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王輝
-
22 # 山的那邊shuidezhebia
林沖在梁山能夠殺死王倫,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
林沖自從上了梁山就不被王倫待見,怎奈自己勢單力薄無法與王倫周旋,縱使自己武藝高強,但雙拳難敵四手,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只得自己小心翼翼,先保住自己平安無事,並摸清梁山實情,等待上位的時機;
在默默無聞一年後,機會終於到來,晁蓋一行七人在劫取生辰綱後逃亡梁山投靠,怎奈王倫見晁天王一行人個個都非等閒之輩,怕鳩佔鵲巢,欲送百金送晁蓋下山,這被林沖看在眼裡、恨在心裡,同時在王倫接見完晁蓋後林沖又跑到晁蓋處煽風點火,進一步挑起王倫和晁蓋的閒隙。
晁蓋的到來使王倫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此處,而忽視、放鬆了對林沖的警惕,且晁蓋面對王倫的不待見亦心生怨氣,此為天時。
地利:
次日,王倫梁山四個頭領在水亭與晁蓋七人對飲,周圍除了倒酒的小斯並無強大的護衛守護,除了林沖外王倫以3對8,已屬於下風,並且朱貴與王倫也多有不和,杜遷和宋萬武藝平平,只要小嘍嘍不及時到達,他是有很大勝算的,此為地利。
人和:
林沖看出王倫並無收留晁蓋之意,並且看重了晁蓋劫取生辰綱的義舉、晁蓋在江湖上的威望以及7人的武藝實力,認定晁蓋只要站在自己一邊,自己有必勝的把握,並且拿王倫的頭作為投名狀給晁蓋,自己博得了殺死王倫實為大義的名聲,又會得到晁蓋的重用,自己在梁山的地位會如日沖天,重回英雄好漢。
以上種種,讓林沖和晁蓋7人走在了一起,此為人和。
因此“天時地利人和”,林沖能夠殺死王倫也是必然!
其實,林沖殺王倫也是欺善怕惡。因為,高俅搞得他家破人亡,怎麼不見他殺了高俅;宋江搞得他投敵滅祖,怎麼不見他殺了宋江;而對在困難時收留了他,僅是不怎麼待見他的王倫這,就這麼硬氣的要殺他呢?
因為,高俅有朝廷撐腰,宋江有兄弟撐腰,面對兩手空空的王倫再不出手洩憤還待何時!
-
23 # 夢露居士
在上一期文章中,居士我分析了林沖在火併王倫後為何不自己做梁山寨主,而是推舉晁蓋做寨主。這一期中,居士我來說一說林沖為什麼要殺王倫。
林沖當年曾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是跟高俅高太尉(類似於國防部長)談笑風生的人物。但是林沖的妻子被高衙內看上後,林沖慘遭高俅陷害,最終被逼上梁山,真是飛來橫禍。林沖上了梁山,卻遭到梁山寨主白衣秀士王倫的拒絕與慢待,那王倫本是個落地秀才,現在卻騎在林沖頭上,可謂“虎落平陽被犬欺”了。
可想而知,林沖心中必然充滿不平與憤怒。終於在晁蓋一行人到來後,林沖的怒火噴發出來,拔刀火併了王倫,他殺人之前還要罵道:“量你是個落第窮儒,胸中又沒文學,怎做得山寨之主!”狠狠的出了一口惡氣。
然而,居士我想說是:林沖殺王倫,最關鍵的原因並不是為了出胸中惡氣,而是因為王倫德不配位,無法帶領梁山走向輝煌,甚至會讓梁山在他手上衰落滅亡。且聽居士我慢慢道來:
《水滸傳》一書中寫了很多山寨,梁山之外還有桃花山、二龍山等等,然而其他的山寨一般都只有兩三位頭領,發展的潛力並不大。唯有梁山佔據了八百里水泊,物產豐富,易守難攻,前途無量。所以梁山最巔峰的時期能容納一百單八位頭領,是眾山寨中的王者。
梁山具有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大有發展空間。然而王倫時代的梁山也是危機重重,因為王倫等幾個頭領就佔據了這麼大一個山寨,必然引起各路英雄豪傑的覬覦。比如阮氏弟兄提起王倫一夥人“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錦,成甕吃酒,大塊吃肉”,羨慕不已。而且他們看不起王倫,說他只是個落第舉子,手下摸著天杜遷、雲裡金剛宋萬和旱地忽律朱貴全不足為懼,唯有林沖武藝高強,是個勁敵。晁蓋一行人被官府緝捕後,也不問王倫同不同意,直接在梁山泊裡殺了官兵,真是沒把王倫等人看在眼裡。
此時的梁山寨主王倫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廣納天下英雄好漢,把梁山做成令天下豪傑仰望拜服的巨大山寨,否則梁山早晚有一天會被其他勢力。然而王倫卻不思進取,並不想把梁山做大做強。其實也不是王倫不想做大,而是他的本事不夠,只能領導杜遷、宋萬、朱貴這樣的慫貨,來個本領高強的林沖,王倫就感覺壓不住了。因此王倫嫉賢妒能,不肯收林沖入夥。現在王倫看到晁蓋一行人人多勢眾,更是生起畏懼之心,不肯接納他們。因此王倫成了制約梁山發展的最大障礙。
林沖在上梁山之前是八十萬禁軍教頭,不論武藝還是見識,都遠在王倫之上,他怎會看不出梁山的發展潛力,又怎會不知道梁山面臨的危機呢?他知道自己眼前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與王倫集團一同滅亡,一條是改換門庭除掉王倫!於是在晁蓋等人到來後,林沖看到了希望,便有了王倫慘死刀下的一幕。
-
24 # 上頭派掌門
我以前也很討厭王倫,甚至有些恨他,多讀幾遍《水滸傳》之後,雖然也不怎麼喜歡他,但恨意全消,心中更多的是同情。宋代讀書人的地位很高,考取功名的難度相對也比較低,王倫可能也確實是能力不足、水平有限,連秀才都沒考中。之後他想著自己“創業”,於是拉著杜遷來落草,開創了梁山基業。接著宋萬也來了,他們佔據了梁山八百里水泊,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落得個逍遙自在。
在古代,老百姓成為流民後,只能嘯聚山林,但你王倫是個讀書人,非要往綠林裡鑽,本身就是在自尋死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即便成功了,也不可能長久,王倫就是最好的例子。林沖上山後,王倫擔心自己土皇帝的地位不保,不肯收留。杜遷和宋萬還是有些江湖氣的,力勸王倫留下林沖。很好理解,杜遷和宋萬把林沖當成了同類人,而王倫認為林沖是個武夫,況且揹負深仇大恨,手上的血跡未乾。
楊志出場後,王倫及其恭敬,併力勸楊志入夥。王倫也算與楊志有舊,並且能夠確定楊志不會奪他的寨主之位,也不排除他有拉攏楊志以制衡林沖的想法。我們看到了,王倫的主要毛病不是嫉賢妒能,他的事業心已經滿足了,自保是第一位的,因此他只接納對他的地位沒有威脅的人。晁蓋等人上山,等於來了一群虎,王倫要麼讓位,要麼拒收,他選擇後者也是人之常情,誰願意把自己辛苦積攢的家業拱手讓人?
吳用看出了林沖的怒色,並使了反間計,借林沖之手殺了王倫。其實,我倒覺得是林沖有意為之,他這麼做一為解恨,二為自己日後的發展。金聖嘆說“林沖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都使人怕”,林沖確實是個狠人,對妻子夠狠,對魯智深夠狠,對自己夠狠,當然對王倫就更狠了。吳用的反間計林沖必然已經算到,於是他面露不滿之色;他在梁山屈居第四,始終不動聲色,也確實“熬得住,把得牢”。
王倫正在送別晁蓋等人,結果林沖“雙眼圓睜”“大喝”,然後“大怒”,隨後“從衣襟底下摰出一把明晃晃的刀來”,一刀捅進了王倫的心臟,又一刀,把頭砍了下來。林沖殺人時,從不手軟,一貫地快而狠。此時的林沖已沒有任何顧忌,梁山又是法外之地。殺王倫,不違江湖道義,他不僅出了心中惡氣,報了仇,還成了大功臣。有了晁蓋等人的加入,有了十萬生辰綱,梁山必定更加壯大,他也才有機會實現“威震泰山東”的理想。
-
25 # 生活問道
《水滸傳》中王倫在任何場合都被掛以嫉賢妒能的標籤,成了小肚雞腸的代名詞。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我看未必。
王倫第一次出現是在林沖無路可去的情況下出自柴大官人的口中。其實從柴大官人的描述中,我們實在無法同後來真實登場的王倫劃等號。
我們來看看柴進是怎麼描述的。
“山東濟州管下一個水鄉,地名梁山泊……如今有三個好漢,在那裡紮寨。為頭的喚做白衣秀士王倫……那三個好漢,聚集著七八百小嘍羅,打家劫舍;多有做下彌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裡躲災避難,他都收留在彼。”
從這裡來看,王倫的名號能反映出他的出身。在那個年代,有文化的人做土匪本身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了,這說明王倫絕不是頭腦簡單的莽夫。再有,王倫在內總共只有三個頭領,但是還有很多做下彌天大罪的人投靠,所以,這些人應該都是普通老百姓,頂多是殺個人而已,沒有觸及到執政者的利益,所以這些人收留了也沒有大礙。
但林沖不同。林沖官職是八十萬禁軍教頭,這可是響噹噹的高階階層。而林沖的遭遇天下無人不知,得罪的可是當今權傾一世的高太師。收留林沖,無疑是對梁山帶來致命的打擊。
說王倫膽怯也好,嫉妒也罷。王倫並不是造反,他只是在這個世道上被逼著找到自己的活路,上山落草為寇,打家劫舍只是他的生活方式。但是一旦收留林沖,性質就變了,變成了與整個大宋王朝作對。
出於政治的敏感,王倫果斷拒絕林沖的加入。但是礙於柴大官人的面子,他給出了林沖納投名狀的條件。在古代江湖,落草為寇納投名狀是規矩,意思是殺了人了就只能死心塌地的做土匪了。
以林沖之前做的事,可比投名狀嚴重多了,王倫不可能不知道,那他為什麼還要給林沖提這個要求?這就是王倫的厲害之處。王倫雖然沒見過林沖,但是瞭解林沖,林沖刀下無冤魂。
如此瞭解林沖的人,會擔心林沖搶他的交椅嗎?顯然,這是作者給我們的一個錯覺。還有一件事也可以證明這個論斷。
林沖第三天被逼無奈,狠下心來納投名狀,結果遇到了走背運的楊志。楊志與林沖激戰不分勝負時,王倫聞訊趕來,力邀楊志上山入夥。要知道,楊志武功可是不在林沖之下的,王倫難道就不怕楊志奪了他的交椅?他了解林沖,可是不瞭解楊志的。
楊志和林沖不同之處在於,楊志只是個背運的名門之後,並沒有得罪過手握大權的人物。如果加盟,只會增強梁山實力,而不會給梁山帶來危險。
在楊志委婉的拒絕後,王倫只能接受林沖加盟的現實。這個時候,林沖在梁山的訊息已經不可能隱瞞了,如果有災難到來,無論林沖在與不在,高俅都不會放過樑山了,既然這樣,接納了反而是件好事。在接納了林沖後,王倫立刻安排人去打探訊息。
可以說,自從林沖上山,王倫每一天都是在提心吊膽中度過。他畢竟只是個想安生過點好日子的秀才。
林沖同樣窩火。自從逢難遇變開始,他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他上梁山,一是無奈之舉,天下之大,已經沒有他的容身之處了。二是他的心裡被仇恨填滿,他恨不得殺了高俅。可是王倫偏偏是個胸無大志的酸儒,做了土匪又唯唯諾諾。這兩個人就這麼在提心吊膽和窩火中得過且過,誰也不知道這兩根乾柴會因為什麼事被點燃。
晁蓋七人的出現徹底打亂了平靜的水面。
其實,上梁山是在劫生辰綱時制訂的計劃的一部分。這也是幾個人共同的理想去處,因為梁山好漢的大名這個時候在一定範圍內已經是個品牌了。連阮氏三兄弟這麼好的功夫想吃條大魚都是個奢侈,原因就是有梁山好漢在,水深處去不得。這個時候,梁山在所有人心中是被神話了的福地洞天。
七個人劫了生辰綱滿心歡喜的投奔梁山,卻給了王倫致命的打擊。
如果收留這七個人,來自於官府的圍剿和報復是躲不過的,那個時候就不是落草為寇這麼簡單了,而是實實在在的謀反了。這個底線是王倫所不能觸碰的。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普天之下,如果梁山不收留,晁蓋等人必死無疑),吳用敏銳的感覺到了林沖可以利用。果不其然,吳用的一番話點燃了林沖心中壓抑已久的怒火。頭腦簡單的林沖將這一切的罪過以“嫉賢妒能,心胸狹窄”安到了王倫頭上,並且一怒之下殺了王倫。
吳用巧妙的利用林沖除掉了王倫,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梁山。而林沖弒殺頭領,卻失去了道義。畢竟,王倫並沒有謀害出賣過任何一個人,哪怕這個人給他帶來多大的威脅。
王倫死在了自己的膽怯,安於現狀。他和眾人商量時提到的也是梁山的安危,從這個角度來說,王倫是無辜的。但絕不是嫉賢妒能,小肚雞腸導致了他的死亡。我們從小說中能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他在寫到這一節時,用的是“火併”一詞,火併可是沒有任何褒義的。
果然,火併了王倫的林沖,不但沒有迎來人生的高峰,沒有迎來雪恨的那一天,反而在詔安的路上被拋棄了。不知道林沖在臨死前是不是後悔過自己當年的“火併”王倫呢?
回覆列表
有句俗話小洞爬不出大蛇,樑上八百里水坡是容龍虎之地,一小小長蟲怎樣佔之,王倫不僅心胸狹窄,而且目光短淺,在當時社會背景下,一個無能之輩佔有梁山那麼大的能源之地,他的結局是遲早的事。
王倫錯在自己的能力太弱,無能而且狹隘,佔這麼大的風水寶地還想著過自己安穩小曰子,林沖入夥本應熱情接納,並像宋江式地禮讓一翻,反而想方設法把林沖擠走,我想他擠英雄豪傑不是一次兩次,做得事也是熟門熟路,晁蓋眾人投梁山還是故計重施,容不任何一個能人,被林沖誅殺是在情理之中,林沖不殺,晁蓋等人也要殺!(林沖只能向著晁蓋,不會向著王倫),即使晁蓋等人不殺,也會被後來上梁山的魯智深和武松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