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峰峰說史

    劉旦是漢武帝劉徹第三子,後冊封為燕王。

      徵和二年,巫蠱之禍爆發,太子劉據受人誣陷而無法辯白,兵敗自殺。劉旦在得知長兄的死訊後以為自己年歲居長,便有覬覦太子位的想法。武帝病重,劉旦便上書要求進京宿衛,反被武帝下詔申斥並削去了三個縣的封地。

      後元二年二月,武帝幼子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劉旦心中不服,便暗中聯絡了宗室劉長、劉澤等人準備造反,散步昭帝非武帝親生的謠言。始元元年八月,劉澤準備暗殺青州刺史雋不疑,而後起兵與劉旦響應,結果還未起事便被全部抓獲,漢昭帝下詔調查後與劉旦有關,而昭帝顧念親情並未聲張。兩年後,劉旦勾結大司馬霍光的政敵鄂邑長公主、上官桀等大臣準備再次謀反,卻又一次被人告發,昭帝下詔申斥劉旦,劉旦自殺而死。

    所以劉旦之死是自找的!作為一個藩王蓄意謀反,死也是必然的!

  • 2 # 那些歷史的真相

    漢昭帝其兄燕王劉旦是自己愧疚後自殺而死,而且漢昭帝並不是狠毒之人,反而心胸寬廣,赦免過燕王劉旦一次。下面,給大家講一講燕王劉旦之死吧。

    1、燕王劉旦兵敗愧疚自殺而死

    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次子齊王劉閎去世。

    徵和二年(前91年),巫蠱之禍爆發,太子劉據兵敗自殺。

    劉旦在得知長兄的死訊後以為自己年歲居長,便有覬覦太子位的想法。後元元年(前88年),武帝病重,劉旦便上書要求進京宿衛,反被武帝下詔申斥並削去了三個縣的封地。

    後元二年(前87年)二月,武帝幼子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劉旦心中不服,便暗中聯絡了宗室劉長、劉澤等人準備造反,散佈昭帝非武帝親生的謠言。始元元年(前86年)八月,劉澤準備暗殺青州刺史雋不疑,而後起兵與劉旦響應,結果還未起事便被全部抓獲,昭帝顧念親情,並未將事態擴大化。兩年後,劉旦勾結大司馬霍光的政敵鄂邑長公主、上官桀等大臣準備再次謀反,卻又一次被人告發,昭帝下詔申斥劉旦,劉旦自殺,諡號剌王。

    2、漢昭帝劉弗陵並非狠毒之人,反而心胸寬廣

    燕王劉旦第一次密謀造反失敗後,漢昭帝劉弗陵念及骨肉恩情,詔令不治燕王之罪,而將劉澤等人正法。

    漢昭帝在赦免劉旦後,希望劉旦能夠改過自新,好好履行自己藩王的義務。然而,劉旦卻不知悔改,認為自己年長應該當皇帝,而漢昭帝劉弗陵年幼就是一個黃口小兒,而後,燕王劉旦非但不死心,還伺機準備再次謀反。

    元鳳元年(前80年)九月,劉旦又勾結鄂邑長公主和上官桀等人準備再次造反,不料事情敗露,上官桀等人被處死。

    劉旦和燕國丞相商議後認為起兵不利,於是不再起兵。不久漢廷下發赦令,赦免燕國所有的官吏和百姓,卻唯獨沒有赦免劉旦。漢 昭帝又派專使賜送璽書,斥責劉旦“乃與他姓異族謀害社稷,有逆悖之心,無忠愛之義。如使古人有知,當何面目復奉見之廟乎!”劉旦自知再無臉面活在世上,便自殺而死。

    漢昭帝已經念及恩情赦免了劉旦一次,可見漢昭帝心胸之寬廣。而劉旦不知悔改,再次謀反失敗,真實死的其所,死不足惜啊!

  • 3 # 北辰飛雪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至少涉及到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漢武帝有幾個兒子,以及漢武帝為繼承人留下的輔政大臣等幾個問題。

    巫蠱之禍

    漢武帝寵幸衛子夫之後,在他二十九歲的時候,終於迎來自己第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戾太子劉據。原先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為國家立下大功,沒有人敢對太子不敬。

    等到後來衛青、霍去病先後去世,衛子夫又年老色衰,太子和衛子夫母子兩人的地位便開始不穩固起來。而晚年的漢武帝多病,多疑的漢武帝認為這是身邊有人用了巫蠱,才使得自己多病。

    上春秋高(漢武帝年紀大了),意多所惡,以為左右皆為蠱道祝詛,窮治其事。

    等到後來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巫蠱事發,漢武帝命令江充審理此事。而江充和太子以及衛家有嫌隙,便藉機陷害太子。被誣陷的太子劉據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最後只好起兵造反,殺死了江充,但同時也惹惱了漢武帝。

    漢武帝發動大軍攻打太子劉據,劉據兵敗後逃跑,最終不得以之下,太子上吊自殺。太子的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都被殺害,只有一個孫子(劉病已,後來的漢宣帝)活了下來。就連皇后衛子夫,也自殺身亡。

    後來在別人勸說下,漢武帝終於醒悟過來,夷掉江充三族。但早被立為太子的劉據以及他的兒子都死掉,於是漢武帝傳位給誰又成了難題。

    漢武帝有幾個兒子

    漢武帝一共有6個兒子,長子是太子劉據,次子齊懷王劉閎(18歲時去世),三子燕王劉旦,四子廣陵厲王劉胥,五子昌邑哀王劉髆(早死,其子劉賀繼承了爵位,劉賀也就是當了27天皇帝的漢廢帝),六子漢昭帝劉弗陵。

    等到巫蠱之禍發生後,太子一家人(除了太子的孫子劉病已外),都死去。次子劉閎又早夭,所以三子燕王劉旦認為自己做皇帝的機會就來了。

    旦自以次第當立,上書求入宿衛。上怒,下其使獄。後坐藏匿亡命,削良鄉、安次、文安三縣。武帝由是惡旦,後遂立少子(劉弗陵)為太子。

    其中,四子劉胥長大後,因“好倡樂逸遊,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獸。動作無法度,故終不得為漢嗣”。因此,漢武帝的次子、五子都死在漢武帝前面,第四子劉胥四肢發達不適合立為太子。等到太子死後,燕王劉旦又被漢武帝厭惡,因此只能立8歲的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這也就為後來劉旦謀反埋下了伏筆。

    漢武帝為新君留下的輔政大臣

    漢武帝駕崩的時候,漢昭帝劉弗陵還只有八歲,因此漢武帝留下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來輔佐漢昭帝。而劉旦在漢武帝駕崩的時候,懷疑是大臣做了手腳,故意不立自己為皇帝。當霍光代表漢昭帝賜燕王劉旦“錢三千萬,益封萬三千戶”時,劉旦大怒:“我當為帝,何賜也(我本來是要當皇帝的人,還用得著你賞賜)!”

    於是劉旦準備謀反,透過武力奪取皇位。劉旦和劉澤相互勾結,詐稱劉弗陵不是漢武帝的兒子,否認漢昭帝繼位的合法性。然後劉旦在自己的封國裡面招攬人手,打造兵器,準備謀反。但後來劉澤事蹟敗露,供詞中牽連到燕王劉旦。但漢昭帝只是誅殺了劉澤,專門下詔書不追究劉旦的責任。

    但後來隨著霍光專權,劉旦的姐姐鄂邑蓋長公主、左將軍上官桀因爭權,和霍光發生激烈衝突。他們知道劉旦怨恨霍光,所以和劉旦一起聯手。劉旦甚至上書,自願歸還藩王印璽,“入宿衛,察奸臣之變”。其實是想到皇帝身邊,找機會廢掉皇帝以自立。

    是時,昭帝年十四,覺其有詐,遂親信霍光,而疏上官桀等。桀等因謀殺光,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

    後來有人知道了他們的陰謀,報告給了朝廷。上官桀等人被漢昭帝殺掉。劉旦聽說後,還想發兵奪權,只是沒有了上官桀等內應,手下不建議他再舉兵造反。不久,朝廷的赦令到了,但只赦免了吏民,沒有赦免燕王劉旦。漢昭帝還讓使者賜給燕王劉旦詔書,以漢高祖劉邦封建諸子弟的本意,是維護劉漢王朝的統治來責備他。

    今王骨肉至親,敵吾一體,乃與他姓異族謀害社稷,親其所疏,疏其所親,有悖逆之心,無忠愛之意。如使古人有知,當何面目復奉齊酎見高祖廟乎!

    於是,燕王劉旦“即以綬自絞。後夫人隨旦自殺者二十餘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劉旦是漢昭帝的哥哥,但是他一再謀反,甚至宣稱漢昭帝不是漢武帝的兒子,這對皇帝是很大的侮辱。

    而且第一次謀反事發的時候,漢昭帝赦免了他,並沒有過多追究。可劉旦仍不死心,一直沉迷於造反而登上皇位。所以,無論是出於穩固皇權,還是為自己正名,漢昭帝都會殺死這個哥哥。這不是漢昭帝狠毒,而是燕王劉旦自找的,怨不得別人。

  • 4 # 南朝居士

    漢昭帝從繼位開始,就是傀儡了,在位十三年,從沒有掌權,即使他已經21歲了,也沒有親政,他是不折不扣的傀儡,政令出自霍光。

    霍光不僅掌控政權,連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理,漢昭帝只有一個女人,那就是霍光的外孫女上官氏,可想而知霍光權勢多大了。

    這樣的漢昭帝,哪來權力殺劉旦?

    劉旦怎麼死的呢?他勾結上官桀父子、長公主、桑弘羊等人,密謀政變,誅殺霍光,結果霍光不費吹灰之力就打破了他們的陰謀。

    霍光在殺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後,逼死了長公主,皇帝的同母姐姐,又逼死了劉旦。

    劉旦之死,可以說是咎由自取,跟漢昭帝沒什麼關係,

  • 5 # 風光藝境

    燕王劉旦之死,實為咎由自取;而非弟弟漢昭帝心狠手辣,容不得他這個哥哥。

    劉旦為漢武帝第三子,封燕王。成年後,劉旦離京就國(燕國都為薊縣,今北京城西南隅)劉旦挺有才學辯略,博學經書、雜說、星曆、數術,喜好倡優、射獵之事及招納遊士。

    漢武帝生有六子,太子劉據與次子齊王劉閎皆已不在人世,儲君位空缺。上面的兩個哥哥下世,老三燕王劉旦看到了上位的曙光。他認為自己是父皇的現長子,依次序應該立為太子,於是便遣使上書請求回京宿衛。武帝明白老三的用意,大怒,將其使者下獄。後來劉旦又犯了藏匿亡命之徒的包庇罪,封國被削去良鄉、安次、文安三個縣。武帝由此甚為厭惡三兒子劉旦,徹底斷了立其為太子的念頭。

    前87年二月上旬,漢武帝病重。十二日,武帝立小兒子劉弗陵為皇太子。次日,武帝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為車騎將軍,上官桀為左將軍,又命桑弘羊為御史大夫,共同輔佐幼帝。十四日,漢武帝駕崩。十五日,太子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由於昭帝年僅八歲,姐姐鄂邑公主遂陪伴他住在宮中。

    遠在燕地的劉旦聞知父皇駕崩,幼弟嗣位,心甚不服,遂派遣親信趕赴京師長安,以弔唁為名暗中刺探朝廷虛實。昭帝下詔褒賜劉旦錢三十萬,增封一萬三千戶。劉旦非但不謝恩,反而大怒道:“我當為帝,用不著誰對我賞賜!”於是同宗室中山哀王劉昌之子劉長、齊孝王劉將閭之孫劉澤等人勾結密謀,詐稱以前曾得武帝詔令,命燕王掌管封國內的官吏任免,整治軍備,以防不測。劉旦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搞起了小動作。

    劉旦、劉長、劉澤等在封國內積極備戰,製造謠言蠱惑人心,斂集銅鐵作鎧甲兵器,檢閱士兵,發民圍獵。劉澤還回到郡國,準備發兵於臨淄,同燕王一同起兵。缾侯劉成得知劉澤等人慾行謀反,趕緊舉報給青州刺史,刺史收捕劉澤並上奏朝廷。昭帝派遣大鴻臚丞審理劉澤案,結果牽連到了燕王劉旦。漢昭帝下詔,燕王乃天子至親,不要追究,劉澤等依法伏誅。

    天子弟弟仁厚,法外開恩,放過了圖謀不軌的三哥。劉旦逃過一劫,收斂不少。

    劉旦老實了,姐姐鄂邑蓋長公主卻又鬧事兒了。公主夥同左將軍上官桀(昭帝皇后的父親)同首席輔政大臣霍光(昭帝皇后外祖父)爭權而產生矛盾,二人深知燕王劉旦怨恨霍光,遂與劉旦暗中勾結交通。劉旦見來了機會,大喜,派人厚賂公主以為內應。上官桀、桑弘羊等亦暗結劉旦,並指使其上書彈劾霍光。劉旦遂上疏,說了霍光不少壞話,指其為奸臣,最後請求“臣旦願歸符璽,入宿衛,察奸臣之變”。

    漢昭帝年已十四,閱過奏疏,覺得其中有詐,遂親信倚重霍光,而疏遠上官桀等。上官桀等憤恨益增,遂陰謀誅除霍光、廢黜昭帝,迎立劉旦為天子。劉旦飛傳驛書,與上官桀等往來通訊,許諾立上官桀為王,同時外結郡國豪傑數千以作幫手。而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又密謀將燕王劉旦誘惑至京師殺掉,然後廢掉昭帝,立父上官桀為帝。

    正當謀逆緊鑼密鼓之時,公主一位侍從的父親得知這一陰謀,立即報告給諫大夫杜延年,杜延年立馬上報朝廷。九月,昭帝命丞相率領官員追捕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並滅其宗族;公主畏罪自殺。

    劉旦聞訊,自知難逃一死,遂擺下酒宴與賓客、群臣、妻妾訣別。適逢昭帝使者持敕書責問劉旦,劉旦道:“奉事不謹,死矣。”當即用綬帶自縊而死。昭帝特別施恩,赦免劉旦世子劉建,廢為庶人;賜劉旦諡號為剌王。劉旦立燕王三十八年而死,國除。

    劉旦放著好好的王爺不當,榮華富貴不享,卻心存非分之想,覬覦皇位,實在是自己作死,怨不得漢昭帝。謀逆篡位,古來便是十惡不赦之大罪。劉旦圖謀不軌被赦一次,已屬萬幸;卻“帝令智昏”,二次謀逆。赦一不可赦二,劉旦自己得以體面自盡,世子獲赦不死,血脈不絕,漢昭帝真夠仁慈重情的了。

  • 6 # 史觀菌

    燕王劉旦為了當皇帝,一步步的走向自我毀滅,自作孽不可活,劉旦的死是自找的。

    一、為什麼說劉旦的死是自找的?

    (一)利用大臣之間的不和,聯合起來,試圖殺死霍光。

    漢昭帝年十二歲的時候,到了選皇后的時候,上官安打算安排六歲的女兒當皇后,可是霍光反對。但是,上官安透過與長公主的情夫丁外人的關係,轉而透過公主成功立女兒為皇后。然後,上官家族為了回報長公主,想將長公主的情人封為列侯,也別霍光拒絕,理由是“無功不得封侯”。因此他們記恨霍光,如此佔到了政治立場的另一面。

    桑弘羊身為御史大夫,但是自恃功高,他想給自己的部下某一份官職,但是也被霍光拒絕,再加上原本兩人的政治主張就有分歧,因而桑弘羊因此也怨恨霍光。

    而燕王劉旦,就是看準了這幾個人都對霍光有怨恨,因此重金拉攏,他們共同的利益然後就暫時聯合起來,試圖扳倒霍光,廢掉劉弗陵。

    劉旦有了政治聯合,接下來就是離間霍光與漢昭帝之間的關係。

    (二)離間漢昭帝與霍光的關係,密謀造反

    公元前87年2月20日,漢武帝病危,立遺詔託孤,立小兒子八歲的劉弗陵為皇太子,任命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接受遺詔輔政。加封金日磾為車騎將軍,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共同輔佐年輕的劉弗陵。從漢武帝的安排上可以看出,劉弗陵即位後有四位輔政大臣輔佐,在者,漢武帝已經賜死了劉旦的生母,按理說劉弗陵登基後的一切都應很順利。

    但是,在漢昭帝劉弗陵登基的第6年,燕王劉旦即勾結上官桀等人準備造反。燕王劉旦先是拉攏朝中大臣,他前後密派了十多人,帶了大量金銀珠寶,賄賂長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尋求他們的支援。然後沿用歷史上造反最為常用理由“清君側”。

    劉旦派人以燕王劉旦的名義上書漢昭帝劉弗陵,陷害霍光。劉旦捏造了2個事實。第一,他們說京城附近道路已經戒嚴,霍光將在京城附近檢閱軍隊;第二,霍光將被匈奴扣留在塞外長達十九年的蘇武召還京都,並任命為典屬國,而這個官職是掌管與少數民族來事務的,因此說他想借取匈奴的兵力;以上所捏造給霍光的罪行全都是指責霍光擅自調動兵力,有造反的嫌疑。有了這個理由,燕王劉旦便可以堂而皇之的以為了防止奸臣造反,要入朝保護皇上為理由,進行謀反。

    另外,還有一件事也能說明劉旦的造反之心。

    (三)漢武帝病危期間、意欲帶兵進宮。

    公元前91年,徵和二年,發生歷史上著名的“巫蠱之禍”。蘇文、江充等人誣陷皇太子劉據,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不得已起兵,但是,很快就被漢武帝鎮壓,劉據自殺。

    劉據死後,漢武帝的第三兒劉旦上書,稱其自願進京保衛皇宮,其實這只是劉旦的謊言,目的是威逼漢武帝得立自己為太子。然而漢武帝雖然老了,但是,並沒有老糊塗,對於劉旦的這種伎倆還是看得出來。漢武帝很是生氣,不但殺了劉旦派來的使者,而且削減劉旦的封地。

    二、漢昭帝事怎樣處理霍光被誣陷的事?

    漢昭帝幼小,霍光當時是最高的權力,因此,有上書言事的,霍光可以先看。而上官桀與霍光有時會輪流值班,劉旦等人的誣陷奏摺要送到漢昭帝手中,那必須等霍光不在的時候。有一次,霍光休假,上官桀代替霍光處理奏章。於是上官桀趁機將奏章送到漢昭帝手中,上官桀想透過這種方式得到漢昭帝的批覆,而後給霍光強加“罪狀”,最後由桑弘羊組織夥同朝臣共同脅迫霍光令漢昭帝退位。但是,他們失算了,當燕王劉旦的書信到達漢昭帝的手中後,漢昭帝壓根沒看。

    早朝時分,霍光已得知,就推辭不去上朝,以此要求漢昭帝表態。但是,上官桀乘機在朝堂上說:“因為燕王告發他的罪狀,他不敢來上朝了。”於是,昭帝召霍光進宮,一進宮,霍光就先行請罪,漢昭帝已近知道了事實的真相,並沒有怪霍光。漢昭帝雖小但是很聰明,他知道如果霍光要調動兵力,時間會很快,不可能讓在外地的燕王劉旦知道,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漢昭帝當場揭穿。

    可見漢昭帝是以為明辨是非的皇帝。

    兩年後,劉旦再次勾結鄂邑長公主、上官桀等大臣準備謀反,卻還是次被人告發,昭帝下詔申斥劉旦,劉旦羞愧自殺。

    三、對漢昭帝的評價班固評價說:昔周成以孺子繼統,而有管、蔡四國流言之變。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亂之謀。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時以成名,大矣哉!承孝武奢侈餘敝師旅之後,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光知時務之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至始元、元鳳之間,匈奴和親,百姓充實。舉賢良、文學,問民所疾苦,議鹽、鐵而罷榷酤,尊號曰“昭”,不亦宜乎!

    漢昭帝一生在為13年、21歲駕崩,但是,在處理大臣之間的黨掙很是很有作為,另外,他任人為賢、實行“與民休息”的國策,將公田與貧民耕種,並賒給農民種子、免除部分徭役,降低鹽價並平定西南叛亂等,是一個有作為,有能力的皇帝,可見漢昭帝並不是狠毒的皇帝,畢竟才21歲。

  • 7 # 文史輕論

    帝王這個職業既光鮮亮麗,又至高無上,雖然說伴隨著極大的風險,與其優越的地位相比,那些不確定的風險卻可以忽略不計。

    燕王劉旦之死,其實是咎由自取,想當皇帝想瘋了,卻又眼高手低,謀劃又不周,死的一點也不可惜,千萬別怪漢昭帝劉弗陵不講兄弟情——有人說漢昭帝逼死燕主劉旦似乎是漢昭帝狠毒這就大錯特錯了。

    燕王劉旦自已作死的行為,從漢武帝還沒有死的時候就開始了——武帝病危時,劉旦收到了訊息,就急於派自己身邊的親信進宮上書給武帝,意思是要武帝召他回京師負責日夜守衛宮中事宣,以防意外和不測。劉旦自以為這樣的請示,會得到武帝同意,自認為是一片孝心,漢武帝何許人也!何等的睿智,雖然病入膏肓,是將死之人,腦袋還是清醒的。知道上書內容後……很清楚劉旦的用意——是借“宿衛長安”之名謀奪皇位,於是大怒,不但斬了來上書的人,還以“藏匿亡命之徒,違反漢律”的罪名,削奪了燕王屬地三個縣邑。同時也確定了幼子劉弗陵為太子,從此斷了老三燕王劉旦想繼承大統的念想。

    漢武帝仙逝後,託孤大將軍霍光遵武帝遺囑將武帝幼子劉弗陵扶上了皇位,時年八歲,史稱漢昭帝。

    劉旦心中不服,於是暗中結黨,圖謀皇位。聯絡宗親,製造輿論,散佈謠言說漢昭帝劉弗陵不是武帝嫡出(不是親子)並同時聯絡宗親:劉長,劉澤,等籌備造反事宜。後因劉澤行事時不慎敗露——事未起,先被抓。劉旦謀反按律當誅!昭帝年少顧念兄弟情,只把劉澤等人正法,並沒有將燕王劉旦治罪。

    劉旦賊心不死,事隔兩年後,劉旦又開始了謀朝奪位的行動,於是勾結鄂邑長公主,上官桀等……羅列霍光罪狀上書昭帝,想借昭帝之手剪除大將軍霍光,再乘勢奪取皇位。年少的昭帝並沒有上當,真相水落石出後,昭帝派專使賜璽書斥責劉旦。劉旦自覺無地自容,自殺身亡。死後諡號“刺王”。

    當了三十幾年燕王的劉旦做夢都想當皇帝,因為皇權太有引力了——至高無上,可以為所欲為,因此放不下妄念……以致想入非非,行事不周,讓自己步入絕境——燕王劉旦之死,是他自己咎由自取並非昭帝狠毒,昭帝當時那樣的年齡可以說還不諳世事……靠的是大將軍霍光的輔佐,或許還是首輔專權……燕王劉旦又怎麼能夠鬥得過實權在握的首輔大將軍呢!後來漢昭帝年紀輕就病死了,成了一個迷,作為權臣的霍光……有能力掩蓋真相,皇位人人都愛,作為權臣也是想入非非呢!——"帝王職位"太誘人了。

    好,閒話不說了,問題回答得滿不滿意且不說……歷史上的事,有各種各樣的版本,正史,野史,我們都無法探究真相,就當都是傳說吧!……借用一句話結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8 # 葉之秋

    漢昭帝繼位後逼迫其兄燕王劉旦自殺,是昭帝狠毒嗎?

      雖然說勝者為王,失敗者沒有機會發聲是很正常的,漢昭帝逼迫劉旦自殺也是事實,但是說昭帝狠毒,還是有點過了,因為漢昭帝不是沒有給過劉旦機會,是劉旦自己本身也作得一手好死。

      還在很久以前,漢武帝還活得好好的,劉旦就有過心思。太子劉據死去,齊王劉閎也死了,活著的皇子中劉旦自認為自己已是長子,該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子,於是向老父皇請求回到宮中,侍奉父親左右,他把漢武給他的策文“悉爾心,毋作怨,毋作匪德”全給忘了。漢武老人精,面對兒子的野心,想想自己還在流血的傷口,大怒,斬來使,削三縣邑,懲戒一番,武帝感嘆“生子應置於齊魯之地,以感化其禮義;放在燕趙之地,果生爭權之心”,果斷立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劉旦一萬個不服啊,可是沒辦法。(網路圖)

      他想立太子的事情,劉弗陵做弟弟的,管不著,可是當劉弗陵上位後,劉旦開始造反,那已是漢昭帝的劉弗陵就不能坐視不理了。

      後元二年二月,漢昭帝即位,即位後正式下發詔書,通曉全國。燕王派遣使者進長安窺探,使者回報新帝是眾臣共同擁立,劉旦不服。

      劉旦上書請在各郡國設立漢武帝宗廟,輔政霍光不依——是個人也不能答應啊,但為了安撫他,賜錢三千萬,增加封邑一萬三千戶,劉旦大怒,聲稱自己本來就應該當皇帝,為什麼還需要別人什麼賞賜?於是勾結劉長,劉澤等人謀反。

      他一方面劉旦製造輿論,聲稱漢昭帝劉弗陵不是漢武骨血,是霍光立的偽帝,號召天下人一聲討伐,他招集亡命之徒,製造兵器,徵調百姓,本人吃穿用度全部用上了天子的規格,近臣全部用侍中等名,殺韓義等十五人,原因是他們勸阻……

      劉澤先一步行動,可惜沒成功,事情敗露,雖按律當誅,但漢昭帝認為劉旦是自己兄弟,不追責。

      始元四年,鄂邑長公主和左將軍上官桀,與燕王謀反。劉旦上書霍光謀反,十四歲的漢昭帝不信,依然信任霍光。於是上官桀和公主等要誅霍光,廢昭帝,迎立劉旦,劉旦聯絡各方這樣,準備起程進京接收皇位……

      結果自然是劉旦的皇帝夢再次破碎,燕國所有參與起事的百姓,臣子都得到了赦免,但是劉旦並沒有,漢昭帝專使送達一封璽書:“乃與他姓異族謀害社稷,有逆悖之心,無忠愛之義。如使古人有知,當何面目復奉齊酎見高祖之廟乎!”劉旦大勢已去,用綬帶自縊,諡號刺王。

      皇子想上位,可以理解,畢竟一旦登上,風光無限,可是如燕王劉旦這般的,史上不多。於漢武帝而言,這個兒子實在不怎麼樣,不忠不孝,於漢昭帝而言,這個哥哥也實在是太不厚道了,且不說助點力,支援弱小的他穩定劉家天下,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要謀反,還誣衊他的出身,否定他的正統,是幾個意思?第一次饒過,已是天大的恩情,第二次再饒,是漢昭帝昏聵嗎?漢昭帝不昏聵,自然留不得這樣的哥哥。

      雖說天家無父子,但昭帝對劉旦,仁至義盡,不能說狠毒。

  • 9 # 縹緲峰下一粒沙

    漢昭帝劉弗陵是漢朝有名的明君,否則也不會得諡號“昭”。燕王劉旦的確是他下詔逼死的,但這並不代表劉弗陵狠毒,而是劉旦的問題。可以說劉弗陵對他已經仁至義盡了,是他一步步進逼,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劉旦是劉徹的第三子,受封燕王,封地在苦寒的北方,緊鄰匈奴、土地貧瘠。他平日不怎麼受寵,又不是長子,所以沒想過登上大寶,但後來意外發生了。

    公元前110年,劉徹次子劉閎去世了;公元前91年,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劉徹長子劉據因不堪受辱而自殺身亡。

    這樣一來,劉旦就成了事實上的長子,他開始蠢蠢欲動了。畢竟古代的繼承原則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現在嫡子沒了,可不就輪到他這長子?

    公元前88年,劉徹病重,劉旦擔心的不是父親的身體,而是擔心父親死後皇位落到別人手裡,堂而皇之的派使者面見劉徹,請求宿衛京師,以備不虞。這個“不虞”,指的就是劉徹有可能病死,調他到京師,好順理成章的承繼大統。

    他考慮的還挺周到,但沒有一個父親願意在自己重病時看到兒子謀算家產。劉徹勃然大怒,斬了使者,又以“臧匿亡命之徒”的罪名,削了劉旦封國裡的良鄉、安次、文安三個縣。

    劉徹對劉旦本來就沒有什麼特殊的偏愛,此事之後更是討厭他,臨終前立了心愛的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

    劉弗陵登基之後,劉旦並沒有消停,大概是越想越窩火,準備大幹一場。先造謠劉弗陵不是劉徹的親生兒子,然後在封地裡招兵買馬,打算以此為藉口起兵造反。

    但還沒開始行動就被告發了,證據確鑿,按律當誅,劉弗陵看在親戚的份上,沒治他的罪。

    劉弗陵的好心並沒有換來劉旦的悔改,恰恰相反,他更想當皇帝了,時時窺視京師,結果還真讓他找到了同盟。

    他的同盟是上官桀、桑弘羊、鄂邑長公主。這幾位可都是漢朝的權貴人物,上官桀和桑弘羊是託孤大臣,鄂邑長公主有撫養劉弗陵的功勞,尊榮無比。

    他們為什麼想要反漢昭帝呢?其實,以其說他們反漢昭帝,不如說他們反霍光。霍光當時大權在握,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想讓霍光倒臺,誣陷他要造反,但漢昭帝非常信任霍光,根本不聽他們的。

    於是,這幾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準備發動兵變殺了霍光廢了漢昭帝,迎劉旦入京為帝。

    劉旦高興壞了,許諾上官桀事成後裂土封王。陰謀實施前夕,鄂邑長公主給劉旦寫了封信,意思是我們都佈置好了,將在宴會上刺殺霍光,大業可成,你準備吧。

    準備什麼呢?準備進京當皇帝。正收拾行裝呢,噩耗傳來,由於鄂邑長公主門下的告密,陰謀沒能實施,凡是參與的人都被抓了,劉旦也被供了出來,是主謀之一。

    這次劉弗陵是真生氣了,下詔赦免燕國的所有官吏和百姓,唯獨不赦劉旦。劉旦就想自殺,被親信和姬妾們勸住了,大家都覺得最慘不過除國降為庶人,不至於死。劉旦也就放下了死志。

    沒多久,劉弗陵再次發來詔書,罵劉旦“乃與他姓異族謀害社稷,有逆悖之心,無忠愛之義。如使古人有知,當何面目復奉齊酎見高祖之廟乎!”意思是你還有什麼顏面活著?

    劉旦就知道劉弗陵是真想要自己死,自殺還能留點尊嚴,於是自縊了。

    總之,有因必有果,和很多皇帝比起來,劉弗陵已經算比較仁慈的了。劉旦有這種下場,都是他自找的。

  • 10 # 滌塵索金讀歷史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劉旦、蓋長公主、上官桀、桑弘羊四人謀劃造反事情敗露後,漢昭帝劉弗陵下令赦免燕國所有臣民,唯獨沒有赦免劉旦,並且劉弗陵派人譴責劉旦,劉旦最終選擇自縊。提問者應該是看了史書上的這段記載才有此一問。

    萬事萬物皆有聯絡,看問題必須要全面樂觀。燕王劉旦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不作就不會死,他的一生都在為謀取皇位而努力,但是三次謀劃都以失敗告終,最終選擇以自縊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些都是他自己的選擇。相反劉弗陵對這位三哥是再三忍讓,所以說評價劉弗陵狠毒顯然是不對的。

    劉旦其人

    劉旦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三個兒子,被冊封為燕王。根據史書的記載,劉旦這個人不旦外表英俊瀟灑,而且博聞強識,善於交際,是一個比較有才華的諸侯王。

    原本劉旦可以安心的在他的封地上享受生活,但是隨著太子劉拒兵敗自殺,二哥劉閎早逝,太子之位空缺,自身才華橫溢,兼具漢武帝在世的諸子之長,讓劉旦看到了奪取至高權力的希望,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屢敗屢戰後元元年(前88年),漢武帝病重,太子之位名分未定,於是劉旦主動派使者進長安,向漢武帝提出宿衛長安,以備不時之需的要求,實際上就是在向漢武帝自我推薦繼承大位。漢武帝為此大為惱火,不但誅殺了使者,而且削去劉旦封國的三個縣以示懲戒。後元二年(前87年),八歲的劉弗陵正式繼承皇位,劉旦得知訊息後極為不滿,並質疑劉弗陵繼位的正統性。於是勾結宗室劉長、劉澤等意圖謀反,最終事情敗露,漢昭帝劉弗陵將其他參與者悉數誅殺,唯獨原諒了劉旦。元鳳元年(前80年),劉旦再次勾結姐姐蓋長公主、託孤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企圖刺殺霍光,將劉弗陵趕下臺,事情被人提前舉報而失敗,最後在劉弗陵得譴責聲中選擇自殺。不得不殺

    可以看到,劉旦為了謀求皇位可謂是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野心一旦滋長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漢昭帝劉弗陵念及親情,之前已經對其網開一面,但是劉旦不知悔改。

    試想如果此次再行赦免,相信以劉旦的執著精神,依然不會安分守己,因此為了國家的安定團結,劉旦必須死。

    結語

    漢昭帝劉弗陵對劉旦死後得安排也體現了其仁慈之處,賜劉旦諡號為“刺”,將其子貶為庶人,這對於謀反罪的處罰,可以說是相當的輕了。

    套用熱劇《慶餘年》中二皇子最後寫給範閒的信中所說:“這世上,做兒子最難就是在皇家,別家兒孫也爭,但輸了最多就是丟前程、丟家產、丟臉面,我輸了丟的是命。”劉旦屢次挑戰劉弗陵得底線,不懂得收斂,那麼對於自己的結局應當早就有所預見,最是無情帝王家,很多事情我們不能夠以常理去揣度。

  • 11 # 銘豪談史

    朋友們別搶,這個問題我來答:

    先不說對與錯,是與非,帝王家,向來都是成者就王,敗者就寇;

    而劉旦的死,本身自作孽,心有不甘,妄圖貴為天子,起圖造反強行奪政。而這種出師無名的做法,本身就大逆不道,不忠不孝且不仁不義,招來殺身之禍也是情理之中。

    想古代刑法,對謀逆罪的處罰是重中之重,或腰斬,凌遲,五馬分屍,誅滅九誅!而昭帝只是下詔斥責,令其羞愧自盡而死,而對他子女等人,皆是法外開恩,饒其性命,這是格外的恩典與仁慈!何來狠毒一說!

    在則,劉旦反叛不是頭一次,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滋生皇帝夢。確不知天子是上天眷顧,非人力強行而為之,如果能順其自然,坦然面對皇位,又何致落的個自盡的結局!

    武帝晚年期間,太子劉據一死,老二齊王也不在世,身為老三的劉旦自認為,太子位立長不立幼,該輪到自己了!於是進言武帝,入宮值宿宮禁,武帝大怒,心想:老子還在呢,就想迫不及待的當皇帝了!結果被武帝好一頓訓斥喝罵,並且還削了三個郡的封地。雖說劉旦不是造反,其實心中己種下反的種子,只是懼怕武帝的威勢,只能作罷。透過這事,也能看出劉旦有野心,但不夠細心耐心;做事欠缺周密考慮,實在算不上有能力的人。如果說武帝的威懾能讓他思考問題的核心,在或者從此絕了皇帝的幻想,也能悠哉悠哉,安度晚年,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生活定是一番愜意美好!

    然而,並沒面壁思過,反省自身,依然是憤憤不平,心裡不服。

    直到昭帝登基,又蠢蠢欲動,萌生異心。先是派近臣試探朝廷,後又聯絡宗親劉長,劉澤試圖反叛。在封地假傳武帝臨死遺詔,對官員自稱寡人,儼然是地方皇帝。

    後被人告發,朝廷派人審查,最後昭帝選擇睜一隻眼,閉隻眼。除了他,所有犯事之人全部斬首。可見昭帝是位仁慈皇帝,並沒有深究到底,而選擇大事化無,息事寧人。

    這是劉旦第二次異心,本該感恩戴德,從此選擇安守本份,不妄生異志,可偏他是個不到黃河不死心的主!

    沒過多久,第三次又來了!而這次又和以往不一樣,這次是選擇與外人合作。雖然說不是明面上造反,但也是圖謀不軌,豈圖混亂朝政從而獲取利益。

    事情的始末也簡單,當年託孤重臣上官桀與桑弘羊仗著功勞顯著,請奏給身邊的人謀取朝廷職位,而掌權執政的霍光大將軍,剛正嚴明且又不循私情,不予准許。從此雙方結下怨恨。而行為不檢的長公主也是為給小白臉謀職被拒之門外,於是三人串通一氣,又拉上了劉旦!四人謀劃削了霍光的權勢。

    可誰知年僅十四歲的漢昭帝,卻洞若觀火,明察秋毫!知逍這是誣告,並沒上當。相反,在霍光請求罷官時,對著文武大臣,說出自己獨到的分析。滿朝皆歎服,霍光也是感激涕零,心理甚慰!

    雖說這事最後不了了之,但霍光的忠誠讓昭帝看見了,而其他人的狼子野心,特別是劉旦,昭帝也看出來了!從此一方越被倚重,另一方卻越被壓制,不信任!

    而做為劉旦來說,此時回頭尚不晚矣!正應了那句話,撞了南牆才知道疼!死不悔改也是說的這種人。

    失勢的這方,孤注一擲,幾人一合計,打算誆騙霍光到公主家飲酒殺之,接著廢了昭帝。而為當皇帝,劉旦也是捨得一身剮,大量的金銀珠寶賄賂給這些人。事情到了這步,己然不可挽回了!成敗也在此一舉。

    世間事往往是註定的,該是你的就是,不該你的,任你如何的準備也是徒勞無功。自以為萬事俱備,亳無破綻。結果訊息還是走漏,被人告發。霍光以迅疾之勢逮捕相關人員。

    知道大勢己去的劉旦,這會還在奢望昭帝會寬恕他,等來的卻是催死的詔令:

    會天子使使者賜燕王璽書曰:“昔高皇帝王天下,建立子弟以藩屏社稷。先日諸呂陰謀大逆,劉氏不絕若發,賴絳侯等誅討賊亂,尊立孝文,以安宗廟,非以中外有人,表裡相應故邪?樊、酈、曹、灌,攜劍推鋒,從高皇帝墾災除害,耘鋤海內,當此之時,頭如蓬葆,勤苦至矣,然其賞不過封侯。今宗室子孫曾無暴衣露冠之勞,裂地而王之,分財而賜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今王骨肉至親,敵吾一體,乃與他姓異族謀害社稷,親其所疏,疏其所親,有逆悖之心,無忠愛之義。如使古人有知,當何面目復奉齊酎見高祖之廟乎!”

    正如昭帝所說,不念兄弟親情,反而勾結外人亂朝綱,起歹心,死後有何面目見祖先!

    不是沒給悔過機會,哪知卻得寸進尺,變本加厲!在不殺之,實難威懾朝臣。

    縱觀劉旦做的事,確實糊塗,而且沒腦。至於原因不多加敘說,讀者意會!人啊!就怕慾望太強,慾壑難填的同時也是自掘墳暮!柳暗花明又一村,轉個思路或許就是另一番天地,何必去執著於難上青天的事情。

    如果說能夠強,福報夠深,還可堅持執著。可偏偏劉旦又不是,又不自知。劉旦的死,真真叫,不作就不會死。

    本篇結束!

  • 12 # 鄧壇拜將

    漢昭帝並未逼迫燕王劉旦自殺,是劉旦自知罪孽深重,畏罪自殺。

    劉旦,漢武帝劉徹的第三子。本來的他只是一個閒散的王爺,只需在自己的封地快活的度過一生就可以了,但是隨著他兩個哥哥的去世,他生出了異樣的心思。

    漢武帝病重期間,劉旦命人進京上書皇帝,請求宿衛長安,漢武帝是個老江湖,哪能不懂他的心思,不僅沒同意,還將來人殺了,並削減了劉旦的封地,以示懲戒,不久就立了自己的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

    劉弗陵即位後,劉旦長安上書要在郡國給漢武帝設立宗廟,霍光見書後沒有同意,但是給他賜了些錢帛,還增加了他的封邑。劉旦得知訊息後大為不滿,道:“這個皇位本來該是我的,要我還你賜什麼東西。”於是與中山哀王之子劉長、齊孝王之孫劉澤等密謀造反。

    但是造反的訊息很快就被洩露了,劉澤等人皆被正法,唯獨對劉旦格外開恩,不僅沒有殺他,還饒恕了他所有的罪行。

    其實說到這,劉旦見好就收,也能安度餘生。但是權利的慾望是不容易斬斷的,後來他再度計劃謀反。

    始元四年,劉旦的姐姐鄂邑長公主、左將軍上官桀父子與霍光因爭權而產生矛盾,劉旦利用這點,使用者重金賄賂他們,希望他們幫助自己登上帝位。

    但是他們計劃還沒有實施,就被鄂邑長公主門下的稻田使者給告發了,謀反再度失敗。這一次他沒那麼好運了,劉弗陵的忍耐和寬容也是有限的,不久朝廷下發赦令,赦免燕國所有的官吏和百姓,卻獨獨沒有赦免劉旦,還下詔斥責了他。劉旦接了詔書後,就自縊而亡了。

    總結:劉旦自幼博學多才,各種雜學也多有涉獵,為人能言善辯,且頗有謀略。他就算不做一個賢王,做一個混吃等死的閒散王爺那還綽綽有餘的,怪就怪他自己權慾薰心。

  • 13 # 希望星晨58298869

    這怨不得別人,實際上是劉旦自作孽不可活!

    劉旦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三個兒子,被冊封為燕王。徵和二年,因巫蠱之禍,太子劉琚受江充誣陷,起兵失敗後自殺。劉旦得知訊息後喜出望外,開始覬覦太子之位。武帝病重,劉旦便上書要求“進京宿衛”。武帝看出他居心叵測,削去了他三個縣的封地。  武帝駕崩時,他的接班人劉弗陵只有八歲,由於武帝為避免外戚干政早先賜死了鉤弋夫人,所以,留下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來輔佐漢昭帝。

    劉旦在漢武帝駕崩的時候,以為自己年長,皇位應該是自己的。所以,他懷疑異母弟劉弗陵上位是這些大臣做了手腳。當首輔霍光遵漢昭帝詣意賜他“錢三千萬,益封萬三千戶”時,劉旦無感激之情,反而勃然大怒:“我當為帝,何賜也?”。太狂妄了,以這樣的態度處世,怎麼有好結果呢?幸虧劉弗陵年幼,如果換了其它皇帝,僅憑這句話,就可治他個忤逆之罪,滅了他全家。劉旦走火入魔了。他和宗室劉澤相互勾結,散佈謠言,說劉弗陵不是武帝的兒子。又在燕國招攬人手,製造兵器,準備以武力奪取皇位。由於劉澤做事不密,謀反之意洩露,劉澤在被審訊時,供出了劉旦。而昭帝只是滅了劉澤,並沒有追究劉旦的責任———為此,還專門下了詔書!可見,劉弗陵對三哥是包容的!

    霍光威信日高,劉旦的姐姐鄂邑蓋長公主和左將軍上官桀為了權益與霍光發生了明爭暗鬥。蓋長公主和上官桀知道劉旦對霍光恨之入骨,就與劉旦結成同盟,要搞掉霍光,廢掉昭帝。劉旦故伎重演,又給皇帝上書了,說要“入宿衛,察奸臣之變”。這意圖再明顯不過了,他想到昭帝身邊,藉機廢黜皇帝搞自立。

    是時,昭帝年十四,覺其有詐,遂親信霍光,而疏上官桀等。桀等因謀殺光,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

    連十四歲的昭帝都知道他居心不良,所以親近霍光,疏遠了上官桀!

    後來,有人把他們的陰謀報告給了昭帝。在霍光的力主下,昭帝下詣殺了上官桀。劉旦知道後,還想發兵奪權,但少了上官桀等作內應,左右建議劉旦不要再舉兵造反了。劉旦這才安寧下來!

    這次昭帝沒再庇護劉旦,他下詔書給劉旦。一針見血地指出:高祖封建諸子弟是為維護劉漢江山社稷的!這話很重,足以振聾發聵,穿雲裂石!劉旦自然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

    今王骨肉至親,敵吾一體,乃與他姓異族謀害社稷,親其所疏,疏其所親,有悖逆之心,無忠愛之意。如使古人有知,當何面目復奉齊酎見高祖廟乎!

    於是,劉旦“即以綬自絞。”。作為昭帝的哥哥,劉旦迷戀上了皇位,所以,他成了謀反專業戶,根本沒想到安居樂業做藩王。還宣稱昭帝不是漢武帝的兒子,這樣的言行,簡直罪大惡極!放在任何朝代,劉旦只能是死路一條。所以,他的死是咎由自取,並不能說明昭帝狠毒!

  • 14 # 老蟲

    燕王劉旦先後二次叛亂,漢昭帝只是讓他自殺已經是很便宜他了,有什麼狠毒之說。再說了,賜死劉旦也不是漢昭帝下的令,是當時權臣霍光下的令,與漢昭帝無關。

    1、漢昭帝繼位的背景

    漢昭帝劉弗陵是漢武帝劉徹的小兒子,本來的太子是衛子夫的兒子劉據。劉據做了30多年的太子,但是隨著舅舅衛青和表哥霍去病的去世,局勢發生了變化。漢武帝劉徹想立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於是就借“巫蠱案”,將劉據逼死,然後將衛子夫打入冷宮。

    劉據死後,漢武帝的兒子中就數劉旦的年紀最大。劉旦認為按照長幼次序繼承的說法,也該輪到他做太子了。於是劉旦就向漢武帝提出要入宮宿衛,但是被漢武帝拒絕,而且漢武帝還將上書之人打入大牢。劉旦畏懼漢武帝的權威,不敢有所作為。

    漢武帝死後,劉弗陵順利登基,但是劉弗陵年歲太小,漢武帝生前就囑咐大臣霍光、金日磾和上官桀輔佐。漢武帝駕崩,各地的諸侯王都收到璽書。劉旦藉口“璽書規格不對”,拒不接受,其實就是在發洩沒選他當皇帝的不滿情緒。

    2、劉旦第一次叛亂

    劉旦拉攏了一些與他親善的藩王,準備起兵奪權。劉旦藉口劉弗陵不是漢武帝親生,打著劉邦當年立下的“白馬盟誓”為口號。劉邦當年為了劉氏江山的穩固,與諸侯斬白馬立下誓言,“非劉氏為王,天下共誅之”。

    劉旦和宗室劉澤準備在青州起兵,先殺死此時雋不疑。但是走漏了風聲,雋不疑先將劉澤抓捕,然後牽出劉旦謀反的大案。

    這麼大的案件,霍光等人也不好處理,因為漢武帝就剩下3個兒子,劉旦就是其中一個。最後做出一個匪夷所思的處理決定,將從犯全部處死,而對主犯劉旦,“褒賜錢3000萬,益封萬三千戶”。

    3、劉旦第二次叛亂

    第一次奪權失敗後,劉旦將目光轉向朝中重臣,這一次他的目標是輔臣上官桀。

    本來上官桀和霍光是兒女親家,又同為輔臣,關係比較不錯。但是隨著霍光的治國能力日益體現,漢昭帝對霍光越來越信任,上官桀就落了下風。上官桀漸漸感到不滿,就和霍光逐漸演變成競爭關係。

    劉旦透過他的姐姐蓋長公主,結識了權臣上官桀。兩人一拍即合,因為兩人的前進的道路上,出現了同一塊絆腳石——霍光。劉旦想利用上官桀的權勢增加奪權的砝碼,上官桀也向利用劉旦這一強力外援,剷除霍光,為權力作進一步的打算。

    但這種各自心懷鬼胎的聯盟,註定是不能成事的。果然,在劉旦覺得時機成熟,起兵攻打長安之時。他的聯盟上官桀卻過早的暴露了自己,被霍光一舉拿下。劉旦兵在半途,進退為難。

    最後朝廷下旨,賜劉旦自盡。朝廷對劉旦的家人沒有過多追究,只是降職處理。

    劉旦的死純屬自找,看不清形勢,找一個豬隊友,結果自己玩死了。

  • 15 # 煮酒聽史

    漢昭帝在大家的印象裡好像名聲不顯,實際上他是一個十分有作為的皇帝,只是可惜英年早逝。而在其執政期間,確實發生了燕王劉旦自殺的事件,但是這真的是漢昭帝狠毒所導致的嗎?

    燕王劉旦

    說起這個燕王劉旦,也十分的有意思。當時漢武帝剛剛經歷完“巫蠱之禍”,正在悔恨當中,因此一直未立太子。

    怎知燕王劉旦卻早已為自己謀劃妥當,認為漢武帝剩餘的孩子之中,自己最為年長,理應為太子,就這麼屁顛屁顛的派使者去暗示漢武帝。漢武帝哪能聽不懂劉旦的意思,生氣的把使者殺了,並因此對劉旦心生厭惡,最後立了幼子劉弗陵為太子,即漢昭帝。

    也就是說燕王劉旦和漢昭帝的仇怨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結下了,這也難怪燕王劉旦後來會造反了。

    輔臣爭鬥,上官桀等人落入下風

    當時的太子劉弗陵過於年幼,漢武帝自然會為其做好打算。於是,漢武帝任命霍光、上官桀等人作為輔政大臣,一起輔佐漢昭帝。

    本來霍光、上官桀等人互為姻親,彼此相安無事。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霍光逐漸受到漢昭帝的器重,而上官桀等人預做之事又屢次受到霍光的阻攔。於是,兩邊逐漸成為政敵,彼此仇視。

    恰巧此時燕王劉旦又伺機而動,想要取漢昭帝而代之。因此,這兩股有著相同目標的人就這樣聯合在了一起,準備殺死霍光,推翻漢昭帝的統治,立燕王劉旦為帝。

    結果他們造反的訊息被人洩露,漢昭帝與霍光及時的發現了上官桀等人的陰謀,將他們逮捕入獄。而燕王劉旦也自知不可活,便自殺身亡了。

    結束語

    在漢武帝死後,年幼的漢昭帝便繼承了皇位,並以霍光、上官桀等人輔佐朝政。由此展開了輔臣之間的奪權之爭。隨著奪權行動進入了尾聲,霍光取得了漢昭帝的信任,上官桀一脈逐漸落入了下風。

    隨後上官桀鋌而走險,選擇了扶持燕王劉旦,發動武裝政變。結果訊息洩漏,漢昭帝等人提前動手,將燕王劉旦等人緝拿。燕王劉旦自知無法倖免,遂自殺身亡。

    因此,漢昭帝逼迫燕王劉旦自殺純屬子虛烏有,是燕王劉旦自己造反失敗才自殺的,並非是漢昭帝狠毒。

  • 16 # 尋根拜祖

    劉旦被逼自殺,純屬咎由自取!自從他大哥太子劉據死於巫蠱之禍開始,劉旦一直蠢蠢欲動,覺得自己就是皇儲的不二人選。結果,上位的卻是年僅七歲的幼弟劉弗陵。這讓劉旦很不甘心,幾次策劃謀反,甚至強行給老爸戴有顏色的帽子。漢昭帝一再忍讓,忍無可忍之下,才逼他自殺。

    不過,按照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的推斷,劉弗陵上位是霍光等人的一次政變事件,他認為,漢武帝選中的繼承人不是劉弗陵!

    我們先按照正史記載,燕王劉旦為何幾次謀反,又是怎麼被逼自殺的。

    自請入宮侍奉皇帝,被漢武帝責罰

    巫蠱之禍發生後,太子劉據慘死,儲君虛位,劉旦的心活泛起來。按照古代嫡長子繼承製的規則,唯一的嫡子去世,應該以序齒順序選擇儲君。漢武帝有六個兒子,在劉據之前,老二劉閎已經去世,此時三子劉旦就是最年長的兒子。

    所以,劉旦認為自己就是理所當然的繼任太子。可是,一晃拖了三年,漢武帝始終不立新太子,劉旦心急如焚。後元元年,漢武帝病重,劉旦有點等不及了,主動上疏漢武帝:

    “燕王旦自以次第當為太子,上書求入宿衛。上怒,斬其使於北闕;又坐藏匿亡命,削良鄉、安次、文安三縣。上由是惡旦。”

    熱豆腐沒吃上,反而燙傷了嘴。削了三個縣不算什麼,關鍵被漢武帝所厭惡,失去了繼承資格,還被責罵:

    “生子應置於齊魯之地,以感化其禮義;放在燕趙之地,果生爭權之心。”

    可見劉旦此人政治道行不夠,利益面前亂了方寸。

    質疑漢昭帝皇子身份,陰謀叛亂

    漢武帝駕崩後,漢昭帝即位,派使者到燕國宣召,劉旦藉口璽書的封口印小,懷疑是偽昭,堅決不肯哭拜,然後又派人去長安打探訊息。劉旦的人到長安晃了一圈,什麼有利的訊息也沒得到。可是劉旦很不甘心:

    “遂與宗室中山哀王子劉長、齊孝王孫劉澤等結謀,詐言以武帝時受詔,得職吏事,修武備,備非常。”

    他詐稱得到了漢武帝的遺詔,讓他修武備,以防“非常事”,公開招兵買馬。在左右親信的鼓動下,劉旦四處散發輿論,說漢昭帝劉弗陵不是漢武帝的兒子,為造反做準備:

    “即與劉澤謀為奸書,言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使人傳行郡國,以搖動百姓。”

    劉旦一邊造輿論,一邊聯絡劉長劉澤,一邊訓練亡命之徒,一邊打造兵器,他在府中,按朝廷官制,公開任命官員,儼然已經坐上了龍椅。

    結果忙活了一年多,還沒來得及扯大旗,劉澤那邊就出事了,他被人告發,被捕入獄,把劉旦供出去了:

    “會缾侯劉成知澤等謀,告之青州刺史雋不疑,不疑收捕澤以聞。天子遣大鴻臚丞治,連引燕王。有詔勿治,而劉澤等伏誅。益封缾侯。”

    劉澤被處死,漢昭帝手下留情,對劉旦沒做任何處理!

    勾結上官桀、蓋長公主,達成政變聯盟

    劉澤的血,沒有嚇退劉旦,在安穩了三年後,他再次覓得一次機會:利用上官桀、蓋長公主與霍光的矛盾,他與上官桀等人結成聯盟,妄圖再次對皇位發動攻勢:

    “久之,旦姊鄂邑蓋長公主、左將軍上官桀父子與霍光爭權有隙,皆知旦怨光,即私與燕交通。旦遣孫縱之等前後十餘輩,多齎金寶走馬,賂遺蓋主。”

    當然,他們的第一計劃是利用漢昭帝之手,除掉霍光。結果,漢昭帝雖然年少,但是很聰慧,識破了他們的詭計,反而更加堅定地站在霍光一邊。這個結果讓上官桀等人很失望,第二套計劃隨之出爐:刺殺霍光、廢黜漢昭帝、迎立劉旦!

    “桀等因謀共殺光,廢帝,迎立燕王為天子。旦置驛書,往來相報,許立桀為王,外連郡國豪傑以千數。”

    他們計劃以賜宴為名,誆騙霍光入宮,而後在席間刺殺霍光。計劃一得手,立刻宣佈廢黜漢昭帝,迎立燕王劉旦。劉旦許諾,事成後封上官桀為王,他向自己的夢想,發起了最後的衝擊。

    政變陰謀暴露,受詔書斥責自殺

    可惜,政變又提前洩露,失敗了:

    “假稻田使者燕倉知其謀,以告大司農楊敞。敝惶懼,移病,以語延年。延年以聞,桀等伏辜。”

    蓋長公主門下有個叫燕倉的稻田使者,不知道透過什麼途徑得知了訊息,向大司農楊敞告發。結果上官桀、蓋長公主、桑弘羊等,參與陰謀的人犯,全部被誅殺。

    忐忑不安的劉旦終於等到了欽差,欽差宣佈聖旨:燕國所有參與謀反的官員一律赦免,除了劉旦!

    劉旦一聽傻了,自殺吧,被他的妻妾們一頓哭勸,說:假如僥倖只廢除封國呢?皇帝不一定要你死。這時候才知道生命珍貴的劉旦,對自己心軟了,下不去手了。

    漢昭帝一看這麼不自覺?第二道詔書又來了,專門發給劉旦,內容變成了切責,結尾用了這麼一段話:

    “今王骨肉至親,敵吾一體,乃與他姓異族謀害社稷,親其所疏,疏其所親,有逆悖之心,無忠愛之義。如使古人有知,當何面目復奉齊酎見高祖之廟乎!”

    你這個背叛祖宗的敗類,有什麼臉見列祖列宗呢!

    話都罵這麼難聽了,再腆著個臉活著就沒意思了,估計朝廷會直接來扒他臉了。劉旦嘆口氣,一根白綾把自己掛上房梁。

    送上面過程分析來看,劉旦為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孜孜不倦地奮鬥了十一年!先跟老爸鬥,後跟幼弟鬥,為了扳倒漢昭帝,不惜給死去的老爸戴了一頂綠油油的帽子,不死不休。

    漢昭帝可謂仁至義盡,兩次饒過了三哥,甚至一點處罰都沒有,倘若漢武帝在世,劉旦的腦袋,早就被割下當球踢了,怎麼能說漢昭帝狠毒呢?

    唯一能站在劉旦一邊的論調,就是以呂思勉先生為代表的史學家,他們認為,漢武帝並未選中劉弗陵為接班人,劉弗陵上位,就是以霍光為首的“顧命大臣”,發動的一次政變,甚至漢武帝是否死於非命都不得而知。

    呂先生的這個觀點有沒有證據呢?

    有一些,但不充分。最直接的理由有以下幾個:

    其一、侍中王忽的爆料。

    王忽是右將軍王莽(不是新朝皇帝王莽)的兒子,他說:“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遺詔封三子事?”意思說,我整天呆在皇帝身邊,從來沒有聽說過皇帝封霍光、上官桀、金日磾三人為侯的事,分明有假。

    這三人都是漢昭帝的顧命大臣,假如封侯的聖旨有假,當然有理由懷疑,立漢昭帝這件事的真實性!

    其二、漢昭帝沒有出席漢武帝的葬禮。

    執金吾郭廣意說:“待詔五莋宮,宮中讙言帝崩,諸將軍共立太子為帝,年八九歲,葬時不出臨。”意思說,皇帝死的時候亂糟糟的,諸將軍共同擁立了劉弗陵。奇怪的是,劉弗陵竟然沒有出席漢武帝的葬禮。

    其三、劉弗陵被立為太子真假難辨

    按史書記載,劉弗陵直到漢武帝臨終前,才被立為太子,此時距離劉據冤死,已經整整四年。既然漢武帝意屬劉弗陵,為何遲遲不立他為太子?所以,有理由懷疑,立太子的詔書是假的。

    這恐怕就是劉旦懷疑劉弗陵地位合法性的理由。不過說實話,這些理由都不夠充分,只能說有疑點。

    至少有一點無法推翻,劉旦肯定不是漢武帝的候選人,否則漢武帝絕不可能將心目中的儲君,始終放在封地,更不可能責罵並處罰劉旦。

    既然劉旦並不是漢昭帝的受害人,那他的行為就要受到譴責,受到制裁。即便他是受害人,坐在皇位上的已經是劉弗陵,作為勝利者,能對失敗者大度地寬赦,就已經夠意思了,你三番五次地折騰,落得被逼自殺,一點不冤枉!

  • 17 # 笑談文史生

    劉旦(?—前80年),西漢宗室、藩王,漢武帝劉徹第三子,廣陵厲王劉胥同母兄,母李姬,被封為燕王。劉旦之所以自殺,並不是漢昭帝逼迫,更不是漢昭帝狠毒,主要是因為燕王劉旦蓄意謀反,而且還是兩次謀反。燕王自殺完全是咎由自取。

    一、皇儲風波忒憋屈,心生怨恨埋禍根

    漢武帝劉徹一共有六個兒子,大兒子劉據,是劉徹和衛子夫的所生,也是劉徹十分喜歡的兒子,被立為太子,可惜後來被人誣陷,起兵失敗後自殺。次子齊懷王劉閎早逝。按照漢代“先貴後長,先長後幼”的立儲規則,這太子之位,自然應該屬於三兒子燕王劉旦了,劉旦也是這樣認為的。

    據《燕剌王劉旦傳》記載,“到衛太子受讒毀而死,齊懷王又病死後,劉旦自以為按次序當立為太子,上書請求入宮值宿警衛。”

    那什麼是宮值宿警衛呢,就是到皇宮中保護皇帝劉徹。一般能做這個宿衛皇宮的,向來只有太子。如果漢武帝劉徹答應了,就相當於宣佈他為太子了。可沒想到的是,劉旦不但沒有當上太子,還遭到了懲罰,“皇上怒,曾把他關進監獄”。後來因窩藏逃犯得罪,又被削去良鄉、安次、文安三縣。

    這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但更令劉旦憋屈的是,從此漢武帝更厭惡他,後來竟立自己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為太子,《漢書卷七·昭帝紀第七》:“後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為太子,年八歲。”

    就是因為這場皇儲風波,使特憋屈的劉旦對漢昭帝劉弗陵十分不滿,這也成為他謀反的根源所在。

    二、心態失衡無禮法,造謠誹謗失人心

    後元二年二月,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劉弗陵當上皇帝已經成為不可逆的大局,身為燕王的劉旦,再不甘心也要回到自己的封地,好好當他的王。可這時的劉旦已經心態失衡,完全沒了君臣禮法。

    據《二十四史漢書》記載,當時大將軍霍光執掌朝政,表揚燕王,賜給他三千萬錢,增加封土一萬三千戶。但劉旦不僅不受,還發怒說“:我應當做皇帝,賞賜什麼?”在皇權至高無上的封建王朝,敢於說這話的,完全可以被處死。可當時劉弗陵還小,就沒有追究劉旦的責任,放過他一馬。

    後來,劉旦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不但在自己的封地燕國打算謀反稱帝,還造謠劉弗陵不是漢武帝劉徹親生的兒子,據《二十四史漢書》記載,“就與劉澤謀劃寫了一篇邪惡的傳單,說小皇帝不是武帝的兒子,是大臣一起擁立的,天下人應該一起討伐他。派人到各郡國散發,動搖民心。”

    在當時的背景下,燕王劉旦做出這種事,漢昭帝劉弗陵就是殺他一百次也不為過。

    三、兩次謀反不知悔,因果報應莫怨人

    燕王劉旦不只滿足於逞口舌之快,他還真搞起謀反來,而且還搞了兩次。據《漢書卷七·昭帝紀第七》記載:“燕王迷惑失道,前與齊王子劉澤等為逆,抑而不揚,望王反道自新,今乃與長公主及左將軍桀等謀危宗廟。”

    從中不難看出,燕王劉旦第一次謀反是與劉澤一起發動的。據史料記載,漢武帝死後,劉旦上書請求“在郡國為武帝立廟”,遭到霍光反對。“於是與劉氏宗族中山哀王的兒子劉長、齊孝王的孫子劉澤等合謀,假稱武帝時接受詔命,能夠掌管官府事務,訓練軍隊,防備特殊事變”。

    後來,缶並侯劉成知道了劉澤等人的陰謀,把情況告訴給青州刺史雋不疑,不疑逮捕了劉澤,上報朝廷。天子派遣大鴻臚丞審理此案,追查涉及到燕王。按說,到這裡,燕王劉旦要第三次殺頭了。可劉弗陵還是沒有殺他。據《二十四史漢書》記載:“有皇上詔令停止審訊,但是劉澤等人都伏法受誅,加封缶並侯。”

    多次逃過殺頭之罪的燕王劉旦,不僅不知感激,還執迷不悟,又聯合長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試圖殺死霍光,廢掉劉弗陵。後來被燕倉告發,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謀政變的大臣統統被逮捕,他們的家族被誅滅。長公主、燕王劉旦自知不得赦免,先後自殺身亡。

    綜上所述,燕王劉旦之所以自殺,完全是咎由自取,並不是漢昭帝狠毒。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 18 # 文史料理4022

    燕王劉旦的死是漢昭帝逼迫自殺,還是其他原因導致劉旦自殺,這件事我認為不能只看後果,必須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才能有一個理性的答案,才能客觀的評價這件事。

    漢武帝一生有6個兒子,長子劉據,次子劉閎,三子劉旦,最小是六子劉弗陵。

    (漢武帝影檢視片)

    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自此開闢了“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政治、文化和經濟的交流。在文化的交流過程中,難免有一些文化的糟粕夾雜在優秀文化之中傳入內地,其中巫術糟粕就是由西域傳入內地中原的。

    漢武帝時期社會上巫蠱之風盛行,而且朝廷上下都知道漢武帝非常迷信巫術,上有所好,下有所愛。由此引發了在歷史上著名的三次“巫蠱之禍”,且愈演愈烈,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第一次“巫蠱之禍”發生在公元前130年。漢武帝陳皇后因婚後十餘年未能生育,就愛上了歌女衛子夫,這使陳皇后十分嫉恨。陳皇后為了保住自己的皇后地位,使用巫蠱之術詛咒漢武帝。東窗事發,陳皇后被漢武帝廢除了皇后之位,最終皇后位未保。

    (漢武帝和陳阿嬌影檢視片)

    第二次“巫蠱之禍”發生在公元前92年。當時朝廷抓捕了一名罪犯朱安山。朱安山得知丞相公孫賀捉拿自己主要目的是為了替兒子公孫敬聲贖罪,朱安山心裡很憋氣,就向漢武帝告發了公孫敬聲和漢武帝女兒陽石公主私通的事情,並且說他們用巫術詛咒漢武帝。經漢武帝派人查證確有此事後,就下令殺死了公孫父子,株連九族。漢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諸邑公主和衛青(衛子夫之姐)的長子衛伉等人也被牽連誅殺。

    (漢武帝和衛皇后影檢視片)

    第三次“巫蠱之禍”發生在公元前91年。相傳,漢武帝晚上夢見無數小木人追趕自己,並在噩夢中驚醒。江充知道皇帝的夢以後,趁機給皇帝進言說,有人聯合按道侯韓說、御史章贛、太監蘇文在太子宮地下埋了木偶,詛咒漢武帝。江充企圖栽贓太子。當時漢武帝住在甘泉宮,太子劉據又害怕自己說不清道不明,就和衛皇后商量,準備殺死江充。結果不但走露了風聲,而且謠傳太子要謀反,造成太子劉據被致死、衛皇后自殺的惡果。

    (太子劉劇影檢視片)

    “巫蠱之禍”發生前,次子劉閎去世。“巫蠱之禍”發生後,劉旦感覺兩位兄長已經去世,自己在兄弟中最為年長,太子位非他莫屬,便產生了覬覦太子位的想法。但漢武帝並沒有再立太子的想法。

    後元元年(前88年)漢武帝病重,燕王劉旦便上書要求進京宿衛,以備不虞。誰知漢武帝看信大怒,反被斥責並削去三個縣的封地,以示懲戒。劉旦的上書不但沒有起到積極作用,反而使漢武帝心生厭惡。

    後元二年(前87年3月)二月,漢武帝冊立最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不幾日,漢武帝病逝,劉弗陵即漢昭帝繼位,年僅八歲,由霍光、金日磾(di)、桑弘羊等尊遺詔輔政。

    劉弗陵繼位後,劉旦心中不服,一方面散佈劉弗陵不是漢武帝親生的謠言,製造輿論惑眾;另一方面暗中聯絡宗室劉長、劉澤等人策劃謀反。始元元年(前86年)八月,起事敗露劉旦被抓。劉旦按律當誅,昭帝顧念親情,詔令不治劉旦之罪,而將劉長、劉澤等人正法,並沒有將事態擴大。

    始元四年(前83年),劉旦的姐姐鄂邑長公主、左將軍上官桀父子與霍光因爭權而產生仇隙,他們知道劉旦怨恨霍光,就暗地裡聯絡劉旦。始元六年,上官桀等人列舉霍光罪證,密謀讓劉旦上書昭帝告發霍光,謊稱“霍光擅自調動所屬兵力,意欲謀反。”並提議入朝宿衛,以防止奸臣變亂。奏章由上官桀遞交後,不料卻被昭帝識破。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被揭穿後,準備發動武裝政變,其目的是除掉霍光,廢除漢昭帝,迎立劉旦為帝。

    元鳳元年(前80年)九月,丞相車千秋頒下璽書,將上官桀等人處死伏法。昭帝賜劉旦璽書,斥責劉旦“乃與他姓異族謀害社稷,有逆悖之心,無忠愛之意。如使古人有知,當何面目復奉齊酎見高祖之廟乎!”劉旦得書會意,即以綬帶自縊而死。

    (劉旦影檢視片)

    從以上事件可以看出,表象上劉旦的死是漢昭帝賜死。但從深層次來分析,劉旦的死是以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一是如果漢武帝不迷信巫術,宮廷就不會發生一系列“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就不會招禍而身亡,劉旦就不會有帝王之心,也就沒有被漢昭帝賜死這回事。

    二是太子劉據身亡後,漢武帝遲遲不予新立太子。再加上立劉弗陵太子時間太短,僅僅幾十天時間漢武帝就去世,使外地燕王劉旦對朝廷下傳的聖書難辨真偽,對漢昭帝繼位的合法性和真偽產生了懷疑,導致劉旦起了發兵之心。

    三是當時實行的是“嫡長制”皇位傳承方式,既然漢武帝不想傳位給實事上的長子劉旦,屬於非正常傳位,漢武帝就應該提前做好各皇子的安撫工作,避免身後生事。

    四是劉旦應該吸取教訓,第一次起事失敗已經躲過了殺身之禍,就不能再有謀反之心了,應該一心一意做好燕王,治理好封地,為當地百姓造福,為朝廷效力。

    從以上分析來看,劉旦的死已經從其父漢武帝時已經埋下了禍端,反倒與其弟漢昭帝並沒有多大關係。主要原因一方面父皇生前沒有處理好各皇子的有關事項;另一方面劉旦不該有稱帝的野心和一而再的謀反行動,使其劉旦自取死路。@Show自媒體 @漢上生活圈

    (漢昭帝影檢視片)

  • 19 # 文心悅史

    燕王劉旦堪稱造反專業戶,前後共三次造造反,漢昭帝不砍他腦袋滅他族,只是下詔書訓了他一頓,劉旦自殺,昭帝算是很仁慈了。

    在太子劉據、二皇子去世後,身為老三的劉旦以為皇太子之位十拿九穩,但漢武帝一直不立他為太子,眼看爹快死了他心急了,上書要求入京護駕,被爹訓了一頓,減了三個縣,爹太生猛他暫時老實了。

    爹去世後,小弟劉弗稜上位,他心裡不服氣,開始各種作死,比如要求為武帝立廟(繼位的嫡子才有資格,劉旦不是嫡子,給武帝立廟就是把自己比皇帝了,等同造反)此時昭帝剛上任,霍光大事化小沒處理他還封賞他,他以為霍光怕他就更不滿意了。)

    昭帝十三歲時,上官皇后的爹與長公主密謀幹翻霍光,廢掉昭帝扶植一個木偶皇帝選中有勇無謀的劉旦。劉旦大喜,積極配合造反誣告霍光再次要求入京護衛。但陰謀被漢昭帝識破了,他只教訓了幾句三哥劉旦又沒處罰。

    第二年上官皇后的爹又與長公主密謀武力幹翻汊昭帝,但訊息提前被洩露,國丈及家人被滅,長公主與劉旦無奈自殺,劉旦終於消停了。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對於兩次造反的三哥劉旦,昭帝不滅他族算是很仁慈了。

  • 20 # 澹奕

    不作死不會死,劉旦謀逆在前,而且還不是第一回,漢昭帝之前已容忍過,最終忍無可忍,命其自己了斷已經相當仁慈,若劉旦謀逆成功,難不成會放過劉弗陵嗎?

    原本武帝膝下只有六個皇子,燕王劉旦是第三子,與廣陵王劉胥出自同母,都是李姬所生,雖然這對兄弟的母親不得寵,但是兩人畢竟年長,尤其在巫蠱之禍以後,太子劉據自盡,而漢武帝的二子齊王劉閎死的更早,如果按照常理,怎麼著皇位都要落在劉旦與劉胥這對兄弟的頭上,只可惜,兩人都不爭氣,屢屢動不該動的心思。

    初次覬覦皇位,一手好牌打稀爛

    按照漢朝的禮制,皇太子確立之後,其餘諸子長成後都要前往各自的封國就藩,劉旦受封為燕王,前往薊城。由於燕國處於當時匈奴與漢朝北疆的交界處,土地貧瘠民風剽悍,武帝對於劉旦也比較重視,屢屢詔諭,勉勵劉旦鎮守邊陲。

    當時,劉旦生母不得寵,自己又並非長子,上頭還有兩個哥哥,所以劉旦也沒想著哪天能登上大位,安安分分在燕國做自己的藩王,結果後來,齊王劉閎早亡,巫蠱之禍後衛皇后的獨子太子劉據已自盡而亡,劉旦開始不安分了。

    劉旦心中認為,按嫡長子繼承製,若沒有嫡子,就要立長,現在武帝諸子就他年齡最長,皇位將來當然該歸他。

    若是劉旦就那麼靜靜等待,積蓄自身的實力,或許武帝后來還真的可能傳位給他,然而劉旦並沒有那個耐心,由於劉據死後武帝一直沒有立儲,才等了三年就等不下去了的劉旦,趁著武帝病重的機會派人前往長安,並要求宿衛宮中。武帝晚年本就多疑,劉旦這般舉動不僅逾越諸侯王無詔不得入京的規矩,而且還包藏禍心,引起武帝怒火。

    於是,武帝直接斬殺來使,並以燕王“藏匿亡命之徒、違反漢律”的名義,削掉了燕國三個縣。

    再次覬覦皇位,昭帝放他一馬

    武帝崩逝之後,年幼的太子劉弗陵登基,即漢昭帝,由於劉弗陵年紀太小,當時的朝政掌握在霍光、上官桀、桑弘羊與金日磾手中,只不過最終只剩下了霍光。

    昭帝登基之初,燕王就派了使者進入長安打探情況,但也沒探查出什麼,於是派中大夫到長安上疏,請求在各郡國為武帝設立宗廟,執掌朝堂的霍光並未同意,但以昭帝的名義賞賜燕王三千萬錢,加封邑一萬三千戶。然而面對恩賞,劉旦卻勃然大怒,公然稱:“本該我稱帝,還需要什麼別人的賞賜?”隨後劉旦就勾結中山王劉長等人謀反。

    雖然劉旦醞釀許久,好像也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但是最終還是沒有成功,沒多久就兵敗。按照漢朝律法,劉旦之罪應當誅滅,但昭帝念在骨肉恩情,並沒有治劉旦的罪。

    一而再再而三,三次謀逆不可放過

    然而,昭帝的寬容並沒有讓劉旦收了心思,其謀逆之心反而更盛。

    由於武帝臨終留下四位輔政大臣,而這四人之中最終霍光獨大,而作為外戚的上官桀因與霍光爭權,兩人反目,朝堂之上有不少反對霍光之人,其中也包括武帝的女兒鄂邑長公主。而這些人直到劉旦與霍光有怨,便暗通款曲互相串聯,劉旦也想借助這些人幫助自己登位。

    始元六年,上官桀等人密謀讓劉旦上疏誣告霍光謀逆,並且提議劉旦派兵入宮宿衛,結果被漢昭帝識破,而計劃失敗後,上官桀等人乾脆直接來硬的,準備直接誅殺霍光,廢黜昭帝,迎立昭帝為新君,而劉旦也表示功成後,讓上官桀裂土封王。

    只不過,這一次劉旦等再次失敗,上官桀等人坐罪伏誅。

    劉旦幾次三番有不臣之心,最終都得以保全性命富貴,但其絲毫不知收斂,反而愈演愈烈,這讓昭帝實在忍無可忍,再者當時執掌朝堂的是霍光,他自然也容不得劉旦。兵變之後,昭帝赦免了燕國其他所有人,唯獨沒有再次寬縱劉旦,最終,劉旦自縊而亡

    昭帝並非是個嗜戮之人,若是昭帝存心想要滅了劉旦,別說會主動挑事,就是在劉旦初次有謀逆之心的時候,就可以名正言順將其誅除,但是昭帝並沒有,非但沒有,還保全了劉旦的榮華富貴。

    然而劉旦不知好歹,依舊心存妄念,只想著如何能夠登上大位,最終再次謀逆,別說漢昭帝,換了其他人,脾氣再好也容不得劉旦這般忘恩負義之人,一而再,豈可再而三,劉旦最終自盡,也是自取滅亡與人無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禪師和波波維奇誰的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