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派三叔
-
2 # ddalst
所有的王朝的產生和發展都是生產力的進步,文化的進步,違返都將逐漸凋零,元朝的政策正好相反,違反生產力發展,倒行逆施,缺少文化發展的根源和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默默無聞,苟延殘喘70年!
-
3 # 讀破廬
何止元朝,漢唐宋明清莫不如此,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不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幾人而已,再加文景光武隋煬玄宗永樂康乾不會超過二十個,屈指可數也。清朝十二帝為人熟知,歸功於影視作品。明朝十幾個皇帝為人所知,得益於小說《明朝那些事》。元朝皇帝鮮為人知,主要原因是文治武功無足稱道者。截止世祖之時,帝國擴張基本結束,後幾任皇帝守成不足,內鬥有餘,短短十幾年間凡更換七八主,強臣擅權,篡弒相繼,以至內亂頻仍,民不聊生,實無功績足以書於青史傳於後世者,再加以近世文學影視作品較少涉及之,故湮默無聞也。
-
4 # 利哥真帥氣
第一,元朝歷史存在短暫,並且每位皇帝在位時間較短,導致整個元朝所有皇帝並沒有多少偉大的功績,第二,元朝所有皇帝,包括在位重臣的陵墓,至今都罕有發現,更為元朝增加了一些神秘色彩,第三,元朝歷史曾多次出現太后攝政,甚至後期因為政治鬥爭,導致幼帝早么,黃金家族迷信,認為帝位不祥,甚至出現無帝可立得局面,導致政局混亂,所以,元朝的皇帝大多默默無聞,不過有一點,任何一朝的帝陵,罕有未被盜的,元朝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
5 # 能抽絲的糖
除了鐵木真,忽必烈,就沒聽說過其他皇帝了
1、元朝存在歷史上的時期十分短暫,元帝國分為在中原統治時期,和退回漠北統治時期兩段。前者稱為元朝,後者稱為北元。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統一帝國,定都大都(今北京),存在97年。
北元(1368年—1402年)是元朝潰退蒙古高原之後的政權。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元亡分裂成韃靼和瓦剌。存在34年。
而統治我們漢民族的歷史才不到100年,雖然在地域面積上空前廣大,實力也不容小覷,但真實的統治管轄中,它的官吏體系沒能深入到漢民族記憶中。
2、他們拒絕接受一種新文明。對漢文化是一種排斥和歧視態度。但他們所統治的廣大面積,享有漢文化的人,是大多數的。他們沒有融入其中,也難以理解和控制中原人民。元朝是他們民族的文化進步的一個良機,但他們拒絕與時俱進,到了他們退出統治權之後,幾乎就什麼也沒剩下,又回到了他們的初始狀態。彼此在文化上的相互隔絕,使得我們的歷史中較少關注元朝,不像其他民族,他們在統治漢民族的時候,往往是被漢文化所同化,故而融入到我們的歷史記憶中。
3、元朝政治體系上繼承的是遼金舊制,像行省、四等人制度都是從金朝那裡脫胎來的。當然,無論是蒙古人還是金人,遼人,為了更好地統治,都大規模地實行了漢法,選用的官吏大部分還是當地的人,只不過中央會派駐部分蒙古族官員。元滅宋本質上和隋滅陳很像,都是少數民族制定的一套政治體系幹掉了傳統中原漢族的那一套體系。
何止元朝,漢唐宋明清莫不如此,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不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幾人而已,再加文景光武隋煬玄宗永樂康乾不會超過二十個,屈指可數也。清朝十二帝為人熟知,歸功於影視作品。明朝十幾個皇帝為人所知,得益於小說《明朝那些事》。元朝皇帝鮮為人知,主要原因是文治武功無足稱道者。截止世祖之時,帝國擴張基本結束,後幾任皇帝守成不足,內鬥有餘,短短十幾年間凡更換七八主,強臣擅權,篡弒相繼,以至內亂頻仍,民不聊生,實無功績足以書於青史傳於後世者,再加以近世文學影視作品較少涉及之,故湮默無聞也。
-
6 # 木然回收
因為還有一個外蒙在獨立,他們的歷史教科書就有元朝皇帝的詳細記載。五胡亂華的胡族,滿族都是被漢族成功融合的例子,從文化到血統都是。等不久的將來,完成對蒙古族的融合,自然介紹會多起來。
-
7 # 飛雲渡1
那麼短的時間換那麼多個,有兄終弟及,有自相殘殺,亂的一塌糊塗,自然爭不出個朗朗乾坤來。文治武功皆無,後人如何記得住?
-
8 # 愚人不計後果
那從歷史角度講,元朝根本不是中國的朝代,元朝的皇帝,貴族也根本不會漢語也不懂漢文,統治者基本都是蒙人和色目人,只是出於現實原因我們認為他是中國的朝代,你懂的!所以元朝皇帝默默無聞很正常
-
9 # 1康熙大帝
是因為我們上小中學的時候教材刻意忽略這一部分的歷史,試問元朝從哪一年算起,南北的統治年份相差久遠,元朝是外族對漢文明的巨大傷害,中華文明的斷代篇,相對滿族的殖民更為惡劣。中華的文明程序在被統治期間又從資本萌芽退回奴隸社會,永遠不可彌補的痛。
-
10 # 第一流行語
原因很簡單,一個遊牧民族鬆散政權突然入主中原,各方面體制都沒有跟上。原為大汗的元朝皇帝沒有制度,文化的約束,看著享有無盡的財富,當然敵不過人性的弱點,天天花天酒地,毫無作為,自然就默默無聞了。
-
11 # 三觀粉碎機
元朝不僅僅是皇帝大都默默無聞,終其一朝的歷史、文化、經濟等均未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留下太多印跡。而忽必烈之所以能留下些印象,還是沾了其滅南宋、開疆拓土的光——但這個開國君主除了建立元朝之外,也實在沒有太多讓後人印象深刻的事蹟了。其中的原因有二。一個在於元朝本身,另一個在於明朝——也就是元朝的後繼王朝。
先說元朝本身。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征服王朝,也是一個漢化得非常不徹底的王朝。它表面上地域廣大,但其統治力量並沒有真正滲入到民間,再加上並不“接地氣”的民族政策、文字語言、信仰體系,這一切都註定了其統治若不長久,便不可能給予漢人以深入的歷史痕跡。
再說說明朝。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而元史,當然是由明朝人編纂的——當然要說明的是,《元史》開始動筆時元朝還沒有滅亡,於是到洪武二年時《元史》已經二次修成。《元史》主編者有二,一個是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另一個是與宋濂齊名的王褘。這兩人的知識才情自然是一流,但修《元史》是一件政治掛帥的任務,其目的是說明元朝的滅亡和明朝的興起都出於天命,所以給宋濂、王褘等人的時間自然嚴重不足。
倉促編史自然引發了很多問題。前後重複、人名混亂、廟號疏漏、年代混亂……以至於清朝學者錢大昕嘲笑“修《元史》者,皆草澤腐儒,不諳掌故”。當然,身為文人,他也知道這其中的不易:“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而文之陋劣,亦無如《元史》者。”後人以《元史》為載體研究元朝,而《元史》又修的支離破碎,這樣的朝代自然也難以留下更多印跡。
-
12 # 蛋哥侃史
元朝自忽必烈和鐵木耳之後政局動盪,皇帝基本幾年一換有的甚至一年兩換,哥哥傳弟弟,弟弟傳自己兒子,然後被哥哥的兒子反過來取代,各種內部鬥爭不斷,政策上也經歷了幾次轉向,沒有延續性,沒有出現有名的治世。中後期唯一在位時間較長的還是末代皇帝元順帝,但除了留下失敗的至正新政和一槍未放放棄元大都的名聲也沒留下什麼驚豔的表現。倒是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自南向北的統一大業。
-
13 # 若水mw
離題強答一下!闢謠!又有逗比拿網路段子當歷史說蒙古人享有初夜權的二逼話,就不能自己用腦子想想?蒙古當初總共才一二百萬人!西征遷走一部分(遠超進入中原的好幾倍),大部分又留在原地,進入中原的少之又少!兵力也就十幾萬!而中國兩千多個縣,三萬多個鎮,這十幾萬兵力能駐紮多少地方?只能在極少數關鍵戰略要地進行集中駐紮防禦,十幾萬人要是平均分散到三萬鄉鎮,一個地方几個人,早就被滅了!連20年都撐不到,更別說80年!你是低估了你祖先的反抗力了吧?就是放到現在被戴個綠帽子都能拼命,別說那時候
-
14 # 蕭十一瀾
元朝初期及之前,成吉思汗託雷蒙哥忽必烈等統治者為了征服拓疆的需要,主客觀上造成了中國赤地千里,餓殍滿地的慘狀。但後期眾多皇帝相對比較寬鬆,較少橫徵暴斂,百姓生活也還不錯,尤其在文化藝術宗教信仰等領域,基本上採取了無為而治的方針,統治者也就都默默無聞了。
當然,元朝統治者其實是“無視”漢文化。清代史家魏源在『元史新編』中提到:元代諸帝不習漢文,凡有奏章,皆由翻譯……後惟文宗潛邸,自通漢文而已。朱元璋曾說:元主中國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朕本農家,樂生於有元之世。試想,元朝真如渲染那樣黑暗,朱元璋何樂之有?《明太祖實錄》裡更清楚的朱元璋對元朝的評價: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元朝的民生在朱元璋看來是很不錯的。他還曾再次強調說:如予父母生於元初定天下之時,彼時法度嚴明,使愚頑畏威懷德,強不凌弱,眾不暴寡,在民則父父子子夫夫婦婦,各安其生,惠莫大焉……
總之,忽必烈之後的元朝諸帝,雖庸庸碌碌,但客觀上符合了老子認為的“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而且一再強調無為才能無不為。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幹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
-
15 # HZWei
元拒絕接受一種新文明。對漢文化是一種排斥和歧視態度。但他們所統治的廣大面積,享有漢文化的人,是大多數的。他們沒有融入其中,也難以理解和控制中原人民。元朝是他們民族的文化進步的一個良機,但他們拒絕與時俱進,到了他們退出統治權之後,幾乎就什麼也沒剩下,又回到了他們的初始狀態。彼此在文化上的相互隔絕,使得我們的歷史中較少關注元朝,不像其他民族,他們在統治漢民族的時候,往往是被漢文化所同化,故而融入到我們的歷史記憶中。
-
16 # 太興真人
元朝自忽必烈統一中國後,作為蒙古征服者,覺得天下已經沒有什麼事可以做了,於是就是吃喝玩樂,尤其是作為遊牧民族,喜歡玩啊,喝酒啊,再說,元朝沒有邊患,往北只能看到北極光了,往西是兄弟國家,往東是大海了,往南太熱了,實在受不了,於是安安樂樂,無所事事了。
-
17 # 石大哥14
在歷史的長河中元史記載可說是很少的,從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后寫的較多些,史學家們評論也不多。本人從自己的想法和角度說幾句,對與錯多諒解。首先:太祖成吉思汗是馬背上的皇帝,蒙古遊牧民族、善戰。1206年春建國稱帝,一生經歷60餘場戰爭,對外征服戰爭領地跨歐、亞兩洲,回軍滅西夏。可以說戎馬生涯一輩子,也是一個真正帝國的開始。這也說明成吉思,汗不是默默無聞而是歷史對他的記錄少。至於”只識彎弓射大雕“是偉人對他評價也許透著些遺憾吧!其次:到忽必烈滅宋統治中國以後八十九年間相繼有十一位皇權者登場,有的皇權者甚至才坐不過一到二年,好似走馬燈一樣,才能還沒有發揮就被另一任幹掉了。他們不是默默無聞而是忙於奪權,哪有心思幹事業。補充說一點:手下那些臣子還不等寫史而皇權者又換了,怎麼寫?誰敢寫?政局不是穩保身是真。綜上所言,元史上半部是創業忙而寫史默默無聞了,下半部是奪位要緊而寫史默默無聞了。
-
18 # sunnyyunfy雲飛揚
元朝歷史太短,大多數皇帝漢化較差,加上這段歷史怕是大部分漢族人不太想看的,畢竟沒有漢唐那麼熱血,而影視作品也不太會去拍這部分歷史,印象中好像元朝皇帝大多隻有在宋末元初或者元末明初作為陪襯出現,而真正有過影視資料的的估計也只有成吉思汗,忽必烈,鐵穆耳了,所以大多數人對於元朝皇帝都不太瞭解。
-
19 # 堅持住man
一直有一個疑問,我始終認為元朝歷史的中國區域部分才屬於中國歷史,至於人家打到哪,多遼闊,貌似和我們中國沒啥關係,因為我們是被打敗一方被統治一方,總不能當年希特勒拿下法國,那二戰歷史的德國部分就屬於法國曆史了,所以算盤對接元朝歷史,我覺得有點自欺欺人,不過整體介紹元朝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
20 # 拾香78607384
蒙軍建立元朝,一個蒙古人管十幾口漢人,漢人結婚女子都要被蒙人拿走初夜,當時的漢人在第一個孩子出生以後,為了保住漢人血脈,第一個孩子都會被摔死,十幾戶漢人用一個菜刀,用完還要上交蒙人,除了蒙人是一等公民其他少數民族都是二三等,漢族四等,當時的蒙人想來一個種族滅絕,元朝的種族屠殺不是捏造,忽必烈屠殺了中國人1800萬人,中國北方90%漢族平民慘遭種族滅絕。四川在蒙古帝國屠殺前,估計有1300-2000多萬人,屠殺後竟然不滿80萬人,幾乎成了無人區。 在蒙古人殺戮和統治下,中國喪失了7000多萬人口。為什麼明朝的時候從別的地方遷移人口?你看看山東河南河北有多少不是說祖根是山西老槐樹的。居然有這麼多人支援蒙古騎兵的,看一下書籍電視有多少拍元朝劇的,因為不想回憶而現在的人有些還沾沾自喜。
回覆列表
1、元朝存在歷史上的時期十分短暫,元帝國分為在中原統治時期,和退回漠北統治時期兩段。前者稱為元朝,後者稱為北元。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統一帝國,定都大都(今北京),存在97年。
北元(1368年—1402年)是元朝潰退蒙古高原之後的政權。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元亡分裂成韃靼和瓦剌。存在34年。
而統治我們漢民族的歷史才不到100年,雖然在地域面積上空前廣大,實力也不容小覷,但真實的統治管轄中,它的官吏體系沒能深入到漢民族記憶中。
2、他們拒絕接受一種新文明。對漢文化是一種排斥和歧視態度。但他們所統治的廣大面積,享有漢文化的人,是大多數的。他們沒有融入其中,也難以理解和控制中原人民。元朝是他們民族的文化進步的一個良機,但他們拒絕與時俱進,到了他們退出統治權之後,幾乎就什麼也沒剩下,又回到了他們的初始狀態。彼此在文化上的相互隔絕,使得我們的歷史中較少關注元朝,不像其他民族,他們在統治漢民族的時候,往往是被漢文化所同化,故而融入到我們的歷史記憶中。
3、元朝政治體系上繼承的是遼金舊制,像行省、四等人制度都是從金朝那裡脫胎來的。當然,無論是蒙古人還是金人,遼人,為了更好地統治,都大規模地實行了漢法,選用的官吏大部分還是當地的人,只不過中央會派駐部分蒙古族官員。元滅宋本質上和隋滅陳很像,都是少數民族制定的一套政治體系幹掉了傳統中原漢族的那一套體系。
也有網友反映94年不算太短暫,但放置在中國歷史大背景下,在漢、唐、明、清這樣的大朝代面前,蒙元的統治確實難以給當時的漢民族和歷史研究者留下根深蒂固的思想烙印。主要是他沒有過多的融入到漢民族的文化和治理體系中,因為文化的侵染對於一個民族來說,能很深的影響從孃胎帶來的天性,就像滿清的強權統治和風化推行,使得漢民族舊有的很多傳統,都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