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遺產君

    康熙是清朝歷史上最有成就的皇帝,在位60年,擁有無數的女人,共生下35個兒子,20個女兒,屬於高產皇帝,他養得起嘛,傾全國之力養肥他這一大家子,他有三位皇后,三位皇貴妃,一位貴妃,其他的妃嬪他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其中妃位中他比較寵愛的有五位,史稱五妃,她們分別是:惠妃、宜妃、榮妃、德妃和良妃。

    這其中又以良妃衛氏最為特殊,一般能進入到康熙皇帝妃位的大多是高幹的女兒,而良妃卻出身於地位比較低下的辛者庫家庭,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出身辛者庫而被晉封妃位的人,良妃生前很受康熙的寵愛,那麼為何在她死後被康熙稱為“辛者庫賤婦”呢?

    辛者庫是滿族八旗之下的一個旗人組織,屬於包衣的一種,指的是專門為清廷皇室服務的奴才,裡面的人分為兩類,一類是因為犯罪而被罰役為辛者庫的,另一類是因為家裡人少,被編成半個包衣佐領,所以就成了辛者庫人,屬於正常的包衣。良妃就屬於第二種情況, 她的父親只是一個小小的五品包衣內管領,管理辛者庫,也就是相當於皇帝的後勤人員,而且清朝的後宮中有很多人都是辛者庫出身,只不過良妃的位份要高些,就連朝中很多的大臣也都是辛者庫出身,他們都是正常的包衣籍,這樣的出身並不低賤。另外關於良妃本人的記載,史書上也多是讚美之詞,燕北老人就曾在《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中說她“美豔冠一宮,寵幸無比”,而且康熙對良妃的態度也不是很差,她生前的位份一直都有晉升,康熙還曾特意單獨給她晉升妃位,在她去世後,康熙還親自出席葬禮,並寫了兩篇祭文,可見,良妃還是很受康熙寵愛的。之所以出現良妃是“辛者庫賤婦”的說法是因為一本書裡面的一段話,良妃也為康熙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康熙後期九子奪嫡時八爺黨核心人物的八阿哥胤禩,在雍正即位後為康熙編纂的《清聖祖實錄》有這樣一段話“康熙五十三年,皇帝巡視熱河,本應該在一旁隨侍的八阿哥因為祭奠母妃缺席,特意派人送了兩隻上好的海東青給康熙,可是這兩隻鷹送到行宮時已經奄奄一息,康熙大怒,當著眾位皇子的面訓斥胤禩,其中就說他是‘辛者庫賤婦所生’”可見這段話是針對胤禩,而不是針對良妃本人的,在九子奪嫡中,胤禛和胤禩是死對頭,後來胤禛獲勝成為了雍正皇帝,還將他改名為侮辱性的“阿其那”,並將他幽禁至死,在康熙朝的文獻裡並沒有記載良妃是“辛者庫賤婦”。因此只能推測雍正之所以這樣做,是想以此來說明胤禩已經被先帝厭惡,自己處置他也不過是想盡孝罷了,實質上雍正是為了打壓以前的競爭對手而有意編排的。
  • 22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康熙五妃是指惠妃那拉氏、宜妃郭絡羅氏、德妃烏雅氏、榮妃馬佳氏、良妃衛氏。這其中,良妃出身最差,也最不受寵,和前面四妃沒得比。要不是她的兒子胤禩長大後表現出眾,她不一定能封妃。

    畢竟辛者庫的地位很低,而清初又很重視門第。辛者庫是指“包衣管領下食口糧人也”,是一種包衣組織,皇家奴才,不是網上所傳的專門監管罪奴的機構,良妃也不是生在罪奴之家。

    但雖說如此,和那拉氏、郭絡羅氏等滿州大族比起來,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而且良妃還不得寵,生下兒子8年才被封為嬪,兒子長到27歲才晉升為妃。不過,就算不喜歡良妃,康熙也犯不著在她死後還這麼惡毒的罵她。良妃被罵,是受了兒子胤禩的牽連。

    對於皇帝來說,沒兒子是大問題,兒子多了也是個大問題,如果這些兒子還都挺出色,那就更是讓皇帝老子焦頭爛額了。康熙晚年,就遇上了這個難題。

    太子胤礽穩坐東宮的時候,兄弟們還沒其它想法,胤礽是正宮嫡子,康熙皇帝親自撫養長大,別的阿哥和他沒法比,既然沒希望,大家也就安安分分的了。

    但是,康熙年老之後,看年富力強的胤礽就有點不順眼。拋開父子親情,太子其實是離帝位最近的人,皇帝年紀越大,就越是防備太子。偏偏胤礽受寵慣了,發現被疏遠後有點慌,辦出了一系列蠢事,越發引得康熙猜忌。

    皇帝和太子的關係出現裂痕,阿哥們蠢蠢而動,在大家的各自努力之下,胤礽終於被廢了。

    四阿哥胤禛比較精明,看出康熙其實對胤礽還抱有希望,便表現得非常純良,一再為胤礽求情,彷彿自己一點都不想當皇帝,這就是“不爭是爭”的策略。

    八阿哥胤禩在這件事情上卻有點蠢,還過於急切,他組建的小團隊“八爺黨”上竄下跳,大力舉薦他當太子,惹得康熙十分厭煩,認為胤禩毫無兄弟之情,只顧著權勢。後來便藉著“斃鷹事件”,大罵了胤禩一通。

    那是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份的一天,康熙前往熱河巡視,胤禩本該隨侍在側,卻因為恰逢生母良妃去世二週年的祭日,前去祭奠母親,特意派太監前來對父皇說明緣由,並獻上兩隻上等的海東青。

    誰知就是這兩隻海東青出了問題,送出來時神采飛揚,到了康熙面前卻是兩隻死鷹,也不知哪個環節出了錯。康熙勃然大怒,認定胤禩是在詛咒自己,召來諸位隨行的皇子,當著他們罵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

    此話一出,胤禩就與大位無緣了。

  • 23 # 歷史畫中人

    良妃衛氏,是中國封建史上唯一一個嬪以上等級的妃子當中,用“良”字的,成功的避開了皇帝用來讚美女子常用的“貴德淑賢”等常用詞。而“良”在清朝前期的一些朝代,曾用來形容品階和地位非常卑微的後宮之人,給良妃的這個“良”也可見良妃衛氏的身份和地位,還是非常不受到重視的。

    實際上,康熙說“辛者庫賤婦”,並不是再說良妃衛氏,而說是的良妃衛氏的兒子,八阿哥胤禩,而這也僅僅是一句氣話而已。

    位列康熙五妃之一的良妃,為何死後被康熙稱為“辛者庫賤婦”?

    康熙是清朝歷史上最多皇子的一個皇帝,子嗣眾多,本來是一種福氣,但是對於帝皇之家而言,卻也意味著更多的爭權奪利。所以康熙在位後期,還發生了九龍奪嫡的混戰,其中主要以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的鬥爭最為激烈,其實一開始八阿哥比四阿哥更得人心,但是因為康熙的不喜,直接將他判出局。這種不喜,甚至牽連到了他過世的母親。傳說康熙有一次斥責八阿哥,”乃是辛者庫賤婦所生。“直接否定了八阿哥的出生。

    那麼,歷史上的良妃,究竟是怎樣的地位呢?首先,我們來看看她的出身,是否真的地位低下。

    辛者庫是包衣的一種,和包衣佐領一樣,為皇室服務。有些辛者庫人是罪籍,而大多數辛者庫人則是正常的包衣籍。這種是因為他們家族人少,所以被編成半個包衣佐領,從而成為辛者庫人。而辛者庫出身的后妃,多數是正常的半個佐領出身的辛者庫。加上《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記載,良妃是:天聰來歸“,說明她的族人是在清初投靠清朝,因為人少才被編進辛者庫的。所以,可以判定,良妃並非戴罪之身。

    加上史籍記載入選宮女在宮中還要學習寫字讀書,所以良妃具有一定文化修養。所以良妃本身也是具有能夠讓康熙傾心的條件。

    良妃的封號“良”,滿語含義為:忠厚,善良。為一美譽封號。再考查《康熙字典》中對“良”字的漢語釋義,皆為美好嘉義的含義,可見康熙對良妃的印象是不錯的,而且良妃是清朝首個出身辛者庫而得以封妃位的后妃,可以說,良妃雖然出身算不上尊貴,但也憑藉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康熙的注意。

    檢視康熙朝的冊封記錄,康熙帝往往喜歡大規模集中冊封后妃,如康熙十六年、康熙二十年、康熙五十七年的幾次大型冊封。觀整個康熙朝,除了冊封皇后,受到康熙皇帝單獨冊封的嬪妃只有兩位,即烏雅氏封為德嬪,以及衛氏晉為良妃。德嬪後來被封為德妃,為康熙先後生下六個子女,本身就足夠受寵,她被單獨冊封並不奇怪,而良妃也得此殊榮,康熙對她的喜愛可看出來。

    在良妃生前,康熙其實從不曾虧待她,良妃生前一直有晉升,康熙朝前中期的后妃中,生前獲得妃位的后妃僅僅五人,其中良妃就佔一席位。就連死後,良妃也是備受尊崇的,在康熙眾多的后妃裡,去世後由皇帝親自奠酒紀念並記錄在康熙皇帝起居注冊上的妃嬪,除了慧妃,也只有良妃了。此外,康熙還給良妃做了兩篇祭文,哀悼良妃。

    總結:良妃生前生後,康熙一直對其有情有義,良妃也始終在他心裡保持了一個美好的形象,縱然日後因為八阿哥爭儲,厭棄了八阿哥,也難以想象,他會將他已經死去的良妃,拉出來貶低。其實,關於康熙說良妃辛者庫賤婦的說法,是出自雍正時期編纂的《清聖祖實錄》,康熙帝本人親筆所寫的類似說法未見,且康熙朝文獻對此也無記載。所以究竟康熙帝有沒有說過,尚且存疑。

  • 24 # 四季文史

    康熙是一位痴情的皇帝,愛江山也愛美人。他一生的摯愛到底有多少,不得而知,但良妃衛氏確實是他後宮寵妃裡一個特殊的存在。在良妃身上,有兩個顯著的標籤:一個是皇八子胤禩的生母;一個是出身包衣組織即辛者庫。

    (劇照:良妃衛氏與康熙)

    一部《寂寞空庭春欲晚》電視劇,演繹了衛琳琅(良妃)酸甜苦辣的一生,但作為康熙最愛的五妃之一——良妃,“辛者庫賤婦”卻不是他口裡的不堪之女。據《清聖祖實錄》記載,“辛者庫賤婦”這句話是雍正提出來的。至於雍正為何要這樣貶低良妃,也許是出於報復八阿哥母子而故意杜撰。那麼,良妃出身辛者庫,又獨得康熙恩寵,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雍正皇帝)

    簡要說明一下“辛者庫”。辛者庫是包衣管領下食口糧人,是八旗之下的一個旗人組織,即管領。這種包衣組織並非是專門監管罪奴的機構。辛者庫人分為分原有的辛者庫人和緣罪入辛者庫人,也就是說,辛者庫人並非都是罪籍。現在看來,辛者庫就是同奴不同命而已。

    辛者庫出身的人,並非都一直低賤至死,他們也是吃“皇糧”之人,而且此前,他們也曾風光無限過,所謂三十年河東河西,“只要不死,總有出頭之日”,比如這篇問答裡要說的主人公,她就實現了自己的華麗轉身。

    (劇照:被罰入辛者庫的嬪妃)

    但凡想要出頭的女人,在後宮不但要有一定的政治手腕,還要懂得隱忍和處世。在大清以前,類似的後宮佳人不勝列舉,她們不但才貌雙全,而且八面玲瓏,在帝王面前,分寸拿捏得十分精當。蔡文姬、班昭、上官婉兒,包括一代女皇武則天等,這些女子有的出身平凡,有的出身貴胄,但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審時度勢,把握分寸,懂得進退。

    良妃,出身辛者庫,身份卑微,在宮裡頂多也就是一個浣洗衣物幹粗活的下人,但最後能得到康熙皇帝的無限垂愛,不難看出,她肯定也有過人之處。

    (劇照:良妃)

    (1)長得俊。據史料記載,良妃衛氏“美豔冠一宮”“體有異香”,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氣”。她美貌無雙,清新脫俗,出絕凡塵,這也許是她脫穎而出的前提。

    (2)品行端。衛氏被康熙賜為良妃,“良”為“美好、善良”之意,可見其善良與品行高潔。這可能是她獨得恩寵的關鍵所在。

    (3)有腦子。本是罪臣之女的衛氏不甘墮落,她一心想出人頭地,即便身份低賤,她也不認命。做最苦的工作,施最好的技藝。由於自己的努力,她做得一手好繡品,後在惠妃的提攜幫助下,衛氏逐漸獲得了康熙的好感,並且得到了寵幸。衛氏深知“母憑子貴”的道理,最後,也是由於自己的艱辛努力和不放棄,最終為康熙產下皇八子。

    (劇照:康熙帝皇八子胤禩)

    按清朝祖制,只有皇太后、皇太妃、皇后的祭祀禮儀皇帝才會親自出席,嬪妃和大臣的祭祀禮儀皇帝是絕少參加的,可是良妃死後卻獲得了不一樣的殊榮。據《清起居注·康熙朝》記載,良妃死後,康熙不僅屢次到靈前舉哀,而且還親自主持了滿月祭祀。足見康熙對良妃用情至深。而且我們知道,良妃也是康熙朝唯一死後有兩篇祭文的嬪妃,哀榮之盛,可見一斑。

    (劇照:衛琳琅)

  • 25 # 鑽塔

    因為良妃是八阿哥允禩的母親。

    良妃(1662—1711),1675年入宮,1700年由良嬪晉封為良妃,1681年生下皇八子允禩,是清朝首個出身內管領(即辛者庫)而獲封妃位的后妃。

    八阿哥允禩禮賢下士,對君對臣恭愛有加,對家境貧寒的大臣送錢送物,對因貶謫而離京大臣溫言開導,被眾大臣稱為“八賢王”,身邊聚集了以九阿哥允禟,十四阿哥允禵為首,十阿哥允䄉為輔的“八爺黨”,朝廷內又有軍機大臣佟國綱,馬齊的支援,八爺黨一人出聲,餘人隨聲,形成一股很強的勢力。這引起康熙帝的隱隱不快,認為允禩結黨營私。

    引起康熙帝憤怒的是“舉薦”事件。

    1708年,皇太子允礽因“賦性奢侈,暴虐淫亂,語言顛倒,競類狂易之疾”為理由而被康熙帝第一次罷黜,下旨令百官推薦皇太子。

    一時朝內旋起推薦高潮,大臣佟國維,馬齊,阿靈阿,揆敘,王鴻緒等人聯名上書,推薦“八阿哥”胤禩。

    另一面,九,十,十四等阿哥也聯絡朝中大臣,紛紛推薦八阿哥允禩。

    允禩燒昏了頭腦,一反平日老誠持重的形象,招來術士張德明為其看相,張德明整出一個“八大王,八王大,白字下面有大王”的忽悠,不過堅定允禩及其追隨者的信心。一時間,八王府前,門庭若市。

    康熙帝聞之大怒,怒斥允禩的野心,殺了張德明,第二年處理罷免了佟國維,揆敘,阿靈阿等人。

    康熙帝恨屋及烏,

    由痛恨允禩的不臣之心聯想到他母親良妃身上,罵良妃是辛者庫賤婦。

    康熙帝其實很喜歡良妃,良妃漂亮,豔冠後宮,身有異香,同康熙帝的兩位皇后赫舍里氏,烏雅氏,一起稱為后妃三首,死後,同康熙帝最鍾愛的皇后赫舍里氏一個規格。

    既然這樣喜歡,又這樣罵,只能說明天家無情,康熙對八阿哥允禩的痛恨和不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喜歡看大製作的電影還是小成本的電影?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