,貌似所有人都掌握了中、泰兩國的語言,還糅雜著一些英語,這可真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啊……說著說著突然來一句泰語,聊著聊著又無縫切換成中文了。感覺就像我們在和老鄉嘮嗑,普通話和方言來回使用一樣。

    槽點二:警察查觀影記錄破案

    我不瞭解現實當中的警察有沒有幹過這種事情,也不清楚原版當中有沒有這個情節。我就是從邏輯上去感覺,這玩意兒靠譜麼?男主李維傑是觀影愛好者,特別是犯罪懸疑片,聲稱:“當你看過一千部電影,這世上就沒什麼離奇事。”在掩蓋真相之前,把各國電影再看一遍,然後實施完美犯罪。看來我還是不能去得罪我那些看了一千多集《名偵探柯南》的朋友,太恐怖了。而女警長拉韞在得知男主李維傑除了看電影以外,沒有任何興趣愛好以外。居然說,給我把他近一年的觀影記錄查找出來,然後找到他曾經看過《蒙太奇》這部電影,去判斷,男主用的是蒙太奇的手法去犯罪……真乃神探也!

    槽點三:操作漏洞較多

    李維傑的犯罪實施手段就是“利用周圍人的記憶錯位和印象失真”製造蒙太奇,從而瞞天過海,製造不在場證明。但是這個風險也未免太大了,需要保證他接觸的所有人都記憶模糊,接受他的心理暗示才行。如果正好有人碰到了其他相關聯的記憶深刻的事情,這就難以保證了,把全家人的身家性命寄託於此,感覺不太靠譜。此外就是刪除監控錄影的事情,只是簡單的刪除的話,資料還是比較容易恢復的吧,如果說多次硬格的話,那就有些太刻意了吧。最後就是需要保證在幾天之內,家人都能夠步調一致,不僅僅是兩個大人,還有包括讀小學的女兒,要都能夠扛住審訊。這個至少我是做不到……

    不過,總體上來說,電影嘛,不要太較真了,這些槽點都不影響對電影的整體感觀。

    《誤殺》的英文名字叫做《Sheep Without a Shepherd》,可以翻譯叫做《烏合之眾》,而直譯的話應該是“沒有牧羊人的羊”。羊這個元素在電影當初出現過六七次(包括羊的聲音、提到羊的話),當時看的時候感覺還是有些逗的,但是也肯定是有其含義在裡面,回來後仔細的去查了查羊的象徵意義。

    羊在中國象徵著溫順,吉祥,安泰。而在西方,特別是在《聖經》當中,則寓意贖罪、犧牲、贖過(替罪)、平安,很多時候是耶穌基督的象徵,上帝的化身(我也不清楚為啥明明是佛教元素,還會有還這麼多基督教的寓意)。

    第一次出現羊的鏡頭是在影片的開頭,出現的羊叫聲,接著出現的是男主的佈施,一隻羊跟著僧人,這個象徵大概是男主的善。

    第二次出現羊的鏡頭是在男主去湖邊拋車的時候,一群羊路過,而鏡頭還給了羊一個特寫,羊凝視著車緩緩墜入湖中,這個大概是象徵著上帝正在凝視你的罪惡。

    第三次出現羊的鏡頭是李維傑和警察起爭執的時候,警察開槍打死了羊。這個大概是象徵著犧牲,羊代替男主死去。

    第四次出現羊的鏡頭是在學校當中,老師說道:“羊視力不好,很容易離群,被大型動物吃掉。”這個大概指的是看不清,第二次出現的羊並沒有看清李維傑的罪惡。而同時也表示羊只有群居才能夠更安全,大概是在暗喻李維傑借勢。

    第五次出現羊的鏡頭是在經常開館後,出現的屍體的羊的屍體,這隻羊就是被警察射殺的那一隻,大概是象徵著犧牲、替罪的意思,替罪羔羊。(不過把羊放在這邊,真不怕警察聯想到屍體在哪嗎?)

    第六次出現羊的鏡頭是在結尾了,一隻活羊出現,而這個時候,李維傑向拉韞夫妻坦白了真相,同時去自首了,這個大概是代表著救贖,罪惡的消失。

    第七次出現羊的鏡頭是在採訪當中,“羊只要能好好的吃草,才不會管是誰在褥他們身上的毛呢。”這個很明顯指的是老百姓,只要能夠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就好了,說的是順從。

    影片進行到一半,就跟朋友嘮嗑,說即便男主最後贏了,還是會去自首信不信,國內大環境嘛……然後最後男主真的去自首了。出來以後查了查《誤殺》的拍攝背景,說原版當中是沒有去自首的,而是把督察埋在了警察局地下,寓意把腐敗和黑暗都踩在腳下才能建立起正義公平。但是在這版當中,男主去自首了,其起因是看到了小女兒安安的卷子,寫的100分,但是這100分很明顯是70分修改的,為了讓爸爸給她買口琴。(這個細節我是沒有注意到的。但是後來看影評說小女兒安安其實心機很深啥啥的,我就感覺有點上綱上線了,改分數這事情似乎很多人小孩子都做過吧。)而後,這件事情引起了城市的暴亂,前面劇情提到了李維傑的父母就是死於暴亂,他是一個孤兒。李維傑為了給女兒樹立起一個榜樣,也是為了救贖自己的罪惡,選擇了自首。

    不過電影當中也還有幾個細節,表示不太理解的。

    第一個是小女兒安安用叉子刮桌子,這個只是寓意督察沒有死,在用手撓棺材板呢?還是指安安是聽到了這個聲音呢?

    第二個是李維傑到底知不知道督察一開始沒有死呢?這個疑問主要在於在劇情前面,提到的吞舌頭會致死,還有李維傑問阿玉有沒有流血。但是如果知道督察沒有死的話,那為何李維傑開啟棺材的時候看到督察死在裡面會一臉震驚呢?

    第三個是在最後的結局當中,又開始了開頭的一段場景。而在開頭的場景當中,李維傑是被悶死了,那最後的結局寓意著什麼呢?李維傑還是越獄了?最後還是被 拉韞夫妻報復了,和他們兒子一樣被悶死在棺材裡面嗎?

    第四個是在李維傑第二次去僧人那邊佈施的時候,僧人提到只接受無相佈施。這個寓意是說李維傑有罪所以不接受其佈施,還是說李維傑心有所求才來佈施的所以不接受呢?

    瑕不掩瑜,這部電影還是比較推薦去觀看的。

  • 4 # 迷你影視匯

     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執導,肖央、譚卓、陳沖、姜皓文領銜主演,許文姍、邊天揚、張熙然主演,秦沛、黃健瑋、施名帥、陳志朋特邀出演的電影《誤殺》今日正式公映,影片釋出了一張“希望版”海報,簡筆畫風格彷彿小女兒手繪的一幅作品,上邊還暖心的寫了一句“我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壞人只有家人”,充滿了溫情,也真摯地道出了故事的情感核心,平凡動人的親情引發超多觀眾共鳴。影片口碑和熱度高居同檔期首位,淘票票9.3,貓眼9.6,豆瓣7.5,知乎9.0,大V推薦度100%,正在全國火熱上映中。

    眾實力派獻上最佳表演 , “演員們集體‘開掛’,完全看不到他們之前的影子!”觀眾對《誤殺》裡演員的表現讚不絕口,這都歸功於幕後的金牌班底,不僅有首任電影監製的陳思誠二度聯手曾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實景短片的導演柯汶利,還集結肖央譚卓陳沖等一眾演技派,實力非凡。片中飾演李維傑的肖央,顛覆以往的喜劇畫風,大膽挑戰父親角色,讓觀眾看見了他前所未見的一面;飾演母親的譚卓也獻上了層次豐富的精彩表演,將一個溫婉的母親刻畫得入木三分;首位登上奧斯卡頒獎臺的華人女星陳沖更是突破女神形象,變身雷厲風行的超A女警,氣場全開。多位實力派的精湛演技和幕後製作的精細打磨,給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 平凡父親的為愛犯險引共鳴  

    影片裡的情感打動了很多觀眾,有人稱“父愛如山,看完想對爸爸說一聲‘我愛您’”。電影中,肖央飾演的父親在得知女兒出事之後,為了保護家人,精心設計了一場“瞞天過海”的好戲。面對不公社會的重重壓力,面對警察殘酷嚴厲的拷問,在家人面前他都一笑而過,成為這個家庭最堅實的頂樑柱和最有力的精神支柱。在他看來,“我是一個沒有什麼本事的男人,也沒能讓你們過得好一點,能做的只有擋在你們前面。”這是一個父親的承諾和擔當,真摯而動人。生而平凡,為父則強;卿本柔弱,為母則剛,致敬每一個為愛勇敢付出的父母。 故事核心引現實主義深思   目前,大眾對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的關注愈來愈高,賀歲檔的驚喜之作《誤殺》就是一部這樣的影片,它新銳大膽地直面未成年人犯罪的社會問題,犯罪大片的商業性與現實題材的教育價值相得益彰,把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為愛犯險搬上大銀幕,話題性十足。有影迷稱,“影片在跌宕的故事情節之外,還極具人情味和教育意義,讓觀眾對角色有共情有共鳴的同時,能夠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 預售三千萬口碑領跑賀歲檔   

    影片預售票房3400萬,淘票票9.3,貓眼9.6,豆瓣7.5,知乎9.0,大V推薦度100%,票房口碑均穩居同檔期首位,領跑賀歲檔。有觀眾表示,“看完電影就感覺像是吃了一頓麻辣火鍋,各種酸爽刺激!”影片的劇情和細節也備受好評,“萬萬沒想到,開頭其實就揭示了接下來發展和結局,一邊做局鋪路掩蓋真相,一邊步步緊逼揭開真相。前半段的劇情令人緊張不已,後半段的劇情讓人落淚。” 觀眾對極具共情的故事核心也點贊不斷,“優秀的犯罪推理劇本,優秀的演員演技,將人性的複雜展現得很深刻,炸開賀歲檔!”   電影《誤殺》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執導,正在全國火熱上映中。

  • 5 # 小羅觀電影

    影片感悟三點如下:

    1、家庭關係,影片裡有夫妻關係,親子關係。

    肖央扮演的中年丈夫、中年父親,事業上雖無大的能耐,但在出事以後,他將丈夫的擔當、父親的責任都扛在肩上,用心智與實力將家庭頂樑柱這個角色詮釋的完美。看的過程,也是紙巾擦拭著眼淚看完的。

    陳沖是一位母親,也是一位出色的警署署長,她事業上出色卻缺失了對兒子的家庭教育,以至於出現了那樣的後果。這一父一母的反差,不得不讓我們反思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誤殺本身是一部偵探懸疑犯罪劇。

    李維傑縝密的邏輯思維和反偵察能力,在與拉搵較量中,大獲全勝。李維傑一家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受到了傷害,卻投訴無門,只能透過自我解決的方式伸張了正義。不能說鼓勵此種做法,但到了結局那刻卻也酣暢淋漓,鬆了一口氣。

    影片也科普了很多犯罪題材的精彩影片,例如韓國的《蒙太奇》,美國的《肖申克的救贖》等,打算看完《誤殺》再補補其他影片。

    3、社會關係。

    影片小方面介入了小警察素察復仇這個情節,大方面介入了泰國選舉這種時間節點,利用拉搵丈夫市長候選人的身份作為影片的衝突,將觀眾的體感與情緒帶到了高潮,爽到極致。

  • 6 # 就是這樣開心

      《誤殺》電影影評【1】

      電影《誤殺》根據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改編,講述了肖央飾演的父親為了維護女兒,用電影裡學來的反偵查手法和警察鬥智鬥勇的故事。談及影片傳遞的意義所在,導演柯汶利表示,“希望影片不只是停留在一般的型別片,而是做到商業性和社會責任意義兼具,可以更昇華,傳遞給觀眾不一樣的觀影感受。”陳思誠表示,希望觀眾看過這部電影后能夠有更多反思,家長能更多保護孩子,約束自己的行為。

      

      監製陳思誠和導演柯汶利也對肖央的突破錶現讚不絕口。陳思誠表示:“肖央是一個多元化的演員,不容易被定型。他可以兼顧幽默、深沉、可愛、狡黠等特點,如果他身上有角色的某種特質,我們把它喚醒就行。”

      首映禮當天,眾多導演、編劇、演員、資深影評人出席觀影,並分享觀後感。導演郭帆表示:“實在是太好看了,心滿意足,每一秒都在調動我的神經,每個演員都很棒!”蔣方舟表示:“非常驚喜,從情節到情緒都特別飽滿,裡面很多細節,非常值得二刷!”編劇束煥稱:“希望中國高智商犯罪電影能夠從《誤殺》開始,捅破票房天花板,成為一個爆款,引領這種型別片開啟新局面!”

      《誤殺》電影影評【2】

      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能夠在觀影中體驗到生活中沒有的刺激”正是犯罪片的爽點所在。而這部即將上映的《誤殺》正是一部以犯罪題材為背景,實則在引發觀眾對於“愛和家庭”思考的電影。對此,導演柯汶利也曾在採訪中表示:“這是一部有溫度的犯罪電影。” 既能讓觀眾在電影中感受到犯罪題材的緊張刺激,也能在觀影后透過角色的故事進行反思。

      不論是片中李維傑和阿玉一家,還是拉韞一家,在他們身上都有著一層為人父母的共性,雖然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但出發點都是為了“愛和家庭”。正如肖央日前在特輯中所說,“我們才是受害者”,所處視角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和判斷。究竟將如何守護家庭,這一話題將是《誤殺》帶給我們的思考。

      《誤殺》電影觀後感【3】

      不同於以往釋出的劇情向物料,今日(11月26日)的“誰是受害者”角色特輯帶領觀眾直面誤殺事件中的三個主要人物,並搭載肖央、譚卓、陳沖三位主演的視角,重新解讀電影所要表達的話題核心。肖央表示,身陷孩子被欺凌的絕望中,“激發了一個普通父親身上的一些潛質”。

      建構在此基礎上的善惡是非究竟要如何判斷,是電影帶給觀眾更深層次的探討。正如肖央和陳沖在特輯中所言,“善良就是看你站在哪個角度去看”,“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要你對它的觀察是一個不同的視角,你得到的就是一個不同的結果。”關於“家庭和愛”的思考以及“善惡”的討論,也正是《誤殺》能成為賀歲必看的犯罪爽片的看點之一。

      《誤殺》電影觀後感【4】

      《誤殺》集齊了肖央、譚卓、陳沖等一眾實力演員,演技派“鐵三角”的黃金陣容給觀眾帶來很多期待,這支特輯也提前為大家講述了幾位演員拍攝幕後的心路歷程。“我沒有孩子卻要演一個孩子的爸爸”,這是李維傑一角帶給肖央最大的挑戰。

      透過“回憶父母對於我的感覺,把生活中一切可能有的、類似的情感體驗在心裡過一下”的方式,肖央置身於李維傑的角色,向觀眾看到一個在被生活逼上絕路的父親是如何在重重困難中守護家庭保護孩子。

      而在電影《誤殺》中以母親形象示人的譚卓和陳沖卻有著截然相反的兩種狀態。譚卓飾演的阿玉是一個看似怯懦卻蘊含無窮能量的母親,對此譚卓在今次的特輯中直言:“我希望阿玉的平時就像個群演,但在事情發生時又會變成一個不認識的人。”

  • 7 # 海西鯫生

    影片《誤殺》拍的差強人意。

    具體來講,首先,《誤殺》電影的故事情節不錯,不僅離奇、曲折,考驗人的智商和邏輯思維能力,在劇情設計上還時不時創造一些特殊鏡頭,吊足人的胃口;另外,該電影還集合了很多元素,例如親情(母愛、父愛)、愛情、鄰里關係、家庭教育、青少年犯罪、佛教中的因果報應和懺悔思想,在加上異域的風情和特殊剪輯手法,讓人在緊張之餘,對人性的陰暗、不受監督和制約的權力所導致的心理的扭曲等有深刻了解。影片雖然將拍攝地放在了東南亞的華人華僑社群,但由於華人社群與我國文化與社會的同構性,所以其揭示的社會問題在國內仍有很大的啟示意義,影片的內在邏輯仍然是國人思維運用和影響的結果,就此而言,其現實意義仍然比較強烈,反映的問題仍然比較普遍流行。當然,影片也存在一些缺點,例如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不到位、在結局的安排上又帶有一定的牽強,可能也是出於片審的考慮而做的處理吧。

  • 8 # 莫師兄

    鴿子飛不過塔頂,替罪的永遠是羊,我們誤殺他人,也曾被他人誤殺,塵世永遠有正義抵達不了的地方。

    這部片雖然是改編自印度《誤殺瞞天計》,但卻融入了很多日韓電影精氣神,節奏緊湊,大量推理細節和線索都被保留,在犯罪開始之後節奏緊張刺激到停不下來,破案解謎的爽感逐步遞進,近年來國產犯罪片不少,但能這樣拍實屬難得。

    而其中肖央的演技更讓我驚喜,本以為他只會拍一些無厘頭的作品,沒想到這部片他的演技那麼線上,相比之前他之前那些的《老男孩》《唐人街探案》等作品,這一部才是他至今最有分量的一部作品。

    而對於導演新人柯汶利來說,這部片絕對算得上是一部出色的型別片處女作!劇作遍佈反轉和算計,有意將背景設定在一個警員欺下瞞上、局長濫用職權的環境下。兩個家庭圍繞一場騙局的對抗背後,其實是兩個階層的鬥法,一則社會寓言,而更可貴的是,對角色的描寫,表現也相當出彩,充分展露出了每個角色的複雜多面。

  • 9 # Crazy影視

    電影《誤殺》主要是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了父親為了維護女兒,用電影裡學來的反偵察手法和警察鬥智鬥勇的故事。影片於12月1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在截止目前發文時間,從貓眼專業版實時票房資料顯示可知,該片目前以累計總票房2.39億,排片場次10萬餘場,上座率2.8%的資料力壓同檔上映的多部影片,連續四天時間領跑票房榜。

    除了票房持續漸長,影片同樣獲得觀眾一致好評如潮。豆瓣從最初開畫7.5上升至7.7,同時影片在獲得淘票票9.3、貓眼9.5、知乎9.0、微博大V推薦度100%的良好口碑。此外,該片更是成為了國產影史中,改編電影口碑最佳,評分最高的犯罪題材電影。甚至觀影后的網友還一度五星好評到:“年度最佳國產懸疑電影。”

    看過印度片《誤殺瞞天記》以至於我對於此次國產翻拍的《誤殺》難免心生疑慮,但從我走進影院到觀影結束後,我發現事實狠狠的打臉了。故事情節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男主為了家人,從一個唯唯諾諾的普通商人,被迫與強權周旋;這中間還有自己家庭的矛盾,基層警察和老百姓的矛盾…故事簡單但情節設定非常豐滿,時刻都有衝突,每一秒都扣人心絃,原作黨可能不滿意,但是在今天的中國市場,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佳作。

    即使影片在視聽上有粗糙的地方,但它的愉悅感更罕見,首先是它有個地域同化性的預設前提,就從《泰囧》到《唐探》再到這部《誤殺》,主角的語言環境與真正的國人是趨同的,主角一家無法參與當地政治,你仍可以把他們的一切意識判斷按“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個思路走,這樣一來,電影是非常帶感的。簡單說,這就是關於表達中國當下的電影,譚卓那句洞穿全片的“諫言”分明就是說給當下的我們聽得,這是中國的議題,而影片的爽點就在這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陳思誠是個很好的創作者,即便作為監製也能看到對作品提升起了作用。雖然色調、故事上面有點唐探系列的影子,但底色非常不同,這是我在國產片中很少看到的影迷文化參與電影敘事的作品,全知敘事的懸念不來自案情,而來自雙方的博弈。一方以“蒙太奇”手法編織“真相”,一方則見招拆招。愛、正義、誤殺相交織,讓雙方的對決在道德上變得撲朔迷離。

    另外,人員表演是同樣也是該片一大看點之一,幾位主演都非常榜。陳沖寶刀未老,小朋友後生可畏,而肖央再次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好演員而不僅僅是一個網路段子手,譚卓幾乎集成了《暴裂無聲》裡的懦弱、《我不是藥神》裡的堅韌,最喜歡她面對陳沖時爆發出那種母性原本的狠,像一條獵狗,夠勁!對於每個影迷而言,查他一年的觀影記錄,恐怕是最能引起共鳴的吧。就是大女兒稍微遺憾了一點,整體狀態不像他們家的,演的痕跡有點重。

    總而言之,該電影將《誤殺瞞天記》精華都保留了下來,但並沒有完全照抄照搬,而是在很多地方都加入了新的情節,以便能夠給觀眾新鮮的感覺。同時影片也抓住了中國電影觀眾能接受的最核心的點——情感,影片不追求、不強化高智商犯罪和邏輯推理的細節,完全靠人的情感推動,這在中國很容易被觀眾接受。另外,還好地點設定的是泰國,最後的結局相比原作也有改動,不然估計是過不了審。

  • 10 # 宅家看片

    《誤殺》這部電影,演技線上,劇情連貫,細節豐滿,呼應巧妙。李維傑一家最終怎麼了,我們不得而知,或許生活地不如人意,沒能過上美好的生活,小人物還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任由權貴們的壓迫。結局的留白,給了我們一個思考的空間:有多少人就像牧羊人身邊的羊,看不見遠方,也飛不上天空。

    這是一次翻拍的勝利,影片較原版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而言賦予了更多的社會意義,折射出更多的社會問題和對人性的思考,可以說是很優秀的本土化了。

    一、重視家庭教育,關注孩子成長

    1.局長一家

    素察,在局長眼裡,是她的寶貝兒子,就是一個不經世事的少年,有著乾乾淨淨的外表,會開心的喊她一聲“媽”,哪裡談得上頑劣。而在李維傑一家眼中,素察就是噩夢般的存在。

    作為父母,愛孩子,眼裡就只看得到孩子的好。素察在做了錯誤的事情後,有做警察局局長的媽媽為他處理,他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繼續為所欲為 。母親一味地寵溺,縱容他,父親忙於政事,疏於管教,才釀成了兩個家庭的悲劇。這部影片給很多家長提了一個醒,要全方位從身心上關心孩子的成長,不要等出事後只是一句道歉“對不起,是我沒有管教好孩子。”

    如果說生而不養,何以為家?那養而不育,何以為人父母?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只能是禽獸”

    2.李維傑一家

    對大女兒平平而言,正值青春期的她,性別意識逐漸增強,和父親李維傑的交流慢慢變少,哪怕自己遇到事情也只跟媽媽說,父女之間慢慢有了隔閡。其實父親在女孩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者何其重要的角色,他能引導女孩樹立正確的性別觀,教會女孩學會和男性相處,學會自我保護。

    有一個細節是在去夏令營的時候,平平的理由是:去那裡可以認識很多貴族學校的同學,能夠交到很多朋友。這種交友觀念是不是家庭環境下帶來的影響呢?

    對小女兒安安而言,父母沒有做到以身作則。小小年紀的她參與到了這次“瞞天過海”的行動之中,影片最後她給了父親李維傑一張100分的試卷,很明顯上面的分數是用修正液塗改過的,她只考了七十分,卻因為想要父親的獎勵就修改分數,她學會了撒謊騙人。她幫助父母撒謊,也學會了欺騙父母。

    家庭教育真的是一件很難但很重要的事情,孩子最開始接觸到的教育就是來自家庭,影片給每個家長敲響了警鐘:重視家庭教育。每個孩子出生就是天使,卻依舊有孩子會因“誤殺”墜落變成魔鬼。

    二、建立責任意識,做個有擔當的人

    如頌恩叔大叔所言,李維傑的確是個“大好人”,他盡到了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的職責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家人。在女兒遭到性侵後,他知道施暴的是警察局長的兒子,他知道他們有權有勢,如果素察活著出來,他的女兒,他的家人將會繼續遭受迫害,他能做的只有擋在他們前面。

    李維傑知道自己是有罪之人,為了保護妻女,他沒有將素察放出來。還記得警察在做背景調查時說了李維傑,父母死於暴亂,因此他從小也沒讀多少書,沒什麼文化。因為他的事情,引發了社會暴亂,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這場暴亂之中受到傷害 ,也不知道又會產生 多少個“李維傑 ”?

    警察沒有證據就抓了李維傑一家,人們因為警察的濫用權力辦案,激發了矛盾,李維傑知道事情因他而起,最終他還是站出來去自首,給自己完成一場救贖,給女兒樹立一個榜樣,給社會一注強心劑:他是有罪的。

    自由是蘊含責任之中,想做“自由的鳥”,就得盡到應盡的責任,承擔起一個人該承擔的責任。

    三、提升思辨能力,不要淪為烏合之眾

    一個事件的煽動,帶來了如此大的連鎖效應。當沒有人反抗時,誰也不會站出來,當有一個人開始反抗時,人人都站了出來。

    所有人都認為李維傑是無罪的,他們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們看到的是平日裡警察們的濫用權力欺負老百姓,慣性思維讓他們認為在李維傑事件上,壞警察始終是壞警察,好人永遠是好人,壞警察一定也是“誤殺”了好人。卻不知不經意間,他們都幫李維傑做了偽證,成了他的幫手。

    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一定真實嗎?我們都該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是非對錯自有評判,在不瞭解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亂下結論,無需聽他人煽風點火。

  • 11 # 小紅紅的農村事

    《誤殺》由於是翻拍電影,難免被觀眾拿來比較。故事背景設立在泰國。從犯罪懸疑的劇情上來說,加入了一些迷影元素,翻拍的效果還是理想的。融入了很多日韓電影精氣神,算是靠譜的改編方式。大量推理細節和線索都被保留,破案解謎的爽感逐步遞進。

  • 12 # 稀裡糊塗不糊塗

    在《誤殺》之前,曾經有過兩部同故事印度電影《較量》和《誤殺瞞天記》,時間跨度也不過十年,算是有點拍爛的題材。

    電影的很多改編方式是正確的並且能感受到一點點幕後雞賊情懷,這些都是在咱國影市裡屬於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加分項,所謂燒腦高大上什麼的,能賣錢比什麼都重要!

  • 13 # 向前走向前看111

    2.演員在很大程度決定了電影的整體呈現,誤殺演員的選角,也都是實力派演員,尤其是肖央和警察局局長的眼神對峙,戲份很足。

    3.最近幾年,除了港劇在刑偵方面還算可以,大陸刑偵劇比較匱乏,誤殺確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 14 # 二狗的影視

    這部電影非常好看有很多細思極恐的地方,下面我來講一下我個人認為的地方

    羊的畫面出現了7次,我們來看看都是那些畫面

    第一次:是片頭誤殺 兩個字出現時有聲羊叫,接著出現的畫面就是男主正在佈施有羊跟隨著僧人。

    第二次是男主去湖邊拋車,有羊群路過,男主掩埋真相的過程有羊的畫面。

    第三次是男主和桑坤警察發生爭執,警察本想開槍打他最後打死了路過的羊。

    第四次是警察去學校找大女兒的時候,老師正在講“羊視力不好,很容易離群,被大型動物吃掉。”

    羊視力不好,就是男主在拋車時是唯一見證男主罪行的羊其實並沒有看清過程,給男主作證的人們也並沒看清事實的真相。

    離群,容易被大型動物吃掉,說明群眾需要抱團在一起才能不被欺負的深意

    第五次是開棺驗屍,素察的屍體換成了死去的羊。

    第六次是男主結尾去寺廟,出現一隻活羊。

    還有泰拳比賽時候有個拳手被打暈了旁邊人問男主為什麼要把嘴巴開啟,男主回答因為被打暈會出現吞舌的情況,如果沒人管會憋死的。所以得出素察並沒有被打死而是出現假死現象而且男主問女兒現場是否有血跡,女兒說現場沒有一絲血跡更是說明素察只是假死,母親小車拉素察的時候被水管把車絆翻過可能讓素察舌頭吐出來了,在加上小女兒安安吃飯的時候,一直拿叉子刮桌子發出刺耳的聲音就說明素察在棺材裡面醒來了,同樣用手抓棺材板的聲音素察是被活活悶死的。

    素察的屍體到底在哪呢? 中間男主承包新警察局網線有個很大的坑,哪裡就是埋藏素察屍體的地方,也對應了警察沒有公佈屍體的畫面。

    最後結局時候男主去寺廟給僧人佈施僧人卻拒絕了並說道“無相佈施才有無限功德。

    還有小女兒最後成績100分明顯有塗改液的痕跡,因為這次事件讓孩子學會撒謊了,男主要以身作則。城市發生暴亂男主想透過自首結束這場暴亂。

  • 15 # 小小魚兒相信夢

    主角李維傑為了維繫家庭所付出的堅定意志力是影片一大看點。他異常清醒地知道在面對審訊時將承受的壓力和痛苦,不斷告訴家人堅持下去,在最艱難的時候成為全家的精神支柱;他用盡了腦力細心謀劃、掌控全域性、瞞天過海,一介平民為愛犯險,做出無異於蜉蝣撼樹的舉動;他更瞭解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將承擔怎樣的後果,以一己之力瞞下妻子女兒的過失,獨自面臨法律的制裁。當親情、罪惡、道德、責任與擔當統統交織在一個平庸而膽小怕事的男人身上,他做出的選擇和迸發出的最原始的愛是令人震撼的。在面臨社會生活困境和內心的掙扎時,一句“我沒什麼本事,能做的,只有擋在你們前面”,令觀眾涕淚沾襟。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純粹的,無論是李維傑,還是拉韞,這不會因階層與環境產生改變,卻會因為愛的程度與方式帶來不同的後果,承受不同的痛苦。在這個故事裡,或許無法用是非對錯這樣的道德或者法律去統一進行評價標準,卻可以被這樣一種與生俱來的情感進行中和。當兩個衝突的價值體系被愛融化,同理之心在感性與理性的糾結交織中迴歸主流認同,劇情也從高智商的腦力角逐轉向了探討直逼人心的人性問題。

      近幾年在國內被廣泛討論的影視作品,幾乎都精準切中社會痛點,引發人性思考。如由媒體人鄧飛釋出微博幫助湖北人彭高峰尋子事件改編的《親愛的》、由中國1998年三大特大礦洞詐騙殺人團伙案改編的《盲井》、由聚焦癌症患者“吃藥難”問題改編的《我不是藥神》等,觀眾看到社會底層還有太多人為了生存拼命掙扎努力、思辨面對暴力當如何正確應對、更多關注弱勢群體、抑鬱症群體……一些身邊普遍存在卻少人留意的問題,因這些作品的出現,終於能暴露在大眾視野中。

      《誤殺》大膽聚焦現實生活的犯罪案例:“反殺案”和“未成年人犯罪”,直逼主題,打破“好人”和“罪犯”之間的界限。影片中每個角色都是芸芸眾生裡的一員,在現實社會中真實而樸實的生活著:咄咄逼人的警察局長內心脆弱敏感、李維傑的妻子看似怯懦卻蘊含無窮能量、遭受侮辱卻膽小怕事不敢聲張的平平、混生活的小角色也有正義與熱血的一面……這種多維的人物形象塑造讓大部分觀眾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銀幕“映象”,因此當警察局長從情感的高度自制忍淚與李維傑懇請交談時,李維傑看到“誤殺”的血痕在雨中懺悔做出認罪的選擇時,觀者反而更能深切地體會到反思的情感、愛與救贖的本質力量。而影片最終的處理保持了良心和社會責任感,而非站在道德制高點評判——彰顯某種非理智感乃至於戳人脊樑骨。《誤殺》以不浮誇、不造作的劇情和價值觀設定,讓觀眾可以更加平靜和理性地看待衝突、看待命運、看待現實。矛盾的跌宕起伏,緊張的反轉節奏帶給觀眾內心的震撼,可以更加直接體驗到其深邃的內涵:當救贖的鐘聲響起,我們信任所有的矛盾都會因為向善,都會因為最原始、最樸素的價值共識——柔軟卻最堅強的愛的力量,去迴歸、去釋懷、去放下。

      《誤殺》沒有向觀眾呈現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尾,亦沒有傾訴一個暗無天日的結局。它給你的是對真切人生經歷的完整展現,關注的是對芸芸眾生現實生活的真實講述,更以深度的人性思考將觀眾視域裹挾,從而振聾發聵地明晰自我的弱點,以最理性的觀點激發人性的迴歸,完成自我的救贖。

  • 16 # 我是小楊糖

    這部電影改編的算比較成功,還不錯,懸疑劇情很吸引人,感覺每個情節都在反轉,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這部電影在重新創作的情況下,又不失原作的精髓,這是最大的亮點。很不錯哦,推薦大家去觀看這部電影。

  • 17 # 襖磊涵寶

    1、首先是任何一個犯罪片的基本要素,就是懸念和佈局。

    我想這點就不必贅述細節,也免得劇透。我認為是非常成功的,設計非常精密,節奏和穿插也非常完美,以至於2個半小時的電影一口氣看完也不覺得拖沓。很多對電影淺嘗輒止的觀眾,可能看到這個層面就完成了。單就這個層面來講,已經足以讓人大呼過癮了。

    2、其次就是對印度社會現狀的一些影射。

    劇情雙方矛盾達到頂峰的時候,也就是逼供那段,相信不少觀眾和我一樣產生了質疑,主人公這樣做到底值得嗎?自己的女兒殺人是誤殺,而且對方犯罪在先,有必要為了隱瞞真相,讓自己更小的女兒忍受毒打和伴隨一生的謊言陰影嗎?透過法律手段真的萬萬不可行嗎

    3、最後就是人性與道德和法律的較量。

    這部片子不是一部正統道德觀的片子。如果不是影片前半段一直描述主人公是個道德高尚的好人,我幾乎要在影片後半段倒戈了。嚴格地說,主人公的做法不僅違反法律,甚至有些事超出了道德的底線,他不僅隱瞞,欺騙,到最後還煽動群眾採取暴力手段。

  • 18 # 水流芳2019

    電影《誤殺》:愛能"殺人"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個禽獸!”

    這是一位因女兒被強暴而身心交瘁的母親發出的怒吼,和同為母親的警察局長四目相對,這個柔弱的家庭婦女沒有畏懼,眼睛卻在噴火。一方侮辱了自己的女兒,一方誤殺了自己的兒子;一方要拼死掩蓋事實,一方要忍痛查出真相,就像兩頭為了孩子而本能對決的母獅,兩個女人濃濃的火藥味甚至衝出了大銀幕。

     

    電影《誤殺》的故事開始於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共同參加的夏令營,在那裡,男主人公李維傑和妻子阿玉的大女兒被當地警察局長的兒子下藥強暴,隨後的影片威脅中女孩失手“反殺”了男孩。

    為了保護妻女,影迷父親唯有用謊言做局“為家而戰”,藉助“時空剪輯”的蒙太奇手法,與警方鬥志鬥勇。在這場見招拆招、反轉不斷的悲劇中,兩個家庭都是受害者,每個人的行為都下意識地來自親情,一切都是為了愛。

    除了“年度驚喜的犯罪商業大片”、“極致酣暢的反殺爽片”等超高評價之外,“超乎社會現實的教育深意”也是《誤殺》被公認的一大看點。

    古語曰:人之初,性本善,可孩子都是天生善良的嗎?近來頻頻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如何最大程度地預防青少年犯罪?這部影片所傳遞的意義之一,正是藉此啟示觀眾進行反思,如何更多地保護孩子,約束自己。

    電影裡的警察局長兒子,是個目無王法的官二代,仗著老媽在警界身居高位,自以為在外面惹下的禍總會有人擺平,所以日漸跋扈囂張,成為16歲就開著豪車到處惹禍的惡少。

    事實上,即使打架差點戳瞎人家眼睛的惡性事件發生,都沒能引起局長老媽的足夠重視,她一面派手下拿錢去找受害人私了,一面母愛氾濫地為兒子受傷的手擦藥。毫無原則的溺愛,一再突破這位警察局長作為母親的教育底線。相比之下,他忙於競選議員的父親,教育理念就可以概括為簡單粗暴了。

    面對惹了禍的兒子,進門不問青紅皂白上來就是一個大耳光,而他懲治兒子逃課的方法似乎也只有一個:封他信用卡。

    當下教育的兩大典型弊端被集中展現在警察局長家裡,而其釀造的惡果則在警察兒子身上逐步顯現。夏令營犯下大錯之後,當他繼續對受害女孩步步緊逼的時候,他嚴重誤判了此事的後果,在他有限的認知裡,媽媽可以用錢幫他搞定一切。

    但遺憾的是,在溺愛中長大的他,正因為失去了父母在他第一次欺負別人時給予嚴厲教育的機會,從而最終釀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可以說,他是被愛誤殺的,溺愛是種軟暴力。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透過各種行為來試探他與世界相處的底線和原則,這時候的他,是無意識的,需要家庭正確的引導,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原生家庭不好好教育他,將來社會一定會補上這一課。

    影片中,李維傑一家的教育也並非順風順水,尤其父親和大女兒之間的矛盾,從影片開始一家人在飯桌上的交談就可以發現了。難得獲得夏令營機會的大女兒滿心歡喜地讓父親簽字,可父親的注意力卻被高昂的費用所吸引,一場爭執在所難免,偏偏還不懂事的小女兒這時候又提起了買鋼琴,當然是毫無懸念地被“摳門”老爸擋了回去。

    李維傑不過是一家網路維修小店的老闆,胸無大志,甚至有些卑微懦弱,日常愛好不過看看電影,他的世界很小,家人便是全部。當親情、罪惡、道德、責任與擔當統統交織在這個膽小怕事的中年男人身上,那一瞬間他迸發出的是對家人最原始的愛。面對哭著為自己失手殺人而悔恨不已的大女兒,一句“有爸在,沒有人會坐牢的”盡顯平庸老爸的男人血性。

    “平平,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習慣一回家就關上房門,不願意跟我多待一會兒,多說一句話。我很迷茫,也很苦惱,作為一個父親,我竟然不知道該怎麼和女兒溝通,我多麼想你像小時候信任我,依賴我……”

    作為一個“小學沒畢業的爸”,李維傑對女兒的愛隱忍、嚴苛,甚至是錯位的,每天忙於生計讓他無暇關注孩子成長中的細微變化,兩代人的溝通也就成了一件困難的事。影片結尾,一番瞞天過海之後,良心發現的李維傑還是自首了。警車上的他如釋重負,甚至為父女倆透過這樣一件事重新找回過去的信任和依靠而有些小欣慰。

    影片中最讓人心碎的還是小女兒。半夜醒來看見媽媽和姐姐院子裡埋屍,被爸爸手把手教授應對盤問的家庭模擬審訊,在警察局親眼目睹父母被嚴刑拷打,被警察局長呵斥咆哮逼問真相……

    驚恐的眼神,無助的淚水,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經歷了這個年齡本不該經歷的這一切,終於學會了與謊言為伴。片尾那張被修改了分數的試卷,也許正是推動李維傑最終選擇自首的決定力量之一,他發現本能的父愛雖然暫時保全了家人的安全,卻無形中卻奪走了小女兒天真無邪的童年,正在把她變成自己不願看到的樣子。透過自己面對過錯的方式,他想告訴孩子什麼是責任和承擔,但願一切都還不算太晚。

    在全世界範圍內,青少年犯罪問題都是關注度極高的輿論話題,法國的《四百擊》、美國的《大象》和《水果硬糖》、英國的《伊甸湖》、德國的《白絲帶》、韓國的《犯罪少年》、日本的《壞孩子的天空》、中國臺灣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國產同類題材也相繼被搬上大銀幕,展示出電影人觀照現實生活、關注孩子成長的社會責任感。

    作為近幾年難得一見的型別片,這一次,電影《誤殺》又一次發起了對青少年問題的挖掘和探討,以及對原生家庭教育方式的審視和反思。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純粹的,無論是影迷爸爸,還是警察媽媽,這不會因階層和環境而改變,卻會因愛的程度和方式帶來不同的後果。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不稱職的父母。都說原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有給孩子的品行及時打下堅實的基礎已屬重度失職,放任他們在墮落的路上漸行漸遠更是大錯特錯。

    如果說經歷了這一磨難,《誤殺》中李維傑對女兒的教育還有著多種可能性,那麼警察局長的喪子之痛卻無論如何無法平復了,當她情緒崩潰地衝小女孩咆哮時,猙獰的表情掩蓋不住眼中的淚光,那是一個母親的心碎。

  • 19 # 北窗談易

    看明白這些細節,再來說你真的看懂《誤殺》

    縱觀12月影市,《誤殺》是個不小的驚喜。

    充滿反轉的情節,緊張的敘事節奏,再配上演員出彩的表現。很久沒有看到這樣一部酣暢淋漓,又讓人手心是汗的國產懸疑片。尤其對影迷來說,更能在片中挖掘到更多樂趣,像是“查他近一年內所有的觀影記錄”,每個豆瓣使用者看到這就臺詞相信都會會心一笑。

    更沒想到的是,這竟然還是一部暗藏著眾多細節和線索的電影,在觀影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導演精心的埋設了許多細節,伏筆,以及彩蛋,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解析一番。

    1、 關於電影的彩蛋

    李維傑的設定是狂熱影迷,在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導演對電影的致敬。

    在開場,他便引用了《肖申克的救贖》的臺詞,那段“越獄”情節也是對其直徑。

    之後他保護家人的作案手法,又參照於兩部經典懸疑片:《蒙太奇》與《控方證人》,片中拉韞也直接提及了這兩部電影。

    此外,警察查證李維傑的觀影記錄中提到的電影還有《狩獵》《七宗罪》《白夜行》。

    一家人在電影院中觀賞的是泰國電影《天才槍手》。

    的確是狂熱的電影發燒友沒錯了。

    2、 電影裡反覆出現的羊

    羊作為重要的意象在電影中反覆出現過多次。而在《聖經》中,羊是被作為祭品看待,代表著純潔,約翰福音1:29中更有這麼一句“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而在電影裡

    羊也多次出現。

    在李維傑下班的路上時看著他,代表的是審判者;

    在湖邊看到李維傑拋車,代表是凝視罪孽的見證者;

    被警察打死,代替他受罪,是替罪羊,替罪者;

    開棺驗屍,羊死了,無罪性遭到毀滅,也映射了男主的罪孽;

    此外羊還出現在了平平的課堂裡,之後又在李維傑坦白罪孽之後出現,這時的羊才真正代表了“除去了罪孽的”純潔的象徵。

    同時電影中的羊還有另一重所指,即為“愚民”,電影中老師曾說“羊的視力不好,很容易被吃掉”,而電影的英文片名則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這句英文同樣出自《聖經》,原文是這樣的:米該雅說,我看見以色列眾民散在山上,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後來這句話被意為“烏合之眾”,而電影中最後的暴亂恰恰是最好詮釋這個詞的行為。

    3、 電影裡的“神”細節

    不得不說,柯汶利導演的確非常嚴謹,片中的許多情節,在前面都要相呼應的地方。

    比如最開場李維傑勾畫的“電影劇情”中 ,他最後悶死在棺材中;而在現實中,素察便是被活埋致死。

    而在電影最後的彩蛋中,入獄的李維傑又再度與開頭產生了場景的呼應,也許李維傑會進行逃獄,但這次的結果會是什麼呢?

    片中還有許多暗示性的細節:平平在被侵犯之後回家,早餐時對母親遞來的果汁表示拒絕,暗示了她在夏令營中被果汁下藥;同時對父親的觸碰格外敏感,也暗示了被人性侵後對男性的不信任。

    另外在觀看拳擊賽時,李維傑向旁人解釋,人遭到重擊後可能因為“吞舌”而窒息昏迷,這也為後來素察的甦醒埋下了伏筆。

    同時在小女兒用叉子劃桌面的時候,李維傑立即制止,也是因為他想起棺材中素察留下的抓痕,受到了心理折磨。

    4、 佛統塔

    事實上,導演對結局在前面早有暗示。

    片中那個會敲響鐘聲的金色建築物為“佛統塔”,它被反覆提及,從一開始李維傑的跪拜,平平和同學經過,再到最後李維傑和拉韞夫婦的會面。

    它有著有趣的來歷,公元九世紀上葉,一位王儲拍耶功王生下了一個兒子拍耶攀,卻被預期其成年後會弒父。拍耶功王隨即下令殺掉他。然而王妃於心不忍,便將拍耶攀帶出城外,帶給老婦撫養,並在成年後被送給一位城主做養子。拍耶功王得知後,率兵前來攻打,拍耶攀隨即與其格鬥,並將其殺死。之後才得知是自己生父,痛苦不已的拍耶攀為了贖罪,這才修建了“佛統塔”。

    李維傑一家所犯下的搞錯,和拍耶攀一樣。都是對方先有的惡念,和謀害自己的念頭,為了自保才不得已反抗。但同時,卻也都選擇了“贖罪”。並且在最後李維傑坦白罪行之後大金塔的“懺悔之聲”響起,也證明著李維傑真實的放下了仇恨。

    片中李維傑為僧人佈施了兩次,一次是開頭,一次是埋屍後,第二次被拒絕了,也暗示了其有罪的身份。

    這個看似不大重要的部分,實際是對全片情節的重大隱喻。

    5、 藏屍地

    電影中並沒有說明素察的屍體最後的去向,那李維傑把屍體埋到哪裡了呢?

    答案可能就是新警察局中李維傑為了鋪設線路所挖的坑洞,在這裡的時候,導演特意給了李維傑看著這個坑洞若有所思的鏡頭,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這裡的確是最好的二次埋屍地點。

    而且在這裡也更能看出李維傑縝密的心思,在得知小女兒看到妻子運屍之後,他將這個隱患也考慮進去,以防萬一進行二次埋屍。

    在一個最“正義”的場所埋葬最“骯髒”的秘密,荒誕而諷刺。

    6、 成績單

    《誤殺》和原版最大的區別,便是結局,李維傑選擇了自首。

    為什麼在煞費苦心的實施計謀後,他卻又改變了心意?是因為他發現,自己無形之中,給孩子樹立了錯誤的價值觀。

    在警方尋找屍體失敗後,李維傑和妻子站在陽臺,妻子拿出一張小女兒的成績單,上面是小女兒塗改的一百分。也就是說,她的女兒在見證了父親的“成功”後,也開始利用瞞天過海來達到目的。而拉韞夫婦更進一步提醒了他,教出失敗兒女的父母會是怎樣悲慘的結局。於是為了擔起一個父親的責任,他選擇承擔罪過。

    7、 拉韞的目的

    電影最後李維傑與拉韞的對話是一大淚點,這對前期一直以“反派”形象出現的夫婦,終於流露出真心的懺悔,也促使了李維傑的自首。

    然而我想比較陰謀論的表示,這一切完全可能只是拉韞的一場表演,目的在於讓李維傑主動承認罪行,再將他繩之於法。

    關於拉韞擅於撒謊來達到逼供目的的特點,電影早已多處暗示(假繩子當證據,對安安的哄騙等)

    那麼我覺得,夫妻倆假裝自己不再追究,實際上只是演苦肉戲套李維傑話,比真心流淚更為合理。

    也就是說,李維傑哪怕不自首,如果明確表達了自己知道素察的下落,很可能也會被拉韞夫婦利用,再將他送入監獄。

    8、 凝視

    這個質問其實也是在問我們。一個沒有文化看上去窩囊一輩子的父親卻為了自己的家人瞞天過海犯下滔天罪行,甚至利用了自己身邊所有的人,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呢?

    第二次則是字幕後的彩蛋,李維傑站在監獄裡,身子面對高牆外,他用銳利的眼神看著鏡頭。相似的場景和同樣黑白的畫面處理,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電影開頭那段虛構的故事。

    在那段故事裡,李維傑直接引用了《肖申克的救贖》裡的臺詞“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其實這就是代表了他對於制度的態度,也暗示了結局他去自首的原因之一:看到因他的事件引發的逐漸失控的社會暴亂已經脫離了秩序,而他作為根源,一定要去自首,因為制度需要重新被建立。

    當然,僅靠我一人遠遠不夠,我想片中還有許多等待觀眾挖掘的內容未被發現。不得不說,《誤殺》的確是國產片中少有,可以二刷、三刷去細細品味的電影。或許也正是因為導演這般用心架構,不放過一個細節,才能成就這部優秀的黑馬之作。

  • 20 # 音像店夥計

    最近很多人看完《誤殺》,有不少朋友和我聊過,都紛紛對影片的結局表達不滿,什麼敗筆啊,什麼國內的稽核啊,什麼傳遞正能量啊,要是在國外就不會這麼拍云云……

    甚至還我有人說正因為最後的結局不好,才讓中間的過程全成了笑話,既然費盡心思完美掩蓋了犯罪過程,又為什麼要去自首呢?沒意思,看完感覺浪費了時間和票錢!

    相反,我更覺得自首才讓這部電影更加完整,也更加合理!

    第一:自首讓電影首尾呼應!

    第二:不自首就是完美犯罪,完美犯罪也是犯罪,李維傑全家都不是壞人,不自首一家人終身難安!

    第三:社會輿論已經知道前因後果,在社會大眾的輿論下可以得到公正的審判!

    第四:小女兒修改考試成績,不去自首認罪就是讓孩子認為撒謊可以完美騙過家長!

    如果說費盡心機的掩蓋是為了保護家人,而認罪自首就是李維傑內心的煎熬和對小女兒撒謊的懺悔!前後四次進入寺廟就很說明問題!

    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這部電影自首才是最好的結局!!!不接受反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不要因為孤獨,而去融入一些不適合你的圈子”,你怎麼看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