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昨夜夢迴

    1900年,當八國聯軍即將進攻北京城,慈禧攜帶光緒倉皇西逃,但在臨行前,仍舊不忘將一個女人扔進井底。

    這個女人就是珍妃。

    所以後世有人以此做文章,大肆宣揚珍妃的深明大義,力挺光緒改革,是百日維新的關鍵人物之一。

    不得不說,腦洞挺大,還能扯!

    但抹黑慈禧也該根據史實,珍妃之死,完全是光緒沒有管教好,因為歷史上的珍妃,並不賢良淑德。

    珍妃是滿清鑲紅旗人,自幼跟隨身為廣州將軍的伯父在廣州生活,接觸了很多新鮮事物,這對她後來的得寵很有幫助。

    畢竟光緒皇帝一生很少出紫禁城,大道理也好山川地貌也好,都是從冷冰冰的字面上知曉。

    而珍妃的出場,使傀儡皇帝光緒,看到了一條曙光大道,突然發覺,原來這世上還有這麼多有趣的人和事。皇宮後院,表面上風平浪靜,背地裡暗流湧動。

    光緒本來對慈禧欽定的皇后隆裕就不喜歡,珍妃的姐姐謹妃又生性淡泊,屬於那種沒有情調的花瓶,所以活波好動的珍妃,立馬得到光緒的寵愛。

    但珍妃深知,此時帝國的真正掌舵者是慈禧,她只能依靠光緒這個副船長,做些儘量不影響航向的小動作。

    所以,略有心計的珍妃,不懼嚴寒,不叫苦不迭,整日整夜的陪伴光緒。

    帝王心再冷,也被嬌滴滴的小娘子感化了,於是珍妃開始吹光緒的枕頭風。

    依據滿清的宮廷制度,“妃”每年的例銀不過三百兩,如果自個兒用,可能還有盈餘,但珍妃為了跟皇帝身邊的太監宮女搞好關係,出手闊綽,三百兩銀子轉眼見底。

    怎麼辦?

    賣官啊,來錢賊快!

    操作方式挺簡單,由太監在外面接單子,珍妃找準時機向光緒求情。比如有一次珍妃收魯伯陽四萬金,賣給他一個上海道元的座位。這事後來被抖出來,光緒死命替珍妃扛下了!

    但是,珍妃依舊恃寵而驕。

    光緒十二年,珍妃接到一個大單子,玉銘索要四川鹽法道一職,這是個油水差事,掌督察鹽場生產、估平鹽價、管理水陸挽運事務。

    沒想到的是,光緒同意了!

    只不過官員到了這一級別,需要皇帝親自召見一下,光緒本來很給珍妃面子,哪怕知道玉銘以前沒有待過衙門,依舊願意相信他是隱士之流,只希望他把自身求學經歷及人生志向寫出來,這事就當揭過了。

    然而,玉銘是個文盲。

    光緒沒法下臺了,當他仍想把這事壓下去,就另選一人,意欲平息此事。只是,慈禧知道了,拿出後宮不得干政的祖宗規定,下懿旨命光緒嚴辦。

  • 2 # 雲舒森林

    恪順皇貴妃(1876年—1900年),即珍妃,他他拉氏,原任戶部右侍郎長敘之女,滿洲鑲紅旗人,光緒帝妃嬪,也是光緒最寵愛的妃子。《國聞備乘》:“惟珍妃生性乖巧、討人歡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與帝共食飲共樂,德宗尤寵愛之。

    ”光緒十五年(1889年)與姐姐(瑾妃)被入選宮中,封為珍嬪,後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得晉珍妃,光緒二十年因忤逆太后被褫衣廷杖,降為珍貴人,次年復升為珍妃。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慈禧太后強詞藉口帶走珍妃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輕惹出是非,有辱皇家顏面,被投井殺害,享年二十四歲,1901年春,清廷與八國聯軍講和,慈禧、光緒還朝。慈禧見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人將屍骨打撈出來,裝殮入棺,葬於阜成門外恩濟莊太監公墓南面的宮女墓地,企圖以“貞烈殉節”的名義掩世人耳目,併為此將珍妃追封為珍貴妃。慈禧死後,載灃將珍妃的死因從“投井自殺”改為“被崔玉貴投入井中溺亡”。民國二年(1913年)珍妃姐姐瑾妃做了太妃,才將她遷葬回崇陵妃園寢,並在珍妃井北側的門房為她佈置了一個小靈堂以供奉珍妃的牌位,靈堂上懸掛一額紙匾,上書“精衛通誠”,頌揚珍妃對清德宗的一片真情。

    中文名

    他他拉氏

    別名

    珍嬪,珍妃,珍貴人,恪順皇貴妃

    國籍

    清朝

    民族

    滿族(滿洲鑲紅旗人)

    出生地

    中國北京

    出生日期

    1876年2月27日(清光緒二年)

    逝世日期

    1900年8月15日(清光緒二十六年)

    職業

    清朝後妃

    信仰

    道教

    主要成就

    堅定的支援丈夫所推行變法維新,以成新政,以強中國

    夫君

    清德宗光緒皇帝

    姐姐

    端康皇貴太妃(即瑾妃)

    陵寢

    清西陵崇陵妃園寢

    病史

    脾胃不和,癲癇

    諡 號

    恪順皇貴妃

    籍旗

    滿洲鑲紅旗

    人物關係

    愛新覺羅·載湉

    丈夫

    瑾妃

    姐姐

    熱點關注

    解讀 清宮秘史:珍妃賣官敗露,被慈禧扒去衣服當眾杖刑

    偉大的愛情固然能穿越階層、國界甚至歷史,但歷史上的珍妃,可真不是什麼“白蓮花”。她的被貶、被囚乃至最後被投入井中,多少有些咎由自取。為何呢?很簡單,賣官搞貪腐。...

    2018-05-29

    人物生平

    滿洲鑲紅旗人,人們一般習慣按她曾獲封的珍妃來稱呼她,為清朝光緒皇帝的僅有的兩個妃嬪之一。

    珍妃生於光緒二年二月初三,為原任戶部右侍郎長敘之女。長敘有三子、五女。長子、次子、長女、次女、三女均為原配妻子所生;三子、四女、五女皆為妾生。四女就是後來的瑾妃,五女就是珍妃。

    珍妃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獵奇心強。她對皇宮中的繁文縟節、呆板的生活方式十分厭惡,尤其對宮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極為反感。她喜歡新生事物,喜歡過無拘無束的瀟灑生活。珍妃的性格,有先天因素的影響,也與她的成長環境有關。

    珍妃與其姐瑾妃自幼隨伯父長善在廣州長大。廣州將軍長善雖為武將,卻喜攬交文人墨客,他曾聘文廷式教習兩位侄女讀書。文廷式乃一代名士,後連榜高中得為榜眼。廣州是五口通商的最主要口岸城市,開放最早,與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接觸最早最多,受影響也最大,思想較內地開放許多。加之長善本人廣交名人雅士,其中多具有先進思想的著名人物,這些都對珍妃的思想和個性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再者,他的兩位長兄志銳、志鈞也都是思想比較開明的人物,她的母親也很開通,整個家庭對她的薰陶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珍妃十歲那年,長善卸任廣州將軍,她與姊姊隨同北返北京。

    珍妃白皙無瑕,五官清秀俊美,而且聰明伶俐,性格開朗。瑾妃稍遜於其妹,但也稱得上美人。光緒十四年(1889年)十月初五,珍妃兩姊妹被入選宮中,慈禧太后選定其弟(副都統桂祥)的女兒葉赫那拉氏(即隆裕皇后)為光緒帝之後,同時封13歲的她為珍嬪,15歲的姐姐封為瑾嬪(嬪為八等后妃中的第五等,次於皇后、皇貴妃、貴妃、妃)。

    直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正月初一,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得晉嬪為妃(前面還有皇后、皇貴妃、貴妃三個等級)。敦宜皇貴妃著封為敦宜榮慶皇貴妃,瑜妃著晉封瑜貴妃,珣妃著晉封珣貴妃,瑨嬪著晉封瑨妃,瑾嬪著晉封瑾妃,珍嬪著晉封珍妃。

    十月二十九日因忤逆太后以及被認定習尚浮華不尊家法,與瑾妃一起降為貴人。據說在降珍、瑾二妃為貴人的前一天,光緒帝在給慈禧請安時,慈禧鐵青著臉,不理睬他,光緒帝竟在地上跪了兩個多小時。最後慈禧惡狠狠地說:“瑾妃、珍妃的事,你不管,我來管。不能讓她們破壞家法,干預朝政。下去吧!”根據清宮檔案記載,證實珍妃在十月二十八日這天遭到了“褫衣廷杖”,即扒去衣服打。皇妃遭此懲處,這在有清一代是極為罕見的。翁同龢曾在慈禧面前為珍、瑾二妃求情,建議緩辦,但遭到拒絕。結果,不僅珍妃受到懲處,連瑾妃也受到妹妹的牽連。

    被牽連的不止瑾妃一人。十一月初二日,慈禧再降懿旨,將珍妃手下的太監高萬枝處死。在這樁事件中,先後受到株連的珍妃手下的太監還有永祿、宣五、王長泰、聶德平等數十人,有的被髮配充軍,有的被秘密處死,有的被立斃杖下。就連伺候珍妃的白姓宮女也被驅逐出宮。

    光緒二十一年恢復妃號。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初,八國聯軍集結兵力進攻北京,慈禧太后挾持光緒帝慌忙出逃。行前,命太監將幽禁於北三所壽藥房中的珍妃喚出,使其推入位於寧壽宮後貞順門的井中溺亡。當時,珍妃年僅24歲。

    《國聞備乘》:光緒大婚之後,與皇后不甚親睦,而與瑾妃相處漠漠。惟珍妃生性乖巧、討人歡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與帝共食飲共樂,德宗尤寵愛之。

    後而獲罪

    光緒為何喜歡珍妃,一方面是因為珍妃年齡尚小,活潑可愛,閱歷較淺所以毫無心計,另一方面是因為珍妃崇尚西學,對朝中之事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與光緒帝的維新思想不謀而合“德宗尤寵愛之,與皇后不甚親睦。”(《國聞備乘》)

    唐海沂《我的兩位姑母—珍妃、瑾妃》記載“白大姐說,隆裕為了報復,就和李蓮英及珍妃宮內的太監勾結起來,把一隻男人靴子放在珍妃的宮裡,妄圖汙衊她有姦情。為了這件事白大姐也受過拷打。後來又因珍妃有一件衣服的料子和經常進宮演戲的一個戲子的衣料一樣(據說戲子的衣料是光緒送的),隆裕抓著這件事又大作文章,致使珍妃遭受廷杖(扒開衣服,用塗有黃油漆的竹竿打)。"其中白大姐為珍妃身邊的宮人,所說值得重視。

    而皇后對於珍妃打擊後來也得到了太后的支援,由於珍妃的一些新潮思想如照相機事件等也引起了慈禧的反感,終於又一次引發了捱打事件,此次見於小德張過繼孫子張仲忱根據記憶其祖父的口述所輯《我的祖父小德張》光緒成年大婚時,老祖宗作主,把她孃家的內侄女隆裕立為皇后。這正是光緒內心最不滿的大事,婚後對隆裕皇后就非常冷淡,對珍妃極為寵愛。珍妃聰明、伶俐,有才學,也會哄人,討光緒的喜歡,老祖宗看見後特別生氣。光緒經常臨幸珍妃宮,隆裕皇后就氣肚子,向老祖宗訴苦,說珍妃不好。“除正宮隆裕皇后及珍妃外,還有瑾妃。珍妃與瑾妃是親姐妹,以珍妃長的漂亮,有學問,最得光緒寵愛,每日形影不離。光緒曾用庫存的珍珠、翡翠為珍妃串制珍珠旗袍一件,在陽光下,光彩奪目。有一天二人在御花園散步,正在玩賞高興時,被老祖宗撞見,珍妃來不及換衣服了,老祖宗大怒道:‘好哇!連我都沒捨得用這麼多珍珠串珠袍,你一個妃子竟敢這樣做。想當皇后怎麼著,誰封的?皇帝也太寵你了!’光緒和珍妃馬上跪在地上叩頭,請罪。老祖宗立即叫隨身的崔玉貴二總管給扒下來。回宮後還打了珍妃30竹竿子。小德張所談到珍妃此次珍珠串珠袍事件細節和其他材料如德齡的《瀛臺泣血記》中珍珠串珠袍事件能吻合,所以此事不能以傳說看待,並且有可能是有史可據的珍妃二次獲罪受杖的記載。

    珍妃還很大方,對宮中太監時有賞賜,太監們得些小恩小惠,也都竭力奉承這位“小主兒”。時間一長,這位“小主兒”也被捧得有點不知所以,漸漸失去自我節制。

    清宮有制,皇后每年例銀不過千兩,遞減至妃這一級別,每年僅300兩,嬪為200兩。珍妃用度不足,又不會節省,虧空日甚。野史傳言,其有過賣官鬻爵的拙劣行跡。

    胡思敬《國聞備乘》中亦載:“初太后拷問珍妃,於密室中搜得一簿,內書某月日收入河南巡撫裕長饋金若干。

    光緒當年十月二十九日下旨:“朕欽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本朝家法嚴明,凡在宮闈,從不敢幹預朝政。瑾妃、珍妃承侍掖廷,向稱淑慎……乃近來習尚浮華,屢有乞請之事,皇帝深慮漸不可長。據實面陳,若不量予儆戒,恐左右近侍藉以為夤緣矇蔽之階,患有不可勝防者。瑾妃、珍妃均著降為貴人(第七等),以示薄懲,而肅內政。”雖瑾珍二妃俱責受罰,但重點在珍妃。於是珍妃被施以"褫衣廷杖"的酷刑(褫衣廷杖,意為脫去衣服直接對肉體施刑),這一刑罰主要針對朝中大臣,在此之前還沒有過對嬪妃施刑的先例。慈禧太后對珍妃下此毒手,是希望藉此來警告此時帶領著帝黨大臣和後黨關於甲午戰爭之戰中戰與和的問題產生巨大分歧展開口水戰的光緒帝。

    此事同樣見於唐海沂《我的兩位姑母——珍妃、瑾妃》記載“珍妃、文廷式、志銳的行動引起了主和派的忌恨,加之文廷式、志銳又奏過李鴻章一本,因此李鴻章授意其心腹——御史楊崇伊,反奏“文廷式企圖支援珍妃奪嫡,取代隆裕皇后;反對慈禧聽政,支援光緒皇帝自主朝綱。”這樣,慈禧恨透了文廷式、志銳和珍妃。她本來就想廢掉珍妃,正無碴兒可找,藉此機會正可解心頭之恨。就下旨以“交通宮闈,擾亂朝綱”的罪名,將文廷式革職,趕出毓慶宮,永不錄用;志銳從禮部侍郎被貶職,出任烏里雅蘇臺(蒙古境內,距烏蘭巴托正西1800裡)參贊大臣。珍妃之事也把姐姐瑾妃牽連進去,姐妹雙雙受了廷杖,二妃從貴妃降為貴人。”

    此次珍妃捱打,應發生於光緒二十年十月二十八日,學界注意到珍妃脈案奇怪記載,,太醫張仲元脈案記載:“抽搐氣閉,牙關緊閉”、“人事不醒,周身筋脈顫動”、“惡寒發燒,周身筋脈疼痛”,這些現象只能以受過廷杖解釋。

    另外光緒帝在1894年曾杖責過慈禧太后寵監李蓮英,慈禧太后杖責珍妃,從某些方面來說,也是為了私憤。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帝被幽禁,作為為光緒帝發展了不少維新人才(如文廷式,志銳)的珍妃受到牽連,再次被施以褫衣廷杖,並幽閉於鍾粹宮後的北三所。

    《故宮通覽》中說珍妃被囚禁的這個小院原是明代奶媽養老居留的地方,珍妃入住後,正門被牢牢關上,打上內務府的十字封條,珍妃住在北房三間最西頭的一間,屋門從外面倒鎖著,吃飯、洗臉等均由下人從一扇活窗中端進遞出。珍妃所食為普通下人的飯,平時不準與人說話。逢年過節或每月初一、十五,這些別人高興的日子,看守她的一位老太監就代表慈禧對她進行訓斥。訓斥在午飯時進行,老太監指著珍妃的鼻子列數罪狀,珍妃得跪著聽訓。訓斥結束,珍妃還必須向上叩頭謝恩,她每天只許上一次廁所。

    沉井與後事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7月20日,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慈禧決定攜帶光緒等一行人出走西安。此時,大家都換了百姓布衣聚在寧壽宮後殿的樂壽堂,慈禧忽感觸前事,出珍妃於牢院。以“珍妃年輕貌美,必遭洋人侮辱,愧對列祖列宗。”等藉口,強詞帶走珍妃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輕惹出是非,因命太監將樂壽堂前的井蓋開啟,要珍妃自盡,珍妃不肯死。眾人遂令太監將珍妃推入井中,年僅二十五歲。執行此命的是慈禧的領班太監崔玉貴和宮女王德環。

    主流史學界認為珍妃的死因是因為支援光緒進行戊戌變法,向慈禧爭奪最高權力而觸怒了慈禧太后,但部分史學家認為,珍妃主要因多次違反宮闈禁忌,賣官受賄,再加上清德宗對她情有獨鍾,冷落了慈禧的親侄女隆裕皇后,最終落得被殺害的下場。

    1901年春,清廷與八國聯軍講和,慈禧、光緒等準備還朝。慈禧見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人將屍骨打撈出來,裝殮入棺,葬於阜成門外恩濟莊太監公墓南面的宮女墓地。並企圖以“貞烈殉節”的名義掩世人耳口,併為此將珍妃追封為珍貴妃。太后死後,載灃將珍妃的死因從“投井自殺”改為“被崔玉貴投入井中溺死”。光緒和慈禧先後去世,宣統(溥儀)繼位,隆裕皇太后聽政,再將珍妃追封為恪順皇貴妃。而後民國四年(1915年),其姊瑾妃(時為兼祧皇考瑾貴妃)將珍妃遷葬光緒崇陵妃園寢,並在珍妃井北側的門房為她佈置了一個小靈堂以供奉珍妃的牌位,靈堂上懸掛一額紙匾,上書“精衛通誠”,頌揚珍妃對清德宗的一片真情。

    死因之謎

    有關珍妃之死,《清史稿》採納珍妃殉節跳井說,由於此時是當時清朝遺老們主持下修訂,自然傾向於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愛新覺羅·載灃的看法,認為是珍妃殉節跳井,而非慈禧下令殺害。由於該書具有準正史地位,自然引起了廣泛爭議。

    在《愛新覺羅·毓歡》一書談道了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愛新覺羅·載灃對珍妃死時的看法。

    載灃對珍妃畏死曾長跪求免的說法,嗤之以鼻,他說:“高傲的珍妃絕非那種苟且偷生的人。同時他又指責了崔太監將珍妃裹氈,因為太監動手裹氈,勢必要接觸“玉體”,而這是與‘禮’不合的。所以高傲的珍妃只能是殉節跳井,甚至載灃對於部分民國鴛鴦蝴蝶派學者詢問珍妃遭受杖責一事,也以太監不能接觸“玉體”來反駁,所以此種說法從情理上一度也成為對於慈禧下令殺害珍妃說一種看似有力的反駁。

    載灃解放後仍然堅持太監不能接觸“玉體”說法,也獲得瞭解放後部分史學工作者信服,但是隨著大量史料出現,史學工作者發現事情並不簡單,首先是晚清宮女何榮兒《宮女談往錄》的出現,打破了太監不能接觸“玉體”的說法,實際上《宮女談往錄》“不許打臉”條明確寫到當時宮女刑罰不許打臉,"老太后讓隆裕主子打珍小主嘴巴,那是給珍小主最大的羞辱,連下等奴才都不如(宮裡稱皇后叫主子,稱妃子叫小主)",這竟然隱含了掌嘴才是最大羞辱,而宮女平時刑罰卻是與宮外常識顛倒,正是以杖責為常事,在該書“腳上鞋兒四寸羅,朱唇輕點一櫻多”條明確寫到“清宮的宮女是嚴格要求樸素的,除去正月和萬壽節(十月)外,平常是不許穿紅和抹胭脂。誰要打扮得妖里妖氣,說不定要挨竹板子。挨竹板子,疼是小事,丟人是大事,讓執法的太監把衣服一扒,褲子褪下來,一點情面不留,露著白屁股(內廷的規矩,捱打,是要肉直接捱到板子的,不許墊中衣),趴在廊廡的滴水下,一五一十地捱打,打死也不許出聲(跟太監捱打不同,太監捱打不脫中衣,要大聲求饒),挺大的大姑娘,臊也得臊死。所以我們的打扮都是淡妝淡抹。”

    由此史學工作者們恍然大悟,慈禧正是將珍妃等同於宮女進行了杖責,褫衣廷杖確實是事實,這也和其他史料說法相合,而那根正先生的《我所知道的末代皇后隆裕》更是轉述隆裕的說法,珍妃遭到廷杖後掉了孩子並從此終身不孕,這都是清宮檔案絕不可能出現情節,所以載灃應該是為慈禧迴護,所謂太監不能接觸“玉體”根本無法成立,由此史學界大多開始贊同是慈禧指示親信太監崔玉貴推其入井的,但是細節方面卻不是很清楚,關於這一點,有三部書都曾經進行過比較詳細描述。

    《宮女談往錄》

    作者改編自崔玉貴的描述:

    “逃跑是在光緒二十六年,即庚子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5日)的早晨,也就是俗話說——鬧義和團的那一年。”老宮女一邊回憶,一邊慢慢地說,“雖然這事已經過了40多年,大致我還能記得。

    “我記得,頭一天,那是七月二十日的下午,睡醒午覺的時候。——我相信記得很清楚。老太后在屋子裡睡午覺,宮裡靜悄悄的,像往常一樣,沒有任何出逃的跡象。這天正巧是我當差。

    “我還要絮叨幾句。這一年是我第二次回到宮裡來,太后對我格外開恩,所以我特別小心,不爭寵,不拔尖,死心塌地伺候老太后。宮裡變樣了,春苓子、小翠已經離開宮了,老夥伴只剩下小娟子。小娟子不知替我說了多少好話,老太后才點頭讓我回宮來,當然不是她一個人的力量,所以我對小娟子也特別感激。說句實在話,我心甘情願聽小娟子的調遣,因為她聰明、直爽,沒有歪心眼。那時她是宮裡的大拿(掌事兒的),我是她的副手。

    “在宮裡頭我們只知道腳尖前的一點小事,其他大事絲毫也不知道。老太后有好多天不到園子裡去了,和往常不大一樣。到二十日前兩三天,聽小太監告訴我們,得力的太監在順貞門裡,御花園兩邊,都扛著槍戒備起來了。問為什麼,說也不說。我們也風聞外頭鬧二毛子(教民),但誰也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小娟子暗地裡囑咐我,這幾天要格外留神,看老太后整天板著臉,一絲笑容也沒有,嘴角向左邊歪得更厲害了,這是心裡頭憋著氣的象徵,不定幾時爆炸。當侍女的,都提心吊膽,小心侍侯,免得碰到點子上自找倒黴。“那一天下午,我和往常一樣,陪侍在寢宮裡,背靠寢宮的西牆坐在金磚的地上,面對著門口。這是侍寢的規矩。老太后頭朝西睡,我離老太后的龍也就只有二尺遠。在老太后寢宮裡當差是不許沒有人樣子的,要恭恭敬敬地盤著腿,眯著眼,伸著耳朵,凝神屏氣地傾聽著帳子裡的聲音。……

    “突然,老太后坐起來了,撩開帳子。平常撩帳子的事是侍女乾的,今天很意外,嚇了我一跳。我趕緊拍暗號,招呼其他的人。老太后匆匆洗完臉,煙也沒吸,一杯奉上的冰鎮菠蘿也沒吃,一聲沒吩咐,逕自走出了樂壽堂(這是宮裡的樂壽堂,在外東路,是老太后當時居住的地方,不是頤和園的樂壽堂),就往北走。我匆忙地跟著。我心裡有點發毛,急忙暗地裡去通知小娟子。小娟子也跑來了,我們跟隨太后走到西廊子中間,老太后說:“你們不用伺候。”這是老太后午睡醒來的第一句話。我們眼看著老太后自個往北走,快下臺階的時候,見有個太監請跪安,和老太后說話。這個太監也沒陪著老太后走,他背向著我們,瞧著老太后單身進了頤和軒。

    “農曆七月的天氣,午後悶熱悶熱的,大約有半個多時辰(1個多小時),老太后由頤和軒出來了,鐵青著臉皮,一句話也不說。我們是在廊子上迎老太后回來的。

    “其實,就在這一天,這個時候,這個地點,老太后賜死了珍妃,她讓人把珍妃推到頤和軒後邊井裡去了。我們當時並不知道,晚上便有人偷偷地傳說。後來雖然知道了,我們更不敢多說一句話。

    “我所知道的事就是這些。

    “時間悄悄地流逝,人世不斷地喧騰,經過改朝換代,到了民國初年,我們說話都沒有什麼忌諱的時候,有一年正月,崔玉貴到我家來串門,閒談起這件事,他還有些憤憤不平,說老太后對他虧心,耍鬼花樣。我把當時崔玉貴和我說的情況,大致給描繪一下。也不見得全是原話了,讓我慢慢地想,慢慢地說。

    “崔玉貴,我們叫他崔回事的,不稱崔總管,免得和李蓮英李總管之名重複。他在辛丑迴鑾以後,被攆出宮,一直住在鼓樓後邊一個廟裡。廟裡住著好多出宮的太監。他覺得在這裡住著方便,不受拘束。這也就是崔玉貴為人還不錯的明證——他當過二總管,如果當初他虧待了太監,決不敢在這裡住,舌頭底下壓死人,大傢伙罵也把他罵跑了,可他能在太監堆裡住下去,足見他的人緣是很好的。他一直沒有家眷,過著單身生活,所以也沒有牽掛。經常的活動是起早貪黑地練武,摔打(鍛鍊)自己的身子。

    “我那時住在北池子孟公府,梳頭劉的後人住在奶子府中間,桂公爺(桂祥,老太后的孃家兄弟)住在大方家衚衕西口裡頭。崔玉貴是桂公爺的乾兒子,也就是隆裕皇后的幹兄弟,所以他在宮裡很紅,因為有桂公爺做靠山。按太監的行話說,叫鑽桂公爺的褲襠。他到桂公爺家來來往往,要經過我們兩家門口。民國以來,崔玉貴是個戀舊的人,過年過節都到桂公爺家裡照個面,雖然桂公爺不在世了,但他不願意落下個‘人在人情在,人死兩丟開’的話柄。為了表示不忘舊,他常常是先直接到桂公爺家去,由大方家衚衕出來時就遛達遛達。他是練武的人,不愛坐車。他順路先到奶子府劉家,歇歇腿兒,就來到我家,這是他必經之路。也常在我家吃便飯,他和老劉(劉太監,老宮女的‘丈夫’)從前都一起伺候過光緒爺(戊戌前,老太后派崔去監視過光緒),又都是冀南的小同鄉(崔是河間人,劉是寧晉人),人不親土親,再說,同是一個籠子裡出來的,坐在一起也有話說。他飯量大,嘴饞,又是北方人,愛吃山東菜,40多歲的人了,一大盤紅燒海參小膀蹄,吃得盤光碗淨,然後抹抹嘴唇,笑著說‘我又可以三天不吃飯了。’接茬跟老劉拉起鄉談來,說‘咱們冀南不是有句俗話嗎,叫吃一席,飽一集,一集是五天,我說三天還說少了呢!’老劉說,‘您當過壽膳房總管,什麼好的沒吃過。’他說,‘那時吃著揪心,這時吃著舒心。’

    “他是個爽快人,辦事講究乾淨利索,也有些搶陽鬥勝的味兒,好逞能露臉。當時在宮裡年紀又輕,所以宮裡的小太監背後管他叫小羅成。但他是個陽面上的人,絕不使陰損壞。因此太監都怕他,但不提防他。他也比較有骨氣。他和李蓮英面和心不和,自從被攆出宮以後,他從沒求過李蓮英。就是他的徒弟,有名的小德張,可以說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在隆裕時代紅得發紫,他也從不張口。用他自己的話說,‘時運不濟,抱著胳臂一忍,誰也不求’,很有冀南人的倔勁。他常到後門橋估衣店裡去喝茶。這家估衣店是專收買宮裡東西的,掌櫃的把他當聖人看待,但他從來也不花他們的錢。從後門橋往東南,不太遠,就是大佛寺,榮壽公主的府就在那兒,內裡熟人很多,但他從不登她的門兒。

    “他好打扮成武教師爺模樣。正月到我家來,頭上戴一頂海龍拔針的軟胎帽子,毛茸茸的活像蒙古獵人。一瞧就知道是大內的東西。海龍是比水獺還要大的海獸,皮毛比水獺不知要高貴多少倍。這種海獸不到大雪以後皮毛上不長銀針,必須到了節氣,銀針才長出來。厚厚的油黑髮亮的絨毛,長出一層三寸來長像雪一樣的銀針,只有海參崴進貢,別處是沒有的,宮裡叫‘(崴)子貨’。他穿著黑緞團龍暗花的馬褂,前胸後背各是一副團龍,不到民國是不許穿的,兩寸高的紫貂領子,俗話說‘金頂朝珠掛紫貂’,過去不是入過翰林院的人,是不許穿紫貂的。領子向外微微地翻著,一大片毛露在外頭,這叫出鋒的領子。襯著一件深湖色的木機春綢的皮袍,應時當令的銀狐嗉筒子,前後擺襟清清楚楚地露著圓圓的狐肷。銀狐嗉是銀狐脖子底下的毛,狐狸身上以這兒的毛最長,但又最輕。狐狸前腋下有兩個旋渦,也是毛最厚最好看的地方,割下來做成像錢一樣的圓圈,這叫做狐肷。穿狐嗉並不算多高貴,穿狐嗉而帶狐肷,那穿狐皮衣服就算到家了。他下身是玄色春綢棉褲,褲腳往後一抿,用兩根藍飄帶一系,腳底下一雙兩道梁的滿幫雲頭的粉底大緞子棉鞋。往上身一看,很神氣,往下身一看,很匪氣,這大概也足可以代表崔玉貴的為人了吧。他常常自嘲地說:‘我是猴坐金鑾殿,把我擺多高貴的地位,也不會是人樣子。’穿著王爺的打扮,搖搖擺擺在大街上步行,這在北京城崔玉貴可能是獨一份了。

    “崔玉貴也確實是好樣的:將近50歲的人了,腰不塌,背不駝,臉膛紅撲撲的,兩個太陽穴鼓著,跟其他的太監就是不一樣。他常在嘴邊上的話:‘我活著就活個痛快!’別的太監到40歲開外早成了彎勾大蝦米啦。他對自己管得很嚴,不吸菸不喝酒,左手經常握著一個淺紅瑪瑙的鼻菸壺,右手拇指上套著個翡翠搬指(也寫作班指,原八旗勇士拉硬弓時特意用皮套把拇指保護起來,以後成為武士特殊裝飾)。他說:‘用這搬指管著我,免得我右手管閒事。’練武的人能管住自己的手,是很不容易的。

    “我在這裡再添幾句閒話。當太監的妻子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太監心毒,沒度量,嫉心最強,又心眼多,而且盡歪心眼。老劉平常絕不讓我跟男人說話,更不許我上街,也不許我走親戚串街坊。我就像在盒子裡生活一樣,只有崔玉貴來了,我們能坐在一起談談話。一來是他知道我們底細,二來老劉佩服他。我們倆都尊敬地管他叫崔大叔,他也大馬金刀地管我叫侄媳婦。就這樣,我們談起了老太后出走前後的事。

    “他憤憤地把鼻菸壺往桌子上一拍,說:‘老太后虧心。那時候累得我腳不沾地。外頭鬧二毛子,第一件事是把護衛內宮的事交給我了。我黑夜白天得不到覺睡,萬一有了疏忽,我是掉腦袋的罪。第二件事,我是內廷回事的頭兒,外頭又亂糟糟,一天叫起(召見大臣)不知有多少遍。外頭軍機處的事,我要奏上去,裡頭的話我要傳出去,我又是老太后的耳朵,又是老太后的嘴,裡裡外外地跑,一件事砸了鍋,腦袋就得搬家,越忙越得沉住氣,一個人能多大的精氣神?七月二十日那天中午,我想乘著老太后傳膳的機會,傳完膳老太后有片刻嗽口吸菸的時間,就在這時候請膳牌子最合適(膳牌子是在太后或皇上吃飯時,軍機處的牌子上寫好請求進見的人名,由內廷總管用盤子盛好呈上,聽憑太后、皇上安排見誰不見誰)。牌子是薄薄的竹片,約五寸多長,三分之一用綠漆漆了頂部,三分之二用粉塗白了,寫上請求進見的官職。也俗稱綠頭牌子。這是我細心的地方,當著老太后的面把膳牌請走,心明眼亮,免得有麻煩。這是我份內的差事,我特別小心。就在這時候,老太后吩咐我,說要在未正時刻召見珍妃,讓她在頤和軒候駕,派我去傳旨。’說到這,崔玉貴激動起來了,高喉嚨大嗓門地嚷著。

    “‘我就犯嘀咕了,召見妃子例來是兩個人的差事,單獨一個人不能領妃子出宮,這是宮廷的規矩。我想應該找一個人陪著,免得出錯。樂壽堂這片地方,派差事的事歸陳全福管,我雖然奉了懿旨,但水大也不能漫過船去,我應該找陳全福商量一下。陳全福畢竟是個老當差的,有經驗,他對我說:這差事既然吩咐您一個人辦,您就不要敲鑼打鼓,但又不能沒規矩,而今在頤和軒管事的是王德環,您可以約他一塊去,名正言順,因為老太后點了頤和軒的名了,將來也有話說。我想他說的在理。

    “‘景祺閣北頭有一個單獨的小院,名東北三所,正門一直關著。上邊有內務府的十字封條,人進出走西邊的腰子門。我們去的時候,門也關著,一切都是靜悄悄的。我們敲開了門,告訴守門的一個老太監,請珍小主接旨。

    “‘這裡就是所謂的冷宮。我是第一次到這裡來,也是這輩子最末一回。後來我跟多年的老太監打聽,東北三所和南三所,這都是明朝奶母養老的地方。奶母有了功,老了,不忍打發出去,就在這些地方住,並不荒涼。珍妃住北房三間最西頭的屋子,屋門由外倒鎖著,窗戶有一扇是活的,吃飯、洗臉都是由下人從窗戶遞進去,同下人不許交談。沒人交談,這是最苦悶的事。吃的是普通下人的飯。一天有兩次倒馬桶。由兩個老太監輪流監視,這兩個老太監無疑都是老太后的人。最苦的是遇到節日、忌日、初一、十五,老太監還要奉旨申斥,這是由老太監代表老太后,列數珍妃的罪過,指著鼻子、臉申斥,讓珍妃跪在地下敬聽,指定申斥是在吃午飯的時間舉行。申斥完了以後,珍妃必須向上叩首謝恩。這是最嚴厲的家法了。別人都在愉快地過節日,而她卻在受折磨。試想,在吃飯以前,跪著聽完申斥,還要磕頭謝恩,這能吃得下飯嗎?珍妃在接旨以前,是不願意蓬頭垢面見我們的,必須給她留下一段梳理工夫。由東北三所出來,經一段路才能到頤和軒。我在前邊引路,王德環在後邊伺候。我們伺候主子向例不許走甬路中間,一前一後在甬路旁邊走。小主一個人走在甬路中間,一張清水臉兒,頭上兩把頭摘去了兩邊的絡子,淡青色的綢子長旗袍,腳底下是普通的墨綠色的緞鞋(不許穿蓮花底),這是一幅戴罪的妃嬪的裝束。她始終一言不發,大概她也很清楚,等待她的不會是什麼幸運的事。

    “到了頤和軒,老太后已經端坐在那裡了。我進前請跪安復旨,說珍小主奉旨到。我用眼一瞧,頤和軒裡一個侍女也沒有,空落落的只有老太后一個人坐在那裡,我很奇怪。

    珍小主進前叩頭,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頭聽訓。這時屋子靜得掉地下一根針都能聽得清楚。

    老太后直截了當地說:‘洋人要打進城裡來了。外頭亂糟糟,誰也保不定怎麼樣,萬一受到了汙辱,那就丟盡了皇家的臉,也對不起列祖列宗,你應當明白。’話說得很堅決。老太后下巴揚著,眼連瞧也不瞧珍妃,靜等回話。

    珍妃愣了一下說:‘我明白,不曾給祖宗丟人。’

    太后說:‘你年輕,容易惹事!我們要避一避,帶你走不方便。’珍妃說:‘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鎮京師,維持大局。’

    就這幾句話戳了老太后的心窩子了,老太后馬上把臉一翻,大聲呵斥說:‘你死在臨頭,還敢胡說。’

    珍妃說:‘我沒有應死的罪!’

    老太后說:‘不管你有罪沒罪,也得死!’

    珍妃說:‘我要見皇上一面。皇上沒讓我死!’

    太后說:‘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裡頭去。來人哪!’

    共2張

    珍妃井

    就這樣,我和王德環一起連揪帶推,把珍妃推到順貞門內的井裡。珍妃自始至終嚷著要見皇上!最後大聲喊:‘皇上,來世再報恩啦!’

    “‘我敢說,這是老太后深思熟慮要除掉珍妃,並不是在逃跑前,心慌意亂,匆匆忙忙,一生氣,下令把她推下井的。

    “‘我不會忘掉那一段事,那是我一生經歷的最慘的一段往事。回想過去,很佩服25歲的珍妃,說出話來比刀子都鋒利,死在臨頭,一點也不打顫——“我罪不該死!”“皇上沒讓我死!”“你們愛逃跑不逃跑,但皇帝不應該跑!”——這三句話說得多在理,噎得老太后一句話也回答不上來,只能耍蠻。在冷宮裡待了三年之久的人,能說出這樣的話,真是了不起。

    “‘你們知道,我是提前由西安回來的。把老太后迎回宮裡來,不到三天,老太后就把我攆出宮來了。老太后說,她當時並沒有把珍妃推到井裡的心,只在氣頭上說,不聽話就把她扔到井裡去,是崔玉貴逞能硬把珍妃扔下去的,所以看見崔就生氣、傷心。因此她把我硬攆出宮來。後來桂公爺說,哪個廟裡沒有屈死鬼呢!聽了這話,我還能說什麼呢?自從西安回來後,老太后對洋人就變了脾氣了,不是當初見了洋人,讓洋人硬磕頭的時候了,而是學會了見了洋人的公使夫人笑著臉,拉拉手了。把珍妃推到井裡的事,洋人是都知道的,為了轉轉面子,就將罪扣在我的頭上了。這就是老太后虧心的地方。說她虧心並沒有說她對我狠心,到底還留我一條小命,如果要拿我抵償,我又有什麼辦法呢?想起來,我也後怕。自從離開宮以後,再也不敢沾宮的邊,我怕把小命搭上。聽桂公爺說,攆我出宮,是榮壽公主給出的主意,這個主更不好惹。’崔玉貴的話就說到這兒。

    《晚清宮廷生活》

    “聽說珍妃被害的事已經有很多人寫過。我們過去同人中一位叫王祥的是親眼看見珍妃被丟到井裡去的。以下是王祥在幾年前對我講的話:

    王祥那個時候才二十幾歲,他清楚的記得,庚子年七月二十日,宮裡亂七八糟的,西太后和光緒皇上都改變了裝束,就要逃出宮了。就在這當兒,她親自率領瑾妃和御前首領太監崔玉貴,王德環到了寧壽宮,把珍妃從三所(囚禁珍妃的住所)裡提了出來。珍妃在這裡不知道已經受了多少折磨。她被提到西太后跟前,我們從門縫裡看到她,戰戰兢兢,憔悴的樣兒。

    西太后究竟同她說了些什麼,王祥沒有聽見。後來在場的太監們傳說,西太后對她說,太后同皇上就要離京了,本來想帶她走,但是兵荒馬亂的年月,萬一出了什麼事,丟了皇家的體面,就對不住祖宗了,讓她趕快自盡。還聽太監們傳說,珍妃對西太后說,皇上應該留在北京,但是還沒等珍妃說明道理,西太后就冷笑了一聲,搶白她說,“你死在眼前,還胡主張什麼。”

    這些傳說是不是實情,王祥說不能判斷。當時王祥從門縫裡只看到珍妃跪在西太后面前,哀求留她一條活命,口裡不斷呼叫“皇爸爸,皇爸爸,饒恕奴才吧!以後不再作錯事了!......”西太后氣狠狠地呼喝:“你死去吧!"

    在場的人,有的眼裡流著淚,像木雞似得呆站著。大概誰也不忍下手。光緒和瑾妃也眼淚汪汪的。

    西太后怕時間耽擱久了,就接連著喊叫,快點動手。崔玉貴走上前去,把珍妃扯過去,連挾帶提地把她丟到井裡去。

    珍妃臨危前,王祥還聽到她呼喚“李安達,李安達!”安達是對太監的尊稱。這是珍妃呼喚李蓮英,求他救救她。

    西太后就是這樣殘酷地把珍妃害了。”

    而一位舊宮監唐冠卿在故宮博物院週刊的“珍妃專號”裡則說:“聞珍妃至,請安畢,並祝老祖宗吉樣。後曰:‘現在還成話麼?義和拳搗亂,洋人進京,怎麼辦呢?’繼語音漸微,噥噥莫辨,忽聞大聲曰:‘我們娘兒們跳井吧!’妃哭求恩典,且雲未犯重大罪名。後曰:‘不管有無罪名,難道留我們遭洋人毒手麼?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妃叩首哀懇,旋聞後呼玉桂(即崔玉貴),桂謂妃曰:‘請主兒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迫我耶?’桂曰:‘主兒下去,我才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忽聞後疾呼曰:‘把她扔下去吧!’遂有掙扭之聲,繼而怦然一響,想珍妃已墮井矣!”

    這三段資料雖然在細節方面大有不同,可在慈禧處死珍妃的理由上卻十分一致,那就是以時局紛亂為藉口將她推入井的,這應該是珍妃之死的一個真相。

    1901年春清廷與八國聯軍媾和,慈禧、光緒等準備還朝。慈禧卻天天做著珍貴妃要來取她命的噩夢,無奈,回到宮中後,便命人將屍骨被打撈出來,裝殮入棺,葬於阜成門外恩濟莊的宮女墓地,並企圖以“貞烈殉節”的名義掩世人耳口。

    民國二年(1913年),其姊瑾妃(時為兼祧皇考瑾貴妃)將珍妃遷葬光緒崇陵妃園寢,併為她修建了一個小靈堂以供奉珍妃的牌位,靈堂上懸掛一額紙匾,上書“精衛通誠”,頌揚珍妃對光緒的一片真情。珍妃的無畏精神和高尚品格,透過珍妃非常相似像女娃幻化為精衛,講述了善良的珍妃與懦弱的光緒這對戀人寓意中華民族,堅韌頑強的偉大品格。珍妃的姐姐瑾妃的結局比她的妹妹強多了。光緒二十六年七月,瑾妃隨慈禧也逃出了京城,一年多以後才返回皇宮。光緒帝死後,宣統帝溥儀尊封她為皇考瑾貴妃。

    《國聞備乘》

    “珍妃因庚子避亂,孝欽命數宮人以布囊盛之投入井中溺死,此人所共知,無可疑也。”

    其他史料

    《我的祖父小德張》也提到珍妃之死。

    文中寫到:當宮中得悉八國聯軍已攻到廊坊時,一片混亂。李總管命隨駕太監全部換上便裝。老祖宗(慈禧太后)也來到御花園旁。在養性齋前,換上了便裝。各宮妃嬪陸續到來,光緒皇上也從瀛臺過來,換上了青衣小帽。

    這時,老祖宗讓把珍妃叫來,讓她換好衣服一齊走。不大一會兒,珍妃披散著頭髮,穿著旗袍跑過來了。老祖宗大怒說:“到這時候,你還裝模作樣,洋人進來,你活得了嗎?趕緊換衣服走!”珍妃說:“皇阿媽,奴才面出天花,身染重病,兩腿痠軟,實在走不了,讓我出宮回孃家避難去吧!”老祖宗仍叫她走,珍妃跪在地上還是不走。老祖宗回過身來大喊一聲,叫崔玉貴把她扔進井裡,崔玉貴立即把珍妃扶起來,不幾步就是那口井,頭朝下就給扔了下去,隨即便把井口堵上了。

    《故宮週刊》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末代皇帝溥儀逐出紫禁城。同年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昔日供一人獨享的秘殿寶笈,正式向民眾開放。為了傳承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讓這些稀世珍寶傳播更加廣泛,在院長易培基的倡導下,故宮的工作者人員開始拓印古器、影印字畫,並出版了印刷精美的專刊《故宮月刊》。由於博物院經費奇缺,不能連續支付昂貴的出版費。於是,1929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在成立4週年之際,《故宮週刊》問世了。

    《故宮週刊》由故宮博物院編輯出版,首任主編吳景洲。

    《故宮週刊》第30期曾出版了“珍妃專號”,這是畫刊的惟一專刊。畫刊編輯為了求真求信,多方查訪當時還在世的故宮太監宮女等人,結果查訪到了白姓、劉姓的兩位宮女和當年的太監唐冠卿。但白姓宮女早年曾為珍妃之侍女,在珍妃被慈禧責罰幽禁之後即被逐出宮,故而對於珍妃被幽禁以後的事蹟並無所知,投井之事亦只是得之傳聞。劉姓宮女的出宮時間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其時尚未發生義和團之亂,對珍妃投井之事亦只是得之傳聞。但唐冠卿自稱不僅目睹了珍妃之死,而且還聽到了慈禧與珍妃的對話。為此,畫刊對他作了專訪,並將談話記錄公之於眾。其內容是:

    “庚子七月十九日聯軍入京,宮中驚惕萬狀。總管崔玉桂率快槍隊60人守蹈和門,予亦率40人守樂壽堂。時甫過午,予在後門休憩,突觀慈禧後自內出,身後並無人隨侍,私揣將赴頤和軒,遂趨前扶持。乃至樂壽堂右,後竟循西廊行。予頗驚愕,啟曰:‘老佛爺何處去?’曰:‘汝勿須問,隨餘行可也。’及抵角門轉彎處,遽曰:‘汝可在頤和軒廊上守候,如有人窺視,槍擊毋恤。’予方駭異間,崔玉桂來,扶後出角門西去。竊意將或殉難也,然而亦未敢啟問。少頃,聞珍妃至,請安畢,並祝老祖宗吉祥。後曰:‘現在還成話嗎?義和團搗亂,洋人進京,怎麼辦呢?’繼語言漸微,噥噥莫辨。忽聞大聲曰:‘我們娘兒們跳井吧!’妃哭求恩典,且雲未犯重大罪名。後曰:‘不管有無罪名,難道留我們遭洋人毒手麼?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妃叩首哀懇,旋聞後呼玉桂。桂謂妃曰:‘請主兒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迫我耶?’桂曰:‘主兒下去,我還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予聆至此,已木立神痴,不知所措。忽聞後疾呼曰:‘把她扔下去吧!’遂有掙扭之聲,繼而砰然一響,想珍妃已墮井矣。斯時,光緒帝居養心殿,尚未之知也。後玉桂疽發背死。”

    “珍妃專號”中還曾附有一張根據唐冠卿的證詞所繪製的《珍妃最後幽禁處及投井經過路線圖》,此圖上標明瞭慈禧與珍妃對話地點和唐冠卿所處的位置。於是,有人在此圖中找出了唐冠卿談話的破綻:慈禧與珍妃對話地點與唐冠卿受命把風的頤和軒外角門轉彎處相距甚遠,以這樣的距離,他怎有可能聽到他的證詞中所提到的慈禧、珍妃及崔玉貴三人的對話呢?

    共5張

    各版珍妃影視劇照

    由此,“珍妃專號”中記錄的珍妃之死,也因遭到置疑而成為一家之言,珍妃之死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死後哀榮

    珍妃被慈禧太后表面上追封為皇貴妃,卻讓珍妃孃家人打撈珍妃遺體,草草下葬在宮女墓地,10多年後,她姐姐瑾妃做了太妃,統領後宮,才把她葬回她原本就該葬的地方——崇陵妃園寢。

    1913年,珍妃的靈樞被移至清西陵的梁格莊行宮側殿暫安。

    光緒的崇陵是1909年溥儀登基後才開始修。直到1912年,隆裕太后替宣統釋出退位詔書時,崇陵基礎工程都尚未過半。清政府一倒臺,1912年整個工程又停工了一年。

    1913年,民國政府接手了崇陵的修葺工程。根據《優待清室條件》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

    “宜統五年(1913年)十月初三掃欽奉諭旨: 珍貴妃金棺現在梁格莊行宮暫安, 擬於十一月十六日申時恭請珍貴妃金棺安奉寢園, 珍貴妃金棺奉安位次在園寢西寶圈。”

    宣統十三年十七日(1921年4月24日)“欽奉諭旨:追惟珍貴妃,溫恭夙著,允宜加崇位號,應謹加諡曰:恪順皇貴妃,一切應行典禮,該衙門察例舉行。欽此。”

    盜墓疑案

    珍妃死後30年,在她入葬的崇陵妃園寢內,竟發生了一起盜墓案。

    1938年11月初,在河北易縣的清西陵附近,有一個村落名為華北村。村裡有個叫鄂士臣的漢子,他與同村有個叫關友仁的密謀,想幹一番盜墓的大事,他倆分別找到了幾個盜墓的老手。集合了8個人,找了幾支槍,湊了20多發子彈,還準備了鐵鎬、鐵鍬、斧子、手鋸、鋼杆等掘土起磚的工具,一道去盜光緒皇帝的妃子墓。

    共7張

    珍妃墓

    光緒皇帝總共一後二妃。他的妃子墓叫崇陵妃園寢。在園寢裡,有兩個墳頭,分別埋葬著瑾妃與珍妃。鄂士臣率領匪徒們進入了陵園,匪徒們使用炸藥,連點了三炮,炸開了地宮的口子,隨即匪徒們用斧子將棺槨砍出了一個洞。“棺槨裡的珍妃屍體尚未腐爛成一堆枯骨,只見她頭戴朝冠,身穿朝服,手裡拿著玉石,腰間掛著錦囊,身邊放著如意。臉上的皮肉尚存,五官依稀可辨,尤其是那雙半閉微睜的眼睛,照迷信的說法是受盡冤屈而死,死不瞑目。”

    這一段文字是河北省政協文史資料集《夜盜珍妃墓》一文中描寫珍妃墓被盜時的情景。該文中還有一段寫1901年慈禧太后從西安回京後,派人打撈珍妃遺體時的情景:

    “1901年11月,慈禧等人從西安回北京,為了掩人耳目,對外宣稱,珍妃為了免遭洋人汙辱而投井自殺,並給珍妃恢復名譽,將珍妃冊封為貴妃。慈禧還下旨,要珍妃家人來打撈珍妃遺體。珍妃遺體在井內泡了一年半有餘,井口又小,怎麼也撈不上來。慈禧大怒,要對全家問罪,志錡(珍妃之弟)嚇得魂不附體,急忙擺上香案,燒香磕頭,求姐姐顯靈開恩,救全家性命。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遺體撈上來,已是慘不忍睹。志錡含淚將姐姐一條曲著的腿捋直,然後草草埋在北京西直門外田村。”

    《夜盜珍妃墓》文中,前後矛盾重重,珍妃死後一年半,屍體從井裡打撈上來,已令人慘不忍睹,而在37年後的盜墓時所見,臉上皮肉尚存、五官依稀可辨。實在讓人難以置信,這是同一個人。筆者想來盜墓賊所見的應該是真實情景,因此可判斷盜墓時所見的應該是瑾妃而不是珍妃。

    人物評價

    正面評價

    在中國五千年的漫長曆史中,珍妃是唯一一個接受西方思想,敢於和宮廷封建禮教相抗衡,擁有過人的膽識和意志的嬪妃。她生性耿直,不會討好權貴,不喜歡宮廷中的種種規矩。珍妃喜歡西方的照相術已讓慈禧有所不滿,又無視宮中禮儀,有時與慈禧太后的意見產生分歧,竟敢當面頂撞。並且珍妃的得寵導致了慈禧太后侄女隆裕皇后的失寵,這使慈禧和珍妃間的隔閡越來越深。於她是漸漸成為慈禧的眼中釘,肉中刺,於是"妃漸失慈禧歡,但尚未有若何變"的一幕上演了。這也為她悲慘的未來埋下了伏筆

    商衍瀛先生根據信修明太監所述《珍妃之死》一文撰下《珍妃其人》。該文詳細記述了珍妃其人其事,言之鑿鑿;再根據光緒進士、吏部主事、御史胡思敬的《國聞備乘》(1924),多處涉及珍妃一案細末,與《珍妃之死》相映參證,當屬可信。

    德齡在《瀛臺泣血記》中記載,光緒帝幾乎每天都召幸珍嬪,每隔三四天還到珍嬪的景仁宮去一次。聰明的珍嬪瞭解光緒帝處境的艱難、內心的苦楚,對他非常理解和同情。珍嬪是一位多情善良的少女,千方百計地溫存體貼關愛光緒帝,竭盡一切使自己的夫君感到溫馨和快樂。珍妃“貌既端莊,性尤機警”,又由於出生於文化官宦家庭,受家庭的薰陶,自幼就“頗通文史”,琴棋書畫無所不能。更為可貴的是,她“寫得一手好字,能左右同時寫字,也能作畫”。

    負面評價

    據《宮女談往錄》記載,有老宮女這樣回憶珍妃:提起珍妃來,她並不是塊美玉,更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她也弄過權,賣過官。在清末歷史上,除慈禧外,珍妃就是最具傳奇色彩、最受人矚目的妃子了。雖然她只活了短短25年,但至今人們依然對她的故事津津樂道。在世人心目中,珍妃一直是一個因幫助光緒變法維新而遭慈禧嫉恨,繼而被打入冷宮最終慘死的犧牲品,是一個深明大義的正面形象。不管是著書立說的文人,還是民間百姓,都對珍妃與光緒的愛情抱以同情,對慈禧的霸道與殘忍進行鞭撻。然而,歷史真相卻並非如此簡單。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選輯》第92輯裡,清末名流商衍瀛撰寫的《珍妃其人》,卻給了我們一個不同的珍妃----一個因賣官而與慈禧結怨,並因此被囚的珍妃。

    清朝晚期,賣官鬻爵不僅是公開的秘密,甚至已經合法化。當時的捐納制度,實際上就是賣官,以解決朝廷財政的緊張。據記載,珍妃見慈禧、李蓮英各為自己的私利巧立名目,大肆賣官,肆無忌憚。於是,為了解決自己手頭緊的問題,藉助受光緒帝寵愛的優勢,也幹起賣官的事來。比如,為一個叫耿九的人謀取了廣東海關道的肥缺,為魯伯陽謀取了上海道的肥缺等。不管怎麼說,珍妃在這件事上確實有把柄抓在慈禧手上,於是背上了“干預國政”的罪名。

    軼事典故

    珍妃很喜歡照相。照相術於清朝晚期傳入中國,卻被因循守舊的頑固人物視為“西洋淫巧之物”,甚至有人認為照相能攝去人的魂魄,傷神損壽。然而年僅十幾歲的珍妃卻偏偏迷上了照相術,她託人買來照相機,不僅在自己的寢宮景仁宮,而且在皇帝的養心殿以及她經常去的其他地方,“不拘姿勢,任意裝束”地拍照,可謂花樣翻新。她不僅自己照,還給別人照,同時她還教太監照。她把照相作為自己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可惜珍妃所拍的照片一張也沒能留傳下來。據說珍妃還暗中指使一個姓戴的太監在東華門外開設了一個照相館。此事被皇后探知,上報慈禧,照相館被查封,戴姓太監被打死。珍妃很愛美,好打扮,喜歡追新潮,經常做各式新款服裝。她尤其愛女扮男裝,穿戴男子的冠服,有時還穿上光緒帝的龍袍戲耍。按宮中規矩,妃子不能乘八人轎,只能坐四人轎。據清宮劉姓宮女講,光緒帝特意賞給珍妃一乘八人轎。一次珍妃乘坐時,被慈禧知道了,勃然大怒,命人將轎摔毀。

    有一次,光緒從庫房取了一千顆珍珠,珍妃將它們做成了一件珍珠披肩。此事被皇后得知,上報給了慈禧,不過,慈禧好像沒有多大的反應,這件事以珍妃把披肩拆了,將珍珠原數奉還而告終。

    家族成員

    珍妃其祖父乃陝甘總督裕泰,其父長敘曾任戶部右侍郎,其伯父長善乃廣州將軍。

    冊文

    珍嬪冊文:

    朕惟勤宣椒掖。賴淑範以襄猷。彩煥芝泥。沛殊恩而錫命。徽音克副。茂典宜膺。爾他他喇氏。巽順宅心。謙和表度。贊璇宮之德化。允卜宜家。翊珩佩之儀型。端資治內。茲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皇太后懿旨。冊封爾為珍嬪。爾其紫庭奉職。無忘寵眷之隆。彤管揚輝。永迓鴻庥之集。欽哉。

    珍妃冊文:

    維光緒二十一年,歲次乙未,十一月丁酉朔,越十二日戊申。皇帝制曰:朕惟位備六宮,椒掖佐肅雍之化;教遵四德,蘭闈彰柔順之儀。寅承久協於珩璜,由命宜照大典策。爾珍嬪他他喇氏,安貞賦性,溫惠宅心。敬慎毋違克贊內朝之治;恪恭弗懈上承聖母之歡。幸逢稱慶於宮闈;仰荷推恩於嬪御。慈承懿旨,封爾為珍妃,尚其祗鷹象服,用襄坤德之含章;式迓鴻庥。長介春暉之純。欽哉。

    相關詩。

    清宮詞

    清宮詞珍妃

    金井一葉坐,淒涼瑤殿旁。

    殘枝未零落,映日有暉光。

    溝水空留恨,霓裳枉斷腸。

    何如澤畔草,猶得宿鴛鴦。

    珍妃冷宮寄光緒

    世人能有幾多愁,成敗取捨屆時休。

    唯有伊人思君淚,流到天涯無盡頭!

    百鍊盦

    盦(音“安”,古時盛食物器具)

    予於庚子歲暮,在閩海長門軍次,得友人張蟄父運魁書。言聯軍入都,軍民怪狀,及兩宮西幸,珍妃殉國諸異聞。嗣復陸續鈔寄,一時留都諸文人詩詞,多隱約其辭,實則慈禧令人擠珍妃墮井也。

    按:妃姓他他拉氏,為總督裕泰之女孫,侍郎長敘之女,瑾妃之同懷妹。生光緒二年丙子,十四年選為珍嬪,二十年晉珍妃,二十六年死於宮井,年僅二十五。二十七年,清德宗還京,追晉為珍貴妃。妃姊妹皆文道希女弟子,昆弟中如:志銳,志鈞,志錡,均一時聞人。戊戌之案,深為慈禧所惡。

    予與友人蛻園賃屋城西,即妃為入宮時妝閣也。往往於槐陰竹下,飫(音“玉”,飽)聞當日軼聞瑣事,蓋德宗之變法,妃時有以贊助之,一時有殉國之說,殆為尊者諱耳。

    茲將當時流傳詩詞,於妃有關者,撮錄於後,僅得十之一二,餘則付蠹鼠之吻矣

    聲聲慢

    鳴蟄頹戚,吹蝶空枝,飄蓬人意相憐。一片離魂,斜陽搖夢成煙。香溝舊題紅處,拼禁女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宮悽奏,分付哀弦。終古巢鸞元飛,正飛霜金井,拋斷纏綿。舞起迥風,才知恩怨無端。天陰洞庭波闊,夜沈沈淚恨湘鉉(*)。搖落事,向空山休問杜鵑。【*注:鉉-音“絢”古代橫貫鼎耳用以扛鼎的器具】

    金明池詠運算元

    忽湧飛塵驚掠面,恂水佩風襟,舊情難問,芳時換,哀蟬曲破,花夢短。野鴛睡穩,嫋香菸複道垂楊。望太乙仙舟,歸期難準,泣露歌盤,飄零鉛淚,捎共銅仙偷搵。

    坳折西風絲寸寸,漫覓罪仙漿,碧筒深引。霓裳舞,今宵疊偏,盤淚影。明朝吹盡,盡相思,太液秋容,但墮粉空房,石鱗沈恨,怕玉井峰頭,月昏煙淡,翠被餘香愁損。

    李亦元《湘君》

    青楓江上古今情,錦瑟微聞嗚咽聲。遼海鶴歸應有恨,鼎戶龍雲總無名。

    珠簾隔雨香猶在,銅輦經秋夢亦成。天寶舊人零落盡,隴鶴辛苦說華清

    《庚子落葉詞》

    (其一)甄宮一夕滄秦璽,疏勒千年出漢泉。鳳尾檀槽陪玉椀,龍文瓔珞殉金鈿。

    金龜鈕珍妃之印

    文鸞去日紅為淚,輕燕仙時紫作煙。十月帝城飛木葉,更於何處聽哀蟬。

    (其二)赤闌回合翠滄漪,帝子精誠化鳥歸。重璧招魂傷穆滿,漸臺持節召真妃。

    清明寒食年年憶,城郭人民事事非。湘瑟流哀彈別鵠,寒魚哀雁盡驚飛。

    (其三)銀床玉露冷金鋪,碧化長虹轉鹿盧。姑惡聲聲啼苦竹,子規夜夜叫蒼梧。

    破家叵耐雲昭訓,殉國爭憐李寶符。料得佩環歸月下,滿身星斗泣紅蕖。

    (其四)朱雀烏衣巷戰場,白龍魚服出邊牆。鷗波亭外風光慘,魚藻宮中歲月長。

    水殿可憐珠婉轉,冰綃贏得玉淒涼。君王莫問三生事,滿驛梨花繞佛堂。

    (其五)王母轉籌擁桂旗,闔門宣謝肯教遲。漢家法度天難問,敵國文明佛不如。

    十宅少人簪白奈,六宮同日策青騾。王娘胡上粘天草,只託微波殺卷施。

    (其六)天文正策王良馬,地絡先摧蜀後蛇。太液來自函聖澤,水仙從古是名家。

    蕙蘭悼影傷瓊樹,河漢迴心溼洚紗。狄女也憐人薄命,繞攔爭掛相生花。

    (其七)十海停歌山罷舞,芙蓉獵獵鯉魚風。璇臺戰鼓驚朱鷺,瑤席新香割綠熊。

    魂魄暗依秦風輦,聖明終屬晉蛟宮。景陽樓下胭脂水,神嶽秋毫事不同。

    (其八)簾外曉風吹碧桃,未央殿前咽秦簫。石華廣袖誰曾覽,沉水奇香定未燒。

    荷露有情拋粉淚,凌波無賴學纖腰。雲袍枉繡留仙褶,白石青泉任寂寥。

    (其九)姊弟雙飛侍望仙,鳳闈原自賜恩偏。賞花處處陪銅輦,鬥草朝朝費玉錢。

    秦苑綠蕪催夕照,梁園春雪億年華。姓名只合埋青史,何水何山認慕田。

    (其十)嫋嫋靈風起綠萍,幽憐明滅掩春星。白楊徑斷聞山鳥,紅藕行竦度冷螢。

    山驛夢迴悲羽檄,水亭愁思接丹青。鸞輿縱返填橋鵲,咫尺黃姑隔畫屏。

    (其十一)鶴匝山花蔓鏡臺,魚燈汞海落妝梅。三泉縱涸悲寧寨,五勝空成恨未灰。

    福海生平愁似墨,泰陵迥望繡成堆。如何齊女門前冢,惟有寒鴉啄冷苔。

    (其十二)橫汾天子家何在,姑射山人雪未消。悔海萬重應化石,柔鄉三尺不同潮。

    青羊頷底憐珠襟,白馬橋頭吊翠翹。八節四時佳麗夕,倩魂休上繡漪橋。

    相關史籍

    《清史稿·德宗本紀-后妃傳》

    恪順皇貴妃,他他拉氏,端康皇貴妃女弟。同選,為珍嬪。進珍妃。以忤太后,諭責其習尚奢華,屢有乞請,降貴人。逾年,仍封珍妃。二十六年,太后出巡,沈於井。二十七年,上還京師。追進皇貴妃。葬西直門外,移祔崇陵。追進尊封。

    《清實錄·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

    書籍

    《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

    《我的祖父小德張》

    《晚晴宮廷見聞錄》

    《宮女談往錄》

    《光緒皇帝的珍妃》王善浦

    《光緒末日傳奇》

    《光緒與珍妃》出山

    《光緒與珍妃》歷史中篇小說

    《胭脂井》高陽

    《瀛臺落日》高陽

    《御香縹緲記》德齡

    《瀛臺泣血記》德齡

    《御香縹緲》德珍(畫集)

    《正說清朝十二妃》

  • 3 # 歷史在記錄

    珍妃(1876年2月27日-1900年8月15日),諡恪順皇貴妃,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清朝光緒帝的嬪妃,也是最為受寵的妃子,後因獲罪於慈禧太后而被投井殺害。

    珍妃的祖父裕泰曾任陝甘總督,伯父長善曾任廣洲將軍,父親長敘曾任戶部右侍郎。

    1889年,珍妃兩姊妹被選入宮中,十三歲的她被封為珍嬪,十五歲的姐姐封為瑾嬪。嬪為九等嬪妃序列中的第五等,直至光緒二十年甲午春(1894年),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得以晉封為妃。雖然妃之前還有皇后、皇貴妃、貴妃三個等級,但包括她們姐妹在內,光緒帝一生僅有一後二妃。

    光緒大婚之後,隆裕皇后逐漸失寵,而瑾妃性情忠厚,不懂巴結人,與皇后走得很近,似乎同病相憐,與光緒相處漠漠。珍妃生性乖巧,頗有心思,善解人意,聰明才智;工翰墨擅奕棋,於是珍妃憑藉才智,深受光緒皇帝寵愛,日侍皇帝左右,加之珍妃工翰墨會下棋,與清德宗共食飲共玩樂,對於男女之事毫不在意,“德宗尤寵愛之”,與隆裕皇后不甚親睦,根據史料記載珍妃曾懷孕,但就在珍妃懷孕大約三個月的時候,她和慈禧的關係變得更加惡化,導致孩子小產,後來珍妃又得了婦科病,所以再也沒有懷孕。珍妃入宮時,照片技術已傳入中國,但在當時,相機被認為是汙巧之物,會取人魂魄,致使人損壽,然而珍妃深受西洋之學影響,託人買來照相機,在景仁宮、養心殿照,成為清宮后妃中最早照相的嬪妃,珍妃因年幼而最活潑,又聰明伶俐,思想較為開通,性格也很開朗,光緒有珍妃這活潑伶俐的妃子來陪伴,心中自然很高興。

    其實慈禧太后最初是很喜歡珍妃的,認為珍妃聰明漂亮、乖巧伶俐,活潑機敏,知書達理,與年輕時的自己很像,慈禧甚至經常要珍妃幫自己批閱奏章,而珍妃心靈手巧,為慈禧批答,也百無一失,慈禧又聽說珍妃寫了一手好字,寫字畫畫的技藝提高得極快,非常挑剔的慈禧太后也常誇獎她,便常要她寫一些福、祿、壽、喜的擘窠大字,作為慈禧賞賜大臣的禮物,而珍妃乖巧聰慧,便模仿慈禧的筆跡,更討慈禧太后歡心,珍妃性喜丹青,又可兩手各執一枝筆,同時寫出娟秀的梅花篆字,慈禧還特地叫宮中的女畫師繆素筠教她畫花卉。

    珍妃愛喜歡追新潮,經常做各式新款服裝,她尤其愛女扮男裝,穿戴男子的冠服,有時還穿上光緒皇帝的龍袍戲耍。按宮中規矩,妃子不能乘八人轎,只能坐四人轎,據清朝宮女何氏回憶,光緒皇帝特意賞給珍妃一乘八人轎。一次珍妃乘坐時,被慈禧察覺,勃然大怒,命人將轎子摔毀,有一次,光緒皇帝從庫房取了一千顆珍珠,珍妃將它們做成了一件珍珠披肩,此事被隆裕皇后得知,上報慈禧,不過,這件事慈禧沒有反應,最終以珍妃把披肩拆了,將珍珠原數奉還而告終。

    根據清朝制度,妃子例銀每年300兩,嬪為200兩。根據瑾妃開支檔案,光緒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分別用銀1440 兩及1012兩,扣除例銀及賞銀,兩年各虧空670兩左右,瑾妃在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的支出可買1300 多石糧食。大部分花費都基於清宮積習陋規進獻給皇帝、皇后、慈禧,受上述等人賞賜,要賞來人如李蓮英籍王總管太監賞銀,又要回進,似乎沒有節省和節制的可能。 珍妃用度不足,又不會節省,而且還對宮中太監大量賞賜,虧空日甚,太監們得些小恩小惠,也都竭力奉承珍妃,時間一長,珍妃被捧得失去節制,自恃年輕貌美,遂與日文太監,效仿慈禧太后受賄賣官,而這一系列的行為也充分表明了珍妃對皇后位置的覬覦,珍妃雖是一個有政治野心的女人,但她卻沒有政治能力,既沒有政治資本也沒有政治手段。因為有利可圖,當時太監中最有勢力的數人均染指其中,魯伯陽(上海道)、玉銘(四川鹽茶道)、宜麟、裕寬(營福州將軍)等人,皆透過二妃買官。胡思敬的《國聞備乘》記載:“魯伯陽進四萬金於珍妃,珍妃言於德宗,遂簡放上海道”。 慈禧曾當面拷問珍妃,並從其宮中搜獲記有其賣官收入的一本賬本。由於樹大招風,賣官鬻爵的不法勾當影響日漸彰顯,引起了慈禧的強烈不滿,珍妃反唇相譏,“祖宗家法亦自有壞之在先者,妾何敢爾?此太后主教也。”。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月二十八日,珍妃遭到了“褫衣廷杖”(退去二衣,由太監用竹板重打坦裸的臀部)。

    光緒二十年甲午十月,光緒帝奉慈禧皇太后懿旨,將瑾妃、珍妃著降為貴人(第六等),“以忤太后,諭責其習尚奢華,屢有乞請,降貴人以示薄懲”。珍妃被幽閉於宮西二長街百子門內牢院,與光緒隔絕,不能見面。十一月,再借題發揮,以珍妃位下的太監高萬枝所行“諸多不法,若再審問,恐興大獄,於政體有傷”,交內務府重責處死。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慈禧恢復瑾妃、珍妃位號。唯因珍妃蒙師文廷式、堂兄志銳等在戊戌變法時均屬於維新派“帝黨”,珍妃亦支援光緒維新,故而再次獲罪被囚。

    清崇陵妃園寢,右側為珍妃墓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集結兵力進攻北京,慈禧太后挾持光緒帝慌忙出逃。在慈禧的有生之年,清廷的官方記載珍妃是投井自殺殉節。據宮中太監唐冠卿說法記載:庚子七月十九日聯軍入京,宮中驚惕萬狀。總管崔玉桂率快槍隊40人守蹈和門,予亦率40人守樂壽堂。時甫過午,予在後門休憩,突觀慈禧後自內出,身後並無人隨侍,私揣將赴頤和軒,遂趨前扶持。乃至樂壽堂右,後竟循西廊行。予頗驚愕,啟曰:‘老佛爺何處去?’曰:‘汝勿須問,隨餘行可也。’及抵角門轉彎處,遽曰:‘汝可在頤和軒廊上守候,如有人窺視,槍擊毋恤。’予方駭異間,崔玉桂來,扶後出角門西去。竊意將或殉難也,然而亦未敢啟問。少頃,聞珍妃至,請安畢,並祝老祖宗吉祥。後曰:‘現在還成話嗎?義和團搗亂,洋人進京,怎麼辦呢?’繼語言漸微,噥噥莫辨。忽聞大聲曰:‘我們娘兒們跳井吧!’妃哭求恩典,且雲未犯重大罪名。後曰:‘不管有無罪名,難道留我們遭洋人毒手麼?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妃叩首哀懇,旋聞後呼玉桂。桂謂妃曰:‘請主兒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迫我耶?’桂曰:‘主兒下去,我還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予聆至此,已木立神痴,不知所措。忽聞後疾呼曰:‘把她扔下去吧!’遂有掙扭之聲,繼而砰然一響,想珍妃已墮井矣。斯時,光緒帝居養心殿,尚未之知也。後玉桂疽發背死。也有說法指珍妃答慈禧太后問,主張留光緒帝在北京主持和議,慈禧太后怒而令殺之。

    1901年春,清廷與八國聯軍講和,慈禧、光緒等準備還朝。慈禧見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人將屍骨打撈出來,裝殮入棺,葬於阜成門外恩濟莊太監公墓南面的宮女墓地。並企圖以“貞烈殉節”的名義掩世人耳口,併為此將珍妃追封為珍貴妃。太后死後,載灃將珍妃的死因從“投井自殺”改為“被崔玉貴投入井中溺死”。光緒和慈禧先後去世,宣統(溥儀)繼位,隆裕皇太后聽政,再將珍妃追封為恪順皇貴妃。而後民國四年(1915年),其姊瑾妃(時為兼祧皇考瑾貴妃)將珍妃遷葬光緒崇陵妃園寢,並在珍妃井北側的門房為她佈置了一個小靈堂以供奉珍妃的牌位,靈堂上懸掛一額紙匾,上書“精衛通誠”,頌揚珍妃對清德宗的一片真情。

  • 4 # 沉沉相殷

    和婆婆關係不好的人,和皇后關係不好的人,和大太監李連英崔玉貴關係不好的人,和下人關係不好的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光緒保護不力的人

  • 5 # 企鵝打採找@89550

    珍妃的祖父裕泰曾任陝甘總督,伯父長善曾任廣洲將軍,父親長敘曾任戶部右侍郎。

    1889年,珍妃兩姊妹被選入宮中,十三歲的她被封為珍嬪,十五歲的姐姐封為瑾嬪[2]。嬪為九等嬪妃序列中的第五等,直至光緒二十年甲午春(1894年),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得以晉封為妃。雖然妃之前還有皇后、皇貴妃、貴妃三個等級,但包括她們姐妹在內,光緒帝一生僅有一後二妃。

    得寵與獲罪[編輯]

    光緒大婚之後,隆裕皇后逐漸失寵,而瑾妃性情忠厚,不懂巴結人,與皇后走得很近,似乎同病相憐,與光緒相處漠漠。珍妃生性乖巧,頗有心思,善解人意,聰明才智;工翰墨擅奕棋,於是珍妃憑借才智,深受光緒皇帝寵愛,日侍皇帝左右,加之珍妃工翰墨會下棋,與清德宗共食飲共玩樂,對於男女之事毫不在意,「德宗尤寵愛之」,與隆裕皇后不甚親睦,根據史料記載珍妃曾懷孕,但就在珍妃懷孕大約三個月的時候,她和慈禧的關係變得更加惡化,導致孩子小產,後來珍妃又得了婦科病,所以再也沒有懷孕。[3]珍妃入宮時,照片技術已傳入中國,但在當時,相機被認為是汙巧之物,會取人魂魄,致使人損壽,然而珍妃深受西洋之學影響,託人買來照相機,在景仁宮、養心殿照,成為清宮后妃中最早照相的嬪妃,珍妃因年幼而最活潑,又聰明伶俐,思想較為開通,性格也很開朗,光緒有珍妃這活潑伶俐的妃子來陪伴,心中自然很高興。

    其實慈禧太后最初是很喜歡珍妃的,認為珍妃聰明漂亮、乖巧伶俐,活潑機敏,知書達理,與年輕時的自己很像,慈禧甚至經常要珍妃幫自己批閱奏章,而珍妃心靈手巧,為慈禧批答,也百無一失,慈禧又聽說珍妃寫了一手好字,寫字畫畫的技藝提高得極快,非常挑剔的慈禧太后也常誇獎她,便常要她寫一些福、祿、壽、喜的擘窠大字,作為慈禧賞賜大臣的禮物,而珍妃乖巧聰慧,便模仿慈禧的筆跡,更討慈禧太后歡心,珍妃性喜丹青,又可兩手各執一枝筆,同時寫出娟秀的梅花篆字,慈禧還特地叫宮中的女畫師繆素筠教她畫花卉。

    珍妃愛喜歡追新潮,經常做各式新款服裝,她尤其愛女扮男裝,穿戴男子的冠服,有時還穿上光緒皇帝的龍袍戲耍。按宮中規矩,妃子不能乘八人轎,只能坐四人轎,據清朝宮女何氏回憶,光緒皇帝特意賞給珍妃一乘八人轎。一次珍妃乘坐時,被慈禧察覺,勃然大怒,命人將轎子摔毀,有一次,光緒皇帝從庫房取了一千顆珍珠,珍妃將它們做成了一件珍珠披肩,此事被隆裕皇后得知,上報慈禧,不過,這件事慈禧沒有反應,最終以珍妃把披肩拆了,將珍珠原數奉還而告終。

    根據清朝制度,妃子例銀每年300兩,嬪為200兩。根據瑾妃開支檔案[4],光緒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分別用銀1440 兩及1012兩,扣除例銀及賞銀,兩年各虧空670兩左右,瑾妃在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的支出可買1300 多石糧食。大部分花費都基於清宮積習陋規進獻給皇帝、皇后、慈禧,受上述等人賞賜,要賞來人如李蓮英籍王總管太監賞銀,又要回進,似乎沒有節省和節制的可能。 珍妃用度不足,又不會節省,而且還對宮中太監大量賞賜,虧空日甚,太監們得些小恩小惠,也都竭力奉承珍妃,時間一長,珍妃被捧得失去節制,自恃年輕貌美,遂與日文太監,效仿慈禧太后受賄賣官,而這一系列的行為也充分表明了珍妃對皇后位置的覬覦,珍妃雖是一個有政治野心的女人,但她卻沒有政治能力,既沒有政治資本也沒有政治手段。因為有利可圖,當時太監中最有勢力的數人均染指其中,魯伯陽(上海道)、玉銘(四川鹽茶道)、宜麟、裕寬(營福州將軍)等人,皆透過二妃買官[5]。胡思敬的《國聞備乘》記載:「魯伯陽進四萬金於珍妃,珍妃言於德宗,遂簡放上海道」。 慈禧曾當面拷問珍妃,並從其宮中搜獲記有其賣官收入的一本帳本。由於樹大招風,賣官鬻爵的不法勾當影響日漸彰顯,引起了慈禧的強烈不滿,珍妃反唇相譏,「祖宗家法亦自有壞之在先者,妾何敢爾?此太后主教也。」。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月二十八日,珍妃遭到了「褫衣廷杖」(退去二衣,由太監用竹板重打坦裸的臀部)。

    光緒二十年甲午十月,光緒帝奉慈禧皇太后懿旨,將瑾妃、珍妃著降為貴人(第六等),「以忤太后,諭責其習尚奢華,屢有乞請,降貴人以示薄懲」。珍妃被幽閉於宮西二長街百子門內牢院,與光緒隔絕,不能見面。十一月,再借題發揮,以珍妃位下的太監高萬枝所行「諸多不法,若再審問,恐興大獄,於政體有傷」,交內務府重責處死。[6]光緒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慈禧恢復瑾妃、珍妃位號。[7]唯因珍妃蒙師文廷式、堂兄志銳等在戊戌變法時均屬於維新派「帝黨」,珍妃亦支援光緒維新,故而再次獲罪被囚。

    清崇陵妃園寢,右側為珍妃墓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集結兵力進攻北京,慈禧太后挾持光緒帝慌忙出逃。在慈禧的有生之年,清廷的官方記載珍妃是投井自殺殉節。據宮中太監唐冠卿說法記載:庚子七月十九日聯軍入京,宮中驚惕萬狀。總管崔玉桂率快槍隊40人守蹈和門,予亦率40人守樂壽堂。時甫過午,予在後門休憩,突觀慈禧後自內出,身後並無人隨侍,私揣將赴頤和軒,遂趨前扶持。乃至樂壽堂右,後竟循西廊行。予頗驚愕,啟曰:『老佛爺何處去?』曰:『汝勿須問,隨餘行可也。』及抵角門轉彎處,遽曰:『汝可在頤和軒廊上守候,如有人窺視,槍擊毋恤。』予方駭異間,崔玉桂來,扶後出角門西去。竊意將或殉難也,然而亦未敢啟問。少頃,聞珍妃至,請安畢,並祝老祖宗吉祥。後曰:『現在還成話嗎?義和團搗亂,洋人進京,怎麼辦呢?』繼語言漸微,噥噥莫辨。忽聞大聲曰:『我們娘兒們跳井吧!』妃哭求恩典,且雲未犯重大罪名。後曰:『不管有無罪名,難道留我們遭洋人毒手麼?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妃叩首哀懇,旋聞後呼玉桂。桂謂妃曰:『請主兒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迫我耶?』桂曰:『主兒下去,我還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予聆至此,已木立神痴,不知所措。忽聞後疾呼曰:『把她扔下去吧!』遂有掙扭之聲,繼而砰然一響,想珍妃已墮井矣。斯時,光緒帝居養心殿,尚未之知也。後玉桂疽發背死。[8]也有說法指珍妃答慈禧太后問,主張留光緒帝在北京主持和議,慈禧太后怒而令殺之。[9]

    1901年春,清廷與八國聯軍講和,慈禧、光緒等準備還朝。慈禧見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人將屍骨打撈出來,裝殮入棺,葬於阜成門外恩濟莊太監公墓南面的宮女墓地。並企圖以「貞烈殉節」的名義掩世人耳口,並為此將珍妃追封為珍貴妃。太后死後,載灃將珍妃的死因從「投井自殺」改為「被崔玉貴投入井中溺死」。光緒和慈禧先後去世,宣統(溥儀)繼位,隆裕皇太后聽政,再將珍妃追封為恪順皇貴妃。而後民國四年(1915年),其姊瑾妃(時為兼祧皇考瑾貴妃)將珍妃遷葬光緒崇陵妃園寢,並在珍妃井北側的門房為她佈置了一個小靈堂以供奉珍妃的牌位,靈堂上懸掛一額紙匾,上書「精衛通誠」,頌揚珍妃對清德宗的一片真情。

  • 6 # 牧螢童子

    珍妃不過是那個黑暗與悲情交響的時代當中一個小小的悲情女子,同時代有太多悲情的英雄人物,相比之下,她要渺小的多。

    如果說戊戌六君子是為整個中國的腐朽而拋頭顱灑熱血,那麼珍妃就是為紫禁城的僵硬腐朽而被迫犧牲。

    翻閱晚清史,看到慈禧太后的一些事,尤其是對光緒帝的囚禁和折磨,不得不懷疑這個女人人格扭曲。而曾經金碧輝煌的紫禁城,此時在這個西太后的掌控之中逐漸僵硬腐朽,黑暗壓抑。

    珍妃是一個平凡的女子,相貌並不傾國傾城,有著少女的羞澀與調皮,也有著少女的好奇心和初開的情竇,對愛情與自由充滿不著邊際的憧憬。

    這些原本就是少女的天性,不足為奇。可無疑是沉悶刻板的紫禁城中的一絲亮光,也是壓抑太久的光緒皇帝的光亮,光緒在她的身上看到了生命本來的天性,重拾起生活的信心。或者說,光緒感受到了與慈禧以及宮女們完全不同的真正的女性,激發了他男性的責任心。

    於是那一段時間,光緒暗暗挑戰慈禧太后的權威。

    不管是出於對珍妃的嫉妒,還是對光緒的忌憚,反正這絕對不是慈禧願意看到的。

    珍妃畢竟是個活潑的女子,有時會恃寵而驕。

    於是珍妃被“褫衣杖責”,她的悲劇從此開始,直到後來被推入寧壽宮前的井中。

    紫禁城不值得她殉節,她是被迫的。

    她是為了對光緒的愛,憐憫與失望而犧牲的,她只是大環境下的一個小人物。

    不過如此。

  • 7 # 葉臨青鸞面紫辰

    珍妃是光緒皇帝最寵愛的妃子,相傳珍妃常常扮作男裝逗光緒開心,並且珍妃為人聰明伶俐,善於接受新鮮事物,經常帶著光緒拍照。在那個時候,很多人因為愚昧其實是認為照相機是可能會將人的魂魄攝去的,但是珍妃卻不怕,還帶著光緒一同照相,可見她真的是一個善於接受新鮮事物且膽子很大的人。

    (上圖為光緒與珍妃的合影)

    當然,正是珍妃的“膽大妄為”引來了慈禧太后的不滿,而她當時所珍愛的照相機也被慈禧當作是攝人魂魄的怪物給扔了出去。

    只要是人,便不可能十全十美。珍妃也是如此。

    據《我的祖父小德張》和《瀛臺泣血記》記載,光緒曾經用珍珠和翡翠為珍妃串了一件滿是珠寶的旗袍,而這是慈禧都不曾有過的待遇。本來這只是珍妃和光緒之間的秘密,誰知有一天他們二人在御花園遊玩之時竟碰到了慈禧,珍妃來不及換衣服,慈禧勃然大怒道:“好哇!連我都沒捨得用這麼多珍珠串珠袍,你一個妃子竟敢這樣做。想當皇后怎麼著,誰封的?皇帝也太寵你了!”嚇得珍妃和光緒趕緊跪下磕頭謝罪。

    正是因為光緒對珍妃的寵愛,才使得珍妃越來越無法無天。

    清宮有制,皇后每年例銀不過千兩,遞減至妃這一級別,每年僅300兩,嬪為200兩。珍妃揮霍無度,又不會節省,虧空日甚,便透過賣官鬻爵來填補自己的例銀空缺。這件事《宮女往談錄》也曾有過記載。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珍妃後期被慈禧投井也確實是情有可原的。

  • 8 # 華語歷史

    珍妃,恪順皇貴妃。光緒皇帝的嬪妃。她是光緒最寵愛的嬪妃。

    史書中記載,珍妃生性乖巧,特別討人喜歡。書法、下棋都非常不錯。

    珍妃從小五官俊美,聰明伶俐,性格開朗。在當時可是美人胚子。光緒十四年選進宮。進宮後,閱歷淺顯,沒有心計。所以光緒非常喜歡她。珍妃也是接受過西方思想的薰陶。敢於和宮廷的封建思想鬥爭,有膽識。不討好權貴。正因為如此,和慈禧太后頂撞,所以就在慈禧面前失寵。慈禧把她視為眼中釘。戊戌變法。她和光緒皇帝站在統一戰線。惹怒了慈禧太后。慈禧恨不得除掉她。八國聯軍打過來,就被慈禧藉口免受侮辱,把珍妃投入井裡面。

  • 9 # 新之助吖

    如果你去故宮遊玩的話,會在寧壽宮北邊的貞順門內,發現一個不起眼的小水井,這口水井的名字叫做“珍妃井”。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因為光緒的妃子珍妃就是在這口水井溺亡的。

    當然,並不是珍妃主動跳井,而是慈禧令太監崔玉貴把珍妃扔下去的。慈禧為何要謀害珍妃呢?這得從頭說起。

    光緒皇帝有一後二妃,一後是隆裕皇后,二妃則分別是瑾妃和珍妃。其中隆裕皇后是慈禧的親侄女,而瑾妃和珍妃是親姐妹,是當時的禮部左侍郎長敘的女兒。

    當初選秀的時候,光緒對珍妃情有獨鍾,可攝於慈禧的淫威,只能選擇她的親侄女做皇后,而讓珍妃做妃嬪。但是,婚後的光緒一直對皇后比較冷淡,而與珍妃相處得比較融洽,算得上是紅顏知己。

    和呆板的隆裕皇后相比,珍妃不但長相更加俊俏,性格也更加活潑、開朗,因此博得光緒的歡心。侄女的不得寵,讓慈禧心中不快,同時也加深了她對光緒和珍妃的不滿。

    尤其是戊戌變法時,珍妃陪伴在光緒身邊,在情感上給予了光緒很大的支援。慈禧當然把她當做了戊戌變法君臣的同黨。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被慈禧囚在了瀛臺,而珍妃則被軟禁在了故宮中的一個小院子裡。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時,慈禧帶著光緒等人倉皇西逃。在出逃前,慈禧令人把珍妃帶到了面前,然後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汙辱”為藉口,要求珍妃跳井殉節。珍妃性格剛烈,堅決不從,還對慈禧出言不遜。慈禧一急,就讓太監崔玉貴把珍妃投入了井中。

    應該說,珍妃是個令人同情的悲劇角色。但是,珍妃也是個有汙點的人。至少,她絕對算不上是光緒的賢內助。

    珍妃最大的汙點,是她賣官鬻爵。珍妃有兩個哥哥,不學無術,專門在外邊幫著珍妃賣官。收到銀子後,她哥哥便把此人的履歷告訴珍妃,然後由珍妃推薦給光緒。因為珍妃在光緒面前得寵,所以珍妃推薦的人選總能得到任命。而這讓珍妃兄妹賣官賣得更加猖獗了。

    後來,事情就露餡了。起因是她推薦了一個做木匠的文盲做官,引起了光緒的疑惑。接著,連慈禧也知道珍妃賣官的事兒了。珍妃因此被降為貴人。

    所以說,珍妃之死,值得同情;但珍妃賣官,確實是太過分了

  • 10 # 聾王異史

    珍妃就是一個被光緒皇帝寵壞的女人,愛使小性,一個妃子恃寵而驕,擺錯位置,得罪了慈禧太后,好不容易懷上的孩子被打流產,最終生命停留在如花年華。

    肆無忌憚

    珍妃從小在廣州生活,家庭氛圍寬鬆,接受了不少新思想。入宮後,贏得光緒皇帝寵愛,她就有些膨脹,愛做一些出格的事,甚至與封建禮制格格不入的事。

    珍妃剛入宮時,慈禧太后看珍妃聰明漂亮、乖巧伶俐,有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很喜歡她,甚至經常要珍妃幫自己批閱奏章。但是得到光緒寵愛後,珍妃膨脹了,過去的小性子顯露無遺,在後宮特立獨行。加之慈禧對光緒皇帝越來越不滿意,開始看不慣珍妃。

    光緒皇帝非常喜歡珍妃陽光開朗的性格,對她寵愛有加,曾經賞給珍妃一乘八抬大轎。按朝廷規定,妃子是沒有資格乘八人轎,這屬於僭越禮制。珍妃不管那些,經常乘坐大轎在宮內招搖。慈禧皇太后知道後決定警告一下她,派了幾個太監把轎子砸了個稀巴爛。

    1894年,熱衷於新鮮事務的珍妃迷上了一件洋玩藝——照相機,她購買了全套照相器材,每天在景仁宮學習照像技術。她女扮男裝,身著官服,頭戴一品頂戴二眼花翎,儼然是位風流倜儻朝廷俊傑,天天給宮女太監照像,還把照相機搬到養心殿,和光緒皇帝一起玩照相。慈禧太后知道後勃然大怒,一個本該做女紅的妃子,卻瘋瘋癲癲,打扮陰陽顛倒,玩西洋的淫巧奇技,還蠱惑皇上不務朝政,這還了得。慈禧將珍妃如來,讓手下的宮女打了一頓大嘴巴子。沒想到珍妃連氣帶羞,流產了。慈禧太后覺得這事有點大,便讓太監放出話來說,是珍妃玩照相機攝走了魂魄,孩子才掉了。

    賣官鬻爵

    珍妃出生在貴族家庭,從小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沒有節儉的概念,入宮後經常給太后、皇帝、皇后送禮品,還要打點大太監,又愛玩照相機之類的洋玩藝,每年花銷遠遠超出例錢的三四倍。錢不夠花怎麼辦?珍妃便利用光緒皇帝對她的寵愛,做起了賣官鬻爵的買賣。官員升遷,商人當官,都求珍妃吹枕邊風。

    《清史稿》記載,魯伯陽、玉銘、宜麟、裕寬等人都是透過這個渠道買到的官位。胡思敬的《國聞備乘》記載:“魯伯陽進四萬金於珍妃,珍妃言於德宗,遂簡放上海道”。光緒十二年,珍妃接到一個豐厚的大單,大商人玉銘想得到四川鹽法道一職。珍妃在床上施展百般風騷,讓光緒批准了這個摺子。沒想到面試時,光緒皇帝問玉銘之前在哪一個衙門當差,玉銘回答竟是“木廠”,光緒不解,就讓他寫個履歷,結果玉銘半天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原來他是個文盲。這事光緒皇帝不高興,但心裡清楚和珍妃有瓜葛。於是沒有深究,只是沒有任命玉銘,把此事壓了下來。

    但這件事搞得沸沸揚揚,傳到慈禧耳中,怒從心頭起,小小妃子竟然干預朝廷政事,於是親自拷問珍妃,並從珍妃的密室中查獲賣官收入賬本。沒想到的是珍妃還頂嘴:“賣官鬻爵老祖宗時就壞了規矩,這種事太后做過吧。”敢揭太后的瘡疤,慈禧大怒,叫太監脫掉珍妃的褲子打板子,這種帶懲罰、帶侮辱的打法民間才有,在後宮還是頭一回。在光緒出面求情後,珍妃降為珍貴人。

    干涉朝政

    珍妃是光緒維新支持者,珍妃老師文廷式、堂兄志銳等在戊戌變法時均屬於維新派“帝黨”,維新失敗後,光緒被幽禁在水中央的小島上。

    珍妃以干涉朝政的罪名,被勒令不許進見皇帝,囚禁在鍾粹宮後的北三所。這裡原來是明代宮女養老的地方,珍妃入住後,正門被鎖死,貼上內務府的封條,吃的是下人吃的粗茶淡飯,吃飯、洗漱、汙物均由太監從一扇活窗中傳遞,大小便都在屋中馬桶裡,每天只清倒兩次。慈禧還授意老太監經常要訓斥珍妃,列數罪狀,讓她牢記自己的過失,訓斥結束,珍妃還得叩頭謝恩。

    1900年,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時,慈禧決定帶光緒等人到西安避避。珍妃成了累贅。帶上走,違背了慈禧的心願;不帶走,洋毛子打進宮中,等待一個年輕美貌妃子的只能是······

    《宮女談往錄》中記錄了珍妃死的經過:慈禧直截了當地說:“洋人打進城來,誰也保不定怎麼樣,萬一受到汙辱,那就丟盡了皇家的臉,也對不起列祖列宗,你應當明白。”珍妃愣了一下說:“我明白,不會給祖宗丟人。”太后說:“你年輕,容易惹事!我們要避一避,帶你走不方便。”讓慈禧意外的是,珍妃竟然說:“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鎮京師,維持大局。”

    珍妃膽太肥了,後宮是不準談論朝政的,況且還是在不可一世的老佛爺慈禧太后面前指點江山,話裡話外還鄙視慈禧太后是怕死鬼,這真是找死。

    慈禧太后臉一翻,大聲呵斥:“你死到臨頭,還敢胡說!”

    命令太監將珍妃扔進了貞順門內的井中,這口井現在稱之為珍妃井。

    珍妃的死,和光緒有很大關係,如果光緒對珍妃不過分嬌寵,對其行為加以懲戒,對其生活加以約束,有文化底蘊的珍妃可能和姐姐瑾妃一樣不會膨脹,找準自己的定位,安安穩穩渡過一生。

    但這不是珍妃追求的生活。

  • 11 # 趙劉果兒

    眾所周知,在清朝末期的歷史上,除了老佛爺慈禧之外,還有一個女人備受矚目,她就是具有傳奇色彩的珍妃。珍妃是光緒皇帝最喜愛的女人,隆裕皇后的頭號情敵,傳統勢力代表,慈禧的眼中釘、肉中刺。

    珍妃是新生代的弄潮兒,珍妃是後宮爭鬥中無辜的犧牲品。她曾多次違背皇家規制而備受責罰,但她卻有著與祖制背道而馳的一種政治野心。

    珍妃,他他拉氏,鑲紅旗滿洲人,生於光緒二年(1876年),光緒十三年與同父異母的姐姐一齊由廣州北上,送選秀女,第二年被選封珍嬪,得到光緒的寵愛。光緒二十年正月,因慈禧六旬慶典,晉封為珍妃。珍妃的政治思想!

    由於光緒帝不甘心做個傀儡皇帝,所以一直在積蓄力量謀求執掌政權。但是慈禧這個老女人並不想真正放權,所以在新帝和慈禧之間一直存在明爭暗鬥、勢如水火的局面。所以珍妃看不慣慈禧對光緒皇帝的掌控。堅決支援光緒皇帝維新、改革,推行變法,是帝黨改革派的核心骨幹,經常為皇帝出謀劃策。

    所以說慈禧和珍妃的政治思想是對立的,時髦的話說,慈禧和珍妃就是兩個黨派的政敵。慈禧是舊黨派,思想保守,希望按照祖宗家法辦事。因珍妃自幼在廣州長大。廣州是口岸城市,開放頗早,與西方資本主義接觸頗多,受影響也是自然,所以思想超前。

    但由於珍妃太過於理想化了,珍妃的政治覺悟和政治手段遠不及慈禧。她既沒有政治博弈的資本也沒有政治抗衡的手段,僅有一腔抱負,到頭來害了自己。

    珍妃為什麼開闢第三產業?

    關於說珍妃花銷不足,令人創辦的照相館。我認為並不是為了解決生計的舉措。透過這件事情而言,我想珍妃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幫助光緒皇帝推行改革而略盡一個女人的綿薄之力而已,開照相館僅僅是籌措經費的一個渠道。

    眾所周知,光緒帝在位期間,清朝內外大權都牢牢掌握在,慈禧這個老女人的手裡,光緒皇帝想要做出任何一項改革措施,必然會涉及資金,所以站在珍妃的角度而言,為了幫助自己心愛的人能夠儘早地實施改革計劃,用行動做出的一種支援而已。即使就是一個私人的小金庫,罪不至死。

    珍妃真的賣官斂財?

    關於說珍妃內外勾結賣官斂財的這個說法,我本人不贊同。這段歷史我個人感覺可能是史官蓄意抹黑。因為珍妃賣官的行為在正史中並沒有明確記載,反而在一些清代文史稿中屢次出現。我認為是慈禧為了除掉珍妃而栽贓嫁禍的行為。瞭解清朝末期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一個妃子縱然得寵,也不可能越過光緒皇帝和慈禧這個心機頗深的老女人而大肆售賣高管爵位。

    所以說,縱觀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光緒帝雖說親政。但慈禧並沒有心甘情願的將清朝政權的執政權利全部釋放給光緒帝。反而清王朝政權大小核心機構的管理者,全部都是效忠慈禧的人。

    但凡是朝廷的大小決策、文官武將的任命和錄用依然掌握在慈禧的手裡。珍妃不可能越過這麼多人和孃家人聯手斂財賣官。所以說,珍妃是一個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從她支援光緒帝推行變法,奪權親政來看,她是有政治意圖的不可能為了一己私心而斷送老公的江山。自古紅顏多薄命,擁有美麗容顏、超前思想以及光緒帝萬千寵愛的珍妃,在二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殞命。關於珍妃的歷史評價,有褒有貶,以上僅是個人猜測,歡迎留下你的觀點。

  • 12 # 本草百曉生

    1900年,八國聯軍攻破北京的大門,擺在慈禧面前的問題,並不是守或攻。而是該如何處置珍妃!

    珍妃因遭皇后隆裕的妒忌,於1898年被打入東北三所,也就是傳說中的“冷宮”。一旦踏入冷宮,就意味著衣食住行,都跟宮裡的下人差不多,最要命的:每到逢年過節,初一十五,都得聽老太監“申斥”。老太監奉慈禧懿旨,列數珍妃罪過,指著珍妃鼻子、臉斥責,珍妃須跪在地上敬聽,申斥安排在午飯時間,申斥完了,珍妃還得磕頭謝恩。

    當慈禧出現在珍妃面前,珍妃穿著淡青色綢子長旗袍,腳穿墨綠色緞鞋,一身待罪嬪妃的裝束,始終不發一言,她大概清楚等待她的不會是好事。

    慈禧一個人坐在珍妃面前,周圍沒有一個侍女。“洋人要打進城裡了,外頭亂糟糟的,誰也保不定會怎樣,萬一收到了侮辱, 那就丟盡皇家的臉,也對不起列祖列宗,你應當明白。”

    慈禧下巴揚著,眼連瞧也不瞧珍妃,靜等回話。

    珍妃先是一愣”我明白,不能給祖宗丟人。“

    慈禧說:你年輕,容易惹事!我們要避一避,帶你走不方便。”

    “您可以避一避,但可以留皇上坐鎮京師,維持大局。”珍妃說

    慈禧聽後,臉頓時變成青綠。“死到臨頭,還敢胡說!”

    “我沒有應死的罪”

    “不管你有沒有罪,也得死”慈禧鐵青著臉。

    “我要見皇上一面,皇上沒讓我死!”

    ”皇上也救不了你,來人哪,把她扔井裡頭!“

    慈禧身邊的兩個太監,連揪帶推,將珍妃推到貞順門的井裡。珍妃一直嚷著要見皇上,最後大聲喊:”皇上,來世再報恩!“

    據太監崔玉貴回憶:珍妃明知自己死到臨頭,可說出來的話比刀子還利,一點都不打顫。”罪不該死“、“皇上沒讓我死!”、“你們愛逃不逃,但皇帝不應該跑!”這三句話不多,但句句在理。嗆得慈禧一句話都答不上來,最後只能耍橫。

    珍妃並不完美,弄過權,害過人,但這都無法掩蓋珍妃的優點,試想一下,一個人面對死亡來臨,還能大義凌然,天下的女子又有幾人能做到!

  • 1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對於珍妃,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那口“珍妃井”了。當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城,慈禧太后太后倉皇西逃,臨行前命太監崔玉貴將珍妃投入了井中,對外謊稱珍妃為了殉節、投井身亡。直到慈禧太后去世之後,攝政王載灃(末代皇帝溥儀的親生父親)才公開說明,珍妃是被人投入井中而非自盡。長期以來,珍妃給了人們一個誤解,珍妃是因為支援“戊戌變法”而慘遭慈禧太后報復、被害的。不可否認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珍妃的影響力還沒有這麼大,戊戌變法之事,珍妃的手還伸不到這麼長!

    珍妃,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是時任戶部右侍郎長敘的女兒,和同為光緒帝嬪妃的瑾妃他他拉氏是親姐妹。光緒十五年,珍妃經三年一度戶部組織的選秀入宮,被封為珍嬪,沒有經過貴人階段而直接封嬪,起步還是非常高的。可見,這個時候的慈禧太后對珍妃並不反感。因為光緒帝的皇后葉赫那拉氏(隆裕太后)是光緒帝的表姐,是慈禧太后強加給光緒帝的婚姻,光緒帝對隆裕太后有著一種天然的抗拒。加之隆裕太后的性格比較保守,光緒帝更喜歡在“開放前沿”廣東長大、對新鮮事物比較熟悉、思想相對開放的的珍妃。因此,新婚之後,光緒帝經常往珍妃宮裡跑,卻冷落了新婚的隆裕太后。而這也讓隆裕太后充滿了醋意,不時在自己姑姑慈禧太后面前打打小報告。但是,這些小事並沒有引起慈禧對珍妃太多的反感,最多就是當後宮女子的爭風吃醋,一笑了之。

    但是,後來的事情逐漸超出了慈禧太后的意料範圍。仗著光緒帝的寵愛,珍妃不僅在生活愈來愈鋪張、奢侈,而且還是干預政務,利用光緒帝的寵愛,私下裡幹起了賣官鬻爵的勾當,並且漸漸也不太把慈禧太后放在眼裡了,對慈禧太后身邊的人也不是那麼恭敬了,據說甚至還曾經因為一些小事發難,責罰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李蓮英,打狗還看主人呢!但是,個人認為,單單是生活奢侈和責罰一個下人還不至於讓慈禧和珍妃撕破臉,最主要應該還是干政和賣官鬻爵的問題。光緒二十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珍妃由珍嬪正式晉封珍妃。但是,僅僅十個月之後,珍妃便因為“忤逆太后”被降為了貴人,並受到了“廷杖”的待遇!而這距離光緒二十四年的“戊戌政變”還有四年時間。可見,珍妃並不是因為支援戊戌變法才得罪慈禧太后的!很可能是咎由自取,慈禧太后責罰珍妃還真是因為她干政和賣官鬻爵!

    顯然,彼時的慈禧也僅僅是為了嚇唬嚇唬珍妃,讓她別忘了自己的本分,不要插手政務!在“廷杖”珍妃之後的第二年,便又以光緒帝的名義恢復了珍妃的封號。但是,珍妃並沒有就此老實,戊戌變法期間,珍妃又耐不住寂寞、私下裡給光緒帝支招,這下算是徹底得罪了慈禧太后。但是,珍妃作為妃嬪,還沒有權力干預戊戌變法,她對於戊戌變法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

    光緒二十四年,慈禧太后在戊戌變法百日維新之後,發動了著名的戊戌政變囚禁了光緒帝。本就不受慈禧太后待見的珍妃自然也難逃一劫,被慈禧太后再次“廷杖”後幽禁鍾粹宮後的北三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打入冷宮”!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后因為利用義和拳對抗列強,被列強照會,要求光緒帝重新掌權。氣急敗壞的慈禧太后公然對列強十一國宣戰,倒置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慈禧太后不得不棄城倉皇西逃。臨行前,慈禧太后還不忘珍妃,以避免“受辱”為由,命人將她投入了井中。慈禧太后迴鑾之後,為了掩人耳目,又假模假式地表彰珍妃守節自盡而亡,並追封其為珍貴妃。直到慈禧太后去世之後,時任攝政王載灃才公開為自己的這位庶嫂正名,公開說明珍妃並非自盡,而是被他人投入井中。而此時距珍妃被害已經過去了十餘年……

  • 14 # BMLGGZSGCS秋水長天

    歷史上的珍妃是個什麼樣的人?請諸位高坐品茶,秋水君為您詳細介紹說明一下,是詳細解答哦。

    珍妃,她首先肯定是個女人(不許笑),一個十三歲就進入深宮的小女子,擱現在這些個女孩子?恐怕還在讀初一吧?腦子裡恐怕還在想著學校伙食太難吃了吧?可她已經要面臨人世間最難處的後宮爭寵,爾虞我詐了。她短短24歲的生命歷程,風光過,也愛過,也悲劇過,相比其他宮女而言,她貴為皇妃,又算幸運的;相比同齡人而言,她24歲就走完了人生,也是不幸的。

    閒話少說,書歸正傳

    珍妃形象復原圖

    珍妃其人

    珍妃,鑲紅旗,滿洲他他拉氏,生於光緒二年二月初三,為禮部侍郎長敘之女。光緒14年(1888年)十月初五,慈禧太后選定其弟弟副都統桂祥的女兒葉赫那拉氏為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同時封珍妃與她的姐姐瑾妃為嬪,當時瑾嬪15歲,珍嬪13歲。光緒二十年(自己去掰手指頭算)兩人同時晉封為妃。

    光緒26年八月初,八國聯軍集結兵力進攻北京,慈禧太后挾持光緒帝慌忙出逃。臨行前也沒忘了乾點壞事,命太監將幽禁於北三所壽藥房中的珍妃叫出來,推入位於慈寧宮後貞順門的水井中淹死。當時,珍妃年僅25歲(虛歲,虛歲)。

    在很多文藝作品中,珍妃被描繪為一位容顏秀麗的美女,光緒皇帝一見之下就"驚為天人"。在流傳甚廣的德林小說《瀛臺泣血記》中,珍妃就更是富有傳奇色彩。這些其實都是浮雲……

    上硬菜

    珍妃其事之一~被選入宮

    1874年同治皇帝駕崩,慈禧為了自己控制朝政,選了自己的外甥(她妹嫁了咸豐之弟醇親王)載湉(光緒)繼承皇位。到1890年的時候光緒帝已經該娶妻生子了。光緒一旦長大成人,就意味著慈禧要把權力交給他,這對慈禧來講,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事。權力這東西是會上癮的,沒人想要輕易放棄。居於這一層考量,為光緒帝選一個好皇后,就是慈禧當務之急了。什麼叫好皇后呢?那當然就是好控制的皇后了唄。因為在這方面來講,她是有前車之鑑的。十幾年前為自己的親生兒子同治皇帝選後的時候,她原本是選瑜妃,可同治皇帝卻偏偏把皇后的象徵"鑲玉如意"給了崇琦的女兒,以至於後來母子,婆媳之間弄出許多十分不堪的事來。這次選後,她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的要選她弟弟(桂祥)的女兒靜芬了。這還不簡單嗎?這叫親上加親。更何況靜芬讀書不多,沒什麼見識,自己將來好控制啊!當時的王公大臣都知道慈禧的如意算盤,於是乎,北京城裡流傳著諷刺慈禧為光緒選後的詩:

    但冀門楣屬外家

    何嘗鐘鼓求佳偶

    珍妃畫像

    正常情況下,王公大臣的女兒一旦選入後宮成為皇后皇妃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但慈禧下詔為光緒選後選妃卻遇到冷門了,這後位當然已內定好了。紅花有了,還需要綠葉襯托一下吧?太磕磣了,只有四名(靜芬不算)應徵:江西巡撫德馨兩女兒鸞,鳳姐妹;禮部侍郎長敘兩女兒瑾,珍姐妹。很多養女兒的都把女兒藏起來,也不想去皇宮享受什麼榮華富貴,更不想讓慈禧把女兒給禍禍嘍,因為她叫老佛爺!

    五個女人在大殿上依次排開,桂祥的女兒靜芬長的胖嘟嘟,矮墩墩,面貌倒還湊合,比光緒還大兩歲嘞,被慈禧安排在最左邊。依次是德馨的兩個女兒和長敘的兩個女兒。德馨的兩個女兒長得光彩照人,很有些嬌媚的韻味。長敘的兩個女兒,那長相也就太那啥~一般般啦。

    老佛爺開金口啦:皇帝的后妃選擇,關係著大清的國脈命運,關係著皇帝的終身幸福,誰堪母儀天下?由皇帝自己決定吧?

    於是乎,光緒還真當回事,拿著那個"鑲玉如意“走到最漂亮的鸞,鳳姐妹面前。這時慈禧以二百分貝的嗓音喊了一聲:皇帝!!!(據說長的矮矮的,胖胖的女人旺夫哦?你不想旺旺嗎?想啥呢?)光緒差點沒給嚇昏過去。他茫茫然又走到瑾,珍二女旁邊,這老佛爺實在看不下去了,快步向前,一把奪下"如意",塞到靜芬手裡。同時示意光緒把一對荷包給了瑾,珍二女,擇後大典大功告成。

    總之,老佛爺就一個意思:皇后都長這樣了,你還想選個美人?成心給我上眼藥?反了你了!湊合用吧?

    珍妃其事之二~被寵

    珍妃才開始進宮的時候,慈禧還是挺喜歡她的。因為珍妃寫得一手好字,而慈禧寫的字就跟雞劃拉的一樣,有時候為了賞賜那些大臣什麼福祿壽喜之類的吉利字,慈禧需要這樣一個幫手。珍妃雖然人長得一般,但是心很巧。她模仿慈禧的筆跡,畫花卉丹青也挺內行,很討慈禧的喜歡。但隨著光緒皇帝對珍妃的寵愛,對皇后的疏遠,慈禧開始漸漸厭惡起她來了。當年慈禧就是怕皇帝貪戀美色而冷落了自己的侄女。現在看來,不美的妃子也能讓她的侄女在一旁涼快,這好像不行哦。

    正因為光緒皇帝對珍妃的寵愛,為她以後被貶埋下了伏筆。再說,這慈禧也不喜歡有人迷住光緒而冷落自家侄女啊。

    慈禧畫像

    珍妃其事之三~被貶

    光緒20年,也就是1894年4月,珍妃受到責罰,被降為貴人。此時距離戊戌變法的1898年還有四年,距離慈禧逃難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還有六年。而珍妃受罰的原因也很不光彩。

    這裡引述一篇商衍瀛先生的《珍妃其人》的文章部分記述:

    清宮內廷經費與國家度支劃分,內廷領於內務府,皆有定章。皇后每年例銀一千兩,遞減至妃每年三百兩,嬪二百兩,分月例文。珍妃用度不足,而又不能節省,虧空日多,遂不能不想生財門路,以應付常年不足。此所以有聯合太監,向外賣官的舉動:

    珍妃由其胞兄志錡為主謀,串通奏事處的太監拉官牽線,將月華門南的奏事處作為機關。奏事處是太監與內外官員的傳達處,大監中最有勢力為郭某(綽號郭小車子,因其常言"小車兒不倒儘管推",故得此綽號),奏事太監文瀾亭及慈禧掌案太監王俊如諸人。珍妃住景仁宮,景仁宮首領太監亦在其列。所得的錢,以一部分供給珍妃,餘由各人分肥。珍妃矇混請求光緒帝,私賣官缺,日漸彰聞。甚至賣到上海道魯伯陽,更為輿論所指摘。又賣到四川鹽法道玉銘,於召見奏對時,光緒問以在哪衙門當差,對以在木廠;光緒駭然,命將履歷寫出,久久不能成字,因奉諭旨:"新授四川鹽法道玉銘,詢以公事,多未諳悉,不勝道員之任,玉銘著開缺,以同知歸部銓選“。此事在光緒甲午四月間,風聲所播,涉及宮闈。太后據所聞,切責光緒,遂於是年十月二十九諭雲:"朕欽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本朝家法嚴明,凡在宮闈,從不敢幹預朝政。瑾妃珍妃承侍掖廷,向稱淑慎………乃近來習尚浮華,屢有乞請之事,皇帝深慮浙不可長。據實面陳。若不量於儆戒,恐左右近侍藉以為黃緣矇蔽之階,患有不可防勝者。瑾妃,珍妃均著降為貴人,以示薄懲,而肅內政。”當時雖將瑾,珍二妃同提,而注重實在珍妃,將珍妃交皇后嚴加管束,幽禁於宮內西二長街百子門內牢院,命太監總管首領看管,從此與光緒隔絕,不能見面。

    雖然瑾,珍二妃在一年後又恢復了妃的身份,但珍妃在慈禧心裡留下弄權,專寵的印象,為她以後埋下了禍根。

    珍妃與光緒影視形象

    珍妃之死

    坊間很多流傳著珍妃對變法圖強的支援,查遍史料也沒有找到確鑿可信的證據。有關材料大多籠統地說珍妃支援維新變,積極鼓勵,幫助光緒帝推動變法。至於具體事例又語焉不詳,含糊其辭。唯一可以把珍妃與變法扯在一起的事情是維新派的主要人物文廷式是珍妃入宮前讀書的先生,僅此而已。至於其他則是文藝工作者的杜撰了。

    從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對珍妃的懲罰,也可以推測出珍妃並沒有積極參與變法。康有為,譚嗣同等人為首的維新派秘密策劃兵變,計劃說服袁世凱派兵包圍頤和園,囚禁慈禧。這在慈禧看來,光緒實在是忘恩負義,大逆不道。變法失敗後,不僅譚嗣同等六人被殺害,康有為,梁啟超也遭到通緝。光緒帝被關在南海的瀛臺,珍妃也再一次被打入冷宮。此次珍妃被囚禁,板子實際上打在光緒的屁股上。如果珍妃真正捲入變法,就不是打入冷宮那麼簡單了,她的姐姐瑾妃也會受到牽連。慈禧對一國之君的光緒都毫不手軟,更別說一個小小的嬪妃了。不過想要她的小命,又何必等到兩年之後的庚子之變呢?

    關於珍妃之死因,有好幾個版本:

    版本一,有的說她大義凜然地痛斥慈禧專權禍國,然後英勇的跳入井中就義。

    版本二,有的說她臨死之前也不忘變法,心繫光緒,讓慈禧留下光緒與洋人交涉,義正詞嚴的與慈禧辯論,被惱羞成怒的老太婆派人推入井裡。

    版本三,有人說珍妃被嚇得瑟瑟發抖,癱軟在地,跪在慈禧面前連連哀求:"皇爸爸,饒奴才一命吧,以後不再犯錯了。“慈禧無情的讓人把她塞進了井裡。直到此時,珍妃還在叫著"李安達,李安達",想讓李連英能幫她說句話,救她一命。

    我估摸著,要是憑著人們的想象,不定能編出多少故事來。

    總之,珍紀在慈禧死之前的確是死了。

    總結

    珍妃的死,確實是慈禧倉皇出逃前所為,但當時的真實情況如何?不是現場目擊者都沒有什麼發言權。而在當時的情況下,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在即,整個北京城一片混亂。而這種處死人也是非常隱秘的情況下進行的,在現場除了慈禧,珍妃之外,恐怕就只有崔玉貴,李蓮英等三五個太監而已。此事又屬於宮廷秘密,即便這些太監要談論,也只有在11年以後辛亥革命後才可以。所以這種版本很可能是眾人以訛傳訛罷了。真正的情況恐怕永遠也無法知道了。但幾個版本相比,我們寧願相信珍妃怕死求饒,這才是一個面對死亡的正常反應。幹嘛要要求人人都像革命烈士一樣寧死不屈呢?普通人都做不到,很可能珍妃也做不到。她要真是大義凜然的話,也不大可能去幹"買官賣官"的事了。

    珍妃之死影視形象

    說起珍妃,無論從容貌,才學,品行等各方面來看,都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她的形象那麼高大,美麗的原因,實在是拜要了她性命的慈禧所賜。珍妃的入宮,被囚與被害,恰逢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之變,這幾個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的發生。害死她的,又是那個禍國殃民的老妖婆慈禧,人們簡單地把近代中國的屈辱,落後都歸結到慈禧一人身上時,作為慈禧這個大反派的對立面的珍妃也就在人們心目中完成了形象的昇華,成了美好,希望的化身。

    所以無論怎樣說,珍妃都是一個受害者,是吞噬人性的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犧牲品。她悲慘的遭遇,值得後人同情。

    我之所以花費這麼多時間寫這篇文章,也就是告訴大家:歷史並不只是江山美人的浪漫,也沒有那麼忠奸分明的簡單,甚至包含了諸多瑣碎,醜陋,複雜。我們需要拿出勇氣,利用理智,並清醒的看待歷史。只有這樣,歷史才能真正成為可供我們借鑑的精神資源,而不只是茶餘飯後聊天的談資。當我們能夠以勇氣,理智來面對歷史的時候,我們也就更加能夠以勇氣,理智來面對今天的生活。

    文中圖片源於網路

  • 15 # 歷史文武君
    珍妃,一說到她必然會聯想到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但是很少有人去真正瞭解珍妃這個人,那她到底是怎麼樣的女人呢?

    珍妃,從她的照片上可以看出,她的容貌相比其她妃子而言,顯得格外的精緻清秀,而且氣質不凡,給人一種特殊的韻味。而珍妃也是一個從小就聰明伶俐之人,而從小在廣州生活長大的她,更是接受了不少西方社會的思想,也非常喜歡西方的新思想。

    珍妃性格開朗,活潑好動並且有著極高的獵奇心,喜歡新生的事務,而所在之地廣州更是通商的主要城市,再加上父母都比較開明,哥哥姐姐們思想比較先進,整個家庭的薰陶也影響著她。

    但是,生活在那個年代下的珍妃,也被迫在13歲時與姐姐一同進宮,本身天性活潑的珍妃,進入後宮那種繁文縟節、呆板生活方式的後宮,就好像是被關進籠子一樣,很是厭煩後宮的生活,並對宮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更是反感。就在這種情況之下,她迎來了一生中的摯愛。

    光緒皇帝,從登基之初開始,他的命運就被慈禧太后所掌控,使得他只有帝王的名分,沒有帝王的權力,就連自己的婚姻也是如此,但是珍妃的出現,改變了他沉悶的生活,珍妃的活潑好動,讓光緒皇帝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女子,於是珍妃成為了光緒皇帝的摯愛。

    光緒皇帝非常喜歡珍妃,甚至不顧大清的規矩,賞賜珍妃八抬大轎,但是在清朝規定,妃子是沒有資格坐八抬大轎的,但是珍妃卻不管不顧,坐上了自己夫君賞賜的八抬大轎,但是此時被慈禧太后發現之後,命人把她的八抬大轎砸了個稀巴爛。

    也許就是因為珍妃的性格問題,才導致這件事並沒有給她造成什麼心理影響,之後依舊我行我素,甚至將光緒皇帝賞賜給她的由各種金銀裝飾織成的旗裝穿在身上,在宮內行走,但是不巧被慈禧太后撞見,慈禧看到之後很是生氣,便說道:難不成你要做皇后不成(皇后為慈禧親侄女)。慈禧走後心中暗想,連自己都沒有這樣奢侈的衣服,她一個小小的妃子就敢如此穿著。

    這兩件事已經讓慈禧恨之,但是珍妃在得到光緒皇帝的喜愛之後,更是不在乎這些事情,於是在珍妃“賣官鬻爵”之事上,慈禧狠狠的教育了一頓珍妃,警示她不要與自己對立。

    但珍妃的摯愛,光緒皇帝正在為甲午戰爭的之事惆悵,珍妃開始左右陪伴光緒皇帝,讓光緒皇帝倍感溫暖,隨著甲午戰爭的失利以及後續的《馬關條約》的簽訂,痛定思痛的光緒皇帝開始極力支援維新派,支援變法圖強,而珍妃也為光緒皇帝分憂解難,支援維新變法。

    此舉卻遭受到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反對,而慈禧太后知道珍妃也參與其中,更是大怒,將她徹底的幽禁在冷宮之中,而慈禧沒有處死她,也許不是憐憫,而是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而珍妃這時也深知,自己和自己深愛的人可能永遠也不能再相見,也只能默默的為他祈禱著。

    直到八國聯軍衝破一切防線,攻進紫禁城,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出逃,但是她卻沒有忘記那個關在冷宮中兩年多的珍妃,派人將她處死,並投屍井中,有人說珍妃臨死之前也一直在呼喚著自己心愛之人的名字,那就光緒皇帝。

    一切都是命運與緣分的交織,但願來世再做有情人。

  • 16 # 釀松山閣舊主

    珍妃(1876年—1900年),即恪順皇貴妃,他他拉氏,原任戶部右侍郎長敘之女,滿洲鑲紅旗人,光緒帝妃嬪,也是光緒最寵愛的妃子。

    光緒十五年(1889年)與姐姐(瑾妃)被入選宮中,封為珍嬪,後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得晉珍妃,光緒二十年因忤逆太后被褫衣廷杖,降為珍貴人,次年復升為珍妃。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慈禧太后強詞藉口帶走珍妃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輕惹出是非,有辱皇家顏面,被投井殺害,享年二十四歲,1901年春,清廷與八國聯軍講和,慈禧、光緒還朝。慈禧見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人將屍骨打撈出來,裝殮入棺,葬於阜成門外恩濟莊太監公墓南面的宮女墓地,企圖以“貞烈殉節”的名義掩世人耳目,併為此將珍妃追封為珍貴妃。慈禧死後,載灃將珍妃的死因從“投井自殺”改為“被崔玉貴投入井中溺亡”。民國二年(1913年)珍妃姐姐瑾妃做了太妃,才將她遷葬回崇陵妃園寢,並在珍妃井北側的門房為她佈置了一個小靈堂以供奉珍妃的牌位,靈堂上懸掛一額紙匾,上書“精衛通誠”,頌揚珍妃對清德宗的一片真情。

    珍妃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獵奇心強。她對皇宮中的繁文縟節、呆板的生活方式十分厭惡,尤其對宮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極為反感。她喜歡新生事物,喜歡過無拘無束的瀟灑生活。珍妃的性格,有先天因素的影響,也與她的成長環境有關。

    珍妃與其姐瑾妃自幼隨伯父長善在廣州長大。廣州將軍長善雖為武將,卻喜攬交文人墨客,他曾聘文廷式教習兩位侄女讀書。文廷式乃一代名士,後連榜高中得為榜眼。廣州是五口通商的最主要口岸城市,開放最早,與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接觸最早最多,受影響也最大,思想較內地開放許多。加之長善本人廣交名人雅士,其中多具有先進思想的著名人物,這些都對珍妃的思想和個性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再者,他的兩位長兄志銳、志鈞也都是思想比較開明的人物,她的母親也很開通,整個家庭對她的薰陶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珍妃十歲那年,長善卸任廣州將軍,她與姊姊隨同北返北京。珍妃白皙無瑕,五官清秀俊美,而且聰明伶俐,性格開朗。

  • 17 # 自在人生ng

    珍妃其人思想開放,性格開朗活潑,獵奇心強,對皇宮中的繁文縟節,呆板的生活方式十分厭惡,尤其對宮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極為反感,她喜歡新生事物,喜歡過無拘無束輕鬆快樂的生活。而珍妃的性格有先天因素,也有與她的成長環境有關,她生活在開放的最早的廣州,與西方資本主義早有接觸,受其影響很大。那思想比內地開放,加上長善本人廣交名人雅士,其中多具先進思想的著名人物,(環境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這點非常設身處地的理解考慮)這對珍妃思想個性形成巨大影響,再者兩位兄長思想比較開朗,母親也開通,整個家庭對她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因素。這種性格在規矩多多,禮法森嚴的皇宮內顯得,突出和另類,她的行為與宮廷禮法對后妃的要求有些格格不入,喜歡照相,被因循守舊的頑固人物視為“西洋淫巧之物”,而珍妃平易近人,她不僅自己照,也給太監照,也時常教太監照。使太監在東華門外開設一相館,後因皇后探知,上報慈禧,相館查封,太監打死。

    .珍妃她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祖制家法的桎梏,敢於向世俗挑戰,具有強烈的叛逆精神,有可貴的堅貞不屈的性格,這與逆來順受的人形成鮮明對比,也是當今需要的一種精神所在,在封建社會下更為可貴,很多見過珍妃的人都說她,談吐不凡,語出驚人,回憶起都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氣與精神個性。她性格是豪爽的,敢做敢當,不畏邪惡。實則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絲毫意識不到自己已成為別人眼中盯,有才之人遭嫉恨,這是常有的,她早把慈禧的飛揚跋扈看在眼裡,慈禧忌恨她是除了自己外唯一能談點政治的女人,變法又第一支持者,更遭忌恨即使皇后企圖汙衊珍妃,可珍妃也沒有想過去迫害誰。由於不善阿諛奉承讓她吃盡苦頭,杖責,掌嘴,受盡侮辱,可這一切她又有什麼錯?宮女說,她被禁北三所之所以能堅持下去,是因為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光緒身上......她希望皇上能重整朝綱,做一個英明的君主。可她怎能知道,皇帝處境艱難,和不能所為,最後竟也導致了自己的死呢?她又何苦抱希望在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身上呢?是愛?人們記住了流芳百世的不拘束縛的偉人,卻忽略了這個平凡的卻不一般的女子,只因她生在大清後宮中,我看來光緒是堅強,珍妃是勇敢,合在一起多完美的品質,堅強勇敢。如果我生在那年代,我還佩服她可以做到我想做又不敢做,想做又所做不到的事,她到底知不知道說出心裡話,就是生命的代價?愛的幾乎忘記所有,忘記自己身處陰森險惡的皇宮,忘記自己愛的不是一個平凡人,而是一國之君。可惜她錯了,錯在了她居然以為慈禧有一天會聽進她的話,會回心轉意,她褪色的靈魂還在做最後的掙扎,那是她死前的最後一次掙扎。她為什麼敢愛慈禧所憎恨的光緒皇帝?

    珍妃受盡封建禮教約束摧殘,雖然得到了 地位,卻失去了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愛與自由。

  • 18 # 網路回答

    珍妃,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是光緒皇帝一生寵愛的嬪妃。光緒十四年,即公元1888年,她被選為嬪。6年之後的光緒二十年,被晉封為妃。又過了6年,光緒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珍妃不幸被投井身亡。當年8月,八國聯軍藉口義和團“排外”而進攻北京。

    慈禧太后挾持光緒皇帝逃往西安。臨行前,慈禧太后命太監將幽禁於北三所壽藥房中的珍妃叫出來,推入慈寧宮後順貞門內的井中淹死。當時珍妃年僅25歲。珍妃被投井身亡的第二年,光緒皇帝迴鑾北京,珍妃的屍體才被打撈上來,並追封她為珍貴妃。

    人們提起珍妃都說她十分漂亮。那麼,這位年輕的他他拉氏女孩子究竟有多漂亮呢?其實關於珍妃的模樣早有所聞,因為珍妃的生活時代,距今天也不過100多年。在光緒年間,科技已經開始發達。尤其是珍妃,她時尚新潮,美麗動人,多才多藝,深受光緒帝寵愛。

    特別是珍妃13歲進宮,年齡尚小,活潑可愛,閱歷較淺所以毫無心計,而且崇尚西學,對朝中之事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與光緒帝的維新思想不謀而合,“德宗尤寵愛之,與皇后不甚親睦。”但有清一朝的皇帝后妃的記載中有兩位女子曾獲“珍妃”這一封號,一位是道光皇帝珍妃赫舍里氏,另一位就是廣為人知的光緒皇帝寵妃他他拉氏。

    光緒大婚之後,隆裕皇后逐漸失寵,而瑾妃與光緒相處也是十分的清淡。只有珍妃生性乖巧,善解人意,經常侍候光緒皇帝左右。

    但珍妃的時尚打扮,卻時常引起了慈禧太后的強烈不滿。後來,借珍妃涉嫌受賄賣官的一事,將她囚禁起來。在八國聯軍進軍北京紫禁城時,慈禧又派大太監將珍妃推下井致珍妃死亡。

  • 19 # 日日悅讀

    有這樣一個女人,她不是皇后,但她在光緒帝與慈禧太后明爭暗鬥中是一個關鍵人物。她天生麗質且善解人意,她為光緒帝推薦了很多人才幫助光緒維新變法。光緒帝在守舊勢力鎮壓下,被慈禧太后幽禁在瀛臺,她又被打入冷宮,而光緒帝卻不止一次地跑到偏僻荒涼的地方去偷看她,兩人隔著門窗說話,而且這是光緒帝在囚禁期間唯一的高興的事情。她與光緒帝的愛已經超越了普通情侶的愛,是一種親人的愛,任何人都無法代替。這個女人就是珍妃,是光緒帝最親密的情侶。

    珍妃是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她跟著擔任廣州將軍的伯父長大,從小生活在廣州,因此她身上有著南方女子的清秀聰慧。她生得花容月貌,天生麗質且生性乖巧、善解人意,擅長潑墨寫字和琴棋書畫。她自進入皇宮以後,每天陪在光緒帝左右,與他共食飲共玩樂,很討光緒帝喜歡。兩人的感情發展迅速,即使白天也經常在一起。光緒帝在養心殿批閱奏章,珍妃侍候筆墨。遇到疑難問題,兩人就一起討論。光緒帝漸漸找到了感情的依靠,整日捨不得離開珍妃。

    光緒十七年,熙和園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慈禧太后打算前去住上幾個月,皇后和瑾嬪表示要跟隨慈禧太后一同前往,以盡孝心,珍妃也做出了同樣的表示。慈禧太后聽到她們的話,非常高興。她在肯定她們的孝心之後,表示不能讓皇上一個人留在宮中無人照顧,於是就讓皇后和瑾嬪跟著去了熙和園,留下珍妃陪伴皇帝。珍妃既討得了慈禧太后的歡心,又遂了自己的心願留下來照顧皇帝,於是非常得意。慈禧太后離開紫禁城後,光緒皇帝和珍妃感到空氣真的是自由了。這一對情侶歡樂地享受兩人世界,完全不顧宮中的禮法。宮中的人當然不能對皇帝怎麼樣,但珍妃卻成了眾矢之的。

    按照清朝的祖制,任何被皇帝寵幸的妃子,都不能在皇上的寢宮過夜。但是光緒帝不願與珍妃分開,於是就讓珍妃女扮男裝,徹夜留在寢宮之中。自此以後,光緒帝也不再寵幸其他的妃嬪了,天真活潑的珍妃當然表示贊同。

    珍妃與光緒帝生活在甜蜜的感情世界裡,幾乎達到了心靈相通。但是珍妃經常見到光緒帝長吁短嘆。珍妃年紀小,但是心計頗重,一下子就知道了光緒帝鬱悶的原因。她知道光緒帝要想擺脫慈禧的垂簾聽政,獨立親政,就必須擁有自己的權勢。一向敢愛敢恨、敢做敢當的她就憑藉社會上的人脈,親自為光緒帝尋找關係和能臣。

    為了給光緒帝的勢力集團培植親信,珍妃意識到上至中央大臣、下至地方長官,到處都是慈禧的人,於是決定從長計議,向光緒帝推薦了自己的堂兄禮部侍郎志銳和大才子文廷式。光緒帝也心知肚明,覺得文廷式是一個學富五車、具有縱橫家品質的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便在師父翁同酥的幫助下,經過內閣中書考試,文廷式成為榜眼,以其剛正不阿、直言敢諫而聞名朝野。光緒帝便授予他翰林院侍讀學士兼日講起居注官,成為光緒帝的近臣。

    歷史上的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國家和民族陷入了空前的危機,深深刺激了光緒帝。他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已經開始能和當時中國先進的思想進行溝通交流。正在這個時候,康有為來到北京,在翁同酥的引薦下向光緒帝上書,呼籲朝廷變法,挽救朝廷的危機,這一切與光緒帝不謀而合。於是,從到都察院上書,到反對德國入侵山東,到敦促朝廷奮起救亡,一場轟轟烈烈的維新變法在光緒帝的支援下震動京師,中國也開始顯露出新的氣象。

    在光緒帝的大力支援下,維新派勢力不斷壯大,守舊派也意識到自身的利益會受到極大的傷害。面對守舊派的來勢兇兇,光緒帝感到變法阻力之大,但他態度明確,下定決心進行變法。於是,守舊派不肯善罷甘休,費盡心思地挑撥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的關係,加劇帝后矛盾。慈禧太后也感到光緒帝似乎已經脫離了自己的控制,如果變法成功,她就無法再進行垂簾聽政。於是,慈禧太后狠狠地斥責了光緒帝,嚴厲地訓斥他現在的做法是要把祖宗的基業斷送在康有為的手上。慈禧太后將光緒帝囚禁在瀛臺,並密令殺死了譚嗣同等六人。

    光緒帝就這樣退出政治舞臺,生活在中南海瀛臺,這個地方與世隔絕,光緒帝的來來往往和別人送東西都要依靠船隻。光緒帝在太監監視下坐船去上朝,又在太監的監視下回到原來的那個島上,這個過程光緒帝不能說一句話,一切都聽從慈禧的指揮。光緒帝在嚴密看管之下生活著,毫無人身自由。

    在光緒帝被幽禁的同時,珍妃也被打入冷宮。珍妃被關押在偏僻荒涼、毫無人煙的鐘粹宮後的北三所。只有兩名宮女侍奉著珍妃,而且大門外還上著鎖,飲食從門檻下送過去,珍妃關在裡面形同囚犯。

    光緒帝自小就被抱進宮中,從小就沒有享受過真正的家的溫暖,慈禧太后給他的母愛又是那麼冰冷殘忍。而珍妃,與光緒帝從相知到相識,讓光緒帝找到了感情的寄託,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愛情生活。光緒帝之所以寵愛著珍妃,是從她身上得到了愛情的慰藉。於是,當光緒帝得知珍妃也被囚禁之後,內心十分內疚和擔心。於是便透過監視中的太監,明是慈禧的心腹實際上是光緒的心腹,這個人是王商。王商被光緒帝的深情打動,又十分同情他的遭遇,便聯絡了幾個心腹小太監,趁夜深人靜,用小船將光緒帝載出瀛臺,送到關押珍妃的地方。

    當頭晚上,夜光冷清如水,光緒帝來到了北三所。他本想進去,但門上三把巨大的鐵鎖將他的想法破滅。一位皇帝,一位貴妃,一對苦命的有情人只能隔著門說上幾句話,相互勉勵對方,相互鼓勵對方要堅強地活下去。直到王商再三催促,光緒皇帝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所謂患難相交見真情,這情景真的很令人感動。光緒帝與珍妃的愛,已經不是一般的情人的愛,而是從情侶上升到親人般的親密情侶的愛。正因為有這樣深情的愛,去偷看珍妃是光緒帝在囚禁期間唯一的高興的事情。

  • 20 # 長心眼168794174

    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之間有權力之爭,珍妃選擇了站在丈夫這邊,慈禧太后對光緒皇帝的憤怒發洩在皇帝的寵妃身上最合適,能有效警示皇帝。在帝王之家,有血緣關係的親骨肉都可能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更何況一個外人,權力鬥爭是極其殘酷野蠻的。這和正不正義關係不大,因為帝權之爭本身就與正不正義沒關係,而與實力有直接關係。比如秦二世的屠殺宗親,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趙光義的燭光斧影,朱棣的清君側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做全職媽媽,到底是不是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