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不一樣的微笑00

    韓林兒是死因不明,不一定是被殺,跟恭帝一樣。小明王打的旗號是自己是宋朝皇室后羿,姓趙,他死了把他回覆成韓姓,這個是最狠的。

  • 22 # 快訊聯聞

    柴榮繼位後恢復柴姓!《舊五代史》記載郭威本姓常,郭威很小就是孤兒,所以他也搞不清楚自己姓什麼,他也不在乎柴榮姓什麼!

  • 23 # 葛蘭崔維茲

    一山不容二虎,在過去那種封建帝制之下,一國兩主的情況是實權者絕對無法忍受的。即使是在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政治鬥爭的失敗者儘管已經不再動輒滿門皆死,身敗名裂了,但一旦失敗,一生都免不了流亡或者軟禁的命運!今時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五代末和元末明初那種亂世了。因此,一國兩主,那必然是天敵,強勢的一方哪怕不計個人感情也絕不會放過對方,更遑論再加上貪慾、狠毒這些人的劣根性的影響了!

    那麼,同為天敵,為什麼周世宗的兒子得享富貴,並且保全宗廟,而韓林兒卻無容身之處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其一 宋太祖和明太祖不同

    儘管他們都是皇帝,都是一個王朝的開創者,但皇帝與皇帝之間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朱元璋更類似於劉邦,而宋太祖則更類似於近人。在出身上朱元璋是窮苦出身,早年家人多有餓死,甚至於無錢安葬。朱元璋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去寺廟做僧人,再後來趁著元末農民起義的浪潮,才最終成就了帝王基業。

    至正四年,旱蝗,大飢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即鳳陽陵也。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逾月,遊食合肥。道病,二紫衣人與俱,護視甚至。病已,失所在。凡歷光、固、汝、潁諸州三年,復還寺。 ——《明史·太祖本紀》

    可以說,正是早年的經歷逼出了朱元璋的帝王之路。但我想這些經歷對他性格上的影響定是更為深遠。鳳陽受飢而死,無處安葬的父母兄弟,定是他心頭永遠無法揮去的噩夢。

    因此,在他的心裡,在他的骨子裡,生存一定是第一位的,決不能將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決不能給別人一點兒機會!這在後來他和劉邦一樣大肆殺戮功臣時表現得淋漓盡致。對待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對待正統的主公呢?他如果不死,那咱老朱哪裡還睡得著覺呢?借一句宋太祖的名言那就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所以,無論如何,韓林兒是非死不可!他註定是歷史程序的犧牲品。

    而宋太祖就不同了,他出身於官宦世家,有良好的早年,有父母兄弟,儘管生於亂世,但像老朱那樣吃不上飯的事情對老趙來說幾乎是不存在的。儘管並不是所有優質的早年都會滋養出一個好的靈魂,但宋太祖很明顯是按照正常邏輯走的,所以性格上,他既有與老朱同樣的作為一個帝國開創者該有的氣魄、智慧、堅韌以及鐵腕強權,但相比老朱,作為武人卻愛讀書的老趙很明顯地多了幾分仁孝、寬容以及柔情。

    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後唐天成二年,生於洛陽夾馬營,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學騎射,輒出人上。嘗試惡馬,不施銜勒,馬逸上城斜道,額觸門楣墜地,人以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馬騰上,一無所傷。又嘗與韓令坤博土室中,雀鬥戶外,因競起掩雀,而室隨壞。 ——《宋史·宋太祖本紀》

    太祖的仁慈在傳弟傳子問題上表現的很明顯。或許有人會說太祖這是優柔寡斷,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仁慈,善良。正是因為此,他顧惜兄弟情義,不願對老弟下狠手,才導致傳承問題一拖再拖,無法解決,最終導致了斧聲燭影,太宗即位。這是太祖政治上的失敗,但這也是太祖人性光輝的側面顯現。他只是沒有找到一種好的方法,既能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又不至於將弟弟送上斷頭臺。

    其二 柴宗訓與韓林兒不同

    韓林兒盜賊出身,做過十多年的皇帝,而柴宗訓只有七歲,無論是能力還是智慧,他都不足以與成年人韓林兒相提並論,甚至野心為何物,政治為何物,皇位為何物,他都恐怕弄不明白。韓林兒的父親與韓林兒一樣,也是起義軍,但作為起義軍其中一支的朱元璋的發展與他們並無直接關係,儘管朱元璋也曾尊奉韓林兒為義軍領袖,但把不把他當回事就另說了。可還記得當年項羽尊奉的義帝熊心嗎?

    韓林兒的造化可能比熊心稍微強一點,但最終的結局卻是無可避免的相似。若是個完完全全的傀儡但也未嘗沒有活路,像漢獻帝那樣最後做一個山羊公也算上天不薄。

    但偏偏韓林兒的經歷讓人們無法把他當做一個完全的傀儡。就像義帝那樣,只要在其位一天,就是對項羽集團的一個威脅,項羽無法容忍懷王之約的事情再次出現,朱元璋自然也決不能容忍一個定時炸彈時刻就在自己身邊,儘管他可以不斷延緩爆炸的時間,但他不可能也絕不會一直致力於這項工作,所以小明王,非死不可。

    而柴宗訓就不同了,他的父親是柴榮,他的爺爺是郭威。當年趙匡胤流浪的時候投奔別人的路很不順,直到投奔了郭威,郭威收留了他之後,他才逐漸穩定下來,逐漸有機會一展宏圖的。

    而柴宗訓的父親柴榮,對趙匡胤來說就更加意義非凡了。正是因為柴榮的賞識和提拔,他才有機會從一個無名小兵一步步快速地坐到高階將領的位置。柴榮對他可以說是青睞有加,委以重任,甚至於最後託孤於他。這用一個詞來說那就是知遇之恩啊。士為知己者死,是古人,特別是有能力有抱負的古人的一種十分特殊的情懷或者說情結。所以說,面對人家小皇帝兩代先人的重恩,趙匡胤又豈能說殺就把人家給殺了呢?這一點對趙匡胤的影響極其大。

    如果不是因為感念,後周兩代皇帝的厚恩,趙匡胤也不至於,不僅不殺柴宗訓,還以太祖誓約的方式來約束後代子孫,以使得柴氏子孫保有尊貴而長存。

    其三 趙匡胤和朱元璋所面對的狀況以及所處的環境不同

    趙匡胤承接的是五代的亂局,他是透過軍事政變的方式奪取政權的。可以說,當他在汴梁接受禪讓登基為帝的時候,天下是不是他的還兩說。那些實力雄厚不受約束的節度使們一旦鬧將起來,一切就都玩完了。

    況且當時天下分裂,南有富庶的南唐諸國,西有少數民族的党項政權,北有強大的契丹民族建立的遼政權。這各方的壓力,讓趙匡胤不得不先維穩,完成政權的平穩過渡。然後才能再圖謀其他。

    而維持穩定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各方安心。而讓各方安心最主要的就在於對前朝小皇帝的處理。趙匡胤選擇了善待,事實也證明了他這樣做的正確性。最終掌握重權的節度使諸如符顏卿張永德等人接連表示擁護新朝,趙宋政權實現了平穩過渡。

    與趙匡胤不同的是,朱元璋的天下是一寸寸打下來的。可以說凡是大明即將統治的地方,那都是留下過大明鐵蹄腳印的地方,朱元璋的勢力遍佈了天下每一個角落。

    他從抗元開始,再到與各路諸侯爭天下,到最後可以說是仇眥皆滅,對於天下的掌控,此時的他遠勝於當時的趙匡胤。所以,他並不在乎小明王死後的後遺症。比起這個,他更願意用小明王的死來打擊反抗勢力,使他們難以再聚在一起。而且,他既沒有仁心也絕無可能任由自己的的前主公活下去,儘管他只是名義上的,但如今的確需要他的頭顱來鋪成走向王冠的路。

    總的來說,對於一個統治者,我們不能因為某一件事來評價他們的優劣,更不應該將政治行為與個人品行混為一談。趙匡胤善待周世宗柴榮的兒子的確值得褒揚,但對於朱元璋容不下韓林兒我們也不應該苛責。對於一個最高統治者來說,他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會被無限放大,一個小小的錯誤,有時候也會變得無法收拾。因此,身處其境,對於他們來說,選擇和判斷是十分艱難的。但是,客觀上而言,無論是宋太祖趙匡胤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們都終結了亂世,締造了一個長週期王朝,在他們有生之年,百姓都得到了善待,即使將他們與歷史上的所有帝王作比較,他們也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是我們應該肯定的。遺憾的是處在現代與古代邊緣的明王朝並沒有完成歷史的蛻變,脫離封建制度的泥潭,它的興起與衰亡,並沒有和世界的巨大浪潮發生關係,它不知道一個個不如它的領土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小國正在藉助於新時代的力量逐漸擺脫土地面積和人口的限制崛起於世。它也想象不到,始終雄居世界之林的龐然大物即將倒下,即將開啟它飽受困苦的屈辱歲月。就結果而言,大明是幸運的,它在那苦難歲月到來的前一刻便悄悄退出了歷史舞臺,這以後的罪與罰,都與它無關了。

  • 24 # 遊子dream

    引言

    宋太祖趙匡胤應部將所求“被迫”登位,明太祖朱元璋憑著浴血奮戰打下江山。

    趙匡胤的家世背景及經歷

    趙匡胤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後漢初年,經過一位看相老者的點撥,令其北行,自此他的人生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乾祐元年,投身於後漢樞密使郭威賬下,並屢立戰功。後郭威稱帝,建立後周,其有一養子名為柴榮,郭威去世後,柴榮登位即後周世宗。

    趙匡胤與柴榮曾一起出生入死,經歷無數戰役,倆人情同手足。顯德六年,柴榮病逝,其子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繼位,趙匡胤成了輔政大臣,由於功高蓋主,陳橋兵變也隨之而來。

    當年趙匡胤正率領大軍北上禦敵,其親信則在軍中議論開來,稱新皇年幼,無法理政,不如擁護趙匡胤為帝。將士們也都情緒高漲,紛紛贊同。次日,其弟趙匡義及親信趙普將事先備好的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並參拜於他,眾人也都高呼萬歲。此時的趙匡胤顯得很無奈,隨口說了句:你們既擁我為王,那就得唯我是從,否則,我不能為主。將士們異口同聲表示同意。於是趙匡胤便宣佈:回到開封后,對後周太后及幼主不得侵擾,對臣工們也不能欺凌,將士們也都一一應允。就這樣,趙匡胤率領軍隊回師,到了開封后,當上了皇帝,幼主柴宗訓則被封了王。可見趙匡胤的確是位仁君。

    朱元璋的逆襲之路

    與趙匡胤大相徑庭的朱元璋,從小家境貧寒,由於生在元末時期,朝廷腐敗,其家人因食不果腹而餓死。朱元璋為了生存,放過牛、乞過討、當過和尚,後來在做遊行僧的日子裡,有幸加入了紅巾軍。至此一路飛黃騰達,當然這也離不開他的努力。當時義軍首領韓林兒,大家都稱其為小明王,朱元璋也需聽從號令。然正當其欲稱王時,小明王卻莫名其妙的落入河中淹死,這不得不令人浮想聯翩,史料雖未明確記載,但朱元璋與此事似乎脫不了干係。

    總結

    趙匡胤善待前朝之君是想以仁治天下,因為他擁有的天下是藉助前朝打下的根基,所以才會善待前朝皇帝;

    朱元璋不容小明王韓林兒是在以狠治天下,因為他的天下是靠自己拳腳打下來的,為了不便宜他人,因此才會容不下韓林兒。

  • 25 # 平地驚雷

    該問題分析的話要先從兩個悲劇人物分析,柴榮(接他姑父的班)是創業路上的決策人物,趙匡胤只是元老,如果他能活到六十歲,估計就沒有趙匡胤的事了。但天不隨人願,被趙匡胤截了胡,趙的江山屬於撿漏。如果他殺了柴榮兒子,會背上弒主的罵名。

    韓林兒不過是朱元璋創業路上的一顆棋子,用來搞政治宣傳。當他成為絆腳石的時候怎麼辦?只有搬掉。所以最後成為棄子也是必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寫好介紹電影的文章,有人看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