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朵朵佬爺
-
22 # 歷史局中人康熙的長子胤褆,其實是第五個兒子,只是因為前四個夭折的太早,胤褆才成為了康熙的長子。可是作為長子的胤褆,終其一生都沒有機會被康熙看中成為太子,倒是比自己小的二阿哥胤礽在兩歲時被康熙封為了太子,直到胤礽做太子40年後才被康熙廢掉,此後,康熙再沒有冊封太子。
為什麼身為長子的胤褆沒有這個命做太子呢?即便胤礽被廢,胤褆也還是沒有機會做太子,這是為何呢?
這裡就要先說康熙為什麼封只有兩歲的胤礽為太子。
胤礽被封太子,其實既與當時的形勢有關,也與胤礽的母后有關。
胤礽被冊封為太子是在康熙13年,此後幾年的形勢非常不利於康熙,因為吳三桂又造反了,而當時的漢族還沒有完全臣服於滿清政權這個大家庭,在吳三桂以“反清復明”的口號下,所到之處傳檄而定,沒用多久,半個中國都在吳三桂的控制下了。面對不利形勢,康熙想到了最壞的結果,也為了鞏固國本,於是康熙想到了冊立太子。
當時胤褆和胤礽都出生了,可是康熙卻冊立年幼一點的胤礽為太子,其中原因還是因為胤礽的母親赫舍裡,以及赫舍里氏背後的家族。赫舍里氏的爺爺是順治託孤大臣之一的索尼,父親是索額圖,都是當朝大名鼎鼎的人物,有了索額圖等人背後的支援,對於鞏固康熙政權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的,胤礽的這種背景完全碾壓胤褆的母后家族。
還有一點也為胤礽當太子加了一分,就是皇后赫舍里氏生下胤礽後就去世了。康熙冊封胤礽,也是為了感恩赫舍里氏對康熙的貢獻,其實他們之間的感情還是經歷過風雨的,尤其當時鰲拜專權時,赫舍里氏是全心全意幫助康熙的。
即使胤礽被廢后,胤褆還是沒有機會做太子。首先是因為胤褆這個人利益燻心,心術不正,奪嫡之心昭然若揭,康熙斷不會將皇位傳給這個人。在胤礽第一次被廢后,皇長子胤褆以為機會來了,居然鼓動康熙殺了自己的兒子,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估計也只有胤褆說得出來,此話一說,康熙頓時大怒,也被永遠圈禁了。
其實,康熙立胤礽為太子也是意外,因為清朝的立儲制度很不成熟。雖然在之前大一統的王朝裡都有“嫡長子繼承製”,可是在清朝這裡卻止步了,沒有將“嫡長子繼承製”貫徹始終,胤礽也是清朝唯一一位當朝太子,此後再也沒有皇子做過太子。在康熙之前,皇太極也不是長子,順治也不是長子,他們都是諸皇子和親貴們激烈協商後推選出來的,康熙也不是皇長子,所以,胤褆即便身為長子也沒有用。
-
23 # 亙古通今
康熙帝庶長子胤禔,原名保清,本是康熙帝的第五個兒子,因為前面四位兄長急著投胎,先走一步,最後他以序齒居長,所以被稱為康熙朝的皇長子,生母惠妃,出身於葉赫納拉氏,康熙後宮的寵妃之一。
因為年齡的關係接觸政務較早,文獻記錄他相貌英俊,為人聰明,具有很多優良品質,從這種描述來看,他的優良品質可能不多,參照胤祉、胤禩、胤禵的評語就能得知,寫的過於簡略,屬於一筆帶過的性質。
相貌英俊,我們不能得知,畫師的畫作也不能盡信,比如美國畫師所繪的隆裕皇后畫像,可能是畫師當時找錯了人吧,沒有一點相似的地方。
也可能胤禔所具備的優點實在太少,所以也只能才不夠相貌補了,反正幾百年後也沒人知道。
至於聰明,這一點就有待商榷了,相反我覺得他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脾氣執拗,個性陰狠,六親不認,總之與聰明是不搭界的。
做為長子,在接觸政務、祭祀等方面,胤禔比其他兄弟都要早,出征、祭祀、治理河道這些工作也都做過。
二十六歲,年輕的胤禔就被封為多羅直郡王,名如其人,傻直傻直的秉性,在當時來說,雖然不能與太子胤礽相比,但其他兄弟當時的爵位是比不上他的。
有一定庶務處理能力,在重要國事、軍事方面也有很多建言,康熙帝非常器重這個大兒子,他所欣慰的---這是最早幫自己處理政務的兒子,多分擔一些自己也能輕鬆一些。
雖然太子之位被胤礽佔據,但對於胤禔來說也不是沒有機會爭儲,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人物,納蘭明珠。
納蘭明珠,葉赫納拉氏,滿洲正黃旗,侍衛出身,需要說明的是滿洲皇帝提拔親信,一般都是侍衛做起,比如和珅、傅恆、福康安等等,不過這個路徑只適合滿洲人,自順治初期開始雖然也有漢人侍衛,但數量非常少,一般都是漢族大臣的高官子弟或武舉出身,脫離侍衛工作以後,混得不錯大概也就只能撈個遊擊將軍的職務。
明珠也同樣倍受康熙的器重,他協助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亂,並且在招降臺灣省勢力,反擊沙俄,改善滿漢關係等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貢獻,因為位高權重的關係,身邊圍攏了一大批人,明珠就帶領這些簇擁者們開始了他的黨爭生涯,他的對手就是康熙朝的另外一位重臣,索額圖,人稱索相,在索額圖身邊同樣有著簇擁勢力,這兩個人勢同水火。
明珠被授予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兼禮部尚書,本來就已經位高權重,但他並不甘心,因為嫡長子胤禔的母親惠妃是他的堂侄女(據《滿洲氏族通譜》),這樣算來,胤禔就是明珠的堂外孫。
滿洲本身就沒有立嫡立長的傳統,所以一旦胤礽出事的話,理論上來說,幾個皇子都有機會爭儲,在這其中胤禔的位置非常關鍵,滿洲受漢文化薰陶,自康熙帝起也有立嫡立長的意思,如果嫡長子不能繼位,那麼庶長子獲取太子之位的機率會很高。
明珠覺得,他這一生,遠未爬到巔峰,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堂外孫能當上太子並且順利繼統,那他明珠的地位可能就類似佟國綱、佟國維的存在,佟國綱在朝中說一不二,珍視親情的康熙帝對他也沒有辦法,貪贓枉法、任用私人等等,康熙帝都不管,康熙跟佟國綱急也沒用,佟國綱一點不服軟,即便是任用私人你也得給我用上,就這麼霸道,所以當時又有“狼一窩,佟半朝”的說法。
如果明珠能混到佟半朝的境界,肯定要比現在更為風光,而且能讓自己的親屬、嫡系勢力都穩穩的獲得利益,這就是明珠所想所念。
太子胤礽是索額圖的侄孫,胤禔是明珠的堂外孫,這樣一來兩股治理就開始各保其主,可惜明珠還沒來及提供給胤禔什麼幫助就失勢了,一直到死也沒有恢復,事情發展到這裡,胤禔的黨爭之路還未開始便戛然而止。
不能借助他人力量,也只能自力更生了,胤禔一直在尋找機會,盼望著把太子胤礽拉下馬來。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十一日,康熙帝巡幸塞外,當時共有八位皇子伴駕,其中就有胤禔和太子胤礽,因為康熙帝下旨讓胤禔臨時接管保衛任務,胤禔開始不斷的說太子壞話,其中有不少確實是胤礽的錯誤,但也有很多是胤禔憑空捏造,本來康熙帝對明珠、索相黨爭就非常反感,對胤礽也有所懷疑,聽了胤禔的話信以為真,覺得胤礽就是要早日掌權自立。
半路,十八子胤玠患上急症,康熙帝非常焦急,但看見胤礽卻毫無哀傷的表情,聯想到康熙二十九年自己塞外重病,胤礽也是這樣毫不在乎,康熙帝斥責胤礽毫無友愛之心,而胤礽反過來和康熙帝發怒,在返京途中,康熙又發現胤礽在帳外窺探,以為他要謀害自己,心痛之下,當著王公大臣廢掉了胤礽太子之位。
這種結果正是胤禔所期待的,可是還沒等他高興起來,康熙帝的話就像一盆冷水自上澆下,康熙帝當然也看出來一路上攻訐太子的胤禔覬覦神器,所以開口解釋,我前幾天命令胤禔保護我的安全,並沒有立他為皇太子的意思,胤禔脾氣急躁,冥頑不靈,怎麼能被立為太子呢?!
同時,八皇子胤禩被授命管理內務府總管事,這相當於釋放了一個訊號,胤禩爭儲有望,胤禔和胤禩的關係很好,如果胤禩能繼統,也不會虧待自己。
太子被幽禁在鹹安宮,此時的胤禔如果聰明就該及早收手,可是他卻給胤禩幫了個倒忙,他以為胤礽復出無望,而且看康熙帝的意思,好像礙於父子情面才不殺胤礽,或者是怕落下弒子的天下罵名,所以胤禔主動提議,如果您想殺胤礽,不必您親自動手。
說完這些,他還說胤禩有大貴之相,有一個張明德的算命人專門給胤禩看過,康熙在轉天就召集所有皇子說:拘禁胤礽的時候,胤禔和我說,有相面人張明德說胤禩有大貴之相,如果我要殺胤礽,不必我親自動手。
康熙繼續說,我當時非常震驚,我想胤禔為人愚昧兇頑,不知義理,這種不懂君臣大義不念父子之情的人,就是亂臣賊子,天理國法不容。
康熙派人抓了張明德,據他招認,他們真的有謀殺太子的意思,更有意思的是胤禔沒事,而胤禩被鎖拿議政處。這時候,康熙帝也後悔圈禁太子,他最在意的無非是怕胤礽謀害自己,而胤礽解釋說,您說我別的毛病,我樣樣都有,但是弒逆之事,我從來沒有這種念頭。
胤祉是太子胤礽的死黨,看到有機可乘,舉報胤禔用巫術鎮魘太子,而且他已經掌握了物證,胤禔的母親惠妃也稱胤禔不孝,請求將其正法,康熙帝不忍,革其王爵,終身幽禁。
我們可以看出,如果胤禔不過度參與九子奪嫡的話,他完全可以當個閒散王爺享受優越的生活,按排序來說,如果不是胤礽繼位,也會是胤禩,可惜胤禩被胤禔害了,即便沒有胤禩還有胤祉和胤禵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即便沒有後續發生的事,論康熙帝的評價,哪一個兄弟也都比胤禔要強,我們不能完全排除胤禔爭得儲位的可能性,但這種機率實在太低,低到無法想象,知子莫若父,胤禔的品質是下下之選,恐怕要所有兄弟死絕才會輪到他這個庶長子吧。
.
-
24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古之皇權傳承,一般依據三種選擇皇儲的方式:立長、立嫡、立賢。因為“賢”的評判標準比較籠統,主觀因素較大,也難以令人信服,所以皇儲人選的選擇一般以立長、立嫡為主。清王朝雖然是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但在康熙皇帝繼位以後,受中原地區歷史悠久之漢文化長時間的強大同化和融合,康熙皇帝為了威服朝臣、保證太子威信,也只能按照立長、立嫡兩種原則來選擇皇儲人選。
自後金政權建立者努爾哈赤始,清朝一直未明確設立太子,因此帶來的皇權之爭始終伴隨著皇權更迭,但康熙皇帝之所以做出明立皇儲的決定,卻並非出自對皇子奪嫡的擔憂。
那麼,康熙皇帝明立皇儲的目的何在康熙十四年,22歲的康熙皇帝將剛滿週歲的嫡出皇子——愛新覺羅·胤礽明立為皇太子。胤礽是康熙皇帝原配嫡後——孝誠仁皇后所出第二子,因長子早夭,其乃系康熙皇帝事實上的嫡長子。當時康熙皇帝已經生育皇子9位,但卻已有5子早夭,而且幾乎全都夭折在兩歲之時。對於胤礽能不能活過兩歲,康熙皇帝心中並沒有把握,他之所以如此著急的明立其為太子乃系出自兩方面的考慮:
1、康熙十四年,正值“三藩之亂”的關鍵時期,清軍節節敗退,吳三桂的大軍直逼長江,已經明顯打出了南北分治乃至直逼京城、顛覆皇權的戰場優勢。當初不顧朝臣反對,力主撤藩才主觀導致“三藩之亂”爆發的康熙皇帝自然就會受到皇室宗親、滿洲勳貴乃至朝堂諸臣的質疑。而這些質疑聲音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當朝大學士,當初力薦斬殺主戰大臣的赫舍裡·索額圖。
索額圖,乃系孝誠仁皇后親叔叔,康熙帝嫡子胤礽的叔外公。為了壓制朝野質疑聲音,維護皇權權威,康熙皇帝只能用冊立索額圖外孫為皇太子的辦法,對其進行安撫和拉攏,以達到穩固皇權的最終目的。
2、康熙皇帝即位之初,鰲拜權傾朝野,權勢凌駕於康熙皇帝之上,“文武各官,盡出伊門”。為了扳倒鰲拜,真正意義上掌握朝政大權,實現中央集權,孝莊太后決定讓康熙皇帝迎娶當時唯一能夠鰲拜制衡的輔政大臣之首——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即為後來的孝誠仁皇后。在赫舍裡家族的鼎力相助下,康熙皇帝得以智除鰲拜,掌握朝政大權。
康熙皇帝和孝誠仁皇后之間雖為政治聯姻,但兩個12歲的孩子,在如此艱難的時期患難與共、相濡以沫,兩人之間的感情深厚程度可想而知。孝誠仁皇后生育胤礽時,難產而死,讓康熙皇帝悲痛異常,為彌補髮妻早逝的感情空虛,康熙皇帝明立胤礽為皇儲,也算是痴情男子的必然選擇。
那麼,同樣擁有強大的外戚勢力,擁有長子優勢的皇長子胤褆到底差在哪裡?和嫡子胤礽相比,康熙帝皇長子胤褆幾乎擁有等同的皇儲必備條件。在接連四子早夭後,胤褆得以順利突破兩歲的生死關卡,讓康熙皇帝開始對其刮目相看,更增加了對其母惠妃納喇氏的恩寵。
當時的胤褆已然成為了康熙皇帝事實上的皇長子,而且除了長子身份外,他還有一個實力強大,正受康熙皇帝倚重和恩寵的後臺——納蘭明珠。從輩分上講,納蘭明珠乃系康熙皇帝的堂姑父;從外戚關係上講,納蘭明珠又是皇長子胤褆的叔外公,乃系和索額圖一樣的皇親國戚。更重要的是,當時的納蘭明珠正擔任兵部尚書,而且是力主康熙皇帝撤藩的主戰派代表人物。就當時清廷正值節節敗退的關鍵時刻,康熙皇帝對於納蘭明珠的倚重甚至超過了大學士索額圖。
但前線戰事的不利,短時間內無法挽回,而朝野上下的質疑聲音已經到了讓康熙皇帝不得不有所舉動的時候。再加上孝誠仁皇后在康熙皇帝內中絕對無法撼動的特殊地位,胤礽高貴、顯赫的嫡出身份,讓康熙皇帝只能選擇胤礽而捨棄了胤褆。
也就是說,相對於嫡子胤礽,皇長子胤褆的先天性條件並不差,甚至有超越胤礽的部分存在。但因為命運使然,時機不對,讓康熙皇帝不得不選擇了胤礽為皇儲,以安朝臣質疑聲音。
既然條件優越,一廢太子時,皇長子胤褆又為何敗下陣來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為由,將身居太子之位長達33年的胤礽廢黜,並將其禁錮看守。而負責看守胤礽的,正是當初錯失太子之位的皇長子胤褆。
此時的胤褆,雖然和胤礽一樣,都失去了深為倚重的外戚勢力,但其因為長子身份,為康熙皇帝出力做多、建功最多。按照當時服務於清廷的傳教士白晉所言,當時的胤褆乃系“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的美男子,深受康熙皇帝喜愛。也就是說,胤礽被廢黜太子之位後,距離皇儲位置最近的就屬皇長子胤褆。
可在胤礽被廢乃至禁錮以後,皇長子胤褆卻將自己的性格秉性全部暴露,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在康熙皇帝明確表示“胤褆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以後,胤褆的依然繼續自己的愚蠢舉動。《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記載了皇長子胤褆在此以後的具體表現:
允禔奏曰:“允礽所行卑汙,失人心。術士張明德嘗相允禩必大貴。如誅允礽,不必出皇父手。”上怒,詔斥允禔兇頑愚昧,並戒諸皇子勿縱屬下人生事。
根據《清實錄·聖祖實錄》的記載,廢黜胤礽之時,康熙皇帝“且諭且泣”乃至“復痛哭仆地”,一副悲痛欲絕、痛不欲生的模樣。胤礽畢竟是當了33年的太子,畢竟和康熙皇帝之間有著極為深厚的父子感情,胤礽一朝被廢,康熙皇帝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可就在康熙皇帝如此悲傷的時候,皇長子胤褆竟然提出“請誅胤礽”之冷血無情、暴戾無義之奏請,胤褆會在康熙皇帝心中落得什麼印象,可想而知。
而就在康熙皇帝對皇長子胤褆失望透頂的時候,皇三子胤祉又向康熙皇帝舉報了胤褆“用喇嘛巴漢格隆魘術魘鎮胤礽”之罪行,讓康熙皇帝對其徹底失望,“命監守,尋奪爵,幽於第”,徹底失去了成為皇儲的可能。
後記:康熙帝皇長子胤褆,擁有長子身份,且為父做事最多、建功最甚,較之嫡出皇子胤礽而言,幾乎擁有同一水平的競爭優勢。但康熙十四年的命運使然、時機不利,讓胤褆錯失皇儲位置後,心有不滿乃至生出諸多荒唐、愚昧之魘害甚至謀害太子胤礽的舉動。這些被康熙皇帝深為不容的舉動,在一廢太子的時候,得以集中爆發,讓其徹底失去繼位可能。
皇長子胤褆之所以成不了太子,命運不濟佔據部分原因,但自己作死才是最為關鍵的制約因素。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清實錄·聖祖實錄》、《康熙帝傳》
-
25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因為古時候講究是嫡長子繼承製,而胤褆雖然是長子,但是他並不是嫡子,在古代宗法制度中天然處於劣勢。所以作為老二的胤礽,在出生的時候就壓過了大兒子,成為了太子。
事實上大阿哥的母親地位也不算低了,也就比較皇后低那麼一點點,但是就低那麼一點點就不是正妻,在古代嫡庶有別的情況下,在繼位這個大的問題上就敗給了二阿哥。因為康熙的兒子那麼多太子的位子,人人都想做,如果不確定一個具體的標準出來的話,那麼就會非常的成問題,所以嫡長子繼承製應該是最好的一個標準。
當然到了後來,由於太子胤初惹怒了康熙,最後被廢掉,從理論上講,這個時候的大阿哥應該是最具有優勢的。因為作為嫡子的太子被廢掉了,其他的兒子都不是嫡子的情況下,自然就從庶子中尋找,而庶子中作為老大的胤褆自然是最有優勢的。
不過大阿哥的一個雷人的做法讓他早早就失去了繼位的可能性,因為可能過於急切的想當太子,當太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康熙廢掉他,但是並沒有對他做多餘的動作。而大阿哥在一旁居然說要替皇帝殺掉的太子,康熙皇帝再怎麼狠毒,對自己的兒子還是下不了手的,而大阿哥如此狼子野心,為了利益居然要殺掉自己的弟弟,這怎麼也很難讓康熙皇帝心安。所以大阿哥的一個愚蠢的操作,讓他直接出局。
回覆列表
許多原因決定的,胤礽是皇后所生,皇后是索尼孫女,索尼在平鰲拜時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皇后生下兒子不久就死了,死前要求立胤礽為太子,康熙當面答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