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壹品鏟史官
-
22 # 一壺清茗品春秋
陳平在劉邦時代沒有做丞相,而是從呂后時期到文帝時期做丞相的。但陳平卻是在劉邦時代開始被重用。
在劉邦時代
陳平因為害怕被項羽誅殺歸降劉邦,很快就憑藉自己擅長的計謀替劉邦擺脫困境。在項羽把劉邦圍困在滎陽城的時候,正是陳平向劉邦獻上了反間計,指出項羽“意忌信饞”,可以透過離間范增、龍且、鍾離昧、周殷等骨鯁之臣打破困局。於是,劉邦交給陳平四萬斤黃金,任憑使用,不問出處。陳平憑藉四萬斤黃金在楚軍大肆散播流言,最終讓項羽疏遠了鍾離昧等大將,逼得范增憤而離開項羽,除掉了項羽身邊的唯一智囊。趁著項羽內部上下猜疑的時候,陳平又出奇計,讓兩千女子從滎陽東門而出,吸引項羽追擊,而讓劉邦從西門連夜逃出,最終擺脫困境。楚漢戰爭勝利後,劉邦聽到韓信謀反,劉邦徵求諸將意見,諸將紛紛叫嚷,要趕緊發兵活埋韓信。陳平為劉邦冷靜分析形勢,並不如韓信精,將不如韓信強,如果發兵,是逼著韓信造反。不如趁著巡遊之機,在韓信迎接的時候趁機拿下韓信。後來,劉邦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七日七夜,也是採用陳平計策,透過疏通單于閼氏得以解圍。正是透過奇計,數次讓劉邦免於危難,深得劉邦信任。特別是在征討陳稀和英布的時候,陳平為劉邦獻了六次奇計,每一次都被賞賜封地,只是這些計策大多秘密進行,我們今天已經不得而知了。
在呂后時代
如果說在劉邦時代陳平靠著自己的奇計贏得劉邦的信任和重用。在呂后時代,陳平憑的就是自己極高的情商和敏銳的洞察力。面對高祖臨死前殺死樊噲的命令,他與周勃商議,認為周勃是呂后的妹夫,恐怕劉邦後悔,把樊噲裝進囚車,送往長安。半道聽到劉邦駕崩,他害怕呂后聽信讒言,連夜趕回長安,在劉邦的靈柩前向呂后解釋了處理樊噲事件經過,並請求留宿宮中,成功取得了呂后的理解和信任。在丞相曹參去世後,封陳平為左丞相。在呂后要分封諸呂為王的時候,右丞相王陵因為白馬之盟,硬生生的頂了過去。而問到陳平回答可以。事後,面對王陵指責,陳平周勃回答,當堂反對呂后,我們不如你,但安定劉氏江山你不如我們。正是如此,陳平贏得呂后信任,呂后對王陵明升暗降,免去了他的右丞相後,讓陳平擔任。即使妹妹呂嬃因為樊噲多次在呂后面前詆譭陳平,呂后也不相信。
文帝時代
正是陳平對呂后曲意逢迎,儲存了反擊呂氏的實力。在呂后去世後,陳平和周勃聯手,誅滅了諸呂,並擁立文帝繼位。文帝繼位後,陳平因為周勃功大,把右丞相之位讓給了周勃,自己做作左丞相。文帝在熟悉國家諸項大事後,一日問周勃,天下一年要判多少訴訟案件?周勃回答不知道;又問國家一年錢糧的收入和支出是多少。周勃急得汗流浹背,也回答不上來。又問陳平,陳平說有主管官吏。文帝問都有哪些官吏。陳平問答,斷獄情況可以問廷尉,錢糧可以問治粟內史。文帝又問,如果各有主管官吏,那麼丞相負責什麼。陳平回答,丞相負責輔佐天子調理陰陽,順應四時,在下撫育萬物生長,對外鎮撫諸侯,對內親附百姓,使百官各司其職。文帝非常讚賞陳平。退朝後,周勃埋怨陳平,平時怎麼不教他。陳平回答,你身居相位難道不知道職責嗎,如果皇上問你長安盜賊的數量,你也想勉強回答嗎。周勃自知與陳平差的太遠。沒過多久,就辭去右丞相職務。於是文帝不再設左右丞相,讓陳平合於一身。在文帝二年陳平死於丞相位上。
可以說,陳平正是靠著智謀被劉邦所重,憑藉智謀歷任兩朝宰相,並安定劉氏天下。但陳平自知自己計謀大多屬於陰謀詭計,積禍太多,會導致後代家族衰落。從中,也可以看出陳平對自己陰謀詭計是不認可的,
-
23 # 壹壹若塵
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西漢初年,政局多變,能夠做到明哲保身,“常得君王帶笑看”,是多少高官的希冀和追求。但不管如何小心翼翼,善始善終常常是可望而不可求。
不管是疆場廝殺出來的武將,還是殫精竭慮累累升遷的文臣,一旦來到皇帝身邊掌握大權,危機便時時伴隨左右,所謂“伴君如伴虎。”
一個劉邦,一個呂后,都是極難侍候的主兒。看看“漢初三傑”的境遇,就可領悟此言非虛:韓信死於呂后之手,張良半仕半隱以求避禍,蕭何多次奉獻宗族子弟、財產、屢屢自我損抑才得以自保。
一個例外是陳平。陳平自漢二年(公元前205年)於修武投入劉邦漢營,至孝文帝二年(前178年)卒於丞相任上,前後歷時27年,經歷高祖、呂后、文帝三代君王。
儘管宮廷爭鬥波詭雲譎,陳平由左丞相到右丞相(漢代以右相為尊),由右相而左相,直到絳侯周勃自請免相位,“陳平專為一丞相”,始終屹立不倒,實屬鳳毛麟角。
密碼就在陳平自己身上。智謀超群,善出奇計。漢三年,楚漢兩軍在滎陽對峙,相持日久,楚軍士氣旺盛,屢屢襲擾漢軍糧草供應的甬道,使漢軍糧草匱乏,士氣低落。處於劣勢的劉邦,派使者向項羽求和遭到拒絕。
劉邦困在滎陽城中憂心忡忡,一籌莫展時問計於陳平。陳平曾在項羽手下當過都尉,熟知項羽剛愎而多疑的弱點,巧用離間計,逼走了亞父范增,疏遠了大將鍾離昧和項羽的關係,從而削弱了楚軍攻城力度。
隨後,陳平施用金蟬脫殼計,讓兩千兵出東門誘敵,自己跟隨劉邦帶少量兵馬連夜突出西門,使劉邦免遭滅頂之災。
漢七年,韓王信聯合匈奴發動叛亂,陳平跟隨劉邦率大軍平叛。劉邦輕敵冒進,被匈奴王圍困在平城(山西大同),七天七夜少水缺糧,幾乎陷入絕境。此時陳平又出奇計,利用兇奴閼氏的力量,才使劉邦得以脫身。
這個計策大約不大光彩,史家也沒有明言,只是說“其計密,世莫得知。”
楚漢爭霸,讓韓信傑出的軍事才能有了施展的舞臺。劉邦對韓信,既極度依賴,又心存忌憚。在處理和韓信的關係上,陳平兩次發揮了關鍵作用。韓信打下齊國,挾勢上書劉邦,要自立為齊假王(代理齊王),氣得劉邦大罵。話剛出口,身邊的陳平趕緊暗中碰了碰劉邦的腳,劉邦馬上醒悟,改口罵韓信太小家子氣:要做就做真齊王,做什麼齊假王。
於是派張良到韓信軍營,封韓信為齊王,化解了劉、韓關係上的一次危機。
漢六年,韓信此時已改封為楚王,有人密告韓信謀反。劉邦手下的老弟兄們同聲大呼:趕快出兵,滅了這小子。
陳平很冷靜,問了劉邦兩個問題:大王和楚王比,誰的兵更精良善戰?誰更善於用兵打仗。劉邦心知肚明,一時默然無語。陳平對雙方做了詳細分析後告訴劉邦:只能智取。
劉邦依計而行,託名巡遊雲夢澤,毫無戒心的韓信前來拜見,被劉邦關進囚車押回京城(這時韓信真是冤),避免了劉邦和韓信兵戎相見的危機。
陳平自從投靠劉邦,就獲得了高度信任。劉邦甚至為陳平因人設事,專門設了一個官職:護軍中尉。即使劉邦的老弟兄周勃、灌嬰等告黑狀,也沒有打消劉邦對陳平的信任。
劉邦每次用兵,陳平必在身邊:滅燕王臧荼,滅韓王信;討英布,討陳豨,陳平都是隨侍左右、不可或缺的智囊。
深諳人性,不為已甚。劉邦晚年,在消滅英布回京的路上,聞報燕王盧綰造反,派樊噲帶兵去平叛。隨後,有人密告樊噲種種悖逆行為,惹得劉邦大怒,派周勃去取代樊噲領兵討盧綰,陳平去軍營殺樊噲。
路上,陳平和周勃商量:樊噲是和皇上一起起兵的老弟兄,征戰多年戰功累累,而且是呂后的妹夫,身份既親又貴。這時皇上身染重病,一時憤怒要殺他,過後難免後悔。皇上一有悔意,我們必成替罪羊。
二人商定,不殺樊噲,用囚車解回京城,交給皇上親手處置。陳平押送樊噲回京覆命的路上,高祖劉邦駕崩,朝廷的當家人換成了呂后。呂后傳詔,讓陳平和灌嬰屯兵滎陽待命。
機智如陳平,立刻意識到,樊噲的妻子呂嬃有挾私恨進讒言,危及自己性命的可能。
陳平星夜趕回宮中,在劉邦的靈前哀哀痛哭,讓呂后深為感動。呂后念他旅途勞頓,讓他回家休息,陳平則再三堅持:非常時期自己深受聖恩,一定要宿衛宮中。
陳平的態度,徹底感化了呂后,立時命陳平擔任惠帝的傅相。
機智和堅持,驅散了本已將要將臨的暴風雨,讓呂嬃徹底失去了進讒報仇的機會。
陳平的行動源於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不殺樊噲,因為懂得“疏不間親”的道理;星夜哭靈、宿衛宮中則是謹遵“臣不密,則失身”的古訓。韜光養晦,輔漢安劉。自沛縣起事,蕭何一直是劉邦的主要助手,多年擔任丞相一職,人稱蕭相國。蕭何去世,曹參接任,曹參死後,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呂后掌權,想培植呂氏集團的勢力,有意立呂氏子弟為王。徵求中樞大臣意見,耿直的王陵說:不可。問陳平,陳平說:可以。
王陵並非有意衝撞呂后,而是遵高祖遺訓。劉邦稱帝后,曾有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未之。
拂逆上意的王陵處處受排擠,憤而辭去相位,陳平升任了右丞相。登上相位,陳平基本上不幹正事,終日飲酒作樂,遊冶花叢。
呂嬃忌恨當年陳平拘捕樊噲,多次向呂后告陳平黑狀,呂后不但不怪罪陳平,反而心中暗喜,一個荒誕不經的丞相,對呂后培植私人勢力有百利而無一害。
不要以為陳平為保官位“背劉擁呂”,善用奇謀的陳丞相在隱慝鋒芒,等待時機!公元前180年,呂后死了。
蜇伏已久的陳丞相立即乘勢而起,與太尉周勃合謀,聯合劉氏宗族子弟誅滅諸呂,迎立了漢文帝。
侍奉劉邦時,陳平是“其言足以興”;面對呂后時,陳平是“其黙足以容。”在相位上善終的陳丞相,真正做到了“既明且哲,以保其身”,靠的是常人難以企及的超一流的智慧。
回覆列表
我是小學究,我來回答。
作為秦末漢初的頂級謀臣,陳平曾經六出奇計,幫助劉邦聯韓信、破項羽、出白登山,為大漢王朝立下了赫赫功勞,這六大計策樁樁有據可查,並不是後世的杜撰之言,以至於甚至有人說陳平對於劉邦的幫助要遠遠大於漢初三傑的張良,可見世人對其評價之高。
陳平曾經這樣評價過自己:“我多陰謀,道家之所禁”。作為一位黃老之術愛好者,卻自認熱衷於陰謀詭計,這樣的評價無疑是對他自己善謀最權威的肯定。
那麼,劉邦呂雉之流真的如題中所述那樣對陳平信任有加嗎?
劉邦所謂的信任陳平出身貧窮的平民家庭,卻十分喜歡看書,因此他的理想不在那幾畝薄田上,而是期望找到明主來施展抱負。
所以當陳勝起兵時,他先投奔了魏王咎,沒有得到魏王的重視後,轉而投奔項羽,項羽依然不重視他,於是他再次逃出前去投奔劉邦。
劉邦在他投奔當天就任命其為都尉,作他的貼身侍衛,監督諸將。
那麼劉邦對這位半路出家的謀士就毫無猜疑嗎?不可能,劉邦對一同起事的蕭何等人都沒有放下全部猜疑,又怎會對陳平毫無戒心呢?
劉邦曾經藉著眾人對陳平的抱怨問道:
吾聞先生事魏不遂,事楚而去,今又從吾遊,信者固多心乎?這樣已經不是簡單的猜疑,而是赤裸裸的質問了。如果陳平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答覆,想必很快就會被掃地出門。
但是陳平用自己的肺腑之言打消了劉邦的疑慮,他認為劉邦能用人善用人,他在這裡不為財不為利,只為可以施展才能。而劉邦也知道他才是陳平除了項羽外最好的歸宿,而項羽卻不會重用陳平。
所以,劉邦和陳平的關係更像是達成了一種合作的契約,陳平藉助劉邦之手來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們實現了共贏。
呂雉的所謂信任惠帝劉盈去世後,地位不穩的呂雉幾乎將劉邦的兒子們殺了個乾淨,而軍功集團也由於蕭何、曹參的離世處於群龍無首的地步。
當呂雉要立族人為王時,右丞相王陵乾脆利落地拒絕,而左丞相陳平則選擇了妥協,同意了呂雉的要求。於是,王陵被明升實降,改任太傅,陳平被任命為右丞相。
那麼,呂雉對陳平是信任的嗎?
首先,陳平對呂氏絕對說不上忠心,甚至依賴都沒有。但是他看清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當時呂氏一家獨大,劉氏與功臣們都無力與其相爭,除了妥協外別無他法。
這和當年投奔劉邦一個道理,魏王不容他,他投奔項羽,項羽不容他,他除了劉邦陣營別無去處。如今的天下都在漢王朝的疆域內,他再無明主可尋,而大漢又被呂氏掌握,所以妥協顯然是最好的辦法。
呂雉也明白陳平的處境,她要的並不是陳平的忠心,而是一個聽話的丞相,一個可以帶領豐沛集團臣服於呂氏的丞相,而妥協的陳平就是最好的人選。
呂雉與陳平的關係更像是一種壓制與被壓制的關係,呂雉也料到陳平等人會起而反擊,但她低估了諸呂的無能,陳平等人終結了呂氏的統治,迎來了代王劉恆為新帝。
劉恆的“信任”陳平依然沒有得到他所迎立的漢文帝劉恆的信任,因為劉恆根本就無緣帝位。呂氏專權時皇權的可怕徹底震懾住了這幫經歷過血雨腥風的老臣們,他們沒有死在三年抗秦的戰場上,沒有死在五年的楚漢戰爭中,卻差點死在皇權的軟刀子上,所以他們沒有選擇皇位的最佳繼承人齊王,而選擇了勢力最弱的代王。
劉恆因為無權無勢而成為了漢初最虛弱的皇帝,當面對這幫擁立他的功臣時,他一方面感激,另一方面卻懼於他們的勢力,因為他們既然有能力擁立皇帝,自然也有能力將他再次拖下皇位。
陳平是幸運地,他還沒來得及體驗劉恆的手段就去世了,而周勃就成為了驗證皇帝信任與否的明證。周勃先是被免去丞相之位趕回封地,接著劉恆經常派軍隊前去周勃家門口晃盪,最後找了個莫須有的謀反之名將他投進了監獄。周勃最後在獄吏幫助下才脫險,周勃一介武夫竟然被逼說出那句不知獄吏尊貴的話:
“吾嘗將百萬軍,安知獄吏之貴也!”可見,漢文帝對這幫老臣也是防備之心居多,而信任之心幾無。
結言自古伴君如伴虎,即便臣子對皇權再忠心,也是一輪明月照溝渠,很少會得到當權者的徹底信任。命運好一點的,遇到如始皇帝這般雄才大略識人善任的皇帝會物盡其用,再不濟也就罰個流放外地,不會有生命危險。萬一不幸遇到個如朱元璋的皇帝,身首異處都是輕的,藍玉的人皮時刻懸掛在了每個人的心裡。
所以千萬不要貪心皇權的信任,那是最危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