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書筆談
-
2 # 倪說歷史
大文豪歐陽修專門寫過文章評價過後唐莊宗李存勖,這篇文言文還是上學期間的必背課文,所以印象深刻。
李存勖的發家來自於他的父親李克用。經過唐末黃巢農民大起義,藩鎮勢力有所削弱,其中勢力最為強大的是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即朱溫,據今河南)和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據今山西)。朱溫稱帝之後,黃河流域主要是兩個割據勢力鬥爭的場所。一個是以開封為根據地的朱溫集團,另一個是以山西太原為基地的沙陀族李克用集團,兩個集團之間進行了拉鋸式的激烈鬥爭,李克用失敗身死。
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小名亞子,“及長,善騎射,膽勇過人”,就連唐昭宗見了他都不禁讚歎“此子可亞其父”,可見李亞子的名聲是記載於史料的。他的仇敵朱溫也說:“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說明也很佩服李存勖的本事。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李存勖即為唐莊宗。十月,後唐輕取開封,滅後梁,建都洛陽。但李存勖恣縱荒淫,怠於政事,寵信宦宮和伶人,又猜忌功臣,以致眾叛親離。他任用孔謙為租庸使,“峻法以剝下,厚斂以奉上,民產雖竭,軍食尚虧”。同光四年,魏州兵變,李存勖死於流矢,李克用養子李嗣源入洛陽稱帝,是為後唐明宗。後唐歷4 帝,凡14 年,在五代中疆域最大。
這樣說來,李存勖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可惜在五代十國混亂的局勢中,不能居安思危,持續進取,最終兵敗身死,是非常可惜的歷史人物。
-
3 # 紀巖松
生子當如李亞子
提到李克用,不得不追溯一下他老爹李克用。
李克用一族是西突厥中的沙陀突厥。在唐朝中期他爹被賜李姓。自李克用而起,沙陀突厥吹響了逐鹿中原的號角,五代除了頭尾的後梁、後周,中間三個都是沙陀王朝。
李克用佔據河東,對唐朝忠心耿耿且自居唐朝正統。既與割據幽州的劉仁恭鬥爭,又與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結為兄弟,相約一起攻擊朱溫。
結果當李克用與朱溫在潞州(今天山西長治)、澤州(今天山西晉城)一帶展開激烈征戰時,耶律阿保機暗中與朱溫結為盟友;劉仁恭原本是李克用保舉提拔的,也見機投靠了朱溫。
李克用暴跳如雷,身長毒瘡而倒。此時,李存勖登場了。
病逝前,李克用給兒子李存勖三支箭,告訴他為父報仇,即朱溫、劉仁恭和耶律阿保機。
所以,李存勖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南面、西面及北面敵對勢力,結敵真不少。
但李存勖沒有畏懼,他牢記囑託,將三支箭供奉起來,出征必然攜帶。他準備一個個幹掉目標。人一旦有了目標,就能迸發無窮的力量。李克用的三支箭,帶給李存勖無窮的勇氣、智慧和力量。
李存勖這個人,打戰取天下相當厲害,他不停地練軍、不斷地打戰。先是利用朱溫麻痺大意的契機,打敗後梁的進攻,解了潞州之圍。
正是在此戰之後,朱溫感嘆,生子當如李存勖,李克用太厲害了,雖死猶存!和李存勖比起來,我的兒子真是豬狗一樣!
結局是:朱溫死了,劉仁恭和他的兒子劉守光也被擊敗了,耶律阿保機被趕跑了。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天河北大名)稱帝,建立後唐(923-936)。
再後來後梁被滅。李存勖遷都洛陽。他終於統一了大部中國,三個目標全部達成了。歷史由此進入李克用子孫、部屬主宰中原的時代。
政治上的矮子後唐是五代中統治版圖最大的,李存勖當得起五代"軍事上的巨人"稱號。
但打天下容易,坐江山難。功成名就的李存勖,成了"政治上的矮子"。
一個失敗的帝皇背後,要不站著一個女人,要不站著一個太監。而李存勖的背後站著的是伶人和太監。
他愛好很特別,喜歡看戲、演戲,常常與伶人同臺演出,由此寵幸伶人,用伶人去做宮外的耳目,打探訊息,出現了歷史上奇特的伶人干政現象。
再加上他重用宦官,利用宦官去監視將領,搞得亂政頻頻,還誅殺了郭崇韜等功臣,導致軍中已是上下離心。
他開始懷疑,開始猜忌,開始提防,覺得四處都是敵人,稍有不慎就是萬丈深淵。
結果發生了鄴都兵變,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採納女婿石敬瑭建議,開始起兵。不久攻取了東京開封,又招來部屬,謀取自立。
李存勖趕緊親征過來,但大勢已去,連忙回撤。
湊巧京中又有叛亂,居然是最受寵的伶人叛變了。李存勖命不太好,中流矢而死。
所以,李存勖是個可惜可嘆的歷史人物!
如有更多興趣,敬請關注本號。
-
4 # 踏浪尋歡
兩個字“戲精”!
前半生演得多好!
三箭滅朱溫,劉仁恭,耶律阿保機,威風八面,建立後唐,號莊宗。此生若都如此,絕對是一代聖君!
只可惜,他此生與戲有緣!
前半生演得多精彩!立國之後,也許是厭倦了,也許是礙於面子吧,不演了。改為看戲了。這一看,可就壞事了,他入迷了。堂堂一國之君,居然跟戲子們嬉成一片!朝堂之上,成何體統!
唐莊宗不演戲了,但他老婆劉皇后又接上班了。自已有父親不認,非認個有錢人為父。也許是小時候窮怕了,當了皇后,那錢撈得,連財神爺也得寫個服字!軍隊沒錢了,她一毛不拔,結果軍隊反了,弄得個身死國滅!
戲精的死也很戲劇。
唐莊宗還不是被士兵所殺,而是被自已老婆弄死的,一碗乳漿就要了他的命!
借用紫霞仙子對至尊寶說過的一句話。
“我猜中了前頭,卻猜不到這結局”!
-
5 # 姞雪心
李存勖的軍事才能≈80%韓信。
比起韓信,李存勖在戰術方面差了點,可以稱得上軍事戰略家,但並非軍事全才。
至於政治上,並無建樹,後唐沿用的基本是唐舊制,直到後周開始,才有了像樣的政治變革。
用我們現代話來說,李存勖妥妥是大唐的遺老遺少。
父親的影響李存勖之所以會成為大唐的遺老遺少,主要是受父親李克用的影響。
李克用脾氣急,酒品差,真正的“易燃易爆”。
但神奇的是,這位老牌軍閥,面對朝廷的反覆無情,卻始終守住了最後一道防線。
公元895年,李克用奉命勤王,長安大亂,唾手可得之際,李克用最終還是選擇退兵
在此之後,李存勖還作為質子,被送往長安以表忠心,最終朝廷主動將李存勖送還。
要知道,那時李克用身邊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長子李落落被殺。
如果當時朝廷不送還李存勖,也就意味著李克用,根本沒時間去培養接班人,歷史可能就會改寫。
所以李存勖對大唐的感情,一方面受了父親的影響,一方面在這件事上,他的確對朝廷還有感情,畢竟朱溫才是仇人。
所以朱溫稱帝,李克用、李存勖也一直是打著為唐復仇的旗號。
父親的囑託,同行的襯托提起李存勖的迅速沒落,很多人開玩笑說,李克用沒有多給他幾支箭。
李克用臨終前,曾給李存勖三支羽箭,要他報三仇,一是殺忘恩負義的劉仁恭,一是報契丹背信之仇,一是滅偽梁。
這就是歷史上津津樂道的三矢遺恨。
父親的囑託雖是報仇,其實也是留下了一個大戰略方針。
當時李存勖據太原,前有朱溫,後有劉仁恭和契丹,妥妥是腹背受敵。
由於當時朱溫已經稱帝,又佔據中原地利,所以李存勖最終制定了遠交近攻,先解決後患,再滅偽梁的大戰略方針。
遠交主要是和河朔三鎮搞好了關係,也暫時和契丹休戰。
近攻自然先對付最愛背後放冷槍的劉仁恭父子。
要說李存勖運氣真不錯,同時期朱溫病重,最後大梁皇室內亂,新帝登基之後,又毫無建樹,這讓李存勖的存在,分外耀眼。
可謂全靠同行襯托。
戰術上急躁,政治上缺乏遠見有好的戰略,還得有好的執行。
李存勖雖然很能和身邊人打成一片,對付手握重兵的叔父也有霹靂手段。但他多少受了李克用的影響,性格比較急躁,愛親征,愛冒進。
他最喜歡幹得的事就是襲營,這可能是在攻打潞州,破梁軍夾寨時嚐到了甜頭,讓李存勖非常迷戀這種刺激危險的行為。
當然,他後來也被教作人了,也好在李克用留下的老將皆是戰術高手,所以最終沒把執行走偏。
但李存勖的奇襲戰術也並非全然坑爹,滅梁一戰,他終是抓住了有利時機,創造了8天滅梁的傲人戰績,但也靠晉軍在其他戰場的配合牽制。
滅梁之後,李存勖沿用唐舊制,這就不夠清醒了。
唐朝時期,由於漕運的發達,帶動商貿發達,生產力結構已經產生了變化,不少制度已經不太合適了,而且唐朝後期,世族勢力再次抬頭,土地兼併嚴重。
世族勢力對如何運用舊制度達到自己目的,已經非常熟稔,這個時候,是需要作出變革的。
但很遺憾,李存勖在此並無建樹,還企圖以親信伶人和宦官去實現削藩,更把財政大權交給後宮執掌,猶如兒戲。
正所謂馬上可得天下,馬上不能治天下,在李存勖身上,也算體現得淋漓盡致了吧。
-
6 # 無心插柳1
李存勖年少的時候有勇有謀,發揮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在亂世之中攻滅或擊退了各個政權,建立了後唐,統一了北方。但是成為皇帝后的李存勖卻沒有保持他打天下時的狀態,沉迷於享樂,沒有對國家進行有效的治理,任用宦官,冤殺忠良,致使最後被李嗣源所滅。死於亂箭之中。
-
7 # 風嬙遙度天際
這位後唐皇帝,英武荒唐集於一身,是個非常複雜的人物,特錄其小詞二首,以窺其心智一二:其一:曾宴桃源深洞,曲清歌舞鳳。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其二:薄羅衫子金泥縫,困纖腰怯銖衣重。笑迎移步小蘭叢,彈金翹玉風。嬌多情脈脈,羞把同心拈弄。楚天雲雨卻相和,又人陽臺夢。
李嗣源為眾人所推,稱監國(代理皇帝)。不久,申王李存渥、永王李存霸皆被軍士所殺。李繼岌徘徊流涕,乃自伏於床,命僕伕李環縊殺自已。天日昭昭,誠不虛言。由此,可以發現,帝王子弟大多籠中之鳥,遇亂自危,彷徨無計,連掙扎的勇氣都沒有,只得聽憑太監、軍士宰割。
李存勖兄弟子侄多人,只有一個邕王李存美因半身不遂得免,軟禁於晉陽。至此,後唐開國皇帝李克用後代幾乎被殺光。李存勖自食其言,殺光王銜族,王衍的媽媽徐太后臨死憤言詛咒。也就幾十天的工夫,已成事實!後唐明宗繼位後馬上為郭崇韜等被殺大臣平反。
為了約束孟知祥,一面派客省使李嚴為監軍,來蜀地監視盂知祥。他回國後就力勸莊宗伐蜀,因此蜀人恨他要死。
李嚴以名士才人自居,又有明宗手令在身,大搖大擺地回到成都。宴客度上,酒未喝一口,就被斬于軍門口。此舉目的,本是想“以恩信懷之”,不久,據兵東川的董璋反唐,孟知祥一道興兵。
-
8 # 百家經典史
客觀評價,後唐李存勖年少時可以說是文武全才,能文擅武,個性膽大,並且掌握各種軍事戰略,也都該歸功於他父親從小的培養。而後期的他,昏庸無道,寵信憐人,沉迷享樂,甚至冤殺忠臣,最終被李嗣源所滅。本人覺得類似於李隆基,前半生戎馬一生,擁有大智大慧,並且敢於為實現目標而去奮鬥。而後半生卻沉迷享樂,不顧國家命運存亡,任意寵信奸臣導致滅亡。
-
9 # 龍城豬立葉
李存勖,自幼喜歡騎馬射箭,膽力過人,為李克用所寵愛。他少年時就跟隨父親作戰。11歲隨李克用到長安向唐報功,唐昭宗特地賜賞他翡翠盤等珍寶,撫摸著他的背說:“這孩子與眾不同,日後富貴了,可不要忘了大唐!”李克用於公元908年正月病死,他於同月襲晉王位。喪事辦完後,他就設計捕殺了試圖奪位的叔父李克寧,並率軍擊敗後梁軍,解了潞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上黨縣)之圍。朱溫驚歎說:“生子當生李亞子。他襲位,李克用雖死猶生!我的兒子與他相比,簡直豬狗不如!”
此後,李存勖用心訓練兵士,整頓軍紀,規定騎兵不見敵人不準騎馬,違犯軍令者一律斬首,從而將散漫的沙陀兵訓練成一支精銳嚴整的勁旅。他將父親給的三支箭供奉在家廟中,每臨出征,就派人去取來,放在一個精緻的絲套裡,帶著上陣,打了勝仗,才送回家廟。他喜歡冒險搏鬥,勇而少謀,將戰爭看作遊戲,常常隻身衝鋒陷陣,幾次陷入重圍,差一點被敵人生俘。部將們死戰將他救出,勸他要持重,他卻反說部將們妨礙他大殺敵兵。
軍事上李存勖可以說是一等一的天才,平南破北,屢戰屢勝。但是在政治上,李存勖卻缺少冷靜的頭腦和定力。也許是父仇得報,還開創了一國偉業,平定中原。在他登基繼位之後,便開始沉迷於享樂,不理朝政。
李存勖從小就有看戲、演戲的喜好,對戲劇的痴迷,使他不僅在登基之後,常常自己塗脂抹粉登場唱戲,還大肆重新伶人。在李存勖毫無底線的寵信下,一些伶人不僅可以隨意出入皇宮,甚至還能侮辱戲弄朝臣。
因為這個喜好,許多奸臣為了獲取高位,謀取利益之時,就會賄賂伶人亦或是進獻伶人,讓他們為其說好話。而這往往還真能達到目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後唐的朝政可以說是一片混亂。據說他還派伶人、宦官搶民女入宮,有一次,竟搶了駐守魏州將士們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眾叛親離,怨聲四起。
公元926年,李存聽信宦官讒言,冤殺了大將郭崇韜,同時還差點牽連另一位大將李嗣源。在這種情況下,本就怨聲載道,失去民心的李存勖,又引來將士的不滿。
公元926年三月,那位差點被冤殺的大將李嗣源,在將士們的擁立下率軍進京,準備謀取皇位。李存勖面對李嗣源率領的軍隊,知道無法阻擋,於是返回洛陽,擺好陣勢,抵禦李嗣源的進攻。
可笑的是,他最後沒有死在李嗣源的手中,卻死在了自己寵信的伶人手中。
-
10 # 老孔談歷史
李存勖應該市典型的就是軍事天才生型別。
軍事天才生,有那麼幾個人,項羽,李世民,朱老四朱棣,軍事天才生就是貴族或者將門之後,他沒有時間去像父輩那樣經歷人生的成長,累積,而且因為父輩的成功,他以後也可能不會再有機會獲得父輩那樣的人生經驗,他們只需要踩著父輩的肩膀一飛沖天,而他們一飛沖天的根本就是戰功。
項羽,李世民,李存勖,朱棣,無一不是軍事上的天才,李世民要是沒有戰功,他連讓老爹猶豫選誰當太子的資格都沒有.但這種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政治上接近弱智,有些甚至粗暴.項羽就是無限接近弱智,他仗打的漂亮,但政治根本不及格,李世民政治水平也不高,不然他就不需要發動兵變還粗暴的殺死自己的兄弟,朱老四不用說了.這種人成功往往在於他有個好智囊或者好老師.項羽有范增來彌補他的不足,李世民有劉文靜,劉文靜雖然死的早,但他的死讓李世民成長不少,最關鍵他的政敵是他的父兄,所以他有成長的空間,而且後期李世民非常信任魏徵,朱老四有姚廣孝,一個一生只為讓朱棣當皇帝的和尚,給官不當,給錢不要,就求過朱棣一件事,就是放過方孝儒,然後朱棣史無前例的滅了方孝儒十族。
其實李存勖開始也有,我記得是唐朝的一個老太監,基本上負責李存勖的內政,同時約束李存勖的私生活,李存勖好象很怕他,後來他死了,李存勖才變壞了.歷史上很多軍事天才都是這樣敗亡的,上天在賦予他們無與倫比的軍事天才的同時,也拿走了他們的政治天賦。
《舊五代史》作者薛居正曾經評價李存勖:“以雄圖而起河、汾,以力戰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國祚中興,雖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膺圖受命,亦無以加也。”
-
11 # 奇趣講史
說起李存勖就不得不說他建立的後唐王朝了。後唐(923—936年 )是五代政權之一,李存勖所建,定都洛陽,歷三世四帝,國祚共十四年。
後唐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政權和朝代,它取代了後梁,而其後不久又為後晉所取代。後唐的前身是唐末五代十國初期的晉國,唐大順二年(891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被冊立為晉王,建立晉國,都太原。907年,朱溫篡唐建立梁朝,晉國至此全面獨立,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政權。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位。923年,晉王李存勖在魏州稱帝,改國號大唐,史稱後唐,同年底,滅梁,遷都洛陽。936年,石敬瑭稱帝,建立後晉,並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藉助契丹兵攻入洛陽,後唐滅亡。
盛時疆域約為今河南、山東、山西三省,河北、陝西的大部及甘肅、安徽、寧夏、湖北、江蘇的一部分,並短期佔有四川,是五代十國時期疆域最大的國家。歷四帝(三姓),前後約十四年。
李存勖
後唐莊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12月2日-926年5月15日),小字亞子,代北沙陀人,生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軍事家,後唐開國君主,晉王李克用之子。
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檢校司空,遙領晉州刺史,後襲父位為河東節度使、晉王。他驍勇善戰,長於謀略,繼承王位十五年,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使得晉國逐漸強盛,中興唐朝霸業。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稱帝,定國號為唐,史稱後唐,並於同年十二月滅亡後梁,盡取河南、山東等地,定都於洛陽。
關於他的評價他沉湎於聲色,治國乏術,用人無方,縱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殺戮功臣,橫徵暴斂,又吝惜錢財,以致百姓困苦、藩鎮怨憤、士卒離心,這是他的缺點。
唐莊宗勇而善戰,與梁人夾河相攻,十戰九勝,涉河取鄆,不十日而克梁,威震諸國。五代用兵,未有神速若此者也。
夫天子所以統治萬國,討其不服,撫其微弱,行其號令,壹其法度,敦明信義,以兼愛兆民者也。莊宗既滅梁,海內震動,湖南馬氏遣子希範入貢,莊宗曰:“比聞馬氏之業,終為高鬱所奪。這是他的優點!
一個人沒有十全十美,但也不能得意忘形,他的建樹讓後唐成為了一個疆域遼闊的國家,但也因為他的治國無方,讓國家混亂,百姓不安,這就是李存勖。
——《舊五代史·唐莊宗紀》
-
12 # 最愛歷史
僅僅三年,後唐莊宗李存勖(xù)就從巔峰跌到低谷,將一個天縱之驕的劇本,演成了逸豫亡身的悲劇。
安逸享樂,並非李存勖的本性。
相反,他自幼長於戎馬之間,在晉軍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繼承父志,扶廣廈之將傾,歷經十五年,嚐盡艱辛,才一雪前恥,了卻其父李克用生前三矢遺願。
成與敗,轉瞬即逝,而這一切,其實並不矛盾。
▲李存勖畫像。
1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正月,春寒料峭,病重的晉王李克用已時日無多。
在人生的最後幾年,李克用的事業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
與李克用爭鬥20餘年的朱溫,進軍關中,挾持天子,兩次出兵李克用的根據地河東(今山西),兵臨晉陽城下。梁晉爭霸形勢逆轉,李克用處於劣勢。
梁軍大舉進犯時,李克用晝夜登城,憂不遑食,差點兒就要逃往大漠。此後幾年,朱溫滅唐稱帝,李克用卻無力與他相爭。
另外一邊,河北的藩鎮盧龍(幽州)節度使劉仁恭趁火打劫,背叛老大哥李克用。
劉仁恭一直利用李克用與朱溫的恩怨,苟安於幽州,依違於梁、晉之間。每次遭到朱溫攻打,他就態度卑微地向李克用求助,朱溫退兵後,又放飛自我,也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
當李克用遣使求援時,劉仁恭忘恩負義,非但沒有出兵相助,反而一邊讀著書信,一邊惡語相向,還扣押了河東使者。
李克用咽不下這口惡氣,出兵討伐幽州,結果在木瓜澗遭遇大霧,被幽州軍伏擊,自己險些成了劉仁恭的俘虜。
劉仁恭統治下的幽州烏煙瘴氣。境內男子都被徵用為兵,並在臉上刺字,以防逃跑,史書說當時盧龍境內只有婦女和幼童臉上沒刺字。
他自己的愛妾還與兒子劉守光通姦。事洩後,被貶外地的劉守光一不做二不休,帶兵把他老爹擼下來,囚禁在城中。從此,盧龍鎮落入劉守光手裡。
李克用晚年的另一個心腹大患是契丹。
梁晉相爭時,日後被追諡為遼太祖的耶律阿保機四處征戰,北伐室韋,東征女真,多次侵擾河東,後來與李克用達成同盟協議,約為兄弟。
李克用曾在帳中與阿保機縱酒痛飲,相約共擊梁軍:“唐室為賊所篡,我想討伐朱賊。老弟可以率領精騎二萬,同收汴、洛。”阿保機一口答應,留下三千匹馬作為禮物,還像個老實人。
可當朱溫稱帝,勢力達到頂峰時,阿保機卻背棄與李克用的盟約,反過來與朱溫合作,向後梁奉表稱臣,請求冊封。
李克用聽聞,大為憤慨,只恨自己虎落平陽,再不能率領沙陀騎兵踏破契丹。
2
臨終前,李克用留下三支箭,囑託在病榻之側的兒子李存勖:
一矢討劉仁恭,汝不下幽州,河南未可圖也;一矢擊契丹,且曰阿保機與吾把臂而盟,結為兄弟,誓復唐家社稷,今背約附賊,汝必討之;一矢滅朱溫。彌留之際,李克用大呼:“汝能成吾志,死無憾矣!”
年僅23歲的李存勖接過父親遺訓,將三支箭供奉於家廟,每次出征就命人取下放在錦囊之中,帶在身邊。
李存勖坐領河東,接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不僅當不了肆意揮霍的富二代,一個不小心還可能敗光家產。
後梁兵強馬壯,連戰連捷。康懷英率領的梁軍築起高牆,形成“夾城”,圍攻潞州(今山西長治)已近一年。
潞州若失,河東不保。
李存勖在安定內部後,召集晉軍諸將說:“朱溫素來只忌憚先王,他聽說我繼任,一定以為我不熟軍旅,會有驕傲懈怠之心。我們若率領精兵出擊,出其不意,必定能大破敵軍。成就威名,決定霸業,在此一舉,不可失也。”
當年四月,李存勖親率大軍南下,在潞州北部安營紮寨。
黎明之前,天降大霧,李存勖親率一支軍隊埋伏在三垂崗,在晨曦中直搗梁軍所築夾城,率先發起進攻。之後,後唐軍隊兵分三路,搖旗擊鼓,將後梁所築夾城攔腰截斷。
混戰之中,晉軍沙陀兵殺後梁兵一萬餘人,康懷英陣腳大亂,只帶著親兵百餘騎遁逃。
戰報傳到開封,朱溫大為驚懼,嘆道:“生子當如李存勖,李氏不亡矣!我家的兒子不過都是豬狗而已。”
李存勖解潞州之圍,是梁晉爭霸的一個轉折點。在被後梁打壓多年後,晉軍終於打了場翻身仗。
在此戰20年前,率軍凱旋的李克用曾在三垂崗置酒高會,命伶人吟詠西晉陸機所作的《百年歌》。
這一組詩,寫的是人一生從小到老的悲歡離合。當伶人唱到詩中描寫衰老的一段時,歌聲甚為悲切,滿座都有些傷感。
李克用捋著鬍鬚,指著身旁年幼的李存勖,笑道:“我將要老了,但我這兒子必是奇兒。二十年後,能代替我在此征戰嗎?”
玉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金叵羅傾倒淋漓,千杯未醉。
三垂崗的傳說,為後世文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
20年後,李存勖的復仇之戰,就從三垂崗開始。
3
回到晉陽後,李存勖勵精圖治,命令河東各州縣舉賢才,黜貪殘,寬租賦,撫孤窮,伸冤獄,禁奸盜。
他親自練兵,嚴明軍紀,訓練士卒,命令騎兵不見敵軍不可騎馬,將士不得逾越已定的行動計劃,違者皆斬。後世史家認為,李存勖軍力強盛的原因,正在於“士卒精整”。
這是李存勖一生最上進的時光,或許,一個人只有在一無所有的時候,才知道放手一搏。
力行改革之後,李存勖的第一箭,對準了幽州的劉仁恭父子。
乾化元年(911年),佔據幽州的劉守光自稱大燕皇帝。
劉守光生性殘暴,幽州百姓不滿他的恐怖統治,大規模南逃。每次刑訊犯人,劉守光常將他們關押在鐵籠裡,放在薪火上烤,或用鐵刷刷人面部。若部下有人勸諫阻攔,則會被他下令誅殺。
可見此人就是一心理變態。
即便如此,劉守光還妄自尊大,向朱溫挑釁:“我大燕地方二千里,帶甲三十萬,東有魚鹽之饒,北有塞馬之利。我南面稱帝,誰能比我強!”
劉守光稱帝后,李存勖大笑:“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正所謂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如今劉守光狂妄,暫且遣使問候,看他到底有幾斤幾兩?”為助長其驕縱之心,李存勖還勸周邊六鎮節度使尊劉守光為“尚父”。
劉守光太飄了,完全不將李存勖放在眼裡,已準備與後梁展開決戰。
李存勖知道大魚已經上鉤,派大將周德威統兵三萬進攻幽州。劉守光還沉浸在皇帝夢中,面對晉軍突襲已不堪一擊,不到兩年時間,幽州城破,劉氏集團覆滅。
劉守光幾次向李存勖求饒,無果後只好跌跌蹌蹌逃出城外。他幾天沒吃飯,後來在向鄉民乞食時被發現,押送晉軍。李存勖將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押到雁門處死,祭奠李克用。
幽州向西與晉相鄰,南接後梁。攻取燕地後,李存勖解除後顧之憂。
4
李克用留下的第二支箭,是討伐契丹。
李存勖繼襲晉王之初,並沒有馬上與契丹為敵,而是避免雙線作戰,遣使送禮賄賂契丹,請求阿保機出兵援救潞州。
阿保機也被李存勖矇蔽,答應出師救援,說:“我與先王為兄弟,兒即吾兒也,寧有父不助子耶!”正因李存勖的謙卑態度,河東與契丹的關係才沒繼續惡化,但他始終沒有忘記阿保機背信棄義之仇。
奪取河北地區後,李存勖終於有機會與契丹一戰。
龍德元年(921年),河北三鎮之一的成德發生內亂,大將張文禮舉兵叛亂,李存勖率兵討伐。張文禮為求自保,便向契丹求援。
與成德唇齒相依的易定節度使王處直,生怕李存勖乘勢奪取其地,也派其子請契丹南下救援,還恬不知恥地對阿保機說:“鎮州(今河北正定)美女如雲,金帛如山,請您趕緊前去奪取。不然,就要為晉王所有了。”
這些河北藩鎮為了利益糾紛,竟然不惜招引契丹。阿保機垂涎河北之地已久,一連收到兩份求助,自然率軍大舉南下,一連攻陷涿州,圍困幽州,逼近易、定。
李存勖得知契丹南渡易水河,毫不畏懼,激勵軍心:“霸王舉事,自有天道,契丹其如我何!”他親赴定州(今河北保定),與契丹大軍交戰。
這一戰相當激烈,李存勖一馬當先,親自擔任前鋒與契丹軍酣戰,甚至一度被圍,仍不退卻。晉軍作戰勇猛,數次以少勝多,有些史料還說晉軍在交戰中俘虜了阿保機的兒子。
適逢契丹後方大雪侵襲,凍死者不計其數,阿保機自知在李存勖這裡佔不到絲毫便宜,只好退兵北去,長時間不敢南犯。
敗退途中,阿保機以手指天,嘆息道:“天未令我到此。”
5
李存勖最大的對手,是後梁。
正是朱溫後來居上,才讓李克用壯志難酬,正是後梁大軍圍城,才讓李克用憂慮而死。
梁晉爭霸四十年,將由李存勖親手終結。
貞明元年(915年),曾經多次為後梁力挫晉軍的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病死。
魏博鎮自晚唐以來一直以地廣兵強著稱,朱溫之子、後梁末帝朱友貞為削弱魏博勢力,竟然想到了一個奇葩的主意。在楊師厚死後,後梁將魏博一分為二,分別治魏州(今河北邯鄲)與相州(今河南安陽)。
魏博將士大都是父子相承,幾代人在本地當兵,都捨不得搬家,紛紛拒絕分鎮,一怒之下發動兵變,並請李存勖為他們做主。
此前,梁、晉兩軍長期圍繞黃河兩岸交鋒。李存勖聞訊,當機立斷,率軍拿下魏州,從此後梁失去河北屏障,退守黃河南岸,都城汴京完全處於晉軍威脅之下,雙方形勢再度逆轉。
恩怨未了的梁、晉兩軍,展開最後的惡戰。貞明四年(918年),李存勖率領十萬大軍南下,進軍至胡柳陂,雙方血戰,幾天內各損失了三分之二的兵馬,一時屍橫遍野。
後梁政權內部,朱友貞為提防同室操戈的兄弟早已心力交瘁。他惟恐弟弟們效仿他當年殺哥哥朱友珪繼位的行為,深居宮中,死死抓著皇位,整日歇斯底里。
朱溫的兒子們為皇位殺紅了眼,朱友貞的幼弟朱友孜趁哥哥寵愛的德妃張氏出葬之機,派刺客半夜刺殺朱友貞。但這個刺客業務能力太菜,還沒下手就把人給驚醒了,被朱友貞迅速反殺。
朱友孜的陰謀敗露後,朱友貞更加疏遠宗室兄弟,從此只信任朱溫女婿趙巖和德妃張氏家人,任由他們把持朝政,離間將相,自己無所作為。
權力,是讓人上癮的毒藥。李存勖不會知道,終有一日他也將受此毒害。
到龍德三年(923年),政治昏暗的後梁早已大失民心,李存勖抓住時機,在魏州稱帝建國,打出復興唐室的旗號,史稱後唐。
後梁正像失控的列車,瘋狂地駛向命運的終點。
李存勖稱帝的第二個月,後梁鄆州守將就向後唐投降,密告鄆州守軍不滿千人,將帥早已不得民心。李存勖襲取鄆州,打開了直撲汴京的大門。
鄆州至汴京一帶,幾無重兵把守,李存勖的大軍一路摧枯拉朽。
整個後梁,只有人稱“王鐵槍”的名將王彥章成功阻截後唐軍隊,幾次攻破後唐所佔城池。
可身處滅亡的邊緣,朱友貞竟然聽信讒言,在前方戰事緊急時,下詔召回王彥章。直到李存勖來到汴京城下,才又急召王彥章護衛。
王彥章當時已年過花甲,他明知必敗,仍出城迎敵,受重傷後被後唐俘虜。
李存勖素知王彥章威名,多次派人勸降這位老將。
王彥章拒絕道:“今日我兵敗力窮,死有常分,皇帝縱然不殺我,我王彥章又有何面目見人!何況身為臣子,豈能朝事梁而暮事晉?”說罷慷慨赴死,正應了他平日裡愛說的那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絕望的朱友貞躲在宮中,發現自己的璽印早已被宦官偷去,獻給後唐邀功請賞。
心灰意冷的朱友貞召禁軍將領皇甫麟入宮,對他下達命令:“我和晉人世代為仇,不能等著他們來殺我。你殺了我吧,不要讓我落在仇人手中。”
皇甫麟與皇帝相對大哭,殺死朱友貞後,自己也拔劍自刎。
後梁,滅亡。
至此,李存勖奪取河北、北卻契丹、南滅後梁,歷時十五年,基本上實現其父留下的三大遺願。
鼎盛時期的後唐,統一北方各鎮,東接海濱,西括隴右,之後甚至攻滅前蜀,南方諸國也紛紛奉後唐為正朔。
此時的後唐,在五代十國曆史中疆域最廣,一時難逢對手,李存勖無疑是最接近一統天下的人物。
歷史,卻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6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李存勖照著父親遺願,打敗三大對手,就此失去人生目標,一頭扎進舒適區陷阱。從此醉生夢死,再也未能醒來。
從衰敗到復興,李存勖走了15年,從巔峰到隕落,他卻只用了短短3年。
李存勖帶兵打仗是一時俊傑,可當上皇帝后,他更在乎的不是如何當一個好皇帝,而是怎麼當皇帝才舒服。
李存勖定都洛陽後,恢復唐朝舊制,竟然連禍害唐朝多年的宦官制度也照搬過來,任用宦官為宮內各執事和諸道監軍。
誅滅宦官,是朱溫篡唐時少有的功績之一。朱溫曾聯合朝臣對宦官進行毀滅性打擊,一度殺到只剩下幾十個小宦官灑掃庭院。可李存勖又把這些閹人請回宮裡。
宦官得到重用後,竭盡所能諂媚李存勖。
當時李存勖剛住進唐朝的舊宮室,後宮嬪妃尚未完備。宦官順應李存勖心意,就說以前唐朝後宮有一萬多人,現在屋空多怪,宮中常有鬼怪之物,應該多找些人充實後宮。
李存勖一聽,有道理啊。可能他更愛河北美女,派人到鄴城,採集美女一千餘人入宮。鄴城軍士的妻女聽說此事,嚇得趕緊逃跑,跑了數千人,但仍有鄴城女子千人被裝在車裡,送往洛陽,一路上車馬連綿不絕。
宦官還勸李存勖把將領貢獻的財賦當作皇帝巡遊的費用,或賞賜左右親信。
李存勖聽從宦官建議,大肆搜刮財富,又捨不得花錢犒賞軍隊,甚至冤殺大將郭崇韜,以致為後唐立下汗馬功勞的將士們生活窮困,怨聲載道。
李克用義子、後唐大將李嗣源,正是抓住軍中對李存勖的不滿情緒,醞釀了一場將李存勖推向深淵的叛變。
李存勖不僅寵信宦官,還招攬了大批出身唐末士族門閥的腐朽官員。
唐朝舊臣蘇循,是個賣主求榮的小人。
朱溫稱帝前,蘇循鞍前馬後為之效勞,幫他想盡辦法把唐朝拉下馬,時人罵他是“唐之鴟梟,當今之狐魅”。
後唐滅梁後,蘇循一見到李存勖就以拜見唐朝皇帝之禮朝賀。當時文武百官還沒有人用朝賀之禮,蘇循卻率先尊稱李存勖為大唐皇帝,山呼萬歲,涕流滿面。李存勖看了不禁喜形於色。
第二天,蘇循又不知從哪兒搜出30管大筆,聲稱這是“畫日筆”,乃唐朝皇帝專用,特獻給李存勖。
蘇循拍馬屁的水平可謂是爐火純青,李存勖一高興,許以高官厚祿。
眼看李存勖招納唐朝舊臣,士族殘餘勢力趕緊出來抱住大腿,豆盧革、韋說等出身名門高第的大臣,紛紛被任命為高官。他們實屬庸才,毫無治國才能,只知敗壞後唐政治。
值得一提的是,鎮壓士族門閥也是朱溫當年採取的先進措施之一。五代時,甚至一度形成“取士不問閥閱,婚姻不問家世”的風氣,可李存勖又把前朝的弊端繼承下來。
李存勖也逃不開那條定律,人總會活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模樣。
7
李存勖是個戲痴,精通音律戲曲,喜歡自己自敷粉墨,登臺唱戲,直到宋代,汾、晉一帶還有人傳唱他撰寫的曲調,時人稱為“御製”。
這個天下頭號票友,還給自己取了個響亮的藝名“李天下”。
有一次,李存勖與眾伶人唱戲作樂,他環顧四周,大聲呼喊:“李天下,李天下何在?”
一旁的伶人敬新磨上去就給了他兩個耳光,李存勖懵了,其他人也是驚駭萬分。
敬新磨卻很淡定地說:“‘理天下’者只有陛下一人,您剛才為何還喊了兩聲‘李天下’?”
李存勖不怒反笑,還重重賞賜了敬新磨。給了皇帝倆耳光,還能當場得到賞賜,敬新磨可說是千古第一人,比後世西方國家民眾朝國家元首扔鞋子風光多了。
最讓後世詬病的是,李存勖痴迷戲曲,到了將社稷視為兒戲的地步,竟然大肆封賞戲子,任由伶人出入宮廷,對曾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們卻棄之不顧。
伶官景進得寵一時,經常侍奉李存勖左右,甚至可以參與軍機國政,連滿朝文武大臣都對他有所忌憚,想著如何巴結他。
這些伶官之中,最特殊的當屬郭從謙。郭從謙也是伶人出身,卻立有戰功,因功被李存勖任命為從馬直指揮使。從馬直,是李存勖的親軍,事關其性命安危。
郭從謙是個能幹實事的伶人,可他出身卑微,便尊同姓的後唐功臣郭崇韜為叔父,又被郭崇韜的女婿、李存勖的弟弟李存乂收為義子。
郭崇韜遭宦官陷害被殺後,李存乂也含冤而死,郭從謙大為憤慨,在軍營中喝酒,醉後直說,郭崇韜、李存乂都是被冤枉的。
李存勖知道後,也不將郭從謙斬盡殺絕,只是調侃他說:“你的同黨郭崇韜、李存乂都負我,你現在打算怎麼辦呢?”
郭從謙內心惶恐,回到營中,對麾下將士說:“現在你們花光所有財產,盡情飲酒吃肉,不用再為以後做打算了。”
手下將士都疑惑不解,問其原因。郭從謙說,皇帝現在要出兵平叛,回來就要把我們盡數坑殺。
軍士信以為真,叛亂一觸即發。
後唐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煽動將士,起兵造反。李存勖御駕親征,可他早已不得人心,平叛途中,軍心渙散,士兵逃散,最後只剩下2萬餘人。
還沒打仗,人都快跑光了,李存勖只好班師回朝。
在京城駐紮的郭從謙趁機發動兵變,率領部下進攻皇城,叛軍有的縱火焚燒宮門,有的翻牆攻入皇宮,數十人就將曾經不可一世的李存勖團團圍住。
交戰中,李存勖被流矢射中,傷勢嚴重,左右將他扶入殿中歇息。
重傷的李存勖口渴難耐,向左右討水喝,一旁的劉皇后只好取來一杯乳漿讓他解渴。
李存勖飲下乳漿不久後,因傷重不治身亡。
當年助李存勖成就霸業的是其父留下的三支箭,最後奪取他性命的,不過是亂軍中的一支箭,而這場叛亂,完全是咎由自取。
宴安鴆毒,不可懷也。
-
13 # 立殘陽
毛主席對後唐莊宗李存勖的評價:1、康延孝之謀、李存勖之斷、郭崇韜之助,此三人可謂識時務之俊傑。2、生子當如李亞子。
他確有過人之處,在歷代開國皇帝中成就和能力能和他比的人也不太多。在五代亂世將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天下收入掌中,即便是最後兵敗身死,日後的李嗣源,後晉,後漢,後周乃至北宋都出自河東沙陀李家這個集團,套用一句歌詞,沙陀人(或者說河東集團)的家園是因為他李存勖而遼闊的。
-
14 # 麟開祥趾
李存勖滅掉後梁建立後唐後,又接連滅掉岐國前蜀等地,成功統一北方,並讓後唐的版圖登上五代巔峰,但是這樣一個被譽為"戰神"的君主卻只在位三年,便死於李嗣源發動的政變,按理來說,李存勖的下場不該如此慘烈,但他的一生確實存在太多爭議。
如果從李存勖崛起之初的實力來看,他完全有機會重新統一天下,真正成為唐朝的繼承者,因為他本身的軍事才能驚人,又獲得最強利益集團的支援,但是因為他的墮落和政治上的昏庸葬送了自己的一生。他的存在與草草收場,總結起來與他的“四失”有關,即:寵信伶宦失政績,賞罰不明失忠臣,正統不具失民心,利益不及失助力。
正如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所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和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的結論,說明國家興衰敗亡不由天命而取決於“人事”,藉以告誡當時北宋王朝執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力戒驕侈縱慾。
-
15 # 韓I949
年輕的時候看過范文瀾先生寫的中國通史簡編,對於李存勖還有奌記憶,好象是沙佗國李克用之子,英勇善戰,滅朱溫後梁,基本上平定了北中國,但其人又滑稽可笑,百萬軍中縱橫馳騁,指揮若定,同時又酷好優伶做為一個皇帝能親自扮演出場演出,曾經連說兩個李天下有一伶人批其頰日:理天下者只有一人為什麼連說兩個莊宗不怒反喜,可見其人有多麼荒唐,後李嗣源倒是一個很有做為的皇帝,至後晉石敬塘是一個最無做為賣國的皇帝認契丹為父,自稱兒皇帝割燕雲十六州流毒幾百年,後漢劉髙有氣節,崇尚武力只認長槍大戟,可惜的是郭威的養子柴榮英年早逝,如果天假以年很可能收復十六州,及至到宋就設有柴世宗的氣魄了。
-
16 # 柚子愛歷史
導語:後唐莊宗李存勖是五代時期後唐政權的建立者,平生驍勇善戰,長於謀略,是五代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北卻契丹,攻滅後梁,兼併岐國、前蜀,“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然而李存勖打仗是把好手,治國卻是無能,在位期間他沉湎於聲色,治國乏術,用人無方,縱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殺戮功臣,橫徵暴斂,又吝惜錢財,以致百姓困苦、藩鎮怨憤、士卒離心,成就霸業僅三年就眾叛親離,身死族滅,不能不讓人扼腕嘆息。
01 能征慣戰 長於謀略 構建軍事強國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是唐末五代時期的軍閥,本為沙陀族,被唐朝皇帝賜姓為李,曾帶兵剿滅黃巢軍,收復長安。李存勖從小就跟隨李克用四處征戰,擅騎射,長於謀略。據《舊五代史》記載:“帝洞曉音律,常令歌舞於前。十三習《春秋》,手自繕寫,略通大義。及壯,便射騎,膽略絕人,其心豁如也。”
唐朝末年,軍閥朱溫挾持唐帝,妄圖自立。李克用“誓於此生,靡敢失節”,他以山西為根據地誓要討滅朱梁,興復唐室,但是天不假年,革命尚未成功李克用便病死了。臨終前李克用囑咐他的兒子李存勖替他完成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討伐幽州的劉仁恭,二是征討 契丹,解除北方邊境的威脅;第三件大事就是消滅死敵朱溫,滅掉後梁。
李存勖發誓定要完成乃父之志,為此他將三支箭供奉在家廟裡,每次出征就帶著上戰場,打完勝仗回來又放回家廟,表示完成了任務。
公元911年,李存勖先在高邑(河北高邑縣)擊潰了朱溫親自刷領的50萬大軍。隨後,攻破燕地,活捉劉仁恭。九年後,他又大破契丹,將耶律阿保機逐回北方。923年,最終攻滅後梁政權,統一北方,同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縣西)稱帝,國號為唐,史稱“後唐”,不久遷都洛陽。至此,父親的三個願望全部實現,終於可以長喘一口氣,坐下來好好休息一下了。但是這一休息就休出問題來了。
02 治國無能 親信小人 敗壞一世英名李存勖在戰場上戰無不勝,戰績非凡,堪稱卓越的軍事家,但是在朝堂上卻是無所作為,政治能力堪稱昏暗無知。稱帝后,自覺父親交代的三個任務已經完成,中原也已平定,從此可以高枕無憂,耽於享樂,再也不理朝政。
因為愛好音律,李存勖自身也經常粉墨登場,且自號“李天下”,視江山社稷為兒戲。他不去獎賞陪他一起打天下,屢建功勳的將士,反而去賞賜並無寸功的伶官,由此導致伶人恃寵而驕,將士心懷怨憤。
同時,李存勖還重用宦官。定都洛陽後,他恢復李唐舊制,宮內各執事和諸道監軍都用宦官。他還採用宦官的建議,將國家財賦充作皇帝巡遊及賞賜左右親信的費用,卻不肯花錢犒賞軍隊,以致兵士窮困,怨聲載道,最終導致軍心離叛,造成了嚴重的後果。他還聽信讒言,冤殺大將郭崇 韜,疏遠良臣李嗣源。種種措施導致李存勖眾叛親離。
李存勖還有一點無腦之舉就是縱容皇后劉氏干政。劉氏本就是連自己親生父親都不肯相認的勢利小人,她得寵後後唐朝政更加腐敗,賣官鬻爵,綱紀廢弛。不但造成君臣離心離德,將士心懷嫉恨,就連百姓也是惶恐抱怨。地方諸鎮也是流言四起。此時的後唐政權已深陷重重危機之中。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戍守瓦橋關( 今河北雄縣舊南關) 計程車兵,因不滿留屯的敕命突然發動兵變,並且兼程南下,漸現燎原之勢。李存勖在這種危局之下被迫啟用舊將,然而局勢已經一發不可收拾。叛軍攻克京師大梁,擁立李嗣源為帝。李存勖在洛陽還妄圖固守待援,結果自己的禁軍統領,一個叫郭從謙的伶官,臨陣倒戈,聚眾譁變,李存勖倉皇迎戰,不幸中箭而亡,終年42歲。
(李存勖畫像)
可談李存勖亂世英雄,繼承父志,平定天下,卻稱霸僅三年便惹得眾叛親離,身死族滅,以致貽笑天下,不能不讓人扼腕嘆息。總結李存勖的失敗教訓,他擅長打仗用兵卻不擅長治國,這是他的能力問題,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他的治國態度,沒有能力可以學習,但是態度或者心態出了問題就無法可治了。李存勖在國家稍微取得一點成就後就沾沾自喜,不思進取,且荒廢朝政,任用奸佞,最終一手造就了自己的敗局。
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評價李存勖的見解是十分中肯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結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應該吸取歷史教訓,勤於自勉,勵精圖治,無論對待工作還是學習,都不能在取得了一點點成就後就安於現狀、沾沾自喜,而應該再接再厲,再創輝煌。 -
17 # 喬江寶
李存勖是典型的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官二代,其父李克用自小就非常注重對他的培養,經、史、子、集,詩、詞、歌、賦都讓其通曉,在他尚未成年時便已成文武全才。他也是在唐末諸多地方軍閥的官二代當中唯一一個見過唐昭宗李曄的人。當時,年僅十一歲的李存勖站在昭宗面前時,昭宗驚訝地表情上下打量他,這主要是李存勖有胡人血統,母親又是漢人,用現在的話說叫“混血兒",未成年就身材挺拔,面目俊秀,目光中英氣逼人。昭宗非常高興,撫著李存勖的後背說:這孩子日後必成棟樑之材,希望他能忠孝唐室。
公元9O7年,晉王李克用去逝前當眾宣佈王位由長子李存勖繼承。李存勖雖然成了河東地區的最高統治者,但他的地位並不穩固,原先那些跟隨李克用南征北戰的養子們都虎視眈眈地盯著他的位子,還有手握重兵的親叔叔李克寧隨時想翻盤將他推下王位。所以,只有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殺開一條血路才能使自己生存下去。好在李存勖很有政治頭腦,他決定拿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政治對手,也就是自己的叔叔李克寧開刀,因為他安插在李克寧身邊的內線向李存勖通報了李克寧暗中勾結梁王朱溫,準備謀反的訊息。李存勖設計將李克寧斬殺,清除了對自己威脅最大的一股勢力,震懾了覬覦自己王位的人,穩定了政局。接下來,李存勖便開始了輝煌的軍事征戰生涯,首先要對付的便是李家的仇敵,也是大唐的仇敵,他就是殺害唐昭宗的兇手一一大梁皇帝朱溫,此人在歷史上也是臭名昭著,在五代時期口碑也差。透過著名的“三垂岡”以及“柏鄉之戰”,用了十年時間,李存勖消滅了朱梁王朝。兩年後,李存勖又出兵消滅前蜀國,平兩川,再順江東下,收荊南,楚,吳,閩,越,南漢,四海又復歸大唐一統,但此時的唐可不是彼時的唐,人們稱其為“後唐"。
正當人們都期待大唐帝國在這位神武君主的帶領下完美復興的時候,這個光武帝卻以眾人難以預料的速度迅速墜落。先前人們見到的那個英明神武的李存勖不見了蹤影,替代他的是一個驕傲、自私、剛愎自用、聽信讒言、好大喜功的享受者。李存勖走下神壇,成為昏庸皇帝有四大特徵:第一,是炫耀自已的絕世武功,第二,縱容皇后劉氏一夥胡作非為,第三,寵信太監及戲子集團,第四,輕待自己的軍隊。看看,前面一條還能算是個人缺點,那後面三條無疑是自毀江山。大唐從玄宗李隆基開始就出現了太監擅權的苗頭,到憲宗李純開始,宦官集團殺皇帝,立皇帝形同兒戲,在對待宦官集團的態度上,朱溫都能意識到如不剷除宦官集團,將無法形成政治穩定的格局,這一點,飽讀史書的李存勖竟然認識不到?
李存勖即位不久就蛻變為沉湎於聲色,用人無方,橫徵暴斂,誤國誤民的昏庸之輩,主要存在兩點:一是其自身性格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心智不成熟。二是身邊缺乏一個幹練的監督管理之人。心智不成熟就會率性而為,不計後果。缺乏監管就會肆意揮霍,為所欲為。其結果便是歷盡艱辛打下的江山成為他人之臥榻。
-
18 # 丁強888
李存勖和朱溫建立的後梁相愛相殺一生,但其實二者都屬於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上的前浪,為了實現中央集權,解決自中唐以來藩鎮割據,尾大不掉的亂局而努力。最後二者的滅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藩鎮反噬,不能控制局勢。
比較二者削藩的共同之處作為鎮壓黃巢起義的兩大力量和五代十國前期的兩大主角,李克用的河東集體和朱溫的宣武集體成為五代前期的兩大主角。但在李存勖橫空出世之前,其實河東集體地盤已經越來越小,敵人越來越多,連朱溫都覺得李克用一死山西轉手可定。
結果李存勖來了個超級大翻盤。但本答案的重點不在重複李存勖翻盤的輝煌過往,而在對比朱溫和李存勖這一對冤家其實很多事情上的做法是一致的。
比如朱溫帶兵親自屠殺魏博牙兵,殺得人頭滾滾,大大削弱了從安史之亂開始就半獨立於中央政權,驕兵悍將不斷下克上的基礎。為了消耗藩鎮財力,朱溫親自帶兵以對付劉仁恭為名在魏博駐紮半年,按兵不動。讓這個北方強藩元氣大傷,讓魏博節度使哀嘆“合四十三州之鐵,難鑄此大措”
李存勖接手魏博之後,也來了第二次對魏博牙兵的血腥殺戮,直接打斷了魏博的割據基礎。並自己兼任魏博節度使來管著這些驕兵悍將。
李存勖也以攻打前蜀蜀為名,派大軍進入李茂貞的岐國範圍,駐紮著就不走了。把這個曾經軟禁唐昭宗的老牌藩鎮財富耗光。
與朱溫不同的是李存勖組織的以後梁投降的軍隊為主的徵蜀大軍遇到前蜀居然一觸即潰。一戰滅國。順帶手的既滅了前蜀,又消耗了岐國,打得一手好算盤。
二者都被藩鎮背叛當然,在藩鎮割據的基礎未消滅之前,要削藩的皇帝自然不注意就會被手下藩鎮背叛,在朱溫時候,感覺朱溫要削我了,藩鎮馬上投靠了李克用。潞州之戰就是這樣引起的,後續的柏鄉之戰也是王鎔和王處直覺得朱皇帝要削我了,馬上投奔了李存勖與朱皇帝死磕。
李存勖的結局也是一樣。作為百戰開國的戰神,統一天下三分之二的牛人,李存勖對藩鎮的控制力又比朱溫更強了,但面對的反彈也更大。
魏博一個士兵賭錢輸了,馬上引起全國的藩鎮都反了他們的皇帝,李存勖也被亂軍殺死。一代戰神死的可憐又可惜。
朱溫和李存勖死後,削藩的努力馬上被反彈,朱溫死後楊師厚不經後梁繼承人批准馬上恢復了朱溫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解決了的魏博藩鎮,自行接管魏博。李存勖死後李嗣源不得不對全國藩鎮大讓權,恢復到李存勖之前的狀態,李存勖好不容易打下的前蜀也不久後獨立,後唐指派的地方官孟知祥成為後蜀的開國皇帝,割據依舊。
結語:一個人的成功,既要看自己的努力,也要看歷史的進城。藩鎮割據的土壤還在,朱溫和李存勖都成為了剷除藩鎮割據這件事的栽樹的前人,而前人一般都沒有好果子可吃。當然,後續宋朝終於解決了驕兵悍將問題,其實應該給朱溫,李存勖這樣的被拍死在沙灘上的前輩們記功一筆。
-
19 # 快遞小哥說史
李存勖出身於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為沙陀酋長。祖父朱邪赤心因鎮壓龐勳兵變有功,被唐朝皇帝賜為李姓,編入宗室譜籍。父親李克用,官至河東節度使,封晉王,駐節太原,建立河東割據勢力(晉國)。李存勖是李克用與側妃曹氏所生,自幼便善於騎射,膽略過人,心性豁達,深得父親寵愛。他愛讀《春秋》,略通微言大義,而且精擅音律,可謂文武雙全。
早年經歷乾寧二年(895年),邠寧節度使王行瑜聯合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鎮國節度使韓建,攻入長安(治今陝西西安),謀廢唐昭宗。李克用率軍勤王,討平三鎮叛亂。李存勖時年十一歲,也隨軍征戰,併入朝獻捷,受到唐昭宗的誇獎與賞賜。不久,李存勖被授為檢校司空,遙領隰州刺史,後改領汾州、晉州。
天覆二年(902年),李克用因太原兩次被梁軍圍困,無力抗衡朱溫,為此憂慮不安。李存勖勸慰道:“物不到極點不會反覆,惡不到極點不會消亡。朱溫威逼天子,覬覦帝位,陷害良善,可謂是自取滅亡。我家三代盡忠王室,如今雖因勢窮力屈無法報效,但也無愧於心。父親您應忍耐靜觀,積蓄力量,以待朱溫衰弱之時再圖復興,怎能輕易就灰心喪氣呢。李克用因而釋然。
天祐三年(906年),朱溫遣軍攻打滄州,幽州節度使劉仁恭遣使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惱怒劉仁恭的反覆無常,不願發兵援助。李存勖卻道:“如今朱溫已佔據天下的九分之七,連魏博、成德等藩鎮也歸附於他,黃河以北能與之對抗的只剩下我晉國和劉仁恭了。如果我們不救劉仁恭,形勢將會對我們更加不利。而若出兵援助,可使我晉國重振雄風,萬不能因嫌怨而失此良機。”李克用遂遣軍攻取潞州(治今山西長治),迫使朱溫由滄州撤兵。
天祐四年(907年),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史稱梁太祖。他改元開平,定都於汴州。但李克用拒不承認後梁政權,仍沿用唐朝天祐年號,以復興唐朝的名義與後梁相對抗,成為後梁北方最大的威脅。
潞州之戰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繼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時年二十四歲。當時,李克用的養子李存顥、李存實等人自恃手握軍權,又年長於李存勖,對李存勖襲位非常不滿。他們有的稱病不朝,有的見而不拜,甚至慫恿叔父李克寧發動叛亂,意欲謀害李存勖,投降後梁。李存勖沉著應對,首先取得監軍張承業、大將李存璋等人的支援,而後搶先行動,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殺李克寧、李存顥等人,初步穩固了國內政局。
是年四月,李存勖親自率軍援救潞州,於二十九日抵達潞州北面的黃碾(在今山西長治)。梁軍本以為李存勖年輕繼位,必然不敢出軍,對此毫無防備,也未派出斥候探查。五月初二,李存勖伏兵於三垂岡下,趁著大霧直攻夾寨,出其不意的大破梁軍,徹底解除了潞州之圍。經此一戰,晉國兵威大振。不久,李存勖返回太原,犒賞軍士,而後開始整頓內政。他嚴肅軍紀、撫卹孤寡,任用賢才,懲治貪腐,寬緩刑罰,打擊盜賊,使得晉國民俗大變,百姓歸心。
天祐七年(910年)十一月,朱溫遣軍三千進駐深州、冀州,企圖奪取成德、義武兩鎮。成德節度使王鎔、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先後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願與晉國結成反梁同盟,共推李存勖為盟主。李存勖力排眾議,毅然發兵相救。他親率晉軍東進,於是年十二月進至距離柏鄉五里處的野河(今滏陽河支流)北岸,與梁軍隔河對峙。
天祐八年(911年)正月,李存勖命周德威率三百精騎到梁軍營前挑戰,激怒梁將王景仁,將梁軍誘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曠野地帶。他利用地形優勢,以逸待勞,在梁軍疲憊時率騎兵突擊,大破梁軍,俘獲梁軍將校二百八十五人,斬首二萬級。此戰,梁軍伏屍數十里,龍驤、神威、神捷等精銳禁軍全軍覆沒,王景仁、韓勍、李思安僅率數十騎連夜逃歸。成德鎮、義武鎮從此徹底倒向晉國。
兼併河北柏鄉之戰後,李存勖決定暫緩對後梁的攻勢,先奪取河北地區,以消除後顧之憂,首要目標便是囚禁父親劉仁恭而繼任幽州節度使的燕王劉守光。他採用驕兵之計,聯合成德、義武、昭義、振武、天德五鎮,遣使奉冊,共尊劉守光為尚父,以滋長其野心。劉守光卻以為六鎮是畏懼幽州兵威,更是驕狂。他得知尚父無權祭天、改元,不顧幕府諸將反對,於天祐八年(911年)八月在幽州悍然稱帝,國號大燕,史稱桀燕。是年十二月,李存勖命周德威兵出飛狐口(在今河北蔚縣),聯合成德鎮、義武鎮一同征討劉守光。
天祐九年(912年),周德威奪取涿州,進圍幽州。劉守光忙向後梁求救。朱溫親率大軍北上,命楊師厚圍攻棗強,又命賀德倫攻打蓚縣(治今河北景縣)。但梁軍雖攻破棗強,卻在蓚縣被晉將符存審、史建瑭擊敗。朱溫羞憤發病,返回洛陽,不久便被其子朱友珪弒殺。
天祐十年(913年),朱友貞發動政變,誅殺朱友珪,奪取帝位,史稱梁末帝。而晉軍則連奪幽州鎮統轄的順州(治今北京順義)、檀州(治今北京密雲)、武州(治今河北宣化)、平州(治今河北盧龍)、營州(治今遼寧朝陽)等地。是年十一月,李存勖親征燕國,攻破幽州,俘獲劉仁恭(一直被劉守光囚禁)、劉守光父子。他留周德威鎮守幽州。
天祐十一年(914年),李存勖返回太原,處死劉仁恭父子,以祭奠李克用。當時,李存勖南破後梁,北定桀燕,威震天下。王鎔、王處直相繼遣使入晉,共推李存勖為尚書令。李存勖依禮三辭,而後接受尚書令之職。他在太原開設霸府,建立行臺,以唐朝皇帝的名義承製任命官吏。
天祐十二年(915年),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病逝。梁帝朱友貞趁機將魏博鎮分為兩鎮,以削弱藩鎮勢力,結果引發魏博兵變。變兵囚禁新任節度使賀德倫,請降於晉。李存勖乘勢進佔魏州(治今河北大名東北),並處死變兵首領張彥等人,以威懾兵變士卒,穩定亂局。他收魏博牙兵為親軍,親自兼領魏博節度使,隨後又攻取德州、澶州(治今河南清豐西)。是年七月,李存勖進兵莘縣,與梁將劉鄩展開對峙。
天祐十三年(916年),李存勖聲言回師太原,以引誘劉鄩出戰。劉鄩果然中計,欲趁機奪回魏州,結果遭到李存勖、李嗣源、符存審的三面夾擊,在元城一戰中全軍潰敗,逃奔滑州(治今河南滑縣)。此後,李存勖又遣軍接連攻取衛州(治今河南衛輝)、洺州(治今永年東南)、相州(治今河南安陽)、邢州(治今河北邢臺)、滄州、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等地。黃河以北除黎陽(治今河南浚縣東)一地外,全部被晉國佔領。梁晉形勢從此發生逆轉。
天祐十四年(917年),壽州刺史盧文進叛附契丹,並引契丹軍南下。契丹大軍入寇,契丹軍數量眾多,山谷之間,氈車毳幕,羊馬瀰漫。有人說契丹軍有五十萬。周德威堅守幽州,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擁有的馬只有一萬匹,仍然派李存審、李嗣源率軍迎戰。李嗣源率三千騎兵為前鋒,到達距離幽州60裡的地方,契丹一萬騎兵突然殺來,李存審、李嗣源極力迎戰,打的契丹大敗,契丹丟棄的毳幕、氈廬、弓矢、羊馬漫山遍野、不可勝紀。李存審、李嗣源的軍隊繼續追擊契丹,俘斬數以萬計。李存審、李嗣源的軍隊進入幽州。
夾河對峙契丹敗退,北疆暫保無憂。李存勖開始調兵南下,推鋒至黃河岸邊,與梁軍夾河對峙,爭奪黃河沿岸各處要點。
天祐十四年(917年)十二月,李存勖率軍東進,連破梁軍數座營寨,攻陷楊劉城(魏州通向鄆州的重要渡口,在今山東東阿北),俘獲守將安彥之,並攻掠至鄆州(治今山東東平)、濮州(治今山東鄄城北)一帶。當時,朱友貞正在洛陽進行祭天大典,聞訊倉皇趕回汴州,組織復奪楊劉城。但謝彥章數次用兵,始終未能收復楊劉城。[26]
天祐十五年(918年)八月,李存勖調發河東、魏博、幽州、橫海、義武等鎮軍隊,齊集魏州,準備直搗汴州。是年十二月,李存勖由濮州的麻家渡渡過黃河,進駐胡柳陂(今山東鄄城西北),與梁軍展開血戰。晉軍大敗,周德威戰死。李存勖被迫據土山自保。當時,圍山樑軍多是步卒,立足未穩。李存勖採用閻寶、李建及的建議,以騎兵突擊,終於反敗為勝,擊潰梁軍。此戰,晉軍雖乘勝奪取濮陽,但也因傷亡慘重,無力再攻汴州,只得撤歸河北。
天祐十六年(919年),符存審進據德勝城(魏州通向汴州的重要渡口,在今河南清豐西南),並夾河修築南北兩城。梁將賀瑰圍攻德勝南城,並以竹索連結戰船橫列河面,將李存勖所率援軍阻在黃河北岸。李建及率三百勇士,乘船駛至河中,斧劈火燒,衝破了梁軍船陣。李存勖乘勢揮軍渡河,大敗梁軍。後來,梁將王瓚從黎陽渡河,屯據楊村渡,修造浮橋,儲存大量軍需物資。而李存勖也徵發數萬民丁,擴建德勝北城。當時,梁晉兩軍每日大小百餘戰,互有勝負。
建國稱帝天祐十七年(920年),河中節度使朱友謙攻取同州(治今陝西大荔),叛梁降晉,結果遭到劉鄩的圍攻,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符存審、李嗣昭、李建及出軍援救,在同州、渭河兩次大敗劉鄩,並追擊至奉先(治今陝西蒲城)一帶。河中鎮從此歸附於晉國。
天祐十八年(921年),成德軍將張文禮煽動兵變。李存勖迫於形勢,授其為成德兵馬留後。不久,河中、昭義、橫海、成德等十一藩鎮,一同遣使勸進,請李存勖建國稱帝,被李存勖拒絕。八月,李存勖命閻寶征討成德鎮,圍困鎮州(治今河北正定)。張文禮驚懼病死,其子張處瑾接掌軍事,繼續負城頑抗。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勾結耶律阿保機,引契丹軍南下,意圖背叛李存勖,結果被義子王都囚禁。王都繼任節度使,不久便被契丹軍圍困在定州。
耶律阿保機率領契丹所有軍隊南下,空國入寇。天祐十九年(922年),李存勖率領五千騎兵先進,打退契丹軍,擒獲契丹君主的兒子。契丹逃跑時沙河橋狹冰薄導致很多契丹軍溺死。契丹軍退至望都。李存勖進軍望都,打的契丹大敗。契丹撤退時遭遇大雪,人馬無食,死者相屬於道。
但與此同時,晉軍在鎮州與後梁的交戰中卻連連失利,損兵折將。閻寶攻城受挫,羞憤病逝。繼任主帥李嗣昭、李存進相繼戰死。而梁軍則趁虛反撲,攻克衛州、新鄉等地,重新奪回河北重鎮相州。是年九月,鎮州終因久被圍困,糧盡力窮,被符存審攻破。張處瑾及黨羽張處球、高濛、李翥等皆俘送魏州處死,張文禮也被劈棺戮屍。李存勖又兼領成德節度使,將成德鎮直接納入晉國管下。
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諸鎮勸進,在魏州稱帝,改天佑二十年為同光元年。他沿用“唐”為國號,又追贈父祖三代為皇帝,與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並列為七廟,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繼承人,史家稱之為後唐。當時,後唐轄有魏博、成德、義武、橫海、幽州、大同、振武、雁門、河東、河中、晉絳、安國、昭義等十三個節鎮、五十個州。
滅亡後梁後唐建立的同時,仍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契丹不斷侵擾幽州,兵鋒直逼河北。潞州守將李繼韜叛附後梁,梁將董璋急攻澤州(治今山西晉城),意圖吞併昭義鎮,直接威脅後唐西都太原的安全。李存勖為了扭轉戰局,決定趁梁軍東面防守空虛之機,出兵奇襲鄆州,以切斷梁軍右翼,再伺機進圖汴州。同光元年(923年)閏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五千步騎,連夜冒雨渡河,一舉襲破鄆州。朱友貞聽聞鄆州失守,命王彥章率軍阻止唐軍西進。李存勖命朱守殷嚴守德勝,自率親軍進屯澶州。
五月,王彥章出兵楊村渡,攻克德勝南城,繼而順河東下,攻打楊劉城。他打算先隔斷河北唐軍與鄆州的聯絡,再圖收復鄆州。而李存勖則命朱守殷放棄德勝北城,裝載軍需器械浮河而下,協助李周固守楊劉城。兩軍各自沿河一岸疾進,邊行邊戰,互有勝負。不久,王彥章進抵楊劉城下,揮軍強攻,晝夜不息,並以鉅艦九艘橫亙河津,阻攔唐軍增援。他屢攻不克,只得退屯城南,築壘連營,以阻擊唐軍渡河。
六月,李存勖親臨楊劉,一面命唐軍出營挑戰,牽制梁軍兵力,一面命謀臣郭崇韜領兵奔赴博州(治今山東聊城東北),在黃河東岸修築新城,以接應鄆州唐軍。王彥章率軍急攻博州新城,還用十餘艘鉅艦置於黃河中流配合作戰。郭崇韜據城堅守,李存勖亦率軍自楊劉增援。王彥章只得撤軍,退保鄒家口。李存勖與鄆州李嗣源重新恢復了聯絡。七月,王彥章復攻楊劉,再次被唐軍擊敗,遂撤師西歸,退保楊村,不久便被召回汴州。段凝接任主帥。
八月,朱友貞部署四路反擊:命段凝攻澶州、董璋攻太原、霍彥威攻鎮州、王彥章攻鄆州,打算在十月向後唐發動總攻,但因兵力分散,造成汴州防守空虛。他還命梁軍掘開滑州(治今河南滑縣)南面的黃河大堤,以阻止唐軍進攻汴州,但同時也將梁軍主力阻隔在決河以北。九月,梁將康延孝投降後唐,將後梁軍情盡數告知李存勖,建議唐軍趁虛襲取汴州。而李嗣源則在鄆州附近大敗王彥章,俘獲梁軍將校三百餘人,迫使梁軍退保中都(治今山東汶上)。
十月,李存勖自楊劉渡河,進抵鄆州,並以李嗣源為前鋒,攻破中都,俘殺王彥章。當時,諸將都認為應先攻佔兗州等地,再乘機而動。李嗣源則堅持趁虛襲汴的戰略。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前軍倍道兼程,向汴州進發。是月初九日,李嗣源抵達汴州,揮軍攻城。朱友貞自殺,梁將王瓚開城投降。李存勖於同日抵達,由大梁門進入汴州,後梁正式滅亡。
平定前蜀梁晉爭霸期間,南方還存在很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據有三川(指劍南西川、劍南東川、山南西道),定都於成都,其國主稱皇帝,與後梁分庭抗禮。後主王衍在位時,奢侈淫靡,大興土木,委政於宦官、狎客,縱容太后、太妃賣官鬻爵,致使朝政敗壞,貪腐成風。他還在國內四處巡遊,強制沿途州縣供應食宿,百姓苦不堪言。後唐滅梁,威震天下,岐國、楚國、吳越國、閩國、南平國等割據政權紛紛入貢稱藩,前蜀卻不肯臣服。李存勖便有意討平前蜀。
同光二年(924年),客省使李嚴出使前蜀,趁機刺探蜀中虛實,他歸國後極力主張伐蜀,稱蜀國已有亡國之象,更堅定了李存勖出兵滅蜀的決心。當時,前蜀為了防禦後唐,在兩國邊界駐有重兵。同年八月,李存勖又遣使者李彥稠入川,表示要與蜀國修好,以此麻痺王衍。王衍信以為真,派翰林學士歐陽彬為唐蜀通好使,出使後唐,同時還撤除了邊界守備。
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李存勖以魏王李繼岌為主帥,統領六萬大軍,征討前蜀。李繼岌年幼,軍務皆有副手郭崇韜決斷。唐軍以康延孝、李嚴為前鋒,連克威武城(在今陝西鳳縣東北)、鳳州(治今陝西鳳縣)、興州(治今陝西略陽)等地,繳獲大批糧草。而與此同時,王衍仍在國內巡遊作樂,到達利州(治今四川廣元)時方知唐軍來犯。他急忙組織三萬兵馬迎戰,卻被唐軍擊潰於三泉(治今陝西寧強西南)。前蜀各處藩鎮紛紛來降,王衍倉皇逃回成都。
是年十一月,前蜀中書令王宗弼發動政變,囚禁王衍、后妃及諸王,自稱西川兵馬留後。他以王衍的名義邀請李嚴到成都,商談投降事宜。李嚴馳入成都,撫慰前蜀官吏、百姓,命蜀軍撤去成都的軍事防備。不久,李繼岌率大軍進抵成都。王衍率百官出城拜降,前蜀正式滅亡。南方諸國皆驚懼不已。
李存勖的敗亡"滅亡後梁和前蜀後,李存勖的事業輝煌到了頂點。可他為什麼一下子就完蛋了呢?傳統的理解,自然是因為他驕傲自大、腦袋進水了。實際上,他和朱友貞一樣,削藩失敗了"。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我的理解是:在艱苦創業的過程中,皇帝和藩鎮大佬們通力合作,削藩的工作可以先放一下;事業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皇帝就得考慮削藩了,於是他和大佬的矛盾爆發,一不小心就被炸飛了。
923年11月,李存勖開始大舉裁官,上將軍以下的武將都會受影響。對手下大佬,李存勖明著告訴他們,你們別一天到晚覺得自己功勞大,天下是勞資一手打下來的,你們只是跟班而已。
924年1月,李存勖恢復唐朝傳統,大舉重用宦官,讓他們去藩鎮給節度使當監軍,參與軍政決策,削弱節度使權力。李存勖還加強了租庸使(管財務的)的權力,讓他們可以在藩鎮繞過節度使執行公務。這一套套組合拳打下來,各地藩鎮大佬自然是叫苦連天,怨氣越積越深。終於,最驕橫的魏博銀槍兵打響了反叛的第一槍。
926年2月,魏博士兵皇甫暉賭博輸了,很不爽,乾脆忽悠士兵譁變。這下點燃了火藥桶,各大藩鎮都跟著鬧,李存勖的江山就這麼變了色。李嗣源本來是去平亂的,結果被亂兵擁立成了新皇帝。兩個月後,窮途末路的李存勖就這麼完蛋了。削藩的浪潮,絕不會因為某個皇帝的失敗而停止。朱溫、朱友貞、李存勖一波波地在努力,也一波波地死在了沙灘上。
-
20 # 漫譚文史
李存勖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
李存勖,代北沙陀人,唐末五代軍事家,後唐開國君主,晉王李克用之子。凡是開國皇帝都有點能耐。
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檢校司空,遙領晉州刺史,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繼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時年二十四歲,襲父位為晉王。
李存勖驍勇善戰,長於謀略,繼承王位十五年,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使得晉國逐漸強盛,中興唐朝霸業。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稱帝,定國號為唐,史稱後唐,並於同年十二月滅亡後梁,盡取河南、山東等地,定都於洛陽。
李存勖在位期間,並岐國,滅前蜀,得鳳翔、漢中及兩川之地,震動南方割據諸國,“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
李存勖,南征北戰東殺西砍,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將領。
當了皇帝的他,開始變了,沉湎於聲色,治國乏術,用人無方,縱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殺戮功臣,橫徵暴斂,又吝惜錢財,以致百姓困苦、藩鎮怨憤、士卒離心,同光四年(926年)四月興教門之變中,被流矢射中,死於絳霄殿,時年四十二歲。在位三年,廟號莊宗,葬於雍陵。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說起李存勖必須提起他老爹李克用,在五代十國裡李克用是個很厲害的角色,但他比朱溫還差點,李存勖雖然滅了後梁,但並不能說明他多麼了不起,因為那時朱溫已經死了,朱溫的兒子不行,結果被李存勖滅了,李存勖也沒有李克用的手段氣魄,不過總之也是一代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