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龍江加油

    其實農業生產很苦的,小規模的家庭式的幾畝地還好,如果是大面積的種植,投資大,回報卻不高,重要的是看天吃飯,一旦遭遇天災,無論之前付出了多少,都將付諸東流。最甜的就是收穫的喜悅了!

  • 2 # 鄉野物聯

    做農業,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的農業要的不僅是機械化,還有大量的工費物價上漲,工費上漲,唯獨農產品價格難以上升,投入比例和收入不平衡,如果是經濟作物,費用更大,所以很多商界大佬,都不聲不響的放棄了,當然也有部分人做的很出色,例如,京東,劉強東,馬雲,王健林,雷軍,等,的生鮮店商,現在馬上進去物聯網時代,各種有機蔬菜,食品,他的生長過程都有時間,地域,影視影片,管理機制智慧化,隨時隨地可影片化的觀察,!所以農業沒有沒佈置好市場不要盲目投資!除非你有市場有人脈,資金雄厚!

  • 3 # 作物營養達人

    從農資渠道商和種植戶兩個角度分析

    一、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的經歷,我2010年大學畢業,誤打誤撞進入了農資行業,滿打滿算幹到現在有9個年頭了,酸甜苦辣鹹都有,但最近幾年農資行業日子都不好過,個人認為從這幾個方面分析:

    1、賒銷(惡疾):不瞭解農資的人不清楚,農業竟然還有賒銷,而且賒銷不會比其他行業少,賒銷帶來的問題:流動資金少、死賬呆賬越來越多,風險轉嫁到農資人身上、甚至有些農民效益不好,為了減少自己的損失故意說店裡的農藥、肥料、種子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讓你賠錢。

    2、網際網路(資訊發達):網上充斥著各種真真假假的農資產品,但網上的價格要遠比線下銷售的農資產品低,這樣會造成農民從網上購買,生意減少

    3、惡性競爭:行業競爭激烈,同類產品過多,市場進入洗牌階段,惡性競爭:價格戰、宣傳戰、非正常促銷活動等手段,這樣的結果造成行業混亂,擾亂了市場正常經營,各個渠道利潤低,無錢可賺,有些渠道為了賺錢就會出現偽劣產品

    4、農資轉型:國家改革開放40年,農業也從以前的吃不飽,到現在的產量富裕 ,各種新型農業拔地而起,打破了以往的銷售模式 ,各企業也面臨改革重組,壓力重重

    5、農業管理:國家農業農村局(農業局),對市場上的農資產品打擊力度越來越大 對於以前靠賣不正規產品獲取利潤的企業也是很大的打擊

    上面是從農資人的角度分析,

    二、下面從種植戶的角度分析

    1、農資產品:近幾年農資產品銷路不好、價格低迷,種植戶積極性不高,大家看不到希望,種田又辛苦,一年到頭賺不到什麼錢,

    2、盲目種植:中國人有個跟風的習慣,看別人賺錢了,接下來大家都跟著一起種,結果面積過大,產量過剩市場沒有銷路,結果大家都賺不到錢,

    3、土地惡化:農業投入越來越多,收入和產量越來越少,由於大家過量使用化肥和偽劣產品,還有激素類肥料,對土壤破壞很嚴重,土傳病害多發、蟲害多發,出現投入越來越多,收入越來越少

  • 4 # 潁河一支筆

    農民的一生酸辣苦甜,五味俱全!

    我的家鄉潁上縣淮河畔,北方是一個湖叫唐垛湖,東是

  • 5 # 棲霞於果果

    做農業,比如說我們這邊的煙臺蘋果,除蟲,套蘋果袋,摘蘋果帶,等等吧。要是遇上災害農民的收貨會降低太多。我們這今年特別乾旱,今年好多蘋果樹都乾死了。

  • 6 # 魅力湘西天門飛仙

    要是從僅僅自己吃飯這個方面說是沒問題的,但要是從大面積種植方面看還是不一樣的各方面的成本高費用大市場飽和度等等因素有一定壓力

  • 7 # 更加枇杷

    一.甜酸苦辣:

    1.規模小.獨木難支,孤掌難嗚;

    2.缺資金:借貸無門;

    3.求助:臉難看丶門難進丶事難辦。

    二丶體會:

    1.做好一個適度規模(種植業50畝以上)有特色、他人不易跟風的優質高效產業;

    2.以自己的產品開路,廣佈人脈,形成自己的銷售和品牌;

    3.多讀專業書報,用專業知識指導實踐,用實踐創新豐富理論,做到理論講得明白,專業技高一籌。

  • 8 # 家幹講茶

    總的來說做農業想掙大錢很不容易。如果有一技之長,願意在農村做農業,掙點小錢應該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把握到兩個問題,第一是適度經營的問題,這裡面很關鍵的就是有一些農業經營者盲目擴大規模,在固定投資上投入過大。想從一個私人作坊迅速變成一家大公司的規模,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當固定資產投入過大沒有流動資金,企業的運轉不正常的時候,這樣就會帶銀行的利息,銀行現在又在收貸,所以固定資本投入過大沒有充足的流動資金,企業運轉很困難,很容易就發生危險,甚至可能是倒閉。

    第二是找準市場。我身邊就有很多農民創業者,在沒有銷路的情況下,閉門造車的盲目發展種植,這樣就導致了農產品,先是學技術,等產量大幅提升的時候,沒有銷路做支撐,賣不了錢,這樣就很容易挫敗。因此我建議大家先找好市場,找對市場才能夠去發展農業。

    第三是找準種植或養殖的單品。比如同樣是種西紅柿,如果你種大的西紅柿,市面上很多口感又不是很好,這樣的競爭激烈,價格也賣的不貴,有一些老百姓就聰明的知道要種本地的小西紅柿,針對目標市場適度的,種植效益又好,風險又小。

    第四就是做好人力資源管理,最好是企業家自己參與到生產經營當中去,如果全部都請人的話,第一是成本高,第二是核心技術沒有掌握企業,會有很大的風險。

  • 9 # 未來環保生態大農業

    那個行業不苦,沒什麼分享的,想有錢,想過好日子就的吃苦,受累,沒什麼行業是一開始不吃苦,不努力就能享福,別人的經驗和你差著十萬八千里,不要老是想學別人經驗,你就多看看別人怎麼失敗的,他們為什麼失敗,你要做這些

  • 10 # 立偉說家鄉

    現在種地好多啦,我們最早種地需要走民工,機械化少都是人去勞作,特別辛苦,走民工,例如就是挖渠挖排幹修路,現在好多了,都是機械化,秋收的季節累點,現在像在我們這裡種地,也挺好的。

  • 11 # 農業科技知識

    我在農業產業領域幹了很多年,主要做技術指導和服務,這幾年遇到很多很多做農業創業的朋友,其中酸甜苦辣的故事見的聽的也太多。

    去年遇到過一位在行業裡摸爬滾打了5年的朋友,聆聽了他的農業創業經歷。

    主人公12歲隨父母進了城,34歲返鄉創業。承包170畝土地開始了種植之路。

    他的農業理想來自美好的童年記憶,童年在外婆家的小果園裡吃喝玩樂,一整個夏天有吃不完的瓜果美味。而長時間的城市生活讓他覺得再吃不到外婆家那種香甜的桃子,多汁的番茄和酸爽的石榴。

    僅僅可能是為了尋找一份童年的味覺。然後將自己的3家店鋪盤讓給別人打理。籌備了260萬啟動資金,返回到老家附近租地種植。

    有時候創業的理由就是這麼簡單。而創業的道路卻不一定平坦。

    他在走訪考察後確定了種植計劃,170畝的果園被他劃分成了不同的種植區域。有桃、梨、葡萄、石榴、核桃、無花果等果樹,每種果樹還配置了1-3個品種,以及每年輪作7-8種的蔬菜。後來又養殖了20多頭羊,100多隻雞,100多隻鴨子……

    他的這五年可以這樣來總結:

    第一年, 熱火朝天搞建設。

    第二年, 勤勤懇懇細耕耘,東奔西走解決問題。

    第三年, 補窟窿,不見效益。

    第四年, 少數果樹有果了,驚喜!

    第五年, 大量有果了,但隨之的是憂鬱。

    我是在這個第五年的夏季見到的他,樹上已果實累累,而他眉梢卻沒有一點喜悅的蹤影。當時他剛從集貿市場回來,手裡握著前一天採摘的400斤桃賣出的720元。

    果實我嚐了,是挺好吃。但是外觀品質都很差。

    葡萄沒有進行疏花疏果,桃子露地栽培沒有套袋,番茄是從當地農科院專門選用的不耐儲運口感還可以的老品種……

    果實品相差,樹種多、品種雜,找不到願意收購果實的客商……

    果實儲藏性差,成熟後銷售不出就很快爛在枝頭……

    荒草滿園的景象和他的滿目惆悵無以言表。

    我問他:“你覺得最大的失誤是什麼?”

    他只講了四個字: “貪多求大!”

    “再選擇一次的話,您還會做農業專案創業嗎?”

    “會,但我最多搞30畝!並且最多種兩種樹”

    “如果資金充裕呢?”

    “這並不是單純資金的事,雖然我正準備把房子賣了………”

    “你準備怎麼做?”

    “我相信會有轉機,目前正在做新的計劃和努力”

    ……

    這是之後我們的聊天內容和總結:

    1.他是門外漢,其實根本不懂農業。只是為了一個簡單的理由,當然也是為了一種返璞歸真的情懷和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並沒有錯。錯在在沒有做充分的論證考察和市場分析的情況下,貿然做了一個不合時宜的創業決定。

    2.農業前期投資大,資金鍊一旦出問題,面臨的尷尬局面會讓人進退兩難。並且前期的規劃失誤,專案很難找到接盤者。

    3.不能做簡單的計算就去估算投資額度。需要投入的專案特別多,不確定性特別大。他告訴我,人工在他第一年乾的時候是70元每天,第五年普遍都到120-150了。單純農藥一項,在不好的年份每年每畝都可能增加100-200元成本。

    4.擯棄那些好高騖遠和貪多求大的想法。他的170畝地被劃分的支離破碎,最終沒有形成一個有相當規模的和有代表性的產品,對大宗銷售造成了極大的困難。這也是前面我說的他自己開車去集貿市場賣了400斤桃子的原因。

    5.樹種和品種的繁雜,對技術管理造成了更大的困難,根本不可能掌握到全面的種植技術,在這裡面,他吃了不懂技術的大虧。第一年就聘請了同樣講情懷的技術員人做管理,結果四年幹跑了7個技術員,最後不再請了。他就兼職幹起了技術員的角色,效果可想而知……

    6.做農業可以依靠政府對農業的優補政策,但這些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在心理上不能有太大的依賴,在巨大的投資運營成本面前,揚湯止沸。何況政策補助也朝著優秀的農業經營主體傾斜,你做的越差,能拿到的補助補貼也會慢慢變少。

    7.品牌建設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農業更是如此。即使在網際網路和資訊傳播技術高度發達的4g時代,想創造一個地方品牌都很難,更不要說更大的品牌。你在做自媒體和品牌建設的時候,別人也在做。

    8.先做農夫,後做工匠。這句話也是最近網路的流行。其實用在這裡也很在理。

    9.開放思維,不要閉門造車。及時把控局面,不斷尋求轉變和突破,為生存,為明天……

    故事到這裡,針對中小型農業創業規模這個問題,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也不會有人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如果有人給你說種35畝最合適,請不要信他,當他是個騙子。

    在近幾年新時代的農業創業浪潮中,得失成敗的案例很多,有不經意中暴富的,也有一敗塗地返貧的,有蒸蒸日上穩步求進的,也有每況愈下悄然退出的。

    只是在創業前或者經營中儘量去注意以下問題吧:

    1. 農業創業,不確定性很多,不是財大氣粗就能解決的問題

    2. 情懷解決不了問題,量力而行,適度發展

    3. 市場和目標定位是首要考慮因素,對市場的調查、把握要提前做好的功課

    4. 技術和管理必須有強有力的支撐,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5. 農業其實可以賺錢,未來可能會越來越賺錢

    但是,你做好準備了嗎?

  • 12 # 戀坔

    做—名合格的農民難啊!做農業前,每天隨便浪、做農業之後,每天像打仗,做農業前,五穀不分,蔬果不識,指鹿為馬,做農業後,得了強迫症,每一顆雜草都能講十分鐘,變成農業小百科。

    做農業前,認為田園生活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花前月下,你我二人把酒吟詩”“田間自由奔跑、豐收滿載"一切美如畫。

    總結就是自從做農業後,才知道以前太天真了。

  • 13 # 錦睿山貨

    前幾年在城市打拼 結婚生子 企業單位上班 算是穩定 但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 慢慢的就覺得生活吃緊 特別是隨著二胎的到來 真的是壓的我喘不過氣來 為了老人 老婆 孩子 我毅然決然的來到了出生的地方 包了個山頭做養殖種植行業

    隔行如隔山 剛開始起步是非常困難的 啟動資金 養殖種植經驗 品種選擇 說實話是兩眼一抹黑啊 後來老家的哥哥姐姐給了很多經驗 嘗試了很多品種 才有了今天的一點基礎 其中的艱辛真的只有自己才能體會 老話說的好 錢難掙 屎難吃 終於沒倒在前進的路上 硬抗到現在

    說說我現在個人在做的專案吧 我現在從事綠色養殖(散養) 當時一個朋友來我這裡遊玩 我真的是要感謝我這個朋友 當時因為經驗不足 上的雞 羊 豬很多都出現了問題 這些家禽 一旦出現問題 我就只能是看著它們死亡 (一旦出現症狀 即是發病一段時間)再用藥已經效果不好 這個朋友不但細心給我講解養殖經驗 還幫我分析市場行情 還幫我定位了我的產品市場 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散養產品 綠色養殖 是我在做的 也是我一直要做下去的 真心感謝我的朋友 也感謝你這個平臺 有機會說說心裡話

  • 14 # 農村的妮

    農業專案有條件一定實地調研,農業企業家有機會一定現場交流,農業幹部有想法一定當面請教。成功未必可以複製,但失敗卻往往在重複。農業專案的死法有千千萬萬,但有共性的問題往往集中在幾種上。

    失敗的原因

    無知無畏

    很多人搞農業,真的是憑著一種所謂的情懷,或者是對傳聞中暴利誘惑的一種衝動,在沒做什麼功課的情況下,就貿然決然的衝了進來,由於對農業真的不懂,這種無知,讓他們很容易就產生出輕視、無畏的看法。

    幹多大的專案,首先就要想有沒有匹配相對應數量的資金、團隊和資源。

    不少創業者心比天高,力卻不逮,敢想敢幹是好事,但僅有膽大還是遠遠不夠的,原本想成就一番大事業,最後發現連找幾個初始客戶都很艱難,等到後面資金鍊斷裂,只好草草收場。

    無法無天

    農業看似簡單,可各種各樣的規矩卻一樣不少。 春夏秋冬,有老天爺的規矩;飛禽走獸,有大自然的規矩;人情世故,有民間習俗的規矩; 紅標頭檔案,有政府部門的規矩; 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字憲法,那是耕種技術的規矩; 至於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農牧漁結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那些則是來自市場經濟的規矩。

    入了這行,就得懂這些規矩,敬畏這些規矩,哪一條規矩咱都不能小瞧,更不能不受管束,否則到頭來吃虧的一定是自己。

    無根無蒂

    選擇農業專案創業的人一定要知道,這個行業需要很多資源,包括人際資源。如果在這個領域完全沒有基礎,下無所根,上無所蒂,實施起來,難度一定不會小的。

    比如說,當專案與所在地農民發生利益衝突時,如果沒有有影響力的人幫你協調,或者是有關部門不能夠強力介入的時候,即使法律向著你,最終你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此外,農業專案還往往需要政府的資助和產業鏈條上其他企業的配合,如果完全沒有這些資源,做專案更是難上加難。

    無邊無涯

    農業的範圍太大,任何一個專案,做進去之後就會發現可關聯的領域太多了。本來是想養豬,說不定養著養著就會覺得做飼料很賺錢,然後還會發現屠宰、深加工也很不錯,再深入下去會發現可以做的事情多得不得了。

    有些專案,一開始很單純,後來卻衍生出了一大堆的東西,再到後來,面對一個大攤子,發現精力完全不夠,最開始的那個專案則已經被弄得根本不成樣子。

    很多人,原來只是做產業鏈中的一個環節或是某一個單品,等到啟動後,看到了其他人賺錢的方法後,便慢慢想“三控”起來:上游控種子(研發和育苗),下游控市場(渠道和品牌),中間控生產(標準和追溯)。

    理論上講,這些是有可能做到的,但是,要看你到了哪個程度。必須一步一步來,任何時候,都要給自己的專案設定一個邊界,在這個階段還沒有跨越的時候,不要輕易越界。更有甚者,有些專案還沒開始,不相關多元化的構想就已經成型,這樣做,實踐中能夠成功的一定是非常罕見。

    無舊無新

    農業是古老的行業,但是,農業技術和農業的商業模式卻是處在不斷的迭代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是固守過去的一套,結果就會很糟糕。

    古語云“順天者易逆天者勞”,作農業必須認清農業的發展形勢,必須對未來的發展趨勢要有獨到的認識,在此基礎之上,搞清楚自己應該在哪些方面傳承,在哪些方面創新,才是正確的做法。

    在這個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在這個技術高速迭代的時代,在這個資訊極速傳播的時代,每一個農業專案的投資人必須理清思路,順應大勢,否則,不改變思路,不順應時代,必然被行業所淘汰,被市場所淘汰。

    無拳無勇

    做專案,實力和勇氣同等重要,有實力,我們用的上時便拿的出手;有勇氣,我們該出手時便敢於出手。農業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專案能不能取勝,最終比拼的還是實力。

    同時,在機遇來臨的時候,敢不敢在別人沒有嘗試的情況下自己先行,決策人的勇氣非常重要。

    有時候,一步領先,步步領先,需要我們在看準的情況下敢為人先。有的人低估了農業專案的難度,事先準備不夠,到了關鍵時刻,一看不行,又怕起來,想退縮,這種做法,專案基本上是凶多吉少。

    無影無蹤

    農業專案在很多人看來,風險非常之大。大到什麼程度呢?一些東西甚至可能突然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無適無莫

    做任何事情,都要善於抓重點,做農業專案當然不例外。專案一啟動,創業者們就會發現千頭萬緒,如果分不清楚輕重緩急,只知道一把抓,但是抓不住重點,就會導致顧此失彼,甚至導致整個專案的最後失敗。

    比如說,你做一個農資專案,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訂貨拉貨,配貨裝貨,送貨卸貨,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安排妥帖,還要與各種各樣的農民打交道,還要不斷選擇產品,不斷學習農技知識,不斷想方設法提高服務水平......

    如果不進行專案的事務梳理,找到關鍵環節和重點工作親自抓,而只是一味的應付這些林林總總的事務性工作,不僅會把自己累得團團轉,還有可能導致專案出問題,輕則利益受損,重則一敗塗地。

    無顛無倒

    以傳統的種植專案為例,大的方面,可以分成產前、產中、產後三大環節,每一個環節,我們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產前,我們需要進行土地的準備以及良種、化肥、農藥、飼料等農用物資的採購工作;產中,我們需要關注病蟲害防治、水肥、田間管理等一系列事情;產後,倉儲、加工、銷售、物流又是環環相扣。

    事前如果我們沒有周密的計劃,沒有把這些流程安排周到,就會出現打亂仗的情況。環節一個都不能少,而且順序也不能弄錯,更不能隨意調整。

    如果到了播種的季節地還沒整好,到了施肥的時候發現肥料也沒到位,產品收起來了又發現銷路沒落實,這樣做農業專案,賠錢了當然不能怪別人。

    無背無側

    何專案要想真正取得成功,一定離不開團隊的支援。農業專案在吸引人才加盟方面,自身存在明顯的不足,把非常優秀的人才吸引到團隊裡,客觀上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所以,很多專案由於人才缺乏而做得不太成功。在我看到的農業企業裡,大多數團隊的整體質量還是有很大提升空間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不能解決好內部的團結問題,不能有效的管控矛盾分歧,核心團隊可能會出現動盪,對專案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

    人與人總是有差異的,對於創業團隊而言,如果不能進行把關,走在一起的人並非真正的志同道合,這樣做起專案來風險是很大的。

    大家可能還可以同甘共苦,到了第二年,就變成同床異夢了,第三年,則直接同室操戈起來,到了這一步,再好的專案,最終恐怕都是在劫難逃了。

    一、立體農業

    什麼是立體農業?

    立體農業是指利用種植業、畜牧業與加工業有機聯絡生物間的相互關係,透過興利避害將不同生物種群組合充分空間,形式多物種共存、多層次配置、多級物質能量迴圈利用的立體種植、立體養殖或立體種養的農業經營模式,根據不用作物的生長特性、生長時空差進行合理的間種、套種、混種、複種、輪種等配套種植,從而形成多層次多種作物、多層次、多時序的立體交叉種植結構,常見的立體庭院農業模型為“四位一體”。

    立體農業模式

    農田立體農業:草灌喬結合、果樹套種、農作物+經濟作物+中草藥相結合模式。

    菜地立體農業:設施菜地間套作、設施內空間立體利用、無土栽培工廠化。

    綠化立體型:常用方式為:用花、草、藤本植物和樹木,綠化城市建築的附近環境(牆壁四周、屋頂陽臺等)及公共綠地的全部可利用的空間。

    立體農業三大效益

    1、生態效益:對耕地可以進行復雜利用,生態系統相對穩定。

    2、經濟效益:立體農業可以有效增加單位面積上各種農作物的總產量,降低生產成本。

    3、社會效益:合理利用社會過剩勞動力,為市場提供充足的農副產品,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繁榮。

    二、生態迴圈農業

    什麼是生態迴圈農業?

    生態迴圈農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生態迴圈農業要根據當地氣候、土壤環境、作物生長特點,因地制宜的選擇種養的作物,科學合理地種養,其次就是合理利用各種生態資源,將家禽糞便尿液變廢為寶迴圈利用,既能減少環境汙染,又能為作物生長提供原始肥料。生態迴圈農業主要目標為:提高農業物質能量的迴圈利用;提倡清潔生產和節約消費;減少有害物質,將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減輕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

    生態迴圈農業建設成就

    1、建立生態迴圈農業發展的制度框架。

    2、推行重點工程。

    3、構建示範性生態迴圈農業帶動體系。

    4、探索及推廣生態迴圈農業新技術模式。

    生態迴圈農業賺錢方向

    1、培養複合型人才

    因為生態迴圈農業是一門高科技行業,需要懂生態、懂農業、懂網際網路的複合型人才。

    2、生態迴圈農業專案資本化

    由於農業投資具有投入大,回報慢特點,因此需要投資人員掌握吸引資本的技巧,特別是商業資本方面。

    3、打磨商業模式

    生態迴圈農業的商業模式打磨要頂層設計,以生態為主線,但也要考慮農業的各個方面,及能快速複製既定的商業模式,又要具有推動生態循 環農業專案變現能力。

    4、產業化

    由於生態迴圈農業現在還比較薄弱,因此需在產業的基礎上加強整合、提高資源利用率。

    5、創新依然是關鍵

    發展生態迴圈農業,主要依靠技術、人才、模式的創新,雖說生態迴圈農業已經升為國家戰略,但關鍵在於如何走出中國特色的生態迴圈模式。

    農業迴圈模式

    1、物質再利用模式:

    對農業廢棄物進行迴圈利用,將上一產業的廢棄物作為下一產業的原材料,比如說沼氣、畜糞等的利用。

    2、減量化模式:

    規範使用化肥、農藥、獸藥、飼料及其新增劑,推行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治等技術,有利於提高農業化肥的利用率。

    3、生態產業園模式:

    主要分為部門、區域、社會三個層次。

    部門層次:指以一個企業或一個農戶為迴圈單元;

    社會層次:指“迴圈型農村”;

    區域尺度:按照生態學的原理,將企業將的物質、能量、資訊整合後形成以龍頭企業為帶動,主要表現形態為園內包含若干個中小企業和農戶的生態產業園。

    三、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要點講解

    1、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

    2、堅持可持續發展,採取種養結合、迴圈再生的農業技術;

    3、禁止化學制成的有害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新增劑等和轉基因產物;

    4、生產安全性特徵的作物和產品。

    有機農業基地選擇注意事項

    1、選擇農業基礎好且附近無汙染源的地域;

    2、灌溉水源乾淨,氣候條件良好,附近無汙染氣體;

    3、土壤無化肥農藥及重金屬汙染,勞動力充足。

    四、社群支援農業

    什麼是社群支援農業?

    社群支援農業是農產品直接銷售的一種模式,即可恢復農民和消費者之間的友好關係,但仍需程度生產耕作風險(自然災害等),是一種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形式,由於社群支援農業對食物要求高,因此對農民病蟲害防治農藥化肥方要求也非常高。

    社群支援農業的三個機會

    機會一、消費者對健康農產品的剛需

    剛需市場勝過一切花哨的營銷,在加上現在消費者越來越喜歡健康綠色的農產品,生態種養、有機農業模式在以後逐漸成為主導種植模式。

    機會二、政策利好

    國家對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的扶持力度持續增加,不斷完善農業補貼方案,建立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提高農業補貼政策的精準性、指向性和實效性。

    機會三、配送便利

    社群支援農業有一個關鍵就是物流與配送,主要送貨方式為配送(物流、快遞的方式);自取(消費者驅車親自去菜園摘菜)這幾年的物流速度已經可以滿足農產品的想成是發展的要素,同時,私家車的發展也擴大了城市居民與農場的交流互動。

    社群支援農業資料顯示

    社群支援農業以驚人的速度在發展著,據估計1997在年美國有1000例社群支援農業,擁有100000個家庭,在其它國家也有許多類似的農場。社群支援農業在為人們提供食物,節省金錢和能源,保護土地,把單家獨戶的家庭聯絡在一起並和土地聯結在一塊,對於日益增長的農人及消費者群體,它的確大有可為。然而,社群支援農業還下處於萌芽狀態,如何處理社群支援農業所面臨的諸多困難及挑戰還需學習探究。

    五、生態休閒農莊

    什麼是生態休閒莊園?

    生態休閒農莊是一種新型休閒旅遊形式,以農民為經營主體,透過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休閒、旅遊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使遊客在觀光,體驗農作生活的同時,還能進行住宿、度假、遊樂。及調整了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又能增加農民收入。

    常見農莊型別

    1、小型休閒農莊

    即小型農家樂,只提供餐飲、棋牌、垂釣等服務,餐飲以休閒為主,雖然設施簡單,衛生條件較差,卻能火遍全國各地,而隨著經濟發展及遊客需求提高,遊客對小型農家樂逐漸感到缺乏體驗,小型休閒農莊可能面臨升級或者被市場淘汰。

    2、景觀型農莊

    景觀型農莊具有面積大、風景資源豐富、景點多、環境好、休閒設定多等優點,但由於景觀型農莊資金閒置、創收途徑單一,大部分只有住宿休閒收入,容易受到季節和市場的影響,競爭雖小,但收益回報率低。

    3、生產型農莊

    生型農莊以特色的產品生產經營為基礎,將生產、消費、休閒同時進行,因為不受季節和市場的影響,因此也是農莊型別中競爭能力最強、經濟效益最好的,在加上有特別的產品產業支撐,能讓前來遊玩的遊客感受田園不同季節的特色風景。

    生態休閒農莊投資建議

    1、投資應當以獲得經濟效益為重點,選擇生產型農莊進行投資;

    2、優先發張野生動植物養殖,從而形成農莊養殖—能源—種植—餐飲—觀光休閒的良性迴圈經濟體系;

    3、建造木屋、打造特色餐飲,要知道將不同風格的木屋別墅作為餐飲、住宿、會所等等,可以吸引高階人士及大量旅遊,投資效益自然增加。

  • 15 # 鄭新鎮

    種什麼得到什麼,問題是大家有了沒有加工廠,有些東西賣不出去,積久了會壞,浪費資源,生在田裡沒有收碩果的話,那相當於不種,害蟲和小鳥,老鼠吃盡。

  • 16 # War3的執著

    做農業的困難有很多,一是種出來難靠天吃飯,二是賣出去難,最近家裡在收玉米,我就想說 一下,其實我家只種了不到四分地的玉米,比較少,但其中也有不少的辛酸。

    1、有部分玉米倒伏了,這裡我也就不講倒伏的原因了,這些倒了的玉米有部分已經起黴了,還有部分已經發芽了,這樣產量就少了很多。

    2、不能機械化,半人力勞作。在我們農村由於地比較少,所以玉米也摘的比較早,玉米棒子外皮還是綠的時候就要摘回去了曬乾。

    這四分地不到的玉米三個人從早上五點半開始到九點鐘,一共花了三天半時間才收完。

    以前摘了的玉米 都是需要擔回去,還好這兩年修了一條寬0.8-1米的水泥路,可以用板車一次兩百斤拖回來。

    3、天氣不好,時間成本增加。每天一到下午一兩點就開始打雷,打雷了就要收玉米。有時會下一陣雨,有時就光打雷不下雨,但我們聽到打雷了也不敢不收啊,就這樣每天曬要花一個多小時,收又要花一個多小時。

    每天下午一聽到打雷就想罵娘,可惜沒辦法,靠天吃飯就是這樣,玉米棒子陸陸續續曬了五六天時間才能用機器打出玉米粒,就這樣過了七八天時間了就四分地不到的玉米還沒有全部把玉米打下來,只曬乾了兩百多斤玉米。

    4、收成不高,預計這點玉米最後曬乾後可能就只有五六百斤的玉米,而目前我們這裡買玉米是110元一百斤,還不如在外邊打幾天工這幾百斤玉米錢就回來了。

    所以現在我們村的農民願意出去打工而不想在家裡種地完全就是沒辦法的事,家裡種地完全就是養不活一家人,不出去打工又能做什麼呢?

  • 17 # 浮生農夫

    農人的酸甜苦辣:勞動過程的心酸,收穫時的甘甜,不被人理解時的苦,被人諷刺的辛辣!我們一定要堅持,做真我,認真傳遞美傳遞正能量!

  • 18 # 追憶逝水華年

    題目中說到做農業的辛酸苦辣,具體做農業是幹什麼的,我也不清楚,我是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長的農民家孩子,就按我眼中的農民來說吧。

    我是山西人,我們村是有名的好村莊,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從記憶中就沒有什麼水地汗地之分,我們村的土地每一塊田都有機井能澆灌到。

    我小的時候還種小麥,沒到6月下旬收割機就收割小麥了,完後就是在公路上,場面上曬麥子。地裡還可以接著種大白菜,到了中秋節附近大白菜才能成熟,那時候天氣很涼了,父母親在地裡剝好白菜完後裝車拉向菜市場,一晚上過去了迎來了早上才等到買菜的人,買的幾天就下雪了,還得做好防凍工作。那收回的小麥吃的時候再磨成麵粉,只有幾袋白的,大多數是黑的,基本上就是吃了黑白麵了,就這樣到了我初中結束的時候,基本就沒有小麥種植了,一是產量低,不如種玉米產量高。二是買的白麵是白的,中的小麥淨吃了黑麵了。按這個發展的還有土豆,現在基本土豆沒有種植了。

    我們村現在除了種菜就是種的玉米,種菜人有零花錢,到了夏天,每天下午摘菜,第二天早上兩三點拉到市場去賣,這很辛苦,他們要連著堅持兩個月左右吧,一般人很難堅持。

    這堅持我覺得不是最難的,在市場上遭受白眼,現實生活中冷言冷語,還有再怎麼辛苦也掙不到多少錢,只能維持生活保障。

    我們村的農民也許是那些年種白菜受的冷凍,也許是勞動量大,總之各種原因吧,村裡的父母一輩的農民人大多數有關節炎和腰部疾病,在變天氣的時候最是難忍。

  • 19 # 漠裡姐姐

    我是做枸杞的,之前的幾年,每到採果期都很焦慮,擔心天氣不好,那樣就會晾不幹果子,果子還會發黑變質,現在我做了涼棚,可以在晾曬棚裡陰乾,來不及晾曬的還可以送去烘乾的熱風烘乾,每年產量好行情好就可以多掙一點,產量低行情差就少收入一點,再也沒有擔心過血本無歸了

  • 20 # 老K茶室

    我是做茶葉的,這麼些年,有過好日子,也有很多苦逼時候。茶行業熱點每年都在切換,今年流行喝普洱,明年流行喝白茶。對於我這種只做武夷巖茶的茶農而言,不可能隨著市場需求的變換而改變產品,只能硬著頭皮做。這幾年武夷巖茶行情還好能賣出一些價格,十幾二十年前武夷山最窮的就是做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吳京呼籲影院將排片讓給電影《二十二》,《二十二》到底是什麼樣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