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z2777

    范增本來就不是項羽集團的核心人物,西楚的核心是淮西人士(徐州附近),江東也好江西也罷,都是旁支末流,范增是江西人。

  • 2 # 使用者95417317223

    項羽人心向背,佐傭天子劍,妄自尊大,自諡號稱霸王。滅秦之師諸候之功,群雄憤怒而誅之,四面楚歌,彭越,英布,劉邦,韓信獵殺。範增明哲保身,項羽棄十萬將士而不顧,疲於逃命,虞姬自刎而死,英雄末路終結。

  • 3 # 品讀歷史人生的意義

    所有的反間計能成功根本都是因為雙方不能互信,互相猜忌的結果。

    范增之所以被趕出項營,背後是項羽已經不喜歡范增了,孤傲無謀的項羽許多時候都不聽亞夫的計謀,說明他倆不是決然不同的兩種人,性格觀念不同的人在一起,天長日久必有厭煩之心,項羽苦於沒有正當理由脫離善於謀略,而且德高望重的范增,正好陳平的反間計來了,其實反間計並不是無解可擊,只不過是那個當事人自己想利用這個理由,來滿足自己的私慾,讓對方利用上當受騙,自毀長城,棟樑之才。

    陳平得知項羽派人來下書,高興

  • 4 # 趣聞環球錄

    陳平的反間計只是一個導火索,歸根結底還是在於項羽自負其勇,在成功勝利後就漸漸不敷正視范增這位謀士。在秦代暮年,特別是鉅鹿之戰以前項羽由於勢力不是太強,以是對范增照舊是百依百順的。不過,在鉅鹿之戰後,項羽依附勇武而威震全國,併成為勢力最為壯大的西楚霸王后,順然不會再對范增俯首帖耳了。

  • 5 # 乙丙丁6

    范增為什麼離開項羽?陳平的反間計真的那麼有效嗎?今天我們來聊聊反間計的事,不談范增項羽陳平。

    反間計可以說是最容易成功的一個計謀了,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幾乎可以用瞬息萬變來形容。比方說我們都在老闆手下混,隨便有人對老闆說我們,某某人背地裡說老闆壞話,老闆立馬就會對這個事關注,然後再有人也這麼說,老闆不得不相信了,心理就會發生變化,一瞬間的事情。因為很多人都說,不得不信,哪怕是假的,那時候在老闆那裡就是真的。離間計的施展可以說是自古及今從來就沒有斷過,很多能人都死在離間計上。

    今年春,我們老闆也是如此,秋華為了一統天下,把自己的妹夫妹妹說的一文不值,成功的趕走他們,老闆一家人對秋華相信度一路高漲,只有老闆明白其中的原委,說:走了一個的確損失了一個人才,但是秋華以後更好管理了。最起碼老闆還是肯定了秋華妹夫是個人才,沒有完全贊同秋華所說的一無是處。但是老闆家裡其他人幾乎認定秋華說的,像秋華妹夫這種人根本就沒有留的必要。

    我們看看歷史,李牧被殺不是王翦怕幹不過李牧使出來的離間計嗎?其實范增跟項羽經過陳平這麼一離間,馬上就出現問題,導致范增呆不下去了,所以就要離開項羽。

    人與人的關係其實非常的脆弱,經不住離間,所以離間計反間計才能很容易的進行,而且成本低。反間計也好,離間計也罷,中了的人苦不堪言,使用的人卻能輕鬆自如,效果非常的顯著。

  • 6 # 小豪長白

    毫無疑問,范增的才幹是天下第一的。張良曾說過:“范增智謀三倍於我。”張良這話的意思是說范增的智謀是自己的三倍。為什麼,范增那麼厲害,還要離開項羽呢?

    陳平的反間計,不過是范增直接離開的導火線。范增,70歲出山,幾年就幫助項羽成就了西楚霸王。范增也被項羽尊稱為“亞父”,可見范增在項羽心目中地位的極高的。

    但在用人方面,項羽被劉邦甩幾條街,項羽不聽范增勸告屢次放走劉邦,從鴻門宴到滎陽,項羽一次次錯失君臨天下的機會,范增對項羽的希望也一步步走向絕望。

    這次楚軍已切斷漢軍糧道,將劉邦圍困於滎陽,這是項羽滅劉邦的最後機會。范增自然知道這個道理。所以,當陳平利用項羽多疑,向項羽請和,離間項羽和范增,項羽上當。這一年,范增已73歲,離開項羽肯定不是意氣用事,他70歲出山無非是懷揣姜子牙建國夢想,反秦建楚,助項羽建立帝國。但是,經歷那麼多年,那麼多次勸告,范增徹底明白項羽情商低、無政治頭腦,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意氣用事的項羽遲早會被劉邦打敗。於是這次,選擇離開。

  • 7 # 朵朵佬爺

    其實,項羽的人品是很高尚的,劉邦丶范增是沒有低線的,是毫無人品可言的。故古人有云:“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不聽范增的,是人品決定的,遲早要分道揚鑣的。

  • 8 # 伏羊羅漢

    陳平的反間計很簡單,就是金錢收買!陳平從劉邦那要來了4萬金,搞起了類似於現在的特工戰,金錢美女、糖衣炮彈向楚軍進攻!陳平原來就是楚軍的高階謀士,當然跟很多人很熟,很多人領著腦袋出來混不就是為了富貴險中求嘛!

    范增的離去我認為跟陳平的離間計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為什麼這麼說呢,收買楚軍的事劉邦在鴻門宴後就開始做了,史書記載,鴻門宴後劉邦差張良給項羽、范增各送去了一對玉器,項羽拿在手裡把玩,范增卻氣沖沖用劍把玉器全部擊碎,說是這些秦皇宮的財寶本就是你項羽的,劉邦卻拿來到處收買人心,將來跟你作對的肯定是此人....所以呢,這次陳平肯定收買不了范增的,楚軍其他將士就不好說了,貪財好利的像韓信、呂馬童、英布之流早都跑劉邦那去了!所以項羽必然要整頓軍紀,於是劉邦就大力宣傳項羽不信任人啦,鍾離昧、季布都被趕走啦(實際這倆人並沒有被懷疑,一個是一諾千金,一個是忠心耿耿,項羽撤軍途中就是鍾離昧作為後軍,在遭到劉邦偷襲為項羽組織反擊贏得了時間)

    范增一個70多歲的老人,後背生了瘡,這在古代沒有西醫的條件下很難治癒,加上軍旅生涯很幸苦,范增決定回彭城休養!項羽肯定批准啊,而且後面不太放心派人追趕護送,結果發現在半路已經病死在旅店裡了!

    到了劉邦那裡就變成這樣了:項羽中了陳平的反間計,猜忌范增,范增一氣之下走了,半路氣的生病引發後背毒瘡崩裂而亡……

    看看,要想獲得天下,最重要的部門實際是宣傳部!論宣傳的重要性!而劉邦最大的才能就是忽悠!就是他的宣傳能力!

  • 9 # 毀人不雋

    姜子牙70歲出山助周文王滅商紂,范增70歲出山助項羽滅暴秦,張良曾說范增智謀三倍於我。我相信以張良的智謀,反間計間的不是范增而是項羽。項羽天生力大無窮,率兵打仗也是一馬當先戰無不勝。試問一個天下無敵的霸主與70歲才顯山露水的智者在對敵人的心態上如何統一?失敗是成功之母,驕兵必敗,哀兵必勝。多算多勝,少算少勝,何況無算呼?一路順風順水的項羽自然而然的有些貓捉老鼠小視天下英雄的心態,畢竟無敵的他不曾瞭解權利鬥爭失敗的滋味。范增70歲出山,大機率是因為生無異稟,鬱郁不得志中看破人心,智略無雙,每一步計謀都如同司馬懿般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機關算盡。作為一個主帥,往往天賦異稟才華縱橫的無法取得勝利,反倒是資質一般通曉人情的成為一代天驕。

    其中原因無非人心。領兵乃用人之道,承上意,明下心,起到互通有無,編不下去了

  • 10 # 狼君歷史

    范增離開項羽告老還鄉,陳平用反間計只能是其中一個小原因,或是說陳平用的反間計促使了范增離開項羽,但陳平的反間計絕不是范增離開的主要原因。

    范增從項梁時代就開始追隨項梁項羽叔侄,在項梁陣亡後,又盡心盡力地輔佐項羽,被項羽尊稱為亞父。可以說項羽對待范增是非常信任的,畢竟一路輔佐自己,無論是在個人感情方面還是雜君臣關係上,項羽都不能隨便猜忌對自己最重要的范增。即使項羽再有勇無謀,也不可能因為對待使者吃食這件事上去懷疑范增,因為很容易想到,就算范增真的和劉邦勾結,那不應該暗中進行,怎麼可能擺上明面。再說當時的范增已經七十多歲了,功名已經得到了,要金錢美姬已經沒用了,何必在人生的結尾,即將取得一世英名的最後,叛主弒君呢?要知道古代仕人對名節的看重可要高於對生命的看重,范增在這個時候背叛自己,項羽自己都不信。

    那為什麼范增最後還是離開了呢,我認為有兩個主要的原因。一個是意見不和。范增曾多次主張殺掉劉邦,以絕後患,但項羽卻出於種種原因,始終沒有動手。尤其是在鴻門宴上,范增已經下定了必斬劉邦於今日的決心,但是因為項羽不配合,導致計劃失敗,最終劉邦逃走。范增氣憤之下說出來:“豎子,不足與謀!”的話,可以說是罵了項羽,但項羽都沒有任何怪罪,凸顯了二者關係的不一般,像父子一樣。但是那時的項羽已經不是當初羽翼未豐的少年了,他對范增的態度,就像是已經成年獨立的兒子對父親一樣,對父親的建議不管不顧,有些時候甚至偏要逆著做。項羽就處在那個階段,所以當范增請辭的時候,項羽都沒有阻攔,可能還像一個孩子一樣竊喜,這個嘮叨的老頭子終於走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范增確實老了。俗話說“人道七十古來稀”,在楚漢之爭的那個時代,過太平日子都不容易活到這麼大的歲數,何況還要隨著項羽東征西戰,對於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子來說,實在是太難為人了。而且在這個時候,項羽已經開始不聽取他的意見了。只是尊敬他,把他當成了一個父親一樣的角色,而不去採用他的謀劃了。這對一個謀臣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打擊,畢竟自己做了一輩子的事兒,突然被別人看不起了,心中肯定會有很大的落差,甚至會對自己的價值產生質疑。在此時又患上了毒瘡,身心俱疲,所以選擇了離開。

    物件與的評價,總是說他有勇無謀,這是片面的。能夠指揮萬人作戰,平定天下的任務,怎麼可能只是普通人的思想。說他謀略差,只是相對於劉邦來說的罷了。但是一個那麼明顯的計謀,作為一方諸侯,一支強大軍隊的領導人看不出來,是不太可能的。

  • 11 # 紅霞在東

    智謀之士,英雄人物,在動盪不安的年代都是想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范增做為項羽的謀主,他竭盡心力,屢出奇謀,目的無非是要讓項羽一統天下,而自己做為開國之臣盡享榮華。然而項羽軍事能力雖強,卻弱於政治,對人恭敬有禮,卻不能識人,用人。待人極禮卻不能把實惠分與眾人。逆天道而行,不是實行便於國家管理的郡縣制,而是實行分封制,自己做霸主。殺義帝,燒阿房,坑秦兵,任性而為不知收買人心!范增早在鴻門宴時就說過豎子不足與謀!傷心,後悔,皆蘊於這句話中!範項二人早不似從前項羽稱范增亞父之時那樣言聽計從了!項羽中陳平之離間之中,只是更加遠離范增!我們不知陳平之計影響有多大,但項範裂痕是擴大了!最後范增以體弱多病為由遠離項羽,二人終於決裂!

  • 12 # 尋根拜祖

    如果把范增離開項羽,孤立地認為是反間計的成功,那就誇大了計謀本身的作用。陳平的反間計,至少涉及用計一方,散佈流言一方,受迷惑一方,和受害者一方,還涉及計謀內容的“可信度”,任何一個出了問題,都不足以產生效果。按照這個思路,我們來分析一下,陳平的反間計是否強大。

    反間計的內容:

    陳平讓人在項羽軍中散佈訊息:范增和鍾離眜功勞最大,卻沒有被封王,由是心懷不滿,他倆已勾結漢王,準備裡應外合幹掉項王,分了楚地。

    為了讓流言更真實,陳平還導演了一齣戲。當項羽的使者來漢營時,陳平故意裝作認錯人,以為使者使范增的人,對他非常熱情,又是大餐(太牢規格),又是好禮,尊貴得無以倫比。當得知使者竟然是項羽派來的,就立刻換了一副面孔,換上“惡食”供應使者。

    按史書的說法,流言一出,項羽就不再信任鍾離眜,有大事也不找他商議了,對范增也有所懷疑,說話方式也變得越來越不客氣。等使者回營,將情況一彙報,“項王果大疑亞父”,項羽對范增徹底失去了信任,對范增的建議也不再聽從。

    於是范增迫不得已,要求辭職回鄉養老。項羽也不挽留,范增一路走一路生氣,病死在途中。

    施計方與散佈流言方

    為了達到反間計的效果,施行計策的陳平,被劉邦批准,使用了四萬金。招待項羽使者當然花不上這些,況且項羽使者也沒吃到嘴,那麼這些錢花到哪裡了?

    用在了收買“楚奸”上,要不然,項羽營中的流言從何而來?史書雖未交代,哪些人收了陳平的賄賂,但有幾個人逃不脫嫌疑:項伯、項襄、項它等項氏家族內奸。項氏家族,自項梁去世後,就沒了真正的精神核心,項羽明顯鎮不住叔伯兄弟們。

    陳平做這項工作,有個先天優勢,他原本就是項羽陣營中人,對項羽營中底細一清二楚,很可能還有一些私交,憑藉此,他遊刃有餘。

    劉邦也非常捨得花血本,“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讓陳平隨便花,根本不問怎麼花的。

    受迷惑的項羽

    上面的這些流言,其實並不高明,一直以來,很多人對這段歷史報以懷疑的態度,項羽居然相信了,很可疑。

    確實如此,尤其是使者那一段經歷,怎麼看都像“蔣幹盜書”的翻版,拙劣得很。不過,陳平的這個計策,原本也沒有指望項羽全信,否則范增就不是回家養老這麼簡單了,他要的是,在項羽跟范增之間,挖上一條鴻溝就足夠了。

    無疑,這個目的陳平達到了。即便項羽懷疑流言就是陰謀,但在他的心裡,已經對范增不那麼信任了。陳平看到的就是項羽的這個短處,除了自家人,對誰都不那麼放心,從這一點來說,陳平是高明的。

    正如蘇東坡說:“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一語點破陳平反間計的本質。

    對比一下劉邦,他給陳平四萬金,竟然一點不過問怎麼花的,用人不疑的作風,項羽沒法比。

    受害者范增

    范增的忠心就這麼脆弱,敵不過幾句無根無據的流言?其實,項羽極有可能是相信范增的忠心的,只是范增這個人讓項羽很討厭。

    范增加入項氏集團時已經七十多歲了,好智謀,跟崇尚武力,直來直去的項羽不是一路人。雖然出於尊敬,項羽叫他一聲“亞父”,但自項梁去世,范增與項羽的溝通,就缺少了潤滑劑。

    范增此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太把項家的事當自己的事。這不奇怪,范增的高度,其實是項羽一輩子達不到的,一個是鷹,一個是雞,偏偏雞是主人,鷹很看不起雞。

    所以,范增對項羽說話從來也不客氣,鴻門宴之後,范增大罵項羽:“豎子不足與謀!”請問,目光短淺,血氣方剛,自以為是的項羽能容得了范增嗎?

    范增還有一個毛病,遇到矛盾衝突,他不會轉圜,必須讓項羽低頭接受,否則就怒氣沖天,抱怨不斷,甚至辱罵。這種人別說跟項羽,恐怕跟誰都難相容!很可能,范增不光得罪項羽,楚營中絕大多數人,恐怕跟他都有隔閡。

    所以,與其說項羽懷疑范增不忠,莫不如說,他以此為藉口,想早點趕走老頭!

    綜上所說,陳平的反間計之所以得逞,並不在於手段有多高明,高明在陳平有效利用了,項羽與范增的弱點,以及他們之間的微妙關係,巧妙地在他們之間,挖了一條鴻溝。

  • 13 # 史海一粒粟

    楚漢相爭期間,劉邦項羽勢不兩立,手下謀士,各為其主,出謀劃策。陳平作為劉邦頂尖的謀士,他的離間項羽和范增之計雖妙,但假如遇著別人,也許不會奏效。但項羽一生性格有幾個顯著缺點:好猜忌,疑心大,脾氣暴躁。陳平的計策就是針對項羽的性格特點專門設計的。話說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城中,突圍不出,陳平獻計,派出間諜混入項羽營中,拿出金銀賄賂項羽身邊之人,造謠說:項羽手下大將,謀士因為項羽分封不公,將要聯漢滅楚,正好中了項羽的疑心。項羽又派出使臣回訪劉邦營中,以便檢視營中虛實,到午間飯宴時,陳平指使僕役抬進山珍海味,美酒佳餚,招待使者。陳平故意問:“亞父(范增)可好,有手書嗎”。使者稱:自己乃項王派來的,怎會有亞父手書。陳平故意失色道“原來不是亞父派來的”,忙使僕役將食物抬走,換上又臭又爛的飯菜,僕役還嘟囔“他不是亞父派來的,怎麼配享受好的飯菜呢?”,使者一氣之下,起身離開,回報項羽,說范增私通漢王。項羽本來脾氣暴躁,正好墮入彀中。等到范增再次給項羽獻計時,便大聲斥責范增。范增一想自己七十多歲了,本想跟隨項羽掃平天下,享受安穩生活,沒想到項羽聽信讒言,一腔熱血,付之東流,乾脆辭職回老家。於是向項羽請求辭職,項羽沒做絲毫挽留,任他離去。至此,陳平的離間計成功了。這種伎倆,只針對項羽這種性格的人有效果,換一個理智一點的大王,恐怕就不是如此結果了!

  • 14 # 睡前讀書

    事情的起因有必要說一下。在彭城之戰後項羽包圍了劉邦還斷了糧道。(項羽還打算放了劉邦,是范增建議斷糧道的)一開始傳出的訊息是鍾離昧戰功顯赫卻不能為王,所以打算和劉邦聯手。(陳平搞的鬼)最後這個訊息傳到了項羽耳朵裡,項羽就開始懷疑了,於是項羽派人去劉邦那裡打探訊息。那這事怎麼又跟范增扯上關係了呢?

    原來劉邦見項羽派來了使者(奸細),立即熱情招待說:“範老派你們來做什麼?”兩個奸細說他們不是范增派來的。劉邦聽到後立馬變臉,不好好招待了。還說:“原以為你們是範派來的,可沒想到是項羽派來了,我為什麼好好招待你們?”這兩個二貨回去就對項羽說了。項羽日常流露出對范增的懷疑。范增是什麼人?能不明白?立即向項羽懇求回家養老,項羽擺擺手就讓范增走了,還派人互送(其實也是監視),可憐的范增還沒走到就瘡復發,懷著滿心的鬱悶死去了。自此項羽再也沒有謀士了。

  • 15 # 長城說歷史

    范增為什麼離項羽而去,陳平的反間計難道真的有那麼強嗎?

    陳平的反間計在范增眼裡一看便知,為何范增還要離項羽而去,其一范增對輔佐項羽已失去信心,其二因年事已高,早有告老還鄉之意,其三為保全自己的性命,其四范增早已看出陳平的反間計,也能預料到項羽會相信范增是內奸。

    首先我們來說范增為什麼離項羽而去。

    范增劇照

    范增對輔佐項羽已失去信心

    自從項梁去世以後,項羽便尊稱范增為亞父,一來對范增的尊重,二來想讓范增繼續輔佐項羽。劉邦進入關中的所作所為,讓項羽身邊的謀士范增看在了眼裡,范增看到劉邦一個嗜酒好色之人,進入關中竟然沒有要這兩樣東西,所以范增看出了劉邦的野心,以後定是項羽的對頭。後來范增設下鴻門宴要刺殺劉邦,可是項羽放了劉邦。在鴻門宴中,謀士范增看出了項伯的心思,看出了張良的心思,也看出了劉邦的心思,即便看出了這麼多的心思,他也沒有辦法出掉劉邦,但是項羽不相信劉邦以後是他的死對頭,這讓范增感到特別心寒。

    范增知道在鴻門宴上沒有出掉劉邦,以後就能很難出掉他了,范增更知道劉邦身邊有張良,樊噲,蕭何等,這些能人異士,項羽在鴻門宴上的做法,更讓范增對輔佐項羽有些失去信心。范增在鴻門宴上還看出了項伯是偏向劉邦的,竟有項氏家族的人,去幫助死對頭劉邦,讓范增心裡非常生氣,更加讓范增失去了對項羽的輔佐。

    范增年事已高,早有告老還鄉之意

    早年范增跟隨項梁與項羽叔侄以年事已高,隨著項梁去世,年紀七十有餘的范增開始輔佐項羽。七十多歲的人跟著項羽東奔西跑,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這也能看出范增對項氏家族的忠心。那麼現在七十多歲的人,身體就是一個大的問題,更別說古代的時候了。范增透過鴻門宴之後,就有歸鄉之意了,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史記》中講到:項羽懷疑范增私通漢王要奪權,范增聽後大怒,對項王說,如今天下大事一定,你好自為之,原你賜我這把老骨頭告老還鄉吧,項王便答應了。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范增告老還鄉是早有打算的,項羽也看范增年事已高,沒有追究他與漢王私通奪權之事。

    范增真的中了陳平的反間計嗎?

    陳平的反間計說穿了,但凡聰明一點的人都能看出,對於范增這麼聰明的人,能看不出來嗎?答案是范增早已看出此計,只是想借此事來做一下文章,讓自己更快的離開項羽罷了。也可以陳平的反間計是范增離開項羽的催化劑,也加速了范增的內心的想法。

    劉邦給陳平銀子,讓陳平施展反間計,說白了也就是拿錢去辦事。這一個反間計中涉及到項氏家族的人比較多,范增也已經看到,如今的項氏家族,並非往日的項氏家族,沒有了團結性。都是各顧各個的,每個人都各懷鬼胎,其實這與項羽也是分不開的。范增瞭解了這些以後,更沒有留在項羽身邊的理由了。

    其實對於陳平的反間計,范增就用了一計,那就是將計就計,後來又用了一計,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更重的是范增可以保全性命

    大家都知道,人人都怕死亡,那麼范增也不例外,范增已經知道,項王懷疑自己私通漢王奪取,能預料項羽不會出掉自己,但是肯定日子不受,時間一長,慢慢的沒有希望了。因此范增便想到,告老還鄉離開項羽,也能預料到項羽一定會同意。可是范增逃過了項羽,卻沒有逃過自己的身體。據《史記》中所講:范增在告老還鄉的路上,走到彭城,因疾病而去世。

    對於范增的去世,筆者推測,應該是在路上,心裡難受,在加上自己氣項羽相信陳平的反間計,由於年事已高,身體也開始下滑,經不起顛簸,種種原因,導致范增去世。透過《史記》告訴我們,范增不是為了保全性命,他也不會讓項王賜他告老還鄉。

    結語:一代謀士范增,因一個反間計,離項羽而去,其中的緣由是范增對項羽失去了輔佐信心,早有打算想告老還鄉,也是為了保全性命,讓自己的成功的退身於故土,事事不如意,競在彭城去世。

    文:長城品史

  • 16 # 歷史哨聲

    范增離開項羽回彭城是因為劉邦被圍困、大局已定 和陳平的反間計關係不大

    由於項羽、范增是失敗方,劉邦、陳平是勝利方,加上後人的演繹和神話,以及司馬遷《史記》記錄時文學性的誤導,於是就給人一種陳平的離間計導致范增和項羽反目並離開。

    但事實是:陳平的反間計,花費劉邦4萬斤黃金,離間目標范增、鍾離眛、龍且、周殷四人,只有范增一個人可以說是達成效果,完成任務進度25%。周殷是垓下之戰前劉邦派人策反的——肯定和陳平的離間計沒有多大關係。

    下面是《史記》對陳平離間計的實施記錄:

    “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眛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鍾離眜等。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即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原請骸骨歸!”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陳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滎陽城東門,楚因擊之,陳平乃與漢王從城西門夜出去。遂入關,收散兵復東。”

    從上面的記錄來看,陳平離間計達到了兩個效果:

    1、范增離開;

    2、項羽沒有急攻滎陽,給了劉邦逃走的機會。

    相對而言,劉邦逃跑比起范增離開,對於西漢更加戰略價值。但劉邦逃跑並不是陳平離間計的目標——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范增離開項羽主因是劉邦被困獸、大事已定

    范增要求項羽急速攻城,項羽不肯,范增生氣之下,加上料想劉邦也被困死,逃不出生天,即所謂的“天下事大定矣”。

    范增想不到項羽竟然被一個調虎離山計給騙了,讓劉邦逃回關中。

    項羽的蠢笨,不能作為范增離開的後果,也不能作為陳平離間計的效果。

    陳平的離間計連鍾離眛、龍且兩個武將都離間不了,范增作為一個謀士,能看不出來?

    范增離開,通俗的說就是:你項羽不聽我進攻滎陽建議,加上劉邦也被困死,我在這裡也沒有其他更多的建議給你,我就回彭城吧。

    陳平的離間計最大意外是劉邦用4萬斤黃金買了自己一條命——否則若不能逃出滎陽,劉邦死定了。

  • 17 # 流浪的歷史

    彭城之敗後,劉邦一路退守到滎陽,在滎陽和項羽打起了消耗戰,到了最後劉邦實在是防守不住項羽的猛烈攻擊,主動求和,希望可以和項羽以滎陽為界,雙方二分天下,出人意料的是項羽竟然答應了劉邦的求和,劉邦本以為自己可以有喘息之機,但沒有想到范增看出了劉邦的虛實,勸誡項羽一鼓作氣滅掉劉邦。

    必除范增

    范增的極力勸誡讓劉邦求和的希望泡了湯,項羽第一次有機會滅掉劉邦是在關中,是在鴻門宴上,也是范增極力推動,項羽第二次有希望滅掉劉邦就是在滎陽,也是范增極力勸誡項羽要滅了劉邦,范增於項羽而言,就如同張良於劉邦的重要性,劉邦明白,要滅項羽,必除范增。

    那麼,應該怎樣除掉范增呢?關鍵時刻,劉邦的另外一個謀士陳平提出了反間計。陳平認為,項羽最倚仗的有兩個人,一文一武,武將就是鍾離昧,而文官就是范增,只要可以把這兩個人從項羽的身邊給離間了,項羽就將會失去左膀右臂,那個時候,項羽將不足為懼。

    而這個時候,范增對項羽說“今釋弗取,後必悔之”,項羽也覺得范增說得有道理,就加大力度,一個勁兒的猛攻劉邦,劉邦實在是被打得受不了了,覺得陳平的建議勉強能用,死馬當成活馬醫,就給了陳平四萬金,讓陳平自己決定如何使用,如何來完成反間計。

    反間鍾離昧

    陳平先對項羽最為倚仗的武將鍾離昧下手,他拿著劉邦給的錢,大肆的去賄賂楚軍,讓楚軍散佈假訊息,散佈流言。這些楚軍收了錢,很賣力的在軍中散佈關於鍾離昧的謠言,降低鍾離昧的威信。他們就說,鍾離昧立下了許多的大功,項王竟然連一塊土地都不給,鍾離昧心生怨恨,已經準備要和漢王劉邦聯手滅掉項王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個謠言傳得滿天飛,項羽果然就疏遠了鍾離昧,不再重用他了。

    可是,鍾離昧雖然也是項羽的大將,可力主滅掉劉邦的是范增,所以陳平必須得想辦法除掉范增,才能解劉邦之圍。

    范增怒走

    說實在話,陳平的反間計確實算不得高明,甚至還可以說是有點低劣,那麼他究竟是怎樣離間了項羽和范增的呢?

    當時項羽派了個使者來到劉邦的陣營,就由陳平負責接待,陳平準備了一桌子的山珍海味,對楚國的來使一路上笑臉相迎,楚國的使者看到這一桌美味,非常的滿意,也對劉邦和陳平的待客之道感到好極了。隨後,陳平就問他們是代表項王還是代表范增範將軍,使者就趕緊表示代表項王!

    一聽到這話,陳平的臉色一下子就變得非常陰沉,他就說,我還以為是範將軍的使者,原來是項王的使者,給我把這些東西都給撤了,重新上!然後就把山珍海味都給撤了,上了一些糟糕的飯食,這前後態度一百八十度翻轉,楚國的使者就感覺自己受委屈了。使者回到楚國後,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項羽,項羽一聽勃然大怒,你劉邦幾個意思?范增的人就好酒好肉招待,我項羽的人你就那麼不待見?這個時候項羽就開始懷疑范增了。范增一開始是追隨項梁,項梁死了以後就繼續追隨項羽,所以他其實一直把項羽當做一個後輩看待,而不是當做一個君王,正因為如此,范增很多時候都對項羽非常無理!

    在鴻門宴的時候,項羽猶豫不決、優柔寡斷,事後范增就指著項莊大罵“豎子,不足與謀”,但實際上誰都知道範增是在指桑罵槐的說項羽。聯想到以前范增的不敬,項羽更是心生怒火,陳平這一招拙劣的反間計很快就奏效了。

    以范增的能力,要讓項羽明白這是陳平使的反間計並不難,但是范增沒有去挽回項羽,原因就是因為陳平的反間計太拙劣了,任何一個清醒的人都可以看出陳平想要離間項羽、范增的意圖。但項羽偏偏就被離間了,這說明他對范增本來也沒有太多的信任。范增心冷了,他一開始追隨項梁,後來跟隨項羽,盡心盡力的輔佐項家人,沒想到一個拙劣的反間計就讓他被徹底疏遠了,就算現在挽回了項羽,以後就不會再被離間了嗎?范增確實是心灰意冷了,他主動向項羽提出離職回家,不幹了,項羽本來也不信任范增了,就同意了范增的請求。

    在走之前,范增留給了項羽最後一句話“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心中怒火難平的范增收拾好行囊就準備騎馬回老家,不再參與戰爭,安穩的度過晚年,但可能由於心中積鬱,沒走多遠背上就生瘡了,最後瘡感染了,就病死在了路上,沒有回到老家。

    至此,項羽徹底失去了他的左膀右臂,楚強漢弱的局勢將會被劉邦慢慢扭轉,如范增所言“天下事大定矣”!

  • 18 # 長島男爵

    范增和項籍本來就不是一路人,當初楚王心安排宋義、項籍、范增北上救趙,分別是上、次、末將,就是要讓宋、範二人制衡項籍,可以看出兩人並不是一路人,否則精明的楚王不可能安排兩個項黨在楚軍高層,范增內心應該更傾向於楚王而不是項籍,當然了並不是死忠那種。

    直至到項籍兵變殺宋義,項籍拉攏范增掌握了楚軍實權,范增一直很被動,但木已成舟,也只好跟項籍混了。

    但兩人可以說一直有矛盾,范增是沉著冷靜型的人,而項籍是火爆莽撞型的人,兩人一冷一熱衝突很多。

    後來范增鴻門宴力主殺沛公,就是給項籍挖坑,一次解決兩大楚系軍閥,這樣範增就可以掌握楚軍甚至楚國了,但項籍不中計,經過一番利益扯皮分封天下,回軍彭城裂土封王。

    再後來項籍殺楚王,斷絕了范增的念想。

    細細研究西楚集團,高層都是清一色的淮北人,而淮北人中,又以項氏為核心的核心,作為江西人的范增可以說是外圍的外圍。

    可以說兩人之所以走在一起,完全是形勢所逼,兩人一直相互利用,又相互提防,信任基礎太差了,所以別人一離間就散夥了。

  • 19 # 小杰文章影片

    如果把范增離開項羽,孤立地認為是反間計的成功,那就誇大了計謀本身的作用。陳平的反間計,至少涉及用計一方,散佈流言一方,受迷惑一方,和受害者一方,還涉及計謀內容的“可信度”,任何一個出了問題,都不足以產生效果。按照這個思路,我們來分析一下,陳平的反間計是否強大。

    反間計的內容:

    陳平讓人在項羽軍中散佈訊息:范增和鍾離眜功勞最大,卻沒有被封王,由是心懷不滿,他倆已勾結漢王,準備裡應外合幹掉項王,分了楚地。

    為了讓流言更真實,陳平還導演了一齣戲。當項羽的使者來漢營時,陳平故意裝作認錯人,以為使者使范增的人,對他非常熱情,又是大餐(太牢規格),又是好禮,尊貴得無以倫比。當得知使者竟然是項羽派來的,就立刻換了一副面孔,換上“惡食”供應使者。

    按史書的說法,流言一出,項羽就不再信任鍾離眜,有大事也不找他商議了,對范增也有所懷疑,說話方式也變得越來越不客氣。等使者回營,將情況一彙報,“項王果大疑亞父”,項羽對范增徹底失去了信任,對范增的建議也不再聽從。

    於是范增迫不得已,要求辭職回鄉養老。項羽也不挽留,范增一路走一路生氣,病死在途中。

    施計方與散佈流言方

    為了達到反間計的效果,施行計策的陳平,被劉邦批准,使用了四萬金。招待項羽使者當然花不上這些,況且項羽使者也沒吃到嘴,那麼這些錢花到哪裡了?

    用在了收買“楚奸”上,要不然,項羽營中的流言從何而來?史書雖未交代,哪些人收了陳平的賄賂,但有幾個人逃不脫嫌疑:項伯、項襄、項它等項氏家族內奸。項氏家族,自項梁去世後,就沒了真正的精神核心,項羽明顯鎮不住叔伯兄弟們。

    陳平做這項工作,有個先天優勢,他原本就是項羽陣營中人,對項羽營中底細一清二楚,很可能還有一些私交,憑藉此,他遊刃有餘。

    劉邦也非常捨得花血本,“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讓陳平隨便花,根本不問怎麼花的。

    受迷惑的項羽

    上面的這些流言,其實並不高明,一直以來,很多人對這段歷史報以懷疑的態度,項羽居然相信了,很可疑。

    確實如此,尤其是使者那一段經歷,怎麼看都像“蔣幹盜書”的翻版,拙劣得很。不過,陳平的這個計策,原本也沒有指望項羽全信,否則范增就不是回家養老這麼簡單了,他要的是,在項羽跟范增之間,挖上一條鴻溝就足夠了。

    無疑,這個目的陳平達到了。即便項羽懷疑流言就是陰謀,但在他的心裡,已經對范增不那麼信任了。陳平看到的就是項羽的這個短處,除了自家人,對誰都不那麼放心,從這一點來說,陳平是高明的。

    正如蘇東坡說:“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一語點破陳平反間計的本質。

    對比一下劉邦,他給陳平四萬金,竟然一點不過問怎麼花的,用人不疑的作風,項羽沒法比。

    受害者范增

    范增的忠心就這麼脆弱,敵不過幾句無根無據的流言?其實,項羽極有可能是相信范增的忠心的,只是范增這個人讓項羽很討厭。

    范增加入項氏集團時已經七十多歲了,好智謀,跟崇尚武力,直來直去的項羽不是一路人。雖然出於尊敬,項羽叫他一聲“亞父”,但自項梁去世,范增與項羽的溝通,就缺少了潤滑劑。

    范增此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太把項家的事當自己的事。這不奇怪,范增的高度,其實是項羽一輩子達不到的,一個是鷹,一個是雞,偏偏雞是主人,鷹很看不起雞。

    所以,范增對項羽說話從來也不客氣,鴻門宴之後,范增大罵項羽:“豎子不足與謀!”請問,目光短淺,血氣方剛,自以為是的項羽能容得了范增嗎?

    范增還有一個毛病,遇到矛盾衝突,他不會轉圜,必須讓項羽低頭接受,否則就怒氣沖天,抱怨不斷,甚至辱罵。這種人別說跟項羽,恐怕跟誰都難相容!很可能,范增不光得罪項羽,楚營中絕大多數人,恐怕跟他都有隔閡。

    所以,與其說項羽懷疑范增不忠,莫不如說,他以此為藉口,想早點趕走老頭!

    綜上所說,陳平的反間計之所以得逞,並不在於手段有多高明,高明在陳平有效利用了,項羽與范增的弱點,以及他們之間的微妙關係,巧妙地在他們之間,挖了一條鴻溝。

  • 20 # 隨拍記錄生活

    范增他是項羽身邊的謀士,而且還是唯一的一個。當時項羽就設了一場鴻門宴,反正曾經多次向項羽表示要殺掉劉邦,而且又讓項莊趁機舞劍,就是想要殺掉劉備,但是一直卻沒有成功。而且後來項羽和劉邦兩個人在爭奪天下的時候,劉邦就曾經被困於滎陽,還是使了一個計策,用來離間項羽和范增之間的關係,項羽猜忌范增,後來范增無奈之下只得辭官離去,沒想到在路途上卻意外生病去世。

    而且後來劉邦擊敗項羽,建立西漢王朝之後,就曾經說過項羽明明有一很好的謀士可用卻不用,最後還是被他所擒獲。所以對項羽來說趕走范增才是它走向滅亡的真正原因,那麼項羽為何要趕走范增?真是因為陳平的計策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一下,其實造成這兩個人最後形同陌路,最主要原因還是劉邦手下陳平所採用的離間計。當時的項羽擊敗了劉邦被困於都城,便派人向項羽求和。

    而當時項羽並沒有打算同意,他就像項羽進諫說趁此機會趕快進攻一舉消滅掉劉邦。面對這樣一個為難的處境,劉邦的一個謀士就抓住了項羽的一大特點生性多疑,而且還非常的自大,所以就利用了一個反間計,成功的離間了項羽和范增之間的關係,讓項羽誤以為範徵跟劉邦有著一些交情,在此之後項羽便開始奪取了漢中所有的權利,其實這也是在等於要敢人走。

    對此已經八十歲的范增非常的生氣,於是也就選擇離開。不過後來在離開項羽獲,還沒有到達彭城,就因背上生了毒瘡而去世。其實對於項羽來說,他之所以敢走自己唯一的一個謀士,陳平的反間計不過是此次事件的導火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項羽本身比較自負,在成功之後反而不重視他身邊的這位謀士。話說當時秦朝末年時,項羽的實力還不是很強。

    所以他對范增的言語幾乎是都挺重的,但是之後項羽就憑藉著勇武,名聲漸漸傳播天下,並且成為了非常強大的西楚霸王,自然再也不會對犯衝的言語再進行聽從。而且當時鴻門宴上,范增提出來了很多建議和謀略,但是基本上全部被項羽給否決了,對於項羽來說他更願意用正當的手段來擊滅劉邦這個對手。而後來兩個人的關係逐漸惡化。

    范增對於項羽的斥責,正是導致二人關係惡化的開始。最後一點,對於范增來說跟了項羽這麼長時間,他早已經看清楚項羽的為人,而且項羽和範政雖然說是表面上情同父子,但是僅僅只是有這一個名卻並未有真情。雖然說陳平使用的離間計,但是對於項羽來說他早已經有所猜忌和懷疑,而且沒有足夠的信任,不然也不會中了別人的計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科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