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三農科普
-
22 # 一冉香椿
1、農業防治:翻耕土壤,減少土壤中幼蟲存活數量;
2、土壤處理:採用辛硫磷或毒死蜱顆粒拌入化肥中隨播種施入地下;
3、藥劑處理:將噴霧器噴頭去掉使藥液成水柱狀,在玉米剛種植或剛出苗時,對玉米進行灌根處理;
4、種子包衣:在耕葵粉蚧不發生或發生較輕區域採用路明衛包衣的種子,可有效減少蠐螬、地老虎的為害。
-
23 # 劉義正宗黃河魚
近年來,隨著玉米種子的改良升級,相應的抗蟲害能力增強,對於地下蟲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我們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還是經常發生地下蟲害問題,對於玉米產量影響嚴重,我家裡種植玉米經常遇到此類問題,透過以下的方法取得一定成效,我與大家共同分享經驗做法。
在我們農村我也經常聽到鄰居抱怨,蟲害嚴重到了影響整珠苗生長,最後枯死現象比比皆是。要想更好的防範,就需要對地下蟲害型別、發生原因、發生症狀方面瞭然於胸,再採取更為有效的措施整治,就能取得很好成效。
主要危害的害蟲有地老虎、螻蛄、蠐螬和金針蟲四類,這些害蟲對於我們種植玉米人來說都不陌生,說起來都是咬牙切齒,欲除之而後快。
一、地老虎1.特徵規律:因身體表面有黑褐色斑點和縱向的斑紋線,我們農村叫它俗稱黑陶蟲。在北方春種時期天氣相對較為暖和,溫度一般能夠達到零上15℃左右;期間有降雪但是降雨也很少,土質比較乾旱疏鬆,也呈顆粒狀。地老虎的生存條件正好是上述說到的,這就為地老虎生存發展提供了有力溫床。
它是多食性嚴重的地下害蟲,尤其是第一代幼蟲對於玉米苗期危害更為猖獗。幼蟲喜歡吃食葉肉,咬斷幼苗根莖,被禍害後的葉片葉穿孔,況且隨著幼蟲成長,食量也是很驚人的,一夜咬斷一珠幼苗不成問題,勢必造成斷壟、毀苗。
但是發生也有規律可循,地老虎屬鱗翅目夜蛾科,別名切根蟲、夜盜蟲,危害嚴重第一代,發生在4、5月上中旬,成蟲白天隱蔽,晚間活動對短波黑光燈有趨性,其表皮增厚、抗藥性增強,我們在防治重點上放在成年前。
2.防治方法:幼蟲時期,要消除周圍田間及地邊雜草,減少養料提供,達到消滅狀態;成蟲時期,利用趨化形特點,採用糖、酒、醋液誘殺,也能用黑光燈捕殺。也要綜合施策,配合用既粉劑和甲敵粉劑噴粉,或劑拌毒土或毒砂撤施,每週一次就可以,連續幾次見到效果就可以,次數過多對於幼苗也有一定負面影響。
二、螻蛄1.特徵規律:螻蛄有華北東北螻蛄兩種型別,在我們內蒙常見的是華北螻蛄,我們也叫做拉拉蛄,尋覓其蹤影根據隆起虛土堆,拿上鐵棒和石塊摩擦,螻蛄受不了刺耳干擾冒頭鑽出,成為兒時我們捕捉用於釣魚的魚餌。
螻蛄屬於冬眠性物種,成蟲和若蟲在土中越冬,每年在春種氣溫上升時甦醒活動,擅長窩內打隧道遷移,嚴重破壞玉米正常生長,造成根系和土壤分離枯死。地溫升至10℃以上取食春播作物種子,或咬斷幼苗根莖,造成植株萎蔫。夜間活動最猖獗,具有趨光性。
2.防治方法:主要採用化學藥劑方式處理更為有效,通常用25%辛硫磷微膠囊劑50g,拌細沙或麥麩5千克,撒在作物行間;也可以用48%毒死蜱或50%辛硫磷1000倍液灌根,然後澆一遍水,其朝著土壤溼潤地方活動就中招。
三、金針蟲1.特徵規律:金針蟲以幼蟲為害多,主要取食春播玉米幼苗的根部和地下莖部分,造成玉米植株枯萎死亡。為害玉米嚴重的主要是褐紋金針蟲,以各齡幼蟲或成蟲在地下越冬,在整個生活史中以幼蟲期最長達到1100天以上。越冬幼蟲於3至5月下旬活動為害最大,沒有趨光性,對萎蔫的雜草有極強的趨向性。
2.防治方法:可以採用化學藥劑和生物防治方式,主要採用辛硫磷、甲基異柳磷藥劑拌種誘殺即可。因金針蟲對新枯萎的雜草有極強的趨性,也可採用堆草誘殺,成本還比較低廉。
四、蠐螬1.特徵規律:蠐螬主要以幼蟲為害咬食玉米萌發的種子和根莖,再遇持續乾旱天氣,就很容易造成幼苗根土分離枯死,嚴重的毀種絕收。蠐螬屬鞘翅目金龜甲科,危害農作物較重的有大黑腮金龜、和銅綠麗金龜等,金龜甲的生活歷時較長,幼蟲期在土中越冬,次年春季越冬幼蟲活動為害嚴重,成蟲大部分都是晝伏夜出,有較強的趨光性,對末腐熟的有機肥有很強的趨向性。
2.防治方法:我們可以關口前移,在種植時深翻土壤並調整茬口,在輪作施用腐熟的廄肥適當灌溉。我們也要藉助化學藥劑滅蟲,用50%辛硫磷與水和種子按1:30:500的比例拌種,結合耕地撒施人土用辛硫磷粉劑或巴丹顆粒或的林丹粉兌細土,均勻撒施全田,隨撒隨犁或隨耙。利用其趨光性特點,在盛發期用黑光燈誘殺,也可以有效防治。
【總結建議】玉米種植蟲害一直困擾增產豐收頑疾,我們有的種植農戶嘗試很多辦法,效果不盡如人意,其原因就是沒有科學認識,對其發生的問題仔細分析,針對蟲害薄弱進行多種方式處理,達到最佳防治效果。根據我們農村種植經驗,結合當地農業技術部門指導,主要圍繞四類蟲害進行防治,採取生物、化學和物理多種方式並舉,最終見到了成效顯著,具有可借鑑價值。
-
24 # 陝南木易哥
害蟲對玉米的為害是減產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害蟲對於地上部如葉面的為害是人們能看到的,可以隨時進行防治;但對根系的為害卻不容易察覺,尤其是在種植初期,會造成玉米的生長緩慢或影響植株的成苗,同時嚴重影響後期產量,預估春播區每年玉米因地下害蟲造成的損失在10%~20%。目前,春播區地下害蟲主要有4種,其中金針蟲、地老虎和蠐螬相對較多,耕葵粉蚧的發生也有增加趨勢。
金針蟲幼蟲喜潮溼的土壤,一般在地表10釐米左右土溫在7℃~13℃時為害嚴重,主要蛀食玉米內莖和地下根部,可咬斷沒出土的幼苗,也可鑽入較大的玉米苗根莖部取食,致使玉米苗枯死,造成缺苗斷壟現象,嚴重時可使全田毀種。
地老虎在地溫高於5℃就能存活,其中若蟲源越冬基數大,翌年發生就會相對嚴重,主要為害特點是從地面咬斷玉米幼苗的頸部,使整株玉米死亡。
蠐螬土溫達10℃時上升到耕層進行為害,13~18℃時活動最盛,23℃以上則往深土中移動,土質粘重的黑土地、低窪地發生重,幼蟲終生棲居在土中,咬斷幼苗根莖部,使植株枯黃而死。
耕葵粉蚧在張承地區一年發生兩代,以卵在卵囊中於根茬和田間秸稈中越冬,在6月為害達到高峰期,該蟲以若蟲和成蟲群集在近地表的葉鞘內、莖基部和根部刺吸汁液,造成葉片呈條帶狀枯黃,往往被診斷為缺素症,而錯過防治,造成玉米產量損失。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翻耕土壤,減少土壤中幼蟲存活數量。
2、土壤處理:採用辛硫磷或毒死蜱顆粒拌入化肥中隨播種施入地下。
3、藥劑處理:將噴霧器噴頭去掉使藥液成水柱狀,在玉米剛種植或剛出苗時,對玉米進行灌根處理。
4、種子包衣:在耕葵粉蚧不發生或發生較輕區域採用路明衛包衣的種子,可有效減少蠐螬、地老虎的為害。
-
25 # 西北人x
目前常見的苗期害蟲為金針蟲,地老虎,旋心蟲。
對一些地下害蟲嚴重發生的地方,可以對種子進行二次包衣,種衣劑的選擇,以吡蟲啉為主,然後克百威,丁硫克百威等也可以。
播種時,在玉米種周圍均勻撒施二嗪磷顆粒劑,或毒死蜱顆粒劑,辛硫磷顆粒劑,每畝6/8公斤,在蓋土,就能有效的防止地下害蟲咬食玉米地下根系!
如果前期沒有做好預防工作,後期發生蟲害後,可採用以下方試,
1,毒餌,用毒死蜱,辛硫磷,拌炒過棉籽餅或麥麩,玉米麵加適當水辦成毒餌,於傍晚撒於作物行間地面
2,灌根,毒死蜱,辛硫磷,
3,地表噴施殺蟲劑,當玉米種子發芽破土露葉後,每5到7天葉面噴灑一次800到1000倍毒死蜱水溶液,或800到1000倍辛硫磷水溶液,或1000到1500倍丁硫克百威水溶液,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都可以,於傍晚噴施於葉片和根部土壤,能有效防止地下害蟲
回覆列表
春玉米種植如何防治病蟲害呢?
一、玉米有哪些病蟲害。
我們來看一下玉米常見病蟲害,有大、小斑病, 種子腐爛、根腐病、苗枯病、灰枯病、圓斑病、玉米鏽病、玉米頂腐病、鐵甲蟲、玉米螟蟲、小地老虎、黃地老虎、螻蛄、金針蟲、玉米旋心蟲、紅緣燈蛾等等。
二、如何防治簡單說幾種。
①小班病
對於小班病我們可以先摘除玉米底部1-2兩片病葉集中銷燬,噴灑50%多菌靈或70%託布津500倍液等
②大斑病
對於大班病我們常規方法是採取幾點取樣,檢查每點的病株數,每個單株葉片數量和病害嚴重度,一般病株率達到100%,病葉率達30%,在降雨過程噴灑12%的綠乳銅等即可進行防治。
對於病蟲危害玉米田的主要有紅緣燈蛾,當發現被咬粒的果穗15%以上是立即進行防治,燈蛾初孵幼蟲種有集中危害的習性,在玉米吐絲後幼蟲較多,可進行噴藥防治。
④玉米螟蟲
玉米螟蟲這種病蟲害我們主要注意田間卵化差度和幼蟲危害情況,並抓住關鍵時期,對第一代玉米螟進行撒顆粒劑防治,可用白僵菌顆粒劑等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內,殺死初孵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