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都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對孩子影響是最大的,家長的那些行為會導致孩子喪失自信,越來越自卑呢?
41
回覆列表
  • 1 # 千山嶼影像

    非常感謝來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第一個是家長對孩子的嚴格要求,不可否認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從嚴要求,但是往往忽略了這過程中孩子的心理,考不好,學不好,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就會變得更加沒自信或者恐懼,父母也不要看用孩子和別人家的相比,問一句,有的優秀的孩子從小家庭教育好生活條件好,不妨家長變得優秀,孩子才會更優秀。

    第二,便是孩子的成長圈子,有的孩子對某些東西事物感興趣,家長最多的回覆就是一句你算了吧,你學好了再說,往往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這點是不可取的。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家長的支援。

  • 2 # 煙籠寒水月籠沙315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的父母因為性格暴躁,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會壓不住脾氣,尤其,如果在單位裡捱了批評後,肚子裡窩火,沒有地方撒氣,回到家,將火氣撒在家庭成員身上,如果這時候孩子“不長眼色”,暴躁的家長就會有肢體暴力,孩子本沒有大錯,結果無辜躺槍,捱了一頓揍。長期生活在這樣家庭環境中的孩子,久而久之,會變得木訥,謹小慎微,失去開拓精神。

    當然,這只是極少數的情況。這裡我重點說一下我們家長在生活中一些不恰當的行為,這些行為像一把軟刀子,會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心。

    一、語音冷暴力。有的家長過於嚴格,不允許孩子犯一定點的錯誤,否則,批評,責罵,數落,一遍又一遍地“敲擊”孩子幼小的心靈。孩子逐漸變得唯唯諾諾,小心謹慎,嚴重打擊孩子自信心。

    二、忽視孩子的進步。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壓力大,平常很少顧及孩子,只認為讓孩子吃飽穿暖即可,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表揚了,回到家高興地說給家長聽,可家長一句“累”,“等一會兒”就打發了,孩子一臉失落,黯然神傷。

    三、對孩子的想法予以忽視。比如,孩子看到別的同學有好玩的積木,也想要一個,父母一句“亂花錢”就搪塞了孩子。本來積木是益智玩具,孩子想要,滿足一下,未嘗不可。

    四、家長自己做了錯事,不願意承認,卻要求孩子不能犯錯;家長自己也會說謊 ,卻要求孩子不說謊;家長自己不敢擔當,卻要求孩子要勇於擔當。

    總之,家長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耐心陪伴孩子成長。

  • 3 # 九鬥學生心理

    聰明的家長時刻在改變自己,愚蠢的家長時刻在要求別人,而很遺憾,身邊愚蠢的家長很多,一味要求孩子進步和提高,對孩子以上線要求,對自己要求沒底線的家長有很多。哪些行為會讓孩子沒自信?

    1.從不肯定孩子的進步,經常打罵孩子,用極端惡劣的語言來諷刺孩子。

    2.從來不承認自己犯錯的家長,好像自己就是法律法規一樣的家長,偏激而自私。

    3.不會處理自己情緒的家長,整天在家裡吵架,把家裡搞的一團瘴氣的家長。

    4.從不關心孩子,從不過問孩子的成長,眼裡只有分數、分數、分數、排名、排名、排名的家長。

    5.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但是父母還好吃懶做的家長,讓孩子在群體生活中會越來越沒自信,不是因為物質上的窮,而是精神上的窮。

    6.重男輕女的家長,重視男孩輕視女孩的家長。

    7.家長藉口很忙,家長會不參加,學校活動不參加的家長。

    8.家長從不和老師溝通,和老師說話時很沒禮貌的家長。

    9.經常說:‘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這樣的家長很多,也會導致孩子越來越沒自信。

    總結:不尊重孩子、不理解孩子、不關愛孩子的家長最可怕,也最容易導致孩子沒自信。而沒自信的孩子在生活中、學習中、社會交往中都會越來越沒信心,從而形成一個嚴重的惡性迴圈。

    孩子沒自信,父母諷刺打罵,孩子越來越沒自信。

    而這種沒自信,孩子需要很多年很多年,才能矯正過來,才能從小時候受到的傷害中恢復。

    家長一定要當心哪!

  • 4 # 懶豬媽咪早教

    一、負面的語言

    比如,經常說孩子笨、很糟糕、你就是這樣、脾氣太倔犟了等,這些話等於給孩子貼標籤,給孩子做心理暗示,孩子就往這個方向發展了,最終變得糟糕、沒自信!

    二、忽略孩子的需求

    比如,孩子受傷了得不到父母的安慰;孩子需要陪伴,父母在玩手機…

    三、限制孩子的行為

    孩子拿著杯子喝水,你怕她不行,喂她喝;孩子要爬,你覺得太髒;孩子要用筷子,你怕她把飯桌搞得亂七八糟。

    四、催促孩子

    孩子身體和大腦沒發育完整,動作會比較緩慢,穿鞋、喝水、穿衣服等,過分催促孩子,讓他性格變得著急,也讓他覺得自己能力不行,失去自信

    孩子對世界是充滿好奇的,去一個店捨不得出來,走一段路又看小貓又要看小狗、玩樹葉等。父母為目的地蹦,孩子沒有目的,路上的新鮮才是他感興趣的。不要催孩子,這樣會錯過沿路的風景,失去發現美的能力,過早進入成人的世界!借用龍應臺的話,孩子你慢慢來!

  • 5 # 向日葵145806173

    孩子的自信來自優點,感受的真實的現實和自我認知的統一。家長告訴7A,並且把真實的現實感受客觀描述。孩子的自信就會與事實相符。如果家長只是對孩子提耍求,挑剔,指責。孩子就會覺得“家長的指導,指揮”是我“對”的原因,家長是有成就感,有價值,有榮譽的,而我只是一個“服從者”,是家長的“產品”,“展品”。如果家長造就的“我”,在現實裡混不好或者達不到“我”想要的效果,也會推卸責任,引發反感,逆反,破罐子破摔,或離不開對父母的依賴。

    否定,看不起,罵,一味指責,要求,打,都會使孩子失去自信,與人相處出問題。如果7A覺得父母的嚴要求,甚至打罵成就了自己,7A也會這樣對孩子,外人來完成“為你好”引發一系列惡性迴圈。

  • 6 # 汗血麒麟

    不同的家長,只要,原因真在家長身上,就會有不同的原因去導致孩子沒有自信。這個問題實在無法一概而論。

    原因,在於不同思想認為的不同概念下,不同父母的做法……然後,導致不同性格的孩子;與不同生理週期中孩子,甚至,得加上剛好那段時期孩子所遇之事帶給他們內心的狀態是否超越了平時常態下的承受能力……

  • 7 # 胖兔媽的育兒魔法書

    胖兔媽認為,家長的以下三種行為會讓孩子越來越沒自信:

    一是貶低打擊。

    有的家長特別喜歡否定孩子,經常說孩子“你怎麼那麼笨啊!”“你怎麼什麼都幹不好!”更有甚之,當眾也貶低孩子:“我家孩子什麼都幹不了,笨死了!”長此以往,孩子會慢慢對自己產生懷疑,最後真的變成他們口中的“笨”孩子了。

    二是吝於表揚。

    中國的傳統文化崇尚謙虛內斂,許多家長因此十分吝於表揚孩子,認為一表揚孩子,孩子就會驕傲自滿。比如孩子考試得了一百分,興高采烈地拿回家,爸爸媽媽卻說:“這沒什麼了不起的,千萬不能驕傲!”一下就讓孩子的心情變得鬱悶沮喪。

    三是包辦代替。

    包辦代替的家長非常常見,尤其是老人,一方面是心疼孩子,另一方面是嫌孩子動作慢,殊不知這實際上是否定孩子的另一種方式。以下的話語爸爸媽媽也許會感到非常熟悉:

    “看你那磨蹭樣,過來我幫你穿衣服!”

    “去去去,一邊去,讓我來。”

    無疑,這對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很嚴重的打擊。

    所以爸爸媽媽們,如果想讓孩子充滿自信,以上的雷區一定不能踩哦!~~~~

    感謝閱讀!

  • 8 # 何二寶

    在家長對孩子建議及成績簡單粗暴的否定時對孩子的打擊最大;在家庭活動中或者簡單到散步要走哪條分叉道時,對孩子的提議無視否定,簡單說不,讓孩子失去了表達的慾望,參與的興趣,孩子也會產生自我否定的想法;簡單粗暴的說不,沒有溝通了解交流,會容易讓孩子喪失自信,越來越自卑。

  • 9 # 積木育兒

    您好,我們認為孩子的自信首先來自於父母無條件的愛。自信就是給孩子一份好的內心感受,我不用害怕做錯事,不用擔心自己不夠好。好的感受會滲透每一寸肌膚裡,讓人覺得全身充滿能量,對世界滿懷期待和好奇。孩子能擁有這種好的感受,來源於家長對孩子感受的敏銳觀察和無條件的接納。

    那麼在平時,有以下2個習慣可能會導致孩子沒有自信,希望家長們可以避免。

    (1)不尊重孩子,忽視孩子的需要

    自信來自自尊,一個人首先要有自尊,然後才會有自信。自尊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自我價值的肯定,是內在的,是外部環境無法撼動的自我認知。自尊最初是來自外界對他的尊重。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會都要尊重他,包括他的想法,感受和要求。如果不尊重孩子,孩子會因為自己不受重視,感覺自己是不重要的,不值得愛的,從而失去自信。

    (2)有條件的愛

    “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對孩子說出類似的話,也許我們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孩子不調皮搗蛋、好好學習,但是我們採取了錯誤的方式,用愛作為威脅工具和懲罰手段!孩子聽到的言下之意就是,如果我達不到媽媽的要求,媽媽就不要我了。有條件的愛會破壞安全感,而安全感恰恰是自信和信任他人的基礎。

    父母之愛的本質是無條件的,絕大多數家長可能會說無條件地愛孩子是不是一種溺愛。其實不然,我們說的無條件地愛是父母能夠無條件地關注並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而對一些物質和行為做到有原則有限制。真正重要的是孩子們感受到不管他們做對做錯,或做得不夠好都感受到了父母不變的關愛。“媽媽不喜歡你這樣,但媽媽喜歡你。”

  • 10 # 兮娘說

    1、經常說孩子笨 你身邊有那些經常說自己的孩子笨的家長嗎?如果有,那他的孩子真有可能“如他所願”,變得越來越笨! 因為,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受他人評價的影響很大,特別是自己最親近的人,這種評價就是一種暗示,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2、家長太聰明、太勤快 還有一些家長,喜歡用自己的“聰明勤快”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比如: 親朋好友跟孩子打招呼了,孩子說話還不那麼流利,反應較慢,家長這時就按捺不住了,上前替孩子回答。3、忽略陪伴的作用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很多家長會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事實上有些家長並沒那麼忙,沒有時間陪孩子是因為要“陪”手機)。

  • 11 # 波殼東東

    相信小時候的你肯定最討厭爸爸媽媽老是拿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比成績、比乖巧、比聰明、比開朗。

    “好吧,你說他比我好,那我學還不成麼?”

    於是你就開始變得聰明、乖巧,變成他們口中的好孩子。

    但最煩人的是,你即使做了改變,他們也會照比不誤,不但沒有因為你的改變而去誇獎你,就又開始嫌你過於呆板,不夠活潑了。

    每個人小時候最討厭的一個孩子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其實聰明的家長應該懂得時刻改變自己,而不是一味的去要求。

    特別是有以下行為的家長,這樣做才會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不夠自信:

    1、只會一味指責孩子做的不好,並且用愚蠢,笨,木之類的言語無形中諷刺孩子的家長。

    你也知道孩子是孩子,他自然比我們大人的閱歷少之又少,他的思想啟蒙都要靠家長來維繫和啟發,如果連你也嫌棄他,那麼他也會對自己產生懷疑

    2、從來都吝嗇給孩子鼓勵或誇獎的家長。

    適當的鼓勵和嘉獎是孩子前進的動力。你先不說小孩,縱然是成人在工作中,老闆給你提薪了或者發獎金,都會知道加油努力幹。何況還是這麼單純美好一根筋的孩子,你對他好,他自然就會用進步來回饋你的嘉獎!

    3、從不關心、過問孩子生活、學習、愛好的家長。

    沒有家長關愛的孩子就是一隻獨行獸。他們是最容易感到孤獨寂寞的。沒有誰生來就不希望自己不被愛包圍著,何況是小孩這麼脆弱的生物。

    其實他們會自己對比周圍的孩子:“為什麼別人的爸媽,都這麼關心自己的孩子,而他卻沒有呢”,他們會因這樣的處境而產生落差感,直到對父母失望透頂,也會因為自己與別人處境不同而變得畏手畏腳,更別遑論自信了!

    所以家長們,別再張開鋒利的利劍,捂緊誇讚的話語;用心去包容改變自己和你的孩子吧!

  • 12 # 陪蝸牛散散心

    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能夠獨立、勇敢地面對以後的生活,可卻因為自己的壞習慣讓孩子在生活中一次次受挫。那麼父母的哪些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自信呢?

    1. 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發脾氣或吵架

    對於孩子來說,最大的願望就是爸爸媽媽陪在自己身邊,而自己開心地玩耍、坐在父母身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如果父母經常在家發脾氣或者在孩子面前吵架的話,孩子幼小的心靈就會受到很大的創傷,有時候孩子想給爸爸媽媽聊天,但一看到家長生氣的面孔就沒有想要和大人交流溝通的慾望了。這也就告訴我們,作為父母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或吵架,找到合適的溝通方法,給孩子營造一個和睦、歡樂的家庭氛圍。

    2.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期望值過高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出類拔萃,為此讓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興趣班,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考試、考級。一切順利還好,稍有成績不理想,有些家長不會和孩子一起找原因,而是對孩子各種苛責,埋怨孩子不夠努力。這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懷疑:自己已經努力了,怎麼還是這麼不理想的結果呢?是不是自己真的不適合學這個?是不是自己有些笨呢?而孩子的這些疑慮勢必造成他的不自信,影響孩子的後續發展。

    3. 看不到孩子進步,吝嗇對孩子的鼓勵、表揚

    我想很多父母都會記得孩子剛剛學走路時的情景。那時候孩子走路還不那麼穩,可他邁出每一步,我們都會由衷地鼓勵他:“真棒,加油,試試再走一步!”可隨著孩子慢慢地長大,貌似我們卻變得越來越吝嗇,對孩子的鼓勵也是越來越少。家長看不到孩子的進步,會讓孩子覺得:“我做得太不好了,所以父母才不會覺察到我的變化”,或者“可能在他們眼裡,無論我怎麼做都是不對的”......孩子的這些想法都是因為家長沒有及時發現孩子的改變、進步,也沒有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瞭解,更別提對孩子鼓勵和表揚了。

    4. 當眾指責、打罵孩子

    無論多大年齡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家長當眾指責或打罵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在眾人面前抬不起頭來,總感覺生活在別人的指責中。在孩子和別人交流時就會顯得格外小心,這也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自信。

  • 13 # 寶媽育兒講堂

    1.父母為孩子設立不適當的目標

    2.沒操練卻希望卓越表現

    3.沒準備就匆忙上陣

    4.拿別的孩子比較

    5.過分保護孩子

  • 14 # 怪獸bobo

    1、只會一味指責孩子做的不好,並且用愚蠢,笨,木之類的言語無形中諷刺孩子的家長。

    孩子是孩子,他自然比我們大人的閱歷少之又少,他的思想啟蒙都要靠家長來維繫和啟發,如果連你也嫌棄他,那麼他也會對自己產生懷疑。

    2、吝嗇給孩子鼓勵或誇獎的家長。適當的鼓勵和嘉獎是孩子前進的動力。你對他好,他自然就會用進步來回饋你的嘉獎。

    3、從不關心、過問孩子生活、學習、愛好的家長。沒有家長關愛的孩子就是一隻獨行獸。他們是最容易感到孤獨寂寞的。沒有誰生來就不希望自己不被愛包圍著,何況是小孩這麼脆弱的生物。其實他們會自己對比周圍的孩子:“為什麼別人的爸媽,都這麼關心自己的孩子,而他卻沒有呢”,他們會因這樣的處境而產生落差感,直到對父母失望透頂,也會因為自己與別人處境不同而變得畏手畏腳,更別遑論自信了。

  • 15 # 聽說吧心理諮詢

    幼兒為何會變得越來越自卑?一個重要原因是父母以完美主義的態度過高地要求孩子。

      過高要求自己的孩子,會使他們時時處處被包圍在批評乃至埋怨之中。長此以往,孩子們的自信便會喪失殆盡,從而導致他們在做每一件事前都會在潛意識中對自己做出諸如“我不行”、“我笨”、“別人就是不喜歡我”等等的否定。這樣的孩子無疑是有問題的。而要幫助孩子擺脫自卑的陰影,父母首先應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態度,以此重樹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懂得自我肯定。

      以下是專家提出的幫助孩子學會自我肯定的幾個簡單易行又行之有效的辦法:

      1、降低要求

      對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應適當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假如孩子畫了一匹馬,那麼你最好不要過多地挑剔這裡不好、那裡不像,而應對孩子的每一成功之處予以發現並做出由衷的讚賞:“看,那馬尾巴畫得真好呀,好像是在風中飄舞一樣!”或者“你為馬塗的顏色真漂亮!我敢說這可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馬兒!”

      需要強調的是,你應該讓孩子覺得:你對孩子的讚賞完全是誠懇的,而不是應付的,客套的,更不應該是虛偽的,做作的。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你須在思想方法上做出調整,在表述上講究藝術。

      其實,讓自卑孩子學會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標即是:幫助孩子從自己的行為中獲得滿足和動力。我們應該讓孩子懂得:做該做的事,並且把它做好,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對自己的最好的肯定。

      2、表揚的方法

      讓孩子多作自我肯定的一個最簡單方便的方法是變更你對孩子做出的所有的表揚的主語:只要把“我”改成“你”,把“我們”(父母)對你(孩子)的表揚改造成你(孩子)對自己的表揚。這種簡單的變化能夠更充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從而起到增加對孩子讚賞的效果。如:“你今天用積木蓋起了這麼高的大樓,我真為你感到自豪!”可改為:“你今天用積木蓋起了這麼高的大樓,你一定為自己感到了自豪!”

      3、不必看重別人的評價

      父母可以對自卑的孩子多作表揚,但其他人卻不一定能完全做到這一點。他們或許會“實話實說”,甚至諷刺挖苦。此外,孩子不可能永遠地依賴別人的評語,而遲早要依靠自己內心的動力前進。有些孩子完全依賴成年人的讚許,連怎樣認可自己都不知道了。這樣的孩子如果長大了成了個球員,那就可能在比賽時每打出一個球就會回頭看看教練的臉色,這樣自然他就難以成為一個成熟的球員。不妨指出他的正確之處,然後提醒他不必過分看重別人的評論。

      如果由於孩子做了一件錯事而遭到了批評,會使他們一下子感到失去前進的方向。此時父母應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別人的批評,即承認錯誤並進行改正。當孩子主動承認了錯誤時,你完全可以告訴他:“你這樣做很不容易,因為這可需要很大的勇氣,你可以對自己說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4、強化孩子的自我肯定

      對自卑情緒嚴重的孩子來說,他心中的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飄搖不定的,因而極需要得到外界經常不斷的強化。強化孩子的自我肯定方法很多。如:可讓孩子為自己記一本“功勞簿”,讓孩子每週花幾分鐘時間寫出(或畫出)自己的“功勞”,並告訴孩子,所謂“功勞”,並不一定非得是了不起的成就,任何小小進步,以及為這種進步所做出的任何小小努力,都有資格記載入冊;也可為孩子準備一些小小的獎品(如畫片、玩具、小人書等)——每當孩子做出了一點成績,或一件令他自己感到自豪的事,他就有可能獲獎;你還可以教孩子學會以“自言自語”的方法不斷對自己作出讚揚--當孩子遇到困難正躊躇畏縮時,你不妨鼓勵他自己對自己鼓勁:“來吧,小朋友,你可是一個不怕失敗的好孩子,再作一次努力吧!”

      5、合理自我肯定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自我肯定也應有個度,要分時間、場合,使用時更需遵循一定的原則、標準和尺度。

      這就和用藥一樣,再好的藥一旦用得“霸道”了,非但起不了治病救人的效果,還會派生出新的問題。因此,鼓勵特別自卑的孩子多作自我肯定,並不意味著應該讓他“濫用”自我肯定.

  • 16 # 曉燕讀財報

    孩子的自信需要家長的呵護和鼓勵,作為家長,我們要避免以下一些行為:

    首先,控制情緒,不要隨意批評、打罵孩子。孩子依靠我們而來,但不屬於我們,他們是獨立的個體、獨立的人,家長要有尊重孩子的意識,讓他們在家庭中獲得安全感,從而培養自信。

    第二,不要對孩子冷暴力。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提問採取敷衍了事或者孩子犯錯時採用冷暴力、不理孩子的做法,這不但不能解決問題,也會加重孩子的內疚感,覺得自己老是做錯事,沒有自信。

    第三,不要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與自己孩子的缺點比,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要珍惜孩子的特別之處,加以鼓勵,增加孩子的自信。

  • 17 # 真與思

    孩子的自信心來自於周圍人對其良好行為的及時鼓勵和支援。他們沒有大人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執著不悔,教育行為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摧毀他們的自信,因為他們太小了,還沒有能力去理解和消化與自身不相稱的苛責。造成孩子喪失自信的不良習慣主要有以下兩大方面:

    一、家長抓著孩子的小失誤不放手,從事情本身擴大至人身攻擊。

    若說孩子會犯錯誤的話,那是必然的。孩子們就是在由錯至對的反覆練習中不斷習得各種能力的。但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犯錯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用心去記住家長的話,孩子自我感覺太良好,家長需要把孩子這種盲目自信的氣焰打擊下去。小明上幼兒園中班,學校也沒教他們寫數字。倒是他的父母看他同學中有人連100以內的加減法都會了,開始焦慮,每晚讓孩子寫1到10這幾個數字。小明雖寫得歪歪扭扭的,倒也很聽父母的話。其中有幾個數字筆畫不對,寫完看著很難看,小明的父母就讓他單寫這幾個數字。其中有5,雖然在數字描紅本上寫了一百多遍,但讓孩子單獨寫,下面那個半圓他還是怎麼也不會畫。小明的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資質太差,大失所望。剛開始還是起高聲調批評孩子笨,接著就讓孩子伸出手開始用鉛筆尖扎指頭,一次寫不對扎一次,兩次寫不對扎兩次……被紮了兩次之後,小明哭著不寫了。他父母又罵他不僅人笨還沒志氣,這麼小的錯誤都改正不了。小明那晚是哭著睡著的,我估計以後的練習效果也不會怎麼好。

    二、家長對孩子過於嚴厲、吝於表揚,認為孩子的各種努力進步都是理所應當。

    這樣的家長們相信一種奇怪的家庭教育文化——“不能給孩子笑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奇怪的家庭教育文化在當前也會換一副相對溫和的面孔,把用棍棒打孩子,替換成了冷暴力。但它的本質沒變——孩子是大人的附屬品,他們是不能快樂的,否則容易犯錯誤。孩子若聽大人的話按部就班的生活,彼此倒也相安無事。若事情有一點沒按照父母的意圖進行,家裡勢必要鬧得天翻地覆。孩子獲得好成績也是得不到表揚的,家長會自覺的把這份榮譽歸功於自己的辛苦教育。

    在這樣的家庭成長的孩子一切唯父母之命是從,當他在相對封閉的教育圈子時也不會發現什麼弊端,但當他們走向社會之後,那種在工作和家庭都不思進取、依賴別人、沒有擔當的情況很快出現。歸根結底還是孩子們不自信,覺得自己內心沒有充足的能量去應付各種突發的情況,只能得過且過。

    造成孩子沒有自信的大體情況就是上面這兩大類,管得嚴、抓得死,雖然表面上暫時換來了孩子對家長的言聽計從,但這是以孩子喪失自信為代價的,從長遠來看得不償失。

  • 18 #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1.當著別人的面批評孩子。

    這一點我覺得相當打擊人。尤其是在孩子的朋友和同學面前,批評孩子,會讓孩子有很強烈的自卑感,在同學面前也會越來越沒自信

    而且,因為父母在別人面前批評孩子的行為,變相的會助長孩子的同學或者朋友也會輕易的批評孩子,這更打擊孩子的自信。

    2.很多的負面語言

    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

    你的腦袋怎麼想的?事情可以這樣做?!

    別人都能回答上來,怎麼就你不行?

    你是榆木腦袋不開竅啊?

    你還能不能老實一會,怎麼那麼煩人呢?

    離我遠點,我不想和你說話!

    ……

    再往下寫還能寫一堆,這些負面語言對孩子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日積月累的說,不斷的負面強化,不斷嘮叨指責,會把這些負面標籤深深的烙進孩子的心裡,讓孩子以為自己就是這麼笨、就是榆木腦袋不開竅、就是那麼令人討厭……

    3.爸爸媽媽天天吵架

    大多數孩子,都會把爸爸媽媽吵架的原因,往自己的身上想。總以為是自己做的不好,表現不好,才會讓爸爸媽媽生氣,他倆才會吵起來。

    當大人整天脾氣暴躁,對孩子的自信心建立也是非常有影響的。

    我家淏仔,有一次就將我的壞心情想到了自己的身上,說是因為他表現不好,媽媽心情才會這麼煩躁。我馬上告訴他:“淏仔,不是你的原因,是媽媽自己的原因,可能是昨晚沒睡好,或者是事情太多了,才會煩躁了,與你沒有關係。”

    淏仔這才收起擔憂的小眼神,釋然的笑了。然後還特體貼的問我:“媽媽,那你做什麼心情能好一些呀?要不我給你媽媽捶捶背吧。”

    這一句話足以讓我心情多雲轉晴。

    孩子是非常懂事和體貼的,不要讓我們大人的情緒,影響了孩子的心情,進而影響到孩子身心發展,那就太糟糕了。

  • 19 # 平凡妹子

    1 父母沒有學習的習慣

    也許有很多的家長會說,我愛看電視,跟孩子沒有什麼關係。可是你的言行舉止,直接決定了你的孩子的習慣,孩子受父母的影響很大。你不學習、不讀書,就不能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閱讀、學習環境,孩子也必定不會對書本感興趣。當我們孩子在書房做作業或看書的時候,做父母的千萬不能在客廳看電視或玩手機,最好是靜靜的陪同孩子或看看書,這樣孩子看見父母在學習,他也會靜下心來學習。

    2 父母帶著孩子熬夜的習慣

    父母愛夜晚看電視劇、整夜打牌,去KTV , 為了不讓孩子打擾自己,常常丟給孩子一個手機、或讓孩子陪同自己看電視, 去KTV、打遊戲。孩子因熬夜而導致睡眠不足,會出現一系列健康問題,免疫力下降、內分泌失調、身體代謝出現問題、易發胖,不僅導致各種疾病產生,並且這樣長期熬夜的行為,也是作父母的嚴重失職和不負責任。我們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不能帶著孩子有熬夜的習慣

    3 對孩子只會用武力的家長

    有的父母,一遇到事就大聲責問、甚至動手打孩子,孩子怯於家長憤怒、扭曲的面孔和暴力言語的權威,只能選擇沉默。時間久了,會讓孩子變得內向、封閉、少言寡語的性格。我們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剋制好自己的暴躁脾氣,對孩子千萬不能用武力。

    好家長勝過好老師!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只看父母如何排版佈局!。

  • 20 # 小乖媽媽說

    俗話說,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孩子最怕的幾種行為

    第一,欺騙,不講信用

    如果對孩子都做不到說話算數的話,孩子會覺得,父母都可以說話不算話,那麼會讓沒有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得,一個人對自己說過的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情可以不用去做,那麼等到成人以後,這種習慣會讓孩子失去很多朋友和機會。當孩子提出想法或者要求的同時,家長要認真的想一想,這種要求或者想法是否合理,能不能夠兌現,如果可以,那麼請認真的對待。

    第二,父母感情不好,經常吵架

    不要覺得孩子小,聽不懂大人之間的談話,其實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動粗口,打架,可能會導致孩子少言寡語,長期在這種氛圍下長大的孩子,就會變得敏感,脆弱,不自信。

    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經常拿自己和別人做比較

    很多家長都會說“你看那誰誰考了第一名”,“你看誰比你長得高”“你看誰比你會說話”等等

    也許這些是家長無意中說出口,但是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們就會聽進去,就會覺得,連爸媽都覺得我做不好,那肯定是。長久下來,遇到事情,孩子的第一想法是———我做不到,我不行,我不能

    第四、否定孩子

    以前看到過一電視劇,具體講什麼不清楚,只記得那個畫面,講的是一個母親,指著孩子的頭說“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怎麼會生出你這麼笨的孩子”,當時那孩子什麼也沒說,只是那種失望的表情一直讓我記到現在。暴力的語言是很可怕的,長久下來,孩子的內心肯定會產生各種各橷問題,如果孩子犯了錯誤或者沒有做好,可以就事論事,不要用這類似的語方去傷害他們。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脆弱的,每個人成人一樣,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同樣,父母的每一次鼓勵的話也會讓孩子自信心倍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在健身房應該先練什麼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