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歷史知事
-
22 # 薛白袍
陰謀是啥,陰謀就是《鹿鼎記》中韋小寶的防身法寶,石灰,蒙汗藥。
韋小寶一開始用石灰,後來升級了,開始用蒙汗藥行走江湖,韋爵爺的蒙汗藥下的那叫一個出神入化,很多武林人士栽在他的蒙汗藥下,比如沐王府高手劉一舟。
韋小寶使用蒙汗藥成功騙來了七個如花似玉的媳婦,我覺得韋小寶出一本書《小寶賜你蒙汗藥》肯定火。
這算是陰謀。
陽謀呢?
比如《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幫助周芷若在少林寺迎戰三度大師,一開始張無忌為了幫助周芷若成名,使用聖火令上的古怪武功,招式滑稽兔滾鷹翻,配合著周芷若曼妙的武功,承托出周芷若高手風範。
但是到後來比拼內功時,周芷若就露餡了,只能在外圍無關痛癢的打兩下,對於三度和張無忌的較量根本插不上手這一段金庸寫得很精彩:
斜眼看周芷若時,見她左支右絀,也已呈現敗象,……一聲清嘯,使開兩根聖火令,著著進攻。……他這一全力施展,三僧只覺鞭上壓力漸重,迫得各運內力與之抵禦。…………株蒼松間的爭鬥越來越是激烈,三僧頭頂漸漸現出一團淡淡的水氣,知是額頭與頂門汗水為內力所逼,化作了蒸氣,……張無忌頭頂也有水氣現出,卻是筆直一條,又細又長的聚而不散,顯是他內力深厚,更勝三僧。 周芷若卻不與三僧正面交鋒,只在圈外遊鬥,見到金剛伏魔圈上生出破綻,便即縱身而前,一遇長鞭攔截,立時翻若驚鴻般躍開。這麼一來,張無忌和她武學修為的高下登時判然張無忌一心想要幫助周芷若成為天下第一人,周芷若一開始表現也可圈可點,但是奈何周芷若實力委實不行,最後一到真正的較量還是露出了馬腳。
張無忌這種算是陽謀,陽謀靠的是實力。
當然歷史上的陽謀有時沒這麼簡單,都是雙方真實實力的碰撞。
比如毛先生和蔣先生重慶談判,是真正的陽謀較量。
蔣先生的算盤打得很妙,但是萬萬沒想到毛先生竟然應戰。
毛先生冒著風險到山城,這份膽量趕上關雲長單刀赴會了。
毛先生用的是陽謀,蔣先生的陰謀遇到陽謀如雪遇驕陽,瞬間被融化,這場世紀會面中蔣先生看似風光無限,其實在輿論上無疑是敗了。
當然毛先生臨去重慶前,做了一系列安排,保證自己即使人到重慶依舊能夠安全返回。
這是一場真正大智慧的較量,把陽謀玩到了登峰造極。
三國時也有陽謀玩的好的人,曹操。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就是三國最大的陽謀。
當年漢獻帝流亡要飯的時候,袁紹的謀士沮授給袁紹出主意說:
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但是袁紹覺得把皇帝接到身邊來,會有很多約束,於是沒有采納沮授的建議。
與此同時曹操的謀士毛玠也給曹操建議:
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一聽這是個好主意啊,於是派大將夏侯惇去迎接漢獻帝。
漢獻帝肯定是個雷啊,把漢獻帝接到自己身邊後,曹操和漢獻帝手下大臣進行了很多年的鬥智鬥勇,比方說衣帶詔啥的。
後來曹操甚至不敢再去朝見漢獻帝,恐怕漢獻帝加害自己,他和漢獻帝一直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這證明了袁紹的顧慮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自從曹操奉天子以後,得到的好處更大,他成了正義的化身,道德的楷模,以天子的名義四處征討,合縱連橫,數年間把自己的事業做大。
曹操的奉天子這招,風險挺大,收益更大。
狹天子以令諸侯,這算是三國時候的頂級陽謀了。
=========================
-
23 # 歷史守望者
歷史就是一部計謀史,歷史上的許多大事件都是在各種計謀的運作下完成的,其中不乏草船借箭、空城計這類令人拍案叫絕的妙計。計謀有陰謀和陽謀之分,歷史上陰謀不少,但說到歷史上的陽謀那就不得不提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了。杯酒釋兵權是明著來的
趙匡胤實施杯酒釋兵權的時候並不是用欺騙或者誤導的方式,而是直接把話挑明著說。
趙匡胤先是對石守信等將領說道自己的皇位離不開各位的擁戴,以此表達對大家的感激和信任。
然後趙匡胤話鋒一轉說道自己雖然做了皇帝但是連覺都睡不安穩,眾將聽後感到不解,於是問明緣由。
趙匡胤以此為契機說道我對你們是放心的,但是難保哪天你們的部下不會像當初你們擁戴我做皇帝一樣擁戴你們做皇帝。
眾將領只能入局,否則會有謀反之嫌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了,眾將領自然已經領會趙匡胤的意思了,而且也只能入局,否則就等於給自己安上謀反的嫌疑。
趙匡胤這出杯酒釋兵權和陰謀是有本質的區別,因為他是把情況挑明著說給石守信等人聽,算是因勢利導吧,沒有欺騙和誤導的成份,所以算是陽謀。
事後趙匡胤也兌現了當初的承諾,讓這些將領們交出兵權後過上榮華富貴的日子,趙匡胤自己也因此獲得了寬厚和絕頂聰明的美譽。歷史上有多少陽謀這個不好說,但杯酒釋兵權無疑是其中很著名的一個。 -
24 # 瘋狂的008
所謂“陽謀”,就是我挖了一個大坑,你親眼看著我挖的,也知道跳進去就很難再爬出來,但你還不得不往裡跳,當然,前提是挖坑的人得有足夠的智慧和實力,不然坑不了對手,反而就成了自掘墳墓——這是一種變相的實力碾壓!
漢武帝的推恩令就是陽謀的典範,以推恩體現孝道的名義,不費朝廷人力物力,配合酎金律從根本上瓦解了諸侯王的實力,把漢代中央集權推到了頂峰!淺談西漢分封制漢初的諸侯王可以說是bug級存在,當時漢朝的版圖大部分都被十個諸侯王所有,皇帝直接管轄的郡只有十五個,除了擁有數個郡縣遼闊的封地,諸王可以“自置吏”,自行任命二千石以下官員;“得賦稅”,自己收取封國內的賦稅,財政軍三項大權一把抓,只是名義上受中央節制。
漢高祖劉邦立下“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本意是依賴分封劉氏子孫鞏固漢家天下,但因為過於依賴同姓王和大力推行無為政治,使諸侯王勢力不斷坐大,到劉邦的孫輩兒時,諸王已經有了威脅皇權的實力。
漢文帝的實踐前面說過,“陽謀”是一種變相的實力碾壓,不能你挖個坑讓我跳,我就必須要跳進去,而且還是準備同時“坑”一群人的時候,搞不好埋的那個人就是自己了。漢武帝的《推恩令》之所以能夠順利實施,要得益於他父祖兩輩兒漢文帝、漢景帝打下的基礎。
漢文帝即位後不久,就以酬謝齊國覆滅“諸呂”的功勞為由,分封齊王的兩個弟弟劉章為城陽王,劉興居為濟北王,但分封用的土地是從齊國本身分離出來的……拿別人的土地做順水人情,你還挑不出理兒,文帝這一手確實高明,這是第一次三分齊國。
乃立趙幽王少子闢彊為河間王,以齊劇郡立硃虛侯為城陽王,立東牟侯為濟北王,皇子武為代王,子參為太原王,子揖為梁王。公元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因對漢文帝劉恆即位不滿,趁文帝巡視討伐匈奴前線時舉兵反叛,這是漢代王國武裝反抗朝廷的先例,三年後,淮南王劉長又打算反叛,但是還沒來及發動就被抓了。
兩起叛亂後,賈誼上《治安策》(又叫《陳政事疏》),他指出危害西漢政權主要因素就是諸侯王的存在,而且提出瞭解決辦法“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用大白話說就是分割諸侯王的封地給他們的兒子,一代代分下去,直到“地盡為之”。(賈誼)
但是這個方法比較直接,強盛的諸王又不是傻子,加上文帝本就得位不正,還要忙著恢復發展社會經濟,形勢上不允許他和諸侯王公開對抗。
直到文帝十六年,齊王劉則死後無子嗣位,文帝才逮著機會把仍是最強的齊國一分為六,又把之前反叛的劉長淮南國一分為三。
長未到處所,行病死,上憐之。後十六年,追尊淮南王長諡為厲王,立其子三人為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進擊的漢景帝(漢景帝劉啟)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駕崩的同年六月,太子劉啟即位,是為漢景帝。
做為繼任者,景帝繼續推行削藩政策,他聽從了晁錯的意見,也可能和景帝做太子時“失手”打死了劉濞的世子有關,決定先從最強盛的吳王劉濞下手,但是劉濞在吳國經營了四十來年,除了煮鹽販賣,他還自己鑄錢,可以說要人有人,要錢有錢,發現朝廷準備動手,就國仇家恨放一塊,來了個先下手為強——連和楚國等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反叛,史稱“七國之亂”。
或許是景帝想要爭取時間,也可能借晁錯人頭掩蓋自己骨肉相殘的殘忍,他聽從袁盎的建議殺了晁錯,當然,七國沒有因此退兵,劉濞自稱“東帝”,公開了要和景帝拼個你死我活。
結果雷聲大雨點小,周亞夫只用了三個月就徹底將叛亂平滅,七王皆死,除儲存楚國另立新王,其餘六國皆被廢除。
漢景帝趁勢收取諸侯國支郡、邊郡歸朝廷所有,繼續推行賈誼“眾建諸侯”的計劃,先後分封了諸皇子為王;取消諸侯王任免封國官吏和收取賦稅的權利,諸侯王不得自己治理封國,必須由朝廷派遣官員,而且無權過問封國政事,只能按朝廷規定的數額,收取封國賦稅充當俸祿。
至此,諸侯國封地還在,但是喪失了政治權利,已經和普通郡縣沒區別,不再具有和中央對抗的物質條件。
“終結者”漢武帝(漢武帝劉徹)
經過文、景兩朝一系列的舉措,至漢武帝劉徹登基時,諸侯王的實力已經形不成氣候了,但是在武帝看來,仍然擁有大片封地的諸侯王,依舊是不小的潛在威脅。
雖然國力上壓諸侯王一頭,但是如果強行削藩仍然會引起各封國的強烈反彈(諸侯王手裡還有一定兵權,加起來也不是少數)——錢、權、你爹已經收走了,再把土地拿走還叫什麼封國?
主父偃對漢武帝說:
今以法割削之,則逆節萌起,前日晁錯是也。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寸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願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 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從其計。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按晁錯那麼幹肯定不行,不過現在諸王孩子多,但是有繼承權的只有嫡長子,都是骨肉兄弟,怎麼能厚此薄彼呢?實在是太不符合仁孝之道了!希望陛下命諸侯王雨露均霑,讓那些沒有繼承權的苦孩子也能享受下王侯的待遇,人人平等,大家怎麼會不喜歡呢?
你看,朝廷不要你們封地,只是讓你們分一點給自己的其他孩子,又體現仁孝,又都混上了編制,多好呀!你說不分?先問問自己那幫孩子答應不答應~或者欺我劉徹的大軍都是泥娃娃麼?
就這樣,諸侯王照此推恩,過個兩三代以後,眼看著一個個原本“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的諸侯國越分越小,最後“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里”,變成幾百個不再受王國管理,直接被郡轄制的縣。
這就是陽謀!威逼利誘加內部分化,這個坑跳也得跳,不跳,自己人就會先把你推下去,完全無解!
別急,這還沒完~
文帝時規定,在長安祭高祖廟獻酎飲酎時,各王侯依據封國人口獻黃金祭祀,還要檢驗這個金子份量夠不夠,成色好不好,有問題的王侯削縣奪爵。
原本就是走走過場的事,但是認真的劉徹覺得必須要好好檢驗一下,看看有哪些不肖子孫連祖宗都騙,當然了,檢驗標準由他說了算!
於是一次獻酎金,他就擼了一百多個爵位,這就是著名的“酎金失爵”,但是實力大減的王侯們已經沒人敢吱聲反對了。
參考:《史記》《漢書》
-
25 # 弋北談古今
“杯酒釋兵權”便是最著名的一次陽謀了。趙匡胤想要的已經擺在了桌面上,那些將軍即使再不想,也不得不出讓兵權換取生命安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次最著名的“陽謀”吧。
【事發背景】唐朝自“安史之亂”以來,藩鎮割據勢力尾大不掉,中央集權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隨著當時勢力最為強大的河北軍閥朱溫滅唐建立後梁之後,各地軍閥紛紛擁兵自立建立自己的國家,整個天下亂成了一鍋粥。這就是中國史上混亂動盪的五代十國階段。
趙匡胤本人先是投靠了後漢郭威的行伍之中,接著又向後周柴榮效力。有些人註定就是主角,天生就是要發光的,趙匡胤就是這樣的一種人。趙匡胤自參軍以來就屢立戰功,深得皇帝的賞識和部下的支援。隨著趙匡胤仗打的越來越多,他的官也越做越大,同時身居高位的趙匡胤也遭到了來自深宮之中的猜忌懷疑。
公元960年,後周得知契丹人南下進攻,立即派出趙匡胤率領軍隊北上抗敵。當大軍剛離開京城沒多遠,軍中計程車兵將準備的黃袍披在趙匡胤的身上,眾將士紛紛宣誓擁護趙匡胤做皇帝。趙匡胤就這樣從一名將軍成為了君主。而這樣被迫成為皇帝的事情在五代十國已經屢見不鮮了。
趙匡胤不久之後建立了宋朝,雖然天下已經大致穩定,可仍然不時有將領叛變。趙匡胤絞盡腦汁思考,為什麼在唐朝末年又會這麼多武將叛變自立呢?在謀士的建議和自己的思考下,趙匡胤決定要革除那些開國武將的兵權,穩定宋朝內部局勢。
【過程】公元961年,趙匡胤趁著所有的大將軍都在京城上朝,便宴請這些開國將軍。當宴席即將結束時,趙匡胤向石守信等人哭訴說當皇帝太累了,不僅政務繁忙還得提心吊膽提防那些將軍謀反,還不如曾經做節度使的時光快樂。石守信等人此時還不知道趙匡胤葫蘆裡賣什麼藥,只好客氣應承。接著趙匡胤又表達了想要讓這些人自主放棄兵權,而宋朝將會給予高官厚祿保證衣食無憂的承諾。
【結尾語】五代十國的動盪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那些武將受到自身軍事集團的支援與脅迫,很多時候不得不謀反。中央朝廷的實力弱於地方軍閥,謀反一起便無力控制。於是自唐末以來,戰亂四起,諸侯紛爭,民生凋敝。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非常巧妙地處理了中央朝廷與地方軍閥的關係,為宋朝的穩定提供政治基礎。這也少不了那些武將真心協助與支援,如果不是他們主動放棄,可能宋朝又有另一番景象。宋朝也是中國漫長中少數幾個沒有在建立朝代之後屠殺功臣的封建王朝。
當然,凡事有利有弊。“杯酒釋兵權”也影響了宋朝以及以後的中原王朝武力衰落,在面對少數民族入侵時對抗乏力。
回覆列表
很多人受到李敖等作家影響,都以為,國民黨總裁蔣介石是個陰謀大師,一旦打仗,就用金錢美女和高官厚祿收買對方將領,在軍閥混戰中無往不利,在抗日戰爭和反人民戰爭中卻從未勝利。
很少人知道,他也曾用過陽謀,只不過,這個陽謀居然是被當作陰謀來使用的。
這個陽謀便是重慶談判。
陽謀,就是一種光明正大的謀略,這個謀略表面目的公開在外面,實質目的隱藏在暗處,不管你同意不同意,都必須入這個套。
1945年8月15日,偉大的抗日戰爭勝利了,在國民黨正面戰場和共產黨敵後戰場的共同努力下勝利了。可是,對於掌握絕大多數人社會資源的普通人來說,蔣介石就是最高的抗日領袖,就是中國人的大救星。如今,蔣介石打算把這個大眾映像在加深一些,對全國人民宣佈,邀請共產黨最高領導毛先生來重慶進行和平談判,國共繼續合作,共建聯合政府!
蔣介石的這個陽謀一旦釋出,立刻贏得了全國人民的一致喝彩,就連那些一貫反蔣的西南聯大的教授和學子們,都不得不轉變觀念宣佈支援重慶談判,支援蔣介石的民主聯合政府。
平心而論,這個陽謀是無懈可擊的。延安方面如果派人來,就有可能重蹈胡漢民和張學良的覆轍、被扣下作為人質,上百萬八路軍新四軍只能接受改編向當年的東北軍一樣,被改造成中央軍;如果延安不派人來或者來的談判代表不夠分量,就可以順勢聯合民盟等中堅力量對他們口誅筆伐,在民族大義的譴責下,八路軍和新四軍會發生大規模倒戈,瞬間土崩瓦解。
然而,令人無語的是,蔣介石居然把這個陽謀當成陰謀來玩,最後把自己也玩死了。
蔣介石堅定地認為,延安方面一定不會來人,不願意就改變軍隊進行談判。所以,這個陽謀,本來就是陰謀。蔣介石命令自己手下的御用文人寫作班子寫了大量對延安方面口誅筆伐的黑材料,隨時都能發表。就等著延安一封電報出來,這些材料就妄圖一舉顛覆共產黨在解放區的統治基礎。
令蔣介石沒想到的是,自己化陽謀為陰謀了,延安方面卻“以陽謀隊陽謀”,真的做好了萬全準備與國民黨全面和解。甚至延安的黨中央都做好了遷往兩淮(蘇中根據地,靠近南京)的準備。
老蔣頓時麻爪了?居然來真的?
在老蔣看來,所謂解放區,不過就是一群窮光蛋組織起來的地方軍閥。共產黨的大官們給他們安上一些副主席、副司令的閒置,高官厚祿養起來,或者把他們趕到外國留學去,事情就萬事大吉了。兵不血刃,就能解決這些沒見過大世面(他不知道共產黨人的理想才是真正的大世面)的鄉巴佬。
還是一貫的金錢美女高官厚祿誘惑對方倒戈,也難怪李敖說老蔣就只會這一種陰謀了。
不過,老蔣信心滿滿的另一原因在於,蘇聯是堅定站在他們這一邊的。
早在抗戰後期,蘇聯就表態說表示“中國政府要求軍令 、政令統一極為允當” , “中國只能有一個政府,由國民黨領導” , 蘇聯的武器及其他物資援助“均以中央政府為惟一物件 ,不供武器於共黨”。蔣介石出賣蒙古換取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則明確規定“蘇聯政府同意予中國以道義上與軍需品及其他物資之援助 , 此項援助當完全供給中國中央政府即國民政府” 。談判前夕, 斯大林先後兩次電告中共, 要求毛澤東去重慶談判 , “同蔣達成協議 ,解散軍隊 ,加入國民政府” , “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令老蔣意外的是,延安來人不是投降的,開口的第一個條件就把老蔣嚇到了,頓時手足無措!
延安來人的條件包括“ 黨派合法” 、“中共軍隊縮編 48 個師” 、“承認解放區” 等系列談判條件。這些問題,蔣介石及其幕僚從沒有考慮過,他們發現,原先準備好的高官厚祿和榮華富貴,根本不足以收買真正的理想主義者。(類似的現象在北洋派和革命黨談判中也曾出現)
延安來的人還說“人民得到的權利 ,絕不允許輕易喪失” ,即便是“一枝槍、一粒子彈, 都要儲存 , 不能交出去” 。“對 於中國人民來說 ,根據地比什麼都重要 ……。武裝脫離了根據地無法生存。”老蔣發現,自己之前對共產黨的理解,是完全錯誤的!
就這樣,老蔣因為要和平談判,在軍事上又不敢對孱弱的八路軍大打出手,政治上更是依賴於美蘇兩國的調停,談判上卻被客場作戰的中共代表團牽著鼻子走。
最後,老蔣只能捏著鼻子承認了“雙十協定”,給自己套上了“和平”的枷鎖。
等到第二年公然撕毀雙十協定,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反人民內戰,老蔣發現自己談判了半天,把自己的抗日領袖的政治資本全部折騰光了!
陽謀就是要光明正大才能成功,如果用陰謀思維來玩陽謀,最後被玩死的只有自己。這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