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elo5

    在和寶寶相處的時候,多和他說話,雖然他不能和你溝通,其實您說的話他都能記住!先一個字一個字的教,比如:鳥,水,吃,我,要,或者是疊音詞如爸爸,媽媽,果果,等等!

  • 2 # 驀然間覺

    做為孩子的母親,從懷孕開始,就和寶寶朝夕相伴,寶寶最熟悉的也就是自己的聲音,想讓寶寶早日說話,多說話,麻麻就要多跟孩子說話,在腹中就要跟寶寶互相溝通,當寶寶咿呀學語的時候,不斷的跟寶寶說話,也可以給寶寶看書,讀書,在外面散步時,看見車,就說,這是什麼顏色的車,幾個輪子,等等,天空什麼顏色啊,草地什麼顏色啊,寶寶都是有記憶的,你說多了,他可能當時記不得,但是過後一定會用自己的方式,將你所說過的話表達出來!

  • 3 # 自在由心

    讀繪本是最好的方法,因為有故事有情節,孩子可以充分體會語言使用的氛圍。同時在讀的過程中,發現孩子有興趣,多互動,這樣孩子的語言能力會很快得到提高

  • 4 # 跟多多學英語

    我家寶寶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堅持給他讀繪本,我買了很多繪本,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是讀繪本時間,我發現兩三歲,孩子養成了喜歡閱讀的習慣,玩夠了就要求大人給他讀繪本,十幾本都聽不夠。其實小孩子說話有早有晚,這個不用著急,但是如果讓孩子大量輸入文學性語言,會對孩子語言表達有很大幫助,我家一歲左右就開始說話,現在一些繪本自己就能講了,需要輸出也好多都是繪本中的詞彙。

    讀繪本有以下優點:

    第一,繪本中描述許多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可以教會孩子許多東西,有一些繪本的故事設計很有針對性,比如,我家寶寶不會便便的時候我為了培養孩子給她買了《我們一起拉粑粑》等許多同類繪本,首先讓孩子對便便的事情有一些認知,然後真的按照上面說的給寶寶買了一個美麗可愛的便盆。起初,寶寶拒絕的,我們就經常講繪本里小動物和小寶寶如何便便的,後來孩子就很自然滴學會了便便要去找便盆。我們都很開心,覺得教學取得了成果。

    第二,繪本中有大量豐富多彩的需要,我發現孩子讀繪本時間長了可以把繪本背下來,有時候玩玩具的時候也會在腦海中設定繪本中的情境去玩,在繪本中學會了很多漢語表達方式,並能夠運用到日常交流適當的語境中,有時候讓我們跟驚訝繪本給孩子帶來的變化。

    第三,孩子長到兩歲多的時候就開始能夠認出繪本書封面的名字,那些書面上的名字裡的生字,孩子開始無意識地就認識了,這是一種自然習得的生字,我覺得可以用繪本開教孩子認真,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避免枯燥地學生字讓孩子不喜歡。

  • 5 # 憂傷的小短藍

    讓寶寶學會說話,說好話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做起。

    1、創造語言環境,讓寶寶熟悉說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從寶寶滿月起,爸爸媽媽們就可以每天跟寶寶們多說說話,唱唱歌。語言環境能加強孩子對語言的感知。

    2、使用簡單詞語,寶寶更容易理解,爸媽們可以有意識挑選那些押韻的、短小的童謠。播放給寶寶聽,這樣孩子更容易吸收理解。

    3、寓教於樂,不要逼迫孩子,爸媽可以把教孩子說話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讓寶寶在日常生活學習,這樣學起來更輕鬆,記憶更深刻。

  • 6 # AI要說出來

    每個寶寶的模仿學習能力都是很強的,爸爸媽媽都和孩子對話,我們多點聲情並茂的語言動作和他/她互動不管寶寶說的什麼,我們都可以自娛自樂式的重複。除了日常的對話,每天抽時間做好慢慢固定下來比如睡閱讀繪本,故事。慢慢的養成閱讀習慣後面的語言表達都會水到渠成。另外從小家裡人可以用自己最擅長語言和寶寶堅持交流,寶寶將可以在不同的語言裡響應的,這個比較考驗父母的堅持。

  • 7 # 九月美醬

    0-3歲是寶寶的語言關鍵期

    0-1歲階段

    寶寶從學會發一些簡單的音節開始,逐漸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指令,開心時會用有限的語言來表達自己。

    怎麼做:訓練這個階段的寶寶學說話,從注視寶寶的眼睛和其說話開始,抓緊任何一個與寶寶溝通的時間,比如洗澡、換尿布時都可以;也要及時迴應寶寶的咿呀自語,能強化親子交流;可以鼓勵寶寶多表現自己,還可以利用寶寶喜歡模仿大人的特性,教一些簡單的單詞和動作,反覆練習。總之這個階段,寶寶還不會說話,要多互動和聊天。

    1-2歲階段

    這個時候是語言的迅速發展時期,寶寶的語言開始變得豐富,不再侷限於咿呀學語,能理解的詞彙和單詞越來越多,也能開口叫爸爸媽媽。等到寶寶一歲半到2歲左右,他會對各種聲音開始感興趣,學會的詞語更豐富,還會簡單的組詞,並且能進行簡單的對話了。

    怎麼做:這個階段要多與寶寶交流,鼓勵說話。比如,讓寶寶學小動物、汽車的聲音;外出時讓寶寶向認識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哥哥姐姐們問好等等。這時候引導寶寶說話,主要注意趣味性,在遊戲活動中有意識地進行引導。另外,也要注意讓寶寶將學到的詞語與代表的事物聯絡起來。

    2-3歲階段

    2歲左右的寶寶語言能力更強了,懂的詞語、會的句子也更多,對他來說,2-5個詞語組成的句子也不是難事,甚至還能根據指令更準確地指出相對應的物品。等到3歲左右,寶寶對數字、大小、顏色、數量等概念更清晰,也能比較好的與成人對話,還會經常提問、回答等。

    怎麼做:多采用描述式的說話方式引導寶寶應答,比如當寶寶需要某件物品時,媽媽將這件物品的名字再說一次,引導寶寶正確叫出名稱;與寶寶進行長句子的對話時,多注視寶寶的反應,儘量帶上豐富的面部表情或者肢體動作,讓寶寶能聽得明白。

    總之,在寶寶學說話的關鍵時期,注意興趣優先、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以及多鼓勵寶寶進行練習和適當地給予表揚和獎勵(比如擁抱)。

  • 8 # 秋色怡人

    要多快?教育孩子不用著急,拔苗助長,正常發育就行。想孩子語言能力發達,就跟孩子多交流,孩子幾個月會牙牙學語的時候,就多跟孩子說話,甚至更小的時候,你說話他也會聽到,大腦會收集這些資訊。一般一歲多,說話跟走路時差不多一塊會的。說好話,沒必要,不要養成孩子老好人的性格,說話的目的是讓他學會表達。表達自己的需求,表達自己的情感,當孩子學會表達需求,可以選擇性的滿足他,估計他用語言表達。

  • 9 # 平成奶爸

    嬰幼兒語言與智力的萌發有一個積累和漸變的過程,千萬不要認為寶寶還不到說話的時候就忽略他。

    做父母的多付出愛心,多一些語言環境的刺激,能幫助嬰幼兒構建外部世界的知識,在潛意識狀態下獲得經驗,從而促進與他人的交往,發展認知和情感。

    發展嬰幼兒語言能力的方法很多,每位家長可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採用,及早進行培養和訓練。

    教寶寶指認人與物。比如教他指著說:“媽媽”、“爸爸”、 “寶寶”, 讓他在具體的人與“媽媽"、“爸爸"、 “寶寶” 的詞彙之間建立聯絡。然後再從指點東西開始教,比如寶寶對某件東西感興趣,你就用手指點著告訴他這是什麼,並教他指著那個東西說出物品名稱。

    教寶寶打招呼。比如拍手是歡迎,揮手是再見。你可以跟他用玩具做遊戲,教他和娃娃、毛絨兔、玩具熊打招呼,手把手地教他拍手、揮手,再拿著娃娃當木偶對他邊做動作邊說“歡迎”、“拜拜"。當寶寶學會這些動作後,在父母的提示下,他就可以自覺地與人打招呼了。這也算是最初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教寶寶用動詞表示需要。寶寶學會一些簡單的名詞後,常常用名詞表示動作或需要。如要喝奶,就指著奶瓶說:“奶, 奶。”要拿球,就指著皮球說:“球, 球。”這時,你不要急著把奶瓶或皮球給他,而是告訴他“喝”、“拿” 的發音並用動作演示,讓他跟著模仿體會這個語音與動作的聯絡。

    做表情遊戲教形容詞。表情遊戲是親子間最常見的交流方式。

    遊戲時抱著寶寶,或與寶寶面對面坐著,然後用笑臉說:“寶寶高興, 樂一個。”寶寶就會拍著小手樂。媽媽說:“生氣。” 寶寶會鞭起小嘴。媽媽說:“傷心。”寶寶咧開嘴裝哭。媽媽把這些詞教給寶寶,再和寶寶輪流一邊說- -邊做表情。這些雙音節的詞學起來有難度,寶寶暫時學不好沒關係,只要能領會到詞的意思就可以了。

    鼓勵寶寶主動說話。父母有意設定- -些交流情景,比如當寶寶想吃糖時,把糖盒給他,他的小手自然是打不開盒蓋的。他會著急地拍打盒子。發出“啊啊”迫切的聲音。此時你張大嘴示範說“開”,等到他說出“開"時,再開啟盒子。再比如,把寶寶喜歡的娃娃放在書櫃裡,他看得見,就是拿不到。他會牽著你的手,讓你給他拿。你不要馬上給他,而是教他說“要”,刺激他模仿你說話。

    總之,父母要充滿愛心和耐心,充分利用生活中吃飯、穿衣、遊戲等各種活動,隨時和寶寶交流溝通,有意識地創造刺激寶寶說話的語言環境。記住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眼睛一定要注視著寶寶,你的表情要豐富,肢體語言要活潑,聲音柔軟溫和,語調緩慢誇張,傳遞的不只是詞彙,更重要的是刺激孩子大腦語言中樞的發育。不論寶寶成長的快慢,相信愛心定會開啟智慧的大門。

  • 10 # 戀戀有情

    父母應該儘可能的用最簡單的語句和孩子說話,力求簡短,表達準確。孩子聽百遍千遍媽媽這個詞,自然就會發出媽媽這個聲音了,儘管這種說法的科學性有待進一步證實,但是孩子在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是千真萬確的。以蘋果為例,教育寶寶認知什麼是蘋果和爸爸進行有意義的交流

    父母應該儘量和寶寶進行有意義的交流,有意義的交流,就是用能讓寶寶聽到、看到、觸到、嗅到、嚐到、感受到的語音,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等多種方式與寶寶進行的交流。而不是僅僅是說話,比如媽媽要教寶寶,蘋果這個詞,只是教他說蘋果是不夠的,而是透過多種方式讓寶寶理解蘋果這兩個字的意義。

    教寶寶如何認知蘋果

    第1步:媽媽拿來一個蘋果當寶寶用眼睛看著這個蘋果時告訴寶寶:這是蘋果,透過視覺讓寶寶認識蘋果。

    第2步:讓寶寶用手親自摸一摸蘋果,透過觸覺讓寶寶認識到蘋果。

    第3步:削掉一點蘋果皮,聞一聞蘋果的香甜味道,透過寶寶的嗅覺認識蘋果。

    第4步:切一片蘋果放到寶寶嘴裡,讓寶寶吸吮蘋果,透過寶寶的味覺認識蘋果。

    這樣寶寶對蘋果的認識就比較全面了,對蘋果這兩個字的意義就理解了,而不僅僅是記住蘋果的字和發音。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再讓他知道蘋果是長在蘋果樹上的,蘋果樹是蘋果樹苗種到泥土裡慢慢長大,結出蘋果。當孩子長大了讓孩子親手給蘋果樹澆水,摘下成熟的蘋果,發現成熟的蘋果從蘋果樹上掉到地上的情景,再告訴孩子,大科學家牛頓就是這樣發現地心引力的。

    或許牛頓發現地心引力的故事缺乏考證,但是這並不影響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媽媽也可以把這個故事作為懸念,讓孩子自己去求證。

    在這樣看來,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不是單一的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認識事物的過程,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是對孩子最好的智力開發。

    和寶寶說話要力求簡明扼要,使用準確清晰的語句。

    比如晚上寶寶纏著媽媽不肯睡覺,媽媽對寶寶說你現在還不睡覺,明天就不能早起,我們就不能早早去動物園了。“

    但是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這句話實在是冗長也太複雜了,寶寶對於時間還沒有建立起明確的概念,所以不理解媽媽說的今天和明天,更不理解他們的因果關係。寶寶理解起來不那麼費力的說法是:“寶寶睡覺醒來去動物園。”

  • 11 # 慕小喬

      每個寶寶情況不一樣,有些寶寶10個月左右就會說話了。一般是1歲多會說話的。但也有遲至2歲左右才會說話的寶寶。一般9到12月使孩子的學話階段,這時寶寶開始模仿大人發音,開始把詞和對應的事物聯絡起來,開始對詞義產生理解。一歲半以前,寶寶主要說的是一兩個詞,比如寶寶可能會用“帽帽”來表示“我要戴帽子”。這些詞不能很好地表達寶寶的意思,而且發音也常不清楚,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一歲半以後,寶寶的詞彙量明顯增加,詞類範圍明顯擴大,可以說多個片語成的句子。

      小兒語言的發育過程,是表達思維的一種方式。語言與智慧發育有著根本的聯絡。一般智慧發育遲緩的小兒,語言表達也有缺陷,常出現詞句貧乏。小兒口語的發育要經過3個過程,哭喊聲到咿咿呀呀的發聲再到逐漸開始講話這一過程。

      引導寶寶說話:

      1.語種要統一,發音要標準

      現在大家基本都是說漢語普通話。但是很多家庭存在多種語種的情況,特別是隔代教育的爺爺奶奶如果不會說普通話,或者發音不標準,那麼給孩子感知的語言就是很雜亂,不統一。學習起來那就多了難度。我們要統一好語種,在寶寶面前表達要統一,而且要字正腔圓的表達,寶寶才更容易的接受。

      而且我們建議是說正規的語法,比如不要說“吃飯飯”,要說吃飯,不要說“洗澡澡”,要說洗澡。使用正常的語境和語法,才能讓孩子更準確理解。我們可以放慢速度的說,保證每一個字都要發音清楚。

      2.讓孩子形容他最喜歡的動畫角色

      孩子對自己喜歡的角色印象一定很深刻。可以讓孩子形容給媽媽聽,他喜歡的角色長得什麼樣,是一隻小鴨子,還是一隻大笨熊,它的嘴是什麼顏色等等。這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描述物品特點

      媽媽可以拿著一個寶寶感興趣的物品,為他描述這個物品的一個或多個特點,如談談它的顏色或是它的形狀和大小,數量的多少或是它的質地或描述它的聲音。也可以讓寶寶試著描述一下這個物品的特點。寶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運用語言和組織語言,他的語言智慧也就能得到提高。

      4.一起決定買什麼

      在買東西的過程中,可以讓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如正在挑選麵包,你可以和寶寶討論一下你的想法,也讓寶寶說說他的想法,他一定會說為什麼要買這個麵包,也許是樣子好看,也許是聞起來很香等等。最後做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決定,寶寶在發表他的意見的同時,大大提升了他的邏輯智慧和語言智慧。

  • 12 # 悠悠早教

    兩個方面快速讓孩子說話!

    1.言身傳教

    孩子的理解能力、模仿能力極強。要多和孩子溝通,孩子會根據爸爸媽媽的面部表情、手勢動作、音訊來判斷說的什麼。所以爸爸媽媽說話要注意,想讓孩子記住某句話,要多重複,孩子會有意無意記錄在腦子裡。[切記,孩子說錯話,不要重複錯話,要直接告訴孩子正確的話]

    2.不同環境,學會不同的話

    爸爸媽媽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鼓勵孩子多和同齡孩子一起玩,更容易交流,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有很大幫助。

    教孩子說話,要耐心引導,不要給孩子挫折感和心理壓力,在孩子玩耍和玩遊戲時抓住時機,啟發孩子說話的主動積極性和你交流,日積月累孩子會說很多話。

  • 13 # 嘿呦喂哦

    寶寶到了6、7個月的時候,慢慢地就會發出一些跟爸爸媽媽講話類似的聲音,這時候就是教會寶寶說話的好機會。讓寶寶學會一些日常生活中會用得到的詞語。不斷的重複能夠讓寶寶記得更加牢,更快學會語言表達。

    一、訓練寶寶說第一句話的方式

    1、經常自言自語

    在寶寶出生以後,總是會被爸媽的聲音和麵孔吸引,因此爸爸媽媽可以經常跟寶寶說說話。爸爸媽媽可以跟寶寶說你在幹嘛或者跟寶寶說一些物品的名稱。

    2、迴應寶寶的話

    寶寶慢慢長大後,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會伊呀伊呀地說話。這時候你就可以跟寶寶進行對話,多跟寶寶介紹一些這個東西是什麼。

    3、不斷重複例程

    日常的活動,吃飯、沐浴、換尿布都可以跟寶寶說話。寶寶在聽多了以後,很快就會學會和這些活動相關的關鍵詞。

    4、示範說話方式

    為了幫助寶寶建立語言能力,爸爸媽媽說話一定要清楚,要慢一些。寶寶在聽了你說話以後會慢慢糾正自己的發音。

    二、如何開發寶寶的語言能力

    1、使用正確語法

    和寶寶說話時,不要學習寶寶說話,要使用正確的語法和發音。只有這樣,寶寶才能夠把詞語正確地說出來。

    2、讓寶寶多參與

    可以讓寶寶跟你一起做很多的事情。帶著寶寶做家務、拿東西、散步,然後跟寶寶說明你正在做的事情,讓寶寶能夠記得。

    3、經常詢問寶寶

    可以問寶寶一些小問題,像是「球在哪裡?」、「狗狗是怎麼叫的?」如此一來可以刺激寶寶開口說話,自然的提高語言能力。

    4、適當使用手勢

    在跟寶寶說話的時候可以多使用一些手勢。適當的表演和手勢動作能夠讓寶寶記得更牢。

    5、閱讀故事書本

    寶寶都喜歡聽故事。在寶寶睡覺之前可以給他講故事,如此一來能夠增加他的字詞能力,還可以讓寶寶有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

    6、鼓勵寶寶說話

    讓寶寶能夠勇於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他想要拿玩具時,讓寶寶說明白到底要哪一個玩具。

    如果你發現寶寶開始咿咿呀呀說話了,那麼就要抓住這次好機會,可以採用上面的方式讓寶寶更快學會說話。

  • 14 # 石頭媽的生活日記

    孩子哪個音發的不好,讓他看你的嘴型學習,一點一點教,不過說話時間就幫不了忙了,我兒子2歲多才會說,現在小嘴嘩嘩滴

  • 15 # 功夫茄子

    寶寶是從“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來開始學習說話的。只要寶寶開始喃喃自語,發出簡單的聲音時,就是開始進行“親子對話”的好時機,按照寶寶的不同月齡有不同的刺激法。 0~12個月 與寶寶目光交流,隨時隨地與寶寶說話 寶寶出生後發出的第一個聲音,便是“哭”;等3、4個月大時,開始會發出“咿咿啊啊”等單音;到了8個月大後就開始喃喃自語,甚至發出一些單字。

    1.注視寶寶的眼睛和寶寶說話 和孩子的第一階段溝通方式就是“眼光交流”,寶寶們透過看見媽媽的說話與表情來奠定對“說話方式”的認識。

    2.與寶寶接觸的任何時候都要與寶寶說話 每一次的聲音交流都會讓寶寶的聽覺變敏銳,不管是換尿布、餵奶或洗澡時,都要隨時隨地保持與寶寶說話的習慣。

    3.迴應寶寶的牙牙自語 只要媽媽經常回應,寶寶也會開始學著表現自己的感覺,而且情緒也會更明顯易懂,在與寶寶應答時最好邊說邊撫摸寶寶,更能強化 親子的交流。

    4.從日常生活的聲音中學習 不需要太過安靜,生活中出現的吸塵器的聲音、水龍頭的流水聲、洗碗洗衣的聲音等,都可以讓寶寶感受接觸更廣,邊做家務邊和寶寶說話,也是一種良好的親子互動方式。

    5.練習以身體律動來控制發聲 即使簡單地發出“咿啊”的聲音,寶寶也得用盡全身的力氣來發聲,可以訓練寶寶配合身體的律動發短音或長音, 也可用拍手搖擺的方式讓寶寶瞭解發音的不同。

    6.鼓勵寶寶表現自己 跟寶寶玩手帕遊戲或鼓勵寶寶把兩手伸直說“抱抱”,或找玩具等,讓寶寶表現自己,這對於日後勇於自 表達的說話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7.與媽媽“視線一致”的體驗 寶寶總是好奇媽媽在做什麼、說什麼,因此,不妨讓寶寶跟媽媽往同樣的方向去尋找目標,讓寶寶自己親眼、親耳確認媽媽口中說的與看到的是相同的事物,可培養寶寶的辨識聯想能力。

    8.善用寶寶喜歡模仿的特性 寶寶通常喜歡模仿大人做動作,最簡單的就是揮揮手說“再見”等,利用這種愛模仿的特性,趁機教寶寶各種配合手勢的單字,並反覆的練習,這樣寶寶馬上就記住了。 13~24個月 與其說單字,不如說成語 這時期的寶寶多半已經會走路,相對也更加了解大人所說的意思,也會說比較多的單字。從這個時期起,媽媽和寶寶的交流對話豐富而頻繁的話,寶寶學會說話的時間更快。

  • 16 # 博文熙熙

    如果想要寶寶有好的表達能力,那媽媽要像戲精一樣每天在孩子面前誇張的表演。並且重複是讓寶寶快速說好話最有效的辦法。除了平時多和寶寶規範重複的說話之外,我還透過給寶寶讀繪本鍛鍊寶寶的表達能力。下面我給樓主介紹幾個適合6到12個月寶寶讀的繪本和一些讀繪本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選擇一些適合我們這個月齡寶寶讀的繪本。那麼我們就要知道這個月齡的寶寶發展特點是什麼。

    如果是六到八個月的寶寶,他們喜歡用手來觸控,然後把感覺反饋給大腦透過這樣的方式來鍛鍊大腦。那我們就需要選擇一些可以觸控的好玩的一些繪本,我會在圖片裡推薦給大家。

    如果是八個月到12個月的寶寶,他們開始喜歡學習大人說話,那我們就要選擇一些圖片內容比較豐富的繪本來給寶寶讀。在給寶寶讀繪本的過程中,我們要把圖片裡我們自己所能看到的所有的東西用標準的語言描述給寶寶,語言表情都要誇張一些。繪本的選擇最好是雙語的,我們讀完中文的之後,再讀英文的,可以鍛鍊寶寶的英語表達能力。

    我還會經常給寶寶讀一些童謠卡片,童謠卡片呢,包括中文的和英文的兩種形式,我們可以一個星期,只給寶寶讀一首童謠,反覆讀中英文雙語。過一段時間再把以前讀過的童謠找出來給寶寶複習一下。這也是一個鍛鍊寶寶表達能力非常好的一個辦法。

  • 17 # 雲3136

    作為四歲孩子的媽,這個問題我來答

    1磨耳朵

    孩子都是先會聽,再會說的。聽是為他更好的說做準備的,刺激他的語言發展。

    2讀兒歌童謠

    兒歌童謠語句短,孩子小,跟讀起來比較輕鬆,內容好董,讀起來朗朗上口。

    3傳話

    讓孩子當傳聲筒,簡短的話,讓他重複說給家裡人聽

    4多交流

    經常跟孩子一起談論,交流他比較感興趣的動畫片,故事,書本等。促進他的語言發展

    多說,正確地說,是發展語言的關鍵。

  • 18 # 茶茶育兒坊

    你好,我是茶茶,怎麼教育寶寶才能更好的說話,下面是一些實用的方法分享給你

    1,寶寶在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多給寶寶聽一些兒歌,對寶寶的語言發展十分有益。

    2,指認生活物品+實物卡的幫助

    指認生活中常見的桌子、沙發、魚缸等,在8個月以後就可以嘗試給寶寶看實物卡,一般可能到10個月左右他才能指認某些熟悉的物品。認物卡片要堅定地用實物,不要那些卡通的變形的萌化的,就是純照片認物。這樣方便寶寶聯絡生活,理解更容易

    3,讀繪本講故事

    寶寶對繪本的專注力並不強,1歲以前主要選擇撕不爛的布書、圓角環保的紙板書,洞洞書,發聲書等。

    4,1歲-1歲半寶寶學說話

    1歲理解能力遠遠超過他能說的了,別說生僻詞父母在和寶寶交流時,儘量慢一點。根據他的聽覺能力遺詞造句,多說他熟悉的詞彙和句子,儘量不說兒語,多說短句子。

    不用刻意像唱歌那樣吊著嗓子說話,也不用說“糖糖、小鞋鞋”。儘量用簡單的字詞和短句子交流,便於寶寶理解和重複練習。

    最後,再囉嗦總結一下,教寶寶學說話,除了技巧和方法,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一是聽寶寶說。

    二是和寶寶交流。他不說,我主動引導他說,尤其是帶出去玩兒,海報、門牌、電線、汽車,什麼都可以說一說。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規律和特點,學說話的時間早晚各有差異,寶寶說的少一點,不用過分著急,祝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

  • 19 # 職業教育追夢人

    你好,作為一個父母,我的兒子14個月了,會說一些簡單的話,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姐姐,走啊,起來等等簡單的稱呼。我覺得寶寶教育我們要從孩子學會爬了就開始最好,以下是我在生活中積累的一些經驗:

    首先,作為父母,不管寶寶聽不聽的懂你在說什麼你看見任何東西都可以講給你寶寶聽,也可以讓他看著你的嘴型慢慢教他。不過有的小孩說話早有些會晚點,嬰兒(嬰兒食品)在說話萌芽階段中,一定要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父母必須要對孩子多說話,多和他交談。其次嬰兒這時期接受的還僅限於名字,往往是人、身體、食物,玩具等和生活有密切關係的詞,教他說某物體的名稱時,一定要讓他同時感受到這物體,如告訴他“燈”時,一定要指著燈,讓他看著燈,這樣孩子在大腦裡才會建立起燈這個物體的形象和它相應詞之間的聯絡,幫助他認識燈,逐漸能說出燈的詞。這時期嬰兒對抽象的語言是不能理解的,所以大人和他說話時,一定要將語言和動作或形象結合起來,這樣才會對他的語言發展有所幫助。另外當他模仿大人發音時,一定不要打斷他,要表示出很感興趣地、微笑地看出他,並給予相應的回答,這時候嬰兒的發音還不確切,不清楚,這是很正常的,但大人說話一定要口齒清楚,語速要慢,要不斷地重複。最重要的是要鼓勵孩子多說,當孩子表示想要某東西時,大人不要馬上遞給他,讓他一邊指東西一邊發出聲音來,給他機會讓他說話,這時候也是大人教他說話的好時機,這樣慢慢地他就能用語言要東西。還有,要保持嬰兒良好的情緒,孩子只有在高興時,才願意學說話和說話。圖書能幫助孩子學說話,父母應該每天擠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看圖畫書。給他看的書要簡單,如看圖識字,圖畫要清楚,色彩要鮮豔,每一頁的內容要簡單,書相對要大一些,這樣孩子就會對圖書感興趣,在看,在聽的過程中孩子就學到了語言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只要大人說話他能聽懂,會不會講是其次的。

    我家寶寶也很遲講話,一旦開始說話了,就學得很快,就象捅破窗戶紙一樣,都會講讓孩子快點學會說話,你也可以這樣:

    1、多跟寶寶說說話 有的家長很少同孩子講話,總是以為寶寶太小,同他講話也聽不懂,所以總讓孩子唱獨角戲。這些家長可能不知道,嬰兒的腦細胞是由生長環境中所得、所見、所聞的刺激來刻畫重複印象,腦細胞也是因這些刺激而獲得成長的,這些刺激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語言發展。

    2、語言發展有幾個過程,一個是孩子的發音階段,二是理解語言階段,三是語言表達階段。寶寶出生以後就可以訓練引導寶寶發音,家長要不斷地和孩子交流,把語言資訊留在孩子的腦子裡。 因此,對於剛出生的嬰兒,家長也應該給予豐富的語言環境,給予足夠的語言刺激。比如,給孩子換尿布時、洗澡時、餵奶時,陪孩子玩耍時、孩子睡覺時、睡醒時,都要與孩子講講話。勿需太多語言,重在積累,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幾句話,就會成為孩子語言發展的奠基石,也為加深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感情奠定了基礎。

    3、鼓勵寶寶多開口 孩子還不會講話,表達某種需要時只能用動作或眼神。家長如果看到孩子伸手去抓杯子,就趕緊給喂水;孩子啊啊、呀呀地用手指著水果,家長馬上滿足需要……這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覺得:我不說話,什麼都能被滿足,幹嘛要說話呢。是呀,家長的這種行為,使孩子喪失了與人講話的慾望和開口說話的動力,最終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代替口頭語言與人交往。 現在,像這樣的家庭不在少數,尤其是老人帶的孩子。造成孩子開口講話晚還有一個原因是,父母不知道怎樣給孩子適合他們能力的語言刺激。比如教孩子說話時,不是透過具體的、形象的、色彩鮮豔的、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實物,而是孩子一歲多了,還拿一些圖片、書面文字展示給孩子看。孩子學語言階段,需要直接、生動、形象的刺激。書本中的詞彙是抽象的,孩子的接受效果會差些,因此學會說話的速度就很慢。當孩子要某件東西時,應當把他所要東西的名稱告訴他,還要告訴他東西的特點,比如:蘋果,紅色的……這樣幾次以後最起碼他會說“果”。所以一定要給孩子語言環境、聽的刺激和給他說話的機會,這樣孩子的語言會發育得很快。 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講話還有一個目標定位,否則欲速則不達。這個定位就是:教孩子講話,要略微超過孩子的實際語言表達能力,這個能力要在大人的幫助下能夠完成。比如孩子會說一個字,家長最好教兩個字,孩子會說兩個字,家長教三個字,這樣才能使孩子的語言能力大幅度提高。如果孩子只能說一個字,家長教短語或句子,那就等於什麼也沒有教。

    4、不要讓寶寶莫衷一是 現在有些家庭裡存在多種語種或方言,語種或方言的混亂也是造成孩子不開口講話的一個原因。在家庭環境裡,夫妻雙方一會兒講方言、一會兒講普通話,再加上頻頻地更換保姆,保姆的方言又會刺激孩子的腦細胞。這個刺激過程不符合孩子的語言能力,最終導致孩子對語言莫衷一是,不知道應該選擇何種語言。

    5、不要逼寶寶講話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很差,家長為了急於讓孩子學會說話,有時就用“逼”的方法。比如,孩子想要某個東西,而家長拿著這個東西要挾孩子,孩子不說話就不給,這樣就造成孩子對開口講話有一種厭惡心理。尤其是孩子開口講話比同齡寶寶晚時,家長往往使出“逼話”這個殺手鐧,威逼利誘,讓孩子講話。

    6、孩子要先理解語言,才能表達語言,這是一個過程。如果逼得太兇,孩子就會覺得講話有很大的壓力。對這種壓力,孩子只能用沉默不語來抗拒了。 進行聽說話的訓練 兒童學說話是從聽說話開始的,對於幼兒來說要隨時提供聽說話的環境。最簡單的方法是隨時說著你正在做的事,如:你在洗衣服,可對孩子說:“媽媽給爸爸洗衣服。”你在看書,可以說:“媽媽在看書,寶寶長大了也要看書。”還可以說孩子正在做的事,如孩子在吃蘋果,你說:“寶寶在吃蘋果,好吃嗎?”孩子在玩玩具,你可以說:“寶寶在玩積木,真乖。”這種語言環境的作用在於開拓兒童的“聽-說系統”。兒童與成人交往時,在最初自發發音的基礎上和視、聽、觸的過程中,透過生活活動和遊戲,就會模仿成人的語調和語調,也就是學會了說話。

    7、 在訓練孩子聽話能力的時候,父母可適時選用較慢、重複的話語對孩子說話,有助於孩子理解和模仿父母的話語,這對幼兒初期的語言發展很有好處。父母說話時務必做到發音準確、清楚,因為孩子從小養成的語言習慣和發音特點,以後是很難改正的,要讓他們從小就規範化地使用語言,為將來的口語表達奠定基礎。

    8、讓孩子在童趣中學習語言 生活在單調環境中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不利,要創設不同的生活環境,讓孩子見得多,聽得多,才有“素材”可說。如幼兒園的小朋友常常分不清左右腳的鞋子,若老師只是單純地說教這是左腳鞋子,那是右腳鞋子,說得再多孩子可能還是分不清。這時,老師可以編一個童趣味十足的小故事:“小朋友們看看,某某的兩隻鞋子背對著背,都生氣了,他們為什麼不高興呢?因為他們在說:‘把我們穿錯了,我們要面對面’”。隨後,老師幫孩子把穿錯的兩隻鞋對換,再說:“瞧,兩位好朋友正面對面地點頭微笑呢,他們為什麼會這麼高興?因為他們穿對了。”老師還可配上一幅人物化了的兩隻生氣鞋子的卡通漫畫和一幅正在微笑的兩隻鞋子的卡通漫畫讓孩子們邊看邊說。這樣,孩子不僅很快就能分清左右鞋子,而且以後也會用這麼有趣的語言去和穿錯鞋子的小朋友說話。

    9、 採用兒童化的語言和孩子說話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的小朋友玩得很髒也不願洗,那麼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寶寶的小手在說:“我早上多幹淨啊,可是現在這麼髒,我真難過。”寶寶的小臉蛋在說:“我好難受啊,我希望我很快就能變得香噴噴的。”小腳丫也在說:“我也很傷心,我多想舒舒服服休息一會呀。”寶寶自己決定先洗哪個地方呢?孩子聽了之後,不僅非常樂意洗,洗完後還會說:“我的小臉蛋香噴噴的,我的小手變乾淨了,我的小腳丫真舒服呀!” 當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成人應該採取相應的談話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否則會使孩子的語言水平停留在幼稚的低水平階段。

  • 20 # 大家都誇我

    寶寶學會說話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寶寶學說話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1、時間,大部分的寶寶在8-10個月左右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說話。爸爸媽媽就應該積極主動的與寶寶多進行語言交流,不要認為寶寶聽不懂就放棄和寶寶說話。2、講故事,即使寶寶還沒有學會說話,但是寶寶對於爸爸媽媽的聲音會作出積極的響應。對於爸爸媽媽講故事,會有比較濃的興趣,這樣的刺激有助於寶寶語言的發育。3、在日常護理寶寶的過程中,也應當多用語言來表達即將發生的事情,讓寶寶接受各種簡單的詞彙。4、多和寶寶做遊戲,並且將語言交流融會貫通在遊戲過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上一個有夫之婦,內心無法接受破壞一個家庭,可我真的很愛她。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