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見世俠

    在下認為,站在國家民族的立場上看的話,李鴻章的貢獻要稍微大一點。

    首先:李鴻章思想較為開放,積極接受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當了大清朝的外交大臣後,年邁的李鴻章更是遠遊西方各國,尋求強國之法。

    其次:李鴻章招致諸多罵名是因為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但那是迫於當時形勢而為之。例如《馬關條約》本應是另外一個人代表清政府,李鴻章認為自己已經年邁,甘願背鍋,承受千古罵名。但李鴻章還是竭盡所能的為大清國爭取權益。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如果沒有李鴻章,中國在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就已經被西方列強瓜分完了。

    伊藤博文曾說:“我沒有機會得到李鴻章對我的評價是我一生的遺憾”

  • 2 # 雯雯聊熱劇

    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不足不正確之處,還請大家給指正。

    我個人認為,站在民族大義上來講,李鴻章貢獻大一點,曾國藩更多的精力花在了對付太平天國上。

    李鴻章: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稱李中堂。主要功績: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的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友》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的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寫有《李文忠公全集》,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曾國藩:漢族,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太平天國時期,創立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算是拯救大清王朝。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是要勤勞節儉,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崛起,對於清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 3 # 森林小草

    李鴻章是大賣國賊,是慈禧依賴的一條走狗,同時也炎黃子孫的大敗類,晚清腐朽的大廈即傾覆,他還在做蟑螂擋車的無益徒勞。只增加後人對他的鄙夷與噁心。

  • 4 # 歷史品鑑錄

    這個就要比較一下了,我個人認為是李鴻章。咱們先看曾國藩。

    在曾國藩的倡議下,清朝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曾國藩最大的貢獻,是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

    李鴻章呢,大家可能對李鴻章的誤解非常之大,什麼洋務運動還是什麼簽訂不平等條約等,覺得他是千古罪人,但是當時那種情況下,要麼給列強足夠的好處,要麼人家把中國瓜分,這麼一想,你還覺得李鴻章是罪人嘛?

    當大清朝被西方堅船利炮開啟時,所有人都在抵制外國東西,只有李鴻章,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開展洋務運動,在他的主持下,中國出現了第一個大型兵工廠,鍊鋼廠,鐵路,煤礦,海軍,留學生等。全都是第一,為中國近代化邁出重要一步。面對外交問題,他是唯一一個可以與外國人周旋的,在戰敗求和談判中,他能儘量吧損失減到最小。忍受著罵名和各種刺殺襲擊,還要遭受心痛的折磨。這種心情,不親自體會一下,誰也無法懂得。

  • 5 # 笑口常開123

    1.曾國藩建立了湘軍,滅掉了洪秀全、楊秀清,鎮壓了太平天國。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2.李鴻章在洋務運動時創造了中國“四十六個第一”,他建立的很多工礦企業,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3.天下督撫俱出湘軍,論對人才的培育,曾國藩比李鴻章貢獻大;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李鴻章比曾國藩貢獻大。

    4.各有千秋,總體來說還是李鴻章對清朝的貢獻大。

  • 6 # 何偉讀史

    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屬於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都是漢族官僚在清朝的代表,兩個人達到了在異族統治下漢族官僚所能達到的巔峰。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對清朝有極大的貢獻,說不上誰更厲害,或者說,兩個人都很厲害,難分伯仲。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軍事指揮方面李鴻章似乎青出於藍一點。

    太平天國起義之時,清軍節節敗退,曾國藩也被數次打敗,被逼的險些投河自盡。如果不是太平天國內部生變,很可能曾國藩就會全軍覆沒。後來太平天國勢危之時。曾國藩派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圍剿太平軍,最終才將太平天國起義鎮壓了下來。

    捻軍起義之時,更是體現了李鴻章的軍事指揮能力要高於曾國藩,捻軍起義時,曾國藩領軍出征,曾國藩歷時1年半,未見成效。最終清廷改派了李鴻章剿滅捻軍起義。

    政治方面曾國藩是先驅者。

    政治方面兩人在伯仲之間。因為兩人都受到了鴉片戰爭的影響,都是主張開眼看世界的人物。曾國藩堪稱開創者,而李鴻章是堅定的執行者。在他們二人的指揮下,洋務運動才能平穩的開展下去。

    在政治領導和審時度勢上,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處於巔峰的人,知道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不分上下。兩人對於清朝的忠心度更是伯仲之間。

    在晚清風雲變化的詭譎之中,身為清朝大臣,維護了清朝的統一完整。實力和能力都可見一斑。

    第一,兩個人的關係很不一般,曾國藩是李鴻章的老師。而且兩個人不是普通的師生關係,在古代科舉,同一批進士被稱為“同年”,他們往往關係極為緊密,而李鴻章的父親與曾國藩則是同年,因此,李鴻章與曾國藩關係很親密,李鴻章也是曾國藩最為看重的學生之一。李鴻章的很多做事和行為習慣,都深受曾國藩影響。

    第二,兩人擅長的領域不同。李鴻章在軍事、外交、政治等諸多領域,都有所建樹。李鴻章更像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而曾國藩,更多的是政治家與文學家並重。曾國藩學識淵博,心胸寬廣,在儒學方面有極高的造詣。曾國藩提拔了包括李鴻章、左宗棠等在內的諸多優秀人才,李鴻章在提攜優秀人才方面遠不如他。

    毛澤東曾評價曾國藩:“對於近人名人,唯獨服氣曾文正”。認為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蔣介石也有“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範”的評價。

    第三,他們都是晚清睜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作為地主階級中的先進人物,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先後敏銳的發現封閉、落後的封建帝國已無法適應世界潮流,列強的堅船利炮完全不是泥足巨人大清王朝所能應對的。因此,他們都是洋務運動的發起者和實踐者,主張“師夷技長以制夷”。正是由於曾國藩、李鴻章所倡導洋務運動的開展,中國才有了近代工業的開端。但由於洋務運動,只學其表而未學其裡,再加上強大頑固勢力的反對,洋務運動最終並未使中國富強起來。

    第四,兩個人都是以平定內亂的軍功起家。曾國藩建立了名揚天下的湘軍,而李鴻章則在的曾國藩的幫助下創立了淮軍。無論是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剿滅捻軍,中法戰爭乃至甲午戰爭,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始終是主力。他們都為滿清的統治,立下了赫赫戰功。

    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晚清人物,兩個人都有再造清朝的功勞。大清在曾國藩的主持下建立了湘軍,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開展了洋務運動,推進了中國的現代化。李鴻章創立了淮軍,之後平定了捻軍起義,後來還創立了北洋水師。

  • 7 # 跌倒了就躺會兒的人

    我覺得兩者各有千秋,曾國藩對於平定太平天國是有突出貢獻的,穩定了清王朝的統治,可以說他是再造大清也不為過。大平天國對於清朝的危害可以說是清朝建國以為最大的一次內部危機。從曾國藩死後大清王朝對他的諡號“文正”也可以看出來他對清王朝的貢獻已經清王朝對他的肯定。可以說曾國藩是譽滿天下,被所有人都推崇的曾聖人。如果說曾國藩對內貢獻巨大,那麼李鴻章對外也是清王朝第一人,李鴻章師從曾國藩,一生譭譽參半,有人說他是清王朝的擎天一柱,有人說他是賣國賊,這與他與多洋人打交道且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不少賣國條約有關。但是李鴻章毫無疑問的是清王朝高層對實事瞭解最透徹的一位了,他早期只吃過康梁的維新變法,又創立過北洋艦隊,只吃過張之洞的漢陽鐵廠等等,屬於思想較為先進的地主階級。由於李鴻章會辦洋務,所以對外的貢獻最大。

  • 8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回眸近代百年史,知近代中國落後之根源。

    從清王朝的角度看,曾國藩的貢獻大於李鴻章;從中國的角度看,李鴻章的貢獻大於曾國藩。

    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屬於晚清重臣、名臣。

    他倆都參加過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洋務運動。

    但是不同的是,曾國藩靠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而出名的,而李鴻章雖然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也有搶眼的表現,但是他最主要的名聲和功績卻來自於洋務運動。

    在古代封建社會時期,農民起義是威脅一個王朝的存在,所以鎮壓農民起義的歷史人物很多都是所謂的“國家棟梁”之才,其中曾國藩是典型代表。

    農民起義的確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一個莫大的威脅。但是對於整個中國、整個社會來說,卻沒有任何改變。

    曾國藩不站出來,胡林翼、左宗棠等人會站出來,就算他們都不站出來,清王朝被太平天國推翻了,也只是清王朝的悲劇而已,對整個中國影響都不大。

    因為不管是曾國藩還是胡林翼還是太平天國農民軍領袖比如楊秀清,比如李秀成,他們身上都或多或少的針對西方文化思想的侵入中國而有所應對,但是從本質來說依然只是中世紀封建時代的人。

    曾、胡、楊、李看重西方列強,更多的還是從軍事角度、從中國內戰來看待,而不是中國近代化的角度看待問題,他們只想用西方的堅船利炮將清王朝或太平天國給踩死。

    無論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還是太平軍推翻清王朝,都僅僅是王朝的延續或王朝的取代。

    而李鴻章不同。

    曾國藩需要對抗的僅僅只是一群墮落腐化的官員,而李鴻章對抗的不僅僅是官場,還有整個社會的精神與思想。

    李鴻章所辦之事,無論製造槍炮、創立新學、製造鐵路,還是僱傭洋人、交涉教案、談判條約,大多史無前例,無案可援,有些甚至是突兀而來,猝不及防,如天津教案、馬嘉理事件。

    如何面對,如何辦理,只能一邊瞭解,一邊思索,走一步看一步,有時甚至是進一步,停一步,想一想,再進一步。

    1877年,出使歐洲的郭嵩燾寫信給李鴻章,說是西洋長技不只是堅船利炮,其根本在於政治體制,提醒李留心政治改革問題。

    1884年,崔國因等人也提出這一問題。

    1891年宋恕向李鴻章提出變革政治體制、改變服飾等更加激進的主張,被李鴻章斥責一通。

    對於政治體制問題,李鴻章身為洋務運動的總負責人,中國最瞭解西方文化思想的重臣,他會不瞭解西方政治體制?

    但是政治改革?當時的清王朝真不行。

    李鴻章也知道要改變延續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思想或制度,需要長時間的鬥爭。所以李鴻章獨創“軟磨硬泡”法。

    他要創辦的一些國人和社會接受不了的新鮮事物,便會採取這樣的辦法來逼迫清王朝高層和中國社會就範。

    每隔一兩年就提出一次,有的時候自己直接提出,有的時候是由其部下或其他同道提出,有時從增加教授西學的角度,有時從拓寬取士渠道的角度,目標最後總是辦理這項事務。

    最著名的就是內地建造鐵路一事,李鴻章等人一而再、再而三、軟磨硬泡,十幾年的不屈不撓地大力倡導、持續不間斷的鼓吹,到1889年終於付諸實踐。

    李鴻章最令人詬病的就是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和喜歡錢財。

    前面一項屬於無奈之舉,他不去,總有人會去,畢竟弱國無外交。

    後一項的確是李鴻章的缺點,但是如果李鴻章和他老師曾國藩一樣清廉,那麼慈禧太后能容忍這樣一位人物的出現嗎?洋務運動還能辦的順利嗎?

    其實,曾國藩的很大一部分名氣來自於《曾國藩家書》的加成。

    曾國藩把家族興旺放在第一位,至於清王朝、至於中國都是往後排。

    李鴻章則把中國自強放在第一位,家族也會考慮,但是遠沒有曾國藩那麼大費心血。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後一人,但是李鴻章卻是中國近代化第一人。

    而中國需要走向近代化、現代化,而不是滯留在古代。

    中國需要更多的近代學、現代學,而不是古代學。

    中國需要的是向前看,而不是隻盯著過去。

    中國需要的是更多的新發明,而不是天天沉醉於“四大發明”。

    中國需要的是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不是天天在故紙堆中浪費生命。

    所以研究李鴻章遠比研究曾國藩有意義。

  • 9 # 史料未及VL

    他二人比較,曾國藩對清朝的貢獻要大!

    曾國藩在文武方面,成就雙高,是大清國的棟樑之才。

    曾國藩的清末功績:

    1、鎮壓太平天國,支撐起了同治之後的清朝政權,是清朝著名的“中興名臣”。

    2、曾國藩是著名的理學學者,個人的學問造詣和修養很高,在做人為官方面做出了典範。

    3、是思想解放的先驅,為中西交流做出了貢獻。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曾國藩出生於晚清一個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李鴻章是晚期中國政壇上少有的開明的封建士大夫。作為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運動都是這一階級屬性的具體體現。

    李鴻章較倭仁等頑固派較為開明,他清楚地意識到中國的落後,主張透過向西方學習來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並身體力行,創辦江南織造總局、天津機器製造局、上海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等一批近代的軍事和民用企業,客觀上抵制了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他還積極創見中國的海防,籌劃北洋水師等增強了我國的國防能力;派人出國留學,興辦新式學堂,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引進了一些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客觀上有利於中國的近代化。至於爭議最多的對外戰爭極力妥協,壓制愛國軍民的反侵略熱情,戰後簽訂《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極大的災難,這確實是李鴻章一生最不光彩的地方之一,但很難想在弱肉強食、強盜橫行,弱國無外交的國際大環境中,作為一個弱國的外交大臣如何能夠取得平等的發言權,他背後更深刻的卻是整個民族的悲哀。他沒有擺脫晚清政治的陋習,存在著貪汙腐化的一面,也並沒有真正認識到中國落後的根源是政治制度的落後,堅持“中體西用”是其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

  • 10 # 小孫探秘

    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屬於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都是漢族官僚在清朝的代表,兩個人達到了在異族統治下漢族官僚所能達到的巔峰。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對清朝有極大的貢獻,說不上誰更厲害,或者說,兩個人都很厲害,難分伯仲。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軍事指揮方面李鴻章似乎青出於藍一點。

    太平天國起義之時,清軍節節敗退,曾國藩也被數次打敗,被逼的險些投河自盡。如果不是太平天國內部生變,很可能曾國藩就會全軍覆沒。後來太平天國勢危之時。曾國藩派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圍剿太平軍,最終才將太平天國起義鎮壓了下來。

    捻軍起義之時,更是體現了李鴻章的軍事指揮能力要高於曾國藩,捻軍起義時,曾國藩領軍出征,曾國藩歷時1年半,未見成效。最終清廷改派了李鴻章剿滅捻軍起義。

    政治方面曾國藩是先驅者。

    政治方面兩人在伯仲之間。因為兩人都受到了鴉片戰爭的影響,都是主張開眼看世界的人物。曾國藩堪稱開創者,而李鴻章是堅定的執行者。在他們二人的指揮下,洋務運動才能平穩的開展下去。

    在政治領導和審時度勢上,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處於巔峰的人,知道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不分上下。兩人對於清朝的忠心度更是伯仲之間。

    在晚清風雲變化的詭譎之中,身為清朝大臣,維護了清朝的統一完整。實力和能力都可見一斑。

    第一,兩個人的關係很不一般,曾國藩是李鴻章的老師。而且兩個人不是普通的師生關係,在古代科舉,同一批進士被稱為“同年”,他們往往關係極為緊密,而李鴻章的父親與曾國藩則是同年,因此,李鴻章與曾國藩關係很親密,李鴻章也是曾國藩最為看重的學生之一。李鴻章的很多做事和行為習慣,都深受曾國藩影響。

    第二,兩人擅長的領域不同。李鴻章在軍事、外交、政治等諸多領域,都有所建樹。李鴻章更像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而曾國藩,更多的是政治家與文學家並重。曾國藩學識淵博,心胸寬廣,在儒學方面有極高的造詣。曾國藩提拔了包括李鴻章、左宗棠等在內的諸多優秀人才,李鴻章在提攜優秀人才方面遠不如他。

    毛澤東曾評價曾國藩:“對於近人名人,唯獨服氣曾文正”。認為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蔣介石也有“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範”的評價。

    第三,他們都是晚清睜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作為地主階級中的先進人物,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先後敏銳的發現封閉、落後的封建帝國已無法適應世界潮流,列強的堅船利炮完全不是泥足巨人大清王朝所能應對的。因此,他們都是洋務運動的發起者和實踐者,主張“師夷技長以制夷”。正是由於曾國藩、李鴻章所倡導洋務運動的開展,中國才有了近代工業的開端。但由於洋務運動,只學其表而未學其裡,再加上強大頑固勢力的反對,洋務運動最終並未使中國富強起來。

    第四,兩個人都是以平定內亂的軍功起家。曾國藩建立了名揚天下的湘軍,而李鴻章則在的曾國藩的幫助下創立了淮軍。無論是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剿滅捻軍,中法戰爭乃至甲午戰爭,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始終是主力。他們都為滿清的統治,立下了赫赫戰功。

    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晚清人物,兩個人都有再造清朝的功勞。大清在曾國藩的主持下建立了湘軍,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開展了洋務運動,推進了中國的現代化。李鴻章創立了淮軍,之後平定了捻軍起義,後來還創立了北洋水師。

  • 11 # 知識百貨君

    李鴻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早年李鴻章是曾國藩的門生,論影響力李鴻章更大一些。

    畢竟,曾國藩在剿滅太平天國不到十年就過世了,壽命短、仕途很短暫。

  • 12 # 阿孟GOGO

    李鴻章作為洋務運動領袖之一,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統帥。他一生參與了很多重大歷史事件,例如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鎮壓捻軍起義、甲午中日戰爭等等,並且代表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但是每次與列強的談判都據理力爭,奈何清政府軟弱無能,只能一步步妥協揹負歷史罵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稱李鴻章是大清帝國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的人!

    曾國藩出生於農耕家庭,自幼勤奮好學!透過一步步努力高中進士!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親自組建湘軍,替清朝力挽狂瀾,經過多年戰爭最終攻滅太平天國!自幼苦讀的他,深知生活的不易,所以他平日勤儉廉勞,以忠謀政!慢慢得到重用!曾國藩上書倡議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兵工學堂,引進並翻譯西方書籍,鼓勵有為年輕人出國留學!他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創者!

    我認為兩位晚清重臣,都以軍功起家。但在不同方面都有自己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說從軍事指揮層面李鴻章要比曾國藩的作為大!但是從政治、文化經濟方面曾國藩那是當之無愧,所以說兩者在自己擅長領域對清政府而然都是舉足輕重!

  • 13 # 將軍利劍

    兩個人的務實領域不同,曾國藩主要觀點在於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而李鴻章更加的注重實體,主張各種洋務運動,行辦洋務運動,開創北洋以及南洋

  • 14 # 啥都涉獵點

    在跟洋人打交道方面,曾國藩還算當時諸大員中比較開明的一位,但傳統士大夫的那一套,高超的儒學修養,卻無法支撐他與洋人的周旋了。正當盛年的李鴻章接替了曾國藩的位置,他比老師更擅長與洋人打交道,他務實,圓滑,手段高明,但悲哀的是,他是在一個完全不對等的情形下與洋人打交道,他再能幹,再能糊弄,再能討價還價,也無法躲過洋人甩過來的耳光。

    是的,老師曾國藩與學生李鴻章,都是書生掌兵,風雲際會,崛起於亂世;歷盡磨難,久久為功,成就他人難望項背。

    一曾國藩第一眼看到李鴻章時,就喜歡上他了。曾國藩第一次見李鴻章,時為道光25年,公元1845年,在北京碾兒衚衕。可以想象,當時曾國藩的三角眼中,發散何等喜悅的光芒。李鴻章是個美男人,身高一米八,在當時中國,可謂鶴立雞群了。後來李鴻章帶領他的淮軍進入上海、開始人生重大轉折時,很快得到一個“雲中鶴”的綽號。李鴻章拜倒在曾國藩面前時,23歲,尚未蓄鬚,長身玉立,五官俊美,言談文雅,舉止倜儻,在曾國藩這樣閱人高手看來,真是人中龍鳳,再加上李鴻章又機靈,記憶力也非常好,更得曾國藩歡心。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李鴻章是以“年家子”的身份來拜他為師的。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與曾國藩同年進士,這種關係過去稱為“同年”,“同年”之誼,在當年官場上可不是一般的關係,考中進士即踏入仕途,“同年”是他們的情感紐帶,從此結成官場利益共同體。曾李師生情誼,從此開始,至死方休。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做事做官,曾國藩都不遺餘力幫助李鴻章。學生自立門戶後,還不時找老師請教,最有趣的一個例子是,曾國藩用自己的相人法來替李鴻章選將才。當時淮軍新建,李鴻章帶了手下張樹聲、吳長慶、潘鼎新和劉銘傳四員大將,讓曾國藩給看看,誰將來最有出息。這次集體看相頗有戲劇色彩:四大將在寒冬佇立門外,卻不見曾國藩接見,三個時辰後,終於有個麻臉年輕人忍耐不住,開始發火了。這時曾國藩出來,讓四人離開。四人都很無語,麻臉青年更是憤怒。後來,曾國藩告訴李鴻章:麻臉青年最有出息!原因是:四人等待時,三人屏息肅立,只有那個麻子不一樣,出言不遜,“見我走過,昂然而立,眉宇間有不平之色。此人額廣面長,鐘聲鐵面,有雄俠威武之氣,膽量和才氣在諸人之上。好生栽培吧!”這個麻臉青年就是劉銘傳,不久成為李鴻章麾下第一戰將,以收平西捻軍的全功而晉爵一等男,後來出任臺灣第一任巡撫。許多年後,李鴻章的業績與聲名,超過了曾國藩,但是,曾老師的相人之法,他這個學生卻始終沒能學會。這也成為他人生一大短板。

    二曾國藩與李鴻章有諸多共同點,皆在戰亂中回鄉辦團練,都有過狼狽不堪、屢戰屢敗的草創階段;他們都很執著,死戰不退,終以文人身份成就軍功,馬上封侯;他們都深諳官場規則與潛規則,有效編織著龐雜而敏感的官場人脈網路,在異族統治下達到了漢人官員能夠達到的巔峰。但他們也有很多的不同之處,譬如,曾國藩是嚴肅的,自律甚嚴,李鴻章則是詼諧的,不拘小節;又如,曾國藩很實在,李鴻章則有些不實在,如果說曾國藩寬厚近乎迂,那麼李鴻章就是靈巧趨於詐了。後人概括說,曾國藩的性格中,有股湖南人的蠻氣,“打掉牙和血吞”,李鴻章則有些江淮人的痞氣,“時以詼笑解紛難”。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但相比“授業解惑”,“傳道”是最難的。曾國藩一直想把李鴻章打造成跟自己一樣的人,他教了這個同年子很多,包括著名的“挺經”,但有些確實教不了。京城碾兒衚衕一別之後,這對師生再次相見,已是烽火連天之時,老師成了威名赫赫之大帥,學生則在老家安徽混不下去了,投奔過來當了幕僚(秘書)。接下來發生的一樁故事,很能說明兩人性格:李鴻章愛睡懶覺,而曾國藩給湘軍定下死規則:天未明就得吃罷早飯,有仗打仗,無仗操練,他本人也跟湘軍士兵一樣,每天天未亮時,與幕僚們一起吃早飯,一邊吃一邊聊天。李鴻章剛進湘軍大營時,照例睡懶覺,親兵敲門叫早,就是不願起床,連續三天如此,曾國藩看在眼裡,也不說什麼。第四天天未亮,親兵又來敲門了,李鴻章煩躁了:“我病了,不吃飯!”親兵去了,接著其他幕僚輪流來敲門,並告訴他曾大人在等著他去吃早餐,有病也得去。李鴻章慌了,趕緊離開被窩,趕到餐廳。曾國藩瞟了他一眼,端起飯碗吃飯,面色峻厲,一言不發。幕僚們也跟著端碗開始吃。吃完飯後,曾國藩放下碗筷,嚴肅警告李鴻章:既到我這裡來,就要遵守我的規則,最後說:“此間所尚的,惟一誠字而已!” 說完,看也不看李鴻章一眼,拂袖而去。李鴻章驚坐原地,羞愧難言,從此睡懶覺的病給治好了--直到晚年,他還堅持早起,看書習字,午飯後踱步,與曾國藩如出一轍,不僅形似,而且神似。落拓不羈、自由散漫,只是李鴻章表面的缺點,曾國藩所說的“誠”字,才是這個學生最缺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難,但“誠”與“不誠”,就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了。後來李鴻章用計攻下蘇州卻違諾殺降,可見一斑。性格不同,摩擦就多,但曾李相處很不錯,李鴻章直到晚年,還言必稱“我老師如何如何”。在師生相處中,李鴻章鬧過彆扭,玩過小動作,但曾國藩的“實”與“誠”,起了化解作用。長年追隨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寫過一篇這樣的日記:曾國荃攻打南京不下之際,朝廷令李鴻章協助進攻。李鴻章一方面不想奪了曾家兄弟的首功,向曾家邀功買好;另一方面又想把抗旨之責推給曾氏,因此私下到處解釋,做了很多小動作。曾國藩的對策是回覆給皇帝一道辭氣卑約的奏摺,堅請派李鴻章前來,不望有功,但求無過,言語懇摯,不溫不火。相形之下,李氏的小算盤一目瞭然。趙烈文評價說,曾國藩的手段,平直無奇,卻實高於李數倍。幸好一個“巧”,另一個“拙”。三李鴻章的人生轉折,在於曾國藩幫助他組建了自己的武裝--淮軍。機遇是突然降臨的:1860年,咸豐十年,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後猛攻江南豪紳地主避難之地上海,後者向湘軍求援,曾國藩想派弟弟曾國荃去,但曾國荃一心要攻下天京,建立首功,而不願往。隨後,曾國藩又函請湘軍宿將陳士傑出山,但陳亦以“母老”力辭,曾國藩最後轉商於李鴻章,李鴻章高興壞了。於是曾國藩讓他招募淮勇七千人,併為他配齊班子,然後在安慶租了洋輪運兵,“穿賊道二千餘里,抵上海,特起一軍,是為淮軍。”

    李鴻章與曾國藩一樣,都是大戰略家,他在上海很快風生水起,因為上海不但有大量金錢,還有大量洋人--他的淮軍很快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步槍,戰鬥力可想而知。淮軍初創,有著濃烈湘軍印記,但歷史證明,這是一支跟湘軍迥異的軍隊。湘軍、淮軍,均是招募樸實農民參加,但李鴻章沒有興趣也沒有時間像曾國藩一樣鍥而不捨地用儒家理論來武裝湘軍那樣做淮軍的思想政治工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湘軍是一支多少有些信仰的軍隊,至少名義上他們為“捍衛名教”而勇猛作戰,相比之下,淮軍是一支更專業的軍隊,或者說,更現代化的軍隊,他們擁有洋人的武器和洋人的訓練。這正是曾國藩與李鴻章的區別:一個多少有些理想主義的老師,一個徹底實用至上的學生。打下天京,曾國藩攀上了人生巔峰,接下來就是下坡路了,在歷史上,他愈來愈顯得緩慢呆板,而李鴻章卻如魚得水。老師老了,學生走到了歷史舞臺中央。在生命的最後歲月,曾國藩疲憊不堪,長時間陷入對人生的思考。而李鴻章正一步步走向權力巔峰。但老師的宿命,學生也無法避免,曾國藩去世29年後,李鴻章也迎來了死亡,在生命最後歲月,他同樣疲憊不堪,卻連思考人生的時間都很少。《清史稿》對曾國藩與李鴻章是這麼蓋棺定論的:“國籓事功本於學問,善以禮運。公誠之心,尤足格眾。其治軍行政,務求蹈實。凡規畫天下事,久無不驗,世皆稱之,至謂漢之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無以過,何其盛歟!國籓又嘗取古今聖哲三十三人,畫像贊記,以為師資,其平生志學大端,具見於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薦舉人才為己任,疆臣閫帥,幾遍海內。以人事君,皆能不負所知。嗚呼!中興以來,一人而已。”“中興名臣,與兵事相終始,其勳業往往為武功所掩。鴻章既平大難,獨主國事數十年,內政外交,常以一身當其衝,國家倚為重輕,名滿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為己任,忍辱負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氣自喜,好以利祿驅眾,志節之士多不樂為用,緩急莫恃,卒致敗誤。疑謗之起,抑豈無因哉?”應該說,這是比較公允的評價。曾國藩資質中等,但自己刻苦,更擅長用人,且以德服人,當年麾下,一時多少豪傑?可以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相比之下,李鴻章要聰明得多,也簡單粗暴得多,不跟屬下講什麼理想信念、人生修養,“好以利祿驅眾,志節之士多不樂為用”,至少在凝聚優秀人才方面,學生要輸老師一籌。此外,曾國藩的“拙”與“誠”,贏得了他那個時代諸多實力派的友誼,至死不渝,像以臭脾氣著稱的左宗棠,也能彼此維繫一份不鹹不淡的情誼;李鴻章則樹敵太多,且不論與左宗棠的尖銳矛盾,他與兩朝帝師翁同龢在平定太平天國時期結下的私人恩怨,始終未能化解,終於在甲午戰爭時結出惡果。四讀曾國藩與李鴻章這對師生的故事,恍然有悟:曾國藩是古典的結尾,李鴻章是現代的開篇。無論結尾還開篇,都是濃得讓後人難以釋然的悲哀。他們都是滿人統治下的漢人文官,卻先後執掌著那個年代最精銳的軍隊,瓜田李下,左右為難,他們一方面在艱難修補著大清這座潰敗不堪的金字塔,另外一方面,還要忍受來自金字塔頂端的侮辱。他們位極人臣,卻也不過是位極人臣的家奴。但是,他們遭遇的終極侮辱,卻是來自洋人。曾國藩在處理“天津教案”時,遭遇了人生的滑鐵盧,夾在閉塞暴躁的國民與狂傲自大的洋人中間,他戰戰兢兢,仍然完敗。洋人不滿,國民憤怒,他瞬間從中興名臣,變成了民族敗類。對於一個好名節與臉面的人來說,還有什麼比這個打擊更大?這記響亮耳光之下,曾國藩哀嘆“外慚清議,內疚神明”,他的身體徹底垮了。在跟洋人打交道方面,曾國藩還算當時諸大員中比較開明的一位,但傳統士大夫的那一套,高超的儒學修養,卻無法支撐他與洋人的周旋了。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來自西方的侮辱,驚濤拍岸一般一遍遍撞擊著龐大而又虛弱的大清王朝,曾國藩已燈枯油幹,已無法代表朝廷卻承受這侮辱。正當盛年的李鴻章接替了曾國藩的位置,他比老師更擅長與洋人打交道,他務實,圓滑,手段高明,但悲哀的是,他是在一個完全不對等的情形下與洋人打交道,他再能幹,再能糊弄,再能討價還價,也無法躲過洋人甩過來的耳光,他能做的,勉強使這打耳光的聲音,略微輕一些。據統計,李鴻章一生代表清政府簽訂了30多個條約,絕大多數是不平等條約。這一記記響亮的耳光,打不到皇帝太后的臉上,也打不到清朝權貴的臉上,只有他,李鴻章,伸過臉去挨,打完左臉,再打右臉。李鴻章挨的最大一記耳光,來自日本人。他一手締造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恥辱的是,日軍艦隊,居然一艘未沉。他被這記耳光打得從此緩不過勁來,但他的政敵,包括讚譽他“再造玄黃”的慈禧太后,又會有多少遺憾呢?或許他們還在暗中慶幸:外人終於幫我們抽了他一記大耳光,這個掌握太多兵權的漢人!在著名的“寧予外人,不予家奴”的價值取向中,一個顢頇自私的滿族女人,可以一手遮天,但無論是曾國藩還是李鴻章,那個時代最傑出的漢族男子,又如何能夠一手撐天?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臨死前,還被俄國公使在病榻前逼他簽字。他的沮喪,可想而知,或許他會感嘆:幸虧老師沒有活到這恥辱的一天。跟曾國藩相比,李鴻章死後遭受罵名更盛,也陸續有人為他叫屈,說他只是歷史的“替罪羊”,替歷史“背黑鍋”。其實,很難站在道德高地去批判或頌揚這對師生,他們不是歷史局外人,他們被推上歷史的風口浪尖,他們成為歷史的重要部分,又何來“替罪羊”“背黑鍋”之說?翻開歷史,面對明知不可為卻竭盡全力去支撐已經坍塌的天空的那支青筋暴露的手,只能一聲長嘆。好在,這一頁沉重如此,也已翻過去。今天,我們在《曾國藩家書》中感受曾國藩的苦口婆心,我們在李鴻章的詩句“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里外覓封侯”重溫他的雄心壯志。

    歷史如此令人感慨,又讓人迷醉

    都在中國歷史的留下濃厚一筆的國人,也是我國曆史上重要的人。孰輕孰重,只待後人判斷。

  • 15 # 青墨談歷史

    曾國藩,立功立德立言的半個人,文學上不用說,軍事上滅了太平天國,平了捻軍做亂,也正因為如此,殺的人太多了,所以是半個人。

    李鴻章,安徽老鄉,歷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在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位子上一坐就是幾十年。一方面,他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但要清楚的是,不是他自己籤的,是替清政府籤的。《辛丑條約》簽訂後,李鴻章吐血而死,遺言為:天津如何?此外,他還是洋務運動的骨幹之一,對中國近代化的發展實實在在的做出了貢獻。

    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徒弟,可悲的是,李鴻章生不逢時,如果生在曾國藩的年代,想必也是極好的。

  • 16 # 瑪雅古堡

    俗話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李鴻章是曾國藩的門第,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李鴻章被稱為晚清肱骨之臣,主要功績有組建淮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發起洋務運動,組建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水軍北洋水師,成立海軍學堂,命袁世凱組建北洋新軍,外交能臣,以一人之力撐起整個國家的外交重擔,雖然簽訂了《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但在積貧積弱的晚清,在“弱國無外交”的現實情況下,已經做的很好了,李鴻章被譽為“中國的俾斯麥”“近代中國第一能臣”。

    我個人認為從推動歷史程序,務實興國而言李鴻章功績遠勝曾國藩,若從思想文化,歷史意義而言曾國藩是放眼看世界第一人,是近代化的先驅和奠基人,更勝一籌!

  • 17 # 賓賓說情感

    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屬於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都是漢族官僚在清朝的代表,兩個人達到了在異族統治下漢族官僚所能達到的巔峰。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對清朝有極大的貢獻,說不上誰更厲害,或者說,兩個人都很厲害,難分伯仲。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軍事指揮方面李鴻章似乎青出於藍一點。

    太平天國起義之時,清軍節節敗退,曾國藩也被數次打敗,被逼的險些投河自盡。如果不是太平天國內部生變,很可能曾國藩就會全軍覆沒。後來太平天國勢危之時。曾國藩派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圍剿太平軍,最終才將太平天國起義鎮壓了下來。

    捻軍起義之時,更是體現了李鴻章的軍事指揮能力要高於曾國藩,捻軍起義時,曾國藩領軍出征,曾國藩歷時1年半,未見成效。最終清廷改派了李鴻章剿滅捻軍起義。

    政治方面曾國藩是先驅者。

    政治方面兩人在伯仲之間。因為兩人都受到了鴉片戰爭的影響,都是主張開眼看世界的人物。曾國藩堪稱開創者,而李鴻章是堅定的執行者。在他們二人的指揮下,洋務運動才能平穩的開展下去。

    在政治領導和審時度勢上,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處於巔峰的人,知道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不分上下。兩人對於清朝的忠心度更是伯仲之間。

    在晚清風雲變化的詭譎之中,身為清朝大臣,維護了清朝的統一完整。實力和能力都可見一斑。

    第一,兩個人的關係很不一般,曾國藩是李鴻章的老師。而且兩個人不是普通的師生關係,在古代科舉,同一批進士被稱為“同年”,他們往往關係極為緊密,而李鴻章的父親與曾國藩則是同年,因此,李鴻章與曾國藩關係很親密,李鴻章也是曾國藩最為看重的學生之一。李鴻章的很多做事和行為習慣,都深受曾國藩影響。

    第二,兩人擅長的領域不同。李鴻章在軍事、外交、政治等諸多領域,都有所建樹。李鴻章更像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而曾國藩,更多的是政治家與文學家並重。曾國藩學識淵博,心胸寬廣,在儒學方面有極高的造詣。曾國藩提拔了包括李鴻章、左宗棠等在內的諸多優秀人才,李鴻章在提攜優秀人才方面遠不如他。

    毛澤東曾評價曾國藩:“對於近人名人,唯獨服氣曾文正”。認為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蔣介石也有“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範”的評價。

    第三,他們都是晚清睜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作為地主階級中的先進人物,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先後敏銳的發現封閉、落後的封建帝國已無法適應世界潮流,列強的堅船利炮完全不是泥足巨人大清王朝所能應對的。因此,他們都是洋務運動的發起者和實踐

  • 18 # 有趣靈魂伴侶

    曾國藩在歷史上的成就就是平叛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如果沒有這場農民起義,也就不會有曾國藩後來的成就。挽救清王朝,使他成為清王朝的最大功臣。

    說到底,曾國藩是大清帝國後期後院起火的滅火者。僅此而已。

    大清的最終滅亡是歷史的規律,不前進不進步終將會被時代淘汰。幾個這樣的曾國藩也拯救不了頹廢的帝國。

    李鴻章是清晚期真心實幹的改革者。但是他不是最後的決策者。他不會像日本明治天皇那樣舉國的煥然一新,說白了他只不過是大清帝國的臣子。他努力推動這個腐朽的帝國離世界的文明更進一步。

    在他努力推動了晚清的人民接觸什麼是現代化,什麼是西方文明?這也推近了晚期朝近代化的距離更近一步。

    如果歷史上沒有曾國藩,或許有其他武將也能做到這樣平叛,也或者農民起義還需要持續幾年才能結束戰亂。說到底天平天國從根本是註定會失敗。它的失敗是從內部矛盾以及制度本身所決定。但是如果沒有李鴻章這樣的改革者。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就很難說了。

    總得來說曾國藩是晚清的功臣,當只是治標,李鴻章本可以起到治本的作用,但是最終還是沒有完成最後的目標,一場甲午海戰結束了這樣的夢想。

  • 19 # 舌尖上的家宴

    相對來說,李鴻章對中國的近代工業化等等很多方面有所作為

    然曾國藩最大的成就

    就是帶領湘軍剿滅太平軍

    其他的建樹沒有李鴻章大

  • 20 # 江湖小曉生

    導語:曾國藩,晚清重臣,湘軍建立者,一生最大的功業是平定了太平天國之亂,為大清王朝續命50年之久。李鴻章,晚清重臣,淮軍建立者,洋務大臣中的代表人物,為慈禧太后穩定天下操碎了心,甲午戰敗後,基本成為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打字機。

    這兩個人都是晚清非常重要的大臣,那麼他們倆誰的作為更大一些呢?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兩個人的涉獵範圍是不同的。

    01在軍事上,曾國藩無疑是比李鴻章強太多了。

    清王朝在建立以後,軍隊的掌握者基本上都是滿人,就算是有漢人充當主帥,也會有大量滿人在軍中限制他的權力。

    七年二月,國藩聞父憂,逕歸。給三月假治喪,堅請終制,允開侍郎缺。林翼既定湖北,進圍九江,破湖口,水師絕數年複合。載福連拔望江、東流,揚風過安慶,克銅陵泥汊,與江南軍通。由是湘軍水師名天下。林翼以此軍創始國藩,楊、彭皆其舊部,請起國藩視師。會九江克復,石達開竄浙江,浸及福建,分股復犯江西,朝旨詔國藩出辦浙江軍務。---《清史稿》

    所以在曾國藩之前,清王朝的任何一支軍隊,都不可能單純讓漢人來帶兵。可是曾國藩改變了這個現狀。曾國藩成為了滿清第一個擁有募兵權的漢人。

    當時太平天國非常猖狂,滿清八旗大軍先後被太平軍給擊潰了。在這種情況下,咸豐皇帝果斷答應了曾國藩的請求,讓他前往湖南招募鄉勇對抗太平天國。

    可是清廷一沒有足夠的軍餉,二沒有相應的馳援,曾國藩就靠著一張嘴皮子南下了。這是一件多難的事情,我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結果曾國藩果然帶領出了一直強大的湘軍,正是這支湘軍,成為了消滅太平天國的主力。當時太平軍已經攻陷南京,天下有一半都是太平天國的了。在這種情況下,曾國藩領導湘軍徹底擊垮太平軍,為清王朝收復了半壁江山,對滿清帝國有再造之恩。此後曾國藩自己遣散湘軍,主動放棄軍權,為人稱頌。

    李鴻章的老師是曾國藩,在曾國藩的指點下,李鴻章也回到自己的老家,訓練鄉勇,組建了一支淮軍。可是這支淮軍是比較尷尬的力量,打太平天國他們有很大功勞,但不是主力,主力是湘軍。平定捻軍叛亂,他們也不是主要力量,主力是左宗棠的人馬。

    李鴻章的軍事生涯之中,總是有人比他更加優秀,一直到李鴻章組建了北洋水師以後,他有了這麼一支軍隊,再也沒人比他優秀了。結果甲午戰爭,這隻軍隊全軍覆沒,李鴻章在政治舞臺上徹底失意。

    所以從軍事角度來說,曾國藩的確比李鴻章要強得多。曾國藩也懂得捨得的意思,關鍵時刻功成身退,李鴻章卻捨不得手裡的權力,最終釀成大禍。

    02在現代化革新上,李鴻章自然比曾國藩強。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也想要國家富強起來,所以答應大臣們的要求,搞起了洋務運動。這場運動中最重要的人當然就是李鴻章和左宗棠。

    李鴻章在北方興建北洋,而左宗棠則在南方搞起了南洋。可惜左宗棠太忙了,南洋剛剛開了個頭,他就跑去大西北打捻軍去了,此後又收復新疆,所以南洋搞得不如北洋有起色。所謂洋務運動,其實就是學習洋人的那些先進的技術工藝,也就是實施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策略,李鴻章成為了這件事的堅定實踐者。早在同治11年的時候,李鴻章就督辦創立了輪船招商局。此後李鴻章藉助洋務運動的春風,先後創辦了河北磁州煤鐵礦、湖北廣濟煤礦、上海機器織布局、山東嶧縣煤礦、天津電報總局、唐胥鐵路、上海電報總局、津沽鐵路、熱河四道溝銅礦及三山鉛銀礦、上海華盛紡織總廠等等現代化工廠企業。

    他所涉獵的業務眾多,基本涵蓋了當時能夠從西方學到的各行各業,促進了中國現代化程序的腳步。所以李鴻章在這方面的功勞,那是非常大的。

    而曾國藩在現代化程序上的功業就沒有那麼大了,不過他也是開中國現代化先河之人。曾經建議清政府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第一所兵工學堂。

    李鴻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其先本許姓。鴻章,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從曾國藩遊,講求經世之學。洪秀全據金陵,侍郎呂賢基為安徽團練大臣,奏鴻章自助。咸豐三年,廬州陷,鴻章建議先取含山、巢縣圖規復。巡撫福濟授以兵,連克二縣,逾年復廬州。累功,用道員,賞花翎。久之,以將兵淮甸遭眾忌,無所就,乃棄去。從國藩於江西,授福建延建邵道,仍留軍。---《清史稿》

    同時在文化方面,曾國藩也沒有落後。他主持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並且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的學生。這些創舉在當時來說都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03李鴻章簽訂不平等條約,幾乎簽到了手軟的地步。

    李鴻章這輩子最怕被人提起的,肯定是中日甲午戰爭。因為這一戰直接決定了中國和日本未來的命運。

    戰爭失敗以後,李鴻章心血培養起來的北洋水師毀於一旦。他基本告別了政治舞臺,不過他的任務遠遠沒有結束。甲午戰爭是1894年爆發的,而李鴻章去世是在1901年。這中間7年時間裡,李鴻章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數不勝數。

    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以後,李鴻章遠赴日本,簽訂了著名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遼東半島也割讓給日本,此外還要培養2億兩白銀給日本。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再次簽訂《中日遼南條約》,這是對《馬關條約》的進一步解釋。因為遼東半島的割讓涉及到俄法德三國利益,日本不得不做出退讓,交換遼東半島給中國,但是清政府必須要賠償三千萬兩白銀給日本。1901年,李鴻章拖著病重的身體,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思,與八國聯軍簽訂了著名的《辛丑條約》。列強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慈禧被迫逃離,一系列賣國條例聽憑列強新增,李鴻章簽訂條約後,病重而亡。

    除了這些,還有1876年的《煙臺條約》,1884年的《越南條約》,1885年的《天津條約》等等三十多個條約。

    復據威海衛、劉公島,奪我兵艦,海軍覆喪殆盡。於是議者交咎鴻章,褫其職,以王文韶代督直隸,命鴻章往日本議和。二十一年二月,抵馬關,與日本全權大臣伊藤博文、陸奧宗光議,多要挾。鴻章遇刺傷面,創甚,而言論自若,氣不少衰。日皇遣使慰問謝罪,卒以此結約解兵。會訂條款十二,割臺灣畀之,日本悉交還侵地。七月,回京,入閣辦事。---《清史稿》

    作為當時清政府挑大樑的重臣,李鴻章簽訂不平等條約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尤其是甲午戰爭那一次,那些錢,足以改變日後中日兩國之間的關係,實在是可惜。

    總結:全民都要努力,我們才能富強。

    李鴻章和曾國藩當然都是優秀的人才,他們能夠在他們的時代裡,成為響噹噹的風雲人物,其實本身就充滿著傳奇色彩。

    不過李鴻章後期的表現有些差強人意,他實在是帶不動這麼大的一個帝國。不過換當時的誰上,又能做得比他更好呢?顯然是沒有的。

    我們現在看那些歐洲的貴族們,他們哪個不是光鮮亮麗,一個個跟你講究禮儀法律,可是當年八國聯軍進來的時候,沒有人跟你講禮儀,更沒有人跟你談法律,他們手裡有槍,他們就是強權。

    這些貴族的家裡,肯定都藏著我們圓明園裡的寶貝,是哪兒來的呢?是他們的祖先,從我們這兒燒殺搶掠奪走的。

    一個民族的復興,光靠一兩個名臣,是很難做到的。必須要整個民族的人全都努力奮鬥,這個民族才有希望。在你的崗位上做到最優秀,你就是這個民族未來的希望。

    參考資料:《清史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個社會還有隻生一個孩子的嗎?不會遺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