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螢一閃

    宋江在晁蓋死後成為梁山泊之主後所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在其忠君思想下改聚義廳為忠義堂,並在梁山泊眾人面前明說了其建羅天大醮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朝廷能夠早日招安眾人以盡忠報國,可以看出其認為自己仍是不得已才落草為寇的。就算最後被賜毒酒,其仍是報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心理飲下毒酒,並不曾怨恨皇帝,只恨其不能替皇帝剿滅奸佞之臣;同時狠心要最忠心於自己的、同時也是最有可能在其死後悔其忠義聲譽,反叛朝廷為己報仇的結義兄弟黑旋風李逵陪著自己一起去死。因此,不論結局如何,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是必然的。

  • 2 # 小編虎哥

    如果他知道最後的結局,肯定不會招安!但是最後的結局,也肯定會被朝廷大軍消滅!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梁山好漢和整個宋朝政府的實力對比,看看假如不受降招安,有沒有可能把宋朝軍隊打敗,得到一個好的結局。

    首先,是人才資源的問題。宋朝當時實施的是重文抑武的政策,文化教育發達,所以在文化智謀方面可是從來就不缺人才,就更別說朝廷內部了,更是人傑輩出。梁山就不一樣了,他們雖武功高強,有情有義,但缺少能深謀遠慮的人,一個軍師吳用,不足以真正領導全域性。所以真正的鬥起來,可能會勇猛有餘,智謀不足。

    其次,雖說大家一提起宋朝就認為是弱宋,當時不管是國內還是域外,都處於一個不安穩的狀態,外面求和,內部軟弱。但是要說宋朝的軍事實力還真不差,不然在內憂外患的局勢下,怎麼還能存在三百年呢?後期雖然大不如以前,但是不至於會敗給一些流民草寇,而且當時宋朝的主要目標是方臘,才讓梁山好漢有了暫時生存的機會。

    再次,梁山好漢更多的是藝術形象加工,真正現實裡面的,就是一群沒有固定工作的流寇,他們劫富濟貧,看起來就是英雄好漢的樣子,可裡面人員混雜,有些本就是被逼上梁山的,有些本身就是一些流民,殺起人來毫不含糊,所以這樣的組織,文化水平有限,而且宋朝政府有十萬大軍,而梁山這裡只有一萬左右,單從人數來說,就沒有勝算,更缺少那些專業的軍隊裝備。

    最後,再從這個道義問題上來分析。大家都知道這梁山裡面有很多人之前就是宋朝的官員,只是因為不公平的待遇,逼迫著去了梁山,他們內心也不見得非常的認可這個“流民的身份”,雖然打著“替天行道”的口號,但是這些人不一定真的想對抗宋朝官府。

    而且梁山上面物資貧乏,要到處去打仗才能維持生計,所以真有這個招安恢復身份的機會,還真不見得只有宋江願意,或許有部分梁山好漢也是有這想法的,畢竟能光明正大的吃皇糧,誰會願意落草為寇呢?

    所以從上面幾點看,倘若不接受招安,硬碰硬,下場就兩個字——滅亡,但是如果接受招安的話,或許就不一樣了,說不定給大家謀一份官職,結束草民的生活,能有吃的有穿的也不錯,所以宋江接受招安還是帶著一些希望的。

    只是沒有想到,依然是這樣的結局,仍然淪為被利用的工具,先讓他們去攻打方臘,等到他們兩敗俱傷後,再把梁山好漢們一併除掉。這也說明了梁山起義軍的時代侷限性,最終只能淪為犧牲品。

  • 3 # 有條可待

    答:會!

    理由:

    都說宋江虛偽虛偽,其實我倒是覺得他並沒有什麼錯,就得招安!

    怎麼的,就一群人拉了個旗你說替天行道就替天行道了?當年五代十國是你們平定的?說到底也還是個反賊,都說逼上梁山,細細數來又有幾個人是真的被逼上梁山呢?

    總是拿林沖舉例子,對,林教頭確實是一步一步被逼上梁山的。

    還有嗎?

    你再舉個例子,還有這麼經典的嗎?

    沒了,拿幾個耳熟能詳的來說:

    魯智深是打死了人,走投無路;

    武松更是各種雙殺三殺大殺特殺;

    我最喜歡的一個好漢,青面獸楊志,他是怎麼上去的,自己倒黴倒上去的,他丟了花石綱,好,發配到梁中書那,人梁中書看中他了,讓他運生辰綱,既往不咎把女兒都許配給他了,還照樣為朝廷效力,結果倒黴碰上了晁蓋那一幫強盜,沒辦法到最後只能上二龍山後來又去的梁山。

    朝廷對不起他了嗎?他還殺了人,牛二是潑皮,潑皮就隨便殺了?當今社會,像牛二這種人也不是沒有,你去殺一個看看!你看公安局逮不逮你,怎麼地?你也造反?替天行道?

    再說幾個悽慘點的:

    朱仝,人家看著小衙役好好的,你李逵一個失手就給人糟蹋了,人小孩子有什麼罪?

    霹靂火秦明,被宋江這夥人陷害,無奈上的梁山;

    盧員外更是一肚子苦水,好好的日子愣是被這夥人給整的家破人亡。

    那其他的都是些什麼人?小偷也有,小混混也有,多的就是那些混社會的,稱霸一方的,兄弟幾個聯合起來魚肉百姓的,“醒酒湯”,這還不明顯?這些人吃到統治者的苦了嗎?稍有不順就成了一方惡霸,一級壓一級,吃苦的從來都是生活在最底層的老百姓,通俗點就是農民!

    梁山上有幾個是真正吃到朝廷腐敗國家昏庸的農民嗎?

    你看看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像郭靖,父親郭嘯天都是因為金國和宋室勾結害死的,他呢?在成吉思汗南征的時候仍舊不忘自己是個宋人,母親也因此而死。

    這才叫真正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人家才是真正的好漢。

    岳飛!冤死風波亭,死前有遺憾,但他有說為自己不值嗎?朝廷只要再信任他,他還是會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這不叫愚忠,這叫不忘本。

    你再看看梁山上這群人,那李逵,劫法場的時候殺死多少無辜的老百姓。

    108好漢,有幾個真正能擔起這個名稱。

    就這情況,不招安?噢,就這麼著過自己的快樂日子,天下興亡不管不顧,人老百姓大米飯都吃不上,這群人又是肉又是酒,還引以為傲,動不動就掛嘴上說。還振振有詞替天行道,行個錘子道。

    招了安,這才是正確的選擇,雖然後來死傷大半,確實是為朝廷為國家為自己土生土長的中華大地犧牲,這些人自詡大丈夫,大丈夫戰死疆場者,幸也!

    照這個結局,說他們是個好漢,這才像話,是真的好漢,也是最後的歸宿,最正確的歸宿!

    所以宋江的做法是最正確的做法,要不是他,這幫人真就是實實在在的反賊,殺人不眨眼的強盜,惡魔。

    最後說一句:宋江正是因為有這個眼光,看出了我說的這些,才堅持招安,這個結局不知道他事先有沒有預料到,但肯定也不是他想要的。

    最後關頭,還把李逵給毒死了,也是因為這。

    朝廷是昏庸,這些人後來基本上沒戰死的都給害死了,和岳飛不一樣嗎?

    岳飛為什麼千古流傳,不就是因為精忠報國。

    他要和這群人想的一樣,十二道金牌後帶著岳家軍倒戈,反了,那就不是我們心中的嶽武穆了。

  • 4 # 黑白歷史說

    宋江知道結局後,會選擇招安嗎?這個問題,有個前提,那就是預設宋江事前不知道結局。

    那麼宋江真的不知道結局嗎?

    宋江有至少三次機會,知道自己的結局。

    一、玄女授書,看在因果報應的份上,選擇招安

    宋江回鄉探父,遇官府追捕,躲入廟中,夢遇九天玄女。臨別時,玄女娘娘說了幾句意味深長的話。

    娘娘法旨道:“玉帝因為星主魔心未斷,道行未完,暫罰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懈怠!若是他日罪下酆都,吾亦不能救汝。

    這幾句話,很好理解。是勸慰宋江,希望宋江替天行道,輔國安邦,若一直做山賊草寇,將來要下地獄的。

    這裡提到的紫府,暗喻仙境。

    《三教授神大全》卷一釋曰:紫府者,職居紫府,統三十五四司,遷轉洞虛宮較品真仙也。

    而酆都則是指酆都山,也就是地獄。

    酆都山在北方癸地…是為六天鬼神之宮也——南朝梁·陶弘景《真誥》

    這種暗示還是很明顯的。而古代人深信鬼神之說,因果報應。

    唐 慧立本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七:“唯談玄論道,問因果報應。”

    畢竟古代人相信,因果報應。人死後會到另一個世界,而另一個世界的修行會時間更長,好人會成仙,享受的是揮斥方遒、逍遙暢快的數百年生活。而惡人則下地獄,遭受水浸火燒等等層出不窮的刑罰,其痛苦不可描述。

    所以,此時宋江即便已經知道,招安之後,身首異處,可為了死後重回紫府,還是會堅持招安,為國出力。

    二、羅真人授機宜,宋江已知功成名就之後,命不久矣羅真人道:“將軍一點忠義之心,與天地均同,神明必相護佑。他日生當封侯,死當廟食,決無疑慮。只是將軍一生命薄,不得全美。”宋江告道:“我師,莫非宋江此身不得善終?”羅真人道:“非也!將軍亡必正寢,死必歸墳。只是所生命薄,為人好處多磨,憂中少樂。得意濃時,便當退步,切勿久戀富貴。”宋江再告:“我師,富貴非宋江之意,但願弟兄常常完聚,雖居貧賤,亦滿微心。只求大家安樂。”羅真人笑道:“大限到來,豈容汝等留戀乎?”

    宋江打敗遼國,在薊,上山尋訪羅真人問道,二人你問我答,羅真人將宋江的後半生說的清楚明白,勸誡宋江不要久戀富貴,應當激流勇退。尤其最後一句,如果大限到來,榮華富貴都是過眼雲煙。

    羅真人的話,已經警告宋江了。宋江再貪戀富貴,佔著先鋒位置,只怕就是兔死狗烹的下場。

    宋江自然明白,可是心裡的坎,還是過不去。利慾薰心,財迷心竅。只想著自己將來衣錦還鄉,而不去在意兄弟、情義,甚至連性命,都無所謂的。

    《荀子.非十二子》:貪慾之人,無有厭足。

    宋江心中對權力、名聲等慾望的貪婪,已經矇蔽了他的雙目,看不到以後的結果。即便知道後果,宋江也是心存僥倖,會一如既往的追求下去。

    三、智真長老寫偈語,五臺山後宋江依舊執迷不悟

    遼兵敗退,宋江還朝。去五臺山參禪,問事於智真長老。智真長老寫了四句偈語,勸誡宋江。

    智真長老命取紙筆,寫出四句偈語:當風雁影翩,東闕不團圓。隻眼功勞足,雙林福壽全。

    只是最後一句,當時未至雙林鎮,會看不懂。可是前三句很容易理解。回朝之後,梁山好漢就不再團圓齊整,希望適可而止,只著眼眼前功勞就可以了。

    可是宋江傳遍眾人,依舊沒有得到領悟。這怎麼可能呢?皆因眾人此時心中都已不是初時的梁山好漢,而是逐漸陷入“升官發財”夢中的文臣武將。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曾言: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

    當眾人不再是簡單的梁山好漢,而是迷戀功名的朝廷中人,那慾望多了,心思便複雜,做事也就看不清、看不遠了。

    宋江等人皆是如此。宋江經過智真長老提醒,即便已經悟透其中玄機,只能裝聾作啞裝糊塗,假作不知,帶著梁山好漢,為自己的功名利祿全力前進。

    結語

    宋江經過多次提醒,早已知道自己的結局是兔死狗烹。可是宋江絲毫沒有猶豫,堅決不考慮歸隱與後退,而是一如既往帶著眾人,繼續在火坑裡砥礪前行。

    宋江招安之心,早已根深蒂固。而當時封建禮教的宣傳更是君臣綱常。“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宋江自來刀筆小吏出身,對國家、皇帝,是絕對忠肝義膽。不會有絲毫動搖。

    所以,即便宋江死後,穿越回去,從頭來過,他的選擇不會更改。

  • 5 # 劍指歷史

    還是那句話,中國農民都有強烈當皇上的願望。宋江當然也有,只是他的實力達不到,才退爾求其次選擇招安。

    第一宋江的實力並非很強大。書中所描寫的多次戰勝官軍,實際上多數是不存在的。如果抓住高俅,童貫為什麼不殺呢?一來為林沖,盧俊義報仇,二來剷除朝中奸佞,三來增加自己被招安的法碼。宋江最後也不會被這些奸臣害死。

    第二宋江選擇被招安也是出於私心,這是大家不能忍受的。宋江時常說自己是鄆城小隸。他是無法晉升的,一輩子只能是隸。可他志大,想為官。沒看他喝醉了寫的“敢笑黃巢不丈夫”。這不也說明他想當皇上,或至少來個官做做吧。

    正道行不通,只能走所謂的邪道。透過權謀之術當上了梁山泊的寨主,然後透過義綁架眾兄弟。按說當時不願招安的人有的是,就應當來去自由。不招安選擇做良民,或再走上所謂犯罪道路也是他人的自由選擇。

    第三宋江怎麼會不知道朝中的奸佞要害他呢?他身為官場小隸應該很瞭解政治鬥爭的黑暗。要麼宋江太高估了自身能力,覺得能象在梁山一樣如魚得水,把眾兄弟弄得服服貼貼。要麼就是選擇性失明,象鴕鳥一樣把腦袋埋在沙子裡,以求蔡京,高俅別跟他過不去。

    實際上宋江跟四奸的鬥法遠遠不在一個層次上。皇帝也是極其昏庸,要不能被金國掠走。這也算個報應。在寒冷的東北反思反思吧。

    總之,宋江實力不強,甚至不如方臘。如同武大郎服毒——吃也是死,不吃也是死。

  • 6 # 歷史上的藍帽子

    大家好,我是歷史愛好者,我喜歡分析研究歷史。喜歡遠古歷史,古代歷史,還有近代歷史,我對歷史深有研究並且很感興趣。以下是我的分享:

    宋江挑選被招安也是出於私心,這是我們不能忍耐的。宋江時常說自己是鄆城小隸。他是無法提升的,一輩子只能是隸。可他志大,想為官。沒看他喝醉了寫的“敢笑黃巢不老公”。這不也闡明他想當皇上,或至少來個官做做吧。

    正路行不通,只能走所謂的邪道。經過權謀之術當上了梁山泊的寨主,然後經過義劫持眾兄弟。按說其時不肯招安的人有的是,就應當來去自由。不招安挑選做良民,或再走上所謂違法路途也是別人的自由挑選。

  • 7 # 花繁柳密LZK

    還會詔安的,即使他知道結局也會幻想他會轉危為安,飛黃騰達的。這是他的文化屬性和階級層面所決定的。毛主席說,水滸傳這部書好就好在招安,反映宋江和他代表的階層其革命的不徹底性。

  • 8 # 歷史評說

    無論如何宋江都會選擇招安這一條道路。

    宋江自始至終,他都有一個做官夢,他想當官,他非常的想當官。宋江在自我介紹的時候經常說自己是一個鄆城小吏,這句話透露著他的自卑。

    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只是他後來報國無門,或者說水平有限,只能在家鄉當一個小吏。然而,梁山聚義讓他看到了一條曲線救國的道路,既然正規途徑不行,那就選擇其他的途徑。

    所以宋江將晁蓋的聚義亭改成了忠義亭,而且宋江對於梁山好漢在人員結構上也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原本被逼上梁山的那些好漢們的比例逐步下降,越來越多的有官軍背景的人,成為了梁山頭領,改變了梁山的人員構成。有了這些基本盤的幫助,宋江在推行招安政策的時候,就沒有太多的阻力。

    為了能夠實現招安,宋江組織人馬狠狠地打擊了朝廷的討伐軍。在活捉了高俅之後,還將他釋放回去,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肌肉,另一方面,沒有得罪皇帝眼前的紅人,希望這些大官能夠在皇帝面前,為自己謀得招安。可以說,宋江為了招安做了充分的準備。

    當然,宋江肯定不會不知道當時宋朝朝堂上的情況。以宋江的智慧,他肯定知道,朝廷裡那些高官對這支起義軍的態度,肯定對他們這些有過做賊經歷的人,要使不少絆子,各種陷害加害肯定不會少。

    但是宋江不會改變他接受招安的初衷,他接受招安是為了能夠報效國家。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忠君愛國,所以他接受招安選擇為國效力是必然的,不以朝堂上的大風向為改變的。

    他覺得只要自己小心一點,自己一顆忠心,可昭日月,必然能保得自己平安。更何況以水泊梁山這樣魚龍混雜的局面,他都能夠處理的遊刃有餘,來到朝堂之上,面對這些讀書人,斯文人,他肯定能夠輕鬆應對。

    宋江很明顯太過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梁山好漢,雖然魚龍混雜的各種社會階層的人都有,但是這些人至少還有一個好的共同點,那就是講義氣。宋江用一起來約束這些人,自然無往而不利。

    而朝堂上那些官員們,雖然飽讀詩書,但是卻沒有禮義廉恥,尤其是當時的六賊,做起壞事完全沒有心理負擔,作惡如吐口水一般,輕輕鬆鬆。恪守儒家經典的宋江在面對這樣的有文化的無奈時,完全處於被動下風,和這些人精做鬥爭,宋江還太嫩。

  • 9 # 上頭派掌門

    宋江逃難江湖之時已有招安之心,送別武松時自以為高明,建議武松攛掇魯智深和楊志招安。朝廷大赦,原本要去投奔梁山的宋江被父親叫了回去,甘心跟江湖上的兄弟劃清界限,改過自新。成了梁山之主後,宋江更是不遺餘力、千方百計地促成招安,為自己也為弟兄們求一個好前程。

    徵完方臘,弟兄們十去七八,知道自己喝了毒酒後,宋江依然此心不悔,乃嘆曰:“我自幼學儒,長而通吏,不幸失身於罪人,並不曾行半點異心之事……我死不爭……”

    盧俊義認為“我不曾存半點異心,朝廷如何負我?”,宋江比盧俊義還要痴心,可他的“嘆”又飽含了多少苦楚和無奈?

    宋江不可能未卜先知,無字天書是忽悠人的,石碣排名也是障眼法,公孫勝雖然高明,但深知很多事非人力可為。

    宋江確實忠義,但也很重感情。倘若他真的能未卜先知,知道招安之後會有那樣的下場,他還會飛蛾撲火嗎?

    我個人覺得不會:一、招安之後,只能任人宰割,這不符合宋江的性格;二、宋江一直對朝廷抱有幻想,導致判斷失誤,倘若不再有幻想,自然也就不會再糊塗了;三、宋江毒死李逵,是事已至此,不得不為;四、宋江臨終前的自訴衷腸,同樣是迫不得已。

  • 10 # 自說文史

    接受招安之後,宋江等人就沒閒過。起初,他們攻打遼國,破了太乙混天象陣後,遼國被迫投降;而後他們繼續征討田虎,平定王慶,剿滅方臘,功成名就。108個兄弟,除了6人沒參與徵方臘,其餘人只有36人活著回來。

    即便如此,36人最後也沒能善終,魯智深坐化,武松出家,林沖中風八年後而死。

    至於宋江,他最初還算不錯,又是風光回家,又是走馬上任,官做的不錯,受到百姓愛戴。但是,沒多久,蔡京、高俅等一幫奸臣開始記恨宋江,害怕他以後做高官。於是,他們先除掉了盧俊義,又害死了宋江。

    問題來了:如果宋江知道自己的結局,他還會選擇招安嗎?

    其實,這個問題在書中也算是說過了,無論是招安前,招安時還是招安之後,宋江都是一心念著招安,從來沒想過自立為王,或者推翻宋朝,他只有一個心思:報答皇帝,為朝廷效力,幹一番事蹟,青史留名,僅此而已。

    招安之前

    宋江本來沒有上梁山的心,那時候他雖然殺了閻婆惜,但是一來朝廷有大赦天下,二來他父親也交待過,不可上梁山,要好好服刑,以後還能做個正常人。

    即便如此,宋江也沒想過造反,他招攬朝廷將領時,多次說過招安。無論是對彭玘、呼延灼、還是關勝、董平等人。

    可以說,從一開始上梁山,宋江就決定了以後要招安。

    大聚義時

    到梁山108將大聚義時,宋江更是這麼做的。為了能夠招安,宋江可以說費勁了心思。

    那時候,他活捉了高俅,但他為了招安,不顧林沖、楊志等人的感受,放了高俅;為了打通京城的關節,宋江又帶著燕青等人,找到李師師,又透過宿太尉等人,歷經種種磨難,才算是招安成功。

    可見,宋江一心所想,就是招安,這也是為大家謀出路。

    宋江在招安之前就各種碰壁,被高俅放鴿子,他也知道林沖等人故事。他主張招安時,魯智深也說過奸臣當道,以後未必能落個好結局。就是李逵,也說過以後有的受氣呢。既然如此,難道宋江不知道自己以後會是什麼情況嗎?他肯定知道。就算不知道,招安之後他也知道了。

    招安之後

    成功招安後,宋江曾攻打遼國。那時候,吳用想到了裡應外合之計,想讓宋江假降遼人。為此,他還試探宋江。這時候,宋江說了一番話。

    宋江聽罷,便道:“軍師差矣。若從大遼,此事切不可題。縱使宋朝負我,我忠心不負宋朝,久後縱無功賞,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順逆,天不容恕。吾輩當盡忠報國,死而後已。”——《水滸傳》

    從這話可以知道,宋江已經想過,也可以說他心裡有了準備,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死而後已”四個字,足以說明,宋江不擔心以後結局不好,他要做的,只是盡忠報國,青史留名。

    另外,宋江喝下毒酒後,沒有怨恨,更沒有後悔,只覺得天子聽信讒言。那時候,他反而擔心李逵會造反,後來騙李逵喝下了毒酒。如果宋江後悔招安,恐怕他就會支援李逵造反了。

    至於宋江還想葬在蓼兒窪,也不是說他還想回到梁山造反,而是他心念著兄弟情。他生前已經報國,死後還想和兄弟們在一起。畢竟,他早就知道,108將是天星下凡,也終將會回到天上,成為正神。

    所以,不管怎麼樣,宋江都會選擇招安。即便他知道自己的結局,也還是會選擇招安。

  • 11 # 叢中笑6603

    會的。

    宋江的俠義讓梁山很多弟兄佩服,並願意讓他做他們的頭領。

    但宋江對當時的朝廷並沒有反感,而只是由於小人當道,他的當官為朝廷做事的願望得不到實現,加上殺了閻婆惜,被朝廷追捕,不得已而上梁山。

    招安以後,做了朝廷的官,他就無所他求了,一心投靠朝廷了。甚至於在喝毒酒之前,也要把李逵一起拉著喝,怕他日後反朝廷。

    宋江從上梁山時就時刻盼招安,等到招安了,那些王親貴族肯定容不了他,他是一清二楚的,但他認為死在朝廷上也不算白來一世。

  • 12 # 溪源影視

    宋江知不知道結局都會選擇招安

    一、宋江是個自卑感極強的人,但與一般混日子的小吏不同,他並不安於本職工作,他有強烈的慾望超越自卑。而宋代社會的一個殘酷現實是,官員嚴重超編,不用說一個“押司”,就是那些正經科舉出身的官員也絕少升遷的機會。這意味著,宋江要想出人頭地,就得尋找另外的人生定位。他利用手中的閒錢,廣結善緣,腳踩黑白兩道,心存朝野之間,藉助官方身份,大搞權力尋租,短短几年,就完成了“及時雨”的品牌設計。

    這種立足本單位扶危濟困的做法,為宋江本人積累了巨大的聲望,從而也為梁山準備了一批幹部。如果不是民間歌手兼三陪女閻婆惜的出現,我們可以想像,宋江會把“及時雨”這個品牌長期經營下去,以等待歷史的風雲際會。但最終是這個美少女的執意要挾打亂了宋江的營銷計劃,使他不得不提前開始了他的計劃。

    這時的宋江雖然對梁山有救命之恩,但他並沒有急著投奔。“吏道純熟”的他知道,在拉起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隊伍之前,即使落草為寇,也不過是個小嘍囉。後因老父誆騙,回家奔喪,被縣政府緝拿,刺配江州牢城。與以往金錢開道,黑社會暗中助力的手段一致,服刑期間的宋公明,一方面等待皇帝大赦天下;一方面上下使錢,買通了包括江州監獄局管教幹部戴宗以及司法局的聘用警察李逵等一大批黑白兩道的人物。後因酒後失言,在潯陽樓題了反詩,被大宋能吏黃文炳告發,不得已才上了梁山。

    一上梁山,宋江就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又在顯要位置豎起一面大旗,曰,“替天行道”。以致人人都為他這些外在包裝迷惑,以為宋江真是至忠至義之人。實際上宋江對大宋從來就沒有忠過。他要真忠,還能替晁蓋通風報信,充當“黑惡勢力”的保護傘?他要真義,還能一俟招安就向當年的同道兄弟方臘動刀兵?真正值得研究的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宋江本人的價值世界。

    二、作為一個面黑身矮、武藝平平的小吏,他想像不出,一個人除了在既定的國家權力秩序內謀求更高的升遷外,還能有什麼價值空間可供一個人的靈魂棲居?也就是說,一個人,尤其是一個男人,他驕人的業績和成功如果經不住國家意識形態的猛烈拷問,從而引來眾人以致後人的交口稱譽,還能有什麼意義?可以想象,在這種單一信念支配下的宋江不可能真的造反。在躋身於體制的初期,他一定像許多同時代的年輕人一樣,有過無數玫瑰色的夢想。可當一切透過正常途徑光宗耀祖的門路被堵死以後,他只能改變思路徐圖大起。這樣的一個人,當他是一個人的時候,他會成為別人心目中的道德英雄;可一旦走上梁山的領導崗位,“殺人放火受招安”就成了當務之急。

    這樣的造反實際上是一場撒嬌,一場個人向國家權力機關的摔盆子摜碗,一場透過打家劫舍、裝瘋賣傻將自己重新踅回君父懷抱的曲折努力。簡單地說,這樣的造反實際上是一種手段。沒有新觀念的宋江無論從體制出走多遠,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招安。為了招安大計的早日實現,宋江甚至不惜令名,動用了包括御用“二奶”李師師在內的一切人力資源,這種“有違聖德”的做法甚至引起了他的忠實“粉絲”李逵的強烈不滿,但為了整體目標的順利推進,宋江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為了將自己以及他所代表的公司高價出售給趙宋集團,宋江以梁山所有的人馬作抵押,開始了和另一暴力集團——趙宋王朝的艱難談判。

    在這一聲勢浩大的談判中,一切行動、業務都得服務於整體目標。什麼“只反貪官不反皇帝”,那不過是一時的促銷手段,一旦和宏偉的招安大計相違,立即連貪官也不反了。豈不說貪官太多,反不勝反,按梁山的標準,高俅不是最大的貪官嗎?而“捉放俅”的鬧劇恰好說明“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替天行道”都不過是一時的統戰口號。也就是說,在這場個人和國家的政治博弈中,雙方並沒有本質的分歧。就攫取權力的方式,以及權力用來支配別人的生命和幸福的目的而言,雙方可以說異曲同工。宋頭領長期深入基層,混跡於各式公人、聽差、媒婆、地保、更夫、商販、江湖混混、引車賣漿者流之間,並沒有可能獲得比當時的統治集團多的資訊資源,也就是說,他的腦子裡不可能自發生出比當時的文官集團先進的制度理念。即使後來打土豪,分田地,劫法場,殺害公務員,目的也不是要改變或顛覆現存的權力格局,而是要在既定的國家權力秩序內找到屬於自己的座標。換句話說,他只想透過非正常的手段,重新成為國家機器中的一顆螺絲釘。

    那麼,在砸爛國家機器和成為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之外,有沒有第三條路可走?也就是說,如果宋江不投降,有沒有別的選擇?有,只是宋江不想。獨立於朝廷,“非挾泰山以超北海之類”,“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借用薩特的話,是英雄把自己變成英雄,懦夫把自己變成懦夫。如果有一種獨立的精神力量自外於國家綱常,宋江完全有可能自立於梁山。但問題是,在體制之外,宋江不可能活得自在。“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在他看來,只有榮耀在史書裡的榮耀,才是真的榮耀;成功在別人目光裡的成功,才是真的成功。他想不出,一個人怎麼可能不依賴國家而自得其樂?誰來獎懲他的功過?誰來記錄他的操行?沒有國家眼睛的注視,他手足無措。

    因此,這場較量從一開始就是不對等的。且不說梁山的武器、裝備無法和趙宋集團抗衡,即使在精神上,梁山就首先輸給了朝廷。

    三、千百年後,我們知道,宋江缺少的是一種個人主義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認為,人自上天得來的生命天然地享有追求幸福和尊嚴的權利;這種權利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並不需要其他人的認同;個人應當成為自身價值的最終裁判者,並要為其擔負主要責任。

    若拿這樣一種標準去衡量《水滸》人物的話,宋江可能還比不上被他殺死的閻婆惜。這個流落他鄉的妙齡女子,這個熟悉通俗、民族以及原生態等多種唱法的實力派歌手,這個大宋王朝的“超級女生”,因老父病故,無錢葬埋,被家母典賣給宋江做丫頭。但她並沒有像那個時代的大多數女人一樣,屈從於國家道德的嚴厲指令,做一個“孝義黑三郎”的無名花瓶。她要在年華將逝之前,盡情享受生命本身的絢爛和美好。說到底,她只想關起門來,過一個正常女人的日子。

    然而,正是這種近乎本能的生活態度刺激了宋江,照亮了宋江生命深處的黑暗、卑微以及像蟻穴一樣的苦毒和虛無。他可以忍受這個女人得寸進尺的物質勒索,但他無法忍受這個女人對他生命信條的藐視和敵意。在他看來,這個女人無意中揭開的秘密,是對他的最大挑釁。於是,他惱羞成怒,揮刀相向。

    第二個具有明顯個人主義傾向的人物是燕青。這個大宋王朝的超級帥哥,這個吹拉彈唱無所不能的當行演員,這個在摔跤、射箭等多項群眾性比賽中榮獲金獎的體育明星,因自幼父母雙亡,被盧員外聘為高階僱員。後因吳用使計,隨主人上了梁山。出生入死,備嘗辛酸。功成名就之際,卻納還官誥,長揖主人而去。臨別時,他企圖說服主人“尋個僻淨去處,以終天年”,但被盧俊義斷然拒絕。盧說:“自從梁山泊歸順宋朝已來,北破遼兵,南征方臘,勤勞不易,邊塞苦楚,弟兄殞折,倖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錦還鄉,圖個封妻廕子,你如何卻尋這等沒結果?”燕青笑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結果。只恐主人此去,定無結果。”言訖,墮淚如雨,浪跡天涯而去。

    這個見多識廣、義氣深重的漢子,當初跟隨盧俊義南征北討,只是為補報主人的養育之恩,並不是真的贊同征剿。一旦主人的心願已了,他便只想返還自我,做個笑傲江湖的了身漢。這種剔骨還父、剜肉還母、為而不爭、功成而不居的精神,唯大智大勇者方能。

    最後我要說一說晁蓋。這個梁山基業的重要締造人,這個自王倫以來的領導核心,因不主張招安,而樂得在梁山與眾兄弟行俠仗義,逍遙自在,被今人目為“胸無大志”的“草莽匹夫”。若從傳統政治學的權謀機詐,為進官僚體制不擇手段的功利主義立場上看,晁蓋也許夠不上“深謀遠慮”,但這仍然是一種低階政治學中的庸俗見解。且不說“招安”是不是“大志”,單從結果來看,南征方臘,十損其八,宋江和他的一百零七位兄弟只有三十六人全身而還,連宋江本人都落得個賜酒藥死的下場,就說明招安是一場領導者錯誤發動的、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梁山帶來嚴重災難的敗舉。聖經上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本想揚名立萬,燕然勒石,最後卻死無葬身之地,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大志”?如果晁蓋不死,也許他沒有能力併吞海內,取趙宋而代之,但以他重情尚義的立場,他如何肯攻打方臘,落得個兔死狗烹的下場?也許有人說,大宋疆域廣闊,晁蓋即使不投降,守住梁山又能怎樣?我說,在一個大一統帝國的版圖上,有梁山和沒有梁山是不一樣的:有梁山,就等於在集權帝國的內部劃出了一塊自治的地方,天下的英雄好漢就可以匯聚那裡,就使得無數被體制擠壓被官府追殺的人有了用腳投票的可能。

    而最終是晁的中箭身亡改變了這一切。臨死之際,他留下遺言:“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這等於明白無誤地告訴眾人,不可讓宋江做山寨之主。因為所有的弟兄都知道,憑宋江的那兩下三腳貓功夫,根本不可能捉住力敵萬人的史文恭。而最終透過分化瓦解晁蓋舊部,假意讓與沒有根基的盧俊義等辦法,宋江成功地完成了權力交替,成為繼晁蓋之後的領導核心。

    四、宋江一上臺,就把“招安”作為一項基本“山策”來抓。他先是透過好言相勸打壓了武松、魯智深等主戰派將領的反對意見,又透過呵斥、威嚇等辦法安定了李逵等心腹干將的謀反之心,進而不惜一切手段拉攏了一批像呼延灼、徐寧、盧俊義這樣的中上流人士入夥梁山,來擴大“招安”的民意基礎。這樣,“招安派”的主張就佔了上風,宋江的投降主義路線就成了梁山的路線,不同意見完全被雪藏起來。

    而這種好同惡異、強加於人、權力最大者說了算的方針,正是信奉“集團主義”道德的人的根本特徵。只要符合“整體利益”,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千萬人的生命,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團聚,每一個個體生命的獨立、尊嚴,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在個人主義者看來,手段和目的是不可分割的,手段就是目的;而在一個信奉“集團主義”道德的人看來,目的可以說明手段的正當性。只要是領導集團的命令——最後總是簡化為領導個人的命令——就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幹的。吳用秉承宋江旨意,為賺盧俊義上山,可以害得他家破人亡;宋江為了保住自己的一世清名,可以將生死兄弟李逵謀殺。

    在這種道德觀的支配下,個體不允許有運用良心判斷是非的自由。他的尊嚴、地位、發言權以及傷害別人的能力,取決於它在這個暴力集團中的位置,而不是他的勤勉、才智和有益於公眾的道德水平。雖然從表面上看,這種想成為某個集團成員的渴望,往往是出於對某種理想的無私熱忱,就像宋江天天把“忠義”掛在嘴邊一樣,但實際上,這種對權力秩序有強烈依戀情結的人,從來就沒有什麼一以貫之的信念,掩蓋在熱忱之下的通常是一種單純的對權力本身的熱愛。

    這麼說,並不是打算對那些揮刀自宮、主動入懷、一朝得勢後便仗勢欺人的人予以寬容,實際上,即使在大宋朝也不是所有的小吏都像宋江一樣地高聳尊臀。看《水滸》,我們知道,徵方臘何嘗是宋徽宗的主意?為領王命,宋江不惜喬裝打扮,急急請纓,說動宿太尉保奏,才得到了殺人的許可證。但即使是這樣,如果不探討宋江招安的歷史原因,一味指責宋江的奴隸主義心態,就仍然免不了“苛求古人”之嫌。簡單地說,就是,只有毀壞生產奴隸的專制主義制度,建立一個平等、包容的開放性社會體系,才能使許許多多的宋江不受招安;當然,如其這樣,形形色色的宋江根本就用不著上梁山。

  • 13 # XS多吉

    當然還會!中國自秦皇至清末的封建王朝,家天下,忠君思想根深蒂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封侯拜相是家族最終榮耀!莫要說宋江,即是晚清重臣曾國藩亦如此!

  • 14 # 霜晨冷月

    宋江不接受招安,其結果應該是多種多樣的。這取決於梁山自己的座位。

    按當時發展的趨勢,最有可能的是被剿滅。朝廷派出一個有能力的將軍,帶領幾十萬大軍,水路並進,以壓倒性的多數一下把梁山打垮。

    梁山看似強大,其實連一個府的地盤都沒有。他的優勢主要梁山泊的地形。如果派一個懂得進退的將軍,採取步步為營的戰術,不給梁山可乘之機,恐怕梁山失敗是早晚的事。

  • 15 # 綠野萍蹤01

    《水滸傳》中,宋江是知道自己最後結局的,不僅知道自己的結局,梁山好漢的歸宿也早就有所瞭解。正是因為宋江知道了自己及梁山好漢的結局,所以,才選擇了招安。

    那麼,宋江的結局是什麼?假如如續書《徵四寇》講的那樣,是被奸臣毒死,他還會選擇招安嗎?

    宋江原本就不打算造反

    及時雨宋江的出場,是在第十七回“美髯公智穩插翅虎,及時雨私放晁天王”。當時,宋江是山東濟州府鄆城縣的一個小小押司。此人仗義疏財,聲名遠播,雖然不是體制內的官員,但宋江生活得很愜意。從衙門到市井,從鄆城到江湖,人氣旺盛,宋江很享受這樣的生活方式,非常安於現狀。

    晁蓋劫取生辰綱案發,宋江出於義氣通風報信,假若此人早就有反心,也就跟隨晁蓋上梁山了。閻婆惜扣押了晁蓋書信,宋江一怒之下殺人,也是他不敢造反的表現。

    卻說閻婆惜要敲詐宋江一百兩黃金,以晁蓋書信相要挾,高聲對宋江嚷道:“閒常也只嗔老孃和張三有事。他有些不如你 處,也不該一刀的罪犯,不強似你和打劫賊通同。”

    閻婆惜這一叫嚷,反倒提醒了宋江。假如晁蓋書信被舉報到官府,一定是一刀之罪。倘若就此殺人滅口,事出有因,最多也只是個流配之罪。後來,雷橫打死白秀英,沒有被判抵命。閻婆惜身份與白秀英差不多,宋江殺她是有些把握的。

    殺死閻婆惜,宋江負案逃回家中。朱仝找到宋江時,問押司哥哥去哪裡躲藏,宋江說:滄州橫海郡小旋風柴進莊上,青州清風寨小李廣花榮處,白虎山 孔太公莊上都可以去,但卻躊躇未定,不知投何處去好。

    這三處地方都不是強賊佔山為王之所,宋江逃命根本就沒想到去梁山找晁蓋。在江湖上繞了一大圈,宋江還是接受了法度處罰,被髮配到江州牢城。

    宋江在江州過得很舒適,根本就不像是一個配軍,整天與戴宗、李逵、張順喝酒,十分的逍遙快活。這天,因為獨自一人來到潯陽樓,喝了幾杯酒,有點暈乎,便在酒店的粉壁上題寫了“反詩”。

    所謂反詩,實際上是一首《西江月》詞和一首七絕詩。假如,從宋江的經歷來讀“反詩”,大有無病呻吟之嫌。

    比如,《西江月》這樣寫道: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行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前面兩句好理解,後面的話就真的是喝高了才胡言亂語的。宋江在來到江州之前,何曾如猛虎那樣,潛伏忍受等待時機做大事?假如是,為何不敢上梁山呢?晁蓋在梁山大弄起來,遠在鄆城縣城的宋江簡直就是心驚肉跳了。

    清風山那會兒,雖然被劉高胡亂取了個“虎張三”的大號,但宋江也沒有真的打算上梁山。這段時間,施耐庵主要突出的是宋江的孝義,不是寫他要造反。

    宋江在《西江月》中說要報冤仇,誰是他的仇家?假若宋江的仇家是閻婆惜、劉高,則是萬萬說不通的。即便是黃文炳,那是題寫反詩之後的事情。從“血染潯陽江口”來判斷,宋江是把整個江州城都當做了自己的仇家。這也說不通,宋江是心甘情願接受發配的,途經梁山時,寧願奪刀自盡,也不願意留在梁山。怎麼就跟江州有仇呢?

    其實,宋江題寫反詩,並非是說宋江要造反,而是為宋江的結局伏筆。招安之後的宋江,還將在江州有故事。

    宋江何時有招安心願的?

    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錦毛虎義釋宋江”第一次在《水滸傳》中出現了“招安”二字。當時,武松血濺都監府,從十字坡張青那裡化妝成行者,準備去二龍山入夥。途經白虎山孔家莊時,遇到了正準備去清風寨花榮那裡的宋江。兄弟二人在孔明、孔亮家住了一段時間,便準備各奔東西。宋江捨不得武松,便勸他一起去清風寨。

    武松當然也願意跟隨宋江前往,但是,“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心,只是投二龍山落草避難。”

    武松的話,幾乎代表了梁山所有好漢。一百零八將中,大部分都是戴罪之身,有的也是“遇赦不宥”的重罪。即便是朝廷降將,因為戰敗也將面臨追責。所以,武松接下來的話,也就代表了梁山好漢的心願,也是梁山好漢期盼的一條出路:

    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武松把招安看得很重,希望得到上天垂憐,讓他活到招安的那一天。這也是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句話,“活久見”。金聖嘆在此處夾批道:“武松不必有此心,只因上文宋江數語感激至深,便慨然將宋江口中不便說明之事,一直都說出來。”

    金先生欲徹底黑掉宋江,便不顧文字的亂批了。宋江幾時有這個心思的?施耐庵絕對沒有寫過這件事。宋江接著武松提招安,則是在半個月之後。兄弟二人分手時,宋江囑託武松道:

    兄弟,你只顧自己前程萬里,早早的到了彼處。入夥之後,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廕子,久後青史上留得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宋江說這番話,應當以武松所言為前提,並不是金聖嘆先生批註的那樣,宋江借武松之口說自己心中之事。

    因為,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邏輯關係。當時,武松是準備要去造反的,宋江則尚無落草為寇的打算。去清風寨,投奔的是朝廷命官花知寨,而不是去做草寇。既然不是去造反,宋江有怎麼能想到朝廷招安這一層?

    從武松口中說出招安,倒是提醒了宋江。這其實也是二龍山好漢的一條出路,魯智深救了林沖,得罪了高俅,楊志屢屢犯案,高俅、蔡京一齊都得罪了。但是,這兩人一個原本打算在大相國寺清修,從菜頭往職事僧人努力。另一個則與宋江有相同的願望:“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廕子,也與祖宗爭口氣。”

    武松的招安願望,與宋江、楊志所說的去邊上立功,都將是梁山好漢受招安,然後真的去邊境抗擊金兵的重大伏筆。所以,宋江在白虎山與武松分手時所說的“招安”,就是早早設計已定的梁山好漢的最佳出路,不管結局如何,宋江都是要走招安這條路的。

    宋江預見了自己的結局了嗎?

    江州劫法場,宋江被逼無奈,走了武松的老路,也是到了“遇赦不宥”的地步。因而,宋江的出路也將與武松一樣,“天可憐見,受了招安”。此時的宋江,是絕對不知道自己的結局的,等待招安的心願也不會因為結局怎樣而改變。

    隨著故事的發展,宋江提前預見了自己的結局。這是《水滸傳》第四十一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中的事。

    這回書是《水滸傳》的總綱、大關節,對應的是“楔子”洪太尉誤走妖魔這回書。“楔子”是金聖嘆批註的貫華堂本中的一回,為全書的開篇,《水滸傳》中很多故事,以及施耐庵的創作思想都隱藏在“楔子”之中。第四十一回書之所以說是“楔子”的照應,是因為如下這一串數字:

    宋仁宗“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正好對應九天玄女“三枚仙棗,三杯仙酒”、“三卷天書,,可長五寸,三寸”。

    而在講到宋仁宗嘉佑三年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之前,施耐庵從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講起,說此人是天上霹靂大仙下界,“替天行道”,結束了五代戰亂,開創“天下太平無事日”的北宋王朝。因而,趙匡胤是結束一個時代的人物。九天玄女是道家最高階神,“召見”道家魔頭宋江,也應當具備結束一個時代的隱喻。

    以此推之,宋江的結局將與北宋王朝一道,走向覆滅。那麼,宋江知道這樣的結局嗎?

    在九天玄女殿,宋江喝了仙酒,吃了仙棗,又得了三卷天書,便將“還道(還道村的隱喻)”。按照九天玄女的囑託,“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既然是“為臣”,就肯定是招安了。受招安幹什麼?“替天行道,輔國安民”。

    此前提招安,不過是打算透過這條路洗白身份,得到朝廷寬宥。從九天玄女廟出來後,宋江的招安便上升到“全忠仗義,輔國安民”的高度。這是宋江得知的梁山好漢的出路,或者結局。此後,梁山完成大聚義,宋江又把“替天行道”與“保境安民”組合起來,這就與叮囑武松時所講的話對接起來了,施耐庵以此伏筆,《水滸傳》在七十回後,將有梁山好漢抗金的故事。

    梁山好漢抗金,也不是宋江等人的最終結局。書中寫道,當宋江在兩個青衣女使的陪伴下走出九天玄女殿,來到一座石橋上時,使女提前向宋江預演了北宋滅亡的一幕:“二龍相戲”。這是靖康之難前的一段秘史,隱含著宋徽宗在國難當頭之際,與童貫等人到鎮江復辟,分裂朝廷的事情。

    宋江正看待看仔細了,卻被青衣女使推下了石橋——這就是宋江的結局,參與到了“二龍相戲”的場景之中。書中寫得很清楚,先是“二龍相戲”,然後“二龍戲水”,因為“相戲”,所以,“二龍”最終到井裡去“戲水”。傳說中的五國城坐井觀天,應當是一口枯井,或者是深坑。施耐庵以“水”喻井,就是隱寫宋徽宗、宋欽宗雙雙被俘,被押到五國城坐井觀天這段真實的歷史。

    宋江不招安,結局會好嗎?

    這個假定原本就不存在,因為,假如沒有招安願望,宋江便很難上梁山。上了梁山,其結局就是招安。再者,施耐庵作書,故事多虛構,但大線索、大背景則是依據了歷史。包括宋江的很多故事,也是有“史”可查的。比如,宋江救晁蓋、怒殺閻婆惜、九天玄女廟得天書,就是依據了《大宋宣和遺事》。因而,宋江最終的結局,也應當是有史料依據的。

    《宋史》、《東都事略》、《三朝北盟會編》、《梁溪集》等史料都能證明,宋江及梁山好漢是因為戰敗,被宋徽宗下令招降了。之後,便參與了徵方臘、伐幽州、抗金兵的歷史大事。

    除了這些歷史(正史與野史)記載而外,宋江的實力也不容其如趙匡胤那樣取代後周,建立王朝。

    很多讀者設想,假如宋江聯合方臘,實力會加倍猛增,幹掉北宋是有機會的。其實,這都是受了續書《徵四寇》的誤導,即便是宋江、方臘聯手,滅掉北宋也沒有一點機會。因為,童貫徵方臘,主要的策略就是招安。童貫率大軍到了東南,出榜招降,赦免方臘的追隨者,承諾罷花石綱事,補償因此遭受損失的民眾。因而,童貫進兵順利,宣和二年十一月“以童貫為江、淮、荊、浙宣撫使,討方臘。”,宣和三年四月“忠州防禦使辛興宗擒方臘於青溪。”

    張叔夜收降宋江更顯得容易,只用了千餘死士,便“擒其副賊,江乃降。”

    宋江、方臘這樣的實力肯定不可能掀翻北宋皇朝。只不過,部將投降,方臘卻沒有接受招安,兵敗被擒,然後在汴京就義。宋江卻因為副將(應當是吳加亮)被擒,便率眾投降了。

    宋江受招安,絕非續書《徵四寇》寫的那樣,是卑躬屈膝去討好宋徽宗,乞求招安。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受招安,至少應當是《大宋宣和遺事》記載的那樣,與史實基本相符。為救副將,宋江被迫率眾投降,然後被朝廷招安。

    《水滸傳》第一回書就寫了這樣一個故事,說是陳達被史進擒獲,朱武無奈帶著楊春行苦肉計,救下了少華山的“副賊”。朱武號稱“神機軍師”,並不是因為他足智多謀,善於陣法,而是隱伏了很多水滸機密,包括梁山受招安的過程。

    施耐庵通篇講“忠義”,正史上宋江受招安,正是體現了一個“義”字。

    回到本回答主題,宋江即便是知道了自己的結局,也將堅定的接受招安。不招安,副將必死,梁山全夥必死。那麼,“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誓言便無法兌現,施耐庵前七十回的故事也就白寫了。

    宋江的結局到底怎樣呢?

    綠野老道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詳細分析了宋江題反詩這回書的寓意,認為,這就是宋江結局的伏筆。

    《水滸傳》中的江州,絕對不是指江西九江,而是指江蘇鎮江。因為,書中蔡九知府的原型,就是蔡京的兒子蔡翛。此人確實在鎮江做過留守,是一個具備“實名制”性質的人物。

    宋江在潯陽樓題寫反詩中的七絕,開頭就講到“心在山東身在吳”,九江不在吳地,施耐庵實寫的是鎮江。

    上文講到,宋江潯陽樓的反詩講不通,因當時宋江並無“仇家”,沒有報仇的物件。但是,宣和七年金兵進攻北宋,宋徽宗國難當頭時甩鍋給宋欽宗之後,宋江的“仇家”就出現了。

    靖康(公元1125年)元年,北宋朝廷發生了一件大事,《宋史·徽宗本紀》、《欽宗本紀》都記載了“正月己巳,詣亳州太清宮,行恭謝禮,遂幸鎮江府。”這就是宋徽宗鎮江復辟——《水滸傳》中的“二龍相戲”。

    關於這段歷史與《水滸傳》的關係,綠野老道多有解讀,此處不多囉嗦。根據本回答,講幾個大概。

    首先,宋江潯陽樓題寫反詩,隱喻的就是這件事。童貫與蔡氏兄弟蔡攸、蔡翛(鎮江留守)與宋徽宗到鎮江復辟,沿途之中斬殺無數被裹挾者。宋欽宗肅清此次復辟後,童貫、蔡氏兄弟,以及追隨者紛紛人頭落地。這就是“血染潯陽江口”,報仇的是宋欽宗。

    其次,《水滸傳》中,誰能“敢笑黃巢不丈夫”?不是別人,就是宋徽宗。已經做了太上皇的宋徽宗,在鎮江搞復辟,本質上與謀反類同。宋江造反,豈能與鎮江復辟相提並論。

    如此解讀,宋江那兩首涉嫌無病呻吟的反詩,就有落腳點了。

    這樣的解讀,並非脫離文字的臆想,而是在《水滸傳》前七十回故事中能夠找到伏線。上文提到的“二龍相戲”是一處,最重要的是宋江的“孝義黑三郎”這個綽號,以及宋江“出籍”的隱喻。

    宋江並非家中老三,而是老大,施耐庵之所以寫宋江是三郎,指的是宋徽宗以第三順位繼承人的身份,在皇太后以“孝義”為由的支援下,才做了皇帝的。所以,施耐庵要“黑三郎”。

    宋江的“出籍”在原著中也讀不通,宋太公根本就沒將他出籍,而是把宋江藏在了家中。宋江的“出籍”,是指宋徽宗死在了五國城,遺骸運回臨安後,也沒有葬在南宋皇陵,實實在在的“出籍”了。

    施耐庵在宋江的身上隱寫了很多符碼,而其被推下九天玄女廟石橋,也是其結局的真實寫照——宋江在鎮江復辟中殞命。

    九天玄女曾經暗示宋江“若是他日罪下酆都,吾亦不能救汝。”,宋江的結局一定如九天玄女所言,招安之後也沒能逃脫與北宋皇朝一道覆滅的命運。

    無論宋江知不知道自己的結局,《水滸傳》中梁山好漢都是要被招安的。這不僅是宋江的選擇,也是武松等梁山好漢的選擇,更是施耐庵設計水滸故事的必然結局。

  • 16 # 聾王異史

    其實宋江一開始就知道結局,但他想賭一把,用義字騙取兄弟,用兄弟性命當籌碼,賭成了飛黃騰達,賭輸了兄弟墊背。他沒想到的是對手太陰損,不但讓他搭上了兄弟們的性命,連本也摺進去了。宋江最初想除掉貪官為朝廷效力

    從宋江在潯陽樓的題詩:“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可以看出,他覺得自己滿腹經綸,有治理國家的經天緯地之才,一直不得志,只能在 鄆城縣當一個比芝麻還小的押司,全是因為貪官汙吏壓制。於是他開始結識江湖豪傑,想著有朝一日藉著他們的力量替天行道,打倒貪官,得到皇帝的恩賜,成為堂堂正正的朝廷命官,光宗耀祖。如果宋江堅持他的既定方針的話,先殺了貪官奸臣,那麼他就掌控事情的發展方向,最終有一個好的結局。但從他的所作所為看,宋江並沒有剷除貪官汙吏的能力,更沒有改變大宋朝命運魄力,他充其量就是一個政治投機分子。

    宋江上梁山時抱著率領梁山好漢“清君側”的雄心壯志,但是上了梁山後,發現這些好漢除了林沖、武松、魯智深幾個名符其實外,大多數都是些打家劫舍、偷雞摸狗之徒,這幫烏合之眾根本無法與高俅、蔡京、童貫率領的宋朝精銳兵將匹敵,成不了大事。於是他改變了初衷,乾脆賭一把,讓皇帝招安梁山好漢,也許皇帝會感謝他的誠意,讓他和高俅之流一起執掌朝廷大事。宋江意淫一番後,覺得這個方法雖有風險,但總比拚得你死我活強,他開始謀劃他的招安計劃。

    宋江擾動天下引起朝廷關注

    宋江上梁山後,發現梁山老大晁蓋天生有反骨,不會向朝廷屈膝求榮,他招安的計劃無法實施,於是亂軍中安排人放暗箭射死晁蓋,搬掉絆腳石,開始實施他的招安計劃。

    首先需要把聲勢搞大。水泊梁山已經存在好多年了,朝廷並沒有去清剿,就是因為梁山就是攔路搶劫的一群小蟊賊,整不出多大動靜,不值得朝廷費心。這樣的小賊窩求朝廷招安,朝廷也不會搭理。宋江必須把動靜搞大。於是他利用自己用幾兩銀子買來的義字,大肆攏絡通輯犯、流竄犯,不管是殺人的,開黑店的,還是偷雞的,盜馬的,凡是因為犯罪在官府掛上號的,照單全收。

    光有這些烏合之眾不行啊,於是宋江和腹黑的吳用一合計,開始陷害一些正人君子,李應不想上山,燒了莊子,家人全當人質搶上了山,撲天雕不留也不行;盧俊義不想上山,吳用就在人家牆上寫反詩,授意管家睡了盧俊義的老婆,玉麒麟不想戴綠帽子殺了人,只好上山躲風頭;朱仝不想上山,吳用就讓李逵用大斧子把小衙內腦袋劈成兩半,美髯公一百張嘴也說不清;秦明不想上山,宋江就把他灌醉,讓人假裝他造反,結果老婆孩子全被害死了,霹靂火只能殺昏官造反……就這樣,宋江用歹毒、卑鄙、無恥的手段,很快湊成了梁山108將的陣容。

    二是要把事搞大,給宋朝朝廷施加壓力。本來偷雞摸狗的事,晁蓋本不想搭理,宋江卻勸說大動干戈,三打祝家莊,打得天昏地暗。之後打曾頭市,害死了晁天王。打大名府,把盧俊義拉上了梁山。皇帝派大臣招安,宋江卻故意挑事,安排阮小七偷換了御酒,激起好漢們的憤怒,讓朝廷覺得梁山人不好惹。之後又和童貫、高俅開仗……

    宋江做這一切,都是在為招安鋪墊,讓朝廷知道了梁山的實力,用實力證明宋江是天下一號人物,不能等閒視之,招安後必須委以重任,這樣他就能得到高官厚䘵,有能力和老牌的奸臣們抗衡。如果真能像宋江想的那樣,被朝廷重用大權在握,那麼宋江就改變了招安的結局,變悲劇為喜劇。

    但是宋江低估了對手的智商,高俅用更高明的招式對付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蟊賊首領。招安他們後,就讓好漢們去了討伐方臘,狗咬狗,打得兩敗俱傷,梁山好漢死傷大半沒剩下幾個。宋江投出了最後籌碼,用兄弟的鮮血換取朝廷的信任。反正死的是兄弟,雖然傷感,如果朝廷會感激他,賜他功名,宋江還是最後的贏家。可悲的是高俅不會放過他,一杯毒酒,粉碎了宋江的如意算盤,連本錢也折了進去。

  • 17 # 藍色飛翔

    如果宋江知道最後的結局還是會招安的,招安了能給兄弟們留下一絲活命的機會,不招安連一絲活命的機會都不會,雖然他們的勢力是不小,但皇帝豈容有這麼一個巨大的威脅存在,不招安皇帝也會想盡辦法把他們除去,無非是多花點人力物力而已,宋江正是因為看明白了這點,想清楚了後果才會接受招安,也就是所謂的坦然赴死!

  • 18 # 人世繪

    梁山接受招安實屬迫不得已,並非宋江一意孤行。以當時的情形來看,若不授招安,梁山必滅,還不如順了這局勢給弟兄們留一條性命。當然,如果宋江能預測的更遠一些知道會有靖康之恥的話,招不招安就不一定了。但是以梁山好漢的俠肝義膽斷不能成裡通外國之徒,所以梁山的最終結局註定悲劇。

    首先談一談雙方的實力。《水滸傳》中水泊梁山的鼎盛時期應該是宋徽宗趙佶當政的晚期,也就是說離靖康之恥已經不遠了,但從軍事實力上來說梁山與大宋相比可謂天壤之別。大宋是募兵制國家,軍隊多由招募來的災民、饑民組成,一經應招終身為伍,之後進行正規系統的訓練(這也就是林沖的工作)成為職業軍人。也就是說軍人就是這些人的正式職業,除了訓練打仗別的什麼也不幹。雖然當時已是北宋末年,但北宋國內的常備軍力根據統計應該在百萬上下。百萬經過訓練的職業軍人怎是梁山可以抗衡的。

    梁山當時的總兵力只有兩萬七千人左右(這是根據梁山參加的各場戰役的人數與將領編制估計出來的數字,應該是準確的),僅相當於北宋一廂兵力,雙方軍事實力相差四十倍,如此懸殊,讓宋江如何是好?可能有人會說梁山能滅了大遼實力相當強大。真不是。如果按歷史推算,當時遼國已經被大金打的只剩燕雲十六州了,也就是說,還剩點殘渣剩飯而已,即便如此歷史上北宋還是沒打贏。當然咱們說的是小說,不是歷史,因此宋江滅了大遼也談不上實力強大。所以以梁山的實力推倒朝廷另類乾坤是不可能的,剩下的無非也就是維持現狀和招安兩條路。可是這兩條路又行得通嗎?

    再看看當時的具體時局。梁山之所以能生存,並不是因為實力強大,而是因為朝廷要省錢。雖然北宋是當時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但光養活這百萬職業軍人以是捉襟見肘。再加宋徽宗這麼仙風道骨的文藝皇帝要在開封修什麼艮嶽仙境,弄了個花石綱掏空了國庫(敗家玩意兒,活該亡國)。但是瘦死駱駝比馬大,水泊梁山已經引起了朝廷的重視(當然,那是自己作的,甚至是故意引起注意)。高俅親自征討梁山,說白了並沒把梁山太放在眼裡,意思就是一走一過撿個人頭撈個戰功鍍鍍金。若是強敵,諒他高俅也不敢來。梁山之所以獲勝,完全是因為天時地利加上戰術出人意料。如果朝廷覺得梁山勢大必須剿滅進而派重兵討伐,雙方列開陣式打正規戰梁山是絕無勝算。宋江很清楚這一點,很清楚隨著梁山實力的增強,維持現狀越發的不可能,所以也就只剩招安這一條路了。詔安的後果以宋江的才能肯定有所覺悟,但是又無可奈何,左右都是死,招安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即使最後宋江喝毒酒的時候也是拉著李逵一起死,為的不是怕李逵禍害別人,而是怕李逵給剩下還活著的弟兄招災。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當時和方臘、王慶等聯合不就可以與朝廷抗衡了嗎?不盡然。如果宋江、方臘、王慶等果真聯合起來,勢力雖然大了,但想必也是各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想想當年三國的酸棗之盟。其次,就算大家同心協力滅了大宋,想必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先不說水泊梁山兄弟們的損失,單說這其後的形勢發展。當時金國崛起,已經基本上滅了大遼。倘若聯軍滅了大宋,就要和大金正面衝突。俗話說女真不過萬,過萬不能敵,以初代金國軍隊的戰鬥力,剛剛和大宋拼個你死我活的聯軍必是無法抵擋,其結果很可能是漢人王朝徹底覆滅。類似的情況可以參考明朝末期李自成與吳三桂的一片石之戰。大清的八旗鐵騎都沒怎麼動李自成就滅了,清朝沒費什麼事就統一了天下。所以說《水滸傳》中水泊梁山的結局也許是梁山好漢們最好的結果,也是施耐庵能想到的最佳結局了。

  • 19 # 中國通史影片A

    肯定會啊,因為他沒得選,

    你也不要認為他傻,你知道他為什麼造反嗎???

    他造反,就是為了招安,他同意招安,是他成功了,目的達到了,而不是他選擇了招安,明白?

    因為科舉制度的目的就是把宋江這些人拉攏進來,防止他們造反,但是,總有些人讀書不行,考不上科舉,就只能另闢蹊徑,也就是造反了,他們造反的目的,不是為了正義、不是為了農民、不是替天行道,而是為了招安,

    包括後來的李自成,同樣也是如此,到了1643年,李自成勢力已經很大了,他依然沒想著推翻大明,而且跟崇禎談判,希望封王,他可以替大明去消滅滿清。

    所以,宋江就是為了招安才造反的,接受招安他的目的就達到了,後悔什麼呢?你也該以為,他不知道接受招安的下場不好?他是明知道下場不好,依舊選擇接受招安。

  • 20 # 夜襲蒔花館

    其實說白了,梁山好漢招安是必然也是最好的一條路。梁山泊上108將官府背景的好漢佔了一半以上,都是鬱郁不得志還想在體制內建功立業的人。其次,朝廷不是打不下樑山,真的大軍合圍,一個小水泊還能當國中國?再就是宋江本人就有強烈的當官慾望,他及時雨的外號響徹江湖,卻偏用捐官的保義郎當正式外號,這會是想長期當山賊的思想嗎?還有,招安當官混個功名比最終當山賊被滅哪個好?大家都不是傻子,而且那時流行殺人放火受招安,早就說明這是一條路,就跟幹部下鄉歷練後回來提幹一個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玻璃生菜有什麼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