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仔仔123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沒有經過實戰檢驗的人,一出手就可以打勝仗,這種機率基本為零,天才是不存在的。不信可以看歷史上趙括的下場。

    我們對諸葛亮的印象首先來自《三國演義》。諸葛亮被羅貫中塑造得如同神一樣。在現實裡,諸葛亮並不是《三國演義》刻畫的那樣,而是交足了學費。

    諸葛亮最早領兵是210年阻止孫權伐蜀: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213年,諸葛亮奉劉備命令率張飛趙雲入川作戰,歷兩年,行軍二千里。這時諸葛亮軍事才能與劉備張飛一個水平,遠沒北伐時那麼變態。漢中之戰217-219年,歷時三年。諸葛亮其實也參戰了,只不過是掃尾的。蜀先主遣諸葛亮出駱谷,戎興勢山,置烽火樓,處處通照。225年諸葛亮南征,這也是歷史上最完美的南征。至於戎夷野祭,尊諸葛亮為祖。歷時半年,作戰總範圍方圓二千里。此時諸葛亮軍事水平在歷史都達到了一流。228年第一次北伐,疑兵箕谷牽制曹真關右主力,突襲隴右平三郡,使馬謖斷隴。戰略戰術堪稱完美,不在白起之下。但馬謖違抗指揮棄城上山導致斷隴失敗。諸葛亮大軍損失很小,但三郡丟了。其實換成白起也未必比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打的好。諸葛亮打仗是以卵擊石,而且全是微操,一個意外因素都可能功敗垂成。諸葛亮在失街亭後還能從容退軍。228年-229年,諸葛亮佯攻陳倉吸引魏軍破壞張郃伐吳,然後張郃三萬中軍外加曹睿親兵奔赴關中。戰略完成後諸葛亮退軍,王雙(這是曹真派的)騎兵跑的快追上諸葛亮,正面交戰被斬殺。諸葛亮退軍後直接又跑到建威,同時遣陳式圍二郡吸引郭淮隴右兵力,郭淮走了一半發現諸葛亮準備斷其後路,直接跑了。二郡攻下加強漢中防禦。230年曹真伐蜀,此前一年諸葛亮已經在漢中大興土木加強防禦的,說實話曹真其實是去送死。只是下大雨導致沒有正式交戰。但蜀軍把夏侯霸堵在子午,魏延吳懿大敗郭淮費曜。此時諸葛亮戰略戰術玩的666,但還沒到以少勝多輕鬆自如。其實白起孫臏一生表現都不過如此,包括史記吹的韓信。他們沒有真正的以弱變強而勝強,而是抓住敵人破綻,但諸葛亮北伐時,魏國政治、軍制、環境、地理等破綻都沒有,所以唯一辦法是以弱變強。231年,諸葛亮破郭淮費曜上邽並割麥,敗司馬懿滷城又逆推二百里至上邽,因為連下大雨導致運糧困難退軍,退軍路上射殺張郃。——這種戰績難度比什麼伊闕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難多了。白起避戰的邯鄲都比諸葛亮祁山滷城之戰好打的多。——這種戰役除了諸葛亮,還有岳飛能打,不過連下大雨運糧困難,岳飛同樣只能退軍。234年,諸葛亮直接在戰場屯田,吃魏國住魏國打魏國。而魏國前線被打成堅壁清野,後方則民有飢色。——這是真正的人力改變天命,諸葛亮不死穩滅魏軍取長安。只是諸葛亮恰巧病死。用三國志評價就是: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這應該是三國志上最高的評價,其他名將都是順天命,諸葛亮逆天命還差點成功。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諸葛亮的軍事是以幾何方式增長的,剛出山時諸葛亮打仗水平理論上不如劉關張。

  • 2 # 嚼扒歷史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趙括,這個例子是最佳的,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必須用趙括來解釋才明白。但是還不能夠說的更明白。

    我只能再進一步,用林廣茂對於交易的一句名言:把經驗上升為理論的努力註定要失敗。這句話沒有經過長期揣摩是不會明白的。那就是交易的不確定性。沒有一個道理或者公式可以講明白,這個時候你該怎麼做,必須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去分析的,孤立靜止地去考量一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比如哲學上說你不會倆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一樣(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

    知道的兵法多,並不代表你學的精,學的深。而且關鍵在於用。毛澤東在看到孫子兵法以前仗就打的很好。還與性格習慣有關,必須人軍合一,才能發揮最佳的效果,樂觀,自信,尤其是性格的均衡。

    思考的深度。當然把事情做到極致可以了,但是人不可能把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那樣人也累死了,所以必然還需要有重點,分主次。

    孫子兵法講的並不是哪種陣型好的原因就在這裡,因勢而利權也。

    兵法講就的是知己知彼,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還要去了解你的對手,戰前趙括就說過對付白起自己還差點,對付別人是綽綽有餘的,這個選將的問題上就是國君層面了,秦國君帥一心,君主還能為將軍離間對方,所以最大的責任在於趙王,把這麼重要的責任交給一個沒經過實戰考驗的毛頭小子,這是因為趙括名氣大,還是趙王沒腦子?

    趙括的母親卻已看出來端倪(當然這也是倆千多年來國人對這個問題的探尋答案吧)在戰前國君賞賜的東西趙奢都分給下屬,而趙括都自己拿起來,從平時的觀察,趙母已經看出來他的稚嫩,不成熟,不可靠了,所以她提出來不連坐,當然她也不是完全不確定趙括不行,否則她就可以以死來阻止了。

    歷史上真正高水平的都是沒有什麼實戰經驗,一出來就表現很好的,諸葛亮,韓信,毛澤東。其實考察一個人並不僅僅是他的軍事理論,而是平時大家觀察了很多事情,性格習慣,所以大多數人的得出來一個結論——這個人行!具備將才絕不會僅僅是會背一步兵書而已。而絕大多數人認可一個人這也是有道理的,對於趙括所有的歷史記載都是隻說他對於戰法的推演,而沒有更深層次的理論表述。這就是表面的三腳貓功夫。表面文章而不是雄才大略的。

    人說從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來一個人的習慣,能不能成功,做一件事能成功那麼做其他的事也能成功,這就是一種性格,而且雖然難但是性格也是可以改變的,他就是一種習慣而已。看你是喜歡冒險,還是比較穩妥,打仗當然是需要穩妥的。步步推進還是急功近利。

    我認為一個好的軍事家都是不會生活的,他們以軍魂為生,在靈魂中他們自我尋找對決的均衡和至高無上的比拼_最後才到達的的一種境界,這可以在實際中慢慢提高,也可以在心中博弈達到。比如朱可夫,林彪,韓信,諸葛亮,他們追求一種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理學追求。

    要麼對要麼死!這就是軍魂。也可以一個仗可以失利但總體上必須大勝。尤其對於已經找到優勢的統帥。白起最後留下千古名句~寧受重誅之死也不做辱軍之將。可見一個良將對於勝敗的重視。

    勝者先勝而後求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另外想談談三國演義,這本書未必就不高明,人們說毛澤東就是靠一本三國打贏了戰爭的,我們看到這本書中也談到一個人那就是馬謖,這個人和趙括有的一拼,但是關鍵時刻諸葛亮卻用他,況且還是在劉備多次告誡他的情況下,這不能不說是諸葛亮有問題,而且諸葛亮在實際中也犯了很多打錯,當年魏延就曾經建議領一支軍隊擊破魏軍,可是諸葛亮不知什麼原因不同意。(爭權,爭功還是沒有魄力也許都有吧,這三者都是能否成為良將的衡量標準)

    另外還要看他的一貫表現,態度決定一切,有一個人曾國藩也值得一提,他的帶兵打仗也是沒有經驗的,一開始老打敗仗,但是經過分析研究他找到了自己的長處和對手的短處,步步為營再不冒進,用圍困來戰勝對手,終於取得了勝利。

    有點跑題,我們回來再說,一個人不見得非要實踐才有深刻認識的,所以趙括主要的問題不在於是否實踐過,而是他的理論與他的思想還沒有合二為一,毛和諸葛亮他們即使沒有學兵法,而打仗這件事已經在自己頭腦中實踐了多次,還有諸葛亮也沒有一出山就玩命賭大的,而是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至少不犯原則錯誤。

  • 3 # 駱斌

    因為諸葛亮從小到大,酷愛學習,一直在軍事和政治領域知識當然還好多個人因素 所以只在一個領域深刻鑽研,想成功也是有可能的

  • 4 # 閒將西話

    百年三國,半部諸葛。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年僅二十六的諸葛亮。從此,諸葛亮以其聰明才智,成了無所不知,戰無不勝的“神”。

    說實在的,諸葛亮是一個“新人”,沒出山之前,從未帶過兵,打過仗,為何一出山就不斷打勝仗,書寫傳奇呢?

    一、諸葛亮有獨特的琅琊家族。

    諸葛氏是琅琊計程車族,有深厚的家族素養和文化背景。其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祖上的榮光,讓諸葛亮從小就志向遠大。

    但諸葛亮是個苦孩子,他九歲母親病逝,十二歲父親去世。他就隨著叔叔諸葛玄來到荊州,不久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只好定居南陽。沒有了父母的疼愛,沒有了富足的生活,經歷造就了諸葛亮的智慧。

    二、諸葛亮獨特的姻親關係,讓他走入了枝深葉茂的荊襄世家大族,使諸葛亮有了接觸知識的更多機會。

    首先,是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中廬蒯家蒯祺。蒯氏是西漢大臣蒯通之後,和劉表手下數一數二的謀士蒯良、蒯越都是兄弟。他的二姐則嫁給襄陽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龐山民曹魏官至御史中丞。

    其次,是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非同一般。他的嶽長是大名鼎鼎的黃承彥。黃承彥與劉表是連襟,是蔡瑁的姐夫。

    這些姻親讓諸葛亮迅速融入荊襄世家大族,為諸葛亮鋪設起來入仕的臺階,擁有了荊襄上流名士的圈子。更為重要的是,為諸葛亮提供了開闊的眼界和豐富的見識。

    三、諸葛亮的聰慧和獨特的學習習慣。

    諸葛亮在荊州,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一起學習,一起讀書,三人務於精研,而諸葛亮卻觀其大略。

    就是說諸葛亮讀書靈活,抓住主要問題,掌握內容的關鍵點和精神實質。這樣,可以取得更多的知識。

    諸葛亮喜歡探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諸葛亮在北伐期間演練八陣,製作連弩,木牛流馬等,足以看出諸葛亮學習注意學以致用,善於探究,務必取得精妙,而不是死讀書,讀死書。

    所以,諸葛亮未出世,就有了三分天下的高瞻遠矚。隆中對的智慧,遠遠高於三國其他謀士的任何戰略規劃。

  • 5 # 甜瓜20875

    這個問題問的太好了!

    我們創業,是看到了成功才去創業的,反之就是盲目,代價慘痛。

    尤其科學家研究一項科研,廢寢忘食,甚至透支身體而不休息,達到一種智呆,執迷,我們常人是不能理解的,老百姓稱之為瘋子,先確立一點做任何事情盲目是要付出代價的,甚至是生命,他們恰恰看到了成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才去創業,才去執迷。最終他們成功了。

    諸葛亮沒有出山之前,他的能力與智慧已經達到了易經的第六層,他已經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成功與勝利,反之三顧茅廬他就是有八個膽量也不敢,早被劉備殺掉了,劉備也不會請諸葛亮出山了,還有一點很重要,劉備慧眼識英雄,這點不可缺,感覺

  • 6 # 四川達州人

    嗯,別以為諸葛亮很神。

    火燒新野,是劉備。

    赤壁大戰,周瑜為主,劉備為輔。

    收取荊南,是劉備頂著劉琦名義。

    收取益州,劉備是主,諸葛亮是增援。

    漢中戰役,也是劉備法正黃忠的事。

    諸葛亮?

    滿打滿算,能拿得上臺面的軍事成,就也就只有南征孟獲與六出祁山。

    嗯,以武裝到牙齒的益州正規軍對上拿木棒的野人,如果還要失敗,那該自戕。

    六出祁山,且容我笑一笑。

  • 7 # 風雪赫連城

    諸葛亮首次帶兵打仗是在龐統死後,當時劉備帶領龐統攻打雒城,久攻不下,龐統不幸被亂箭射死,劉備只好向遠在荊州的諸葛亮求援。諸葛亮帶領張飛、趙雲眾將先攻佔巴東,打通進入蜀地的道路,後與劉備會師一起圍困成都,益州牧劉璋只好舉城投降。

    諸葛亮率軍支援劉備,使劉備成功佔據益州,以此為基礎建立了蜀國。諸葛亮首次帶兵打仗就能攻佔巴東,打通入蜀的道路,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諸葛亮熟讀兵法,對兵法已經融會貫通;二是諸葛亮有戰略眼光,善於揚長避短;三是諸葛亮擅長攻心之術。

    諸葛亮熟讀兵法

    諸葛亮雖然自謙的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但其實他的家世並不簡單。諸葛亮家族是琅琊的大族,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做過山東泰山的郡丞,後來英年早逝,諸葛亮由叔父諸葛玄養大。諸葛玄也不是普通人,曾經做過豫章太守,他對諸葛亮要求嚴格,不僅教會他經史子集,還帶著他遊歷大江南北,增長見識。

    諸葛亮的家世註定了他不甘於做一個平凡的人。諸葛亮熟讀《孫子兵法》,而且領會了書中的要義與精髓。他將伐謀思想、伐交思想、軍事經濟思想等《孫子兵法》中的思想融入了《隆中對》,為劉備獻上三分天下、聯吳抗曹的計策。

    諸葛亮還吸收了其他兵書之所長。諸葛亮一生有三大發明,其中的“八陣圖”就是對《孫臏兵法》中八陣之法的改進。

    諸葛亮有戰略眼光

    諸葛亮是一個高瞻遠矚的軍事家,這保證了他不會犯大的戰略錯誤。他在《隆中對》就預見到了天下三分的形勢,建議劉備佔據益州作為後盾。蜀國也正是以益州為基礎,建立了大業。

    在魏、蜀、吳三國之中,蜀國的實力無疑是最弱小的,因此諸葛亮採取聯吳抗曹的戰略。也正是因為這種戰略,蜀、吳才能在魏國的攻伐下堅持了四十多年。後來蜀國和吳國失和,兩國互相交戰損耗了不少實力。魏國在將蜀國滅掉後,吳國也沒有逃脫亡國的命運。

    諸葛亮擅長攻心之術

    蜀國有多位心理大師,比如劉備,他經常自稱“中山靖王之後”,打著“興復漢室”的名義籠絡人心。而諸葛亮也是一位擅長攻心之術的大師,所謂“攻城為下,攻心為上”。諸葛亮非常會揣摩敵方主將的心理,針對對方的心理弱點進行施策。

    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後決定揮師南下統一中國。曹操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蜀國,此時蜀國形勢危急,劉備派出諸葛亮去向吳國搬救兵。吳國國主孫權始終猶豫不決,諸葛亮便對孫權說:“田橫這樣的壯士尚欠能做到義不受辱,何況我家這位血統高貴、才華出眾、深得人心的主公呢。如果失敗,那是上天註定的,怎麼能自覺甘於人下呢。”諸葛亮這是明著抬高自己主公,暗地裡貶低孫權。孫權心裡也清楚,如果蜀國滅亡,下一個就輪到他吳國了,但他覺得蜀國剛剛吃了敗仗,幫也是白幫,很難抵擋勢力正盛的魏國。諸葛亮說:“我家主公雖然吃了敗仗,但還保留有兩支精銳部隊,尚能一戰。曹軍雖然勢力正盛,但一路趕來早已人困馬乏,而且曹軍成員多是北方人不擅長水面戰爭。如果我們聯合起來,未必會輸掉這場戰爭。”

    後來,蜀吳聯軍在赤壁大勝曹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總結

    諸葛亮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雖然《三國演義》中有誇大之嫌,但他的才能確實是數一數二的。他本來就是大族出身,見識遠非一般人所能比,加上他熟讀兵法,擅長攻心之術,因此剛出山就能取得勝利。

  • 8 # 小草85670788

    小說出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作者本身偏袒於劉備,那孔明也就借劉備的光了。寫得神乎其神,“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無中生有的事,筆可以殺人亦可以美化人。

  • 9 # 袁鋮濤

    大家好,我是歷史愛好者,我喜歡分析研究歷史。喜歡遠古歷史,古代歷史,還有近代歷史,我對歷史深有研究並且很感興趣。以下是我的分享:

    諸葛亮確實很有才調。可是這個成功與戰場上作戰的履行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他們可以對諸葛亮出的計謀心照不宣。假如履行人愚笨,那麼我想諸葛亮的計謀再怎樣高超也不能到達抱負的效果。這點很重要。

    我想諸葛亮樂意跟從劉備,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傲世全國的悍將關羽與張飛起到了很大的推進效果。由於只要這種驍勇無敵的悍將,才幹完美的履行諸葛亮的計謀。

  • 10 # 火煮水壺84501

    諸葛亮就是個豬頭,別被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描寫所迷惑,演繹是野史,並不代表歷史。

    歷史上的諸葛亮,在劉備手下,只是一個充當著後勤部長這麼一個不起眼的的官職。

    由於諸葛亮在荊州的氏族關係,才得到劉備的重視。劉備為了拉攏人心,與荊州土族團結在一起,才重用了諸葛亮。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其實一般般,他的主要能力表現在政治及民生方面。

    陳壽《三國志》對諸葛亮的評價,“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這是非常中肯的評價。

    就是說諸葛亮治理軍隊為長處,在謀略方面行軍打仗為短板,在處理民生方面有幹才,在謀略方面不行。

    在劉備時期,他基本很少出來打仗,打仗一般是劉備在前方,浴血奮戰,帶領將士出生入死,而劉備身邊最重要的謀士是法正和龐統。

    而諸葛亮只是在後方擴大生產,管管農業稅收等方面,為前方將士準備衣服和糧草,是一個很標標準準的後勤閒雜人員,

    雖然後勤也很重要,但是出兵打仗的事兒,他是很少參與的。

    我們都被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的神乎其神的描寫所迷惑了,實際上諸葛亮在後期,劉禪在位時,作為蜀國的丞相,才真正帶領軍隊出征北伐。

    諸葛亮在三國時被評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這著名二字,就存在著很大的質疑。

    對曹操的評價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傑出與著名之間存在的是什麼差距呀?

    傑出就代表著特殊、極端、絕無僅有的。而著名只能說明是很普通的,幹過一件兩件拿出手的事兒的人。

    就像如今很多沒幹過什麼大事兒的人,在去世時也被冠以著名的什麼什麼家,什麼什麼久經考驗的,什麼戰士?實際上很普通很普通的人。

    那諸葛亮這個著名的詞,就很扯了。可能也是來自這樣的評價。

    諸葛亮首次帶兵打仗是當時劉備帶領龐統攻打劉璋時。在雒城,龐統不幸被箭射死,劉備一時不能得城,又損一軍師。無奈之下只能向荊州的諸葛亮求救。

    諸葛亮帶領張飛眾將先攻取了巴東,打通進入蜀地的道路,後與劉備勝利會師,合兵一處一起衝向成都,而那益州牧劉璋鼠膽,一時懼怕,只好向劉備舉了白旗,投降了。

    之後,諸葛亮一直做著,抓革命促生產的後方工作,就是督促農民多種點兒地,多收點兒糧,然後給國家上交點兒軍糧,以備前方將士打仗之用,給劉備補充點兒戰備給養。

    什麼神機妙算戰無遺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上知5000年,下知5萬年這些誇大其詞,都沒有助這個神一般的諸葛亮奪得天下,

    那麼可見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就是一種娛樂,大家茶餘飯後,一種談天聊地的資本,大家可不要當真啊。實際上的歷史上諸葛亮並沒有羅貫中描寫的那麼神奇那麼邪乎。

    關注水壺,更多精彩三國與您分享。

  • 11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這種說法,多少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但是,在三國的歷史上,從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到跟隨劉備入主益州的時間裡,諸葛亮都沒有真正獨立帶兵作戰過。

    兩軍交戰,決定勝負的因素有很多。如果將一場戰爭,簡單地劃分為指揮層和行動層兩個方面。

    那麼,謀士諸葛亮就是屬於指揮層的人物,他的作用,更多的是給劉備以及武將們,提供取勝退敵的謀略計策。而衝鋒陷陣的武將們,則屬於行動層的人物。

    要打贏一場戰爭,需要的是兩個方面的人物,共同配合。

    01.諸葛亮從出山輔佐劉備,到跟隨劉備入主益州的時間裡,都沒有真正獨立帶兵作戰過。

    諸葛亮是在劉備投靠荊州劉表,駐守新野的時候,出山輔佐劉備的。接著,就是曹操進攻荊州,荊州投降,劉備逃跑。

    後來又是諸葛亮去東吳,說服孫權聯劉抗曹,打贏赤壁之戰,劉備佔得荊州5郡。之後,劉備入主益州,諸葛亮被召入蜀。這一段時間內,諸葛亮都沒有真正獨立帶兵作戰過。

    這些事情,都可以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找到相關的記載。

    02.拋開其它因素,一場戰爭的勝負,需要指揮層和行動層的人物,共同配合。

    我們按照人在一場戰爭中,起到的作用,可以簡單將參與戰爭的人,分為指揮層和行動層兩個方面。

    那麼,謀士諸葛亮就是屬於指揮層的人物,他的作用,更多的是給劉備以及武將們,提供取勝退敵的謀略計策。

    而衝鋒陷陣的武將們,則屬於行動層的人物。要打贏一場戰爭,需要的是兩個方面的人物,共同配合。

    綜上所述,諸葛亮並非是一出山就打勝仗,因為他從出山到跟隨劉備進蜀,這段時間以內,都沒有獨立帶兵作戰過。再者,一場戰爭的勝負,靠是指揮層和行動層,兩個方面的人物,共同配合。諸葛亮要想打勝仗,離不開能征善戰的武將們以及兵士。

  • 12 # 過路閒人路過

    因為羅貫中這位演義作者借用三國的背景和人物要表達自己的故事和看法,天馬行空的文藝創作所有情節都是他本人說了算,唯一不能搞砸的就是歷史結局不能改變,三國最後結局一定是三家歸晉。

  • 13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這個世界不缺少噴子,噴諸葛亮的仁兄們如今已經是家常便飯了,沒什麼好好奇的。理由無非就那麼一句:《三國演義》是騙人的,要麼就說都是羅貫中瞎編的。

    那麼我們就要來問一句了,為什麼羅貫中要瞎編?為什麼偏偏還有那麼多人看?流傳至今,除了近些年某些專家開噴以後,一發不可收拾,為何從古至今諸葛亮的名聲都那麼大呢?能夠有如此影響力,諸葛亮肯定有過人之處。

    01諸葛亮是戰略家,普通戰術入不了他的法眼。

    諸葛亮是熟讀兵書之人,對戰術的掌控肯定不會差,可是他最厲害的地方,並不是戰術,而是戰略。這個高度就完全不一樣,因為諸葛亮放眼的是全域性的成敗,而不僅僅是一場仗的勝負。

    從地盤上來說,他可以準確地分析出劉備集團該往哪個方向發展,該先奪取哪裡再奪取哪裡作為根基,從而奪取天下。

    從治理上來說,他到了一個地方,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讓這個地方的百姓臣服。可能歷史上能做到相同事情的人,只有劉邦了。

    從軍備角度上來說,他能夠積極調動各地的糧草,以最便捷的方式運送糧草。針對不同戰場,採用不同的輸送模式,靈活應變能力比較強。

    很多人詬病諸葛亮沒有自己帶兵打勝仗的記錄,那是因為他本身的定位也不是帶兵打仗的將軍,他是統領全域性的人物,地位僅次於劉備。

    這個集團除了劉備,真正能說得上話的人,只有諸葛亮。因為就他們倆最有腦子,知道從大局去考慮問題。

    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後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備稱尊號,拜亮為丞相,錄尚書事。---《三國志》

    著眼於某一場仗的勝敗,很難為劉備集團迎來生存下去的希望,這就是劉備為什麼在生命的最後關頭,將自己的集團全部交給諸葛亮的原因。

    02諸葛亮剛出山的時候,並不是給劉備帶兵打仗用的。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點,劉備為什麼去請諸葛亮。難道就是為了把諸葛亮請回來帶兵打仗的嗎?當然不是,劉備本身就很會打仗,可是他不會規劃未來,必須要有一個嚮導才行。

    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三國志》

    所以諸葛亮到了劉備集團以後,所充當的也不是將軍的職位,而是軍師。所謂軍師,你可以理解為謀士,但是絕不僅僅是謀士。因為諸葛亮需要管轄的事情,也是劉備需要管轄的事情。

    基本上劉備就是給自己的請了一個CEO,或者說是職業經理人。我們可以去看看諸葛亮到底做了哪些事情。

    他把關羽調往夏口訓練水軍,難道只是為了給劉備留點人馬嗎?當然不是,這一步相當重要,因為荊州是靠水軍吃飯的,將來要對付東吳或者說對付曹魏,都需要用到水軍。

    他前往東吳,憑藉自己的口才和智慧,達成了孫劉聯盟。這對劉備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棋,很多人天天嚷嚷著赤壁之戰是周瑜打的,可是他們沒有發現,劉備壓根就不在乎這些,他憑藉孫劉聯盟的關係,吸引了若干荊州才幹,為奪取荊州埋下了伏筆。

    劉備入川后,諸葛亮負責坐鎮荊州。其實我們就看得出來,諸葛亮不只是一位普通的軍師,他更像一位領袖。後來劉備打不下益州,諸葛亮無奈之下,才將荊州交給了關羽,自己帶著文武大臣進入益州幫助劉備。

    劉備帶兵進軍漢中的時候,諸葛亮坐鎮成都。要知道這個時候劉備集團剛剛收服成都,劉備本人又把兵馬都調走去打漢中了。這個時候我們很難想象,諸葛亮是用什麼辦法,讓成都的老百姓們主動參軍,為劉備集團運送糧草的。

    所以說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中,本身就是領袖級別的人物。非要拿他跟賈詡、郭嘉這些純謀士比是不恰當的,拿他跟周瑜、呂蒙這些武將比那就更加不合適了。

    如果非要做一個比較的話,三國之中曹魏的荀彧、東吳的魯肅,都是可以跟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人物。至少在戰略高度上,三人是差不了多少的。

    03諸葛亮六出祁山,實乃無奈之舉。

    很多人拿諸葛亮六出祁山跟韓信相比,說韓信能夠帶兵走出蜀地,為什麼諸葛亮不行?真的是諸葛亮能力不夠嗎?

    當然不是這樣,韓信帶兵走出蜀地,絕對是蕭何的功勞。我們還記得劉邦大軍進入到咸陽以後,其他人都想著搶奪財寶,可蕭何卻直奔秦國的檔案室而去。

    權曰:“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三國志》

    他提前把當時全國的人口、地盤檔案都給私藏起來了。包括蜀地的所有情況,都被蕭何藏起來了。

    當時知道蜀地到底怎樣的人並不多,只是知道進出蜀地比較困難,棧道是最重要的一條通道。可是他們不知道,秦國征服了蜀地以後,其實對當地的地形做出過詳細記錄,所以陳倉小道應該是記錄在案的。

    而且蜀地到底發展成了什麼樣子,也只有秦國檔案上才有記錄。所以蕭何勸劉邦進入漢中那是因為他心裡有底,那不是坑,完全可以去。韓信對蜀地是一點也不清楚,他哪裡能找得到另外一條道呢?肯定是蕭何從檔案中找來的。

    而這條陳倉道,後來就被人給堵上了,漢朝的時候在這裡建設了陳倉關,派遣重兵把守。所以說諸葛亮是棧道也走不了,陳倉小道也走不了,無可奈何之下,只能繞道從祁山出發。而透過祁山前往關中的必經之地就是街亭。結果街亭丟了,諸葛亮是沒有任何出路的。

    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三國志》

    就算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對曹魏的打擊,都相當猛烈,曹魏大軍除了防守,始終沒有進入蜀地的機會,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說諸葛亮不懂軍事?

    總結:諸葛亮是軍事大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演義上的那些神乎其技的情節,才是真正黑了諸葛亮。因為諸葛亮壓根就不屑用這些所謂的戰術來讓自己封神。

    他本身就是一個高級別的戰略家,你非要把他搞得跟帶兵打仗的將領一樣,實在是有些不合適。

    要說他最吃虧的地方,那就是所有事情都要親力親為。蜀漢的確缺乏人才,但凡他稍微輕鬆一點,也不至於最後過勞死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

  • 14 # 喬木藝

    做一個將才,容易,做一個智者,難,當初孔明兄就是做為一個智者,金口一開,死殺無數,這就是智者,這就是他過人的智慧,透過時間,空間,環境等一些客觀的因素,對自己的將才們做出了一定的安排,從而達到勝利,這就是他的經驗,所有的經驗都是積累起來的,而你,對自己的工作還不知道是什麼的情況下,就亂講大話,何談經驗,諸葛亮不是不帶兵,諸葛亮一帶兵就戰無不勝,勝仗有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火燒赤壁,荊州爭奪戰,荊西四郡之戰,葭孟關大戰,雒城攻防戰,漢中大戰,八陣圖之戰,三江口曹操折兵、赤壁之戰大敗曹軍、七擒七縱孟獲等等,當年的空城計最為經典,你何不擺一個空城計讓你的老闆決定不是更好嗎?也許,他也能重用你

  • 15 # 零仃洋

    諸葛亮早有宏圖大志。他在“躬耕南陽”之時,就進行了充分的調查研究,仔細分析了天下大勢。他根據當時戰場態勢和諸侯之間的征伐實力,準確地預判天下必然成三國鼎立之勢。他出山之後的運籌帷幄不過是順應時勢的發展罷了。

    諸葛亮出山後並不是每戰必勝。他打的敗仗並不少。只是他在打了敗仗以後能適時彌補過失,讓失敗的影響和後果降至最低罷了。

  • 16 # 老龔166916589

    古人云:‘’胸有雄兵百萬‘’這是古代冷兵器時的關鍵。這也就是知識:諸葛博學多才(多才才於博學)諸葛亮的學問淵博。舉列:然自界的規律三月陽春多東南風,十月小陰春,那麼小陽春與三月陽春基本同道,

    。十月小陽春,不說在二千多年前的人懂得不多,連軍事家的曹操也沒懂。請看,有人向曹操曾諫言:丞相注意火攻,曹操哈哈大笑說,你就不懂,在當今寒冬臘月只有西北風,周瑜火改只燒自已,說明曹操也有自然知識很屆限。但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十月小陽春與寒冬臘月,只差一亇月,就不一樣了。

    。對於赤壁火攻。周瑜同孔明,將火字寫在於掌中,看戰木定義是否相同,二掌一看都是火,被稱為‘’天下能者皆同,這也不可信,火字相同不在能,在於敵我的重要情報,軍事上叫‘’知已知彼,百戰而勝‘’,其實周瑜,孔明對曹營的情況,瞭如指掌,已經知道曹操必敗。首先北方人不習水性,戰船搖晃沒有戰鬥力,昏船摳吐多數,其次在水面上罷陣地戰火攻一亇跑不了。逃走淹死,不走燒死。沒有第三條路的。

    。所以,曹操赤壁之敗,後悔莫極,而說出了郭嘉不死,沒有此敗。為什麼郭嘉一定有辦法解難,這也未必迷信郭嘉。曹操有亇心理因素認為能人的話一定有效,所以他對普通謀士的話大都不願採納,這是他的通病(如當今獨信明牌產品)一樣,如前時諫言:‘’丞相防止火攻‘’不大笑對方無能,或許有救,在這個問是上曹操比了諸葛,周瑜,棋遜一隻,縛手縛腳,這是三國註定歸司馬。

    。所以說題目問諸葛為什麼一山就能打勝仗的道理。敵我雙方的帶兵者誰的才學髙誰就容易把握打勝仗。同西漢張良一樣,漢高祖沒有張良與韓信,簫何配合,怎能打敗楚霸王。

  • 17 # L不負韶華C

    諸葛亮曾經說,他自比管仲和樂毅。其中管仲是相,樂毅是將,從一開始,諸葛亮學習的就是軍政雙修,政治和軍事兩種技能樹要同時點亮。而且,當時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已經27歲了。在諸葛亮被推薦給劉備的時候就是讓諸葛亮過去當軍師。軍師不是什麼謀士,也不是什麼後勤部長,而是讓劉備把諸葛亮當軍事人才用。

      在諸葛亮加入劉備不久後就拿到了兵權,在攻打益州的時候,更是打了一波漂亮的助攻。而且這次戰役也是諸葛亮所統領的,可見諸葛亮根本就是被拿來在軍事上用的。

      那麼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為什麼總是被人忽略呢?首先他不像關羽一樣,關羽是主將,而諸葛亮就沒有主將的身份,他沒辦法打一場大型的經典戰役。或者說打了之後名聲也算不到他的頭上。

      劉備帶了一幫好兄弟,天南地北地打,團隊裡最多的就是將領,軍事人才多到爆炸,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拿管理內政的大臣,所以諸葛亮最後直接從樂毅變成了管仲,去管了內政。

  • 18 # 安定郡小書生

    估計大家受到演義小說影響比較深,真實的諸葛亮也並沒有一出茅廬就取得勝仗。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這樣的……

    在南陽有這麼一個帥小夥,名叫諸葛亮。諸葛亮與荊州士族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分別嫁給襄陽望族蒯祺、襄陽名士龐德公之子龐山民,自己又迎娶襄陽名士黃承彥之女;而黃承彥是南郡士族蔡諷的女婿,與東漢太尉張溫、荊州牧劉表是連襟,小舅子蔡瑁先後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諸郡太守、鎮南將軍軍師,深受劉表信任。

    按理說有這麼好的人脈資源的諸葛亮應該在荊州官場上混的不錯,然而事實上,諸葛亮並沒有出仕做官,而是呆在隆中這個小山崗上,整天讀書、種地、K歌、開Patty。讀書是略觀其大意,從不搞死扣硬學;種地是親自耕作,當然最終種的怎麼樣不得而知;K歌是每天抱著膝蓋坐在山崗上,面對宇宙,兩眼深沉的唱著《梁甫吟》,據說《梁甫吟》是當地送葬死人的歌曲;開Patty經常邀請的就是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徐庶、石廣元這些文藝界人士。

    後來劉備在中原混不下去了,南下投奔荊州牧劉表。劉表這個人雖然沒有進取心,但是心眼還是很賊的,就把劉備排到北方新野給自己當第二個看門人,以便防曹操南下;另外,第一個看門人,就是之前被殺死張濟的侄子張繡,呆在宛城幫助劉表防曹操。話不多說,只說劉備到了新野之後,也一刻沒有消停,不斷的招兵買馬、招賢納才、聯絡豪傑。徐庶就在這個時候投奔了劉備,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此前還有司馬徽專程跑來向劉備推薦過諸葛亮。

    面對徐庶的推薦,劉備也當場表態:既然老徐你推薦的,那你就帶過來吧,我老劉一定尚他一口飯吃的。徐庶當場就急了,表示:您這是把諸葛孔明當大白菜呢,這樣的人才,只有您親自上門去請,哪有召之即來的道理。

    劉備也夠意思,《三國志》中記載,“凡三往,乃見”。見到諸葛亮後,劉備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接出問題,告訴諸葛亮,“如今天下大亂,我劉某人向成就一番事業,先生有什麼辦法啊?”

    這裡諸葛亮就針對劉備的現狀,描繪了一幅藍圖,一份長遠的規劃書。指出圖謀荊州、益州兩地,然後聯吳抗曹,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然後等待時機,北上中原,成就霸業,振興漢室。

    據說劉備聽後,就非常看重諸葛亮,整天就和諸葛亮待在一起,以至於讓關羽、張飛都吃醋了。最後還是劉備親自出面解釋道:“我和孔明先生是魚水關係,你們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這才停止繼續發牢騷。

    諸葛亮繼《隆中對》後,第二次表現是在曹操南下、劉備逃到夏口之後。此時徐庶因為老母被曹操所俘,北上投靠曹操,劉備身邊重要謀士就成了諸葛亮。然後諸葛亮過江前往柴桑,說服孫權聯劉抗曹。赤壁之戰勝利後,劉備趁機收復荊州南四郡,封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讓其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徵收賦稅,保障軍事後勤。

    此時自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出茅廬,到建安十四年(209年)劉備收取荊南四郡,已有兩年時間,諸葛亮的主要表現就在謀略、外交、內政上,在軍事上基本沒有出彩表現,也更談不上一出山就打勝仗。

    之後,劉備入川帶領的謀士也是同為軍師中郎將的龐統,而不是諸葛亮。諸葛亮被留在荊州,與張飛、趙雲協助關羽鎮守荊州。後來龐統戰死,劉備需要荊州軍隊入川支援,諸葛亮才與趙雲、張飛率軍入川會合。在取得成都後,諸葛亮官升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主要也是負責政務方面,劉備每次出征,諸葛亮負責鎮守成都,後勤供應;而繼龐統之後,為劉備軍師參謀的是法正。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當劉備與曹操在漢中對峙時,諸葛亮就在成都負責徵兵送往前線。後來劉備稱漢中王,讓荊州關羽孤軍北伐;關羽表現也非常搶眼,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仁於樊城,以至於讓曹操一度產生遷都避其鋒芒的想法;後來,孫權派呂蒙從背後襲取荊州,關羽被吳軍擒獲,遭到殺害。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就在關羽被殺後,曹操也跟著去世,曹丕篡漢自立,劉備也跟著在成都稱帝。此時,在劉備進漢中王時,被封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的法正已經病逝,諸葛亮被拜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不久張飛被殺,諸葛亮再次接替張飛兼任司隸校尉一職,負責成都治安工作。

    同樣在這一年,劉備東征失敗,病逝白帝城。諸葛亮與李嚴成為託孤大臣,被封武鄉侯,允許開府之權,不久再領益州牧。直到蜀漢建興三年(225年),在安頓好一切,諸葛亮開始進行南征。這應該是由諸葛亮完全主導的一次軍事行動,也算是處女秀。諸葛亮採納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打敗雍闓軍,七擒七縱孟獲,平定了南方,並以蠻人為主組建了無當飛軍這支特種部隊。

    在解決後顧之憂後,諸葛亮開始準備北伐,為復興漢室努力。也有大家耳知能祥的六出祁山的故事,直到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北伐軍中。

  • 19 # 中書門下平章事

    分三國演義和三國志

    三國演義:小說設定如此,以蜀漢為主線,諸葛亮作為蜀漢肱骨之臣自然是主角光環。

    三國志: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其實評價還算比較客觀。

  • 20 # 中行偃1

    答:是嗎?不對吧!

    《三國志·先主傳》曹公南征表,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這才是諸葛出山的第一仗☝️!這是勝仗?是勝仗,對於曹操來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裝修你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