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亮229482113
-
2 # 歷史青櫻
雍正和生母關係不好,也間接影響到與十四弟的關係。
烏雅氏剛生下胤禛(雍正)時,由於地位低下,沒有資格撫養自己的兒子,交由皇貴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撫養。一直到他十一歲左右佟佳氏病逝,幼年的胤禛都是在這位母親之呵護和教導下一天一天成長起來的烏雅氏後來又生了二兒子,因為地位升了,自己撫養,不幸幼年夭折,後來又生了小兒子,即十四阿哥,烏雅氏特別寵愛自己這個小兒子,大兒子反而從沒疼過。
在皇家深院,長大的人,親情觀念比較淡薄,因為涉及到的爭奪地位。縱觀歷史,多是如此。至於網上所說的陣營,其實都是創作的需要,眾多皇子中,有能力者必然想爭皇位,站的陣營只不過是想拔掉共同的對手,。雍正和他的十四弟都是有能力的人,雍正善於吏治,而十四弟長於軍事,兩者都是桀驁不馴的人,都是不服輸的人。關係因而也就變得比較僵硬。
關係到水火不容。在雍正登上皇位,兩個人的關係就更僵硬了,一山不容二虎,不管是勝者,還是敗者,都是不會緩和的,毛澤東曾說,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在政治上講不得半點情分。
-
3 # 閒適人家
最是無情帝王家。
四哥和十四哥是治國理念不同。文治和武治之別。雍正的治國是比較“酷”!田文鏡與李衛等人把政策執行偏向於酷。十四哥是沒有改革理念的,一如既往執行滿人當老爺政策,對漢人採取鎮壓。
雍正的酷帶來滿人怨氣,這正被老八、十四哥抓到“把柄”,以煽風點火,摒棄改革,甚至兵諫(奪權)。這種情況下,兄弟變敵人了。
雍正就是要為乾隆創造良好政治局面,只能對其弟弟們的無情。
雍正把與老八勾結的兒子也殺了。大義滅親啊,
-
4 # 雲中史記
允禵雖然聰明,也有才幹,但情商實在太低,沒被哥哥弄死算是幸運了。
允禵比雍正小10歲,他出生的時候,兄弟二人的母親德妃已經有了較高的地位,基本上天天都能照顧到這個小兒子,允禵在德妃那兒非常得寵,自然也就養成了飛揚跋扈的性格。
而雍正麼,因為出生時,德妃還僅僅是個宮女的身份,基本看不到兒子,過了3年晉升為妃後,才能定期看到兒子,所以母子倆感情自然就很一般了。
兄弟兩個雖然同父同母,但畢竟年齡相差大,平時也沒什麼交集,感覺從小就一般。
一般就一般吧,可允禵偏偏和老八結了黨、立了山頭,天天和這八哥熱乎的很。雖然雍正在諸皇子之爭保持中立,但對這一切自然看在眼裡,不曉得會不會記在心裡,反正這十四弟對雍正可從來沒熱乎過。
出乎大家的意料,四爺做了皇帝,為雍正皇帝。
允禵從西寧回京,說了這句話:如今我之兄為皇帝,指望我叩頭耶?我回京不過一覲梓宮,得見太后,我之事即畢矣。這話傳到雍正耳朵裡,還不得雷霆大怒,這是什麼意思?見了我不磕頭難不成你和我平起平坐?還想奔喪完了見完母親就沒事了?
結果,允禵在拜康熙靈柩的時候,看見雍正皇帝“遠跪不前,毫無哀慼親近之意”,這就是在給新皇帝甩臉色,大庭廣眾之下,又是辦喪事,雍正帝不好發作,就招呼十四弟“向前就之,仍不為動”。最後侍衛拉錫把允禵拉到雍正帝面前,允禵居然大罵拉錫“我本恭敬盡禮,拉錫將我拉拽,我是皇上親弟,拉錫乃擄獲下賤”。
罵完拉錫是下賤貨色之後,允禵要求皇帝“求皇上即將拉錫正法,以正國體”。
這允禵簡直腦子有毛病,這拉錫可是在幫你打圓場,你還想弄死他?
當然,最後還是皇帝的訓斥之下,十四弟不得不跪地拜皇帝了。
滿清的皇權是2000年帝制社會里最強大的,更根除了外戚、宦官干政,也消滅了武將亂國和文臣內鬥的現象,普天之下都是奴才,即使你是皇帝的親弟弟又如何呢?
允禵情商這麼低,也沒辦法了,當然,他好歹還是活過了雍正朝,最後乾隆大侄子把他給放了出來。
-
5 # 楊某人雜家派
雖然雍正與老十四同為德妃烏雅氏所生,但是雍正從小是由孝懿皇后撫養長大,別說跟自己的親弟弟關係不好,就連跟自己的親生母親都不親近。而且兄弟們長大成人之後又陷入九子奪嫡,老十四本來就跟雍正沒什麼感情,反而站在了老八胤祀這一邊,在儲位爭奪中跟雍正對著幹。儲位爭奪是何等殘酷?康熙又是皇子眾多,而至高無上的皇位卻只有一個。對於皇子們而言,九子奪嫡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你作為親兄弟不但不幫忙反而還投靠敵方反過來想整死我,怎能不勢同水火?
長大之後,老十三更是文韜武略智勇雙全,才華能力絲毫不輸任何一位兄弟。但是老十三一生都忠心輔佐子的四哥雍正。高陽先生在《清代的皇帝》一書裡推測,康熙在第一次廢太子後發現皇長子胤禔與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合謀魘鎮太子,胤祥可能是同謀,事發後胤禛把罪名推到胤禔身上,皇長子被貶為庶民並終身被囚;而胤祥要若非案發被捕,就是做了胤禛的代罪羔羊。
雍正對老十三十分感激,等雍正一即位就封他和碩怡賢親王,並同時掌管九職。雖然極受皇帝恩寵,但是老十三並沒恃寵而驕,仍然兢兢業業,為雍正前期的執政做了極大的貢獻直到累死。
-
6 # 趙小趙H
雍正為何於十三阿哥親厚,而於十四阿哥雖為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卻冷淡如冰,反目成仇。我們從下面幾方面慢慢分析。
第一點,雍正雖為生母烏雅氏所生,但是卻由貴妃佟佳氏撫養長大。所以同十四阿哥雖為一母所生,但是關係卻也並不是太親近,甚至十四阿哥還罵雍正巴結養母,不顧親母,因為當時雍正的養母為皇貴妃,主官六宮,地位等同皇后。雍正對比特別生氣。
第二點,當時九龍奪嫡,十四阿哥雖然是雍正親弟,卻和老八一黨,同雍正對著幹。最最重要的康熙老年的時候,老八失勢,康熙封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風光無限,成為雍正爭奪皇位的最後對手。據傳,康熙遺照傳位十四阿哥,被雍正篡改傳位於四阿哥。甚至於雍正繼位後,還是經常和雍正對著幹,讓雍正下不來臺。
所以雍正要不是因為十四阿哥是他親兄弟,早把他殺了。
下面我們說說雍正為什麼對十三阿哥特別親近。
第一,十三阿哥從小就對雍正特別崇拜,倆人幾乎形影不離,親近非常。無論是塞外隨扈還是跟隨辦差,十三阿哥一直是堅定的四爺黨。所有人都知道,誰背叛雍正,十三阿哥也不會背叛。
第二,十三阿哥從小文武雙全,深得康熙喜愛,長大更是文治武功,統兵打仗,可以說是康熙兒子中最能帶兵之人。雍正登基初期,十三阿哥胤祥迅速成為雍正的臺柱。其理事之才,識人之明達,手段之老練,是雍正初期的穩定發展的重要原因。
第三,那就是十三阿哥為四阿哥背了很多黑鍋,好多次幫四阿哥背鍋,最嚴重的一次,十三阿哥被圈禁了十多年。四阿哥對十三既愧疚又憐愛。
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兄弟之情在皇家這個無情的環境下是多麼難能可貴。
-
7 # 半杯酒的名字被誰用了
按照清王室對男姓的培養方法來說,孩子從出生就被抱給了奶媽,同一個母親所生的,不一定是同一個奶媽,即使是同一個奶媽,性格不同也導致他們私人感情相當淡薄。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顧同胞情誼也屬於正常。而十三從小就被雍正照顧,長大了又一起出宮辦事,感情自然身後。在奪嫡的關鍵時刻立下不世之功,卻依然忠心耿耿,知進知退。這個樣的兄弟臣子,不光雍正,恐怕任何一個皇帝都會恩寵。
-
8 # 日慕鄉關
雍正與十三阿哥胤祥感情十分深厚,剛繼位就加封為和碩怡親王,議政大臣,後又命總理戶部,加封鐵帽子王,死後配享太廟,就連名字都沒有避諱,依然叫做胤祥。
以為人苛刻著稱的雍正,如此善待自己的兄弟臣子,著實罕見。
兄弟二人為何如此感情深厚,歷史並無詳實記載,但從雍正為弟弟所寫祭文可推測一二:
由此可見,二人的感情基礎十分深厚,成年以後,十三阿哥更是成為雍正奪位堅定的支持者,他不僅忠心耿耿,為官處事也是一把好手。
雍正繼位後,十三阿哥在水害治理,軍隊建設,選人用人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貢獻,他自康熙晚年開始身體不佳,根據現代醫學推測可能是患有類風溼或者骨結核一類疾病,難以治癒,但他夙夜在公,縱然是臥病在床,也不忘為君分憂。
雍正帝評價他: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
十三阿哥不僅做事得力,其他方面也多有涉獵,據雍正所言:朕弟怡賢親王,天資高卓,穎悟絕倫。如禮樂射御書數之屬,一經肄習,無不精妙入神,為人所莫及。
忠心耿耿,辦事得力,多才多藝,這樣的臣子,哪個皇帝會不喜歡。
比起十三阿哥,雍正與其他阿哥感情不佳也就情有可原了。
大阿哥允禔,康熙四十七年因魘咒廢太子允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囚禁,雍正十二年過世。
二阿哥廢太子允礽,早年與雍正關係不錯,雍正繼位後也沒有虧待他,可惜他早已心如死灰,雍正二年就去世了。
三阿哥胤祉無意皇位,也並未參與奪嫡,但雍正繼位後依然對其不放心,找個罪名打發他為康熙守靈,十三阿哥繼位後雍正又以胤祉不傷心為理由,將其圈禁至死。搞的兒子乾陵看不下去了,剛一上臺就忙著給三大爺改諡號。
老八老九老十就不用說了,主要競爭對手上位,他們必須沒有好日子過。
至於雍正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胳膊肘外拐,和老八走到了一起。但他身份特殊,雍正把他打發看守皇陵,後又改為圈禁。好在他年輕,乾隆繼位後得以恢復自由。
血肉鋪就前程路,奈何生在帝王家!
-
9 # 山東智哥
烏雅氏生雍正的時候地位低下沒有撫養皇子的資格,從小就被佟佳氏領養,生下十四皇子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定的地位可以撫養自己孩子,雍正和十四弟相差十歲,老14從小和老八,九,十等人一塊長大,慢慢的形成了八爺黨,八爺黨先是搬到了太子,後來又處處和繼位之前的老四作對,老十四領兵西北之後逐步從八爺黨獨立自成一派,自認為自己是繼承大統的不二人選,雍正繼位之後,首先剝奪了老十四的兵權,並且派去看守皇陵(有兩種說法1是為了保護老十四,不要和八爺黨在牽扯,2就是軟禁)而烏雅氏疼愛幼子,也認為繼承皇位的應該是老十四,雍正不是烏雅氏撫養長大的,看到這一切自然也就心有怨恨。
最是無情帝王家,即便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因為皇位也會以命相搏。
綜上所述兩人關係不好也是很正常的!
-
10 # 香茗史館
這個實際上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允禵)雖然是親兄弟,但實際上兄弟感情很一般,而胤禵成年之後又和八阿哥胤禩走的很近,歷經“九王奪嫡”的腥風血雨,本就淡如水的兄弟之情也被磨滅的差不多了。不過畢竟是親兄弟,在他清算曾經參與奪嫡的敵人時,也僅是將胤禵削爵後囚禁了起來,並沒有進一步加害。
△《雍正王朝》中的胤禵和胤禛
雖是親兄弟,但自小感情一般四阿哥胤禛、六阿哥胤祚(早夭)、十四阿哥胤禵都是德妃烏雅氏所生的親兄弟,不過由於胤禛和胤禵的生長環境不同,導致兩人自小便關係很一般。
四阿哥胤禛生於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當時的烏雅氏身份還比較低微,根據清初後宮的規定,烏雅氏沒有資格撫養自己的孩子,於是胤禛滿月之後便被交由後來的孝懿仁皇后、時為貴妃的佟佳氏撫養。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佟佳氏乃是一等公佟國維之女,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的侄女,當時康熙的孝昭仁皇后剛剛崩逝,還沒有立皇后,因而後宮事務主要由貴妃佟佳氏主持。至此,一直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佟佳氏去世,四阿哥胤禛便一直由佟佳氏撫養長大。佟佳氏自己沒有孩子,因而對待雍正如同親子一般的,從此後的情況來看,胤禛與養母佟佳氏的關係的確極為親近,這應該是他對佟佳氏封賞豐厚的原因,同樣也是隆科多能夠成為國舅,連雍正親舅舅都得靠邊站的原因。
佟佳氏去世之後,雍正被康熙親自撫養了一段時間,這才回到生母烏雅氏身邊,此時的雍正已經十一歲了。此時生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十四阿哥胤禵已經出生,而已經獲封德妃的烏雅氏此時已經擁有了親自撫養孩子的權利,於是胤禵便由其親自撫養。
△德妃烏雅氏
烏雅氏第一個兒子四阿哥胤禛自小便被交給了佟佳氏撫養,第二個兒子六阿哥胤祚則在六歲時便夭折,因此她將母愛全部都傾注在了胤禵身上,生怕發生意外。而此時已經逐漸長大的胤禛雖然已經回到了烏雅氏身邊,但由於康熙和師傅的嚴格管束,每日學習四書五經,年紀稍長之後又經常跟隨康熙帝四處巡幸,並負責辦理一些政事。因此,可以說他並未從烏雅氏身上感受到多少母愛,自然也就與這個弟弟談不上有多麼深厚的兄弟情了。
九王奪嫡,磨滅了最後一點兄弟情十四阿哥胤禵自幼聰明伶俐,同樣深得康熙寵愛,少年時起便頻繁隨從康熙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常有特殊優待。他雖然和四阿哥胤禛是親兄弟,但卻從小便和才華橫溢、為人謙和的八阿哥胤禩情投意合,反而和自己的親哥哥關係很一般。
△德妃和兩個兒子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黜,八阿哥胤禩被康熙怒斥“妄蓄大志、企圖謀害胤礽”,與八阿哥關係親密的十四阿哥胤禵頓時挺身而出,跪奏道,“八阿哥無此心,臣等願保之!”這令康熙惱怒異常,甚至拔出佩刀打算殺死胤禵,五阿哥胤祺跪抱勸止,諸皇子叩首懇求,康熙這才息怒,但還是將胤禵打了二十大板。不過此事之後,卻令康熙感覺他對兄弟有情有義,對其心直口快、表裡如一的品質有了進一步認識,因此更加寵愛於他。
△康熙
在腥風血雨的“九王奪嫡”之中,四阿哥胤禛最初是太子一黨,而十四阿哥胤禵卻是八阿哥一黨,而在太子和八阿哥全都失勢之後,卻演變為了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直接爭奪,對於一對親兄弟來說,這個發展的確有些殘酷。
歷經九王奪嫡的爭奪,這兩位本就沒有多少兄弟情的親兄弟,還能剩下多少親情?幾乎是沒有的。康熙駕崩之後,四阿哥胤禛即位為帝,在外征戰的十四阿哥胤禵被召回京師之後,在景山壽皇殿拜謁乃父靈柩時,面對曾經的對手、自己的親哥哥、如今的皇帝雍正帝胤禛,一度不肯下跪。這也說明了他心中的不甘。
△胤禵和胤禛已無親情
隨即便被囚禁在了景陵附近的湯泉,不許返回京師,後因皇太后烏雅氏去世,被虛授郡王銜。但在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雍正帝鞏固皇位之後,開始對當年參與儲位爭奪的兄弟們展開打擊,允禵也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後又於次年被革去固山貝子,押回北京後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
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駕崩,乾隆即位後不久,允禵這才被釋放,後又先後被加封為奉恩輔國公、多羅貝勒、多羅恂郡王等。乾隆二十年(1755年),胤禵去世,終年68歲。
-
11 # 風雪夢不逝
雍正和胤禵雖是一母同胞,但性格迥然不同,一個沉穩老練,一個直率衝動。志趣相投,才能成為無話不談的兄弟。兩兄弟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都心懷異志,對皇位都有強烈的慾望。而九五至尊,只有一人可得。最後雍正得正大位,弟弟肯定心有不甘。這就造就了兩兄弟至始至終,都尿不到一個壺裡的結局,這也是宿命之爭。首先,雍正和胤禵雖同為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所生,但雍正從小卻是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長大的。作為他們的母親烏雅氏肯定更加疼愛一直在自己身邊的胤禵。因而對這個弟弟,雍正心裡或多或少都有一點隔閡。其次,胤禵與八哥胤禩關係更好,雍正深為忌憚。可能是性格原因,也可能是政治需要。胤禵更加喜愛與他的八哥交往。康熙四十七年,康熙一廢太子。胤禩遭到康熙訓斥,此時胤禵挺身而出,為八哥求情。氣的康熙拔劍相向,胤禵對胤禩也算有情有義。胤禵在九子奪嫡中偏向八哥,四哥雍正心裡如何舒服呢?最後,胤禵從眾望所歸變成一場空,心有不甘,兩兄弟因而勢同水火。康熙五十七年,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出征西北平定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亂。胤禵手握重兵,外加太子人選未定,因而大臣們都覺得胤禵是後繼之君。眾望所歸下,沒想到康熙六十年十一月,康熙突然駕崩,皇位傳給了四哥胤禛。胤禵回京奔喪,雍正卻命人搜查弟弟胤禵與父皇康熙的往來奏摺和信件。此事令胤禵悲憤交加,於是胤禵在拜謁康熙靈柩時,面對雍正,傲然不跪。兩兄弟頓成水火,雍正也十分忌憚他,因而將這個大將軍王弟弟貶為固山貝子,一直圈禁在景陵。侄兒乾隆繼位後,胤禵才得以自由。
兄弟不合之事,古今皆有。而雍正與弟弟胤禵的爭鬥,也只是古往今來宮廷鬥爭的一個縮影罷了,並不需要過分驚歎。 -
12 # 一點點歷史
在皇權面前親兄弟之間的關係就如同薄紙一般一捅就破,中國歷史上為了皇位手足相殘的故事不在少數,相對於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雍正對自己的親兄弟算是仁慈了。
雍正名為愛新覺羅胤禛,和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為一母同胞,同為德妃烏雅氏所生,二人相差十歲。都說打虎親兄弟,可是十四阿哥胤禵和親哥哥胤禛的關係非常一般,老十四反而在很多時候站在了八爺一方,成為了胤禛的死敵。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得從二人的成長環境來分析。
德妃烏雅氏出身卑微,康熙十二年以宮女身份入宮,雖然被康熙寵幸,但始終是庶妃的身份,只是在生下胤禛之後母以子貴才被封為德嬪,但是烏雅氏卑微的身份沒有資格撫育皇子,所以小胤禛被交予她人撫養。
康熙皇帝自前兩位皇后崩逝後十餘年沒有再立皇后,當時主持後宮的正是胤禛的養母當時後宮位份最高的貴妃佟佳氏。相對於烏雅氏而言佟貴妃出身高貴,和康熙生母同出於滿清貴胄佟佳氏,從親緣關係上來說康熙和佟佳氏是表兄妹。
康熙二十年佟佳氏再進一步被封為皇貴妃,可以想象在佟佳氏的庇護下小胤禛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康熙二十八年佟佳氏成為康熙朝第三位皇后,在佟佳氏的羽翼下胤禛和自己的生母以及親兄弟的距離感越來越大。
相比之下八阿哥的生母良妃衛氏同樣出身卑微,同樣的境遇以及更小的年齡差距,讓八阿哥和十四阿哥關係相處的更好。
其實胤禛不僅和自己的親兄弟感情一般,即便是對自己的生母烏雅氏胤禛的一些做法也讓人有些寒心。
我們都知道在雍正登基之路上隆科多的作用可謂至關重要,而雍正即便貴為天子,在公開場合也始終稱呼隆科多為舅舅,這正是因為隆科多是康熙第三位皇后佟佳氏的親兄弟,雍正這種稱呼正是將自己公然擺在了佟佳氏後裔的位置上,你讓生母烏雅氏作何感想。
在胤禛登上皇位後,參與奪嫡的其他皇子結局大多比較悲慘,領兵在外的十四阿哥胤禵先是被解除兵權,隨後被派去守靈,雍正四年被押解回京圈禁於景山壽皇殿內,直到乾隆繼位才得以開釋。
-
13 # 四川達州人
原因?
一、兄弟兩沒有共同語言
兩人年齡差距太大,經歷不同,走入不同的陣營,關係只能越來越差。
二、母親的偏愛
雍正出生時,烏雅氏只是貴妃佟氏的宮女,沒資格撫育皇子。雍正從小是佟氏養子,與烏雅氏關係淡泊。雍正大約十歲,佟氏死,只好回到已經晉升的烏雅氏身邊,但烏雅氏經過六子早喪,對幼子十四關愛非常,對本就不親近自己的雍正沒心思管。
三、廢太子與大阿哥的拉攏
這樣的局面下,雍正被廢太子輕鬆拉攏,逐步成為廢太子主要黨羽。十四逐步成長,被老八拉攏為大阿哥黨外圍成員。大阿哥出局,十四正式成為八阿哥集團的成員,與廢太子集團進行競爭。
四、雍正與十四的競爭
八阿哥出局,八阿哥黨搖身一變成為十四皇子黨,與收編部分廢太子成員的四阿哥黨開始多年競爭,雍正與十四公開撕破臉皮,自然無法再挽回。
-
14 # 清淡滋味坊
因為那把龍椅!
康熙皇帝人丁興旺,一生有35個兒子,到皇帝年老,成年的皇子就有十幾個。康熙立太子很早,太子胤礽根正苗紅,地位穩固。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太子變地嬌縱,有點急不可耐了,讓康熙很憤怒,費了太子位。這讓其他皇子有了覬覦之心。
皇位爭奪戰中獲支援最多的是皇八子。八爺黨人數眾多,但又有小派別,比如十四。
十四表面支援老八,但揣著自己的野心。他軍功卓著,手握重兵,血氣方剛,年富力強,自己認為自己在大清朝舉足輕重,而且深得父皇喜愛,覺得皇位肯定是自己的。
可是康熙在重病之際仍然派十四去西北,已經明確了十四肯定不是康熙心中的接班人選。皇帝駕崩時,十四尚在西北前線,等他得到母親的傳信趕回來時,新皇已經登基。
關鍵是新皇是他那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四哥!雖然是一母所生,但身在皇家,二人並不親厚。平時得到父母寵愛的一直是十四,老四胤禛並不討喜。如今老四勝出,十四想當然的以為勝出者是靠的陰謀詭計,不服!
面對兄弟們不歇止的爭鬥,雍正重拳打壓,十四大鬧之下,也被軟禁。親兄弟反目。直到乾隆登基,才把十四叔放出來。
-
15 # 匆匆與那年
十四阿哥和雍正同母同父的親兄弟。
康熙8歲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個孩子,其中兒子共計35個,存活下來的
-
16 # 葉之秋
十四阿哥與雍正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為何反目成仇?
十四阿哥與雍正是真正的嫡親兄弟,父親都是康熙,母親都是德妃(生雍正時,還不是),按想象來講,應該是會相親相愛,互幫互助的,可是這哥倆,和張總裁的兩個兒子一樣,為了繼承無盡的財產,鬧得相當難看,用仇人來形容,沒什麼大問題。
具體什麼樣的爭鬥,咱就不多說了,講幾句感想吧,以待高人補充。
兩人鬧得不可開交,最本質的原因還是因為皇帝只能有一人當,最終只有一人勝利,成則殿上坐,敗成階下站甚至是牢裡去,政敵嘛,沒什麼情面好講。當然了兩人有感情,那也可以是和老十三一樣過命的交情,可惜十四和雍正不是這種,他們倆小的時候起就沒有多融洽,兄弟兩各玩各的。
十四阿哥和雍正是同一個娘生的沒錯,但正因為是同一個娘生的,所以兩人之間很不親近。雍正小時,並不被親孃撫養長大,所以與母親之間少了許多親密,而十四完全不同,他出生的時候,德妃也是妃位,自己養活這孩子,她把全部的心血和疼愛都給了這個小兒子——這讓從小沒得母愛的雍正情何以堪?德妃這個母親做得真的是很失敗的,在那樣一個環境下,也不知道多拉攏兩兒抱團,還厚此薄彼得太過明顯,不懂歷史很可惜。
在母親的驕縱下長大的十四,驕橫跋扈都不缺,政治方面的情商低得可以。康熙仍然活著的時候,他站隊八阿哥黨,與四阿哥所處的太子黨就是明顯的敵對,太子被廢后,十四仍然做八阿哥黨的急先鋒,看不清康熙內心真正的想法,只知一味跟從。而四阿哥和十三則更聰明,更理性——十三阿哥當然不是什麼好脾氣的人,但是他懂得退,和四阿哥保持一致,這也是他為什麼能得到超高待遇的原因。
康熙死後,雍正已經即位,十四歸京奔喪,其實這會兒是個修正關係的好機會。這個時候雍正會不會給十四恩賞不好說,但為了緩和關係,討得太后歡心,雍正未必會做得特別難看。可十四答題完全不合規範。他見康熙靈柩,不拜雍正,經老八出言一提醒,立馬跪下,真的坑得一手好哥哥呀。雍正的老臉往哪裡擱?原本十四就是大將軍王,手上就有兵權,這會兒還搞這樣的不合作,不打壓他等到什麼時候?
十四阿哥與雍正的政治大方向,從來沒有一起過,他從來不為雍正出力,就算是滿身才華(不曉得算不算),於雍正而言,是不是嫡親的有什麼用?十四阿哥也不知道做事的分寸,完全不知道怎麼揣摩這個親哥哥的心思,還不加掩飾的讓人難堪,難道是因為自己的母親是太后?他根本不知道,因為德妃已貴為皇太后,他的日子才會更難過,或許這些,他到高牆軟禁中,才真正想明白吧,只是那時,為時已晚。
生在帝王家,也不一定是幸運。
-
17 # 十點歷史君
自古以來,皇家子弟之間,根本沒有真正的親情。這種現象,在清朝康熙年間,到達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九子奪嫡”,早在康熙身子骨還硬朗的時候,就已經暗地裡點燃了硝煙。最後的結果很明瞭,以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繼承了大統,開創了維持十二年零六個月的雍正王朝。
但是雍正即位後,對自己的手足兄弟的表現,卻大不一樣。按理來說,雍正即位後,對以允禩為首的“八爺黨”勢力,進行嚴厲地打擊。將允禩、允禟改名為“阿其那”和“塞思黑”,囚禁在寧古塔直到終生。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九子奪嫡之中,和雍正競爭最大的,就是以允禩為首的勢力。可是雍正對自己的親兄弟十四阿哥,也就是允禵,二人乃是一母同胞,卻也十分不待見。那麼雍正為何會和這樣的親兄弟,關係不好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說說,雍正和允禵之間的“恩怨情仇”。
雍正和允禵關係差,源頭在二人的母親,德妃身上。雍正和允禵,的的確確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按理說,他們的關係應該更加牢固。為何會讓二人關係如此惡化呢?其實根源就在二人的生母,德妃身上。德妃烏雅氏,是正黃旗護軍參領威武之女。一生為康熙皇帝,誕下三子三女,一時之間風光無限。可是她卑微的身份是硬傷,也是隔離雍正和允禵關係的導火索。
德妃是包衣之女,是以宮女的身份進入的後宮。這樣卑微的身份,加上她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貴人。導致德妃在康熙十七年生下雍正後,卻沒資格親自撫養雍正。而是由康熙做主,將雍正送給了當時的佟貴妃。佟貴妃很受康熙的寵愛,當時她唯一的女兒夭折。康熙為了安慰她,又考慮到德妃的出身,才將雍正“過繼”給她當養子。雍正這一走,就足足離開了生母德妃11年。
那麼德妃這11年來,是如何度過的呢?德妃在第二年,就被封為德嬪。在康熙十九年又生下了胤祚。失去撫養資格的德妃,便將對雍正的愛,都放在了胤祚的身上。只是胤祚命不好,在六歲的時候便夭折了。這樣一來,對德妃來講,無疑是又一沉重的打擊。直到康熙二十七年,才有了皇十四子允禵。接連失去兒子的德妃,便將全部的母愛,都給了這個小兒子。
這邊再說雍正皇帝。佟貴妃在雍正皇帝11歲的時候,就撒手人寰。此時的德妃,已經是後宮“四妃之一”,有了撫養皇子的資格。他再一次回到了生母,德妃身邊。但因為多年來不在身邊,這對母子的關係,並沒有表面那樣美好。因為生母的冷落,自然形成了他和允禵這對親兄弟之間,很深的隔閡。所以這對親兄弟不和,與德妃有很大關係。甚至在雍正登基初時,德妃還是阻撓他登基的主要勢力。在《清世宗實錄》中記載:
“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說這段話的,正是雍正的生母德妃。意思就是,雍正登基,實在不是德妃心中的最佳人選。從這段史料,就能直觀感受到,這對母子之間的親情淡薄。在德妃心中,一直是希望自己的小兒子允禵,能夠繼承大統。甚至在雍正刺封德妃為皇太后之時,還被一再拒絕。在《永憲錄》記載:
“群臣請朝皇太后,傳(雍正生母孝恭皇后)懿旨:不受。復固請,從之。這段歷史在《清世宗實錄》中也有提及:
上(雍正帝)又再三懇請,奉皇太后懿旨:王大臣等既援引先帝所行大禮,懇切求情,我亦無可如何。今晚於梓宮前謝恩後,再行還宮。”可見,在德妃的心裡,始終是對雍正登基存有意見。雍正繼位初期,本身就是十面埋伏,一方面是康熙留下的一大推腐敗問題,另一方面是允禩允禟等人的不懷好意。生母德妃又德妃如此偏心,在雍正的心裡,很早就對允禵產生了怨恨。這對兄弟的關係不好,很大程度是因為德妃,沒做好一個合格的母親。
其次,就是允禵的表現,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觸及雍正底線。在九子奪嫡時期,允禵作為雍正的親兄弟,卻毅然反顧地加入了“八爺黨”,和允禩關係甚好。可以說,在雍正登基之前,主要的敵對勢力,除了廢太子之外,就是以允禵、允禩、允禟等人的勢力。這麼關鍵的站隊時期,允禵在雍正背後“捅刀子”,他們之間的關係能好就怪了。反而是老十三允祥,死心塌地跟著雍正。因此二人的關係不合,其實在站隊方面,也有很大關係。
允禵少年時期,很受康熙的寵愛。能文能武,重情重義。後來還成為了撫遠大將軍,平定了策妄阿拉布坦,在軍隊方面也很得人心。有了允禵的幫助,無疑是加大了允禩的勢力,在雍正與“八爺黨”的政治博弈中。允禵對雍正產生了,很大的阻礙作用,因此雍正登基沒多久,就想辦法把他的撫遠大將軍取消,又先後降為貝子、取消貝子身份去守皇陵,其實就是圈禁他。可見雍正對自己這位親弟弟,有多怨恨。
允禵對允禩的態度,是讓雍正對他寒心的重要原因。記得當初廢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後,康熙皇帝命令眾位大臣和皇子們,選舉新的太子人選。這件事的結果,最終是以皇八字允禩的票數最多,但卻另康熙震怒。在《聖祖實錄》中記載了這件事:
以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為首的朝中重臣聯名保奏胤禩為儲君,令康熙大感意外,無奈之下只得出爾反爾,諭曰:“立皇太子之事關係甚大,爾等各宜盡心詳議,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爾等其再思之。”“令康熙大感意外”,可見在康熙當時的心裡,只是為自己找個臺階下。他並沒有真的想要廢掉太子,是希望臣子們能替自己做出這個決定。只是他沒想到,滿朝的重臣竟然都選擇了允禩為太子。這說明什麼?康熙皇帝不是傻子。這是允禩在結黨營私,這是他在培養自己的勢力。手足相殘,這是康熙皇帝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允禩不但沒成為太子,反而要被康熙重重責罰。眾人不敢拉架,只有雍正的親弟弟允禵說了一句:
“八阿哥無此心,臣等願保之!”當時雍正跪在地上沒有說話,看著自己的親弟弟,在和自己的敵人關係這麼好。無疑是令雍正對允禵,也同樣視為了敵人。後來,康熙死後,雍正即位。遠在外面的允禵連夜趕回來。對雍正的態度,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觸犯他的底線。比如允禵剛回來,就曾說:
總結:雍正從來不是一個好殺的君主,他有仁愛之心,這也是為何,康熙傳位給他的原因。和自己的親弟弟允禵關係不好,實在不是他所希望的。只是身為皇室子弟,在暗流湧動的政治博弈之中,一不小心就會跌入萬劫不復之地。而自己的親弟弟,竟然站在了敵人的那一方。這對雍正來說,無疑是難以接受的。
加上自己的生母德妃的冷落,更是將怨恨,進而延展到了允禵身上。雍正才和允禵的關係,徹底撕裂。其實雍正繼位之後,也曾給過他機會。是允禵天性桀驁不馴,不願認雍正為主。這已經不是手足關係的問題,而是在影響雍正皇權地位。所以,雍正和允禵這對親兄弟。早就有了無法撫平的坑,究其原因,也會允禵自己作死。
-
18 # 一鍋煮了
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大戰中,有兩個人的關係最為特殊,那就是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他們倆本是一母同胞,但是在參與奪嫡的過程中,卻是始終處在兩個陣營中,可謂是針鋒相對。甚至雍正大位已定的情況下,其他黨派陣營的人都已俯首稱臣,老十四胤禵仍然對雍正繼承大統心懷不滿。
按理說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可是這兩人之間搞的這麼苦大仇深,簡直就不像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這也著實讓人感到費解。然而,歷史的問題要放在歷史環境中去分析才能尋找出最恰當的答案,那麼,當時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和背景,導致親兄弟之間的針鋒相對呢?
首先,從兩人之間的兄弟情感來分析,兩人並不像一般的親兄弟那樣感情深厚,相反,兩人之間從小應該就有嫌隙。老四和老十四的生母都是德妃烏雅氏,只不過德妃烏雅氏在生下老四以前,連嬪位都不是,所以就沒有對胤禛的撫養權。老四是在當時的皇貴妃佟佳氏膝下長大的,佟佳氏為人很慈愛,給了他一個快樂的童年。看到自己骨肉在別的女人身邊喜笑顏開,德妃心裡很不是滋味,她後來生了兩個兒子,皇六子胤祚和皇十四子胤禵,其中皇六子胤祚剛過5歲就早夭了,自己的兒子一送一死,悲痛中的她把所有的母愛都傾注到皇十四子胤禵的身上。以至於後來佟佳氏病逝,老四回到生母德妃的身邊了,她也不怎麼理會老四。所以德妃就這樣一邊冷落老四,一邊卻十分疼愛老十四。而老四原本在佟佳氏的膝下母慈子孝歡樂無比,現在在親生母親面前卻備受冷落,這就導致讓老四心裡很不是滋味,母子關係也並不是很好。如此一來,親生母子的關係都不怎麼好,自幼沒有什麼親密接觸的兩個親兄弟的關係能好到哪裡去?
其次,兩人最初的政治立場也不同,最開始老四是支援太子的,屬於太子黨一員,而老十四則是八爺黨的重要成員,兩個陣營所持的政治立場都是對立的。一個陣營要守住太子之位,而另外一個陣營則一門心思要扳倒太子,這就好比戰場上的敵對雙方,雖然不至於刀兵相見,但是明爭暗鬥還是少不了的。在太子被廢之前,老四是一門心思的輔佐太子,並無奪嫡之心,而且老四為人冷漠、正直,對那些一心想扳倒太子,處處使絆子的人自然好不到哪去。原本兄弟兩人的感情就不是很好,再加上兩人敵對的政治立場,就更加不對付了。
最後,當參與奪嫡的各方勢力一個個出局以後,兩人都開始轉變角色,從奪嫡的配角一躍成為爭儲的主角,皇位只能有一個人繼承,所以兩人只能有一個勝者,因此,最後兩人的關係可以說勢同水火。參與爭儲的幾方勢力中老大最先出局;其次是太子二次被廢也與皇位無緣;太子二次被廢以後,老三也主動退出皇位的爭奪戰;作為八爺黨黨首,老八因爭儲表現太積極,又因“斃鷹事件”被康熙所厭惡,基本也被排除在外。隨著太子黨解體和老八爭儲無望,老四在老十三的幫助下開始正面加入爭儲之戰,而爭儲無望的老八也攜八爺黨轉而支援老十四爭奪皇位,這樣一來,皇位的最終歸屬其實就只能在這一對親兄弟之間產生了。而且這兩兄弟都有爭奪皇位的實力和野心,所以,兩個實力和野心旗鼓相當的人,註定走不到一起。
-
19 # 秋媚讀史
帝王家的所謂兄弟,本質上就是“友商”,即使檯面上一團和氣,沒準背後就是刀槍劍棍。皇室的情義自古以來就是奢侈品,怨恨才是常態,原因無他:皇子不止一人,但金鑾殿的位置只能坐一人。因此才會有“玄武門之變”、“九龍奪嫡”等事件。
雍正與胤禵的關係,是雍正兄弟關係中,最為特殊的一對。特殊之一,雍正與其他兄弟都是同父異母,只有胤禵是他同父同母的手足;特殊之二,胤禵在康熙晚年的突然崛起,讓他與雍正變得水火難容。
同父同母不同路,兄弟之間競爭激烈兄弟兩雖都是烏雅氏所生,但兩人卻不是同一個人撫養。胤禛出生時,烏雅氏品級過低,還沒有撫養皇子的資格。於是,康熙將胤禛交給後來的孝懿仁皇后撫養。
1688年,烏雅氏生下胤禵時,品級上已經是德妃,也具備撫養皇子的資格。因此,胤禵是由烏雅氏親自帶大。兄弟兩從小就不在一起成長,長大後兄弟感情自然更淡薄,何況還是帝王家。
當父母的,一碗水端不平,很容易引發兄弟矛盾。胤禵是烏雅氏的么兒,又是親自帶大,感情自然更深,胤禛心裡恐怕總會有點不滿。
康熙對胤禵,可謂聖眷優隆。在清朝,皇帝未成年的子女,可以住在紫禁城西北邊的漱芳齋,結婚後就搬出去。但是,胤禵結婚後,康熙依舊留他在宮中居住,可見寵愛程度非同一般。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下令革去大阿哥的王爵,將其在上三旗所分的六名佐領全部分給胤禵。清制,皇子府上的佐領,不僅有數量限制,人員結構也等級分明:
親王、郡王可得滿洲佐領六名,蒙古、漢軍佐領各三名;
貝勒、貝子可得滿洲佐領三名,蒙古佐領一名,漢軍佐領兩名。
胤禵尚未分封,康熙就將大阿哥門下上三旗六名佐領劃給他。太子剛剛被廢,這種破格待遇讓人浮想聯翩。正是因為胤禵在康熙心目中地位很高,他的才幹也很強,所以,胤禩集團對其極力籠絡。
當然,胤禵也不是單方面被拉攏,自己也會有所求,他能將胤禩集團的力量為我所用,以此增加奪嫡籌碼。從這個角度來看,胤禵與胤禛的距離已經越來越遠,兄弟不在一條船上。尤其是後面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似乎透露出康熙要傳位胤禵的跡象,直接加劇了兄弟之間的競爭。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胤禵出征時,不僅完全是代天子出征的氣象,其禮儀也是超高規格。康熙親臨太和殿,授大將軍印;胤禵騎馬出天安門正門,諸王以及正二品文武官員在胤祉、胤禛的帶領下齊集午門廣場,繼而又前往德勝門送行。面對如此高規格的場面,胤禟都忍不住感慨:“皇上對這次出征看得很重,早成大功,得立皇太子”。
胤禵出征後,青海和碩特部親王羅卜藏丹津等人進京朝見,康熙接待他們時,特別強調:
“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即與我當面訓示無異。”康熙給予胤禵如此高的身份地位與權力,令胤禛一時都難以望其項背。以至大清許多人都認為,皇位屬於胤禵。
兩虎相爭,雍正勝出,對胤禵嚴防死守經過一番角逐,胤禛成了最終勝利者。胤禵失落的心態就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滿心歡喜地以為娶的是林黛玉,沒想到揭開紅蓋頭一看竟然成了薛寶釵。雍正繼位後,迅速展開對胤禵的狙擊,先安排年羹堯和延信接管軍權,並命胤禵迅速回京。
胤禵有個短板,喜怒形於色,有什麼不滿都寫在臉上。千里奔喪一到京,他就對雍正表達不滿,先是在禮儀上做文章,接著又是大鬧康熙靈堂,並與雍正對質,弄得雍正很難堪。
雍正已經成了皇帝,肯定容不下胤禵這位鬧事的競爭對手。過了年,雍正就將胤禵軟禁於景陵,並對他責斥一番。胤禵不服氣,為這事又與雍正起紛爭,後經胤禩勸說才作罷。但雍正的打擊並未收手,沒過多久,他就將軟禁改為圈禁,派人對胤禵嚴加看管,並將胤禵故舊門人下獄發配。
胤禵失去兵權,如同一隻待宰的羔羊,到了京城就如同進了雍正的虎穴。康熙去世才幾個月,他的處境彷彿從天上跌落地獄。雍正元年五月,雍正再度升級對胤禵的打擊,下令本該發放給他的祿米“永遠停止”。這種節奏,分明就是康熙對待索額圖了,想把胤禵餓死。
雍正對胤禵的打擊,其他人不敢說,烏雅氏不會坐視不理。烏雅氏雖已經位居太后之尊,但想救胤禵也拿不出多少可行性辦法。雍正斷了胤禵的祿米沒幾天,烏雅氏也歸天。太后歸天,也標誌著兄弟情義完全斷絕。如果之前雍正顧及太后感受,那之後打擊胤禵就能隨心所欲。
胤禵的影響力,讓雍正有所顧慮胤禵當了幾十年皇子,臺前幕後的門人很多;胤禵府上的包衣奴才,數量也不會少。滿清主僕之間的關係,有時甚至能夠超越君臣關係,這些人足已對雍正形成威脅。
胤禵當大將軍王的幾年,為自己積累了巨大的聲望,不管朝野還是蒙古,對其有很高的認可度。雲貴總督何倬上奏摺時,將允禵與雍正一起頂格抬寫;蒙古親王進京,時不時也對胤禵請安問好……胤禵這麼大的影響力,是雍正絕不願意看見的。雍正要除舊佈新,一定會得罪不少人,到時萬一這幫人都倒向胤禵,後果就會不堪設想。同時,雍正打擊胤禵,也是對八爺集團分而治之的一環,避免他們抱團取暖。
秋媚說:對雍正而言,支援他可算作一時之恩,與他競爭是一生之怨,反對他就是一世之仇。雍正與胤禵的恩怨,說到底是一場奪嫡之爭,失敗者面對勝利者清算很符合歷史慣性。
-
20 # 謝金澎
親兄弟一旦在利益面前計較起來,可比外人還狠,自古無出其外。
歷史上胡亥逼死胡蘇,楊廣逼死楊勇,就連賢名千古的李世民也曾玄武門政變手刃骨肉兄弟。這都是血淋淋的教訓,活生生的案例。
按理說,黨同伐異,在錯綜複雜的九王奪嫡迷局中,大阿哥是孤家寡人自立派;二阿哥身為太子,明面上受到四阿哥、十三阿哥支援;八阿哥與九阿哥十阿哥一黨。按理說這個十四阿哥允禵怎麼也不該跟自己的唯一一母同胞的親哥哥胤禛對立啊。
其實這就是老八允襈的狠毒、高明之處,他一直慫恿十四阿哥,他們八哥黨假意支援十四阿哥成為皇位繼承人,讓老十四充滿了幻想和希望,自然就會衝在前面與一切擋了自己道的人爭鬥。
太子被廢后,胤禛再無大樹遮陰,就成了奪嫡首當其衝的目標,有了允禵的全力衝鋒,兩個親兄弟的火拼就給了允襈更多的機會,也消耗了胤禛更多資源與精力。
其實八阿哥很明白,以允禵的簡單幼稚,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他要做的,就是讓他在前面當炮灰,擋槍子。而且允禵手握兵權,關鍵時刻說不準還能利用一下,成為翻盤的殺招。
允禵年輕氣盛,政治幼稚,哪裡看的到這些?於是一直認認真真的做人棋子,與親兄長鬥了一輩子,什麼都沒有撈著,落得個身陷囹圄、鬱郁而死。
所以說穿了,不是允禵想跟哥哥胤禛關係不好,只是胤禛太過嚴肅認真,而允禩太過油滑、善用心機。原本胤禛與允禵年齡差距比較大,有代溝,胤禛又隨時一副老成持重的樣子,兄弟間本來溝通少,被允禩鑽了空子而不自知。
回覆列表
原因有幾條,第一,德妃娘娘是宮女,年輕時地位不高,胤禛生來就被抱走了,母子生分,胤禛小時對德妃並不恭敬,二,四阿哥偏偏跟十三阿哥玩的好,十四有點插不進腳,三,清朝出身很重要,老二是皇后所生,屬於嫡親,老大後來一是憑藉自己有戰功,二是其舅舅明珠,在朝中有部分勢力,這讓其他阿哥很難有所作為,權衡之下,老十四步入八哥陣營,四,母憑子貴,在其母封為德貴妃時,這時應該康熙已經心中儲君有所指向,是在給宮女出身的德妃抬旗,以便將來老四登記,而德妃偏愛小兒子,資訊傳達錯誤,五,從十四所作所為其心胸,度量,已經謀略,還不足以撐起國家社稷,而偏偏聽信謠言不服親哥老四,六,老四本人,是個心狠手辣之人,用到時,怎麼樣都行,用完,卸磨殺驢比誰都果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