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元前

    關羽失荊州,不是大意,也不是考慮不周。而是在現實約束下,一場無可挽回的歷史悲劇。

    當時的情況是地理條件限制的,關羽佔著荊州,而荊州東吳垂涎已久,曹操也想要納入囊中,荊州雖然是兵家必爭之地,我覺得也是戰爭的導火索,劉備取了西川與漢中,我覺得應該讓出荊州,與當時的條件,想馳援荊州是不可能,太遠,且蜀道難行。

    在樊城之戰中,徐晃採用了聲東擊西、穩紮穩打、出其不意的戰術策略,成功打敗了關羽,而且還攻陷了關羽塹壕前所設定的十重鹿角,而後還斬殺了關羽的部下胡修、傅方這兩員大將。曹操聽到徐晃這些戰績之後,稱讚徐晃:“賊圍塹鹿角十重,徐致戰全勝,遂攻陷賊圍,斬敵首虜。吾用兵多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見長驅徑入敵圍者。”

    威震三國的關羽,之所以在樊城之戰中敗給了徐晃,主要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關羽的大意

    關羽在水淹七軍、斬殺龐德、捕獲于禁之後,開始志驕意滿,產生了麻痺大意的心理。當時曹操派遣徐晃支援曹仁的時候,關羽並沒有放在心上,也沒有做出任何周密的應對計劃,而只是簡單的用鹿角修築了幾道工事而已。

    另外,威震華夏的關羽從來都不把徐晃放在眼裡,這就進一步助長了關羽的輕敵心理。而徐晃夜正是抓住關羽這個輕敵大意的致命弱點,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策略從而擊敗了關羽。

    二、蜀軍懈怠計程車氣

    對於一場戰爭的勝敗而言,軍心士氣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古人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在關羽攻打襄樊之後,蜀軍一直採用圍城的策略,蜀軍士氣早就消耗殆盡。當徐晃率曹軍趕到之後,關羽所統領的蜀軍早就沒有了當初那種銳氣,整個蜀軍士氣已經懈怠。

    再看看徐晃所率的曹軍,可謂是士氣正盛。所以,徐晃用強盛之師打敗關羽的不振之師,也是情理之中。

    三、荊州出現了叛亂

    從整個襄樊之戰來看,關羽對荊州後方的安置一直都存在巨大的隱患。關羽聽說東吳任命陸遜為大將之後,便把鎮守荊州的精兵強將調到了前線。

    正當關羽想全力拿下樊城之時,荊州突然出現了叛亂。呂蒙率軍渡江,蜀軍大將糜芳投降東吳,荊州落入東吳之手。此時,關羽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囧地。

    從以上三點來看,這也是關羽在樊城之戰中被徐晃所擊敗的重要原因。關羽的失敗,並非其武力不如徐晃,也不是兵法不如徐晃,而是形勢所驅、大意所驅。可惜了威震華夏的關羽,兵敗徐晃之後,便走上了敗走麥城的悽慘之路!

  • 2 # 峰峰說史

    提起三國,怎能不提關羽!三國時期,那是眾星璀璨。而關羽無疑是極其耀眼的一顆。羅貫中老先生在《三國演義》中曾經如此盛讚關羽:“千萬雄兵莫敢當,單刀匹馬斬顏良。只因雲長武藝強,致使猛將束手亡。”不論在演義或者正史中,就武力水準和軍事造詣水平來看,關羽在三國時代確實是一流的。

    縱觀關羽一生,是忠義的一生,也是傳奇的一生,一生驍勇善戰,一生大放異彩。然而人無完人,強如關羽也曾吃過敗仗,被曹操麾下名將徐晃追殺,甚至狼狽而逃。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關羽是真的不如徐晃嗎?

    這些問題得從樊城之戰說起。也正是樊城之戰的失敗,導致一代名將敗走麥城,最終身首異處。樊城之戰的前期,關羽水淹七軍,降於禁,殺龐德。風頭可謂一時無兩!此時的關羽難免有些驕傲,有些麻痺大意,以至於曹操派徐晃前來支援的時候,關羽根本不以為然,只是簡單的用鹿角修築了幾道陣地工事。其實說白了,關羽之所以不當回事,原因就是他沒把徐晃放在眼裡。也正是關羽的輕敵之心,讓徐晃有了可乘之機。在樊城之戰中,徐晃採用了聲東擊西、穩紮穩打、出其不意的戰術,成功擊敗了關羽。

    當然,只憑樊城之戰的失敗,關羽不至於送命,自古勝敗乃兵家常事,失敗了可以回自己的大本營,此時關羽的大本營就是荊州。但是,在關羽攻打樊城之時,呂蒙白衣渡江,留守荊州的糜芳已經投降東吳。前方找事失敗,後方大本營已失,關羽進退兩難,只得敗走麥城。

    關羽之敗,非武力不如徐晃,也非兵法不如徐晃,而是形勢使然、大意使然。可嘆一代名將,敗於徐晃之後,便踏上了敗走麥城的悲涼之路!

  • 3 # 一頁笑談

    關羽一代名將勇冠三軍,但是為什麼在樊城失敗了輸給了徐晃,最終敗走麥城英勇就義,敗於徐晃死於呂蒙。主要原因有三點

    其一,關羽孤軍奮戰

    劉備將大部隊抽走去巴蜀與遠親劉璋爭奪地盤,留下關羽和一部分訓練不足的新兵駐守荊州,而且在關羽面臨曹魏與孫吳兩面夾擊的時候也沒有得到一兵一卒的增援,硬是憑藉著自己為數不多的有生戰鬥力上演了水淹七軍 抓于禁斬龐德 圍攻樊城,給予了曹魏非常嚴峻的打擊與壓力最終不得已與孫吳聯合才有了翻盤的機會。

    其二,關羽戰傷復

    眾所周知曹魏派出前西涼猛將龐德為先鋒對抗關羽,龐德出師前立下軍令狀揚言要與關羽一決雌雄,並且抬棺出征抱著你死我活的心態上了前線。龐德也不是蓋的戰鬥力也是槓槓的,在與關羽一連大戰了30多個回合都不出勝負只是略處下風,要知道關羽以前都是出名的快刀,沒人能與他交鋒過10回合如袁術手下河北雙雄顏良文丑西涼一匹狼華雄都是被二爺直接秒殺。這個龐德能與二爺交鋒30個回合實屬不易。結果這龐德善弓箭稱二爺不備暗箭傷人而且還是一枚毒箭,最後還是靠神醫華佗刮骨療毒才得以回覆,但是卻落下病根,在與徐晃爭戰之時箭傷復發這才被徐晃有機可乘 。

    其三,劉封拒不出兵救援

    都知道劉備的兒子阿斗扶不起來,劉備也深知自己兒子難成大器,所以有了改立養子劉封為世子的想法,但是被關羽出面制止了,關羽認為劉封非劉備血脈而且寸功未立不可立為世子。後來劉封得知是關羽大力否定壞了自己好事從此以後對關羽懷恨在心伺機報復,這才有了關羽四面楚歌請求劉封援軍,劉封以各種理由推脫關羽拒不出援的事情。最終結果導致二爺敗走麥城,孫吳收穫荊州的嚴重結果。

  • 4 # 富元製作

    首先論武力而言:

    1、關羽受了箭傷在休養期力量發揮大打折扣。

    2、關羽本身武藝比徐晃高但是很自滿,而徐晃雖比關羽武藝差,但也是到了一定級別的高手,加上後天努力和研究,會進步不少。

    3、關羽在許昌之時與張遼徐晃私交很好,以關羽自信的性格加上徐晃帶心計的請教,關羽將大部分絕招會告訴徐晃張遼,徐晃會不斷琢磨破解之法,這也將會是攀城敢戰關羽,同為五子良將的于禁不知關羽深淺因此一直不敢戰關羽。

    再看看統軍方面:

    1、徐晃素有曹操之周亞夫的美名,說名統軍謀略在武藝之上,素以背後攻擊為特點屢次戰敗敵人,戰馬超西涼軍時徐晃就從後攻擊配合曹操前方主力形成夾擊之勢。

    2、關羽統軍雖然不比徐晃差,但是過於自信自滿,而且主力在前方,遇到徐晃後方突襲有些防不勝防,

    再加上關羽因為私交多少有些仁慈,而徐晃不比張遼在戰場上六親不認下狠手,這樣關羽敗局成形,曹軍的驅趕更加上陸遜偷襲,敗走麥城陣亡是很正常的。

  • 5 # 周

    樊城之戰,關羽打不過的是曹孫聯手,並不是徐晃。大勢所趨,再巔峰的關羽,也不是魏吳聯盟的對手。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看一下,建安二十四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劉備在取得益州後,又在漢中擊敗曹操大軍,接著派遣劉封、孟達佔據上庸,此時,劉備集團的領地和實力大大增強,達到了頂峰時期。而孫權準備又一次進攻合肥,各地抽調兵力到揚州集結駐紮。孫權這時候還沒準備進攻關羽。

    《三國志 魏書十五》: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

    關羽趁著曹軍新敗,孫權無暇他顧之時,率領部隊攻打荊州北部樊城。初期,關羽圍樊城困住曹仁,曹操派出大將於禁率領七軍援救襄樊,到了八月,連綿大雨,漢水暴漲,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點打援,天時地利,成就了無敵一般的關羽。

    強大的關羽,也讓曾經的盟友,開始害怕。眼看著關羽聲威大震,實力大漲,如果讓關羽取得樊襄之戰的勝利,挾大勝之威,荊州全境都可能成了劉備的。這是不符合東吳的利益,然後東吳就更改了早期制定的進攻合肥計劃。而這時的曹操也接受了丞相軍司馬司馬懿、西曹屬蔣濟提出的聯吳抗羽策略,雙方一拍即合,曹孫聯手,先擊敗關羽。國家之間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三國志 魏書十四》:關羽圍樊、襄陽。太祖以漢帝在許,近賊,欲徙都。司馬宣王及濟說太祖曰:“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太祖如其言。

    曹操先派人聯絡孫權,然後孫權寫信給曹操,請求允許他討伐關羽,為朝廷效力(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好處,做什麼事都佔著大義),接著東吳進行了一系列操作,呂蒙裝病,然後大肆宣揚,接著派出黃口小兒的陸遜至陸口,進一步麻痺關羽,陸遜寫信給關羽,把關羽好一頓的誇,表示願意盡忠和託付自己的前程。然後關羽相信了,誤以為東吳沒有了威脅,把防守東吳的軍隊逐漸趕赴樊城,造成了後方的空虛。接著東吳就是白衣渡江,取了公安,佔了江陵,直接端了關羽的老窩。

    而曹操響應東吳,持續增兵。

    操善其言,乃駐軍摩陂,前後遣殷署、朱蓋等十二營詣晃。資治通鑑

    徐晃本部是沒有足夠的力量解樊城之圍,曹操先後給徐晃增了十二營的兵,(有人說一營400人,有人說一營2000人)加上徐晃本部人馬,最少也超過一萬人,然後聲東擊西,擊退了率領步騎五千的關羽。徐晃部趁勢進入樊城包圍圈,基本上解了樊城的包圍。

    這時候的關羽,是處在老巢被端,腹背受敵的狀態。為了給東吳製作麻煩,曹仁停止了對關羽的追擊。轉瞬之間,三方面在荊州的實力發生轉變。東吳最強,蜀魏兩敗俱傷。活著的關羽對吳國威協最大,曹仁審時度勢採取最有利的策略。但東吳不同,趁著暫時的優勢,最好能全面佔領荊州,不能給關羽一口喘息之機。孫權立刻讓陸遜率兵駐紮夷陵,守衛峽口,阻止關羽入川。關羽自知孤立困窮,便向西退守麥城。孫權派人誘降,關羽偽裝投降,把幡旗做成人像,立在城牆然後逃遁。士兵都跑散了,跟隨他的只有十餘名騎兵。孫權已事先命令朱然、潘璋切斷了關羽的去路。十二月,潘璋手下的司馬馬忠在章鄉擒獲關羽及其兒子關平,予以斬首,於是,孫權佔據荊州,成了這場戰役最後的贏家。

    作為獨擋一面蜀國大將,孫權給自己兒子向關羽女兒求婚,關羽怎麼可能答應,那就是在為難關羽,明顯挑撥關羽劉備的關係,關羽怎麼可能答應,罵他都是輕的,真以為劉備對關羽的信任是無條件的。所以說得罪孫權,還有擅自取用孫權湘關的糧米,這都是孫權攻打關羽的藉口,歸根到底還是東吳不能坐視關羽強大。而關羽的驕傲自滿,苛刻對待糜芳這些事,只不過加速了關羽的失敗速度。

    三國之間爾虞我詐,在魏吳的夾擊之下,別說關羽,誰在那個位置也逃脫不了失敗的結果。

  • 6 # 襄江蒲葦

    因為徐晃收到了孫權要偷襲荊州的訊息有時剛帶來的七個營的兵力士氣高漲,還有關羽打樊城有一段時間了士兵也較疲憊又收到荊州後方被偷襲的訊息更加無心戀戰所以這也是關羽打不過徐晃的原因

  • 7 # 小姜老薑

    我是僵師,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關羽失荊州,不是大意,實屬戰略失敗,無力迴天。在樊城之戰中,關羽並不是打不過徐晃,論單挑能力,關羽根本就不懼徐晃。那麼,為什麼關羽會落敗呢,僵師認為,這是關羽在戰略上的失敗。此外,關羽在樊城之戰中敗北,不僅僅是徐晃一個人的功能,東吳呂蒙也有不可磨滅的功勞。下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樊城之戰,是關羽一生中最閃光的戰役,也是最失敗的戰役,樊城之戰對魏蜀吳三國的態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經樊城之戰後,蜀漢失去了五虎上將之一——關羽,同時也丟掉了荊州三郡,蜀吳僅有的一點信任也就此破滅,蜀吳結盟變成泡影,同時也讓劉備失去了逐鹿天下光復漢室的大好機會。

    丞相軍司馬司馬懿、西曹屬蔣濟言於操曰:“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操從之。

    當時雖然蜀吳聯盟,但孫權也有自己的小九九,試想一下,如果關羽一路北進,打的曹操元氣大傷或者直接滅掉曹操,那麼蜀漢的勢力將一發不可收拾,到那個時候,只靠東吳一家,是絕對沒有能力抗衡的;此外,劉備從東吳借走荊州,耍無賴不還,也讓孫權懷恨在心;還有一個原因,孫權多次向關羽聯姻,關羽不但不答應,而且還打罵使者,這也讓孫權非常的生氣。所以,在收到曹操的信後,孫權果斷髮兵,派遣呂蒙收復荊州。原文如下:

    初,魯肅嘗勸孫權以曹操尚存,宜且撫輯關羽,與之同仇,不可失也.及呂蒙代肅屯陸口,以為羽素驍雄,有兼併之心,且居國上流,其勢難久,密言於權曰:“ 今令徵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遊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 權曰:“ 今欲先取徐州,然後取羽,何如?” 對曰:“ 今操遠在河北,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取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易為守也.”權善之.權嘗為其子求昏於羽,羽罵其使,不許昏;權由是怒。

    在孫權決定收取荊州之後,孫權等就給關羽寫信,極盡讚美之詞,用各種糖衣炮彈轟擊關羽,使得本來就過於自信的關羽更加驕傲,更加自信,失去了冷靜的頭腦,開始犯昏。使得關羽無法冷靜的分析戰爭的動態形勢,最終敗於徐晃手中,殊不知驕兵必敗。

    呂蒙白衣渡江收復荊州之後,使用攻心之計,收買人心,善待關羽的使臣。使得在前線戰敗的關羽部眾軍心浮動,人無鬥志,失去了復仇之心。逼得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落得一個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

    事件啟示:人需要自信,但不可以過分自信。在面對糖衣炮彈轟擊的時候,要時刻保持一顆冷靜的頭腦,認真的審時度勢,分析形勢,做出自己準確的、精準的判斷。同時,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 8 # 愛尚文史

    ——關羽常被視為古今武聖,其武藝高強是眾所周知的。

    特別是在羅貫中的筆下,因為羅貫中本人有強烈的“復興漢室”的願望,蜀漢集團自然是其書中的主角。而關羽則是他筆下最著力推崇的武將。自涿郡加入劉備集團,關羽一路走來如有神助,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其經典戰績數不勝數。

    若單論武力值高低,徐晃明顯略遜一籌。其在演義中的表現並不精彩。生平的最佳戰績是五十合戰平許褚。而漢水之戰期間,羅貫中更是安排了徐晃在趙雲面前心驚膽戰不敢迎敵的舉動。【順便說一下,徐晃算是被羅貫中黑得比較慘的將領了】——因此!跟著羅貫中的劇情走,徐晃肯定是打不贏關羽的。

    那麼!樊城之戰,關羽何以被徐晃擊敗了呢?

    拋開劇情不說,徐晃在樊城之戰正面擊敗關羽,是正史記載的真實事件。況且樊城之戰是關羽的落幕之戰。雖然羅貫中有意偏袒蜀國,但《三國演義》畢竟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也不能偏離正史太遠。換句話說,在這一章節中,他必須考慮安排關羽的落幕之戰了。而這個擊敗關羽的人,就是正史中長驅直入的徐晃。

    當然!從劇情方面說,關羽是羅貫中主推的猛將,武藝非徐晃可比。那麼,要讓徐晃正面擊敗關羽,一些外在的先決條件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徐晃能擊敗關羽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關羽有傷在身

    關羽不僅是三國時期誕生的武聖,而且也是三國時期的中箭王。在樊城之戰中,他連續中箭兩次。第一次與龐德單挑,為假拖刀計所騙,一箭射中左臂;第二次是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後,攻打樊城被曹仁一箭射中右臂。而且這次是一支毒箭,後經過華佗刮骨療毒之後,才保住其性命。

    徐晃戰關羽的時候,鬥到七八十合,關羽漸漸右臂少力。說明其並沒有完全康復。這便是羅貫中給他找的第一個託詞。

    第二、徐晃深知關羽的鬥將特性

    關羽什麼時候最猛?跑馬拖刀,主動衝陣斬敵的時候最猛。被他斬殺的猛將,都是在其主動衝陣的情況下。而縱觀《三國演義》全書,關羽在被動接招的情況下,從來沒有斬殺過二流以上的武將。紀靈為什麼可以兩次打平關羽?原因就在這裡。這便是羅貫中埋下的第二個伏筆。

    我們再看徐晃戰關羽。由於關羽早年投降朝廷,與徐晃、張遼的關係非同一般,有時候大家就在一起切磋討論武功,徐晃對他的鬥將特性瞭如指掌。當日徐晃便故意請關羽出陣敘舊,敘舊之際突然翻臉,回顧眾將,厲聲大叫“若取得關公首級,重賞千金!”隨即揮大斧直取關羽。原文是“公大怒,亦揮刀迎之!

    也就是說,徐晃抓住了關羽的鬥將特性,致使其失去了主動跑馬的機會。

    綜合以上兩點,關羽被徐晃擊敗全在意料之中。而並非代表其武藝不如徐晃。

  • 9 # 塔布里斯

    關羽在襄樊戰爭正面戰場上被徐晃擊潰,不僅最終導致了關羽自己敗走麥城,而且還導致失去荊州的蜀漢集團從此失去了按照《隆中對》兩路出兵的策略一統天下的機會。那麼關羽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關羽發動戰爭的時機有問題。

    建安24年(公元219年)5月,劉備在漢中打敗了曹操,自稱為:漢中王,還軍成都,加封關羽為前將軍。這一連串自劉備起兵以來都未曾有過的重大勝利,讓整個蜀漢集團都陷入了歡欣鼓舞的氣氛當中。

    在這種氣氛當中,蜀漢集團中的部分人開始一步步犯下錯誤——尤其以關羽為首

    第一:勝利使他們錯誤的估計了自己的軍事勢力,盲目的認為曹操和孫權都不堪一擊,此時北伐或可一統中原,至少也有便宜可佔,有功勞可搶。

    第二:蜀漢集團在取得漢中和東三郡之後再加上佔領的荊州地區和益州,佔地面積大增。在曹操新敗的情況下,已然是坐擁半壁江山。此時的蜀漢集團卻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並沒有敏銳的意識到:如果三國實力發生了變化,國家間的關係也會隨之改變。孫吳從來也不是堅定的抗曹主義者,更何況劉備佔據著荊州大部,對下游的東吳才是最大的威脅,而荊州軍的統帥關羽從來對孫權就沒有好感。

    第三:劉備雖然在西線戰場取得了重大勝利,可是畢竟對手是曹操不是闇弱的劉璋,殺敵一萬自損八千,自身的兵馬錢糧也是損耗極大。此時整個集團最應該做的就是整頓軍馬,休養生息,鞏固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不能夠再節外生枝。

    可是偏偏就是在這種無論是從政治、軍事、外交考慮,都不應該主動發動對外戰爭的時刻,關羽卻主動率軍進攻襄樊。可以想象,此時的荊州軍是既得不到益州的任何支援和救援,也會受到來自後方孫權的威脅。

    蜀漢方面犯下了錯誤,其實也並不是沒有補救的機會。這種機會來自於兩個方面。

    首先是曹操方面。當時曹操剛剛從漢中撤軍到長安,就聽到了關羽進攻樊城的訊息。便派左將軍于禁前往增員,樊城守將曹仁讓于禁、龐德所部駐紮在樊城以東,和自己形成掎角之勢。這期間關羽的荊州軍幾次和這支增援部隊發生戰鬥,互有攻守相持不下。就是《三國演義》眾龐德抬棺決死戰的情節。由此可見,關羽所部荊州軍的勢力也是有限的,不僅圍城戰相持不下,連圍點打援也十分困難。

    可偏偏老天爺幫了關羽的忙,到了當年八月,天降大雨,漢水水位大漲,樊城瞬間被洪水包圍,于禁所率領的援軍全部被淹,這就是著名的“水淹七軍”。《三國志·關羽傳》也明確記載:秋大霖雨,漢水氾濫,于禁所督七君皆沒。也就是說關羽戰勝了于禁是因為天災,如果關羽利用這次體面的機會能夠看清自身實力,引兵自退。可以說是兩全其美。可是歷史沒有如果。關羽不明白:“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佔領”關羽急需要面對的除了不動如山的曹仁、堅不可摧的樊城。還有即將趕到的,有曹操舉國之力作為充足的後援支援徐晃援軍。那麼,關羽此時還有退路嗎?

    答案是沒有,而且這退路是被他自己親手掐斷的。

    這就是東吳方面的問題。其實孫權在荊州問題上,孫權是有矛盾的。矛盾在於,荊州是東吳夢寐以求必須得到的,因為荊州是整個江東上游的屏障,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佔領了荊州,都會對自己產生巨大威脅。可與此同時,從大局考慮,孫權害怕自己進攻荊州後,東線的張遼軍團會在長江對岸有所動作,畢竟逍遙津的夢魘覆轍不遠。所以孫權在戰爭前期還是堅持了魯肅遺留下來的政策,寄希望於和平解決荊州問題,不傷筋不動骨。

    為此,孫權派遣諸葛瑾為使者,前往荊州覲見關羽。希望將自己的兒子許配給關羽,兩家再結秦晉之好。可是沒有想到,此時的關羽已經是驕傲自滿、目空一切。不僅呵斥諸葛瑾拒絕聯姻,還侮辱孫權:吾虎女安能嫁犬子。這一外交上的嚴重事件,讓孫權徹底放棄了和平解決荊州問題的幻想,轉而採納新任都督呂蒙的戰略,利用關羽北上的時機,表面上示弱麻痺關羽,而在北線戰況陷入膠著時,白衣渡江偷襲荊州。

    沒有足夠實力、沒有後方支援、沒有聯軍盟友、失去後方退路的關羽此時與銳氣正盛的徐晃大軍決戰——必敗無疑!

  • 10 # 歷史小蟲子呀

    襄樊之戰,關羽為何打不過徐晃,最終敗走麥城死無葬身之地?小蟲子以為原因有三:

    1.性格缺陷。

    他那驕矜的性格便是其一敗筆,“先是,權遣使為子索關羽女,羽侮罵其使,不許婚”,這一點著實很不敞亮;又,“南郡太守靡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對外,關羽不能為大局權衡利弊,內呢對下屬難保和諧,這樣的守城組合,豈有不敗之理?

    2.年老力衰。

    劉備任命關羽鎮守荊州之時,關羽48歲左右,算在壯年,失荊州之時,已然花甲耳順之年,《三國演義》說其“英勇不減當年”實在是誇張,而這十餘年間,劉備竟然沒有早早考慮關羽接班人的問題,關家父子亡了,從旁的竟然沒有什麼人能夠快速的去支援替代上,對比孫吳,周魯呂陸,簡直是首尾相繼!這樣跨代的較量,關羽一人如何能擋?真正同關羽打得並非徐晃一人,所以其敗走麥城,意料之中!

    3.所守非能守之城,所攻非能攻之城。

    眾所周知,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將荊州作為出蜀川,伐中原,興漢室的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卻忽視了荊州對於吳國同樣重要,甚至比蜀國之於荊州更加重要!荊州處揚州上游,對於揚州來說有順流之險,關乎吳國國運安危,無荊州,則吳將不無,所以,孫權對於荊州是勢在必行的,而蜀國死守荊州,勢必不利於孫劉聯盟,可謂是因小失大的一招險棋,而夷陵之戰前,諸葛亮對此,竟是毫無認識與察覺?以諸葛亮的聰慧,小蟲子認為不至於此,至於為何不說,便不得而知了。

    既然荊州之於吳國有國運安危之連,而魏國對此又是虎視眈眈,荊州要地竟然只有關羽一人把守,就算關羽真的“萬人之敵”,又如何能夠以一己之力,對抗曹魏、孫吳兩方向精英的鑽營呢?更要命的是,關羽在襄樊一線專注北伐,力抗曹軍之際,偌大的荊州,竟沒有受到來自蜀川一兵一卒的形援!

     

  • 11 # 歷史笑春風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趁曹操在漢中大敗,正在撤軍回來欲歸未歸的時機,發兵攻打襄樊。襄樊是曹操在荊州北部的戰略據點,勢在必守。於是,曹操派他手下的于禁、龐德率領七軍前往救援。雙方在襄樊展開爭奪,戰爭陷入膠著狀態。

    但是,關羽利用秋雨連綿,漢江暴溢的機會,水淹七軍,全殲了于禁的軍隊。于禁投降,龐德被殺,被擒的七軍三萬多人被關羽押送荊州。這個時候,曹操統治區的暴動此起彼伏,曹操一時陷入了他一生中最困難的境地。

    由於于禁的主力被殲滅,在襄樊方向上,只有曹仁率領幾千人在固守襄樊,而擋在關羽面前的就只剩下徐晃率領的一萬新兵了。不過,在這個時候,關羽雖然取得了勝利,同時也陷入了困境。

    關羽的困難是兵力不足。他非常想利用勝利的形勢,極力擴張戰果。可是,曹仁在部下的勸說下,堅守樊城不去。關羽又將部隊伸到了郾城一帶,威脅宛洛。這樣,由於兵力分散,關羽沒有能及時拿下樊城。由於有樊城在背後牽制,關羽不敢和徐晃進行決戰。就這樣,徐晃以一萬新兵,虛張聲勢,擋住了關羽的去路。

    關羽為了儘快結束戰役,四處尋求援軍。他向劉封、孟達求援,可是劉封、孟達以山城初定,出兵怕有變故而推脫了。關羽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只得抽調荊州用來防備東吳的兵力投入前線,這就給東吳偷襲荊州創造了條件。

    而曹操在剛開始被關羽威震華夏而震驚,想要遷都躲避鋒芒。到司馬懿勸說,孫權主動請求討伐關羽,這才穩定下來。他在和孫權商議下夾擊關羽的計策後,決定增援徐晃,讓徐晃進行反攻。

    在這個時候,曹操已經率領主力撤回了關東。他派出了徐商、呂建等部去增援徐晃,還專門交代,讓徐晃在所有軍隊都到齊了再進攻關羽。於是,有了優勢的兵力,徐晃開始了對關羽的反攻。

    徐晃先攻打郾城,他虛張聲勢,假裝要包圍敵人,關羽的部下只得燒掉營壘逃走。在取得郾城後,徐晃連營而前,他的營寨距離關羽的營寨只有三丈遠。這時,曹操怕徐晃兵力不足,又派了殷署、朱蓋率領十二營的兵力前來增援。

    關羽在圍頭、四冢都扎有營寨。徐晃採取聲東擊西的辦法,揚言要攻打圍頭,暗中攻打四冢。關羽率領五千人馬來救援四冢,也被徐晃打敗,並追擊關羽的軍隊一起衝進關羽的營寨,佔領了它。關羽在和徐晃交戰不利,加上荊州被襲,只得退兵。

    我們從這一段歷史可以看到,在這場戰役中,徐晃的軍事才能是勝利的主要因素。他用兵機制靈活,在這一次戰役中,他多次運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使得關羽顧此失彼。在最後的決戰中,徐晃不顧關羽的營寨防禦設施複雜牢固,抓住關羽撤退的時間,死死咬住關羽的軍隊,和關羽的軍隊一起衝進關羽的營壘。

    這樣,關羽的營寨雖然防禦穩固,可是在徐晃的猛烈攻擊下,根本就沒有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在徐晃的拼死攻擊下,關羽的營寨就這樣被攻陷了。徐晃的這次攻擊,完全符合兵法的“勢險節短”的要素,顯示了他具備的名將素質。

    但是,我們從另一個方面看,徐晃能夠打敗關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關羽的兵力不足。當時關羽由於勝利後的驕傲,把嘴張得太大,造成了他兵力上的捉襟見肘。他攻打襄樊只有區區三四萬的兵力,而這些兵力中還至少有近萬水軍。剩下的這些步軍中,他又將他們分成幾個部分。

    一部分押送被俘的曹軍回荊州看押,一部分圍攻曹仁的樊城,一部分圍攻襄陽,剩下的一部分自己率領,一部分伸出到郾城一帶,等待樊城一攻下就乘勝向曹操控制區的縱深發展。這樣一來,關羽的兵力分佈很廣,造成了處處分散,處處單薄。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率領一萬人馬的徐晃也沒有主動和關羽交鋒。這是因為徐晃的這一萬人馬都是新兵,是難以對抗關羽的精銳的。因此徐晃只是擋住關羽的去路,阻止他繼續向北發展而已。

    等到了曹操撤軍回來,就馬上將主力派往徐晃那裡增援。先是徐商、呂建,後是殷署、朱蓋,這樣,徐晃的兵力逐步增加,已經超過了關羽的兵力。而且曹操還叮囑徐晃要等待兵力都到達集中後,再發動進攻。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細節,徐晃的軍營離關羽的營寨只有三丈之遙。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敵人的兵馬就在你的眼皮底下修築營寨,可是你卻無法阻止對方。可見當時雙方的實力相差懸殊到了何等地步?

    在我專敵分的情況下,徐晃取勝的機率就更大了。我們看徐晃的這幾次戰鬥,打得有板有眼。他每次都能夠集中幾倍於敵人的兵力,各個擊破敵人。反觀關羽,到最後的決戰,也只能率領五千馬步軍反擊。在徐晃的優勢兵力下,失敗當然是難免的了。

    結語:

    徐晃能夠順利的解襄樊之圍,主要的因素是他的自身軍事能力和關羽的用兵錯誤。在襄樊之戰中,雖然關羽在初期水淹七軍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但是,在勝利之後,關羽沒有合理的安排下一步的戰役。他驕傲自大,企圖獲得更大的戰果。結果,關羽將兵力極度分散,在各個方向上都沒有取得應有的戰果。

    而徐晃率領一萬新兵也不敢和關羽交戰。直到曹操率領主力回到關東,派兵增援徐晃後,徐晃才發動瞭解圍戰役。在這次戰役中,徐晃利用關羽兵力分散,處處單薄的缺陷,採取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他在每一次戰鬥中,都集中幾倍於關羽的兵力,機制靈活,聲東擊西,在最後關頭,窮追猛打,一舉攻佔了關羽的營壘,解了襄樊之圍。

    最終,關羽由於荊州被東吳襲取,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走保麥城。在西去西川的路上遭到東吳的伏擊,被東吳擒殺,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 12 # 鐵馬冰河wu
    前言

    樊城之戰關羽並不是打不過徐晃,主要原因是彼時形勢突變,東吳呂蒙率軍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軍心動搖,加上徐晃吸取了于禁兵敗投降的經驗教訓,抓住有利時機發起迅猛反擊,方才挫敗關羽,解樊城之圍,並逼迫關羽撤圍南返,最終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

    襄樊之戰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劉備擊走曹操,奪取了漢中,又派劉封、孟達率軍攻取了漢中以東的房陵(今湖北房縣)、上庸(今湖北竹山縣),目的是要把漢中郡與荊州連成一片。

    但孫、劉兩家中分荊州後,劉備集團實際上只佔有荊南兩個半郡,地域狹窄,且處於曹、孫兩家的夾縫間,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從荊州直向宛洛”出兵條件並不完全具備。

    而且彼時荊州北部重鎮襄陽和樊城還控制在曹操手中,襄樊乃江陵門戶,“勢同唇齒,無襄陽則江陵受敵”。攻取襄樊,則可依託漢水,擺脫兩面受敵的不利局面,並可與漢中相互呼應,最終完成北伐中原的戰略目標。

    因此,當這年七月孫權發兵大舉進攻合肥、曹操將兵馬部分抽調增援淮南作戰時,關羽立刻留將軍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自己親率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北攻襄樊。三國史上著名的襄樊戰役正式打響。

    當時曹軍駐守樊城的是大將曹仁,另一員曹將徐晃則鎮守宛城(今河南南陽宛城區)以為策應。關羽率軍猛攻樊城,曹仁拼死堅守,形勢岌岌可危。

    威震華夏八月,襄樊一帶連降大雨,旬月不休,漢水暴漲,溢位堤外,樊城被洶湧的洪水包圍。駐紮在城北一側的于禁七軍營寨被洪水衝淹,于禁被迫率將士登高避水。關羽乘勢指揮戰船猛攻,于禁見局勢危殆,被迫率部投降,部將龐德不願降,奪船向樊城方向逃去,中途不幸翻船,被關羽擒殺,四萬餘曹軍被俘。關羽乘勝揮軍將襄陽團團包圍,並展開圍攻,因他出兵以來勢如破竹,連連獲勝,一時間“威震華夏”。曹操穩定心神後,一面令徐晃率軍火速馳援襄樊,一面採納司馬懿之策,利用孫權和關羽的矛盾,慫恿孫從背後偷襲大舉壓上的關羽。孫權也擔憂關羽攻奪襄樊後會染指整個荊州,遂與曹操一拍即合,答應派兵溯江西上,襲擊關羽。呂蒙詭計

    關羽猛攻樊城時,駐守陸口(今湖北嘉魚陸溪口鎮)的吳軍大將呂蒙寫密信給孫權,認為襲奪荊州的有利時機已經到來,建議孫權調他回江東建業(今南京)養病,以迷惑關羽,使他放鬆對東吳的警惕,吳軍便可乘虛攻取南郡。於是孫權公開發布調令,命呂蒙回建業治病,目的是秘密和他策劃襲取荊州的具體方案。

    孫權破格任命滿腹韜略的書生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接替呂蒙駐守陸口(今湖北嘉魚陸溪口鎮)。陸遜到任後故意寫信恭維關羽,傲世輕物的關羽果然中計,以為陸遜乃無名之輩,毋須擔心,於是放心的把留守後方的部分軍隊抽調去增援前線。彼時,關羽由於俘虜了于禁部七軍數萬人,軍中乏糧,就強取東吳囤積在湘水東岸的軍糧供應軍食。孫權便以此為藉口,命呂蒙火速西上,率軍偷襲江陵。

    白衣渡江

    呂蒙率精兵開至尋陽(今湖北廣濟)會合諸將繼續西進時,將精兵隱藏在大船船艙中,把舵搖櫓計程車兵都換上白色衣服,扮成商人模樣,晝夜兼程,溯江西上。抵達夏口(今漢口),命將軍蔣欽率水軍逆漢江而上,以阻止關羽水軍南下。船過巴丘(今湖南嶽陽)後進入了蜀軍控制的荊南四郡,呂蒙命勁卒出其不意地將關羽佈設在沿江的崗哨一一掃除,使關羽不知吳軍已經西上。接著利用留守江陵、公安的蜀將糜芳、傅士仁同關羽的矛盾,一番威逼利誘,收降二將,兵不血刃就佔領了二城。然後,呂蒙派人撫慰江陵城中的軍民,尤其是善待前線將士的眷屬,以瓦解其鬥志。陸遜則繼續西進,相繼攻取夷陵(今湖北宜昌)、秭歸,一舉截斷了關羽的入川退路,同時也可以阻擊劉備增援荊州的軍事企圖。

    徐晃反擊

    幾乎就在同時,徐晃率援軍從南陽趕到樊城,他吸取于禁為儲存實力而拖延觀望乃至貽誤戰機、被水淹七軍、兵敗投降的教訓,採取了許多措施,遂一舉擊退關羽,解襄樊之圍。

    《三國志》記載:“晃所督不足解圍,而諸將呵責晃促救。儼謂諸將曰:‘今賊圍素固,水潦猶盛,我徒卒單少,而仁隔絕不得同力,此舉適所以弊內外耳。當今不若前軍偪圍,遣諜通仁,使知外救,以勵將士。計北軍不過十日,尚足堅守。然後表裡俱發,破賊必矣。如有緩救之戮,餘為諸君當之’。諸將皆喜,便作地道,箭飛書與仁,訊息數通,北軍亦至,並勢大戰。羽軍既退,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而孫權襲取羽輜重,羽聞知,即走南還”。

    以此可見,徐晃在兵力少於關羽的情況下,能以少勝多,擊敗項羽,首先要感謝一位叫趙儼的人。

    徐晃率軍趕至樊城後,諸將都催促他趕緊攻打關羽以解樊城之圍。但議郎趙儼對大家分析說:“如今關羽對樊城包圍嚴密,漢水在衝淹了于禁七軍後,水勢仍未消退。我軍人數很少,並且和曹仁隔絕,無法同心協力。現在從樊城守軍的情況看,再堅守十日問題應該不大,不如將軍隊前壓,但暫不進攻,而是設法告知曹仁援軍已到,以激勵守城將士計程車氣。然後我等再約曹仁一起發動反攻,內外一夾攻,關羽必敗。假如因我們救援遲緩而被治罪的話,我願負全部責任”。大家聽後都很高興,於是透過挖地道、飛箭射信的辦法和曹仁取得聯絡。隨著曹軍後續人馬相繼抵達,徐晃立刻向關羽發動進攻,曹仁也率守軍出城攻擊關羽。關羽兩面受敵,失利後退,但其水軍舟師仍佔據沔水。再後來孫權遣呂蒙偷襲荊州,關羽部眾聞訊人心惶惶,士氣低落,只得往南撤退。

    失荊州,走麥城

    話說徐晃、曹仁聯手對關羽發起反擊後,關羽受挫失利。而當關羽得知吳軍劫其輜重、襲奪南郡時,被迫率軍南撤,徐晃、曹仁卻不乘勝追擊,而是坐觀吳、蜀爭鬥。

    十一月,關羽知道自己屢遭挫敗,士卒離散 ,兵力薄弱,不敢回攻江陵,躊躇再三,決定西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方),再尋機取路回川。十二月,關羽放棄麥城,率少數殘兵敗將逃至章鄉(湖北當陽東北),準備經此入川,但去路已被吳軍切斷,關羽、關平父子被吳將潘璋麾下小將馬忠擒獲,後不降雙雙遇害。

    次年(220年)秋, 蜀上庸守將劉封與房陵守將孟達不和,孟達不堪忍受劉封侵凌,以上庸做“投名狀”投降曹魏,劉封回成都後被劉備賜死。至此,蜀漢政權永遠失去了戰略要地——荊州,劉備在大巴山以東的勢力範圍全部被孫權奪去。

    【插圖源自網路】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 13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關羽北征,計取襄陽,兵圍樊城。曹魏興兵來救,又被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英名震於華夏”,曹操甚至想遷都“以避其鋒芒”。以當時的形勢來看,關羽可謂是所向披靡,威震四方。正是這種情況下,徐晃受命率部增援苦守樊城的曹仁。

    愛讀《三國演義》的朋友們其實都能發現,在這部著作中,人物的性格不僅能夠透過他們的廝殺風格體現出來,而且和各自領兵作戰的風格特別呼應。

    比如說張飛,他屬於悍勇型的猛將。他擅長對付強敵,在陣前廝殺的時候,敢於行險玩命,往往在戰鬥過程中“大喝一聲”,突然釋放大招,把敵將一矛挑翻。他領兵打招也是這樣,擅長啃硬骨頭,經常在僵持中突然發力,直取敵軍指揮部,將敵人打得猝不及防,全軍潰退。

    再比如說趙雲,他屬於全能型的猛將。“就像革命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經常出現在最危急的關鍵地方,當主公遇險,全軍潰散,形勢大惡之時,趙雲就出現了,“斬將破圍”,救人於危難,挽既倒於狂瀾。趙雲打仗也是這樣,像個救火隊員,擅長打突圍戰。有了趙雲在,你就永遠不必擔心自己會敗得有多慘,他總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關羽是個力量型的猛將。在陣前的廝殺的時候,依仗自己超群的膂力,力大刀沉,在打鬥的前三回合就全力壓制住對手,然後迅速解決戰鬥。有了赤兔馬之助後,關羽還擁有了速度優勢,正面硬衝,往往三個回合之內就把敵人打趴下了。但他有個巨大的缺陷――防禦力比較差,屬於標準的攻強守弱。要麼迅速打垮敵人,一旦被敵人抓住了漏洞,關羽的威力就大減。

    關羽領兵也是這種風格,優點和缺點都特別明顯。他攻強守弱,善於打順風仗,佔據了上風的時候如摧枯拉朽,風掃落葉,打得敵人潰不成軍;但他不善於逆風飛揚,當被敵人抓住防禦漏洞的時候,也是敗得山窮水盡,慘不忍睹,一發不可收拾。

    這與關羽的性格有很大關係。關羽這人非常驕矜,狂妄自大,目高於頂,眼裡就放不下幾個人,他又特別愛面子,比較務虛好名。但不能不承認,他確實有這個資本,無論資歷、能力、功績樣樣拿得出手,這也助長了他的驕狂氣焰。

    關羽膂力驚人,又有天下第一良駒赤兔馬之助,如虎添翼,所以他創造了三國時代斬殺名將最多的記錄,如汜水關溫酒斬華雄,北海城刀劈管亥,徐州城追襲斬殺車胄,白馬坡萬軍中取顏良首級,延津渡“戰不三合”追殺文丑,古城會三通鼓剁掉蔡陽,過五關斬六將,青龍偃月刀下從無三合之將。

    但自矜之人必定自惜,關羽也是這樣。他在陣前廝殺,也從來不弄險玩命。他過五關斬六將,以絕對優勢碾壓眾敵,但在黃河渡口遇到夏侯惇這種悍勇型的猛將,關羽的威力就不明顯了,“戰十數合”拿不下夏侯惇。

    到了長沙城之戰時,遇到“有萬夫不當之勇”、“能開二石力之弓”,力量上不落下風的黃忠,關羽的優勢就更體現不出來了,“鬥一百餘合,不分勝負”。

    到了關羽北征襄樊的時候,曹操命于禁率七軍來援樊城,先鋒大將是以悍勇著稱的猛將龐德,關羽出馬與龐德廝殺,“二將戰有百餘合,精神倍長”,打了個旗鼓相當,對付龐德這種低一個層次的武將,關羽都沒有佔據絲毫的上風。次日再鬥,還被龐德陰了一把,幾乎折去一世威名。

    當力量和速度都失去的時候,關羽的真實技術就暴露出來了。徐晃率兵來戰,關羽當時剛剛經過“刮骨療毒”,箭傷尚未痊癒,“右臂少力”,赤兔馬也已經三十多歲了,進入垂老暮年,速度不行了。徐晃則做了充分的準備,並先誇讚關羽“英風震於華夏”,後又下令斬關羽者獎千金,說“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譏諷關羽(華容道捉放曹,關羽曾說:“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這就激怒了關羽,雙方大戰,“戰八十餘合”,關羽落在了下風。

    這是關羽在陣前廝殺全面落敗。而在戰場形勢上,更是惡劣。樊城堅城不下,敵方援軍已至,樊城再難攻取,後方又被偷襲,後路斷絕,關羽面臨的敵人是曹魏和東吳兩個方面的前後夾擊。曹魏方面,剛打完了于禁、龐德,還有曹仁、滿寵,徐晃又率兵來到。東吳方面精銳盡出,呂蒙“次調韓當、蔣欽、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七員大將,相繼而進”,關羽麾下的傅士仁、糜芳又開城叛降。關羽可謂是四面受敵。

    如果是其他人為將,最明智的選擇是迅速率領部隊西撤,向上庸方向的劉封、孟達靠攏,這樣就能最大可能地儲存住有生力量,主力部隊不會潰散,關羽、關平、周倉、王甫、趙累這些久經沙場的將領們也都能保住。

    但關羽一向顧惜聲名,愛惜顏面的性格使他無法給大哥劉備一個交待,也不能面對取西川、奪漢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同袍們的眼光,於是關羽選擇了率部南下,導致陷入重圍,全軍覆滅,只有一個廖化逃出了生天。

  • 14 # 雲俠影視

    一世關羽,千世忠義。

    樓主好,以下是我對於關羽敗走麥城,最後落得如此悲慘結局的解釋:

    關羽北征,計取襄陽,兵圍樊城。曹魏興兵來救,又被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英名震於華夏”,曹操甚至想遷都“以避其鋒芒”。以當時的形勢來看,關羽可謂是所向披靡,威震四方。正是這種情況下,徐晃受命率部增援苦守樊城的曹仁。

    愛讀《三國演義》的朋友們其實都能發現,在這部著作中,人物的性格不僅能夠透過他們的廝殺風格體現出來,而且和各自領兵作戰的風格特別呼應。

    比如說張飛,他屬於悍勇型的猛將。他擅長對付強敵,在陣前廝殺的時候,敢於行險玩命,往往在戰鬥過程中“大喝一聲”,突然釋放大招,把敵將一矛挑翻。他領兵打仗也是這樣,擅長啃硬骨頭,經常在僵持中突然發力,直取敵軍指揮部,將敵人打得猝不及防,全軍潰退。

    關羽是個力量型的猛將。在陣前的廝殺的時候,依仗自己超群的膂力,力大刀沉,在打鬥的前三回合就全力壓制住對手,然後迅速解決戰鬥。有了赤兔馬之助後,關羽還擁有了速度優勢,正面硬衝,往往三個回合之內就把敵人打趴下了。但他有個巨大的缺陷――防禦力比較差,屬於標準的攻強守弱。要麼迅速打垮敵人,一旦被敵人抓住了漏洞,關羽的威力就大減。

    關羽領兵也是這種風格,優點和缺點都特別明顯。他攻強守弱,善於打順風仗,佔據了上風的時候如摧枯拉朽,風掃落葉,打得敵人潰不成軍;但他不善於逆風飛揚,當被敵人抓住防禦漏洞的時候,也是敗得山窮水盡,慘不忍睹,一發不可收拾。

    這與關羽的性格有很大關係。關羽這人非常驕矜,狂妄自大,目高於頂,眼裡就放不下幾個人,他又特別愛面子,比較務虛好名。但不能不承認,他確實有這個資本,無論資歷、能力、功績樣樣拿得出手,這也助長了他的驕狂氣焰。

    關羽膂力驚人,又有天下第一良駒赤兔馬之助,如虎添翼,所以他創造了三國時代斬殺名將最多的記錄,如汜水關溫酒斬華雄,北海城刀劈管亥,徐州城追襲斬殺車胄,白馬坡萬軍中取顏良首級,延津渡“戰不三合”追殺文丑,古城會三通鼓剁掉蔡陽,過五關斬六將,青龍偃月刀下從無三合之將。

    但自矜之人必定自惜,關羽也是這樣。他在陣前廝殺,也從來不弄險玩命。他過五關斬六將,以絕對優勢碾壓眾敵,但在黃河渡口遇到夏侯惇這種悍勇型的猛將,關羽的威力就不明顯了,“戰十數合”拿不下夏侯惇。

    到了長沙城之戰時,遇到“有萬夫不當之勇”、“能開二石力之弓”,力量上不落下風的黃忠,關羽的優勢就更體現不出來了,“鬥一百餘合,不分勝負”。

    到了關羽北征襄樊的時候,曹操命于禁率七軍來援樊城,先鋒大將是以悍勇著稱的猛將龐德,關羽出馬與龐德廝殺,“二將戰有百餘合,精神倍長”,打了個旗鼓相當,對付龐德這種低一個層次的武將,關羽都沒有佔據絲毫的上風。次日再鬥,還被龐德陰了一把,幾乎折去一世威名。

    當力量和速度都失去的時候,關羽的真實技術就暴露出來了。徐晃率兵來戰,關羽當時剛剛經過“刮骨療毒”,箭傷尚未痊癒,“右臂少力”,赤兔馬也已經三十多歲了,進入垂老暮年,速度不行了。徐晃則做了充分的準備,並先誇讚關羽“英風震於華夏”,後又下令斬關羽者獎千金,說“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譏諷關羽(華容道捉放曹,關羽曾說:“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這就激怒了關羽,雙方大戰,“戰八十餘合”,關羽落在了下風。

    這是關羽在陣前廝殺全面落敗。而在戰場形勢上,更是惡劣。樊城堅城不下,敵方援軍已至,樊城再難攻取,後方又被偷襲,後路斷絕,關羽面臨的敵人是曹魏和東吳兩個方面的前後夾擊。曹魏方面,剛打完了于禁、龐德,還有曹仁、滿寵,徐晃又率兵來到。東吳方面精銳盡出,呂蒙“次調韓當、蔣欽、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七員大將,相繼而進”,關羽麾下的傅士仁、糜芳又開城叛降。關羽可謂是四面受敵。

    如果是其他人為將,最明智的選擇是迅速率領部隊西撤,向上庸方向的劉封、孟達靠攏,這樣就能最大可能地儲存住有生力量,主力部隊不會潰散,關羽、關平、周倉、王甫、趙累這些久經沙場的將領們也都能保住。

    但關羽一向顧惜聲名,愛惜顏面的性格使他無法給大哥劉備一個交代,也不能面對取西川、奪漢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同袍們的眼光,於是關羽選擇了率部南下,導致陷入重圍,全軍覆滅,只有一個廖化逃出了生天。

  • 15 # f夢飛翔f

    關羽北征,計取襄陽,兵圍樊城。曹魏興兵來救,又被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英名震於華夏”,曹操甚至想遷都“以避其鋒芒”。以當時的形勢來看,關羽可謂是所向披靡,威震四方。正是這種情況下,徐晃受命率部增援苦守樊城的曹仁。

    愛讀《三國演義》的朋友們其實都能發現,在這部著作中,人物的性格不僅能夠透過他們的廝殺風格體現出來,而且和各自領兵作戰的風格特別呼應。

    比如說張飛,他屬於悍勇型的猛將。他擅長對付強敵,在陣前廝殺的時候,敢於行險玩命,往往在戰鬥過程中“大喝一聲”,突然釋放大招,把敵將一矛挑翻。他領兵打仗也是這樣,擅長啃硬骨頭,經常在僵持中突然發力,直取敵軍指揮部,將敵人打得猝不及防,全軍潰退。

    關羽是個力量型的猛將。在陣前的廝殺的時候,依仗自己超群的膂力,力大刀沉,在打鬥的前三回合就全力壓制住對手,然後迅速解決戰鬥。有了赤兔馬之助後,關羽還擁有了速度優勢,正面硬衝,往往三個回合之內就把敵人打趴下了。但他有個巨大的缺陷――防禦力比較差,屬於標準的攻強守弱。要麼迅速打垮敵人,一旦被敵人抓住了漏洞,關羽的威力就大減。

    關羽領兵也是這種風格,優點和缺點都特別明顯。他攻強守弱,善於打順風仗,佔據了上風的時候如摧枯拉朽,風掃落葉,打得敵人潰不成軍;但他不善於逆風飛揚,當被敵人抓住防禦漏洞的時候,也是敗得山窮水盡,慘不忍睹,一發不可收拾。

    這與關羽的性格有很大關係。關羽這人非常驕矜,狂妄自大,目高於頂,眼裡就放不下幾個人,他又特別愛面子,比較務虛好名。但不能不承認,他確實有這個資本,無論資歷、能力、功績樣樣拿得出手,這也助長了他的驕狂氣焰。

    關羽膂力驚人,又有天下第一良駒赤兔馬之助,如虎添翼,所以他創造了三國時代斬殺名將最多的記錄,如汜水關溫酒斬華雄,北海城刀劈管亥,徐州城追襲斬殺車胄,白馬坡萬軍中取顏良首級,延津渡“戰不三合”追殺文丑,古城會三通鼓剁掉蔡陽,過五關斬六將,青龍偃月刀下從無三合之將。

    但自矜之人必定自惜,關羽也是這樣。他在陣前廝殺,也從來不弄險玩命。他過五關斬六將,以絕對優勢碾壓眾敵,但在黃河渡口遇到夏侯惇這種悍勇型的猛將,關羽的威力就不明顯了,“戰十數合”拿不下夏侯惇。

    到了長沙城之戰時,遇到“有萬夫不當之勇”、“能開二石力之弓”,力量上不落下風的黃忠,關羽的優勢就更體現不出來了,“鬥一百餘合,不分勝負”。

    到了關羽北征襄樊的時候,曹操命于禁率七軍來援樊城,先鋒大將是以悍勇著稱的猛將龐德,關羽出馬與龐德廝殺,“二將戰有百餘合,精神倍長”,打了個旗鼓相當,對付龐德這種低一個層次的武將,關羽都沒有佔據絲毫的上風。次日再鬥,還被龐德陰了一把,幾乎折去一世威名。

    當力量和速度都失去的時候,關羽的真實技術就暴露出來了。徐晃率兵來戰,關羽當時剛剛經過“刮骨療毒”,箭傷尚未痊癒,“右臂少力”,赤兔馬也已經三十多歲了,進入垂老暮年,速度不行了。徐晃則做了充分的準備,並先誇讚關羽“英風震於華夏”,後又下令斬關羽者獎千金,說“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譏諷關羽(華容道捉放曹,關羽曾說:“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這就激怒了關羽,雙方大戰,“戰八十餘合”,關羽落在了下風。

    這是關羽在陣前廝殺全面落敗。而在戰場形勢上,更是惡劣。樊城堅城不下,敵方援軍已至,樊城再難攻取,後方又被偷襲,後路斷絕,關羽面臨的敵人是曹魏和東吳兩個方面的前後夾擊。曹魏方面,剛打完了于禁、龐德,還有曹仁、滿寵,徐晃又率兵來到。東吳方面精銳盡出,呂蒙“次調韓當、蔣欽、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七員大將,相繼而進”,關羽麾下的傅士仁、糜芳又開城叛降。關羽可謂是四面受敵。

    如果是其他人為將,最明智的選擇是迅速率領部隊西撤,向上庸方向的劉封、孟達靠攏,這樣就能最大可能地儲存住有生力量,主力部隊不會潰散,關羽、關平、周倉、王甫、趙累這些久經沙場的將領們也都能保住。

    但關羽一向顧惜聲名,愛惜顏面的性格使他無法給大哥劉備一個交代,也不能面對取西川、奪漢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同袍們的眼光,於是關羽選擇了率部南下,導致陷入重圍,全軍覆滅,只有一個廖化逃出了生天。

  • 16 # 識海泛舟

    《三國演義》中關羽可謂是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了,關羽無論是在三國中的人氣還是對於後世的影響力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大家對於關羽大意是荊州最後敗走麥城身死他地的結局無不扼腕嘆息,那麼為什麼關羽一代名將為何落此下場,我簡單分析一下我的看法。

    敗走麥城始末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繼拿下蜀中以後又奪得了漢中,實際掌握了整個益州,並於七月在漢中稱“漢中王”。同年關羽率軍攻打襄陽樊城,也就是著名的“襄樊之戰”,當時八月份襄樊地區天降大雨,山洪暴發,把樊城以及曹操派來增援樊城的于禁的部隊給圍住了,關羽趁此機會擊敗於禁救援部隊生擒了于禁斬殺了龐德,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水淹七軍”的故事,史書也記載“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因此關羽首戰告捷,但是關羽所率兵力其實並不多,此時樊城守軍將領是曹仁,所以曹仁下令死守城池等待救援,與此同時曹操也派徐晃率大軍前往支援。這種情況下襄樊之戰的戰局在初戰告捷以後就進入了僵持階段,關羽此時要想拿下樊城僅前線部隊是不夠的必須從南郡本部調集更多兵力,但是如果抽調本部兵力支援那麼後方就會空虛,關羽此時也是進退兩難,此時東吳方面採取了一系列動作,呂蒙先是示好然後給關羽戴高帽,後又稱病推薦陸遜接任,關羽也因此被麻痺了決定抽調南郡兵力上前線打襄樊,而正當關羽把後方軍力調走以後呂蒙陸遜就採取了軍事行動,呂蒙白衣渡江,陸遜進軍夷道以防蜀中增援,合力拿下了南郡,關羽知道荊州丟失,腹背受敵,進退兩難,最終敗走麥城,突圍時被殺。

    敗走麥城之原因

    關羽敗走麥城的結局固然令我們嘆息,但是歷史的結局無法更改,因此這裡我就簡單分析關羽兵敗被殺的原因。

    這是一場無準備之戰。關羽攻打襄樊並不是劉備或者諸葛亮下達命令的,是關羽自己主動要打的,因為當時劉備剛剛擊敗曹操拿下漢中,稱“漢中王”,蜀軍士氣正旺因此表面上看這邊關羽是配合行動乘勝追擊,但是劉備方面並沒直接下達進攻的命令,關羽擅自行動只是劉備默許了而已,因此蜀軍實際上並沒有做好完全的戰爭準備,也就是我們看到關羽攻打襄樊時候蜀中既沒有給配套措施也沒有派遣兵力支援,關羽帶領到前線的兵力不多,徐晃大軍來救援樊城的時候雙方僵持不下主要就是關羽兵力不足。

    關羽個人的性格缺陷。我認為這是關羽兵敗被殺的主要原因,關羽性格高傲目空一切,關羽作為蜀國鎮守荊州的大將,剛愎自用,不但沒有穩定好“孫劉聯盟”的局面,反而是對呂蒙陸遜等人不屑一顧,對於吳王也是絲毫不留情面,最著名的就是用那句“虎女焉嫁犬子”回絕了孫權聯姻的好意,致使攻打襄樊時候被呂蒙白衣渡江襲擊了大後方,以至於進退兩難,最後敗走麥城。

    吳國的倒戈。由於關羽攻打襄樊的時候吳國選擇了站邊曹魏,趁關羽前線戰事緊張兵力不足需要抽調本部兵力上前的時候偷襲了空虛的後方。其實吳國的倒戈是蜀國謀士集團的失誤,因為當劉備拿下漢中以後等於實際上控制了整個益州,且又據有荊州的要地,因此整個長江中上游地區都在蜀國的掌握之中,這對吳國來說必然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加上關羽的剛愎自用,吳國倒戈理應是應該被預計到的。

    綜上分析,關羽敗走麥城的原因很多,戰役角度來說主要是準備不夠充分,關羽也沒做好周全的戰鬥準備,加上性格的缺陷導致兵敗被殺,從戰略角度來說,蜀國過於沉浸在拿下漢中的喜悅中,對於荊州將要面臨的壓力沒有提前採取戰略準備。總之,作為讀者的我們感嘆一代將星隕落的同時,也要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去看待歷史。

  • 17 # 水果大王俏然超市578

    武聖關羽怎麼敗給了徐晃原因是多方面的

    關羽威振華夏,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斬顏良文丑。曹操上馬一錠金,下馬一錠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關公身在曹營身在漢。關公義絕。徐晃同關羽交情深,不下殺手,徐晃倒立功心切,處處下很手,想立功,生官。曹操許二千金,賞五佰戶。這種情況,關公明顯吃虧,年嶺又大,又有傷,剛剛華佗刮骨療毒,沒有立勝徐晃。徐晃自己也認為關公不能對自己下殺手。心理上佔了上風。後來,徐晃遇到寵得,一聽名將,就膽怯了,僅三合落荒而逃。

    其次,關羽帶傷無法施展,徐晃揀了偏宜。關羽的同僚拒發援兵,同徐晃兵力懸殊太大。糜房,劉封,孟獲拒發援兵,劉封落井下石。關雲:傲慢,狐傲同僚關係緊張,只同周倉和義子關容洽

    三徐晃也是名將,有勇有謀,治兵嚴謹有方。實戰經驗很豐富。採用聲東擊西戰略,關羽兩頭不能顧。

  • 18 # 洛華有意

    感謝提問。關羽作為蜀軍的五虎上將之首,擔負著鎮守蜀國軍事重地的荊州,直面曹吳軍隊的的最前沿的重責。最後卻鬧到,遭遇魏吳兩軍聯合夾擊,一敗塗地,殞命麥城。

    縱觀其畢生功績,數不勝數。從桃園結義追隨劉備逐鹿中原開始,戰功赫赫,討伐黃巾軍,虎牢關下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官渡之戰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可謂忠勇無比,智勇雙全,威名大震。

    赤壁之戰挫敗曹操鋒芒,劉備趁機攻佔益州,漢中,荊州大部,奠定自己的勢力範圍。按照諸葛亮《隆中對》戰略方針,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劉備開始部署各個各地的防禦部署。關羽最為蜀國當時威望功勞最高的武將,當仁不讓的承擔最重要的責任,駐守荊州。

    關羽一生之於劉備,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蜀國的建立,立下漢馬功勞;蜀國衰敗,他難辭其咎。那麼,究竟為何他輕易丟掉荊州,導致蜀國逐步走向衰敗。首先講解下荊州當時的情況。

    荊州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要地。固築有完備的防禦陣地,沿江烽火臺預警,主城牆堅固而且高,各地均築有城牆,可謂堅固堡壘。我曾有幸親自瀏覽過荊州古城,儲存至今任有多處完好無損。

    荊州糧草充足,有足夠的堅守資本。從地圖上可以看到,荊州地處江漢平原,位處長江中下游,有大片的灌溉土地和湖泊,可以說是魚米之鄉,肥沃之地。因此糧草問題不用擔心。

    荊州人傑地靈,英才輩出。當時的荊襄仕族,名望極高,人才濟濟。諸葛亮本人也是荊州劉表的宗親。

    為何幾乎佔據所有有利條件,卻最後鬧到敗走麥城的下場。

    戰爭是政治的後延,荊州政局不穩,戰亂剛止,不利再戰。

    荊州是當時東漢十三週之一,除去雍州(西北邊疆,大片荒蕪沙漠),荊州是當時面積最大最富有的地區,歷來兵家必爭之地。下轄七郡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

    赤壁之戰之前,荊州名義上歸屬劉表,實則只擁有其中六郡控制權,其中南陽郡一部掌握在曹操手中,守軍大將曹仁,張郃。在諸葛亮的指揮下,新野之戰打敗曹軍,火燒博望波,都是發生在南陽郡的事,後曹操親率大軍討伐,劉琮投降曹操。荊州除江夏在劉琦手中,其他盡歸屬曹操。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荊州之地被劉備奪取武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南郡,江夏郡大部。南陽郡依舊掌握在曹操手中,一度佔據南郡一部。江夏郡一部掌握在東吳勢力範圍。後周瑜帥軍奪曹軍佔領回南郡部分,換回江夏郡全部。這就是歷史赫赫有名的劉備借荊州。

    後劉備大軍奪取益州、漢中,東吳蠢蠢欲動,多次要求歸還荊州之地。吳蜀之間戰爭一觸即發,劉備此時全部重心放在益州,漢中,無力操心荊州,迫於無奈割讓東吳長沙郡,桂陽郡。

    最後關羽鎮守的實則荊州三郡,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可以說荊州之多地幾度易手,戰亂紛紛,民生疾苦,局勢很不安穩,而且關羽所處位置是曹操和東吳中間,兩面受敵。

    戰爭是由關羽率先挑起,主動攻擊曹方,可以說犯啦兵家大忌。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功之,倍則分之”,蜀國當時兵力分散,多線作戰,收尾不顧,沒有後援,一旦不能速勝,則必遭危機,關羽次舉進軍可謂孤注一擲,不顧後果。

    結果攻打樊城曹仁久攻不下,曹魏援軍相繼增援,先是于禁,後是徐晃。多路大軍支援,腹背受敵,陷入困境。

    關羽作為將領忠勇有餘,作為帥才略顯不足。縱觀其戰鬥的經歷,可以說是獨擋一面的將才,得心應手,劉備很是賞識。但是作為統籌一方主帥,他缺少應有的肚量和胸懷

    性格孤傲,難盡忠言。作為蜀軍軍事領域的領軍人物,他有這武將常有的孤傲性格。喜歡獨單專橫,凡事親力親為。其賬下謀臣王甫,足智多謀。多次進良言,讓他留意東吳動向,揭發荊州守家有叛敵之嫌,甚至敗走麥城之時建議走大路。關羽卻全然不理,走後全部應驗,一敗再敗。

    我覺得關羽被古代春秋義氣思想毒害太深,難以接受不義之人的意見。王甫是劉璋舊部,可以說叛逃之人,不太受待見。

    驕傲自大,任人不周。自認為熟讀兵書,自認為足智多謀,自認為戰無不勝,自認為無人能敵。當呂蒙寫信示弱關羽,關羽得意忘形,甚至嘲諷呂蒙無能,鬆懈怠慢,結果暗中白衣渡江,攻下荊州,切斷關羽退路。

    關羽對於人才的定義模糊,可能跟劉備學的。哥們義氣,任人唯親,而不是仍才使用。結果關鍵時刻,關鍵崗位掉鏈子,後院失火,前方軍心大亂,焉能不敗。

    求勝心切,籌劃不周。與曹仁對戰,只求速勝,如期不克,軍法從事。說白啦,攻城失敗,就得接受懲罰。殊不知曹將曹仁也不是軟柿子,樊城城牆堅固,易守難攻,魏軍堅守待援。關羽完全沒有籌劃如何攻取,如何分兵,緊急情況下的外援,僅憑荊州本部軍馬孤軍奮戰,結果遇事則全軍覆滅。

    關羽錯失建立與東吳結盟交好的機會,反而將東吳推向曹操聯盟陣營。

    關羽走馬上任荊州之初,諸葛亮再三囑咐,跟東吳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保持吳蜀聯盟的政策。關羽則不以為然,甚至直接拒接東吳聯姻的請求,還不忘諷刺東吳。

    激起東吳舉國憤怒,最終以呂蒙為首的東吳水軍,成夜偷襲荊州,接連攻克荊州其他三郡。徹底的將蜀國勢力清除荊州範圍。

    可以說,關羽作為荊州的最高官員是不稱職的。他的失敗直接折損蜀國精銳的荊州軍馬,以及大片土地。更是間接的打亂諸葛亮制定的建國方針。

    關羽敗走麥城的結局是很悲慘,英雄戎馬一生,立下赫赫戰功,確慘遭暗算,失敗被殺。但結局可以說他一手造成的,他的失敗跟袁紹的官渡失敗有很大意義的相同,也有很大意義的不同。

  • 19 # 初心如舊

    這個問題,需要先搞清楚,幾件大事發生的順序。根據《三國志》有關記載,參考《三國演義》章節,整理分析如下 : 第一,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的北伐。按照《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記載,關羽發兵攻打樊城,是建安二十四(219)年秋,即7月份開始的。曹仁求救後,當時還在自漢中返回途中的曹操,指派臨近戰區的于禁,帶七枝精銳支援。但于禁不辨時令,不懂“包、原、隰、險、阻”,是兵家駐軍大忌,在雨季甚至已下大雨時,竟然把兵營紮在低窪地,還不聽勸告,拒絕移營,導致七軍被淹,龐德被擒,自身投降。這時,大約九月中下旬。

    第二,孫權、曹操聯手,暗中勾結。接到于禁惡耗,曹還在從長安返洛陽途中,又令徐晃增援,但叮囑徐晃要謹慎。到當年十月,曹操回到洛陽,這時,孫權送來勸進信,吹捧曹操文治武功,攛掇曹操取代漢獻帝。曹操識破陰謀,對此不感興趣,對眾大臣說 :“這小子想把老子放火爐烤啊”?但曹操對孫權提出,雙方合作,對付關羽,還是很高興。對於孫權的話,不是很相信,一面回覆勉勵孫權,一面又加派徐商、呂建等,叮囑徐晃,要等幾方集齊,再對關羽動手。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冬十月,軍還洛陽。[一]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三國志.魏書.張樂於張徐傳》:【 太祖復還,遣將軍徐商、呂建等詣晃,令曰:“須兵馬集至,乃俱前”】對於這一點,《三國演義》說的更明白 : 董昭建議,讓曹仁把東吳偷襲後方的訊息,從樊城城上射入關羽圍城軍中,在關羽撤回時,令徐晃加緊攻擊,必然大敗關羽。(見演義第76回)

    第三,徐晃出征樊城,進兵路徑,以及與關羽交鋒、打敗關羽經過。孫權接到曹操書信,即安排呂蒙帶兵,負責進擊荊州。並叮囑曹操使者,對於東吳襲擊荊州後方,要注意保密,不要向關羽透露。然曹操早已看透孫權心機,不但下令徐晃進兵,還讓曹仁從樊城射下關羽軍中,擾亂關羽軍心,以減輕曹仁壓力。

    徐晃一軍,開始並沒直接開赴前敵,而是按曹操佈置,先到陽陵坡(樊城北)紮營,觀察動靜。等待盟軍--東吳方面的響應訊號。接到曹操進軍命令後,知道曹操已經越過洛陽,正親自來援。於是,命徐商、呂建二將打著徐晃旗號,往戰關平,徐晃自己領兵,襲擊郾城後面。這時,關平軍中已紛紛傳言,說荊州後方已被東吳佔據,人心浮動,惶惶不安,兵無戰心❤,荊州兵敗於徐晃。關羽接到敗報,聽了關平說的軍中流言,關羽根本不信,斥責說這是謠言,要處以軍法。

    接下來就是關羽親自出馬,應戰徐晃,二人打過八十合後,關平擔心,父親以前左臂曾有箭傷,還未痊癒,緊急鳴金收兵。隨後,由於曹仁城上射下的傳單,有鼻子有眼,軍隊已顯混亂。關羽無法再撐下去,才收兵回撤。但徐晃也沒窮追。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王自洛陽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圍解。王軍摩陂。】曹操聽到訊息,大軍也在摩陂(河南郟縣東南)停下,靜觀孫、劉內訌,聊以娛樂,權當自慰。

    第四,關羽敗走麥城,臨沮被擒。 關羽撤軍途中,派人前往責問呂蒙,結果這使者被呂蒙利用,帶上關羽使者,到處檢視關羽出征士兵家屬,這些家屬,被呂蒙照顧的無微不至,使者回來後,士兵們蜂擁打問家裡,一聽家庭平安,個個都喪失戰鬥意志,一路不斷逃亡,關羽只好帶上僅有的三百多人,逃往麥城,最後在臨沮,被潘璋部下馬忠擒獲,義不屈節,死於非命。

  • 20 # 不沉的經遠

    既然說《三國演義》,那樊城之戰關羽只能和徐晃戰平主要還是因為右臂受傷。當然按照當時情況,關羽即使擊敗徐晃,也難逃走麥城的命運。

    關羽水淹七軍,擊敗了于禁所統帥的魏軍以後。樊城在關羽圍攻之下一再告急。曹操又命徐晃來解圍。結果關羽和徐晃在城下大戰八十多合不分勝負。最後曹仁從樊城衝殺出來,荊州軍兩面受敵,敗退下去。關羽只能率軍退過襄江,前往襄陽。

    關羽當年和徐晃也交過手。下邳之戰徐晃和許褚聯手對戰關羽卻被關羽擊敗。顯然在公平條件下徐晃並不是關羽的對手。

    然而關羽和徐晃此次交手前,關羽在攻打樊城時右臂中了一支毒箭,箭毒入骨,右臂青腫,不能運動。後來幸虧華佗用刀割開關羽右臂皮肉,刮骨療毒,關羽的右臂才恢復正常。不過這麼大一個手術下來,關羽的右臂在傷勢痊癒前,就很難用力了。

    關羽所用的青龍偃月刀重達八十二斤,如果右臂用不上力肯定對他武藝的發揮有很大影響。這種情況下只能和徐晃戰平就很正常了。不過關羽即使右臂無傷,擊敗了徐晃也不會改變最終的結果。

    關羽水淹七軍以後,中原震動,曹操一度想遷都以避關羽鋒芒。司馬懿則建議聯絡東吳抄襲荊州後路,以解樊城之圍。曹操一面遣使強於東吳,一面命徐晃率五萬大軍去陽陵坡駐紮,等東吳出兵以後再去戰關羽。

    徐晃是在呂蒙奪取荊州以後才出兵樊城,此時即使他被關羽擊敗。只要荊州被東吳奪取的訊息傳到關羽軍中,關羽還是隻能撤兵。按照書中所說,關羽剛撤過襄江,手下就送來了荊州被佔的訊息。所以他即使擊敗徐晃,也只能匆匆撤軍。

    而吳軍已經在關羽撤退路上佈滿伏兵,加上荊州被佔以後軍心不穩,關羽還是難逃走麥城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真空中,聲波能量會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