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快枯黃的野草

    我是比較喜歡歷史的,特別喜歡一些歷史朝代的發展和演變。比如戰國時期各國盛行周禮,諸侯國如果不按周禮教化子民就會被指野蠻。當時士大夫就非常厲害,可以和諸侯王吵架,子民也可以議論國政。如果我是張良在哪個年代也會刺殺秦始皇。原因有幾點:1.戰國時期南韓存在幾百年,也是周天子親封的國家,那時國家沒有科舉,都是氏族們一代代傳承為國家效力,所以在傳承中骨子裡根深蒂固除了自己國家別國都屬於外邦。2.張良先輩五世為相,他本可以繼承先輩為自己國家效力前途無量,隨著南韓滅亡無用武之地。3.張良認為破壞國與國之間和平的罪魁禍首是秦始皇,只有刺殺了秦始皇導致秦國內亂,才有可能復國,因為那時國家剛沒民眾心中還留戀故國,能一呼百應。 至 於口號推翻秦國暴政都是為了復國反時找藉口給世人看,同情南韓。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 22 # 煮酒聽史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滅六國,統天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秦朝。而秦始皇作為消滅了六國的男人,肯定有許多人對他恨之入骨,尤以六國後裔為最。

    這些六國後裔,本來過著衣食無憂,天真愉快的日子,結果秦始皇將這些人的國家都滅了,讓這些人淪落成了平民,他們對秦始皇的恨意可想而知。比如項羽所立的楚懷王,身為楚國王室後裔,結果當項羽等人找到他的時候,他居然在為人牧羊。這前後的落差之大,可見一斑。

    因此,我相信這裡面的許多人都有過殺秦始皇而後快的想法,只不過礙於秦始皇的權威,這些人也只敢想想罷了。那麼,這是不是真的意味著沒人敢去刺殺秦始皇呢?

    其實是有的,而且這個人既不是武藝超群,也不是將門虎子,而是一介謀士,這個人就是張良。不得不說,身為一介謀士的張良,比一些出身將門,有著一身武藝的人來說,要大膽的多。

    更為重要的是,張良在刺殺完秦始皇以後,還安然離開了。讓我們來看下當時的情況。

    張良本來是六國的貴族,他的祖父張開地,連任南韓三朝丞相,他的父親亦連任南韓兩朝丞相,可謂是位高權重,家門顯赫。然而當張良要繼承父業成為南韓丞相的時候,南韓滅亡了。這也難怪張良在遇見南韓王室後裔的時候,寧願拋棄明主劉邦,也要回韓為相。我想,這在張良的心中或許是一種執念吧。

    總之,昔日的榮光在秦始皇滅韓以後全部都消失了。一時間不知所措的張良將其畢生的願望都歸結在了兩個字,那就是“反秦”。

    張良並不是那種光想不做的人,因此當反秦這個念頭出現以後,張良就為之策劃計謀。

    他先是前往東方求見倉海君,從他那裡得到了一個大力士。隨後,他有散盡家財,為這個大力士鑄造了一把重達一百二十斤的鐵錘。張良相信,有了這個大力士和這把鐵錘,只要秦始皇的座駕一出現,定能夠將秦始皇砸得粉身碎骨。

    終於,機會來了。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十分喜歡出巡。因此,當秦始皇出巡的訊息再一次傳來以後,張良馬上就查看了秦始皇的出巡線路,並準備在其必經之路——古博浪沙上,一舉擊殺秦始皇。

    當時,根據君臣車輦的規定,天子的座駕是六匹馬,也就是所謂的天子六架,而其餘的隨行大臣只能乘坐四架車。因此,張良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六架車。

    然而,張良還是低估了秦始皇。秦始皇滅六國以後,遭遇過很多次刺殺,自然有所防備,因此,在這巡遊隊伍中,四架車,並沒有六架車。於是,箭到弦上不得不發的張良只好挑選了其中最有可能藏有秦始皇的車架(最豪華的一輛),命令大力士手持大鐵錘砸去。

    結果正如大家所知曉的,這輛車架中的人並不是秦始皇。這也意味著張良的計劃失敗了。大力士肯定是活不了了,張良大仇未報,可還不想死。於是,張良趁亂鑽入蘆葦叢中,逃離了現場。

    事後,秦始皇倒也派人抓捕過兇手,但是礙於張良的計策太過縝密,因此此時最後也不了了之了。而張良也成為了刺殺過秦始皇,卻完美逃脫的英雄之一。

  • 23 # 高小炮聊歷史

    我們在說起張良的時候,可能更多的想到的是他的主公劉邦,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相互成就,才讓他們在歷史上都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但在張良的身上,我們可能也聽說過他曾經還讓刺客刺殺過秦始皇這一個片段,雖然沒有荊軻那麼出名,但在當時也是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浪。張良本是南韓人為何要刺殺秦始皇?

    這件事說起來還要跟秦始皇統一天下這件事情有關。在當時跟秦國並立的一共有七個國家,只不過是因為秦國在這七個國家中是最為強大的,不僅如此,還具有特別大的野心,妄圖想要吞併這六個國家,把他們變成自己的附屬國,從而為自己服務。後來秦始皇也是為了自己這個目標不懈的努力,當然也離不開他手下那麼多能人的幫助,其中就有蘇秦。

    要說這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離間兩個國家的關係,因為只有這樣,其他的國家在面對強大的秦國,才會變得不堪一擊。只要他們不聯合就沒有能夠對抗秦國的力量。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張良所在的南韓被秦始皇一把吞併。當時張良的父親是南韓的國相,家庭條件也是比較的幽默,但是現在國家已經被滅亡。個人的小家又算得了什麼?於是張良不顧家中弟弟的安危,拋下全部的家產,花費了大量的銀錢收買刺客,想要殺掉秦始皇,為韓報仇。

    於是兩人就在尋找著一個合適的機會,因為秦始皇若是不出宮呆在皇宮裡,身邊會有那麼多人的保護他,而張良又混不進宮裡去,所以只能找一個秦始皇外出遊歷的機會。後來終於讓他等到了,在他得知秦始皇將要去某地遊歷的時候,提前讓大力士埋伏在那裡,等秦始皇的車隊一過,就讓大力士舉起鐵錘,擊向最中間的一頂轎子。

    秦始皇作為一名皇帝,自然是要考慮自己的安危,所以在他每次出行的時候,並不是自己坐在那頂最豪華最華麗的轎子裡,而是混在一些並不起眼的轎子裡。在他的心裡,他打壓了那麼多的國家,仇人自然也多,自己的安危若是得不到保障,那還有什麼用?可以說秦始皇在這件事情上還是比較謹慎的,所以張良失手了。但這件事情的發生讓秦始皇感到非常的憤怒,因為他感覺自己的尊嚴被別人踐踏了。於是就全國下令搜查這名刺客,因為這件事情,張良也不得不開啟逃亡的生活。

    說來也算他走運,在他逃亡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名老頭兒。當時他正在橋上行走,對面來了一個老頭,並且在他的面前故意的把鞋扔到了橋下。做完這些事情之後,還非常高傲的對張良說,你這小子快去把我的鞋撿上來!張良聽到這句話,感到非常的憤怒,我好歹也是一名文人,竟然敢如此對我說話。於是就想著把老頭打一頓,但是又看他年紀太大,就勉強忍住了怒氣,跑到橋下給他撿鞋子。

  • 24 # 真真渣

    回答歷史問題還是非常得心應手的。如果要是講起張良和秦始皇之間的豪門恩怨還是應該言簡意賅,畢竟打字很累,小夥伴們看著也很疲憊。

    張良在南韓屬於上層貴族,秦朝滅了南韓導致張良國破家亡,一下從上層跌落下來,摔得夠嗆能不疼嗎,這種疼痛都是拜秦始皇所賜,於是張良懷抱國仇家恨和恢復南韓的目的展開了與秦始皇之間的你死我活

    張良找來大力士,趁秦始皇東巡的時候下手,大力士埋伏好之後,發現秦始皇的車隊浩浩蕩蕩向這邊駛來,但所有車輦全是四駕,分不清哪一輛是秦始皇的,只看到車隊最中間的那輛車最豪華。於是張良指揮大力士向這輛車出擊。120斤的大鐵椎一下將乘車者擊斃倒地。張良趁亂鑽入蘆葦叢中,逃離現場。

    然而,被大力士擊斃命者為副車,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預防準備,所有車輦全部四駕,時常換乘座駕,張良自然很難判斷哪輛車中是秦始皇。秦始皇倖免於難,下令在全國大肆搜捕兇手10天不得,後來不了了之。

  • 25 # 史無眠

    張良與秦始皇國恨家仇,勢不兩立、不共戴天

    張良,戰國時期南韓人,貴族出身,張良的祖輩連續五代出任南韓宰相。不出意外的話,張良有很大機率繼承父親的位置,也成為宰相。然而公元前230年,秦國大將內史勝率軍滅亡南韓,韓王被俘。南韓成為戰國七雄裡第一個被秦始皇滅亡的國家,張良的人生也隨南韓的滅亡進入到了黑暗之中。因此,張良特別痛恨滅亡自己國家,摧毀自己生活的秦始皇,與秦始皇可謂是國恨家仇、不共戴天。

    張良(影視作品)

    秦始皇滅掉了六國,建立了大秦,開創了大一統的局面,確實可歌可泣。但秦始皇在滅亡六國過程中也破壞了六國原來貴族的利益,很多殘存的各國貴族把亡國的仇恨歸咎到秦始皇身上。其中不乏挺而走險者——刺殺秦始皇。張良就是那個決心刺殺秦始皇為南韓報仇雪恨的忠義之士。在南韓滅亡後,張良散盡家財,時刻為復仇準備著。

    公元前218年,張良獲悉秦始皇到東方巡遊,車隊要經過陽武博浪沙。於是張良打造了一個一百多斤的大鐵錘,並與一位大力士提前埋伏在秦始皇必經之路上。當秦始皇車隊經過時,張良命大力士將鐵錘砸向秦始皇的車子。被擊中的車子瞬間車碎人死,但由於秦始皇乘坐了別的車子,所以躲過一劫,張良刺殺計劃失敗。事後,秦始皇全國搜捕刺客,均無功而返。

    《資治通鑑》——始皇東遊,至陽武博浪沙中,張良令力士操鐵椎狙擊始皇,誤中副車。

    張良能在國破家亡的情況下,仍不忘初心,刺殺秦始皇,確為一義士也。其實在張良刺殺秦始皇前,秦始皇受到過比張良刺殺還要驚險的被刺事件——荊軻刺秦王。(這或許就是後來秦始皇加強防護,而張良難以得逞的一個原因吧。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命衛華人荊軻以向秦國進獻城池地圖為名,暗中在圖裡藏匿匕首,以圖刺殺秦始皇。結果失敗,荊軻也被秦始皇殺死,隨後燕國滅亡。荊軻刺秦王比張良刺殺秦始皇早了九年,張良的決定是否受到了荊軻的影響就不得而知了。但荊軻刺秦王雖失敗了,卻受到歷代義士讚揚,因而張良的做法也與荊軻般值得佩服頌揚。

    荊軻刺秦王

    張良刺殺秦始皇的計劃失敗了,但並不意味著張良就此放棄了反秦復韓的決心。

    公元前209年,大澤鄉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反抗暴秦。隨後各地諸侯豪傑紛紛響應,各地反對暴秦已成星火燎原之勢,張良看到了希望,決定用實際行動參與到反對暴秦的歷史潮流中,以報自己的國恨家仇。

    公元前208年,張良聚集了一百多人,投靠了沛公劉邦。張良經常向劉邦進獻兵策,劉邦都採納了,張良決定跟隨劉邦以圖大業。

    張良與劉邦(影視作品)

    後來,劉邦投靠了項梁。項梁在得知楚王陳勝戰死的情況下,採納范增意見,擁立楚國後裔羋心為楚懷王,以得到天下百姓支援,壯大反秦勢力。張良隨後建議項梁擁立南韓後裔為韓王,藉機樹立更多黨羽。項梁採納了張良的意見,張良隨後搜尋到了南韓後裔韓成,並擁立他做了韓王。接下來,張良與韓王成帶領一千多人回到南韓故地,進行著反秦戰爭。但由於敵強我弱,始終處於流動作戰之中。

    公元前207年四月,劉邦與秦軍在洛陽東交戰,張良深知只有劉邦能滅亡秦國,光復南韓,於是在安頓好韓王后,領兵追隨劉邦。劉邦在張良的幫助下,於公元前206年十月抵達霸上,俘虜秦王子嬰張良消滅秦國的願望得以實現,大仇得報。

    張良能在南韓滅亡的情況下,仍舊堅持抗爭,為滅秦復韓而孜孜不倦的努力著,是謂忠義也。在各路諸侯群起反秦後,能投到劉邦處併成就一番偉業是謂智謀也。秦始皇及他的後代有張良這樣的敵人能不敗亡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好看的紀錄片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