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解說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相信大家對這句話也很熟悉,歷代帝王在開國之後,為防止功高蓋主,都對一些功臣採取了一些措施,很少有能夠全身而退的。但在朱元璋的時代,還居然能有人激流勇退,實屬罕見。

    朱元璋,出身布衣,深知權力的重要性,所以在開國之後,對各個方面都進行改革,其核心思想是加強中央集權。不過起初也是對國家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後來大興文字獄,就顯得過於暴政了。

    俗話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他吸取了元朝滅亡的原因,進行中央集權。雖然在開國之後,封賞了三十多位有功之臣,但是在朱元璋看來,長久下去這必定是一個隱患。

    於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後來又追究其黨羽,前後一共殺了3萬多人,震驚朝野。

    後來的空印案,因為戶部以及各地的財政報表都要求極為嚴格,所以地方官員都會攜帶一些空印的備用,後來朱元璋就因此而處死了百餘人,整治了許多官員。

    洪武十八年,發生了郭桓案。郭桓與官吏作弊,貪汙。朱元璋將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處死。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以藍玉想要謀反之名,誅殺其及黨羽1.5萬餘人。

    但是,有一位開國功臣在朱元璋的眼皮子下,得到了善終。除了他和朱元璋是發小之外,湯和對其也是畢恭畢敬,他可以算得上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在元朝滅亡後,他是第一個主動向她交出兵權的人。後來在倭寇戰爭中,自己也是親臨戰場,確保了國家的安全。回到家中,也是低調做事,對待子孫嚴加管教,遵守法律。朱元璋的耳目對他的監視一直都有,只是他從來沒有出格的事情,所以讓朱元璋放心。

  • 2 # 國內ERP專題

    歷代帝王都一樣,自古“狡兔死走狗烹 飛鳥盡良弓藏”朱元墇也不例外

    1368年,朱元璋即帝位,國號大明,建元洪武,以應天為國都。應天就是今天的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朱元璋當了皇帝,最關心的事就是我這個政權可不能丟啊。千辛萬苦搶過來不容易,不能讓老朱家的後代再去乞討了,得千秋萬代一統江湖傳下去。所以,他在宋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首先權力不能旁落他人之手

    朱元璋在登上大位後便進行了一系列的“清君側”活動。這大明的江山是他在亂世裡打下來的,不是透過正統的方式繼承的,所以身邊必有很多勞苦功高的開國功臣。這些臣子在打江山的時候是“微臣”,但在治理江山的時候便是“危臣”了

    歷代皇帝對“功高震主”這四個字很是敏感,劉邦殺韓信用心如此,宋太祖是用“杯酒釋兵權”其目的也是一樣。

    對於明太祖朱元璋來說,這更是無法忍受的。他要一步步削弱了這些臣子的力量,以加強自己的統治。

    先是劉伯溫正是這種政策下的犧牲品。他幾次被朱元璋撤官,又幾次被召回,經歷了希望的產生到幻滅的過程, 最後吃了胡惟庸開的藥的慢慢死去。

    最後,胡惟庸、李善長、徐達。太祖皇帝起兵可是文靠李善長,武靠徐達。李善長當時七十多歲了,風燭殘年,封南韓公,開國功臣之首,太子朱標的老師。而徐達被朱元璋稱為:“來茲定鼎於江南,遂做擎天之柱。”徐達是擎天柱。

    倆人都難逃被殺的下場。

    民間傳說,徐達背上長瘡,不能吃發物。朱元璋偏偏送蒸鵝讓徐達吃。徐達含著眼淚吃這蒸鵝,吃完之後,瘡崩而死。

    而李善長被以謀反罪,一家七十多口全被殺掉。十餘年過後,又藉口大將軍藍玉謀反,掀起一場屠殺,殺掉了一萬五千多人。這一下,開國的武將也被殺光了。

    基本上就沒幾個能人了。

    據明代一本《名山藏》,裡面曾記載一件事,朱元璋殺功臣,讓太子朱標很擔心,於是勸諫朱元璋。朱元璋把一根棘杖放在地上,讓朱標拿。上面全是刺,朱標自然不敢拿。朱元璋就說,我為什麼殺功臣?我在幫你拔刺呢。我把上面那些刺都給你拔了,你自然就敢拿了嘛。

    後來朱標不幸早亡,孫子朱允文更加孱弱。朱元璋更加需要幫孫子拔掉刺。只能朱允文留下三個顧命大臣是方孝孺、齊泰、黃子澄

    明太祖屠戮功臣,只相信自己家人,化家為國,分封兒孫做藩王。他一共二十五個兒子,長子朱標被立為太子,他如果能繼承大業倒是一代仁君,但是他英年早逝,洪武二十五年就死了。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才駕崩,白髮人送了黑髮人。 太子朱標一死,朱元璋還剩下二十四個兒子,除了三個年幼的,二十一個分封到各地做藩王。

    藩王手握重兵,其中最厲害的是寧王朱權。寧王鎮守東北,麾下八萬六千精銳部隊。另外,燕王朱棣也有三四萬軍隊。這些親王手握重兵,朱元璋認為,江山可保長治久安。

    也就是說,他跟劉邦的想法一樣,都是小農思維。也不想想,自己的兒子不會反你,但是再往下可就難說了,還終於反了。

    一次,朱元璋帶著朱標的兒子、被立為皇太孫的朱允炆檢閱藩王的部隊。老皇帝得意地跟孫子說,瞧你這些叔叔,兵強馬壯,萬一哪裡造反,就讓你叔叔們鎮壓!朱允炆小夥兒當時也二十多了,有點兒想法,就反問了一句:我叔叔造反,誰鎮壓?一下把皇上問暈了,沒考慮過這問題。那就靠天吃飯唄,哪兒這那麼巧?結果老朱一死,朱允炆即位,就是明惠帝,馬上下詔削藩。

    他這一下詔,燕王朱棣就反了,起兵發動“靖難之役”

    可惜這三個在顧命大臣沒經過戰爭,能力實在有限。因為有能力一點的文臣、武將都被殺了。所以,朱允文基本上抵擋不住朱棣的進攻,皇位丟了。成就了朱棣,也就明成祖。

  • 3 # 有誰共鳴丶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它的開創者便是傳奇皇帝朱元璋,他的一生非常的坎坷,曾經淪為乞丐的他最後居然推翻了蒙古人的統治,並且擊敗了其他的軍閥自己做了皇帝,這樣的經歷放眼整個中國歷史也沒有幾個人能夠比得上他。朱元璋是一個非常嚴酷的人,在他統一全國穩定了政局之後,便開始大肆屠殺那些開國的功臣們。

    那為何殺掉這麼多開國功臣呢?

    以我愚見:

    朱元璋這麼做或許和他早年的經歷有關,畢竟是從最底層爬上來的人,他知道做乞丐的艱苦,自己好不容易爬到這個位置上,非常擔心自己的皇位被別人搶走。在天下太平之後他開始大肆殺害當年為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像徐達、常遇春這些人算是非常幸運的,他們是病死的,其他功臣可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縱觀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

  • 4 # 每天說史

    多數開國功臣自恃功高,驕橫無比,他們都來自農民底層,自身修養也非常不足,在戰時他們有仗可打,沒有仗打了就容易惹是生非。這群人最忌憚朱元璋,朱元璋在世上還能夠鎮的住他們,如果朱元璋去世後那就不好說了。

    有一次朱元璋又要殺掉一批功臣,太子朱標於心不忍,勸說他:“陛下殺人太多,恐傷了和氣。”朱元璋並沒有說話,而是好了一根帶刺的木棍丟在朱標面前,讓太子去撿。太子自然不願去撿。朱元璋冷冷的對他說:“我殺人就是為了替你拔掉這根木棍上的刺!

    綜上所述,朱元璋殺開國功臣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鞏固維護皇家權力。

  • 5 # 半釋半道半俗人

    本來創業時大家都是股東,憑什麼最後公司成了你朱元璋一個人的?這些創業股東們必定不服氣啊,但是老朱手段太厲害了,他在的時候大家都只能發發牢騷做點小動作。但是老朱一旦掛了,二代肯定是鎮不住這些原始創業股東。所以,老朱只能趁他還在位置上,把他們都開除(殺掉,死人肯定不會搗亂)了,一勞永逸啊。

  • 6 # 歷史的影子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應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姓朱氏,諱元璋。大明王朝第一任皇帝。漢族,原名朱重八(也稱朱八八、朱興宗),後取名朱國瑞(1328年-1398年)。朱元璋出生於赤貧的農家,因此是出身於中國社會的最底層,朱元璋是繼劉邦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位布衣出身的開國君。

    朱元璋,在他的大明王朝的江山確定之後,他就開始有計劃地有目的地清除異黨。朱元璋為什麼會對這些功臣們痛下狠手呢?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朱元璋誅殺功臣們?朱元璋到底殺錯了哪些功臣?因為朱元璋所創功業的巨大與輝煌,又因其屠殺開國功臣的惡名,所以朱元璋一直是中國古代最受爭議的歷史人物之一。

    24歲時赤手空拳參加農民軍,40歲時登大寶坐擁天下,整個發跡的過程一共只花了朱元璋17年時間。1398年,朱元璋以71歲高齡駕崩於任上,掰著指頭數數,他總共當了31年的皇帝。在歷代統一九州的開國皇帝中,朱元璋是在大位時間最長的一位。朱元璋一生征戰不息而能長壽(71歲在古代當然算得上是高壽),這應當歸功於他有一個好身體(或許是流浪時磨練出來的)。而朱元璋的長壽,又使這位傑出的古代軍事家能夠把自己漫長的後半生投入到治理國家的偉大事業當中,從而成為一個政績也很卓著的皇帝。

    蒙元末年,群魔亂舞兼群雄逐鹿,歷代亂世,形勢還真是少有這麼亂乎這麼錯綜複雜的,而朱元璋竟然能在這巨大的混亂中後來居上,大敗所有的魔鬼與英雄,收割所有的莊稼與果實,無論怎樣看,他也真要算一個罕見的奇才異傑。而他做出的收拾戰亂、光大傳統文化、恢復漢民族正朔地位等諸多方面的貢獻,使得這位文治武功無不突出於史的皇帝放射出了“偉大”的光芒。

    可是很遺憾,有一個聲音說:朱元璋太殘暴了!竟然屠殺了這麼多功臣宿將!這樣的人怎麼能配得上“偉大”二字!?並且,這個聲音在明亡清興以後越來越強,越來越大,朱元璋的名聲也越來越壞。

    那麼,我們不妨瞭解瞭解,與朱元璋並肩戰鬥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都有誰呢?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李文忠、鄧愈、朱文正、湯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興、廖永忠、傅有德、馮國用、馮勝、沐英、藍玉……真可謂人才濟濟、群英薈萃!

    眾多文臣武將的名字,無法在這裡一一羅列,但於明朝功勞最大的,大體也就是這些人了。這些大明朝的開國功臣,雖然只是輔佐朱元璋這朵大紅花的綠葉,卻並不妨礙他們的英名在史冊上閃閃發光!

    可惜這些開國功臣大多結局不好,許多都被朱元璋找藉口給殺了。甚至包括徐達、劉伯溫這樣的大功臣在內,民間也傳說是死於朱元璋之手。儘管朱元璋的大開殺戒很值得懷疑,可是被暗中洗了腦的人們都偏向於這樣認為,他們懶得動腦子去質疑,所以他們樂於全盤接受清廷的結論。

    果真如此嗎?我看未必。因為清代修《明史》貓膩多多,包括《大明英烈傳》這樣的歷史小說也被大肆篡改了,還有那所謂的“火燒慶功樓”的故事,大抵也系滿清的捏造。

    黎民百姓誰不憎恨暴君?文臣武將誰不憎恨屠殺功臣的君主?滿清太清楚這一點了,為了讓天下所有的漢人都忘懷明朝乃至厭惡明朝,滿清的皇帝乃下定決心要把朱元璋這個千古罕見的牛人打造成千古罕見的暴君。顯然,要實現這個目的並不難,清廷的統治者們只需把朱元璋屠殺人數的數字改大一些就可以了,只需把一些貪官汙吏的死劃拉到無過受死的功臣裡就行了,只要指使人編造一些所謂的民間傳說就行了。

    於是乎,被矇蔽了的清廷的順民們大多都因為朱元璋很殘暴之類的宣傳而發自內心地棄明服清了。看起來,滿清統治者的目的差不多達到了。當然,也並非所有的人都能被矇蔽住的,否則,反清復明的鬥爭怎麼會長久地貫穿於有清一代乃至從未停息呢?

    而在朱元璋這一方面,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注重民生、最痛恨貪官汙吏的這麼一位嚴厲而偉大的皇帝,則很可能就此成為了這一陰謀的殘酷獻祭和犧牲,乃至被改寫成了中國歷史上最殘暴的一個皇帝。我想,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徐達到底是病死的還是吃蒸鵝死的?

    先說徐達之死。民間傳說徐達晚年身患背疽,而朱元璋賜了一隻蒸鵝給他吃,徐達吃後,沒幾天就死了。這樣的徐徐達之死說法,我以為是不可信的。首先,這是野史傳說,本就不足為信。其次,長背疽的人吃蒸鵝就一定會死嗎?我不懂中醫,但我們為什麼不可以請一位中醫高手來解答這個問題?我相信,我們的中醫會用科學來否定這一說法的。再次,有關徐之死的另一說法——徐達因長年征戰,奔波勞頓以致積勞成疾,於1384年54歲時病逝於南京。史書記載說:徐達死時,朱元璋傷心欲絕,輟朝祭奠深致哀悼,並列徐達為開國武將中之第一功臣,譽之為“萬里長城”。不知怎麼的,也許是因為徐達的中正和謙謹,也許是因為朱元璋的基本品格值得信賴,我總以為這後一種說法應該更為可信,而且動徐達如動國家之基礎,朱元璋還不至於這麼糊塗。

    劉伯溫究竟是不是胡惟庸害死的?

    關於劉伯溫之死,史書記載說:劉伯溫病重後,因為接受了胡惟庸派來的醫生的治療,然後就死了。而人們通常都懷疑劉伯溫其實是死於朱元璋之手。但我以為,他其實就是死於胡惟庸的暗算——當時擔任宰相的胡惟庸嫉恨劉伯溫,因此指使人向朱元璋進讒言陷害劉伯溫,朱元璋自然很生氣,乃奪了劉伯穩的爵位。在胡惟庸勢力的壓制下,心情鬱悶的劉伯溫終於病了。然後就發生了胡惟庸派醫生來為之看病然後劉伯溫病逝的事,這一年是1375年。

    在我看來,即使朱元璋日後真是想大殺功臣以固皇權,當時的他也是絕沒有殺死劉伯溫的想法的。一來那時剛建國七年,身體很健康的朱元璋就算想殺功臣也不用這麼早就動手;二來年紀比朱元璋大17歲的高階軍師劉伯溫在朝中也遠沒有淮西集團勢力大,對朱元璋遠構不成威脅;第三,我以為朱元璋當時也只是想在以李善長、胡惟庸為首的淮西集團和以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之間搞權力平衡而已。

    朱元璋在李善長退休之後曾經邀請劉伯溫出任丞相,可劉伯溫一再地謝絕了——也許他不想介入到朝廷**的旋渦中去,也許他忌憚於功高震主,早就抱定了功成身退的主意。朱元璋也知道劉伯溫的心思,也就不好再勉強,他轉而向劉伯溫諮詢包括胡惟庸在內的丞相人選。劉伯溫的回答是,這幾個人都不成。

    但朱元璋最終還是任用胡惟庸擔任了丞相——他似乎另有他的謀劃。可讓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胡惟庸竟然膽大妄為地害死了劉伯溫(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劉伯溫確實是死於疾病)。總之,我以為劉伯溫這樣的在朝廷中處於相對弱勢的開國功臣絕非為朱元璋所殺。

  • 7 # 公元前

    朱元璋建國以後,按功勞封李善長為南韓公、徐達為魏國公等共六人被封為公爵。封湯和、唐勝宗、陸仲亨等二十八人被封為侯爵。封完公侯之後,朱元璋非常擔心這些手握重兵的公侯們,某一天會“陳橋兵變”。他更擔心自己死後,這些公侯會危害到自己子孫和大明的江山。於是為了永保大明的江山,他開始殘忍地屠戮了跟隨他多年的開國功臣。在這場屠殺中,幾乎所有的開國功臣都未能倖免。這些開國功臣的下場有三種:(1)獲罪被殺;(2)無罪賜死;(3)僥倖逃脫。但是第三種倖免的人極少,只有湯和、鄧愈、郭英、沐英、耿炳文等幾人逃脫了朱元璋的黑手。其中,鄧愈死的早,但是他的兒子仍然未能倖免,沐英後來去鎮守雲南,郭英因為寧妃替他求情所以倖免倖免於難,耿炳文在永樂年間被賜死。所以,只有湯和一人終老而死。

    在洪武十年之前,朱元璋已經殺了兩位功臣,如果要把死因不明的劉伯溫算上,那就是三位功臣了。其中前兩位功臣的罪名是違制。

    洪武十三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胡藍大獄。胡藍大獄長達14年之久,總共牽連到了45000人,其中包括潁國公傅友德、定遠侯王弼、宋國公馮勝等開國功臣。

    如果一個王朝要走向滅亡,那麼這個王朝的統治者就會大開殺戒。其實,朱元璋也不想這樣,任何人都想給自己多找幾個真心的朋友,但是朱元璋卻做不到。因為他害怕別人奪了他的江山社稷。歷史不斷告訴我們,開國功臣並不是那麼好當的,能活到最後的往往都是極少數。

  • 8 # 深藍妖火

    在中國歷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歷來都是人們非常敬仰的一位皇帝。出身布衣,一生轉戰大江南北,最後建立明朝,將北元朝廷趕出中原,讓後人心嚮往之。

    不過,這樣一位英雄人物,卻又以善殺的惡名而著稱。朱元璋立國之後,大肆屠戮功臣。明朝初年所封的6位公爵,28位侯爵,最後只有一個湯和得以善終。在所謂的明初四大案當中,朱元璋更是累計處死超過十萬人!

    那麼,作為一代雄主的朱元璋,在成功建國之後,為什麼會選擇如此大肆屠戮功臣,將開國功臣近乎屠戮殆盡呢?

    1.為了中央集權

    客觀來說,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最大的一個原因,是為了集權。

    要知道,古代和現代不同,從中央到地方,就算是所謂的八百里加急傳遞訊息,想要從當時的都城應天(今南京)傳遞到北方邊境,最快也要數日的時間。一來一回,恐怕就要超過十天了。

    緩慢的資訊傳遞速度,特別容易造成地方勢力割據。再加上龐大的官員體系,偶爾再出個外戚干政或者宦官干政,所以歷史上很多王朝到了最後,皇帝本人手裡的權力,都小的可憐。

    那麼,為了完成高度的中央集權,古人都想過哪些法子呢?

    加快資訊傳遞速度和交通速度,這個就別想了。畢竟朱元璋那時候,是沒有電報和火車這種東西的。

    古代皇帝為了集權,曾經想出過很多招數。其中最好的一個,就是科舉制。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科舉制禁錮人的思想,是十惡不赦的壞制度。但實際上,正是這個看似落後腐朽的制度,讓我們這個國家龐大的官吏體系,在思想上儘量保持一致,繼而保證國家相對完整和統一。

    不信的話,你可以去翻書看。在科舉制出現以前,中國也經常出現混亂的諸侯割據時代,而且分裂的時間,要遠比統一的時間更長。但是自從隋煬帝首創了科舉制以後,後面上千年時間,我們這個龐大的國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直保持著相對的完整。

    隋煬帝首創科舉制

    這個話題扯得有點遠,我們在把注意力重新放到老朱同志身上。

    從所謂的明初四大案來看,我們不難發現,老朱大肆屠戮功臣,最大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整肅吏治,收攏國家權力。

    尤其是胡惟庸案,老朱更是徹底取締了丞相這個官職,將丞相的權力收為己有。

    開國功臣,本就容易居功自傲,給國家帶來難以想象的後患。而老朱這種大肆屠戮功臣的行為,顯然讓這些功臣,再沒有了分權的機會,自然也就順利完成了集權的過程。

    2.當時的官吏,很多都是北元時代遺留下來的

    如果說,殺那些封公封侯的大功臣,是為了收攏權力,防止這些開國功臣居功作亂。那麼殺那些中下層官吏,目的可就不這麼簡單了。

    明朝建立之後,其實遠不像我們想的那樣,一統天下之後,就高枕無憂了。歷史上很多新王朝的建立,都是在舊王朝徹底土崩瓦解的基礎上,但明朝算是個例外。

    明朝建立後,明朝的上一個王朝元朝,其實並沒有徹底被滅。就算後來徐達打下北京,徹底收復了傳統意義上的中原後,北元王朝依然存在,而且實力很強。

    直到後來幾十年裡,朱元璋打了幾次,朱棣又打了幾次,當年強大的北元王朝,才徹底土崩瓦解,分裂成幾個大部落,對明朝的威脅稍稍小了一些。

    而在明朝早期的那十幾年裡,朱元璋想要讓這個龐大帝國存在下去,最大的一個敵人,就是北元王朝。

    如此一來,另一個問題就凸顯出來。

    因為朱元璋是以武開國,在龐大的中原版圖上,很多官吏其實是一直從北元做官到了明朝,換湯不換藥。城頭變換大王旗,但城裡面說話的人,還是那些人。

    正常來說,科舉制被創立之後,絕大多數統治階層的文官,都是透過科舉制一步一步爬上來的。但明朝剛剛開國的那十幾年裡,透過科舉制上來的人才還太少,遠不足以填補整個中下層文官體系的龐大空缺。

    這些中下層官員,很多都是北元,或者當初其他起義軍的人。這樣的官員,朱元璋當然不願意信任。相比在思想上慢慢解決這個龐大群體,老朱顯然更願意選擇從肉體上消滅他們。

    所以,洪武四大案當中,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全都牽連了大量的中下層官員。除了明面上為了整肅吏治以外,老朱也是在變著法的想要在肉體上,消滅這些前朝遺留下來的官員隊伍。

    3.為了皇家能夠順利接班

    洪武四大案,前三個案子,可以說都是為了中央集權。但最後一個大案,藍玉案,其實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這個避免的前提,是太子朱標沒有早逝。

    以藍玉為首的軍方將領,其實大都是所謂的太子黨,是朱元璋留給兒子接班的班底。但是朱標不幸早逝,朱元璋的選擇,是讓皇長孫朱允炆即位。朱允炆年少,閱歷手腕都不夠,根本無法順利接手這些班底,就算強行接手,將來也壓不住,根本坐不穩皇位。

    所以,在太子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直接以謀反做藉口,將藍玉為首的軍方一系,直接清理乾淨。

    這就是藍玉案的真相。

    另一方面,除了殺掉藍玉等人,在太子朱標早逝後,為了讓皇長孫朱允炆能夠更加順利的即位,朱元璋採取了更加酷烈的手段,屠殺開國老臣。正是因為這樣,明朝開國年間的功臣,才會被盡數屠戮殆盡,只留下一個湯和。

    4.底層出身,讓朱元璋思想上無法接受很多事情

    客觀來說,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其實是解決當時很多矛盾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一個方法。

    後來的歷史證明,這個方法相當有效。在明朝剛剛建立的近百年裡,國家權力高度集中,也沒有出現過大臣篡權的現象。雖然出了一次靖難之役,但皇帝寶座還是在朱元璋的子孫手裡。

    但是,最有效的,並不意味就是最好的。

    歷史上善待功臣,並且也順利解決問題的先例,並不是沒有。比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漢光武帝善待雲臺二十八將,都是很好的例子。

    朱元璋應該不是不知道這些先例,但他之所以沒有采用,最大的一個原因,還是因為他出身底層,早年間歷經艱難。

    朱元璋早年出身底層,最慘的時候當過和尚要過飯,連妥善安葬父母的錢都沒有。這些經歷,讓他對官員階層始終充滿了仇恨,也是洪武一朝對官員體系嚴苛要求的重要原因。

    早年經歷的種種艱難,則註定朱元璋不喜歡和別人分享權力,更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將來失去權力。

    這一點,從朱元璋頒佈的藩王政策就能看的出來。朱元璋規定,皇家子孫不得工作,一切由朝廷養著。從這個政策就能看出,朱元璋是真的餓怕了,除了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再餓肚子,還擔心子孫有一天會餓肚子。

    這樣的性格,自然不會接受那些所謂更好的結果。他想要的,只有簡單粗暴,讓明朝政權能夠穩定傳承下去,子孫後代可以永遠不用餓肚子。

  • 9 # 婉兮歷史

    朱元璋大殺功臣太子朱標看不下去於是就勸諫朱元璋不要再殺了,朱元璋就直接扔給朱標一塊佈滿荊棘的木頭,告訴朱標我在為你拔掉上面的刺,也就是為朱標清理登基以後的勢力,朱元璋怕被儒家文化浸潤的朱標治不住這些手眼通天的人物,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這些人個頂個的厲害,謀士劉基、後勤李善長、大將徐達、常遇春、傅友德、後來崛起的藍玉等等,哪一個也都不是好控制的,朱元璋奉行的政策就一個字“殺”。

    當然了朱標也提出質疑,朱元璋說功臣是木頭上面的刺,而朱標就說:“有什麼樣子的君王就有什麼樣子的臣子”,朱元璋聽了怒不可遏,但是朱標依然是朱元璋最寵愛的兒子,只可惜朱標死的太早了,朱元璋把對兒子的愛轉嫁到了朱允炆身上,看著比兒子還更加仁義的孫子,朱元璋更加堅定了清除異己的心,為孫子鋪路,朱元璋這心也算是操碎了。

    不僅殺功臣也廢了丞相制度,朱元璋也算的上是勞模,丞相是可以分權但是丞相也真是幫皇帝幹事啊,可是這回好了這回所有的事全都是朱元璋一個人處理,要知道一個帝國的事那可就太多了,可是朱元璋精力旺盛啊這是自己家的事啊,自己越處理就越有精神,可是朱元璋子孫後代可沒這麼勤勞所以才會有內閣制度出現。

    朱元璋不僅殺功臣還殺貪官,朱元璋可是恨透了貪官,當初元朝統治的時候,對百姓搜刮各種苛捐雜稅,那花樣之多簡直令人髮指,朱元璋殺了這麼多貪官可是卻成了百姓心中的神仙,這個從古至今未見的好皇帝啊,真是為百姓著想啊,朱元璋規定貪汙六十兩銀子的貪官就死刑,也可以相見朱元璋有多痛恨貪官,而且懲治貪官的方式也多,剝皮萱草放在後任官員辦公桌旁震懾,可為什麼朱元璋這麼殺,貪官還是前仆後繼的上呢?可以說明朝的貪官也是最多的?

    主要是因為官員的待遇太低了,吃喝勉強夠但是請客或者做官服的錢都沒有,當官是了什麼啊?不過就是要人前顯貴罷了,這下活的還不如個老百姓呢?當官的怎麼甘心?所以待遇低貪官多,在如此嚴峻刑法之下貪官還是多,朱元璋前後共殺了十五萬人左右,這算是創了先河了。

    當然了朱元璋為後世子孫操碎了心,也沒阻攔得了朱棣造反奪了侄子朱允炆的位子,可見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人算算的過天嗎?

  • 10 # 君臨格史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封建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更是中國唯一一個布衣皇帝,也就是真正的從社會最底層一步一步打拼,最終坐上皇帝寶座的,這樣一個皇帝絕對是人中龍鳳,不站在他的角度,沒有他的親身經歷,估計很難了解他的想法。只能試著解讀一下吧。

    1、朱元璋是個由社會最底層打拼上來的皇帝,深知社會黑暗官員腐敗對老百姓的危害,所以對腐敗人員,對作惡人員下手絕不手軟。

    朱元璋殺的一些功臣,不排除有腐敗分子,認為自己戰爭年代有功,就胡作非為,對這些人,老朱殺的沒有毛病。當然具體有誰就不說了,畢竟歷史記載的不一定是事實。

    2、作為皇帝,最怕的就是下屬謀反,因為身邊的人對他最清楚,他的優點弱點全都明白,在皇帝位沒有坐穩之前,也有部分人可能並不服氣,一個放牛娃竟然當皇帝,我為什麼不能呢?

    針對謀反者,哪個皇帝都不會手軟的,有時儘管是誤殺。

    3、有人的社會就有組織,有組織就有派系,朱元璋的朝廷也有派系,有派系就有鬥爭。派系鬥爭的結果,失敗的一方可能就是掉腦袋,這些人的死也算在了朱元璋的頭上

    4、第三個就是大家常說的,為孫子朱允炆當政掃清障礙,怕孫子駕馭不住這些老臣,只有自己下手,保住朱家江山

    5、最後一個,其實大多數朝代的開國皇帝殺的功臣都不少,但是人們說起來好像明朝朱元璋最過分,這裡邊也有清朝統治者的功勞,為了增加自己的正統性,有目的的抹黑前朝而已,不僅是清朝這樣,其它朝代都一樣,大家辯證的看就可以了!

    總之,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從歷史的角度講,是個了不起的王朝,創造了輝煌的文化和成就,但是得到人們的正確客觀的認知可能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 11 # 歷史小公子

    時代背景

    要知道老朱這種猛人,幾百年才能出一個,自重起兵以來,打下這疆域,可以說已經夠疲憊的了,但猛人就是猛人,

    老朱直接幹翻了統治歐亞大陸的元帝國,人家想在草原上建立一個叫北元的地方吧,你說這也不過分吧,中原地區都給你了,就放過我們把!

    可老朱,一撩袖子,大吼道:不幹,老子非讓你們亡族滅種不可,

    於是老朱,就接二連三的和老朋友北元人進行友好的交流啦!

    咳咳,至於交流結果就是,北元連北元這個名字也不敢叫了,非常乖的遠離著老朱同志,

    帝國戰略規劃!

    要知道,在大明帝國總設計師,老朱同志,他的設計就是,自己幹完所有子孫們的工作,然後讓兒孫輩去享福吧

    於是他隱忍幾十年,藉著胡惟庸案,徹底廢除了影響皇權的宰相制度,更是在接下來不斷屠殺著功臣,

    這樣做出發點就只有一個!

    我大明王朝未來發展重心,是對內開展的,是以文治國,而絕對不是武將天下,

    所以,怪只怪你們有一絲可能破壞我的設計了!

    兄弟,在這裡先說聲抱歉,請各位赴死把

  • 12 # 布衣白丁

    在中國的封建王朝歷史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屠戮如此多的開國功臣,也算是歷史罕見,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覺得要從朱元璋自身和開國功臣兩個方面來說:

    從朱元璋的角度來說首先來看朱元璋是什麼人。朱元璋出身貧農家庭,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後因災變,曾一度剃髮出家,四出流浪,化緣為生。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政權。先後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其他諸侯軍閥,統一南方,後北伐滅元,建立大明。朱元璋是一個窮苦人出身,對於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兄弟,肯定是心存感激的。常遇春率軍北擊蒙古,在勝利凱旋圖中病逝。朱元璋痛失愛將,十分悲痛,專門作詩悼念他:“朕有千行生鐵汁,平生不為兒女泣。忽聞昨日常公斃,淚灑乾坤草木溼”,親自參加他的喪禮,將常遇春作為陪葬明孝陵的功勳之臣,埋葬在南京太平門外鐘山下。又追封常遇春為開平王,配享太廟。所以朱元璋和手下功臣是有一定感情的。

    但是最後又發生了胡惟庸案,李善長案,藍玉案,誅殺了一大批功勳宿將,其中有很多人是蒙冤而死。這就要看朱元璋的另一面了。

    因為出身草莽,幼年窮困,做了皇帝后,朱元璋是不想把自己的權利和利益拿出來分享的,尤其是害怕自己死後,兒孫中沒有強有力人物能鎮得住這幫造反起家的老臣。朱元璋也不是像光武帝、宋太祖一樣的人,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殺個乾淨,只留下對自己子孫沒有威脅的人。再加上分封朱姓藩王,壯大朱姓家族的實力,這樣可保皇權穩固。從明朝前期的歷史看,這套方法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即使發生了靖難之變這樣的內亂,但是明朝的皇權還是牢牢把握在了朱元璋子孫的手裡。可以說從朱元璋的角度來看,屠戮大批開國功臣是一種保護自己和後世兒孫的好手段。從開國功臣的角度大傢伙跟著朱元璋,朱大哥一起鬧革命,累死累活忙活了半輩子,好不容易建立了王朝,要點封賞不算過分吧。朱大哥做皇帝,我們這些幹髒活累活的,當個封疆大吏,府縣州官總可以吧。再者說,哪個功臣宿將手底下沒有一幫從刀山火海里拼殺出來的弟兄,朱元璋有時候也不能不給。勝利者難免驕傲,驕傲就容易自滿。這時候想著自己勞苦功高,做一些為非作歹,違法亂紀的事也就難免。被朱元璋抓住小辮子,狠狠打擊也就不奇怪了。封建皇權中,皇帝一言九鼎,伴君如伴虎。明朝初期屠戮功臣也是這種封建制度弊病的影響之一。

  • 13 # 六扇門人jgy

    開國以後,為了避免功臣居功自傲,同時功臣之中也出現了胡文庸藍玉這些貪汙腐敗分子,還有空印案的出現,為了整治吏治,朱元璋亂世用重典,嚴刑峻法將胡文庸藍玉剝皮食草,避免以後子孫掌權一些權臣出現。據史書記載,太子對朱元璋屠殺功臣很是不解,一次在御花園求解於朱元璋說:“父皇,群臣對父皇誅殺功臣略有微辭”。朱元璋拿起一根帶滿荊棘的樹枝扔進池塘,並要太子將樹枝從池塘拿起交到他手上。太子說:“父皇,樹枝上都是刺怎麼拿?”朱元璋說:“我現在做的事就是替你把這些刺都拔了,以後你拿起來就方便了”。可見他怕他的後代即位時掌控不了這些元老功臣,可能出現權臣令他的子孫江山不保,替他們預先清除障礙以保他們子孫後代江山永固。

  • 14 # yan海林

    中國自古以來開國君主殺開國功臣的不在少數,老朱也不例外,殺功臣主要是一是功高蓋主,二是為太子朱標上臺鋪平道路。只可惜朱標英年早逝了。要不然大明王朝說不準還能多活幾十年。老

  • 15 # 三起落

    朱元璋一生殺人無數,大明建國前戰場上殺敵人,大明建國後朝堂上殺大臣,其中著名的“胡藍之獄”就是針對勳貴的。

    明初四大案分別是:

    1.胡惟庸案,洪武十三年(1380年)

    2.空印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 或1382年)

    3.郭桓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

    4.藍玉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空印案”與“郭桓案”針對的是有貪汙之嫌的普通官吏。胡惟庸與藍玉案件通常合稱“胡藍之獄”,是針對開國功勳的政治事件,大量勳貴被殺。

    洪武十二年,左丞相胡惟庸和右丞相汪廣洋因占城(現在的越南南部,當時越南還沒有擴張到占城)使團來朝匿而不奏被下獄,洪武十三年,塗節自首告發胡惟庸謀反,同年朱元璋以“枉法誣賢”“擅權枉法”“蠹害政治”的罪名處死胡惟庸、陳寧和塗節等人。

    胡惟庸像

    胡惟庸死後,此案經年未結,株連甚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李善長、陸仲亨、唐勝宗、費聚、趙庸、金朝興、葉升、毛麒、李伯升和丁玉等人勾結胡惟庸為由將他們處死,被殺勳貴有幾十家。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藍玉謀反為名誅殺藍玉三族藍玉被剝皮實草。藍玉案牽連被殺1.5萬人,軍中驍勇善戰者誅殺殆盡。

    《明史》記載: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玉謀反,下吏鞫訊。獄辭雲:“玉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為變,將伺帝出耤田舉事。”獄具,族誅之。列侯以下坐黨夷滅者不可勝數。手詔佈告天下,條列爰書為《逆臣錄》。至九月,乃下詔曰:“藍賊為亂,謀洩,族誅者萬五千人。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胡謂丞相惟庸也。於是元功宿將相繼盡矣。凡列名《逆臣錄》者,一公、十三侯、二伯。葉升前坐事誅,胡玉等諸小侯皆別見。其曹震、張翼、張溫、陳桓、朱壽、曹興六侯,附著左方。

    經胡惟庸案和藍玉案血洗,“於是元功宿將相繼盡矣”,除早死病亡的外,勳貴唯有湯和善終。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開國勳貴呢?

    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都是人中龍鳳,可是天下初定,這些人沒有了用武之地。洪武二十一年,藍玉捕魚兒海大捷,殺敵無數,俘虜七萬多人,其中就包括了北元政權的統治機構和王后等,北元政權滅亡,從此蒙古高原上再也沒有出現統一的政權,喪失抗衡中原的實力。這個時候朱元璋殺起武將來就少了很多顧慮。

    二、有利我朱家的就留,威脅我朱家的就殺

    《明史》評價太子朱標:“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意思是太子天性仁慈,兄弟們犯錯他都護著。

    朱標像

    朱元璋殺勳貴是為了朱標好接班,歷史上有一個有名的故事:朱元璋要殺太子朱標的老師宋濂,朱標去給宋濂求情,朱元璋撿起一根荊棘讓朱標去抓,朱標不敢,說:“全是荊棘,兒臣不敢”,朱元璋赤手將荊棘擼去,說:“這荊棘便是皇帝的權杖,趁我還在的時候將上面的刺都給你擼去,這樣你拿起來才不會扎手”。

    藍玉是太子朱標的死黨,曾經為了朱標上梳朱元璋,說燕王朱棣威脅到太子了,請朱元璋把朱棣除掉,可見藍玉對朱標的忠心。藍玉本是朱元璋留給朱標的武將,所以儘管藍玉犯了很多錯誤也沒把他怎麼樣。可惜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病故,年僅三十七歲,朱標一死,皇太孫朱允炆又駕馭不了藍玉,藍玉的末日也就到了。

    三、威脅天下太平,危害黎民百姓

    朱元璋平定天下後,這些勳貴從完成了從農民到反元鬥士再到大地主的轉變,他們擁有私人武裝,收養義子,養有大量家奴,並與各地駐軍的軍官有密切聯絡。由於經過了戰爭的洗禮,又自持有功,做了很多違法亂紀、與民爭利的事情,胡軍版的電視劇《朱元璋》裡就有很多描述勳貴不法之事的片段。朱元璋底層出身,見不到他們胡作非為、危害國家,自然千方百計打擊他們。

  • 16 # 歷史緯度

    朱元璋屠戮開國功臣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鞏固朱家王朝的統治。的確是藍玉和胡惟庸等開國功臣幫助朱元璋趕走了蒙古人並滅亡了元朝,也的確是徐達和李善成等人輔佐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但功勞巨大的開國功臣卻也是朱明王朝統治的威脅。功臣權力太大威脅了皇權,功臣影響力太大威脅了朱氏家族的權威,功臣的素質太低影響了社會穩定。總而言之,朱元璋屠戮開國功臣反映出的是皇權與臣權的鬥爭,反映出的是最高統治者的目的的古今同一,即鞏固統治。

    朱元璋皇帝的身份就決定了其做任何重大決定的最終目的都是維護皇權,都是為了鞏固朱氏家族的統治。

    一個人做事情的目的跟情商和智商沒有關係,一個人做事情的目的只與這個人的身份地位相關。農民買牛的目的是種地,商人低買高賣的目的是賺錢,讀書人看四書五經的目的是當官兒,而皇帝做事情的目的就是鞏固皇權的穩固,就是為了維護其封建統治。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其對大臣的控制力是比較強的。那麼他會不會徹底放心?絕對不會。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心中“總有刁民要害朕”的想法一直存在,任何皇帝都有這種想法。皇帝心中的不安全感決定了他必須加強對大臣的控制,因此朱元璋建立了特務機構錦衣衛。當朱元璋年老體弱時,這種不安全感會越發強烈,導致朱元璋對功臣的殺戮也越來越慘烈。

    當朱元璋感到時日無多的時候自然要做出更多的安排,當朱元璋知道朱允炆還沒有成為一個能夠徹底掌控大明王朝的合格皇帝的時候必然會為新皇帝消除不穩定的因素。在朱元璋心裡,誰是朱允文掌控國家的不穩定因素?當然是功高震主的那些跟他打天下的文武大臣。自恃功高的大臣會不會服從朱允炆的命令?會不會再出一個要造反的胡惟庸和藍玉?說不好。所以,為了維護朱氏家族對大明的統治,朱元璋要消除不穩定的因素;所以,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

    功臣素質的低下和不同官僚集團之間的黨同伐異導致的腐敗嚴重影響了社會秩序的穩定。要維護明朝的統治就必須穩定社會秩序,而要穩定社會秩序就必須以鐵血手段反腐敗。

    為什麼人民會支援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統治?因為腐敗的元朝社會給不了人民公平和安全感。為什麼人民會支援朱元璋趕走蒙古人?因為蒙古官僚集團的腐敗激化了社會矛盾。由此可見,政府官僚體系的腐敗所激化的社會矛盾會滅亡一個王朝。如果明朝政府如同元朝政府一樣對腐敗現象視而不見,那麼明朝政府就會像元朝政府一樣滅亡。

    明朝繼承了元朝的制度,明朝官員也繼承了元朝的腐敗。元朝的蒙古人殘酷的剝削人民,明朝的漢族官員也殘酷地剝削人民。剝削不會因民族而消弭,壓迫只因階級而存在。元朝的地主階級壓迫人民,明朝的地主階級也壓迫人民。地主階級對農民階級的壓迫是天性,農民階級對地主階級的反抗也是本能。為了不讓地主階級的天性激發出農民階級的本能,朱元璋採取了嚴酷的手段以儘量減少貪汙腐敗的發生。

    如果官員的素質高,那麼的確會降低貪汙腐敗的機率;如果官員的素質低,那麼貪汙腐敗的現象會越來越多。朱元璋手下的開國功臣們的素質高還是低?恐怕高不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大多數出身都比較低。過慣了苦日子的底層人民猛然間成為了國家權力的掌握者,他們會怎麼做?堅持不貪汙並努力不腐敗?那簡直是笑話。

    窮人乍富,貪婪的慾望是無法遏制的。怎麼辦?只能以霹靂手段震懾腐敗分子。因此有了錦衣衛,所以有了剝皮萱草。從某種程度上說,明朝開國功臣被屠戮是咎由自取。

    朱元璋屠戮開國功臣實際上是封建專制制度發展的必然。沒有對錯與否,只看皇權的發展是不是需要這樣做。

    自從秦始皇以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治中國以後,一直到清朝都在沿用這套制度,明朝用的當然也是這套制度。隨著小農經濟的發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不斷的加強,明朝的皇權和中央集權也在不斷強化。皇權強化的過程就是臣權不斷弱化的過程,朱元璋屠戮功臣就是這個過程的直觀體現。

    明朝為什麼不換一種另外的制度?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小農經濟的基礎決定了中國必然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如果要把專制制度發展成民主制度,那麼小農經濟必須發展為資本主義經濟。在當時的中國有可能把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成主導型的經濟嗎?可能性極小。所以,明朝的專制制度一直存在且不斷強化。專制制度強化就是皇權不斷加強,皇帝權力的增加會提高其為所欲為的機率。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有沒有皇權強化後為所欲為的因素在內?一定有的。明朝的開國功臣做了朱元璋強化皇權的犧牲品。

    加強專制是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濟發展的需要就是歷史發展的需要。歷史需要的就要做,沒有對與錯,只有應該與不應該。朱元璋屠戮功臣沒有對與錯,是經濟和皇權的發展的需要,是鞏固統治的目的需要他這麼做。

  • 17 # 從拒絕甜食開始

    屠戮功臣的不只是他,原來大家都是你我一起兄弟,現在變成了皇上和臣子。更何況,還要面對交班的問題。在所有的政治活動中沒有什麼比安排順暢交班更重要的了。老朱只是做的比較特別而已,貧苦農民出身麼,骨子裡對自己還是有點不自信,按照時髦說法就是不能擺脫原生家庭影響,血緣最重要,好東西一定要交給自己人,說老朱是鳳凰男應該沒有問題。

我們再往上下看,如果君臣名份在起義造反前就定好的那麼大家相處是最愉快的。比如秦贏政,唐李淵,元和清,不需要殺功臣,沒必要,原來就是自己的家臣。趙家做的漂亮,杯酒釋兵權,劉邦除了殺了異性王,其他功臣集團都很好的保留,真正做的好的是劉秀,該用用該留留,心懷坦蕩,原生家庭很有愛。其實,很多創業公司家族企業,幹起老臣子來也是不手軟的,可以看看百度,好吧,用百度舉個例子,阿里用18羅漢杯酒釋兵權,小馬哥學劉秀,該留留該走走,百度所有的老臣子都不在了,換到封建王朝沒有跳槽這回事,李彥宏怕也不得已要炮打慶功樓了吧,一笑

  • 18 # 蘭臺令君

    朱元璋對待功臣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絲毫不留情面。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會讓自己揹負萬世的罵名,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徹底。其實站在他的角度上說他也有不得不這麼做的理由,政治永遠都是伴隨著血腥的。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也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來簡單說一下他如此殘暴的目的。

    維護皇權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化的政府

    眾所周知,朱元璋出身卑微,要過飯,當過和尚,所以他深知民間疾苦,他一直懷著“達則兼濟天下”的理想。在封建社會,想要要兼濟天下,皇帝就必須把權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李善長、胡惟庸等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心懷異志的,至少跟朱元璋的既定方針是相悖的。在皇權與相權的鬥爭,朱元璋發現了其中的弊端,權力的分散導致了自己的政策沒有辦法有效的執行下去,出現了陽奉陰違的情況。後來胡惟庸打算起事謀反,這正中朱元璋的下懷,將其一網打盡。

    槍桿子裡才能出政權

    行伍出身的朱元璋深知軍隊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而這些跟隨自己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在天下太平以後,開始無所事事,於是種種缺點就暴露出來了,居功自傲,桀驁不馴,自以為是,有些甚至恃強凌弱,藍玉就是其中最好的代表。表上看朱元璋收拾這些武將是在維護公平正義,實際上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藉此機會將兵權收回到自己的手中,便於鞏固自己的統治。

    為日後太子登基派出障礙

    當然朱元璋屠戮功臣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為太子朱標登基掃清障礙。朱元璋曾經把朱標叫到自己面前,叫他撿起一根滿是荊刺的木棒,朱標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是拿也不好不拿也不好。這時候朱元璋才說出自己的心裡話,我現在做的事情正是為你把木棒上荊刺給拔掉。朱標這才明白父親的心意。朱元璋是何等精明的人?他對朱標疼愛有加,知道這個兒子宅心仁厚,自己百年之後,朱標未必能鎮得住這幫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既然所幸趁著這機會,為日後朱標順利接班掃清障礙,讓老朱家的天下能夠長治久安。

    不過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朱標英年早逝,他疼愛的皇太孫朱允炆最終被老四朱棣給奪走了皇位。他將功臣屠戮殆盡導致危難時刻沒有人能夠挺身而出力挽狂瀾。真的是萬事皆有定數,不可以人力強求。

  • 19 # 孤寡老人講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在開國皇帝裡面的確是殺功臣殺得比較多的,以朱元璋執政時期最著名的四起大案形成的原因和結果來看,朱元璋的目的主要有三條:即肅貪、集權和準備後事。

    “空印案”和“郭桓案”是為了肅貪

    洪武九年爆發的“空印案”是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官員利用空白蓋印公務文書,以此來貪汙地方上上繳都朝廷的錢糧以及運往邊關的錢糧,因為這些都是以實物的形式運送,就給了他們上下其手的機會,借用損耗的名義大發其財。

    洪武十八年爆發的“郭桓案”也是同樣的貪汙案件,官員們組織起來盜賣官糧,數量高達兩千四百萬擔,全國十三個布政司裡面有十二個都有官員牽連其中,可見影響範圍之廣。

    這兩起貪汙和瀆職的案件都讓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大發雷霆,對涉案官員毫不姑息,以殺止貪,前後共殺了、八萬人。

    “胡惟庸案”是為了加強皇帝集權和專制。

    明朝初建立時,還是實行的宰相領導百官和皇帝共治天下的政治制度,但朱元璋顯然對宰相權力過大很有警惕感,他決不允許皇權有任何的被削弱,因此於洪武十三年發起“胡惟庸案”,對以宰相胡惟庸為首的部分官員進行清算。

    “胡惟庸案”爆發的主因就是宰相當時的胡惟庸專權,不過大部分做宰相估計都會這麼幹,宰相處理政務,皇帝做泥菩薩,自宋以來的文官集團都會這麼想,可惜,胡惟庸遇到的是開國皇帝朱元璋,不是熱播劇《大明風華》裡面的太平皇帝朱瞻基和朱祁鎮。

    朱元璋在權力受到威脅和削弱的情況下,毫不猶豫的出手,將胡惟庸以及依附於他的黨羽全部幹掉,此案持續了十年時間,最後連早就退休的老宰相、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都牽連進來被殺掉,前後共牽連三萬多人。

    處理胡惟庸是用造反的名義,其實造反是否是事實都不重要,是不是真的朱元璋都會下手。而朱元璋在處理完胡惟庸後,馬上就廢除了宰相制,設立內閣制,當然,皇權凌駕於內閣之上,徹底改變了千年以來的政治制度,並延續至清朝。

    “藍玉案”是為了清除掉對接班人的威脅

    藍玉本來是朱元璋留給兒子朱標使用的大將,在洪武朝中晚期,藍玉已經是軍中頭號將領。但朱標卻於洪武二十五年英年早逝,先朱元璋而去,朱標死後,朱元璋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做新的接班人,那麼,他就必須考慮,朱允炆是否能駕馭得了桀驁不馴的藍玉。

    藍玉是朱標的表小舅子,朱允炆並非他的表姐所生,再加上朱允炆年紀小,威望小且對藍玉無恩無情,將來很有可能成為藍玉反叛的導火索,朱元璋為給朱允炆不留下後患,於朱標死後的第二年,洪武二十六年開始對藍玉及其他軍中將領下手。

    “藍玉案”牽連的人數也高達近兩萬人,基本上把朱元璋認為的可能會對朱允炆繼位後形成威脅的善戰之將一掃而空,這也導致了後來燕王朱棣造反時,朱允炆手下無將可用,最後丟掉江山,但不管怎麼說,皇帝還是朱家的,朱元璋就算九泉之下知道了,估計也沒所謂。

    上述幾起案件在朱元璋執政時期合稱為“洪武四大案”,是朱元璋時期最主要也最具影響力和後果的案件,兩起是為了肅貪,一起為了加強皇權,一起是為了維護皇權,因果各有不同,但終極目的始終只有一個,即鞏固和維護朱氏江山。

    “洪武四大案”雖然造成了一些消極影響,比如因為內閣制的確定,導致後來的皇帝重用太監,因為把能打的武將殺光,導致兒子成功造了孫子的反等等,但對於朱氏江山的正面作用還是相當不錯的,至少,終明朝一朝,除“靖難之役”外,皇權在內部從來沒有受到過威脅,朱元璋的目的也算是達成大半。

  • 20 # 不念則忘i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應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姓朱氏,諱元璋。大明王朝第一任皇帝。漢族,原名朱重八(也稱朱八八、朱興宗),後取名朱國瑞(1328年-1398年)。朱元璋出生於赤貧的農家,因此是出身於中國社會的最底層,朱元璋是繼劉邦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位布衣出身的開國君。

    朱元璋,在他的大明王朝的江山確定之後,他就開始有計劃地有目的地清除異黨。朱元璋為什麼會對這些功臣們痛下狠手呢?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朱元璋誅殺功臣們?朱元璋到底殺錯了哪些功臣?因為朱元璋所創功業的巨大與輝煌,又因其屠殺開國功臣的惡名,所以朱元璋一直是中國古代最受爭議的歷史人物之一。

    24歲時赤手空拳參加農民軍,40歲時登大寶坐擁天下,整個發跡的過程一共只花了朱元璋17年時間。1398年,朱元璋以71歲高齡駕崩於任上,掰著指頭數數,他總共當了31年的皇帝。在歷代統一九州的開國皇帝中,朱元璋是在大位時間最長的一位。朱元璋一生征戰不息而能長壽(71歲在古代當然算得上是高壽),這應當歸功於他有一個好身體(或許是流浪時磨練出來的)。而朱元璋的長壽,又使這位傑出的古代軍事家能夠把自己漫長的後半生投入到治理國家的偉大事業當中,從而成為一個政績也很卓著的皇帝。

    蒙元末年,群魔亂舞兼群雄逐鹿,歷代亂世,形勢還真是少有這麼亂乎這麼錯綜複雜的,而朱元璋竟然能在這巨大的混亂中後來居上,大敗所有的魔鬼與英雄,收割所有的莊稼與果實,無論怎樣看,他也真要算一個罕見的奇才異傑。而他做出的收拾戰亂、光大傳統文化、恢復漢民族正朔地位等諸多方面的貢獻,使得這位文治武功無不突出於史的皇帝放射出了“偉大”的光芒。

    可是很遺憾,有一個聲音說:朱元璋太殘暴了!竟然屠殺了這麼多功臣宿將!這樣的人怎麼能配得上“偉大”二字!?並且,這個聲音在明亡清興以後越來越強,越來越大,朱元璋的名聲也越來越壞。

    那麼,我們不妨瞭解瞭解,與朱元璋並肩戰鬥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都有誰呢?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李文忠、鄧愈、朱文正、湯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興、廖永忠、傅有德、馮國用、馮勝、沐英、藍玉……真可謂人才濟濟、群英薈萃!

    眾多文臣武將的名字,無法在這裡一一羅列,但於明朝功勞最大的,大體也就是這些人了。這些大明朝的開國功臣,雖然只是輔佐朱元璋這朵大紅花的綠葉,卻並不妨礙他們的英名在史冊上閃閃發光!

    可惜這些開國功臣大多結局不好,許多都被朱元璋找藉口給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2018年卡特參加扣籃大賽,能戰勝拉文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