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輝看歷史
-
2 # 迷你影視剪輯
事實證明孫劉一旦失去了聯盟,雙方都會滅亡
在諸葛亮出山時已經替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局勢,三足鼎立後孫劉聯盟,則雙方無憂,一旦打破了這種平衡,則危矣
根據當時的形勢曹操親率80萬大軍,揮師南下,嚇得東吳眾多文臣勸說孫權投降歸順,而此時諸葛亮也意識到如果不聯合抗曹,曹操攻破東吳後劉備也就無力會天了,此時東吳謀士魯肅也意識到東吳只有聯合劉備才能拒曹,所以諸葛亮出使東吳的時候得到魯肅的歡迎,最終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
而之後關羽敗走麥城後,劉備為了替關羽和張飛報仇,決定攻打東吳時,諸葛亮就說過蜀吳必被魏國所滅,在魯肅病危時也再三囑咐孫權一定要堅持孫劉聯盟,否則東吳危矣,之後也一一應驗,蜀吳兩國終被滅亡
所以個人認為赤壁之戰,孫劉沒有聯合的話,歷史將被改寫!
-
3 # 水中的惡魔果實
三國之所以形成鼎足之勢,就是由於赤壁之戰孫劉聯合抗曹,赤壁取勝,迫使曹軍首尾不能兼顧,才得以形成掎角之勢。曹軍勢大,蜀吳想要單方力敵,便難以長久。要集中優勢兵力,兵合一處,將打一家,以免被曹軍吞併一方,而一家獨大。正所謂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按照演繹來講,諸葛亮與周瑜定下火攻計策,周瑜黃蓋以苦肉計致使黃蓋詐降,並獻計曹軍將戰船以鐵鎖相連,最終大敗曹軍。
曹操生性多疑,若不是兩家聯手勢大,曹軍未必會採用連體戰船作戰,而即便火攻,吳軍也未必可以後發制勝,筆者認為,聯吳抗曹是當時最好的,也是勝算最大的一種選擇。大家也抒發自己的寶貴意見,廣開言路!
-
4 # 小閱閱世界
在當時局勢中,曹操是天下最有實力的,而且曹操又是個十分有野心的人,一心想要滅掉劉備、孫權,完成統一的霸業。而孫劉當時相比曹操而言實力相差懸殊,無法單獨與曹操抗衡,若不聯合只有逐個被滅的下場。但若聯合則完全不同,兩國的實力相加則可與曹操抗衡;
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不合作的且不說赤壁之戰能否取勝,但以後必然會被曹操各個擊破。當時如果沒有劉備合兵,東吳朝廷中其實有很大一部分人傾向於讓孫權投降的。而劉備的出現,也讓孫權大軍更加有戰神曹操的信心。
兩方進軍路線,可看配圖所示。
-
5 # 哀嚎的狂風
南風講歷史,“噠噠噠!”
赤壁大戰,為什麼孫劉要聯合呢,如果孫劉不聯合,孫權能贏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把時間線往回推一推,看一看赤壁大戰之前發生了什麼。
先說說鼎鼎大名的曹老闆,曹老闆是個狠人,穩中帶浪,浪中帶秀,前期靠著一個“混”字走天下,他在兒時發小袁紹的支援下,奪得了兗州作為他的泉水基地。
然後又靠著袁紹傻吧垃圾的勁兒,他成功把當時名義上的天下之主,漢獻帝掌握在手裡,從這兒就可以看出袁紹的蠢萌性格,也就不難推斷出日後他會被自己的搓背好兄弟,阿滿擊敗。
袁紹幫助曹老闆取得兗州的原因很簡單,他的作戰計劃是先統一北方,而這時他的後背面對的是自己的弟弟袁術,俗話說得好,在背後捅你刀子的往往是你兄弟。
對於這個兄弟,袁紹信不過,所以把曹老闆放在這兒,替他緩衝袁術。
但是袁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發小會這麼猛,跟變了身的超級賽亞人一樣。
先是幹掉了呂布,接著又把自己同母異父的傻缺兄弟袁術,給瞭解了,《要說這個袁術說他傻缺,似乎都侮辱傻缺這個詞,得了一塊玉璽,虎了吧唧的就稱帝了,據說曹老闆得到這個訊息差點沒有笑死,袁氏一家一門兩虎,真是虎啊》
接著曹老闆制服了張繡,接連拿下了徐州,豫州等地,而與此同時袁紹也滅了公孫瓚一家統一了北方,回頭一看,哎呦我去,自己的後面怎麼多了一隻滿裝滿配,十八級的身強力壯的小夥子,離近了一看,天哪,是曹操,他起來了。
後來的場面大家都知道了,袁紹被滿級的曹操一頓暴打,收拾完了袁紹,曹老闆把目光放在了另一個戰場,南面,而此時南面最有實力的還屬漢室宗親劉表。
可正當曹老闆準備秀一下自己強壯的肌肉的時候,劉表嘎嘣一下沒了。
曹老闆的軍隊幾乎就相當於去南方旅了趟遊,就拿下了荊州,還有三十多萬兵馬,曹老闆說,“我還什麼都沒有幹。”
不過在拿下荊州的同時,有一個倒黴蛋被曹老闆無意中給踩住了,這個倒黴蛋生命力極其的頑強,小強跟他比都得靠邊站,這個人就是劉備,劉皇叔,“噔噔噔!”
劉備江湖人稱,”英雄收割機,大佬殺手。”
劉備先是投靠自己的老同學公孫瓚,然後公孫瓚兵敗自殺。
離開公孫瓚後,投奔陶謙,陶謙病死。
轉而投奔呂布,呂布兵敗被殺。
又轉而投奔袁紹,袁紹兵敗,又惱又怒,病死了。
而後投被宗親劉表,劉表病死。
曹老闆與劉皇叔那是有仇的,劉皇叔曾投靠過曹老闆,可惜曹老闆命太硬,劉皇叔沒有剋死他。
劉皇叔覺得這樣不行,傳出去壞了他的名聲,畢竟湊滿七個就可以招呼神龍了,於是殺了曹操大將徐州刺史車胄,奪了徐州,與曹操拉開了架勢幹,沒幹過,於是又開啟了自己的召喚神龍之旅。
現在曹老闆奪了荊州,身強力壯,精力充沛,劉皇叔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自然不敢過去跟他正面硬剛。
這時候狗頭軍師諸葛亮,唱起了rap,“呦呦呦!我有一個大哥,哥哥哥,他他他在東吳混得開,呦呦,我們兩家心連心,呦呦,一起消滅邪惡。”
而此時的東吳,曹操解決了劉表,下一個目標自然是盤踞在江東的東吳了,東吳瑟瑟發抖,曹操號稱手裡有四個二,一副王炸,一對飛機,這誰不怕啊。
打是打不過,東吳絕大多數官員準備洗乾淨了,等著曹老闆光臨,這時候諸葛亮跳出來了,直接說,“呦呦呦,他有王炸,我不怕,四個二也是弟弟,我家主公一副同花五十K。”
東吳:.......。
其實東吳的老大孫權是不想投降的,畢竟做了老大好多年,一下子要變成老二了,肯定不習慣,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大都督周瑜,都知道曹操喜歡人妻,並且已經放出話來了。“哎,我曹操給你買了頂帽子,要不?”
於是在諸葛亮的忽悠下,周瑜的勸說下,東吳和劉備一拍即合,二人都知道單打獨鬥,他們都不是曹操的對手,只有從街頭霸王化身成為魂鬥羅兄弟,他們才有機會。
當時劉皇叔可不是一無所有,經過這麼些年的努力,人家手下還是有些家底的,“兩萬水兵的核心,諸葛亮的顯示卡,關羽的顯示屏,趙雲的無線wife接收器,張飛的音響,上面還插著一頂皇室宗親的小旗。”
所以孫權與劉皇叔聯手是必然的選擇,人多力量大不是。
第二個問題,孫權沒有劉備他會贏嗎?答案是不會,可以說正是因為劉皇叔的加入,才給了孫權敢愛敢拼的勇氣,藉著皇室正統的旗幟安撫東吳上上下下的人心。
-
6 # 至尊寶娛樂
孫子兵法:敗者先敗而後求戰。赤壁之戰,曹操戰敗是因為他的軍事戰略錯誤,天時地利人和他一個都沒有,所以才被孫權滅了,跟孫權關係不大,跟劉備更扯不上。劉備當時本來就沒幾條人,實際投入的兵力更是難說,而且水戰是東吳的強項。劉備軍團充其量不過是啦啦隊而已。
赤壁之戰劉備只有幾千人馬.而且都用來埋伏.主力是孫權軍.火攻都是孫權集團的計謀.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被神化了.其實諸葛亮只是起到了勸說孫權出兵的作用.
-
7 # 影視職員
凡事無絕對,在曹操立足荊州未穩,東吳周郎尚在的情況下,誰也不能保證沒有劉備幫忙的孫權,就不能擊敗曹操。但可以確定的是,就算孫權能贏,那麼這個過程也會非常艱難。關於赤壁之戰,在許多人的認知中,似乎劉備並沒有那麼重要。《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勝利乃是諸葛亮神乎其神的“借東風”;而正史中,大部分人又將周瑜捧上神壇,以其火燒赤壁而作為決定性因素。至於劉備,好像就是個打醬油的,和孫權結盟之後,就沒多大存在感,還乘機佔據了荊南四郡,成了最大贏家。
但事實上,這是一個誤區,整個赤壁之戰的過程中,劉備和他的軍隊都是不可忽視的,其對於整場戰爭的勝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最為明顯的一點,在參戰兵力上,劉備可不比孫權少多少。當初孫劉聯軍的總兵力大致是五萬人左右,其中東吳軍三萬餘,劉備軍則兩萬餘。其中還包括了關羽所領的萬餘精銳水軍,就算劉琦的那一萬江夏軍因為與東吳有血仇而出工不出力,但關羽這水軍精銳,絕對是赤壁之戰破曹的主力。
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三國志·諸葛亮傳》
因為,在最為關鍵的火燒赤壁戰役中,劉備大軍是參戰了的,而且還和周瑜一直追擊曹操到了南郡。
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而在後續收尾過程中,荊南四郡那是人家劉備在赤壁之戰後自己打下來的。而且劉備此後還和周瑜一同打曹仁,並派遣關羽絕北道。
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
而在周瑜攻克南郡的戰鬥中,劉備也派得張飛相助。
此外,在赤壁之戰爆發前夕,劉備就已經和曹操的軍接上火了,當時劉備擊退了江夏太守文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曹操。
興都志:劉備戰沈鹿,擊文聘,敗之。
所以,在整個赤壁之戰過程中,劉備的參與度都非常高,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在後方打醬油。在後方打醬油的那個人應該是孫權。其實如果細讀赤壁之戰的相關史料,我們都很容易發現,劉備在這場戰爭中,一直都是佔據的一個主體位置。
比如《周瑜傳》、《吳主傳》中說的那都是和劉備併力擊曹。
《魯肅傳》中就比較厲害了,直接是周瑜打輔助幫助劉備。
魏書及九州春秋曰:曹公徵荊州,……肅因曰:“今事已急,即有他圖,何不遣兵助劉備,而欲斬我乎?”權然之,乃遣周瑜助備。甚至於在以曹操陣營角度來記錄的《武帝紀》中,關於赤壁之戰的主角那就是曹操和劉備,至於孫權提都沒提。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以上這些史料說得都很明白,赤壁之戰劉備不僅出力了,而且還是絕對的主角。這場戰鬥並不是周瑜所率領的吳國大軍單獨打贏的,劉備的作用不可忽視。如果,沒有劉備的加入,很可能孫權連抵抗曹操的勇氣都沒有。當初孫權之所以決定連劉抗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劉備主動派遣諸葛亮到東吳倡議結盟,促使孫權下定決心抵抗曹操。
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諸葛亮傳: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亮說權…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併力拒曹公。
而孫權答應和劉備聯盟,估計不僅僅是諸葛亮的嘴炮那麼簡單。因為如若不是劉備的大軍在後邊撐著,諸葛亮說得再怎麼天花亂墜也沒用啊。更為重要的一點,劉備當時可是名副其實的劉皇叔啊,如果說之前所謂的中山靖王之後只不過是劉備出門在外的自我包裝,懂的人自然懂,沒多少人當回事兒。那麼如今這個劉皇叔的名頭可是經過了漢獻帝的親自認證的,假的也成真的了。特別是“衣帶詔”事件之後,劉備成為了傳說中拿著天子詔書討逆的人,是漢室的正統所在。孫權跟他聯盟,無疑就是再昭告天下,自己是和劉備一樣,為天子而戰。
其乃是對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最強武器。因為當時曹操打的也是天子旗號,替天子征伐四方,師出有名。孫權即使有心抗曹,但當時東吳內部的投降派明顯可以拿這個作為藉口阻礙孫權。
劉備的到來,則完全打消了孫權這一顧慮,使其決心抗曹。
由此可見,劉備在赤壁之戰過程中的作用有多大。
-
8 # 小胖子驢哥
赤壁之戰可以說奠定了三足鼎立的發展趨勢,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幾大重要戰役之一,赤壁之戰所造成的影響,幾乎貫穿了整個三國演義後半段的發展。
孫權為什麼要聯合劉備呢?在當時的情況下,曹操陸續收取袁紹的冀,並,青,幽四大洲,劉琮開城獻降繼而收取荊襄水路三軍後總計一百餘萬,其成為天下最強大的軍閥,從而追的劉備敗當陽,走夏口,棄新野,攜帶四十萬百姓投奔江夏,此時的劉備幾乎窮途末路,如果不是劉琦來救,早已束手就擒了。
再來看此時的江東顯然已經成為曹操一統天下的最後一塊戰場,可以說此時的孫權與劉備是唇亡齒寒的道理,無論哪一方被滅,另一方都不得善終,他們願意看見曹操一統天下嗎,顯然不會,劉備這邊,孔明是明白人,孫權那邊魯肅也是明白人,此時除了孫劉聯手之外,已經沒有抵禦曹操的辦法了,江東水師名震天下,劉備步騎亦是驍勇善戰,少了任何一方這場仗都別想打贏,沒有劉備憑他江東十萬水軍也難以抵擋曹操的金戈鐵馬,沒有孫權憑他劉備驍勇步騎也難以抵抗曹操的百萬雄兵,所以孫劉聯手即是情勢所迫,也是加之必然,既然已無退路,何不攜手一戰,破釜沉舟,一旦勝了,孫劉可保數年安定,並且改變天下形勢。
況且曹操大軍遠征,無論是糧草,供給,舟車勞頓,這些細小因素對孫劉都相對有利,加之一道長江天塹,以孔明,周瑜等人的智慧,豈能不知合則兩利,分則兩敗呢。
所以綜上所述,孫劉聯手乃是當時天下趨勢,亦是唯一抵抗曹軍的辦法了,個人見解!
-
9 # 蔥蔥那年
赤壁之戰,孫權為什麼要聯合劉備一起抗曹,沒有劉備,孫權能贏嗎?咱們先來說一說孫權為什麼要聯合劉備:
曹操在被徵烏丸後,基本上算是統一了北方,曹操何等抱負,經過了多年的殺伐征戰,自己的雄心壯志已經快要實現。於是率大軍南下,直取荊州,荊州戰略要地,兵家必爭!剛到荊州不久,劉表死了,隨後他的兒子劉琮投了降。曹操劇照
對於想建功立業實現偉大政治抱負的曹操來說,可謂春風得意!遂率精兵五千,夜以繼日追趕劉備,劉備敗當陽,走夏口。此時,一直處於弱小的劉備,經過曹操的凌厲追擊,真正是無回擊之力!巴不得有神仙相助!
於是江東孫吳的魯肅來了,傳遞了孫劉聯盟的好訊息,劉備是英雄,一拍即合。哪魯肅為什麼回來?那肯定是代表孫權的意志,也就是說,孫權批過的。孫權為什麼要聯盟?
劉備劇照
群雄逐鹿,到此時,就曹操、劉備、孫權三家了。並且曹操勢力最強,給孫權的信中,號稱80萬大軍。周瑜大都督曾對孫權說"撥五萬兵馬抵抗曹軍,而孫權說先撥三萬,後再補給"由此可見,曹軍南下,聯合劉備是必然。畢竟劉備手上還有兩萬兵馬。不聯合,自然唇亡齒寒。
周瑜劇照
沒有劉備,孫權能贏嗎?現在看來,能贏,因為赤壁之戰,東吳周瑜是整個戰爭的總指揮,如果真要說劉備方面也是出了力的,那就是諸葛亮堅定了周瑜抗曹的決心。
但是歷史是不可能假設的,因為,面對曹操來勢洶洶的大隊人馬,如果曹操不驕傲輕敵,如果曹操的兵馬沒有不服水土,如果曹操改變作戰方略。
-
10 # 醉觀滄海
【用心回答,交流歷史】
回答正文:“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戰爭之一,孫權的“東吳”聯合劉備的“蜀漢”,組成了“吳蜀聯軍”,一起成功地抗拒了曹操親自率領的“曹魏”大軍的大舉進攻,堪稱一場經典的自我防衛戰役。關於,“吳蜀聯軍”在赤壁之中的聯合作戰,在《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有過記載:
“孫權派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人,與先主會合,在赤壁與曹操大戰一場,大敗曹軍,燒燬曹軍戰船”。-注:此處的“先主”指的就是劉備,蜀漢政權的創立者。
那麼,正如題主所聞,孫權為何要聯合劉備一起抗曹?如果沒有劉備,他能贏嗎?面對著兩個問題,請看我的分析:
問題【一】:孫權為什麼要聯合劉備一起抗曹?1️⃣孫權留了一手,不想將自己所有本錢耗費在一場戰爭上;話說,你別看“東吳”到了孫權這一代,已經經營江東數十年,兵強馬壯。但其實在孫權看來,自己似乎是三足鼎立中最弱的一方,也正是因為如此,縱觀整個三國爭霸時期,“東吳”基本上都是被動防守,直至滅亡,極少有主動出擊擴張的。
孫權看到這次面對來勢洶洶的幾十萬“曹魏”大軍,到了不得不進行戰鬥的時刻。但是他知道,單靠一場戰爭是無法徹底打敗曹操的“曹魏”大軍,接下里還會有其他戰爭,而“東吳”的家底只有那些,可不能打完。
所以,孫權的想法是,自己的實力一定要最大限度的進行保留,既要打贏這場戰爭,又要保護好自己的實力。於是,聯合同樣曹操不和的劉備進行聯合作戰,就成為了最好的戰爭策略。倘若贏了,自己在犧牲最小的情況下贏得了這場防衛戰。即使輸了,自己還有可以依靠保留的實力繼續抵抗。在孫權眼中,怎麼看,這都是最佳的選擇。
於是,孫權聯合劉備,共同抗擊曹操。
2️⃣孫權沒有自信,認為單靠自己很難獨自抵抗魏國大軍;先看曹操親自率領的“曹魏”大軍,雖然實際上沒有演義中的號稱八十萬,,但大致估算下二十多萬還是有的,畢竟當時魏國已經掌握了整個北方大部分的土地和人口。
而孫權的“東吳”一方,滿打滿算,除卻其他部位的守軍外,真正能夠用來投入到赤壁之戰中的兵力不過三萬多人,攻守雙方相差懸殊。
另一方面,“東吳”原本最大優勢是水軍,經營江東多年,水上交戰東吳的確佔有很大優勢。但是,“曹魏”一方,此次來攻打“東吳”,也是做了很大的準備,建造了大批先進戰船。同時,在獲得荊州劉表投降後,曹操獲得了荊州水軍,使得“曹魏”的水軍勢力大大增加,這樣,孫權引以為傲的水軍優勢,也就徹底沒了。
因為這,對自己實力沒有自信,所以全權聯合了劉備,抗擊曹操。
問題【一】小結:
所以,從上面兩點可以看出,孫權無論如何需要聯合劉備共同抗擊曹操。
問題2:如果沒有劉備,孫權能贏嗎?個人認為,在赤壁之戰中,沒有劉備一方,單憑孫權一方,東吳無法取得勝利。大致原因簡單如下所示:
1️⃣少了劉備一方,孫權自己的實力大大降低,無法抵抗曹操。現在,大家比較公認的赤壁之戰時,三方的兵力,分別為:
【1】曹魏大軍,二十多萬水陸大軍;
【2】吳蜀聯軍,五萬多水陸大軍
值得一提的是,“吳蜀聯軍”中,“蜀漢”軍隊大致約有1.5萬餘人,佔到了聯軍的30%。如果孫權獨自進行抵抗,就意味著一下子少了30%的兵力,但靠自己約3.5萬人,獨自抵抗“曹魏”的二十多萬大軍,無論如何也是贏不了的。
另外,真正的赤壁之戰不僅僅是水面戰爭,還有很多是陸地戰爭。孫權一方的劣勢就在於陸軍,而劉備猛將如雲的強悍陸軍剛好彌補了這一短板。更何況,如上面所說,在曹操收服荊州水軍並加緊訓練後,孫權連水面戰爭的優勢也都沒了。
2️⃣少了劉備一方,曹魏少了一份後顧之憂,間接增大了曹操的勢力。若是孫權的“東吳”沒有聯合劉備的“蜀漢”,靠自己獨自抗擊“曹魏”大軍。此時曹操會短暫性的與劉備達成休兵協議,免除自己後顧之憂,集中優勢兵力攻打孫權。
在戰爭時,最忌諱的就是兩面出擊,如果既要進攻孫權,又要防備劉備的偷襲,這樣無形中,“曹魏”大軍的實力就會大大降低。此時,若是孫權不聯合劉備,就意味著替曹操解決了後顧之憂。
3️⃣氣勢上就輸了,2打1成了1打1,孫權還要分兵出來防備劉備的偷襲。雖然孫權和劉備的結盟是短暫的利益結合,雙方都深知赤壁之戰後還會為了彼此的利益大打出手,但那都是後話。
孫權自從掌權“東吳”後,一直都期盼的就是能夠穩住自己現有的國土,割據一方。所以,可以看得出來,孫權是沒有那種逐鹿中原霸氣的,在一代梟雄曹操面前本就氣勢上輸了半截。此時,如果再沒了劉備聯合作戰,更加成了頹廢之軍,從君主到士兵,更加沒有信心能夠打贏曹操。
另外,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孫權和劉備平日裡本來就是互相不信任的。在赤壁之戰中,如果孫權沒有聯合劉備,那麼他必須從僅有的3萬多兵力中再分出至少一萬多人來防備劉備的偷襲,這樣看來,想要打贏赤壁之戰,更是難上加難了。
問題【二】小結:
所以,從上面3點可以看出,沒有了劉備,孫權一方是無法戰勝“曹魏”大軍的。
回答總結:綜上所述,在赤壁之戰中,成功打贏“曹魏”大軍的是“吳蜀聯軍”,不管是缺了其中哪一方,另一方都無法獨自贏得戰爭勝利。孫權的“東吳”和劉備的“蜀漢”,在面對比自己強大很多的曹魏大軍師,只能抱團取暖,兩位君主都深知這一點。
所以,孫權要想保住自己的政權,只有聯合劉備,才能打贏赤壁之戰,單靠他自己的“東吳”是無法取勝的。
鳴謝:感謝您閱讀!喜歡我回答可以關注我。
-
11 # 臥牛說歷史
曹操死了、劉備死了,甚至曹丕、曹睿都死了。孫權還佔著江東,至少說明孫權腦子可以,沒把東吳玩爛。
既然孫權腦子沒問題,那聯合劉備至少不算昏招。
現代很不多人看不起劉備,認為劉備在赤壁之戰就是個打醬油的,功勞全在東吳周瑜。
但我們看結果,劉備不僅拿下荊州,還娶了孫權妹妹,三國志寫得是“孫權懼”。
劉備在荊州呆了六七年,可沒光混日子。拉攏不少荊州大族。
劉封,是長沙劉氏的外甥。諸葛亮的關係,還有龐統。
孫權連偷襲盟友的事都幹得出來,難道會好心將荊州讓給劉備?會有這樣的相法,只能說小看孫權的無恥,也小看劉備的實力。
至於題主的問題,實在不好假設,戰爭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這麼簡單。一場戰爭沒打完,誰也不敢說自己會贏。
我們能在這裡扯,也只是瞎bb,沒準就因為曹操疫病大爆發,無力為戰了呢。
不少人非得把疫病當成曹操兵敗的藉口,哎。
-
12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個人觀點:
赤壁之戰勝負的關鍵就在於劉備,若是孫劉沒有聯盟,東吳未必能打贏。曹操征討江東的同時想順便滅了劉備,那麼孫權和劉備就有了共同的敵人,孫權和劉備的聯盟就變得非常的合理;其次,劉備在當時被夾在曹操和孫權兩方之間,即使劉備當時的力量是弱小的,但是如果曹操和孫權兩軍一旦交戰達到白熱化的狀態時,劉備的兩三萬餘兵馬就可以左右任何一方的勝負。
敵人的敵人就可以是自己的盟友曹操自得了荊州以後一路窮追猛打,直到劉備在江夏與劉琦匯合後,曹操才暫緩攻擊的姿態。根據正史中的記載,關羽手中有一萬餘兵馬,劉琦在江夏城中也有一萬餘兵馬防守,兩軍合到一處,曹操想要快速攻陷江夏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江東的孫權也虎視眈眈的盯著曹操大軍的動向。
而孫權一方在不知道劉備是什麼態度時,也怕在和曹操作戰時,劉備率軍偷襲江東蜀地。如果和曹操開戰時劉備偷襲,東吳就處於首尾不能相顧的狀態,前方赤壁戰場也很容易遭受大敗,那樣東吳政權就危險了。所以孫權採納魯肅的建議聯合劉備共同抗曹,把敵人的敵人變成自己的盟友這在當時也算是上策。
劉備雖弱但是可以影響赤壁之戰的勝負赤壁之戰時,曹操和孫權是當世間最大的兩位諸侯。而劉備只能算上是某地區的一股勢力,但是在赤壁之戰中千萬不要小瞧了劉備的作用。
赤壁之戰中,如果孫權和劉備沒有結盟,而是三方各自為戰。在曹操和孫權互相攻伐的時候,劉備就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間。劉備想要攻伐曹操則孫權方有很大的機率獲勝;而劉備若是想趁機佔取江東部分領土,作為將來攻打西蜀時和孫權借兵借糧的談判籌碼,那麼對孫權來說也是致命的打擊。
總結:如果當時劉備不處於曹操和孫權之間,那麼赤壁之戰東吳是完全有把握戰勝曹魏的。正史中周瑜是位非常有才能的軍事將領,而且主戰場在自己的經熟悉的地理環境中;而曹操這邊還沒開戰軍中就發生了瘟疫,荊州軍本身士氣就有問題加上瘟疫士氣就更加低落了,如果這樣東吳還不能打贏曹操,那麼江東立足多年還真是慶幸。
-
13 # 始終先生
謝謝邀請。眾所周知,赤壁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中,一場精彩的以弱勝強戰役。對戰雙方分別是擁有北方鐵騎、實力強橫的曹操,對陣水軍優勢明顯,但實力明顯遜色的孫權和幾乎什麼都沒有的劉備聯盟。戰爭結果,曹操落敗而歸,孫劉聯盟大勝,自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下面,我淺析一下,為什麼孫權一定要拉上劉備,以及孫權自己是否有能力抗衡曹操。
孫權為什麼一定要拉上劉備這個盟友。我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分析,政治和軍事。
政治:沒有人願意拱手讓出自己家族幾代人的努力。孫權也如此。
建安五年,孫策遇刺去世,年僅19歲的孫權接手江東。在江東諸多勢力看來,孫權就是一個從未上過戰場的黃口小兒,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歷掌管江東,因此,廬江太守李術起兵造反,廬陵太守孫輔通曹,孫暠企圖篡權,丹陽太守孫儼被殺,山越作亂,江東一片動盪。
孫權先是用了三年的時間平復動亂,安定地方世族,招攬名士,又用了五年的時間,到建安十三年,滅了黃祖,報了孫策的仇,這才算穩定了江東局勢。
就在這一年,曹操鐵騎南下,收了劉宗,打跑了劉備,戰火燒到了孫權家門口。曹操給孫權寫了一封毫無遮掩的威脅信。
《江表傳》記:“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這封信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將剛剛平復的江東局勢又攪了起來。江東立刻分為主戰派和主和派,主戰派當然就是以孫權為首,魯肅、周瑜這些隨孫策南征北戰的生力軍,而主和派,則大多是江東世家門閥,代表人物就是在江東極具聲望的張昭。這些人的目的很明確,只要能保證自己世家的利益,誰統治江東都是一樣的。他們當然主和,如果孫權戰敗,曹操攻進江東,勢必會對他們這些門閥世家做清算。
此時的孫權,必須要說服這些世家,要像他們證明自己能夠保證江東的安危。可是,要如何證明呢?孫權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劉備。劉備集團就處在戰爭的第一線,且剛剛與曹操交鋒。向劉備丟擲橄欖枝,對劉備來說,就是救命稻草,劉備一定會配合他演好“說服江東世家”的這齣戲。
於是,孫權派魯肅以弔唁劉表為名,前往荊州,一來探聽曹軍虛實,二來接觸劉備。果然,心有宏圖的劉備不甘自己就這樣折在荊州,便派諸葛亮隨魯肅回東吳,向孫權求援。諸葛亮作為劉備的心腹,又自負才智雙全,也不甘剛出山便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到了東吳後,諸葛亮充分發揮了其傑出的政治頭腦和外交才能,與孫權在江東諸將面前上演了一出雙簧。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到達柴桑後,見到了孫權,在江東諸將面前,諸葛亮告訴孫權:現在劉豫州雖然逃至夏口,只是因為當初看在劉表與自己有宗親的關係,沒有搶奪劉表的地盤,才導致現在被動的局面,但我們最多隻算是逃,而不是敗,畢竟我們還沒和曹操正面碰撞呢,劉豫州手裡還有幾萬精兵。而將軍你東吳有十萬帶甲之士,如若兩方聯手,勢必破曹操。
其實此時孫權擁兵柴桑,本就有迎戰的意圖,但他依然假意道:哎呀,雖然我江東有十萬甲士,但我不能將他們全部派上戰場。連劉備這樣的英雄都怕了曹操,我更難抗衡曹操了。
諸葛亮又趕忙像眾人闡述其中厲害:劉備雖敗,但手中仍有精兵數萬,曹操遠來,日夜疾行,勢必力竭,況且曹軍多北方人士,不熟水戰,將軍你不需要全力以赴,只要派一員將領,帶領幾萬精兵,我們雙方合力,曹操必敗。
諸葛亮這一套理論,完全合了孫權的心意,也達到了說服江東世家門閥的作用。經歷一線戰場的諸葛亮闡述了諸多可戰的理由,從荊州回來的魯肅也表示這一仗應該打,大都督周瑜也是傾向可戰。孫權算是給江東世家吃了一顆定心丸,不論戰爭結果如何,至少此時,他得到了江東世家門閥的支援。這就是孫權必須要拉攏劉備的政治原因,平江東世家之口,得世家支援,至少在前線作戰的時候,身後這些世家不給自己搗亂。
軍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多個幫手,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在孫權看來,此次曹操揮軍南下的本來意圖,並不是為了侵吞江東。當初曹操與袁紹河北爭雄之時,劉備在小沛聯合袁紹共同抗曹,後被曹操打敗,逃到新野。而荊州劉表,也曾經在官渡之戰時,許諾袁紹,出兵攻擊曹操背後。所以,孫權認為,曹操這次南下的目的,是與劉備、劉表清算舊賬的。只是沒想到劉表病亡後,其子劉宗竟然直接率眾降了曹操。這才使得曹操志驕意滿,劍指江東。但北人南征,從地形、戰術到氣候,都有著極大的變數和不確定性。所以孫權從一開始,就想好了據江自守的戰術,來消耗曹操。劉備退守夏口,卻讓孫權的戰術思想發生了轉變。
夏口是從荊州東進江東,順江而下的畢竟之路,可以說是柴桑的戰略前線。此時劉備退兵夏口,無疑是給江東豎起了一條緩衝帶,如果此時不理會劉備的聯盟意圖,無非會造成兩種情況:劉備很快被滅,夏口破城,曹軍順勢而下,直取江東;劉備投降曹操,共同劍指江東。無論哪種情況,最後都對江東不利。
但如果與劉備聯盟,情況則不同了。一,“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有劉備在,曹操的主要注意力,就會集中在劉備身上,而不是江東,減輕了江東的壓力。二,有劉備在夏口的兩三萬軍士,再加上東吳的數萬精兵,可以在夏口對曹操進行完美的阻擊戰,時間拖得越久,對於北方戰士來說,就越不利。三、即便最後戰局呈現出不利的態勢,也可以將劉備推出去,自己退守柴桑,做最後一搏。這就是孫權要拉攏劉備的軍事原因。
沒有劉備,孫權能戰勝曹操嗎?
正史已經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在演義裡,赤壁之戰的主要功勞,歸功於諸葛亮草船借箭、七星壇借東風,才使得周郎的火攻計得以實施。可真正的歷史中,並沒有草船借箭、借東風這樣的劇情發生。赤壁之戰的總指揮是周瑜,黃蓋獻火燒戰船、詐降計,擊退了曹操,而劉備僅僅是在曹操兵敗後,率軍追擊而已。
《三國志周瑜傳》: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且在《三國志武帝紀》中記載,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敗北,不僅僅是因為戰術上的原因,更大的原因在於當時發生了時疫,實力大損,才導致撤軍。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所以,即便沒有於劉備聯合,孫權也是有能力戰勝曹操,或者說完全有能力保江東不失的。
-
14 # 一葉小舟168521774
赤壁大戰是三國爭霸時期一次極為重要的戰役,它為後來的三國鼎立建立了基礎。交戰雙方,一方是強大的曹操一方,兵精糧足且挾帶著荊州新勝的雷挺萬鈞之勢。另一方是相對弱小的孫劉聯盟,劉備新敗,士氣不高,孫權年輕且內部意見不統一,
赤壁大戰前,曹操己經基本肅清了北方的各種勢力。又以迅雷之勢拿下了劉表盤據多年的荊州,接著曹操命令徐州的臧霸,曹仁等率大軍屯兵揚州,直接威脅東吳的大本營吳郡。然後,曹操給孫權送去了一封充滿了威脅意味的信,說要和孫權會獵於江東。
孫權接管東吳時,只有十八歲,赤壁大戰吋也只有二十六歲,雖然,在這七,八年間,孫權在張昭,周瑜等人輔佐下拿下了江東的大部分地盤,但根基並不穩固。面對氣勢如虹的曹軍,年輕的孫權心中是忐忑不安的。具有這種心情的不單單是孫權一人,東吳集團甚至有一部份主張直接投降。
更要命的是,曹操的攻擊並不僅僅是荊州一個點,而是全面展開,基於此,孫權不得不把有限的兵力,也分部開來。這樣在荊州地區,孫權可供支配的只有區區三萬多人馬。而曹操在荊州的軍隊有二十萬之多。明顯沒有勝算的可能。
這一點,也可以從魯肅在當陽和劉備的談話中流露出來。魯肅是去荊州給劉表弔孝時,遇到的劉備。一見劉備,魯肅就開門山地勸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對抗曹操。魯肅的這一舉動也反映出,面對曹操的大兵壓境,這個智者心中的不安。
劉備當時的人馬,有劉琦的江夏水軍一萬多人,劉備帶領的殘兵一萬多人,兩者相加有近三萬人馬,大致和孫權手中的兵力相當。但是,孫權可以放心的是,劉備這支人馬沒有投降曹操的可能,是一支拼死抵抗的生力軍,更兼有熊虎之將之稱的關羽和張飛。
所以,孫劉的聯盟不僅僅是軍事力量的加強,更為關健的是自信心的增強。所以單靠孫權的力量,如果沒有劉備的加盟,赤壁大戰的生負真是未可知。
-
15 # Crazy歷史
赤壁大戰,孫劉聯合最終取得了勝利,如果將孫權不能聯合劉備,那麼結局必輸無疑。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為關鍵的一場戰役,其影響延綿數十年。
建安十二年(207年),北方大定的曹魏軍團開始將目光投向南方。此時,東漢末年的烽火硝煙未盡,但逐漸顯露出崢嶸格局。孫吳政權經營江南多年,佔據了傳統的魚米之鄉,雖然南人陸戰實力不濟,但擁有著當時和荊州水軍並駕齊驅的一流水軍。藉助長江天塹,大有和曹操分庭抗禮,劃江而治的跡象。
東吳西邊,兩湖區域則是劉備盤踞的場地。雖然相較於曹魏和孫吳,劉備的總體實力不濟,但是劉備同樣擁有自己的優勢,三國第一智囊——諸葛亮是其軍師,武力值一流的五虎將是其座前統帥,雖然士兵數量不多,但大都身經百戰,在諸葛亮等人的運籌帷幄之下,有著當世不敵之勇。
再往西,則是佔據了廣袤川地的劉表。只是劉表(劉璋)為人贏弱,為帥不才,守土不力,攻土無能。從未曾入過曹操等人法眼。而地少兵稀的劉琦更是毫無存在感,完全一個路人甲。
那麼對於東吳而言,當時身邊能夠聯合的,不管他願不願意,只剩下劉備。另外一個實力夠強的潛在合作者,卻是相隔千里,在遙遠西北的馬騰。遠水解不了近渴。除此之外,孫劉聯合有著共同的利益,當時劉備不僅面臨著孫吳的困境,甚至處境更差。
首先曹操一直視劉備為潛在的競爭對手。在曹營之時,便有天下英雄為君和操耳。劉備絕非池中之物,曹操深知這一點。特別是劉備從毫無立足之地,到最終佔據兩廣的地盤,逐漸露出爭霸的面目,曹操深感威脅,要將立足未穩的劉備政權消滅在萌芽之中。
其次,和孫吳不同的是,劉備一直未能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根據地,始終處於顛簸流離之中,寄人籬下的劉備沒有任何根基。所以劉備的實力在三方中最弱。
最後,劉表和劉備擁有宗親關係,曹操一直擔憂劉備會趁劉表虛弱之際,乘其不備取得荊州的實際管理權。而一旦擁有荊州這塊豐饒的地盤,又奪得荊州精銳水師,那麼以劉備軍團已經完全成型的高階智囊和統帥集團,完全可以成為抗衡曹操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所以實力尚弱,但潛力又巨大,消滅在萌芽狀態是最好的處理方式。既然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那麼所對於和孫權的聯合,絕對是一個共贏的局面。
但是如果孫權一意孤行,僅僅依靠孫吳的實力,那麼能否有效應對曹操呢?
答案自然是不能。
首先,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獲得了道義上的制高點。不管孫權承不承認,一旦曹操祭出漢獻帝這面旗幟,那麼孫權如果不降,便終生背上了謀逆的惡名。要知道,之前都是諸侯之間的相互爭鬥,而現在時局相對已定,漢天子在手的曹操擁有著東吳所不具備的優勢。
其次,東吳的實力。東吳的實力主要體現在水軍,然而,這一優勢卻隨著劉璋投向曹操獲得精銳的荊州水師後蕩然無存。另外,如果不能聯合劉備,曹軍必然輕而易舉一手拿下整個長江中上游區域。那麼有著同等實力的水師,又佔據著上游的優勢,那麼東吳的水軍又能支撐多久?
最後,東吳的軍心已然不穩。曹軍大軍壓境,東吳政權就已經亂作一團,其中投降派佔據著多數。如果不是周瑜等少數舉足輕重的人堅決抵抗,那麼東吳實際上在一開始就已經軍心動搖了。而後,諸葛亮舌戰群儒,將東吳一眾文官謀士懟的啞口無言。除了依靠諸葛亮的三寸不爛之舌,自然還有劉備兩萬兵力作為後盾。不然,任憑你舌燦蘭花又怎能讓這些人以卵擊石?
所以,如果孫權認不清形式,不能連劉抗曹,坐視曹操佔據荊州,擊潰劉備,然後集中優勢兵力進攻東吳,那麼以東吳僅僅能抽出數萬的人馬,何以抗衡曹操的十多萬大軍?最終必然落得功敗垂成,身敗名裂的局面!
-
16 # 希望星晨58298869
1.孫權聯手劉備是國內局勢逼迫的。
當時,劉備、孫權任何一家的勢力與曹操都不能同日而語,曹操”奉辭伐罪,旄麾南指”時,荊州劉琮束手投降,曹操春風得意、躊躇滿志之時,迫不及待的給孫權下了文縐縐的戰書:“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當時孫權是戰是降一直猶豫不決,後來在周瑜,魯肅這些主戰派分子的勸諫下,才增強了抵抗的決心。
而自孫策遇刺、年僅19歲的孫權接手江東後,江東就一直處於動盪狀態,廬江太守李術起兵造反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廬陵太守孫輔暗中通曹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混亂,而且孫暠還企圖篡孫權的權位,丹陽太守孫儼已被人殺死了,山越又趁機作亂………江東就沒有過寧靜的日子。
孫權用三年的時間平復了動亂,又處心積慮地安定地方世族,招攬名士,又用了五年的時間,到建安十三年,才滅掉了黃祖,為哥哥孫策報了仇,這樣人們才開始相信這位黃口孺子的執政能力,才暫時穩定了江東局勢。
可是,還沒有歇一口氣,同年,曹操就鐵騎南下,荊州劉宗束甲投降,又打得劉備丟盔棄甲,把戰火燒到了孫權的家門口。孫權深知,這 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在江東已歷三世的他,在骨子裡是不想投降的;但由於內患不斷,導致勢力單薄,當時孫權能征慣戰的精銳部隊只有區區3 萬人,孫權自忖沒有能力與曹操抗衡,迫不得已,在魯肅不失時機地提出聯合劉備共同抗曹的策略的時候,他才決定聯手劉備抗曹。
2.劉備儘管有長坂坡之敗,但並沒有傾家蕩產,他有可以利用的力量,
劉備曾標謗自己是中山靖王第十七代後裔,是劉皇叔,這名頭好,可以利用;劉備當時受了重創,但自己還有嫡系部隊一萬多人,再加上江夏劉琦一萬水軍,兵力約有2萬人,而且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這些頂尖猛 將,又諸葛亮也加入劉備軍事集團,還是有一定的力量的;在軍事上,從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多個幫手,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3.劉備也需要聯手東吳抗曹。
當初,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就有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把劉備的筷子都嚇掉了,為了讓多疑的曹操今後不加害自己,劉備不得不與曹操分道揚鑣,徹底與曹操撕破了臉,成為了不共戴天的仇人,當時曹操正親率虎豹之騎追殺劉備,在當陽劉備已喪魂失魄、抱頭鼠竄,劉備只能放棄原來去江陵的計劃,前往江夏。
而劉備審時度勢,放眼天下,北方基本上已經被曹操掌握,天下有能力的人也就孫權與劉璋了,曹操要置自己於死地,自己已在顛沛流離的狀態,早知孤掌難鳴、孤力難支了;自己單方面抗曹困難重重,所以,聯合孫權,也是劉備的迫切需求,況且,諸葛亮早在隆中對中也認為東吳“可以為援而不可以圖也”。
4.曹操逼 的。
曹操是胸懷大志的主,從蒞臨長江邊作的《短歌行》一詩中就可以看出,他妄圖統一中國的野心隨年齡的增大更加膨脹起來,他此時已經滅掉了袁紹、呂布等等英雄豪傑,他是絕不會讓孫權在江東坐大的,可以說奪取江東勢在必得;這就下了充滿殺機的戰書,不過,曹操太過自信了,此舉導致了孫權聯劉抗曹!
所以,國內形勢、劉備的境遇和力量、曹操的大軍壓境是孫權聯手劉備抗曹的根本原因!在群雄已滅,無人與曹操叫板的時候,如果孫權不聯手劉備,東吳單方面要取得赤壁之戰這樣規模的勝利,是痴人說夢,是根本不可能的!
-
17 # 二牛歷史觀
雖然赤壁之戰是以東吳為主導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但是假如沒有劉備的加入,孫權很難贏得戰爭的勝利。
赤壁之戰發生在建安十三年,此時曹操剛剛統一中國北方,並下令於正月在鄴城鑿玄武池訓練水軍,欲一鼓作氣統一南方,同年八月率領大軍南下進攻荊州,劉表之子劉琮投降,曹操佔領了荊州北部,並在長坂坡大破劉備。
當時曹操是挾天子以征討四方,可謂意氣風發、志得意滿,他不聽賈詡和程昱的勸諫,固執的東進,並且給孫權下了一封戰書,十分狂傲的宣稱:“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這封戰書送到江東時,江東上下一片唱衰,人心惶惶,以張昭為首的江東士族力主投降曹操,孫權也是搖擺不定,這時周瑜、魯肅出來勸說孫權,周瑜還列取了曹操必敗的原因:
一 北疆未定,西涼馬騰、韓遂為曹軍後方大患。二 曹軍不熟水戰,舍鞍馬、伏舟楫。三 隆冬嚴寒,馬無篙草,人無暖食,供給不繼。四 長驅中原之兵,遠涉江湖,水土不服,多生疾患。
雖說周瑜的話給了江東上下與曹操一戰的決心,但曹操勢大,又佔領了荊州北部,荊州又對於江東太過重要,當時劉表已死,劉琮投降了曹操,劉琦也與劉備親近,劉備在荊州已經七八年了,已經贏得了荊州地主的支援,劉備是荊州的一面旗幟,加上他擁有漢獻帝的衣帶詔,是人民心中的正統所在。
所以魯肅勸說孫權連劉抗曹。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假如孫權不聯合劉備,那劉備會在長坂坡之敗後,繼續流亡,遠遁蒼梧。沒有了劉備的加入,赤壁之戰還會爆發,那時曹操就會佔據道義上的高地。他會整合劉備逃跑留下的人力物力與江東一戰,至於能否贏,戰場瞬息萬變,誰也料不到結果。
-
18 # 不沉的經遠
大敵當前,每一分力量都是寶貴的,更何況劉備手下還有相當數量的部隊,自己又能打,孫權當然需要去拉攏了。
曹操南下攻打荊州,劉表因病去世時,魯肅跟孫權誰劉表的兩個兒子素來不睦,劉備又是天下梟雄,建議借弔孝的名義去荊州刺探虛實。如果劉琦、劉琮、劉備能齊心協力對抗曹操,就和他們結盟。如果荊州內部不和,那麼就拉攏劉備招撫荊州部眾,共扛曹操。
魯肅這裡說明了聯合劉備的三個原因:
一劉備和曹操之間的關係沒有緩和餘地。劉備曾經依附曹操,但是後來卻參加了衣帶詔事件,叛而自立。此後又投靠袁紹、劉表和曹操作對,彼此之間已經是死仇,毫無緩和餘地。
一劉備是天下梟雄,有能力,值得拉攏。正史上劉備和演義中那個愛哭鬼不同,也是靠著軍功一路爬上來,超級能打,連夏侯惇、于禁這樣的名將都在他手裡吃過虧。正因為如此,袁紹、劉表等人都接納劉備,希望藉助他的能力對抗曹操。魯肅也是打的這個主意,希望利用劉備來打曹操。
二希望借劉備之手拉攏荊州的力量。荊州和江東素來不和,雙方之間常有戰鬥。劉表死後,孫權肯定對於荊州也有了想法。不過自己直接去肯定會遭到荊州人士的反對,所以要藉助一箇中間人。劉備久居荊州,正好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而在劉備當陽之敗以後,曹操不僅控制了襄陽,又佔據了江陵。孫權利用劉備接管荊州的打算是落空了。但是劉備手下還有關羽的一萬水軍和劉琦的一萬江夏軍。在正史上兩萬軍隊已經是很龐大一個軍事力量了,孫權後來派周瑜迎戰曹操,也不過派了三萬多人馬,劉備的力量還是值得拉攏的。
因此在諸葛亮作為劉備代表抵達江東以後,很快就和孫權達成了結盟意向,雙方共扛曹操。
如果沒有劉備,且不說正面迎擊曹操的軍隊會少40%。而且這意味著劉備很可能已經被曹操全殲,那麼荊州的水軍也將被曹操接收,雖然這不意味著孫權一定會失敗,不過他的壓力無疑會大很多。
-
19 # 朵朵佬爺
孫權要聯合劉備共同抗曹,這是為什麼呢?一是,孫權沒有與曹操交過手,不知曹操深淺。而劉備原來和曹操同殿為臣,知道曹操底細。劉備又幾次和曹操交手,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確有打敗曹操的戰績,這些經驗,是孫權迫切想知道的。二是,劉備也還有點勢力,和劉琦加起來大概有三萬人,戰鬥力沒有受損,關羽、張飛、趙雲乃天下名將,東吳還沒有這樣有名望的將軍。孫權聯合劉備,如虎添翼,勝數更足。三是,劉備是皇叔,正好與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相搏,曹操說自己代表皇帝,孫權聯合劉備後,也可以說自己奉密旨討賊,佔領了政治高地。不要小看這點,高舉義旗,有力於號召天下英雄抗曹,你看,山野之人的龐統也獻了連環計,把曹操帶進了坑裡。四是,利用諸葛亮的智謀。孫權曾招諸葛亮出仕,諸葛亮婉拒了,孫權是知道諸葛亮的才華的,孫權聯合劉備,諸葛亮便成了孫權謀士,從智謀論,周瑜是永不及諸葛亮的。諸葛亮是“三步一計”,而周瑜是“一步一計”。這不是說周瑜計謀來的快嗎?快是快,但沒有諸葛亮成熟,往往被人算計。這些,孫權肯定知道,赤壁之戰的勝利,證明孫權的選擇是正確的。
-
20 # 二道班一縱
個人觀點:赤壁大戰如果孫權不和劉備聯合基本上是不可能贏的,畢竟綜合實力在哪那裡,曹操號稱80萬軍隊南下,又收荊州降兵十幾萬,總兵力在100萬上下,東吳總兵力在20幾萬最多不超過30萬,劉備兵力只要一萬多左右,再加上劉表長子劉琦在江夏的兵力合併兵力在4萬左右,如果沒有諸葛亮巧借東風火燒曹軍營船,即便孫劉聯合也不是曹操的對手。整個赤壁之戰是以周瑜為首東吳軍隊為主戰場,劉備等人只是在曹營起火後追擊殘兵和佔地盤而已。
回覆列表
吳軍才是抗擊曹操的真正主力,而劉備只是配合而已。那麼如果當初孫權沒有答應諸葛亮跟劉備聯軍,僅憑東吳的力量,會贏嗎?我覺得會。首先看一看當初孫權為什麼要和劉備聯合,赤壁之戰前,曹操南下征討荊州,這時頗具嗅覺的魯肅已經看出了東吳會是曹操的下一個目標,於是為了提前防範,魯肅向孫權建議:借給劉表弔喪的名義聯合荊州,共同抗敵。
當時劉表新喪,膝下有兩個兒子,一個為劉琮,一個為劉琦。劉琮鎮守襄陽,劉琦鎮守江夏。魯肅的目標很明顯,不管是誰掌管荊州,他都要和荊州聯合,不是因為劉表的兒子,而是因為荊州有劉備。魯肅說: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兒子同心協力,那麼我們應該安撫他們,並與之聯盟。如果他們之間離心離德,那麼我們就要另做打算。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很可惜,魯肅動作有點慢。當曹軍還沒有到達襄陽,劉琮就在謀士王粲的勸說下派人向曹操遞交了投降書,而劉備後來則被曹操趕至夏口。這時劉備和劉琦匯合,兵力有大概兩萬人。
此時曹操新得荊州物資及軍民,實力大增,兵力達到什麼程度呢?號稱水陸大軍八十萬。那麼曹操到底有多少人,我們可以看一看周瑜是如何分析的。周瑜認為曹操所帶兵力至多有十五萬之眾,而且這些人長途跋涉,已經趨於疲憊。新得荊州軍士最多八萬人,這樣的話兩者加起來最多二十多萬,而想要破曹,只需要精兵五萬就可以了。那麼東吳有五萬精兵嗎?沒有。
孫權和魯肅當初的打算是聯合荊州,拒曹軍於荊州地界。但是實際情況出乎預料,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荊州,這讓孫權措手不及,因此造成一個尷尬局面,那就是兵力不足。所以孫權才對周瑜說:五萬精兵難以一時俱備,只有三萬人已經準備好,你先出發,我陸續再給你調配兵力。所以,這就是孫權要聯合劉備的真正原因,東吳兵力不足,而正好劉備和劉琦那裡有大約兩萬人,而東吳要想逆流而上迎戰曹軍,也必須經過夏口,所以聯合是必然的。那麼聯合之後劉備出了多大力呢?對不起,真的沒有出多大力。
周瑜率領三萬東吳水軍西向逆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一戰就擊敗了曹軍,曹軍引退江北,而周瑜駐軍江南,形成對峙。後周瑜採納黃蓋的的詐降之計,火燒曹軍戰船,曹軍隨之敗退。周瑜領兵西進,追至江陵,和江陵守將曹仁隔江對峙。也就是說劉備建議周瑜借給他兩千兵士,然後在江陵以北截斷曹仁歸路,這樣的話曹仁就會不戰自退。很可惜,曹仁在江陵堅守了一年之久,據此推斷,劉備帶兩千人前去江陵以北,肯定是打了敗仗。
後來,江陵是怎麼攻下的呢?周瑜採納甘寧之計,派甘寧襲取夷陵,然後曹仁兵圍甘寧,周瑜分兵支援甘寧,曹仁敗退,吳軍隨之佔領夷陵。這樣吳軍就有了前沿陣地,吳軍紛紛由夷陵登岸,然後聚集圍攻江陵,經過近一年的奮戰,方才拿下江陵,付出的代價也很慘烈,周瑜受了箭傷。奪取江陵後,相當於東吳已經佔領了南郡一部分,曹仁守襄樊、周瑜守江陵,雙方形成對峙,暫時歸於和平。這時劉備呢?周瑜將劉備安排到長江以南的江油,讓其作為後援,這時劉備向南發展,襲取了荊州南部四郡,隨之做大。
因此,從整個抗擊曹軍整個過程來看,一直是周瑜率領的吳軍在做絕對的主力,劉備雖然也參與戰鬥了,但是效果不明顯。後期周瑜病死,魯肅認為只有劉備才可以代替周瑜守住江陵,所以才將江陵借給劉備,最後造成了劉備借荊州不還的尷尬局面。那麼如果孫權不聯合劉備,能戰勝曹操嗎?我覺得能。曹操想要東進進攻孫權,必然會先經過夏口,而劉備此時和劉琦駐紮在夏口,會首當其衝的遭到攻擊。這時不管孫權願不願意,劉備肯定會主動聯盟孫權的。
退一步講,劉備沒有聯盟孫權,而是獨自抗曹,依照劉備的能力,他是守不住夏口的,假設劉備逃往別處,這時周瑜率吳軍迎戰曹操,照樣能夠打敗曹操,因為曹軍不習水戰,戰敗是必然,只不過可能地點不是在赤壁罷了。而等到周瑜打敗曹軍,照樣會西進襲取江陵,按照以前事情的發展,周瑜奪取夷陵、江陵以及整個南郡,那麼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就有了。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有人提過這樣的理論,誰?呂蒙。
呂蒙對魯肅借荊州給劉備非常不滿意,他曾經對孫權說過,如果讓徵虜將軍孫皎鎮守南郡(而不是劉備),潘璋鎮守白帝(夷陵以西),蔣欽帶領一萬水軍沿長江上下巡視,哪裡出現敵軍就援助哪裡,而由我前去攻取襄樊,這樣的話又何必懼怕曹操,又何必依賴關羽君臣(指劉備)。夷陵在江陵以西,江油在江陵以南,而江陵是軍事重鎮,可攻可守,所以三者聯合是一個完成的攻防體系。保守此三地,再加上長江水系一隻機動水軍部隊,可以保證荊州平安無事。是這樣嗎?事實證明是這樣的。
後期,孫權取得荊州後,親自坐鎮公安,指揮吳軍多次粉碎曹丕的進攻,就是依賴於這個完整的三角攻防體系,因此,有劉備,荊州可以守的更嚴密,但必須讓劉備當後援。而無劉備,東吳照樣可以守住。只是可惜,當時的大都督是魯肅,而魯肅制定的戰略是聯合劉備,抗擊曹操。歸根結底還是對於孫權的不自信,對東吳全體武將實力的不自信。而魯肅是個謀士,不是軍事家。而呂蒙是個軍事家,他的眼光明顯要比魯肅要強。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孫權聯合劉備是形勢發展的必然,但是劉備在赤壁之戰前後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歷史證明,劉備除了偷襲荊州南部四郡時是使出了全力,在赤壁之戰前後的配合作戰中,幾乎作用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即使孫權不聯合劉備,只要有周瑜在,東吳照樣可以打勝赤壁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