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迷一史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後人眼中,項羽肯定算的上是一個絕世英雄。西楚霸王,驍勇善戰,一人當關萬夫莫開,力拔山兮氣蓋世。

    一,不善領兵,項羽和劉邦對峙時,號稱有四十萬精兵。但是,這四十萬精兵之中,能算的上是項羽親兵的,卻不過寥寥幾萬而已。

    二,不善政治,英勇有餘但謀略不足,沒有政治視野,只知道殺殺殺,攻城屠城,不得民心。

    三,不聽諫言,喜歡獨斷專行,卻又沒有明斷是非的能力。有大才范增,卻不能知人善用。

  • 2 # 碼字先鋒

    劉邦戰勝項羽,常常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議。因為就家庭背景、集團力量和個人魅力而言,劉邦和項羽都不可同日而語。很多人覺得這個劉邦怎麼會戰勝項羽呢?項羽是個貴族,是個英雄;劉邦則是個貧民,是個流氓。項羽的出身是相當高貴的,項羽的祖父叫項燕,是楚國名將,但到了項羽父親他們這一代,這個家族就開始破落。項羽早年追隨叔叔項梁逃難逃到吳中,就是現在江蘇省蘇州市的吳縣一帶。不過項羽儘管是一個破落貴族,那也還是貴族,和劉邦不一樣。劉邦我們前面講過了,是沒有名也沒有字的,他被喚做劉季,就是劉小的意思。項羽是正兒八經有名字的,叫做項籍,也是有字的,叫項羽,也字子羽。所以說,項羽是一個出身貴族的人,項羽身上有貴族的那種高貴和高傲。項羽的軍事力量很強,可謂戰必勝,攻必克,所以號稱西楚霸王。項羽力量很大,史書上說他力能扛鼎,力大無比,但是不愛學習。《史記》記載說,他小時候,他叔叔項梁先讓他學字、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就問他了,說,學寫字你學不好,學使劍你也學不好,那你要學什麼?項羽說,這個學習寫字有什麼用,以後擺個攤代寫家書嗎?學劍一人敵,我劍術再好,我也就是殺一個人,我要學就學萬人敵。項梁說,那好,你就學萬人敵吧,學兵法吧。項羽學了一下,也不成器,又不學了。劉邦戰勝項羽,常常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議。因為就家庭背景、集團力量和個人魅力而言,劉邦和項羽都不可同日而語。很多人覺得這個劉邦怎麼會戰勝項羽呢?項羽是個貴族,是個英雄;劉邦則是個貧民,是個流氓。項羽的出身是相當高貴的,項羽的祖父叫項燕,是楚國名將,但到了項羽父親他們這一代,這個家族就開始破落。項羽早年追隨叔叔項梁逃難逃到吳中,就是現在江蘇省蘇州市的吳縣一帶。不過項羽儘管是一個破落貴族,那也還是貴族,和劉邦不一樣。劉邦我們前面講過了,是沒有名也沒有字的,他被喚做劉季,就是劉小的意思。項羽是正兒八經有名字的,叫做項籍,也是有字的,叫項羽,也字子羽。所以說,項羽是一個出身貴族的人,項羽身上有貴族的那種高貴和高傲。項羽的軍事力量很強,可謂戰必勝,攻必克,所以號稱西楚霸王。項羽力量很大,史書上說他力能扛鼎,力大無比,但是不愛學習。《史記》記載說,他小時候,他叔叔項梁先讓他學字、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就問他了,說,學寫字你學不好,學使劍你也學不好,那你要學什麼?項羽說,這個學習寫字有什麼用,以後擺個攤代寫家書嗎?學劍一人敵,我劍術再好,我也就是殺一個人,我要學就學萬人敵。項梁說,那好,你就學萬人敵吧,學兵法吧。項羽學了一下,也不成器,又不學了。 但是,總的來說,項羽的能力還是很強的,而且他非常地勇敢。楚漢戰爭當中有一次出現這麼一個情況,劉邦手下一個神箭手叫樓煩,兩軍對壘的時候,劉邦就讓這個樓煩站在陣前,項羽那邊出來一個人,樓煩一箭就把他給射死了;再出來一個人,樓煩一箭又把他給射死了,連連射死了好多位項羽的兵將。項羽大怒,自己出來了。項羽出來以後往那兒一站,大吼了一聲,樓煩被嚇得屁滾尿流,調頭就跑,跑進軍營當中再也不敢出來了。所以項羽這個人的個人魅力是沒有可說的。 但是,總的來說,項羽的能力還是很強的,而且他非常地勇敢。楚漢戰爭當中有一次出現這麼一個情況,劉邦手下一個神箭手叫樓煩,兩軍對壘的時候,劉邦就讓這個樓煩站在陣前,項羽那邊出來一個人,樓煩一箭就把他給射死了;再出來一個人,樓煩一箭又把他給射死了,連連射死了好多位項羽的兵將。項羽大怒,自己出來了。項羽出來以後往那兒一站,大吼了一聲,樓煩被嚇得屁滾尿流,調頭就跑,跑進軍營當中再也不敢出來了。所以項羽這個人的個人魅力是沒有可說的。  所以在滅秦和楚漢戰爭中,項羽幾乎是戰必勝,攻必克。那劉邦會於什麼?劉邦的本事還是司馬迂說的那四個字:好酒及色。喜歡滔色就是他的本事,在整個滅秦和楚漢戰爭中,沒有一座城池是劉邦攻下來的,沒有一個計謀是劉邦策劃的,沒有一場戰爭是劉邦指揮的;劉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話——為之奈何?問張良,問陳平,問韓信,我該怎麼辦啊?  所以在滅秦和楚漢戰爭中,項羽幾乎是戰必勝,攻必克。那劉邦會於什麼?劉邦的本事還是司馬迂說的那四個字:好酒及色。喜歡滔色就是他的本事,在整個滅秦和楚漢戰爭中,沒有一座城池是劉邦攻下來的,沒有一個計謀是劉邦策劃的,沒有一場戰爭是劉邦指揮的;劉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話——為之奈何?問張良,問陳平,問韓信,我該怎麼辦啊?  劉邦和項羽的第一點不同是:劉邦志向遠大,項羽鼠目寸光。這一點我們可以透過他們在勝利面前表現出來的心態來證明。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劉邦攻進了關中,後來項羽也進入了成陽,他們獲得了推翻秦王朝的勝利。在這場勝利面前,劉邦和項羽的表現完全不同。劉邦的表現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不殺子嬰,約法三章,不受犒賞,秋毫無犯,而且退出秦王宮,還軍霸上。這是一個了不得的舉動,這個舉動的意義范增看出來了。范增對項羽說,項王,劉邦這個人可不能小看,據臣所知,劉邦原來在沛縣的時候是喜歡錢財、喜歡酒肉、喜歡女人的人,現在這樣一個人來到秦皇宮看見數不盡的金銀財寶和美女珍饈居然不動聲色、秋毫無犯,他有這麼大的剋制力,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夠把這些東西都不放在眼裡了,這個人是絕不可以小看的。項羽聽不進去,劉邦嘛,他有什麼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能怎麼樣?  劉邦和項羽的第一點不同是:劉邦志向遠大,項羽鼠目寸光。這一點我們可以透過他們在勝利面前表現出來的心態來證明。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劉邦攻進了關中,後來項羽也進入了成陽,他們獲得了推翻秦王朝的勝利。在這場勝利面前,劉邦和項羽的表現完全不同。劉邦的表現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不殺子嬰,約法三章,不受犒賞,秋毫無犯,而且退出秦王宮,還軍霸上。這是一個了不得的舉動,這個舉動的意義范增看出來了。范增對項羽說,項王,劉邦這個人可不能小看,據臣所知,劉邦原來在沛縣的時候是喜歡錢財、喜歡酒肉、喜歡女人的人,現在這樣一個人來到秦皇宮看見數不盡的金銀財寶和美女珍饈居然不動聲色、秋毫無犯,他有這麼大的剋制力,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夠把這些東西都不放在眼裡了,這個人是絕不可以小看的。項羽聽不進去,劉邦嘛,他有什麼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能怎麼樣?  項羽自己怎麼做的呢?殺子嬰,燒宮室,屠咸陽……項羽做得很不好的一件事,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屠城,史書上的記載是四個字:城無遺類。就是說項羽他把一個城攻下以後,這個城裡面就沒有活口了,那肯定就是連婦女兒童都在屠殺之列。而且項羽一把火燒掉了秦王朝的皇宮,這樣做是不得人心的。項羽完全不動腦筋,就這麼做了。做完了以後,有人就出來勸說項羽,說,咸陽這個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您想稱皇稱帝的話,應該定都咸陽。但是,這個時候秦的皇宮已經被項羽燒光了,也沒地方住了,項羽一門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於是項羽就說了這樣的話:“富貴而不還鄉,如衣錦夜行。”什麼叫做衣錦夜行呢?就是穿著漂亮的衣服在黑不隆咚的晚上走,誰看得見呢?應該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鄉去,這個叫做衣錦還鄉。“衣錦夜行”、“衣錦還鄉”這兩個成語就是從這兒出來的。  項羽自己怎麼做的呢?殺子嬰,燒宮室,屠咸陽……項羽做得很不好的一件事,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屠城,史書上的記載是四個字:城無遺類。就是說項羽他把一個城攻下以後,這個城裡面就沒有活口了,那肯定就是連婦女兒童都在屠殺之列。而且項羽一把火燒掉了秦王朝的皇宮,這樣做是不得人心的。項羽完全不動腦筋,就這麼做了。做完了以後,有人就出來勸說項羽,說,咸陽這個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您想稱皇稱帝的話,應該定都咸陽。但是,這個時候秦的皇宮已經被項羽燒光了,也沒地方住了,項羽一門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於是項羽就說了這樣的話:“富貴而不還鄉,如衣錦夜行。”什麼叫做衣錦夜行呢?就是穿著漂亮的衣服在黑不隆咚的晚上走,誰看得見呢?應該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鄉去,這個叫做衣錦還鄉。“衣錦夜行”、“衣錦還鄉”這兩個成語就是從這兒出來的。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他們在挫折面前的表現,這是劉邦和項羽不同的第二點。在失敗面前,劉邦冷靜沉著,項羽狂暴浮躁。楚漢戰爭當中有這麼一件事情,就是兩軍處於對峙狀態的時候,項羽攻劉邦久攻不下,於是就在軍前架起了一口大鍋,把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五花大綁推到了陣前,然後喊話,劉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鍋了!劉邦怎麼說呢?他不緊不慢地說,呵呵,項老弟,別忘了,我們兩個在懷王手下的時候有個什麼約定呢?咱倆是約為兄弟,咱倆既然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們的爸爸煮了,別忘了給哥哥留碗肉湯喝!項羽沒辦法,下不了手。實際上項羽這個時候已經出了一個下策,因為你跟人家打仗你打不過,你就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鍋裡去煮,這是種流氓手段。而項羽本身是一個貴族,一個貴族使用流氓手段這就是下策;何況你的對手是個流氓,你貴族使流氓手段來對付流氓,你對付得了嗎?所以我想,當時的這個情況,一定是項羽一肚子窩囊氣,劉邦是一副嬉皮笑臉的神情——我是流亡民我怕誰,從心理上你項羽沒有戰勝人家劉邦。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他們在挫折面前的表現,這是劉邦和項羽不同的第二點。在失敗面前,劉邦冷靜沉著,項羽狂暴浮躁。楚漢戰爭當中有這麼一件事情,就是兩軍處於對峙狀態的時候,項羽攻劉邦久攻不下,於是就在軍前架起了一口大鍋,把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五花大綁推到了陣前,然後喊話,劉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鍋了!劉邦怎麼說呢?他不緊不慢地說,呵呵,項老弟,別忘了,我們兩個在懷王手下的時候有個什麼約定呢?咱倆是約為兄弟,咱倆既然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們的爸爸煮了,別忘了給哥哥留碗肉湯喝!項羽沒辦法,下不了手。實際上項羽這個時候已經出了一個下策,因為你跟人家打仗你打不過,你就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鍋裡去煮,這是種流氓手段。而項羽本身是一個貴族,一個貴族使用流氓手段這就是下策;何況你的對手是個流氓,你貴族使流氓手段來對付流氓,你對付得了嗎?所以我想,當時的這個情況,一定是項羽一肚子窩囊氣,劉邦是一副嬉皮笑臉的神情——我是流亡民我怕誰,從心理上你項羽沒有戰勝人家劉邦。我還可以舉一個例子,就是楚漢戰爭的最後一戰。當時項羽已經是四面楚歌了。被重重包圍,這時候項羽上馬拔劍來對周圍的人說,我項某人起兵八年,打了五十多場戰爭,從來就沒有打敗過;今天這一場戰爭,看來老天爺是要亡我了。我是沒有什麼錯的,天不容我,我也沒有辦法。現在我給你們打最後一仗,“為君快戰”,我們今天就痛痛快快打它一仗,讓大家看看是老天爺要亡我呢,還是我項某人沒本事!上馬! 拿起劍來,一路廝殺,殺得痛快淋漓。你想一般的將領哪是項羽的對手,只殺得屍橫遍野,漢軍全部退下了。這個時候項羽跳下馬來,拿著寶劍對他周圍的那些隨從說,怎麼樣?哥們兒看看,怎麼樣?這是什麼? 這就是韓信批評他的,是典型的匹夫之勇。項羽總是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你的身份是什麼?你是領袖,是將帥,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這個道理他不懂,他老是逞他的個人英雄主義。你會殺人,你會殺敵,你會騎馬,你會射箭,可這所有加起來只不過是一個好士兵,怎麼會是好將軍呢?你項羽有什麼可炫耀的呢?而且在這樣生死存亡的關頭,你要求的是決戰呢還是快戰呢?應該是決戰。決戰意味著什麼?決戰意味著你還有扳回敗局的可能,你還有反敗為勝的可能,而快戰只圖一時’ 的痛快。我還可以舉一個例子,就是楚漢戰爭的最後一戰。當時項羽已經是四面楚歌了。被重重包圍,這時候項羽上馬拔劍來對周圍的人說,我項某人起兵八年,打了五十多場戰爭,從來就沒有打敗過;今天這一場戰爭,看來老天爺是要亡我了。我是沒有什麼錯的,天不容我,我也沒有辦法。現在我給你們打最後一仗,“為君快戰”,我們今天就痛痛快快打它一仗,讓大家看看是老天爺要亡我呢,還是我項某人沒本事!上馬! 拿起劍來,一路廝殺,殺得痛快淋漓。你想一般的將領哪是項羽的對手,只殺得屍橫遍野,漢軍全部退下了。這個時候項羽跳下馬來,拿著寶劍對他周圍的那些隨從說,怎麼樣?哥們兒看看,怎麼樣?這是什麼? 這就是韓信批評他的,是典型的匹夫之勇。項羽總是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你的身份是什麼?你是領袖,是將帥,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這個道理他不懂,他老是逞他的個人英雄主義。你會殺人,你會殺敵,你會騎馬,你會射箭,可這所有加起來只不過是一個好士兵,怎麼會是好將軍呢?你項羽有什麼可炫耀的呢?而且在這樣生死存亡的關頭,你要求的是決戰呢還是快戰呢?應該是決戰。決戰意味著什麼?決戰意味著你還有扳回敗局的可能,你還有反敗為勝的可能,而快戰只圖一時’ 的痛快。  當然,項羽這個人物形象很審美,很帥也很酷,很好看的,但是沒有用啊!所以在挫折面前,項羽他表現出來的是心浮氣躁,的表現,這是劉邦和項羽不同的第二點。在失敗面前,劉邦冷靜沉著,項羽狂暴浮躁。楚漢戰爭當中有這麼一件事情,就是兩軍處於對峙狀態的時候,項羽攻劉邦久攻不下,於是就在軍前架起了一口大鍋,把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五花大綁推到了陣前,然後喊話,劉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鍋了!劉邦怎麼說呢?他不緊不慢地說,呵呵,項老弟,別忘了,我們兩個在懷王手下的時候有個什麼約定呢?咱倆是約為兄弟,咱倆既然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們的爸爸煮了,別忘了給哥哥留碗肉湯喝!項羽沒辦法,下不了手。實際上項羽這個時候已經出了一個下策,因為你跟人家打仗你打不過,你就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鍋裡去煮,這是種流氓手段。而項羽本身是一個貴族,一個貴族使用流氓手段這就是下策;何況你的對手是個流氓,你貴族使流氓手段來對付流氓,你對付得了嗎?所以我想,當時的這個情況,一定是項羽一肚子窩囊氣,劉邦是一副嬉皮笑臉的神情——我是流氓我怕誰,從心理上你項羽沒有戰勝人家劉邦。  當然,項羽這個人物形象很審美,很帥也很酷,很好看的,但是沒有用啊!所以在挫折面前,項羽他表現出來的是心浮氣躁,的表現,這是劉邦和項羽不同的第二點。在失敗面前,劉邦冷靜沉著,項羽狂暴浮躁。楚漢戰爭當中有這麼一件事情,就是兩軍處於對峙狀態的時候,項羽攻劉邦久攻不下,於是就在軍前架起了一口大鍋,把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五花大綁推到了陣前,然後喊話,劉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鍋了!劉邦怎麼說呢?他不緊不慢地說,呵呵,項老弟,別忘了,我們兩個在懷王手下的時候有個什麼約定呢?咱倆是約為兄弟,咱倆既然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們的爸爸煮了,別忘了給哥哥留碗肉湯喝!項羽沒辦法,下不了手。實際上項羽這個時候已經出了一個下策,因為你跟人家打仗你打不過,你就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鍋裡去煮,這是種流氓手段。而項羽本身是一個貴族,一個貴族使用流氓手段這就是下策;何況你的對手是個流氓,你貴族使流氓手段來對付流氓,你對付得了嗎?所以我想,當時的這個情況,一定是項羽一肚子窩囊氣,劉邦是一副嬉皮笑臉的神情——我是流氓我怕誰,從心理上你項羽沒有戰勝人家劉邦。我還可以舉一個例子,就是楚漢戰爭的最後一戰。當時項羽已經是四面楚歌了,被重重包圍,這時候項羽上馬拔劍來對周同的人說,我項某人起兵八年,打了五十多場戰爭,從來就沒有打敗過;今天這一場戰爭,看來老天爺是要亡我了。我是沒有什麼錯的,天不容我,我也沒有辦法。現在我給你們打最後一仗,“為君快戰”,我們今天就痛痛快快打它一仗,讓大家看看是老天爺要亡我呢,還是我項某人沒本事!上馬! 拿起劍來,一路廝殺,殺得痛快淋漓。你想一般的將領哪是項羽的對手,只殺得屍橫遍野,漢軍全部退下了。這個時候項羽跳下馬來,拿著寶劍對他周同的那些隨從說,怎麼樣?哥們兒看看,怎麼樣?這是什麼? 這就是韓信批評他的,是典型的匹夫之勇。項羽總是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你的身份是什麼?你是領袖,是將帥,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這個道理他不懂,他老是逞他的個人英雄主義。你會殺人,你會殺敵,你會騎馬,你會射箭,可這所有加起來只不過是一個好士兵,怎麼會是好將軍呢?你項羽有什麼可炫耀的呢?而且在這樣生死存亡的關頭,你要求的是決戰呢還是快戰呢?應該是決戰。決戰意味著什麼?決戰意味著你還有扳回敗局的可能,你還有反敗為勝的可能,而快戰只圖一時的痛快。我還可以舉一個例子,就是楚漢戰爭的最後一戰。當時項羽已經是四面楚歌了,被重重包圍,這時候項羽上馬拔劍來對周同的人說,我項某人起兵八年,打了五十多場戰爭,從來就沒有打敗過;今天這一場戰爭,看來老天爺是要亡我了。我是沒有什麼錯的,天不容我,我也沒有辦法。現在我給你們打最後一仗,“為君快戰”,我們今天就痛痛快快打它一仗,讓大家看看是老天爺要亡我呢,還是我項某人沒本事!上馬! 拿起劍來,一路廝殺,殺得痛快淋漓。你想一般的將領哪是項羽的對手,只殺得屍橫遍野,漢軍全部退下了。這個時候項羽跳下馬來,拿著寶劍對他周同的那些隨從說,怎麼樣?哥們兒看看,怎麼樣?這是什麼? 這就是韓信批評他的,是典型的匹夫之勇。項羽總是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你的身份是什麼?你是領袖,是將帥,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這個道理他不懂,他老是逞他的個人英雄主義。你會殺人,你會殺敵,你會騎馬,你會射箭,可這所有加起來只不過是一個好士兵,怎麼會是好將軍呢?你項羽有什麼可炫耀的呢?而且在這樣生死存亡的關頭,你要求的是決戰呢還是快戰呢?應該是決戰。決戰意味著什麼?決戰意味著你還有扳回敗局的可能,你還有反敗為勝的可能,而快戰只圖一時的痛快。當然,項羽這個人物形象很審美,很帥也很酷,很好看的,但是沒有用啊!所以在挫折面前,項羽他表現出來的是心浮氣躁,而不是鎮定自若。由此可以證明項羽不是一個好的統帥。當然,項羽這個人物形象很審美,很帥也很酷,很好看的,但是沒有用啊!所以在挫折面前,項羽他表現出來的是心浮氣躁,而不是鎮定自若。由此可以證明項羽不是一個好的統帥。  在做人方面,劉邦和項羽有什麼區別呢?劉邦豁達大度,項羽氣量狹窄。劉邦這個人你別看他沒文化,你別看他大老粗,但他的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為,肯豁得出去。劉邦年輕的時候不是當泗水亭長嗎? 當時上面派遣了他一個任務,就是讓他押送一批犯人到某個地方去。劉邦押著這些人走著走著,一不小心跑掉一個,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又跑掉一個,走到半路上,劉邦一算跑了幾個,想想等走到目的地恐怕犯人就該跑光了。你說劉邦該怎麼辦?劉邦是備下酒肉請這些囚犯們大吃大喝一頓,然後用劍把捆綁他們的繩子都解開,說,你們現在乾脆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結果是什麼?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留下來的人說,我們乾脆跟著你幹吧。這是說劉邦能豁得出去,我們說豁出去了豁出去了,豁出去就能“了”。凡是成大業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豁得出去的。  在做人方面,劉邦和項羽有什麼區別呢?劉邦豁達大度,項羽氣量狹窄。劉邦這個人你別看他沒文化,你別看他大老粗,但他的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為,肯豁得出去。劉邦年輕的時候不是當泗水亭長嗎? 當時上面派遣了他一個任務,就是讓他押送一批犯人到某個地方去。劉邦押著這些人走著走著,一不小心跑掉一個,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又跑掉一個,走到半路上,劉邦一算跑了幾個,想想等走到目的地恐怕犯人就該跑光了。你說劉邦該怎麼辦?劉邦是備下酒肉請這些囚犯們大吃大喝一頓,然後用劍把捆綁他們的繩子都解開,說,你們現在乾脆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結果是什麼?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留下來的人說,我們乾脆跟著你幹吧。這是說劉邦能豁得出去,我們說豁出去了豁出去了,豁出去就能“了”。凡是成大業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豁得出去的。 所以到了楚漢戰爭的最後關頭,劉邦的軍隊已經打到了楚同境內,準備和項羽在垓下會戰,這時韓信按兵不動,彭越按兵不動,英布也按兵不動。劉邦約定他們一起來合圍,他們就不動身。這時候劉邦就問張 良,說,子房啊,看來這個天下也不是哪一個人的,我準備勝利以後把天下給分了,你看分給哪些人比較合適?張良說,一個彭越,一個英布,一個韓信。彭越和英布本來是楚漢之間搖擺的,現在傾向於漢;韓信本來是你手下的,現在他獨當一面。如果你願意把土地分給他們的話,他們一定會南下來幫助你合圍項羽的。劉邦說,好,行,就這麼跟他們約定了,勝利以後什麼什麼地方給誰,什麼什麼地方給誰,給了給了,都給他們,不在乎。結果這幾支軍隊全都來了,把項羽團團圍住,予以消滅。這是劉邦的大度。項羽呢,他為人小氣。韓信就說,項王這個人婆婆媽媽的,我們將士如果有誰受了傷,他會親自拎著飯籃到醫院去探視,流著眼淚拉著你的手,說長道短。可是我們有了戰功,他要封一個官爵,一顆印捏在手上,磨過來磨過去,直到方的變成圓的,他都不給人。這是項羽的小氣。 所以到了楚漢戰爭的最後關頭,劉邦的軍隊已經打到了楚同境內,準備和項羽在垓下會戰,這時韓信按兵不動,彭越按兵不動,英布也按兵不動。劉邦約定他們一起來合圍,他們就不動身。這時候劉邦就問張 良,說,子房啊,看來這個天下也不是哪一個人的,我準備勝利以後把天下給分了,你看分給哪些人比較合適?張良說,一個彭越,一個英布,一個韓信。彭越和英布本來是楚漢之間搖擺的,現在傾向於漢;韓信本來是你手下的,現在他獨當一面。如果你願意把土地分給他們的話,他們一定會南下來幫助你合圍項羽的。劉邦說,好,行,就這麼跟他們約定了,勝利以後什麼什麼地方給誰,什麼什麼地方給誰,給了給了,都給他們,不在乎。結果這幾支軍隊全都來了,把項羽團團圍住,予以消滅。這是劉邦的大度。項羽呢,他為人小氣。韓信就說,項王這個人婆婆媽媽的,我們將士如果有誰受了傷,他會親自拎著飯籃到醫院去探視,流著眼淚拉著你的手,說長道短。可是我們有了戰功,他要封一個官爵,一顆印捏在手上,磨過來磨過去,直到方的變成圓的,他都不給人。這是項羽的小氣。項羽的小氣還表現在這樣一個例子上。張良原來是韓王韓成的人,韓王實力比較小,在滅秦的鬥爭當中,張良是受韓王的派遣幫助劉邦的。到最後勝利了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韓王他也受封了。但是項羽不讓韓王之國,就是不讓韓王到自己的封國去。為什麼呢?就是項羽嫉恨韓王把張良派去幫了劉邦,他就這麼小心眼,最後還把韓王給殺了。張良本來是很猶豫的,因為他是韓國人,他本來的目的是要恢復韓國,他是一個復國主義者。但是現在,項羽硬是斷掉了他的後路,逼得他走進劉邦的陣營,死心塌地替劉邦出謀劃策來對付項羽。小心眼,項羽小心眼就這結果,幫了倒忙。所以說項羽為人實在是太小氣了。項羽的小氣還表現在這樣一個例子上。張良原來是韓王韓成的人,韓王實力比較小,在滅秦的鬥爭當中,張良是受韓王的派遣幫助劉邦的。到最後勝利了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韓王他也受封了。但是項羽不讓韓王之國,就是不讓韓王到自己的封國去。為什麼呢?就是項羽嫉恨韓王把張良派去幫了劉邦,他就這麼小心眼,最後還把韓王給殺了。張良本來是很猶豫的,因為他是韓國人,他本來的目的是要恢復韓國,他是一個復國主義者。但是現在,項羽硬是斷掉了他的後路,逼得他走進劉邦的陣營,死心塌地替劉邦出謀劃策來對付項羽。小心眼,項羽小心眼就這結果,幫了倒忙。所以說項羽為人實在是太小氣了。劉邦和項羽的第四點不同,就是劉邦心狠手辣,而項羽兒女隋長。劉邦這個人心是比較狠的,我們曾經講過,他在逃難的過程中曾三次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扔下車子,只顧自己逃命。他身邊的人,一旦懷疑到誰,他可能不顧一切地就要把他殺掉。劉邦晚年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病了以後,他突然懷疑起樊噲來了。照說樊噲是最不可能被懷疑的,樊噲是呂后的妹夫,跟劉邦兩個的關係用北方人的說法叫“擔兒挑”。而且在鴻門宴的時候,是由樊噲挺身而出才救了劉邦一條命。連樊噲這樣的人他也懷疑,劉邦他突然就覺得,樊噲就是巴不得我死,於是他下了一道命令,交給陳平,“平至軍中,立斬噲頭”,陳平你拿著我的命令去到軍隊裡去,立馬就給我把樊噲的腦袋砍下來。這個事情最後沒做成,因為後來劉邦死了,陳平到了樊噲軍中的時候也覺得這個事情不能幹,樊噲畢竟是呂后的妹夫,同時也是功臣,哪是隨便好殺的!但這說明什麼?說明劉邦這個人狠起來他是真能下手的。劉邦和項羽的第四點不同,就是劉邦心狠手辣,而項羽兒女隋長。劉邦這個人心是比較狠的,我們曾經講過,他在逃難的過程中曾三次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扔下車子,只顧自己逃命。他身邊的人,一旦懷疑到誰,他可能不顧一切地就要把他殺掉。劉邦晚年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病了以後,他突然懷疑起樊噲來了。照說樊噲是最不可能被懷疑的,樊噲是呂后的妹夫,跟劉邦兩個的關係用北方人的說法叫“擔兒挑”。而且在鴻門宴的時候,是由樊噲挺身而出才救了劉邦一條命。連樊噲這樣的人他也懷疑,劉邦他突然就覺得,樊噲就是巴不得我死,於是他下了一道命令,交給陳平,“平至軍中,立斬噲頭”,陳平你拿著我的命令去到軍隊裡去,立馬就給我把樊噲的腦袋砍下來。這個事情最後沒做成,因為後來劉邦死了,陳平到了樊噲軍中的時候也覺得這個事情不能幹,樊噲畢竟是呂后的妹夫,同時也是功臣,哪是隨便好殺的!但這說明什麼?說明劉邦這個人狠起來他是真能下手的。

  • 3 # 磐龍觀史

    個人認為,項羽雖然意識到自己實力不足,但是還是過於高估了自己的力量。項羽想亂中求勝,結果反而是變成了顧此失彼多線作戰。項羽想各個擊破,但是他的野心和行動反而讓各路諸侯聯合起來對付他,甚至是項羽的盟友也情願站在項羽的對立面。哪怕失敗了也不願意投靠項羽。最後弄出劉邦出關勢如破竹,各路諸侯反而聯合起來圍攻項羽的鬧劇。

    項羽太急於求成了!在局面混沌的時候,應該像謝安那樣,“鎮以大綱,御以長算”才更合適。既然實力不足,那就先佔住自己實力能到手的先到手,等局面穩定了,再徐圖進取。局勢混沌,自己的佈置利害難辨,這時候一味的進取,反而是自亂陣腳,讓別人有機可乘。就像打架,在沒有弄清對方實力和弱點的時候就貿然攻擊,結果一般都是進取無功,反而露出破綻為敵所乘。

    項羽過於著急一統天下,也過於自負自己的才氣,其佈置看似機關算盡,結果卻是機關算盡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削弱敵人的佈置反而成全了敵人(劉邦章邯二田張耳)。看似宏大的佈局,結果卻發現變成四面樹敵(齊國秦國)。本來是自己削藩奪地盤,最後反而便宜了別人(河南國魏國殷國韓國)。

    而項羽面對這種不利的破局又想以力破局,以快打慢爭取時間,結果反而落得兩線作戰腹背受敵處處皆失。

    我指的就是項羽進攻齊國這個行為。以當時形勢,很明顯地項羽的佈局即將崩潰,局面已經失控,但是項羽已經剷除了自己最強的敵人,初步鞏固了自己的根據地,上策應該是鎮之以靜。

    以項羽之強和其聲威,項羽自己不動如山坐鎮彭城鎮住齊國,承認各國新現狀(劉邦據關中,陳餘據趙,田榮具齊,甚至彭越也可以招攬,項羽封為韓王的鄭昌就是渣渣,如果換彭越呢?),派重將專心鞏固自己的根據地西部防線(成皋榮陽敖倉一線)。大力整頓政權建設和農業積累糧食。積極展開外交活動。

    總之,先不求和各國開戰,先鞏固既有地盤,要知道各國之間也有深刻的利益矛盾。可以說當時形勢,最強的項羽,劉邦,田榮,三者誰先動誰不利。如果項羽不動如山劉邦大舉出關,那劉邦就可能成為關東諸侯共同的敵人。

    而如果項羽不動田榮先動,那項羽一方面可以理直氣壯的反擊,一方面田榮內部問題多多,在項羽反擊下可能速敗,項羽完全可以繼續支援其他田氏分割齊國(結果項羽反而在田榮失敗田橫崛起後殺了唯一可以利用的田氏。)

    歷史上項羽先動的結果是他雖然打殘了齊國,但是卻困在齊國。而東邊劉邦出關後簡直是勢如破竹。連河北趙國都參與圍攻項羽。

  • 4 # 世界難題之起名字

    因為劉邦更像一個大俠,而項羽,更像一個不怎麼大方的幫主。

    劉邦對百姓仁慈,能聽進建議,項羽不是,項羽屠城,坑殺降兵,不聽謀士計策。

    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同情項羽,必然對劉邦多有微詞。多數觀點認為,項羽是蓋世英雄,輸給劉邦的原因是劉邦太小人了。

    資治通鑑中《太祖高皇帝》一上來就記載了劉邦進入咸陽之後的表現,說劉邦進了咸陽宮中,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的寶物美女,頓時被吸引了,想要自己留下來好好享受。這也是人之常情,這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事情,能有多少人在巨利面前毫不動心的。關鍵在於,劉邦能從善如流,樊噲來勸他,“沛公你是想就做個富家翁嗎,這些奢侈的東西導致秦亡國了,你怎麼還能這樣呢?趕緊和我走了”但是劉邦沒理他。

    然後張良來勸他“秦就是因為荒淫無道,你才能到這裡來,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你還是聽樊噲的吧。”於是劉邦聽了張良的勸諫,還軍霸上。

    這段記載非常鮮活,劉邦也是人,見到大量的財寶美女走不動道,實屬人之常情 。所以樊噲去勸他,他不聽,因為樊噲是他老兄弟,起兵之前就在一起廝混的,知根知底,不聽他的也很正常。

    等到張良來勸,那就不一樣了,張良是名士,是貴族,有謀略有聲望,劉邦不敢不聽。這就是劉邦的優勢,他能從善如流。

    對於秦王子嬰,劉邦善待了他,對於關中秦民,約法三章。通鑑記載“秦國的百姓非常高興,拿了牛羊等食物來犒勞,但是劉邦不讓軍隊收下這些,說,我有的是糧食,不能拿你們的,秦國百姓更加高興了,生怕劉邦不做大王”此時,劉邦盡得關中民心。

    結合一些劉邦以往的事情,以小見大,這個人比較隨心,豪邁,不拘小節,甚至可以說沒有修養,身上有混子氣。但是他不是個小人,他能從善如流,不嗜殺,心胸比較寬廣。

    再看同時期的項羽。

    自章邯率秦軍歸附項羽以後,害怕投降的二十萬秦兵有二心,於是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攻擊了這20萬秦國歸附的降兵,全部坑殺。說白起是殺神,項羽也不差。

    本來這個事情很容易解決,只要項羽約束好部署,安撫秦降兵,也就解決了,他卻選擇了一個最暴力,最失民心的手段。20萬秦兵的父老鄉親,何止40萬,若是戰死沙場也就算了,但卻是在投降了以後被坑殺的,能不對項羽恨之入骨嗎?

    到項羽進入咸陽,乾的就是屠城,殺子嬰,燒阿房宮,把寶物和美女搶劫一空,帶走了。關中百姓大失所望。加上前有劉邦做的榜樣,百姓對項羽就徹底失望牴觸了。

    項羽盡失關中民心。問題是,項羽在關中的所作所為會傳遍天下,所有非楚地的百姓都會知道項羽是個什麼樣的人。還會有人支援他嗎。

    項羽對百姓這樣,對謀士呢?

    韓生建議項羽以關中為基地王天下,但是項羽自己把秦宮室燒了以後,想東歸,說富貴不歸鄉,如錦衣夜行。韓生就說了句楚人沐猴而冠。然後,就被項羽煮了。這以後,誰還敢給項羽謀劃。

    所以,在項王身邊幫他出謀劃策的,有名的就只有范增了,並沒有太有名人物。也許有人說,那是因為劉邦是勝利者,所以我們知道很多他的謀士。我想,固然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張良為什麼沒去輔佐項羽?韓信為什麼從楚營投奔漢營?為什麼韓信也從漢營逃了,卻能被追回來,並無寸功而拜大將?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韓信拜將以後,和劉邦有過談話,對項羽有個總結:不能任屬賢將;背信棄約;分封諸侯的時候任人唯親,不公正;所過之處無不殘滅,百姓不相信他,只是怕他;佔領秦地以來殺人不計其數;騙秦降兵而坑殺之。

    項羽丟了民心,再丟文人士大夫的心,這能成事,才是真正的天理不容。

  • 5 # 桑榆情感說

    如果我是項羽,我有三個辦法讓歷史輕而易舉改寫!

    楚漢戰爭項羽失敗的原因,主要還是項羽沒有當皇帝的能力和思維。如果我是項羽,首先要改變的是性格,提升能力,再改變思維和策略,然後就……

    1:曹無傷在劉邦軍中是個左司馬,他看到項羽兵四十萬駐紮新豐鴻門,覺得只有十萬兵馬的劉邦毫無前程。就把劉邦想在關中稱王的資訊告訴項羽。范增也告訴項羽說:我夜觀天象,看到劉邦氣成五彩,有天子氣象,我們得趁現在的大好形勢殺了他。項羽說好,聽你的。這話被項羽的大伯項伯聽到了,項伯嚇一跳。他想,他要把這個訊息告訴他的救命恩人張良。項伯就趁夜趕往劉邦軍營,把事情全告訴了張良,說和我一起跑吧,要不然會死的。張良又跑快把事情告訴了劉邦。劉邦嚇死了,就問張良討計策。二人無奈就商量拉攏項伯,說第二天去項羽那賠罪。

    劉邦帶一百多人來到項羽軍營——鴻門,說了好多恭維話。項羽也好言好語賠話,范增組織好幾百人的刀伏手在外面,就在酒盡興的時候,項羽杯子落地,刀伏手一擁而入,毫不含糊的殺了劉邦。漢王從此銷聲匿跡,歷史上再沒有漢朝。項羽利用項伯關係,攏住了張良,又讓范增去請來了蕭何……策略方面大勝其他諸侯,天下從此姓了項。

    2:項羽苦於大將少,在軍中說:我要測試各位的軍事能力,凡是能夠回答問題並答的好的,我會按分數封官。第一名就是韓信,項羽與韓信徹夜長談,相見恨晚,韓信把各路諸侯的軍師長短,軍事策略,後備力量都給項羽做了分析,項羽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項羽不顧老部下反對,堅決封韓信為大將軍,軍事上節節勝利。其他諸侯軍一一失敗。天下從此姓了項。

    3:項羽經過了四面楚歌,垓下之圍,謎路被騙,東城快戰,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了。烏江亭長正在這等著他,項羽看到烏江,淚如雨下,想到江東父老跟著他來的時候,破釜沉舟,那如虹氣勢,他真的是沒有臉了。可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失敗一次又如何。想我江東子弟,才俊多多,再來一次,也無不可。劉邦那廝年過四十多,我才27歲,熬也熬的過他,失敗是成功之母,上船!他坐上烏江亭長給他備好的船上,給遠處的追兵做個鬼臉。

    經過這次失敗,項羽如魚兒脫去魚鱗,第一年,總結失敗教訓,第二年招謀士軍師,第三年招兵買馬徹底改變性格和思維方式,又帶著江東父兄過江而西來了……天下從此姓了項。

  • 6 # 史記沒記

    楚漢之爭,劉邦勝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逼的西楚霸王項羽自殺而死。

    項羽,是個不折不扣的英雄,鴻門宴項羽本可以暗示項莊殺死劉邦,可是項羽做事講究光明磊落,不屑於小人的做法,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項羽有婦人之仁,放走了劉邦,從而養虎為患。另一方面,項羽實在是英雄蓋世,也導致自己剛愎自用,逼得自己手下的文武官員紛紛離開,投奔劉邦。

    而劉邦卻深知自己的短板所在,只要是人才,不究過往,紛紛納入自己的麾下。人盡其材,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獎罰分明,跟著劉邦的人都能受到重視,所以個個幹勁十足。

    在這種情況下,任項羽再力能拔山,也抵不住一群餓狼的圍攻。

    在當時項羽佔盡優勢,如果他誠懇的接受謀臣的建議,並學習劉邦的用人之法,然後控制住劉邦,不讓他做大做強,甚至在鴻門宴狠下心親自動手殺掉劉邦,那歷史肯定要改寫了。

  • 7 # 大王愛酸菜

    你好,我平時很喜歡歷史類故事,對這個歷史事件也做過研究。按理說,項羽背景家世遠勝劉邦,而且統兵作戰能力以及個人武力也遠勝劉邦,在覆滅秦的過程中,個人戰績和威望遠超出劉邦,那為什麼楚漢爭雄最後卻以劉邦取勝,項羽自刎烏江呢?

    我認為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讓我們看看項羽到底失敗在哪。

    一.個人性格。

    我們看看項羽的性格。驕傲自大,有勇而無謀,優柔寡斷,殘忍有餘,仁善不足。

    項羽出身於不同於劉邦的草根出身,項羽出身楚國名門,乃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在秦始皇同意六國後,跟隨叔父項梁繼續發展自己的武裝。從小就以復國為目標,武力過人,也養成了自己驕傲自大的性格,凡是勇在先,智在後面,認為凡是都用武力能夠解決,有小謀而缺少大智慧。

    項羽另一個突出的性格特點就是優柔寡斷,作為掌權者,最忌諱這個,哪怕你的決定是錯的也要堅持下去,而不是如此做法。鴻門宴上,已經決定要殺劉邦,卻在劉邦的一番謊話之後被其逃出,最後亡與劉邦之手,豈不是自己一手給自己挖的坑,既然是敵人就要狠得小心,沒要為自己後患,這也說明他從心底看不起劉邦,不認他能與自己一爭高低。

    還有性格過於殘暴。如:章邯率部歸降。項羽不是對降兵善加督導,化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 

     還有漢二年冬。因封侯不當,田榮起兵反叛。項羽平叛後,"皆坑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這還不包括項羽在攻佔城池中發生的多項慘案,更說明了性格殘暴,缺少仁善之心。

    項羽

    二.知人用人能力

    項羽與屬下爭權奪利,缺乏從諫如流、同時又留不住真正的人才。

    項羽很懂得體恤下屬,每當有人生病都傷心落淚,還會把自己的食物分給病人。但是到了授予官職的時候,項羽就摳門了,捨不得放權,官印拿在手裡稜角都磨圓了,也不肯輕易交付出去。韓信說項羽是“婦人之仁”,只有小恩小惠,卻從來不會放棄大權。

    同時有不善於聽從建議。范增曾對項羽說:“韓信這個人,要麼就重用,要麼就殺掉,可不能讓他跑到劉邦那塊去,結果項羽還是沒能殺韓信。還有鴻門宴上原本要殺劉邦,卻因為絡項羽季父項伯,卑曲稱臣,高頌項王。項羽顯然沾沾自喜,頗以為得意,遂聽從項伯言而"善遇"劉邦。這就有了鴻門宴上范增"數目項王"而"項王默然。

    項羽最大的失敗應該應該是錯失了"兵仙"韓信,原本是該屬於自己麾下的人才,最後卻因為長時間冷落得不到重用,最後跑到劉邦那邊,成就了韓信和劉邦,最後成為親手擊敗項羽的人。

    韓信

    三.大局觀念

    項羽缺少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與身為一國之君的氣量,大局觀不足。

    既滅秦。有人勸說項羽:"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羽此時卻心懷東歸意,說:"人富貴了不迴歸故鄉,就如同穿著好衣服在夜裡行走一樣,誰能知道呢?"勸者見項羽目光如此短淺,不由意冷心灰,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聞之,大怒,"烹說者"。於是,在咸陽搶劫一空後,它帶著搶來的財富和百萬大軍還都彭城,根本沒有考慮爭天下的打算,把一個富饒無比的關中拱手讓給了劉邦,放棄了建都關中形勝之地的良好抉擇。

    同時在入關後。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令"秦人大失望"。而劉邦入關後,宣佈廢除秦朝苛政,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完全減少了秦人的抵抗心理和恐懼心理,而項羽確實將自己推到了秦人的對立面,完全失去關中的民心。

    綜上所述,項羽無論是從性格還是用人以及大局觀根本不適合作為一個國君,即便是劉邦不打敗他,他遲早也會敗亡他人之手。

    如果是我,起碼要做到知人善用,不會把韓信放給劉邦,要沒用他,那就殺掉,省的給自己找麻煩,做事情前多考慮一下,多聽聽從手底下人的意見,該放的權利還是要放得,要懷著一個爭奪天下的心懷來進行自己的統治,從而改變歷史。

  • 8 # 小強看世界

    我是小強,我來回答

    先說說項羽:項羽是楚國後人,出身貴族,從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有萬夫不敵之勇,心中有很遠大的理想。霸王舉鼎的典故為人津津樂道!自起兵之日起驍勇善戰,鉅鹿之戰,彭城之戰,破釜沉舟這些事情都對得起他戰神的名號!但為何最後落了個烏江自刎的下場呢?

    其一:項羽善戰,避免不了狂妄自大,自視清高以為天下沒有對手,雖然以少勝多過,而且不止一次,運氣不會每次都站在他這邊。這點可以體現在跟劉邦決戰的時候軍心不穩,跟他出生入起多年的兄弟得不到提拔,難免會有怨恨,自然不會盡力!會打戰不代表能做皇帝!

    其二:不聽謀士進言,有勇無謀,不善於用人才,鴻門宴又在當斷則斷的時候放過劉邦,要是聽軍師範增的都沒劉邦的後來!最後一戰還輕敵,以為劉邦不敢應戰,以為劉邦還是以前那個逃跑將軍!

    其三:不善政治,凡事能用武力解決的都不廢話,每到一地都屠城,項羽特別痛恨秦國人!投降的秦兵也坑殺不誤!不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這也是他的性格缺點!

    反觀劉邦,小混混出門,只是個亭長!兩人不在一個起跑線上!劉邦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重用人才,有政治想法!有善謀略的張良,軍隊後方供給有蕭何,重用出生入死的兄弟,雖然有些本事不大!最主要的是有韓信這個大將軍!雖然打了無數敗戰,但能抓住一次機會給項羽致命一擊就夠了,這也體現出劉邦的聰明才智,不然怎麼能當皇帝,創立延續400年的漢朝!

    綜上所述,如果我是項羽,應該改掉性格缺點,重用人才,特別是范增!啟用武將,即使自己有萬夫不擋之勇也得給手下機會!拉攏韓信,給他劉邦給不了的!也可以學劉邦兵不血刃納秦國降卒20萬!畢竟劉邦是打心眼裡怕他的!有容人之心方可成大事嘛!

  • 9 # 那段影視JJ

    秦朝末期,劉邦和項羽成了最大的起義割據勢力,而項羽又是前期最強的割據勢力,而為什麼最後項羽失敗,而勢力較為弱小的劉邦反而贏得了天下,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其一,項羽盲目自大,恃才傲物。

    在楚漢之爭初期,項羽勢力最大,他盲目的自信,認為劉邦只是跳樑小醜,不足為慮,所以在鴻門宴時沒有殺了劉邦,還在秦滅以後封劉邦為漢王,封在關中之外,而不是自己掌控之地,致使劉邦遠離了掌控,可以不斷髮展壯大勢力,觀望天下局勢伺機而動。

    其二,不能人盡其用。

    當韓信來投靠項羽時,卻被安排了一個很小職位,使韓信的才華不能發揮出來,最後投靠了劉邦,白白損失了一員猛將,使劉邦勢力再一次壯大。

    其三,不信任部將,沒有能夠獨當一面的武將謀臣。

    在劉邦使用反間計時,項羽懷疑了范增並逐漸疏遠了他,致使范增失望離開,失去了謀臣的項羽缺少了可用之策,所以一次次失敗,削弱了實力。在劉邦的教唆下,各諸侯群起而攻之時,項羽凡事只能親力親為,疲於應戰,當然打不過狡猾的劉邦,導致最後的失敗。

  • 10 # 小詩仙蘇白

    我是@中國江山志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項羽失敗的原因:項羽失敗的原因

    原因1:項羽的軍隊號稱有"四十萬精兵",但真正直屬於自己的親兵的卻只佔有不到五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軍隊的掌控力明顯不足,這對於一個統帥,一個王者無疑是一種巨大威脅。權利的分散,導致在決定命運戰役的時候不能夠做到令行禁止,排兵佈陣的時候,也不能夠如臂使指。

    原因2:項羽是個剛愎自用的習武之人,本身缺乏謀略和視野,不具備政治家的特徵和能力。項羽雖然是個戰無不勝的英雄,但是他只會使用靠戰爭來解決事情,其他方面的鬥爭卻一直都處於弱勢地位。他是去和劉邦爭天下,爭皇位的人,試問一個只知道用武力解決問題的人,如何去爭天下,爭皇位?統帥軍隊,指揮戰鬥,在戰鬥藝術上面,項羽確實是一個高手,但是他不是一個戰略家,過不是一個政治家。在政治方面的幼稚,使他一次次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

    原因3:民心。試問項羽只會武力,怎麼得到民心!舉例來說吧,項羽在起義中多次採用殘酷屠城的方式,而其目的只是為了洩憤,那麼多無辜的秦國子民究竟犯了什麼罪,竟然惹來如此殺身之禍!如此方式得到的不過是一片荒無人煙的土地,不過是一座死氣沉沉的城池,老百姓如何去愛戴他,信任他?從他坑殺秦國二十萬降兵,火燒阿房宮,殺已降的秦王子嬰,縱容士兵搶掠鹹魚的百姓,就已經失去了關中百姓的好感。項羽並沒有反思,想要的東西只是靠古老笨拙又殘忍的方式去搶,這和秦二世的暴政又有什麼分別。還有秦滅之後項羽殺義帝的這一舉動,更是推翻了自己一直以來所高舉的大義旗幟,使得天下百姓對項羽的好感降入谷底。

    原因4:不聽諫言。有古文為據:韓生曾勸諫項羽曰:“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羽見秦宮室皆已燒殘破,又心思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韓生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聞之,烹韓生。對於不聽諫言的領導者,人們往往是不信任的,有人願意站出來勸諫領導者是一件勇敢的事情,但是領導者不聽取,到最後沒人願意站出來說真話,每個臣子說的都是一些阿諛奉承的話,那麼這個組織離失敗也不遠了。再者,劉邦也說過,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是他失敗的最根本的原因。

    原因5:窮兵黷武。項羽分封諸侯,建楚國,都彭城,號西楚霸王。從此便做了類似天下規矩的監督者和仲裁著,不斷的發起戰爭。不光使得人困馬乏,兵無戰心。更是錯過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在劉邦養精蓄銳,壯大自己的時候,項羽透過一次次對外的戰爭耗盡了楚國的家底。

    如果是我,我會這樣做:

    1:鴻門宴必殺劉邦,永絕後患。因為放眼天下,唯一可能與項羽一爭天下的只有他,必須在劉邦成長起來之前,扼殺他,清除威脅。

    2繼承秦的制度,稱帝定都咸陽。因為在實力允許的情況下,必須搶先稱帝,向天下百姓宣佈自己的正統地位。如此既可以安定人心,又可以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3善待秦國遺民,依然沿用郡縣制。善待秦國的百姓,這是向天下人展示自己胸襟的方式,收買人心。採用郡縣制,廢除分封制,消除老百姓心中國家的芥蒂,更適合管理和教化。

    4秦律苛重,修繕律法,並且廢除一切苛政律法。好的保留,壞的踢出,這樣才會讓老百姓心中有明顯的差異化,對於新的政權更加信任。

    5按功勳封賞官職,且軍權要牢牢控制住。論功行賞,才會讓收下的將領士兵的慾望和抱負得到滿足,更加死心塌地的效力。

    6 循序漸進,大量啟用儒生治理地方和戰後重建工作 。吸取秦亡的教訓,無為而治,與民生息,不興刀兵。

    7裁減大量軍隊,解放生產力 ,減免或者減少稅收 ,改善民生。努力發展農業經濟,這些軟實力。

    8等到時機成熟,乘北方匈奴尚未統一,聯和弱的一方滅掉另一方匈奴部落 ,再回過頭一舉蕩平,自此北無大患,天下一統。

    9任用賢才,優待賢才。使得天下有才之人歸心,則天下歸心。敢於納諫,察納雅言。

  • 11 # 耕堂讀者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經過戰國之亂,秦王掃六合,統一安定不過短短几十年就分崩離析,天下大亂。項羽滅秦後,全盤否定秦朝,包括秦朝的郡縣制度,採用分封制,導致天下不穩,諸侯紛爭。天下百姓經歷戰亂以後,人心思安,然諸侯紛爭違背大勢,作為西楚霸王的項羽,就像滅火隊長一樣,四處奔襲,勞師糜費,民力睏乏。最後被仁義之師劉邦在政治給予壓倒性優勢,軍敗身亡。

    如果項羽能王關中得其地利,廢秦苛政與民休息以得人和,郡縣制以得天時。則天下歸項。

  • 12 # 生活要真誠

    秦歷二世滅亡後,各路起義軍最終形成劉邦和項羽為首的兩大陣營,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這段歷史大家都很熟悉,也是人們最津津樂道的歷史片斷之一。

    結果都知道,項羽失敗,烏江自刎。劉邦勝利,建立漢朝,史稱西漢。

    勇冠三軍,戰無不勝的項羽為什麼失敗?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項羽根本不具備爭霸天下的政治素養。

    項羽少時不喜歡讀書,力氣大,凡事以力服人,”為學只學萬人敵”,是個標準的武將苗子。

    項梁戰死後,項羽被推舉為起義領袖,他勇武過人,百戰百勝,在反秦鬥爭中最為關鍵的“鉅鹿之戰”中,率軍“破釡沉舟”殲滅秦軍主力,為滅亡秦朝掃除了最大障礙。

    “鉅鹿之戰”後的項羽無論威望還是軍事實力都要遠遠超出其他起義軍,進入咸陽後自封“西楚霸王”並對其他義軍首領封王,看似已經雄霸天下,其實卻是因為政治素養的空白已經註定了最後的敗局。

    首先從他自封的稱號就可以看出,秦始皇掃平六國,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帝”做為自己稱號,自稱“始皇帝”,項羽做為滅秦的主力,自稱“西楚霸王”,格局和氣度上就與自己的聲望和功績不符。

    其次,項羽放著秦朝幾代人建設的咸陽不建國立都統治天下,卻燒了秦宮,裝了珍寶,想著趕緊回家“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哪有點雄霸天下的眼光和見識?

    項羽入咸陽前,劉邦得意忘形覺得自己實力可以了,陳兵函谷關阻止項羽入關,暴露了自己的野心,這麼明顯的機會項羽沒有抓住趁勢消滅劉邦,只是大怒,反而被劉邦和張良一番運作,一場後世婦孺皆知“鴻門宴”鬧劇過後,喜滋滋的逃過一劫。

    “鴻門宴”是項羽最終失敗的根本性事件。“鴻門宴”中項羽空白的政治素養,和自身愚蠢表現的淋漓盡致。

    劉邦事前周密運作成功拉攏住了項伯,得到項伯的保護,而項羽剛愎自用,不聽范增謀,到了項莊舞劍,樊噲無禮沖帳的時候還在優柔寡斷,錯失了除掉最大競爭對手劉邦的大好時機,估計項羽當時覺得自己勇冠天下,無人能敵,壓根就不把劉邦當回事兒吧?

    劉邦雖不比項羽出身高貴,只是個“混混兒”,但劉邦有天生的領導氣質,混跡鄉下時,身邊就有追隨者,起兵以來,身邊匯聚了很多人才:蕭何、曹參、樊噲、夏侯嬰、張良、陳平、韓信等等。劉邦善於在鬥爭中學習、動腦筋,也善於用人,這些追隨者有本事、有才華,更是對劉邦死心塌地。

    反觀項羽,謀士只有范增,而范增也不象有大謀略的人,還出了一個蠢主意——立“義帝”,就是楚懷王的孫子,項梁起兵反秦之初立為楚王,做為反秦的號召力,項梁死後,范增主張改王為義帝,這個義帝反而對項羽越來越掣肘,項羽本來就頭腦簡單,入關後巨大勝利更讓他目空一切,結果派人殺了“義帝”,而劉邦打著“為義帝復仇”的旗幟佔據了道義制高點,名正言順的攻打項羽,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投奔劉邦。

    項羽不僅無腦,還很兇殘,項羽好屠城,但凡攻擊不順利的城池,一旦攻下就屠城,難以得到民心。

    項羽起兵不久攻打襄城的戰鬥中,因久攻不克,“已拔,皆院之。”攻下後就將城內成年男子全部活埋。

    項羽做事,盲目自大而且愚蠢,不僅被劉邦多次輕易哄騙,在入關封王時只根據自己喜好忽視全域性,漏掉了反秦同樣有大功勞的田榮、彭越,平白樹敵。事後證明,這兩人在項羽的敗亡,劉邦的勝利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牽制了項羽很大的精力和時間,間接幫助劉邦爭取了戰略機遇期。

    未得封賞的田榮聯合彭越攻殺了項羽封的三齊王,率先反叛項羽,齊地不僅直接威脅到項羽老巢彭城的安全,而且引起了連鎖效應——另一個反秦代表陳餘也在趙地反了。

    齊地被項羽定為優先平定方向,迅速擊敗田榮,田榮敗亡平原雖然被百姓殺死,但彭越卻成功逃脫。項羽平定齊地並沒有實施一些安撫措施穩定局勢,相反卻是到處焚燒房屋,殺戮降率,製造恐怖。可以看出項羽只相信武力征服,大爭之世贏得民心為第一的政治意識一點也沒有。

    自此以後,項羽東平彭越,西攻劉邦,長期陷入兩面作戰,千里之間疲於奔命。

    戰爭到了決定勝負大勢的滎陽之戰時,彭越更是配合劉邦不斷襲擊項羽的糧草補給線,更是讓項羽陷入困頓,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收縮,劉邦趁勢穩定北方,從容制定消滅項羽的戰略部署。

    項羽受自身不足敗亡是必然的,項羽是位勇將、猛將!絕不是建立霸業的政治人物。“以史為鏡可知興替”,歷史人物受當時的社會發展條件制約會有自身的侷限性,後來人對他們的評論也是基於時代進步社會發展的大前提。

  • 13 # 抱影無眠夜歸人

    第一:劉邦大臣們的角度看,項羽情商低。

    項羽嫉賢妒能,氣量不夠,有功之人不但得不到封賞,還有被害的風險。

    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奪取天下不是靠一個人能力,而是需要有一個團隊,如果領導人情商不高,即使你有一個團隊,也沒有向心力,這是項羽的性格缺陷,情商低很難改變。

    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第二:劉邦的角度看,項羽的問題還是出在用人上

    劉邦說,他的團隊有三傑,都比他自己強,但他會用人。項羽只有一個范增,還不會用。

    劉邦總結項羽的問題還是在用人上,一個好漢三個幫,項羽個人強而整體弱。靠一個人的能力取得天下,是不可能的。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第三:韓信的角度看,項羽有婦人之仁,不得民心

    在《漢中對》中,韓信分析了項羽的缺點是:有匹夫之勇有婦人之仁,吝嗇不懂賞罰分明。項羽的殘暴失掉了民心。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從以上三點來看,項羽的性格缺陷情商低,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

    如果有機會改變歷史很簡單,照搬劉邦的做法就可以了。如果項羽有了劉邦的優點,以他武力值,奪天下很容易。

  • 14 # W錦衣夜行H

    歷史不可以假設,劉邦雖然我不喜歡,但在我內心也覺得楚漢爭霸,勝利的終究還是劉邦。

    項羽是英雄,英雄本就帶著一股傲視群雄、捨我其誰的氣場,破釜沉舟大破秦軍,項羽於轅門召見諸侯,諸侯膝行,不敢仰視項羽。也許這也是項羽人生巔峰的開始。

    正所謂物極必反,項羽在一個又一個勝仗面前,更加的驕傲也許是狂妄,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以己之力,天下諸侯莫敢不從。偏偏他碰到了劉邦這個勁敵,一個無賴,劉邦知人善任,也許那時候他就明白,他的能力不足以開創一個國家,必須依靠人才,就像韓信評價他,不善於領兵,但善於領將。

    項羽悲劇的開始也許就是鴻門宴,也許大家覺得太可惜,但我覺得這是必定會發生的事情。因為項羽覺得我天下第一,即便是天下人與我為敵,我也能殺光天下人。

    英雄就是英雄,英雄不會使用宵小的手段去贏得勝利,垓下之圍在我看來不是軍力的對抗,而是計謀的對抗,四面楚歌、士兵離散,我雖然不懂軍事,但在我看來,韓信雖然貴為兵仙也不敢擋項羽兵鋒,你進我退,逐步消耗,慢慢為項羽準備了一個口袋,最終烏江自刎。

    項羽雖然敗了,但他是英雄,劉邦贏了,但他永遠被項羽的光芒所掩蓋。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

  • 15 # 老龔166916589

    楚漢相爭,

    。勝敗在於兩個人的個性而造成。應該是項羽統一全國,因項羽外剛內柔,不足以為帝。設鴻門宴目的是殺劉邦由於外因的作用,其心一軟放虎歸山釀成大患,古人言:‘’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項羽亡了無毒不丈一大。

    。相反劉邦外柔內剛。表裡不一,從表面看和諧可親,需要韓信時,搭髙臺拜將,甚至甘心君拜臣,下三拜九叩首的大禮,這種裝腔作勢是史無前歷的,事業成,立國後,對韓信和其他將軍己不需要了,留著可能會造反,都以莫需有的罪名殺掉,最後乘韓信不敢動他,呂后想起了解鈴還得繫鈴人。韓信是簫何月下追來的,還得有簫何騙他進京議事而被置死。

    。實際上項羽外表生相難看內心是個好人,劉邦外表和善可親,內心,心狠手辣。問題所問,原因在此。

  • 16 # NatureVoice雨人

    鴻門宴是歷史上著名的經典故事!也是楚漢之爭的關鍵點,是項羽失敗的起點,也是項羽失敗的根源,大家都知道項羽號稱中國強將之一,從小生活條件優渥,而劉邦就不一樣了,劉邦從小生活貧寒,小小的劉邦就成了痞子,誰知將來會一統天下呢?這也是項羽沒有留意的,那麼楚漢之爭項羽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嗎?是什麼讓項羽失去了天下?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背後的原因!

    自古有句話說,成則王,敗者寇,堅持到最後的勝利者才是人生最大的贏家。顯然這句話用在劉邦的身上十分合適。因為他不但從一無所有的地痞做起,到最後打敗西楚霸王項羽,完成一項千古壯舉,而且還坐得天下,把漢朝江山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不得不讓人敬服。眾所周知的一向以西楚霸王自稱的項羽可謂是少年得志,一路順風順水。相反,劉邦的身世就要慘得多了,自小出身貧寒,劉邦一開始並不是這麼厲害,在他起步時,基本都是被項羽隨著打。但是為什麼這樣最終劉邦得天下了,而項羽卻被逼得跟虞姬在江東自刎?楚漢對抗多年,劉邦基本是敗仗得多,項羽面對劉邦幾乎無敗仗,彭城之戰更是讓劉邦丟盔棄甲,以慘敗收場。從這點上看,劉邦的軍事才能是遠不如項羽的,特別垓下之戰,項羽七進七出,毫髮無損。那麼,項羽這麼厲害,這麼還是輸了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這就要從兩人的性格說起了……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劉邦和項羽兩個人有著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這些性格的差別決定了他們的成敗和命運。下面小編為大家分析:項羽出生貴族,乃是燕國著名大將項燕的後人,武將出身。從小器宇不凡力氣過人,又跟著叔父項梁習得兵法,成為日後中國歷史上最強武將之一。而成就項羽的威名的戰役,就當屬鉅鹿之戰。叔父項梁被殺,楚懷王膽怯,項羽主動請纓,當時他所帶的兵力才6萬,秦軍有40萬。而正是這場硬仗,讓項羽威震天下。這也讓項羽失去了謹慎,變得高傲自大!眾所周知項羽一生沒遇過什麼挫折而且是在別人的誇獎中長大的,自然是高高在上,也正是因為這種性格,導致項羽剛愎自用,聽不得逆耳忠言。看看項羽手下的將士謀臣,幾乎是寥寥可數,最為出名的就是范增,還有韓信。不過,韓信後來投靠了劉邦!失去了這樣的良將,項羽等於失去了一隻左臂。再來說說,項羽的右臂,范增。范增雖然年紀大了些,但是考慮事情卻是一點都不含糊。一開始他就覺得劉邦是個隱患,急於除掉劉邦,但是遭到項羽婦人之仁的阻礙。緊接著,項羽與劉邦在滎陽一戰,項羽斷了劉邦的糧道,被困的劉邦其實在這個時候早就該一命嗚呼了。范增當時建議項羽急攻下滎陽,但是項羽不聽范增的建議,選擇了留下劉邦的命,拿滎陽以西的地方來換。當時拿下滎陽以西其實就相當於佔據了大半的戰機,天下唾手可得。但是殺掉劉邦才是最快的方法,項羽因為自己的自信,不信范增,氣得范增自己請求告老還鄉,項羽還竟然答應了。就這樣,項羽連右臂也失去了。失去了左膀右臂的項羽,依然自信自己能夠拿下天下,然而事實是殘酷的。後來項羽被劉邦一步步逼到了困境,兩人因此還簽訂了和解條約,但是要拿天下的人,怎麼可能真的實現這樣的條約,最後,在盟約簽訂之日,劉邦直搗項羽的老巢,一舉殲滅,項羽沒想到劉邦這麼不守信,逃竄到了烏江,其實當時是有機會逃跑的,畢竟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然而如此高傲的項羽,哪裡能受得了這樣的屈辱討回家鄉?所幸就在烏江自刎了,昔日的西楚霸王就這樣隕歿了。

  • 17 # 孤山老叟

    項羽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按照秦朝制定的政治結構和封建制度往前走,而是走回了周的老路,這是倒行逆施。

    沒有哪個人能阻擋歷史的車輪。

    如果是我就像劉邦一樣,學習始皇帝,堅持不懈的加強中央集權,掃蕩諸侯,搞郡縣制,絕不分封諸侯,就算給個王的號,也不能給實際的權利。

  • 18 # 秋日一心

    就兩點:樹一面大旗,收攏天下賢才!

    項羽失天下主要是自身的問題,心胸狹窄,婦人之仁!因此他目光短淺,難以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如此他很難形成正確的政治道路,也很難籠絡天下賢才為他所用!而劉邦其人正好有選人用人之長,因此劉邦周圍會薈聚眾多賢才!

  • 19 # 鶯歌

    楚漢爭霸,秦王朝的掘墓人西楚霸王項羽在佔據優勢的有利條件下,僅僅四年就兵敗垓下,自刎烏江,令人始料未及。

    劉邦在稱帝后曾評價漢初三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這句話包含了劉邦勝利的原因,但項羽失敗也有自身的原因。

    殺害義帝,寒了天下人心

    楚義帝熊心曾與諸將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結果,劉邦出奇制勝,先入關中。項羽急忙使人還報熊心。熊心答覆:照原約辦。項羽自此怨恨熊心,當初熊心能夠稱帝,完全是叔父項梁推舉,不是項家軍,哪來義帝?

    項羽表面繼續尊熊心為“義帝”,卻越權自行分封天下諸侯,自封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當時懷王已被項羽完全架空,名副其實的傀儡。熊心無奈離開彭城,途中左右群臣怨聲載道,不肯遷移。項羽大怒,命心腹英布將熊心弒於郴城窮泉傍。

    這正好被劉邦所利用,劉邦迅速發檄文佈告全國,指斥項羽弒君,大逆不道。天下諸侯群起響應,劉邦得各路大軍,共計五十六萬人,殺奔彭城,討伐項羽,揭開三年楚漢之爭序幕。項羽弒君,寒了天下人心,導致楚漢爭霸,項羽一直孤軍作戰。

    坑殺秦兵,樹起關中死敵

    鉅鹿之戰,楚軍大獲全勝,俘虜二十萬秦軍。就因為降軍中傳出的不和諧的抱怨之聲,結果在新安,項羽命令英布和蒲將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坑殺二十萬歸降的秦軍。

    這昏招徹底寒了秦人的心,也將秦人徹底推向了劉邦身邊。雖然項羽封秦人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三分關中監視劉邦,但是這三人因降楚導致二十人秦軍被坑殺,早已失去民心,為秦人不齒。

    三人也早已今非昔比,內心遭受著煎熬與折磨,喪失了鬥志。韓信暗渡陳倉,突然殺到,秦人紛紛投降,三人最終兵敗身亡。

    關中百姓迎來了他們的希望,紛紛選擇加入劉邦的隊伍,並且絕對的死忠。即便是楚漢爭霸初期,劉邦連戰連敗,甚至將老婆孩子都給弄丟了,如喪家之犬時,關中人依然踴躍參軍,使劉邦迅速恢復實力。

    婦人之仁,放虎歸山

    項羽身上充滿著江湖義氣,但是放在軍國大事面前,這其實是婦人之仁。

    項羽和劉邦在起兵時結為兄弟,約定同生共死,共舉反秦大旗。結果,劉邦趁項羽與秦軍鏖戰之時,在張良等人的謀劃下,出其不意地先入咸陽,獲得傳國玉璽,成為滅秦之人。

    為了籠絡人心,在關中站穩腳跟,劉邦還和秦人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廢除,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援。

    足智多謀的范增看出了劉邦的野心,勸說項羽領兵直奔關中除掉劉邦這個對手。這也引出了歷史名典鴻門宴的故事。項羽婦人之仁,在殺與不殺之間搖擺不定,最終放虎歸山。

    我們無法知道項羽當時是如何思考的,是出於兄弟情分還是狂妄自大、無視劉邦,抑或是不齒作出此等失民心、不光彩的事,總之,結局證明項羽做了一個最失敗的決定。

    小結

    項羽昏招迭出,導致兵敗垓下、自刎烏江。其實,老天爺給了項羽太多的機會,倘若鴻門宴上項羽殺伐果斷,直接斬殺劉邦,排遣大軍剿滅劉邦軍隊,天下當歸西楚霸王。

  • 20 # 物來則應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劉邦作的大風歌,其實就已經告訴了後人,為什麼劉邦最後可以打敗項羽,成為了漢高祖,建立了大漢朝,一切只因為一件事,劉邦會用人!願意用人!

    老話說的好,一個人渾身是鐵,能捻幾根釘子?只有團隊協作,才能發揮巨大的作用。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勇猛無敵,帶領楚軍一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楚軍當中,沒有人能強的過項羽,這其實就是項羽失敗的最根本原因,因為凡事都要靠他自己去解決,總有力不從心,馬失前蹄的那一天。

    而劉邦恰恰相反,帶兵打仗不如韓信,運籌帷幄不如張良,後勤保障不如蕭何,可是劉邦卻能領導這些人一起把項羽打趴下,可以說項羽敗於劉邦,就好比猛虎敗於群狼,這就是會用人的結果。

    當然,項羽失敗,除了他不太會用人(身邊就一個亞父范增有謀略,項羽還不怎麼聽話,要是聽了范增之言,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也就沒有後來的楚漢之爭了),還跟項羽強勢殘暴的性格有關。

    屠城這種事做一次可能讓對手害怕,做多了反而激起敵人的反抗之心,戰敗就是死,還不如跟項羽死磕到底呢,或許還有條活路,項羽後期的作戰遇到的抵抗普遍都很激烈。

    另外因為項羽軍隊最強大,其他一起造反的諸侯反而不自覺地聯合起來對抗項羽,當時最弱的劉邦反而不被人關注,讓劉邦有機會躲起來悶聲發大財,有時間積蓄力量,擴充軍隊。

    這個事例正好應了道家的理論,柔能克剛,弱能勝強,太強勢的話,往往容易過剛易折。

    假設說項羽前七十一場戰役都勝利了,第七十二場戰役失敗了,雖然只有一敗,就能斷送一切,而劉邦前七十一戰都敗了,但是屢敗屢戰,只贏了一場,就有可能翻身,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劉邦一路被項羽追著打,只有後期打了幾個翻身仗,就把項羽逼死了。

    如果我是項羽,想要打敗劉邦,首先要把劉邦手下的能人都挖過來,不能挖過來的,哪怕殺死,也不留給劉邦,讓劉邦無人可用。

    其次要懂得驅虎吞狼之計,自己不先稱王,製造摩擦,讓劉邦等其他一同造反的諸侯內訌,互相殘殺,自己坐收漁人之利。

    最後要收斂殘暴的性格,決不能幹殺降卒、屠城、火燒阿房宮這樣的事,讓人畏懼是霸道的做法,要學劉邦一路收買民心,軍紀嚴明,讓百姓休養生息,行王道之事,自古霸道不敵王道。

    如此才能擊敗劉邦,大興楚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灣戰爭爆發後,薩達姆為何第一時間向以色列發射29枚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