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盤影

    前幾天,小鳴又看了一遍《肖申克的救贖》,算起來,這部電影看了不下於10遍。

    第一次看是上大學的時候,那時喜歡動作大片,看這部電影覺得索然無味。

    畢業後,身邊的朋友極力推崇這部影片,於是又看了一遍,這一看就一發不可收拾。

    可能是進入社會,有一定閱歷,對裡面的一些情節感同身受。從那以後,就時常會開啟來看。

    很多人對這部電影做過解讀,比如體制化。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很有趣,起初你痛恨周圍的圍牆,慢慢的,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也被體制化了。

    曾經,我們也有過夢想,也追求過詩與遠方,可總是邁不過生活這道坎。除了抱怨,我們無能為力。

    漸漸地,我們學會了妥協,放棄了自己曾經的追求,每天奔走在工作、家庭之間。

    類似的解讀還有很多。

    今天,小鳴想從不一樣的角度,聊聊這樣一群人,像影片主人公安迪這樣,始終不願妥協,以終為始,最後達到目的的人。

    他們是如何做的,又為什麼能做到?

    遵循內心價值觀的選擇

    在《肖申克的救贖》原著小說裡,其實安迪早就把牆面打通了,只是一直沒有行動。

    電影做了改編,不過也能看出來。在安迪知道自己是被冤枉的之後,去找監獄長,卻被關禁閉。此時,他得知湯姆已經被射殺了。

    這件事讓他徹底下定決心,一定要出去。“我想只有一個簡單的選擇,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

    很多同學想轉行,但是害怕轉行失敗,擔心轉行後的日子比現在還苦;也有人工作上幹著不開心,想辭職,可是擔心自己找不到比現在更好的工作。

    你會發現,改變人生的重大決定,通常是很難抉擇的,你會在心裡反覆權衡。

    如果選錯了,那損失就很大,可是繼續維持目前的狀態,又像溫水煮青蛙一樣,一點點耗盡自己的價值。

    這種糾結的感受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過。

    安迪最終遵循內心的價值觀,他想要自由,想開一家旅館。

    為什麼遵循內心價值觀這麼重要?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說了這麼一段話:成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熱愛的事,如果沒有找到請繼續尋找他,直到找到為止!

    價值觀能讓我們知道,什麼對我們重要,什麼是自己喜歡做的事。

    如果你並不喜歡目前做的事情,你每時每刻都覺得很痛苦,所以也很難把一件事真正做好。

    而你打心底喜歡做一件事,你會想盡辦法做好,並且更容易把它做到極致。

    遵循內心價值觀的選擇,它會讓你爆發出巨大的潛力。

  • 2 # 想要你就來

    首先說吧,大概十年前第一次看肖申克,那時候是大學同學推薦的,說怎麼怎麼勵志,怎麼怎麼感人,看完也覺得,次奧,為什麼這麼經典。但是之後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覺得這是一部很浮誇的雞湯片。

    之前有人司法方面和邏輯方面都指出了肖申克的牽強之處,安迪所在的監獄簡直就是個好人和無辜之人被壓迫之處,當然後來有了《越獄》,我們也可以把作者對於監獄的隱喻性寄託,反襯出社會的黑暗,這種反襯和反諷也不是沒有經典電影用過。所以這個大抵也不能算電影的硬傷。

    但是從情節上來看,電影為講故事而講故事的筆墨太重,整體很不自然,比如那個小青年入獄講出安迪妻子被殺案的真相之巧合,比如安迪得知真相後對監獄長的態度,結合到後面安迪的隱忍和智慧,我完全無法理解他“出賣小青年”的行為是否理智,當然可以解釋為“這也是一個人的成長史”,但是這樣就太過雞湯化了,從某個方面來看,完全是導演為情節而情節,所以導致電影前半截很不自然。

    當然電影的成功也有他的道理,比如百味雞湯對症各種青春困惑和人生挫折,另外監獄的設定很有反主流情節,滿足了叛逆青年的一些幻想,羅賓遜和摩根弗里曼的表演也非常到位。後來的大紅也有口碑式營銷效應。

    但是對比當年的《阿甘正傳》,肖申克就明顯差在劇情上面,兩部片子很有對照性,一部是用強加的邏輯證明合理,另一部則是用非邏輯的故事講一個看上去很合理的故事。

    事實上不止是我,很多歲數大點的人,比如我的父母和同事,有一些都不認為這部片子有多經典,頂多是勵志經典。

  • 3 # 藍海影視匯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安迪被指控殺害妻子及其情夫而淪陷於高牆之內的監獄生活,這就意味著自己將在肖申克監獄裡度過餘生。然而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就是崇尚自由,有多少人的性格在高牆內的監獄生活被磨滅,安迪的難能可貴之處就是始終沒有放棄夢想,每天都在為了自己的逃跑計劃做準備。

    一把小鋤、一張海報就成了安迪救贖的工具,在獄友瑞德看來需要600年才能完成的事情,安迪卻只用了20年。誰能想象的出安迪在監獄裡的日日夜夜是怎樣度過的,是恐懼與希望並存,是隻要堅持下去就能重獲自由的希望,只要堅持下去就是對自己的救贖。任何事情只要堅持了,就一定能成功。

    典獄長把自己當做上帝一樣主宰著肖申克監獄。安迪利用自己的才能從幫著獄警逃稅,到成為典獄長的洗錢手,這才是他在監獄裡真正的成為了罪人。在安迪得知殺害妻子及其情婦的真兇之後,安迪再一次相信了體制,但絕望的是典獄長並沒有幫他找出真兇,反而殺害了知情者,這讓安迪再次崩潰。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安迪選擇了離開,重新獲得了自由。

    這部劇的觀感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思考,對成功與失敗的思考,堅持與放棄的思考。人被困難絆住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想放棄。

    影片最後的一句經典臺詞:“希望是件好東西,也許是世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

  • 4 # 帥氣大giao哥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很好看的勵志電影,雖然它沒有炫酷的特效、精彩的打鬥,但這都無法阻礙它進入高分好看電影殿堂的腳步,而且經過時間的洗禮它依然獨佔鰲頭,這就是所謂的經典就是經典吧!

    肖申克在救贖什麼?為什麼能夠被廣大觀眾所接受,成為口碑之王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共鳴感,電影中的監獄表示的不是單純的監獄,而是生活,是一種被體制化的人生。很多人一生中都是活在體制裡,沒有體味過自由是什麼感覺,而肖申克就是生活,真正需要救贖的不是安迪,而是我們自己,說了這麼多大家還是自己去看去感悟吧,畢竟千人千面各自有各自的看法,以上純粹是個人觀點,淺薄的感悟。

  • 5 # 我儒雅的你

    網上曾流行過一段話,來評價李宗盛的歌曲,

    年少不知曲中意,聽懂已是曲中人。

    電影源自現實,又高於現實(優雅的藝術創造),其實這部故事在我們身邊也是能找到列子的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1947年,銀行家安迪被指控謀殺妻子和情人,安被盤兩個無期徒刑。這意味著安迪將在監獄度過餘生。多年的牢獄生活讓他成為肖申克監獄的權威人物。他有辦法搞到任何你想要但不違禁的東西香菸,糖果,酒甚至大麻。安迪很長時間都不與任何人接觸,一個月後他第一次與人交流。而這個人就是瑞德,他想讓瑞德幫忙弄一把石錘,過後安迪開始在監獄挖洞,用一張海報擋著,安迪幫助諾頓洗黑錢,賬本被放在牌匾後面的保險箱裡。轉眼過了6年安迪和瑞德說巴克斯頓哪兒有一顆橡樹,是我和妻子相遇的地方,地下埋著我給你的東西。就在第二天,諾頓去找安迪發現安迪不見了,撕開那個畫像發現裡面有一個通道,事後發現安用一個小小的石錘挖了20年終於挖開了。逃出來的安迪用虛擬人的身份取走諾頓幾年收回扣的37萬美元,還把諾頓貪汙的證據寄到報社,諾頓看到牌匾上面寫著主的審判降臨。諾頓舉槍自盡。

    肖申克事實上就存在於我們現實的生活中,其實救贖就在你我心中。現實中的每一個人,都在自覺不自覺的扮演著肖申克中囚徒或者獄方的角色。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將淪為老布那樣的命運,逐漸地被體制化直到嚴重地依賴體制,終其一生不曾越規逾矩。任何一種組織、制度、社會都可以視肖申克為縮影。比如,我們的大學,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肖申克城堡,當我們離開這座城堡時,我們中的絕大多數是註定要被體制化的,即使進入社會,體制對人的侵蝕也一刻沒有停止過,社會歷史就是在體制化和反抗體制化的迴圈中不斷前進的,然而救贖卻完全在於我們自己的選擇,正如安迪的選擇一樣,再強大的體制也永遠無法剝奪我們選擇救贖的權利,因為,救贖就存在於我們的心中,那是任何強權也無法到達的地方。選擇救贖還是選擇絕望,選擇英雄還是選擇大眾,選擇上帝還是選擇撒旦,這一切都在你我心。

    相信社會就是最好的大學,經歷多了自然會體會到它的驚豔。時間是經典的最好見證。

  • 6 # 百分百值得

    一般說我們看一個電影看的感覺沒有想象中那麼好,那麼應該其中有兩個問題,一是電影問題,二是自己的問題,有鑑於肖申克的救贖長期霸榜在各個榜單的榜首,那麼我斗膽猜測這個是你自己的問題。

    當然了,先別扔雞蛋,我先說完我的觀點。

    1,你說看完肖申克的救贖之後覺得沒有那麼驚豔,那麼就說明你是閒時有過準備工作,你已經看過了榜單上的排名,你甚至可能看過一些影評。也有可能是你已經對這個電影期待已久。

    2,肖申克的救贖裡面有很多的小意義和大意義,這個如果你不看影評的話,可能自己體會不到。尤其是看電影,如果不夠數量的話,可能沒有那個積累。

    小意義:比如說摩根福利曼在裡面演的瑞德說的:那些牆你一開始憎恨他們,接著適應他們,時間久了你離不開他們。那就是被體制化了。

    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習得性無助。當你覺得一件事情你做不到的時候,你才真正做不到,而且你還會告訴別人,他也做不到,這樣其他人也覺得做不到,這樣整個的社會群體全都認為一件事做不到的。

    大意義:典獄長第一次查房,在安迪的房間發現了一本聖經,他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得救之道,盡在其中”。

    這是一句雙關的話,既是講安迪越獄的小錘子藏在其中,更在講整個影片都在講人生的“得救之道”。

    沒有什麼事情是萬無一失的,在安迪計劃的整個越獄中,其實是要冒著很多風險的,比如別人查到,比如挖的時候被人看到,再或者是做假賬被人發現,而是現實生活中,當你要做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時,這都是你必須承受的風險。

    這是救贖主題最深層次的東西,整個30多年,安迪一直在對抗自己內心深處那些被這個危險環境激發出來的消極的東西:

    一開始是要對抗恐懼,他需要做一些能讓自己忘記這個危險處境的事;

    接著是要對抗“甘心接受現實的沉淪”,他開始更大的雙重冒險,白天洗錢,晚上越獄;

    最後他要對抗的是內心深處的恐懼,那些恐懼來自於他無法控制的風險。他唯一的辦法是謹慎些,更謹慎一些。

    3,電影的節奏

    電影從一進來就開始特別壓抑,然後在中間偏前的地方得到了一點點宣洩,就是他們一起幹完活在陽臺上喝啤酒的時候。接下來又是一個長短的壓抑,到了最後才把所有的前面的壓抑阻礙全都變成了他自己宣洩的條件。

    在前面所有埋住的情緒都能在後面宣洩出來,這是一個電影的高明之處。

    只要為了一個目標,可以把現實中的所有阻礙都變成自己成功的條件。這是安迪的高明之處。

    這就是我給出的一些小小提示,有些時候碰到這個電影覺得不好,只是時機未到,人生沒有經歷而已。

    再有就是這個電影確實老了點,但是翻拍的風險挺大的。

  • 7 # 影視破壁機

    很簡單,“因為你沒太多的生命經歷呀”!

    1. 判斷一個人文作品(繪畫、雕塑、小說、電影、戲劇.....諸如此類)的偉大與否,我認為有一個標準是可以列入的,就是看這一作品能給“受眾”帶來多大程度的“共鳴點”,“共鳴點”這個詞也許不太確切,能激起“回憶、看法、情緒”這些都算“共鳴點吧。而”共鳴點“的激起,需要兩個方面——”作品“和”受眾“契合才好。 作品“只能提供一系列的”隱含激發點“,”受眾“提供一系列”觸發基礎“,兩者相遇,在一定條件下,才會是一個”共鳴點“。這也是為什麼一個”作品“在同一個人不同時期去感受,會有不同評價的原因。而一個普遍被讚譽的”作品“,則是一個含有最多或者最基本“激發點”的作品。這一點先提供給你做一個評判作品的參考。

    2.其次,列舉一些我感受到的“共鳴點”吧。

    “監獄“,“人生就是一個監獄”——無非是監獄的大小和條件罷了。原生家庭、生活小環境、社會大環境、民族、國家、乃至地球,不都是一個個範圍不同的監獄嗎?同樣的“監獄”條件,不同的人去如何面對? 這已經是一個潛藏的激發點了。瑞德對監獄的描述“你一開始會抗拒這裡,慢慢你會適應這裡,最後你會捨不得離開這裡”,人生也是如此----哭著來,哭著,哦,至少是不捨得離開。

    “自由”,自由的定義是什麼? 想幹嘛立刻就幹嘛算是自由嗎?也許只能算“跟隨自己的本能”。自由的定義至少有兩個——“當我的本能要我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可以不做嗎?”和“當環境不允許我做什麼的時候,我可以做到嗎?”。在樓頂,安迪走向警衛隊長的那個瞬間,他應該克服了逃離恐懼的本能。在播音室,他不顧一切的開始播放音樂的時候,他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希望”,據說潘多拉魔盒留下的唯一解藥就是“希望”,瑞德說”希望很危險“,安迪說”希望是好的“。所以,”希望的好壞,需要看你努力的程度“——這才是這部電影最大的”雞湯“。

  • 8 # 聽黨話跟黨走

    就好比一本經典的書籍,看一遍或者兩遍也許沒有什麼意思,看多了以後,加上自己的看法去讀,結合當時時代背景,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經典的東西之所以經典,因為它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沖淡它的地位。用心去讀,用心去看。

  • 9 # 幸福來自生活

    電影是敘事類的劇情電影,驚豔這個詞不太適合形容這部,講述的內容也是枯燥反覆的監獄生活。

    它是一部適合在安靜時候,獨自一個人細看的電影,沒有激情的場面,沒有熱血的情節,沒有煊麗的電影特效,也沒有波瀾壯闊的宏大場景,可是在觀看時反而是我們的心靈最需要的東西,好好活著,嚮往自由。

  • 10 # 使用者1969360676676

    可能要多看幾遍,目前我看了一遍,理解也不深刻。說一下我看後直接的感受,男主人公被冤屈進入監獄後,並沒有對人生氣餒,他的希望要離開這座監獄,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利用自己的知識,讓自己不被發現,受到管理層的信任,不管過程如何,他的目標一直沒有變,堅持多年。在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達目標不罷休,又有多少人在逆境中可以一直保持希望,並且為之奮鬥,有多少人在困境中可以勇敢的反抗。

  • 11 # 一墨謙言

    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影視作品,主人公被冤枉殺害自己的妻子,入獄,被欺辱,隱忍,結交朋友,運用自己的能力,利用獄長的貪慾和對自己的信任,終於一步一步逃離那個讓他做了十幾年牢的地方。

    這部影片表面演的是主人公被冤枉入獄,遙遙無期的日子,其實映射出的是現實中的一些人,當面臨真正的困境絕境時的反轉能力,以及自我救贖的能力。

    現在你覺得不夠驚豔,也許隨著你的人生閱歷的增加,對社會的瞭解,對人性的認知,會越來越喜歡這部電影。

  • 12 # 了電影

    不驚豔的原因主要有四個:人物設定。主人公安迪一上來就蒙冤入獄,這其實是一個常用的編劇技巧,就是開篇就把人物置於弱勢地位或者絕境,以喚起觀眾的同感,增加人物的感染力,同時為人物命運變化製造懸念。隨便舉個例子就很多了,例如《荒野生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阿甘正傳》,甚至是新晉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等等。上述影片無一不是把角色置身於觀眾難以體會的絕境之中,賦予其觀眾無從感受的經驗,然後慢慢進入劇情。如果大家留心的話,很多電影的人物設定都是這個思路。人物關係。核心人設確定之後,就要圍繞他設定其他角色。一般來說,有兩類角色是必須要有的,一個是敵人,一個是盟友,這個理論在很多編劇書裡都講過。具體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子,盟友就是瑞德,而且瑞德是個神通廣大的傢伙,能夠給安迪提供越獄用的所有東西,讓劇情合理化,片尾處的重逢則將主題進一步昇華。另一個盟友是布魯斯,他獲釋之後在監獄外自殺,不但讓觀眾加深了弱勢人物身上的共感,而且推動了劇情,讓安迪更堅定其越獄的決心。如上兩個盟友對劇情和主題都起到了很強的推動作用。敵人就是那夥兒虐待安迪的變態獄友,他們加深了觀眾對安迪的同情,並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置身在安迪那裡,以加深影片的感染力;另一個敵人是監獄長,他充當著最後通關要打的大boss角色,是所有懸疑冒險類電影都必須要有的。如上人物關係設定基本是所有電影都共通的,《肖申克的救贖》也沒有例外。故事節奏。影片的節奏也很符合商業片風格。情節線跳躍自然流暢。例如安迪剛入獄就遇到變態獄友,然後變態獄友被打殘,然後出現了能夠幫自己洗清罪責的小夥子,然後小夥子被獄長謀殺,然後布魯斯出獄自殺,然後安迪堅定越獄……影片劇情張弛有度,時刻牽動著觀眾,顯示出極強的情節掌控力。主題思想。影片主題思想雖然能夠透過劇情給予觀眾極強的震撼,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口號,而且很多其他商業電影都有類似的主題傾向,就連《變形金剛》、《復仇者聯盟》等爆米花電影也有相似的主題。綜述,《肖申克的救贖》原著故事作者斯蒂芬·金本來就是個商業作家,所以,改編而成的這部電影也只不過一個成熟的商業片罷了。

  • 13 # 是馨雨啊

    因為我是女孩紙,而且是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肖申克的救贖》講述的是銀行長在監獄中的故事,這個故事絲毫沒有浪漫氣息,最多也就是理性決絕。我想給人最多的還是看完後的思考與回味吧,裡面沒有盛世美顏,沒有小鮮肉,談何經驗,也沒有仙女。不經驗部代表不好,不然他也不會是經典,這是一部值得反覆觀看,叫人深思的電影。

  • 14 # 如夢如影pig

    《肖申克的救贖》被稱為無冕之王這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第1個原因是因為1994年真的出了很多不錯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可能看起來沒有很高的特點,並不像當年出來的許多其他的電影那樣讓人驚豔,這部電影中沒有許多很讓人驚豔的鏡頭,連他許多很富有哲理性的話語,都是普普通通的畫面呈現出來的,而同一年獲獎的電影,他們都有都有許多讓人驚豔的鏡頭,讓人難以忘懷,《肖申克的救贖》乍一看並沒有。

    第2個原因是他雖然沒有獲得任何獎,但他卻是人們心目中的無冕之王。直到今年再去觀看這部電影,人們心中都會有很深的感悟。這部電影關於堅持、隱忍、理想以及耀眼的光芒。男主在那樣的環境下,在被誤解的環境下,依然不放棄出去的想法,甚至在監獄中他也做了很多改改變這個監獄的事情,做了很多改變監獄中人的事情。在監獄中他沒有因為自己被誤判而一直糾結,而是依然追求他的理想和想做的事,他是勇敢的。

    第3個原因是這部電影也給了人們很多啟示,不僅僅是男主,裡面的每一個角色都很令人深思,對人生以及對人性的思考。那個從年少就進來,到最後年老才出去的老人,他無法適應外面的生活,而選擇了自殺,這也很引人深思。畢竟監獄改變了許多人的一生。他到底應不應該出去,也不經引起人們的思考。

    以上三個原因不僅是他為什麼成為無冕之王的原因,而且也是為什麼他初看不那麼令人驚豔的原因。這部電影需要讓人細細品味,就和《阿甘正傳》一樣,阿甘的人生態度我們需要去思考,有時候追求那樣的人生態度是好的,但是阿甘的智力與常人不同,與其說是弱智,不如說那才是真正的天才。這些電影裡每一部都沒有很驚豔的事情或者場景,主角也都是看起來是那樣的普通,但是他們對待一切事情的態度才值得我們學習。他們都歷經苦難,但他們也都沒有自暴自棄,他們堅持了,他們隱忍了,他們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有些鳥兒,他們天生羽毛鮮亮,他們屬於外面的天空。”他們的羽毛,就是他們身上的品質。這部電影是真正的無冕之王,他的每一幕都透露著驚豔,他的每一句話都值得深思,安迪身上的品質值得我們去思考,連男二這個人物身上都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探究的思想。

    他的所有不驚豔才是他真正的驚豔之處,因為我們普通人很難真正的思考他的處境,因為我們沒經歷過,所以我們是以旁觀者觀賞,而如果我們真正融入其中,才發現這部電影對於人性的醜惡,善良探討的淋漓盡致,對於想讓我們看到的人性光輝也潤物悄無聲的融入其中了。

  • 15 # 彬彬hw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有兩位主人公就面臨著希望所帶來的無休止煎熬,這兩個人一個是安迪、一個是艾利斯,他們一個人仍然堅信希望的存在,一個卻視希望為這個世界上最為可怕的東西。

    肖生克監獄裡的生活就像是一潭死水,在那裡面沒有生氣、沒有歡樂,有的是獄警的欺辱以及不懷好意獄友的捉弄。因此類比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來,真的像極了沒有希望且十分黑暗的日子,在那段黑暗的日子裡面,沒有未來、沒有希望,任何的堅持如果被拉長都會讓人感覺沒有意義。

  • 16 # lucha

    思來想去,還是想回答這個問題,哪怕這是個釣魚的問題。與其他答題者的立場不太一樣的是:我不算是很喜歡《肖申克的救贖》的人,同時我不喜歡回答中想要幹架的陣勢。

    從誕生之初,文藝作品便被不可避免地賦予了過剩精力的炫耀屬性,這個世界從不缺少尋求“門薩的娼妓”的安慰的人,說到底,電影也不過是人們尋求情感或優越感刺激的媒介。而在《肖申克的救贖》中,一部分觀影者無疑受到了安迪逃出監獄於暴雨中向天慶祝時的感召,他們的情感被攫攝,而人們為此買單。其實電影就是一個如此簡單的東西,導演販賣情感,觀眾要麼付錢,要麼以情感滿足的反饋回饋給導演。但問題是,有的人想要的情感是烏雲散盡之後的自由及熱血,而另一些人卻想要從電影獲得精密情節得以圓滿揭示的滿足感。任何宣洩了情感的衝突,都將是人們對完美作品定義的腳註;任何不能滿足他們需要的情感的錯誤,都是電影不可饒恕的致命傷。一言以蔽之,對類似題主的觀眾而言,與其關注《肖》是怎麼樣的電影,倒不如先了解《肖》不是什麼樣的電影:它不是你在閱盡高水平犯罪影片後,想要體驗類似情感的另一部劇情片,因為故事是否嚴謹,從來不是《肖》的主要矛盾。人們不需要《刺激1995》給予刺激,他們只是想要一點點安慰。絕大多數文藝作品,也只需要做到它擅長的,就足以掩蓋不足之處。

    《肖》為何評價如此之高?除了不需贅述的《教父》及《蝙蝠俠》之間爭鬥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具有許多能讓人喜歡它的因素。最為成功的影視或小說往往包含同性競爭、配偶選擇、愛情、天災人禍、主角相關人物受到人身威脅並最終復仇中的一個或等等要件,因為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些形式與內容“激活了人的進化心理機制”。同時在任何情況下圓滿結局(好人勝利,而壞人得到懲治)都要比悲劇更受人歡迎,因為這符合人類的正義世界假設。《肖》具備酣暢淋漓的圓滿,同時又因摩根·弗里曼的幾句臺詞而增添了哲理,晉升規格。由此,《肖》成為了長盛不衰的經典作品。但對於所有作品,過高榮譽的負面作用也是明顯的:早已領略其聲譽的人們將會對它抱持更加嚴苛的要求,“如果它那麼高分,那它應該在任何方面都是完美的”,於是他們會迫切地從這些作品上獲得可能原本不屬於作品價值的東西。聲譽的通貨膨脹使得它更加耀眼,但強光之下的瑕疵,也必然愈發明顯。

    除了評價之外,在題主的問題中其實還有另一個關切:豆瓣的評分。在評分上,豆瓣的評分機制是簡單的5分制的算數平均同時排除無意義刷分;時光網將評分分為音樂、畫面、導演、故事最後算得10分制的加權均衡;IMDB則使用貝葉斯模型,同時賦予部分專業人群較高的評分權重後算出10分制加權均衡分數,同時在評分顯示中IMDB會極其詳細地列出不同人群對該電影的評價。由此可見,相較於硬核的IMDB與具體給出評分參考的時光網,豆瓣較少選擇的5分制會產出更加極端的分數。在對某一部電影進行網站評分的橫向對比時,豆瓣上大部分評價較好的非院線電影的分值會較其他兩個網站高些,而這樣的馬太效應在《肖》上無疑為其9.6分增添了些許泡沫。對電影的“水準評價”——這種刻度式的打分機制帶來的掌控感是如此強烈,以至於當我們在看到許多美妙的風景時,會偶爾忘記我們已經站在了創作者的肩膀上。

    大多數人不會入獄,他們不會體會到20年冤獄生涯的絕望。如果現實中萬念俱灰可以有寄託,那麼安迪毫無疑問可以成為所有人的教父,他挖掘地道的小錘子就是基督教的十字架。當佈道者對所有人說:“《聖經》裡說,上帝愛你”,無神論者嘲弄他的時候,無神論者或許不明白的是,他們並不在乎事實,而是想讓自己能夠去相信。

    我們是誰

    我們在做什麼

    我們生活下去的意義是什麼

    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的記憶來告訴我們

    我們的世界 是不是沒有了記憶就消失不見

    我們是在為記憶而活

    我要相信世界不是我想象出來的

    我要相信我所做的一切依舊有意義

    即使我不記得做過什麼

    我要相信

    即使閉上眼睛

    這世界依然存在

    我相不相信世界依然存在?

    我們需要記憶去確定自己的身份

    我並不例外

    現在,當電影落幕,你看完電影,回憶起卡爾維諾的“我會告訴你想知道的,但我不會告訴你真實”。你可以像《大魚》中的兒子在結尾處選擇相信父親撒了糖粉的童話,抑或選擇拒絕與揭穿。如果身旁的觀眾落淚不止,你可以拿出手帕或紙巾遞給他。

    我們都過著殘破的生活,唯一能做的就是互相安慰對方。

  • 17 # 繁星地球

    既然看之前就有想象過,說明,不是無意間看到的,在沒有看的時候,已經受到了周圍人或者介紹的影響

    心裡期望值大幅上升,自然就會加入了個人思想想象以及色彩,相信每個人都會對事物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儘管它是公認的好片,那也是有公認的標準,這些標準不一定是你的標準

    既然是這樣,這樣的結果和感受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像很多超高評分的紀錄片,依然會有很多人不知道,甚至不喜歡看,更不用說哪來的驚豔和驚歎了

  • 18 # 春風微風

    我第一次看完甚至都沒有看懂主人公怎麼就入獄了,這部電影講述銀行家安迪,被當作殺害妻子的兇手送上法庭。在面對妻子的不忠、律師的奸詐、法官的誤判、獄警的兇暴、典獄長的貪心與卑鄙,將正處在而立之年的安迪一下子從人生的巔峰推向了世間地獄。而獄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迫使忍無可忍的安迪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越獄而出,重獲自由。

    你如果覺得我自己生活很慘,那麼再看看安迪,自己的苦難算的了什麼呢,這是一部很經典很富有深意的電影,多看幾次體會更深刻

  • 19 # 火炬手影視

    《肖申克的救贖》可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抨擊了當時美國司法制度和獄政制度。主角安迪在不健全的法律制度下被陷害進入了--鯊堡監獄,我覺得安迪只是美國司法黑暗統治下的犧牲者之一,拯救他的不是監獄,不是聖經,而是希望,是希望拯救了自由,一種心靈的救贖。於是故事以獄警打死犯人的情節拉開了監獄黑暗生活的序幕。

    我們知道每一個進入監獄的人都是清白之身除了瑞德,在這個黑暗的社會恰恰是因為這種冤案的錯判給了他出逃的藉口,他出逃不是逃避自己應有的罪責;相反他只是為了重拾屬於他的自由和夢想。他曾經以為可以光明磊落地走出肖申克的四壁高牆,因此還因為這樣的希望而變得瘋狂躁動,而當這種渴望被諾頓徹底地槍殺了之後,他知道只有透過比較極端的方式才可以再一次獲得自由重溫夢想。也許希望只對自己而言是通往光明道路的支柱,而對監獄其他的人來說卻成了難以接受的東西。特別是以托馬斯會在離開監獄之後的生活我們可以看出,外面快節奏的生活給他帶來了一種不安和驚惶,生活完全脫離了他的軌道他習慣了被拘束、被管制的生活。無法適應這個自由的社會,最後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們沒有希望還可以心安理得地在這裡面生老病死,但是安迪不同他心中始終保持著那份對生存的渴望和對希望的熱誠祈盼,並且在不斷的努力實現著。在黑暗的監獄裡安迪知道要麼在獄中老死要麼出去。而他聰明的選擇了後者。在安迪幫助典獄長洗錢等一系列的片段中更加充分的結露出了美國官員知法犯法的醜陋現象。

    整個故事欣賞完了,我覺得安迪確實是一個頭腦聰明的人,聰明的利用了自己淵博的地理知識完美的計劃出來一個出逃的計劃,擺脫了殺人的罪名,懲治了監獄真正犯法的典獄長、獄警長。安迪越獄成功後圓了自己自由的夢想。透過對《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的觀賞,讓我深刻的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活在世上還是要有自己的理想,要為實現、追求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就拿我們自己來說:至少現階段我們必須學好學精我們的專業知識,為明年下半年的實習打好基礎。要時刻對自己充滿信心,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有利於自己的機會。我們的人生才剛步入軌道,所以在面對任何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做到毫無懼色,把它當作是對我們成長的一種考驗。 而這部電影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是安迪的那種用不放棄追求自我的執著精神,雖然每一部電影都是一個理想化的世界,但是正因為有了理想人們才會想要實現,實現了才出現了我們現在美好的社會。

  • 20 # 金J釣魚

    這個片子屬於劇情片,受評分和大眾評價的影響,期待值自然是很高的,但是這種劇情是基於美國社會的,咱國人看著本來就是不容易有代入感,再說那些評價高的有多少是受到他人影響產生的?真正喜歡的才多少?這方面很難說的,所以看片,挑選自己喜歡的,期待值不用太高,眼見為實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的諡號有什麼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