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塗塗指點江山
-
22 # 閒來無事聊聊歷史
明朝的歷史上,我們最常知道的就是朱元璋,因為他建立了明朝。其實大家之所以瞭解他,並不是因為知道他有過多麼偉大的功勞,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人們對他的醜化,說他長的很醜,所以很多人都知道了,歷史上這樣一位長相不佳的皇帝。但是,朱元璋在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朝代的推動作用,也正是因為他,所以我們歷史上的程序,才進一步的向前發展,朝代的更替也有他的作用。
而朱元璋有一個兒子,叫做朱棣,比較有名的事件,就是他和他的侄子朱允文競爭王位,兩個人在政治上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且都有一定的方法可以將國家治理的很好。但是因為朱允文還比較年輕,再加上他沒有強硬的手段,所以和朱棣相比還是稍顯要弱勢一些。因為這種原因,最後還是朱棣當上了皇帝,那麼,朱棣在位的這麼長時間裡面,他做出過哪些突出的貢獻呢?
一,擴大國家領土,北伐
我們看歷史上作戰的時候,有這樣一個規律,就是如果是敵方來的信使,一般是不會對他動任何手腳的。可是在朱棣與一次蒙古的使者接見的時候,卻發現蒙古人殺了他們的信使,這樣的行為讓明朝的臉面上無光。而這也讓原本已經趨於和平的兩個國家,重新變得有了矛盾,所以,朱棣作為一個皇帝,自然不能夠讓自己的國家丟了這麼大的面子,他非常生氣,決定派出士兵去討伐。
但是其實這件事,並不一定是這種直接矛盾導致的結果,在以前的時候,明朝和蒙古之間就存在很多的矛盾。雖然各代君王都曾經派出過使者,想要和蒙古國形成一種互利共贏的關係。但大概是因為蒙古並不滿足,只屈於國土的邊疆地區,所以一直和中原保持著非常惡劣的關係,他們還和其他的國家相勾結,意圖對明朝發動比較大的攻擊。是因為有這種歷史條件的作用下,所以這場戰爭最後才爆發了。
二,提高了國家的名氣
已經在很長時間之前,蒙古和其他的少數民族,就已經結成了一部分的勢力,意圖對中原地區發動大規模的武力威脅。而當時朱棣對蒙古發動攻擊的時候,他已經明確的知道了他們有部分殘留的人,正在慢慢的滲透到中原的內部,所以為了遏制這種情況,進一步的擴大,為了讓事情不再變得更嚴重,他才毅然決然的決定,先下手。因為只有搶佔了戰爭的先機,最後才有可能取得勝利。
三,大規模清繳,擴大了勢力範圍
這場戰爭持續了很長的時間,甚至朱棣曾經五次進入到蒙古親自指揮作戰,皇帝親征不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也能夠極大的鼓舞士兵的力氣,讓他們更加拼命的向前,保衛自己生活的國家和人民。而朱棣的這種行為,也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功,在一段時間裡面,他甚至完全清剿了明朝邊緣地區滲透的那些蒙古人的勢力。
但是這場戰爭發生在朱棣剛剛建立起自己的政權開始的時候,所以那個時候國家並不穩定,也有可能這樣大規模的戰爭發生,會讓國家產生一定的損傷。但是不得不說,他這幾次的打仗,都讓我們的國家開始有了很大的威名,如果一個國家能讓其他國家害怕的話,那麼就說明他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
其實這次的北伐戰爭,在歷史上有很多的爭論,有人認為,這次行動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也有人認為,朱棣的這次向北方進攻是一次錯誤的選擇。但是其實如果我們從比較大的局面來看,這次北伐給明朝帶來了很多的好處,因為這場戰爭持續了很長的時間,所以一共有五次大規模戰爭的爆發,而這種戰爭的爆發,讓明朝的勢力進一步擴大,甚至將蒙古完全納入了自己的懷抱。
-
23 # 藝文雜記
先說結論,無論怎麼講,朱棣的功勞再大,也不能夠僭越,與開國太祖爭功勞的,畢竟沒有朱元璋就沒有明朝,也沒有朱棣。
明太祖開國,從無到有明太祖朱元璋,從一個放牛發起家,開創了一個強大的明帝國,一路的艱苦卓絕是可想而知的,沒有太祖的開創,也就沒有明朝,所以貢獻大肯定是太祖朱元璋。
雖然明太祖是打天下的英雄,但是治理天下,確是還是有待商榷的,尤其是在他晚年的時候,屢屢發動大獄,誅殺功臣宿將。
這樣的做法,其實是非常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發展的,再加上太子朱標的早亡,太祖沒有考慮其它皇子的感受,立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為之後的政變埋下了禍根。
永樂帝拓疆,做大做強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作為太祖四子的朱棣,功勞卓著,本就心存芥蒂,再加上建文帝即位後,厲行削藩政策,更回惹怒了朱棣 。
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攻破南京,正式即位取代了僅僅在位四年的建文帝朱允炆。雖然永樂帝上位的方式諸多詬病,但是他的治國能力確是高出一籌。
朱棣即位後,繼續了削藩政策,用來削弱其它勢力,保證自己帝位的穩固。永樂帝為了開疆拓土,遷都北京,北平府為順天府,修建了我們現在還能看到的紫禁城。
永樂治下的經濟得到了極大繁榮,文化上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編撰了著名的《永樂大典》。總之,永樂帝也為明帝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奠定了明朝兩百多年發展的堅實基礎。
-
24 # 炫邁凱
兩人身份不同,所以看待角度問題不同。
首先朱元璋,布衣皇帝,起於草莽之間,開創明朝。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根正苗紅的農民皇帝,從農民沒經過當官一類,跨越到皇帝的人。這一點功勞是最大的,沒有朱元璋就沒有後面的一切。
但話又說回來,朱元璋原先是老百姓,看重的是老百姓的生活,生活好了,國家就穩定了。所以朱元璋定的很多策略都是穩定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發展,忽略了經濟內在的發展規律。再加上朱元璋加強中央集權和懲治貪汙腐敗真是厲害,所以國家在人少的時候,發展很好。
但是在中國古代社會,循例對這個國家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相比於清流更重要。(清流指那些筆桿子活著的人,永遠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人)所以朱元璋在國家後期發展中,那些政策確實不太適合。
因此朱元璋在國家建立方面功勞最大,國家發展方面缺乏一定的功績。
再來看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少年跟隨父親南征北戰,後來駐守北平,防備蒙古人。朱棣生長的環境還是比較充滿熱血的,不但擁有他父親那樣的熱血和勇氣,朱棣還讀過書,視野比他父親更開闊。
朱棣透過靖難之役登基稱帝,遷都北平,改名為北京。這一項決定對於明朝來說太好了。因為對於明朝的威脅來自於北方,所以重點也在北方。
朱棣五徵漠北,打擊蒙古人頭都抬不起來。派鄭和下西洋(先不管目的是啥,結果是帶回來海外資訊,大量財富。最終被禁),增強國力。
這些都是有助於國家發展的!朱元璋廢丞相,啥事自己幹。朱棣覺得太累,耽誤事,索性來一個內閣,一般行政都能處理過來,皇帝有更多時間考慮其他事情。事實證明一段制度哪怕遇到一個不大行的皇帝,也能保證國家穩步運營。
-
25 # 裴應軍
朱棣對於明朝後世的影響和功績更大。朱元璋開創了明朝的基業,奠定了明朝發展的基礎,而明成祖朱棣被公認為一個多智多謀和精力充沛的征戰者,透過他的征剿和對外的遠征,他完善了開國皇帝的豐功偉績,並使明朝的力量和影響達到了頂峰。他被譽為一個有幹勁和獻身精神的統治者,他恢復了儒家治國之術和重新建立起古代的政制;他又被譽為一個把帝國南北兩部分統一起來從而為王朝奠定新基礎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之治
朱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
朱元璋深知災荒給農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後常常減免受災和受戰爭影響的地區的農民的賦稅,或給以救濟。多次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大型的租稅蠲免。洪武二年是明初第一次大規模地蠲免賦稅。之後的三年、四年、九年,也曾在應天、河南、北平、山東、江西、兩浙等地陸續蠲免賦稅。[117]到洪武二十四年統計時天下田土,已達到3,874,746頃。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朱元璋還十分愛惜民力,提倡節儉。在朱元璋措施的推動下,農民生產熱忱高漲。明初農業發展迅速,元末農村的殘破景象得以改觀。農業生產的恢復發展,促進明代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朱元璋的休養生息政策鞏固了新王朝的統治,穩定了農民生活,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明成祖朱棣:永樂盛世
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為標榜文治,命翰林侍讀學士解縉等人,廣採天下書籍,分類編輯成書,不厭浩繁。第二年冬便編成了一部大型類書,朱棣命名為《文獻大成》。但朱棣仍嫌此書簡略,又命姚廣孝等人重修,自有書契以來,凡經、史、子、集、百家、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各書無不包羅。永樂五年(1407年),書成,朱棣賜名《永樂大典》。這是一部規模空前的大型類書。全書22937 卷,其中僅目錄就有16 卷,共11095 冊,總計約三億七千萬字。自先秦至明初,所引書七八千種之多,儲存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極為珍貴。
永樂四年(1406年),詔建北京宮殿。[64永樂七年(1409年)後,朱棣多次北巡,長期住在北京,而以太子監國南京,天下奏章都要送往北京行在所。朱棣時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同時,提出“為治之道,在於寬猛適中”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士人,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過事佛、道教之風,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為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回覆列表
朱元璋和朱棣都是明朝的皇帝,從歷史功績上來看,這兩位皇帝哪個更厲害一些?
第一個朱元璋的起點非常低,起於微末。出生於普通農民家庭,翻開家譜,往上數八代沒有一個鄉鎮科級幹部。而且朱元璋本人曾經做過社會最底層的乞丐,一路流浪一路討飯,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但朱元璋卻實現了社會階層的躍遷,直接從社會最底層爬到了皇帝的位置,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歷史上很多的豪門貴族能取得輝煌的成就,都是好幾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而朱元璋是個人奮鬥的結果。
朱元璋是開國皇帝,一個人能從社會最底層一直爬到社會的最頂端,中間跨越了無數的階層,跨越了無數的困難。其中的艱辛與困苦可想而知。沒有特殊的才能,沒有堅韌的毅力,沒有良好的運氣是不可能的,到達這個目標的。
第二個朱元璋取得的成就非常高。他是從外族統治的元朝手中,奪回了漢人的統治權,避免了漢文明的進一步被傷害,把外族統治了三四百年的北方地區重新迴歸到漢人的統治(從北宋開始,直到元朝被推翻,北方的燕雲十六州等地區,就一直在北方少數民族的統治下)重新開創了漢人統治的基業,讓漢民族的主體文化,能夠得以完整的繼續下去,重新成為東亞這塊大陸上的主體文化,這份功勞完全可以和漢高祖、唐太宗相比,光這一點就功不可沒。
朱棣和朱元璋相比,最起碼他的起點就很高,他一出生,就已經是皇帝的兒子了,身份就是王爺。光這個王爺的身份就有極大的號召力。一個王爺要想升到皇帝,中間只差了那麼一兩步。有些運氣好的王爺,根本就不需要努力,就可以直接一步登天當上皇帝,比如明朝的嘉靖皇帝,本來是湖北的一個王爺,因為前任皇帝沒有兒子,他被選中為接班人,直接一步登天成了明朝的皇帝,只不過朱棣當上皇帝稍微費了點勁而已。
不過從歷史角度來看,朱棣的功勞也挺大。他遷都北京,出征漠北,編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每一件事單獨拿出來都是可以永久載入史冊的大事。從他上述的功勞來看,完全可以和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相比。
總的來說,朱棣和朱元璋相比還是差了一點,畢竟朱棣還是借了朱元璋的一點點力量,他是站在一個巨人的肩膀上,取得了一個更高的成就,難度相對來說小一點。朱元璋完全是從最底層爬起來,所遇到的困難和波折並不是我們普通人所能想象到的。而朱元璋在整個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個人魅力,性格特點,都體現了他作為一個帝王的優秀品質。
但是也有網友不贊同這個觀點,他們認為朱棣要更厲害一些。因為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一共有83個封建王朝,因此開國皇帝也就有83個,但是能取得朱棣這樣偉大功績的卻寥寥無幾。我們來分析一下朱棣所做的事情。第一個遷都,即使放到現代社會,一個國家想遷都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韓國說了好多年的遷都,到現在都沒有成功。第二個出征漠北,開疆拓土,把北元打得毫無招架能力,對明朝不再有威脅。第三個編修《永樂大典》,為中華文化保留了寶貴的文化遺產。第四個鄭和下西洋,開創了航海新時代,最遠到達了非洲的好望角,文治武功全都齊備,達到了帝王的巔峰狀態。從這點上來說,朱棣確實是超過朱元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