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黑句本
-
22 # 尋根拜祖
漢文帝登基後,周勃兩次免相,退休養老期間,竟然無辜捲入謀反案,吃了幾個月的牢飯。很顯然,漢文帝對周勃充滿猜忌,時時不忘敲打周勃。而平定諸呂行動中的另一位功臣陳平,則要幸運得多,先出任左丞相,後又任獨相,安度晚年。
二人做了同一件事,為何晚年的境遇差別這麼大?漢文帝為何厚此薄彼呢?
二人壽數差異是客觀因素漢文帝登基後,對三位最主要的擁立之臣,分別作了如下安排:周勃任右丞相、陳平任左丞相、灌嬰任太尉。
這個任命符合三人的貢獻,他們也是追隨高祖劉邦建立大漢帝國,僅存的功臣派,此番“安劉”,居功至偉。
不過,君臣關係離不開權力和利益的均衡問題,坐上龍椅的漢文帝,在心存感激的同時,必然產生新的擔憂:他們會不會如法炮製,再擁立別人上位?
呂氏一族權勢不可謂不盛,槍把子始終在手,竟然被無兵無權的周勃等人搞得家破人亡,這種殺傷力,恁誰坐在龍椅上都要膽寒。所以猜忌不可避免,君臣摩擦幾乎是俗套的演出。
陳平要比周勃“幸運”,因為在漢文帝登基的第三年,即文帝前元二年,就病逝了。又過了兩年,灌嬰又找劉邦彙報工作去了。剩個周勃“不自覺”,一直活到文帝十一年,孤獨地立在那裡給漢文帝當靶子。
所以,不是陳平“高位不倒”,他早早地自己倒了。
當然,這個客觀因素絕不是主因,即使陳平跟周勃壽數等同,受打擊嚴重的還是周勃。
周勃的能力與崗位不匹配嚴格來講,把周勃陳平放在丞相位置,都有點勉為其難。劉邦駕崩前就交代呂雉,說陳平“智有餘,然難獨任”,需要用王陵跟他互補才可以勝任相位。
周勃呢?估計劉邦一臉懵逼:“怎麼會用周勃為相!咋想的?”
周勃行伍出身,善於治軍,長於軍事謀劃,可謂智勇雙全。但是如果放在朝政上,他這個吹喪出身的武夫,就顯得很拙劣。尤其是經過二十年和平發展,文治的複雜程度大大提高,周勃連丞相的職責都搞不清楚,怎麼可能勝任?
當週勃被漢文帝一問三不知時,漢文帝一臉失望。
陳平雖然沒有蕭何、曹參的治國才能,但是至少可以勉強勝任。漢文帝跟高帝對丞相的要求也不同,劉邦不懂治國,所以他必須將識人用人發揮到極致。漢文帝則不同,他本人就是治國能手,丞相於他來說只是助手,陳平這個能力夠用了。
很顯然,周勃連漢文帝的基本要求也達不到,成了佔著茅坑的那個人,早晚要被人攆走。
二人對皇權的威脅程度不一樣當然,第二個因素雖然讓漢文帝不高興,尚可以寬容一時,周勃對皇權的威脅,才是他遭受打擊的主因。相對於陳平來說,周勃的威脅程度更嚴重。
1.陳平是謀士,不具備核心地位
①陳平的附庸地位
陳平一生頗受劉邦欣賞,多次奉獻奇謀,但是劉邦很敏銳地指出,陳平當不了大任,到哪裡只能充當敲邊鼓的角色,用他的智可以,讓他獨立做事,他沒那兩下子。
幫別人出謀劃策,和拍板做決策,以及執行決策,這是三種不同型別的人。出謀劃策的人往往很聰明,能眼一看穿本質,也能找到對策,可是你要讓他做決策,他往往立刻陷入患得患失,做出跟自己想法相反的決定,甚至連思考問題也變得失聰。
這類人不光做不了決策者,甚至連執行者也做不了。執行人不需要“思想”,需要的是執行力,出謀劃策的往往思想太活躍,執行不力幾乎是通病。而且執行過程的領導力,也恰恰是這類人的短板。
所以,陳平這類謀主,註定只能做附庸,做別人的腦補。平定諸呂行動,他扮演的也是這個角色,周勃才是決策者,和行動總指揮。
②陳平的計謀映襯為人短板
陳平曾經感嘆說,自己一輩子獻了太多陰謀詭計,將來會禍及子孫。客觀來講,軍事對壘,陰謀詭計不違背道德,可是一個專長於陰謀的人,其格局肯定不會太高。
有人拿陳平跟張良作比較,認為陳平功不在張良之下。言過其實了,雖然陳平的功更顯性,但是從戰略高度上看,陳平跟張良的差距太大了。可以這麼形容,張良謀的是戰略,是全域性,是大勢。陳平謀的是戰術,是區域性。
所以,陳平一輩子都上升不到視野最高點,不是他不夠聰明,而是他的格局有限制,做人有短板。因此這類人即使做壞事都做不成!
陳平雖然是平定諸呂的核心人物之一,但是他跟軍隊系統距離很遠,他甚至一輩子也沒有跟軍隊發生過直接聯絡。
劉邦為何不打造一個能文能武的全才陳平?打造不了,陳平這種性格的人,在軍中不吃香,甚至被行伍出身的人看不起,估計到軍中一天都呆不下去就被轟走。
其實平定諸呂行動中,若非陸賈撮合,周勃一輩子都不會跟陳平合作,早在高祖時期,周勃和灌嬰就在劉邦面前,拼命詆譭陳平。
④陳平在朝中無勢力
陳平不光在染指不了軍隊,他在朝中也沒有勢力。陳平不是豐沛集團成員,又受到武將抵制,跟蕭何、曹參也沒有合作經歷,與後族若即若離,所以,陳平是“無黨派”人士。
其實這也是陳平智慧的地方,像他這種以陰謀立身的人,倘若糾纏於派系鬥爭,第一個受傷的一定是他。與其如此,他只抱定一棵大樹——皇權!
所以,漢文帝登基後,陳平會很知趣地做新皇的附庸,他沒有威脅皇權的動機和資本。
2.周勃對軍隊的影響力,是亂源
如果把陳平比作狐狸,周勃就是老虎,狐狸見人會逃,老虎則是有可能主動傷人!
①周勃有控制軍隊的能力
呂后稱制時期,為了掌控軍權,以呂產呂祿為南北軍首領,周勃這個掛名太尉,連軍營都進不去。按理來說,這個安排萬無一失,可是周勃就有能耐,憑他的人脈關係,突破軍隊管理的鐵律,奪了兵權。
漢文帝對平諸呂行動中的這些細節,不可能不掌握,周勃今天值得誇耀的功勳,卻正是皇帝深為忌憚的東西。漢文帝以庶系轉正,他對軍隊系統更陌生,雖然憑皇權掌握了軍隊,誰敢說周勃一張口,就沒玉璽管用?
②周勃是政治勢力的代表
到漢文帝登基時,劉邦的功臣勢力大多離世,周勃無疑是舊政治勢力的唯一代表,甚至是精神象徵,影響力極大。
漢文帝無意中撿了個皇位,慶幸之餘,最大的問題就是根基不深,外面遭受諸侯王質疑,內部不得不與政治勢力周旋。
就在灌嬰去世的當年,漢文帝為了削弱諸侯的影響,要求有封爵的全部離京就國,居然應者寥寥。漢文帝被迫釜底抽薪,逼周勃主動辭職,帶頭就國,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表面上看,這是周勃的大度,其實未嘗不是漢文帝與周勃的一次攤牌!
儘管史書把周勃陳平的軍事行動,說成是對諸呂反叛的平定,其實從頭到尾,諸呂既沒有反叛的動機,也沒有反叛的舉動。本質上,這是一次功臣勢力的政變,他們不甘心被呂氏排除在政治核心圈外,而發動的惡性政治事件。
漢文帝作為事變的既得利益者,必須承認事件的合法性,因此周勃戴上了正義的大帽子。可是漢文帝不可能不清楚事件本質,所以,從骨子裡講,他一定非常討厭周勃這一類亂臣賊子!
尤其讓人能以接受的是,周勃既然號稱“安劉”,請問為何謀害了包括少帝在內的,漢惠帝所有的兒子們?這哪是“安劉”?分明是為了個人利益,對劉氏嫡系滅門!
周勃與漢文帝之間應該有秘密史書沒講,筆者個人推斷,周勃之所以敢對漢惠帝一系滅門,很可能他與漢文帝之間有秘密協定。否則周勃沒理由冒險發動政變,把果實送給八竿子打不著的漢文帝。
就在漢文帝進京的當晚,周勃就迫不及待地提出與皇帝私下見面。我估計,當初雙方協議由薄昭代表漢文帝達成,周勃只不過希望在漢文帝登基前,得到親口承認。
漢文帝的韜略顯然勝過周勃,人家拒絕面談,並且推辭接受玉璽。這個舉動背後的潛臺詞,實際上是:我們之間沒有協議,你別怪我說話不算話,你也可以反悔,玉璽還在你手上,你可以改立別人做皇帝,要不要試試?
到這種地步,周勃哪有回頭路?他只好自嘆千年的狐狸遇上了萬年的妖,只好跪求奉上玉璽。
可是這個協議成了橫亙在周勃與漢文帝之間的定時炸彈,雙方一看到對方,就會想到協議,所以,忌憚不僅不能消除,反而加深。
周勃被迫辭官就國後,突然間莫名其妙地恐懼,總覺得到縣裡來辦事的官員,是來抓他的,嚇得天天枕戈待旦。接著就有人小報告打到漢文帝案頭:周勃謀反!
這個事件唯一解釋得通的邏輯就是:周勃徹底離開中央,成了死老虎,由此非常害怕炸彈引爆。所以,每每看到縣裡來人,就覺得是衝他來的,這才解釋得通。很顯然,周勃身邊有漢文帝的釘子,所以他反常的舉動,很快就被人告發。
漢文帝明知周勃已經沒有反叛能力,為何非要把他扔進監獄折磨幾個月呢?警告周勃唄:你天天披甲執銳沒有用,我分分鐘可以搞定你,保守秘密你就安度晚年,瞎動心思沒好果子吃!
周勃也是聰明人,他找誰求情呢?薄昭,為何是薄昭?薄昭是當初協議的知情人吶!所以,薄昭絕不是簡單的傳信人,而是替周勃帶去了一份“承諾書”,由此雙方和解,周勃回家抱孫子。
所以,周勃受到漢文帝打壓,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你不能怪漢文帝寡情,也不能同情周勃的無辜。事實上,從周勃決定發動政變那一刻起,就註定他的結果不會好。周勃遇上的是漢文帝,倘若換做另一位心狠手辣的皇帝,恐怕早就被幹掉了!
還是陳平識趣,儘管他相對安全,可是人家還是把安全工作做到了極致,早早跑到劉邦身邊尋求保護去了。
-
23 # 河東來
周勃、灌嬰是兵家貴族出身,因為脾氣使然,有時不知進退,導致禍起蕭牆,陳平是儒家平民出身,具有服從帝王的“美德”,故此知道進退,可以明哲保身。
-
24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同樣身為功臣,明顯周勃的能力要遠勝於陳平的。起碼在漢高祖劉邦看來,周勃要遠比陳平對漢朝來的重要。劉邦對陳平的評價是“平智有餘,然難獨任。”對於周勃,劉邦則評價道“安劉氏者必勃也。”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兩人能力高下,或者說對於漢朝的重要性。但能力強歸強,能力強並不一定代表能活的最久。相對於自保求生來說,陳平顯然要勝於周勃。要不然周勃立下滔天大功最後會被罷官去職,而陳平卻深受重用呢。
陳平自保的本事在一些小事當中就可以看出。比如劉邦臨死前,有人對劉邦說“樊噲跟呂后串通一氣,想等皇上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劉邦本身對呂后插手政事就十分的不滿,當他聽到有人說樊噲和呂后勾結,想在自己死後謀朝篡位後,劉邦大怒,所以劉邦採取了陳平的建議,命令陳平和周勃前往樊噲軍營,陳平在明,周勃在暗,等到了樊噲軍營就直接殺掉樊噲。
劉邦派遣陳平是因為信任陳平,結果陳平在接受任務後自己也開始合計了。陳平對周勃說“樊噲是皇帝的老部下,勞苦功高。況且他又是呂后的妹夫,可以說是皇親國戚,位高爵顯。眼下,皇帝正在氣頭上,萬一他後悔了,我們怎麼辦?再說現在高皇帝正在彌留之際,萬一我們殺了樊噲,呂后姐妹怪罪我們怎麼辦?”本來周勃是堅持要執行任務的。但讓陳平這麼一說也開始害怕起來了。最終周勃被陳平說動,他們對劉邦的命令陽奉陰違,到地方只抓樊噲,而不殺。之後把樊噲押送回京,具體如何處置讓劉邦自己決定,這樣一來他倆就可以置身於事外了。結果事情果然像陳平預料的一樣出現了意外,也得虧陳平沒有殺樊噲,否則真的按照周勃所說直接殺掉樊噲,那麼劉邦死後也就是他倆的死期。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開始專權,呂后死後,呂祿和呂產更是想要謀朝篡位,於是周勃和陳平商議誅殺呂氏匡扶漢室,因此周勃立下了擎天保駕之功,漢文帝即位後,周勃雖然被封為丞相,但他丞相的功勞和勢力顯然讓漢文帝這個藩王轉變成皇帝的人擔心不已。所以漢文帝逼迫周勃辭官後又封非常聽話的陳平為丞相。陳平這個一直深藏不露的人顯然更讓漢文帝放心。而周勃呢?要不是有漢文帝的母親薄姬說情,很可能周勃都無法善終。可見陳平和周勃兩人,能力和最終的下場完全不成正比。
-
25 # 劉一千五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正是漢朝周勃的寫照,他同晉朝滅蜀的鄧艾有十分相似之處。鄧艾對"艾,艾,艾故是幾艾"的回答:"鳳兮鳳兮故是一鳳",說明成大事者不與人謀,他們都殘疾人,與聾啞人相差無幾,口吃,幾乎要了他們的命。
周勃是“厚重少文”,而陳平是個口若懸河的人。劉邦把他們配在一起是有深刻考慮的。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密切配合,是安劉的最好搭檔。
文官就要會說,這是陳平的長處,武官只管打仗,這是周勃的長處。
所以,他一起經過了高祖,漢惠帝 ,呂后三代,到了漢文帝時代。情況就有變化了。
一,兩人立下大功,得到的位置讓漢文帝不放心,得到的賞賜鉅萬之多。得到的封地一增加。漢文帝幾乎沒有東西給兩人了。他們讓皇帝擔心,能有好果子吃嗎?沒有。這叫功高震主,其勢不遠也!
二,漢文帝曾經問他們,什麼叫在其位謀其事,不在其位不謀其事。你們兩個大官,一個丞相,一個太尉。沒見你們幹什麼事情哈。陳平說,我們是三公,用不著下基層,要找糧食找治慄都尉,搞治安我們廷尉,這不干我們的事。我們只替陛下出主意……這些話,也只有陳平回答得出。周勃是悶葫蘆,問死了也打不出個響屁。所以,在當大臣為朝廷官員時吃了大虧。
三,周勃是漢文帝親家。凡事要帶頭。不要給朕講價錢。諸侯就國,他們賴著不走,丞相你周勃帶個頭,回你的封地去。周勃就回去了。周勃回去後,有人看不慣人家,告周勃的狀,說周勃要反。漢文帝一聽,馬上把周勃抓起來,關人牢獄裡面。周勃把一萬多金送給漢文帝的舅舅薄昭,又用錢給牢獄裡的獄卒。兩方面用錢,事情才緩了點。漢文帝是害怕人家說獻話。才要治周勃的。至於說周勃要反,連小孩子都知道不可能。周勃再反,也不會反親家嘛!漢文帝是個對內苛刻,對外仁義的主子。他要求宗室外戚別給他添堵。要不,他不客氣。而對外姓大臣,幾乎是縱容不管。
四,這種性格,內斂深沉,其實就是揀弱的整。
交往,社交,要有必要的語言才能。周勃的短處就在於語言乏力,他有口吃,說話吃力,表達能力就差,就是一個正確的事情,要想說清楚,周勃都吃力。即使是君子,也有被人陷害的危險。
袁盎就對漢文帝說過,說周勃不是社稷之臣,連忠臣也差火侯,因為他沒早點起來拯救劉氏,而且,呂太后對他不錯,他後來把呂氏全滅了。這周勃有問題呀。再說,周勃已經很驕傲了,不太把皇帝放在眼裡。漢文帝一聽這種似是而非,寧可信其有,也不信其無。於是,對周勃的態度來了個九十度的大轉變。周勃一打聽,原來說這小子乾的好事,為了取得皇帝的青睞,居然說周勃的壞話。以後,周勃回封地天天穿甲衣,把自己包裝起來。而他明明知道這是人家構陷,也表達不出心頭的苦。
凡此種種,漢文帝是對自己的親家刮目相看了。周勃感到了危險,企圖找依靠,他找到了漢文帝舅舅薄昭,由於薄昭犯罪,一查,周勃受到牽連,周勃的處境自然就一天比一天麻煩了。
這些也許就是漢文帝壓制周勃而放任陳平的原因。
回覆列表
陳平不僅是楚漢戰場上第一流的陰謀大師,也是漢初朝堂上極具智慧的生存大師,與之相比,性格木訥剛強,少有權謀韜略的周勃就差了好些意思。
說到漢文帝即位後周勃屢造打壓,而陳平卻位居高位而不倒,關鍵在於一點,智者功高之時懂得進退之道,而莽夫受權勢榮耀所惑,極容易得意忘形。
周勃早年以編織薄曲(一種養蠶器具)為生,骨子裡是個粗人,當以太尉之職,掙得誅滅諸呂,擁立新主的第一功後,他就有些得意忘形了。
漢文帝由代地進京,剛過渭水橋,周勃在野心的驅使下就弄巧成拙地幹了一件蠢事,以至於漢文帝對他的印象極壞,戒備心很重。
周勃幹了什麼蠢事呢?
在渭水橋畔,他擺出第一功臣的架勢,想屏退漢文帝左右,私獻始制於秦始皇時期的那枚傳國玉璽。
用廟堂視角看,私獻玉璽有私授皇權的含義,周勃此舉有謀求權臣上位的嫌疑。
漢文帝劉恆不僅有帝王造化,也有帝王城府,因而周勃當場遭到了嚴詞拒絕。
幾乎從那一刻起,周勃日後甚為苦澀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反觀陳平,誅殺諸呂的關鍵陰謀都是他出的,他的功勞與周勃不相上下,但到了迎漢文帝進城即位的敏感時刻,他卻把首功的位子讓給了周勃。
漢文帝劉恆一向以仁厚示人,但剛坐上未央宮的大位,他就呈現出了有為之君的氣派,簡單說,他不可能做一個受制於臣的皇帝。
史料記載,進京的當天夜裡,漢文帝就頗為強硬地做了一件事——授任自己人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二軍;授任張武為郎中令,巡撫殿中。
漢文帝的這個動作透露出了極明顯的訊號,他並不信任太尉周勃,為了控制京城,確保皇宮安全,他必須分割周勃手裡的軍權。
周勃受權勢所惑,應該有過做權臣的念頭,但他畢竟不是趙高之流,所以對於漢文帝的強硬舉動,他不敢反抗,只能低頭順從。
漢文帝行事頗有章法,成功奪得最重要的軍權後,他便開始向包括周勃在內的朝中諸臣施恩。
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十月,剛即位一個月的漢文帝正式頒詔——
加封太尉周勃食邑一萬戶,賜金五千斤;加封丞相陳平、將軍灌嬰食邑各三千戶,賜金二千斤。
然而,在一片喜慶、祥和的氛圍裡,陳平卻異常的冷靜、狡猾。
《資治通鑑·漢紀五》記載,剛接受漢文帝的封賞,陳平就做了一件耐人尋味的事,他託病要求辭去右丞相的職務。漢文帝意味深長地問他,是否還有疾病之外的原因,陳平老謀深算地回答,在高帝時,周勃的功勞不如臣;這回誅滅諸呂,臣的功勞不如周勃,所以願意將右丞相之位讓給周勃。
陳平這話,稍有城府即能參透其中的名堂,表面看他是謙讓,實際他是以退為進,捧殺周勃。
陳平當初投奔劉邦受到重用時,率先站出來反對的就有周勃,有這層芥蒂在,加之朝堂向來險惡,周勃理應看透陳平的不良用心,然而因為天性木訥,又受到了權欲的驅使,周勃竟然當仁不讓地一屁股坐到了右丞相的位子上。
這還不算完,《資治通鑑·漢紀五》記載,周勃接任右丞相後常常面呈驕色,每回朝罷,他總是跨著大步趾高氣揚地退去。
面對這樣的周勃,漢文帝一邊隱忍著,一邊醞釀著打壓的機會。
不久,大漢朝堂即出現了這樣的一幕——
一次臨朝聽政,漢文帝還顧周勃隨口問道:一歲之內,天下決獄如何?周勃愣了半天,之後回答,臣不知。漢文帝又問,一歲之內,天下錢、谷出入幾何?周勃汗流浹背,茫然不知。
這時,漢文帝轉身問向已改任左丞相的陳平。
陳平當即答道:此二事各有專職,他們均為臣屬下。陛下欲知其數,臣可召來問之。
聽了這話,漢文帝作聲道:既然諸事都有人專管,足下作為左相還須主管何事呢?
陳平跪伏謝罪道:臣誠惶誠恐。陛下不知臣駑鈍,使臣待罪於左相之位。臣以為丞相之職,應是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撫百姓,勸農耕,育萬物;外鎮四夷諸侯,內統百官使之各盡其職。此上、下、內、外,便是丞相之職。倘有不當,陛下可責臣以罪。
漢文帝頷首稱道:卿言甚是。
很明顯,漢文帝和陳平在朝堂上默契地唱了一出打壓周勃的雙簧,從周勃的表現看,衝鋒陷陣他沒問題,擔任朝中第一相,他是真不行。
還好,經過這一遭打擊,周勃終於有所醒悟,隨後他便上書謝病,請還相印。
漢文帝沒有客氣,立即准奏,免去周勃相職,不再分左右相,專一以陳平為丞相,統領百官,總攬朝政。
瞧瞧陳平,玩陰謀從未失過水準,先辭一個右丞相,轉手就將左右丞相全拿到了手裡,而且還不遭漢文帝猜忌。
而周勃,上面得罪了漢文帝,身邊又防不住政敵,豈能不遭算計打擊。
陳平單獨為相不到一年,壽終正寢,創造了漢初朝堂上的奇蹟,歷經高帝、惠帝、呂后、文帝,四世不倒,登峰造極。
此時,木訥且不識時務的周勃又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陳平死後,他全身而退才算高明,但他卻在漢文帝的假意任用下,竟又一次復出為相了。
結果可想而知,不久,周勃即被驅出京城,到他所受的封國去了。
從巔峰再次跌入谷底,昔日叱吒風雲的大將軍終於被打回了草民的原形,因為擔心被殺,他日夜陷在恐慌之中,有時甚至戴盔披甲,令家丁各持兵械,嚴陣以待。
廟堂政治很殘酷,漢文帝抓住這個機會,以蓄意謀反的罪名將老邁的周勃投入大獄,並有處死的意思。
所幸那一階段,大漢朝堂上好人不少,許多人站出來為周勃說話,其中就包括具有權威的薄太后。
薄太后不滿地對兒子漢文帝說,想當初,周勃手掌皇帝玉璽,身兼北軍統帥,卻沒有造反;現如今身居偏遠小城,反倒造起反來了,這能教人信嗎?汝不知是聽信誰的讒言,竟做出此等屈害功臣的蠢事來!
漢文帝這才收手,赦免了周勃。
死裡逃生後,已成可憐人的周勃常常一個人對著夕陽喟然長嘆:“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
曾經叱吒風雲,到頭來小小的一個獄吏在周勃眼中都威嚴若神明,明代李贄讀史至此,寫下了八個字:“英雄到此,真堪墮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