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柿柿紅愛吃肉
-
2 # 農業老徐
馬鈴薯(土豆)播種方法有:
精選種薯、種薯切塊、種薯催芽、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查苗補苗、中耕培土、適時追肥、病蟲防治、適時收穫。
病蟲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環腐病、瘡痂病、癌腫病等等。
馬鈴薯高產種植管理
一、馬鈴薯的播種方法
1.選擇健康無病害、薯皮表面光滑有色澤、重量為1-2兩的健康種薯;對於表皮龜裂、芽眼壞死、含有病斑的塊莖,則淘汰。
2.種薯切塊有利於促進塊莖內外氧氣交換,加快馬鈴薯薯塊發芽與出苗;切塊時,容易透過切刀傳病,從而使得馬鈴薯出現爛種、缺苗、發病率高的現象;切塊重量在20-30g最為合適;切塊時選擇縱切,使得每個塊都能有頂端優勢的芽眼。
3.種薯前催芽,既可以有效促進馬鈴薯早熟,提高產量,有利於在催芽過程中及時淘汰爛薯,減少播種後的病株率或缺苗斷條,有利於馬鈴薯全苗壯苗生長;種薯催芽具體操作為:將種薯與沙分層相間放置,厚度為3-4層,同時要保證溫度在20度以內且長期溼潤的環境下,經過10天種薯就會萌芽。
4.馬鈴薯結薯盛期最適合的溫度在15-25度範圍內;秋薯最佳播種時間在九月下旬到十月下旬;冬薯最佳播種時間在十二月下旬到一月中旬。
5.每畝地栽種馬鈴薯在6000株範圍內,每棵植株2-3莖最為合適。
二、馬鈴薯的田間管理
1.馬鈴薯出苗後及時查苗補苗,保證全苗生長;補苗時,發現穴坑中有病爛薯,則先要將周圍的土壤挖掉後在補苗,這也是為了防止新補苗被侵染;當土壤處於乾旱狀態時,則可以透過挖穴澆水施入少量肥料後栽苗,可以有效減少緩苗時間,使其快速生長。
2.中耕鬆土有利於土壤疏鬆透氣,促進根系生長匍匐莖伸長和塊莖膨大;在馬鈴薯苗出苗前,如果土壤表面板結,則需要進行鬆土,這樣有利於出苗;在齊苗後需進行第一次中耕,深8-10cm,同時配合除草同時進行;第一次中耕後的10-15天進行第二次中耕,深度稍淺;馬鈴薯現蕾時進行第三次中耕,深度要淺。
3.馬鈴薯出苗後,用清糞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促進幼苗快速生長;馬鈴薯現蕾期結合培土追施一次結薯肥,追施肥主要以鉀肥為主,配施氮肥,施肥量需根據植株生長而定;開花後無需施肥,但是如果馬鈴薯在後期出現早衰現象,在可以對葉面噴施磷鉀或微量元素。
4.常見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環腐病、瘡痂病、癌腫病等;常見蟲害有:瓢蟲、土蠶、蚜蟲、蠐螬、螻蛄等;晚疫病需及早用波爾多液或瑞毒黴進行防治;青枯病可以透過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以及使用小整薯作種等進行防治;蟲害可以用藥劑或者人工捕殺等措施進行防治。
5.當植株停止生長,莖葉大範圍枯黃、塊莖易與匍匐莖分離、周皮變硬,則最馬鈴薯最佳收穫期;利用塊莖則需要提前5-7天進行收穫,這樣有利於減輕生長後期高溫的不利影響,提高種性。
衝施和葉面噴灑:畝用5kg金科德有機矽衝施肥,出苗後衝施一次,之後葉面噴2-3次金科德有機矽葉面肥,50ml兌一噴壺(30斤水)。(抗根腐病,抗地下害蟲,土豆地瓜個頭均勻,光滑度好,瓜秧不易倒伏。)
金科德矽肥系列產品是目前肥效長,肥效強,螯合矽,價效比高的廣譜生態無公害肥料。該產品先後在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近百種農作物及經濟作物生長與管理方面推廣應用,並取得了巨大成功,贏得了光大使用者好評。
實踐證明,“金科德”矽肥系列產品對於促進植物根系生長。,有效殺滅土壤有害菌株,增強作物抗性,預防重茬及病蟲害,根腐病等,能夠有效打破土壤板結,調節土壤酸鹼度,降解土壤和植物化學物質殘留,增強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農產品品質與性狀,增產增收,為廣大農民朋友擺脫種植與管理困惑,培育無公害產品,保障食品安全,提高經濟效益帶來福音。
-
3 # 阿陽視角
馬鈴薯播種方法有哪些?優點是什麼?
馬鈴薯播種方法有
(1) 溝點種法在已春耕耙耱平整好的地上,先用犁開溝,溝 深10〜15釐米,隨後按株距要求將準備好的種薯點入溝中,種薯 上面再施種肥(腐熟好的有機肥料),然後再開犁覆土。種完一行 後,空一犁再點種,即所謂“隔犁播種”,行距50釐米左右,依次 類推,最後再耙耱覆蓋,或按行距要求用犁開溝點種均可。 優點是 省工省力,簡便易行,速度快,質量好,播種深度一致,適於大面 積推廣應用。
(2) 穴點種法在已耕翻平整的地上,按株行距要求先划行或 打線,然後用鐵鍬按播種深度進行挖窩點種。再施種肥、覆土。優 點是株、行距規格整齊,質量較好,不會倒亂上下土層。在墒情不 足的情況下,採用挖窩點種有利於保墒出全苗。
但人工作業比較費 工費力,只適於小面積採用。機械播種法國外普遍採用機械播種法,播種前先按要求 調節好株、行距,再用拖拉機作為牽引動力播種,種薯一律採用整薯。
優點是速度快,株行距規格一致,播種深度均勻,出苗整齊, 開溝、點種、覆土一次作業即可完成,省工省力,抗旱保墒。
馬鈴薯播種方法
據試驗,種植馬鈴薯的地塊,深耕30—33cm比耕翻13cm的增產20%以上;深耕27cm並且充分細耙的比淺耕13cm細耙的增產15%左右,一般來說“秋耕宜深,春耕宜淺”,在冬季雪少風大和早春少雨乾旱地區,進行冬鎮壓和春頂凌耙耱,是抗旱保苗的重要措施之一。
馬鈴薯開溝播種方法
先用犁開溝,溝深l0cm,隨後按株距要求將切好的種塊點入溝中,種塊上面施種肥(腐熟有機肥),然後覆土,一般行距50cm左右,即所謂“隔犁播種”法。適用於大面積播種。
馬鈴薯挖穴播種方法
按株行距要求在已耕翻平整好的地上划行或打線,然後按株距和深度要求用鐵鍁挖窩點種,再施入種肥並覆土。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株距、行距、播種深度規格整齊,質量較好,不會倒亂上下土層,適用於春季乾旱時挖窩點種。
馬鈴薯機器播種方法
這是發達地區普遍採用的方法。動力牽引,播種均為機械化操作,不同的是種薯一律採用整薯。
不論利用那種方法,播種深度是關鍵,一般來說,土壤質地疏鬆和乾旱條件下可播深些,深度以12~15cm為宜。過淺易受高溫和乾旱影響。土壤質地黏重和溼澇的條件下可播淺些,深度以8~l0cm為宜,過深易造成爛種或延長出苗期。
種薯處理:
(一)精選種薯
在選用良種的基礎上,選擇薯形規整,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徵,薯皮光滑、色澤鮮明,重量為1-2兩大小適中的健康種薯作種。選擇種薯時,要嚴格去除表皮龜裂、畸形、尖頭、芽眼壞死、生有病斑或臍部黑腐的塊莖。
(二)切塊與小整薯作種
種薯切塊種植,能促進塊莖內外氧氣交換,破除休眠,提早發芽和出苗。但切塊時,易透過切刀傳病,引起爛種、缺苗或增加田間發病率,加快品種退化。切塊過大,用種量大,一般以切成20-30克為宜。切塊時要縱切,使每一個切塊都帶有頂端優勢的芽眼。切塊時要剔除病薯,切塊的用具要嚴格消毒,以防傳病。
小整薯作種,可避免切刀傳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強,播後出苗早而整齊,每穴芽數、主莖數及塊莖數增多。因而採用25克左右健壯小薯作種,有顯著的防病增產效果。但小薯一般生長期短,成熟度低,休眠期長,而且後期常有早衰現象。栽培上需要掌握適當的密度、作好催芽處理,增施鉀肥,並配合相應的氮磷肥,才能發揮小薯作種的生產潛力。
(三)催芽
催芽是馬鈴薯栽培中一個防病豐產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進早熟,提高產量。同時,催芽過程中,可淘汰病爛薯,減少播種後田間病株率或缺苗斷條,有利於全苗壯苗。催芽方法:將種薯與沙分層相間放置,厚度約3-4層,並保持在20℃左右的最適溫度和經常溼潤的狀態下,種薯經10天左右即可萌芽。催芽時,種薯用0.5-1ppm赤黴素液或0.1-0.2%高錳酸鉀液浸種10-15分鐘或用2%硫脲浸種20分鐘,均可提高催芽效果。
選地整地:
馬鈴薯是不耐連作的作物。種植馬鈴薯的地塊要選擇三年內沒有種過馬鈴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塊。馬鈴薯對連作反應很敏感,生產上一定要避免連作。如果一塊地上連續種植馬鈴薯,不但引起病害嚴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養分失調,特別是某些微量元素,使馬鈴薯生長不良,植株矮小,產量低,品質差。馬鈴薯與玉米、小麥等植物輪作增產效果較好。
馬鈴薯塊莖膨大需要疏鬆肥沃的土壤。因此,種植馬鈴薯的地塊最好選擇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且排水良好、耕層深厚、疏鬆的砂壤土。前作收穫後,要進行深耕細耙,然後作畦。畦的寬窄和高低要視地勢、土壤水分而定。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寬畦,地勢低,排水不良的則要作窄畦或高畦。
施足基肥:
馬鈴薯在生長期中形成大量的莖葉和塊莖,因此,需要的營養物質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鉀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對馬鈴薯增產起著重要的作用。馬鈴薯的基肥要佔總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廄肥和人畜糞等有肥機為主,配合磷、鉀肥。一般畝施有肥機1000-1500公斤,過磷酸鈣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基肥應結合作畦或挖穴施於10釐米以下的土層中,以利於植株吸收和疏鬆結薯層。播種時,每畝用腐熟的人畜糞尿20-30擔,或氮素化肥5-8公斤作種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齊,促苗健壯生長。
適時播種:
確定馬鈴薯播種適期的重要條件是生育期的溫度。原則上要使馬鈴薯結薯盛期處在日平均溫度15-25℃條件下。而適於塊莖持續生長的這段時期愈長,總重量也愈高。多數是收了晚稻或中稻以後種植。秋薯以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種為好,冬薯以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播種為宜。
合理密植:
構成馬鈴薯的產量因素是單位面積株數與單株產量的乘積。單株產量是由單株結薯數字與單薯重確定的。而群體增產與單株增產之間是矛盾的。當單位面積株數增加時,單株產量相應降低,兩者都與栽植密度存在著一定依存關係。在一定密度的範圍內,群體的產量隨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單株產量隨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確定密度必須考慮群體產量與個體產量兩個相矛盾因素協調統一。如果密度小時,雖然單株發育好,產量高,但由於單位面積內總株數小,結薯較少,產量不高。如果密度過大,雖然總株數多,但單薯重很低,同樣產量不高。因此,合理密植就是要使單位面積內有一個合理的群體結構,既能使個體發育良好,又能發揮群體的增產作用,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從而獲得高產。從群體和個體協調發展考慮,馬鈴薯在一般栽培水平下,每畝種6000株左右,每株2-3莖較為適宜。
田間管理:
(一)查苗補苗
馬鈴薯出齊後,要及時進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時補苗,以保證全苗。補苗的方法是:播種時鈄多餘的薯塊密植于田間地頭,用來補苗。補苗時,缺穴中如有病爛薯,要先將病薯和其周圍土挖掉再補苗。土壤乾旱時,應挖穴澆水且結合施用少量肥料後栽苗,以減少緩苗時間,儘快恢復生長。如果沒有備用苗,可從田間出苗的壟行間,選取多苗的穴,自其母薯塊基部掰下多餘的苗,進行移植補苗。
(二)中耕培土
中耕鬆土,使結薯層土壤疏鬆通氣,利於根系生長、匍匐莖伸長和塊莖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結,應進行鬆土,以利出苗。齊苗後及時進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釐米,並結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後10-15天,進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淺。現蕾時,進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中耕更淺。並結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過10釐米,以增厚結薯層,避免薯塊外露,降低品質。
(三)追肥
馬鈴薯從播種到出苗時間較長,出苗後,要及早用清糞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進幼苗迅速生長。現蕾期結合培土追施一次結薯肥,以鉀肥為主,配合氮肥,施肥量視植株長勢長相而定。開花以後,一般不再施肥,若後期表現脫肥早衰現象,可用磷鉀或結合微量元素進行葉面噴施。
(四)防治病蟲害
馬鈴薯的病害較多,常見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環腐病、瘡痂病、癌腫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較多時節和植株花期前後發生。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爾多液或瑞毒黴進行防治。青枯病目前藥劑防治較難,防治方法主要透過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以及用小整薯作種等措施進行防治。
馬鈴薯的害蟲主要有瓢蟲、土蠶、蚜蟲、蠐螬、螻蛄等,可用藥劑或人工捕殺等措施防治。
收穫果實:
馬鈴薯當植株生長停止,莖葉大部分枯黃時,塊莖很容易與匍匐莖分離,周皮變硬,比重增磊,幹物質含量達最高限度,即為食用塊莖的最適收穫期,利用塊莖應提前5-7天收穫,以減輕生長後期高溫的不利影響,提高種性。
馬鈴薯的生長條件
馬鈴薯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溼潤的土壤環境。
馬鈴薯對溫度的要求: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地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馬鈴薯傳入中國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據說是華僑從東南亞一帶引進的,在21世紀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二位。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佈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
適時採收
當發現土豆就得莖葉開始變得枯黃時,就代表土豆基本上已經成熟了,這個時候就可以進行採收。在採收前的一到兩週時間內就要停止澆水,在採收的一個星期前,把種植地上的部分莖葉割除掉,讓土豆在地內進行最後的成熟。採收的當天最好是晴天,採收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傷害到土豆,而且挖出來的土豆要避免陽光長時間的照射,土豆的表皮被曬的時間太長就會變綠,會影響到外觀和質量。
-
4 # 天然去雕飾
地塊選擇:選擇耕作層深厚,土壤疏鬆,光照好,排灌方便、中等或中上等肥力的地塊。每個村地塊要儘量成片集中。精細整地:種植馬鈴薯的土地要進行深耕細耙,精細培土,使土壤疏鬆,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
選種、切種、種薯處理:種薯要無病、無傷、無裂,尤其以6錢—1兩左右的小薯塊整薯做種最好。大塊薯做種,要處理好切塊,切薯一般都在室內。所用刀板等用具應嚴格消毒,切刀要快、薄,絕對乾淨,一般準備兩把刀,一把泡在75%的酒精液、0.1%的高錳酸鉀溶液或鹽水裡,當用做切薯的刀切到病薯時要馬上換刀並及時淘汰病薯。切薯時要豎切,要保證每個薯塊有2個以上芽眼。
合理密植,提高種植質量和規格播種時間在1月中下旬至2月初為宜,採用雙壟高埂方法播種,根據品種特性和土壤肥力一般採用3尺播幅,即大行距1.8尺,小行距1.2尺。窩距6寸,畝播種6600窩;或2.8尺播幅,大行距1.8尺,小行距1尺,畝播種7100窩。播種要求深、直、勻。即深犁、深種,深蓋土,播種深度在7.5寸左右。播種要選擇晴天或陰天,不能在雨天播種或大雨後立即播種。套種地6尺(1200米下地方採用)或5.5尺(1200米以上地方採用)開廂,3尺在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種植2行春薯,兩行間距離為1尺,播種後將兩行覆土蓋成一壟。予留行內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植兩行玉米。
合理施肥底肥以施充分腐熟農家肥和馬鈴薯專用肥為主,每畝施用農家肥1500~2500公斤,馬鈴薯專用肥60~80公斤,或45%硫酸鉀複合肥40公斤。幼苗出齊後,結合中耕重施一次速效提苗肥,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現蕾前苗高20釐米左右時,結合培土再施一次結薯肥,畝用糞水700公斤潑施,結薯期(植株開花前後)用3%的磷酸二氫鉀加3%的尿素溶液噴莖葉1~2次,根外追肥時加入0.1%硫酸銅和硼酸混合液增產效果更好。
中耕管理馬鈴薯出苗後,應及時中耕除草。出苗一個月左右,第一次中耕、除草、培土,把空行內的土培一部分到馬鈴薯行上;間隔一個月左右,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培土,儘量把空行的土培到馬鈴薯種植行上,使埂高達到6寸~9寸,使埂面形成壟,空行形成溝,春旱時有利於灌水,夏季降雨集中的時候,有利於排水。一般進行中耕壘埂2~3次,真正達到深種深蓋,從而保證馬鈴薯生長所需的養分和水分,使馬鈴薯塊莖全部深埋土內,以增加結薯量,提高產量。
摘花去蕾對於結漿果較強的品種,在馬鈴薯現蕾後,要及時摘除花蕾,以避免因開花結果造成的養分消耗,保證薯塊的養分供給。
病害防治第一次用藥在出苗一個月左右,第一次中耕、除草、培土的時候,第二次用藥在洋芋現蕾期,出現高溫高溼天氣時第三次用藥。農藥應交替使用,避免產生抗藥性。除了上述特點,及時瞭解農業資訊以及農業技術頁必不可少。
-
5 # 持若平凡
馬鈴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土豆”,在北方的土地上,最常見的就是它的身影了。可以說是深得北方農民伯伯的喜愛。每年市場上對於馬鈴薯的需求量都很大,我們吃的“土豆粉”的原材料就是馬鈴薯,還有各種各樣美味的薯片,也是馬鈴薯的產物。平日裡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馬鈴薯的蹤影,而馬鈴薯的種植方法也是有兩種,一種是整薯種植,另一種就是切塊種植。顧名思義,“整薯種植”就是直接將一整個馬鈴薯當做種子,而“切塊種植”就是將馬鈴薯切塊後再進行種植。雖然說種植馬鈴薯並不難,但是種植方法卻是農民伯伯們最頭疼的一個問題,到底應該選擇哪一個種植方法?
優勢又是怎樣的呢?
對於整薯種植,它有三個非常突出的優勢:第一個就是減少病害,因為是一整個馬鈴薯,所以就不會出現“腐根”的問題,就連“青枯病”的可能都會大大降低。因為在切塊過程中,大家需要用道具進行處理,在這個過程中就有可能會出現“感染”,引發很多問題。
第二個優勢就是出苗比較整齊,即便是在很惡劣的天氣中,整薯也不會出現腐爛的問題,輕輕鬆鬆保護馬鈴薯裡面的養分和水分,出苗肯定是會比較整齊的。第三個就是可以大大提高產量,道理也非常簡單:因為整薯可以分化出很多主莖,主莖越多就意味著生長的馬鈴薯數量越多,而且個頭還是很大的呢。這樣一來產量就提高了,效益也會提高。
看了整薯種植的優勢,就知道切塊種植的一些劣勢了。不過切塊種植肯定還是有很多“過人之處”的,比如成本。這個隨便一想就知道,一個整薯可以切成很多個薯塊,這樣算下來,成本可不是一般的低,恐怕要低好幾倍了。
除此之外,切塊種植還有一個又是,那就是可以更好的利用芽眼。很多整薯都是處於休眠期,而切塊就可以促進它的發芽,輕鬆打破休眠,可以更快出芽。
-
6 # 棒奔霸
馬鈴薯作為我國四大主糧,這幾年種植面積持續增長,馬鈴薯適應能力較強,適合多地進行種植,加上馬鈴薯種植較為簡單,管理粗放,適應性很強,馬鈴薯也成為村民種植的主要作物,馬鈴薯根據地域不同,根據地域的實際情況,採取合適的種植方法,才能給保證豐收,獲得喜人的產量,馬鈴薯主要的播種方法根據地域不同,主要有兩種方式進行。
馬鈴薯播種方式有起壟播種和平作兩種方式,這也是因地制宜的適宜不同環境,採取的不同種植方式,各有各自的特點,都能夠取得不錯的收穫,壟作和平作採取的方式不同,也是用於不同的種植環境,具體都有哪些好處呢?
壟作:壟作是種植馬鈴薯,要起壟播種,讓植株生長於壟上,這樣的種植方式,適宜於:高寒地區,或者是環境比較陰和潮溼的環境,土壤比較粘重的地帶,和地勢比較低窪的也都適用於起壟播種馬鈴薯,雨量較多而且集中的地帶也很適宜使用壟作,壟作的好處很多,主要是好處體現在保水增溫的效果顯而易見,對於馬鈴薯種植便於管理和灌溉,減少澆水量,也能夠省去很多的勞動力,缺點是種植間距大,沒有平作密度大,產量自然會有所減少。
平作:平原地帶多采取這樣的播種方式,適合種植於土壤深厚肥沃,馬鈴薯生長期間氣溫比較高,降雨量不多,而且蒸騰作用較大的地區,採取平作方式播種,方法是地面開溝之後,在溝內進行播種,然後將土壤覆蓋,播種完畢之後,我們觀看土地還是平平整整的,平作操作簡單,種植密度高,產量也較為理想,也是採取最多的一種播種方式。
播種方式:播種可以採取單壟單行進行播種,也可以採取單壟雙行進行種植,壟距根據當地實際氣候環境,以及土壤肥沃程度保持合適距離,一般情況下壟距在80--90釐米,能夠很好的起到防洪防澇的作用,有的地區也會在播種的時候,使用隨播種進行施肥的,也就是在播種的溝內進行化肥或者有機肥的使用,要保持肥料和種塊儘量隔開,避免產生燒灼情況發生,機器播種隨播隨起壟,如果是人工播種要儘量的減少晾墒的時間過長,保持好的墒情,才能利於馬鈴薯發芽生長。
播種的密度:馬鈴薯播種的密度跟地塊、土壤肥沃程度以及生長環境有直接關係,並非是種植越密集,就能夠收穫好的產量,種植密度過高,生長空間不足,養分供給不暢,看似種植的數量多,但單薯產量卻很低,總體的產量是不高的,種植密度過於少,道理正好相反,單株結果率很不錯,總體產量自然會下滑很多,合理的進行馬鈴薯密度種植,才能有很好的收穫,可以根據行距80--90,柱距18--30釐米的種植間距參考種植,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
7 # 平頭鄧哥
馬鈴薯的種植技術和優點:
一、精選種薯:
在選用良種的基礎上,選擇薯形規整,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徵,薯皮光滑、色澤鮮明,重量為1-2兩大小適中的健康種薯作種。選擇種薯時,要嚴格去除表皮龜裂、畸形、尖頭、芽眼壞死、生有病斑或臍部黑腐的塊莖。
二、切塊與小整薯作種:
種薯切塊種植,能促進塊莖內外氧氣交換,破除休眠,提早發芽和出苗。但切塊時,易透過切刀傳病,引起爛種、缺苗或增加田間發病率,加快品種退化。切塊過大,用種量大,一般以切成20-30克為宜。切塊時要縱切,使每一個切塊都帶有頂端優勢的芽眼。切塊時要剔除病薯,切塊的用具要嚴格消毒,以防傳病。小整薯作種,可避免切刀傳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強,播後出苗早而整齊,每穴芽數、主莖數及塊莖數增多。因而採用25克左右健壯小薯作種,有顯著的防病增產效果。但小薯一般生長期短,成熟度低,休眠期長,而且後期常有早衰現象。栽培上需要掌握適當的密度、作好催芽處理,增施鉀肥,並配合相應的氮磷肥,才能發揮小薯作種的生產潛力。
三、催芽:
將種薯與沙分層相間放置,厚度約3-4層,並保持在20℃左右的最適溫度和經常溼潤的狀態下,種薯經10天左右即可萌芽。催芽時,種薯用0.5-1ppm赤黴素液或0.1-0.2%高錳酸鉀液浸種10-15分鐘或用2%硫脲浸種20分鐘,均可提高催芽效果。馬鈴薯在生長期中形成大量的莖葉和塊莖,因此,需要的營養物質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鉀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對馬鈴薯增產起著重要的作用。馬鈴薯的基肥要佔總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廄肥和人畜糞等有肥機為主,配合磷、鉀肥。一般畝施有肥機1000-1500公斤,過磷酸鈣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
基肥應結合作畦或挖穴施於10釐米以下的土層中,以利於植株吸收和疏鬆結薯層。播種時,每畝用腐熟的人畜糞尿20-30擔,或氮素化肥5-8公斤作種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齊,促苗健壯生長。
-
8 # 沈二哥
馬鈴薯大家都知道吧,它是我們經常見到的蔬菜,馬鈴薯也被人們叫做土豆。它們有著圓溜溜的外表,看上去是非常的好玩。馬鈴薯的果實是生長在土壤裡面的,雖然它生長在土裡,但它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
生長環境:馬鈴薯是喜歡在冷涼的生長的,是一種喜歡低溫的蔬菜。它在地下的薯塊的形成與生長它是需要在涼爽溼潤、疏鬆透氣的土壤裡面生長的,馬鈴薯對於溫度也是有一定的要求。適合塊莖所生長的溫度是在18度左右,在地溫是高於25度左右的是,塊莖是會停止生長的。適合莖葉所生長的溫度是在15度左右,在已經超過39度的時候是會停止生長。
生長週期:1、休眠期;馬鈴薯塊莖在收穫的時候,應該放在一個適合發芽的環境裡,如果是長時間的不發芽,是屬於它的生理性自然的休眠,是因為對於環境的不適應。塊莖在休眠的時候是在匍匐莖尖端在停止生長與塊莖在開始膨大的時候。
2、發芽期;馬鈴薯在生長的時候是會從塊莖上的一些芽在萌發的時候,塊莖只有在解除了它的休眠,它的芽和苗才會有著明顯的生長。從芽萌到出苗的時間是它的發芽期,這個時候是主莖的第一段所生長的時間。生長速度和它的好壞,是種薯和發芽所需要的一些環境條件。
3、幼苗期;在出苗的時候一直到第六葉在展平的時候,它就完成了1個葉序的生長,是叫做“團棵”,是主莖所生長的第二段,就是馬鈴薯的幼苗期。幼苗期在經過的時間是比較短的,所以不論是春天種或者是秋天種就只有半個月的時間。
所需要注意的事項:適時的早播;要選擇一個時間早一些進行整地施肥和播種,可以讓馬鈴薯的整個生育期是處於比較冷涼和氣溫比較低的一個季節,是可以讓薯塊形成和它膨大的時候,避開溫度高的時間。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培土的厚度不要低於12釐米。
育種:在每個地方馬鈴薯所栽培的技術是會因為每個地區的氣溫條件不同而異。大部分都是選擇利用塊莖做無性的繁殖。但是為了預防切刀的傳染病毒與環腐病,應該選擇用直徑在3釐米左右的健康的種薯進行整薯播種。
選育的途徑主要是有:可以利用雜種和普通的品種所以進行種雜交。或者是利用一些新型的栽培品種和普通的栽培品種進行雜交。馬鈴薯的產量會比較高,對於環境的一些適應能力比較強。在選用塊莖的無性繁殖的時候,種薯會在土壤的溫度8度的條件裡就可以萌發生長。
-
9 # 農家榮妹子885
種馬鈴薯是最簡單的,首先把整塊地的草拔掉,挖出一個一個的小坑,小坑不要離得太近,太近了,長出來的馬鈴薯不怎麼大,把農家肥先放下去,把馬鈴薯發芽的部分全部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分開,切的時候小心千萬別把牙給切掉了。再到土灶裡面拿點柴木灰,拿個小盆放那個木灰,灰搞好了就把馬鈴薯放進去,再把灰跟馬鈴薯攪拌一下。就可以開始下地種了,種好了把土蓋上。就讓他慢慢地長出新芽,長到有一定的高度,地裡面有草了馬上給他拔掉,再給他鬆鬆土,再放一回農家肥。就不用管他了。等上一兩個月就可以成熟了。種菜跟做人基本上差不多。你細心的呵護它,它就會給你很好的收成。你種下去不問它的事,它是不會給你很滿意的答案。他們也會生氣的哦。它就是不長就是不長看你怎麼辦,只有像面對家人一樣的細心呵護,它也就高高興興的長大了。
-
10 # 天水椒農小哥
馬鈴薯在我們甘肅地區是大面積種植的農作物,而且也是我們的主食。我們種植馬鈴薯的方法只有兩種。
地膜種植馬鈴薯農村山坡地種植馬鈴薯主要問題就是土壤的墒情,因為山坡地澆不了水,而且在我們甘肅地區乾旱經常發生,所以我們可以採用地膜種植得方法來種植馬鈴薯,地膜種植不但可以保持土壤水分,而且比一般普通種植的土豆大,成熟的也早。
1,優點,地膜種植馬鈴薯產量高,個頭比較大,成熟的早,可以比普通種植的提前一個多月吃到新鮮的馬鈴薯。
2,缺點,如果種植的馬鈴薯比較多,那就地膜覆蓋面積大,需要的地膜多,地膜又比較貴,所以投資就比較大。如果種的少,自家吃的就完全可以採用。
普通種植方法。普通種植可以採取點種挖窩和行種。土豆不宜過深,同時可以施尿素來增加發芽的營養。等到苗出土一月後就可以鬆土施肥,在每個馬鈴薯苗的下面施肥,在鬆土的過程中用土蓋住,把土堆在苗的周圍。這樣就可以使土豆長得更大,不然土豆生長過程中會破土露出來,經風吹日曬就會變綠色,味道也會發麻。
1,優點,普通種植比地膜的投資少一點。可以澆水的地就可以這樣種植。
2,缺點,這樣種植如果沒有條件澆水的話就只能靠天吃飯,產量低。
馬鈴薯在山坡地是可以種植的,只要人勤快,經常給地裡施農家肥,空地時經常翻土,有莊稼時經常鬆土,施肥,只要土地肥沃,就能長出既大又多的馬鈴薯。
-
11 # 愛說的大叔字字暖人心
馬鈴薯也叫土豆和山藥蛋,是兼糧菜主食之一。馬鈴薯適應性強,南北方都可以種植。馬鈴薯種植的方法也是有多種的,可以在大棚裡種植還可以在大田裡種植,在生產上一般都是以大田種為主。有的地方種植是以其他蔬菜套種在一起,可以提高土地增收效益。套種時要起壟,鋪上塑膠薄膜打孔把土豆種種在穴孔裡,套種其他作物一定要錯開時間,以防一起生長爭奪土壤養分,弄得啥也長不成。
另外一種是大田種植,這種操作模式簡單,適合大面積種植。種植是以平地開溝種植,採用機播,還有人畜配合開溝點穴種的。
首先要選好地塊,要選在大豆和玉米茬地,切記不要連作。要施足漚熟的農家肥,也可配合施用含磷、鉀量大的複合肥。選種要選新培育的脫毒馬鈴薯,山西省馬鈴薯的品種繁多,主要有晉薯2號、晉薯8號、9號等。這些品種抗逆性強,平均畝產量可達2~3千公斤。
種前要選飽滿的芽眼,用刀切成小塊,要進行催芽,播種時要深耕,種子種在翻耕的虛土上有利種子紮根出芽,還能避免結出薯露地曬綠。
田間管理是最重要的環節,要經常去地裡檢視苗缺少的就及時補種,有雜草要及時鋤草中耕封壟,要大量向苗根壅土,促使根部的生長。有水源要結合土壤溼度適當澆水,低窪地要做好排水防澇,避免未成熟的薯塊腐爛。
病蟲害防治,馬鈴薯一般易發生晚疫病和病毒病及蟲害,發病前期用代森錳鋅可溼性劑噴霧,有蚜蟲和二十八星瓢蟲用溴氰菊酯來防治,為使馬鈴薯後期生長旺盛,可用磷酸二氫鉀葉面肥來補足養分。總之馬鈴薯種植和管理是很多的,大家最好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種植就可以了!
-
12 # 寧寧說的話
馬鈴薯的播種方式按照不同地域其實也有一些不同之處,但是大體上都是相同的,這主要得益於馬鈴薯具有很好的耐寒和耐旱屬性,所以在種植上面就顯得比較粗放一些了,在我老家裡面關於馬鈴薯的種植主要有以下三種種植方式。
一、典型的直接粗放型播種1、這種方式是很多農戶種植馬鈴薯的方式,也是種植時間最長的一種方式,在我老家裡面這種種植方式佔主要部分;
2、那麼按照種植規模的不同,小規模的話,直接先是施放好底肥之後直接挖坑點種,比較大規模的話,我家那邊主要是用牛耕點種的方式來進行,速度是很快的;
3、此類種植方式適用於傳統的一些馬鈴薯品種,話句話說就是對於品種的要求沒有那麼的“嚴格”,只要有地塊,直接點種就可以了;
4、此類種植方式最大程度的可以使馬鈴薯在山區裡面種植,這個是無可厚非的,尤其是在甘肅、陝西、山西地區就更加明顯了。
二、起壟和地膜化種植馬鈴薯1、此類種植方式是最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在我們甘肅定西現在大多數採用的是這樣的一種方式,這樣的種植方式優點有很多,對於馬鈴薯的質量和產量具有很好的提升效果,是很不錯的;
2、起壟種植有其典型的優越性,無論是傳統品種還是新興品種都幾乎是很適應的,所以大家在這點上用的也就比較多了;
3、和上面的種植方式一樣,現在很多農戶選擇在山地裡面用這樣的方式去種植,都是很不錯的。
三、溫室大棚裡面鋪地膜種植或者是不鋪設地膜種植1、此類種植方式的面積沒有前面兩個多,優點就是在馬鈴薯的質量上要比前面兩種好一些,尤其是在一些剛出來不久的新品種上面就表現的很明顯了;
2、此類種植方式主要在平原地區裡面使用的比較多,還有就是像新疆(北疆)地區這樣的方式是比較多的,說個實話,新疆的土豆燉起來軟爛的速度要快一些,口感不錯。
總結以上就是最常見的3種不同的馬鈴薯種植方式,各有各的優點,主要還是基於不同的實際環境情況來做的,大家可以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來選擇相應的種植方式。
-
13 # 清風徐徐xin
優點,因為馬鈴薯播種是直接把種子放進土裡,這樣的易存活,不會因為特別大的環境影響。只要不幹旱,基本上都能存活
-
14 # 興哥233738627
答:馬鈴薯又名土豆,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系發達,多為鬚根,葉是羽狀複葉,卵長圓形,花白色或藍紫色,萼鐘形,圓球形果實,種子腎形,黃色。馬鈴薯作為我國五大糧食作物之一被廣泛種植。那麼它的種植方法是怎麼樣的呢?
一.播前準備。
1.選地。馬鈴薯對土地的要求非常高,一般選擇保水保肥透氣性好的中性土壤。它的前茬最好是十字花科植物,例如:大白菜,油菜等。
2.整地。土地要精耕細作,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3.選種,種子處理。種薯要選擇一兩左右,表皮無損,色澤光亮,無病菌的薯塊兒做為種薯。大的種薯要切塊兒,播種前要對種薯進行殺菌消毒。可用50%多菌靈200倍液防毒5分鐘和55度熱水浸泡40秒消毒撈出備用。
二.播種方法。
1.播種時間。一般在一月下旬至二月上旬,地溫達到12攝氏度時,選擇無風晴天或陰天播種。
2.播種方法。採用雙壟高埂套種方法播種。為了達到生態的平衡,地塊兒的兩頭各種兩壟紅高粱,其株距30㎝,行距45㎝;土地中間是馬鈴薯與玉米套種間做。具體方法採用二二種植技術,即:二壟馬鈴薯二壟玉米。馬鈴薯行距50㎝,株距70㎝;玉米株距33㎝,行距50㎝,馬鈴薯與玉米行距75釐米。馬鈴薯與玉米每畝各保持在3000株左右。馬鈴薯播種要求深、直、勻!即深耕深種深蓋土。
3.合理施肥。每畝馬鈴薯施農家肥3000公斤,硫酸鉀複合肥20公斤。當幼苗出齊後,中耕除草施肥一次,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花蕾期二次中耕,使壟的高度達到33釐米左右,此時追施糞水1000公斤或700公斤沼液。當花蕾較多時要及時摘花去蕾,保證薯塊養分供應。
三.病蟲害管理。
1.只要我們前期選種工作做的得當,環腐病,晚疫病就很少發現。
2.蟲害主要是蚜蟲,金針蟲和地老虎。用百分之四十樂果乳油1000倍液消滅蚜蟲;用250毫升辛硫磷乳油加細土播種時撒在種薯旁邊可防金針蟲;用百分之九十敵百蟲1000倍液可防地老虎!還有很多害蟲,我就不多說了!
-
15 # 羅田慄先生
在已春耕耙耱平整好的地上,先用犁開溝,溝深10〜15釐米,隨後按株距要求將準備好的種薯點入溝中,種薯上面再施種肥(腐熟好的有機肥料),然後再開犁覆土,種完一行後,空一犁再點種,即所謂“隔犁播種”,行距50釐米左右,依次類推,最後再耙耱覆蓋,或按行距要求用犁開溝點種均可。優點是 省工省力,簡便易行,速度快,質量好,播種深度一致,適於大面 積推廣應用。
穴點種法;在已耕翻平整的地上,按株行距要求先划行或 打線,然後用鐵鍬按播種深度進行挖窩點種。再施種肥、覆土。優點是株、行距規格整齊,質量較好,不會倒亂上下土層。在墒情不足的情況下,採用挖窩點種有利於保墒出全苗。
這種比較費工費力,只適於小面積採用。
機械播種 法國外普遍採用機械播種法,播種前先按要求調節好株、行距,再用拖拉機作為牽引動力播種,種薯一律採用整薯。
優點是速度快,株行距規格一致,播種深度均勻,出苗整齊, 開溝、點種、覆土一次作業即可完成,省工省力,抗旱保墒。
望參考
-
16 # 真三農達人
導讀:馬鈴薯產量高,今年很多農戶打算種植。春耕備播之際,馬鈴薯種植技術需要熟悉掌握。
馬鈴薯種植要點從種薯選擇、種薯催芽、播種、肥水管理、中耕培土、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瞭解。使新技術、新方法得到推廣應用,提高大馬鈴薯種植戶的科學種植技術水平,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據瞭解,農林科學研究院集成了一系列適宜二作區推廣的馬鈴薯高效種植模式,探索出適宜太行山區採用的馬鈴薯套種夏玉米、小果樹模式,馬鈴薯複種夏甘薯、下花生模式;
適宜糧區採用的馬鈴薯複種夏玉米、夏穀子、夏大豆模式;適宜棉區採用的馬鈴薯套種棉花和馬鈴薯複種夏播棉模式;
適宜菜區推廣的一膜馬鈴薯複種大蔥、複種大白菜模式,兩膜馬鈴薯複種菜花、大頭菜模式,三膜馬鈴薯——越夏番茄——大白菜模式,四膜馬鈴薯——小白菜——夏黃瓜——秋黃瓜模式。
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二作區馬鈴薯高效種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術體系。以上一系列高效種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術的實施,特別適宜合作社和農場大面積種植,對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和實現行業技術跨越起到了促進作用,深受廣大農民歡迎,有力地推動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
馬鈴薯產業的健康穩步發展,得益於整合示範馬鈴薯脫毒種薯、水肥一體、水分高效利用等技術的推廣。
以合格種薯、綠色栽培技術及新栽培模式相結合,引導農民科學選用脫毒種薯,減少了肥料和農藥施用量。從新品種收集篩選、優質品種提純復壯、高產高效技術試驗等方面著手,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挖掘馬鈴薯增產潛力。系列種植技術的推廣,達到了作物增產、農民增收、改善生態環境的預期效益。
目前,我省馬鈴薯生產品種結構逐步最佳化,脫毒種薯應用率穩步提高,以“青薯九號”為主的現代化標準種植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儲藏、加工、銷售體系基本建成。
面對近年來市場需求多元化、生產供應週年化、產品銷售資訊化、產業發展綠色化的新形勢,我省馬鈴薯生產大戶及廣大農民,企求生產種植由過去追求規模數量向提升質量效益轉變。
馬鈴薯是常見的蔬菜,很多地區都有種植,種植戶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一般開花就意味著進入生殖生長階段了,但有時候發現馬鈴薯只長秧不結薯或結薯少的現象,其實跟溫度、水分、品種等有很大關係。
不同品種的馬鈴薯對光照、溫度的敏感度不同,春、秋適合馬鈴薯生長時間較短,很難達到中晚熟品種。容易出現“只長秧子不結薯”情況。
塊莖形成白天最適宜溫度為19-22℃、夜晚13-15℃,當氣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但莖葉卻適宜生長。因此種馬鈴薯若晚播或突遇高溫天氣,就容易出現塊莖不長而莖葉枝蔓生長旺盛,薯少或不結薯。
馬鈴薯對水分較為敏感,塊莖形成和生長期應保持土壤溼度適宜,若遇乾旱,塊莖很難或很少形成,應在塊莖形成和生長期遇乾旱應及時灌水。
馬鈴薯播種的深度一般在15-20cm,播種過淺,土壤溫度稍高,容易出現匍匐莖“竄箭”的現象;馬鈴薯生長期應適時培土,培土過淺,土溫變化大,保溫作用小,會影響塊莖形成和膨大。
早熟馬鈴薯的生育期較短,從出苗到僅有60天左右,選擇生育期長的作物搭配,可以縮短兩種作物間的共生期,儘量減少彼此間的相互影響。
馬鈴薯各個時期種植的都有,主要有春、秋、冬三個季節,若是在塊莖形成期遇高溫,意味播種過晚,容易遇雨季和高溫,則不利於薯塊形成,更不利於高產。
冬種馬鈴薯適宜播種期為12月下旬至1月上旬,過早過晚都不利於馬鈴薯上市,採用地膜覆蓋栽培的春馬鈴薯,時間宜在1月底至2月10日播種。
薯和冬播種季節溫度低,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有顯著增產效果,並可提早收穫上市在中低產水平下,增加密度的增產作用較大;而在高產水平時,以增加產量為主,大、中薯比例也要增加。因此,栽培上既要保記一定的株數,又要儘量提高單株產量。一般以75000-90000株/hm32,每株2~3莖,單株平均產量350g左右可獲得22500kg1m2左右的產量。
-
17 # 豔兒在農村
播種時無論採用那種播法,其覆土厚度不應小於7_9釐米,覆土可適當加厚並結合鎮壓,認防旱保墒,出苗前進行撈地,促使出苗整齊健壯
-
18 # 鄉野印記
土豆種植選擇平整、沒有蟲眼的種薯,然後和沙分層放置,保持溫度在20℃左右,控制溼度,10天左右可發芽。種植前選擇疏鬆肥沃的土地並進行耕作,做好畦,採用坑穴補種的方式,每個坑內放入2~3個種薯,幼苗出苗後7~10天施一次糞水。
1、選種

土豆在種植的時候要選擇外表平整、沒有的蟲眼的種薯,大小要合適,沒有明顯的芽根,重量最好在60~80克之間,這時讓其產量提高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2、催芽
將選好的種薯和沙分層放置,厚度大概3~4層,並保持溫度在20℃左右,空氣具有一定的溼潤性,一般10天左右即會萌芽。要想提高催芽效果,可以將種薯放進0.2%左右的高錳酸鉀中浸泡10~15分鐘。
3、選地整地

土豆塊莖較為膨大,因此在種植的時候首要選擇疏鬆肥沃的土壤,地勢要平坦,保證一定的排水透氣性。種植前要進行深耕細耙,做好畦,畦的寬窄要根據地勢以及土壤本身的水分而定,地勢高排水效能良好,可稍微做寬一點,地勢低排水差則做窄一些。
4、播種密度
種植時要控制好每株之間的距離,最好保證在30釐米左右,畦上播種可種植3~4行,採用坑穴補種的方法,在每個坑內放入2~3塊種薯,播種完之後緊壓土壤,以增加密度,提高出苗率,以後進行一次澆水,然後等待出苗。
5、田間管理

幼苗出土後要每7~10天施一次腐熟的糞水,促進植株生長加快,20~30天時要根據田地的情況進行鋤草,鋤草之後澆一次透水。在在幼苗沒有開花之前,要耕一次地,以提高土壤的疏鬆性,利於根部透氣。
-
19 # 小吳武俠功夫影視
休眠期;馬鈴薯塊莖在收穫的時候,應該放在一個適合發芽的環境裡,如果是長時間的不發芽,是屬於它的生理性自然的休眠,是因為對於環境的不適應。塊莖在休眠的時候是在匍匐莖尖端在停止生長與塊莖在開始膨大的時候。馬鈴薯還有著藥用價值,它比麵粉和大米有著更多的優點,是可以給人體提很多的熱量。多吃馬鈴薯還可以美容,它對於消化也是有著比較好的效果。
-
20 # 生態土雞133245707
在南方種植馬鈴薯有多種方法,介紹一種最筒單方便的辦法。先把土平整,不要翻耕都可以。整理好廂,寬1、2米,長10米,把有機肥或複合肥做底肥施足,把稻草鋪20公分厚,準備好了的馬鈴薯種一個一個放入草中,芽向上,一定种放到泥土上,以後看苗追肥,收穫時不用人工去挖,直按把稻草拿開拾,又幹淨,又輕身,又產量高。
回覆列表
你好,關於馬鈴薯播種方法大概有如下幾點:
1、選種。在播種前10-15天將種薯出窖,選擇薯形規則,薯皮光滑,沒有感病的種薯;剔除薯形不規則,畸形,表皮粗糙老化,芽眼突出,感病的種薯;對於小型種薯可採用整薯播種。
2、曬種。種薯出窖後,經過挑選,堆放在避風向陽處讓陽光照曬並經常翻動,10天左右當薯皮發綠,芽眼萌動時即可切種。曬種可起到殺菌,解除休眠,催芽,出苗整齊的作用。
3、種薯切塊。切塊不應太小,一般每塊種薯約25克,每公斤種薯切40塊左右,每個種薯帶1-2個芽眼,並且要切成立塊,不能切成薄片。切薯時遇到病爛薯,不但應立即扔掉,切刀還要用75%的酒精或0.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或5%來蘇爾溶液浸泡消毒。準備兩把切刀,每隔一段時間換一把,輪換使用。切塊後用生物菌肥或草木灰拌種並晾3-5天,起到增施鉀肥的作用和促進切口木栓化,避免播後爛塊缺苗。切塊應在播種前2-3天進行,不宜堆放時間過長,以免造成損失。
4、整地施肥。播前深耕25~30釐米。播前1~2天,每畝用48%地樂胺乳油150~200毫升或48%氟樂靈乳油100~125毫升對水30千克均勻噴霧地表,然後淺混土,可有效防除稗草、牛筋草、馬唐、狗尾草、莧、藜、馬齒莧等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及部分闊葉雜草。使用複合肥(11-18-16)或相近配方作種肥,尿素與硫酸鉀(或氮鉀複合肥)作追肥;種肥推薦用量50公斤/畝,苗期到塊莖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15~18公斤/畝,硫酸鉀8~12公斤/畝。
5、播種。根據栽培條件和天氣狀況確定播種時間,一般本地正常年份在4月下旬至5月中上旬,播種時行距70釐米,株距20釐米,畝保苗在4500株左右。播種深度根據土質和土壤墒情來確定,在乾旱和土質疏鬆的地塊可以播種深些,一般10-12釐米;在潮溼和土壤粘重的地塊,應播種淺些,以6-8釐米為宜,覆膜馬鈴薯保證10-12釐米播深。
5、馬鈴薯從播種到出苗一般25-30天左右,已播種地塊,要對雜草進行人工拔除,同時下雨後,要破板結,以利於提高地溫、透氣、保證出苗快、出苗整齊,為種薯出苗創造疏鬆的生長環境。等到馬鈴薯出齊後,及時進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釐米,並結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後10-15天,進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淺。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