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山老區

    1.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鑑賞水平,那多看就行了

    2.

    柳體和顏體的區別挺明顯的,通俗點說就是一個比較骨感,一個比較豐滿。 顏體的豐滿特別是在顏真卿後期的作品中非常明顯。可以看看勤禮碑就知道了。 練習顏體的話一般會先練多寶塔碑,然後才會練勤禮碑。然後才進入行書練。

    3.

    成人想提高書法水平,字的架構方面問題本身應該就不大,所以我覺得主要是要把筆畫的基本功給練好。

  • 2 # 文字坊

    哎呀,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多讀,多看,多寫。最重要的是多看,見的多了,眼光就高,那些似是而非的書法作品,其功底,價值就能看得出來了。

  • 3 # 仁玉書話

    書法鑑賞水平建立在正確的臨帖讀帖基礎上。要提高鑑賞水平,注意以下幾點:

    一、如果是書法練習者,多臨古人的帖,要細緻深入。有些帖初看不美,只是說明你水平不夠。比如顏真卿、趙之謙的帖,初讀不美,越看越美。

    二、喜歡書法,儘量不要去看那些方方正正的作品,很多今人作品排列整齊,猶如檢閱部隊般整齊。這些不是真正的書法。今人的字也要集古字。

    三、不要自己覺得好就好,水平不夠,你喜歡的書法很可能是江湖書法。要找書法專業人士虛心請教。畢竟書法看懂不是一般人能行的。

    四、高書不如俗眼,看懂書法需要10年左右的閱歷。真正懂得書法,才能在藝術的海洋裡遨遊。加油吧!

  • 4 # zbz63

    單單寫字是不可能提高欣賞能力的,書法藝術的研習是少數擁有傳統文化精髓者的閒情雅緻式的極高的精神消遣,並非人人可欣賞,可有為的大眾消遣。所以想提高鑑賞力和書藝,必須從專研傳統文化開始,起碼與學書並行,否則就是浪費時光,最多成為“字匠”字,而不是“學者”字,毫無“書卷氣”。

  • 5 # 劉萬鈞書法

    多臨帖,閱帖,時間久了就會慢慢提高鑑賞水平。書法主要是四個方面鑑賞:1、章法(大章)2、字法(字結體(小章法))3、筆法(運筆的起行收,也就是線條的質感)4-墨法(各書體用墨濃淡不同、及行筆輕重、提按、快慢等形成的墨色變化!)

  • 6 # 晨鐘詩歌

    這個問題簡單, 沒有學過書法的人來回答這個問題那就像盲人摸象.

    這個問題不難的,要懂得欣賞書法的"美"就必須得先學書法,當你的書法水平達到了一定的水平的時候這種能力自然就有了.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不能很單一的學習某人的書法,要博學眾長,只要大家都公認的好書法家你就一定要去看看他的書法到底什麼地方被人說為好.學書法不能只學感覺"好看"的,像行書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視覺上的舒適感,但這只是它的為表,當你再學了楷書,隸書,等等.你的視野變廣了你對待一件書法作品的欣賞的眼光就不會只侷限一用某種單一的感官和認識了.,

    “氣韻生動、形意合一、點線結合、虛實相生、筆墨交融、有文采 ”

    “氣韻生動”:這是書法給人的第一直覺,是指形體上的美感.

    “形意合一”:這是指書法要表達的外表的形態和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容為了一體.

    ..........

    其實我剛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也有和你一樣的盲目和認識.當時我的老師讓我練<蘭亭序>的時候我就自以為是,感覺裡面有好多字很"難看"就給跳過去了,不練.後來我的恩師多次指導我才不情願的照練,日子久了,練的書法多了,見識的書法也多了 ,自己的水平也提高了,回頭再看當年我認為"難看"的字,現在回味起來別有一翻風味啊.

  • 7 # 琴音萬古

    這是作人的功夫,認不得社會里人如何作人,認不得社會中形形色色人的本質,不懂得作正直人的方向怎麼能認得他心跡的流露?所以,鑑賞字是高學問,是檢驗了鑑賞者的氣質修養,一生之造就。

  • 8 # 藩品藝術

    首先多看古今名家的書法作品,以及瞭解他們平生的事蹟、個性以及時代背景。其次是自己也應該執筆臨帖,多寫字,只有透過筆墨紙的切身體會,才能理解書法,只有對書法的深入理解,鑑賞水平才會提高。

  • 9 # 黃阜鞍藝術團團長

    首先借鑑下專家的思想:

    書法鑑賞需要基於幾個維度:

    一個是作為文化與修養的書法,

    二是作為視覺藝術的書法,

    三是作為技法的書法。

    也就是說,我們在很多場合聽人談起書法,但談的可能不是一回事:有人喜歡談文化,有人喜歡談技術。很多高校會有很多側重點,比如說名稱有別:書法文化研究院,書法藝術研究所等等;或者他們主張有別,比如書法文化或者文化書法、書法藝術或藝術書法等等,這都表明他們的一種導向。

    作為視覺藝術的書法。現在綜合大學,更願意強調書法文化。而在美術院校裡,書法中的視覺形式因素得到更多的關注,或者說書法更多地作為視覺藝術來看待。從視覺角度來講,就有個眼力的問題。眼力可以分為這麼幾個層次:欣賞、鑑賞、鑑定。這是有區別的。能夠訴諸感情、能夠產生心靈觸動的,叫欣賞,欣賞具有極強的個人性,無一定之規;再進一步就叫鑑賞,“鑑”在古漢語當中的意思是鏡子,鏡子的功能是透過比較發現差異,並做出調整,所以說只有分析比較之後你得出來的結論,這才叫鑑賞;如果你得的結論被大多數人承認,這叫鑑定,所以鑑定家的工作是很難的。

    到了賞和鑑,賞其實就是欣賞,它只涉及美醜,但是美醜之間存在相互轉化,有時候不太容易探討。作為鑑賞的“鑑”來講,它就涉及高下、真偽、傳承。但是在鑑定界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有時候容易把高下等同真偽。

  • 10 # 齊仙中鶴

    我告訴你怎樣鑑賞書法吧!先看作者地位名譽再看字,名人即名字,平民百姓寫的再好,也只是個書法愛好者,花幾錢買張證書,名字是!書法協會委員!最終老死鄉里,含笑九泉,謹此而己。

  • 11 # 我愛你中國北部灣

    欣賞書法你首先要懂得這是什麼書法流派。書法有楷,篆,行,草,隸書法。你多研究流派,多研究每個書法之間的區別,你就慢慢的懂得了鑑定有沒有收藏價值了就。

  • 12 # 一墨齋書畫工作室

    書法除了具有書寫的實用性以外,還具有形象性、感情性和審美性,是一門東方藝術。

    書法是一門具有獨特表達方式的藝術,而且也是中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紮根於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大街小巷。對於書法欣賞可以說是一種審美享受。但是如何欣賞它是所有人共同關心的問題。有人形容書法鑑賞神秘莫測,對其書法欣賞的評價也是玄之又玄,似乎書法鑑賞就只有那些書法專家能做得來。事實上這是一種偏見。以前的學者曾多次討論過如何欣賞書法藝術,但其中有些太古老、太抽象,無法用語言表達,以致人們只能看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書法藝術欣賞是一種主觀意識活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它的定義不同於自然科學:

    就好比一道簡單的加減數學題,一加一等於二。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一樣的。書法不能用公式或定義來規定他,也不能用質量的大小、長度或重量來衡量。幾個人也能寫一個字。結果是各顯其面,不盡相同,美醜的定義也不會相同。

    二、書法藝術的審美觀念和自然審美觀念不同:

    有人說動物園裡的大蟒蛇是最漂亮的,也有人認為它是最醜的,甚至是最可怕的。有些人喜歡用紅色和綠色裝飾他們的房子,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些顏色很粗俗。這就是美學的差異。從書法的藝術水平高低來看期書法作品的高低,可以爭論到面紅耳赤,誰也說服不了誰的地步。

    這是由於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審美的不同,其結論自然也不盡相同

    三、時代風尚和審美觀念的不同:

    著名畫家賴楚生先生饒有興趣地說:“我年輕的時候,男人頭上都留有長長的辮子。偶爾,看到一個沒有長辮子的人是不愉快的。到了中華民國以後,男人頭上的辮子被剪掉了,人們開始習慣了。有時候,有些人還留著長長的辮子,但他們覺得自己不合適,不受歡迎。”反而覺得不倫不類,不順眼了。如時代潮流變了,服飾也隨之改變。高領、低領、長裙、短褲,因時尚不同而變。書法藝術鑑賞力也隨著時代風尚變化而變化。有的崇尚古代傳統書風,時下又有流行書風、現代書風等不同的書風,只要你凝神一想,這樣因時而變的例子很多,給書法藝術欣賞帶來了困難。

    四、書法藝術是一門抽象的美學:

    書法藝術根據作品內容的不同,呈現的藝術形態也有所不同,對此不同的作品所表現出的佈局方式也多是多樣,有粗獷的、有沉重的、有笨拙的、有寬博的、有輕鬆的、有凝重與滯拙,劍拔弩張,雄健流暢,秀美險峻的形式。除非鑑賞家和作者能夠掌握理解它們的精神,否則很難與作者心領神會,體會一致,這是非旁人所能理解的。

    五、對書法學習研究、水平高低程度不同: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尤其在象棋比賽中,擺一個“絕妙”的招。受程度高的觀眾一下子就能理解,程度低的要看幾步才能領悟,再差的甚至一直不能理解。這就是水平程度不同看到的深度也不同。尤其是在書法藝術鑑賞方面。唐代大書法家懷素與顏真卿一起討論書法,懷素說:“每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真卿說:“何如屋漏痕?”懷素說:“得之矣”。宋朝大書家蘇東坡,黃庭堅二人在一起筆會,把寫好的字掛起來欣賞,東坡說黃庭堅的字“好是好,就是有些字的筆劃如死蛇掛樹”,黃庭堅謔東坡說:“你的字也不怎樣呀!就象石壓蛤蟆”。二人相視撫掌大笑,他們的書法水平已達到師法造化的地步,欣賞過程中故能互通神韻。

    由此可見,書法藝術的鑑賞是不容易把握的,但在長期的實踐中,透過不斷的總結,欣賞者和作者逐漸形成共識,或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因為對書法藝術的鑑賞是透過審美手段來獲得一種審美的感受。這就是美感。美感是如何產生的?審美意識是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對審美物件感官功能的動態反映。廣義上講,它包括審美意識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各種表現形式,如審美趣味、審美觀念、審美情懷等,狹義上則專指審美的感受。

    書法藝術欣賞就是透過“內眼”來感受書法藝術的美

    一般來說,人類的感官有五種: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嗅覺。它們是高等動物的共同本能。作為審美感官,它們主要是聽覺和視覺。所謂目迂之而成色,耳聞之則成聲”,書法欣賞只是一種視覺體驗。這種感覺是透過視覺感官獲得的“夢幻般的想象體驗”。人類作為“萬物之靈”的奧秘在於我們所稱的“第六感覺器官”,即通常說的“內眼”。歷史學家有歷史眼光,書法家有書畫視野,三百六十行都有自己的內在視野。書法藝術欣賞就是透過這一內在的眼光來感受書法藝術的美。這種審美情結體現在書法藝術欣賞過程中。在藝術欣賞過程中,有五種審美觀念及角度:

    書法藝術的立體感,又稱雕塑感或質感。

    漢字獨有的結構特點:

    中國漢子的結構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方方正正是漢字的最大特點。在每個字中,總有一個主要的橫筆或豎筆作為主筆,其餘的筆畫則作為陪襯。這是書法的“架子結構”。框架結構是整個詞的支柱,即所謂的“軸線”原理。林語堂先生說,“中國書法作為中國美學的基礎,其完整內涵進一步的體現在對中國建築的研究中。一所房子有軸線,一個大建築群有軸線,正如中國書法中的永字八法“八方點劃環拱中心”《又如臨寫漢字要在“九宮格”中安排筆劃,都在遵循這一原則一樣,歷代書家都重視研究這一原則。又如臨寫漢字要在“九宮格”中安排筆劃,都在遵循這一原則一樣,歷代書家都重視研究這一原則,不論什麼書體,上下縱橫,都透過這一原則,寫出曠代罕見的神品、妙品。大凡學書者,都是先求平正,後追險絕,又復歸平正,前一個平正,中軸線顯而易見,後一個平正則是前一個平正的飛躍。不管你的筆跡多草,多險絕,它都可以保持在中軸線上。重心仍然非常穩定,不會感覺到震動。可以看出,漢字的結構和古代建築是共同的。同樣,在重心的影響下,立體感則躍然紙上。

    其次,書法書寫工具的特殊性,這是一支神奇的七寸毛筆,可以用鋪毫抽鋒,可以揮灑自如。宗白華先生說:“中國書法用中鋒寫的字,背陽光一照,正中有一道黑線,周邊稍淡,叫‘綿裹鐵’,圓滾滾的產生了立體的感覺。”元朝趙孟《蘭亭十三跋》中說:“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要求筆筆中鋒,讓每一點劃都能呈現立體感,當然我們不排斥側鋒,這裡只是強調中鋒寫出來的線條更能呈現線條的立體感。

    書法藝術創作要體現出節奏感:

    書法的節奏被稱為“筆意”。郭沫若先生說,“構成節奏”不能從兩個重要的關係中分離出來:一個是時間的關係,另一個是力量的關係。這一解讀對我們理解書法的節奏非常有幫助。書法的真正確立也是一個運動和節奏變化的過程。楷書“永”字八法中的八種書法有不同的節奏。在用筆上、藏、露、順、逆、講節奏;在用墨上、枯、溼、濃、淡是節奏;在字型上,真真如立、行如走、草如奔是節奏;在字型上,真如立、行如走、草如奔是節奏;在書寫能力上,八面出鋒,縱橫馳騁,四平八穩也是一種節奏。縱觀大自然萬事萬物,節奏無所不在,鬥星轉移,日落月出,潮漲潮落,都是一種節奏。唐代大文學家張懷瓘在其書法理論中稱書法為“無聲的聲音和無形的形象”。他談到對稱、穿插、呼應和斷連的規則,就像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音樂。王羲之有一個非常精彩的篇章,充分展示了書法的韻律。他說:“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他還說:““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雲;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每作一折,如屈折鋼鐵;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唐代書法家張旭在觀看公孫大娘舞劍的同時,也在草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筆觸就像舞蹈,輕重呼應,顯得格外的勻稱、篇幅表現的沉悶、偉大、最小、最慢、安靜的收尾呼應,字與字之間連貫性極強,有極富節奏感。巧合的是,醉酒的懷素和尚,揮毫潑墨,有的字筆下生風,活潑飛動,又好似一個輕歌漫舞的霓裳羽衣舞蹈,節奏在他的書法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平靜如一首激動人心的交響曲,也像一支霓虹燈般舞動,生動地表現了他書法的韻律。宋代米芾詼諧地說:沈遼排版,蔡祥樂,蘇軾畫,黃庭堅畫,他自己刷字。這個“排、勒、畫、描、刷”是一個以不同節奏寫出來的字,可以看作是一個擁有理解節奏感的心靈。

    以朦朧感顯示期形象,具體而微,抽象而玄。

    朦朧感是藝術創作中作者慣用的畫面凸顯效果的方式,在很多優秀書法作品中也不乏用朦朧、含蓄等手法凸顯作品整體的感官美。就好比文學當中就有朦朧詩,如“唐韋莊詩:“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花十里堤”這是一首朦朧的詩,表達了煙雨朦朧的境界,恍惚如夢。徐悲鴻的畫《灕江春雨》是一種朦朧和恍惚,像煙和夢,也是一種朦朧的風景。花半開,酒微醉,“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妙就妙在一個“半”字”這個詞有魔力。它含蓄、期待、可取、神秘、可搜尋。如果門開得大,一覽無餘,則索然寡味。

    朦朧感決定了在藝術表達方式中反映現實事物的形態美,一切都是關於朦朧的美。唐太宗稱讚王羲之的書法:煙霏潔露,若斷而連”,贊王獻之的字:“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神光離合,乍陰乍陽”。古往今來,陸機的《平復貼》,王珣的《伯遠帖》,王獻之的《鴨頭丸帖》,張旭的《古詩四首》,顏真卿的《祭侄稿》,懷素的《苦筍帖》,楊凝式的《神仙起居法》,蘇軾的《黃州寒食帖》等。當代書家如沙孟海、林散之、李志敏等人的作品,飄然出塵,雲海滃鬱,都十分朦朧,讓人浮想連聯翩。非常模糊和富有想象力。

    孫過庭曾在《書譜》中指出,“伯英不真,點劃狼藉,元常不草,使轉縱橫,乍顯乍晦,若行若藏。”這種無序,縱橫,模糊,隱藏是模糊的。在每次欣賞這樣的作品如看海上蓬萊,月中桂子,展現的是一種神韻。核心是一種豐富的精神,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一種朦朧的美的享受。

    空間感便是要達到一種淡泊、空靈的境界

    中國書法藝術追求的最高審美趣味是達到一種淡漠、空虛的狀態,這種狀態主要體現在空間感上。宗白華先生從美學的角度強調“一幅好的字表現一個美的空間”。他們巧妙地運用了從白到黑、虛擬和真實的結合,透過黑白對比來展示中國書法空間感的最大特徵。鄧石如先生說:“計白當黑,無筆墨處也是妙境呀。”清包世臣也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當黑,奇趣乃出”。老子說:“大音稀聲”,“大象無形”,說的都是一個空間感。宗白華先生更生動地描述了這一點:“如果漢字寫得好,它們將在一種具有生命和空間的三維藝術中獲得成功。如果漢字寫得好,字裡行間可以“中國字若寫得好,用筆得法就成功一個有生命有空間立體感的藝術品,若字和字之間,行與行之間,能“偃仰顧盼,陰陽起伏,如樹木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這個字是舞蹈,一段音樂。于右任先生認為:“寧可犧牲形式上的對稱,而要力求章法空白的得當”。因此,他的作品給人一種遠離世界的感覺,簡單而靈性,這是普通人無法企及的。

    空間意識的表達也應把握虛擬與現實的變化。莊子說:“虛室生白”,“唯道聚虛”,永珍皆從虛空中來,又向虛空中去。笪重光說:“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如古今中外的建築群,要留有空曠的場地,房屋要開門設窗一樣,好讓人有迴旋餘地。就像中國古代和現代的中外建築一樣,我們應該留下開放的空間,開啟門窗,讓人們有活動的空間。書法作品應該有一定的空白,字裡行間都應該有空白的,天頭地腳也是空白,有虛有實,要達到一種比墨水更好的無墨狀態,所謂精鶩八極,心遊萬仞”是書法藝術所產生的巨大空間魅力。

    書法創作應當順應時代風尚,才能具有欣賞的新鮮感:

    縱觀書法史,它是一部創新的歷史。周太史籀作大篆,秦丞相李斯作小篆,漢代隸書的崛起,金代以來書法創新的繁榮,王羲之獨特的智慧,憑藉其深厚的行楷功力,講書法發揮的淋漓盡致。顏真卿突破二王規範,形成了一個積極的開端,氣勢磅礴的顏字都是一種創新。

    從字型的發展和創新來看,從象形文字到甲骨文、鐘鼎文,秦篆、漢隸、魏碑、真書、行書、草書逐步演變、發展而趨於定型。從字的風格上看,晉書尚韻,唐書尚法,宋人尚意,明書尚姿,清人尚變,這“韻、法、意、姿、變”充分體現了時代感賦予的生活情懷。

    牛頓有句名言說得很好:“如果我能比笛卡爾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王羲之沒有遵循以往的路線,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鐘繇、衛夫人的規範前卻步。顏真卿在王羲之的“書聖”面前沒有怯場,這為中國書法創新樹立了榜樣。

    80年代以來,中國書法出現了一股熱潮,甚至出現了“現代書法”和“通俗書法”。我們不能說它不是一種創新,它確實值得稱讚,但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除此之外,必須充分發揮它的民族性,植根於文化傳統,“數祖忘典”離開傳統,離開中國書法特有的基本功這土壤,去搞“創新”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書法要有生命力,必須有改革創新。雄心勃勃的書法愛好者應該站在王羲之、顏真卿等巨人的肩膀上,然後進行創新。

    前面所述的立體感、節奏感、朦朧感、空間感、時代感是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我們可從這五個方面學會欣賞書法藝術,從而提高鑑賞能力,從而提高書寫水平,達到異化的境界。五官有眾生之美。

    書法敢於追求自然解脫,是返樸歸真,性任自然的最好體現

    “自然美”是佛教禪宗所說的“任性自然”。從佛教的“心即佛”理論到後期,它成為“任性的自然”,從“自由解放”到“純粹的自然”,天真自在的佛教禪宗思想也傳到了書法領域。它形成了一種不願堅持書法的侷限性、崇尚自然的風格。這在宋明書法中最為突出。在此期間,許多書法家非常喜歡冥想和啟蒙,抄寫經文,從而認識到禪宗的“任性天然”狀態。例如黃庭堅的《松風閣》,行文舒展豪放,筆法變幻莫測,大開大合,飛動錯落,簡直是一種不食人間煙火,超凡出塵的天然個性。米芾的《蜀秦帖》則靈活多變,虛實相生,飄逸灑脫,寓老練嫻熟於自然之中。明朝宋克的《杜甫壯遊》詩,通篇流暢飛動,深得法度而又使法於自然,極盡個性,將自然之美的神韻盡顯其中。獲得了深刻的規則理論,使之具有自然的理性,發揮了其個性,展現了自然美的魅力。與此相反,唐代的書法是非常嚴肅的,所以大部分都是遵循規則的。我們應該小心。書法的自然美髮展受到嚴重阻礙,對自然美的追求被扼殺,書法家對自然美的衝動被壓制。宋人的書法敢於追求自然解放,不受自然解放的束縛。它是迴歸簡單自然的最佳體現。在書法創作中,我們應該追求一種自然美。刻意求工、巧於安排、矯柔造作、急功近利的作品無疑是不可取的。

    “綜合美”也就是“神韻美”,筆劃的線條美,單字的結構美,僅只是衡量一幅作品基本功好壞的先決條件,只有在此基礎上,精心研究其通篇章法佈局,才能領略到書法作品的神韻。清人劉熙載說:“書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至數字,大如一行至數行。一幅至數幅,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凡書筆畫要堅而渾,體勢要奇而險,章法要變而貫。”強調字與字,行與行的連貫性,要求做到“氣脈連貫,虛實相生,錯落有致”。

    氣脈連貫就是指書法在氣勢上的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空虛與現實的結合,意味著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應該有間隙。它不應該太滿,也不應該太擁擠,也不應該太凌亂,也不應該太稀疏。太稀疏會是單調而冷酷的寒乞。扭曲就是尋求法則和規律的改革,這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過程。充分利用位錯、失穩、不對稱等方法,取得了生動、流暢效果。這需要我們對整個佈局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像一個優秀的音樂家一樣,只有對自己所演奏的作品有深刻的理解,掌握好每一個樂章和每一組旋律,才能指揮和演奏出富有情感色彩和感染力的旋律。只有透過全面的欣賞,才能領悟到他的作品中的魅力之美,即優雅之美、魅力之美和意境之美。

    書法藝術欣賞的過程與書法創作的過程相反。書法創作是點與畫的結合,形成字、組字而成行,組行而成篇。書法欣賞是我們對作品構成中所體現的優雅、魅力和意境的第一印象。透過這些無形的美,只有心領神會才能領悟到神韻的美,即綜合美和自然美。然後去分析它們的結構、點劃,用筆這些有形質的形式上的美。可以說,書法藝術的欣賞過程是一個欣賞美的過程,是一個重新創造美的過程。

    我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至今已形成百花齊花的大好局面,只要我們悉心領會,是能夠提高欣賞能力的,同時也能對自身書藝有一個質的飛躍。

  • 13 # 團山子3

    一,楷書筆畫是否到位,結構是否合理。二,行書筆法是否嫻熟,主筆是否突出。三,草書筆法是否連貫,氣蘊是否暢通,大小如何揖讓,縱有行,橫無列,布白合理,重點突出。通篇文字應有舞蹈效果。多圓轉,少折筆。多中鋒,少側鋒方為上品。

  • 14 # 牛鳴霄漢

    這個問題問的好,有普遍意義。

    中國書法的鑑賞與審美,既平易又高深。說它平易,因為中國書法的載體是漢字,漢字本身就體現著直覺性和意象性的思維形態。比如,一幅作品的筆法、筆力、筆意、筆墨如何,好與不好一般人都能看得出來。

    說它高深,是因為中國美學思想強調內心世界的"浮想運思",透過寓意於物象的"澄懷"、"內遊"等體驗方式,獲得對世界本源的洞見與內心愉悅。這就需要點專業思維,或曰意象思維。

    "書法即意象"。書法美在"生於象,本於象,而又超於象”。其審美的奧妙,在於"氣"與“韻"。古人所謂要以"逆水行舟"、"挑夫爭道“等來打比喻,就說明書法的"氣韻"之美,美在難以"言",難以"傳",但可感可味,可品可賞。

  • 15 # 愛寫字的北魚

    1,認真讀帖,名帖是一定要了如指掌的比如《蘭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

    分別代表魏晉風流

    大唐包羅永珍

    以及文人風骨

    還有伯遠帖韭花帖等等等等

    2,一些專有名詞必須熟悉

    點又稱側等等

    守中宮等等

    3瞭解筆鋒,側,中,逆

    4,必要時說文解字也要了解,明白每個字的來歷。

  • 16 # 使用者言午澤群

    書法,是我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中重要的文明體現,博大精深,典美高雅,異彩紛呈。從夏商周,經過春秋戰國,唐宋元明清,經過二千多年的歷史變革,各種書法流派相繼出現,各有風格,獨領風騷,在中國文明發展史上舉足輕重。

    書法從流派風格上,以篆書、隸書、草書、楷書為定型,各派追求個性與理性相互結合,古典正統之美與求異拓新並舉,使書法藝術昇華在文明進步和精神力量的渲染輝煌之峰。

    怎麼去欣賞書法,這個問題寬泛深遂,一幅書法作品,擺在我們的面前,首先個人的學識和審美標準是對書法作品理解的基本要素,書法欣賞同其他藝術欣賞一樣,都有遵循的規律和認知。每個作品的藝術風格和藝術表現手法不同,有形象也有具象,從作品中去領略作者創作時的歷史文化背景,創作時的環境,以及創作時的心境,這樣才對欣賞作品,體現審美品格與修養是一個客觀與理性的欣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17 # 心簾書法

    我先回答,如何提高自己的書法鑑賞水平。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多讀書,廣讀書,多跟有文化的人交朋友,並觀察朋友的處世,為人之道,條件允許多到外面的世界走走,觀摩古人留下的文人墨刻,體會古人書法的用筆,意境。從大自然的山川,河流,以及花草,鳥獸等等這些當中去領悟與書法的內在關係。

    同時還要找一些古代書法名家的字帖去臨摩,慢慢體會書法奧妙,,,,,

    只有這樣你才能提高你的書法鑑賞水平。

    第二問題,至於怎樣欣賞書法,你要從一幅作品的整體上看是給你什麼感受,有沒有觸動你的心絃,其次從書法作品裡的墨色,行氣,字的結構,字的氣勢,線條豐富性等等多方面去考察,那你自然在心裡會有一個結果。

  • 18 # 陳家莊大發

    相信自己的鑑賞能力,我認為你缺的是自信,書法大家不一定都是對的,只不過捧場的人多了商業範重了,只要不辱中國文化,世人皆是大家

  • 19 # 書山衛士嶽明堂

    如何欣賞書法及鑑賞能力,首先是書法作品的價值所在。一幅作品,如果反映出文以字薰之,字以攵陶之,書攵並茂的藝術境界,便是值得欣賞及鑑嘗。即是好字,只能起到走馬觀花的效果。

  • 20 # 風靜齋主

    談到書法,可以說書法是我國獨特的漢字藝術。書法是線條的藝術,從書法的書體看,一般來說,書法分為真、草、隸、篆、行五體。真書又包括楷書、魏碑。如何欣賞書法,可以說每一種書體都各有特點:

    一、真書。主要體現字的間架結構,楷書是其他書體的基礎。楷書和魏碑結構要美,各部分組成要佈局合理,體現中正之美。在書寫中要注重筆畫的起、行、收,具有厚重感。楷書的代表人物有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每人的書寫風格各有不同,要認真體會。魏碑風格多樣,樸拙險峻,舒暢流麗,代表作品有《鄭文公碑》《張猛龍碑》《高貞碑》《元懷墓誌》及《張玄墓誌》等。

    二、草書。又分大草、小草、章草。草書是最難的,一是辯識難,它不同於其他書體,有獨有的草書符號;二是書寫難 ,尤其大草,主要體現線條藝術,要求線條剛勁有力、結構揖讓多變、氣息上下貫通。草書代表有張旭、張芝、懷素、王鐸等。

    三、隸書。主要是漢隸 ,隸書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由隸書又演變出了草書、行書和楷書,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經典的隸書作品,又有很多風格特點,一是秀美風格的隸書有:《曹全碑》,二是方正樸實的有:《張遷碑》、《鮮于璜碑》,三是風格典雅的有:《禮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四是摩崖刻石類有:《石門頌》、《西狹頌》等。

    四、篆書。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統稱。甲骨文,是傳世最早的可識文字,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 ,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首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它們具有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大篆的簡化字型,其特點是形體勻逼齊整、字型較籀文容易書寫。大篆代表作品有《石鼓文》、《秦公簋》、《散氏盤》、《毛公鼎》等。小篆代表作品有《泰山刻石》、《嶧山碑》、李陽冰《三墳記》等。

    五、行書。現在普遍認為宋代四家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是行書的代表人物,這些都離不開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是我國書法歷史上的一座高峰,無人能夠超越。宋四家書法風格各異,無論字法、筆法、技法、結體等方面各有千秋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老年人總認為寶寶越胖越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