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在文、詩、詞三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侷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任、水利等技藝也有所黃獻。蘇軾典服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範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

    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正規化: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主要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

    當然,這種正規化更適用於土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正規化。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存在。這種正規化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闢了新的世界。

    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著,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

    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末、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席,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伸、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的影響。

    擴充套件資料

    蘇軾平生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四十五歲那年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五十九歲時被貶往惠州,六二歲時進而貶至儋州,到六十五歲才遇放北歸,前後在貶所六年。

    對文學家蘇軾來說,他的蓋世功業確實是在屢遭貶逐的逆境中建立的。雖說蘇軾早就名震文壇,貶至黃州後且因畏禍而不敢多寫詩文,但黃州時期仍是他創作中的一個高峰。散文如前、後《赤壁賦》,詩如《寒食雨二首》,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都創作於此時。

    蘇軾被貶至惠州、儋州時,已是飽經優患的垂暮之人,但創作激情仍未衰退,而且在藝術上進入了精深華妙的新境界。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作更深刻地表現出內心的情感波。在宋代就有人認為至海南開不是蘇的不幸逆境是時代對這位文學天才的玉成。

  • 2 # 仙酒街

    蘇軾的確不愧為詩詞書畫的一代大師,他的詩詞等所表現的氣概,豐富的思想內容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代表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就拿他的詩來說,他的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筆力雄健、想象豐富、比喻新奇、風格多樣,發展了以文為詩的宋詩特色,比較全面的反映了當時的生活,在文學史上自成一大家。金代元好問《論詩絕句》中雲:"奇出無起更出奇,一波才動萬波隨,只知詩到蘇黃盡,滄海橫流

  • 3 # 老花鏡裡看世界

    蘇東坡是文學藝術書法等領域的全才,他在各方面都取得相當高的成就,任取其單一領域,均足以成名成家。

    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可見其散文方面的造詣。但其詞方面更是高山仰止,千年一遇之天才,他是豪放派之代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千古流傳。

    蘇東坡的書法也貴為宋代四大家之一,"蘇黃米蔡",蘇又名列四大家之首。

    蘇東坡在詩歌方面名篇不多,也許跟宋朝當時流行詞的創作有關,詩與詞沒有太明顯的界限,所謂詩歌,詩就是詩,歌詞歌詞,詞作為一直作為歌詞傳唱,詩歌是無法分隔的。

  • 4 # 今古雜壇

    蘇軾作為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盟主(歐陽修明確表示要把主持文壇的重任交給蘇軾,蘇軾也親口說過)可以說是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文、宋詩、宋詞都在他手上達到了一個高峰。

    文,蘇軾是八大家之一,在散文上的貢獻主要是不同於韓愈歐陽修等人的文道並重的文學觀。其文章,文思泉湧可以說是蘇軾真實的寫照,議論文有的放矢,言詞剴切,雜文等議論抒情敘事完美結合,小品辭賦四六文講求辭達,行雲流水。

    詞、北宋詞發展史上,晏殊張先柳永等人十分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蘇軾,詞一直以來被視為小道,在文人士大夫眼裡地位是遠遠不及詩的,也就是所謂的詩餘,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下里巴人。一代文豪歐陽修也講詞看做是餘力遊戲,蘇軾則認為詩詞同源,認為詞是詩之苗裔,又提出詞須自是一家,從而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真正使詞開始能夠與詩歌並駕齊驅。在當時,更多的人認為蘇軾的詞不和音律,不是詞的當行本色,但蘇軾對於後代詞人最大的貢獻就在於此,他強化詞的文學性,弱化詞對於音樂的依附性,歸根結底是想要提高詞這一文體的地位,唯其如此,才有了宋詞在文學史上的輝煌。

    蘇軾的詩處於詩歌發展史上三元中的元佑時期,他與王安石黃庭堅等人將宋代詩歌推向一個高潮。蘇軾詩歌主要有幾下幾個成就:

    1、因為太有才了,所以他詩歌中用典對仗比喻等技巧運用的出神入化臻至化境,達到了一種老成的境界,比如“平生漫說古戰場,過眼終迷日五色”一句,具體分析見網路…

    2、趙翼評價蘇軾“天生健筆一支,爽如哀梨,快如並剪,有必答之隱,無難顯之情”也就是說,蘇軾的詩海納百川,跟杜甫一樣,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

    3、蘇軾詩講究兼收幷蓄,注重兩種不同風格甚至是對立風格的融合,形成了剛柔並濟的清雄,就像稼軒詞一樣,風格多樣化。

    4、以文為詩,以文為詩不是自蘇軾始,韓愈即大力提倡,但是蘇軾因為才力更盛,他的以文為詩更加自然貼切。

    5、蘇軾具有較強的藝術相容性,我們知道,詩歌藝術,在唐人身上已經達到了頂峰,宋人要想繼續詩歌這門藝術就必須求變,有宋一代,詩人們都追求生新,但往往用力過猛,形成生硬枯燥的局面,蘇軾詩歌兼收幷蓄,避免了這一缺點。

    蘇軾與陶淵明李白杜甫等人一樣,不僅在北宋當時,而且在後世士大夫心中都有著超然的地位。

  • 5 # 千葉書院祝秀老師

    先說詩吧。蘇東坡的詩不僅限於唐詩的寫景、詠物、抒情……詩歌到了蘇東坡這裡,多了一個理趣。何為理趣呢?就是在寫景、詠物、敘事、抒情之中,有意識地加入了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和頓悟,闡發了某種生活哲理,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蘇東坡的理趣詩有:

    1、《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詩人為我們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那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想認識事物的全貌和實質,就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認識能為,唯有跳出主觀主義的陝隘,我們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和真相。

    2、《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之一: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湖風光,無論是陽光明麗的晴天,還是山色朦朧的雨季,都像美麗婀娜的西施,“淡妝濃抹”無論怎樣打扮都漂亮、迷人。這裡抓住了西湖和西施的共同特點:淡妝濃抹總相宜。其實,豈止西湖,但凡美的事物:山川景物、植物花卉、蟲魚鳥獸……不都如此麼?人也一樣,人世間所有美好事物都如此,詩人筆下的西湖和西子,其實也就是人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

    3、《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在蘇東披眼裡,人生充滿了偶然。不僅具體的生活行無定蹤,整個人生也充滿了不可知。也就是現在我們常說的那句: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一個先來。對蘇東坡來說,為了謀生,為了讀書,為了應舉,為了做官,東奔西走,四處奔波,象什麼呢?像一隻鴻雁是到南方過冬,或是回北方,來來去去,年復一年。飛鴻的腳爪踏在雪泥之上,無非偶然留下指爪的痕跡,轉眼它又飛走了。對於鴻雁留下的指爪,它哪裡能夠記清,況且,痕跡很快就消失了。鴻飛雪化,一切瞭然無痕。這樣的頓悟和《紅樓夢》的那句“好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有相似之處,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再說蘇東坡的詞。詞到蘇東坡這裡,一、可婉約,可豪放,開創了豪放詞風;二、可以以詩為詞;三、突破音律的束縛;四、語言上有創新。以下,分享幾首我喜歡的詞作給讀者,讓我們一起感受蘇東坡在詞作上的卓越成就。

    一、婉約詞作《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這首詞,感情深厚,充滿了悽婉哀傷。寫了對自己妻子的死別之痛和相思之苦。極盡婉約之風格,極其細膩……

    二、豪放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這首詞被譽為“千古絕唱”,一掃北宋詞壇的纏綿悱惻之風,盡顯豪邁奔放之胸懷,開篇即情抒情,時越古今,地跨萬里,廣闊悠遠,喚起人們對人生的思索,氣度非凡。這首詞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把我們帶入江山如畫、奇偉雄壯的景象和深邃無比的歷史沉思中,融景物、人事感嘆,人生哲理於一體,讓人震憾。

    綜上所述,作為豪放派代表的蘇東坡,詩詞皆清新豪健,內容豐富,風格多變,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為宋代詩詞開創了一個新方向。詩如其人,詞如其人,蘇東坡無愧於詩詞大家的稱號,無愧於宋朝第一文學家,值得我們後人的追慕與景仰和永遠地學習。

  • 6 # 老外二三事

    蘇軾的一生,幾度沉浮,坎坷不平,但是這不妨礙他瀟灑達觀,創作出大量非常優秀的作品。下面小編帶來的是蘇軾的詩詞的成就,希望對你有幫助。一、透過寫景和詠物來傳遞正能量在許多情況下,詞者的情感都不是直接披露的,而是藉助外物來加以表達抒發的。寫景和詠物自然成了表達情感的一個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段。在蘇軾前期作品中,尤以杭州為代表,蘇軾留下了不少描繪山水景物的作品,如“湖山信是東南美”“牆頭紅杏暗如傾”“檻內群芳芽未吐”(《浪淘沙昨日出東城》),如“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聽聞彈箏》),如“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等等。在這些山水景物描寫的詞作中,有的是對春情的試探,有的是對美景的觀賞,有的是對清景的流連,有的是對自然的沉醉……這時的景物描寫與詞人的情感相照應,是平靜的,開朗的。但是,從此中後人也可讀出詞者的些許寂寞,些許的鬱郁不得志。因為,此時的蘇軾,是因與王安石的政見不合而離開朝廷的。故而在杭州,此處的山水美景不僅是他賞心悅目的物件,更是他抒發一己情感的物件,這些山水美景是他心目中的知音,情感的依託。所以,當別離杭州時,是“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行香子丹陽寄述古》)的深情憶念,是“幽花香澗谷”“寒藻舞淪漪”(《臨江仙風水洞作》)的執著探尋。而當蘇軾被貶黃州、惠州時,因其在政治上所受的打擊更進一步,所以,此時的他少了一份早時的灑脫與疏狂,多了一份寂寞與哲思,這些,在他的詞作中有了明顯的反映。“雪堂西畔暗泉鳴。北山傾,小溪橫。南望亭丘,孤秀聳曾城”(《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念奴嬌中秋》),“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莢陣,風轉柳花隆保ā讀俳仙惠州改前韻》)等等。此中傳出一種強烈的孤獨感和寂寞感,讓人感受到徹骨的寒冷,表達出惆悵的“愁情”。二、透過幻想,在幻想中展開詠物抒情,表現正能量在熙寧九年的中秋之夜,蘇軾久仕而功業未就,兄弟久隔而無從相見,在大醉之後,他再也壓不住內心深處寂寞情感的衝擊,與“青天”展開了直接的對話。此時的他,幻想開始騰空了:“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因為在仕途上不得志而對現實的不滿,所以他想效仿陶淵明去逃避現實。但是,他在“何日功成名遂了”的追求中與“老去君恩未報”的忠君報國思想中徘徊,猶豫:或出,或不出。然而,他的最終的選擇還是表明:他對現實的人生還是非常熱愛。故而,在蘇軾的詞作中,雖然有時有著受壓抑的苦悶、徘徊、憂傷,但是,就總體而言,無論是在《念奴嬌憑高眺遠》中,還是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都有著“長空萬里,雲臺無跡”的豪情,有著“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的疏狂與瀟灑。三、繼承併發揚光大自屈原開始的象徵手法來展現正能量在我國的文學史上,自《詩經》以來,尤其是開浪漫主義之風氣的屈原創造了“美人香草”一類的形象體系以來,象徵手法便成了文學藝術中一個源遠流長的創作傳統。蘇軾的詞也繼承並發展了這一傳統,以此來傳寫作者的情感,並且這一傳統在他這裡更臻於藝術上的高妙境界,成為他抒發寂寞、揮寫灑脫的最佳手法。例如下面的幾組事例:“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這裡以象徵和想象之筆,表達了詞人立功報國的願望和捨身報國的壯志情懷。其實更深層次還有一種仕途不暢的苦悶與寂寞。然而,我們從字面上看到的卻是一個“彎弓射大雕”的俊傑壯士,一個豪放灑脫的詞人。“月明多被雲妨”(《西江月黃州中秋》),是借愁雲慘霧籠罩著詞人光輝峻潔的心地的寫照,透露出詞人含冤未白,猶抱希望的矛盾難處的心情。“三十三年,飄流江海,萬里煙浪雲帆”(《滿庭芳 三十三年》)中,則以塵海與宦海言之,寫盡風塵與風濤,表達出一種酸澀的人生況味。上面的事例,都只是一首詞中區域性象徵手法運用,藉以抒發一己情感。另外還有一些是從總體上運用象徵手法的詞作,藉以抒發情感的,如《瑤池燕》:“飛花成陣春心困。寸寸柔腸,多少愁悶!無人問,偷啼自慍殘妝粉。抱瑤琴尋出新韻。玉纖趁,南風未幽雅慍。低雲鬢,眉峰斂暈嬌和恨。”此詞是蘇軾寄給黃州時期交往最密的好友陳季常的。他在信中對陳說:“此曲奇妙,勿妄與人。”原來他是“羈孤結念之懷至今未平也”,是因為謫居黃州,身為孤臣羈客,情懷抑鬱難申,故而在此運用象徵手法,借閨怨之意,陳臣子之情,抒一己之懷。所以,東坡詞中的“美人香草”,其實是他藉以抒發自己心中寂寞惆悵與揮灑自由疏放豪情的寄託物,是反映當時自己處境的感應物。

    因為蘇詞的與眾不同,情感的複雜豐富,細膩多姿,所以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蘇詞成為一朵奇葩。他的詞的藝術價值非常之高,這多少也與他詩詞中表現出來的正能量是分不開的。

  • 7 # 國學詩詞小花臉石三

    蘇軾對詞的貢獻很突出。蘇軾出現前,詞的內容受傳統念束縛,侷限於旖旎溫柔的豔情膩語的範圍之內;蘇軾則弔古傷今、述電詠懷、感嘆時政,描繪山川景色、農村風光,以至談論哲理等題材都進入了詞中,大大開拓了詞的題材與意境,為宋詞的民展打開了新的局面。在風格上,蘇軾開創了豪放一派。

    《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蘇軾豪放派的代表作。 此外蘇軾也有一些抒寫“逸懷浩氣”,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詞,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還有不少風格婉約的詞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表現了蘇軾以豪放為主、風格多樣的特點

    蘇軾的詞是宋詞發展的一座里程碑, “詞為豔科”,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種牢固的傳統,蘇軾成功地轉為了這種風氣。他衝破了晚唐五代以來專寫男女戀情、離愁別緒的舊框子,擴大了詞的題材,提高了詞的意境。懷古、感舊、記遊、說理等向來詩人所慣用的題材,他都可以用詞來表達,這就使詞擺脫了僅僅作為樂曲的歌詞而存在的狀態,成為可以獨立發展的新詩體。這便是蘇軾對宋詞的最大貢獻。而這種新的詞風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對同時代的和後世的作家形成深遠的影響。以蘇軾為中心的元佑詞林,代表著北宋詞壇的鼎盛氣象,一時名家輩出,如秦觀、黃庭堅、陳師道、王安石、謝逸等,都寫出了很多優秀的詞作品。

    蘇軾改變了晚唐五代詞家婉約的作風,成為後來豪放詞派的開創者。在詞的語言上,蘇軾也做了演進,一改花間詞人鏤金錯采的作風,多方面吸融陶潛、李白、杜甫、韓愈等人的詩句入詞,偶然也運用當時的口語,給人一種清新樸素的感覺。

    因此,蘇軾詞在宋詞發展中的作用不僅是開了一派詞風,而且是將詞從狹小的範圍中解放出來,擴大了它所表達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詞內容和風格的多樣化。從這個意義上講,蘇軾是令宋詞成為一代代表性文體的關鍵性人物。

    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蘇詞在詞史上佔有特殊地位,為詞的的開拓了新天地。蘇軾以其奔放的才情,將詞筆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諸如懷古記遊、寫景詠物、親情友誼、田園風光以及參禪說理等等,突破詞“豔科的”定見,把詞的社會功用提到與詩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現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與精神面貌。蘇軾有意突破“詩莊詞媚”的界限,以自由揮灑的文筆,定了大量風格豪放之作,開一代新詞風。他以詩境

    詩語入詞,形成了蘇詞“以詩為詞”的特點,同時也改變了詞完全從司於音樂的地位,使詞向獨立的抒情詩體方向發展。豪放是蘇詞的主體風格,而在豪放中時有曠達情懷的流露。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獵》、《念媽嬌?赤壁懷古》。抒發追求理想、熱愛人生的美好感情。如《水調歌頭?懷子由》。愛情詞與詠物詞的風格則以婉約見長。如《江城子?掉亡》、《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二).蘇軾的詞

    蘇軾在中國詞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他的詞在題材內容.風格意境和語言音律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成果推廣到詞的領域.開創了詞的創作的新階段.

    蘇軾對詞的貢獻.首先在於提高了對詞的認識與評價.他打破詩詞有別的人為界限.促使詞成為真正獨立的抒情詩作.

    在題材內容上.蘇軾把詞人的視野從傳統的[花間"[尊前"引向了人間社會.以至贏得了[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的評價.蘇詞眾多的題材中.以抒情詞.詠物詞和田園詞的成就最高.

    就抒情詞而言.除了傳統的風月柔情之外.蘇軾大膽開拓.把詞體逐漸轉化為文人言志抒情的工具.他用詞表現自我.用詞直接抒發自己的為政.愛國.懷古以至廣泛的人倫之情.如<沁園春>(孤館燈青)抒寫[致君堯舜"[用舍由時"的為政抱負.<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寫密州出獵的盛況.抒發了自己的愛國情懷.其中又有一首詞人四奶奶愛妻王弗的悼亡作.即[十年裡生死兩茫茫--".借用夢境抒胸臆訴悲苦.情真意摯.沉痛斷腸.

    實施詠物詞多達30餘首.且藝術精湛.不但重形似描寫.而且重神似描寫.不但能寫出物象.而且能寫出寄託.如<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

    蘇軾的田園詞是對宋詞題材的一個突破.他在徐州所做的組詞<浣溪沙>五首.描寫了農村風光.農民形象.勞動生活和鄉風民俗.宛如一曲清新優美的田園牧歌.

    在詞風上.蘇軾可謂開創了豪放的意境.最具代表的是<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詞人揮灑如椽之筆.描畫雄奇壯美的江山景色.又驅使無限時空.讚美古代英雄的豐功偉績.慨嘆自己的懷才不遇.感情豪邁而又沉鬱.

    蘇軾還開創了曠達詞.所謂曠達.指豁達通脫.疏狂不羈.瀟灑超俗.樂觀開朗的創作個性.曠達是蘇軾為人的性格特徵.曠達詞在蘇詞中數量很多.所以曠達可以稱為蘇詞的主要風格.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此詞通篇吟月.卻處處關合人事.詞人似與月對談.探討人生意義.最終從大自然中得到慰藉.擺脫了人生苦惱.實現了曠達.此類詞還有<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傳統婉約詞的創作.也多佳制.如<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等.

    在語言和音律上.蘇軾也有創新.蘇詞的語言清新樸素.簡潔暢達.不似柳詞的俚俗.更沒有花間詞的脂粉氣.而以清雄韶秀見長.在詞調上.他引進不少慷慨豪放的曲調.如<沁園春>.<永遇樂>.<水調歌頭>.<賀新郎>等.

    總之.蘇軾終究以他曠達的性格和獨特的文風成就了一代文豪!

  • 8 # 胡林平a

    總述:

    蘇東坡的詞、詩均為北宋頂級,代表著北宋詞詩的最高成就。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一代詞宗,開豪放先河,風格多樣。蘇詞打破了詞為豔科的潘蘺,“以詩為詞”,拓寬詞的題材。

    蘇詞結合人生際遇而生,豪邁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深情如悼亡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還有婉約詞《水龍吟》的“一池萍碎”,楊花落在水中,經夜成萍,根本不可能再回枝頭變回原來的模樣,而且是揉碎的、滿池的萍,足見交織著傷春之哀,離別之恨,身世之苦的愁緒之深重。那哪是“一池萍碎”,分明是我蘇軾無邊的哀思,滿眼的淚水,一顆揉碎的心,令人愁腸百結,肝腸寸斷。曠達如《定風波·莫聽穿林打雨聲》,這首詞標誌著他由蘇軾蛻變為東坡,是東坡走向詞作高峰的里程碑。東坡思想體系,以儒家入世為主,困窘時又輔以道家出世的超脫,佛教的頓悟、釋然,讓蘇軾既關注現世人生又能超然於物外,其詞便自然染上了濃郁的哲理色彩。如《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被貶黃州,某日泛舟赤壁,聯想到赤壁之戰年輕有為的周瑜,不禁感慨萬千。赤壁成就東坡文學,一道天光衝破蒼穹,留下赤壁千古絕唱的詞賦。痛定思痛,蘇軾回顧自己的過往,反省自己的年少輕狂,恃才傲物,好發議論,口無遮攔,率性而為,官場複雜,人心叵測,事道險惡,王弗早逝,兄弟骨肉分離,有濟蒼生建功立業的壯志卻淪為戴罪之身的犯官,自然悲從中來,發出了“人生如夢”的感嘆,以牢獄之災悟出生存之艱,名氣、才華,在權力面前不堪一擊,功名、財富都是過眼雲煙,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活著才是硬道理,多麼痛的領悟。

    蘇詞是宋代豪放詞的開山鼻祖,境界宏大,氣勢恢弘,崇尚直率,讓豪放詞在婉約之外自成一派,豐富了宋詞審美情趣。蘇東坡與南宋辛棄疾同為豪放派的泰山北斗,並稱“蘇辛”。二、東坡的詩,不拘一格,獨樹一幟,自成一派,包含對宇宙人生的思索,富有理趣。

    他的詩走出唐詩重形象,借景抒情的老路,另闢蹊徑,從詩中寄託人生哲理,清新豪健,藝術手法豐富,題材廣泛,善用比喻誇張,以富含理趣見長,如《題西林壁》;寫西湖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把西湖比作西子,創意十足,“淡裝濃抹總相宜”堪稱絕唱。特別是《和子由澠池懷舊》,他把人生看作漫長的征途,人生在世,飄泊不定,“試問平生功業?黃州、惠州、澹州”,就像隨處亂飛的鴻鵠,偶然在某處的雪地上落下了腳印,曠達中飽含對人生無常的思考。再以《東坡》為例: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這首詩彷彿是作者的新生宣言。一開始便營造出清冷月色的氛圍,對比市人表現出了東坡的荒涼,作者從“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凡塵的喧囂氣息,又從“野人”身上感受到守志僻處而自足於懷的的況味。“莫嫌”和“自愛”,表現出了以險為樂、視險如夷的曠達。作者對待仕途挫折,從來就是抱著積極的人生態度,顯得豪邁、超脫。

    總之,蘇詩,除兼有豪放、婉約之美,還有佛學理趣,融入了有關於宇宙、社會和人生的哲理的思索、探就。蘇詩獨具風格,汪洋恣肆,渾然天成,與“黃庭堅”並稱,藝術成就比肩李杜。

  • 9 # 武哥說文

    在中國文化史上,能夠集詞人、詩人於一體而有大成的不多,但即使如此,蘇軾也一定是最耀眼的一個。

    (蘇軾像)

    蘇軾突破了詞一直被視為“詩尊詞卑”的定見,把詞的社會功用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蘇軾還突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以詩入詞",開一代新詞風,在詞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提問者的問題涉及到詞和詩兩個方面,我試著先說蘇軾在詞上的成就。因為,後世人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他的詞。

    蘇軾無疑是是北宋最偉大的詞人,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蘇軾把中晚唐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的美學精神拓展到了詞的領域,突破了晚唐五代以來詞為“豔科”的狹小審美範疇,發展了婉約詞,提高了詞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自晚唐五代以來,詞是詩之餘。蘇軾對宋詞的第一個貢獻應該是促進了婉約詞的發展。在蘇軾的努力下,婉約詞在題材內容、藝術表現力、審美意境都得到了開拓。

    蘇軾創作了大量的詠物類婉約詞,他筆下的婉約詞,沒有“綺羅香澤之態”,卻又有深婉細膩的婉約之美,在題材內容不再侷限於兒女之情,離別之緒,在表現方法上也突破了含蓄蘊藉的範疇。

    (蘇軾寫意畫)

    如《卜算子·缺月掛疏中桐》的“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有婉約的含蓄蘊藉,卻又運筆空靈,筆下無一絲俗氣,借月夜孤鴻,表達孤傲清高的文人心境。在其婉約詞風的代表之作《水龍吟·似花還是非花》裡,蘇軾用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一個“惜”字,幽怨而又高遠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和被貶謫的政治失意,特別是最後一句“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堪稱神來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覆吟誦。

    蘇軾的婉約詞中,藝術成就最高的當屬《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此詞采用白描手法,如敘家常,卻字字血淚,情真意切,自然而又深刻,平淡而又真淳。我們讀時都會“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陳師道看後也驚歎此詞“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蘇軾筆下的婉約詞,題材更加寬泛,家國之恨,仕途流放之苦,無所不包,而且全然沒有雕琢痕跡。

    婉約詞經過蘇軾的創新,變惻豔為高雅,變狹窄為廣泛,實現了華麗變身。

    蘇軾是宋代豪放詞的開派人物,他的這類詞境界宏大,氣勢恢弘,崇尚直率,讓豪放詞在宋詞的婉約之外別立一派,並可與之媲美。

    蘇軾創作的豪放詞作數量不多,但首首氣象恢弘,堪稱經典。蘇軾筆下的豪放詞,境界宏大,氣勢恢弘,崇尚直率,不再含蓄婉曲,而有“橫放傑出” “書挾海上風濤之氣”之雄壯,不管是花間月下、男歡女愛,還是軍情國事、治國安邦的重大題材,蘇軾都能夠入詞,使詞能像詩文一樣地反映生活。

    (赤壁之下)

    蘇軾豪放詞的千古傳唱是《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真正把豪放詞推向高峰。不管是在北宋當時,還是在千年以後的現在,影響都非常廣大深遠。南宋俞文豹在《吹劍續錄》的記載,別有一番風味:

    “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這個故事,既表明了兩種不同詞風的特徵,也表明南宋人已明確地把蘇軾作為了豪放詞派的代表,甚至也反映出了豪放詞已經能夠與婉約詞分庭抗禮了。在宋及其以前,婉約詞一直被成為“詞之正宗”。

    我們仔細體會一下《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人對祖國的壯麗山河一直熱愛,對古代的英雄也一直傾慕與嚮往。上片“大江東題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起句就慷慨激昂、蒼涼悲壯。看眼前無限江山,奔騰萬千,不由心緒激盪。下片評點歷史人物,透過對英雄人物的傾慕抒寫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恨不得像周公瑾一樣“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再聯想到自己的境況,只能無限感傷:“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當時的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經兩年,處境尷尬,心境依舊苦悶,即使這樣,在懷古傷今中,依舊心懷理想,渴望建功立業。

    可以說,蘇軾這種抒發豪情的“壯詞”,不僅風格豪邁雄放,讀之令人振奮,更以耳目一新的詞境開拓了宋詞發展的新方向,在詞的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以儒為主,輔以釋道的思想體系,讓蘇軾既執著於現世人生又能夠超然物外,其詞便富有了濃郁的哲理意蘊和意境。

    蘇軾學識淵博,思想通達,他是一個標標準準的儒學家,卻又浸潤著深厚的道家、佛教底蘊,形成了他既執著於現世人生又能夠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學。

    (定風波詞)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便是這方面的力作。就是這樣的野外“路上遇雨”的生活小事,於平凡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景,將活潑的生命情趣浸潤在這種日常生活的題材之中,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雖然篇幅很短,但意境深長,透露出作者的人生信念和的精神追求。蘇軾不僅“一煙雨任平生”,更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彰顯出蘇軾的豁達開朗就是“縱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戀”的人生情調。

    還有一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也比較著名,蘇東坡在黃州的日子過得並不如意。“夜飲東坡醒復醉”一開始就點明瞭夜飲的時間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了又醒,醒了又醉,清麗的白描,醉眼迷離中,佇聽江水,“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真想躲開名利場,乘坐扁舟,歸隱江湖啊,在悲觀中更有一種超然物外、曠達灑脫的人生選擇。

    (蘇軾寫意畫)

    還有蘇軾在徐州時所寫的《浣溪沙》五首,詞的主角就是黃童、白叟、採桑、繅絲娘、賣瓜人等農村人物形象,詞作透過描寫農村生產和生活,抒寫了蘇軾與世無爭的人生情趣。

    蘇軾的這類哲思作品,介入了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富有了濃郁的哲理意蘊,從而增強了詞的意境。

    最後再簡單說說蘇軾的詩,也是很有情趣的。

    蘇軾的詩,除兼有豪放與婉約,還有佛理審美,更有關於宇宙、社會和人生的哲理,靈氣充沛。

    宋代詩歌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說理,“理”是新穎而深邃的哲理。而蘇軾就是一個兼通儒釋道的說理大家。

    嘉祐六年,蘇軾去鳳翔做官,路過澠池,故地重遊,發現四年前接待他們兄弟的老和尚已經死了,牆上的題詩也已經剝落、崩塌了。蘇軾突然想到自己四處奔走的樣子,陷入了沉思,像什麼呢?應該就像飛鴻踏在雪地上吧。因為地上有雪,所以偶爾會在雪地上留下幾個爪印,但這飛鴻轉眼間就又飛走了,哪還記得曾在某處留下過爪印呢?仰天長歌:“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這首詩留下了成語“雪泥鴻爪”,也寫出了人生無常的狀態。

    蘇軾在由黃州改遷汝州的路途中,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中有畫,畫中有理,深入淺出地的表達了一種哲學思考,親切自然,耐人尋味,真是精品中的精品。還有“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等就不列舉了。

    寫在最後: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思想複雜得近乎哲學家、心靈卻純潔天真得像個小孩的人,卻一直雄踞在中國古代文壇的最巔峰,偉岸而挺拔。

    中國古代的文人很多,稱得上文學家的並不多。但是,即使用最嚴格的定義來界定,都一定有蘇軾。而且,他也一定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文學成就最高的。

  • 10 # 詩狼別號打油王

    蘇東坡在詩詞文三個方面都達到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在書法繪畫醫藥烹飪等領域都有突出的表現。他這麼高的文學修養是離不開他人生態度的。他進退自如,寵辱不驚。不論遇到什麼挫折磨難都能泰然處之。他被貶謫過很多次。貶謫地走黃州杭州徐州廣東甚至是海南,但他樂觀向上的積極人生觀使他一路攻堅克難,並創造了很多政績。再就是他的審美態度令人推崇。他以寬廣的胸懷去擁抱大千世界,以獨到的視野去甄別萬物。凡物都有可觀之處,到處都能發現美的事物。所以,它在詩詞文上的造詣之高和他的人品人格眼光心胸是分不開的。他的弟子有大成者如黃庭堅,張耒,晁錯之,秦觀等被稱為蘇門四學士,文學詩詞政績為人都為當世所稱道。

    文有前後赤壁賦,詩有題西林壁,詞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波濤洶湧大氣跌宕,都是舉世鉅作,千古絕唱。南宋的辛棄疾受其影響共同形成了相對於婉約派的豪放派,對後世的明清以及日本朝鮮都有相當的影響。

  • 11 # 神仙班主任孟冬呀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文縱橫恣肆;詩的題材廣泛,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特色,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作開啟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不羈,與歐陽一修並稱“蘇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善墨竹、怪石、枯木等。

    蘇軾在詞作上的成績是巨大的,就一種文體的自身發展來看,蘇軾在詞作的歷史貢獻上又超過了他的詩和文章。蘇軾自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地位改變成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詞史的發展方向。這就是蘇軾對中國文學方面的發展起到了創造性的作用。

    蘇軾對詞的變革,主要是根據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及他“自成一體”的創作主張而來的。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作被視為“小道”,因為詞作主要是配音律為歌而創作的。柳永也是寫詞的大師,推動的詞作的發展,但是他並沒有提高詞作的文學地位,而蘇軾首先在理論上改變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應屬一體,詞為詩之始,詩與詞雖有外表上的差異,但他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該是一致的。他總是將詩和詞相提並論,但他提倡詞應該是“自是一家”的主張,因此,他的詞作水平在宋代是最高的,而且也對後世有極大的影響和指導作用。

    綜上所述,雖然蘇軾在詩、散文的成績都很大,他被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一家佔了三個,這也是一個文學上的奇蹟)。但是蘇軾的詞的成就是最最高的。希望這個答案能讓您滿意[害羞][害羞]

  • 12 # 文乎

    楔子: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識蘇東坡。他有著怎樣的創作成就,又有怎樣的人格魅力?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瞭解詩詞,對於作者的瞭解是必要之舉。

    所以關於蘇軾詩詞的成就,分以下幾方面論述。

    1.靈魂舞者蘇東坡

    2.蘇軾以文為詩

    3.蘇軾以詩為詞

    4.蘇東坡一生成就與貢獻

    靈魂舞者蘇東坡

    ◆喜歡蘇東坡的人多矣,我忝列為一。蘇軾先生天賦異稟,20歲中進士。只因為歐陽修把他的卷子誤認為是學生曾鞏的,避嫌沒有給第一名,本來狀元就歸他家了,而不只是榜眼。他一生真是太勤奮,奔奔波波,還留下詩篇二千七百餘首,詞三百四十餘闋,文四千餘篇,我有理由相信,他除了忙公務就是在熬夜寫詩沒有睡過一個好覺。關鍵是作品數質俱佳,罕有出其右者。

    蘇東坡不僅以詩文博名,他還是一位書法家、畫家、農業工程師、發明家、美食家、巨儒……他一生坎坷不平,顛沛流離,卻非常有人緣,“雞犬識東坡”,無人不曉。有追隨者如“蘇門六學士”,在他流放期間還有不少慕名伸手援助而丟烏紗帽者。和尚道士,販夫走卒也不乏他的崇拜者。在生活中也像他為文一樣“如行雲流水,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不落世俗的窠臼。他一生不能忘情於詩文、酒肉、朋友。被貶海南時,他幾乎“居無室,出無友”,卻能自找樂趣,常常牽著條“烏嘴”大狗四處遊逛,採藥寫詩,給黎族阿婆起外號,給別人講鬼故事。蘇東坡雖放縱不羈,卻沒有紈絝淺薄之氣,他家庭和睦,與弟弟手足情深。

    ◆仁者愛人,蘇東坡就是那種於事有恨於人無恨的人,他曾對蘇轍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他與章惇的故事足以證明其所言。他貶居黃州時與章惇以“朋友”相稱,他為主考官時,又曾親自以第一名取章惇兒子章援。有一次蘇東坡和章惇出遊,到一陡峭深澗邊,澗高有百尺,深流翻滾,上面只有一獨木橋,危險得很。章惇若無其事地走個來回,在對面岩石上題“蘇軾章惇遊此”。蘇東坡拍拍他說“終有一天你會殺人的”,原因很簡單:“敢於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別人性命。”後來章惇做宰相果然殺伐絕決,首先向蘇東坡開刀,而且是一貶再貶,往往人還在去被貶之地的路上,後面就有快馬來命另貶別處,讓其輾轉累死於路上而後快。等到蘇東坡被大赦北歸時,章惇卻被貶到他呆過的雷州半島,蘇東坡以德報怨,讓人轉告章惇那地方自己居住多時,並非外人所傳瘴氣瀰漫令人可怕。可見,蘇東坡有高於常人的品格。蘇東坡是個俗人,當我們隱去他的身份時,他和我們身邊的俗人無兩樣,有俗人的嗜好、毛病、弱點。如果計其身份,則雖不合時宜,卻俗得可愛。蘇東坡熱愛生命,享受生活。他奉行儒學,卻不執迂,他修佛教,卻近酒色,他研道教,卻不甘粗茶淡飯,他崇拜陶淵明,卻不逃避現實,“他總能在殘酷現實的夾縫中呼吸新鮮的空氣,尋找自適的快樂”。他每到一處必嘗當地美食,親自制作“東坡肉”“東坡肘子”“菊花魚”。他好睡,每睡則鼾聲雷動。他好遊山玩水,每有興懷必詠歎之。他興趣廣泛,他造酒,制墨、建橋、築樓、修塘……總之,他是個詩人,於是把生活給詩化了。說蘇東坡怕死,有人會不同意,以為蘇東坡的詞開豪放派,須得關西大漢才能讀出神韻,本人一定有“死又何懼”的風度。其實不然,湖州案發後,朝廷派人來拘捕他,他嚇得躲在後堂不願出來。押解途中,他曾想跳水自殺,可終是下不了決心。在獄中,他給弟弟寫了一封懺悔的信,細表自己承皇恩浩蕩,無法感激圖報,實在慚愧云云。此信傳到皇帝太后手裡,他因此被從輕發落。他在黃州開始與僧道過從甚密,並迷上坐禪,服藥,練瑜珈,煉內丹處丹、陰丹陽丹,以求長壽,直到快要死去還在與維琳方丈論佛道。蘇東坡怕死,不會做無辜的犧牲,恰恰表明了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應該說,蘇東坡是名士,也是俗人,他開道德之門獲取了世俗的名望,他關道德之窗獲取了鮮活的生命。

    如果不是出於對生活的無限熱愛,我們很難想像,為什麼蘇軾在那些受屈辱、受迫害、艱難困苦、狼狽不堪的日子裡,仍然活得那樣有滋有味、一絲不苟。

    以文為詩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自然而然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

    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主要命題。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侷限於新政,也未侷限於當時,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刻更準確的批判意識。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在他眼中,極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題西林壁》和《和子由澠池懷舊》兩詩。在這些詩中,自然現象已昇華為哲理,人生的境遇也折射為理性的反思。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詩中的哲理是透過生動、鮮明的意象自然而然地表現,而不是經過邏輯推導或議論分析所得。這樣的詩歌優美動人,饒有趣味,是名副其實的理趣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和“雪泥鴻爪”一問世即流行為成語,說明蘇軾的理趣詩受到普遍喜愛。蘇詩中類似的作品還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飲湖上初晴後雨》、《慈湖夾阻風》等。蘇軾極具靈心慧眼,所以到處都能發現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蘇軾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的態度,這在蘇詩中有充分的體現。蘇軾在逆境中的詩篇當然含有痛苦、憤懣、消沉的一面,但蘇軾更多的詩則表現了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的超越。

    蘇軾學博才高,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並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對待藝術規範,縱意所如,觸手成春。而且蘇詩的表現能力是驚人的,在蘇軾筆下幾乎沒有不能入詩的題材。以“元祐”詩壇為代表的北宋後期是宋詩的鼎盛時期,蘇軾與王安石、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的創作將宋詩藝術推向了高峰。就風格個性的突出、鮮明而言,王、黃、陳三家也許比蘇軾詩更引人注目。然而論創作成就,則蘇軾無疑是北宋詩壇上第一大家。他在理論上和創作中不把某一種風格推到定於一尊的地位。蘇軾在創造宋詩生新面貌的過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和情思內蘊的深厚這幾個維度上,蘇詩都是出類拔萃的。基本上避免了宋詩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這兩個主要缺點。所以蘇軾在總體成就上實現了對同時代詩人的超越,成為最受後代廣大讀者歡迎的宋代詩人。以詩為詞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柳永雖然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卻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而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並論,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

    ◆為了使詞的美學品位真正能與詩並駕齊驅,蘇軾還提出了詞須“自是一家”的創作主張。

    此處的“自是一家”之說,是針對不同於柳永詞的“風味”而提出的,其內涵包括: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相一致,作詞應像寫詩一樣,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答張文潛縣丞書》蘇軾一向以文章氣節並重,在文學上則反對步人後塵。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是蘇軾改革詞體的主要方向。他將傳統的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為擴充套件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傳統上只表現愛情之詞擴充套件為表現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蘇軾讓充滿進取精神、胸懷遠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詞世界,改變了詞作原有的柔軟情調,開啟了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與蘇詩一樣,蘇詞中也常常表現對人生的思考。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增強了詞境的哲理意蘊。蘇軾雖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夢,但並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蘇詞比較完整地表現出作者由積極轉而矛盾苦悶,力求超脫自適而不斷追求的心路歷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個性氣質。繼柳永、歐陽修之後,蘇軾進一步使詞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作主體由分離走向同一。

    蘇詞既向內心的世界開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不同於晚唐、五代文人詞所表現的狹小的生活場景,蘇軾不僅在詞中大力描繪了作者日常交際、閒居讀書及躬耕、射獵、遊覽等生活場景,而且進一步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蘇軾用自己的創作實踐表明:詞是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的。詞與詩一樣,具有充分表現社會生活和現實人生的功能。由於蘇軾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豐富了詞的情感內涵,拓展了詞的時空場景,從而提高了詞的藝術品味,把詞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學殿堂,使詞從“小道”上升為一種與詩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體。“以詩為詞”的手法則是蘇軾變革詞風的主要武器。所謂“以詩為詞”,是將詩的表現手法移植到詞中。蘇詞中較成功的表現有用題序和用典故兩個方面。有了詞題和詞序,既便於交代詞的寫作時地和創作緣起,也可以豐富和深化詞的審美內涵。在詞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於蘇軾。詞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種替代性、濃縮性的敘事方式,也是一種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蘇詞大量運用題序和典故,豐富和發展了詞的表現手法,對後來詞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從本質上說,蘇軾“以詩為詞”是要突破音樂對詞體的制約和束縛,把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蘇軾寫詞,主要是供人閱讀,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雖也遵守詞的音律規範而不為音律所拘。

    正因如此,蘇軾作詞時揮灑如意,即使偶爾不協音律規範也在所不顧。也正是如此,蘇詞像蘇詩一樣,表現出豐沛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和變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雖然蘇軾現存的三百六十二首詞中,大多數詞的風格仍與傳統的婉約柔美之風比較接近,但已有相當數量的作品體現出奔放豪邁、傾蕩磊落如天風海雨般的新風格,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在兩宋詞風轉變過程中,蘇軾是關鍵人物。王灼《碧雞漫志》說:“東坡先生非心醉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強化詞的文學性,弱化詞對音樂的依附性,是蘇軾為後代詞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後來的南渡詞人和辛派詞人就是沿著此路而進一步開拓發展的。晁無咎:“東坡詞,人謂多不諧音律。然居士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三》引)”蘇軾的詞體解放精神直接為南宋辛派詞人所繼承,形成了與婉約詞平分秋色的豪放詞派,其影響一直波及清代陳維崧等人。蘇東坡一生成就與貢獻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侷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

    從文學史的範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正規化: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當然,這種正規化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正規化,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正規化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闢了新的世界。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

    ◆蘇軾在當時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他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

    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上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儀、唐庚、張舜民、孔平仲、賀鑄等人,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蘇軾影響。由於蘇軾的成就包括各種文學樣式,他本人的創作又沒有固定不變的規範可循,所以蘇門的作家在創作上各具面目。黃庭堅、陳師道長於詩,秦觀長於詞,李廌以古文名世,張、晁則詩文並擅。同時,他們的藝術風貌也各具個性,例如黃詩生新,陳詩樸拙,風格都不類蘇詩,後來黃、陳還另外開宗立派。蘇軾的作品在當時就馳名遐邇,在遼國、高麗等地都廣受歡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蘇軾作品的流傳,但是禁愈嚴而傳愈廣。到了南宋黨禁解弛,蘇軾的集子又以多種版本廣為流傳,以後歷代翻刻不絕。 在後代文人的心目中,蘇軾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人們爭相從蘇軾的作品中汲取營養。

    ◆在金國和南宋對峙的時代,蘇軾在南北兩方都發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詩不但影響有宋一代的詩歌,而且對明代的公安派詩人和清初的宋詩派詩人有重要的啟迪。

    蘇軾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標舉獨抒性靈的公安派散文的藝術淵源,直到清代袁枚、鄭燮的散文中仍可時見蘇文的影響。蘇軾還以和藹可親、幽默機智的形象留存在後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遊蹤,他在生活中的各種發明都是後人喜愛的話題。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後人廣泛喜愛的程度而言,蘇軾是無與倫比的。結語:以詩為詞、以文為詩,恰好體現了蘇軾揮灑如意不落窠臼,彰顯豐沛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和變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語言風格。 極大的豐富和深化詩詞的審美內涵。

  • 13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蘇東坡是宋代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 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

    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風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後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樸質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遠溢清。

    蘇軾一生在詩、詞、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寫的《赤壁賦》、《水調歌頭》、《念奴嬌》、《答謝民師書》等都流傳很廣,為後人傳頌。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共同被列入中國文學“唐宋八大家”。

  • 14 # 忙裡偷閒花甲人

    蘇軾(1037一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早年有改革政治的抱負,但王安石變法實施時,他卻站在以司馬光為首的反對派一邊。等到反對派得勢之時,他卻多少改變了對王安石變法的敵意,主張“參用所長”。他的這種政治態度的變化,使他在改革派和反對派兩方面都得不到信任,因此他始終處於不得志的境地,長期在外任職,甚至被一貶再貶。

    蘇東坡在政治上不得志,但在文學上卻成了一代大師。他在詩、詞、文各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

    蘇東坡的詩歌有四千多首,反映時代現實的面相當廣闊,這些詩歌所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極其複雜。他的這些詩歌的進步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同情民生疾苦,揭露封建統治者的罪惡。例如他的最膾炙人口的《荔支嘆》,就透過敘述漢唐宮廷吃鮮荔枝的事實,揭露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給人民帶來的禍害。並且還聯絡實際,公開點名譴責一些權貴不顧人民死活,爭相進貢邀寵的無恥行徑,表現了強烈的愛憎感情。

    其二、抒寫個人情懷,表現報國無門而又歸隱不得的苦悶心情,其中有些詩流露了作者的某些消極思想,但在客觀上反映了當時某些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的現實。例如《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對於自己“未成報國慚書劍,豈不懷歸畏友朋”的左右為難的處境深為感慨。象他這類詩曾引起後來一些懷才不遇者的喜歡。

    其三、表現熱愛鄉土,隨遇而安的思想情趣。蘇東坡一生從宦,南遷北調,先後任過八州督,三次被貶,當他被貶海南以後,他與當地黎族少數民族關係很融洽,他說“華夷兩樽合,醉笑一歡同”,又說“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這種不擺漢族官員的架子,熱愛少數民族聚居鄉土的感情在古代封建官吏中是很少出現的,反映這種思想感情的詩歌更是鳳毛麟角。就這一點,蘇東坡幾乎可以獨佔鰲頭。

    其四、歌詠自然風物。他的這類詩很多,也寫得很有特色,往往能激發讀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杭州西湖是古今詩人吟詠的物件,而只有蘇東坡才說“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把西湖的嫵媚、秀麗比作西施,給人以無限含蓄的美感。

    再說蘇東坡的詞,詞作為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晚唐、五代趨於成熟的時候,是以柔靡婉約的風格佔著詞的統治地位。只有蘇東坡,才以超人的氣魄和才華,衝破柔靡詞風的包圍,獨樹一幟,在詞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蘇東坡的詞有三百多首。從題材上來說,不少詞突破了婉約派專寫男女愛情、風花雪月、離愁別緒的束縛,把山川風物、農舍民俗、懷古述志等新鮮題材帶進詞裡,使詞能夠與詩一樣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從思想內容上來說,不少詞表現了作者慷慨報國的志願,描寫了多方面的生活經歷,抒發了各種複雜的心情。從藝術上來說,有些詞篇,善於塑造各種鮮明的藝術形象,尤其是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雄人物形象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周瑜的形象,使那些描寫綺羅香澤的婉約詞相形見拙。這些詞具有作者鮮明的個性,表現出豪放的風格。總而言之,蘇東坡的詞在當時的詞壇上是異軍突起,令人耳目一新。

    然而蘇東坡的這種創新並沒有得到他同時期名家們的贊同。包括他的門生弟子在內,他們並不效法他的詞風,而依然沿著正統詞道走下去。秦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師法蘇東坡,卻照樣寫婉約詞。陳師道不以詞出名,卻第一個批評蘇東坡“以詩為詞”。後來的女詞人李清照更具體地指出蘇東坡的詞不合音律,是“句讀不葺之詩”。以後的評家也多沿用李清照等人的評論,輕重不同地指責蘇東坡。

    蘇東坡的這些“不合音律”的詞是否就象李清照批評的那樣,成了“句讀不葺之詩”呢?還能不能歌唱呢?由於樂譜的失傳,我們也無法加以判定。但俞文豹《吹劍續錄》記錄了一個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事情真象的事實:當時有個善於唱詞的人說,柳永的詞適合於十七八歲女子的曼聲清唱,而蘇東坡的詞則需要關西大漢,配以鐵片、大鼓的樂器才能歌唱。可見蘇東坡的這些詞,雖然不適合傳統的樽前、花間的婉轉歌唱,卻適合於用粗獷豪爽的樂曲相配合,在另一種適當的場合歌唱,這實際上是一種創新。

    蘇東坡的豪放詞風並非後繼無人,南宋前期的愛國將領官員岳飛、張元千、張孝祥、陸游就繼承蘇東坡詞的豪放風骨,寫出了震撼人心的詞篇如岳飛的《滿江紅》,尤其是終生憂國憂民的辛棄疾,全面繼承並廣泛開拓了蘇東坡的豪放詞風。人們稱這些詞人為“蘇辛詞派”。蘇辛詞派也就是豪放派,顯然它的開創者就是蘇東坡。

    蘇東坡的散文可以說集宋代古文運動的大成,無論是書札、雜說、遊記、小賦等,都顯得“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夾敘夾議,隨筆揮灑,詞采妙出,表現出令人佩服的才氣。他的《石鐘山記》、《赤壁賦》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 15 # 雁影歸零

    蘇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的生平雁影就不在這兒累述了,直接進入主題。

    蘇軾,在文學藝術領域,對於詩詞、散文、書畫,無一不精。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惠崇春江晚景 ·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菱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荔枝嘆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顛坑僕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

    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採。

    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

    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遊。

    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

    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飢寒為上瑞。

    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耶?

    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眾所周知蘇軾是豪放派詞的領軍人物,可以說蘇軾的詞是北宋詞壇的高峰。蘇軾的詞不再侷限於以往的溫柔呢喃、小情小景。他的詞豪放飄逸,取材豐富,山川雨雪、感嘆時政、借古嘆今、詠懷敘志等等,可以說但凡入眼之物;心內所感之懷,在蘇軾手中皆能成詞。

    這裡雁影補充一句,蘇軾不單隻有豪放詞,也有婉約之作,蘇軾的婉約詞讀來別有一番滋味。

    蘇軾的詞有很多,今天雁影就分享如下幾首:

    卜算子

    黃州定惠院寓居住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定風波 · 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江城子 · 墨雲拖雨過西樓

    墨雲拖雨過西樓。水東流。晚煙收。柳外殘陽,回照動簾鉤。今夜巫山真個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轉星眸。月花羞。捧金甌。歌扇縈風,吹散一春愁。試問江南諸伴侶,誰似我,醉揚州。

  • 16 # 風雨五洲

    蘇東坡的出世和入世境界是任何人的無法企及的,所以他的詩詞水平都很高。有的人寫詩可以,而寫詞不行;有的人寫詞可以,但寫詩不行。而蘇東坡是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做人做事皆有模有樣!

  • 17 # dfkbs-lt

    蘇東坡是中國文人中藝術成就最高,才能最突出的一位,他的詩書畫詞俱佳,是中國文化中的頂峰,蘇東坡的人生留給後世太多的啟示……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18 # 果多味

    1、蘇軾的詩現存約兩千七百餘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 ,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2、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

    3、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

    4、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5、蘇軾的散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並稱,有“韓如潮水,柳如泉。歐如瀚,蘇如海”

    之喻。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 19 # 飛鴻一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單看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就知道他的成就了,名人之所以有名,不在他的名字,而是我們總是喜聞樂見他的作品,他的事蹟不斷在傳誦,就如像岳飛那樣的民族英雄,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

    一首鵝鵝鵝,讓我們知道了駱賓王,一首離離原上草,讓我們記住了白居易,一首遠看山有色,讓我們知道了王維。詩不再多,讓我們記住,就註定了他的成就。

    蘇東坡,是個傳奇人物,除了他的詩詞,還有他與蘇小妹的故事,還有東坡肘子,還有他坎坷不平的官路,還有他和佛印和尚的故事。

    他活成了一個傳奇,成就自然非同凡響。

  • 20 # 長江源遠流長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

    蘇東坡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進退自如,寵辱不驚,閱歷豐富,才情卓絕,學識淵博。詞風豪放曠達,開啟了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詩文書畫均有很高的成就,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對後世影響深遠。

    蘇東坡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是一致的。他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將表現女性的柔情之詞,擴充套件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於詞壇別開一派。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如《念奴嬌》、《水調歌頭》等,舉起了豪放詞派的大旗。

    蘇東坡的詩現存兩千七百餘首。他的詩內容廣泛,風格多樣,筆力豪放。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具有情景交融浪漫主義的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道路。蘇東坡的詩,有關心民生的、有表達愛國情懷的、有山川景物的、有村野風光和農家風俗等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採用寓言和隱喻手法隨感而發。是宋代的詩文大家。

    蘇東坡詞與詩都到了極高的造詣,是宋代文學的最高代表,他的詞與詩不分伯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國那麼多男團,你們最喜歡哪個,並說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