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孔二娃
-
2 # 晴天同學分享
一、整地施肥
大豆喜歡溫暖的環境,屬於短日照型植物,尤以土壤深厚,富含鈣物質和有機物的土壤為宜。大棚種植時應提早播種,並且土壤溼度不宜過大,否則,在低溫下種子容易腐爛。一般來說,每畝通常施用約1000公斤腐熟的天然肥和15千克複合肥,於播種前1個月施下。實驗表明,使用肥料可提高毛豆的禦寒能力及產豆量。施肥後,要做成畦地,畦寬2.1米,畦溝寬0.3米,溝深0.2米。
二、及時播種
1.品種選擇
要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等環境選擇合適的大豆種類,此外,特殊品種的大豆比普通的大豆更為高產。
2.規範種植
從1月底到2月初,選擇較溫暖的天氣播種為宜。每畝播種量為5-6千克。播種時每株之間距離為25cm,播種深度約5cm,深度要求一致,以使幼苗整齊。一般當棚內的溫度為20℃左右(棚外的溫度為10℃左右)時,約10天齊苗。
3.化學除草
播種土壤後,每畝要用農藥噴灑於畦面進行除草。
三、大棚管理
1.溫度管理
前期階段主要任務是保證環境溫暖,並在後期保持通風。要求播種前1周扣好大棚,並且在播種後立即蓋好地膜或加蓋拱棚膜。出苗後,要注意選擇晴朗的天氣,及時開膜放苗。出苗前棚內溫度最好為20℃左右;生長期溫度以23℃左右為宜;開花期以25℃左右為宜。因此,要根據每個時期的生長特點,進行閉棚保溫或換氣通風。
2.施肥澆水
一般來說,幼苗期最好不要施肥,例如,葉子受低溫影響容易發生皺葉,每畝用肥料50克,注意要在晴天噴灑且噴灑次數不宜過多。開花期要對葉面施肥。噴灑時間為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後,最好在陰天時噴灑,每7-10天噴一次。另外,在落花期,每畝要再次施肥。大豆幼苗在出土前不應澆水,如果幼苗實在太乾,可以適量澆水以促進生根。
3.防治害蟲
大棚種植的大豆因苗期棚內低溫潮溼,如果施用過量的肥料,更易引起幼苗死亡。為防治害蟲,可噴灑特製的無害農藥。
4.適時採收
一般來說,大棚種植的大豆在4月或5月進入採摘期。早熟的大豆要及時採收並及早上市開賣,以獲得最高效益。
-
3 # 拆na
大棚內種植時間
大棚土豆種植早宜在10-12月,翌年1-3月收穫。在大棚內種植土豆(馬鈴薯)一般一月份即可棚內移栽,提前一個月育苗即可。
播種適期:
大棚套小拱棚雙膜覆蓋栽培,種薯在12月中旬切塊催芽,1月上中旬移栽,3月下旬至4月初收穫。
在大棚內覆蓋地膜栽培,種薯在1月上旬切塊催芽,1月下旬至2月初移栽,4月中旬以後上市。
大棚內不覆蓋地膜栽培,種薯在1月中旬切塊催芽,2月上旬移栽,5月上旬收穫。
大棚馬鈴薯種植技術:
選用早熟、高產、優質脫毒馬鈴薯品種。
一般在播前15~20天將種薯切塊,每個薯塊重30克左右、帶1個芽眼,每畝用種薯140公斤左右。薯塊切好後蘸草木灰,晾乾後放在避風向陽處的半地下式苗床上催芽,每畝大田需苗床15平方米。苗床上鋪一層溼土,將薯塊平擺在溼土上,擺完後再蓋3釐米厚的溼土,上面覆蓋一薄層稻草或麥秸。苗床上搭小拱棚保溫催芽,晚間加蓋草苫。芽長1.5~2釐米時翻動選芽,使沒有出芽的薯塊繼續出芽,芽墨綠色時移栽。起壟種植,壟寬90釐米、高30釐米,每壟栽2行,穴距25釐米,穴深8~10釐米,每畝栽5000株左右。移栽時將芽側放,以利於紮根結薯。栽後及時覆土,每畝用50%乙草胺150毫升或施田補100毫升加水45公斤噴霧封閉除草,然後扣棚膜。
合理施肥:
施肥以基肥為主,一般每畝施土雜肥3000~5000公斤、磷酸二銨20~25公斤、50%硫酸鉀40公斤。結合施基肥每畝用土壤殺菌王1~2公斤或地菌淨1~2公斤、5%辛硫磷顆粒劑2公斤防治病蟲害。
田間管理:
一般移栽後20天齊苗,齊苗後注意通風降溼,及時追肥澆水、防治病蟲草害。齊苗後15天追肥,每隔20天每畝用尿素0.5~1公斤或磷酸二氫鉀500克加水噴施。薯塊膨大期培土2次,以防薯塊露在土外變綠。因苗因土澆好2次水,齊苗後20天澆***次水,現蕾膨大期澆第二次水。
注意防治馬鈴薯晚疫病和瓢蟲。
適時採收:
花後20天、薯塊重150克時採收大的薯塊出售,留下小的薯塊繼續生長。
-
4 # 知曉三農
大棚種植土豆,主要是反季節種植,如果按照正常季節種植,在秋季收穫,那麼土豆在大棚中種植就顯得不划算。
土豆在大棚中種植和在大田中種植,基本的管理措施是類似的。
首先,土壤管理。在大棚中用微型旋耕機將土壤深松耕,晾曬三五天,一畝地施5噸左右的農家肥或有機肥,再一畝地配施鉀肥3-5千克。
其次,起壟鋪滴管帶。將旋耕鬆軟的土壤進行起壟,起60釐米寬、50釐米高的壟,同時鋪好滴管帶。
再次,準備種子點種。選擇優良品種如隴東地區現在常用的隴七、隴十、一點紅等優良品種進行栽植。
最後,做好日常管理。與大田管理類似,按照預防為主,綜合管理的原則。做好常見病蟲草害管理。最關鍵的是控制好溫室的溫度和溼度,儘量保持在適宜溫度和適宜溼度。
-
5 # 小楊二怪
早春馬鈴薯保護地種植,一般於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播種,4月下旬—5月初就可收穫,不但比露地栽培提早20~30天上市,而且薯塊品質好、生育期短,產量高,成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
早春馬鈴薯保護地種植,一般於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播種,4月下旬—5月初就可收穫,不但比露地栽培提早20~30天上市,而且薯塊品質好、生育期短,產量高,成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早春馬鈴薯保護地栽培除了用地膜覆蓋外,還有大棚內覆蓋地膜的兩膜栽培模式,大拱棚和地膜之間再搭建小拱棚或二層大棚膜加地膜的三種栽培模式。一般覆蓋農膜層數由南向北相應增加。
地塊選擇與施肥整地
地塊選擇
要使馬鈴薯獲得優質豐產,選擇適宜馬鈴薯生長的土壤十分重要,種植馬鈴薯的地塊應該滿足以下兩個基本條件:
一是選擇土壤肥沃、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層深厚、土質疏鬆的微酸性沙壤土或壤土進行栽培。
二是選擇三年內沒栽培過馬鈴薯、蕃茄、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的地塊,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前茬最好為豆科、十字花科、禾穀類等作物,如以大豆、油菜、蔥、大蒜作為前茬作物,還可有效防止細菌性青枯病的危害。
三是前茬噴施過豆黃隆、氟磺胺草醚、甲磺隆、氯磺隆、胺苯磺隆、莠去津藥劑的地塊,在1-3年內不能種植馬鈴薯。
整地施肥
肥料的施用量與土壤型別及肥力有著較大關係,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每畝施肥總量為腐熟土雜肥5-10方,(15-15-15)45%硫酸鉀複合肥100~150千克,生物有機肥100千克。大棚栽培馬鈴薯,一般將所需肥料分兩次撒施,一次在耕地前做基肥撒施,另一次在播種時做種肥撒施,生長期間一般不再追肥。
肥料準備好後,在立冬前就要對地進行深耕,耕前將土雜肥一次性撒施、三元複合肥和生物有機肥分別撒施畝用量的一半。然後深耕30釐米左右,使土壤凍垡、風化,減少越冬害蟲。
-
6 # 麥穗的vlog
土豆又叫馬鈴薯,應該怎麼管理?
馬鈴薯中進入塊莖膨大、澱粉沉澱期,是需水、需肥的關鍵時期,後期的管理不容忽視,直接影響到馬鈴薯穩產高產。
馬鈴薯中後期管理主要措施有:
一、要及時拔除壟間的雜草,並在馬鈴薯根部培土兩次。透過培土可以提高馬鈴薯產量,防止馬鈴薯塊莖青皮病的發生。
二、及時澆水施肥。馬鈴薯塊莖膨大需要充足的水肥供應,當塊莖有核桃大小時可結合澆水追肥,馬鈴薯屬於喜鉀性作物,對鉀肥的需求量較大。在澆水時畝追施氮鉀肥 20公斤 ,隔10天再追肥一次,連續追肥兩次。當遇到連續乾旱天氣時要注意及時澆水,防止土壤乾旱影響塊莖膨大。
三、加強病蟲害防治。馬鈴薯進入生長中後期,主要蟲害有蚜蟲和蠐螬兩種害蟲。蚜蟲以危害葉片,吸食馬鈴薯葉片的汁液,並且還極容易傳播馬鈴薯病毒病,明顯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可選用吡蟲啉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天用藥一次,連續用藥兩次。蠐螬是馬鈴薯土豆生產中一種常見害蟲,主要啃咬馬鈴薯塊莖,造成產量下降,商品性變差,影響種植收益。防治方法是,選用辛硫磷灌根,每畝地用藥量為1~1.5公斤,在傍晚前後結合澆水灌根,可起到明顯的防治效果。
-
7 # 俞家蜂蜜
大棚土豆的種植方法
1 .留種選種與地塊選擇
凡留種的馬鈴薯慶在植株剛開花時採收( 4月下旬),採收後選陰涼、通風、有閣樓處平鋪,嚴防雪子落在上和鼠害。一般的選 種標準是:早熟,中等大,每1kg有32~34個,表皮光滑嫩白,芽眼明顯,無病蟲害。一般宜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質肥沃疏鬆、通透性好的砂質土壤種植,以前茬未種過茄科類作物或水稻的田(地)塊最佳。
2 .適時播種
播種期為 1月24~28日,播種量每 1hm2為1800~2250kg。按1hm2植75000株左右標準挖穴直播,一般株距20~24cm,行距約60cm,挖斜穴。播種時將已發芽7cm左右的薯種,分個斜放於穴中央,深度視種薯芽長短而定。
-
8 # 鄉村小忠
馬鈴薯中後期進入塊莖膨大、澱粉沉澱期,是需水、需肥的關鍵時期,後期的管理不容忽視,直接影響到馬鈴薯穩產高產。
馬鈴薯中後期管理主要措施有:
一、要及時拔除壟間的雜草,並在馬鈴薯根部培土兩次。透過培土可以提高馬鈴薯產量,防止馬鈴薯塊莖青皮病的發生。
二、及時澆水施肥。馬鈴薯塊莖膨大需要充足的水肥供應,當塊莖有核桃大小時可結合澆水追肥,馬鈴薯屬於喜鉀性作物,對鉀肥的需求量較大。在澆水時畝追施氮鉀肥 20公斤 ,隔10天再追肥一次,連續追肥兩次。當遇到連續乾旱天氣時要注意及時澆水,防止土壤乾旱影響塊莖膨大。
三、加強病蟲害防治。馬鈴薯進入生長中後期,主要蟲害有蚜蟲和蠐螬兩種害蟲。蚜蟲以危害葉片,吸食馬鈴薯葉片的汁液,並且還極容易傳播馬鈴薯病毒病,明顯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可選用吡蟲啉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天用藥一次,連續用藥兩次。蠐螬是馬鈴薯土豆生產中一種常見害蟲,主要啃咬馬鈴薯塊莖,造成產量下降,商品性變差,影響種植收益。防治方法是,選用辛硫磷灌根,每畝地用藥量為1~1.5公斤,在傍晚前後結合澆水灌根,可起到明顯的防治效果。
-
9 # 多多生活錄
1.土豆的選擇:選用無毒,無退化,無病害的脫毒土豆為種豆
2.催芽曬種:有Sunny照射,經過15天左右,當芽眼剛剛萌動見到小白牙錐時,就可以切芽。
3.播種:播種前20天大棚提高地溫,在10釐米地溫穩定達到5-7℃開始播種,一般在3月10日左右進行播種。
4.田間管:有一半的苗出土時應破膜,以防燒芽,之後每天破膜一次,至苗子出齊。 播種前一次施足底肥,期間不再追肥。苗出齊以後,根據土壤,澆小水促進地上植株莖葉生長,為後期高產打下基礎。 當苗子出齊後,把小拱棚白天撤掉,晚上蓋上。到土豆團棵期,把小拱棚全部撤掉。
5.病害防治:危害大棚土豆的主要病是晚疫病,應該注意通風換氣,降低棚內溼度,發現病株及時拔出。
-
10 # 農民大遠
一、留種選種與地塊選擇,凡留種的土豆應在植株剛開花時採收( 4月下旬),採收後選陰涼、通風、有閣樓處平鋪,嚴防雪子落在上和鼠害。選用優質種子,並用新高脂膜拌種,隔離病蟲害、提高發芽率。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質肥沃疏鬆、通透性好的砂質土壤種植,以前茬未種過茄科類作物或水稻的田(地)塊最佳。
二、整地施肥與搭棚作畦播種前深翻土地,施足基肥,開好圍溝、腰溝和棚間溝,以便操作和排灌。若利用原棚種植的地塊,每要用生石灰加新高脂膜,悶棚殺菌消毒後再播種。搭棚作畦材料以小山竹為主,棚底寬4.3~4.5m,棚弧6.3m,棚高1.7~1.8m。棚內作兩畦,每畦寬2m 棚內中溝35cm,棚與棚之間操作溝70cm,棚長依田塊大小而定,一般每1hm2可搭大棚30~45個。
三、適時播種,播種期為1月24~28日,播種量每 1hm2為1800~2250kg,按1hm2植75000株左右標準挖穴直播,一般株距20~24cm,行距約60cm,挖斜穴。播種時將已發芽7cm左右的薯種,分個斜放於穴中央,深度視種薯芽長短而定。苗種播入穴內後用營養土覆蓋,蓋土厚度以不見芽苗為宜,在地表噴施新高脂膜保溫保墒,防止土壤結板,提高出苗率。
四、肥水管理前期播種至出苗前要悶棚10d左右,保持棚內土壤溫、溼度,促苗早出。待出苗70%以上時開始放風降溫,一般播種後10~15d可出齊苗,出苗後,選晴天淺鬆土、培土起壟,並適時澆水、中耕除草,合理施肥。應在土豆開花前、塊莖形成期和膨大期適時各噴灑一次地果壯蒂靈,以有效控制地表上層枝葉狂長,加速地下塊莖超快膨大,增強抗禦蟲害能力,確保土豆的優質高效和豐收。
五、病蟲害防治,播種時或結薯前用酌量辛硫磷加新高脂膜除治地下害蟲。對於蚜蟲、二十八星瓢蟲、早疫病、晚疫病等病蟲害要按照植保要求噴施針對性藥劑進行防治,同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
-
11 # 窩的事兒
馬鈴薯在大棚中栽培和在大田中栽培,根本的辦理辦法是相似的。
首要,土壤辦理。在大棚頂用微型旋耕機將土壤深松耕,暴曬三五天,一畝地施5噸左右的農家肥或有機肥,再一畝地配施鉀肥3-5千克。
其次,起壟鋪滴管帶。將旋耕鬆軟的土壤進行起壟,起60釐米寬、50釐米高的壟,一起鋪好滴管帶。
再次,預備種子點種。挑選優良品種如隴東區域現在常用的隴七、隴十、一點紅等優良品種進行栽植。
-
12 # 鄉下二妹子
土豆在鄂西地區叫洋芋,它是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的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土豆大棚栽培除“地膜覆蓋栽培”外、還有“雙膜拱棚(大棚)栽培”及“雙模覆蓋栽培”等模式,其管理方法基本一致。下面二妹子來分享一下大棚土豆的管理方法:
大棚土豆應該怎樣管理?【1】、查苗破膜:在適宜的溫度下,一般播種後20~25天,幼苗開始出土並陸續頂膜,這時要及時進行檢查,人工輔助破膜放苗,使幼苗順利出土,以防燒苗。破膜放苗後還應及時查苗補苗,確保苗全、苗齊、苗壯。
【2】、溫度調節:在大棚內種植土豆,生長期保持白天16℃~20℃,夜間12℃~15℃。生育前期可在中午開小口排出有害氣體。3月中下旬,當氣溫達到20℃時,每天上午9時開始開啟棚膜通風,下午3點左右閉風。進入4月中上旬,當氣溫白天在20℃以上、夜間在12℃以上時,進行晝夜全揭膜通風。放風注意順風開口,放風口應由小到大,防止大風口冷風閃苗。
另外,放風部位溫度低影響生長,應經常調換放風部位。有霜凍時仍應蓋膜防霜,視天氣狀況及時撤棚即可。
【3】、光照調節:在土豆生育期間,應經常用竹竿振盪棚膜,使膜上水滴落地,增加膜的透光性,如遇較長時間連陰雨天氣,在夜間8~10時,可在距離它8~10米遠,將100w白熾燈泡吊在大棚膜下補光2小時,增加光照。
【4】、肥水管理
①追肥:一般拱棚(大棚)內追肥不方便,應在播種前一次施足基肥,在拆棚後噴兩次0.2%磷酸二氫鉀。齊苗後15天追肥,每隔20天每畝用尿素0.5~1千克或磷酸二氫鉀500克加水噴施。
②澆水:棚內種植土豆一般移栽後20天齊苗,齊苗後注意通風降溼、及時追肥澆水、防治病蟲草害。齊苗後20天澆第1次水,現蕾膨大期澆第2次水。一般保持土壤溼潤即可,澆水不要浸過壟頂,保持土壤通氣性,促進薯塊膨大。生育後期不能過於乾旱,否則澆水後易形成炸裂薯,降低商品品質。
【5】、培土摘蕾:薯塊膨大期需培土2次,以防薯塊露在土外變綠。當現蕾時,應及時摘除花蕾以節約養分,使養分集中供給塊莖生長。
【6】、旺苗化控:大棚種植土豆到3月下旬~4月初進入現蕾—初花期,高肥水種植易發生旺長,影響薯塊膨大及產量,可選用25%助壯素15~20ml/畝兌水30kg,在現蕾初花期均勻噴霧1~2次。
【7】、病蟲害防治:
棚內種植土豆,主要注意防治土豆晚疫病和瓢蟲。
(1)晚疫病防治:
田間一旦發生晚疫病感染,一般很難控制,因此在沒發病前,若氣溫高或雨水多、溼度大時應及時用藥劑防治。
①藥物控制:目前採用的藥劑在防治晚疫病上最好的是瑞毒黴。田間發病時最好發現中心病株及時噴施25%瑞毒黴可溼性粉劑800倍溶液,每10天左右噴1次,2~3次即可控制病害發展;或用等量波爾多液噴施防治,即500克硫酸銅、500克生石灰、50升水配成波爾多液,在發病時噴施可收到較好效果;也可以用50%甲霜銅或0.2%硫酸銅稀釋500倍,每畝用藥液30千克噴防;還可以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兌水葉面噴施。如果噴施一次病害未得到控制,則需要進行多次噴施,時間間隔7~10天。
②預防為主:平時要以預防為主,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嚴格淘汰病薯、加強栽培管理、做到厚培土等,對種植密度大、行距小、不能厚培土的地塊,要在植株還未嚴重發病前把薯秧割掉,運出棚外。
(2)瓢蟲防治:防治瓢蟲應採取人工防治與藥劑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①人工捕殺:利用成幼蟲假死性,於害蟲大發生時早晚拍打植株,然後用盤盛接墮落的蟲子再消滅之。查尋田邊、地頭,消滅成蟲越冬地點。
②摘除卵塊:於成蟲產卵期結合管理摘除卵塊,可減輕為害。
③噴藥殺蟲:在成蟲發生至幼蟲孵化盛期施藥,把幼蟲消滅在分散為害之前。藥劑可選用菊酯類殺蟲劑如20%氰戊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交替噴施1~2次。注意噴藥時噴嘴向上噴霧,從下部葉背到上部都要噴藥,以便把孵化的幼蟲全部殺死。
【總結】:土豆在大棚內種植,一般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播種,4月下旬—5月初就可收穫,不但比露地栽培提早20~30天上市,而且薯塊品質好、生育期短,產量高,成為實現農業增效、增收的有效途徑。
-
13 # 新農鳴
土豆,也就是馬鈴薯,在我們這叫洋芋,由於可以糧菜兼用,因此在中國有廣泛的栽培。露地栽培主要有春栽培和秋栽培,不過隨著大棚技術的發展,許多地區在冬季利用大棚栽培土豆,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要想管理好大棚土豆的種植,首先要了解土豆的生育特性,並結合冬季氣候的特性來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以期獲得高產和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土豆的生長髮育對環境的要求1、土豆對溫度的要求
土豆原產南美高山地區,喜冷涼氣候,不耐高溫。生育期間一以氣溫17~21℃為宜。
種薯:種薯萌發的最低溫度是4℃,但非常緩慢,芽條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3~18℃。在高溫下播種,土豆是先發芽後長根;而在低溫下播種是先長根後發芽。
莖葉:土豆莖葉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7~21℃,並以20℃左右最為適宜。7℃以下時生長停止,溫度降至零下1℃時往往使植株受凍而死亡,溫度在25℃以上時,植株生長受到明顯影響,在30℃左右,地上部生長停止,莖葉變細,葉面積縮小,莖葉枯黃。
塊莖:土豆塊莖形成的最適宜溫度為20℃,一般植株處於低溫下結薯早,高溫下結薯延遲,27~32℃的高溫容易引起塊莖的次生生長,形成畸形的小薯。
2、土豆對光照的要求
土豆屬於喜光作物,在生育期間若長期光照不足或種植於過於隱蔽缺光的地方,莖葉容易徒長,延遲塊莖形成。在長日照條件下,莖葉、花果及匍匐枝都生長較快,而短日照有利於塊莖的形成。所以,馬鈴薯莖葉生長對光照長短的要求與塊莖形成的要求不同。
3、土豆對水分的要求
土豆是需水較多的作物,一般每形成1㎏的幹物質需要消耗300~600㎏的水。馬鈴薯塊莖產量的高低,與生育期土壤水分供應狀況密切相關。
發芽後如果土壤缺乏水分,則對植株的生長有不良影響。發棵期土壤溼度應維持在田間持水量的70%~ 80%,促使莖葉旺盛生長,但即將轉入結薯期時應適當控制水分,土壤溼度應由80%降低到60%。結薯期要求土壤水分充足且供應均勻,此時期要求土壤溼度達到80%~85%,結薯後期則應控制土壤水分,以免因土壤水分過多導致塊莖腐爛。
4、對土壤及養分的要求
土豆對土壤要求不是很高,出過黏、過酸、過鹼的土壤外,都可以栽培。但最適宜土豆栽培的土壤以有機質較多、土層深厚、組織疏鬆和排灌條件好的壤土或沙土為宜。
土豆是喜肥作物,因此,對肥料的反應很敏感,肥料是形成產量的基礎。在生育期,吸收以鉀素量最多、氮素次之,磷素最少。在各生長期的需肥:一般幼苗期植株小,需肥較少,塊莖形成至塊莖膨大期吸收養分速度快、數量多,是土豆一生需要養分的關鍵時期。
二、大棚土豆栽培的管理技術1、品種的選擇
在品種選擇要結合冬季栽培的特點,選擇塊莖休眠期短、塊莖形成早、結薯集中、 株形小及莖直立的品種。目前比較理想的有張薯1號、東北農303、克新2號等品種。
2、種薯處理
為了保證出苗快和出苗齊,在播前10~15天左右的時間要對土豆種薯進行處理。
①、切塊
挑選無病種薯,100克以上的薯塊需要切成每塊至少帶2個芽眼的小塊。
②、種薯消毒
為了防止種薯帶病,可在播種前用福爾馬林溶液浸種20~30分鐘,撈出後用薄膜覆蓋6~8 小時。
整薯用5~10毫克/升的赤黴素浸種30分鐘、切開的薯塊用0.5~1毫克/升浸10分鐘,涼幹表面水分後置於溼沙土中催芽。一般一層種薯一層沙土,堆放2~3層,上部覆蓋稻草並加蓋薄膜,保持15~20℃的溫度;沙土應乾溼適宜,掌握在手捏成團,撒手即散的原則,嚴禁溼度過高和積水。人工催芽過程中,每5~7天檢查一次,剔除腐爛種薯。一般10天后就能出芽。芽長1~2釐米左右將種薯取出,在有光的地方放置3~5天,使芽變綠、粗壯,經過預處理的種薯芽長1~2釐米時即可播種。
3、整地施肥
播種前10天以上應扣好棚膜,整地作畦施基肥,為馬鈴薯根系的生長和塊莖的膨大創造良好條件。在播種前應一次性施足基肥。可採用集中溝施或整地前撒施,每畝施有機肥2 000~3000千克,複合肥45~60千克,硫酸鉀40~5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整地施肥後做畦,一般畦寬 1.5米,畦高25~30釐米。
4、播種
各地應根據實際氣候條件靈活掌握播種期,每畝大棚建議用種量150~200千克,種植5000株左右,株距25釐米,行距30釐米。可採用穴播或開溝播種,播種後覆蓋草木灰或其它麵肥,並覆蓋地膜。
5、田間管理
播種後的田間管理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破膜引苗
播種後定期檢查,當有30出苗時應及時破膜引苗,引苗後要用土覆蓋破膜處。
②、大棚內溫度管理
播種後應密閉大棚,出苗後,若外界氣溫較低,最好搭小拱棚進行多層覆蓋,或用遮陽網、無紡布浮面覆蓋。白天溫度控制在18~25℃,夜間溫度控制在8~12℃,根據土豆不同生長期對溫度的要求,可適當微調棚溫,以促進植株快速生長髮育。
冬季大棚種植土豆在基肥施足的情況下,一般不需要再追肥,保持適宜的土壤溼度即可。但在實際生長過程中,有可能出現植株徒長的現象,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協調土豆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可用50 毫克/升烯效唑葉面噴灑。
④水肥管理
如果基肥不足,土豆出現明顯的缺肥情況,可透過葉面追施的方式進行營養的補充。用0.35%的磷酸二氫鉀每7~10天噴一次,連續 噴施2次。在水分管理上,應根據土壤溼度靈活掌握。由於採用地膜覆蓋栽培,加上此時溫度較低,一般不會出現水分不足問題。但應注意結薯期水分的供應,可適當澆水或溝中淌水,澆水時間必須在晴天中午進行,並加強通風降溼。結薯後期,則應控制水分,防止土壤水分過多而導致塊莖腐爛。
⑤、病蟲害防治
土豆在生長期間的主要病害是病毒病、青枯病、晚疫病、灰黴病等,蟲害主要是蚜蟲、小地老虎、螻蛄、二十八星瓢蟲等,應根據病情及時防治。
利用大棚種植土豆,管理相對比較簡單,但也不能疏忽大意,尤其是在徒長和溫溼度的調控方面要細心,以免發生病害而引起病害的發生。 -
14 # 努力就好
下面主要介紹一下大棚種植土豆的幾個關健技術。
影響土豆產量形成的關健技術有品種的選擇,播期的確定,栽培中溫溼度的管理,揭膜時間等。由於多層覆蓋透氣性差,溫度和溼度相對較高,植株容易徒長,加強田間溫度和溼度的管理,及時噴施生長抑制劑控制植株徒長,有利於土豆早結薯和快速膨大,促進土豆產量提早形成。高溫高溼還導致田間病害尤其是晚疫病發生嚴重,因此,加強通風透光,及早進行施藥防病,對提高土豆產量和質量也至關重要。
二,品種的選擇多層覆蓋栽培土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早上市,提高種植效益,因此,在選擇品種時儘可能地選擇早熟品種。這些土豆品種應具有休眠期短,抗病高產,薯塊整齊,商品性好等特點。如鄭薯五號,六號,費烏瑞它,中薯三號等,同時還應選擇這些品種的優質脫毒種薯,進一步提高多層覆蓋栽培土豆的產量。
三,催芽期和播種期土豆多層覆蓋栽培要做到適時播種,播種期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覆蓋的方式來確定。多層覆蓋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白天升溫快,夜間又有一定的保溫作用,因此雙層覆蓋即地膜加大棚膜覆蓋較露地栽培播種期可以提前30–40天,三層覆蓋保溫效果更好,可以將播種期提前50天左右。
你就像我們這裡,雙層覆蓋栽培土豆,一般是在2月初播種,三層覆蓋可將播種期提前到1月15日至20日。播種期確定後,在播種期前半個月左右進行切塊催芽。土豆切塊催芽是一項重要的增產措施,可打破休眠,提早出苗7–10天,增加產量15%左右。
不論採用雙層覆蓋還是多層覆蓋,大,中棚都應在土豆播種之前的15–20天建造完畢並扣上棚膜,以利土壤化凍,提高地溫。
四,溫度的管理土豆開始出苗後,要加強棚內溫度管理。首先是土豆出苗後要及時破膜放苗,以免土豆幼苗被地膜燙傷。上午8–10點棚內溫度逐步升高,當溫度達到18℃時要及時通風降溫,同時又可達到除溼的目的。下午2–3時棚內溫度開始降低,須關閉風口。及時去棚膜是後期溫度管理的重要環節。過早去膜,氣溫不穩定,容易造成植株徒長,同時,過高的溫度不利於地下薯塊的膨大。一般是在清明節後,氣溫較穩定時撤去棚膜。
去膜前的4–5天晝夜開大風口放風,以使植株適應外界溫度。同時,去膜前一定要追肥澆水一次,因為這個時期正是地下薯塊膨大最快的時候,整個植株對肥水的需求最大。另一個方面,這樣有利於提高去膜後植株對外界氣溫的適應能力。
五,水分的管理土豆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其需水量與土豆品種,土壤條件,氣候條件,植株生長期的長短等有關。因此,土豆栽培過程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時適量澆水,才能確保高產。
土豆苗期一般情況下不用澆水,如果土壤過於乾旱時,必須澆水,但澆後要及時進行中耕,破除板結,提高地溫。苗期澆水不宜過早,否則會降低地溫,不利於出苗。
土豆現蕾後,應根據土壤墒情小水勤澆,保證土壤溼潤,地皮不幹,一般10–15天澆水一次。收穫前7–10天停止澆水,以利收穫土豆後進行安全貯藏。
總之,土豆即怕旱又怕澇,澆水要及時,以植株不出現萎蔫現象為原則,並小水勤澆。同時,揭膜後要注意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尤其是在生長的中後期更為重要,否則積水時間過長,容易造成田間爛薯。
六,低溫冷害及補救措施多層覆蓋栽培土豆的播種期早於大田栽培土豆1個月左右的時間,早春時期氣溫變化大,應隨時注意天氣變化,以防低溫對土豆造成傷害。
低溫對土豆的幼苗,成株,塊莖都能造成傷害,當氣溫下降到0℃或0℃以下的時候,土豆的幼苗就會受到凍害。受凍後的土豆植株暫停生長,直到有新的分枝發出,受凍嚴重時會導致整株凋萎枯亡。因此,多層覆蓋栽培土豆應及時採取防凍措施,澆水可減少低溫冷害的影響,對短時間的零下2–3℃低溫防凍效果很好,如果溫度過低,夜間可在棚外加蓋草苫或其他覆蓋物,以提高棚內溫度。
如果因為保護不及時而導致土豆受凍害,要採取以下措施進行補救。
一是及時澆水,增加土壤熱量,防止地溫下降,穩定近地表氣溫,有利於氣溫平穩上升,穩定棚內溫度,並抑制受凍組織脫水揮發,促進受凍組織吸水恢復生機。
二是遮陰保護,在棚內搭設遮陰物,防止植株受凍後直接受Sunny照射,以避免受凍組織失水乾縮,失去生命活力。
三是通風降溫,土豆受凍以後,不能立即扣棚升溫,只能使棚內溫度緩慢上升,給受凍組織以充分時間吸收受凍而脫出的水,從而提高細胞活力,減少組織壞亡。
四是補施肥料,受凍組織緩苗後,要追施速效性的肥料,用2%的尿素液加0.2%的磷酸二氫鉀液葉面噴灑,儘快使植株恢復生長。
五是防病治蟲,土豆植株受凍以後,病蟲容易乘虛而入,危害植株生長,應及時噴一些保護性農藥和防病治蟲的農藥。
七,植株徒長的判斷與防治大棚栽培土豆很容易發生植株徒長的現象。徒長的表現為地上部生長過旺,莖稈細弱,節間過長,株高顯著增加,嚴重時出現植株倒伏。特別是當地下塊莖膨大時期,地上部分仍然旺長,生長點處不斷髮出新生小葉片而不封頂,使大量光合產物用於地上部的徒長,地上和地下生長失調,導致延遲結薯,土豆量少,個頭小而產量低。
土豆徒長現象多發生於生育後期氮肥較多的豐產地塊。地膜覆蓋栽培土豆,由於底肥充足,水分,土壤條件適宜,溫度較高,植株生長旺盛,生長的中後期過量吸收了氮肥,很容易造成地上部莖葉生長旺盛,導致薯塊小,產量低。
在控制土豆徒長上的措施的主要有合理施肥,控制澆水和深中耕。合理施肥主要是化肥和有機肥配合使用,適當減少氮肥的用量,增加磷鉀肥的用量,控制澆水是暫時的,否則缺水會導致減產,深中耕在莖葉封壟後很難進行。
對於土豆徒長的控制,除做好水肥管理之外,一般都會採用噴施生長抑制劑的方法來控制。常用的生長抑制劑有多效唑,矮壯素,烯效唑等。對於這些生長抑制劑的使用要慎重,劑量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當使用濃度過大或噴施次數過多時,致使土豆植株受到嚴重抑制,植株表現為地上部生長受阻,植株嚴重矮化,節間縮短,分枝少,葉片濃綠肥厚,結果造成地上部光合作用面積減少,從而供給地下塊莖的光合產物降低,塊莖形成的晚,膨大速度慢,土豆個頭小,大薯率低,嚴重影響土豆的產量和質量。
土豆使用生長抑制劑時,一定要注意使用時間和使用劑量。使用時間不能過早,一般是在土豆現蕾至開花期,植株表現為徒長時進行葉面噴施,矮壯素的濃度為2–2.5克/千克,多效唑為50–100毫克/千克。噴施的次數要根據土豆植株旺長情況而定,一般為1–2次即可。如果因用量過大或次數過多而導致土豆植株抑制過度,可噴施赤黴素進行解除。
八,晚疫病的防治土豆晚疫病是發生最普遍,最嚴重的真菌性病害,它的威脅性非常大,是大棚土豆中的常見病害。既造成莖葉的枯斑和枯亡,又會引起田間和貯藏期間的土豆腐爛,一旦發生蔓延,會造成嚴重的損失。
土豆的根,莖,葉,花,果和地下塊莖都可以發生晚疫病,最容易辨別的方法是葉片和土豆上的病斑。葉片上多從葉尖或者是從邊緣開始,先發生不規則的小斑點,最後會全部或大部分覆蓋葉片,溼度大時,葉片會軟化腐爛,蔓延非常快。莖杆染病後會呈現縱向褐色條斑,乾旱條件下,整株枯乾,溼潤條件下,整株腐敗變黑。地下土豆感病時,會形成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的微凹陷褐色斑,病斑的切面下可以看到皮下呈紅褐色。
棚內栽培土豆為什麼易發生晚疫病呢?因為棚內有利於土豆晚疫病發生的條件,一是溫度,晚疫病發生的溫度條件為10–25℃,而早春棚室栽培土豆,其內部溫度正適合晚疫病發生對溫度的要求。二是溼度,晚疫病發生要求有較大的溼度條件,如田間有較大的露水,晚疫病的孢子就會大量形成,然後隨澆水和風吹進行傳播,而大棚內由於內外存在著一定的溫差,露水會大量出現在土豆葉片上,有利於晚疫病病菌孢子的形成。
大棚內的環境條件下,非常有利於土豆晚疫病的發生,加之早春風大,晚疫病菌孢子會藉助風力及滴落的露水,和透過灌溉水而帶入土壤中感染薯塊,感染其他葉片,蔓延的速度非常快,一旦發生並開始蔓延,就很難控制,因此要從多個方面來防止發生與蔓延。
對於土豆晚疫病的防治,首先要選用抗病品種。其次是各栽培區要根據各栽培方法,適當調整播期以避開晚疫病的發生期。如適當早播,選用早熟品種等。同時可加厚培土層,以降低薯塊感染晚疫病菌的比例。
土豆晚疫病一旦發生,根本沒有很好的藥物可治療,所以,晚疫病只能進行預防,而不能夠治癒,最重要的防範措施就是定期噴藥預防。晚疫病的發生與蔓延是有條件限制的,因此我們要根據當地晚疫病發生和蔓延的情況,要總結經驗教訓,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如果棚內溫度平均在10–25℃,空氣溼度大,高於90%,並持續8小時以上,連續4–5天的時間,那你就要重視起來,馬上進行施藥防治。發現中心病株及時割去病秧,用袋子把病秧帶出棚外深埋,並將中心病株附近的植株重點噴藥預防。
化學藥品可以選用代森錳鋅,甲霜靈-錳鋅,霜脲-錳鋅,惡黴靈,烯醯嗎啉等可溼性粉劑。
當然了,棚內栽培的土豆還會有其他病蟲害的發生,一定要注意觀察,並及時用藥防治。
總之,大棚種植土豆,可以提高地溫,改善耕作層的土壤環境,具有促進早熟和提高產量的顯著效果,減少了土壤水分的蒸發,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可以顯著提高土豆的產量性狀,大薯率高,外觀好,薯皮光滑,薯形整齊,還可以有效降低種薯的退化速度,從而可以提高土豆種薯的種性。但須注意做好溫度,溼度,及徒長等管理工作。 -
15 # 靜之夢
大棚土豆種植管理方法
一、要及時拔除壟間的雜草,並在馬鈴薯根部培土兩次。透過培土可以提高馬鈴薯產量,防止馬鈴薯塊莖青皮病的發生。
二、及時澆水施肥。馬鈴薯塊莖膨大需要充足的水肥供應,當塊莖有核桃大小時可結合澆水追肥,馬鈴薯屬於喜鉀性作物,對鉀肥的需求量較大。在澆水時畝追施氮鉀肥 20公斤 ,隔10天再追肥一次,連續追肥兩次。當遇到連續乾旱天氣時要注意及時澆水,防止土壤乾旱影響塊莖膨大。
三、加強病蟲害防治。馬鈴薯進入生長中後期,主要蟲害有蚜蟲和蠐螬兩種害蟲。蚜蟲以危害葉片,吸食馬鈴薯葉片的汁液,並且還極容易傳播馬鈴薯病毒病,明顯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可選用吡蟲啉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天用藥一次,連續用藥兩次。蠐螬是馬鈴薯土豆生產中一種常見害蟲,主要啃咬馬鈴薯塊莖,造成產量下降,商品性變差,影響種植收益。防治方法是,選用辛硫磷灌根,每畝地用藥量為1~1.5公斤,在傍晚前後結合澆水灌根,可起到明顯的防治效果。
大棚土豆種植管理要點
1、種植前的土地管理:土豆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作物,除了鹽鹼地之外,其他型別地塊都行,但必須有水澆條件。來年春天種土豆的地塊,頭年最好要深耕,土豆喜歡土層鬆軟,而且能疏鬆土壤,比較板結的地塊,連種幾年土豆就會變得疏軟、鬆散。經過深耕或冬耕的地塊,經過一個冬天,凍化層可達15cm,一個冬天的嚴寒和Sunny照射會有很好的殺菌作用,對來年土豆的生長是非常有益的。土豆不但要求頭年耕,而且要求深耕,土豆有幾層匍匐根系,所以需要深的軟土層。近幾年來田間的機旋耕,深度達不到要求,影響土豆產量,因此,要創高產耕深必須達到20cm以上,如能達到30cm,在同等種植條件下,增產會更多。
2、重施基肥,培肥地力:由於土豆生育期短,基肥要一次性施足,一般施用腐熟的有機肥3-4噸/畝,施用方式可結合整地施入70%,餘下的30%作種肥,採用穴施或溝施。
3、防止晚霜凍害:出苗期經常出現晚霜,發生凍害死苗的現象。因此,要加強苗期防護,採用覆蓋或燻煙法,避免晚霜凍害。
4、中耕培土:在塊莖形成期和膨大期,要勤中耕,分次培土,促進根系生長和匍匐莖形成,增加結薯數量,保證植株健壯生長。
5、摘除花蕾:當土豆花蕾形成,花序抽出時應及時摘除花蕾,減少養分消耗,有利於養分積累。
6、根外追肥:後期如果脫肥,可葉面噴施0.1%硫酸鎂溶液和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肥液40-50千克/畝。
7、病蟲害防治:土豆從播種到收穫一定要把防治病毒病放在首位,以農業防治措施為主,並及時防治蚜蟲,以減少傳播。同時,可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防治晚疫病、環腐病等病害。在條件合適時,疫病發病迅猛,危害嚴重,要勤調查,發現病葉、病株要立即摘除銷燬,迅速噴藥防治。常用藥劑除福美雙、代森鋅、波爾多液、甲基託布津外。還有以下幾種:防治晚疫病可用72.2%普克力800倍液、64%防毒礬500倍液、47%甲瑞農600-800倍液、72%克露600倍液;防治早疫病可用50%撲海因1000倍液、77%可殺得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64%防毒礬500倍液。每6-7天用藥1次,連噴3-4次。
-
16 # 鄉村小吉
一、及時的除草和施肥澆水
1.除草
等到大棚土豆發芽以後,就要及時的拔除壟間的雜草,並且在土豆的根部連續培土兩次,這樣可以更容易使馬鈴薯獲得高產,其實的拔除壟間的雜草,會確保土豆根部的營養吸收,培土和除草工作的同時進行,會防止土豆的青皮病等病害。
2.合理的施肥澆水
因為土豆的莖膨大,需要充足的水肥供應,所以當土豆的塊莖有核桃大小的時候最好結合澆水進行追肥,土豆喜歡鉀肥,而且對鉀肥的需求量比較大,咋在澆水的時候可以每畝追加施用氮鉀肥20公斤,然後每隔10天在追肥一次,一共需要進行2次追肥工作,當遇到連續乾旱天氣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澆水,防止土壤乾旱影響塊莖膨大,這樣管理大棚土豆可以使其更好的更安全的成長。
二、注意防治病蟲害馬土豆進入生長的中後期時,主要蟲害會有兩種,一種是蚜蟲,一種是蠐螬,蚜蟲主要危害葉片,吸食土豆葉片的汁液,還很容易傳播土豆病毒病,會導致土豆的產量下降,所以在土豆的中後期一定要根據當地的藥物進行防治。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蠐螬是土豆生產中最常見的害蟲,主要啃土豆的塊莖,造成產量的下降,使其商品性變差,影響種植的首席,如果在蠐螬發生的初期,我們可以選用辛硫磷進行灌根,在具體用量要結合實際的情況而定,在傍晚的前後結合澆水進行灌根,這樣可以起到很明顯的防治作用。這樣管理大棚種植的土豆,不僅可以使其安全的生長,還更容易獲得高產,提高其商品性。
-
17 # 三農參謀
為了發展季節馬鈴薯生產,把露地常規種植的馬鈴薯品種引入大棚種植,獲得比露地馬鈴薯提早上市,價格高、增加產值的好效益。現將其大棚土豆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留種選種與地塊選擇
凡留種的馬鈴薯,採收後選陰涼、通風、有閣樓處平鋪,嚴防雪子落在上和鼠害。一般的選種標準是:早熟,中等大,表皮光滑嫩白,芽眼明顯,無病蟲害。一般宜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質肥沃疏鬆、通透性好的砂質土壤種植,以前茬未種過茄科類作物或水稻的田(地)塊最佳。
2 整地施基肥與搭棚作畦
將選好的地塊深翻一次,待播種前結合施基肥再細碎翻耙一次,大田經多次深耕整細後,開好圍溝、腰溝和棚間溝,以便操作和排灌。若利用原棚種植的地塊,每公頃要生石灰 1500kg,悶棚殺菌消毒後再播種。
3 種薯處理
把種薯放在 20-25℃的室內進行預醒,待芽萌動後,預醒結束。然後切塊,每塊 20-25 克。大薯按螺旋狀向頂斜切,最後把芽眼集中的頂部切成 3-4塊,發揮頂端優勢。切塊後在保溫的室內,底層鋪 5 釐米厚的細沙土,然後薯塊芽眼朝上依次排擺,並儘量做到上齊下不齊,擺後覆 5 釐米厚的細沙,按上述擺種方法依次排好第二層、第三層薯塊。最後一層上覆 5 釐米厚細沙,上面覆蓋草苫。溫度為 15-25℃。催芽床土溼度以手握成團落地散碎為宜。催芽在暗光條件下進行,待薯塊芽長1-2 釐米時,將薯塊取出移至 10-15℃有散射光的室內攤晾,攤晾時底部最好鋪一層溼沙土。藉助低溫和散射光控制頂芽生長,促進側芽大量萌發。
4 適時播種
播種期為 1 月 24-28 日,播種時將已發芽 7cm 左右的薯種,分個斜放於穴中央,深度視種薯芽長短而定。苗種播入穴內後用營養土覆蓋,蓋土厚度以不見芽苗為宜,營養土配方為:鈣鎂磷肥 525~675kg,加堆漚腐熟的雞糞約 5t,加草木灰 1.5t,加70%的大田細土,充分拌勻後逐穴點蓋即可。
5 及時中耕除草
隨著馬鈴薯的生長,田間雜草也迅速生長,與馬鈴薯爭奪田間營養,特別是沒有覆膜的田塊,這一現象表現的尤為突出,可採用人工拔除。必要時可用杜邦寶成 25%幹懸浮劑進行防治。
6 追肥鬆土
馬鈴薯是一種需肥較多的作物,特別是需鉀較多,氮:磷:鉀的比例為 4:8:12,要透過測土進行配方施肥。在旱作區,要結合鬆土,培土起壟,免耕栽培的要及時鬆土,增加土壤通透性;灌溉馬鈴薯在膜上及時覆土,防止燒苗,在苗高 20 釐米左右,進行二次覆土,防止薯塊露出見光變綠。鬆土時要注意不要把地膜破壞。在鬆土時可以同時畝施優質農家肥 1000 公斤或畝施複合肥 20公斤、鉀肥 10 公斤或草木灰 150 公斤。現蕾開花期視其生長情況再進行第二次追肥。生長後期畝用 0.3%磷酸二氫鉀溶液60-75 公斤,進行根外追肥。
7 合理灌水、抗旱
有灌溉條件的地區, 要在馬鈴薯開花期、塊莖膨大期灌水3-4 次,注意順壟灌水,防止大水漫灌,做到灌水不漫壟,在整個生長期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 60%-80%,塊莖形成期及時適量澆水,塊莖膨大期是需水關鍵期不能缺水。在雨水較多的地區或季節,及時排水,田間不能有積水。為了保證馬鈴薯穩產高產,要對乾旱導致萎蔫的地塊,採用人工挑水灌苗,或用積雨窖水澆灌,以緩和旱情。
8 葉面噴肥,化學調控
適時觀察,花前有無徒長現象,如有徒長,可噴施多效唑500mg/L 等進行調控,在塊莖膨大期葉面噴土豆膨大素,有利於塊莖的膨大,增加產量。
9 做好病蟲害防治
不同地區病害發生的時期、種類有一定差異,但主要病害基本一致。不外乎早疫病、晚疫病、環腐病、黑脛病、花葉病毒病、卷葉病,青枯病、立枯絲核菌引起的黑痣病等,要及時進行防治。
9.1 病害的防治。在發病初期田間噴藥,用 75%甲基託布津600-800 倍液、或 40%多菌靈 400-600 倍液、或炭疽福美 600 倍液,防治炭疽病、白粉病、疫病等;用 72%農用鏈黴素 20 克 /(畝)、或 25%青枯靈可溼性粉劑,防治細菌性瘡痂病:用 72%普力克水劑、或 30%惡毒靈水劑 800 倍液、或 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 倍液,防治枯萎病、灰黴病;用 20%病毒 a 或 1.5%植病靈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防治病毒病; 用 72%克露可溼性粉劑 600-800倍液、或 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 500 倍液防治晚疫病、綿疫病、綿腐病等;保護地可用 5%霜克粉塵劑、或 5%霜黴威粉塵劑、或5%百菌清粉塵劑 1 千克 /(畝)噴粉防治多種病害。
9.2 蟲害的防治:①幼蟲低齡階段噴霧:用 0.9%阿維菌素3000 倍噴霧防治茶黃蟎;用 10%大功臣可溼性粉劑 1000 倍防治蚜蟲:用 2.5%功夫乳油,或 10%吡蟲啉乳油,或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00 倍防治蚜蟲、棉鈴蟲、煙青蟲、甜菜夜蛾、美洲斑潛蠅。每隔 5-7 天噴 1 次,連噴 3 次。②物理防治:保護地可設定黃板或黃筒誘殺白粉蝨、煙粉蝨、蚜蟲、美洲斑潛蠅等對黃色有趨性的害蟲,或覆蓋銀灰色地膜驅避蚜蟲。③生物防治:積極保護利用天敵,發現粉蝨成蟲時,可釋放麗蚜小蜂;生物藥劑,用 1.8%蟲蟎克濃可溶性水劑,或 2%菌毒克(寧南黴素),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或 5%卡死克乳油等生物製劑防治病蟲等。
-
18 # 從善如劉L
一:大棚種植土豆,只要精心,就能管理好的,大棚種植土豆,主要目的是為了土豆能早上市,早上市就能多賣錢,在大棚種植土豆,一般都是種早熟品種的土豆,早熟品種的土豆從種植到收穫,60天的時間就可以收穫土豆的,如果用大棚種植土豆的話,假如種植60天早熟品種土豆的話,加上整地的時間按10天計算,那就是70天的時間,從理上論上講,大棚種植早熟土豆的話,每年可以種植5茬土豆的,如果每茬土豆每畝可以收穫3000公斤土豆的話,一畝地就可以累計收穫15000公斤土豆的,去掉種植土豆的成本,也是有賬可算的,也是可以賺錢的!二:大棚種植土豆,收穫一茬之後就要把地深翻一遍,在深翻地前,應當把底肥施入土地之中,首次用大棚種植土豆,要施足畜禽糞便腐熟發酵好的農家肥6000公斤做底肥,翻完地起壟的時候,底肥就會融入到土壤之中,與土壤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由於早熟土豆的品種生長期只有60天,生長期比較短,原則上說,在土豆生長期間,提前施用6000公斤的底肥就完全可以給土豆的生長提高充分的肥料供應的,所以,也是不需要再給土豆追肥的,因為在給土豆追肥的話,土豆的肥力就會過剩,土豆肥力過剩的話,土豆的秧苗就會旺長,就可能影響土豆莖塊的生長。三:如果在大棚裡一年種植5茬土豆的話,第一茬施用6000公斤的腐熟發酵好畜禽糞便做底肥,那麼在種植其他其4茬土豆的時候,底肥就應當逐茬遞減,第二茬只用5000公斤的底肥,第三茬施用4000公斤的底肥,第4茬,第五茬施用3000公斤的底肥即可,這樣的話,大棚土地的肥力是非常雄厚的,而且也是後勁十足的,所以,在這5茬土豆的生長週期間,都不需要再給土豆追肥的,再追肥了一是浪費,二是還會影響土豆正常生產的。四:大棚種植土豆,不需要搞地膜覆蓋的,如果當地的溫度比較低的話,可以用二次小拱棚,雙膜覆蓋,如果當地的溫度比較高的話,就不需要用二次小拱棚搞雙膜覆蓋的,大棚種植土豆,應當種植早熟品種的土豆,早熟品種的土豆生產期短,病蟲害發生率也比較低,甚至在土豆的病蟲害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土豆已經成熟收穫,而且生產期短的大棚土豆,也利於對大棚土豆進行管理的,有很多早熟品種的土豆,比如早大白,中薯3號,中薯5號,還有荷蘭7號,荷蘭15等,在選擇這早熟土豆品種的時候,要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種植的土豆品種。五:種植大棚土豆有了充足肥料的供應,那麼大棚土豆的水分供應也是必須要保證的,大棚土豆的土壤溼度應當保持在70~80%左右,土壤溼度低於這個水平的話,就不利於大棚土豆結果長塊,就應當進行補水澆水了,至於在大棚土豆生長期間,給大棚土豆澆幾水的話,那就得根據實際情況掌握了,就是缺水,就應當澆水,使大棚土豆的土壤溼度保持在最佳狀態,這樣才有利於大棚土豆快速生長的。六:由於大棚土豆的生長環境,不是在自然條件下的生長,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儘量滿足大棚裡的溫度,溼度,光照,通風環境與自然環境相同,所以一定要控制掌握大棚裡的溫度,溼度,光照,通風的,由於不同地區的土豆品種在不同的地區生長,需要的溫度,溼度,光照情況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控制掌握大棚裡的溫度,溼度,光照的情況,一定要與當地的自然條件相符合,原則上說土豆開花的溫度在15~18度,但是,也不是絕對的,還就要根據當地的自然情況來決定。七:如果大棚裡的溼度過大,或者溫度過高的話,可以在中午的時候進行通風,降低大棚裡的溼度,和大棚裡的溫度,通風的辦法可以開啟大棚底下的棚膜,或者開啟大棚兩側的大門,進行自然的通風,這樣就能很快的將大棚裡的溼度,或者高溫降下來的,如果大棚裡的光照達不到效果的話,就不能達到對土豆的光合作用,可以延長大棚裡的照明設施,來提高大棚裡的光照時間,這些都是大棚種植土豆必須要做的管理工作,做好了這些管理工作的話,大棚裡的土豆就會正常快速生長的。八:如果在土豆生長期間發生了病蟲害的話,可以選擇低毒的,有效的農藥進行噴灑,在噴灑農藥有效的時間之後,也要對大棚進行通風的,避免人員進入大棚後發生農藥中毒,大棚土豆的種植管理工作,就是要掌握好大棚種植土豆的肥料水分供應,消滅大棚裡裡發現的病蟲害,掌握控制好大棚裡的溫度,溼度,光照,通風等管理工作,只要把這些工作做好了,大棚種植的土豆就會高產豐收的!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援,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
19 # 黃曉紅果果
土豆就是大家平時說的馬鈴薯,洋芋,每個地方的叫法都不一樣,我們老家叫山藥蛋。大棚種植土豆,它不僅可以避免病蟲害,還可以提高產量,和品質,並且是可以在春節前後上市,它比春種的土豆要提早2個多月採收,效益是非常好的。大棚種植土豆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大棚+地膜覆蓋,一種是小拱棚+地膜覆蓋。兩種方式管理方法基本一樣的。
土豆大棚+地膜覆蓋促成栽培技術要點
①做好品種選擇
要選擇結薯早,塊莖在前期膨大快,大中薯率高的及早熟,早熟或者是中早熟的品種。要根據市場來選擇適宜的品種。大棚種植必須是選擇脫毒的優良種土豆。
②種土豆的處理
在播種之前必須對土豆進行種土豆的處理,首先第一個就是要把種土豆放在晴暖的中午進行晾曬1~2天,同時剔除有病,腐爛的,畸形的和太過於小的種土豆,100克以上的種土豆需要切成小塊,注意每塊至少要帶2個芽眼。注意播種之前要進行消毒處理,可以用40%的甲醛100倍的液進行浸種20~30分鐘,然後撈出來後悶6~8個小時,還有就是用赤黴酸進行處理來打破休眠,具體的做法就是把整土豆用5~10毫克/升赤黴酸進行浸種時間是30分鐘,切開的土豆塊要用0.5~1毫克/升赤黴酸浸10分鐘,把表面的水分晾乾後,放在溼的沙土中來催芽。一般情況下都是一層種土豆一層沙土,要堆放2~3層,在上部覆蓋稻草,並加蓋薄膜,要保持在15~20℃的溫度,注意沙土要乾溼適宜,掌握的原則是“手捏成團,撒手即散”,嚴禁溼度過高和積水。一般情況下在10天后就可以出芽了。在芽長1~2釐米左右的時候就要把種土豆取出來,放在有光的地方3~5天,讓芽變綠,變的粗壯,然後再去播種。
要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注意在播種前10天左右,要扣好大棚膜,進行整地做畦施基肥。一般情況下建議畝施有機肥3000~5000公斤,三元複合肥50~60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或者是用尿素20~25公斤(或者是碳酸氫銨50~70公斤),過磷酸鈣50~70公斤,硫酸鉀40~50公斤,如果是缺鋅的地塊還應該施入2公斤硫酸鋅,缺硼的地塊要施入1公斤的硼酸。做畦,要求畦寬在1.5米,(包溝),畦高在25~30釐米比較適合。
如果是利用原來的大棚來種植土豆,建議每畝地施入生石灰100公斤,進行悶棚來殺菌消毒以後再進行播種。如果你的大棚是在旱地,建議每畝地要先施入茶油枯餅15公斤,這樣可以防止螻蛄,蚯蚓,等一些地下害蟲的危害,這種做法的防治效率在70%左右。④適時播種
當大棚內的氣溫在5℃以上,10釐米的地溫穩定在0℃以上的時候就可以播種,一般情況下,長江以南的地方可以在10月的中旬至11中旬來播種,長江以北的地方可以延遲20~30天,北方地區適宜在元月的下旬至2月上旬,注意播種的時候,要選擇沒風,沒有寒流的晴天來進行。
一般情況下每畝的用種量是150~200公斤,株行距建議在(20~24)釐米×(55~60)釐米,每畝地可以種植5000株左右,經過了預處理的種土豆芽長在1~2釐米的時候就可以播種,播種可以採用穴播,也可以用開溝播種。注意播種以後要覆蓋草木灰或者是其他的質地的疏鬆的麵肥,(比如礱糠灰和細土的混合物),然後又進行除草劑噴霧,噴霧時要噴均勻,注意不要漏噴,完了之後再覆蓋地膜。⑤田間管理
◆破膜引苗
播種後2~3天,當觀察到有30%左右的出苗時就要及時的破膜引苗。注意破口要小,周圍要用土把口封好。
◆溫度管理
在播種後到出苗之前,首先要悶棚10天左右,把棚內的溫溼度來管理好,這樣可以促進早出苗,通常情況下在播後20~25天就可以齊苗了。出苗以後,如果觀察到外界的氣溫比較低,小拱棚就要用遮陽網或者是無紡布進行多層的覆蓋保溫。
白天大棚內的溫度要在20℃以上的時候,這時就要注意在每天的上午9時開始在拱棚的兩端來通風,如果溫度還是比較高的話,就要在中端再揭開來通風,讓白天的溫度控制在22~28℃,夜間保持在12~14℃的範圍內,注意要在下午的3點左右把風口進行封閉,大風的天氣拱棚要背風通風。在氣溫逐漸的穩定的時候,這時可以對拱棚進行晝夜的全揭膜,全揭膜前的3~4天,還是注意要白天揭膜晚上蓋。◆生長的調控
冬季土豆在施足基肥之後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在進行追肥的,但要保持適宜的土壤溼度就可以,在土豆生長的期間,因為白天大棚內的溫度是比較高的,土豆的生長特別快,很容易出現地上部分有生長過旺的時候,它的節間伸長,莖稈比較細,這時株高顯著的高於了品種的正常的高度,這就是徒長的現象,當土豆植株高度在20釐米的時候,要用50毫克/升的烯效唑或者是用100毫克/升的多效唑來進行葉面噴灑,當植株高約30釐米的時候要再噴一次多效唑溶液的。
◆肥水的管理
在水分的管理上,要根據土壤的溼度情況來靈活的掌握,一般情況下全生育期要澆水3次就可以,第一次是在出苗以後,如果是底墒充足,出苗齊了可以不澆水。第二次是在團棵期。第三次是在封頂之後。如果是需要補充水分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澆水或者是進行溝中灌水,注意在澆水的時候不要浸過壟頂。水分的補充必須是在晴天的中午來進行,並且要加強通風和降溼,到了結實的後期就要適當的控制水分,以防止土壤水分過多。
在冬季土豆一般情況下是進行追肥的,如果長勢弱的可以結合第二次的澆水進行,長勢比較強的可以結合第三次澆水來進行,一般情況下每畝地建議追施尿素15~20公斤,到了生育的後期可以進行葉面人是0.2%的磷酸二氫鉀,每7~10天來噴1次,要連續噴2次。
⑥病蟲害防治
土豆在生長的過程中,常見的病害是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和環腐病。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蠐螬等,結合整地和對種塊消毒,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⑦及時採收
當土豆的葉色由綠色變黃並逐漸的枯萎,塊莖的臍部著生的匍匐莖容易脫落,塊莖的表皮比較厚,韌性比較大,色澤看到正常的時候,就達到了土豆的生理成熟,要選擇在晴天進行收穫,在收穫的時候注意不要碰傷和擦傷土豆的外皮。
-
20 # 韓文茶語
土豆,又叫馬鈴薯,因為土地可以做土豆泥,炸薯片,還可以做家常菜。所以很受人們的喜愛。
第一,選品種
一般在選品上,要選用早熟、高產、優質脫毒馬鈴薯品種。
第二,大棚內種植土豆的時間
大棚土豆種植可以在10-12月,第二年的1-3月收穫。在大棚內種植土豆(馬鈴薯)一般一月份即可棚內移栽,提前一個月育苗即可。播種前15天左右把種薯放在15~20℃的Sunny充足的室內、溫室、塑膠大棚的地上,鋪2~3層,並且經常翻動,使每個塊莖都充分見光,當芽長到0.5~1釐米時,切芽塊播種
第三,選地和整地
究竟什麼樣的土壤更容易長出大塊的土豆泥?馬鈴薯屬於深耕作物,要求有深厚的土層和疏鬆的土壤。所以,疏鬆的土質更容易讓土豆高產。怎麼保證土地的疏鬆呢?首先,選擇沙質土壤作為培育的土地,其次,在耕地的時候,需要深耕,一般在二十公分以上。
因為沙質的土壤可以保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讓土豆有較大的成長空間。而且經過深耕的土壤, 就算是結塊的土地,也能保證不錯的通透性。這樣長出來的土豆個子比較大。
第四,田間管理
在種下土豆後,在長出苗子以前,大棚要密封。因為密閉的環境有利於裡面形成穩定的溫度,而較高的溫度會更有利於種子發芽。
等土豆植株生長出來後,要注意控制小棚內的溫度,就要要及時開啟棚頂或者兩端,進行通風降溫。
最後,還要注意施有機肥,注意病蟲害。
回覆列表
大棚內種植土豆(馬鈴薯)一般一月份即可棚內移栽,提前一個月育苗即可。
播種適期:
大棚套小拱棚雙膜覆蓋栽培,種薯在12月中旬切塊催芽,1月上中旬移栽,3月下旬至4月初收穫。
在大棚內覆蓋地膜栽培,種薯在1月上旬切塊催芽,1月下旬至2月初移栽,4月中旬以後上市。
大棚內不覆蓋地膜栽培,種薯在1月中旬切塊催芽,2月上旬移栽,5月上旬收穫。
大棚馬鈴薯種植技術:
選用早熟、高產、優質脫毒馬鈴薯品種。
一般在播前15~20天將種薯切塊,每個薯塊重30克左右、帶1個芽眼,每畝用種薯140公斤左右。
薯塊切好後蘸草木灰,晾乾後放在避風向陽處的半地下式苗床上催芽,每畝大田需苗床15平方米。
苗床上鋪一層溼土,將薯塊平擺在溼土上,擺完後再蓋3釐米厚的溼土,上面覆蓋一薄層稻草或麥秸。
苗床上搭小拱棚保溫催芽,晚間加蓋草苫。
芽長1.5~2釐米時翻動選芽,使沒有出芽的薯塊繼續出芽,芽墨綠色時移栽。
起壟種植,壟寬90釐米、高30釐米,每壟栽2行,穴距25釐米,穴深8~10釐米,每畝栽5000株左右。
移栽時將芽側放,以利於紮根結薯。
栽後及時覆土,每畝用50%乙草胺150毫升或施田補100毫升加水45公斤噴霧封閉除草,然後扣棚膜。
合理施肥:
施肥以基肥為主,一般每畝施土雜肥3000~5000公斤、磷酸二銨20~25公斤、50%硫酸鉀40公斤。
結合施基肥每畝用土壤殺菌王1~2公斤或地菌淨1~2公斤、5%辛硫磷顆粒劑2公斤防治病蟲害。
田間管理:
一般移栽後20天齊苗,齊苗後注意通風降溼,及時追肥澆水、防治病蟲草害。
齊苗後15天追肥,每隔20天每畝用尿素0.5~1公斤或磷酸二氫鉀500克加水噴施。
薯塊膨大期培土2次,以防薯塊露在土外變綠。
因苗因土澆好2次水,齊苗後20天澆第一次水,現蕾膨大期澆第二次水。
注意防治馬鈴薯晚疫病和瓢蟲。
適時採收:
花後20天、薯塊重150克時採收大的薯塊出售,留下小的薯塊繼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