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不少兒子在婆媳矛盾中受著夾板氣,這已經成為了大家都關注的社會現象,而且作為成年人,老婆是自己找回家的,媽媽是生你養你的,受點氣也無可厚非。但孫子(女)呢,有時候作為兒媳覺得受了委屈就會將孩子奶奶對自己的不好都告訴孩子,卻沒能意識到這些事情孩子真的能負擔的了嗎?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8
回覆列表
  • 1 # 墨語諾言

    我個人選擇了沉默,不想告訴孩子,因為我打小就知道媽媽和奶奶之間的很多矛盾,心裡的苦我自己知道,所以我寧願自己消化,也不想讓孩子再重蹈我的覆轍。

  • 2 # 口十都不是好的

    我婆婆就是這樣子。她的公公婆婆都死了七八年了,由於從小給自己的孩子洗腦,導致她的孩子都很討厭爺爺奶奶,都死了這麼久了,她的孩子說起來還憤憤不平,說他們不是自己的爺爺奶奶等還恨牙氧氧,說得是自己經歷一樣

  • 3 # 安安甜甜安安甜甜

    我不會告訴孩子,我跟公婆的矛盾,即便是孩子的奶奶基本上是沒有帶過孩子的。孩子的心智還不是很成熟,如果媽媽經常跟孩子說奶奶有多壞,對孩子心理上會產生很壞的影響。我們家大寶小的時候是跟姥姥長大的,奶奶對她不是很好,也沒有怎麼帶過。後來看孩子大了,又很可愛,婆婆漸漸的也跟孩子親近了。現在孩子還是跟爺爺奶奶最親,這可能就是骨血親吧!在孩子心裡一直都是爺爺奶奶最好,我怎麼可能告訴孩子她的爺爺奶奶以前是有多壞,對她有多不好。這些不好的事情,就放在心裡吧。

  • 4 # 言勸

    婆媳之間有矛盾著實為難了孩子。

    記得在我們鄰居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婆婆和媳婦長期不和,這天媳婦的妹妹到姐姐家,兩姐妹把老婆婆摁倒,這時老公爹回家又扯倒了媳婦,十歲的女孩見爺爺打媽媽,撿起一塊磚頭要砸爺爺,被鄰居攔下。平時爺爺奶奶對孫女親的不得了,孫女被寵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上學放學都是爺爺蹬著三輪車接送。在爺爺奶奶與媽媽打架時,孫女幫的還是自己的媽媽,這叫爺爺奶奶好無奈。此事發生後,爺爺奶奶還是一如既往地疼愛自己的孫女。但孫女卻好像變了很多,不願叫爺爺奶奶了,也少言寡語了。

    事實證明,婆媳之間鬧矛盾是在互相傷害,無形中對孩子心靈的傷害也是無法估量的。人們常說:夫妻鬧矛盾一定要回避孩子。婆媳鬧矛盾也要如此。

    婆媳鬧矛盾不管誰對誰錯,都不要當著孩子互相詆譭。這樣會影響我們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也會影響母子關係和奶孫關係之間的親情。

  • 5 # 胖兔媽的育兒魔法書

    我是絕對不會向孩子訴說婆媳矛盾的,因為這實在是特別不明智的做法。

    第一,跟孩子訴說婆媳矛盾,他既沒辦法為我們出謀劃策,也不能幫我們解決問題,只能當一個純粹的聽眾,這樣的訴說實在沒有意義。

    第二,如果經常跟孩子訴說婆媳矛盾,等於在孩子面前塑造了奶奶的惡劣形象,不利於教導孩子尊重老人,也有可能導致孩子跟奶奶的關係惡化。

    第三,這樣的行為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愛抱怨的榜樣,所謂言傳身教,孩子從我們身上學會的是抱怨他人,而不是積極解決問題。

    綜上,跟孩子訴說婆媳矛盾可說是有害無利,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正視矛盾,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妨利用好老公這個媒介。實在有怨氣,也請儘量避開孩子來傾訴吧。

    感謝閱讀!

  • 6 # 四川良民

    我發現很多媽媽都喜歡把婆媳矛盾在孩子面前傾訴。每次傾訴時好象真是一吐為快。如果得到子女的支援,做媽媽的滿以為自己多了幫手,在婆婆面前更加放肆。殊不知自己給自己埋下了禍根。大多數子女長大後都反制父母包括爺爺奶奶。子女心中只有自己而外,把誰都不放在眼裡。我說的是真實話,案例很多。不信等子女長大後就知道了。

  • 7 # 小女人愛拜金

    我爸媽他們也不和我說,不過有時候他們聊天聊漏嘴了,我會追著問,不過我不會表現出對我奶奶不好,不過後來,我奶奶偏心我大爺家(大爺走得早,有兩個兒子),老叔家,財產都給了他們兩家,還說讓我家給她養老(我爺爺心肌梗,走得早),我心裡是怨上+怨的,不過,該對我奶奶好,我還是會對她好的,只是心裡不平,還是過去好,誰得財產誰養,兩個哥哥還說,奶奶給的財產他們家要,但是,自古都是兒子養老家,他們就不養我奶奶了,我的心裡是怨怨怨,不是說我家不想養我奶奶,而是,我大爺家兩個哥哥,連句良心話都沒有,呵,還研究生,大學生呢,不過如此

  • 8 # 憶思源之寶媽

    我肯定會告訴我的孩子,婆婆在過的那些過分事情,老公兄弟兩個都沒有小孩,他們都結過三次婚,我去年和老公生了個兒子,再孩子快要出生的時候她讓我去打胎,說讓我們養抱養過來的孩子,我們自己的孩子不要,負擔太重,就連幫我兒子買一塊錢一片的尿片都不肯,也不讓我買給小孩洗澡的盆,說我亂花錢,懷孕五個月的時候我在網上買個嬰兒大禮包56塊錢包括三套衣服,還有手套,帽子,襪子和毛巾,我要洗洗給小孩穿他不肯,她從她妹妹哪裡要了好多舊衣服什麼的,我買的愣是沒讓穿,最後新的送人我兒子穿的都是舊的,坐月子都是自己帶孩子,還要洗衣服,燒熱水然後帶手套洗,我去給小孩買奶粉讓她看一會小孩,她說她要去打牌沒時間,我兒子現在快十五個月了都是我一個人帶,張那麼大也沒吃過她奶奶買的一顆糖過,公公倒是很寶貝我兒子的,我老公沒用什麼都聽她媽的,她媽欺負我和小孩的時候屁都不敢放一個,別的都還好,以前覺得她是我老公她媽,就沒跟她計較,我以後要好好保護我的孩子,如果老太婆再敢欺負我兒子我不會再對她客氣了

  • 9 # XF書香育兒

    婆媳之間的矛盾的確不應該告訴孩子。因為孩子的各種觀念正在影響形成時期,這時候讓他接觸這些,一是會影響他的判斷力,二是看到親近的人之間的關係中不好的一面嚴重到會影響他對人生的懷疑。

    首先,當他聽到媽媽難免會帶有情緒的訴說時,他會想:媽媽平時教育我可認真了,堅持原則,那奶奶就是壞人;他也許會想:奶奶平時可疼我了,是不是媽媽在欺負奶奶?孩子的心裡在搖擺不定,也不知道究竟誰是對的。

    其次,孩子也會想以後到底該聽誰的,聽媽媽的吧,奶奶要傷心了,聽奶奶的吧,媽媽要不高興了,兩個人鬧矛盾,肯定有對錯,當孩子瞭解了是非曲直的時候,他會怎樣看媽媽,會怎樣想奶奶?這兩個人可都是他的親人呀,不管誰傷害了誰,孩子心裡肯定都不好受。

    所以,當婆媳之間有矛盾的時候,想想到底值不值得鬧,都是一家人,更何況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萬不得已,也要處理好,免得影響到孩子。

  • 10 # 不離不棄143784484

    我從來不會跟孩子說,因為畢竟是大人的事,不能把孩子教壞了!雖然婆婆曾經對我不好,我奶奶臥病在床我去照顧的時候,我還是一樣教育女兒以後長大了,也要像我這樣照顧奶奶。不管怎樣都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 11 # 手機使用者51742667152

    我覺得這個問題太可笑了,說影響孩子什麼的,如果不是媽媽抱怨奶奶抱怨孩子媽媽,有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呢!現實中這種很多吧!尤其是出現在離異的家庭裡,有的還不讓孩子見媽媽,有誰為孩子考慮過呢?我覺得現在好多這種怎麼怎麼對孩子不好,都是在要求孩子的媽媽,因為真正愛孩子的只有媽媽。掏心掏肺真心付出,就算婆家人怎麼叨叨侮辱,為孩子好都會一言不發!對不起,誰都不是聖母,該怎麼就怎麼著,不要打著愛孩子的旗號進行任何的道德綁架!

  • 12 # 陪你倆長大

    我不會在孩子面前說婆婆的壞話,即便有矛盾也是在老公面前發發牢騷,教孩子還是要讓她尊敬老人,孝順老人,給老人端飯拿筷子之類的。但有些情況下我會說,比如婆婆有時候掃地掃不乾淨或者刷完鍋鍋裡還粘著麵糊,我會重新掃或者重新刷,並且告訴孩子做啥事不能像奶奶這樣應付了事,做就做好,要麼不做。孩子跟她爺奶很親,也很知道心疼他們。小孩的是非觀念是大人教的,等長大了他們就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小的時候還是讓她們生活在和和美美的家庭才好。

  • 13 # 淘淘160291509

    我自小我媽媽沒有對我說過一句奶奶的壞話,也沒有說過農村人一句不好。使的我對農村人也沒有任何不好的看法,對未來的農村婆婆也沒有任何不良看法。有的只是尊重和包容。不想,正因為沒有絲毫防備心,結果落了個好心不得好報。人家眼睛裡只看到了我做得不好的地方,哪看得到我所有的付出。說多了都是氣。不說多的了,總之,經歷過才會深刻懂得箇中滋味。於是就想,當年小的時候我媽多給我說說她婆婆的壞就好了,多說說農村人不好的一面就好了,我就會高度警惕了,可以少吃好些虧,少受一些心理傷害了。

  • 14 # 長沙家屬-林

    即使你不和孩子說,孩子一樣能感受到的,前一段時間我婆婆住我家,我們冷戰的時候誰都沒有和孩子說,對他還是一如既往,但是孩子明顯變得沉默寡言,然後不怎麼吃飯,開始消瘦,生病。老公回家也不願意說話,拿個手機躲進臥室,家裡氣氛孩子其實很敏感的。後來實在受不了了,叫大姑姐把婆婆接回去了。雖然老公很不滿,和我慪氣,但是家裡氣氛慢慢還是回暖了,孩子也長回來了,夫妻之間也慢慢恢復了。

    婆媳關係不好真不要硬湊一起,老公和孩子都很為難的。

  • 15 # 王子書童

    別人我不知道,但我不會把與婆婆之間的矛盾告訴孩子。因為婆婆對我再怎麼樣,也不可否認她對我孩子的愛與付出。所以在孩子心目中奶奶就是除媽媽以外對他最好的人。如果我將婆媳之間的矛盾告訴他,一是讓孩子在奶奶與母親間相處感到很為難,二是讓他感染那種計較得失的抱怨情懷。三是婆媳之間的矛盾讓他生活在不和諧的環境裡,不利於培養他陽光,積極向上的性格。所以大人之間的矛盾最好是成人之間自己解決,千萬別把孩子牽涉進來。

    但是,大家同處在一個屋簷下或因為另一半的關係,婆婆和媳婦之間難勉會有矛盾產生,相互抵毀的現象。抱怨,指責,吵架,冷戰並不亞於任何一部超級戰爭大片。只是聰明的媳婦知道隱忍,暴躁的媳婦直接當著孩子的面就和婆婆幹一架。最無辜的就是孩子,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幫誰,因為兩個女人都是他最愛的人。他只有傷心,只有流淚。

    百敬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傳統美德。今天我們是媳婦,有一天我們也會當婆婆。試著讓老人一點,婆媳之間的矛盾也會少許多。我不是假,也不是虛偽,事實上我也是這麼做的。我的婆婆一個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人,家中兄弟姐妹眾多,嫁給我公公以後也是生活在幾妯娌之間,逐漸養成了她那種節約,自私,計較,善於算計的性格。我們相處在一起也是矛盾不斷。但我從來不會當著孩子的面說三道四。

    有一次,我正在自己的房間裡上網,四歲的兒子推門進來,一臉的傷心。我感到好奇怪,問他怎麼回事?他仰起小臉,湧出淚水。天真的問我:媽媽你很懶是嗎?誰說的?奶奶和姑姑說的,媽媽我好難過。看著孩子傷心的樣子,一股無名之火在我心裡上躥下跳,那有在人家孩子面前說他母親壞話的?我真想衝出去給婆婆吵一架。可是看著天真無瑕的孩子,我冷靜了下來。抱起兒子認真的對他說:媽媽每天有沒有上班?有。媽媽下班了有沒有洗衣做飯?有。那你說媽媽懶不懶?哦,媽媽你有勞動,你不懶,我要去告訴奶奶我媽媽不懶。孩子一下歡快的掙脫我的懷抱跑了出去。

    就這樣我又化解了婆媳之間的一場矛盾。當著孩子的面,保護了婆婆也保護了我自己。更是保護了孩子那顆天真的童心。

  • 16 # 妞兒媽媽

    我感覺多數媽媽不會告訴孩子。至少在孩子還未成年時不會跟她談起他奶奶的不是。但是如果孩子長大成年了,就可以跟他說一些。尤其是對於那些年輕時對兒媳婦很差勁,年老體衰又用道德綁架兒媳婦的惡婦,如果兒媳婦放不下年輕時受過婆婆欺負的事,怎麼可能願意去伺候婆婆。這時候自己的孩子有可能不知道之前的那些恩恩怨怨而指責自己的媽媽對奶奶太不好,就可以跟他坐下了聊一聊,自己為什麼對老太太不好,我們可以善良待人,所待之人至少要值得我們善良對待吧?對於一個曾經那麼傷害自己的人,有什麼理由要原諒她?

    記得,我奶奶在世時,都是我父親和大伯在她很前盡孝,給我奶奶端屎端尿,我姑姑給奶奶洗洗涮涮,我媽媽和我大娘只管給做好飯,然後就是我爸爸他們哥倆負責照顧奶奶吃飯,我們在跟前就我們去做。在我還小的時候,不知道婆媳之惡,會到什麼情形。有時候私底下,我會勸我媽對奶奶好些,畢竟她都一把年紀了,跟她計較那麼多幹嘛?我媽都是一聲嘆息,啥也不說。後來瞭解了媽媽跟奶奶之間的一些事,以後,我就閉嘴不再勸媽媽要孝順奶奶了。我媽剛嫁過來時,家裡窮的只有個空土屋,跟奶奶分家時,連做飯的鍋碗瓢盆都沒有,奶奶那時候自己單過,養了幾隻羊,她手裡有點錢就會給我小姑,給小姑的孩子買吃的喝的,一到農忙需要人手時,她就去到小姑家幫忙做家務,洗洗涮涮,喂牲口什麼的。農忙結束,她才回來,不多待一天。我們姐三個小的時候真的就是散養,爸媽忙著一家五口的飯食,奶奶一次也不幫忙。後面奶奶年紀大了,需要人照顧了,就一次都不去閨女家,怕拖閨女的後腿,覺得兒子媳婦照顧她應當應分的,我小的時候每次姑姑客氣的邀請我們去她家,時,奶奶總是攔著不讓去,她怕我們去了姑姑要給我們花錢。我小的時候幾乎每個禮拜都會去我姨我姥姥家,我兩個姑姑家,總共去了不到三次,等我結婚了,又開始讓我們去看看姑姑了,因為這時候我可以給姑姑送吃的喝的了。所以她很偏心姑姑。以至於後面我回家時會去看看她,從不讓我媽再去委屈。

    她如何待奶奶,由她自己做主,作為晚輩,我不知道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也不會查收他們的事情。

  • 17 # 手機使用者2764830777

    我會說,告訴孩子,他們那時是怎麼對你們2個。因為有些人會耍陰招,孩子小的時候認為他們還小,即使付出也不懂,所以可以不出錢不出來,不關心。等長大了懂事了就來做好人了,來摘果實了。我大兒子還只有一歲不到時,我婆婆就對著他說,帶你又沒錢拿(她自己在外面是做鐘點工的)

  • 18 # 名字可以取多長

    我不會說。可我孩子已經很懂了。因為從出生婆婆就沒有帶過。過年來一天。婆婆也不和孩子親。因為我們婆媳已經破口了。婆婆也不待見我孩子。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奶奶是什麼樣子的。所以有些事情不是你不說孩子就不懂的。

  • 19 # 靜等花開的我

    我是不會和孩子說的,完全沒有必要。孩子太小,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其實孩子是看得懂大人的形體語言的。記得有一次,我婆婆來家裡。要幫著打掃衛生。我們打掃完,婆婆就給我說,你們3口人的衣服太多了,以後少買點吧。我其實真的沒覺得衣服多。但為了不想繼續聊這個話題,我就回復,好的,我儘量控制。我兒子過來,不高興的說,奶奶,不許說我媽媽。我聽完,真的是感動的眼淚都要出來了。所以,不需要和孩子說什麼。他都看在眼裡。誰的語氣好,誰的語氣不好。他都分辯的很清楚。

  • 20 # 玩英語

    為了杜絕媽寶,我會告訴兒子我為什麼生奶奶的氣。

    我小時候就知道我媽和我奶奶相處的不好,因為奶奶和媽媽經常吵架,我爸爸也不懂得兩邊哄,於是家裡總是吵鬧不斷。

    我那時候覺得媽媽什麼都是對的,所以就和媽媽站在統一戰線,一起討厭奶奶。後來我長大了,慢慢知道媽媽有一些地方做的也不對,奶奶其實也挺可憐的。但是等我懂事的時候,奶奶已經去世了。對此,我挺遺憾的。

    婚後,雖然未能免俗地陷入婆媳矛盾,但我卻還算剋制,也不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只聽媽媽話的媽寶。

    讓孩子有獨立的思維

    因為小時家裡爭吵不斷,我的童年比較鬱悶的。所以我特別希望以後自己的家庭不要有吵鬧聲。

    不過可能婆媳真是“天敵”,我和我婆婆也有不少矛盾,雖然沒有吵過架,但隔陣子也會爭辯幾句。我的孩子已經8歲了,我們爭吵的時候,他也會緊張地聽著。

    事後,我就會和孩子說一說,講一講我為什麼和奶奶不高興,是因為生活習慣,還是思想觀念。我也會請孩子來分析,到底是我對,還是奶奶對。

    我希望孩子能對我們大人間的矛盾,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成為一個“媽媽說得都對”的媽寶。

    做情緒管理的良好示範

    大多數時候,面對婆婆的囉嗦,已經一些她已經無法改正的生活習慣,我還是選擇“聽不見,看不到”政策。有時候孩子也能感受到我的不愉快,我就會趁機跟他聊一聊“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每個人能做到的就是管好自己。我想一個懂得剋制的媽媽的親身示範,肯定比看一些情緒管理的書,更有效果。

    督促孩子養成好習慣

    我公婆是50年代出生在農村的人,那個年代的物質缺乏,教育匱乏,因此生活習慣什麼的和我們有很大差異。因此,住在一個屋簷下時,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

    我和我婆婆的注意矛盾就是在生活習慣上,我喜歡乾淨整潔,她喜歡隨手亂扔。

    有時候,婆婆不在家,我一邊收拾她弄得一團糟的地面、桌臺,一邊會抱怨幾句。如果孩子正好在旁邊,我也就會跟孩子吐吐槽,讓他看到養成和習慣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是,每次和孩子分析我們婆媳之間的矛盾之後,我也會跟孩子講一講奶奶做家務的辛苦和不容易,也會教孩子多記著奶奶從小拉扯他的功勞。

    我希望孩子不要成為一個對媽媽言聽計從的媽寶。而是,對媽媽和奶奶的矛盾,能有正確的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普通人來說,有病是最慘的,一場大病就拖垮一個家庭”,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