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龍V在V天V涯

    其實也不是不管,只不過是管不過來而已,清朝也和沙俄打過幾回,只不過都失敗了,另外,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農耕為主,西伯利亞地區寒冷,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其次,那時候的清朝內憂外患,內有,太平天國,義和團,外有歐洲列強虎視眈眈,清朝自身都難保哪有閒暇時間管理那些事情,總之自己過的舒服就可以了,哪有精力管西伯利亞地區百姓的死活。

  • 22 # 北玄武

    第一,沙俄侵吞西伯利亞先於大清立國,不能說一個沒有出生的人丟了他出生之前的東西。

    話說大清前身後金建政於1616年,後金改國號大清則又是20年之後1636年的事兒了。而沙皇俄國於1552年和1556年分別滅了西伯利亞外圍的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由此開始向東覬覦西伯利亞地區,不斷用兵,其手下的哥薩克騎兵於1598年滅了西伯利亞汗國,從此大踏步侵吞整個西伯利亞以及外東北地區,並於1639年左右到達了鄂霍茨克海,抵近了當時大清的北部邊緣。總之,也就是說,沙俄侵吞包括西伯利亞在內的 北亞地區時間上先於大清,既然先於大清,那也就不存在什麼大清坐視西伯利亞丟失了,但是沙俄東擴在大清立國甚至入主中原後依舊沒有停止。

    第二,大清立國之後戰略中心在南在西,北地被大清不得已忽略。

    不論是叫後金還是大清,立國之後要麼就是忙於抵禦大明帝國軍事進攻,要麼就是攻滅大明,一個國家力量畢竟有限,南部征戰事關存亡,當時北部之事看似沒那麼嚴重,也就沒怎麼顧及。在 1644年趁著李自成攻滅大明後,大清當了會螳螂與蟬之後的黃雀,成功入主中原,在成為正統政權之後先是攻滅南明,後是忙於攻滅如吳三桂等三藩之亂,三藩之亂險些讓清朝跑回他們的龍興之地,最終於1681年才將三藩之亂平定,搞定三藩還有海峽對岸的寶島,1683年又實現寶島一統。

    其實這期間康熙帝也不是沒有收到北地沙俄略土殺民之的奏章,奈何南部未平定,無力抽身,只得嚴厲斥責沙俄侵略軍,奈何沙俄又不是嚇大的,而是嚇別人長大的,根本無視康熙。待到平定寶島,清廷方才有兵力和財力北部抵禦沙俄,這才有了1685-1688年之間的兩次雅克薩之戰,打的沙俄屁滾尿流最終以投降了事,大清與沙俄最終於1689年簽訂《尼布楚條約》。

    奈何當時西部葛爾丹未平定,清廷雖然佔據優勢,為了早日締約以集中精力打擊葛爾丹,放棄了貝加爾地區,但是至少保住外東北廣大地區。簽約之後,清廷向西劍指葛爾丹,當然葛爾丹部最終平滅之後,一部分還被沙俄拿去佔了便宜。

    第三,北地苦寒,清朝農業國家不需要那裡。

    話說西伯利亞屬於寒帶,而清朝在入主中原後延續了農業帝國的路徑。農業帝國重視的是能種地的地方,也就是靠南部的地區,所以清朝大量精力投入到了農業地區,而北部地區,只要不鬧出事關大清安危之事兒,也不甚重視起開發。相反,對於東北所謂龍興之地,清朝限制外來民眾遷移入內。怕自己有一天被推翻了,好有地方可以安身。

    不過,他們並沒有想到,你不經營,有人替你精英,沙俄在清朝下坡路後又將熊抓指向大東北,而日本明治之後也是以半島為跳板侵入東北地區,這就是後話了。

  • 23 # 北洋海軍炮手

    總有鍵盤俠以為中國應該統治全世界。

    如果仔細看看清朝歷史,就可以發現清朝開疆拓土的三個特徵:

    第一、清朝開疆拓土的征服運動都是建立在國土安全的基礎之上,換句話說,清朝並非一味的擴張主義;

    第二、清朝開疆拓土的軍費都是建立在國庫存銀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向老百姓加稅;

    第三、清朝開疆拓土的時期集中在清朝康乾盛世這一百多年時間,這一百多年內清朝自然災害頻發,換句話說,用錢的地方不僅僅是應對戰爭。

    好了,透過這三個特徵,我們可以基本得出一個結論,清朝擴張到哪裡,完全是根據國家財政的能力來決定的。

    因為擴張不僅是單純的軍事征服,還需要以政治和經濟作為支撐,政治就是安撫當地各個階層使其接受清朝的統治,最典型的特徵就是接受清朝的編戶齊民以及接受清朝發行的貨幣、向清朝繳納賦稅;經濟上,清朝要向新開闢的地區派出各級行政官吏,還要派出駐軍並在邊境設定卡倫、組織部隊定期巡邊,同時還要從該地區抽取壯丁編成部隊,不少蒙古壯丁為了逃避兵役甚至跑去當喇嘛。

    清朝的國力已經達到了古典王朝的最大值,所以清朝有能力征服並統治邊疆區,並對內地和邊疆進行整合。但是這都是建立在清朝雄厚的財政基礎之上,要不然為什麼清朝打下了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疆域就停止了,因為超過了這個範圍就會使財政負擔加重,畢竟治國需要的是理智,而不是鍵盤。

    所以,正因如此,清朝在奪取了黑龍江流域之後就和俄國簽訂邊境條約,對邊界加以法律上的確認;《恰克圖條約》、《布連斯奇條約》也是雙方依據實際控制對雙方的邊界走向進行法律上的確認。

    所以什麼叫坐視?只有鍵盤俠才會認為清朝坐視俄國吞併西伯利亞。

    全文完

  • 24 # 高宗1986

    這是有意思的問題,我不是史學家,不過我覺得中國人不怎麼開疆擴土是有一定道理的。為什麼俄羅斯人近代拼命開疆擴土?

    個人覺得俄羅斯本身地理位置就不是很好,他最初領土地處西歐,靠近北極,按我們中國人的眼光那基本上就是苦寒之地。俄羅斯氣候以及宜居度肯定是不如我們中國,我們中國我可以說是亞洲最好的一個地區,因為我們這邊基本上還算四季分明,基本上還算風調雨順,也還算溫度適宜…所以在我們中國附近就沒有中國條件這麼好,比如我們國家以北的國家,那就是冬天漫長,冬天零下幾十度,這種條件不管是工業還是農業都不好發展,所以你看俄羅斯才如此地廣人稀,因為它本來就不是很宜居。再說我國以西的國家,大多是海拔高又幹旱,而且四季變化無常,這些國家也不太適合發展農業。再說我們南部的國家,那就屬於亞熱帶,這些地區四季不明顯,夏天漫長,而且在古代燥熱就容易滋生病菌,所以我們中國人下南洋是近幾百年才多,在古代我們是不喜歡南方煙瘴之地的。也正是因為我們國家地理位置的好,所以中國曆代漢人統治者都不是很樂意開疆擴土,因為說白了,周圍這些地區他看不上眼,我們是農耕社會,得到這些地區不能發展農業,所以在古代中國統治者眼裡,這些地區可利用的價值不大。而且假如你得到這些地區,你還要花大力氣去維護和治理,還要駐軍,這些地區又不能給你帶來收益,所以得之無益。

    那換成俄羅斯就不一樣了,因為他本身就處在苦寒之地,他向外擴張至少得到的地區是和他原本領土環境氣候差不多的,你看俄羅斯一直往東擴張,收納了廣闊的西伯利亞,他得到的領土基本上還是他原本領土的同一緯度。這些地區還是苦寒之地,可是對俄羅斯人來說沒什麼,因為他們適應啊。俄羅斯在日俄戰爭前曾經有個黃俄羅斯計劃,這個計劃後來沒實行,假如實行了中國就遭殃了,黃俄羅斯計劃就是俄羅斯南進計劃。

    而當時的滿清由於已經入住中原百年,也自我標榜為天朝上國,也就染上了所有中央王朝的毛病,滿清前期是大面積開疆擴土,到了中後期非但沒有開疆擴土,反而在減少領土。如果滿清有意,西伯利亞完全可以收入版圖,因為在俄羅斯向東擴張時,西伯利亞幾乎是無主之地,該地地曠人稀,沒有形成政府或者國家。可是在我們中央王朝眼裡,這樣的地方白送都不一定願意要,因為這樣的地方對於國家來說確實沒有好處,反而是負擔。

    再說句題外話,為什麼元清都比較喜歡開疆擴土,因為蒙古和女真民族他們所處的位置也是苦寒之地,人都是嚮往舒適的。所以他們建立的政權就想把更宜居,更條件好的土地都收進版圖來。而且他們還把周圍民族地區納入版圖,並不是他們對這些地區感興趣,我覺得他們把民族地區直接納入自己的體系,這樣直接的管理,從而比較容易避免這些地區產生新的政權來反叛中央政權,比如新疆西藏等地

  • 25 # 天宇的文史情懷

    我認為清朝對沙俄在西伯利亞的擴張無動於衷有兩個原因。

    第一,當時中國從上到下對西伯利亞都不感興趣,因為西伯利亞是苦寒之地,以農耕為主的漢族人去不了西伯利亞,也就沒有向西伯利亞移民的興趣,而當時清政府發配犯人最遠就到寧古塔,而寧古塔在當時已經算邊遠地區了,更別提西伯利亞了。

    第二,從軍事政治上來說,當時清政府也是多事之秋,康熙時期中國並不太平,康熙皇帝當時能做到的只能是收復雅克薩,在軍事上教訓一下俄羅斯,但在當時也只能這樣了,當時的中國並沒有和沙俄爭奪西伯利亞的實力,在當時吳三桂等三藩叛亂剛剛平定,但是同時清政府也受到重創,同時臺灣未平,而且葛爾丹已成心腹大患,相比較而言,西伯利亞就不那麼重要了。

    最後說,清朝皇帝對西伯利亞不感興趣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西伯利亞人口稀少而且漢族人更少,就是清軍能遠征,那後勤保障也是大問題,而且就算打下西伯利亞,那當地無人該如何治理?這些問題康熙很清楚,所以清朝政府也就放棄了西伯利亞。

  • 26 # 北疆同心聊歷史

    也許是因為西伯利亞的生存條件太艱苦了吧?所以清朝壓根就沒想過要那破地方。其實,不僅清朝如此,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除元朝以外),幾乎就沒有一個王朝對那塊苦寒之地產生過興趣!那破地方又冷又不適合農耕生產,連遊牧部族都對那裡敬而遠之。

    沙俄鯨吞西伯利亞由來已久。自從沙俄擺脫蒙古人的統治後,便走上了一條向歐亞擴張之路。

    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和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尤為熱衷侵略擴張。

    彼得聲稱要為沙俄奪取“通向四海的門戶”,葉卡捷琳娜聲稱“如果我能活二百年,整個歐洲都將被俄國統治”。

    於是,經過歷代沙皇的擴張,一批又一批俄國冒險家便逐漸越過烏拉爾山,滲入西伯利亞腹地。由於當地只有一些弱小部族存在,所以自然也就無法抵擋俄國冒險家的侵略。

    最初,俄華人要的是包括毛皮在內當地特產。但到後來,卻產生了蠶食鯨吞的念頭。

    或許是因為俄華人本就生存於高緯度地區吧?獨特的氣候條件使他們適應了西伯利亞的苦寒。

    於是,俄華人便越滲透越深入,最後在明末清初已經滲透到了黑龍江流域附近了。

    而當時清朝正忙於入關爭天下,以及之後的穩定秩序鞏固統治。

    況且,清朝也對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不感冒。因為即使連習慣於遊牧的蒙古人也沒法適應西伯利亞的艱苦環境,更不用說以農耕立國的中原王朝了。

    既然西伯利亞既不利於農耕,也不利於遊牧,那不就等於是一塊無用的廢地嗎?廢地有什麼佔領的價值!

    即使佔領了又讓誰去生產、生活呢?

    “從龍入關”的八旗子弟們自然是不會去的,他們連比西伯利亞生存條件好得多的東北老家都不願待,又豈肯去那片又冷又荒涼的破地方受苦受罪呢?漢人則是既不肯去更不能去的。

    因此,苦寒的環境與農耕立國的特點,都令清朝無法對西伯利亞產生興趣。

    而且,沙俄佔據尼布楚和雅克薩之前,清朝也缺乏對這股,來自“塞北之北”的侵略者的必要警惕。

    直到俄華人試圖繼續向南挺進,才使康熙皇帝猛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於是,便調集兵力與俄華人打了幾仗,最終與俄華人達成了《尼布楚條約》,從法理上劃分了兩國邊界。

    從此之後,西伯利亞便成了沙俄的囊中之物……

  • 27 # 遊者走天下

    這事還真怨不上清朝,沙俄征服西伯利亞開始於1581年,標誌是俄羅斯商人特羅加諾夫家族,僱傭哥薩克領袖齊莫非耶維奇攻打西伯利亞汗國。

    這個時候清朝的開國始祖努爾哈赤剛22歲,他雖然結婚了,但過得並不如意。努爾哈赤的祖父是女真建州衛的左都指揮使,他父親排行老四,所以在家族中的地位並不高。

    努爾哈赤在10歲這一年母親就去世了,他父親又娶了一位那拉氏作為續絃,那拉氏很看不上努爾哈赤,所以努爾哈赤不得不在19歲這一年搬出去住。

    本來努爾哈赤父親這一分支實力就不強,努爾哈赤繼母對他又刻薄,所以努爾哈赤只分得少量財產,這讓他難以為繼。

    (建州衛周圍環境,典型的山區)

    於是做起了採摘山貨販賣山貨的營生,他把新鮮的山貨摘下來晾乾,然後拿到附近的撫順關去賣。雖然辛苦,但最起碼能養家餬口了,而且借這個機會他學會了漢語,認識了漢字,閒暇時間他最愛看的就是《三國演義》,並且對書中提到的兵法極為推崇。

    這就是努爾哈赤在1781年前後的生活,辛苦又充實,但是和清朝以及清朝的前身後金還沒有產生聯絡,他只是大明建州衛的一名普通商人。

    哥薩克人越過烏拉爾山開始入侵西伯利亞,對他來說那是另外一個世界的事兒,他沒有機會知道,更沒有興趣瞭解那個世界,把山貨從山上倒騰到撫順關去賣,掙錢養家餬口才是他關心的。

    所以,不能苛責努爾哈赤,更不能苛責大清朝為什麼看著沙俄吞併西伯利亞。

    甚至,這件事也怨不上明朝。

    努爾哈赤是明朝的商人,明朝疆域也僅僅不過覆蓋了關外的一部分地區。明朝國界不僅沒有延伸到西伯利亞一帶,甚至都沒有徹底征服西伯利亞和明朝之間的蒙古各部落,所以沙俄對西伯利亞的征服跟明朝也沒關係。

    那沙俄對西伯利亞的征服跟蒙古人有關係嗎?

    有一部分關係。

    西伯利亞汗國是蒙古人建立的。

    1493年,拔都的兄弟藍帳汗國第1代可汗昔班的後裔來到了烏拉爾山以東,征服了當地的曼西人、漢特人等土著民族,建立了以今天秋明為中心的國家,西伯利亞汗國。

    (秋明所在地)

    這個國家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看著大其實沒啥用,由於身處於西伯利亞叢林之中,當地生產力落後人口稀少,實力並不強。到了16世紀後期,西伯利亞汗國淪為俄羅斯的附屬國,已經感受到了俄羅斯的威脅。

    好在當時俄羅斯主要的對手是波蘭、克里米亞汗國等,還沒有下決心越過烏拉爾山征服這裡。

    1571年,6萬克里米亞汗國大軍攻打莫斯科,造成了俄羅斯數10萬人的傷亡,直到第2年俄羅斯在摩洛迪戰役中取勝,重創克里米亞汗國騎兵才解除了這個巨大的南方威脅,也為向東開拓掃清了障礙。

    1579年,俄羅斯沙皇開始派哥薩克騎兵對克里米亞汗國發動攻擊。

    西伯利亞汗國面對裝備精良的哥薩克沒有抵擋能力,這個國家雖然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但是兵力只有數千,而且其中的絕大多數人是被徵召的當地部落民兵,不僅沒有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無法做到令行禁止進退有序,更重要的是他們對進入到西伯利亞汗國的哥薩克人所使用的線膛槍、火炮等熱兵器聞所未聞。

    (16世紀武裝哥薩克)

    他們很難理解為什麼哥薩克人手中的燒火棍“砰”的一響,一股清煙之後己方就有人被擊倒,為什麼那個黑咚咚的大圓筒能發出驚天動地的巨響,噴出一個黑黝黝的大球,不僅可以輕易擊碎人體,連木質的城牆都擋不住。

    在這些西伯利亞汗國軍隊的眼中,哥薩克人所裝備的熱兵器似乎不是人類所能掌握,所以在西伯利亞汗國的人眼中哥薩克人也不是凡人,他們是一群擁有魔法的妖怪。

    這種認知曾經在西班牙人征服南美洲的時候發生過,起初南美洲的土著認為西班牙騎兵和馬長在一起,西班牙士兵所裝備的熱兵器同樣讓美洲土著覺得不可思議,西班牙人穿的鎧甲能夠輕易抵擋美洲土著射來的弓箭和長矛,更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在土著的眼裡西班牙人不是人類,而是征服。

    武器上的優勢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震撼,也幫助哥薩克人成功打敗了當地土著士兵。

    雙方最大的一場戰役是發生在1582年11月4號的楚瓦什海角戰役,此戰740名哥薩克遠征軍以107人的傷亡就輕易打敗了3400人組成的西伯利亞汗國主力,並且讓西伯利亞汗國損失高達2800人,傷亡率達到了82.35%。

    從此之後,在哥薩克進入黑龍江流域之前就再也沒有遇到過成建制的抵抗。

    隨後,沙俄帝國以堡壘推進戰術向東延伸,到1591年抵達孔達河流域。

    1602年,抵達克季河流域。這個時候努爾哈赤還是大明王朝忠心耿耿的龍虎將軍。

    1640年代,俄羅斯人終於來到了黑龍江流域,這個時候清朝已經建立並且征服了黑龍江流域各民族,所以當俄羅斯人來到這一帶的時候,他們不僅要面對當地土著居民的反抗,同時還要面對來自大清的抵抗。

    俄羅斯人在黑龍江流域的日子比征服西伯利亞可要難多了。

    首先,當地的氣候條件要遠超過西伯利亞叢林,這裡人口密度也要比西伯利亞汗國大得多,僅在黑龍江沿岸就生活著兩三萬人。

    其次,駐紮寧古塔一帶的清軍也不斷北上與哥薩克人作戰,在雅克薩之戰爆發前,第一場千人以上的戰鬥發生在1652年3月24號,在今天伯力附近,600名來自寧古塔的清軍和當地1500名土著包圍了俄軍要塞,雖然最終還是被俄軍擊退,可也把他們嚇一激靈,不敢隨便四處劫掠了。

    (伯力的位置)

    1654年到1658年,雙方在黑龍江流域又發生了幾次大戰,都是以清軍取勝而告終,沉重打擊了俄羅斯遠征軍的囂張氣焰。

    1685年到1687年,當時的清朝皇帝康熙決定徹底解決俄羅斯人的侵擾問題,雅克薩之戰爆發。

    (雅克薩的位置)

    經過先後兩次雅克薩之戰,俄羅斯軍隊被迫退出黑龍江河流域,雙方在邊境的爭端告一段落。

    直到1860年代,俄羅斯趁清朝衰落之際趁火打劫再次侵入到黑龍江流域。

    所以,沙俄吞併西伯利亞跟清朝一點關係沒有,也跟明朝一點關係沒有,沙俄進入到黑龍江流域之後和清朝爆發的一系列衝突,最終以清朝的勝利而告終,保住了這一地區的利益,在清朝前期清政府在東北亞一帶的政策還是比較成功的。

  • 28 # 雪山飛狐2j4mt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問題,意思是西伯利亞原本是屬於大清國的,後來沙俄搞侵略吞併,大清國卻坐視不管。這就是沒有歷史知識的臆斷。

    大清政權是努爾哈赤於1616年在遼寧省新賓縣建立的,東北的遼寧地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發動的一場“秦開卻胡”事件中,就被那群到了中原王朝勢力範圍,在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大清國的前身後金的時候,遼寧地區是大明王朝的直轄屬地,努爾哈赤的行為是反叛大明朝。而此時,遼寧以北的吉林、黑龍江地區,則並不是大明朝的直屬地盤,被稱作“野人女真”,聽這稱呼,那就是處於沒人管沒人問的原始部落狀態,而西伯利亞那就和大明朝根本不著邊了。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目地很明確,就是要和大明朝以及蒙古各部爭天下,因此他的目標在南面的明朝和西面的蒙古,至於西伯利亞,努爾哈赤的腦子裡根本就沒有想過,甚至,努爾哈赤很可能都不知道西伯利亞是什麼東西。

    而就在努爾哈赤的後金建立之前的1552年,沙俄就開始了向西伯利亞的開拓過程,分別滅掉了西伯利亞外圍的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由此開始向東覬覦西伯利亞,於1598年滅掉了西伯利亞汗國,從此大踏步開始了侵吞整個西伯利亞以及外東北地區的步伐。

    到了努爾哈赤死後的皇太極時代,皇太極把後金國更名為大清,並將勢力範圍推進到黑龍江地區,此時西伯利亞東部一些民族部落,也開始臣服於大清,但大清並沒有對他們實施直接管轄,其性質可算作大清國的附屬國部落。

    1639年左右,沙俄勢力推進到鄂霍茨克海,抵近了當時大清的北部邊緣。

    在此之後,沙俄又開始侵吞那些臣服於大清的民族部落,因此才於大清國發生交集。

    第二,大清立國之後戰略中心在南在西,北部土地被大清不得已忽略。而此時的大清國,正忙於和大明朝對壘,哪有功夫和心情管這種事情,畢竟臣服於大清國的部落和大清國的領土完全不是一碼事。 1644年,李自成攻滅大明,大清在吳三桂的引帶下,當了螳螂與蟬之後的黃雀,成功入主中原,這時候皇太極已經死了,大清朝進入順治、康熙時期。

    在成為正統政權之後,大清先是忙於攻滅李自成殘部、張自忠政權和南明政權,之後又忙於對付吳三桂等人的三藩之亂。1681年將三藩之亂平定後,又產生臺灣問題,最後在1683年才實現了臺灣的迴歸。

    這期間,康熙帝也收到了北地沙俄略臣服於大清的部落土民的奏章,奈何南部未平定,無力抽身,待到臺灣問題解決,清廷方才有了精力、兵力、財力來重視北方沙俄問題,但是又出現了葛爾丹攻擊喀爾喀外蒙古事件,外蒙古(此時尚且不屬於大清國)向康熙求援。畢竟外蒙古離大清更近,因此康熙又把精力投入到對付葛爾丹。即便這樣,康熙仍然忙裡偷閒,在1685-1688年之間對沙俄進行了兩次雅克薩之戰,把沙俄打敗。康熙之所以能在全力對付葛爾丹的同時戰勝俄國,原因是當時在西伯利亞搞侵略擴張的,並不是沙俄政府的正規軍,嚴格意義上講,那些西伯利亞的侵略者,根本夠不上稱作軍隊的資格,只不過是半官方半民間的組裝商團。

    之後,大清國與沙俄開啟了邊界的劃定談判,兩個大國直到此時才發生正規的碰撞。最終,兩國於1689年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分了相互之間的邊界界限(限於當時的水平,在有些地區表述得不很準確,因此後來出現了不少“爭議地區”。

    對於整個西伯利亞而言,它原本就不是屬於大清的,何來“坐視”之說?

    只不過,在那些“爭議地區”問題的解決方面,由於大清國與英國發生了鴉片戰爭,沙俄利用機會趁火打劫,對大清實行了敲詐和訛詐,最終佔的了大便宜,而大清國則吃了大虧。

  • 29 # 狂人薩坎

    因為西伯利亞根本不是清朝的統治區,我們大部分網友說西伯利亞是中國的標準居然是蘇武牧羊,可是他們不知道蘇武是作為使節被扣留的,使節是出使外國的,這說明西伯利亞一直不是中國土地。

  • 30 # 周帥博士

    大清對於西伯利亞的放任,主要原因是志不在此,至於能力,當然也有。

    歷史上,北方遊牧漁獵民族一向是傾向於南下入主中原,而不是北向發展,原因很簡單,南邊暖和,物產豐盈,而北邊冷啊,誰樂意住那地方?不僅古代,就連現代恐怕也沒人樂意住那地方。大清當然也是這個路子,不斷南下,最終趁著大明內亂獲得天下,至於極北之地,顯然不是其優先發展目標。尤其是獲得天下之後,很快就按照農業民族之法行事,維護為主,而非向外發展,對於西伯利亞之地,基本上就不關注了。這也埋下極大隱患,沙俄獲得西伯利亞之後,緊接著就南下從西北、正北和東北三個方向侵奪大清地盤。

    除了志不在此,在能力上的欠缺也是重要問題。以我們現在觀點,那西伯利亞資源豐富啊,國防地位重要啊,但是真要回到大清朝廷,那時的認知能力根本沒有這些,而且農工時代最主要的是適合耕種的土地,對於這些我們後世認為是資源的森林和各種礦無感。再到後來,北邊面臨巨大國防壓力之時,大清又沒了彪悍軍事動員能力去維護,造成了不僅失去西伯利亞,還在西北、正北和東北在內的大北方喪失了大量的土地,造成了後世北面國防的巨大隱患。

  • 31 # LU視界

    不要用今天的視角看歷史,否則你會漏洞百出,永遠得不到正確答案。

    中國清朝是典型的農耕社會。千百年以來,中國對不長莊稼的土地從來沒有興趣,不能耕種要他幹嘛?在當時,就是白給你西伯利亞你也不會要。

    別說西伯利亞了,清朝在統一臺灣後,康熙皇帝以及很多大臣都是主張放棄臺灣的,蠻族荒蕪之地要他幹嘛?是施琅的堅持,康熙才最終決定派人守臺灣行使行政權。

    當然,說到古人的這種思維,這和中國的地理環境和位置分不開的。中國的地理位置和氣候足夠好,北面是大漠,東面南面是大海,西北西南是高山,這類似四合院,裡面足夠大足夠好足夠安全,對這個區域之外的土地向來不感興趣,最關鍵的是,外面的土地不能耕種,只會長草適合遊牧。

  • 32 # 袁振興

    可能是因為西伯利亞的氣候寒冷,不適合農業種植,為了這一塊地方和強有力的對手結惡,這種買賣在清政府看來並不划算,大清覺得西伯利亞是荒蕪之地,對清朝來說毫無益處,所以就沒有必要去爭奪。

  • 33 # 老伊先生談史

    兩個原因:

    1、沙俄開始東進時,大約是16世紀晚期,這時女真人正在搞內部統一,勢力範圍還沒能越過鬆花江,根本不知道沙俄。等到沙俄接近黑龍江流域,已經是17世紀前期,後金-滿清正全力對付明朝:明朝才是他們的死敵。在滿清統一東北時,也就是收服索倫各部的時候,已經快要入關了。他們全力對付中原王朝,沙俄也沒直接和滿清,都是和外東北各部落衝突,那些零散的部落也還沒臣服滿清。直到沙俄侵入黑龍江流域,滿清才發覺了沙俄勢力。

    實際上滿清從來沒有控制過西伯利亞地區,連象徵性的都沒有,那裡原先是有好幾個蒙古人後裔的汗國的。其根本原因在下一點:

    2、中國就是男耕女織的農耕社會和農耕文明,清朝雖然是滿族建立起來的帝國,但也是農業文明,農耕民族最大的特點就是擅長並重視土地的耕作利用價值。如果發現有適合農耕的土地,毫無疑問,對中央王國是具有吸引力的。所以中原王朝從偏居小小的黃河中上游流域一隅擴充套件至北起漠南,東至東海之濱,南至兩廣,西至陝甘的龐大帝國。因為漢民族掌握的耕作技術和耕地條件能夠延伸至整個上述版圖區域。至於外圍的蒙古草原、雲貴森林、青藏高原和西域大漠在清朝之前都未能建立穩定的統治,是因為這裡沒有適合耕作的條件,中央王國對這些氣候惡劣的自然區域不感興趣,內陸的農業文明無法征服這些地區。直到清朝才利用聯姻、軍事征服等手段將這些地區納入帝國版圖,至於更加遙遠、寒冷且生存條件更加惡劣的西伯利亞,滿洲貴族是看不上的,既沒有合適的農耕種植條件,也沒有成熟的人文環境。

    該地區常年冰雪覆蓋,原始森林密佈,人煙稀少,對於習慣於四季分明季風氣候的中原王朝來說,這裡完全是一片毫無利用價值的不毛之地,這樣的地理條件又怎會引起中央王國的重視。所以沙俄在向西伯利亞不斷蠶食擴張的過程中,滿清並不關心那片極寒之地被誰管理,也沒打算向那邊發展勢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研究生剛畢業月薪一萬很普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