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御前帶刀侍衛
-
2 # 那年今夕
所謂的康乾盛世,其實是華人民被奴役的統治者眼中所謂的“盛世”
豈不知,世界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正是這所謂的“盛世”,讓中國生生錯過資本主義革命的浪潮。
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位皇帝在位時期。前後135年。西方國家在幹嘛呢?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
發源於英國本土的工業革命,整個歐美大陸也享受著工業革命帶來的福利浪潮。
二.沙俄彼得大帝改革——葉卡捷琳娜大帝不斷的土地擴張。
三.美國獨立戰爭
華盛頓總統在任期間正值乾隆皇帝在位時期。
四.法國大革命前夕
影響世界的法國大革命也於乾隆帝在位末期拉開序幕
-
3 # 遼寧有歷史
我們先來看看“康乾盛世”的起止時間。“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代皇帝統治期間國力狀況。從1661年康熙即位,到1796年乾隆禪位,康乾盛世一共135年。在此期間,是大清王朝國力最強,社會穩定,人口快速增長、經濟發展迅速、疆域遼闊的時期。
但是,盛世之下也掩蓋著隱憂。雖然國力最強,但只有量的增加而沒有質的改變;雖然經濟發展迅速,但生產技術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雖然人口快速增長,但因為清王朝對百姓思想的鉗制,以及滿漢民族問題,社會文明落後西方。
那麼,在時間跨度為135年的“康乾盛世”期間,西方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1、海上荷蘭的地位已經建立,當時荷蘭擁有的船隻數量,佔據全世界船隻總數的四分之三。
2、法國紡織業開始使用機器和蒸汽動力,其他工業部門也逐漸效仿。法國專制制度開始鬆動,資產階級力量越來越強大。
3、英國開始工業革命,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在政治上,英國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議會制、內閣制紛紛誕生。在文化上,人們的思想獲得解放,藝術領域發展迅速。
4、“美國革命”爆發,緊接著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美國開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開始出現在世界舞臺上。
-
4 # xiaohutv
十八世紀對於世界文明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這一時期的中國,正處於最後一個君主專制社會的全盛時期——康乾盛世。清朝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勵精圖治,迎來了它國力的巔峰,在這一時期,中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
可是,一個朝代的頂峰往往也是衰落的起點,當“康乾盛世”一百三十四年結束以後,中國和西方文明互相錯位,西方國家“彎道超車”,將清朝遠遠地甩在後面。那麼,在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統治期間,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在做些什麼,它們又是如何發展,以至於能夠超越清朝,引領十九世紀文明的發展?

“康乾盛世”時期,清朝迎來了它的輝煌時期,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歐洲終於走出了漫長的中世紀,一個全新的西方世界誕生出來。
當康熙剛剛上位時,荷蘭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在十七世紀中葉,荷蘭迎來它的輝煌。這一時期,荷蘭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光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就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當清政府下令閉關鎖國和“海禁”時,荷蘭卻擁有1.5萬艘船,佔據全世界船隻總數的四分之三,比英,法,德諸國船隻的總數還多。
康乾盛世進入中後期以後,荷蘭已經衰落,但是歐洲的殖民熱潮卻沒有停歇,新興的殖民帝國英國緊跟其後。

十七十八世紀的英國,正處於它的上升期。在生產模式上,英國引領著第一次工業革命,1764年,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標誌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在經濟上,受到工業革命和海外貿易的推動,英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快速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在政治上,英國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議會制、內閣制紛紛誕生。在文化上,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運動在英國進一步發展,民主和科學成為社會的倡導,人們的思想獲得解放,藝術領域發展迅速。
在這一時期的法國,與英國一樣,受到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影響。法國也是最早受到工業革命影響的國家之一,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法國一些紡織業已經開始使用機器和蒸汽動力,其他工業部門也逐漸效仿。在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法國爆發了了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大革命,釋出了《人權宣言》。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法國的專制制度開始動搖,資產階級的力量越來越強大。

同時期的美國,也不甘受到英國的殖民統治,爆發了“美國革命”。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爆發,美國爭取獨立的呼聲愈發高漲。1774年,北美十三州代表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美華人民正式開始爭取獨立的鬥爭。次年,著名的《獨立宣言》發表。經過美華人民艱苦卓絕的鬥爭,英國於1783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承認美國獨立,自此,美國開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活躍在世界舞臺上。同時,工業革命的成果也影響到了美國,加上美國遼闊的國土和資產階級制度,它的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

其實,橫向來看,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統治的清朝綜合國力仍居於世界前列。康乾時期,清朝的國庫財政儲備充足,最高的年份達到8000萬兩,常年保持在6000到7000餘萬兩這個區間。在生產總值上,中國佔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工業總量佔世界的百分之三十二。這樣看來,說康乾盛世時期的清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未嘗不可。

可是,實際上,十七十八世紀卻是中國和世界的分水嶺,清朝的經濟體量仍然領先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但不論是經濟制度、政治制度,還是科技的創新能力,清朝都已經進入一個無法再進步的瓶頸期。
經過工業革命以後,不論是英國還是法國,在軍事實力上都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當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出使清朝時,清朝廢弛的軍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皇帝下令清軍舉行閱兵,歡迎使團來訪,但英華人非但沒有被嚇到,反而斷定:“中國社會已經被卡住無法前進”,“它的繁榮已經結束”,“在這裡可以輕而易舉地登陸”。馬戛爾尼記載道:“此輩寬衣大袖之兵隊,既未受過軍事教育,而所用軍器又不過刀、槍、弓、矢之屬。一旦不幸,洋兵長驅而來,此輩果能抵抗與否?尚屬一不易置答之疑問也。”(《乾隆英使覲見記》)

客觀地講,康熙、雍正、乾隆統治時期,國富是毫無疑問的,但在高度集中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下,民不強,科技不強,文化不強,連政治制度,也是最後的餘暉。反觀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像英國、美國這樣的新興殖民帝國,迅速崛起,不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都產生了質變。即使是法國和德國這樣深陷內戰的國家,也在發展工業革命,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開拓海外市場。這樣一來,閉關鎖國的清朝自然已經在實質上落後於世界潮流,當康乾盛世的餘暉結束以後,清朝的衰落,是必然的結果。
-
5 # 修行有毒
“康乾盛世”時期,清朝迎來了它的輝煌時期,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歐洲終於走出了漫長的中世紀,一個全新的西方世界誕生出來。
當康熙剛剛上位時,荷蘭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在十七世紀中葉,荷蘭迎來它的輝煌。這一時期,荷蘭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光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就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當清政府下令閉關鎖國和“海禁”時,荷蘭卻擁有1.5萬艘船,佔據全世界船隻總數的四分之三,比英,法,德諸國船隻的總數還多。
康乾盛世進入中後期以後,荷蘭已經衰落,但是歐洲的殖民熱潮卻沒有停歇,新興的殖民帝國英國緊跟其後。
十七十八世紀的英國,正處於它的上升期。在生產模式上,英國引領著第一次工業革命,1764年,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標誌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在經濟上,受到工業革命和海外貿易的推動,英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快速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在政治上,英國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議會制、內閣制紛紛誕生。在文化上,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運動在英國進一步發展,民主和科學成為社會的倡導,人們的思想獲得解放,藝術領域發展迅速。
在這一時期的法國,與英國一樣,受到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影響。法國也是最早受到工業革命影響的國家之一,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法國一些紡織業已經開始使用機器和蒸汽動力,其他工業部門也逐漸效仿。在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法國爆發了了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大革命,釋出了《人權宣言》。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法國的專制制度開始動搖,資產階級的力量越來越強大。
同時期的美國,也不甘受到英國的殖民統治,爆發了“美國革命”。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爆發,美國爭取獨立的呼聲愈發高漲。1774年,北美十三州代表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美華人民正式開始爭取獨立的鬥爭。次年,著名的《獨立宣言》發表。經過美華人民艱苦卓絕的鬥爭,英國於1783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承認美國獨立,自此,美國開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活躍在世界舞臺上。同時,工業革命的成果也影響到了美國,加上美國遼闊的國土和資產階級制度,它的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
其實,橫向來看,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統治的清朝綜合國力仍居於世界前列。康乾時期,清朝的國庫財政儲備充足,最高的年份達到8000萬兩,常年保持在6000到7000餘萬兩這個區間。在生產總值上,中國佔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工業總量佔世界的百分之三十二。這樣看來,說康乾盛世時期的清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未嘗不可。
可是,實際上,十七十八世紀卻是中國和世界的分水嶺,清朝的經濟體量仍然領先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但不論是經濟制度、政治制度,還是科技的創新能力,清朝都已經進入一個無法再進步的瓶頸期。
經過工業革命以後,不論是英國還是法國,在軍事實力上都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當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出使清朝時,清朝廢弛的軍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皇帝下令清軍舉行閱兵,歡迎使團來訪,但英華人非但沒有被嚇到,反而斷定:“中國社會已經被卡住無法前進”,“它的繁榮已經結束”,“在這裡可以輕而易舉地登陸”。馬戛爾尼記載道:“此輩寬衣大袖之兵隊,既未受過軍事教育,而所用軍器又不過刀、槍、弓、矢之屬。一旦不幸,洋兵長驅而來,此輩果能抵抗與否?尚屬一不易置答之疑問也。
客觀地講,康熙、雍正、乾隆統治時期,國富是毫無疑問的,但在高度集中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下,民不強,科技不強,文化不強,連政治制度,也是最後的餘暉。反觀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像英國、美國這樣的新興殖民帝國,迅速崛起,不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都產生了質變。即使是法國和德國這樣深陷內戰的國家,也在發展工業革命,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開拓海外市場。這樣一來,閉關鎖國的清朝自然已經在實質上落後於世界潮流,當康乾盛世的餘暉結束以後,清朝的衰落,是必然的結果。
-
6 # 田禾196
在乾隆為盛世得意時,西方各國都在幹什麼?
在中國封建皇朝歷史上,有所謂最後一個盛世,也就是康乾盛世。乾隆皇帝繼康熙、雍正之後,不但把中國傳統的農業經濟社會發展到頂峰,還將君主專制制度強化到極致。中國的疆域版圖得到進一步的開拓和鞏固,多民族統一得到了維護,社會關係穩定經濟發達。
在這一系列的繁榮景象之下,乾隆皇帝就開始發飄了,認為自己聖明燭照,達到堯舜禹湯的標準,自詡為“十全老人”,從他那不算標點符號就有1300萬字的《清高宗實錄》就能看出,乾隆帝生前有多能折騰。可是在盛世的表象之下,大清國實際上已經危機重重,且不說內部隱藏著深刻的社會危機,但就是和西方國家的差距,就能夠看出乾隆帝的好大喜功有多可笑。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國特使馬嘎爾尼伯爵訪華,請求與大清通商。這本來是一次併入國際貿易體系,彎道超車參與全球化的絕好機會,可是乾隆他老人家以自己啥都不缺為理由,拒絕了英國的通商請求。從此大清國幾乎就徹底關閉了國門,與逐漸興盛的貿易全球化隔絕,導致中國與西方世界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終讓人家用大炮硬生生敲開了國門。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乾隆帝看不上眼的西方世界,這些年都發生了什麼。
1765年(乾隆三十年),就在乾隆皇帝開開心心的進行第四次南巡的時候,英國的一個紡織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這種新式的裝置剛剛誕生就把紡紗能力加快了八倍,四年之後兩萬臺珍妮紡紗機遍佈英國,紡織工業逐漸超過世界其他各國的總和,英國一腳就踹進了工業時代。
1785年(乾隆五十年),就在乾隆帝因為冊封皇貴妃的事情忙的焦頭爛額的時候,卡特萊特發明了水力織布機,瓦特改良併發明瞭蒸汽機,這兩種裝置把英國的工業製造能力成倍的增加,英國的經濟生產總值更是成指數型增長。工業革命到來了。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帝忙著剿滅民間的白蓮教起義,而在太平洋對岸的美國爆發獨立戰爭,美利堅合眾國建立,標誌著北美十三州已經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形成獨立性。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乾隆帝剛剛中止全國的文字獄活動,而美國獨立戰爭已經取得勝利,標誌著全世界第一個沒有國王和貴族的國家誕生了。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乾隆帝忙著把女兒嫁給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而美國則正式成為聯邦制合眾國,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兩年後,改變世界歷史的《人權法案》通過了。
還是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世界上還發生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法國舉行了“三級會議”,標誌著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爆發了,同一年,法國發表了《人權宣言》。四年之後,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臺,隨後這一訊息迅速傳遍全世界,引發全球範圍的反封建革命風暴,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進入世界各國。並且在一百多年後,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衝擊滿清整個帝國的根基。乾隆帝做夢也不會想到,辛亥革命的種子早已在此時就已經種下,而他還在忙著嫁他的十女兒。
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英國工業革命這三件改變世界歷史的大事,都發生在乾隆時期。如果把世界程序比作一條河流的話,那乾隆帝執政的六十年,就處在分水嶺。他的所謂“十全武功”在歷史的車輪面前,算個什麼?
-
7 # 泛湖幽客
我來回答:
按照目前史學家的一般認定,康乾盛世的時間範圍大概是18世紀到19世紀這段時間,就是1700年初期到1800年初期那段時間,這個時間段在西方世紀發生的主要事情如下:
首先是英國,它在17世紀後半頁的時候就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並且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嚴格來講,這個事件發生在康乾盛世的以前,不能算盛世期內。
康乾盛世內西方事件爆發的重要政治事件其一就是法國大革命了,時間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法國大革命過程曲折,事情較多,簡單來說就是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統治,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格局,並且透過拿破崙戰爭等一系列形勢鞏固了革命的果實,更為重要的是使得資本主義的思想在全歐洲範圍內開始傳播。如果研究歷史就知道,法國大革命前世界其實還處於近代史的黎明期,法國大革命之後很快就掀起了資本主義的狂潮並且一發不可收拾。也可以這樣認定,法國大革命後,西方世紀遠遠地甩開了東方。
康乾盛世內的第二件政治事件就是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美利堅合眾國誕生了,這一方面標誌著資本主義世界的擴大,另一方面也誕生了一個影響後世直到如今的龐大帝國。
康乾盛世時期西方除了以上政治上的轉變,更為重要的就是爆發了工業革命並且在19世紀初的時候英法美三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使得人類社會從手工業時代開始邁入了蒸汽時代。工業革命也大大加強了這幾個國家的實力,從此,英法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殖民戰爭,美國開始在美洲獨霸,給全世界帶去災難的同時也帶去了先進的技術理念。
滿清的一百年所謂盛世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用這麼多的土地養活了4萬萬人口而已,國家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而西方的一百年,從無到有,使得資本主義國家在歷史的賽車場上直接超車中國,並且甩開了不止百年的距離。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啊,每個國家民族都要居安思危,你在沾沾自喜原地踏步的時候,人家可能正在飛翔。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8 # 會木工的廚子
在中國封建皇朝歷史上,有所謂最後一個盛世,就是康乾盛世,乾隆皇帝繼康熙,雍正之後,不但把傳統農業經濟社會發展到頂峰,還將君主專制制度強化到極致。中國的地域版圖得到進一步的擴增和鞏固,經濟發達 社會穩定。
下面來說說乾隆皇帝沾沾自喜時西方的發展程序1765年(乾隆三十年),在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時,英國一個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紡織機,把紡織功能加快了八倍,短短四年時間2000臺紡織裡遍佈英國大街小巷。紡織工業超過世界其它國家總和,一下飛越到工業時代。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乾隆皇帝正忙著殲滅白蓮教時,美國爆發獨立戰爭,美利堅共和國建立,已經在政治 文化 經濟形成獨立。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乾隆終止文字獄活動,而美國獨立戰爭取得的勝利,全世界第一個沒有國王和貴族的國家誕生了。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乾隆忙著女兒和豐紳殷德成親時,美國成立聯邦制合眾國,華盛頓成為第一人總統,兩年後,改變世界歷史的人權法案通過了。還是1789年,法國舉行三級會議,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了,同一年法國發表人權宣言。四年之後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引起全球反封建革命風暴。為100多年以後的辛亥革命埋下根基。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國特使訪華,請求與大清通商,乾隆認為自己自給自足很滿足,不需要折騰,這也失去了見識世界,走向世界的機遇。導致與西方國家差距越來越大,最後用大炮敲開過門。中國完美錯過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英國工業革命,美國獨立。
-
9 # 深柳閱享堂
在中國封建皇朝歷史上,有所謂最後一個盛世,也就是康乾盛世。乾隆皇帝繼康熙、雍正之後,不但把中國傳統的農業經濟社會發展到頂峰,還將君主專制制度強化到極致。中國的疆域版圖得到進一步的開拓和鞏固,多民族統一得到了維護,社會關係穩定經濟發達。
在這一系列的繁榮景象之下,乾隆皇帝就開始發飄了,認為自己聖明燭照,達到堯舜禹湯的標準,自詡為“十全老人”,從他那不算標點符號就有1300萬字的《清高宗實錄》就能看出,乾隆帝生前有多能折騰。可是在盛世的表象之下,大清國實際上已經危機重重,且不說內部隱藏著深刻的社會危機,但就是和西方國家的差距,就能夠看出乾隆帝的好大喜功有多可笑。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國特使馬嘎爾尼伯爵訪華,請求與大清通商。這本來是一次併入國際貿易體系,彎道超車參與全球化的絕好機會,可是乾隆他老人家以自己啥都不缺為理由,拒絕了英國的通商請求。從此大清國幾乎就徹底關閉了國門,與逐漸興盛的貿易全球化隔絕,導致中國與西方世界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終讓人家用大炮硬生生敲開了國門。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乾隆帝看不上眼的西方世界,這些年都發生了什麼。
1765年(乾隆三十年),就在乾隆皇帝開開心心的進行第四次南巡的時候,英國的一個紡織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這種新式的裝置剛剛誕生就把紡紗能力加快了八倍,四年之後兩萬臺珍妮紡紗機遍佈英國,紡織工業逐漸超過世界其他各國的總和,英國一腳就踹進了工業時代。
1785年(乾隆五十年),就在乾隆帝因為冊封皇貴妃的事情忙的焦頭爛額的時候,卡特萊特發明了水力織布機,瓦特改良併發明瞭蒸汽機,這兩種裝置把英國的工業製造能力成倍的增加,英國的經濟生產總值更是成指數型增長。工業革命到來了。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帝忙著剿滅民間的白蓮教起義,而在太平洋對岸的美國爆發獨立戰爭,美利堅合眾國建立,標誌著北美十三州已經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形成獨立性。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乾隆帝剛剛中止全國的文字獄活動,而美國獨立戰爭已經取得勝利,標誌著全世界第一個沒有國王和貴族的國家誕生了。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乾隆帝忙著把女兒嫁給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而美國則正式成為聯邦制合眾國,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兩年後,改變世界歷史的《人權法案》通過了。
還是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世界上還發生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法國舉行了“三級會議”,標誌著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爆發了,同一年,法國發表了《人權宣言》。四年之後,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臺,隨後這一訊息迅速傳遍全世界,引發全球範圍的反封建革命風暴,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進入世界各國。並且在一百多年後,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衝擊滿清整個帝國的根基。乾隆帝做夢也不會想到,辛亥革命的種子早已在此時就已經種下,而他還在忙著嫁他的十女兒。
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英國工業革命這三件改變世界歷史的大事,都發生在乾隆時期。如果把世界程序比作一條河流的話,那乾隆帝執政的六十年,就處在分水嶺。他的所謂“十全武功”在歷史的車輪面前,算個什麼?
-
10 # DNF白嫖黨代表
所謂的康乾盛世,時間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到乾隆退位的這段時間,也就是公元1681-1796年間,這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在這段時間裡,我們來看看西方在做什麼。
1.經濟上,17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已經開始萌芽並緩慢發展中!
2.政治上,封建社會逐漸瓦解,資本主義開始興起,如法國大革命!
3.文化上,西方已經開始了文藝復興。
4.軍事上,燧發槍已經逐漸開始取代冷兵器了。
5.科技上,18世紀開始,西方已經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進去蒸汽時代。
反觀我們的康乾盛世,經濟上採取重農抑商的政策,政治上封建君主的權力達到頂峰,文化上大興文字獄,軍事上還是以長矛大刀為主,還沾沾自喜馬上打天下,科技上面更是停滯不前,就這樣我大中國開始落後於西方國家,並完成了近代近百年的屈辱史!
-
11 # 馬坤講故事
康乾盛世大概時間是16世紀晚期至18世紀初期,而此時的西方經歷了許多重要的運動,如資產階級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美利堅合眾國成立,法國大革命爆發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君主制瓦解。這是同時期西方發生的幾件大事。
-
12 # 淺醉浮塵
按照目前史學家的一般認定,康乾盛世的時間範圍大概是18世紀到19世紀這段時間,就是1700年初期到1800年初期那段時間,西方在幹嘛呢?
政治上要麼已經搞完資產階級革命要麼正在搞
科學上大量的成果不斷湧現,比如萬有引力定律等
技術上以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代表,蒸汽機的大規模應用,西方開始步入蒸汽時代。
在歐洲,不斷打仗,爭土地,財富,甚至因為信仰
在世界上,不斷征服相互搶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然後把殖民地的財富全部搶奪一空,把殖民地的原住民變成奴隸,販賣 奴隸,從殖民地低價或者掠奪原材料,做成產品,高價傾銷到殖民地,完成資本主義原始積累。
軍事理論還有裝備的發展,槍炮在軍隊的使用基本普及,而且各方面效能不斷增長。
當然,“偉大的美國”誕生了
總的來說,在這段時間裡,西方全方位快速發展,很快便超過中國。然後…
-
13 # 歷史代的方剛視角
【藝術的發展】 17~18世紀的歐洲美術是美術史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1]這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它上承文藝復興,下啟歐洲的19世紀。17世紀的巴洛克藝術影響了後來的洛可可藝術,影響了19世紀的浪漫主義、印象主義以至20世紀的野獸派和表現派 ;17世紀的學院派古典主義影響了後來的新古典主義和立體派美術等;17世紀的現實主義藝術傾向,對後來的18世紀市民藝術、19世紀的現實主義也都有著明顯的影響。
英國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從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新議會的事件開始到1688年議會反對派發動宮廷政變(又稱光榮革命)結束,以新貴族階級為代表推翻專制統治建立起英國民主制度的社會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並在1689年頒佈文獻《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議會君主立憲制。
護國公克倫威爾
大洪水時代
大洪水時代(波蘭語:Potop)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一個歷史時代,其中包括一系列戰役。廣義上講這個時代以1648年的赫梅利尼茨基起義為始,以1667年的安德魯索沃休戰為終,這樣俄波戰爭與第二次北方戰爭中的波蘭階段便也處在這一時期。狹義上講,大洪水時代指的是瑞典帝國對聯邦的入侵與佔領時的這一階段,這樣便只包括第二次北方戰爭中的聯邦階段(1655年-1660年),這也被稱為“瑞典大洪水時代”(立陶宛語:Švedų tvanas,波蘭語:Potop Szwedzki)。
聯邦在戰爭中喪失了其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與大國地位。數學與科技
概述
16、17世紀的歐洲,漫長的中世紀已經結束,文藝復興帶來了人們的覺醒,束縛人們思想自由發展的煩瑣哲學和神學的教條逐步被摧毀了。封建社會開始解體,代之而起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大大解放。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繁榮和向機器生產的過渡,促使技術科學和數學急速發展。
例如在航海方面,為了確定船隻的位置,要求更加精密的天文觀測。軍事方面,彈道學成為研究的中心課題。準確時計的製造,運河的開鑿,堤壩的修築,行星的橢圓軌道理論等等,也都需要很多複雜的計算。古希臘以來的初等數學,已漸漸不能滿足當時的需要了。
天文
在科學史上,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重大的事件,向數學提出新的課題。首先是哥白尼提出地動說,使神學的重要理論支柱的地心說發生了根本的動搖。他的弟子雷蒂庫斯見到當時天文觀測日益精密,推算詳細的三角函式表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於是開始製作每隔10"的正弦、正切及正割表。當時全憑手算,雷蒂庫斯和他的助手勤奮工作達12年之久,直到死後才由他的弟子奧托完成。
16世紀下半葉,丹麥天文學家第谷進行了大量精密的天文觀測,在這個基礎上,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總結出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導致後來牛頓萬有引力的發現。
開普勒的《酒桶的新立體幾何》將酒桶看作由無數的圓薄片累積而成,從而求出其體積。這是積分學的前驅工作。
古典高等數學
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主張自然科學研究必須進行系統的觀察與實驗,充分利用數學工具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這些觀點對科學(特別是物理和數學)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他的學生卡瓦列裡創立了“不可分原理”。依靠這個原理他解決了許多17世紀可以用更嚴格的積分法解決的問題。“不可分”的思想萌芽於1620年,深受開普勒和伽利略的影響,是希臘歐多克索斯的窮竭法到牛頓、萊布尼茨微積分的過渡。
16世紀的義大利,在代數方程論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塔塔利亞、卡爾達諾、費拉里、邦貝利等人相繼發現和改進三次、四次方程的普遍解法,並第一次使用了虛數。這是自希臘丟番圖以來代數上的最大突破。法國的韋達集前人之大成,創設大量代數符號,用字母代表未知數,改良計算方法,使代數學大為改觀。
在數字計算方面,斯蒂文系統地闡述和使用了小數,接著納皮爾創制了對數,大大加快了計算速度。以後帕斯卡發明了加法機,萊布尼茨發明了乘法機,雖然未臻於實用,但開闢了機械計算的新途徑。
17世紀初,初等數學的主要科目(算術、代數、幾何、三角)已基本形成,但數學的發展正是方興未艾,它以加速的步伐邁入數學史的下一個階段:變數數學時期這一時期和前一時期(常稱為初等數學時期)的區別在於前一時期主要是用靜止的方法研究客觀世界的個別要素,而這一時期是用運動的觀點探索事物變化和發展的過程。
變數數學以解析幾何的建立為起點,接著是微積分學的勃興。這一時期還出現了機率論和射影幾何等新的領域。但似乎都被微積分的強大光輝掩蓋了。分析學以洶湧澎湃之勢向前發展,到18世紀達到了空前燦爛的程度,其內容的豐富,應用之廣泛,使人目不暇接。
這一時期所建立的數學,大體上相當於現今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習內容。為了與中學階段的初等數學相區別有時也叫古典高等數學,這一時期也相應叫做古典高等數學時期。
幾何
解析幾何的產生,一般以笛卡兒《幾何學》的出版為標誌。這本書的內容不僅僅是幾何,也有很多代數的問題。它和17世紀的解析幾何教科書有很大的差距,其中甚至看不到“笛卡兒座標系”。但可貴的是它引入了革命性的思想,為開闢數學的新園地作出了貢獻。
《幾何學》的主要功績,可以歸結為三點:把過去對立著的兩個研究物件“形”和“數”統一起來,引入了變數,用代數方法去解決古典的幾何問題;最後拋棄了希臘人的齊性限制;改進了代數符號。
法國數學家費馬也分享著解析幾何創立的榮譽,他的發現可能在時間上早於笛卡兒,不過發表很晚。他是一個業餘數學家,在數論、機率論、光學等方面均有重要貢獻。他已得到微積分的要旨,曾提出求函式極大極小的方法。他建立了很多數論定理,其中“費馬大定理”最有名,它斷言當整數n >2時,關於x, y, z的方程 x^n + y^n = z^n 沒有正整數解。被提出後,經歷多人猜想辯證,歷經三百多年的歷史,最終在1995年被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證明。
對機率論的興趣,本來是由保險事業的發展而產生的,但促使數學家去思考一些特殊的機率問題卻來自賭博者的請求。費馬、帕斯卡、惠更斯是機率論的早期創立者,以後經過18、19世紀拉普拉斯、泊松等人的研究,機率論成為應用廣泛的龐大數學分支。
和解析幾何同時,17世紀在幾何領域內還發生了另一場重大的變革,這就是射影幾何的建立。決定性的進步是德扎格和帕斯卡的工作。前者引入了無窮遠點、無窮遠線,討論了極點與極線、透射、透視等問題,他所發現的“德扎格定理”是全部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
帕斯卡1640年發表的《圓錐曲線論》,是自阿波羅尼奧斯以來圓錐曲線論的最大進步。可是當時的數學家大多致力於分析學的研究,射影幾何沒有受到重視,直到18世紀末才重新引起人們的注意。
微積分的發明
17世紀是一個創作豐富的時期,而最輝煌的成就是微積分的發明。它的出現是整個數學史也是整個人類歷史的一件大事。它從生產技術和理論科學的需要中產生,同時又回過頭來深刻地影響著生產技術和自然科學的發展。微積分對於科技工作者來說,已經象布帛菽粟一樣,須臾不可離了。
微積分是經過了長時間的醞釀才產生的。積分的思想,早在阿基米德時代已經萌芽,16、17世紀之交,開普勒、卡瓦列裡、費馬、沃利斯特別是巴羅等人作了許多準備工作。作為微分學中心問題的切線問題的探討,卻是比較晚的事,因而微分學的起點遠遠落在積分學之後。
17世紀的著名數學家(主要是法國)如費馬、笛卡兒、羅貝瓦爾、德扎格等人都曾捲入“切線問題”的論戰中。笛卡兒和費馬認為切線是當兩個交點重合時的割線。而羅貝瓦爾則從運動的角度出發,將切線看作描畫這曲線的運動在這點的方向,這觀點在力學上還有實際意義。
牛頓、萊布尼茨的最大功勞是將兩個貌似不相關的問題聯絡起來,一個是切線問題(微分學的中心問題),一個是求積問題(積分學的中心問題),建立起兩者之間的橋樑,用微積分基本定理或者“牛頓—萊布尼茨公式”表達出來。
在牛頓1665年5月20日(格里曆31日)手寫的一頁檔案中,有微積分的最早記載,但他的工作長久沒有人知道,直到1687年才用幾何的形式摘記在他的名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牛頓建立微積分主要從運動學的觀點出發,而萊布尼茨則是從幾何學的角度去考慮。特別和巴羅的“微分三角形”有密切關係。
萊布尼茨第一篇微分學的文章1684年在《學藝》上發表,第一篇積分學的文章1686年在同一雜誌發表。他所創設的符號遠優於牛頓,故為後世所沿用。它的理論很快就得到洛必達、伯努利家族和尤拉等人的繼承和發揚光大,到18世紀進入了一個豐收的時期。
任何一項重大發明,都不可能一開始便完整無瑕。17世紀的微積分帶有嚴重的邏輯困難,以致受到多方面的非議。它的基礎是極限論,而牛頓、萊布尼茨的極限觀念是十分模糊的。究竟極限是什麼,無窮小是什麼,這在當時是帶有根本性質的難題。儘管如此,微積分在實踐方面的勝利,足以令人信服。大多數數學家暫時擱下邏輯基礎不顧,勇往直前地去開拓這個新的園地。
數學發展特點
17世紀數學發展的特點,可以概括如下。
產生了幾個影響很大的新領域,如解析幾何、微積分、機率論、射影幾何等。每一個領域都使古希臘人的成就相形見絀。
代數化的趨勢,希臘數學的主體是幾何學,代數的問題往往也要用幾何方法去論證。17世紀的代數學比幾何學佔有更重要的位置,它衝破希臘人的框框,進一步向符號代數轉化,幾何問題常常反過來用代數方法去解決。
出現了大量新概念,如無理數、虛數、瞬時變化率、導數、積分等等,都不是經驗事實的直接反映,而是由數學理論進一步抽象所產生。
數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的聯絡更加緊密,實驗科學(從伽利略開始)的興起,促進數學的發展,而數學的成果又滲透到其他科學部門中去。許多數學家,如牛頓、萊布尼茨、笛卡兒、費馬等,本身也都是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或哲學家。
數學知識廣泛交流傳播,希臘時代只有少數人在研究數學,直到16世紀,情況並無多大改變。17世紀研究人員大增,學術團體(學會或學院)相繼成立,加上印刷業的興旺發達,數學知識得到普遍的推廣和應用。
總的來說,17世紀是許多新興科目的始創階段,而18世紀是充實和發揚階段,19世紀是回顧、推廣和改革階段,並以嶄新的姿態進入下一個世紀。
-
14 # 別捏胖子
沙皇俄國在和我們打仗,荷蘭已經殖民由強轉弱,英國海上霸權崛起,工業革命已經到來,法國的路易十六這時候卻掛了[摳鼻]美州殖民地剛和英國掰了,美國正在鬧獨立和英軍打仗,
-
15 # 老餘侃大山
十八世紀對於世界文明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這一時期的中國,正處於最後一個君主專制社會的全盛時期——康乾盛世。清朝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勵精圖治,迎來了它國力的巔峰,在這一時期,中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
可是,一個朝代的頂峰往往也是衰落的起點,當“康乾盛世”一百三十四年結束以後,中國和西方文明互相錯位,西方國家“彎道超車”,將清朝遠遠地甩在後面。那麼,在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統治期間,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在做些什麼,它們又是如何發展,以至於能夠超越清朝,引領十九世紀文明的發展?
“康乾盛世”時期,清朝迎來了它的輝煌時期,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歐洲終於走出了漫長的中世紀,一個全新的西方世界誕生出來。
當康熙剛剛上位時,荷蘭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在十七世紀中葉,荷蘭迎來它的輝煌。這一時期,荷蘭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光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就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當清政府下令閉關鎖國和“海禁”時,荷蘭卻擁有1.5萬艘船,佔據全世界船隻總數的四分之三,比英,法,德諸國船隻的總數還多。
康乾盛世進入中後期以後,荷蘭已經衰落,但是歐洲的殖民熱潮卻沒有停歇,新興的殖民帝國英國緊跟其後。
十七十八世紀的英國,正處於它的上升期。在生產模式上,英國引領著第一次工業革命,1764年,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標誌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在經濟上,受到工業革命和海外貿易的推動,英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快速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在政治上,英國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議會制、內閣制紛紛誕生。在文化上,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運動在英國進一步發展,民主和科學成為社會的倡導,人們的思想獲得解放,藝術領域發展迅速。
在這一時期的法國,與英國一樣,受到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影響。法國也是最早受到工業革命影響的國家之一,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法國一些紡織業已經開始使用機器和蒸汽動力,其他工業部門也逐漸效仿。在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法國爆發了了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大革命,釋出了《人權宣言》。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法國的專制制度開始動搖,資產階級的力量越來越強大。
同時期的美國,也不甘受到英國的殖民統治,爆發了“美國革命”。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爆發,美國爭取獨立的呼聲愈發高漲。1774年,北美十三州代表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美華人民正式開始爭取獨立的鬥爭。次年,著名的《獨立宣言》發表。經過美華人民艱苦卓絕的鬥爭,英國於1783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承認美國獨立,自此,美國開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活躍在世界舞臺上。同時,工業革命的成果也影響到了美國,加上美國遼闊的國土和資產階級制度,它的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
其實,橫向來看,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統治的清朝綜合國力仍居於世界前列。康乾時期,清朝的國庫財政儲備充足,最高的年份達到8000萬兩,常年保持在6000到7000餘萬兩這個區間。在生產總值上,中國佔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工業總量佔世界的百分之三十二。這樣看來,說康乾盛世時期的清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未嘗不可。
可是,實際上,十七十八世紀卻是中國和世界的分水嶺,清朝的經濟體量仍然領先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但不論是經濟制度、政治制度,還是科技的創新能力,清朝都已經進入一個無法再進步的瓶頸期。
經過工業革命以後,不論是英國還是法國,在軍事實力上都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當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出使清朝時,清朝廢弛的軍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皇帝下令清軍舉行閱兵,歡迎使團來訪,但英華人非但沒有被嚇到,反而斷定:“中國社會已經被卡住無法前進”,“它的繁榮已經結束”,“在這裡可以輕而易舉地登陸”。馬戛爾尼記載道:“此輩寬衣大袖之兵隊,既未受過軍事教育,而所用軍器又不過刀、槍、弓、矢之屬。一旦不幸,洋兵長驅而來,此輩果能抵抗與否?尚屬一不易置答之疑問也。”(《乾隆英使覲見記》)
客觀地講,康熙、雍正、乾隆統治時期,國富是毫無疑問的,但在高度集中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下,民不強,科技不強,文化不強,連政治制度,也是最後的餘暉。反觀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像英國、美國這樣的新興殖民帝國,迅速崛起,不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都產生了質變。即使是法國和德國這樣深陷內戰的國家,也在發展工業革命,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開拓海外市場。這樣一來,閉關鎖國的清朝自然已經在實質上落後於世界潮流,當康乾盛世的餘暉結束以後,清朝的衰落,是必然的結果
-
16 # 草竹道人
論起世界史,從中國的明朝開始,西方已經進入了文藝復興和近代科學的革新嘗試了,並且陸續開啟了大航海時代。而清朝入關直到康乾盛世,可以說西方的主流國家,都已經進入到資本主義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
一、大航海時代與閉關鎖國
康乾盛世對於中國來說,是兩千年封建皇朝社會的最後一個盛世,也可以說是一個相對“虛假”的盛世,因為清朝的統治者透過一系列政治、經濟和外交等領域的閉關鎖國,當時的清王朝已經逐步把自己封閉在國土範圍內,狹隘的視野和繼續延續著“真命天子”的美夢的皇權,已經將清朝與世界隔絕。
二、中庸儒學與文藝復興
如果說從明朝開始中國在世界舞臺上開始掉隊,那麼清朝,就是徹底劃入谷底,康乾盛世也只能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最後一次狂歡。因為這個盛世,並沒有令清王朝走向真正的繁榮,也沒有使當時的社會階級發生根本的改變,依舊延續著皇權貴族、大地主和小農經濟的封建根本,而且在康乾盛世時期,朝廷大搞文字獄,將原本需要革新的思想萌芽,也扼殺在搖籃之中。
而在同一時期的西方世界,文藝復興、百家爭鳴,各種先進政治思想、經濟策略層出不窮,以至於直接影響到西方的哲學、藝術、數學、天文地理和物理化學等方方面面。
在清王朝還在做著天朝美夢的康乾盛世,西方的牛頓、萊布尼茨、盧梭等等哲學家、數學家,已經在探索在人類未知科技領域開疆擴土。
三、工業革命與農耕經濟
雖然說清王朝的康乾盛世實現了一段時期的經濟繁榮,但是當時的清朝經濟基礎依然沒有改變小農經濟的命運,一些社會商品貿易都沒有脫離農業,農民也沒有脫離地主和貴族階級的壓迫和剝削。
而此時的西方社會,已經逐步走進現代化,開啟了機械化蒸汽工業革命,用科學技術提高生產力,使得當時的西方社會進一步完善社會分工,讓手工業者和工人從農民階級分離,同時在對資源和人力的不斷需求下,西方社會建立起世界殖民時代。
所以,終上所述,康乾盛世作為中國封建文化中最後一個盛世,其骨子裡已經是一個“衰弱”的盛世;而此時的西方國家,已經透過工業革命,成為了世界經濟文化的中心。
-
17 # 文史情緣
歐洲國家正在進行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先後稱霸海上,英國完成了君主立憲制,實現了工業革命經濟的騰飛,中世紀古老守舊的歐洲煥發出鮮活的生命力。
處於清朝康熙統治下的中國,經過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經濟開始回升,資本主義萌芽,但發展緩慢。一是當時資本主義弱小,二是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三是後期的閉關鎖國政策。政治日益腐朽,貪汙屢見不鮮。到了雍正勵精圖治十幾年,給乾隆打下良好的基礎,乾隆統治末期,國家更是外強中乾,統治基礎愈發薄弱,各地農民起義不斷,他死後的40多年,英國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敲開了古老衰敗的中國大門,從此國家陷入一百多年內憂外患的大混亂時期。
-
18 # 那麼那麼AA
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如何正確看待康乾盛世?
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時期,被許多歷史學家稱為“康乾盛世”。這種觀點在史學界沿用了很長時間,直到今天仍有人持此觀點。同時,這也是歷史上頗具爭議的一個時期。究竟何為盛世?何為盛世的評價標準?”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呢?如何正確看待“康乾盛世?這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
【什麼是盛世】
首先,在討論“康乾盛世”之前,我們先要知道何為盛世。何為盛世的評判標準?有學者稱,盛世應該具備的條件包括,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穩定,國力強大,文化昌盛等。在評價中國歷史上某一朝的某一階段是否為盛世時,應當運用整體與區域性辯證關係的方法論加以分析和考量,既要將其放到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演變之中進行縱向的考察,又要將這一時期的中國歷史看做是世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將其置於世界史研究的背景下加以橫向的探討。據此,我們方可判斷這個時期是否為盛世。
那麼我將就以上幾個方面,分別作橫向與縱向的探討,深入剖析“康乾盛世”的真相。
【政治】
從政治上看,國家實現了國土的統一和政治的穩定。《三國演義》開篇便說: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縱觀華夏五千餘年的歷史,便是在統一、分裂、再同一的輪迴中週而復始的前景的,所以大一統便成為了中國古代政治學家孜孜以求的理想,但是關於大一統的問題應當將其與“正統”聯絡起來研究,只有“有道之君”的一統才是值得推崇的,否則就是亂政和僭越。此外,我堅決抵制不顧歷史真相和人類道義就隨意將大一統的桂冠獻給勝利者的魯莽行為。言及至此,前清時期實現大一統的手段實在令人髮指,滿清的“剃髮易服”令在江南地區遭到了漢人激烈的反抗,於是乎引起了一場場血與淚的洗禮,他們把屠刀伸向了廣大無辜的老百姓中,他們針對漢人進行了血腥性的大屠殺,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那是怎樣的一個時代阿?靠殺伐平民百姓、種族大屠殺取得的政治穩定,真的值得稱讚嗎?
當然還有很多學者往往會舉康熙五十一年“蠲免田糧”的例子來證實康乾盛世之說,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其本質,康熙朝實行蠲免的真實目的在於統治者希望透過變換剝削手段的方式來將竭澤而漁也無法獲得的賦稅作為“順水人情”留給人民,以此成就其“拔葵去織”的美名。然而,我們應當認清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清朝沉重的高額賦稅、暴力專制以及思想禁錮的基礎上的。人民以其自身生活水平的下降和倒退為代價,換取了帝國生產力和社會生產總量提高的表象。而這“繁榮”的背後卻潛藏著深刻的社會危機。
【經濟】
經濟增長,城鎮繁榮,在當時世界上不失為一大國,但與世界的差距也正由此開始。中國著名的清史專家戴逸先生強調,“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發展程度最高、最興旺繁榮的盛世”,他認為這個時期“生產力高度發展”,理由是當時華人口已有三億,而西漢盛世時不過五千萬;唐朝開元盛世也只有八千萬左右。“這樣康雍乾盛世的經濟力量就遠遠地超過了漢、唐的盛世,而且兩者的差距還很大。” 我認為這樣的比較是有失偏頗、是極其不可取的。因為西漢距康雍乾時期有1600年,唐代距乾隆末年也近800年,經過這麼漫長的時間,生產方式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人口自然會大大增加。依此說明“中國在康雍乾時期已經是一個非常興旺發達的國家”,而且已遠超漢唐,是缺乏說服力的。
漢朝當時在世界上的領先程度只有橫跨歐洲、北非的羅馬帝國相比。而唐朝在當時的強大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且不說其疆域之遼闊,就唐朝的富庶也是康雍乾時期無法比擬的。當時兩個世界強國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都不如唐朝,因此最重要的是看這個朝代在當時世界上的先程序度。康雍乾三代顯然與漢唐盛世無可比擬、望塵莫及。
當中國的經濟,屬於表面繁榮而實際停滯不前,在吃老本。而西方卻日進千里、迅速發展。當中國還在靠開墾荒地、引進高產作物等傳統方式發展經濟時,英國已於18世紀中期(乾隆帝在位期間)發生了第一次產業革命。英國這個資產階級的新生健兒,正在一步步地飛速超越滿清統治下的中國。
【科技文化】
康雍乾時代抑制科技、禁錮文化,大開歷史倒車。這與漢唐時代開明、進取、自由、昂揚的大漢精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 文化:有人以《四庫全書》來佐證康乾時期中國傳統文化達到了頂峰,實則,《四庫全書》的編纂,實際上是對人們思想的一次大清理,在編修過程中,大量銷燬和刪改舊書中不利於其統治的成分,這使中國的文化遺產遭到了一場空前浩劫,無數前人留下的寶貴典籍就此毀滅失傳。康雍乾三帝在籠絡知識分子的同時,又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殘酷的“文字獄”,幾乎與康乾盛世相始終,這不能不說是對所謂盛世的莫大諷刺。文字獄案例舉不勝舉。全國上下處於一片緊張之中,人們尤其是知識分子怎能不為之膽顫心驚?哪裡還有自由、人性可言?文字獄徹底扼殺了漢人的思想活力,舉國奴性氾濫,尤其是使得作為社會精英的知識分子、士大夫階層噤若寒蟬。
文字獄最厲害的是乾隆時期。在整個清朝160餘起文字獄案中,乾隆時期就有130餘起,佔全部案件的80%。乾隆時期的文字獄之多和他在全國範圍內徹底清查禁書有密切關係。因此,一些不是文人的老百姓也因禁書而被殺。乾隆時期文字獄的主要案犯,被處以“大律論擬”的就有47例,生者凌遲,死者戮屍,親屬男15歲以上皆斬,15歲以下及女性給功臣家為奴。甚至連張廷玉、沈德潛這些備受乾隆恩寵的重臣,一不留神都會大禍臨頭,其他臣工就不必多說了。整個朝廷上下都是一種精神萎靡的狀態,這樣的朝政還能盛世嗎?康雍乾三代,尤其是乾隆時期,不但對清朝統治不滿或對明朝有所懷念的書籍統統禁燬,而且連與和朱理學相牴觸的書籍也不得超生。從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七年,光是浙江就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查和毀書24次。乾隆一代,全國禁燬書籍“將近三千餘種,六七萬部以上”。
2.科技:明朝永樂(1403- 1424)年間,中國能造世界上最大的船,有世界最強大的艦隊。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有幾次多達27000人,遠達東非。明朝末年軍隊已普遍使用火器,在造炮技術和火槍質量上與西方沒有多大差距。而康雍乾三代這100多年的耽誤,徹底淪落於被動挨打和任人宰割的地步。
現在我們把眼光投向西方。1733年,英國機械工和紡織工約翰·凱伊發明了飛梭;1765年,織布工兼木匠哈格里夫斯發明了多軸紡織機;1768年,鐘錶匠凱伊發明了水利紡紗機;1779年,工人塞繆爾·克倫普頓發明了“騾機”;1785年,埃得蒙·卡特萊特發明了水利織布機;特別是1789年瓦特改良的萬能蒸汽機成為劃時代的流星。蒸汽機的廣泛利用,使英國到處都建立起大工廠。那些高聳入雲的煙囪噴出縷縷煙霧,龐大的廠房發出隆隆的轟鳴,打破了原來中世紀田園生活的恬靜,歷史從此跨進了一個新時代。工業革命很快從英國擴散到其他歐洲國家。由此可見,在科技方面,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對比,康雍乾時代都是極為落後的。
總之,漢唐之所以能夠成為公認的盛世,最重要的是其具有世界上的先進科技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而這是一個民族最寶貴的品格和財富。而徹底扼殺民族精神與科技文化的康雍乾時代,又如何稱得起“盛世”的稱號呢?
【民族精神】
康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前文已提及,清統治者皆把臣民當“奴才”來對待,使知識分子首先在人格上就有一種自卑,這是一個知識分子地位卑微的時代。嚴酷的文字獄,使他們時常感到朝不保夕。這是一個沒有自由、平等、人性的時代!幾千年來,漢民族形成計程車大夫精神、民族氣節已蕩然無存,明正德皇帝遊歷江南,被當朝計程車大夫橫加指責,而乾隆六下江南,勞民傷財,無人敢於諫言也就罷了,臣子竟皆稱“萬歲聖明”,真是黑白顛倒。知識分子、士大夫階層皆秉持一種奴才的心態,哪還有漢唐宋明的精神氣節呢?經過長達百年的培植,奴性深入人心無法擺脫。在長達百年的恐怖統治下,人命岌岌可危,更無自由、平等、博愛可言了。為了逃避現實,知識分子鑽入了故紙堆,以寄託情感。如果把中國歷史上最沒有人性、最沒有自由的時代稱為“盛世”,那就真是貽笑大方了。
【其他方面】
關於康乾時期的問題,還有海禁問題、貪汙問題(乾隆朝尤重)等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是阻礙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因素。有些學者為康雍乾三帝辯護,說中國在近代的落後實開始於明代中後期,甚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就決定了中國在近代文明撞擊下必然落後,這是替罪人開脫,為三帝找替罪羊罷了。雖然康乾時期與前代相比,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與橫向比,中國的確落後於西方。有人不主張橫向比,只是縱向比,那是大錯特錯的。歷史趨勢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不能設想康乾時期的社會發展仍停留在漢唐時代。假設一個人,他的事業比他以前有了很大進展,但比他周圍的人仍是落後,就不能熱情讚譽他是如何如何的成功而看不到他與別人的重大差距;康雍乾時期正是如此。三帝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統帥,他們應有高度的職責和義務引導中國進入一個健全的機制,而不是離正確的軌道越走越遠。
【盛世之說源自何處】
最初可追溯到康熙、乾隆等皇帝對盛世這種政治局面的追求和標榜。自康熙後期,清朝消除了各方面的憂患,統治日益安定,社會發展再次走出朝代更替的變亂局面,於是有“盛世”之說。到乾隆時期,財富積累,軍功強大,特別是以平準戰爭的勝利、統一天山南北為標誌,清朝強盛一面展現得更加充分,盛世一詞也更是經常被皇帝、大臣們反覆提起,“比年以來西域大奏膚功,國家勢當全盛。”“關門以西,萬有餘里,悉入版圖。如左右哈薩克、東西布魯特,及回部各城,以次撫定,現在巴達克山諸部落,皆知獻俘自效,捧檄前驅,以亙古不通中國之地,悉為我大清臣僕,稽之往牒,實為未有之盛世。”
盛世是留給後人去評價的,而並非自我標榜。我們更應清楚地認識到清廷之所以不遺餘力地宣揚“盛世”乃是出於統治者的政治需要。其目的便在於維護滿族的統治民族地位,以及將“盛世”作為爭取人數眾多的漢族接受其統治的合理性與合法性的依據。
【結語】
中國封建社會史是由歷代王朝銜接起來的一道盤旋曲折的長鏈。一代之興,一朝之亡,不斷更迭;一治一亂,由大亂走向大治,盛極而衰,亂極而治,交替執行。當歷史的光輝照射在某一個時期時,我們往往把它稱為“盛世”。
透過以上對康雍乾時期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民族精神等一系列層面的分析,康雍乾時代並不符合盛世的標準,我們所緬懷的盛世是如漢唐那般政治開明、經濟繁榮、科技領先、始終代表著最先進的文化,有著進取、自由的社會氛圍,有著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的時代。而康雍乾時代與真正的盛世相去甚遠。康乾時期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不高、生產力水平低下、軍事實力不強、文化事業停滯不前,政治制度阻礙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基於此,“康乾盛世”並不存在。由此,所謂的康乾盛世,只不過是華人對歷史進行縱向比較之後所產生的一種自戀情結罷了。
-
19 # 都靈往事
歐洲國家正在進行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
1618年 歐洲“三十年戰爭”爆發。
1625年 英國、荷蘭、丹麥締結反對愛地理哈布斯堡王朝的同盟。
1628年 曼圖亞遺產之戰。
1630年 瑞典參加“三十年戰爭”。
1635年 法國參加“三十年戰爭”。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三十年戰爭”結束。
1651年 英國國會透過《航海條例》
1652-1654年 第一次英荷戰爭
1654年 英國和荷蘭簽訂《威斯敏斯特條約》
英國和瑞典簽訂和平同盟條約
英國和葡萄牙籤訂《溫莎條約》
1654-1667年 俄波戰爭,雙方簽訂《安德魯索沃停戰協定》
1655-1660年 波蘭和瑞典戰爭
1657年 瑞典和丹麥戰爭
1659年 法國和西班牙籤訂《比利牛斯和約》
1660年 瑞典和波蘭簽訂《歐利伐條約》
瑞典和丹麥簽訂《哥本哈根條約》
1661年 俄國和瑞典簽訂《卡爾迪斯和約》
1665-1667年 第二次英荷戰爭,之後簽訂《佈雷達和約》
1667-1668年 法國和西班牙、荷蘭發生“遺產戰爭”
1668年 法國和西班牙籤訂《亞琛和約》
1672-1674年 第三次英荷戰爭,之後簽訂《多佛爾和約》
1672-1679年 法荷戰爭,之後簽訂《奈梅根和約》
1676-1681年 俄土戰爭,簽訂《巴赫奇薩賴和約》
1686年 荷蘭、奧地利、瑞典、勃蘭登堡、西班牙、薩伏依及德意志各邦形成反法的奧格斯堡同盟
1688-1697年 法國與奧格斯堡的“九年戰爭”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695-1696年 俄國彼得一世兩次遠征亞速。俄土處於交戰狀態。
1697-1700年 彼得一世組成反瑞典的“北方同盟”
1697年 法國與奧格斯堡同盟各國簽訂《里斯威克和約》!
-
20 # 古行生
一個朝代的頂峰往往也是衰落的起點,當“康乾盛世”一百三十四年結束以後,中國和西方文明互相錯位,西方國家“彎道超車”,將清朝遠遠的甩在後面。那麼,在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統治期間,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在做些什麼,它們又是如何發展,以致於能夠超越清朝,引領十九世紀文明的發展?
“康乾盛世”時期,清朝迎來了它的輝煌時期,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歐洲終於走出了漫長的中世紀,一個全新的西方世界誕生出來。
當康熙剛剛上位時,荷蘭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的建立起來。在十七世紀中葉,荷蘭迎來它的輝煌。這一時期,荷蘭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光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就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當清政府下令閉關鎖國和“海禁”時,荷蘭卻擁有1.5萬艘船,佔據全世界船隻總數的四分之三,比英,法,德諸國船隻的總數還多。
康乾盛世進入中後期以後,荷蘭已經衰落,但是歐洲的殖民熱潮卻沒有停歇,新興的殖民帝國英國緊跟其後。
十七十八世紀的英國,正處於它的上升期。在生產模式上,英國引領著第一次工業革命,1764年,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標誌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在經濟上,受到工業革命和海外貿易的推動,英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快速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在政治上,英國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議會制、內閣制紛紛誕生。在文化上,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運動在英國進一步發展,民主和科學成為社會的倡導,人們的思想獲得解放,藝術領域發展迅速。
在這一時期的法國,與英國一樣,受到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影響。法國也是最早受到工業革命影響的國家之一,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法國一些紡織業已經開始使用機器和蒸汽動力,其他工業部門也逐漸效仿。在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法國爆發了了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大革命,釋出了《人權宣言》。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法國的專制制度開始動搖,資產階級的力量越來越強大。
同時期的美國,也不甘受到英國的殖民統治,爆發了“美國革命”。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爆發,美國爭取獨立的呼聲愈發高漲。1774年,北美十三州代表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美華人民正式開始爭取獨立的鬥爭。次年,著名的《獨立宣言》發表。經過美華人民艱苦卓絕的鬥爭,英國於1783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承認美國獨立,自此,美國開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活躍在世界舞臺上。同時,工業革命的成果也影響到了美國,加上美國遼闊的國土和資產階級制度,它的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
其實,橫向來看,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統治的清朝綜合國力仍居於世界前列。康乾時期,清朝的國庫財政儲備充足,最高的年份達到8000萬兩,常年保持在6000到7000餘萬兩這個區間。在生產總值上,中國佔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工業總量佔世界的百分之三十二。這樣看來,說康乾盛世時期的清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未嘗不可。
可是,實際上,十七十八世紀卻是中國和世界的分水嶺,清朝的經濟體量仍然領先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但不論是經濟制度、政治制度,還是科技的創新能力,清朝都已經進入一個無法再進步的瓶頸期。
經過工業革命以後,不論是英國還是法國,在軍事實力上都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當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出使清朝時,清朝廢弛的軍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皇帝下令清軍舉行閱兵,歡迎使團來訪,但英華人非但沒有被嚇到,反而斷定:“中國社會已經被卡住無法前進”,“它的繁榮已經結束”,“在這裡可以輕而易舉地登陸”。馬戛爾尼記載道:“此輩寬衣大袖之兵隊,既未受過軍事教育,而所用軍器又不過刀、槍、弓、矢之屬。一旦不幸,洋兵長驅而來,此輩果能抵抗與否?尚屬一不易置答之疑問也。”(《乾隆英使覲見記》)
客觀地講,康熙、雍正、乾隆統治時期,國富是毫無疑問的,但在高度集中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下,民不強,科技不強,文化不強,連政治制度,也是最後的餘暉。反觀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像英國、美國這樣的新興殖民帝國,迅速崛起,不論是經濟、政治還是文化,都產生了質變。即使是法國和德國這樣深陷內戰的國家,也在發展工業革命,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開拓海外市場。這樣一來,閉關鎖國的清朝自然已經在實質上落後於世界潮流,當康乾盛世的餘暉結束以後,清朝的衰落,是必然的結果。
回覆列表
歐洲國家正在進行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
1600-1644年處於明末清初時期,也就是明清交替時期。政局不穩定,人們生活水平下降,處於水深火熱中。1644後處於清朝統治下,經過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經濟開始回升,資本主義萌芽,但發展緩慢。一是當時資本主義弱小,二是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三是後期的閉關鎖國政策。政治日益腐朽,貪汙屢見不鮮。明清社會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
1.農業生產商品化趨勢加強,並形成農業專業生產區域。
2.手工業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618年 歐洲“三十年戰爭”爆發。
1625年 英國、荷蘭、丹麥締結反對愛地理哈布斯堡王朝的同盟。
1628年 曼圖亞遺產之戰。
1630年 瑞典參加“三十年戰爭”。
1635年 法國參加“三十年戰爭”。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三十年戰爭”結束。
1651年 英國國會透過《航海條例》
1652-1654年 第一次英荷戰爭
1654年 英國和荷蘭簽訂《威斯敏斯特條約》
英國和瑞典簽訂和平同盟條約
英國和葡萄牙籤訂《溫莎條約》
1654-1667年 俄波戰爭,雙方簽訂《安德魯索沃停戰協定》
1655-1660年 波蘭和瑞典戰爭
1657年 瑞典和丹麥戰爭
1659年 法國和西班牙籤訂《比利牛斯和約》
1660年 瑞典和波蘭簽訂《歐利伐條約》
瑞典和丹麥簽訂《哥本哈根條約》
1661年 俄國和瑞典簽訂《卡爾迪斯和約》
1665-1667年 第二次英荷戰爭,之後簽訂《佈雷達和約》
1667-1668年 法國和西班牙、荷蘭發生“遺產戰爭”
1668年 法國和西班牙籤訂《亞琛和約》
1672-1674年 第三次英荷戰爭,之後簽訂《多佛爾和約》
1672-1679年 法荷戰爭,之後簽訂《奈梅根和約》
1676-1681年 俄土戰爭,簽訂《巴赫奇薩賴和約》
1686年 荷蘭、奧地利、瑞典、勃蘭登堡、西班牙、薩伏依及德意志各邦形成反法的奧格斯堡同盟
1688-1697年 法國與奧格斯堡的“九年戰爭”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695-1696年 俄國彼得一世兩次遠征亞速。俄土處於交戰狀態。
1697-1700年 彼得一世組成反瑞典的“北方同盟”
1697年 法國與奧格斯堡同盟各國簽訂《里斯威克和約》參考資料:《近代國際關係史》施行和 主編
3.商業空前繁榮
4.對外貿易實行閉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