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河南晨霞
-
2 # 億米Jimmy
劉備經常哭的原因是為了達到他的目的。因為劉備他這個人雖然看起來很老實忠厚,但是隻要我們細想就會發現他每一次哭都是有目的性的哭。 劉備字玄德,他是三國時期蜀漢的開國皇帝。在他少年的時候因為他自身實力不是很強,所以在諸侯混戰中經常失敗,他一直秉持的都是以德服人的原則,所以很多人都對他很尊敬。他崛起是從遇到關羽,張飛,他們三人桃園三結義後又三顧茅廬,請到了諸葛亮出山輔佐他,自此開始崛起。 可以說劉備的天下都是哭出來的,但是他每一次哭其實都是有所收穫的。在他當初被曹操追著打想要他命的時候,他沒有辦法,只有逃跑,在這種危機的時候,肯定是不能帶著百姓一起逃走的,而且百姓有那麼多人想帶也帶不走,所以他就在百姓們面前哭了一場,這一哭讓百姓們覺得劉備這個人有仁心,是值得他們尊敬跟隨的,而且劉備他這一哭還收穫了老百姓的民心。而一個君主想要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什麼?除了自己需要有足夠的能力,其次最重要的就是民心,所以一直有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 有句話說的是“男兒有淚不輕彈”,一般的男性都不會輕易在別人的面前掉眼淚,而且在當時那個社會,都是以男權為主,劉備他能在這麼多人面前哭泣,也是需要一定勇氣的,雖然江山是哭出來的,但是這也是一種謀略不是嗎。
-
3 # 進擊的大笨鳥
劉備經常哭的原因是為了達到他的目的。因為劉備他這個人雖然看起來很老實忠厚,但是隻要我們細想就會發現他每一次哭都是有目的性的哭。
劉備字玄德,他是三國時期蜀漢的開國皇帝。在他少年的時候因為他自身實力不是很強,所以在諸侯混戰中經常失敗,他一直秉持的都是以德服人的原則,所以很多人都對他很尊敬。他崛起是從遇到關羽,張飛,他們三人桃園三結義後又三顧茅廬,請到了諸葛亮出山輔佐他,自此開始崛起。
可以說劉備的天下都是哭出來的,但是他每一次哭其實都是有所收穫的。在他當初被曹操追著打想要他命的時候,他沒有辦法,只有逃跑,在這種危機的時候,肯定是不能帶著百姓一起逃走的,而且百姓有那麼多人想帶也帶不走,所以他就在百姓們面前哭了一場,這一哭讓百姓們覺得劉備這個人有仁心,是值得他們尊敬跟隨的,而且劉備他這一哭還收穫了老百姓的民心。
而一個君主想要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什麼?除了自己需要有足夠的能力,其次最重要的就是民心,所以一直有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 有句話說的是“男兒有淚不輕彈”,一般的男性都不會輕易在別人的面前掉眼淚,而且在當時那個社會,都是以男權為主,劉備他能在這麼多人面前哭泣,也是需要一定勇氣的,雖然江山是哭出來的,但是這也是一種謀略不是嗎
-
4 # 作家亦然
哭,有仁者之真哭;有奸者之偽哭;有情者之痴哭……劉公之哭,哭百姓,哭蒼生,哭愛兄……雖每哭必有用意,卻能收人心,聚眾力,此乃仁君之哭,振民之哭,興霸之哭者也!
-
5 # 唐岸
哭,是一種情緒表達,情緒可以感染人。
會哭,也會得人心。
情侶之間女孩會哭,更能得到男朋友的寵愛。
劉備容易哭,是會運用情緒來拉攏人心,獲得信任。
劉備也會哭,在每一個重要的場合,哭能讓盟友更信任,覺得這個是一個真性情的人,所表達的事情可信度高。
所以會哭也是一門藝術。在運用謀略之人中,只要能達到目的,什麼方法和手段都是有必要的。
-
6 # 老龔166916589
演義
曹操赤壁失敗後,東吳化了兵馬錢糧軍備,可荊州被劉備獨吞,東吳大夫魯肅好人,曾問劉備三次討荊州,特別在第二次,劉備哭得傷心,為了老賴荊州,說取得兩川還荊州,這是裝柔,哭是老賴的手段。劉備得了西川,魯肅第三次討荊州,劉備腰背硬了,說:荊州又非孫吳祖傳,荊州是天下人的荊州,要荊州,有本事來討(意思武取),世界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件事也不過十多年的事,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多行不義必須加倍奉還,乃至幾呼失國,敗死白帝城。為人少做缺德事,人稱:仁義劉備,力顯拙劣。
-
7 # 時醫僧
劉備的哭是真的哭!一是為漢室江山哭!一是為兄弟情誼哭!一是為自己的抱負哭!一是為天下蒼生哭!常哭未必非豪傑,淚雨亦能化真龍!
-
8 # 大國布衣
在《三國演義》裡面劉備確實很愛哭,在不同場合都哭過,我們可以說劉備是個非常感性的人,但是劉備真的簡單只是愛哭嗎?
說真的,蜀漢君臣都是性情中人,不僅劉備,包括諸葛亮,五虎將都曾在不同公開場合哭過。張飛得知二哥關羽被東吳所害後,哭的稀里嘩啦的,完全顛覆我們對張飛魯莽形象的認識,諸葛亮在先主白帝城託孤和趙雲去世時,哭的也是情真意切,讓人無不為之動容。哭是蜀漢獨有的文化,反觀曹魏,東吳,哭的場面就少了很多。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對蜀漢的著墨最多,對劉備的人物刻畫,重點就寫到他愛哭,有人做過統計,劉備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裡面一共哭過36次,比如:
為趙雲不能“良臣擇主而適”哭。當時劉備屈身遼東公孫瓚,遇到了年輕的趙雲,兩人相見恨晚,分別之時,劉備拉著趙雲的手而垂淚說:“公且屈身事之,相見有日。”說完灑淚而別。後來趙雲執意離開公孫瓚投奔劉備。
為徐庶的天性仁孝哭。徐庶是劉備發跡前的第一個軍師,在荊州素有賢明,劉備求賢若渴,徐庶也以明主事之。曹操知道徐庶天性仁孝,就把徐母騙到許都,以假書信誘騙徐庶離開劉備,劉備聞知大哭道:“子母乃天性之親,元直(徐庶字)無以備為念。待與老夫人相見之後,或者再得奉教。”兩人依依不捨,相對涕淚,徐庶最終離開劉備投奔曹操,但從此沒有為曹操獻一計一策。
為諸葛亮的“傾心輔佐”哭。劉備三顧茅廬,得見諸葛亮,他求賢若渴,諸葛亮以隆中對卜天下大勢,劉備大喜過望,求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卻位置可否,急得劉備是雙膝蓋跪地泣告:“先生不出,如蒼生何!”言畢,淚沾袖袍,衣襟盡溼,孔明感動致極,終於“願效犬馬之勞”。夷陵之戰後,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也是握住諸葛亮的手,泣淚告曰:“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驚的諸葛亮是頓首再拜,泣淚表忠心。
另外,劉備在劉表去世,獻帝被害,劉封去世,法正去世,龐統被殺,關羽被殺,張飛被殺都曾哭過。由於影視劇的傳播,劉備被刻上了“愛哭”的烙印,不僅劉備愛哭,在蜀漢君臣之間,諸葛亮哭的水平僅次於劉備。
“白帝城託孤”這一段,相信大家在電視上面都看過無數遍,我也是深深的被唐國強老師的演技所折服,當劉備於病榻之上用盡最後力氣說出:“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這段話時,諸葛亮的反應何其激烈,那是汗流遍體,手足失措,頓首泣拜於地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罷,叩頭流血。劉備這一哭,使到諸葛亮一直輔助無能的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矣。
諸葛亮在法正去世、黃忠去世、趙雲去世、張苞去世後都在公開場合哭過。
那麼,為什麼劉備愛哭呢?
筆者以為,劉備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很容易觸景生情,這是他的性格使然,同時,劉備不管哭誰,因為什麼事而哭,都能給他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不管劉備是裝的也好,還是真的是出於內心,劉備愛哭已然成為了他的標籤。蜀漢多忠臣良將,能一路追隨劉備的,必定也見過劉備哭,作為三國一代梟雄,劉備的哭確實給他的個人形象加分不少。
-
9 # 煙哥是大叔
毫無疑問,劉備是個君子,對待百姓和自己的將士是真心的好,這也是大家緊緊跟隨他的原因,心藏天下,總被感動,都是自然而然,只是小說寫出來了,自古大人物感情都是飽滿的。。。。
-
10 # 林鄉人剛子
劉備經常哭的原因是為了達到他的目的。因為劉備他這個人雖然看起來很老實忠厚,但是隻要我們細想就會發現他每一次哭都是有目的性的哭。
劉備字玄德,他是三國時期蜀漢的開國皇帝。在他少年的時候因為他自身實力不是很強,所以在諸侯混戰中經常失敗,他一直秉持的都是以德服人的原則,所以很多人都對他很尊敬。他崛起是從遇到關羽,張飛,他們三人桃園三結義後又三顧茅廬,請到了諸葛亮出山輔佐他,自此開始崛起。
可以說劉備的天下都是哭出來的,但是他每一次哭其實都是有所收穫的。在他當初被曹操追著打想要他命的時候,他沒有辦法,只有逃跑,在這種危機的時候,肯定是不能帶著百姓一起逃走的,而且百姓有那麼多人想帶也帶不走,所以他就在百姓們面前哭了一場,這一哭讓百姓們覺得劉備這個人有仁心,是值得他們尊敬跟隨的,而且劉備他這一哭還收穫了老百姓的民心。
而一個君主想要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什麼?除了自己需要有足夠的能力,其次最重要的就是民心,所以一直有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 有句話說的是“男兒有淚不輕彈”,一般的男性都不會輕易在別人的面前掉眼淚,而且在當時那個社會,都是以男權為主,劉備他能在這麼多人面前哭泣,也是需要一定勇氣的,雖然江山是哭出來的,但是這也是一種謀略不是嗎。
-
11 # 忘憂影視劇場
劉備是一個重感情心懷大志懂得仁愛的人,他打了無數次敗戰,但在經歷挫敗中沒有哭,反而是在生死離別,劫後重生,悲喜交集的時候哭,他不會因為貪生怕死而放棄他的信念。
-
12 # 中行偃1
答:劉備的哭,貌似家常便飯,自《宴桃園豪傑三結義》起至“白帝託孤”止。從“泣”中開始,至“泣”中結束。
好像多愁善感,又似推心置腹、榮辱與共、肝膽相照!
劉關張,一哭三拜;趙子龍分別之泣;張飛丟徐州的感慨把老婆當衣服();曹操竟然也被哭訴身世不幸所感動;徐元直的生離死別;諸葛被“泣”出山;吳國太面前的訴狀;就連諸葛的錦囊妙計都用上了,孫仁(夫人)面前的淚如雨下。沒完!
張松這個王八蛋也因為“潸然淚下”獻出了西川;關羽之死節約用水,以淚洗面;造謠惑眾,大慟劉協給活人開追悼會;白帝託孤,人之將死 其言也善。
為什麼愛哭?哭出了仁政的名望、哭出了手足心腹、哭出了智囊、哭出了悍將、哭出了水平、哭出了高度、哭出了“漢室”江山、哭出了境界。
(副軍將軍劉封)
然而,這一切都是《三國演義》中的劉備。真實的劉備不是沒有哭過,卻沒有出現在《三國演義》。誰能讓劉備為之流涕?
《三國演義》說劉備在得知劉封大戰徐晃、夏侯尚、孟達之後,對於殺劉封很是後悔。然而,這次劉備是真哭了!
《三國志·劉封傳》: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
-
13 # 皮二影視短片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劉備在演義裡特別的愛哭,動不動就流眼淚,看到老百姓要哭,看到自己的將軍們也哭,看到自己的孩子們也要哭。但是實際上這是一個小說演義的形象,正史當中劉備也哭,但是哭的機會並不多。而且每次哭都有他不同的含義。
這次講一下他對自己事業追求當中的一次哭,那就是在荊州,在荊州其實劉備過得還是挺開心的,特別是三顧茅廬以後,這諸葛亮終於是找到了自己的老闆了,跟著劉備回到了新野,開始了自己的試用期。整個試用期的過程當中,劉備對諸葛亮是膩的不行,天天湊在一起,一起吃一起睡。別忘了劉備身邊其實已經有兩個兄弟了,這倆兄弟以前也是和劉備同吃同住的,人家就開始吃醋了。特別是關二哥,特別容易吃醋,於是劉備就說了那句成語:如魚得水!諸葛亮對於我劉備來說就是這個關係,你們倆兄弟就不要多說了。關張二人在劉備身邊待的久了,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該閉嘴,那還是拿捏的很到位的。所以從此不再附言。
這段日子劉備鍋的很開心,特別是在博望坡打了一仗,當時劉表有點後悔收留劉備,為啥呢?原以為收留劉備能為了對抗曹操,但是沒想到劉備羽翼漸豐,而且曹操暫時也沒有南下的意思。在這樣的狀態下,劉備在劉表那裡就成了尾大不掉處理不好了。這個時候劉表就想了個主意,要陰劉備一把,意思就是用損招把劉備趕走。
劉表出了個什麼主意呢,就是把劉備派到北邊,和曹魏接壤的這個地方。這麼一來,曹操那就不幹了,心想我還沒找你事情呢,你卻主動過來找茬來了。不行,這個事情一定要解決,於是就派了夏侯惇和于禁過去打劉備,發生戰爭的地點就是在博望,在今天的河南南陽附近。
這一仗怎麼打呢?本來劉備那邊就弱,兵也沒幾個,曹魏那邊實力強,按理說撲過來就應該給劉備他們包了餃子了,沒想到劉備居然撐了一段時間,然後忽然有一天,劉備把自己的軍營燒了,然後跑了,夏侯惇就覺得,這肯定是劉備害怕了,直接追上去滅了劉備他們算了,可身邊的李典就勸夏侯惇,說劉備這個人是梟雄,無緣無故把自己軍營燒了跑了,必定有詐。夏侯惇不聽,著急立功,就帶兵追上去了,結果中了劉備的埋伏,敗的一塌糊塗。劉備就因為這個計策小勝了一次,但是這個計策可不是諸葛亮出的,這是劉備自己的主意,自己帶兵打的仗,演義裡把功勞歸到了諸葛亮身上,那是不公平的。
有了這個勝仗之後,劉備更開心了,但是劉備越開心,劉表就越不開心,覺得劉備這麼厲害,把劉備留在身邊就是養虎為患,於是讓劉備別在新野待著了,到樊城來,在劉表身邊待著,離得近了,隨時都可以控制劉備。也就是在這一段時間裡,劉備在劉表心裡的信用度是大大的往下掉了,沒有以前那樣稱兄道弟的了。
有一天,劉表請劉備喝酒,劉備是終於忍不住了,在酒席上就開始哭,一開始是眼圈紅,中間呢是滴眼淚,最後居然越哭越兇。劉表就問劉備這是怎麼了?是吃的不好呢還是喝的不好呢?還是晚上睡得不夠香啊?怎麼哭的這麼厲害了,這個時候劉備拍著大腿對劉表說:“你看看我這腿啊,好久都沒騎馬了,肉都鬆了。”那麼劉備為什麼哭呢,劉備的意思是如果他還在劉表這裡吃閒飯,他的雄心壯志什麼時候能實現啊,所以這一次的哭,劉備哭的是自己,哭的是自己的前途,哭的是自己的事業未成。
後世有人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說的是有道理的,但至少其中有一種哭,是劉備哭的緊迫感,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緊迫感,劉備才能成為梟雄。相反他身邊的劉表,那是吃喝等死,撞鐘度日,有一天過一天,這就是典型的爛泥扶不上牆,兩個人一比較,區別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所以三國必定有一個位置是給劉備留下的,因為他時時刻刻都在想著自己的事業,而不是貪圖享樂,英雄和凡人的區別就在這裡。
-
14 # 萌魚聊生活
emmmm.....五、六歲看三國的時候(其實啥也不懂),那會兒很不喜歡劉備,覺得一個大男人整天就知道哭,當然,現在也不是很喜歡他.....
不過想想人家哭的還是很有水平的。人常說,“你光哭有什麼用?能解決實際問題?”唉,劉備一哭還真能解決不少實際問題,簡直是一哭天下開,文武百官滾滾來。
用哭:博得同情,換來桃源三結義
表忠心(以退為進),換來了徐州
去感化,換來了臥龍、黃忠
表慚愧,安撫趙雲七進七出,換來趙雲誓死效忠
去感動,換來岳母的態度軟化、孫夫人的死心塌地,(超額完成了政治聯姻)
賣慘(欺負老實、仁義的魯肅),拒還荊州
表不甘,關羽死後,劉備多次哭泣,非要說目的,那就是想拿回荊州
表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順利的完成白帝城託孤),換來諸葛亮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別看劉備的武藝不及呂布、趙雲、典韋.....
智謀不及諸葛亮、郭嘉、荀彧、周瑜.....
但人家天生就是“影帝”啊,哭絕對都得哭在刀刃上,這要文不成武不就,再不會裝弱賣慘,還怎麼收攏人心。
喜歡我的回覆,請點點我的關注喲~
-
15 # 龍馬在月
三國演義本身就是小說。需要突出每個重點人物的特點,蜀國諸葛亮關羽趙雲美化的太厲害。估計為了平衡,有點醜化劉備張飛的意思。再一個原因,估計也是重要原因,劉備代表著漢朝正統。哭來哭去代表著對時代的無奈,對群雄追鹿的無奈,無可奈何只能哭哭了
-
16 # 探尋烏魯木齊
劉備這個人,初一看,老實人一個,老實人通常被認為沒有能力,沒有本事。 我原來也一直以為他沒有本事,對他能當諸葛亮、關雲長、張飛的老闆一直耿耿於懷。 諸葛亮、關雲長、張飛、趙子龍那麼厲害,憑什麼當他的手下啊,我原來一直以為他有些不配。 我覺得不配的還有兩個人,一個是《水滸》裡面的宋江,一個是《西遊記》裡面的唐僧。 打虎英雄武松那打虎的姿勢多瀟灑啊,豹子頭林沖十萬禁衛軍總教頭多牛啊,還有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結果呢,被一個婆婆媽媽的宋江給統領了,最後還被他出賣了。想想都窩囊。 還有那到西天取經的唐僧師徒組成的四人幫,論本事,哪一個不比唐僧強,可偏偏就是他來當班長。最可氣的是還給最有本事的孫悟空帶了一個金箍圈。 劉備最顯得搞笑的一件事情是《三雄戰呂布》,看見兩個結拜弟弟打得過癮,他也手癢,沒等他出手,呂布就立即拍馬屁股溜了。呂布想的也有道理:兩個老弟都這麼厲害,那老哥不是更厲害了。可誰知道這個老哥是一隻紙老虎呢。 可有人覺得劉備連一隻紙老虎都算不上,紙老虎至少表面上很嚇人,可劉備看上去老好人一個,遇到事情就哭,於是就有人總結: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能把江山哭到手,這份哭功也算了不得。 可是劉備得江山真是哭出來得嗎? 劉備是真的沒有本事嗎? 沒有本事,劉備怎麼又成功了呢? 難道劉備的成功是運氣? 可以肯定的是:運氣只能造成暫時的成功,能力才是永保成功的法寶。 劉備從一無所有,到成為一方霸主,歷時數十年,可見,不是運氣兩個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那麼,劉備應該是有能力了,他有哪些能力呢? 是哪些因素導致了他的成功呢?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成功學的書籍在叫賣,告訴我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要立志,要確定目標,確定理想。 說什麼“目標決定層次”。 說什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我看不對! 我看每個人都想當總統,總理,成為一方霸主、諸侯;每個人都想家財萬貫、富可敵國。 “鴻鵠之志”,每一隻麻雀都有的,扶搖直上九萬里來遨遊世界,那感覺肯定不錯,但是麻雀不會去說,更不會去做,因為它很清楚自己的翅膀有多長多寬、自己有幾斤幾兩,這就叫有自知之明。 大多數人都有自知之明,都明白自己的能力,所以他們把鴻鵠之志埋在心底,安天樂命,不做非分之想。 只有少數人,他們把鴻鵠之志不僅放在心裡,而且還掛在嘴邊,更有付諸行動。 這少數人有分為兩種人:一種是有能力的人,一種是自認為有能力的人。 自認為有能力的人,為了他們的鴻鵠之志,去創,去博,去拼,結果當然是頭破血流,在別人的談笑間灰飛煙滅。象撲火的飛蛾,過去的也就過去了,留不下任何的記憶。 我也做一回“事後諸葛亮”來下一個論斷:劉備肯定不是撲火的飛蛾。 那麼劉備是有能力的少數人了? 這句話錯了! 正確說法是:劉備是有政治創業能力的少數人! 為什麼這樣說? 我認為,有能力的人是大多數的,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 譬如一個廚房,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能力,鍋子可以炒菜,電飯煲可以煮飯,碗可以盛菜。。。 關鍵在於,找到自己有哪方面的能力。 “知道了自己有哪方面的能力,你就成功了一半” 怎麼知道? 三個方法: 第一, 如果你會照鏡子,那就自我評估; 第二, 如果你只緣身在此山中,不妨讓別人評估; 第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還沒有過時。“是騾子是馬,牽出去遛遛”這句話也很實在。 劉備的能力,首先在於他知道自己有哪方面的能力,他知道自己有政治創業的能力。 劉備的能力之一在於:他有“識己”的能力!
-
17 # 春九電影混剪輯
先主哭的功力乃歷屆皇帝之最,哭的目的都很明確,哭的技藝也相當高湛,有哭兄弟之間離別的,有哭百姓的,有向對手哭同情的,莫不體現先主心理學高手。
一是與兄弟之間哭。
張飛失徐州哭。
送徐庶哭
三顧諸葛亮哭
對趙雲也哭
對關羽哭的最厲害
但是這些哭中,明顯看出先主有的哭的厲害,有的垂淚,有的大哭,體現了感情真摯,另一方面體現了情感豐富。
二是對手哭同情
面對性格憨厚的魯肅時,哭的尤為動情,東吳的要賬最後作罷。
三是哭百姓疾苦
哭百姓主要是能讓百姓感覺君主仁厚,同時收穫聲譽,這樣廣大百姓才支援他,才有他的成功。
-
18 # 盛京楊員外
劉備為什麼愛哭
《三國演義》主要表達的就是劉備的仁,懷“仁”的人自然富有愛心,重感情,何況劉備還是小說中的仁之至,劉備愛哭是自然的。小說中諸葛亮和劉備隆中對,三分天下,劉備占人和,曹操佔天時,江東佔地利,劉備為了天下大業自然要把他的仁,發揮到最大,所以小說中劉備特別愛哭,用這種方式表達他的仁。
劉備哭了多少次《 三國演義》小說中劉備灑淚小哭4次,大哭10次,泣21次,共哭35次。小哭是灑淚、揮淚等,沒聲,眼淚含眼圈。大哭有聲,眼淚不斷流出。泣,就是涕泗橫流,鼻涕一把,淚一把。三國演義劉備第一回出,第85回死。85回哭了35次,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一點也不為過。
第七回:雲嘆曰:“某曩日誤認公孫瓚為英雄;今觀所為,亦袁紹等輩耳!”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見有日。”灑淚而別。
第十一回:陶謙勞軍已畢,趙雲辭去,玄德執手揮淚而別。
第一、二次哭,這是和趙雲分別,小哭兩回,劉備恨自己沒有勢力,收不了這等良將。
第十五回:賢弟一時之誤,何至遽欲捐生耶!”說罷大哭。關、張俱感泣。
第三次哭,這是張飛失了荊州,剛打了敗仗,兄弟還要自殺,焦頭爛額,悲憤著急,所以大哭。
第十九回:至曉將去,往後院取馬,忽見一婦人殺於廚下,臂上肉已都割去。玄德驚問,方知昨夜食者,乃其妻之肉也。玄德不勝傷感,灑淚上馬。
第四次, 劉安殺妻款待劉備,劉備心中不忍。
第三十四回:是時正在屏風後,聞玄德此言,心甚恨之。玄德自知語失,遂起身如廁。因見己身髀肉復生,亦不覺潸然流涕。
第五次,劉備久不騎馬征戰,長膘了,感覺自己荒廢了時日。
第三十六回:今當告歸,容圖後會。”玄德聞言大哭曰:“子母乃天性之親,元直無以備為念。待與老夫人相見之後,或者再得奉教。”
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備聞公將去,如失左右手,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二人相對而泣,坐以待旦。
第三十六回:玄德就馬上執庶之手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會卻在何日!”說罷,淚如雨下。
第六、七、八次哭,徐庶母親被曹操劫持,沒辦法徐庶要去見母親,投曹操,劉備和他分別,哭了三回。
第三十八回:孔明曰:“亮久樂耕鋤,懶於應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蒼生何!”言畢,淚沾袍袖,衣襟盡溼。
第九回:劉備求孔明出山相助。
第四十回:賢弟可自領荊州。”玄德泣拜曰:“備當竭力以輔賢侄,安敢有他意乎!”
第四十回:雲長大驚,隨捉宋忠至新野見玄德,備言其事。玄德聞之大哭。
劉表病危託孤,劉琮要投降曹操,劉備感傷大哭。
第四十一回: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玄德於船上望見,大慟曰:“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聞者莫不痛哭。
第四十一回:路過劉表之墓,玄德率眾將拜於墓前,哭告曰:“辱弟備無德無才,負兄寄託之重,罪在備一身,與百姓無干。望兄英靈,垂救荊襄之民!”言甚悲切,軍民無不下淚。
第四十一回:不如暫棄百姓,先行為上。”玄德泣曰:“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百姓聞玄德此言,莫不傷感。
不服不行,劉備是個表演藝術家,要是擱現在肯定是個老藝術家。劉備覺得對不起劉表,對不起百姓而哭。
第四十二回:雲下馬伏地而泣。玄德亦泣。雲喘息而言曰:“趙雲之罪,萬死猶輕!
趙雲萬軍從中救出阿斗,劉備感激,隨後摔孩子。
五十三回:正言間,忽報公子劉琦病亡。玄德聞之,痛哭不已。孔明勸曰:“生死分定,主公勿憂,恐傷貴體。
劉琦死了傷心。
五十四回:玄德乃跪於國太席前,泣而告曰:“若殺劉備,就此請誅。”
劉備點破計謀告知吳國太。
第五十五回:玄德入見孫夫人,暗暗垂淚。孫夫人曰:“丈夫何故煩惱?”
第五十五回:吾料軍師必有排程,何用猶疑?”玄德聽罷,驀然想起在吳繁華之事,不覺悽然淚下。
劉備從江東跑了
五十六回情面上,早早交付。”玄德聞言,掩面大哭。肅驚曰:“皇叔何故如此?”玄德哭聲不絕。
五十六回:孔明說罷,觸動玄德衷腸,真個捶胸頓足,放聲大哭。
第一次假哭,第二次是真哭。
第六十回:玄德舉酒酌松曰:“甚荷大夫不外,留敘三日;今日相別,不知何時再得聽教。”言罷,潸然淚下。
第六十回:玄德入城,與劉璋相見,各敘兄弟之情。禮畢,揮淚訴告衷情。
張松和劉備聚三日,劉備不忍分離。劉璋劉備兄弟想見,感慨漢室江山。
第六十三回:報說軍師連人帶馬,被亂箭射死於坡前。玄德聞言,望西痛哭不已,遙為招魂設祭。諸將皆哭。
龐統死,劉備傷心。
六十五回:次日,親齎印綬文籍,與簡雍同車出城投降。玄德出寨迎接,握手流涕曰:“非吾不行仁義,奈勢不得已也!”共入寨,交割印綬文籍,並馬入城。
玄德入成都
劉璋投降。
七十七回:王上寬心,亮親提一旅之師,去救荊襄之急。”玄德泣曰:“雲長有失,孤斷不獨生!孤來日自提一軍去救雲長!”
關羽死了。
第七十八回:言未已,只見關興號慟而來。玄德見了,大叫一聲,又哭絕於地。
第七十八回:眾官救醒。一日哭絕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只是痛哭;淚溼衣襟,斑斑成血。
劉備這是真感情
且傳言漢帝已遇害。漢中王聞知,痛哭終日,下令百官掛孝,遙望設祭,上尊諡曰“孝愍皇帝”。
劉備聽說漢帝遇害,痛哭。
八十一回:飛至演武廳拜伏於地,抱先主足而哭。先主亦哭。
八十一回:先主頓足曰:“噫!三弟休矣!”及至覽表,果報張飛凶信。先主放聲大哭,昏絕於地。眾官救醒。
八十一回:先主見了關興,想起關公,又放聲大哭。眾官苦勸。
關羽,張飛死了,劉備大哭。
第八十五回:“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訖,淚流滿面。
第八十五回: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義,皆敕命為神。哥哥與兄弟聚會不遠矣。”先主扯腚大哭。
扯腚,躺著拍屁股哭。
-
19 # 意思點影片
禮賢下士,情到深處淚自然就流出來了。還有籠絡人心。
劉備(161年—223年),字玄德,東漢時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國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蜀漢王朝的建立者。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劉備集團的力量相對較弱,又無穩定的根據地,一直處於顛沛流離的境地。曾經一度寄居大軍閥曹操、袁紹、劉表之下。但劉備為人的品質和品格方面最符合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理念,所以所到之處均深受禮遇和尊敬。劉備在複雜的政治鬥爭實踐中領略到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對於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養,樹立賢德之君的風範,臨終時仍不忘留下遺詔告誡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20 # 正能量心語qy
民間常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這話看似有些無厘頭,卻也是一語道破天機。仔細想想,劉備的江山還真是“哭”出來的。只不過,這個“哭”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哭”,而是劉備為經營人心、凝聚力量所採取的一種直觀手段。
實際上,劉備到底是不是真的愛哭,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卻是真的,那就是最初的劉備名頭大、身份低、力量弱。如果說這些特點分散到不同的人身上,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一旦歸於一人身上,其內心肯定是很糾結的。不巧的是,劉備先生就是處在這樣的矛盾狀態下,埋沒市井鄉野心有不甘,振臂一呼又沒有那個實力。因此,為了凝聚人脈,成就事業,必然會時時渴望別人的幫襯和提攜。
劉備愛哭,其實都是被逼出來的無奈之舉。
這也怨不得劉備。自古成大事者,都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縱觀曹孫劉三人,在用人的問題上都是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的。曹操靠“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手下人才濟濟,不請自來。這些人,大都是衝著曹操的正統地位來的。因此在人才問題上,曹操不存在“請”,而在於怎麼“納”。這種格局決定了,曹操理政治軍一向森嚴,屬下多有畏懼。孫權與曹操有所區別,主要靠的是吃老本,儘管沒有曹操在政治上的獨特優勢,卻也勉強說得過去,父兄基業,三朝元老,盡在麾下。有老底子,想幹點事也不是很困難。劉備就可憐了,除了頭上有一頂“皇叔”的帽子,其他一無所有,劉備不哭還能靠什麼爭取人心呢?
其實,對於這種處境,劉備內心也有著說不出的苦痛。他知道,自己與這些人根本就不在同一起跑線上。要想成就事業,就必須另闢蹊徑,而經營人心、凝聚人脈顯然就成了劉先生的首要選擇和當務之急。有了這樣的定位,劉備在後來的發展中也就處處以此為準則,並一發不可收拾。
最初,先是望著官府榜文發出一聲嘆息(還沒哭),成就了與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並藉助張飛和當地富商的雄厚財力招兵買馬,打造根基。後來遇趙雲,劉備發現又是一個得力干將,頓感相見恨晚,分手時戀戀不捨,眼含淚珠,惹得趙雲幾次欲辭公孫瓚投到劉備跟前。把趙雲拉到身邊後,為了進一步鞏固與趙雲的關係,劉備更是邊哭邊將自己的兒子摔在地上——“為了這個小東西,險些損我一員上將”,直接把趙雲感動的淚水滂沱,心似融冰。從此追隨左右,披肝瀝膽,甘冒矢石。
老將黃忠最早效命於長沙太守韓玄,因為劉備兵至,長沙失守。黃忠作為守城的將軍,自然羞愧難當,城破之日,閉門不出。劉備敬重黃忠忠義,立即帶人登門拜訪,一邊溫言軟語,一邊抹著眼淚勸說。此時情景,縱使黃忠鐵石心腸,也斷難不歸降了。最後黃忠是嚎啕大哭,翻身起床,撲倒在地。從此追隨劉先主,衝鋒陷陣,奮不顧身。後來的定軍山一戰,連夏侯淵也被斬於馬下。
馬超是西涼太守馬騰之子,因馬騰被曹操殺害,馬超起兵為父報仇,兵敗後投奔張魯。後來劉備率兵征討張魯,馬超出戰,結果與張飛大戰幾百回合,難分勝負。劉備愛才,不忍傷害,用計收取馬超。見了馬超,不提陣前作戰廝殺,單道自己與乃父馬騰的交情,說到動情處,又是眼睛發紅,鼻子發酸,聲音哽咽。三下五除二,就把馬超的心征服了。至此,“五虎大將”全部收於麾下。
對待武將是這樣,對待謀士也無不如此。
想當初劉備窮困潦倒,無處安身,偶遇徐庶,立即拜為軍師。從此是日夜交談,言聽計從。後來因為徐庶老母被曹操賺到曹營,徐庶才不得已辭別劉備。軍師要走,劉備送行。半路之上,劉備幾次三番拉住徐庶之手,依依難捨,至情真處,免不了又是失聲痛哭、難分難捨。徐庶見此,更是無所適從。君恩似海。至此,也就有了“徐庶走馬薦諸葛”的深情報答以及後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無言支援。
對待諸葛亮就更不要說了,三顧茅廬,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來的。儘管諸葛亮一再拿捏,最後出來相見的時候卻也是滿含淚花了。正是有了劉備的三顧之情,才有了諸葛亮的建功立業;也正是有了劉備的託孤之重,才有了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佳話。對待龐統也是如此,進取西川的路上,劉備灑淚相別,拉著手是千叮嚀、萬囑咐。臨行,又將自己的坐騎贈送給龐統。如此的主子,哪個屬下不感動。龐統眼含熱淚,率眾出征,結果半路被張任射死於馬下。臨死,龐統還在撫摸著劉備的戰馬呼喚著劉備的名字,一雙哀傷的眼鏡至死都在遺憾不能再為劉備效力。
後來,益州張松奉命出使曹操,因言差語錯,被曹操亂棍打出軍營,又是劉備半路相邀,好言寬慰,傾訴衷腸。送別路上,更是極盡煽情之能事。最終,張松感念劉備大德,主動獻出了西川地理圖,為劉備進取西川形成了軍事上的優勢。為討回荊州,周瑜獻美人計,劉備東吳相親。與孫尚香孫夫人成婚之後,劉備為擺脫東吳陷害,急於趕回荊州。為了爭取孫夫人的支援,劉備又是一番啼哭訴說,直接惹得孫夫人連兄妹情意都不顧了,瞞著母親,違抗軍令,一路安全護送劉備回到荊州。
如此的例子還有很多,無一不是貫穿於劉備的政治軍事生涯。也正是有了如此的用人態度以及坦誠的大胸懷,才讓劉備有了與曹操孫權抗衡的資本,並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作秀也好,真實情感也罷。但如此的用心和舉動,一般人又怎能做得了呢?或許,這就是劉備愛哭的真正原因吧!
回覆列表
劉備哭是打的心理戰術。博取身邊的人的同情和支援,才會有人為其賣命;博取對手的同情和支援,對手才會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