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三清雪松
-
22 # 常識與嘗試
小時候家裡養了十幾只羊。
有一隻頭上長兩個大犄角的最嚇人,我們都叫它頂人羊。
我特別羨慕它那對大犄角,所以老喜歡跑去跟它聊天。
冬天羊可以關在圈裡吃乾草,到春天得放出去。
擔心羊會跑丟,我爸想了個辦法:找繩子綁著,讓我們牽著出去放。
家裡三個娃,姐姐五歲,牽大尾巴羊。
妹妹太小,牽一個羊羔。
我只有四歲,牽頂人羊。
綁好了,我拍拍羊腦袋,它也看著我咧嘴。
它這麼配合,我就得意:“誰敢惹我,就讓頂人羊收拾他。”
牽羊,出門,過土橋。
還沒上馬路,羊就有點牽不住。
可不能丟了羊。
我趕緊轉幾圈,把繩子緊緊纏在腰上。
走到馬路上,對面的麥田出現在眼前。
雪化完了,綠油油一片麥苗似乎一直漫延到了山腳下。
頂人羊瘋了。
撒著野,拖著我跳下渠溝,跳著腳一個勁往前衝。
我傷的不輕,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敢靠近頂人羊。
直到有一天二脹來我們家,我才知道頂人羊沒有瘋。
二脹比我大十歲,是村裡出了名的二流子。
農村人喜歡扎堆,大人幹完活就湊一起去玩。
知道我爸不在,二脹就從院牆外跳進來,欺負我們幾個小孩。
他啥都搶。
搶東西不說,每次走之前還得給我頂門上來幾 巴掌。
我害怕的不得了,就指著二脹,小聲說:阿……拉……嗖!
頂人羊順著我指的方向,像離弦的箭一樣,發起衝鋒,一頭頂過去。
二脹沒躲開,死狗一樣,躺在頂人羊腳下,直翻白眼。
這個二流子真有長性,人也狠,才沒過了幾天又來了。
他一進院子,我就喊。
阿……拉……嗖!
頂人羊又上了。
給頂人羊收拾了五、六次,二脹才死了心,再沒來家裡欺負我們。
-
23 # 寫小說的詩人
這個我記憶猶新,小時候大概六七歲的樣子,那時候農村還沒通電,更別說有手機電視攝像頭了。
那是一個出行基本靠走,找人基本靠吼的時代。也許你經歷過,也許你只是聽說。
我懂事的時候就記得家裡有一隻狗,對於還很小的我來說狗狗真的很高很大,黑色發光的毛,看起來超級兇的!但是我一點不怕它,它也不敢咬我,也不敢在我面前叫。
爸爸說狗狗是爺爺養的,有七八年了,爺爺給它起了名字叫小葉。因為奶奶去世很早,我爸爸十歲奶奶就去世了,所以爺爺每天就帶著狗狗玩。
溜達也好,幹活也好,那條狗每天都跟在爺爺後面。很多時候會見到爺爺手裡提著一隻兔子或者野雞,或者老斑鳩什麼的,爺爺說是小葉抓的,要給我解解饞。
那時候我和小葉也特別好,有別的小朋友欺負我我就把小葉帶出去,欺負我的人就會立馬慫了!
在我九歲的時候爺爺病倒了,沒多久就走了,剩下可憐的小葉,小葉每天守在爺爺棺材旁邊,趴在那裡飯也不吃,也不叫,也不理人。就在那趴著!那時候我以為小葉生病了,後面爸爸告訴我它是想爺爺了。
爺爺下葬那天,小葉就一直跟在人群最後面,我們都沒在意,等葬完爺爺回家才發現小葉不見了,我們一家人就到處找到處找,因為小葉在我家有十來年了,算是家裡的一部分了,到了傍晚爸爸才氣喘吁吁的回來,他說小葉不願意回家,它就躺在爺爺墳前,拉它也不動,打也不走,沒辦法爸爸就一個人回家了。
一連兩天都是這樣,後來我們就隨它去了,等它心情好了餓了就回來了。但是一星期過去了它還沒回家,我和爸爸就去找找,它還在爺爺墳前趴在那裡。爸爸走過去摸了它一下說,小葉走了,餓死了!
我看著它跟前咬死的兩隻兔子和三隻野雞問,這麼多吃的怎麼會餓死?
爸爸說它是抓給爺爺的,沒有爺爺命令它不敢吃!
後來我才慢慢明白過來,從那以後我家就沒養過狗!
-
24 # 紅塵西風
殺牛的是個胖墩墩的中年人,每年隊裡殺豬殺羊都是他動手。這是他第一次殺牛,原本是有幾分緊張,可看著老牛老老實實地躺在地上,忽閃著混濁的眼睛,沒精打采的樣子,他放下心來。他拎著把大號殺豬刀,圍著牛轉了兩圈,突然衝上去,左手按住牛角,右手一刀捅在牛脖子上。他原本打算這一刀下去,在橫刀環切,切斷牛的氣管和血管,也就在閃身退開,等老牛嚥氣。沒想到,那老牛吃疼,猛然掙扎起來,儘管脖子牛血往外噴,還是一甩腦袋,把殺牛人撞倒,四條腿用力,那繩子咔嚓咔嚓全斷了。
殺牛人就地一滾,爬起來就跑,幾個社員四散奔逃。
老牛爆發了,認準殺牛人,緊跟著就追了下去,沒人敢攔。殺牛人眼看逃不掉,集中生智,奮力攀上了一棵大樹。老牛沒本事上樹,卻在樹下不走,拼命用腦袋撞樹,直到脖子牛血流盡,力竭而死。
殺牛人受了那場驚嚇,回家後臥床不起,好不容易捱過了年,正月初一早上一命歸西。
-
25 # 樂味生活
我的人生中,有自己與狗狗的故事,現在回想起來依然很想念它們。
小時候,家裡有養狗狗,所以我常常跟它們在一起玩耍,特別的喜歡它們。每次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狗狗一起玩,很開心的我跑它追,抱抱它,摸摸它......不亦樂乎。
這裡,我講其中一個也是讓我曾經流淚的故事:
是我和小黑狗的故事。它出生後,剛斷奶不久,一位經常在我家往來的叔叔就送給了我們養。它,全身黑色,小小胖乎乎的,毛髮不長不短很茂密。剛來我家的時候,常常鑽在某個角落奶聲奶氣的叫著。大人們說它是想媽媽了,且剛來還陌生。而我,總是會去抱起它,摸摸它,想讓它熟悉我,成為它的好朋友。
那時候,我試過拿我的零食分給它,但它卻不喜歡吃,都只是聞一聞就不要了,最多舔一下。它喜歡吃稀飯配魚湯加點肉,吃起來津津有味的樣子。我常常會看著它吃飯,偶爾還會調皮一下,趁它吃飯時還抱起它到別的地方放下,然後它就會迅速的返回去繼續吃,生怕美食被搶吃了的樣子。呵,好可愛!
因為太喜歡,所以總是跟它玩在一起。拿小球球一起玩呀,跑來跑去,彼此很開心。還會抱起它到二樓熟悉環境,熟悉我的房間。它因為還小,所以不太會爬樓梯,我就會故意訓練它,站在樓梯上叫它,讓它上來,經過幾次的訓練,它很快就會順暢的上樓了。那時很快,我們已經成為好朋友。
至從它自己會爬樓梯後,它每天早上早早就會跑到我房間,蹲在我的床下叫我起床。我要是不起,它就會一直蹲在那叫著,直到我起床為止。覺得它好有靈性,不愧是我的好朋友。
後來,我舅舅來我家坐客,看見小黑狗很可愛很聰明。他表示他家裡也正想養只狗狗,這隻狗狗它很喜歡。那時,我家人說:“要不這隻送給你養吧!”頓時,我不開心了,我說:“不行,我一直跟它在一起玩的......”
可是,後面,家人還是把小黑狗送給了舅舅養。那刻起,那階段我開始流了很多淚,常常思念著它,回想起前段時光一直跟它在一起的快樂,想到跟它分開了,就心裡很難過。甚至,我們當初連最後分別的一面都沒有見到。(如今,已過去二十年有餘了)
-
26 # 墨在路上
親戚家的母狗生下三隻小奶狗。到了斷奶時期,親戚把三隻小狗分別送給了我家,親戚的鄰居家,還有鄰村的朋友家。
每天,狗媽都準時出現在我家大門口,然後跳牆進入院內,給小奶狗扔下一點他從外面找來的凍魚腦袋或者是肉包子,或者是肉皮什麼的食物,靜靜的放到小奶狗的跟前。
小奶狗開始是圍著狗媽媽,著急著親熱。看到實物後,便將狗媽媽撇在一邊。
狗媽媽蹲在小奶狗的旁邊,一邊舔著嘴巴,一邊耐心的看著小奶狗把食物吃完。
然後轉身離去。小奶狗看到狗媽要離開,便緊緊的跟隨著狗媽。
狗媽回過頭來用它的嘴巴和頭輕輕的把小奶狗拱回去,然後快速的轉身,跳牆翻走。
每每看到這些,我的心哪,早就已經泥濘不堪。
後來我問親戚,原來這隻狗媽,每天辛苦的早出晚歸尋找食物,都不辭辛苦地分別送給它的三個孩子。
我要淚崩了!
看著狗媽一天比一天羸弱,我打算給它補補。
有一天晚上,我特意把肉餡兒的餃子留給了狗媽。
結果狗媽媽用嘴巴輕輕的結過餃子後,還來了我家的那隻小奶狗,把肉餡的餃子從嘴巴里面吐出來,給小奶狗吃。
狗媽卻蹲在一旁,一邊看著小奶狗吃肉餡的餃子,一邊不停的用它的大舌頭舔著嘴巴。
我的心情太複雜了……
容我哭一會兒……
狗尚如此,人又如何?
-
27 # 果果微型小說
小時候太姥爺生了重病,家裡要賣一隻羊來買藥,小羊趴在母羊旁邊叫個不停,母羊也是叫聲悽慘。買羊的人嘆了口氣說,早晚要分開的。爺爺接過錢,讓人牽走了母羊,它用頭蹭著身邊的小羊,眼裡含著淚水。小羊也低聲叫著用頭蹭著母羊。就這樣它們母子分離了。小羊一整天沒有吃草,哀傷的小模樣真是讓人心疼。
-
28 # 轉轉App
最近,國外有一名網友上傳了一段打獵的影片,感動了許多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位網友在狩獵野豬時,發現有一隻野豬,雖然受了傷,卻發瘋一樣的逃跑。他就快跑跟了上去,最後還是鼻子靈敏的狗狗,找到了這隻野豬。
但是這隻野豬死死的堵住了一個地洞口,任憑怎麼推拉硬拽,就是沒法把它從洞口移開。僵持了很久,當網友費盡力氣把它拉出洞口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了,只見洞裡突然竄出一個黑影,發瘋一樣的向山上跑去了。
大家都猜測,這應該是這隻野豬的伴侶的或者孩子,這種情感真是令人動容呀。
-
29 # 蟆怪556
我和我家餵養的狗狗有著農厚的感情。狗狗通靈性,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卡羅。第一次抱回家就好象有緣份似的,丈夫和兒子去逗它,它都遛開了,我給了它一點鹹肉隨便叫了一音效卡羅,它含著肉看著我,我想卡羅這名字好聽,後來就把這個命字定了下來。剛開始我帶著它在村裡轉來轉去,進東家訪西家,後來,我不出去了,這狗每天它自己都要去村裡轉一圈,就好像一個守衛家鄉計程車兵,這狗好象人一樣,把村裡的人都熟悉了,它從來不對著村裡人亂叫,這隻狗有一天淘氣了,可能看見了什麼野東西在黃花土裡,它就拼命的追,結果,把人家一塊出苗嫩嫩的黃花葉子給踏平了好幾處,於是土的主人就來告狀,它好象聽懂了似的,嚇得立馬跑到它自己的窩裡去了,我走到它的窩邊說,卡羅,你今天犯了錯,把人家土裡的東西糟蹋了,怎麼辦,人家找到家裡來付訴,我心裡好難受,它好象聽懂了,原本抬著的頭低了下來,眼睛裡有種憂傷感覺,耷拉的腦袋蜷縮著,看著它的可憐樣,我也不忍心罵它,我說,下次記得再也不要去土裡面去玩,從那以後,還真的沒有再去過。更有味的是,這狗狗很小的時侯,常常拉屎和尿在家裡,白天,我就掃出去,餵了兩個多月長大了一點,懂事也挺快的,一天早上,天矇矇亮,它站在我的床邊嗡嗡的叫,我說,你叫什麼呀,天才矇矇亮呢,我還不想起床,我從被窩裡伸出手摸著它的頭,它就咬著我的衣嘴裡嗡嗡的叫。我就下了床,它見我下了床,就直奔大門口,我跟著去到大門口,把門輕輕開了個口子,它跑出去了,我好奇,就跟著跑過去看它倒底做什麼,結果,發現,它在拉屎,好傢伙,長大了,懂得不在屋裡拉屎了,從那以後,它就把屎拉在外面,好聰明的狗狗。從此以後,我越發的喜歡上我家的狗狗了。
-
30 # 異想天開的貓咪
下面我要說的這個故事會有些悲傷,是我的一塊心病。
大概五歲那年,親戚送了一隻小狗,如圖一所示,但不是純白色,夾雜著一團一團黑色,軟綿綿的。萌啊,五歲的我真的是打心眼兒裡喜歡,給他起名叫花花,立馬就去把自己的奶片給他吃。以前在山裡,奶片這種東西算得上是個稀罕物。大概是希望他快快長大別受鄰居家的狗的欺負吧。
他特愛吃生雞蛋。也許是鄉村生活貧乏,沒有什麼狗糧啊之類的給他吃,也沒有大魚大肉喂他,基本上我們吃什麼他就吃什麼,生雞蛋和火腿算是他的最佳美食,火腿只有過年過節才有但生雞蛋常有。家裡養了十幾只母雞,生雞蛋是不缺的。他愛吃雞蛋本沒有錯,錯的是他是一隻狗,一隻看家護院的狗,一隻生長在山村裡的狗,所以不可能每天都給他吃雞蛋,可能過年過節給他開開葷。
他長的特別快,幾個月後就長大了,參照圖二,比圖二要高一些壯一些,毛色更白一些。(可能和記憶還是有出入的)這個時候的花花,會自己“覓食”了,不僅偷吃自己家的雞蛋,還偷吃鄰居家的,鄰居都找上門了。爸媽很生氣打算教育他一番,把花花領進堂屋裡,關上門,我就在一邊看著。我媽拿著雞蛋放在花花眼前,“你還偷吃雞蛋嗎!"花花湊上去張嘴,我爸就是一頓打,記得用的是拖鞋。反覆幾個回合,花花看見雞蛋就繞道。花花疼的叫的時候,我感覺爸媽打的是我,我不聽話的時候,爸媽也是這樣做的,區別是花花是被打,而我是被罰跪。其實爸媽是愛我的,當然也愛花花。只不過我是窮人家的孩子,而花花是窮人家的狗。
終於到過年了,一家人歡天喜地開開心心的,花花看見來往的客人就搖尾巴。
大概是春節第一天吧,天還沒亮,我就聽見花花在院子裡狂吠,我從未聽過他這般叫,撕心裂肺但並不兇殘。之前在半夜遇見偷雞賊時,花花叫的可兇了,爸媽就趕緊起來嚇走了那人。
我心裡有點慌,但是天太冷,就沒起來。我推了母親好幾下,她可能因為招待客人很累,也沒理我。
等到天亮時,我們都起來了,花花沒見了,他掙脫了繩索。這個時候我以為他只是想出去玩,應該還會回來的。
事與願違,三天了都沒回來。我和媽媽開始著急,漫山遍野地尋他。看見山坡上掛的白色塑膠袋都會跑老遠過去看一眼,然而都是空歡喜。找了好幾次,都沒找到,我窸窸窣窣地哭,我看見媽媽也紅了眼。我心想,你不想回來了也好,遇見更好的人家最好了。
寒假結束了。一進班,我就問前後桌有沒有看見我家狗狗。我們是住在山上,學校在山腳下。山上都幾乎尋遍了,很可能去了山下。要是狗狗去了他們誰家,沒準我還能要回來。
“是不是一隻白色的狗!我看見了。皮就掛在代銷店門外(不知道是不是這麼寫,我們那會兒都這麼叫,我還第一次打這三個字)。”鄭曉東說的這話,我記得,好像還抽著鼻涕。
“你騙我吧。”
“真的。不信你去看。”
“他們殺了我的狗。我要找他們去!”
"他們說這隻狗死之前在河裡大口大口喝水,後來就死了,是中毒了,然後就把他拖回家宰吃了。"
這一天我都精神恍惚。
晚上回家跟我媽說的時候,她好像突然知道了什麼。她說半個月前,看見房背後死了一隻雞掛在樹杈上,腳上pan的繩子,以為是從坡上下來的時候不小心纏著脖子給勒死了。但她也怕有毒,就把雞拔毛去髒泡在水缸裡,泡了十幾天。過年那天想給花花過個好日子就給他吃了。
一想到我的花花死的這麼慘,我都格外難受。我無法想象她中毒後的難受勁兒,我也不知道她是怎麼找到了那條河,我從未帶他去過。現在十多年過去了,這事兒就像根針紮在我心裡,再也沒有養過任何狗狗。故事寫完先給我媽看了一眼,她說她無法再養任何小動物了,我們對不起花花。
願天下的狗狗都被溫柔以待,願天下的狗狗都有長久而幸福的一生。
-
31 # Mi狄牙
小時候鎮上很多人家都養狗,但是大部分好多都是長毛的獅子狗,而且還喜歡對著人吼叫。當時我甚是不喜歡它們,可直到那次經歷讓我知道了什麼是狗!
記得在我七八歲的時候,過春節和爸媽外婆家過節,外婆家在一個山裡的村莊。她家有條老狗臉頰寬闊,四肢粗壯,神采奕奕的好不威猛!剛到外婆家我得眼睛就定在它身上了,心想如果把它帶回去,那些獅子狗以後還敢不敢衝著我吼!
大人們一起談笑風生,在我一人無聊至極之時這隻老狗,搖晃著尾巴主動示好來到我身旁,我沒有一點害怕不斷的摸著它的堅硬的背毛,這算打了個招呼。(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外婆沒取名,就叫它”狗“)
過後幾天一直是”狗“陪著我在山野裡嬉戲,可在一次玩耍時不小心掉到了小溪裡,當時畢竟太小,溪水不深,但剛好漫過我的腦袋,嚇得我因為溺水慌亂的胡亂抓時,突然
”狗“出現吊住了我的衣袖,將我居然拖拽到岸上了,事後我坐在岸邊一直哭,而它就在我身邊依偎著,時不時地搖著它那肥大的尾巴。
就是這個場景讓我難以忘懷,一哭泣的小子,一條老狗,坐在小溪邊,這個場景像一幅水墨深深的印在我的腦裡。
-
32 # 嘉杭112431
小時候家在農村,四面都有高山圍繞,山青水秀,所謂高山林密必有猛獸,我住的村子人口不多,基本每家都沾親帶故,村與村之間都隔著大山,所以走動起來也會不方便。
我從小就喜歡狗,覺得狗很有靈性,也通人氣,總之比人可強多了,我家就養了兩條狗,一條長的特別高大威猛,全身灰白色,我給它起名字叫大白,是一條狼狗。一條就比較小點了,長的有點像狐狸,毛色發黃,起名叫它小黃。這兩條狗特別有靈氣,在我不被家人待見的童年,它們卻給了我無限的歡樂,在我寂寞和孤獨的時候,他們會陪我一起坐在地上看天上的繁星,看遠處起伏的高山,看腳邊潺潺的溪水,所以我的童年才能夠有無盡的歡樂。
每次我放學回家,就會遠遠的看到大白和小黃連蹦在跳的跑來迎接我,歡快的撲進我的懷裡,用它們溼黏的舌頭舔我的臉,我就會推開它們,並一起滾在地上瘋鬧起來,那時候我才是最快樂的。
放假的時候我會和它倆玩捉迷藏,我會藏在玉米樓子裡,(東北農村每家都有儲藏玉米的小房子,是用木頭拼接成的)。等待它倆來找我,大白先來到玉米樓子前用眼睛看著我藏身的地方,靜靜的等待。等我憋不住的時候自己跑出來,小黃就沒有大白那麼聰明瞭,可是也是大白身邊的小跟班,有什麼吃力的事情都是大白讓小黃去做,所以大白是非常享受小黃的跑前跑後的,狗也是會耍小聰明的。
大白和小黃給我童年帶來了許多的樂趣,也救了我的命,可以說沒有它倆,我也活不到今天。人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小的時候媽媽就常常讓我打豬草,每次我都會背個和我個頭不相上下的背婁去家附近的山腳下割青草,每次大白和小黃都會跟著,並隨身保護我,每次看到它們玩耍打鬧的身影,我很滿足,今生有它們陪伴我,我好欣慰。
在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我們三個也來到了山下,我就開始用鐮刀割草,大白小黃就在草叢裡打鬧起來,我也沒有功夫看它們玩耍,就想快點割滿青草好早點回家,因為天快黑了,我也有點害怕啊,我一心割著草的時候,就沒有注意周圍的動靜,突然我感覺我背後有人拍了我一下,我還納悶呢,這都快天黑了,誰還來山上啊,我剛要回頭問是誰的時候,突然一個物體從我前面衝過來,把我撞倒在草叢裡,我還沒反應過來就聽到一聲慘叫聲,這時候我看到小黃也直衝過去,它們的身影被淹沒在了厚厚的草叢裡了,我只看到它們在和一個動物在搏鬥,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動物,我急忙爬起來想要去找它們,就看到小黃嘴裡叼著個物件回到我身邊,我接過小黃遞給我的物件一看,嚇的我趕緊扔掉了它,原來是個血淋淋的半隻耳朵,我問小黃大白呢,你們在和什麼東西打鬥啊,小黃用嘴拽著我的衣角來到草叢深處,藉著還沒有完全消失的落日餘輝,我看到躺倒在地的大白,在它不遠處也躺著一條狗,以經奄奄一息了,我沒有管那個傢伙,我來到大白身邊,摸了摸大白,這時候我感覺我手上好黏啊,我低頭一看,大白肚子上都是血啊,我嚇得快哭了,我趕緊叫小黃回村叫人,小黃聽懂了我的話,回身就跑,我心疼的撫摸大白的頭,告訴它千萬挺住,一會來人就好了,大白像是聽懂了我的話,眨了眨眼睛,我脫下了外衣堵在了大白肚子上給它止血,並且著急的看著遠處,過了一會有人喊我名字,我知道是來人救我們了,我剛要喊,就看到小黃來到我們身邊並伸出舌頭舔大白的鼻子,似乎在安慰它,我抬頭看到來人是鄰居二叔和李奶奶,我像是看到救星似的哇的一聲大哭起來,並讓他們快點救救大白,不然它就快要死了。李奶奶心疼的把我摟在懷裡,讓二叔把大白揹回去給它治療傷口。
回到家後二叔把大白放在了屋角的草蓆子上就又出去了,李奶奶就趕緊弄草藥給大白治傷口,一切都弄好了後李奶奶說到,今天晚上就讓大白在這裡吧,我明天還給它換藥,你回吧,明天還得上學,以後別再自己去山上了,多危險啊,你媽也真放心,剛才大白咬死的是一條狼,你二叔去山上處理那隻狼去了,不然我們村子都不能消停了,以後別一個人出門了,知道嗎,我一聽到是狼後一陣後怕,如果沒有大白和小黃,今天晚上我不就成了狼先生的晚餐了嗎。
後來大白的傷口痊癒了,只是肚子上多了一道長長的傷疤,我和大白小黃之間的感情比以往更加親密無間了,可是好景不長,大白和小黃的生命很短暫,因為他們的生命被人為的給終結了。
事情是這樣的,我有一個大表姨夫,是隔壁村的村主任,這個人本性不好,有點色,還很愛喝酒,有一次來我們村辦事,天晚了沒趕回去,就來我家借住一宿,我爸就讓我媽弄點酒菜和他喝了起來,這酒一喝就到半夜了,我和我媽就回屋睡覺去了,表姨夫就醉熏熏的去外面上廁所,剛走到院子裡,大白和小黃就衝他狂叫起來,這一叫就把表姨夫的酒給嚇醒了一半,他就氣憤的說讓你們叫,明天我就宰了你們吃肉,大白小黃哪管他說啥,就是衝他使勁叫,叫聲把我媽給驚動了,我媽出來問表姨夫狗叫喚啥,表姨夫說不知道,瞎叫,明天我把狗弄走,給你錢,拿回大隊給隊部的人開開葷,我媽一聽給錢,就說行,你看著辦,明天你找人來弄吧,說完就回屋了,表姨夫也回到屋子睡覺去了。
第二天我去上學了,當我下午放學後就沒有在看到大白和小黃來迎接我的身影了,我納悶的到處找它們,可是都沒有找到,我問媽媽,媽媽說不知道,不知道又跑哪裡瘋去了,我說不會的,它們都習慣了我放學的時間,不可能到處亂跑的,媽媽沒說什麼,我就到處喊大白和小黃,我來到了李奶奶家,李奶奶看到我在找大白小黃,就說,別找了,它們讓你大表姨夫給打死後拖走了,現在估計都進那些畜牲的肚子裡了,作孽啊,李奶奶說完唸了聲阿彌陀佛,一邊嘆氣一邊去做事了,我一聽大白小黃他們死了,就如晴天霹靂似的,給我打的直髮懵,昨天還活蹦亂跳的和我玩耍,今天就成了一堆骨頭渣子,我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回家找媽媽算賬去了,可是媽媽看到我的反應是如此的冷漠,冷冷的對我說,哭個屁,死爹還是死娘了,不就是兩條狗嗎,比你媽還親啊,等你媽死的時候在哭吧,說完冷冷的瞪了我一眼後離開了,我卻連大白小黃的最後一眼都沒看到,我好難過,我恨他們所有吃大白小黃的人,詛咒他們不得好死,還給我大白小黃啊,我的好夥伴,它們可是救過我的命啊,媽媽你卻一點都不感恩嗎,你把大白和小黃當成啥了,又把我當成什麼了,我哭的好傷心好傷心的,李奶奶走來安慰的拍拍我的頭說到,人性和人心是冷漠的,,活的倒不如動物溫暖人心,你長大了就會明白了,進屋吧,把眼淚擦乾,大白小黃它們在天之靈會保佑你的,人在做天在看,有些人會有報應的,你記住了,我抬頭看到了李奶奶那充滿睿智的雙眼,那是有種無形的魔力,能給我希望和動力,我輕輕的點了點頭,我知道了李奶奶。
後來事情過去一年,一年的時間我對大白小黃的情誼永遠保留在了心間,那個表姨夫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去別的村子裡睡人家媳婦被人家男人給抓住了,一頓暴打,打斷了一條腿,可是這也沒有阻止他吃喝嫖賭,有一次半夜一點多在隔壁村喝完酒就要回家,人家咋留也沒留住,他醉醺醺的拖著殘腿往回走,中途還要經過一片山地,山地兩旁都是松樹林,平時白天都沒人敢走,人們都說那裡特別邪性,鬧鬼,他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而且這條路離家很近,他就非不信邪的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第四天家人找到他的時候他就剩下一堆白骨了,還有頭骨上的兩顆白白的眼珠子,在狠狠的瞪著這個世界,也記錄著他死的時候看到了什麼恐怖的事情吧,他旁邊散落著他的衣服和鞋帽,看來當時他是多麼害怕和痛苦啊,人們後來都說他是被他睡了的女人的丈夫給暗害了,但是沒有什麼有利證據,案件也就不了了之了,可我想他是遇到狼了,或則讓鬼給殺了,因為他壞事做多了,得到報應了,也許是大白小黃冤魂回來報仇了吧。
總之人活一世,千萬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別做壞事,往往壞事做得多了報應就會隨之而來了,人在做天在看,報應不爽,因果迴圈也是有定律的。
回覆列表
我所知道的、讓我最感動的人與動物的故事就是關於我的母親和赤麂的故事。(注:赤麂,音ji幾,食草動物,棲息於丘陵山地灌木叢中,身形似綿羊,公赤麂角長,母角短,身高約八十釐米,體重一般可達到三十千克,身長100釐米。)
該故事發生在四十多年前。
一天傍晚,我放學回到家,發現家裡聚攏著很多人。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就撥開人群擠進去。原來大家來我家是為了看野赤麂的。它身體長約一米,尾長約16釐米,體重大約二十五公斤左右,偏瘦,它的前肢有傷,走路不穩,大家議論說它是被人追趕打傷的。然後逃到心地善良的人家避難來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我家位於村中間,周邊有許多房屋圍著,它卻偏偏逃到村中間的屋裡來,難道野獸逃難真有靈性嗎)。
我母親可憐它,蹲下身子撫摸它,看它非常溫馴地躺在腳邊一副很安心、很享受的樣子,眼晴看向我母親,似乎在乞求她給它療傷。我母親越發疼惜它,吩咐眾人別動它,她急匆匆跑到村醫那要來消炎藥水、藥品,精心為它包紮傷口。以後連續一週,我母親就讓它睡在她的臥室床底下,我父親也沒反對。
不久,這隻赤麂的傷就痊癒了,在房間裡跑來跑去,就像一個淘氣的小孩子。我母親非常喜歡它,但由於家境艱苦,農活又繁忙,擔心照顧不好它,又擔心久了影響到它的生存和繁洐,於是決定送它回到大自然去生活。
在一個晴朗的早上,我母親抱著它走向村莊後面的山坡,我母親身後邊跟著一大群村民,有幾個人叫嚷著,“你把它給我,我給你錢。”“你放下它,我把它打死,分給你一半肉。”還有的暴粗口,罵道:你傻X,現成的錢不賺,送到嘴邊的肉不吃!天底下竟然有你這樣的笨女人!
我母親不為金錢所動,也不生氣,抱著它快速行走,堅持送它到後山坡林子邊,放下它,催它快跑逃生去。但它跑幾步又回頭看看我母親,依依不捨。
身後邊有幾個人手持木棍幾次想下手打死我母親懷裡抱著的赤麂,幾次被我母親護著,不讓他們傷害它。這下一放開,他們哪裡捨得放棄它,拚命追趕,赤麂見勢不妙,撒開蹄子狂奔跑遠了。那幾個人無功而返,有點垂頭喪氣,嘴裡還在罵罵咧咧。
但很多人非常讚賞我母親的做法,說她心地善良,好人有好報。
在當地,愛護動物、保護動物,已成為許多村民的自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