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獨尊宋明
-
2 # 冷月鉤沉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偷襲了美國夏威夷的珍珠港,炸掉了美國的戰列艦和軍事目標,歷史上稱為“珍珠港戰役”。
日本人為什麼突然偷襲珍珠港,讓很多人費解,今天筆者來分析下原因。
第一,“南下”戰略的執行
日本內閣制定了“北上”和“南下”兩個戰略,北上戰略受挫以後,日本政府內部叫囂南下,佔領南洋,掠奪豐富地石油和橡膠等資源。
南洋地區主要是美國和英國的殖民地,進攻南洋就意味著侵犯了英美的利益,雙方發生戰爭不可避免。
第二,美國對日本的封鎖
美國雖然保持中立,但日本人挑戰了在亞太地區的利益,這個是美國不能容忍的。
美國人發表宣告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間接地幫助了亞洲地區的反侵略戰爭。
為了打破美國人的制裁,日本內閣制定了偷襲行動,摧毀美國在亞洲的軍事據點。
第三,戰略資源短缺
日本是一個島國,各種資源非常稀缺,這個國情導致了日本人形成了強盜本性,他們不惜發動戰爭去掠奪石油資源。
當時的南洋有一個著名的油田,印尼油田。日本人北上戰略沒有奏效,只能冒險和美國人撕破臉。
當時的德國在歐洲戰場進展順利,日本人寄希望於希特勒能打垮蘇聯,到時和德國人聯合起來,美國人也佔不到什麼便宜。
總之,日本人偷襲珍珠港,是經過了仔細考慮和周全的計劃的,可是多行不義必自斃,日本法西斯註定要以失敗收場!
-
3 # 叮叮噹噹131918857
日本想控制全世界只有美國這塊硬骨頭沒啃,留下美國後患無窮。當時日本侵略者看到了這一點所以破釜沉舟賭上這最後一把妄圖實現它的美夢。
-
4 # 小軍的激烈
當時的日本高層認為日本在亞洲的擴張和美國的利益衝突越來越嚴重,美國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前夕已經開始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了,這樣就更加堅定日本與美國開戰的決心。山本五十六等人認為要戰勝美國海軍只有進行偷襲才有把握取勝,其實這是長久以來日本收益於不宣而戰受益良多之後有一次進行的一次賭博。珍珠港是當時美國太平洋艦隊的駐紮地,日本的偷襲從戰術層面來講是很成功的,另一方面也促使美國參戰,增強了反法西斯聯盟的實力。
-
5 # 花近高樓1
1940年9月27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三國外交代表在柏林簽署條約,成立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為核心的軍事集團。統稱為“軸心國”。
除了德意日三國,另外還包括匈牙利,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5個僕從國,以及法國,立陶宛,緬甸等32個傀儡政權。而以英國為主的反法西斯聯盟幾乎同時成立,但美國並不在其中。
日本在20世紀初打贏得了日俄戰爭,成為太平洋上一個新強國。英國希望透過日本遏制美國,向日本出口了包括海軍戰列艦在內的大量先進武器裝備。
美國是太平洋的傳統霸主,即使在英國霸權的時代。日本在英國支援下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美國的警覺。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日本對東亞及其周邊地區的侵略,嚴重威脅到美國的利益,因此美國停止了對日本的石油和橡膠出口,這成為日本對美國發動襲擊的一個重要理由。
日本原不想把美國拖入戰爭,因為一旦美軍向軸心國開戰,對日軍和德軍都將非常不利,但美國的制裁讓日本感到前途渺茫。
日本軍方開始把獲取資源的目標放在蘇聯,但在諾門罕戰役中不可一世的日本陸軍遭遇慘敗。
而實力雄厚的日本海軍一直找不到和蘇聯人過招的機會。他們便妄想南下,如果能一舉摧毀美軍在太平洋的優勢,日軍將獲得最終霸權。
於是偷襲珍珠港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
6 # springswallow
1939年日本試探性的進攻蘇聯, 蘇聯深知其利害關係, 於是調動大兵團和裝甲集團狠狠地重創了日本關東軍, 日本自此一役後,徹底放棄了北進的戰略。
1940年美國凍結了對日本的所有軍工資源貿易,特別是作為戰爭血液的石油全部終止對日本的供應,若不及時解決,日本的現代化戰爭機器飛機、坦克、軍艦等都將“癱瘓”,陷入不戰而敗的絕境, 日本此時已成騎虎之勢, 只能硬著頭皮放手一搏。
日本南進必然會侵犯英美在亞太地區的利益, 與美英的戰爭不可避免,因此決定先下手為強, 以偷襲的方法一舉重創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海軍。
日本在中日甲午海戰和日俄戰爭中都取得了勝利,逼使中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和取代了俄國控制中國的東北。因此,僥倖地以為只要打敗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就可以迫使美國退出亞太地區。
1940年德國開始進攻英國, 日本認為美英無暇東顧,想火中取栗,奪取中南亞的石油、鋼材和橡膠等戰爭資源。
但日本低估了美國的能量和決心, 日本偷襲珍珠巷的第二天,美國立即對日宣戰,並下定決心動用全國的人力物力跟日本死嗑到底, 不徹底打敗日本決不罷休。
-
7 # 小馬胖胖
日本偷襲珍珠港目的是很簡單的,就是想一舉摧毀美海軍太平洋的核心力量,以獲得戰略戰術上的優勢,進而侵佔東南亞,搶奪美英地盤,獲取戰爭資源,控制太平洋,聯合盟國稱霸全世界。野心膨脹的日本人耍了個詭計,但實際就是個小聰明。
-
8 # 狼煙火燎
日本偷襲珍珠港拿國運賭博,但並沒有傷到美國筋骨,反而驚醒了一頭工業巨獸,反而讓美國提前參加了二次世界大戰,促成了盟軍的形成。美國不但參戰打日本,還以德國是日本盟國也一併宣戰了,還援助了英、蘇、中海量的戰爭物資出來,讓苦苦掙扎的各國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摧毀、重創多艘美國軍艦和上百架飛機,整個珍珠港損失慘重,死亡2400人,關鍵是除了航母外的主力軍艦毀傷一大堆。這一事件被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稱為“國恥”,讓美國人至今不忘。1994年8月23日,美國國會透過決議,將每年12月7日定為全國珍珠港事件紀念日,每年這一天全美舉行紀念活動,美各地政府降半旗誌哀,紀念那些在珍珠港事件遇難的美軍將士!
日本為什麼要在二戰正膠著的時候惹美國這個巨無霸呢?
1、日本本來就有南下東南亞計劃,而這裡是美英殖民地,與其發生戰爭其實是遲早的事,只是沒想到中國戰場這麼難打,把日軍拖在戰爭的泥潭中拔不出來。
2、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美日雖然沒有宣戰,但是美國已經明確告知日本,在協議到期後不再像日本出口資源了,石油、鋼材等等大批的物資都要透過美國進口,日本忍氣吞聲將失去戰爭資源,戰爭就打不下去了;去打美國搶資源,又得罪一個巨無霸,日本陷入了死衚衕中,最後選擇了與美國拼死一搏!
3、日本海軍建功心切,日本海軍和陸軍的矛盾由來已久,陸軍對海軍也是一直冷嘲熱諷,因為一艘航母、一艘戰列艦用的資源就夠陸軍裝備好幾個軍團了,陸軍的坦克全是“薄皮餡”,幸好打的是裝備更弱的我們,如果和正牌強國對上要吃大虧的,因此陸軍一直諷刺海軍是敗家子,諷刺他們無所作為,因此海軍很著急。
4、如果北上挑戰蘇聯,實現所謂的日德瓜分蘇聯,執行所謂的北進計劃,但是諾門罕戰役失利讓日本意識到,不但在裝備上與蘇聯又很大差距,而且日本根本無法滿足漫長的補給線,因為他們連在家門口作戰的諾門罕的補給都滿足不了!更何況日本也不願將苦心經營的佔領區——中國東北變為戰場,日本最終選擇利用海軍尤其是航母對美國冒險一搏。
1941年美國當地時間12月7日,日本海軍對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當時,美軍確實有些疏於防範了,他們認為日本沒有那個膽量敢於挑戰自己,因此無論是偷襲珍珠港,還是日空軍偷襲菲律賓,美國都是得到相關情報的,但是美軍不信!再加上日本的偷襲比較隱蔽,利用航母遠端機動,艦載機機群長距離偷襲的戰術令珍珠港的美國艦隊猝不及防。
由於在整個偷襲過程中日本沒有看到美軍航母的蹤影(美軍幾艘航母正好外出),偵察機也沒有發現美國航母,日本聯合艦隊不敢戀戰,因此整個偷襲過程只是重創了珍珠港基地,如果美國航母在港內或者被找到一起炸了,估計日軍艦隊就不會撤退了,珍珠港恐怕也就沒了!
之後的日軍開始南下作戰,日、美正式開戰,日本也對英國開戰,這對於苦苦支撐的抗戰危局的蔣來說,無疑是個重大利好,甚至他認為日本同時去得罪英美這種帝國級別的,會很快被打得爬不起來!蔣還非常示好的派出軍隊南下協助英國守香港。但是一切和蔣預料的不一樣,那些天天橫鼻子豎眼睛的洋人們,天天指責我們軍隊戰鬥力不行的洋人們,結果在遇到日軍後崩潰得更快,整個東南亞很快就被日本佔領了,不管是英國軍隊還是美國軍隊,都是迅速的崩潰,然後投降!整個東南亞拱手讓給了日本,於是日本又有了戰爭資源,又能從印尼運回石油了。
但是所有的一切並沒有傷到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元氣,沒有傷到美國國內的元氣,美國的戰爭機器開啟,所有的工廠全部停產造武器,航母造100多艘,其他艦艇上萬艘,飛機幾十萬架,坦克幾十萬輛,其實誰也沒意識到美軍工業已經強大到這個地步,可以支撐一場全球戰爭的所有資源,這也加速了二戰法西斯的滅亡!
-
9 # 師太講情感
1、日本國內政策。日本在很早的《田中奏摺》中,已經明確表示對外擴張,侵略中國的指示,唯有侵佔滿蒙,佔領全中國才有稱霸世界的資本。日本已經把侵略中國定為日本基本國策。
2、軍國主義。日本是彈丸島國,日本資源缺乏,土地貧瘠。一直以來崇尚武士道精神,日本一直對領土和資源有著強烈需求,尤其是對鄰國資源豐富的中國,一直把中國作為目標。日本極具有侵略性,是一個典型的法西斯侵略國。
3、中日戰爭。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蓄意發動的侵華戰爭開始,為日本法西斯侵略戰車啟動。直到七七事變爆發,中日全面戰爭。想在歐洲列強無力顧及遠東的情況下,快速佔領中國。
4、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形成。日本在遠東的軍事行動,不止是中國為目標,蘇聯也是日本在亞洲的目標之一。諾門坎戰役,使日本看清了自己無法打敗蘇聯,放棄了對蘇聯的侵略,轉而專心劍鋒直指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策源地形成。
5、日本資源消耗過快。日本由於全面對中國開戰,戰爭資源消耗過快,難以支撐龐大戰爭。日本資源一直是依賴進口,除了進口外有一部分來自東北、朝鮮、臺灣和庫頁島。石油方面一直依賴美國。
6、歐洲戰場。德國在1939年聯合蘇聯瓜分波蘭開始,英法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德國不到半年時間橫掃歐洲除蘇聯外,歐洲在德國的掌控中。
7、美國的援助。蘇德戰爭爆發後,美國早想參加二戰,但是國內人民厭戰無可奈何。美國直有支援英國老大哥和蘇聯,秘密關注戰局的發展,也讓美國大發戰爭財。
8、美國設計日本。美國決心參戰,控制對日本石油的出口,還有其它戰爭資源的出口,這無凝是要了日本的老命間接的向日本宣戰。日本心裡明白美國這是要開戰了,在北進和南下上做了最終決定南下。日本決心和美國開戰,必須先下手為強,把目標鎖定在美國太平洋上的珍珠港太平洋艦隊。
9、偷襲珍珠港。日本為了資源選擇南下東南亞,必須先下手為強。日本派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率領航空母艦偷襲美國珍珠港,當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心裡別提多開心,終於有理由參加二戰了,為了美國的利益這下全美國人民都會全力支援參戰。第二天美國向全世界宣告,向日本、德國和義大利三國法西斯軸心國宣戰,正式加入二戰。後面大家都知道啦!日本法西斯開始走下坡路,直到兩顆原子彈轟炸投降。
-
10 # 西府趙王爺
曾經有人說,二戰中日本最大的錯誤就是去偷襲珍珠港,招惹美國。日本如果沒有偷襲珍珠港,或許美國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根本不會參加二戰。
你覺得日本人真有那麼傻嗎?他們就沒有考慮過美國參戰之後的影響?
其實早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就已經參加了戰爭。只不過,美國的參與方式有些另類。他並沒有直接派軍隊來參加,而是以經濟、資源封鎖的形式間接參與。 日本原本就是資源小國,美國的這一舉措,無疑會加速他的滅亡!
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日本悍然發動了偷襲珍珠港的軍事行動!
其實當時山本五十六是在賭,他在賭日本海軍可以在太平洋戰場上速戰速決,快速的擊敗美軍,從而迫使美軍接受現實,與日本談判,放棄封鎖。
日本的賭運一直都很不錯,甲午戰爭,他賭贏了,日俄戰爭,他又賭贏了,九一八,他們還是賭贏了。所以他們很自信,自信到這一次肯定又將會是同樣的結果。
事實上,他們這一戰術是非常成功的,行動之後,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創,日本在太平洋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同時,日軍開始進軍南洋,麥克阿瑟丟下數萬美軍落荒而逃。
日本因此得到了東南亞豐富的資源,以及保證了運輸航線的暢通,戰爭機器再次飛速的運轉起來。
只是,他們低估了美國戰鬥的決心,更低估了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
日本當時的國力水平,跟美國完全就不在一個層面上的。 武器裝備,或許在國人看來,那些什麼三八大蓋可能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但是跟美國人的武器裝備相比,那都是垃圾。美國人如果繳獲了日本人的槍支彈藥,要麼就銷燬,要麼就轉手送給中國人!
所以,當美國這個戰爭機器全速運轉起來之後,日本就已經註定了失敗!
-
11 # 千佛山車神
先發制人唄!在1941年,日本軍部的部分高階將領,尤其是海軍將領,認為美日開戰已不能避免,既然早晚都要打仗,那麼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共有五個戰場,歐洲戰場、中國戰場、東南亞戰場、北非戰場、太平洋戰場,其中中國戰場是最先打響的。但是與其他四大戰場不同的是,中國戰場並非是突然打響的,而是日本對中國的逐步蠶食到達極限後爆發的。其實就連日本人自己也沒有想到中日會全面開戰。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在未經日本政府的允許下,擅自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東北軍總司令張學良誤判形式,將三十萬東北軍撤入關內,將東北四省拱手讓人。
1932年日本部分少壯派軍官刺殺了日本首相犬養毅,史稱“五一五事件”,至此在二戰前日本文官政府徹底被終結,軍人徹底接管政權。
相比於文官政府,軍人更喜歡用槍炮解決問題。在軍人掌權之後,日本對華的侵略活動日益加劇。東三省顯然已不足以滿足日本軍部的胃口,日本緊接著又開始策動華北五省自治,意圖進一步蠶食中國。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華駐屯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搜查宛平城,遭到中國守軍拒絕。為此日軍炮轟宛平城,七七事變爆發。
在今天的定義中,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和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起點(注意,我指的是全面抗戰),但其實當時這次事件只是中日之間的一場區域性衝突,誰都沒有想到這場區域性衝突會引發日本全面侵華。
在七七事變發生後,日本希望藉此逼迫國民政府承認華北自治。但東北丟失之後,國民政府絕對不可能再放棄華北,否則國民政府真的無法跟全國人民交代了,所以國民政府利索的拒絕了日本的無理要求。
眼見國民政府不肯就範,日本決定以戰逼和,關東軍主力被盡數調入關內,對華北地區展開攻擊。而此時國民政府也想透過打幾場勝仗為自己在談判桌前增加籌碼,國軍便在黃河一線展開了積極的佈防。
面對中國軍隊的抵抗,日軍的進攻在黃河一帶短暫受阻,於是瘋狂的日本軍部直接進攻上海,淞滬會戰拉開帷幕。
上海距離當時的首都南京非常近,一旦上海失陷,南京則朝不保夕,日本企圖以此加大對國民政府的壓力。但國民政府這時也是鐵了心抗戰,為此國民政府調集了80萬人投入到淞滬會戰中,而日本也動用了30萬人。
淞滬會戰持續三個月,最後以國軍的失敗而告終,國民政府隨即宣佈遷都武漢,以示決不投降之決心。此後日軍兵臨武漢,國民政府再度遷都重慶,直到1938年武漢和廣州相繼失守後,中日才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
日本的全面侵華嚴重侵犯了英美的利益,但是英美最後卻決定犧牲中國,將中國視為亞洲的捷克斯洛伐克,從容了日本的侵略。但由於中國實在太大了,日本無法一口吃掉中國,於是陷入了進退兩難的泥潭之中。
在二戰時期,石油已成為最為重要的戰略物資,但是當時的中國恰恰不產石油。而且雖然英美縱容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但是美國並不想看到日本徹底獨吞中國。到1939年,面對咄咄逼人的日本人,美國宣佈對日本禁運部分石油產品,這讓日本更加緊張。
在此關鍵時刻,日本軍部放棄了北上攻打蘇聯,與德軍會師西伯利亞的計劃。因為相比於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東南亞的資源都是現成的,當時西伯利亞的石油產量遠不如東南亞,若南下東南亞則可以立即得到穩定的石油供給。
但是進攻東南亞就意味著要與英美開戰,日本一開始並沒有十足的把握,於是日本決定先找個機會投石問路,看看英美的反應。而讓日本人想不到的是,這個機會很快就來了。
1940年6月德國佔領法國,法國政府投降併成立維希政權,而法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法屬印度支那則宣佈效忠於維希法國政府。
由於維希政府是德國的傀儡政權,因此作為德國的同盟,日本很快徵得維希政府的同意,進駐法屬印度支那。雖然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是得到了維希法國政府的同意,但此舉還是立即引起了英美的強烈不滿,畢竟英美也不傻,早就看透了日本的那點小心思。
此後美國政府嚴厲要求日本人撤出法屬印度支那,並對日本展開了更加苛刻的石油禁運,這對日本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此時的日本眼前只有兩條路:
其一是撤出印度支那,返回中國繼續和國民政府對峙,甚至退回關外。
其二則是孤注一擲,與英美開戰,奪取整個東南亞。
至於日本人的選擇,如今大家都已經知道了。由於石油進口遭到切斷,日本決定放手一搏。
1941年12月7日清晨,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日本聯合艦隊突然襲擊了駐紮在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
而於此同時,日軍也閃擊位於東南亞的英美殖民地,美國則在次日正式對日本宣戰。幾天之後德國和義大利也對美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徹底全面擴大化。
-
12 # 本草百曉生
1941年10月23日,日本東京,位於天皇府邸的會議室,氣氛異常緊張。海軍代表說:“海軍每個鐘頭都要消耗400噸石油,不能再拖延了!”。陸軍補充說:“局勢緊迫,我們要立即採取行動,要快!”。雖然日本內閣準備兩套應對美國的措施,每個方案都不涉及對美國動武,但歷史的詭異之處,就在於不到最後一妙,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美國對日本的不滿,從日軍侵略中國開始,就已慢慢滋長。
1938年7月,日軍空襲廣州,僅在三天內,造成一千多名無辜市民慘死其中。美國聞訊後,羅斯福總統強烈要求對侵略者實行“道德禁運”,誰知日本鬼子,無視美國警告,在1939年2月,繼續擴張,將魔爪伸到了海南島、甚至西沙群島。
這下,真的激怒了美國,美國政府正式宣佈禁止對日本輸送飛機和零件,隨後又把禁運範圍擴充套件到鋁、鉬、鎳、鎢等重要軍事物資。1940年夏,日本絲毫沒有悔改之意,繼續將勢力範圍推到印度支那北部,美國則把禁運範圍擴大到航空汽油和潤滑油。這年的九月,隨著日、德、意簽訂《三國同盟條約》,白宮又將廢鋼鐵納入禁運物資名單。
終於,美國放出了大招,在1941年4月,美國提出若想恢復美日經濟關係正常化,日本必須遵循美國方面提出的四項原則,也就是著名的“赫爾四原則”,原則包括:尊重他國領土主權;不干涉國內部事務;維護所有國家平等貿易機會;不得使用非和平手段改變國家地位。隨即凍結所有日本在美資產,並對日本實行全面的石油禁運。
這無疑要廢日本人的武功,因為從20世紀30年代晚期起,日本從棉花、廢鐵到石油無不嚴重依賴美國,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物資原料來自美國。且日本依靠美國的形勢越來越嚴重,1929年-1932年,日本從美國購買了163500噸廢鐵,到了1938年,日本購自美國的廢鐵增長為1006700噸,佔其進口量的74%,同樣,在1938年,日本從美國得到超過60%的進口機床,以及諸如釩、鉬等幾乎所有精密合金。日本政府意識到只有透過侵略,透過海外殖民才能擺脫對西方的依賴。
1940年,日本陷入中國的戰爭沼澤難以自拔,迫切需要“南進”東南亞來獲得資源,但東南亞又是歐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物資原產地,迫於需要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絕不允許任何人去打它的主意。
“偷襲珍珠港”,是日本人迫不得已想出來的應對措施,作戰總指揮山本五十六認為:雖然他十分擔心美軍的軍事潛力,但他想賭一把,就像前兩次,他們都賭贏了,這次他們想運氣不會太差。山本希望這次對夏威夷美軍艦隊的突然襲擊,能夠使日本贏得暫時的戰術喘息,從而有助於加強日本在太平洋中部的陣地,然後日軍再在馬來西亞和緬甸設防,一旦日軍佔有東南亞豐富的物資資源,日本就能夠和各國進行一場消耗防禦戰,最終美國也只能和他們握手言談。
-
13 # 宇澤歷史
日本偷襲珍珠港是二戰時期美日太平洋戰爭爆發的起點,而美日之間在太平洋戰場上遲早會爆發戰爭,至於日軍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這是日本軍國主義在整個東亞、東南亞、西太平洋地區擴大其侵略範圍的必經之路。
日本東京政府若想實行其“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那麼剷除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也是日本海軍迫在眉睫的軍事戰略行動。如何削弱甚至是消滅美軍整個太平洋艦隊的實力,就必須從珍珠港開始下手。
日本在1931年至1940年短短九年之間的所作所為大大增加了日本與英美兩國爆發戰爭衝突的可能性,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1941年以前,日本政府以及日本軍方高層都還未有做出對英美兩國發起戰爭的具體計劃。當時,日本首要的目標是征服中國。為此,日本也在中國政府全面抗戰之前發動了諸如“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長城抗戰”等事變,直到“七七事變”爆發之後,整個中國自上而下才進入了全面抗日戰爭之中。除了征服中國之外,日本徵服的第二個目標就是奪取吞併歐洲各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殖民地。
因為在這之前,日本陸軍方面始終將蘇聯認為是頭號也是最終的敵人,並堅持要為將來入侵西伯利亞作好充分的戰鬥準備。緣由是1939年末,日本與蘇聯之間進行了諾門罕戰役,日本的慘敗也更加強化了這種觀點,即蘇聯仍然威脅著日本的北翼。1941年4月,蘇日雙方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該條約也確實降低了蘇日雙方之間爆發衝突性的可能。然而在當年的六月份德國對蘇聯發動了“巴巴羅薩”行動,也進一步加強了日本陸軍的主張,若蘇聯戰敗解體,日本有必要作好充分瓜分蘇聯的準備,因此有必要駐守大量的軍隊在中蘇邊境。日本陸軍領導人認為只需要將侵略擴張的腳步停留在印度支那地區就可以了,無須繼續向下進行擴張,從而避免與英美兩國的正面交戰。而日本海軍則認為應該佔領東南亞以及其南部海域的所有區域,一旦如此就必須作好與西方國家宣戰的準備。
直到1941年夏末,日本陸軍仍然在阻撓著海軍的戰略落實。但畢竟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小國,要想發動長期的對外侵略戰爭,就必須作好戰略資源的儲備與強大的後勤生產力,對於日本來說,這都是其當下最為稀缺的東西。尤其是在蘇日諾門罕戰役之後,日本政府不得不將國策由“北進”改成了“南下”。1941年7月,日本在佔領了印度支那南部地區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以及其領導下的美國政府開始對日本採取了一系制裁措施,例如一舉切斷了日本原材料的供給線。此時日本東京政府的領導人就宛如熱鍋上的螞蟻,急的團團轉。要麼為了讓美國政府接觸禁運,答應美國的要求,從亞洲大陸撤兵。要麼就繼續侵佔英國在亞洲的馬來亞殖民地和荷屬東印度群島以開闢新的資源補給航線,顯然,選擇後者將會觸犯到英美等其他歐洲國家在亞洲殖民地的利益,日本很有可能會跟這些國家發生武裝衝突。
1941年9月初,日本政府的統治高層和軍方高層都認為佔領東南亞是日本保證原材料供應的基礎,也是突破以美國為首等國家對日本採取的禁運政策的唯一途徑。日本的高層決策者也深知,雖然此舉能保證日本國家的經濟不致崩潰,但是必然會導致日本與西方國家之間的軍事衝突。對於英美兩國的領導人來說,只要透過禁運制裁日本,日本政府就不會在太平洋地區挑起戰爭。但事實上,英美兩國的領導人對日本軍方的行動計劃瞭解的少之又少。因此兩國都對1941年12月份珍珠港、菲律賓以及馬來亞遭到的襲擊感到震驚。
1941年秋,日本海軍元帥永野修身接受了日本聯合艦隊將領山本五十六提出的計劃,即為了確保日本在入侵東南亞以及南部地區時有能力對抗美國艦隊的攔截,應早於美國海軍調動起來之前,對美軍停泊在珍珠港等主要基地上的美國太平洋艦隊進行艦載機空襲。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聯合艦隊的航母艦載機和海軍的微型袖珍潛艇發動了對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海軍基地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機場的突然襲擊,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日本海軍在偷襲珍珠港事件中大獲全勝。
能力有限,多有疏漏,煩請糾正。
-
14 # 軍見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效果並沒有和預期想的那樣,摧毀太平洋艦隊的核心力量,最終迫使美國不敢對日作戰;這樣一來,日本便可以大搖大擺的在亞洲各地掠奪資源,而美國這個後顧之憂。恐怕日本也想不到,對珍珠港的偷襲行動被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描述為美國的“國恥”,繼而對日本在內的法西斯陣線宣戰,援助中蘇英等國大量物資,加快了日德意法西斯的滅亡日程。
【▲羅斯福簽署對日宣戰書】
日本最初的方針是,在前沿島嶼部署警戒部隊,搜尋來襲的美國艦隊,其他島嶼的部隊全力出擊對付美國主力。透過戰列艦之間的對決,在日本近海將美國艦隊予以殲滅。這種被動的防守並不被時任日本帝國海軍艦隊聯合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所接納,他認為開戰就打美國個措手不及,在美國航母艦隊停靠珍珠港之時,飛機對港口內的艦艇等作戰裝備進行襲擊,最後封閉珍珠港。
【▲偷襲珍珠港計劃的核心人物——山本五十六】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這一大膽的作戰行動,是有一定的因素在其中:
第一、1940年11月上旬,山本在對印度尼西亞的作戰推演中看到,打荷蘭這一塊殖民地勢必會引起日本同美國、荷蘭之間的戰爭,對東亞和南亞的作戰已經讓日本投入大量的兵力。如果此時美國派兵前來攻擊日本,即使從這些地方調兵回來也會有些措不及防,如果是在戰爭結束後美國派兵前來,山本在給海軍大臣及川古志郎的心中寫到:在戰爭結束後飛機已經喪失2/3(1/3幾乎破損不堪,無一架完好);這樣一來日本已經沒有辦法和美國對戰。
【▲1941年10月30日珍珠港俯檢視】
第二、飛機、潛艇技術的發展和進步,讓很多航空人對美作戰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空襲可以擊沉戰艦,這也可以看作在“大艦巨炮主義”之外另起爐灶。有想法自然會催生出新的研究,日本海軍大學“對美作戰研究”的設想中明確提出了開戰之處就對美國珍珠港進行空襲。山本在1940年3月觀看機群用魚雷對靶艦進行攻擊時,對參謀長福留繁說,難道就不能用飛機進攻夏威夷嗎?山本這個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對美作戰的作戰計劃,用飛機擊沉珍珠港內的美海軍艦艇。
【▲正從翔鶴號航母上起飛的零式戰鬥機】
第三、羅斯福想用停在珍珠港內的艦隊制止日本向南開進的計劃。5月7日太平洋艦隊進行大規模的軍演,軍演結束後並沒有像往年一樣回美國西海岸,而是奉命停泊在珍珠港內。羅斯福的這一道命令可謂是不經意間投下的誘餌,正中山本五十六的下懷。
【▲受到重創的三艘戰列艦】
可以說,沒有山本五十六獨特的作戰計劃以及其他偶然的因素在裡面,或許就不會測成東京決定偷襲美國珍珠港,也就不會有1941年12月7日曆史的這一天,也就不會有美國全國上下生產武器支援同盟國對軸心國的作戰,日本法西斯也就不會那麼快在1945年9月2日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
15 # 戰爭之王
日軍偷襲珍珠港就是為了贏得一個良好的戰爭開局,進而幫助日本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在下決心對美開戰前,很多日軍高層是清楚美國的實力的,但是其寄希望於透過戰爭初期的快速進攻來獲得廣大區域,再以此作為防禦措施,透過漸減邀擊戰略藉助海空力量來不斷消耗前來決戰的美軍,最終迫使美國政府放棄戰爭,承認日本已經謀取的利益,藉此贏得太平洋戰爭。 因此對於日本來說,贏得一個良好的開局至關重要。1941年時日本海軍總噸位已經達到了美國海軍的70.6%,而且在海軍航空兵等方面還處於一定的優勢,這給了日本先發制人的實力基礎。而日本在未來的戰爭中,關鍵對手必然是美國海軍,而美國海軍主力就駐紮在珍珠港,同時該港還駐紮有大量美國陸軍等其他部隊,以及大量武器裝備、後勤物資等,因此無論如何,日本也要在一開始就幹掉珍珠港內的美軍艦隊。 而且當時英國、荷蘭等國在東南亞也有利益所在,所以日本的戰爭也同樣針對這幾個國家。除了策劃好的突襲珍珠港行動,日軍也計劃了突襲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區的行動。而實際上,在12月7日襲擊珍珠港前幾個小時,日軍就已經開始了針對馬來西亞的作戰行動,這一系列行動完全是同步展開的。
-
16 # 風雲焦點說
日本這個民族非常容易接受外來的優質文化,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很強,在西方國家開始進入日本的世界時,他們看到了和西方國家的差距,開始迅速的發起了一場自上而下的學習運動,天皇和皇后積極支援學習西方,還拿出自己的首飾表示支援,所以日本也成為亞洲國家第一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國家。
而日本經濟飛速發展,本國的資源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日本,所以他也開始效仿西方,打起了殖民侵略的主意。
日本是一個島國,千百年來一直飽受地震和海嘯的困擾,對於土地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特別是對於地大物博的中國,而經過幾次戰役,日本和許多國家發現日本這個古老的國家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所以開始了一場瓜分中國的狂潮。
日本當然是不滿足在中國要幾塊殖民地那麼簡單,所以九一八之後沒幾年就發動了盧溝橋事變,企圖侵略全中國的野心完全暴露出來,不僅僅是中國,朝鮮,越南,印度等國家都被日本侵略,但是隨著戰線越拉越長,資源消耗也越來越多,而日本極度缺乏石油和橡膠,石油需要發動戰爭機器,而橡膠則是戰爭機器的車輪子,所以當中美英荷開始拒絕向美國提供石油以後,日本慌了,日本本土的那點儲備撐不了多久,於是日本開始琢磨怎麼獲取資源。
在亞洲戰場上攻城掠地了幾年的日本帝國主義終於對美國下手了,日本對於石油被禁運的恐懼反應太強烈了,在北上蘇聯打了一場“諾門坎”戰役以後,深切認識到了這一方案的不可行性,最終選擇了南下。
1941年12月7日,日本350多架飛機飛到美國夏威夷海軍基地的珍珠港,扔下來數枚穿甲彈,同時還用5艘微型潛艇向美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發射了魚雷。
美軍毫無防備,此時他們還沒有從清晨香甜的空氣中醒過來,日軍的飛機潛艇已經將這裡變得硝煙瀰漫起來,巨大的爆炸聲讓他們瞬間清醒,但他們也只能倉促應戰,但整個偷襲過程只有90分鐘而已,美國根本沒有多少時間組織反擊。
美軍在日本的這次偷襲中損失慘重,美國有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沉沒,還有無數的飛機和建築物被炸燬,2400多名美國人死亡,慘痛的教訓令全美震驚,第二天羅斯福就發表了“國恥演講”,並且簽署了對日本的作戰宣告,隨後德國和義大利也對美國宣戰。
這是一場有預謀的突擊戰,戰爭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結束,日本大獲全勝,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創,但同時也讓日本戰敗的時間大大提前。
-
17 # 孩兒她娘
所有日本人都認為,美國會在一年內向日本投降求和,就如同當年清政府向他們做的一樣。日本的崛起是建立在海軍打敗清國海軍之後的,日本的騰飛是建立在海軍擊敗了俄國艦隊之後的,那麼日本要稱霸世界,將同樣要建立在聯合艦隊打敗美國海軍之後。
那個時候日美的關係並不融洽,因日本部隊接近東南亞美國控制區,而兩國又因為石油供給問題產生了巨大的糾紛。美國對日本進行全面的石油以及鋼鐵禁運,試圖壓制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擴張行動。
不過這種制裁沒有起到良好的作用,狂傲的小日本更願意把這種制裁理解為戰爭的訊號 ,既然要戰爭,那就先下手為強,一次就要把美國打疼,最終將目標指向了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
-
18 # 望風瑟瑟
從日本近代的發展看來,其每一次軍事行動必然伴隨著巨大的陰謀,從我國的九一八到七七事變,再到偷襲珍珠港,莫不如是。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機動部隊在其總指揮南雲忠一的指揮下,發動對美國珍珠港的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大打擊。戰列艦被擊沉重創八艘、巡洋艦六艘、驅逐艦十一艘、飛機損失二百多架,美軍傷亡四千多人,這就是二戰中著名的珍珠港事件。
本來此時美國已經對日本進行了戰爭資源的封鎖,在這關鍵時刻為何日本會對美國下手,徹底激怒美國呢?
這其中自然有著日本的戰略考慮。
在中國,經過一系列的會戰軍事行動中,日本損失慘重,已經陷入戰爭泥潭,退又退不的,進又進不去,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把日本牽入戰略相持階段。為了維持戰爭機器的運轉,展開了所謂的南進戰略,妄圖掠奪東南亞資源,建立起太平洋地區的霸權。
那麼這和偷襲珍珠港有什麼關係呢?
南進戰略菲律賓是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菲律賓是美國殖民地,想征服菲律賓,與美國之戰不可避免,為了避免美軍太平洋艦隊的迅速支援,所以先下手為強摧駐紮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由於美國對日本石油全球禁運後果發酵,日本能源危機已然呈現在東方主戰場上,為了儘快打通石油運輸線,美軍太平洋艦隊是最重要的威脅,必須先除之。為了避免美國太平洋艦隊增援英國遠東艦隊,山本五十六決定偷襲珍珠港後,西進印度洋消滅英國遠東艦隊。事實上,戰略很成功,最後日本人在斯里蘭卡一舉把英國艦隊全殲。日本海軍的自大。日本海軍成軍後,體量迅速增大,成為東亞乃至世界範圍內實力龐大的海上力量,包括山本五十六和南雲忠一都認為,日本海軍力量是不弱於美國的。再加上他們急於開啟禁運線,於是發動了突襲珍珠港戰役。這次出其不意的勝利使日本人志得意滿,暫時達到了戰略目標,但是美國人也很生氣,第二天便對日宣戰,全國進入了戰備狀態,這基本也是宣告日本最終失敗的到來。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是美國釣魚策略,是美國的苦肉計。
美國在建國後便一直確立的是孤立主義政策,務實的美國人一直追求以最小的風險成本獲取最大的利益,所以民眾並不贊成美國直接參與到二戰中去。於是美國高層為了擺脫孤立主義的束縛,必須讓敵人損害到美國人的利益,才可以讓民眾加入到二戰中。
這也是有些證據的。
證據一、紅色間諜中西功已經獲取了日本對美作戰的情報,這份情報也由國民政府報告給美國。證據二、1941年11月,美國夏威夷紅十字分會接收了2534名醫護人員,還有大批的醫療急救物品。證據三、更為奇怪的是,太平洋艦隊主力三艘航空母艦及十一艘巡洋艦,還有十一艘驅逐艦組成一個編隊,出外執行任務,剛好避過日本襲擊。雖然有這些證據,但說美國人是苦肉計,故意把艦隊駐紮訊息透露給日本人,還是頗有爭議的。從大範圍,正常理解來看,日本人襲擊主要還是為了大戰略而進行的。
不管怎樣,美國的宣戰可以提前加速日本法西斯的倒臺,倒也是一件好事。
-
19 # 珞珈山的貓
許多人覺得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之所以慘敗是因為日本在進一步擴大侵略戰爭的過程中,突然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進而將美國拉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參戰國之中。而且是加入到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之中。
但實際上,偷襲珍珠港這一震驚世界以及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結局的歷史事件,並非是日本主動願意為之。而是美國刁難日本在先。
美國在贏取了獨立戰爭之後,並且伴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在上個世紀初逐步成長為了世界主要經濟強國和軍事大國。並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美國作為主要戰勝國之一,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國際影響力和軍事實力,並且超過了一眾的傳統西方列強。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之後,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及歐洲和地中海地區先後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但是處在北美洲的美國卻憑藉著地緣優勢遠離戰場,因而並沒有直接參戰反而與交戰雙方進行軍事裝備和各類貿易往來!美國正是透過這種方式成為了世界的軍工廠和世界工業基地大發戰爭財!
但是美國在一定程度上又有一定的傾向性。1941年,由於日本在東南亞地區及西太平洋擴大侵略範圍。因此美國限制了日本的石油供應和其他能源貿易往來。而日本的戰場形勢急需大量的能源供應來維持戰爭這個巨大的機器執行。
因此日本一再向美國請求恢復石油的貿易往來,但是相關的訴求均遭到了美國方面的拒絕。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國內軍國主義者便主張向美國直接宣戰,將美國拉入戰爭的漩渦之中。因此這才有了1941年12月7日的日本偷襲美軍珍珠港。
美國方面確實沒有想到日本會冒著巨大的風險遠赴重洋偷襲自己的軍事基地珍珠港。但是在確定日本方面確實對自己的軍艦基地珍珠港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之後,美國方面從幕後走向臺前,直接向日本宣戰,向世界法西斯國家宣戰。進而開闢了以美日為主要交戰國的太平洋戰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格局和交戰範圍因此進一步擴大。但是美國的軍事幹部的加入加強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力量和戰場優勢,日本、德國等法西斯國家也最終自食惡果。以無條件投降的方式結束了這場罪惡的戰爭。
-
20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日本偷襲珍珠港,原因很多,也非常地複雜,但是我認為主要只有兩個:一是賭國運賭習慣了;二是我們中國人巧妙的抗戰戰術將日本徹底拖下了水。
習慣賭國運說到日本人喜歡賭國運,最早還不是甲午戰爭,而是萬曆援朝戰爭。當時的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就開始玩起了賭國運,他的計劃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征服朝鮮,第二步是征服當時的明朝,第三步是征服印度,從而稱霸全世界。
結果就是,當時明朝的一支偏師就打敗了豐產秀吉。萬曆援朝戰爭日本輸的其實不冤枉,因為那個時候的日本人太矮小,還是冷兵器時代,所以身體素質對戰爭影響非常大。日本當時著名的君主織田信長身高1.69米,被譽為“全日本罕見的巨漢“,騎兵第一大將山縣場景身高1.47米,全日本的名將伊達正宗身高1.62米,豐臣秀吉本人身高1.54米,連日本的大將都這種體型,其軍隊的身體素質可想而知。而當時明朝的關寧鐵騎基本都是1.8米以上的大個,這打起來基本就是1個打10個的節奏,所以日本輸了也不冤枉。那次日本賭國運是賭輸了。
1894年,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還只是彈丸小國,面對著巨無霸般的大清,賭博式的發動了甲午戰爭。不過在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其發展戰略基本還是按照豐臣秀吉制定的計劃,只不過有了一定的改變:第一步征服朝鮮;第二步征服東北;第三步拿下中國。所以打下朝鮮是日本歷代對外擴張的第一步,而當時的朝鮮是清朝的藩屬國,所以要拿下朝鮮就必須和大清開戰,於是就有了中日甲午戰爭。遺憾的是那個時候的大清實在太過於腐敗無能,所以輸了這場戰爭,日本獲得了2億3000萬兩(2億兩白銀為馬關條約賠款,3000萬兩白銀為“贖遼費”)的賠償,其近代工業得以迅速發展起來。
甲午戰爭對戰大清,日本賭國運賭贏了。
之後在1904年開始的日俄戰爭,也體現了日本稱霸世界的步驟,第二步為拿下東北,當時的東北為俄國佔據,所以日本要想拿下東北就必須和俄國開戰。日本選擇了賭國運,和俄國開戰。雖然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旅順戰役一戰日軍傷亡超過了5萬人),但也在戰爭中擊敗了當時的西方列強之一的俄國,獲得了列強的國際地位,賭國運再次賭贏了。
前兩次賭國運,都是和大國賭的,而且日本一直都是一個小國,小到本土面積只有37萬平方公里,人口大約4000多萬,卻打贏了當時國土面積1000多萬平方公里以及4億多人口的大清和2000萬平方公里國土和1.2億多人口的俄國,是典型的小國挑戰大國獲勝的例子。
至於之後,就是在二戰期間和美國賭國運了。雖然當時日本只有不到8000萬的人口,美國1.3億人口,國土來說美國有92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遠遠大於日本,也是世界上經濟和工業第一大國,日本有了前兩次賭國運的經歷,依然在二戰時期選擇了賭國運。
抗戰中的中國巧妙地把日本引入了賭國運的節奏抗戰初期,我國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蔣百里先生就按照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中國對抗日本的大致戰略:不是由北向南打,而是由東往西打,中間重重設定防線,不斷地阻擊日軍。
這套戰略是完全符合中國和日本當時的國情的。日本是一個工業國家,軍事現代化較強,軍隊裝備戰鬥力水平遠遠強於當時的中國,在正面交鋒的情況下中國軍隊基本是敗多勝少。但是中國有人口和國土優勢,可以充分利用縱深防禦不斷地阻擊日軍,使日軍的進攻逐步減弱。
當然,如果由北往南打,則中國軍隊的主力最終容易被日軍圍殲,而由東往西打,則可以不斷地在路上設定層層防線,也不會擔心主力軍隊被日軍包圍的危險。
蔣介石採納了蔣百里的建議,於是在抗戰爆發之後主動發動了淞滬會戰,目的就是要把日軍主力牽引到上海,牽著日軍的鼻子,讓他們乖乖地從東往西打。
對於日本來說,“七七事變”雖然是他們發動的,但一開始日軍的想法只是爭取在華北的利益,他們認為中國會如以往一樣,打不過了就過來籤個條約,放棄在華北的一些權力,這樣他們就可以步步蠶食中國。但是他們沒想到的是當時的中國已經走向了現代化國家的道路,國家為全民共有,蔣介石實際上當時來說並不能和日本達成妥協,因為一旦達成了妥協,那麼他政府的合法性就沒有了,所以他只能硬著頭皮不斷地和日本打下去,並且不能妥協。
日本在淞滬會戰之後,認為和老蔣談判不但能夠獲得華北的利益,還能獲得華東的利益,所以就等著和老蔣談判了,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那個時候和老蔣談判已經是不可能的了。而日本在當時來說,為了應付當時的戰爭,國庫已經打空,國內經濟基本打光,戰爭也很難進行下去了。日本騎虎難下,如果要和國民黨達成協議,除非是退回到“七七事變”之前的狀態,國民黨才可能和日本達成協議,這樣的話日本國內是不可能答應的,畢竟日本死了那麼多人花了那麼多錢不可能什麼都不撈就不打了。繼續打,國內經濟不允許。但是在達不成協議的情況下,日本不想吐出所以的利益,就索性發動了規模空前的武漢會戰集結了30萬軍隊進攻武漢,雖然日本最終獲勝,但是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而國民黨也仍然沒有妥協,遷都到重慶繼續抗戰。
武漢會戰之後的1941年,日本國內經濟已經不允許戰爭繼續進行下去,而中國戰場已經和中國形成了僵持的局面一直無法開啟。因此,日軍需要打下當時的東南亞,獲取足夠的戰爭資源以便繼續戰爭。當時的東南亞地區基本是美英法三國的殖民地,當然,當時的法國已經玩完,以美英殖民地為主。所以要佔領東南亞就肯定要和美國開戰。
日本認為,這樣下去肯定要和美國開戰(當時美國已經對日本實行武器資源禁運)既然肯定要開戰不如先偷襲,以獲取戰術上的優勢,再跟美國太平洋艦隊慢慢打。
所以,邏輯就是日本一開始發動“七七事變”只是想獲得華北的利益,但是國民黨不可能和日本妥協了,於是就變成了中日全面戰爭。日本在這場全面戰爭中耗不下去了,就需要東南亞的資源以支撐戰爭繼續進行,而佔領東南亞就必須和美英開戰,再加上日本習慣賭國運,先後賭贏了中國、俄國這樣的大國,二戰的時候就和美國賭了國運,於是就先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了。
回覆列表
日本偷襲珍珠港目的在於徹底消滅美國太平洋海軍,從而使得日本海軍在短期內(至少三五年內吧)稱霸整個太平洋;佔領東南亞和南亞,掠奪石油、橡膠等戰爭物資,從而不需懼怕美國經濟封鎖和石油禁運,這是山本五十六的如意算盤。
可惜老天保佑美國,美國的航母當時不在珍珠港。其後美日太平洋戰爭中,山本始終想與美海軍決戰、徹底消滅美國海軍從而保持短期優勢,特別是中途島海戰。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海軍徹底失去了抗衡美國的能力,導致空軍陸軍快速衰落。
歸根結底,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根本原因在於美國的經濟封鎖和石油禁運。
沒有石油,日本的軍艦飛機必將成為廢鐵,不說稱霸東亞,能否守住在中國的侵佔區都很難。
同理,希特勒要進攻蘇聯的根本原因也在於石油!德國海軍還不如日本海軍,又沒有優良海港,僅僅依靠潛艇無法保護油輪貨輪的。這樣德國的石油就無法安全地從大洋運來。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蘇聯外高加索的大油田大糧倉。
德日兩國軍事強悍,可惜先天不足,二戰敗北,時也命也!
時常反思歷史,日本人經營東北十多年,沒有發現大慶油田、遼河油田;新中國建國不到十年就發現了大慶油田,而大慶油田支撐了新中國幾十年的經濟執行和發展。
只能說天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