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抗擊匈奴的李牧,蒙恬,衛青、霍去病,下殺胡令的冉閔,抗擊苻堅的謝安謝玄謝石劉裕,抗擊突厥的李靖、李績、蘇定方、薛仁貴,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抗金英雄岳飛、韓世忠,抗元英雄孟拱,抗倭名將戚繼光,抗遼英雄有誰,抗清英雄有誰?
6
回覆列表
  • 1 # 史海拾遺

    說一個抗遼英雄,順帶澄清一下他不該承受的罪名。

    潘美,字仲詢。北宋開國名將之一,抗遼英雄。說到潘美,另一個名字更為人熟知—潘仁美。在《楊家將》中,楊家世代都是征戰沙場的民族英雄,而潘仁美則是一個奸詐小人,他不僅陰險狡詐,還公報私仇,陷害楊家將,不僅使楊令公撞死在李陵墓前,還殺害了楊七郎和楊三郎。潘仁美壞事做盡,受到世人唾棄。潘仁美的原型就是潘美,人們自然都以為,潘美就像潘仁美那樣,是個奸詐小人。其實,真實的歷史剛好相反,歷史上的潘美是一位英雄,楊業的死也不能全怪潘美,而且他的軍功比楊家令公楊業還要大。

    潘美最初跟著周世宗柴榮打天下,後來趙匡胤篡周建宋,潘美就跟了趙匡胤,潘美在北宋立國過程中,南征北戰,戰功卓著。在滅南漢、平江南、降北漢等一系列奠定帝國基業的戰爭中,潘美都立下汗馬功勞。

    986年,宋兵三路北上伐遼,潘美為雲、應、朔等州行營都部署,率西路軍出雁門,所謂披靡,連戰連勝。可惜由於東路軍曹彬戰敗。西路軍不得已只得撤兵。楊業在撤退過程中被俘身亡。

    楊業之死,多方都有責任。首先是監軍王侁,他“性剛愎”,逼副帥楊業進軍,置之必敗之地,而又見死不救,致使楊業兵敗,負主要責任,潘美這方面也沒一定責任,但是相對王侁為小,這點從後來的處罰可以看出,潘美被降了三級,但一年後就升回來了。他死後,宋朝追贈中書令,諡武惠,配饗太宗廟庭。在宋真宗時代又追封潘美為鄭王。而王侁因此卻直接被免冠、流放。明顯處罰更重。還有一點是東路軍的失敗,導致西路軍必須撤退,而西路軍此時已經深入遼境,隨時有被圍殲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太宗還下詔,要求撤軍時,掩護雲、應四州之民內徙,這大大加重了部隊負擔,影響了部隊的機動性,使得西路軍行動遲緩。造成楊業的兵敗被俘。

    潘美是一代名將,在對抗遼朝的過程中,立下過許多戰功,可稱得上抗遼英雄。

  • 2 # 安守心

    抵禦外敵入侵,抗金英雄,人們自然會想到岳飛。“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北宋的滅亡,對岳飛來說有刻骨之痛。岳飛渴望北伐收復失地,他曾與部下痛飲,說了一句名垂古今的話: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 3 # 趙兄御古典

    先說主要幾位:第一位趙國七雄之趙國戰神李牧,李牧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百戰百勝用兵如神戰爭中未嘗一敗,戰國四大名將至少排名第二。就連即將一統天下的秦國在與趙國李牧手中也是屢戰屢敗,若非趙王聽信讒言秦國一統天下尚不知何年何月!有句話說得好,李牧不死趙國不滅,趙國間接就擋住秦國東進的兵鋒。但本篇所說的是抗擊異族的入侵,但不要著急,李牧也是其中佼佼者,後世朝代比如大宋大明整個龐大的帝國沒能堵住異族進攻,但這位趙國李牧竟使林胡匈奴不難南下,一戰消滅其主力使北方敵國再無力進攻。戰國一百多年打擊外族堪稱第一英雄。

    第二位漢朝大司馬衛青驃騎大將軍霍去病舅舅外甥倆,漢朝建國初之漢武帝初年受北方匈奴連年騷擾欺凌,終於在劉徹時期開始翻盤,衛青從一個外戚用軍功成為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襲龍城,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敗單于。(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說的就是這位。

    第三位驃騎大將軍,衛青外甥霍去病不遑多讓,名將、軍事家,冠軍侯封狼居胥。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河西受降,漠北之戰大破匈奴。舅舅外甥打的匈奴殘兵在東方混不下去跑西方稱王稱霸去了。更為難得竟24歲(虛歲),名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第四位武悼天王冉閔大帝,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在五胡十六國吃人不吐骨頭的年代,漢人就是野蠻人的盤中餐,那叫野獸是一點都不為過!果斷敏銳,以勇猛著稱。父親被殺忍辱出仕後趙,授遊擊將軍,封修成侯。數從征伐,屢立戰功。石虎死後,擁立石鑑,然後屠胡滅石。為漢族立有不世之功,再造之恩。為漢族中不可不提的大英雄大豪傑。

    第五位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武穆嶽王爺,即便是死後異姓能封王的怕也是少的可憐。這位或許是使半數漢人免早一百餘年成為亡國奴的英雄,與其他有志同僚憤然舉起抗金大旗,屢敗兵鋒正盛的金國,使其不得不嘆言:撼山易撼岳家軍難。誰要說岳飛不是民族英雄那便是對歷史的羞辱!

    第五說一說抗清四大英雄:第一位明朝末年薊遼督師袁崇煥,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大炮轟死了後金開創者努爾哈赤。並擊退了皇太極大軍解了京師之圍。軍事上佔不了便宜的皇太極反間計遭凌遲處死,百姓們不知以為是賣國賊竟被拍賣肉體而食!第二位李定國南明的西寧王(後封晉王)得力戰將,定國設伏將清軍團團包圍,四面猛攻,清軍大潰,尼堪被陣斬,全軍覆沒。李定國取得桂林、衡陽兩大戰役的勝利。南明本可藉此把握新局面擔相互掣肘功敗垂成,可見這點比不上南宋。第三位鄭成功南明的延平王賜封國姓爺,不願與父親鄭芝龍一樣降清,收復了被荷蘭人佔領了三十八年的寶島臺灣,真可謂是功在千秋。第四位史可法,揚州十日如果嚴格追究責任,史可法當是第一份,以他留守第一重臣的身份如果支援福王,福王何必求助四鎮?終弘光一朝,朝廷圖有虛名,文武交訌,將領紛爭,內耗激烈,無暇他顧的始作俑者正是史可法,但史可法走到了最前線,成為了堅決抵抗滿清勢力的一份子也是值得肯定的。 感謝諸君的品讀欣賞

  • 4 # 失去她我很無奈

    抗遼的不是太清楚,因為宋建立後都是想收燕雲,主動動手的,就檀淵之盟是遼來攻,而且滅遼的是金,其他地方都不太出名,所以不太清楚。抗清的民族英雄我最服二個人,第一是以二百人開鎮東江活遼民數十萬的毛文龍,他敢在老奴兵峰最盛之時僅憑几百殘兵和老奴死磕,其勇氣和氣節讓人佩服,當然他也有很多不法之事。第二是李定國。

  • 5 # 洞庭一葦1188

    有很多,如:

    戰國時期的李牧、蒙恬

    漢朝時期的衛青、霍去病、李廣、班超、陳湯

    隋朝的史萬歲、長孫晟

    唐朝的李靖、李勣、侯君集、蘇定方、薛仁貴、王忠嗣、高仙芝、張儀潮

    宋朝的楊延昭、种師道、狄青、岳飛、孟拱

    明朝的徐達、藍玉、于謙、戚繼光、俞大猷

    清朝的彭春、左宗棠

    英雄事蹟太多,在此不再贅述,請題主自行百度。

  • 6 # 卓雅看歷史

    這個表格列的很詳細,人物也都是比較有影響力的人物,我來講講那些不怎麼出名的吧。

    陳湯——抗擊匈奴的英雄。

    陳湯並不出名,但他說的一句話,大家一定有印象,“犯我強漢,雖遠必誅,”這句話隨著《戰狼2》的熱播響徹大江南北,激勵著每一箇中國人的心。

    兩千年前,當匈奴壓境時,朝廷無能,陳湯在朝堂上慷慨激昂,極力主戰。陳壽多次請纓去西域,終於成功。

    陳湯趁著領導甘延壽生病時候,假傳聖旨,集合部隊,對陣匈奴,斬殺單于。這場戰役也是西漢後期對抗匈奴中,為數不多的勝仗。沒想到匡衡,就是那個鑿壁借光的窮孩子,來了一個秋後算賬。

    漢元帝不傻,沒追究過錯,當然也沒有大肆封賞。這事就這麼過去了。後來,昭君出塞,漢朝和西域換來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

    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抗擊元朝的英雄

    曾有一篇爆文《崖山海戰,再無中國》,文章大意是南宋末年,崖山海戰以後,宋朝文化殆盡。我不同意文中的某些觀點,但不得不承認,崖山海戰的確慘烈。

    崖山海戰,其實就是宋朝和元朝最後一絕死戰的日子。

    1276年,臨安陷落,皇帝投降,文天祥被俘,張世傑出逃,陸秀夫退守溫州。國不可一日無君,所以張世傑擁立宋端宗,多次擊退元軍的進攻。

    元軍一路勢如破竹,張世傑、陸秀夫一路抵擋一路撤退,最後到嶺南即廣東。宋端宗繼位兩年不幸溺水而亡,朝廷人心渙散,元軍趁勢攻擊。

    最終崖山一戰,宋軍全軍覆滅,陸秀夫跳海,張世傑隨後。

    文天祥被俘之後,忽必烈極為籠絡,親自審理。然而文天祥寧死不服,最終犧牲。

  • 7 # 李雲飛40897054

    1、岳飛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起到紹興十一年(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應招在相州參加趙構為大元帥的部隊。 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1133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 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2、衛青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3、于謙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升為巡按江西,頌聲滿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 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于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 當時朝務繁雜,于謙獨運徵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4、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5、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 、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鹹淳六年(1270年)四月 ,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 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 ,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 ,退守餘杭。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 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 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範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 8 # 伊馨憐

    有抵抗秦軍的李牧,廉頗,項燕,昌黎大戰抵抗石趙政權冉閔石虎的蔡懷,北方抗金的八字軍紅襖軍所有成員,北方抗金領袖岳飛,王彥。中近代抵抗英國鬼子的關天培,葛雲飛,陳化成,裕謙,抵抗日本鬼子的左寶貴,丁汝昌 ,鄧世昌,徐驤,抵抗法國鬼子的劉永福,馮子材,抵抗沙俄及其走狗的左宗棠和雅克薩攻城戰裡面的清軍官兵,抵抗八國聯軍的義和團所有拳民和武衛軍領袖聶士成。還有義和團首領端王。

    近現代,反抗日本鬼子資本家壓迫的顧正紅,反抗西方殖民強盜及其北洋走狗剝削壓迫中國人民的五卅運動京漢大罷工省港大罷工所有成員

    抗日戰爭,吾輩當首當其衝,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的29軍副軍長佟麟閣,師長趙登禹,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的當代岳飛~吉鴻昌,與敵人血戰一天殺敵數百,最後光榮跳崖的狼牙山五壯士,東北雪原嚴寒中飢腸轆轆卻寧死不屈殺敵數十的楊靖宇,還有威震敵膽的劉老莊八十二壯士。把日狗帶入八路軍伏擊圈的兒童團員王二小,與日寇血戰一天,彈盡糧絕後英勇投江的抗聯八巾幗。率領部下奮勇殺敵,流盡最後一滴血卻屹立不倒令敵人不敢近前的張自忠,母子兩代英雄,中國穆斯林的楷模,回族抗日英雄馬本齋和他的回民支隊,草原上縱橫馳騁殺的敵人聞風喪膽的蒙古齊俊峰十八營。和那些所有的為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獨立國家統一無私奉獻的各族兒女

  • 9 # 歷史至上

    抗遼英雄

    楊家將中的楊繼業、楊延昭父子。

    抗清英雄

    袁崇煥,在抗擊清軍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可是被崇禎皇帝下令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

  • 10 # 林子說歷史

    古代歷史上自秦漢時期,形成大一統王朝之後。異族入侵的危害,便突顯出來。而抗擊異族入侵的英雄,在歷史長河中,可以說也是數不勝數的。而比較有名的如岳飛、戚繼光、袁崇煥等。他們每一個英雄的事蹟都很多,下面在分說一下。

    岳飛

    岳飛在華夏可是一個大名人。他的很多事蹟,我們也都是耳熟熊詳。

    如岳母刺字,這個說的是岳母為了教導好岳飛,在岳飛的背上刺了盡忠報國四個字。這一點可以說是,國人家喻戶曉的事兒。

    還比如岳飛曾兩次北伐。在岳飛北伐時,還曾被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招回。岳飛還被稱為是,中興宋朝的四將之首。

    並且岳飛不僅是軍事家、戰略家,他還是一個著名的詩人。如他的《滿江紅-怒髮衝冠》,這可是被人廣為傳頌的一首詞。

    當然岳飛還有很多英勇事蹟,再講三天也講不完。所以此處只說了一些比較著名的。

    戚繼光

    說起岳飛和戚繼光就,我們就會想到,岳家軍與戚家軍。其中戚繼光與他帶領的戚家軍,他們的英勇事蹟也是非常的多。

    戚繼光的事蹟中,最多的便與抗倭有關的。如他在浙江練兵,他練出來的兵與倭寇對戰。

    多次都是大敗倭寇的情況下,只有幾個人的傷亡。多的時候一般也就是20或是30多人。可想而知他練的兵有多麼精銳。

    比如台州花街一戰,大敗倭寇傷亡3人。白水洋一戰,大敗倭寇傷亡3人。橫嶼島渡海一戰,大敗倭寇傷亡13人。牛田之戰無人傷亡等等。不僅如此在北方與蒙古人對戰,也是常大敗敵人。

    當然戚繼光還有很多事蹟,一時半會也講不完。所以此處只講了些有代表性的。

    袁崇煥

    袁崇煥是明末著名的軍事家,他為明朝的生存貢獻了一份不小的力量。在他身上發生的事兒依然不少。

    如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他的勝利在當時,大多失敗的情況下,就顯得很突出。讓很多人有了希望,也有了戰勝的勇氣。後來進京勤王依然是戰而勝之。

    袁崇煥的事蹟多的,也是一時半會講不完。所此處只講了有代表性的。

    綜上所述古代歷史上異族入侵時,堅決抗擊的英雄有很多。其中著名的有岳飛、戚繼光、袁崇煥等。他們的英勇事蹟,如岳飛北伐、戚繼光抗倭、袁崇煥寧遠大捷等。

  • 11 # 幾葦渡當年

    崇禎帝自溢煤山歪脖子樹後,明朝就已經正式滅亡了,不過之後曾經短暫的出現過南明政權,又苦苦支撐了幾十年。這其中,那多數人都是貪生怕死、作壁上觀,眼看南明敗落。但國難當頭,又怎麼少得了赤膽忠心的英雄呢?李定國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他稱得上英雄,哪怕最終不能力挽狂瀾。李定國自幼被張獻忠收為養子,隨張獻忠南征北戰,沙場廝殺。他打仗時一馬當先,英勇善戰,被人稱為“萬人敵”。等到張獻忠被清軍殺害後,李定國就歸順了南明政權,也就是萬曆孫子、桂王朱由榔建立的南明,其中他曾為南明政權爭取了喘息的機會。公元1652年(永曆六年),李定國率軍6萬,先取沅州、靖州,繼攻廣西桂林,大敗清軍。逼得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清自殺。隨後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後退守衡州。努爾哈赤的孫子、親王尼堪尾隨追擊,李定國又設伏圍困清軍,將清軍團團包圍,後全殲清軍,主帥尼堪被殺。可惜,李定國再英勇,他也只是一個人,當時的局勢已無法逆轉。在公元1661年(永曆十五年),清軍吳三桂進緬殺害永曆皇帝,南明至此滅亡。在西南邊陲苦苦支撐17年的李定國聽聞後言:“如果大數已盡,乞賜定國一人早死,無害此軍民。”他悲憤成疾,臨終時在病榻上叮囑部下“寧死荒外,勿降也”。終年42歲。

    後來雲南一直奉李定國為英雄,晚清章炳麟就說過“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這樣的人也應該被銘記,後人不能以南明的成敗論李定國。

  • 12 # 反真

    抗遼英雄有岳飛、韓世忠。

    抗清英雄比較多,名氣最大的是鄭成功,持續時間最長的也是鄭成功,就不說了。這裡著重說一下張煌言。張煌言抗清有功,但是為抗清立傳一般都忘記了他。張煌言與岳飛、于謙號稱“西湖三傑”,其主要功勞如下:

    聯鄭抗清

    1659年5月,鄭成功率水陸大軍在舟山會合了張煌言,入長江,開始向清軍的進攻。在大軍剛到長江口時,張煌言建議佔領崇明全島作為後方,可惜鄭成功未採納。張煌言到達觀音門江面後,企盼鄭成功從陸上會師進攻南京。但鄭成功不大懂得兵貴神速的道理,3天后,鄭成功才到達南京城下,此時從蕪湖傳來清軍守將欲降義軍的訊息,鄭成功要張煌言去蕪湖受降收城,而不是集合攻打南京。不幸的是鄭成功的大軍卻在南京城下戰敗,使鄭成功、張煌言共同創造的大好抗清局面功敗垂成。

    獨立抗清

    1663年10月,清軍攻佔金門和廈門,沿海地區只剩下張煌言這一支弱軍,屹立臨門。清廷招降他,他嚴詞拒絕,稱“執事為新朝佐命,僕為明室孤臣,時地不同,志趣亦異。功名富貴既付之浮雲,成敗利鈍亦聽天之命。寧為文文山(即文天祥),決不為許仲平(即南宋末降元之許衡);若為劉處士(即南宋末降元之劉秉忠),何不為陸丞相(即陸秀夫)乎?”1664年,他解散義軍,讓他們赴各地暫避,而自己則帶數人隱居,以等待時機。

  • 13 # 晨鏘鏘

    徐達也算吧

    徐達 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主要為民建功戰績,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25萬大軍進行北伐。在北伐檄文中提 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洪武元年七月二十七日(1368),徐達攻克通州。八月二日,包圍大都,然而大都無人守衛。元朝亡。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徐達揮師西渡黃河。大軍進抵鹿臺,元將張思道聞風而逃。徐達連克奉元、秦州、伏羌、寧遠、鞏昌,派大將馮勝進逼臨洮,元將李思齊不戰而降。又分兵攻克蘭州、平涼,張思道逃奔寧夏。不久,慶陽斷糧,張良臣的部將開啟城迎降,徐達率車衝入城中,擒斬張良臣父子。徐達平定陝西。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元將朵兒不花等犯永平。徐達奉命與湯和、傅友德率軍討之。四月,徐達夜襲灰山(今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東南),兵臨黃河,朵兒不花逃遁。

    抗清的張煌言

    《明季南略》裡記載南明臣工士子殉難,諸如“沉河\赴池\投水死”“哭死\痛哭死”“扼吭死(把自己掐死)自縊死”的記載多得很,但是大多為一句話帶過。 但是說到張煌言,卻額外加了一篇《附記煌言事》,記載了張煌言如何散盡兵丁隱居,如何為人告密奮戰被擒,如何坦然見敵,如何坦然就義,如何死後顯靈。

    趙引兵數萬猝往圍之,格鬥殺百餘人,公麾下亦傷數人,力竭被擒。公面白,三支須長,身貌甚清勁,方巾見趙。 這一段話透露兩點內容: 1.張煌言戰力拔群; 2.張煌言長的很帥。 以張煌言的生平和身份(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後人奉其與岳飛于謙二位並稱,也算應有之德。

    李定國

    已有定論:民族英雄。 李定國是明末清初最傑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將領之一,作為農民義軍領袖,他在民族危難之際,毅然捐棄前嫌,與南明朝廷合作,並且矢志不渝;面對同一陣營中孫可望的多方挑釁,他顧全大局,多方避讓;他曾經”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令清廷一度準備放棄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洩密,更幾已令吳三桂全軍覆滅。

  • 14 # 跪射俑

      林則徐,清末政治家,禁菸抗英的民族英雄。字少穆,福建侯官人,嘉慶進士,曾與龔自珍、黃爵滋、魏源等人提倡經世之學。他任東河河道總督時曾修治黃河。後任江蘇巡撫,又興修白茆、瀏河等水利。他廣州禁菸遭投降派誣害,被充軍新疆,又在那裡墾闢屯田,興修水利。林則徐一生,為官清廉,到任一地,造福一方。作為政治家的林則徐,他是第一個開眼看世界的人;作為民族英雄的林則徐,他赫赫的功勳是在廣州抗擊英國帝國主義分子,虎門禁菸的壯舉。林則徐主張學習西方長技以制夷的愛國主義思想,在近代思想界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它直接孕育了早期的維新思想。

      十九世紀中葉,閉關的大清帝國已深深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衝擊。尤其是以英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分子,在中國大量傾銷鴉片,禍害四溢,民不聊生。不但沿海各省,而且內地也非常嚴重。各地吸食的人越來越多,從皇室貴戚、官僚縉紳到各級官吏,以及駐防兵丁,都染上了這一惡習。至於許多勞動群眾也吸食成癮,造成家破人亡,慘不忍睹。鴉片貿易還造成大量白銀外流,造成清廷財政拮据。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廣大人民要求禁菸,清廷內部的一些愛國官員也紛紛提出禁菸的主張。守舊官僚懼怕洋人,反對禁菸。於是朝野上下,引起一場禁菸與反禁菸的論爭。1837年升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在督境內嚴禁鴉片,成績卓然。很自然地,他成了禁菸派的主將。

      1838年10月,林則徐向道光帝上了一篇著名的奏摺。他痛切陳詞:鴉片流毒於天下,為害至巨,“若猶洩洩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兵”和“餉”的警告,叩動了道光帝的心扉。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道光帝採納了林則徐的禁菸主張,任命他為欽差大臣,去廣東查禁鴉片。

      林則徐決心“為中原除此巨患”。他於1839年3月到達廣州之後,當即鄭重宣佈:“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與此同時,他雷厲風行地採取果斷措施,與兩廣總督鄧廷楨、水師提督關天培商定整頓水師,加強海防;召集書院幾百名有識之士揭發煙犯的販毒情況,逮捕61名勾結英國資本家的重要煙販,勒令外國商人在3天之內全部繳出所有鴉片。

      3天過去了,絲毫不見外國煙販有繳煙和具結的表示。林則徐說到做到,他斷然下令逮捕了英國大煙販顛地。這下使英方開始感到局勢嚴重。駐華商務監督義律慌忙從澳門趕到廣州,通知英商船開往香港,呼叫軍艦保護,企圖用武力壓服林則徐。林對此義憤填膺,果斷地下令停止中英貿易,撤走廣州商館裡的全體中國僱員,並派兵封鎖洋館,切斷了商館與海上的聯絡。

      這一斷然而迅速的行動完全出乎義律一夥的意料。他們乖乖地被迫交出2萬多箱鴉片,美商也交出1.5千箱。外國侵略者向中國人民低頭了,禁菸運動取得子第一次勝利,人民群眾深受鼓舞,揚眉吐氣。

      1839年6月3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天,天氣晴朗,碧空、藍海、綠樹,把祖國的南疆裝點得格外嬌嬈。林則徐親自來到現場,主持銷煙。從3日至25日,一連20多天,2萬多箱鴉片在虎門海灘全部被銷燬。禁菸運動的初步勝利,使林則徐非常激動、興奮。以義律為首的英國侵略者,在勝利的中國人民面前,卻黯然神傷,怏怏地離開了廣州。

      林則徐主持的虎門銷煙,震驚中外,揭開了中國近代反侵略鬥爭的帷幕。它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然而,侵略成性的英國資產階級,決不肯善罷甘休;他們決定用武力進行報復。1840年6月,載有4千多英軍的遠征艦隊駛進廣州海面,鴉片戰爭爆發了。

      面對侵略者的戰爭訛詐,林則徐毫不畏懼。早在禁菸運動的初期,他就在廣州沿海一帶採取了嚴密防範措施,在虎門、尖沙咀等戰略要地增設了炮臺,加駐了兵勇,還組織起沿海各村的百姓,隨時準備痛殲敢於來犯的侵略者。

      在愛國軍民的銅牆鐵壁面前,英國侵略者無計可施,於是放棄進攻廣東,轉而向福建;浙江沿海駛去。在攻陷定海之後,又乘虛北上進逼天津。這下可嚇壞了道光帝。他懾於英軍的武力,急圖苟安。再加上投降派的讒言,道光帝將戰禍的根源歸罪於林則徐的禁菸。結果,林則徐和鄧廷楨被革職,投降派代表人物琦善被派到廣東主持事務。琦善到廣州後,奉行不抵抗政策,一味妥協投降,致使英軍長驅直入,直逼廣州城下。鴉片戰爭終因清朝廷的妥協與腐敗而失敗。林則徐也被道光帝遣戌新疆伊犁,被迫離開了反侵略鬥爭的前線。

      雖然昏庸腐敗的清政府把林則徐當作“誤國病民”的罪人;但是廣大人民卻支援他,擁護他,愛戴他。在他被黜以後,仍然歌頌他“煙銷瘴海”的業績,讚美他“民沾其惠,夷畏其威”和“公忠體國”的精神。林則徐在禁菸抗英鬥爭中,與廣大人民站在一起,共禦外侮,捍衛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其業績對人們一直起著鼓舞作用。

      林則徐禁菸而並不主張閉關。恰恰相反,他是中國“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林則徐在和帝國主義分子作鬥爭的過程中,逐漸對西方資本主義有所認識,從而領悟到閉關鎖國是“因噎廢食”,不可能“固疆強國”。林則徐認為,只有瞭解西方,知彼知己,才能有效地抵抗侵略,保衛海疆。他和魏源一起,總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向西方學習科技,振興中國。

      林則徐受命使粵之後,千方百計地瞭解敵情和外事。除了親自做調查和派人做調查之外,他還請了4個精通英語的譯員,大量翻譯外國書報。這是林則徐開眼看世界的最主要途徑,也是中國近代史上大規模翻譯外國書報的創舉。

      林則徐組織翻譯的外國書報,涉及範圍極廣。擇其要者,可概括為下列幾點:

      一是為了解軍事、政治、經濟情報而譯的《澳門新聞紙》六冊,並根據它加工編選了5輯《澳門月報》,以及載有每季度售出鴉片數量的《東印度公司卡片》。

      三是為了解世界各國基本知識而譯的《四洲志》。此外還譯有大炮瞄準法等武器製造應用書籍。

      林則徐如飢似渴地學習這些新知識,找機會親自向外國人直接瞭解情況,從而獲得了不少有關西方國家政治、軍事、經濟、史地等方面的知識,並瞭解到外國人對中國事情的看法。事實證明,林則徐這樣做,不但增長了許多知識,而且直接為當時的反侵略鬥爭服務,起了很大作用。

      林則徐不僅注意瞭解西方,而且主張進一步學習西方之“長技”。他曾從澳門和新加坡購買西方製造的大炮200門,用來裝備虎門各炮臺,還購買西方製造的戰艦,組織力量仿製西方的各種新式武器。

      林則徐在吸收外國先進技術時,還注意把中西技術結合起來。他與龔振麟研究仿造歐式戰船時,就同時吸取了宋代踏輪行船之法,造出中西結合的戰船,使英人吃驚。此外,在水利方面,他蒐集收藏有介紹外國經驗的《泰西水法》。在醫學方面,他對祖國醫學遺產是相當重視的,但也看到西醫的長處:“夷人之醫術所以勝於內地者,其病死則斫其屍而觀其臟腑;以察其所以示洽之故”,從解剖學方面給西醫以肯定。

      林則徐睜眼看世界,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在當時確實是很進步的。更可貴的是,他的目的是為了抵抗侵略,為了謀取中國的獨立富強。他對西方的瞭解,儘管還很淺薄、很幼稚,但適應了歷史發展的需要,突破了“天朝”的禁區,開創了新的風氣,提出了新的課題,帶動了當時傾向進步的封建士大夫進一步瞭解世界,啟發了後來的愛國知識分子和先進的人們向西方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新學與舊學之爭、西學與中學之爭,是中國近代文化史的主要內容之一。林則徐發出了學習西方的先聲,表明他是近代中國提倡西學的創始者,新學的開路人。

  • 15 # 文士野

    先秦時期,對抗異族的,有李牧,蒙恬等。蒙恬駐守北境十多年,威震匈奴,被匈奴稱之為“中原第一勇士”。

    兩漢時期,又有衛青,霍去病,趙充國,竇憲等人,其中,又以李廣最為壯烈。李廣一生和匈奴大小七十餘戰,被匈奴稱之為“飛將軍”。

    三國時期,又有公孫瓚,田豫,曹彰等人長期和北方的匈奴,烏桓,羌族等人打仗,像田豫,常年鎮守曹魏北疆,從徵代郡烏桓、斬骨進、破軻比能,多有功勳。

    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這時候北方中原地區被少數民族輪流統治,可謂是中國黑暗的三百年。這時期,又有“中流擊楫”的祖逖,“百人斬”冉閔,“白袍將軍”陳慶之等人挺身而出。

    隋唐時期,有侯君集,蘇定方,薛仁貴等名將,對抗北方少數民族。其中,又以李靖,郭子儀功績最顯。李靖北東突厥,西平吐谷渾,可謂戰神。郭子儀於安史之亂中挺身而出,有再造大唐之功。

    兩宋,則有岳飛,韓世忠,虞允文,孟拱,文天祥等人。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岳飛,他一生與遼金大小百餘戰,機會沒有敗績。眼看恢復中原指日可待,可惜最後被秦檜和趙國陷害,功敗垂成。

    在明一朝,也有徐達,常遇春,于謙,袁崇煥,史可法等名將烈士。清朝末年,又有像林則徐,馮子材,劉永福,鄧世昌等人紛紛而起。

    總之,中國人在異族入侵的時候,總是不會缺少英雄豪傑,浩呼而起,奮臂而戰。

  • 16 # 圖文繪歷史

    題主所提的抗遼英雄,對應的朝代是北宋時期,最出名的抗遼英雄當然是楊業一家子,有楊業,子楊延昭、楊延玉,孫楊文廣等。楊業原本是北漢將領,能征慣戰而聞名,被宋太宗趙光義降服歸順,早在北漢時期,楊業帶著兒子們南抵宋軍,北御遼軍,歸宋後駐兵代州,專門負責抵抗遼兵收復失地的重任,楊業和楊延玉戰死後,楊延昭繼續與遼作戰,當時宋庭在幾次受挫後,只允許境內擊敵,不許出擊,最後有志未逮,楊文廣時,宋廷政策已是求議和、不用兵,楊文廣除了跟西夏打了幾仗,再無殺敵報國機會,最後的“取幽燕策”也石沉大海。

    今天珠海有楊氏宗祠,據說是南宋敗亡時,楊家將後人逃難遷於此。

    潘美,不要誤解為楊家將裡面的潘仁美,真正的潘美是抗遼名將,也是北宋的開國功臣,早年跟隨趙匡胤南征北戰,陳橋兵變有他之功,定淮南、撫兩湖、滅南漢、掃南唐,都有身影,宋太宗趙光義滅北漢時,潘美就是大軍統帥,楊業父子為降將,在後來的對遼用兵上,都有潘美的身影,並攻下燕雲十六州的四州,由於監軍出問題,導致楊業父子戰死,潘美得處罰,但在宋史良將排名榜上,曹彬第一,潘美第二。

    山西督軍舊址,最早建於北宋初期,當年為潘美的帥府。

    抗清的名將,南明的史可法算一位,他是弘光小朝廷的兵部尚書,當年滿清向南進軍,企圖佔領全中國,就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愛國將領史可法,不顧朝廷的百般阻擾,毅然樹起抗清大旗,在江蘇北部、安徽南部一帶同清軍進行了英勇的鬥爭,史可法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拒絕敵人勸降,大力整頓軍隊,堅持抗清,最後在保衛揚州戰鬥中犧牲。

    圖為史可法畫像。

    農民軍出身的李定國,也算一位,早年參加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在長期的磨礪中鍛鍊為一個出色的將領,在清軍入關後,高舉抗清旗幟,他所領帶的農民起義軍後來成為西南抗清戰爭中的一支主力,曾經獲得過巨大的勝利,大西政權滅亡後他歸順南明繼續抗清,但由於南明朝廷腐敗,李定國遭失敗,最後退到滇緬交界,在抗清鬥爭中堅持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圖為雲南勐臘縣的李定國漢王廟,當年百姓為紀念民族英雄李定國自發修建。

    再講一個被世人忽略的人物,他也是堅定抗清將領,名叫李過,他是李自成的侄子,原是大順軍的主要領導人,李自成在九宮山被農民拿鋤頭鋤死了,李過收集了散落的大順軍,投靠了南明政權繼續抗清,湖北、重慶、湖南、廣東、廣西,堅持到抗清最後一刻,清軍曾經一年發出6道招撫詔書,被嚴厲拒絕,李過最後在西南邊界因水土不服病逝,今天在緬甸,有李過的後代改姓段定居。

  • 17 # 不染品史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蘇軾和辛棄疾都感慨過英雄的不在。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位功名赫赫被世人遺忘的民族英雄——冉閔!

    冉閔年少時聰慧過人,後趙君主石虎很器重他,把他當成自己的親孫子撫養。冉閔成年後,身高八尺,驍勇善戰,勇猛無比,有深謀遠慮之能。被石虎加封建節將軍,改封修成侯,歷任北中郎將、遊擊將軍。

    鹹康四年(338年),石虎在與鮮卑族慕容恪的昌黎之戰中大敗,後趙各路軍隊都棄甲曳兵而走,只有冉閔帶領的一支軍隊軍紀嚴明,撤退有方,得以全歸。此為冉閔出名的第一戰。

    石虎回到鄴城後,大將苻洪因功授任使持節、都督六夷諸軍事、冠軍大將軍,封為西平郡公。冉閔目光長遠,對石虎說:“苻洪才智傑出,得到將士的拼死效力,他的兒子們又都有非凡的才能,而且擁有強兵五萬人,駐屯在都城近處,應當秘密地除掉他們,以安定國家。”

    石虎剛愎自用,不聽勸阻:“我正倚仗他們父子攻取東吳和巴蜀,為何要殺死他們!”便沒有除掉苻洪,反而對之更厚。

    鹹康五年(339年)八月,當時東晉派重兵駐守邊境。石虎窮兵黷武,認命夔安率領石鑑、冉閔、李農、張貉、李菟五位將軍,兵眾共五萬人進軍荊州和揚州的北部邊境,同時進軍鄴城。

    九月,冉閔指揮有方,在沔南大敗晉軍,殺死東晉將軍蔡懷,殺敵無數。士氣鼓舞下,趙軍節節順利,一舉打敗晉軍

    冉閔更是捷站連連,相繼打敗梁犢等大將,威名遠揚。在東晉,後漢等國的胡,漢兩族將軍中威望十足。

    永和五年(349年),石虎去世,皇位被子嗣爭奪。

    先是太子石世即位,皇位還沒坐熱,三十三天後被石虎第九子石遵廢黜,石遵自立為帝。

    當初,石遵從李城出發時,為保冉閔全心支援,曾對冉閔說:“努力吧!事情成功後,讓你做太子。”

    但石遵出爾反爾,不久立石衍為皇太子。冉閔心懷不滿,石遵畏懼冉閔功高震主而不能重用他。

    冉閔擔任都督後,總管內外兵權,為安撫部下特意請功,石遵暗度陳倉,更改了題名及其褒貶評價,以此來打壓冉閔。朝中很多人敢怒不敢言。

    又因為中書令孟準、左衛將軍王鸞的進言,石遵變本加厲,逐步奪取他的兵權。

    冉閔更加不滿,終因忠軍之心沒有率先動手。

    孟準等逆黨勸誡石遵殺掉冉閔,沒有答應。同年(349年)十一月,石遵召石鑑等進宮,請求鄭太后對此事的看法。

    鄭太后有遠見之能,說:“從李城回師進京,若無冉閔豈能有今日!他略微有些驕縱,不可動輒殺他。”

    石鑑出宮後,派宦官楊環馳馬向冉閔打小報告,冉閔大怒,密謀廢黜石遵。派軍在如意觀拘捕石遵,又在琨華殿處死石遵。

    石遵死後,石虎第三子石鑑在冉閔支援下繼位,但他恩將仇報。

    當月(349年十一月),石鑑派遣石苞及中書令李松等人深夜在琨華殿殺掉冉閔、李農,未能成功。

    石鑑恐怕冉閔叛亂,誅殺石苞,李松等人,不惜自斷臂膀保命。

    此時石虎另一子石祗在襄國,與姚弋仲、苻洪等友好往來,集結了軍隊傳檄誅討冉閔、李農。冉閔臨危不懼,以一己之力扭轉局勢,逐步將叛軍殲滅。

    當時,龍驤將軍孫伏都、劉銖等人集結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人居住的區域,也想除去冉閔。

    石鑑暗中與孫伏都密謀,石鑑說:“你是功臣,好好為官效力。我從臺上觀望著你,無須考慮尚未向我報告。”

    於是孫伏都及劉銖帶領士眾攻打冉閔和李農,未能獲勝。冉閔反擊,盡誅叛軍。從鳳陽門至琨華殿,橫屍遍地,血流成河。

    冉閔釋出命令告知宮廷內外,六夷凡敢動用兵器者一律斬殺。胡人爭相逃亡。

    石鑑也在此時被軟禁。

    冉閔下令:“與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聽任各自離開。”命城門不再戒嚴。於是百里之內的趙人都進城來,離城而去的胡羯也堵滿了城門。

    冉閔明白鬍人不願為己所用,頒佈《滅胡令》告知內外趙人,斬一個胡人首級送到鳳陽門的,凡文官進位三等,武職都任牙門。一天之內,殺了數萬胡人。冉閔親自率領趙人誅殺胡羯,死者達二十餘萬,屍體在城外堆積如山,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集居在四方的胡人,當地的軍隊也沒有放過他們,全部誅殺。漢人自五胡亂華之後吐了第一口氣。

    永和六年(350年)石琨及張舉、王朗率領七萬士眾攻打鄴城,冉閔帶領千餘騎兵,在城北抵抗他們。冉閔手執兩刃矛,飛馳進攻,對手應刃而敗,斬殺首級三千。

    冉閔與李農帶領三萬騎兵到石瀆討伐張賀度。

    閏二月,石鑑私心復燃,密派間諜送信召張沈等,讓他們乘虛襲擊鄴城。冉閔深得人心,間諜把此事報告給冉閔、李農。冉閔、李農馳馬速歸,廢黜石鑑並殺了他,把石氏家族全部消滅,徹底消滅了威脅。

    建立冉魏

    同年(350年),冉閔殺死石鑑後,司徒申鍾、司空郎闐等四十八人尊冉閔為帝,冉閔讓位不成後,在鄴城南郊稱帝,是為冉魏政權建立,大赦天下。

    石祗聽說石鑑已死,便在襄國(今河北邢臺)僭位稱帝。不久,石祗派兵進攻鄴城,進兵據守邯鄲。石祗的鎮南將軍劉國前來與石琨會合。

    冉閔於邯鄲大敗石琨,死者數以萬計。劉國退駐繁陽。苻健從枋頭入關。張賀度、段勤與劉國、靳豚在昌城會合,將要進攻鄴城。冉閔派遣尚書左僕射劉群任行臺都督,派他的部將王泰、崔通、周成等率領十二萬步騎在黃城宿營,冉閔親自統率精兵八萬作為他們的後繼,在蒼亭展開激戰。

    張賀度等部大敗,死者達兩萬八千,靳豚被追擊並斬殺於陰安,冉閔部將悉數俘虜了靳豚計程車眾,整軍而歸

    。冉閔擁有戎卒三十餘萬,旌旗鐘鼓綿延百餘里,即使在石氏鼎盛時期也沒有這般威勢。

    冉閔自蒼亭回到鄴宮,行飲至之禮,整頓核定九流,依據才能授予職任,儒學後人多數得到顯赫的官職,一時境內安寧和順,

    十一月,冉閔帶領十萬步騎到襄國攻打石祗,任其子太原王冉胤為大單于。

    永和七年(冉魏永興二年,351年)二月,冉閔攻打襄國長達百餘日,挖地道、壘土山,建造房屋、翻地耕作。石祗非常恐懼,除去自封的皇帝之號,稱為趙王,派出使者到慕容儁、姚弋仲那裡請求援軍,集結強兵共計十餘萬。

    冉閔部將不力,連連失利,羯軍即將來到,冉閔,沒聽大將的進言,卻聽從道士的胡言亂語,宣佈:“我出戰已定,誰再敢進諫就殺了他!”

    於是集合起全部士眾出戰。姚襄、悅綰、石琨等部三面夾擊,石祗猛攻其後,冉閔軍大敗。

    冉閔逃往鄴城。

    這一戰死者共十餘萬人,襄國一時物資一空,百姓流離失所,社會大亂。司、冀二州饑荒嚴重,人人相食。

    自石虎末年起,冉閔已把倉庫積儲散發淨盡,用以樹立自己的恩德。

    此時與羌胡作戰,連年交鋒,軍餉耗費太多。青、雍、幽、荊各州遷徙百姓及諸氐、羌、胡、蠻共數百餘萬人,各自歸回本土,在道路上相遇,互相殺害劫掠相食,慘絕人寰,中原地區徹底混亂。

    劉顯趁機帶領七萬士眾攻打鄴城。當時冉閔潛還鄴城,無人知曉,內外議論紛紛,都以為冉閔已死。冉閔聽從建議,出城祭天,訛傳才止息了。

    冉閔說“關鍵要先滅群胡,退而斬掉王泰。”於是帶領全部兵馬去作戰,大敗劉顯,追擊到陽平,斬首三萬餘級。

    劉顯畏懼,秘密派出使者請求投降,冉閔整頓師旅而返回。劉顯果然殺了石祗及其太宰趙鹿等十餘人,把石祗的首級傳送到鄴城,送來人質請求冉閔保全生命。

    五月(351年)七月,劉顯又率領士眾攻打鄴城,冉閔擊敗了他們的進攻。

    壯志未酬

    同年四月(352年),慕容儁已攻下幽、薊二州,侵佔土地已達到冀州。冉閔帶領騎兵抵抗他,與前燕將領慕容恪在魏昌城相遇。冉閔大將軍董閏、車騎將軍張溫對他說:“鮮卑乘勝氣勢強盛,不可硬抗,請回避一下再增添他們的盛氣,然後組織軍隊進攻他們,便可以取勝。”冉閔豪言:“我集合起部隊出戰,將要平定幽州,斬殺慕容儁。如今遇到慕容恪就退避,他們將會小看我。”便與慕容恪交戰,十戰十捷。

    冉閔左持雙刃矛,右執鉤戟,一躍當先,斬殺三百餘名鮮卑兵。

    鮮卑兵抓住時機重重包圍住冉閔。冉閔奮勇殺敵,無奈雙拳難敵四手,絕望下躍馬衝破重圍向東逃跑,走了二十餘里,馬無緣無故地死去,冉閔最終不支,被慕容恪擒獲,壓往薊城(今天津薊縣)。

    慕容儁讓冉閔站在面前而問他:“你這個奴僕下人,為何妄自稱作天子?”

    冉閔放出豪言:“天下大亂,你們夷狄之族,人面獸心,尚且意欲篡位謀反。我乃一世英雄,為何不能做帝王呢?”

    慕容評把冉閔的妻子董氏、太子冉智、太尉申鍾、司空條攸、中書監聶熊、司隸校尉籍羆、中書令李垣及諸王公卿士遣送到薊城。中書令王簡、左僕射張乾、右僕射郎肅自殺。

    永和八年(352年)五月初三日,慕容儁在遏徑山處死冉閔。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蟲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儁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閔,諡號為武悼天王,當天降大雪。

    冉閔或許有魯莽,迷信的缺點,但從整體上說,冉閔這個民族英雄的稱號是當之無愧的。

    一是英勇善戰,連戰連捷,石虎死後冉閔總領後趙兵權,對東晉,鮮卑的戰爭中,多次獲勝。大大擴張了後趙的疆域,促使中原地區政權的統一。

    二是頒佈《滅胡令》,使當時迷茫的漢族人找到了希望的曙光。五胡亂華期間漢人的處境極其悲慘,不少胡人有著吃食漢人的嗜好,使得原本千萬之眾的漢人當時銳減,僅剩下500萬,一度到達了滅種的邊緣。而這也正是中國歷史上漢人最接近滅種的時刻。冉閔大帝的《滅胡令》不僅打擊了胡人的囂張氣焰,更讓當時的漢人明白了,妥協是沒有用的,唯一的方式只能是拿起武器反抗,從胡人的鐵蹄下拯救天下蒼生。

    三是對民族血性的激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想要免受侵略,就必須自己拿起武器武裝自己。五胡亂華時期的漢人被胡人戲稱為“兩腳羊”,這絕不是沒有道理的。只有激發血性,抗爭到底,才能將異族徹底趕出中原,還老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生活。這一個道理,從現在的以色列便可以看出。

    一些專家之所以不認同冉閔是一個民族英雄,反而是一個軍閥頭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

    一是篡位奪權。

    冉閔篡了石鑑的皇位,建立了冉魏政權,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事實上這是冉敏的無奈之舉。

    石遵和實鑑兩位皇帝都容不下他。不篡位奪權,冉閔根本活不下來。在生命和枉死之間選擇,我想是個人都會。曹操曾說過“試使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皇,幾人稱帝。”我想,冉閔的稱帝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二是冉閔殺人太多,一個“滅胡令”殺了20多萬胡人,其中還包括男女老少。

    對於這一點,我們只是以現在的道德觀點去評價古人,所以我們無法做出正確的評價,了。我們根本沒有處在那個時代,不瞭解那個時代真正的……黑暗。

    五胡亂華時期,漢人飽遭欺凌。被胡人戲稱為“兩腳羊”,這意味著胡人眼中漢人和豬馬牛羊根本沒有區別,不過是長了兩隻腳的食物罷了。

    五胡中的慕容鮮卑時期,搶劫了無數財富,還擄掠了數萬名漢族少女。回師途中一路上大肆姦淫,同時把這些漢族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時,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慕容鮮卑一時吃不掉,又不想放掉,於是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易水為之斷流。史書記載羯族軍隊行軍作戰從不攜帶糧草,專門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羯族稱之為“雙腳羊”,意思是用兩隻腳走路像綿羊一樣驅趕的性奴隸和牲畜,夜間供士兵姦淫,白天則宰殺烹食。

    胡人吃人肉成性,將漢人從千萬之眾,在短短几十年之間,便吃到了僅剩下500萬,這巨大的數字反差,慘死的成百上千萬的漢人。難道就沒有男女老少嗎?相比之下,殺胡令下死的的20多萬胡人不值一提。冉閔大帝並沒有做錯,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宣告,漢人不是任意宰殺的。

    352年,冉閔大帝雖然逝世,但他反抗侵略的精神,仍舊長存下來。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結束了長達幾百年的亂世,一統天下。宋末文天祥誓死抗元,清末孫中山,毛主席等人都反抗列強侵略,無一不證明了反抗侵略的精神,在中國人的血脈中代代相傳。

    而在今天如火如荼進行的中美貿易戰中,我們中國人同樣要發揮民族精神,抵抗經濟上的侵略,絕不妥協。

  • 18 # 學習路上123

    戚繼光,字元敬,世登州衛指揮僉事。父景通,歷官都指揮,署大寧都司,入為神機坐營,有操行。繼光幼倜儻負奇氣;家貧,好讀書,通經史大義。嘉靖中嗣職,用薦擢署都指揮僉事,備倭山東。改浙江都司,充參將,分部寧、紹、臺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樂清、瑞安、臨海,繼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尋會俞大猷兵圍汪直餘黨於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辦賊。已而倭遁,他倭復焚掠台州。給事中羅嘉賓等劾繼光無功,且通番。方按,旋以平汪直功復官,改守臺、金、嚴三郡。

    繼光至浙時,見衛所軍不習戰,而金華義烏俗稱悍,請召募三千人,教以擊刺法,長短兵用,由是繼光一軍特精。又以南方多藪澤,不利馳逐,乃因地形制法審步伐便利,一切戰艦、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軍”名聞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頭。繼光急寧海,扼桃渚,敗之龍山,追至雁門嶺。賊遁去,乘虛襲台州。繼光手殲其魁,餘賊瓜陵江壺死。而圻頭倭復趨台州,繼光邀擊之仙居,道無脫者。先後九戰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無算。總兵官盧鏜、參將牛天錫又破賊寧波、溫州。浙東平,繼光進秩三等。

    閩、廣賊流入江西。總督胡宗憲檄繼光援。擊破之上坊巢,賊奔建寧。繼光還浙江。

    明年,倭大舉犯福建。自溫州來者,合福寧、連江諸倭,攻陷壽寧、政和、寧德;自廣東南澳來者,合福清、長樂諸倭,攻陷玄鐘所,延及龍嚴松溪、大田、古田、莆田。是時,寧德已屢陷。距城十里有橫嶼,四面皆水,路險隘,賊結大營其中。官軍不敢擊,相守年。其新至者營牛田,而酋長營興化,東、南互為聲援。閩中連告急,宗憲復檄繼光剿之。先擊橫嶼賊。人持草一束,填壕進,大破其巢,斬首二千六百。乘勝至福清,搗敗牛田賊,覆其巢,餘賊走興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賊柵。連克六十營,斬首千數百級。平明入城,興化人始知,牛酒勞不絕。繼光乃旋師。抵福清,遇倭自東營澳登陸,擊斬二百人。而到顯亦屢破賊。閩宿寇幾盡。於是繼光至福州飲至,勒石平遠臺

    及繼光還浙後,新倭至者日益,圍興化城匝月。會顯遣卒八人城中,衣刺“天兵”二字。賊殺而衣其衣,給守將得入,夜延賊。副使翁時器、參將畢高走免,通判奚世亮攝府事遇害,焚掠一空。留兩月,破平海衛,據之。初,興化告急,時帝已命俞大猷為福建總兵官,繼光副之。及城陷,到顯軍少,壁城下不敢擊。大猷亦不欲攻,需大軍合以困之。四十二年四月,繼光將浙兵至。於是巡撫譚綸令將中軍,左,大猷右,合攻賊於平海。繼光先登,左右軍繼之,斬級二千二百,還被掠者三千人。綸上功,繼光首,顯、大猷次之。帝為告謝郊廟,大行敘查。繼光先以橫嶼功進署都督僉事,及是進都督同知,世千戶,遂代大猷為總兵官。

    明年二月,倭餘黨復糾新倭萬餘,圍仙遊三日。繼光擊敗之城下,又追敗之王倉坪,斬首百級,餘多墜崖谷死,存者數千奔漳浦蔡丕嶺。繼光分五哨,身持短兵緣崖上,俘斬數百人,餘賊遂掠漁舟出海去。

    久之,倭自浙犯福寧,繼光督參將李超等擊敗之。乘勝追永寧賊,斬馘三百有奇尋與大猷擊走吳平於南澳遂擊平餘孽之未下者。

    繼光為將,號令嚴,賞罰信,士無敢不用命。與大猷均為名將,操行不如,而果毅過之。大猷老將,務持重;繼光則飆發電舉,屢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隆初,給事中吳時來以薊門多警,請召大猷、繼光專訓邊卒。部議獨用繼光,乃召為神機營副將。會譚綸督師遼、薊,乃集步兵三萬,徵浙兵三千,請專繼光訓練。帝可之。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總兵官以下悉受節制。至鎮,上疏言:“薊門之兵,雖多亦少,其原有七:營軍不習戎事而好末技,壯者役將門,老弱僅充伍,一也。邊塞逶迤,鮮郵置,使客絡繹,日事將迎,參遊為驛使,營壘皆舍,二也。寇至,則調遣無法,遠道赴期,卒斃馬僵,三也。守塞之卒約束不明,行伍不整,四也。臨陣馬軍不用馬,而反用步,五也。家丁盛而軍心離,六也。乘障卒不擇衝緩,備多力分,七也。七害不除,逄備曷修?而又有士卒不練之失六、雖練無益之弊四。何謂不練?夫邊所藉惟兵,兵所藉惟將。今恩威號令不足服其心,分數形名不足齊其力,緩急難使,一也。有火器不能用,二也。棄土著不練,三也。諸鎮入衛之兵嫌非統屬,漫無紀律,四也。班軍民兵數盈四萬,人各一心,五也。練兵之要在先練將,今注意武科,多方保似矣,但此選將之事,非練將之道,六也。何謂雖練無益?今一營之卒,為炮手者常十也。不知兵法五兵迭用,當長以衛短,短以救長,一也。三軍之士各專其藝,金鼓旗幟何所不蓄,今皆置不用,二也。弓矢之力不強於寇,而欲藉以制勝,三也。教練之法,自有正門,美觀則不實用,實用則不美觀,而今悉無其實,四也。臣又聞兵形象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地而制勝。薊之地有三:平原廣陌,內地百里以南之形也。半險半易,近邊之形也。山谷仄隘,林薄蓊翳,外之形也。寇入平原,利車戰。在近邊,利馬戰。在邊外,利步戰。三者迭用,乃可制勝。今邊兵惟習馬耳,未山戰、林戰、谷戰之道也,惟浙兵能之。願更予臣浙東殺手、炮手各三千,再募西北壯士,足馬軍五枝、步軍十枝,專臣訓練。軍中所需,隨宜取給。臣不勝至。”又言:“臣官為創設,諸將視為綴疣臣安從展布?”章下兵部,言薊鎮既有總兵,又設總理,事權分,諸將多觀望,宜召還總兵郭琥,專任繼光。乃命繼光為總兵官,守薊州、永平、山海諸處,而浙兵止弗調。

    錄破吳平功,進右都督。

    寇入青山口,拒卻之。

    自嘉靖以來,邊牆雖修,墩臺未建。繼光巡行塞上,議建敵臺。言:“薊鎮邊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則百壑皆瑕。比來歲修歲圮,徒費無益。請跨堵為臺,睥睨四達。臺高五丈,虛中為三層。臺宿百人,鎧仗、糗糧具備。令成卒畫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邊卒木彊,律以軍法將不堪,請募浙人為一軍,用倡勇敢。”督撫上其議,許之。浙兵三千至,陳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動。邊軍大駭,自是始知軍令。五年秋,臺功成。精堅雄壯,二千里聲勢聯接。詔予世蔭,銀幣。

    繼光乃議立車營。車一輛用四人推輓,戰則結方陣,而馬步軍處其中。又製拒馬器,體輕便利,遏寇騎衝突。寇至,火器先發;稍近,則步軍持拒馬器排列而前,間以長槍、狼筅;寇奔,則騎軍逐北。又置輜重營隨其後,而以南兵為選鋒,入衛兵主策應,本兵專戍守。節制精明,器械犀利,薊門軍容遂為諸邊冠。

    當是時,俺答已通貢,宜、大以西,烽火寂然。獨小王子後土蠻徙居插漠地,控弦十餘萬,常為薊門憂。而朵顏、董狐狸及其兄子長昂交通土蠻,時叛時服。萵曆元年春,二寇謀入犯,馳喜峰口索賞不得,則肆殺掠,獵傍塞以誘官軍。繼光掩擊,幾獲狐狸。其夏,復犯桃林,不得志去。長昂亦犯界嶺。官軍斬獲多,吏之降,狐狸乃款關請頁。廷議給以歲賞。明年春,長昂復窺諸口不得入,則奧狐狸共逼長禿,令入寇。繼光逐得之以歸。長禿者狐狸之弟、長昂叔父也。於是二寇率部長親族三百人叩請死罪。狐狸服素衣,叩頭乞赦長禿。繼光及總督劉應節等議,遣副將史宸、羅端詣喜峰口受其降。皆羅拜,獻還所掠邊人,攬刀設誓。乃釋長禿,許通貢如故。終繼光在鎮,二寇不敢犯薊門。

    尋以守邊勞,進左都督。已,增建敵臺,分所部十二區為三協,協置副將一人,分練士馬。炒蠻入犯,湯克寬戰死,繼光被劾,不罪。久之,炒蠻偕妻大嬖只襲掠邊卒,官軍追破之。土蠻犯遼東,繼光急赴,偕遼東軍拒退之。繼光已加太子太保,綠功加少保。

    自順義受封,朝廷以八事課邊臣,日積錢穀、修險隘、練兵馬、整器械、開屯田、理鹽法、收塞馬、散叛黨。三歲則遣大臣閱視而殿最之。繼光用是頻蔭查。南北名將馬芳、俞大猷前卒,獨繼光與遼東李成梁在。然薊門守甚固,敵無由入,盡轉而之遼,故成梁擅戰功。

    自嘉靖庚戌俺答犯京師,邊防獨重薊,增兵益餉,騷動天下。復置昌平鎮,設大將,與薊相唇齒。猶時內地,總督王杼、楊選並坐失律誅。十七年間,易大將十人,率以罪去。繼光在鎮十六年,邊備修飭,薊門宴然。繼之者踵其成法,數十年得無事。亦賴當國大臣徐階、高拱、張居正先後倚任之。居正尤事輿商榷,欲為繼光難者,輒徙之去。諸督撫大臣如譚綸、劉應節、梁夢龍輩鹹與善,動無掣肘,故繼光益發舒。

    居正歿半歲,給事中張鼎思言繼光不宜於北,當國者遽改之廣東。繼光悒悒不得志,強一赴,喻年即謝病。給事中張希皋等復劾之,竟罷歸。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薦,反奪俸。繼光亦遂卒。

    繼光更歷南北,並著聲。在南方戰功特盛,北則專守。所著《紀效新書》、《練兵實紀》,談兵者遵用焉。弟繼美,亦為貴州總兵官。

  • 19 # 夢中花鏡中人

    明朝有戚繼光抗倭,訓練戚家軍,在浙江台州九戰九捷後轉入福建繼續戰鬥,後來基本肅清了東南一代倭寇。

    左宗棠收復新疆,1876~1878年間左宗棠指揮清軍驅逐侵佔新疆的阿古柏侵略軍,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戰爭。

    岳飛抗金,楊家將抗遼等等

  • 20 # 妖鬼雜談錄

    楊家將鎮樓

    抗遼名將最有名的當然是楊家將,不過這是因為有演義的加成,歷史上有還有一些抗遼名將功績並不在楊家將之下。

    1、李繼隆

    北宋與遼國的戰爭不如金、蒙,所以北宋名將更多的是在西夏身上建功立業。

    但是在北宋初年膽氣尚存的時候,有不少將領在對陣遼國中取得不少功績。李繼隆從祖父一代開始就與遼國打仗,北漢滅亡後,李繼隆兩戰幽州。

    第一次包圍幽州是敗契丹兵於湖翟河南,但是因為宋太宗的瞎指揮,宋軍大潰敗,唯有李繼隆的軍隊且戰且退保全戰鬥力,連契丹名將耶律休哥都大吃一驚。

    遼景宗南侵時,李繼隆與潘美應戰遼軍與雁門。大破遼兵並反攻到契丹境內。

    第二次幽州之戰李繼隆隸屬曹彬一路,接連攻克固安、新城,涿州,可惜因為宋太宗與曹彬的失誤,宋軍再次慘敗,唯獨李繼隆部隊保持陣型,嚇得遼軍不敢攻擊。

    此時遼國內名將耶律休哥專門負責對南戰爭事宜,而北宋則是李繼隆與之相抗衡,北方戰場進入雙雄爭鋒的局面,直至徐河一戰,遼軍大敗,此後十年無力南侵。

    2、折從阮

    折從阮在府州擔任刺史時,主要任務就是抵禦北方的侵擾,保障了西北邊境的安穩。

    然而石敬瑭為推翻後唐割讓幽雲十六州,折從阮所在的府州也在割讓範圍之內。但是折從阮率領府州上下據險保境,始終不讓契丹統治者進入府州。以至於 在契丹王朝於幽雲十六州先後建立政權的時候,都沒能進入河西府州。

    後晉少帝因為恥於向契丹稱孫,反攻契丹,折從阮率軍反攻契丹境內每戰必勝,然而石重貴仍然敗於契丹。

    再至後漢、後周時期,折從阮始終堅守府州抵禦契丹,還將自己的兒子折德扆培養成新一代抗擊契丹的領袖

    3、符彥卿

    五代至北宋時期將領,後唐名將符存審的兒子。

    符存審在後唐時期鎮守幽州,自然有抵禦契丹的傳統。符彥卿少年時曾隨名將王晏球於嘉山大敗契丹軍隊。最著名的一戰是陽城白團衛村之戰,符彥卿率領軍隊奮力抗擊契丹,殺的耶律德光隻身逃走。

    在後周,符彥卿鎮守河北,屢敗契丹,名聲威震敵國。據說遼人在陽城之戰後,因為畏懼符彥卿,有時戰馬生病不吃糧食,就會說:難道符王(符彥卿)在裡面麼?。

    抗遼名將先講到這裡,其實五代至宋初因為武人擁兵自重的緣故,很多帝王本身就是優秀的將領如柴榮、趙匡胤等,自身就是英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釣魚諺語:春釣灘,夏釣潭,冬日釣陽邊,有道理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