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秋色泥萌

    墓地結婚

    男的得了絕症,女的不離不棄

    女的得了白血病,男的在醫院求婚

    一個老爺爺得了健忘症,只記得那個老奶奶

    一個老奶奶每天吃飯的時候多擺一副空碗,因為老爺爺已經去世了好多年

    自古好像總是悲傷的最感人

    個人覺得還是能從年少到白頭最浪漫吧

  • 22 # 碩曉午

    可能是本人經歷,或者比較倒黴,在現實生活中真沒遇到過什麼感人的故事!我見過很多不幸的夫妻生活,在這裡就不多說了…掃興!

    大家有什麼感人的故事呢!讓我也感動感動!

  • 23 # 風雨無言

    爺爺奶奶的愛情故事——子期

    我的爺爺奶奶都是老師,爺爺已經去世,奶奶也有八十多歲了。自6歲起我便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故而我和爺爺奶奶的感情很深,也可以說是無話不談。直到今日,每逢節假日都一定會和奶奶打電話,平時也是,有點什麼小成績、小趣事,就愛和奶奶分享,每次我都快活的像個小孩子。今天我要講的都是奶奶平時有一搭沒一搭地告訴我的她和爺爺之間的事情。

    奶奶和爺爺是同鄉,不過那個年代,通訊不發達,而我說的同鄉,也只是在同一個市的兩個村子裡,嚴格的說只能叫做同市。奶奶有幾位弟妹和一個兄長,她是長女,自小便擔負起照料弟妹、幫助父母的活計,也一直勤勤懇懇的,內心很嚮往學習,所以即使一開始沒有學上,但是仍然拿著我舅爺爺(也就是奶奶的哥哥)的書本看,跟著他學習識字。在那個年代,農村家庭能夠供養起一個上學的孩子已經不易,奶奶也沒有強求,只是跟著一起學,一起做。一天,舅爺爺學校的老師路過家裡,看到了奶奶在土屋門口的沙地上拿著樹枝寫字,當下便有些震驚,隨即停下,和我的奶奶說起話來,也透過談話,對奶奶的學識考校一二。那年,我的奶奶8歲,她沒有上過學,所學的知識、掌握的程度卻和正在讀書且成績頗好的舅爺爺不分上下。於是老師親自去找了奶奶的父母,特許她不交學費,有時間的時候便跟著這位老師所在的班級聽課。奶奶當然非常高興,在生活之餘便時常去學校“偷師”,一直這樣學習到了大約初三學生的水平。

    後來,奶奶到了20歲。在農村,也算是個“老姑娘”了。奶奶的父母幾經輾轉,最終為奶奶介紹了一個不錯的物件——那介紹人說是個有前途的年輕人,在初中當什麼主任的,二十多歲,上過學讀過書,只是身體不是太好。奶奶之前是和爺爺從來沒有見過的,也不在意什麼身體好不好,奶奶說,她會幹活,能照顧人,不在乎物件身體情況。“要是身體不好也當不了學校的主任不是?”奶奶心裡是這樣想:“他念過書,有文化,以後我們也能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於是,奶奶和爺爺見了個面,相互都感覺印象不錯,經雙方父母同意後,就草草的結了婚。

    那時候的婚禮簡單啊,農村家裡窗戶上貼個紅窗花,大家一起吃一頓水餃,就算是慶祝了。結婚當天晚上,奶奶就跟著爺爺回了家。

    爺爺家條件很差,那年正趕上收成不好,家裡之前供爺爺上學花掉了所有積蓄還四處借了不少錢,爺爺工作後,又因為身體不好,農忙基本幫不上忙,家裡的弟弟又在讀書,只有爺爺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姑奶奶可以在地裡幫上點忙。於是,爺爺只能把工資全部補貼家用,還掉之前借的賬。

    爺爺和奶奶結婚當天,家裡連面都沒有,還是匆匆忙忙去鄰家借了一碗白麵,包了一頓素水餃。奶奶吃得開心,也不知道對方家裡的狀況,吃完一碗還要去盛,爺爺把自己碗裡的水餃全部給了奶奶,自己餓肚子。後來又過了一段時間,奶奶才知道鍋裡的東西早就被盛出來分完了,連麵湯都被兌了水、分著喝了,哪還有剩的?

    再後來,爺爺的弟弟考上了北京的大學,爺爺家裡拿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讓他帶著上學吃,奶奶就賣掉了自己的嫁妝——幾套紅布做的棉被和一個鐲子,換來了好幾個白麵饅頭和好的鹹菜,又怕他去了北京,和同齡人在一起沒面子,自己掏錢去給他做了一身新衣裳。除此之外,奶奶還同時幫忙照顧親戚家的小孩,生活過得倒也有趣又知足。

    再後來,爺爺奶奶有了自己的孩子,兒女雙全,一個女兒,四個兒子。爺爺也升職做了初中的校長,奶奶也因為自己的知識水平做上了語文老師,在一所小學教書。孩子多,家裡的條件更是每況愈下。我的姑姑和大伯都沒有機會上學,早早地出去給別人家打工,二伯在小時候就因為爺爺奶奶無力撫養而送給了別人來養,三伯和我的父親自小被照顧的好,也沒有真正意義上吃過什麼苦,紛紛考上了專科,得以出去上學,看看外面的世界。在他們長大的時間段裡,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文化大革命。

    在文革中,作為高階知識分子和校長,我的爺爺捱了很多批鬥。這些批鬥有些來自他的學生,有些來自平日裡與他意見相左的同事。文革的事情我不願贅述也瞭解不多,只知道這件事讓我爺爺的身體每況愈下,甚至到了無法工作歇業在家的程度,只能由奶奶在家照顧著。奶奶照顧的盡心盡力,毫無怨言。

    就這樣慢慢地過著,過著,平平淡淡中,姑姑結婚了,和丈夫一起開了一家羊肉湯館,生意日漸興隆,也育有一子。大伯從一個初中生透過自己的能吃苦的精神靠著積累的技術經驗,當上了幾千人大廠的業務廠長。二伯憑藉自己的學歷,在一家電力國企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回來了,已不是少年,幾十年未見父母的怨憤在母子相認的時候化為烏有。三伯也在國企工作,我的父親也朝著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東西邁進。每個人都在為美好的明天努力著。

    爺爺奶奶退休後,學校給了一處住房,在鄒城,也就是我現在所說的奶奶家。於是爺爺奶奶離開了老家江蘇,舉家來到鄒城生活。後來我來到了爺爺奶奶家,承歡膝下,也還記得爺爺在世的時候,常常和我感嘆說,奶奶是個賢惠善良的好女人。

    爺爺曾說:“當年啊,我身體不好,本來覺得這輩子在嫁娶方面無望了,卻沒想到你奶奶聽說我念書多就跟了我。你奶奶年輕的時候可是個大美人,又有知識有文化,想和她介紹物件的人可多了,可是她偏偏就是選中了我。”奶奶也不接下句,就朝我撇撇嘴,我們就相視而笑起來。

    在我記憶中,我跟著爺爺奶奶的時候,他們偶爾會鬥嘴爭吵幾句,但是大多時候都是一起出去溜溜,一起看電視,一起笑,生活過得和和美美。爺爺身體不好,奶奶也從不嫌棄,當年說自己願意照顧,結果這一照顧,就是一生。

    我一直以為介紹的婚姻不會怎麼幸福,因為彼此不知根知底,人和人的相處又那麼難,揣測人的心意真的太複雜了,但爺爺去世的時候,奶奶對著靈堂邊哭邊罵,大致意思就是爺爺怎麼可以這樣負心,自己先走了留下她一個人。自那以後,奶奶經常一個人對著爺爺的遺像失神,也會偷偷一個人跑去爺爺的墓碑前,不哭不鬧,就那樣呆呆地看著,自言自語著。

    我的爺爺奶奶從相識到互相依靠,從沒有過什麼轟轟烈烈的愛情和所謂的浪漫,只是日常瑣事,柴米油鹽。我們年輕人,總覺得要浪漫又充滿儀式感、甜言蜜語、撕心裂肺的感情才是真愛,但經受過歲月的沉澱,洗盡鉛華,才會發現,平平淡淡、相攜一生才是最真摯的情感,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 24 # 傾心丿獨念You

    沒有聽過,不過呢,父母的愛情挺感人的,父親不在家時,母親時刻掛念,可在她身邊圍著轉時,卻又嫌父親這不好那不好,這可能就是他們的婚姻相處之道,裡面包含著思念的愛意。

  • 25 # nobu4358

    我覺得最感人的應該就是父母的感情了,母親很有學問,母親是隻會田裡幹活的,父親年輕氣盛,在外面包了一個工程,結果被陷害虧了一屁股債,母親當時剛生下我,月子裡沒人照顧還得了痔瘡要開刀,父親就外出幹活了,母親這個時候沒有選擇放棄父親,父親在外賺錢母親一個人撐起這個家,兩個人透過自己的努力把債還清,這是我最感動的,患難見真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俄羅斯沒有在利比亞內戰中支援卡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