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福子說歷史

    有三種可能

    解釋這個現象,有三種可能。第一個便是,諸葛亮就代表了趙雲。諸葛亮在法正死後,已經在蜀中成為了事實上的二把手。且趙雲沉穩謙虛,知大體,識大局,套用當年曹洪對曹操說的名言:蜀漢可以無雲,卻不可無諸葛!

    但問題是,諸葛亮雖可以代表趙雲,但若劉備真的心裡有趙雲,想對趙雲說啥,自然就會告知諸葛亮轉言。可劉備致死沒提趙雲一個字。這就顯得趙雲很尷尬或說劉備無情了。所以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終於對趙雲說了兩句話,算是後世之人對趙雲的一個彌補。

    第二種可能,趙雲得罪苦了劉備。證據就是,在劉備發動夷陵大戰前,史書上載,唯有趙雲站了出來,慷慨言道: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凶逆,則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

    當時引得劉備大怒,以至於出征時都丟下了趙雲,只讓他接應。可想而知當時劉備對趙雲會有多憤怒。畢竟劉備雖口中說的是為關羽報仇,實則卻是想奪回荊州。所以,這反映而出的是劉備和趙雲,對大戰略方面的嚴重分歧。

    第三種可能,劉備自始至終就把趙雲視為低階戰將或保鏢。這點,同樣也是有史料為證的。都言蜀漢五虎將,實則是僅有位高權重的前、後、左、右四大將軍,趙雲當時僅是雜號將軍,級別沒法跟關羽、張飛、黃忠、馬超相比。

    且趙雲在史料中的重要功勞,都是因救後主劉禪和劉備老婆而得到的。跟關羽、張飛等靠實打實的戰功得來的不可同日而語。而之所以造成這種差距,就是因為劉備把趙雲定位在了自己的私人保鏢位置,沒給趙雲發揮的空間。以至於連魏延都後來者居上,壓住趙雲一頭。

    三、是什麼造成了趙雲的落寞和孤獨

    參看這三種可能,無論哪一個,都反應出了趙雲在劉備心中的位置,不是很重要。雖是元老,雖忠義無雙,但託付軍國大事,就輪不到趙雲了。所以趙雲從這層意思來言,是相當落寞和孤獨的。那麼又是什麼造成了趙雲在蜀漢(劉備)中的落寞?在筆者看來,就是趙雲過於剛正。

    趙雲在史料中最出彩的話,除了阻止劉備征討吳國的那句外,其實還有一句,這就是在劉備拿下西川后,曾大肆封賞有功之人,趙雲阻止道:“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出自《三國志》裴松之注《雲別傳》)

    站在忠義角度上來言,趙雲堪稱讓人歎服且敬佩。不過若站在劉備的角度上來言,趙雲這句就太不合時宜了。須知劉備拿下西川,是強取豪奪,他大肆封賞,無非是收買和安撫人心。趙雲的阻止,只能證明趙雲高尚,可其他大臣是否如趙雲般高尚呢?

    答案不言自明,連神仙都講究“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故而趙雲的這種“至清、至明、至忠”的性格,就註定了他的孤獨和落寞。甚至從另一個方面來言,會成為蜀漢內的“絆腳石”,這種情況下的趙雲,只能被邊緣化。

    故而,當劉備臨終前,是絕不可能選趙雲當託孤重臣的,當時的蜀漢需要的是“一團和氣”,劉備已經摺騰得蜀漢幾乎到了崩潰邊緣,還如何選“至清、至明、至忠”的趙雲,所謂“水至清則無魚”。所以趙雲便註定了落寞和孤獨中,跟“託孤之臣”擦肩而過。

  • 2 # 真正鱷魚不哭

    趙雲夠忠誠,但地位不夠高。

    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三國志·趙雲傳》

    他的地位甚至還在“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的魏延之下,顧命大臣怎麼輪得到他。

    劉備託孤選擇是有深遠考慮的。丞相諸葛亮是群臣之首,又是荊襄集團領袖,是當然人選;但光這樣還不夠,為了團結儘量多的人,他還要從原原劉璋舊部中選擇一個人,出於壓制益州本土勢力需要,他選擇了原籍南陽的李嚴。

    按道理說,一早跟劉備打天下的元從集團也該出一個顧命大臣,無奈關羽張飛糜竺孫乾都死了,其他人真實不夠資格。

  • 3 # 雙子星說

    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諭!”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先主又請孔明坐於榻上,喚魯王劉永、梁王劉理近前,分付曰:“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罷,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畢,孔明曰:“臣雖肝腦塗地,安能報知遇之恩也!”先主謂眾官曰:“朕已託孤於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負朕望。”又囑趙雲曰:“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雲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馬之勞!”先主又謂眾官曰:“卿等眾官,朕不能一一分囑,願皆自愛。”言畢,駕崩,壽六十三歲。

    劉備託孤諸葛亮,託的輔助劉禪管理政事,輔佐劉禪當皇帝。恩威並施,步步殺機,!

    而對趙雲託的事整個劉氏皇室,早晚看好我兒子,保護我兒子,言外之意要是有人心懷不軌,趙雲可殺之確保劉禪。

    明面上託的是諸葛亮,實際真正託的是趙雲

  • 4 # 談昆明

    劉備興盛時,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趙雲、馬超為爪牙,許靖、糜竺、簡雍為賓友,其他年輕隊伍有李嚴、吳壹、魏延等。對各人的重要性,劉備心知肚明。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託孤諸葛亮,而不是趙雲的原因。

    在使用人才上,劉備像極先祖劉邦,沒這手段也不可能,單憑漢宗室之後,就從平民到帝王的轉變。託孤時對諸葛亮說:“你能輔佐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幹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可取而代之"。把諸葛亮牢牢綁在蜀國的戰車上,殫精竭慮幫助劉禪治理國家,真正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5 # 瀟湘之子

    其實,趙雲具備了作為顧命大臣必須的四個條件,而且趙雲當時就在永安,劉備之所以把諸葛亮和李嚴叫到永安來“託孤”而放著現成的趙雲不用其理由有二:第一、趙雲比劉備還大兩歲(已經六十五歲),託孤只能選擇比自己年紀小的,就像當年曹操把郭嘉看做可以託付後事的心腹一樣,借“諸君年齒均長於我,而郭奉孝最少”之由;第二、劉備深知趙雲當不當顧命大臣,都會盡心盡力輔佐劉禪——趙雲對於自己曾兩次出生入死救出來的劉禪,視如己出。

  • 6 # 四川達州人

    實力啊。

    趙雲沒有實力。

    劉備死的時候,蜀漢集團分為下列部分:

    1、原從

    關羽張飛已死亡,糜竺病死,糜芳投降。剩餘簡雍孫乾劉琰趙雲,實力很差。

    2、荊州士

    諸葛亮為主。

    3、東州集團

    李嚴吳懿為主。

    4、本地世家

    張秦兩家為主。

    5、其他外來戶

    孟達為首的關隴派,馬超的西涼騎。王平的返回系。魏延的尷尬系。

    小派系可以忽略不計。只有荊州集團與東州集團才是劉備的核心,必須互相合作才能壓制益州世家。趙雲,算哪棵蔥呢?

  • 7 # 夏雨風

    歷史上託孤,一般在生命最後一刻託付於顧命大臣。諸葛負責相國管理,李嚴是第一助理。

    而趙雲等心腹愛將是各負其責。

    託孤有一丶二丶三丶四丶五不等。通常是手握大權或兵權的。有全心託付,有無奈交接。

    三國演義劉備介於兩者,既悔於不聽諸葛勸阻去征伐東吳,又擔心阿斗扶不起。

    劉備言:阿斗扶不起,諸葛可視情況而自立。

    既是大義禪讓丶又是試探,讓忠義的諸葛忙不迭拜叩:盡訴輔弼兩代之赤膽忠心!

  • 8 # 一條喜歡睡覺的魚

    三個人都是蜀國的忠臣,諸葛亮是一個全能的大臣,對內能治國對外能禦敵,由於當時三國鼎立爭霸天下,諸葛亮需要對外去征討魏國發揮其軍事能力,而李嚴卻是一個理財高手,管理國家的錢糧賦稅是最好的人選,能為當時的蜀國提供軍後方。趙雲是一名虎將,只適合帶兵打仗,衝鋒陷陣,其他能力不及諸葛亮和李嚴,所以劉備託孤諸葛亮和李嚴兩人,一人對外,一人主內,以保蜀國長久。

  • 9 # 金字經

    為了報殺關羽、奪荊州的仇恨,劉備憤怒伐吳。可惜,被陸遜一把火在夷陵打的大敗,劉備雖然逃回了白帝城卻也由恨生病。

    劉備入蜀後,在此形成三個政治集團。為首的是劉備的荊州集團,其次是李嚴、吳懿、孟達、法正為代表的東州集團,最後是蜀中士族的益州集團。東州集團是東漢末年從荊州、關中地區流入益州計程車人,其實也是外來集團,他們和益州集團有矛盾,劉璋靠東州集團實行統治。

    縱觀之前歷代帝王託孤,都會安排多個託孤大臣相互牽制,不然難免出現獨攬大權引起朝野亂政最後被取代。但即便當初有多個託孤大臣,也難免權歸一人。劉備自然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面出現,所以在託孤的時候,他不能讓諸葛亮一人獨攬大權,必須安排一個人分割他的權力,互為牽制,這樣對劉禪最為有利。

    劉備對諸葛亮不信任,一是擔心大權獨攬,二是諸葛亮缺乏領兵經驗。

    諸葛亮神機妙算,呼風喚雨。在正史上,在劉備託孤之前諸葛亮一直從事的是內政後勤工作,並沒有多少領兵打仗經驗,劉備擔心他不能委以重任。劉備看重的是諸葛亮的內政能力,對他的領兵能力表示懷疑,所以託孤之時不便把軍權交給他,怕他不能勝任此項工作。

    其實,要是細細的來看諸葛亮的履歷就會發現這個問題,諸葛亮沒有出山的時候,乾的是種地的活,給劉備提出的《隆中對》也是宏觀戰略層面的,諸葛亮出山後乾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擔任外交官促成孫劉聯軍。(真正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的是周瑜)

    諸葛亮在南征攻打孟獲之前,從來沒有單獨率軍作戰的機會,我估計還是劉備對諸葛亮在實際帶兵作戰中的能力是存在疑問的。

    劉備這個人看人很準,在白帝託孤的時候就告訴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可諸葛亮偏把馬謖當個寶,後來南征孟獲的時候,還特意諮詢馬謖,結果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因為錯用馬謖,導致整個北伐的失敗。

    誠如唐朝大詩人杜甫在《蜀相》中所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也說明了諸葛亮在軍事上的無能表現,數次北伐無一成功。

    李嚴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有制衡諸葛亮的實力?

    李嚴軍事能力還是相當突出。李嚴原是劉璋部下,在綿竹歸降劉備,被任命為裨將軍。在218年,盜賊馬秦、高勝等數萬人在資中縣作亂,此時劉備率主力在漢中與曹操鏖戰,李嚴僅用臨時召集的五千人馬輕鬆平定。後來又擊敗高定,展現出過人的軍事素養,受到劉備的重視和信賴,被任命為輔漢將軍,鎮守巴東。

    但在人才濟濟的劉備集團,李嚴還只是重點培養目標之一,位置並不靠前。而後不久,關羽、張飛、馬超相繼陣亡,夷陵之戰,縱觀集團眾將只剩下李嚴一位軍事經驗豐富的大將,所以劉備在託孤之時,有領兵經驗的李嚴就成了可供選擇的託孤人選之一。

    而當時李嚴的職位不過是輔漢將軍,無法和諸葛亮平起平坐,所以劉備當著諸葛亮的面任命李嚴為尚書令,代理都護,掌內外兵權。讓他們互相掣肘,才能穩固蜀漢政權。

    趙雲(人稱趙子龍)得罪苦了劉備。證據就是,在劉備發動夷陵大戰前,史書上載,唯有

    趙雲站了出來,慷慨言道: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趙雲的政治思想是匡扶漢室,今曹

    丕篡漢,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凶逆,則關東義士,必裹糧

    策馬以迎王師。當時引得劉備大怒,以至於出征時都丟下了趙雲,只讓他接應。可想而

    知當時劉備對趙雲會有多憤怒。畢竟劉備雖口中說的是為關羽報仇,實則卻是想奪回荊

    州。所以,這反映而出的是劉備和趙雲,對大戰略方面的嚴重分歧。劉備自始至終就把

    趙雲視為低階戰將或保鏢。這點,同樣也是有史料為證的。都言蜀漢五虎將,實則是僅

    有位高權重的前、後、左、右四大將軍,趙雲當時僅是雜號將軍,級別沒法跟關羽、張

    飛、黃忠、馬超相比。

    趙雲在史料中的重要功勞,都是因救後主劉禪和劉備老婆而得到的。跟關羽、張飛等靠

    實打實的戰功得來的不可同日而語。而之所以造成這種差距,就是因為劉備把趙雲定位

    在了自己的私人保鏢位置,沒給趙雲發揮的空間。以至於連魏延都後來者居上,壓住趙

    雲一頭。

    這大概就是劉備為什麼把政權和軍權交給諸葛亮和李嚴,而沒託付趙雲的原因吧!

  • 10 # 兵人zyq05300712

    趙雲兩次救劉禪,對劉備忠心耿耿。

    典型的君子,照這樣說,趙雲是劉備託孤的最佳人選,但是劉備為什麼沒選到趙雲?

    第一,趙雲沒有掌控大局的能力。雖然他勇敢過人,只是個人能力強,趙雲跟隨劉備多年,雖然資格比較老,趙雲的工作幾乎都是保鏢,保護劉備一家老小,比起那些手握重兵的將軍們,知名度太低,沒有多少人聽他的就是趙雲實力不夠,所以劉備敢把這樣的重任交給他。

    第二,趙雲不是政治型的人才,趙雲是出了名的高素質高品德,鄙視一切違背道義的事情,趙雲不適合做政治家,因為官場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劉備早都知道他的性格。劉備臨死前還是讓趙雲保護劉禪,說明劉備對趙雲是非常信任的。

  • 11 # 龍舞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永安,這使得剛遭遇夷陵大敗的蜀漢政權雪上加霜。劉備為了保住這脆弱的蜀漢政權,在臨終前把後世託付給了諸葛亮和李嚴。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

    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

    這裡明確指出了丞相諸葛亮為正,尚書令李嚴為副,二人共同執掌蜀漢大權。

    劉備這麼安排到底有什麼目的呢?

    在古代的政治架構中要講究平衡,大多數君主在給年幼的後主選擇託孤大臣時,一般都不會只選一個大臣輔政,為了防止顧命大臣大權獨攬,都會安排兩人或者四人與之分權。比如曹丕的託孤大臣有曹真、陳群、曹休、司馬懿。曹睿的託孤大臣有司馬懿和曹爽,孫策臨死前的託孤大臣是張昭和周瑜,孫權的託孤大臣有諸葛恪、孫弘、滕胤、孫峻。所以,劉備選擇諸葛亮和李嚴兩人同為顧命大臣同樣也是同樣的道理。

    據《三國志李嚴傳》記載:

    章武二年,先主徵嚴詣永安宮,拜尚書令。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李嚴在之前只是犍為太守,而在劉備病重後就迅速把李嚴升為尚書令,又讓李嚴為中都護統領內外軍事,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李嚴作為顧命大臣與諸葛亮分權。我們一般認為劉備對諸葛亮是非常信任的,劉備在臨終前還授予了諸葛亮廢立之權。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所以很多人認為,如果劉備對諸葛亮沒有足夠的信任是絕對不會說出這種話的。那麼劉備擔心諸葛亮大權獨攬,讓李嚴與其分權的說法似乎顯得格格不入。

    我們在對歷史事件或者人物進行分析判斷時不能只看他說過什麼話,最關鍵的是要看他做了什麼事!在中國的儒家文化中,人要重名分,恭謙讓。這在人與人的日常交流中也無不體現。比如父親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君主稱自己為“寡人”就是寡德之人,大臣在君主面前要稱自己為“微臣”。

    一個人越是想要什麼東西就越要表現出謙讓,以給自己博得讓賢的美名。

    《論語·泰伯》:

    “泰伯 ,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史記·高祖本紀》:

    “ 漢王 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申午,乃即皇帝之位 汜水 之陽。”

    《後漢書·和帝紀》:

    “故太尉 鄧彪 ,元功之族,三讓彌高,海內歸仁,為群賢首。”

    同樣曹魏代漢時,曹丕也是讓三讓才即皇帝位。我們能說劉邦和曹丕都不想當皇帝嗎?所以,我們不能只從對話中來判斷古人的意圖,而是要從實際行動來分析。

    劉備深知自己死後,以諸葛亮的才幹和威望,他想做什麼事恐怕也沒人能阻止,但是他還必須要重用諸葛亮,因為外有曹魏和東吳一直在對剛建國的蜀漢政權虎視眈眈,內有益州本土豪強的伺機而動,如果處理不好外部威脅和內部矛盾,蜀漢將面臨亡國滅種,而諸葛亮是蜀漢唯一的救星,也只有他才能夠帶領蜀漢度過難關。

    劉備在白帝城應該想了很久,臨終前對諸葛亮的遺言,也不乏有謙讓之意,同樣也是在給諸葛亮的最後一道“恩惠”。希望諸葛亮能夠知恩圖報,盡心輔佐後主劉禪,諸葛亮也確實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當時的劉備確實擔心諸葛亮大權獨攬後會成為第二個曹操,所以在短時間內把李嚴提拔為尚書令,又讓任都護府統內外軍事,與諸葛亮分權。不過讓人想不明白的是,劉備為什麼會看重李嚴呢?難道除了李嚴之外別人都入不了劉備的法眼嗎?

    在劉備臨終前,與其最親近的關羽、張飛都已經去世,剩下的只有諸葛亮能獨當一面,之前說過,古代君主託孤至少都是兩人以上,所以一定要再選出一位能力出眾的人來接受託孤重任。但是跟隨劉備多年的趙雲還健在,趙雲戰功卓著又對劉備忠心耿耿,與諸葛亮搭檔不也正好嗎?

    為什麼劉備不讓跟隨自己多年趙雲當託孤重臣呢?

    我們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認為劉備與趙雲的親密程度僅次於關羽和張飛。如果我們從職位上看,趙雲的官位不僅與關羽、張飛相差甚遠,就連後來投靠劉備的黃忠和馬超都在其之上,甚至被後人冠以“謀反罪名”的魏延在劉備生前都做到了鎮北將軍的位置,而趙雲在劉備生前一直都是個雜號將軍。

    劉禪後來追諡已故將軍時,起初也沒有打算追諡趙雲,後來在姜維等一干將領的強烈要求下,第二年才追諡了趙雲為順平侯。如果從官職和地位上講,蜀漢只有四虎上將。《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替趙雲抱不平,在作傳時便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放到了一起。

    趙雲在蜀漢的地位之所以這麼尷尬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趙雲為人正直,品德高尚,又講原則。只要自己認為對的事拼了命也會去做。古代君主最喜歡的並不是高尚正直的良臣,而是無條件服從自己命令的手下,這也是趙雲在劉備眼裡不如關羽、張飛、黃忠和馬超的重要原因。

    例如,當年長坂坡曹操率五千精騎一日一夜就追上了劉備,情急之下劉備丟棄妻子和幼主,慌忙帶著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逃跑。結果趙雲不但沒有跟劉備走,反而跑回去救甘夫人和幼主劉禪。

    據《三國志趙雲傳》記載: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版,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這裡明確指出了劉備是“棄妻子南走”並不是慌忙之中走散了。

    另外《三國志先主傳》裡也明確記載:

    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可見劉備為了保命,已經顧不上甘夫人和幼主劉禪的生死了,就像當年劉邦被項羽追擊時,為了讓馬車跑快點,劉邦三次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扔下馬車。但是趙雲認為這樣做違背了倫理道德,便拼了性命把甘夫人和幼主救回。從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趙雲的品德是多麼高尚。

    對於一直懷有帝王之心的人,哪有什麼兒女情長,為了功名大業可以犧牲掉身邊任何人。試想如果當初劉備身邊的數十騎都像趙雲這樣去救人,那麼誰來保護劉備呢?劉備此時要的是自己能活命,至於甘夫人和幼主只能讓他們自身自滅。趙雲在生死時刻捨去主公去救幼主,明顯是把倫理道德放在了首位,卻把主公的安危交給了別人,這可是對君主的大忌。

    二、趙雲對劉備確實忠心耿耿,但並非愚忠,更不會諂媚討好君主。劉備在漢中大敗曹操後,有很多大臣上表劉備稱王,但是在這份上表的名單裡我們沒有看到趙雲的名字。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

    群下上先主為漢中王,表於漢帝曰:“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長史領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義、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徵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

    那有沒有可能趙雲也上表了,只是沒有提及名字,應該是在“等一百二十人”裡?

    趙雲跟隨劉備多年,走南闖北,為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與群臣聯署上表了,論資歷和能力都應該提及姓名,不會放到後邊的“等一百二十人”裡。最關鍵的證據是劉備稱漢中王后絕大多數人都得到了封賞,唯獨沒有封賞趙雲。這隻有一個原因能夠解釋通,就是劉備稱漢中王時,趙雲沒有聯署上表。曹操稱魏王后就遭到了眾多擁漢派的唾罵,稱王就意味著早晚會代漢自立,所以趙雲認為此時不宜稱王。

    三、趙雲與諸葛亮關係很好,屬於同一派系,也是上下屬關係。歷來託孤大臣都是來自於從不同派系之間,這樣就做是為了保持政權內部的平衡,防止一家獨大。例如,孫策託孤張昭和周瑜,一個文臣一個武將,兩人沒有隸屬關係。曹丕託孤的曹真、曹休屬於曹氏勳貴,而陳群、司馬懿屬於世家大族。所以,劉備不可能同時讓諸葛亮和趙雲共為託孤大臣的。

    蜀漢中跟隨劉備出生入死的將領也不在少數,劉備為什麼選擇李嚴呢?

    李嚴原是荊州牧劉表的屬官,曹操進攻荊州時李嚴為秭歸縣令,由於不願意在曹操手下任職,便向西投奔劉璋,劉璋任命為成都縣令,又獲得能幹的名聲。劉備入蜀時,李嚴本來是受劉璋之命來抵禦劉備的,結果還沒開戰就率眾投降劉備,被劉備被封為“裨將軍”,劉備拿下成都以後,又封李嚴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

    建安二十三年,盜賊馬秦、高勝等人發動叛亂,召集隊伍多達數萬人,到達資中縣。李嚴等不及劉備發兵,自己親率本郡五千人前往討伐,斬殺馬秦、高勝等人。過了不久,越嶲郡夷帥高定率軍圍攻新道縣,李嚴前往解圍,高定被擊敗後逃走。劉備於是加封李嚴為輔漢將軍,兼任原郡郡守如前。這兩次叛亂都是在成都的大後方,而劉備此時遠在漢中,若不是李嚴果斷平叛,成都能不能守住都不好說。劉備自此開始對李嚴信任有加。

    但是這裡有個疑問,當初曹操進攻荊州時,時任秭歸縣令的李嚴不投靠曹操,卻向西投奔了闇弱的劉璋,要知道此時的曹操三分天下以佔其二,大有一統全國的趨勢。你要說李嚴忠於故主,不肯侍奉曹操吧,可劉備後來攻打劉璋時,李嚴反而投靠了劉備。你說李嚴兩面三刀,見風使舵吧,從他不肯屈服曹操和幫劉備平叛兩件事上看,似乎對劉備倒是很忠誠。

    由於史料的缺乏,我們無從得知李嚴的真實想法,這裡做一個大膽的推測,李嚴很可能在荊州任職的時候就與劉備相交。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

    (劉表)使(劉備)屯新野。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

    劉備每到一處都會收買當地人心,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很多荊州當地豪傑都被劉備所收買,李嚴很有可能就在這些豪傑當中。

    據《三國志李嚴傳》記載:

    (李嚴)少為郡職吏,以才幹稱。荊州牧劉表使歷諸郡縣。

    由此可見,李嚴並非一直在秭歸當縣令,在荊州的很多地方都有過任職,那麼與劉備相交併非不可能。曹操進攻荊州時,李嚴任秭歸縣令,秭歸在荊州的西部,與蜀地相接,而劉備是往荊州的東南方向逃跑,李嚴根本就沒機會見到劉備,更無法投奔他,只能向西投奔闇弱的劉璋。這樣一切就能解釋通了,李嚴並非兩面三刀、見風使舵之流,他對劉備是有忠心的,這一點劉備也心知肚明。

    李嚴即在荊州做過官,也在蜀中掌過權,可以說與荊州派和東州派關係相處的都不錯,再加上出色的才能和對劉備的忠心,自然是劉備託孤的不二人選。

  • 12 # 泛湖幽客

    我來回答:

    首先當時的大背景是蜀漢在與東吳的戰爭中失利,不但失去了荊州這一重要戰略要地,對於軍隊及儲備物資的損失也是較為嚴重的,可以不誇張的說,劉備經其一生攢下來的家業基本耗盡。而劉備這一梟雄能從一介布衣到割據一方,不但自身才華出眾,也非常善於識人。他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個什麼樣的人,沒有自己的雄才大略,更沒有吃苦耐勞的品質,所以一定要找到好的老師與輔導者。

    當時蜀漢剩餘的年輕政治人才來說,首屈一指的就是諸葛亮了。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所得,政治外交才華出眾,尤其善於治理國家,所以劉備主要託付的人就是他,還讓劉禪認其為相父,後來的歷史也證明,諸葛亮不但才華出眾,也是忠心耿耿,在他的治理下蜀漢政治穩定,經濟開始恢復。

    至於另外一個託付李嚴也是有很深的歷史背景的。劉備集團失去荊州後,主要的地盤就是蜀中地區,當地原是劉璋的地盤,後來很多原劉璋麾下的人才轉投了劉備。而劉備入川后所用人才中,包括諸葛亮、馬氏家族等都是屬於荊州系的人才,佔據益州後,劉備考慮長治久安的要求,必須要使用益州本地人,而當時在益州士族中威望較高的就是李嚴了。

    劉備託孤李嚴,一方面是李嚴確實才華也較為出眾,另外一方面是李嚴是當時劉備集團麾下益州系的領軍人物,有籠絡的意思。在荊州失去後,劉備集團以後要發展,必須更加緊靠益州的人才,所以這也是劉備馭人之法。當然,後來諸葛亮與李嚴也發生了政治摩擦,李嚴被架空,只是因為諸葛亮處事公正,所以益州集團沒有爆發大規模的不滿。

    至於樓主所說的趙雲,那跟那兩位人物相比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歷史記載趙雲屬於那種戰將型別的,主要的工作大部分是在劉備身邊進行衛戍為主,不要被三國演義中的描述所誤導,真實的趙雲到有點像三國演義裡典韋那種角色。所以一個政治集團的首腦去世前要託付,肯定也不會把這個集團的未來託付給這種戰將手裡的。

    可以這麼說,不管是諸葛亮或者李嚴,當時都有那個能力及威望可以管理好蜀中那批官員及治理好當時的局面,唯一不同的可能是治理得好與不好的問題。而作為一個貼身的侍衛型將軍,趙雲是壓不住那些官員的,歷史記載來看也缺乏治理的政治才華。畢竟軍事、外交等都服務於政治,只有確定了政治主心骨,其他的才能穩定。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13 # 夜半貓叫

    李嚴和諸葛亮都是當時劉備的重臣深得劉備信任他們憑藉著出眾的頭腦得以保全蜀國,趙雲身為武將難免在出謀劃策上有所不及,所以劉備以李嚴和諸葛亮為輔佐大臣

  • 14 # 小任談史

    我是小任,淺談歷史,請多指教!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以李嚴為副,有其原因!諸葛亮是荊州集團的嫡系,李嚴是東州集團的代表!劉備得託孤也有著很深的政治含義!一代梟雄劉備不可能不知道歷史的教訓!就漢朝而言,託孤大臣成為權臣的案例比比皆是!

    首先我們來說,劉備為什麼沒有託付趙雲?

    趙雲是劉備荊州集團的嫡系,但趙雲威望不足、能力不夠,不能達到託孤的標準!歷史上的趙雲並不被劉備所器重,也很少有輝煌的戰績!趙雲沒有獲的名號將軍的稱號,最後的封號也是雜牌將軍!就連魏延在劉備死前也獲得了鎮北將軍的稱號,這也能從側面反應出,趙雲的綜合能力!所以,劉備沒有託付趙雲!

    那麼劉備為什麼託孤諸葛亮和李嚴?

    一方面的原因,劉備別無選擇!託孤重臣要選擇信得過、威望高、有能力的人來擔當,那肯定是從自己的嫡系中來選擇,而劉備得嫡系荊州集團,大部分人已經死去,年輕一代中只有諸葛亮是最適合的人選!如果法正關羽等人活著,估計劉備會另外考慮!所以劉備選擇諸葛亮為託孤的主臣!

    但劉備也對諸葛亮做了試探,他把諸葛亮叫到永安,對諸葛亮做了一翻試探!三國志的原文是:

    君才十倍曹丕 必能安國 終成大事 若嗣子可輔 輔之 如其不肖 君可自取

    劉備的意思是如果諸葛亮覺的他的子嗣可以就輔助他,如果不才就讓諸葛亮取代他!諸葛亮聽後趕緊跪下痛哭流涕,三國志的原文是:

    臣感竭肱股之力 效忠貞之節 繼之以死

    一方面劉備不得不託付於諸葛亮,另一方面也不放心,擔心諸葛亮,所以反而將話挑明,這是劉備的一種帝王權謀!如果的單純的認為劉備就是這個意思,那就太天真了!

    另一方面,以李嚴為副,同諸葛亮一起託孤,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權利平衡;二是平衡內部矛盾!

    李嚴是南陽人,原來是劉焉的手下,屬於東州集團的代表人物,他不是益州本土集團的,東州集團和荊州集團對於益州來說,都屬於外來勢力!我們知道蜀漢政權有三個勢力集團,劉備的荊州集團,劉焉的東州集團和益州本土集團!

    以李嚴這個東州集團的代表人物同諸葛亮一起託孤輔政,既分割制約了諸葛亮的權利,防止諸葛亮的權利太大到最後無人能制,又平衡了內部勢力,拉攏了東州集團,這也是劉備政治方面考量的慎重決定!

    劉備入蜀以後,主要的政治方略也是拉攏東州集團,暗自打壓益州本土勢力,對於益州來說,東州和荊州兩方勢力都是外來集團,更容易拉攏!

    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其實就是政治的考量!所以劉備選擇諸葛亮和李嚴共同託孤!

  • 15 # 歷史是個大葫蘆

    趙雲各項指標考核都足以擔當託孤重任,但是為什麼劉備就沒有託孤給趙雲呢?不是說趙雲擔不起這等重任,而是說,趙雲的出身、性格和命運,註定了他不可能成為這次託孤的主角。

    託孤時,劉備已是蜀漢王朝的皇帝了,他已經不是曾經那個落魄到走哪兒都不招人待見的小卒。

    這個時候託孤,那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是直接關係到國運的事。而趙雲,由於以下的幾個因素,多少就顯得悲催了點。

    首先,趙雲是貧寒布衣出身,這在講究世族門閥的古代封建社會,可以說輸在了起跑線上,而且這一輸,就是一輩子。

    三國魏蜀吳中,曹操對這種封建等級的門閥制度最不感冒,從他看不起“四世三公”的袁紹這一點就知道。吳對於門閥大概是一種中立的態度。而蜀漢對門閥制度的堅持是最明確的。劉備早期顛沛流離,哪兒管得上講究什麼門閥,能活命就算不錯了,但是蜀漢後期就不同了,這個時候的蜀漢任人唯親也是不爭的事實。馬謖、楊議就是例子。

    劉備以漢室正統為名,一下子就把自己的身份抬到了頂點,這樣一來,趙雲就倒黴了。劉備稱帝,他的手下,是需要出身有名頭的豪傑,這才能撐起門面,像是徵西大將軍都亭侯馬超就是世代公侯,黃忠曾為長沙太守,可是到了趙雲這兒,貧寒的出身讓他多少有些擺不上臺面。

    還有一點,趙雲的性格讓他並不是太能適應官場。趙雲夠忠心,品性謙遜,性情冷靜認真,千難萬險,願追隨劉備不改忠貞。這樣的人在最初和劉備在一起還行。但是建立起來的蜀漢,就難免帶著些封建王朝官場上的弊病。可以想象,溫和忠誠,老老實實做人,而且有些熱血的趙雲,是無法在官場上風生水起的,這也是趙雲的性格所致,這樣的性格導致他在整個朝野中的地位也並不是很高。

    還有一點,趙雲時運不濟。跟隨劉備時正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那時劉備活下去都是一件很奢侈事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忠心的趙雲在很多場合就扮演起了保安隊隊長的角色。

    一直到蜀漢後期,正直的趙雲並不會官場那一套伎倆,或者是不屑,趙雲也就一直沒有擺脫保安隊長的身影。這也是他在眾將領中地位不高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憑藉趙雲的出身、性格還有不濟的時運,最終劉備沒有託孤趙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16 # 南朝居士

    託孤啊,就是把未來的皇帝託付給“輔政大臣”,輔政大臣,得是政治家吧,得是宰輔一級高階官僚吧?趙雲一個武將,哪裡有資格?

    武將是什麼?爪牙,只負責撕咬,不負責思考,

    何況,趙雲並不是劉備集團的核心成員,早在191年,劉備看中了趙雲,想讓趙雲跟著自己,趙雲說他哥死了,他要回鄉,這典型看劉備沒混起來,不屑於跟劉備混。

    後來十年後,劉備已經名揚天下了,趙雲才跟著劉備混的,當時已經是公元200年了,

  • 17 # 脂肪故事

    皇圖霸業功未競,欲向天借五百年!帝王託孤是一個“非正常事件”!

    對於一個雄心勃勃的帝王而言,未能實現偉大抱負得以青史留美名,卻要面臨自然規律的裁判,是一件充滿遺憾的事情!而自己心屬所向的繼承人尚未能夠承擔起一個皇朝的如山重擔,更是心憂神慮!那麼,選擇擇一群忠心耿耿、能力超卓的臣子去輔佐新主,讓家國天下世代昌隆,也是無可奈何之下的選擇!所以,”託孤“在皇位繼承交接過程中,託孤是一件相當特殊的事情!

    |託孤,一個王朝帝位交接過程中最無奈、最高危的風險抉擇

    培養一個合格的接班人,是每個封建王朝的帝國所要考慮過的事!但是由於疾病、戰亂等意外,在華夏曆史上,多次出現過帝王臨終前託孤的事件,這種行為在以利益為先的封建王朝中,最終都不可避免地帶來動亂、猜忌!“為害甚大故不得已而為之”!但對於帝王來說,並非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但是如果指定的繼承人過於年幼、缺乏手腕和理政才能,這也是一個相當無奈的選擇。

    那麼,劉備臨終託孤給諸葛亮和李嚴,到底有著什麼樣的考量呢?託孤大臣,不是誰都當的,滿朝文武、重臣分列、忠奸皆備,誰能深簡帝心?託孤不同於正常的權力交接,一個帝王所要考慮因素的是多方面。決定了顧命大臣的選擇是一道具有極高政治智慧的考題!

    1、忠誠:須知,顧命大臣無論文武內外,都是有著深廣人脈、手握重權、舉足輕重的權臣,他們如果深藏不臣之心,為害尤烈!所以忠誠無論如何都是要放在首位的,忠心無貳方能鞠躬盡瘁,心底無私才能盡心輔佐。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任何一個集團和組織都不會容忍和作用忠誠度有疑問的臣子,那些明顯利字當頭、私慾過重的,不是被滅掉就是早已經被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成為了邊緣人物!滿朝剩下的,都是值得信賴、久經考驗的臣下!但是,這種“忠誠”是在上一任帝王的威權壓制下的體現。歷史上少年天子即位,欺天子年幼、專權為弊的還少嗎?

    所以說,在“託孤”這種特殊的選擇下,所謂的“忠誠”並不同於平時皇權壓制下的“聽命令、聽指揮”,而是當上一任天子不“在”,缺乏有效監督與制約時,也能確保盡心盡力!他劉備敢選“腦有反骨”的魏延嗎?在這一點上,諸葛亮、李嚴,包括趙雲都是符合條件的!甚至,在忠誠這一點上,趙雲並不亞於二人。

    2、能力。除了德行之外,能力是排在第二位的考量,有德而無為,有德而無作為,對於特殊時期的朝政治理是無益的,既要保證皇權的穩固,又要國泰民安、休養生息、發展經濟民生,還要能夠貫徹上一任帝王的未競之業,“教育和引導”幼主,沒有全面的能力絕難勝任。面對虎視眈眈的江東集團和實力雄厚的曹魏集團,誰堪重任?在這一塊,趙雲是有缺憾的!

    而除了治國理政的能力之外,還要兩種能力也是需要考慮的。

    首先是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託孤大臣身居高位,權系一身、萬目所注,所面對的風刀霜劍、攻訐指摘、冷刀冷槍數不勝數。即便輔佐成王的周公旦,以其德行、人品、政績,仍舊是戰戰兢兢、未敢懈怠,仍舊遭受猜疑、風雨飄搖!沒有“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強大心理建設,只怕要“萬夫所指、無疾而終”吧?實在是“高處不勝寒”,而沒有“迅速平息流言”的能力,最終朝野攻訐、引綹歸野,也是能力不足的表現啊!欲居高位,須承其重!

    其次是身體素質!沒有一個好的身體素質,哪經得起折騰?治理朝政、輔佐新主、日理萬機、熬神費力,身體不好落得個油盡燈枯,要你何用?顧命大臣一死,朝中只怕又是一番動盪!你看人家司馬懿,為什麼能夠獲得最後的勝利?因為他夠能熬!再看諸葛亮,鞠躬盡瘁固然是不負所托,但也和他這身板有關係!

    3、威望。威望換一種說法就是資歷、權位、人脈。“託孤”理政,最需要的就是穩定,託孤大臣如果鎮不住場子,處處生亂、臣僚異議、朝野不穩,那要這託孤大臣還有啥用?在歷史上有過的“託孤”史實中,周公旦、霍光、長孫無忌、褚遂良、張居正……哪個不是威加朝野、群臣膺服的權臣?以這一點來衡量,趙雲是不夠格的!

    趙雲最突出的是個人的武力和軍事才能,地位卻算不上太高!據《三國志·趙雲傳》,“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同樣是武將的魏延呢?“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就這一點而言,趙雲是不夠格的!即使劉備硬要扶他上位,只怕群臣未必服膺!

    4、制衡。功高蓋主、權重欺主歷來是大忌,這與顧命大臣的忠誠與否無關,而是制度設計的必須,其核心就是利益。每個顧命大臣都是一個利益集團的代表,既相互制約、又確保穩固,成型一個相對穩定的輔佐架構!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一家獨大、權力過於集中的隱患!

    例如順治指定的四大輔臣,最後大權落到了鰲拜手中,大權獨攬,康熙這個皇帝當得好生憋屈!鰲拜結黨營私弄權,也導致了朝政不穩、人心動盪!劉備不可能不考慮到這一點!

    諸葛亮是荊襄集團的利益代表,又是群臣之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選;而李嚴是南陽一派,又是劉璋舊部, 考慮到益州因素,李嚴入選也是正常的!而趙雲在蜀漢朝中,從政治角度考慮算是“孤家寡人”,未能入選也是正常的。

    當然了,如果從制衡的角度來講,應該還在“桃園集團”中挑選一個託孤大臣,可惜關羽、張飛、糜竺、孫乾均已逝世,餘者沒有太出色的,只能作罷!

    結論:所以,如果從能力、資歷和制衡方面考量,趙雲即使是超一流的武將,也是沒有可能成為顧命大臣的,劉備在這方面並沒有“犯糊塗”,我們對趙雲情感上的欣賞,在政治考量面前是沒有任何用處的。那個在“演義”中以“會哭而得蜀漢”的劉備,實際上是一個深謀遠慮,有著極高政治智慧和治理才能的明主,他寬仁德厚、待下以誠,不負兄弟不負卿,他是一個好人。他對諸葛亮倚為肱股、信重無雙!是明主忠臣的完美典範!

    一點腹黑的猜想:

    一、趙雲在萬馬軍中連斬強敵、生死度外,救劉禪於生死存亡之中,有救主護駕的大功,即便劉備故去,劉禪能虧待趙雲?

    二、趙雲武力無雙,軍中威望極高,又忠誠無兩,對劉氏赤膽忠心,誰也不敢說劉備沒有單獨對趙雲有過什麼叮囑安排,誰也不敢說趙雲是不是一顆隱藏極深的黑子……幸好,劉禪治蜀漢終其一朝,卻始終沒有出現讓人痛惜的“意外事件”,幸甚!

    讓我們把對這個萬軍之中所向無敵的一代猛將趙雲的欣賞,深深地藏在心底吧!也許,劉備的選擇,是對趙雲最好的安排!

  • 18 # 四野後人論歷史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趙雲是演義化的人物,只不過是三國志中簡單的幾筆記載在演義小說中擴大化。趙雲終其一生都沒和關羽、張飛、黃忠、馬超共同比肩

  • 19 # 莫江柏

    諸葛亮權臣,再說他的地位和人脈能量實在太大,趙雲武夫,從各方面講如果諸葛亮想自己當皇帝,那麼只有劉備帶領或者保護劉嬋那麼最後會禪讓於諸葛亮,第一諸葛亮手握軍事大權,善謀略不可能落人口實,所以逼迫劉嬋禪位還是非常容易的,當然託孤給諸葛亮是最明智的,如果託孤給趙雲那麼肯定得罪諸葛亮,按照諸葛亮能量多少個趙雲也輕鬆對付,至於李嚴著重於謀,雖然也是將軍但是帶兵打仗還是仰仗別人,說白了吃將軍的俸祿,也就是收買人心的一種方式,人都一種虛榮心,託孤於李嚴我認為主要是看中他謀略,也可以從旁鉗制諸葛亮怕他一家獨大,至於趙雲也是用鉗制諸葛亮的,從劉備臨死前說的一句就可以看出,他說叫趙雲常來看看劉嬋就是怕諸葛亮弄權奪他的江山,實在不行保他一命,這裡得提一下劉備託孤諸葛亮時說的另外一句話,他能服則扶之,不能扶將軍自取之,劉嬋什麼能為劉備不知道嗎為什麼說這句話就是將軍於諸葛亮,讓他不好自食其言,然後在安排李嚴同為託孤重臣一來收買他,二來讓他鉗制諸葛亮,有趙雲這樣大將從旁協助他劉氏江山在他死之後還能不倒最少能保他周全,可謂用心良苦啊!

  • 20 # 公元前

    漢昭烈帝劉備臨終前,將蜀漢託付給丞相諸葛亮和尚書令李嚴。之所以不是選擇諸葛亮一個人,就是害怕諸葛亮會變成曹操。

    但是諸葛亮和李嚴是兩個陣營的人,很難密切合作,劉備為什麼不選擇趙雲來一起當顧命大臣。

    按常理來說,選擇顧命大臣的標準也就是四個:忠誠、威望、能力、地位。趙雲和劉備也曾同床而眠,可以說是劉備除了關羽張飛之外,趙雲就是他的左膀右臂了,而趙雲也一直給劉備的後勤部隊,他曾經當過桂陽太守、公安司馬、江州的翊軍將軍,趙雲對劉備可謂是忠心不二。

    再來說一下趙雲的威望。趙雲被封為虎威將軍不但能威懾敵人,而且也能威懾內部,劉備讓趙雲當自己的後勤大總管,就是因為趙雲,能鎮得住劉備囂張跋扈的老婆孫小妹。

    關於趙雲的能力,很多學者認為:“趙雲明大義,斷大策,同等於魯肅”、“趙雲不獨有將略,其看事決斷穩重老成,實古重臣之選”、“趙雲之辭田宅請滅魏,皆有古大臣識量,寧得僅以以名將律之”。

    最後再說一下趙雲的職務。趙雲雖然屬於“雜號將軍”,但劉備討伐孫權的時候“趙雲督衛江州”,實際劉備是把自己的大後方交給了趙雲。並且劉備在夷陵慘敗之後,趙雲親帥大軍趕到永安接應劉備,要不然劉備就回不到蜀國了。

    綜上所述,趙雲具備了顧命大臣的四個必要條件,並且當趙雲當就在永安,但是劉備卻只託孤於把諸葛亮和李嚴,卻吧趙雲晾在了一邊,只有兩個重要的原因:(1)當時趙雲已經六十五歲了,比劉備還大兩歲,趙雲的年齡已經超過了託孤的要求,這和當年曹操把郭嘉看做可以託孤的心腹一樣,原因就是:“諸君年齒均長於我,而郭奉孝最少。”;(2)無論趙雲是不是顧命大臣,他都會竭盡全力輔佐劉禪,當初趙雲不顧生死兩次救出救危在旦夕的劉禪,他心裡對劉嬋具有別樣的感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明節,國人為什麼相當重視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