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旅行中國
-
2 # 波135198918
隋唐十八好漢,中國《說唐演義全傳》人物排名,一李元霸、二宇文成都、三裴元慶、四雄闊海、五伍雲召、六伍天錫、七羅成、八楊林、九魏文通、十尚師徒、十一新文禮、十六秦瓊、十八單雄信等。
《說唐》原著
隋唐十八好漢,是《說唐》、《興唐傳》諸多小說、評書中的人物,在《說唐》中提到十四個,後來在評書中變成四猛十三傑,十八人以武功(更準確的說主要是力量)的強弱來排名,等級差異極大,如宇文成都雖排行第二,在面對第一好漢李元霸時,卻如蚍蜉撼大樹。“隋朝十八條好漢”的說法,在《說唐》以前的《隋唐演義》、《隋史遺文》、《大唐秦王詞話》、《隋唐兩朝志傳》等小說裡從未提過。《說唐》書中沒把十八條好漢說全,只說了十三條:第一條好漢李元霸,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第三條好漢裴元慶,第四條好漢雄闊海,第五條好漢伍雲召,第六條好漢伍天錫,第七條好漢羅成,第八條好漢楊林,第九條好漢魏文通,第十條好漢尚師徒,第十一條好漢新文禮,第十六條好漢秦叔寶,第十八條好漢單雄信,而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條好漢都缺名。此書的粗疏可見一斑。
《說唐全傳》之《說唐前傳》原書中只提及以下好漢:
1.李元霸武器:擂鼓甕金錘,一個重400斤,四猛八大錘金錘將。
這是第一檔次的好漢。
2.宇文成都 武器:在該書中有多處描寫,重量各不相同:第十三回書寫到他和秦瓊等人的打鬥時說:“宇文成都把兩百斤的鎦金鏜往下一掃”; 第十七回特別介紹說,他使用的鎦金鏜,“重三百二十斤”;到了第34回,描寫他和李元霸的比賽時說,“使一根四百斤重的鎦金鏜”,總而言之,作者自己都是越編越玄乎。
3.裴元慶 武器:“使用的兩柄錘五升斗大,重三百斤”;書中沒有明確是各三百斤還是共重三百斤,本人考慮宇文成都的武器重量,傾向後者。見第三十一回。
這是第二檔次的好漢。考慮到兩人的能力相差不遠,如果裴元慶的武器是300斤,本人認為宇文成都使用的武器應該在320斤以上。
4.雄闊海 使用兩柄板斧,重一百六十斤。見第十四回書。
5.伍雲召 武器:丈八蛇矛,重160斤,見第十五回。
6. 伍天錫 武器:混天鏜,重200斤;見第十七回伍雲召對其族弟的介紹。
這是第三檔次的好漢,考慮到三人能力較近,所以三人的武器重量應該在240斤以上。這是參考後面羅成的武器重量給出的。不可能第三檔次好漢的武器重量比第四檔次的還少。
7.羅成 :武器:丈八滾雲槍,重240斤;見第七回書。
8.楊林 :武器:兩根囚龍棒,各重150斤,共重300斤;見第一回書。
9.魏文通 武器:青龍刀,重量沒有介紹。
這是第四檔次的好漢。從羅成和尉遲恭的較量以及楊林、魏文通和秦瓊的較量情景來看,羅成都是七八槍打敗的尉遲恭,楊林是七八棒打敗秦瓊,魏文通是七八刀砍走秦瓊,而秦瓊和尉遲恭是一個檔次的好漢,所以將三人歸於一個檔次。能力上不會差太遠。那麼參考前面好漢的武器重量,它們的武器應該在200斤左右(不可能第八條好漢使用的武器比第七條好漢的還重,更不可能第7、8、9條好漢的武器比第4、5、6條好漢使用的重)。
10. 尚師徒;武器:提爐槍,重120斤。見第28回書。
11. 新文禮 :武器:鐵方槊,重兩百斤,見第37回書。
16.秦瓊:武器:鍍金熟銅鐧,兩根各65斤,共重130斤,見第三回書;虎頭鏨金槍,重82斤;後來得到並使用尚師徒的提爐槍,重120斤。
18.單雄信 武器:金頂棗陽槊,重量無描寫。
這是第五檔次的好漢,使用的武器應該在120斤左右。
總之,說唐的武力排名基本上推重力量型,但是對人物的力量描寫有時候有前後矛盾。可能是作者寫到後來忘乎所以,也就出現了很多力量描寫的不一致;再就是 除裴元慶趁宇文成都力乏之時有過取勝的經歷之外,基本上不存在排名在後的人物打敗排名在前的事情。
另外,《說唐演義全傳》只提到了第一到十一、十六、十八條好漢,由於作者失誤,第12、13、14、15、17條好漢根本就沒有提到。(後來在各種論壇和貼吧中出現的12-15,17條好漢均為後人所杜撰。)
隋唐英雄
開隋九老
忠孝王伍建章
大元帥高熲
靠山王楊林
上柱國賀若弼
大都督魚俱羅
昌平王邱瑞
上柱國韓擒虎
雙槍將定彥平
越 王楊素
瓦崗五虎
單雄信
尤俊達
王君可
王伯當
謝映登
四猛名單
今世孟賁羅士信
陌刀闞稜
人面點銅錘秦用
小霸王翟讓
四絕名單
姜松(羅松)
程咬金
秦瓊
楊廣
十絕名單
秦瓊交友
程咬金三斧頭
徐茂公足智多謀
羅成花槍和狠毒
姜松神槍
王伯當忠於李密
單雄信忠君不變節
謝映登揮車巧射
尚師徒四寶
侯君集輕身功夫
八大錘
李元霸(擂鼓甕金錘)
裴元慶(八稜梅花亮銀錘)
秦用(人面點銅錘)
梁師泰(鑌鐵軋油錘)
十三傑
李元霸
宇文成都
裴元慶
雄闊海
伍天錫
伍雲召
羅成
楊林
魏文通
尚師徒
新文禮
韓擒虎
秦瓊/尉遲恭
十六傑
李元霸
裴元慶
宇文成都
雄闊海
伍天錫
程咬金
翟讓
羅成
秦瓊
單雄信
王君可
魏文通
伍雲召
王伯當
尚師徒
左天成
野輩十三條好漢
銀地國太子朗司馬,琉球國太子鰲魚,北漢王鐵木耳,鐵木金,紅袍大力士藍天畢,孽世雄,王九龍,蓋世雄,洪天英,華公義,知世王王薄,定陽王劉武周,大梁王蕭銑.
單田芳版本
十八條好漢
1、西府趙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盞燈,手中一對擂鼓甕金錘誰也惹不起,為頭一條好漢;
2、天寶大將宇文成都,胯下銀河駒,掌中鳳翅鎦金鏜,勇貫三軍,是大隋朝的頂樑柱;
3、銀錘太保裴元慶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沒角癩麒麟,掌中一對八稜梅花亮銀錘,是以後瓦崗山頭號猛將;
4、紫面天王雄闊海,一根熟銅棍,壓蓋武林;
5、南陽太守伍雲召,是春秋五霸時名將伍子胥的後人,使得是一條亮銀槍。曾經大戰過宇文成都;
6、雙鏜無敵伍天錫,胯下青龍馬,掌中一對短把鳳翅鎦金鏜,英勇無比;
7、少保羅成,又叫羅神槍,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龍,掌中五鉤神飛亮銀槍!從沒打過敗仗,人稱“常勝將軍”; 隋唐時期有羅士信,羅士信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和小說中羅成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被認為是羅成的歷史原型.
8、靠山王楊林,胯下金睛獸,掌中一對囚龍雙棒,老當益壯;
9、花刀大將魏文通,跨下花斑馬,一把花刀是隋營數一數二的大將;
10、銀面韋託秦用,秦瓊的乾兒子,胯下赤炭火龍駒,掌中八稜紫金降魔杵,年輕人中的佼佼者!;
11、呼羅國王,胯下青鬃馬,掌中單錘,乃突厥第一戰將;
12、四寶大將尚師徒,胯下寶馬呼雷豹,掌中烏龍提瀘槍,山馬關大帥;
13、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神拳太保秦瓊秦叔寶,跨下一匹黃驃馬,掌中一對虎頭鉳稜金裝鐧,擅使一把虎頭造金槍,是本套書的書膽!
14、皂袍大將尉遲恭,武藝和秦瓊不分上下,胯下一匹烏騅馬,掌中單鞭,擅使丈八蛇矛槍;
15、赤發靈官單雄信,單二員外,江湖總瓢把子,胯下棗紅馬,掌中一把金釘棗陽槊,是未來瓦崗五虎上將的頭一員;
16、銀槍將蘇定芳,胯下銀龍馬,掌中亮銀槍。連羅成都死在了他的手上;
17、勇三郎王伯當,胯下黃斑馬,掌中花槍,一上戰場就玩命;
18、大刀王君可,胯下一匹赤兔馬,掌中青龍郾月刀,真好比關公在世。
四猛
1、 今世孟賁羅士信,恨天無把、恨地無環,長中一把鐵旗杆,連李元霸也畏懼三分。
2、 鐵槍將來護兒。
3、 活弔客王伯超;
4、 火龍神君夏逢春。
三怪
1、羅松羅萬年,
2、 雙槍丁彥平,
3、小白猿侯君集。
以上根據興唐傳。
其他版本
十八條好漢介紹
第一條好漢:西府趙王,李元霸。胯下追風萬里雲;手使一對擂鼓甕金錘,相傳是當年漢朝時馬超的先祖,漢伏波將軍馬援使的,共重800斤。歷史上就只有這兩個人使得動。
第二條好漢:橫勇無敵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鳳翅鎦金鏜。
第三條好漢:銀錘太保裴元慶,一百六十斤一隻的八稜梅花亮銀錘,最後死在慶墜山。被炸死。
第四條好漢:紫面天王雄闊海,一條熟銅棍,死在揚州千斤閘下,被壓成肉泥。
第五條好漢:雙鐺無敵伍天錫,是一對短棒鳳翅鎦金鏜。被李元霸一錘打死在揚州城外。
第六條好漢:南陽侯伍雲召,是春秋五霸時名將伍子胥的後人,使得是一條亮銀槍。
第七條好漢:燕山少保羅成,家傳五鉤神飛槍,平生只輸在同父異母家兄的五分槍下。絕命槍:回馬槍
第八條好漢:靠山王楊林,水火囚龍棍。死在羅成槍下。
第九條好漢:花刀帥魏文通,以刀聞名。
第十條好漢:四寶將尚師徒,金纂提爐槍後被秦瓊得去。
第十一條好漢:八馬將新文禮,弘霓關總兵。
第十二條好漢:雙槍老將定彥平(《說唐》原著為曹延平,登州總兵,因楊林嫉賢妒能被解職,後幫助瓦崗軍被楊林殺害,他是張善相的師父)。
第十三條好漢:金刀殿帥左天成,在程咬金搬請裴元慶二次學藝下山時,被雄闊海挑落馬下而死。
第十四條好漢:鐵槍大將來護兒。
第十五條好漢:掛錘莊莊主,梁師泰。是隋唐八大錘之一。
第十六條好漢:兵馬大元帥秦瓊,瓦面金裝鐧,虎頭湛金槍,絕招:撒手鐧。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殺手鐧。
第十七條好漢:皂袍大將尉遲恭,曾經日搶三關,夜奪八寨。飛馬躍城樓,為救義子薛仁貴撞死皇宮外。雌雄雙鞭,丈八蛇矛槍。
第十八條好漢:二賢莊莊主,赤發靈官單雄信,金頂棗陽槊。
十五傑
1西府趙王李元霸
生得尖嘴縮腮,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無窮。使一對擂鼓甕金錘,重800斤。坐一騎一字板肋墨麒麟,縱橫天下。四明山一役,錘震十八國,打死上將五十餘員
2天寶大將宇文成都
使一條320斤重鳳翅鎦金钂,勇冠三軍, 曾與天下第一好漢李元霸比武,手提三千斤金獅上金殿,面不改色,是大隋朝的頂樑柱
3一字並肩王裴元慶
使300斤重的八卦梅花亮銀錘,好勇鬥狠,稱萬人敵,四明山一戰,十八路反王無數兵將,只有他能接李元霸三錘
4太行山大王雄闊海
太行山上強人,身高一丈,腰大數圍,使日月雙斧,重160斤,兩臂有萬斤氣力,伍雲召之義弟,奮不顧身地力舉揚州千斤閘,化為肉泥,用一腔熱血保住了天下多少英雄好漢的性命
5南陽侯伍雲召
身長八尺,面如紫玉,目若朗星,是春秋時名將伍子胥的後人,使一條160斤素纓槍,擁兵十萬,鎮守南陽
6河北大王伍天錫
伍雲召的族弟,是山寨強盜頭兒,身長一丈,紅臉黃鬚,因吃人心多了,連眼睛也是紅的,使200斤半輪月混天钂,被李元霸一錘打死
7冷麵寒槍羅成
生得眉清同秀,齒白唇紅,面如糰粉,家傳五鉤神飛槍,曾奪武狀元,平生只輸在同父異母的哥哥姜松的槍下,稱“常勝將軍
8靠山王楊林
兩道黃眉,身長九尺,腰大十圍,使水火囚龍棍,老當益壯
9花刀大將魏文通
潼關總兵,使丹鳳朝陽繡鸞刀,好比關公在世,楊林的愛將
10三江大帥楊義臣
手使折鐵點鋼槍,楊林的弟弟,曾擺下八門金鎖陣,後被李元霸、裴元慶、秦用、梁師泰金銀銅鐵八大錘所破
11弘霓關總兵新文禮
手使一條鐵方槊
12虎牢關總兵尚師徒
擁有夜明盔、柳葉綿竹鎧、金纂提爐槍和“呼雷豹”戰馬,合稱四寶
13兵馬大元帥秦瓊
使128斤鑲金鐧,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
14皂袍大將尉遲恭
使81斤雌雄竹節鞭,武藝和秦瓊不分上下,曾經日搶三關,夜奪八寨
15赤發靈官單雄信
山東二賢莊莊主,義薄雲天,江湖總瓢把子,使金釘棗陽槊
四猛介紹
1今世孟賁羅士信
手使300斤檳鐵槍,放牛娃出身,唯一力量可與李元霸相抗衡的人,能力拔牛牯,飛石打鳥,夜辨蚊虻
2鐵槍將來護兒
使一條鑌鐵槍
3大錘公子秦用
手使人面赤銅錘,秦瓊的義子
4掛錘莊莊主梁師泰
瓦崗寨名將,手使—雙扁式鐵錘
四絕介紹
1神槍姜松的五分槍法
字永年,羅成同父異母的哥哥,使子母鴛鴦五分槍,天下無敵,但從來沒有漏過真功夫
2老將定彥平的雙搶槍法
使雙盤飛龍金線槍
使宣花斧,重64斤,外號“混世魔王”,福將,三斧子定瓦崗,為瓦崗寨大魔國國王
4神箭書生王伯當的箭法
掌中花槍, 以善射出名,一上戰場就玩命,人稱勇三郎
八大錘介紹
第一金錘將李元霸(擂鼓甕金錘)
第二銀錘將裴元慶(八稜梅花亮銀錘)
第三銅錘將秦用(人面銅錘)
第四鐵錘將梁師泰(鑌鐵軋油錘)
歷史18好漢
(隋煬帝~唐高祖)
秦瓊
1、秦瓊(字叔寶) --真正的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英雄,當門神,必須的。
《舊唐書·卷六十八·列傳第十八》:「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寶亦以此頗自矜尚。」
3張
隋唐十八好漢
注意這個“每”字,一次就是牛人了,他居然“每”,民間的門神不是蓋的,關二爺其實不如秦二爺多矣,可惜半生征戰,身上傷太多了,玄武門之後就處於半退休狀態,早死,凌煙閣24名臣之一。
尉遲恭
2、尉遲恭(字敬德)--真正的奪槊高手,另一位門神。
《舊唐書·卷六十八·列傳第十八》:「敬德善解避槊,每單騎入賊陣,賊槊攢刺,終不能傷,又能奪取賊槊,還以刺之。」
我靠,他也是“每”,足可以與秦瓊媲美,曾經擊敗過單雄信,但是跟隨宋金剛時,曾微敗於秦瓊,所以略遜秦叔寶半籌,凌煙閣24名臣之一。
程咬金
3、程咬金(字義貞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 --俺也是個使長槍的帥哥。據史書記載,程咬金“少驍勇,善用馬槊(長槍)。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王世充與李密決戰。王世充軍攻擊單雄信部,李密派遣程知節及裴行儼增援。戰鬥中,裴行儼中流矢墜馬,程知節連斬數人,抱起裴行儼向後撤退。追兵用槊刺穿他的身體,程知節將槊折斷,殺了追兵,這才逃脫。
曾經救過裴元慶(裴行儼)的人,可不只會三板斧,凌煙閣24名臣之一。
羅士信
4、羅士信 --少保羅成+一猛羅士信的原型,你說牛不牛
張須陀屬下一員戰將,14歲參軍,勇武過人,頗受張須陀器重。武德五年(622年)在洺水城(今河北省 曲周縣東南)的防禦戰中,羅士信陷於義軍重圍,城破被俘拒降,為劉黑闥軍所殺。諡號“勇”。
羅士信很聰明,就像羅成(史有無此人不詳),很猛很能打,就像“一猛”,但是嗜殺,喜歡割人家鼻子,自己也早死(28歲)。
裴行儼
5、 裴行儼 --請叫我裴三公子元慶
裴仁基之子,驍勇善戰。裴仁基討伐瓦崗寨,雖累有勝利,但屢遭監軍陷害。於是裴仁基父子殺隋監軍,率眾歸瓦崗寨。後李密與王世充決戰,裴仁基獻計分兵偷襲洛陽,但不被李密所納。後李密戰敗,裴氏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以侄女嫁於裴行儼,待其父子甚厚。裴行儼每有徵戰,所向披靡,號“萬人敵”,王世充憚其威名,頗加防範。裴仁基知其意,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密謀行刺王世充。事洩,裴氏父子俱被王世充所殺。
裴元慶的原型,演義中的第三條好漢,實際上確實很厲害,排在第5只能怪前四位太厲害了。
麥鐵杖
6、麥鐵杖--神行太保,輕功冠絕天下。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驍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馬。……帝曰:“信然,為盜明矣。”惜其勇捷,誡而釋之。……逆帥李稜遣兵仗三十人衛之,縛送高智慧。行至慶亭,衛者憩食,哀其餒,解手以給其餐。鐵杖取賊刀,亂斬衛者,殺之皆盡,悉割其鼻,懷之以歸。……成陽公李徹稱其驍武。……漢王諒反於幷州,又從楊素擊之,每戰先登。」
老一輩高手,一看名字就很猛,從盜賊到將軍,可惜隋煬帝時從徵遼東,孤軍被圍,陣亡。
羅藝
7、羅藝(字子廷) --哇呀呀,老子的風頭都被個沒影子的兒子奪了。
“藝剛愎不仁,勇攻戰,善用槊”。大業中,以戰力補虎賁郎將,《唐史》記載:“相傳羅藝有子名成,事蹟不詳”。(《新唐書·羅藝列傳》)評價:“羅藝自負武藝高強,任氣行事,終歸身首異地。一生中歸唐立功,可謂有識,但又聽信妖言而為叛,善始不善終。”
想想帥羅藝,白馬銀槊,後面跟著燕雲十八騎,那簡直是有點兒帥呆了。排名第七對應演義中的羅成。
張須陀
8、 張須陀 --吾乃“靠山王”張須陀是也
性剛烈,有勇略”(《隋書·張須陀列傳》), 大業九年(613年) 裴長才、石子河等率2萬叛軍攻至歷城,縱兵大掠。張須陀當時沒來得及召集士兵,遂親率五騎與叛軍作戰。叛軍為其所吸引,遂引兵圍攻。張須陀身陷重圍,身上多處受傷,勇氣彌厲。時城中援兵至,叛軍稍退。張須陀督軍再戰,大敗叛軍,裴長才敗逃。
評書中靠山王楊林的原型之一(另一為衛昭王 楊爽),是支撐隋朝的柱石之臣。曾經5人單挑2萬,沒錯就是2萬,史書上寫著。張須陀死後,隋朝再無良將矣。排名第八對應演義中的楊林。
楊玄感
9、楊玄感--我乃小霸王是也。
《隋書·卷七十·列傳第三十五》:「體貌雄偉,美鬚髯。……及長,好讀書,便騎射。……玄感驍勇多力,每戰親運長矛,身先士卒,喑嗚叱吒,所當者莫不震懾。論者方之項羽。……玄感大敗,獨與十餘騎竄林木間,將奔上洛。追騎至,玄感叱之,皆懼而返走。」
“論者方之項羽”,這句可了不得,能比做項羽的都是是大牛人。
魚俱羅
10、魚俱羅--內功深厚,獅吼功開山祖師。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身長八尺,膂力絕人,聲氣雄壯,言聞數百步。……楊素以俱羅壯勇,請與同行。每戰有功。……及遇賊,俱羅與數騎奔擊,瞋目大呼,所當皆披靡,出左入右,往返若飛。……初,突厥數入境為寇,俱羅輒擒斬之,自是突厥畏懼屏跡,不敢畜牧於塞上。」
一直覺得這個名字很有吸引力,難道是因為那個魚玄機?:)為隋煬帝楊廣所猜忌,被處決。
杜伏威
11、杜伏威--夏侯惇一樣的猛人
《舊唐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六》:「伏威逆拒,自出陣前挑戰,稜部將射中其額,伏威怒,指之曰:“不殺汝,我終不拔箭。”遂馳之。稜部將走奔其陣,伏威因入稜陣,大呼衝擊,所向披靡,獲所射者,使其拔箭,然後斬之,攜其首復入稜軍奮擊,殺數十人。稜陣大潰,僅以身免。」
這位老兄有個性,小樣兒,不殺你我就不拔箭。
薛舉
12、薛舉--姓薛的猛將兄我是開頭的。
舉容貌瑰偉,兇悍善射,驍武絕倫,家產鉅萬,交結豪猾,雄於邊朔。武德元年,豐州總管張長遜進擊宗羅X,舉悉眾來援,軍屯高墌,縱兵虜掠,至於豳、岐之地。太宗又率眾擊之,軍次高墌城,度其糧少,意在速戰,乃命深溝堅壁,以老其師。未及與戰,會太宗不豫,行軍長史劉文靜、殷開山請觀兵於高墌西南,恃眾不裝置,為舉兵掩乘其後。太宗聞之,知其必敗,遽與書責之。未至,兩軍合戰,竟為舉所敗,死者十五六,大將李安遠、劉弘基皆陷於陣。
把李世民都打敗了,俘虜名將劉弘基,確實不是一般的牛,不過天佑秦王,這薛老兄很快自己就病死了。
單雄信
13、 單雄信 --又一個飛將軍
《舊唐書》卷53《李密傳單雄信附傳》有簡略記載:“單雄信者,曹州人也。翟讓與之友善。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密軍號為‘飛將’”。
能叫飛將軍的除了李廣、呂布之外還有這位單二員外。歷史上單雄信無非就是另一個小號的呂布,勇武,但性格反覆、不善擇主,而絕非關張一類人物。曾經敗於尉遲恭槊下,排名13,與演義相當。
李景
14、李景(字道興)--不太出名的小關羽。
《隋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景容貌奇偉,膂力過人,美鬚髯,驍勇善射。……高祖奇其壯武。……後與上明公楊紀送義成公主於突厥,至恆安,遇突厥來寇。時代州總管韓洪為虜所敗,景率所領數百人援之。力戰三日,殺虜甚眾。”
不太瞭解這人人,可是看看評價,眼前不禁浮現起雲長兄的偉岸形象,可惜隋末大亂之際為賊所殺。
蘇烈
15、蘇烈(字定方)--需要平反的名將
《舊唐書·卷八十三·列傳三十三》:「定方驍悍多力,膽氣絕倫,年十餘歲,隨父討捕,先登陷陣。父卒,郡守又令定方領兵,破賊首張金稱於郡南,手斬金稱,又破楊公卿於郡西,追奔二十餘里,殺獲甚眾,鄉黨賴之。」
演義中是個反面,羅藝羅成父子都死於其手,實際上是個好人+名將,絕對的智勇雙全。
沈光
16、沈光(字總持)--隋唐年間的馬術冠軍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光少驍捷,善戲馬,為天下之最。……化及大懼曰:“此麥鐵杖子也,及沈光者,並勇決不可當,須避其鋒。”
善戲馬,為天下之最,這評價太牛了,史官也真敢寫. 隋末大亂之際與宇文化及戰,陣亡。
薛萬均、薛萬徹
17.18、悲壯的雙子星
《新唐書·卷九十四·列傳第十九》:「以材武為羅藝所厚善。……建德以二十萬騎來攻,兵已緣堞,萬均與萬徹率死士百人出地道,掩擊其背,眾驚潰去。……距朔方數十里,突厥兵驟至,王師卻,萬均兄弟橫擊之,斬其驍將,虜陣歡,乘之,俘殺相藉。突厥走。……萬均、萬徹各以百騎行前,卒與虜遇,萬均單騎馳突,無敢當者。還語諸將曰:“賊易與。” 對薛萬徹的作戰能力,李世民的評價是“非大勝,即大敗”,把他和李績,李道宗並稱名將。後來太宗伐高句麗,薛萬徹在鴨綠江畔大破高句麗軍數萬,陣斬高句麗城主所夫孫。
唐太宗時萬鈞因“清宮不謹”而下獄,憂憤卒;唐高宗時萬徹因與房遺愛謀劃擁立荊王而被處決。可嘆!
-
3 # 手機使用者52128354693
關於隋唐英雄故事,目前一共有三個版本:清朝褚人獲的《隋唐演義》,清朝鴛湖漁叟校訂的《說唐》,各種評書藝人的評書《興唐傳》。《隋唐演義》沒有提到十八條好漢,也沒有閱讀的價值。聽過《興唐傳》或類似評書的人很多,裡面講到了四猛十三傑,加起來也是十八條好漢(十三傑有兩位)。但是在評書裡還出現一些英雄武藝高強,卻沒有排上名次,例如回馬刀殺死李元霸的漁俱羅、四平山下一槍挑開李元霸與羅士信生死扣的羅松,所以《興唐傳》的英雄排名是有問題的。人們常說的隋唐十八好漢最標準的版本應該出自《說唐》,但鴛湖漁叟校訂的《說唐》書中只提到了13個,卻少了5個,但我們仍可以從書中把這5個英雄找出來。
第一條:西府趙王李元霸。兵器一對擂鼓甕金錘是當年漢朝時馬超的先祖浮波將軍馬芫使的。共重800斤。歷史上就只有這兩個人使得動。錘震四平山後被雷擊而死。
李元霸是清代小說《說唐》虛構的人物,其歷史原型為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唐高祖李淵第三子(注:《隋唐演義全傳》等小說稱他為李淵第四子,歷史記載也沒有蓋世武功,這與史實不符),母竇皇后。隋朝大業十年(614年)英年早逝,得年十六,被唐高祖李淵追封為衛王。隋唐第一好漢,力大無窮。年輕時縱慾狂歡,中年時生理機能下降,找chen後跟數字000再跟869這個威信養元固本,性福生活。
李元霸由歷史人物李玄霸演義而來。李元霸隋唐第一條好漢,上界大鵬金翅鳥臨凡,被煬帝封為趙王。“年方十二歲,生得尖嘴縮腮,一頭黃毛促在中間。戴一頂烏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無窮。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勇,捻鐵如泥,勝過楚漢項羽。一餐鬥米,食肉十斤。用兩柄鐵錘,四百斤一個,兩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騎萬里雲,天下無敵。”當時幾乎沒有人能在李元霸馬前走上三個回合,可以說趙王李元霸打遍天下無敵手。宇文成都號稱天下無敵大將軍,殿前比試全力卻撼不動李元霸伸直的一根胳臂,他只不過把手一掃,宇文成都撲通一聲,仰後就是一跤,後來更被他活活撕裂。如此驚人神力,更有何人可敵?
李元霸因報恩,不願與秦瓊動手,他只不過用一柄錘往上略略一架,噹的一響,就把八十二斤虎頭槍打脫了,不知去向,嚇得秦瓊立即下馬告罪求饒。羅成拍馬搖槍來戰,被元霸一錘把槍打做兩段,震開虎口,回馬逃命。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圍攏來戰元霸,元霸把手中錘一擺,撞著三般軍器,噹啷一響,三人虎口震開,大敗而走。裴元慶迎戰李元霸,勉力招架三合後驚呼:“啊唷,果然好厲害!”回馬便逃。元霸大叫:“好兄弟,天下沒有擋得起我半錘的,你能接連擋我三錘,也算是個好漢,饒你去吧!”如此威猛氣勢,更有何人可比?
晉陽宮比武,李元霸雙手各提重三千斤的金獅子,舉上舉下十數遍。四明山一戰,單人獨騎擊敗十八路反王二百三十萬大軍。此後又殺死好漢伍天錫、宇文成都。紫金山匹馬雙錘面對一百八十萬軍隊,兩柄鐵錘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屍山血海,將一百八十萬軍隊殺得只剩六十二萬,迫使李密交出玉璽,反王獻上降表。如此豐功偉業,又有何人可及?
《說唐》中李元霸最讓人佩服的一點:他簡直就是個“永動機”,幾乎不存在能量消耗。不像排在第二位的宇文成都,在氣力大量消耗後(以一敵三: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會抵擋不住排在他後面的裴元慶;李元霸卻可以只憑匹馬雙錘將十八路反王的所有大將打得俯首臣服。
如此一個蓋世的霸王,怎麼也會死呢?
《說唐》一書中,也蘊含著濃濃的宿命觀。李元霸的師父紫陽真人曾叮囑他,若他日對敵之時遇見使鎦金钂的,萬不可傷他性命,否則必定不得善終。然而李元霸最初還記得師父的教誨,不忘手下留情,放過宇文成都;此後縱橫天下,殺心大起之時,卻再也不遵從師父的教誨,不但開始殺了,而且不止一個。使混天钂的伍天錫雖然拼命告罪,還是被他一錘震死;使鳳翅鎦金钂的宇文成都雖放過一次,第二次還是忍不住兇性大發,將其生生撕裂。師父的讖語猶在耳旁,李元霸“不得善終”的結局也早已註定。這是個荒誕的結局,但李元霸本身豈非就不是來自平凡的塵世?胯下馬、掌中錘,錘人便如錘蒼蠅般,不知造下多少殺孽?更喜把人擲向空中,扯住雙腿生生撕裂,回想那血肉橫飛的場景,映襯著一個十二歲少年的黃瘦面容,縱是遠古的煞神也不過如此吧?――也許只有這個結局才能配得上無與倫比的霸王?
-
4 # 大漠甘露2
上初中時,同學不知從那弄來一本舊的發黃,還掉了頁面的《說唐》,我如獲至寶,愛不釋手的讀了起來。
那時對《說唐》太瞭解了,《說唐》的連環畫風靡一時,對各路英雄崇拜的五體投地,得到原著(當時認為是原著)肯定不放過。把看到的故事情節在當說書的說給同學。
時隔多年對書中的故事情節幾乎忘了,但各路英雄的大名還是記得清清楚楚。
第一名李元霸。李元霸書中記載是李淵第四子,力大無窮,使一對雙錘。李元霸和附馬柴紹征戰宇文成都,被雷擊而死。
第二名宇文成都。宇文成都使一條溜金鏜,他是奸相宇文化及的兒才,不感冒。
第三裴元慶。裴元慶是裴炎的兒才使一對雙錘。大戰李元霸接了李元霸的三招,李元霸說好兄弟能接我三招。宇文成都一招就讓李元霸打爬下。我們認為裴元慶第二。裴元慶被火燒死,年盡十三歲。
第四吳天賜。吳天賜和雄闊海大戰三天工三夜耽誤了吳建章一家姓名。
第五吳雲召(時間長了不知那個吳)。吳雲召吳建章之子。
第六雄闊海。雄闊海力大無窮為救眾英雄,死於千斤閘下。
第七羅成。應了所發誓言,死於亂箭穿心。
第八靠山王楊林。皇帝叔叔。
第九新文理。
第十尚師徒。騎一匹呼雷豹,呼雷豹一叫喚,面對它的馬都爬下。
第十一秦瓊。秦瓊是家喻戶曉的英雄,他是門神。他和尉遲恭的單鞭救主,三鞭換二鐧都是有名的民間故事。唐太宗賜秦瓊尉遲恭對聯,雙鐧打定唐世界,單鞭撐住李乾坤。
第十二尉遲恭。門神。
第十三程咬金。程咬金瓦崗鞭皇帝,程咬金賣芭。本事只會砍三斧頭,也是家喻戶曉的故事人物。
他們都是故事人物,好象正史沒有記載。
-
5 # 淳得瑟
1、李元霸,因違反師訓,殺死了使鎦金鏜之人(宇文成都),遭雷轟而亡,死於天譴。無子。
2、宇文成都,武力僅次於李元霸一人,力大無窮,威猛罕匹。與瓦崗寨英雄為敵,最終在揚州被李元霸所殺。無子。
3、裴元慶、因接李元霸三錘,而名揚天下,後中新文禮之計,命喪火雷陣中。無子。
4、雄闊海,外號紫面天王。在揚州戰役中,為救被困的眾反王,力託千斤閘,因趕了一天一夜的路,水米未進,終因體力不支被壓死。無子。
5、伍雲召,又稱南陽侯,其子伍登,公元623年,紫金關後五龍會,伍登應劉黑闥之邀助陣。在劉黑闥出師不利的情況下,連敗程咬金、齊國遠、史大奈三員唐將,百十餘合戰平皂袍大將尉遲恭。次日三十合戰平唐軍主帥秦瓊,令其無計可施,只得另尋他法。後順應天意,將劉黑闥挑殺後歸順大唐,而後永鎮南陽。
6、伍天錫,無子。
7、羅成,其子羅通
8、楊林,義子秦瓊。
9、魏文通,其子不詳。
10、尚師徒,其子不詳。
11、新文禮:隋朝弘霓關總兵,其子不詳。
12、定彥平,其子不詳。
13、左天成,其子不詳。
14、來護兒,共有兒子十二人: 來楷,長子,授通議大夫,江都之變時遇害。 來淵,後投降楊玄感。來弘,五子,授金紫光祿大夫,江都之變時遇害。來整,六子,授左光祿大夫,封襄陽縣公,江都之變時遇害。來恆,十一子,唐高宗時官至宰相。來濟,十二子,唐高宗時官至宰相。
15、梁師泰,其子不詳。
16、秦瓊,其子秦懷道(625年-684年2月21日),字理,秦瓊死時秦懷道14歲。
17、尉遲恭,子:尉遲寶琳,襲爵鄂國公。官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衛尉少卿。
18、單雄信,其子單道真,官至梁州司馬。
真實存在的應該是李元霸(歷史上為李玄霸),裴元慶(歷史上為裴行儼),秦瓊,單雄信,羅成(歷史以羅士信為原型),尉遲恭,楊林(歷史以楊爽為原型),來護
-
6 # 拾話社
第一條好漢:西府趙王,李元霸。胯下追風萬里雲;手使一對擂鼓甕金錘,相傳是當年漢朝時馬超的先祖,漢伏波將軍馬援使的,共重800斤。歷史上就只有這兩個人使得動。
第二條好漢:橫勇無敵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鳳翅鎦金鏜。
第三條好漢:銀錘太保裴元慶,300斤一隻的八稜梅花亮銀錘,最後死在慶墜山。被炸死。
第四條好漢:紫面天王雄闊海,一條熟銅棍,死在揚州千斤閘下,被壓成肉泥。
第五條好漢:雙鐺無敵伍天錫,是一對短棒鳳翅鎦金鏜。被李元霸活撕打死在揚州城外。
第六條好漢:南陽侯伍雲召,是春秋五霸時名將伍子胥的後人,使得是一條亮銀槍。
第七條好漢:燕山少保羅成,家傳五鉤神飛槍,平生只輸在同父異母家兄的五分槍下。絕命槍:回馬槍
第八條好漢:靠山王楊林,水火囚龍棒。死在羅成槍下。
第九條好漢:花刀帥魏文通,以刀聞名。
第十條好漢:四寶將尚師徒,金纂提爐槍後被秦瓊得去。
第十一條好漢:八馬將新文禮,紅霓關總兵。
第十二條好漢:雙槍老將定彥平(《說唐》原著為曹延平,登州總兵,因楊林嫉賢妒能被解職,後幫助瓦崗軍被楊林殺害,他是張善相的師父)。
第十三條好漢:金刀殿帥左天成,在程咬金搬請裴元慶二次學藝下山時,被雄闊海挑落馬下而死。
第十四條好漢:鐵槍大將來護兒。
第十五條好漢:掛錘莊莊主,梁師泰。是隋唐四猛八大錘之鐵錘將。
第十六條好漢:兵馬大元帥秦瓊,瓦面金裝鐧,虎頭湛金槍,絕招:撒手鐧。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殺手鐧。
第十七條好漢:皂袍大將尉遲恭,曾經日搶三關,夜奪八寨。飛馬躍城樓,為救義子薛仁貴撞死皇宮外。雌雄雙鞭,丈八蛇矛槍。
第十八條好漢:二賢莊莊主,赤發靈官單雄信,金頂棗陽槊。
-
7 # o161510544
隋唐十八好漢,是《說唐演義全傳》、《興唐傳》、《混唐後傳》諸多小說中的人物。“隋朝十八條好漢”的說法,在《說唐》以前的《大唐秦王詞話》、《隋唐演義》等小說裡從未提過。在《說唐》中提到十四個,後來變成四猛十三傑,《混唐》裡又加上了程咬金,十八人以武功的強弱來排名,等級差異極大,如宇文成都雖排行第二,在面對第一好漢李元霸時,卻如蚍蜉撼大樹。隋唐十八好漢的版本眾多,人物不一,不少為虛構,例如李元霸只是唐高祖李淵早逝的兒子,正史中並沒有太多記載。
隋唐十八好漢,中國《說唐演義全傳》人物排名,一李元霸、二宇文成都、三裴元慶、四雄闊海、五伍雲召、六伍天錫、七羅成、八楊林、九魏文通、十尚師徒、十一新文禮、十六秦瓊、十八單雄信等。
1.李元霸武器:擂鼓甕金錘,一個重400斤,四猛八大錘金錘將。
這是第一檔次的好漢。
2.宇文成都 武器:在該書中有多處描寫,重量各不相同:第十三回書寫到他和秦瓊等人的打鬥時說:“宇文成都把兩百斤的鎦金鏜往下一掃”; 第十七回特別介紹說,他使用的鎦金鏜,“重三百二十斤”;到了第34回,描寫他和李元霸的比賽時說,“使一根四百斤重的鎦金鏜”,總而言之,作者自己都是越編越玄乎。
3.裴元慶 武器:“使用的兩柄錘五升斗大,重三百斤”;書中沒有明確是各三百斤還是共重三百斤,本人考慮宇文成都的武器重量,傾向後者。見第三十一回。
這是第二檔次的好漢。考慮到兩人的能力相差不遠,如果裴元慶的武器是300斤,本人認為宇文成都使用的武器應該在320斤以上。
4.雄闊海 使用兩柄板斧,重一百六十斤。見第十四回書。
5.伍雲召 武器:丈八蛇矛,重160斤,見第十五回。
6. 伍天錫 武器:混天鏜,重200斤;見第十七回伍雲召對其族弟的介紹。
這是第三檔次的好漢,考慮到三人能力較近,所以三人的武器重量應該在240斤以上。這是參考後面羅成的武器重量給出的。不可能第三檔次好漢的武器重量比第四檔次的還少。
7.羅成 :武器:丈八滾雲槍,重240斤;見第七回書。
8.楊林 :武器:兩根囚龍棒,各重150斤,共重300斤;見第一回書。
9.魏文通 武器:青龍刀,重量沒有介紹。
這是第四檔次的好漢。從羅成和尉遲恭的較量以及楊林、魏文通和秦瓊的較量情景來看,羅成都是七八槍打敗的尉遲恭,楊林是七八棒打敗秦瓊,魏文通是七八刀砍走秦瓊,而秦瓊和尉遲恭是一個檔次的好漢,所以將三人歸於一個檔次。能力上不會差太遠。那麼參考前面好漢的武器重量,它們的武器應該在200斤左右(不可能第八條好漢使用的武器比第七條好漢的還重,更不可能第7、8、9條好漢的武器比第4、5、6條好漢使用的重)。
10. 尚師徒;武器:提爐槍,重120斤。見第28回書。
11. 新文禮 :武器:鐵方槊,重兩百斤,見第37回書。
16.秦瓊:武器:鍍金熟銅鐧,兩根各65斤,共重130斤,見第三回書;虎頭鏨金槍,重82斤;後來得到並使用尚師徒的提爐槍,重120斤。
18.單雄信 武器:金頂棗陽槊,重量無描寫。
這是第五檔次的好漢,使用的武器應該在120斤左右。
-
8 # WangHaiPeng123
1西府趙王李元霸2天寶大將宇文成都3霹靂火裴元慶4紫面天王熊闊海5南陽侯伍雲召6伍天錫7冷麵寒槍羅成8靠山王楊林9花刀大將魏文通10八馬將新文禮11四寶大將尚師徒12小孟常秦叔寶 黑麵尉遲恭
一絕羅松一猛1今世孟賁羅士信
-
9 # 與堅持夢想者同行24
一,李元霸,二,宇文成都,三,裴元慶,四,雄三闊海,四,伍天錫,六,伍元召,七,揚林,八,羅成,九,魏文通,十,尚師徒,十一,羅藝,十二,秦瓊、十三,單雄信,十四,伍保,十五,王伯當,十六,史大奈,+七,謝映登,+八,程咬金。
李元霸史書上沒其人只說四子李元吉,秦瓊,尉遲恭到現在還在門神上看到。
-
10 # 淚灑曦晨絕韶華
第一好漢:西府趙王,李元霸。一對擂鼓甕金錘是當年漢朝時馬超的先祖,漢浮波將軍馬芫使的。共重320斤。歷史上就只有這兩個人使得動。
第二條:天寶大將宇文成都,鳳翅鎦金鏜。
第三條:三公子裴元慶,八十斤一隻的八卦梅花亮銀錘,最後死在慶墜山。被炸死。
第四條:紫面天王雄闊海。一條熟銅棍,死在揚州千斤閘下,被壓成肉泥。
第五條:南陽侯伍雲召,是春秋五霸時名將伍子胥的後人,使得是一條亮銀槍。
第六條:伍天錫,伍雲召的族弟。是一對短棒混金鏜。被李元霸一錘打死在揚州城外。
第七條:燕山公少保羅成,家傳五鉤神飛槍,平生只輸在同父異母家兄的五分槍下。絕命槍:回馬槍
第八條:老將靠山王楊林,水火囚龍棍。死在羅成槍下。
第九條:花刀大帥魏文通,可想以刀聞名。
第十條:四寶上將尚師徒,金纂提爐槍後被秦瓊得去。
第十一條:八馬將新文禮,弘霓關總兵。
第十二條:雙槍老將,羅成乾爹,定彥平。後因羅成狠辣,出家。
第十三條:金刀殿帥左天成,在程咬金搬請裴元慶二次學藝下山時,被裴元慶錘打護城河。
第十四條:鐵槍大將來護兒
第十五條:掛錘莊莊主,梁師泰。是隋唐八大錘之一。
第十六條:兵馬大元帥秦瓊,鑲金鐧,絕招:撒手鐧。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殺手鐧。
第十七條:皂袍大將尉遲恭,曾經日搶三關,夜奪八寨。飛馬躍城樓。為救義子薛仁貴撞死皇宮外。雌雄雙鞭,龜背託龍槍。
第十八條:聚顯莊二莊主,赤法靈官單雄信,金頂棗陽槊 。 以上好漢 李元霸、秦瓊、尉遲恭、雄闊海、單雄信是真實存在有史實記載的,而楊林可能為史實中的楊爽。
-
11 # 官人一起呀
第一好漢西府趙王李元霸是不存在的,李淵是有四個兒子,只不過第三個兒子(李玄霸)死的早並沒有小說裡那麼牛逼。第二好漢天寶大將宇文成都是不存在的,宇文化及是有倆兒子,但是倆兒子沒有一個能頂得上小說裡的宇文成都。第三好漢銀錘太保裴元慶並無其人到有其歷史原型,裴元慶的歷史原型是裴仁基的大兒子裴行儼為原型的。(裴仁基總共就倆兒子,大兒子還跟他死在一塊了。)隨書記載:“裴行儼驍勇善戰,有萬人敵之稱。”,小說只保留了驍勇善戰的特點但沒保留其他。第四好漢紫面天王雄闊海歷史原型大多認為是隋朝將領麥鐵杖,性格和小說裡的雄闊海一樣好結交朋友、講義氣。都是力大無比,驍勇善戰。所以被認為是也沒有太大的出入,可以說很接近了。第五好漢南陽侯伍雲召,歷史並無其人、原型不確定。第六好漢雙鏜無敵伍天錫,歷史並無其人、原型不確定。第七好常勝將軍羅少保、羅成,歷史並無其人但有原型,原型為羅士信。小說裡都身披銀甲用銀槍,都是敗於劉黑闥。(歷史上有羅士信無羅成)第八好漢靠山王楊林,歷史上並無楊林此人,原型是隋文帝楊堅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楊爽。楊爽一生中兩次征戰突厥,全是大勝而歸。(這也是為隋文帝被進貢的國成為天可汗:注意楊堅是天可汗、李世民是聖人可汗都是比他們自己的可汗高一級但是稱謂不同)所以被封為衛王,但是在楊堅時期就去世了死的早。第九好漢花刀大將魏文通,歷史並無其人小說杜撰人物之一。第十好漢四寶大將尚師徒,歷史並無其人,小說杜撰人物之一。第十一好漢八馬將新文禮,歷史並無其人,小說杜撰人物之一。第十二好漢雙槍大將定彥平(曹延平),歷史並無其人,小說杜撰人物之一。(括號裡的曹延平也是杜撰人物)第十三好漢平南王韓擒虎,隋朝開國名將。歷史上韓擒虎滅北齊、南陳、打突厥屢建奇功,官拜上柱國、大將軍。死後更是被民間神話為十殿閻羅其中之一。第十四好漢大錘公子秦用,歷史上並無此人,小說杜撰為秦瓊乾兒子。第十五好漢掛錘莊莊主梁師泰,歷史並無其人,小說杜撰人物之一。第十六好漢兵馬大帥秦叔寶,李唐開國大將、翼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等(不做過多介紹了)第十七好漢皂袍大將尉遲恭,李唐開國大將、鄂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等(不做過多介紹了)第十八好漢赤發靈官單雄信,兵敗李唐,李世民下令誅殺。(徐世績求情,李世民不肯,造就了小說裡的單二爺死前發誓三世不降唐那麼一說。)
-
12 # 太陽王子的兄弟
《說唐》只提到13條好漢,第一條好漢李元霸,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第三條好漢裴元慶,第四條好漢雄闊海,第五條好漢伍雲召,第六條好漢伍天錫,第七條好漢羅成,第八條好漢楊林,第九條好漢魏文通,第十條好漢尚師徒,第十一條好漢新文禮,第十五條好漢秦瓊,第十八條好漢單雄信,而第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十七書中未提及。而真實存在的只有秦瓊和單雄信,而羅成原型是羅士信,但如果嚴肅來說羅成是虛構的。
-
13 # 有故事的人127778979
雙錘將李元霸打遍天下無敵手,是真有其人,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元霸沒出世之前悍遇對手,歷史應有其人。第三條好漢裴元慶,忠臣之子應不為虛。第五條草莽英雄雄闊海威震太行兩省,自當有之!第六條好漢伍天錫天賜神力,為楊林所使!效命殺場。被第一條好漢李元霸所斬殺一點也不怨!第七條好漢羅成,年紀輕輕功夫了得,使地羅家槍是無人能敵,故而很少有敗痕跡!只有委屈暫列第七!第八條好漢靠山王楊林,此人年紀雖大有勇有謀,是隨朝之文中文太師在生,論武藝真是老當益壯。要是在年輕二十年定排前三甲。第九條好漢花刀將魏文通,潼關大帥楊林義子武藝高強,常言道:好虎架不住群狼,好漢難敵四手。要不是吃了王伯當暗箭所殺,想要打敗此人也是不易啊!第十條好漢尚師徒,此人雖有武藝認不清形勢。終成瓦崗軍下冤魂!第十一位八馬將新文禮和上面那位一樣死於瓦崗諸將之手。第十二位雙槍將丁彥平,是真英雄要不是錯將槍法傳給羅成,也不會人未出師身先死,死於義子加徒弟羅成之手。第十三位金刀將左天成,被裴元慶打個半死,最後慘死雄闊海之手,上面兩位都比他武功高了一大截呢。死地不算冤枉!第十四位鐵槍將來護兒,最慘就算此人了。不是死在沙場之上,而是死在自己人手裡。被宇文成都瞭解了性命!第十五位掛錘莊莊主梁師太,被楊林相邀共滅瓦崗之賊,誰知也不能攬狂瀾於濟倒,終死第六條好漢雙鏜將伍天錫之手。第十六條好漢小孟嘗秦書寶,這是本書靈魂人物,使兩根銅書琉金鐧,曾窮困僚倒時,寧肯買馬也不買鐧。主要是帥才指揮瓦崗兵將和隋朝爭霸,最終投靠李世民開創了一代盛世。第十七條好漢皂袍將尉遲恭,是中國一門神。救過李世民地命,應該武功了得!第十八位赤發靈冠單雄信,因李世民唐軍殺了其親哥,故非殺李世民不可,終死李世民之手!
-
14 # 凱哥看經典
《說唐演義》中,共列出十三位好漢,李元霸高居榜首。他親手擊殺了第二好漢宇文成都和第三好漢裴元慶。那麼,李元霸究竟是如何死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介紹一下李元霸。
李元霸,天下第一條好漢,隋唐十八好漢之首。武器是一對鐵錘,四百斤一個,共重八百斤。坐騎為“萬里雲”,日行一萬,夜走八千。四明山一戰,一人擊敗十八路反王230萬大軍。揚州“反王奪魁大會”時,於天昌關殺死天下第六好漢伍天錫。紫金山一戰,殺死宇文成都,匹馬雙錘面對185萬軍隊,兩柄鐵錘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屍山血海,將185萬軍隊殺得只剩65萬。逼得李密獻上玉璽,各路反王遞上降表。
關於李元霸之死,共有以下幾種說法:
1.死於天譴
趙王李元霸回到潼關,駙馬柴紹前來接應,二人相見,同路而行。不知九天應援雷聲普化天尊歸位,奉命率雷部眾神拿元霸逆天之罪。只見風雲四起,細雨霏霏,少頃虹電閃爍,霹靂交加。那雷聲只在元霸頭上落落的響,猶如打下來的光景。元霸大怒,把錘指天大叫:“呔!你天為何這般可惡,照少爺的頭響也!”說罷,把錘往空中一拋,只見天尊手一指,元霸抬頭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錘掉將下來,撲的一聲,正中在元霸臉上,翻身跌下馬來。
2.舉錘震天,反被砸死
李元霸從小就怕打雷,這時電 光閃閃,雷聲隆隆,他心裡有些害怕,仰面朝天大喊:"我的大錘,誰見誰怕,雷公,難道你就不怕嗎?"恰在這時打了個劈雷,李元霸說:"我一錘把你打死,看 你以後還打雷?"說著他竟把一隻大錘向空拋去;由於他仰面朝天,雨水下到他的臉上,打得他睜不開眼。這也真巧,大錘拋到天空,落下來正好打在李元霸的頭 上,把李元霸砸了個腦漿迸裂。
3.戰死沙場
據說李元霸大戰魚俱羅,被魚俱羅偷襲得逞,死於魚俱羅刀下。
河南電視臺樂遊天下
04-07 17:06504贊踩
隋唐十八條好漢,可能很多人都非常清楚,是清朝小說《說唐》中的人物排名,《說唐》沒把十八條好漢說全,只說了十三條:第一條好漢李元霸,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第三條好漢裴元慶,第四條好漢雄闊海,第五條好漢伍雲召,第六條好漢伍天錫,第七條好漢羅成,第八條好漢楊林,第九條好漢魏文通,第十條好漢尚師徒,第十一條好漢新文禮,第十六條好漢秦瓊,第十八條好漢單雄信,而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是誰原著並未提及,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是誰有很多說法,都是後人推測的。隋唐十八條好漢畢竟是小說中的人物,回到歷史,他們的原型又是何人呢?
影視劇中的李元霸
一、李元霸
原型:李玄霸(599年—614年),唐高祖李淵第三子,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弟,被封為衛懷王,大業十年(614年)病逝,年僅16歲,無子女。
影視劇中的宇文成都
二、宇文成都
原型:無原型,虛構人物。
影視劇中的裴元慶
三、裴元慶
原型:裴行儼(?—619年),河東郡(今山西永濟)人,禮部尚書裴仁基之子,驍勇善戰。大業十三年(617年),裴仁基、裴行儼父子投靠瓦崗寨首領李密,武德元年(618年),王世充大敗李密,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將侄女嫁給裴行儼,優厚對待兩父子,武德二年(619年),兩父子聯合宇文儒童、宇文溫等人,擁立越王楊侗為帝,結果事洩,兩父子皆為王世充所殺。
影視劇中的雄闊海
四、雄闊海
原型:麥鐵杖(574年—612年),天生神力,性格喜酒、重義,廣交朋友,早年曾結夥為盜,被捕獲,後被赦免,隨楊素征討突厥,後征討高句麗戰死,時年38歲。
影視劇中的伍雲召
五、伍雲召
原型:楊玄感(?―613年),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司徒楊素長子,因隋煬帝猜忌大臣,楊玄感內心不安,策劃謀反,被宇文述率軍擊敗,最後讓四弟楊積善殺了自己。
影視劇中的伍天錫
六、伍天錫
原型:楊積善(?-613年),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楊素第四子,隨其兄楊玄感反隋,楊玄感兵敗後,殺了楊玄感,自己被俘虜,最後被斬首示眾。
影視劇中的羅成
七、羅成
原型:羅士信(600年―622年),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原為隋朝齊郡通守張須陀部下,隨其征討農民起義軍,後歸降瓦崗軍,在與王世充交戰時重傷被俘,後不滿王世充,降唐,隨李世民平定洛陽,武德五年(622年),羅士信在洺水之戰中城破被俘,後被劉黑闥殺害。
影視劇中的楊林
八、楊林
原型:楊爽(563年—587年),京兆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文帝楊堅異母弟,驍勇善戰,精通兵法,被封為衛王,開皇元年(581年),兩次率軍征討突厥,大勝而歸。開皇七年(587年)病逝,年僅二十五歲。
影視劇中的魏文通
九、魏文通
影視劇中的尚師徒
十、尚師徒
影視劇中的新文禮
十一、新文禮
影視劇中的秦瓊
十六、秦瓊
原型:秦瓊,歷史真實存在。
影視劇中的單雄信
十八、單雄信
波135198918
04-07 22:11326贊踩
隋唐十八好漢,中國《說唐演義全傳》人物排名,一李元霸、二宇文成都、三裴元慶、四雄闊海、五伍雲召、六伍天錫、七羅成、八楊林、九魏文通、十尚師徒、十一新文禮、十六秦瓊、十八單雄信等。
《說唐》原著
隋唐十八好漢,是《說唐》、《興唐傳》諸多小說、評書中的人物,在《說唐》中提到十四個,後來在評書中變成四猛十三傑,十八人以武功(更準確的說主要是力量)的強弱來排名,等級差異極大,如宇文成都雖排行第二,在面對第一好漢李元霸時,卻如蚍蜉撼大樹。“隋朝十八條好漢”的說法,在《說唐》以前的《隋唐演義》、《隋史遺文》、《大唐秦王詞話》、《隋唐兩朝志傳》等小說裡從未提過。《說唐》書中沒把十八條好漢說全,只說了十三條:第一條好漢李元霸,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第三條好漢裴元慶,第四條好漢雄闊海,第五條好漢伍雲召,第六條好漢伍天錫,第七條好漢羅成,第八條好漢楊林,第九條好漢魏文通,第十條好漢尚師徒,第十一條好漢新文禮,第十六條好漢秦叔寶,第十八條好漢單雄信,而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條好漢都缺名。此書的粗疏可見一斑。
《說唐全傳》之《說唐前傳》原書中只提及以下好漢:
1.李元霸武器:擂鼓甕金錘,一個重400斤,四猛八大錘金錘將。
這是第一檔次的好漢。
2.宇文成都 武器:在該書中有多處描寫,重量各不相同:第十三回書寫到他和秦瓊等人的打鬥時說:“宇文成都把兩百斤的鎦金鏜往下一掃”; 第十七回特別介紹說,他使用的鎦金鏜,“重三百二十斤”;到了第34回,描寫他和李元霸的比賽時說,“使一根四百斤重的鎦金鏜”,總而言之,作者自己都是越編越玄乎。
3.裴元慶 武器:“使用的兩柄錘五升斗大,重三百斤”;書中沒有明確是各三百斤還是共重三百斤,本人考慮宇文成都的武器重量,傾向後者。見第三十一回。
這是第二檔次的好漢。考慮到兩人的能力相差不遠,如果裴元慶的武器是300斤,本人認為宇文成都使用的武器應該在320斤以上。
4.雄闊海 使用兩柄板斧,重一百六十斤。見第十四回書。
5.伍雲召 武器:丈八蛇矛,重160斤,見第十五回。
6. 伍天錫 武器:混天鏜,重200斤;見第十七回伍雲召對其族弟的介紹。
這是第三檔次的好漢,考慮到三人能力較近,所以三人的武器重量應該在240斤以上。這是參考後面羅成的武器重量給出的。不可能第三檔次好漢的武器重量比第四檔次的還少。
7.羅成 :武器:丈八滾雲槍,重240斤;見第七回書。
8.楊林 :武器:兩根囚龍棒,各重150斤,共重300斤;見第一回書。
9.魏文通 武器:青龍刀,重量沒有介紹。
這是第四檔次的好漢。從羅成和尉遲恭的較量以及楊林、魏文通和秦瓊的較量情景來看,羅成都是七八槍打敗的尉遲恭,楊林是七八棒打敗秦瓊,魏文通是七八刀砍走秦瓊,而秦瓊和尉遲恭是一個檔次的好漢,所以將三人歸於一個檔次。能力上不會差太遠。那麼參考前面好漢的武器重量,它們的武器應該在200斤左右(不可能第八條好漢使用的武器比第七條好漢的還重,更不可能第7、8、9條好漢的武器比第4、5、6條好漢使用的重)。
10. 尚師徒;武器:提爐槍,重120斤。見第28回書。
11. 新文禮 :武器:鐵方槊,重兩百斤,見第37回書。
16.秦瓊:武器:鍍金熟銅鐧,兩根各65斤,共重130斤,見第三回書;虎頭鏨金槍,重82斤;後來得到並使用尚師徒的提爐槍,重120斤。
18.單雄信 武器:金頂棗陽槊,重量無描寫。
這是第五檔次的好漢,使用的武器應該在120斤左右。
總之,說唐的武力排名基本上推重力量型,但是對人物的力量描寫有時候有前後矛盾。可能是作者寫到後來忘乎所以,也就出現了很多力量描寫的不一致;再就是 除裴元慶趁宇文成都力乏之時有過取勝的經歷之外,基本上不存在排名在後的人物打敗排名在前的事情。
另外,《說唐演義全傳》只提到了第一到十一、十六、十八條好漢,由於作者失誤,第12、13、14、15、17條好漢根本就沒有提到。(後來在各種論壇和貼吧中出現的12-15,17條好漢均為後人所杜撰。)
隋唐英雄
開隋九老
忠孝王伍建章
大元帥高熲
靠山王楊林
上柱國賀若弼
大都督魚俱羅
昌平王邱瑞
上柱國韓擒虎
雙槍將定彥平
越 王楊素
瓦崗五虎
單雄信
尤俊達
王君可
王伯當
謝映登
四猛名單
今世孟賁羅士信
陌刀闞稜
人面點銅錘秦用
小霸王翟讓
四絕名單
姜松(羅松)
程咬金
秦瓊
楊廣
十絕名單
秦瓊交友
程咬金三斧頭
徐茂公足智多謀
羅成花槍和狠毒
姜松神槍
王伯當忠於李密
單雄信忠君不變節
謝映登揮車巧射
尚師徒四寶
侯君集輕身功夫
八大錘
李元霸(擂鼓甕金錘)
裴元慶(八稜梅花亮銀錘)
秦用(人面點銅錘)
梁師泰(鑌鐵軋油錘)
十三傑
李元霸
宇文成都
裴元慶
雄闊海
伍天錫
伍雲召
羅成
楊林
魏文通
尚師徒
新文禮
韓擒虎
秦瓊/尉遲恭
十六傑
翟讓
左天成
野輩十三條好漢
銀地國太子朗司馬,琉球國太子鰲魚,北漢王鐵木耳,鐵木金,紅袍大力士藍天畢,孽世雄,王九龍,蓋世雄,洪天英,華公義,知世王王薄,定陽王劉武周,大梁王蕭銑.
單田芳版本
十八條好漢
1、西府趙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盞燈,手中一對擂鼓甕金錘誰也惹不起,為頭一條好漢;
2、天寶大將宇文成都,胯下銀河駒,掌中鳳翅鎦金鏜,勇貫三軍,是大隋朝的頂樑柱;
3、銀錘太保裴元慶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沒角癩麒麟,掌中一對八稜梅花亮銀錘,是以後瓦崗山頭號猛將;
4、紫面天王雄闊海,一根熟銅棍,壓蓋武林;
5、南陽太守伍雲召,是春秋五霸時名將伍子胥的後人,使得是一條亮銀槍。曾經大戰過宇文成都;
6、雙鏜無敵伍天錫,胯下青龍馬,掌中一對短把鳳翅鎦金鏜,英勇無比;
7、少保羅成,又叫羅神槍,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龍,掌中五鉤神飛亮銀槍!從沒打過敗仗,人稱“常勝將軍”; 隋唐時期有羅士信,羅士信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和小說中羅成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被認為是羅成的歷史原型.
8、靠山王楊林,胯下金睛獸,掌中一對囚龍雙棒,老當益壯;
9、花刀大將魏文通,跨下花斑馬,一把花刀是隋營數一數二的大將;
10、銀面韋託秦用,秦瓊的乾兒子,胯下赤炭火龍駒,掌中八稜紫金降魔杵,年輕人中的佼佼者!;
11、呼羅國王,胯下青鬃馬,掌中單錘,乃突厥第一戰將;
12、四寶大將尚師徒,胯下寶馬呼雷豹,掌中烏龍提瀘槍,山馬關大帥;
13、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神拳太保秦瓊秦叔寶,跨下一匹黃驃馬,掌中一對虎頭鉳稜金裝鐧,擅使一把虎頭造金槍,是本套書的書膽!
14、皂袍大將尉遲恭,武藝和秦瓊不分上下,胯下一匹烏騅馬,掌中單鞭,擅使丈八蛇矛槍;
15、赤發靈官單雄信,單二員外,江湖總瓢把子,胯下棗紅馬,掌中一把金釘棗陽槊,是未來瓦崗五虎上將的頭一員;
16、銀槍將蘇定芳,胯下銀龍馬,掌中亮銀槍。連羅成都死在了他的手上;
17、勇三郎王伯當,胯下黃斑馬,掌中花槍,一上戰場就玩命;
18、大刀王君可,胯下一匹赤兔馬,掌中青龍郾月刀,真好比關公在世。
四猛
1、 今世孟賁羅士信,恨天無把、恨地無環,長中一把鐵旗杆,連李元霸也畏懼三分。
2、 鐵槍將來護兒。
3、 活弔客王伯超;
4、 火龍神君夏逢春。
三怪
1、羅松羅萬年,
2、 雙槍丁彥平,
3、小白猿侯君集。
以上根據興唐傳。
其他版本
十八條好漢介紹
第一條好漢:西府趙王,李元霸。胯下追風萬里雲;手使一對擂鼓甕金錘,相傳是當年漢朝時馬超的先祖,漢伏波將軍馬援使的,共重800斤。歷史上就只有這兩個人使得動。
第二條好漢:橫勇無敵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鳳翅鎦金鏜。
第三條好漢:銀錘太保裴元慶,一百六十斤一隻的八稜梅花亮銀錘,最後死在慶墜山。被炸死。
第四條好漢:紫面天王雄闊海,一條熟銅棍,死在揚州千斤閘下,被壓成肉泥。
第五條好漢:雙鐺無敵伍天錫,是一對短棒鳳翅鎦金鏜。被李元霸一錘打死在揚州城外。
第六條好漢:南陽侯伍雲召,是春秋五霸時名將伍子胥的後人,使得是一條亮銀槍。
第七條好漢:燕山少保羅成,家傳五鉤神飛槍,平生只輸在同父異母家兄的五分槍下。絕命槍:回馬槍
第八條好漢:靠山王楊林,水火囚龍棍。死在羅成槍下。
第九條好漢:花刀帥魏文通,以刀聞名。
第十條好漢:四寶將尚師徒,金纂提爐槍後被秦瓊得去。
第十一條好漢:八馬將新文禮,弘霓關總兵。
第十二條好漢:雙槍老將定彥平(《說唐》原著為曹延平,登州總兵,因楊林嫉賢妒能被解職,後幫助瓦崗軍被楊林殺害,他是張善相的師父)。
第十三條好漢:金刀殿帥左天成,在程咬金搬請裴元慶二次學藝下山時,被雄闊海挑落馬下而死。
第十四條好漢:鐵槍大將來護兒。
第十五條好漢:掛錘莊莊主,梁師泰。是隋唐八大錘之一。
第十六條好漢:兵馬大元帥秦瓊,瓦面金裝鐧,虎頭湛金槍,絕招:撒手鐧。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殺手鐧。
第十七條好漢:皂袍大將尉遲恭,曾經日搶三關,夜奪八寨。飛馬躍城樓,為救義子薛仁貴撞死皇宮外。雌雄雙鞭,丈八蛇矛槍。
第十八條好漢:二賢莊莊主,赤發靈官單雄信,金頂棗陽槊。
十五傑
1西府趙王李元霸
生得尖嘴縮腮,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無窮。使一對擂鼓甕金錘,重800斤。坐一騎一字板肋墨麒麟,縱橫天下。四明山一役,錘震十八國,打死上將五十餘員
2天寶大將宇文成都
使一條320斤重鳳翅鎦金钂,勇冠三軍, 曾與天下第一好漢李元霸比武,手提三千斤金獅上金殿,面不改色,是大隋朝的頂樑柱
3一字並肩王裴元慶
使300斤重的八卦梅花亮銀錘,好勇鬥狠,稱萬人敵,四明山一戰,十八路反王無數兵將,只有他能接李元霸三錘
4太行山大王雄闊海
太行山上強人,身高一丈,腰大數圍,使日月雙斧,重160斤,兩臂有萬斤氣力,伍雲召之義弟,奮不顧身地力舉揚州千斤閘,化為肉泥,用一腔熱血保住了天下多少英雄好漢的性命
5南陽侯伍雲召
身長八尺,面如紫玉,目若朗星,是春秋時名將伍子胥的後人,使一條160斤素纓槍,擁兵十萬,鎮守南陽
6河北大王伍天錫
伍雲召的族弟,是山寨強盜頭兒,身長一丈,紅臉黃鬚,因吃人心多了,連眼睛也是紅的,使200斤半輪月混天钂,被李元霸一錘打死
7冷麵寒槍羅成
生得眉清同秀,齒白唇紅,面如糰粉,家傳五鉤神飛槍,曾奪武狀元,平生只輸在同父異母的哥哥姜松的槍下,稱“常勝將軍
8靠山王楊林
兩道黃眉,身長九尺,腰大十圍,使水火囚龍棍,老當益壯
9花刀大將魏文通
潼關總兵,使丹鳳朝陽繡鸞刀,好比關公在世,楊林的愛將
10三江大帥楊義臣
手使折鐵點鋼槍,楊林的弟弟,曾擺下八門金鎖陣,後被李元霸、裴元慶、秦用、梁師泰金銀銅鐵八大錘所破
11弘霓關總兵新文禮
手使一條鐵方槊
12虎牢關總兵尚師徒
擁有夜明盔、柳葉綿竹鎧、金纂提爐槍和“呼雷豹”戰馬,合稱四寶
13兵馬大元帥秦瓊
使128斤鑲金鐧,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
14皂袍大將尉遲恭
使81斤雌雄竹節鞭,武藝和秦瓊不分上下,曾經日搶三關,夜奪八寨
15赤發靈官單雄信
山東二賢莊莊主,義薄雲天,江湖總瓢把子,使金釘棗陽槊
四猛介紹
1今世孟賁羅士信
手使300斤檳鐵槍,放牛娃出身,唯一力量可與李元霸相抗衡的人,能力拔牛牯,飛石打鳥,夜辨蚊虻
2鐵槍將來護兒
使一條鑌鐵槍
3大錘公子秦用
手使人面赤銅錘,秦瓊的義子
4掛錘莊莊主梁師泰
瓦崗寨名將,手使—雙扁式鐵錘
四絕介紹
1神槍姜松的五分槍法
字永年,羅成同父異母的哥哥,使子母鴛鴦五分槍,天下無敵,但從來沒有漏過真功夫
2老將定彥平的雙搶槍法
使雙盤飛龍金線槍
使宣花斧,重64斤,外號“混世魔王”,福將,三斧子定瓦崗,為瓦崗寨大魔國國王
4神箭書生王伯當的箭法
掌中花槍, 以善射出名,一上戰場就玩命,人稱勇三郎
八大錘介紹
第一金錘將李元霸(擂鼓甕金錘)
第二銀錘將裴元慶(八稜梅花亮銀錘)
第三銅錘將秦用(人面銅錘)
第四鐵錘將梁師泰(鑌鐵軋油錘)
歷史18好漢
(隋煬帝~唐高祖)
1、秦瓊(字叔寶) --真正的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英雄,當門神,必須的。
《舊唐書·卷六十八·列傳第十八》:「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寶亦以此頗自矜尚。」
3張
隋唐十八好漢
注意這個“每”字,一次就是牛人了,他居然“每”,民間的門神不是蓋的,關二爺其實不如秦二爺多矣,可惜半生征戰,身上傷太多了,玄武門之後就處於半退休狀態,早死,凌煙閣24名臣之一。
尉遲恭
2、尉遲恭(字敬德)--真正的奪槊高手,另一位門神。
《舊唐書·卷六十八·列傳第十八》:「敬德善解避槊,每單騎入賊陣,賊槊攢刺,終不能傷,又能奪取賊槊,還以刺之。」
我靠,他也是“每”,足可以與秦瓊媲美,曾經擊敗過單雄信,但是跟隨宋金剛時,曾微敗於秦瓊,所以略遜秦叔寶半籌,凌煙閣24名臣之一。
3、程咬金(字義貞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 --俺也是個使長槍的帥哥。據史書記載,程咬金“少驍勇,善用馬槊(長槍)。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王世充與李密決戰。王世充軍攻擊單雄信部,李密派遣程知節及裴行儼增援。戰鬥中,裴行儼中流矢墜馬,程知節連斬數人,抱起裴行儼向後撤退。追兵用槊刺穿他的身體,程知節將槊折斷,殺了追兵,這才逃脫。
曾經救過裴元慶(裴行儼)的人,可不只會三板斧,凌煙閣24名臣之一。
羅士信
4、羅士信 --少保羅成+一猛羅士信的原型,你說牛不牛
張須陀屬下一員戰將,14歲參軍,勇武過人,頗受張須陀器重。武德五年(622年)在洺水城(今河北省 曲周縣東南)的防禦戰中,羅士信陷於義軍重圍,城破被俘拒降,為劉黑闥軍所殺。諡號“勇”。
羅士信很聰明,就像羅成(史有無此人不詳),很猛很能打,就像“一猛”,但是嗜殺,喜歡割人家鼻子,自己也早死(28歲)。
裴行儼
5、 裴行儼 --請叫我裴三公子元慶
裴仁基之子,驍勇善戰。裴仁基討伐瓦崗寨,雖累有勝利,但屢遭監軍陷害。於是裴仁基父子殺隋監軍,率眾歸瓦崗寨。後李密與王世充決戰,裴仁基獻計分兵偷襲洛陽,但不被李密所納。後李密戰敗,裴氏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以侄女嫁於裴行儼,待其父子甚厚。裴行儼每有徵戰,所向披靡,號“萬人敵”,王世充憚其威名,頗加防範。裴仁基知其意,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密謀行刺王世充。事洩,裴氏父子俱被王世充所殺。
裴元慶的原型,演義中的第三條好漢,實際上確實很厲害,排在第5只能怪前四位太厲害了。
麥鐵杖
6、麥鐵杖--神行太保,輕功冠絕天下。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驍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馬。……帝曰:“信然,為盜明矣。”惜其勇捷,誡而釋之。……逆帥李稜遣兵仗三十人衛之,縛送高智慧。行至慶亭,衛者憩食,哀其餒,解手以給其餐。鐵杖取賊刀,亂斬衛者,殺之皆盡,悉割其鼻,懷之以歸。……成陽公李徹稱其驍武。……漢王諒反於幷州,又從楊素擊之,每戰先登。」
老一輩高手,一看名字就很猛,從盜賊到將軍,可惜隋煬帝時從徵遼東,孤軍被圍,陣亡。
羅藝
7、羅藝(字子廷) --哇呀呀,老子的風頭都被個沒影子的兒子奪了。
“藝剛愎不仁,勇攻戰,善用槊”。大業中,以戰力補虎賁郎將,《唐史》記載:“相傳羅藝有子名成,事蹟不詳”。(《新唐書·羅藝列傳》)評價:“羅藝自負武藝高強,任氣行事,終歸身首異地。一生中歸唐立功,可謂有識,但又聽信妖言而為叛,善始不善終。”
想想帥羅藝,白馬銀槊,後面跟著燕雲十八騎,那簡直是有點兒帥呆了。排名第七對應演義中的羅成。
張須陀
8、 張須陀 --吾乃“靠山王”張須陀是也
性剛烈,有勇略”(《隋書·張須陀列傳》), 大業九年(613年) 裴長才、石子河等率2萬叛軍攻至歷城,縱兵大掠。張須陀當時沒來得及召集士兵,遂親率五騎與叛軍作戰。叛軍為其所吸引,遂引兵圍攻。張須陀身陷重圍,身上多處受傷,勇氣彌厲。時城中援兵至,叛軍稍退。張須陀督軍再戰,大敗叛軍,裴長才敗逃。
評書中靠山王楊林的原型之一(另一為衛昭王 楊爽),是支撐隋朝的柱石之臣。曾經5人單挑2萬,沒錯就是2萬,史書上寫著。張須陀死後,隋朝再無良將矣。排名第八對應演義中的楊林。
楊玄感
9、楊玄感--我乃小霸王是也。
《隋書·卷七十·列傳第三十五》:「體貌雄偉,美鬚髯。……及長,好讀書,便騎射。……玄感驍勇多力,每戰親運長矛,身先士卒,喑嗚叱吒,所當者莫不震懾。論者方之項羽。……玄感大敗,獨與十餘騎竄林木間,將奔上洛。追騎至,玄感叱之,皆懼而返走。」
“論者方之項羽”,這句可了不得,能比做項羽的都是是大牛人。
魚俱羅
10、魚俱羅--內功深厚,獅吼功開山祖師。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身長八尺,膂力絕人,聲氣雄壯,言聞數百步。……楊素以俱羅壯勇,請與同行。每戰有功。……及遇賊,俱羅與數騎奔擊,瞋目大呼,所當皆披靡,出左入右,往返若飛。……初,突厥數入境為寇,俱羅輒擒斬之,自是突厥畏懼屏跡,不敢畜牧於塞上。」
一直覺得這個名字很有吸引力,難道是因為那個魚玄機?:)為隋煬帝楊廣所猜忌,被處決。
杜伏威
11、杜伏威--夏侯惇一樣的猛人
《舊唐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六》:「伏威逆拒,自出陣前挑戰,稜部將射中其額,伏威怒,指之曰:“不殺汝,我終不拔箭。”遂馳之。稜部將走奔其陣,伏威因入稜陣,大呼衝擊,所向披靡,獲所射者,使其拔箭,然後斬之,攜其首復入稜軍奮擊,殺數十人。稜陣大潰,僅以身免。」
這位老兄有個性,小樣兒,不殺你我就不拔箭。
薛舉
12、薛舉--姓薛的猛將兄我是開頭的。
舉容貌瑰偉,兇悍善射,驍武絕倫,家產鉅萬,交結豪猾,雄於邊朔。武德元年,豐州總管張長遜進擊宗羅X,舉悉眾來援,軍屯高墌,縱兵虜掠,至於豳、岐之地。太宗又率眾擊之,軍次高墌城,度其糧少,意在速戰,乃命深溝堅壁,以老其師。未及與戰,會太宗不豫,行軍長史劉文靜、殷開山請觀兵於高墌西南,恃眾不裝置,為舉兵掩乘其後。太宗聞之,知其必敗,遽與書責之。未至,兩軍合戰,竟為舉所敗,死者十五六,大將李安遠、劉弘基皆陷於陣。
把李世民都打敗了,俘虜名將劉弘基,確實不是一般的牛,不過天佑秦王,這薛老兄很快自己就病死了。
13、 單雄信 --又一個飛將軍
《舊唐書》卷53《李密傳單雄信附傳》有簡略記載:“單雄信者,曹州人也。翟讓與之友善。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密軍號為‘飛將’”。
能叫飛將軍的除了李廣、呂布之外還有這位單二員外。歷史上單雄信無非就是另一個小號的呂布,勇武,但性格反覆、不善擇主,而絕非關張一類人物。曾經敗於尉遲恭槊下,排名13,與演義相當。
李景
14、李景(字道興)--不太出名的小關羽。
《隋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景容貌奇偉,膂力過人,美鬚髯,驍勇善射。……高祖奇其壯武。……後與上明公楊紀送義成公主於突厥,至恆安,遇突厥來寇。時代州總管韓洪為虜所敗,景率所領數百人援之。力戰三日,殺虜甚眾。”
不太瞭解這人人,可是看看評價,眼前不禁浮現起雲長兄的偉岸形象,可惜隋末大亂之際為賊所殺。
蘇烈
15、蘇烈(字定方)--需要平反的名將
《舊唐書·卷八十三·列傳三十三》:「定方驍悍多力,膽氣絕倫,年十餘歲,隨父討捕,先登陷陣。父卒,郡守又令定方領兵,破賊首張金稱於郡南,手斬金稱,又破楊公卿於郡西,追奔二十餘里,殺獲甚眾,鄉黨賴之。」
演義中是個反面,羅藝羅成父子都死於其手,實際上是個好人+名將,絕對的智勇雙全。
沈光
16、沈光(字總持)--隋唐年間的馬術冠軍
《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光少驍捷,善戲馬,為天下之最。……化及大懼曰:“此麥鐵杖子也,及沈光者,並勇決不可當,須避其鋒。”
善戲馬,為天下之最,這評價太牛了,史官也真敢寫. 隋末大亂之際與宇文化及戰,陣亡。
薛萬均、薛萬徹
17.18、悲壯的雙子星
《新唐書·卷九十四·列傳第十九》:「以材武為羅藝所厚善。……建德以二十萬騎來攻,兵已緣堞,萬均與萬徹率死士百人出地道,掩擊其背,眾驚潰去。……距朔方數十里,突厥兵驟至,王師卻,萬均兄弟橫擊之,斬其驍將,虜陣歡,乘之,俘殺相藉。突厥走。……萬均、萬徹各以百騎行前,卒與虜遇,萬均單騎馳突,無敢當者。還語諸將曰:“賊易與。” 對薛萬徹的作戰能力,李世民的評價是“非大勝,即大敗”,把他和李績,李道宗並稱名將。後來太宗伐高句麗,薛萬徹在鴨綠江畔大破高句麗軍數萬,陣斬高句麗城主所夫孫。
熱心網友
9小時前30贊踩
相信很多看過《隋唐演義》和《隋唐英雄傳》的人都知道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豪傑紛紛起義。更是號稱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同時也湧現出了很多的英雄好漢,其中以十八好漢最出名。當然,小說和電視劇畢竟與真實歷史還是有些不一樣的,下面就來說說這十八好漢。
第一好漢:趙王李元霸(清朝因避諱康熙帝玄燁名改稱為李元霸)。他是李淵的第四子,李世民的親弟弟,自幼長相嚇人,但是力大無窮。手持八百斤擂鼓甕金錘,腳踏坐騎萬里雲,所向無敵。晉陽宮比武,力挫天寶大將軍宇文成都,一戰成名。後奉旨赴四明山保駕,三錘擊走第三條好漢裴元慶,匹馬雙錘,一下午將十八路反王180萬人馬殺的只剩60餘萬,後於紫金山再挫各路反軍,玉璽獨收,號稱是天下第一好漢。但是後來舉錘罵天,死於雷雨霹靂之中。
第二好漢:天寶大將宇文成都。本為隋朝奸相宇文化及的兒子,被隋煬帝楊廣封為天寶大將軍,胯下賽龍五斑駒,掌中鳳翅鎦金鏜,勇貫三軍,為隋煬帝擋住多次刺殺。後來敗於李元霸之手,最終也被李元霸所殺。
第三好漢:銀錘太保裴元慶。傳說為哪吒轉世,力大無窮。手持一對八稜梅花亮銀錘,重三百斤,胯下一字沒角癩麒麟。隨父山馬關總兵裴仁基三打瓦崗山,被徐茂公用計收服,其姐裴翠雲嫁於混世魔王程咬金。四明山一戰,十八路反王無數兵將,只有他能擋住李元霸三錘,從此而名揚天下,後中新文禮之計,命喪火雷陣中。
第四好漢:紫面天王雄闊海。一根熟銅棍,壓蓋武林,虎頭環眼,聲若巨雷。為人忠厚仗義,兩臂萬斤之力,曾雙拳打死兩隻老虎,最早在太行山佔山為王,後來輔佐相州起義軍領袖白御王高談聖,在揚州戰役中,為救被困的眾反王,力託千斤閘,因趕了一天一夜的路,水米未進,終因體力不支被壓死。
第五好漢:南陽太守伍雲召。跨下踏烏白雪馬,武藝高強,力大無窮。因其父右僕射伍建章遭朝廷奸黨陷害,乃舉南陽關之兵反隋;然不敵隋將宇文成都,便投奔河北鳳鳴王李子通,任都督大元帥。因人長著面如紫玉的俊美外表,擁有一身冠絕天下的武藝。因其駐守南陽關。世人稱“南陽侯”伍雲召。
第七好漢:少保羅成。,燕王羅藝的兒子,秦瓊的表弟,精通槍法,胯下閃電白龍駒、手中五鉤神飛槍。因面板白皙面容俊俏但卻不苟言笑,人送綽號“冷麵寒槍俏羅成”。後來參加了瓦崗寨起義,大破楊林的一字長蛇陣,擅使回馬槍。後來在唐軍與劉黑闥軍的戰鬥中遭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算計,被蘇定方設計騙至淤泥河處亂箭射死。隋唐時期有羅士信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和小說中虛構的羅成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被認為是羅成的歷史原型。
第八好漢:靠山王楊林。隋文帝楊堅的弟弟,為隋王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過汗馬功勞,被封為靠山王。他武藝高強,手持一對虯龍棒,後在隋朝統治瀕臨瓦解之際,設計做最後殊死一搏,事敗,被第七好漢羅成的絕技回馬槍刺死,其歷史原型是楊爽。
第九好漢:花刀大將魏文通。隋朝潼關元帥,靠山王楊林的義子,十三太保之一。跨下花斑馬,一把花刀是隋營數一數二的大將,人送外號“花刀帥”“九省花刀將”。因相貌酷似三國名將關羽,又稱賽關爺,後在攻打瓦崗寨之時,被王伯當用暗箭射死。
第十好漢:四寶將尚師徒。文武兼修,為人忠肝義膽,有隋朝第一儒將之稱。尚師徒曾受韓擒虎之命一起圍攻南陽。後與瓦崗交戰,師傅邱瑞勸其歸降瓦崗,因言語不和被激怒而將其殺死。後被瓦崗眾人圍住,寧死不降,卻又託孤秦瓊,並將四寶中的盔、甲贈與他(槍馬已被秦瓊所得),之後自刎而死。
第十一好漢:八馬將新文禮。隋朝弘霓關總兵,勇力絕人,足智多謀。使一條鐵方槊,重二百斤,坐下一匹金睛駱駝。因有橫推八匹馬之力,故人稱八馬將。因為設計害死了天下第三條好漢裴元慶,激起瓦岡公憤,遂遭瓦岡諸將圍打及“神靈”助攻而慘死。
第十二好漢:雙槍老將丁彥平。丁彥平與羅藝、楊林是拜把子的兄弟,交情甚厚。丁彥平是羅成的義父,但是被幹兒子偷學單槍破雙槍之法來對付自己。被羅成暗算後準備歸隱,但是再次碰到義子羅成,被羅成逼死。
第十三好漢:金刀殿帥左天成。兵器為金背砍山刀,座下花斑馬。曾力抗西魏五虎上將的車輪大戰,面不改色,後被裴元慶錘震崖下。最後死在雄闊海的槍下。
第十四好漢:鐵槍將來護兒。參與平定陳朝,累功至上開府,後隨楊素平定高智慧起義,升任大將軍。隋煬帝繼位後,來護兒進封右翊衛大將軍、榮國公。來護兒三徵高句麗,迫使高句麗王請降。後來,來護兒隨隋煬帝巡幸江都,宇文化及江都兵變,隋煬帝被弒,來護兒一同遇害。
第十五好漢:扁錘將梁師泰。掛錘莊莊主,後成為李元霸的開路將。曾兩錘將天下第十八條好漢,瓦崗五虎之一的單雄信震的兩手酥麻,虎口震開。後在天昌關被伍天錫擊殺。
第十六好漢:小孟嘗秦叔寶。性情豪爽,濟困扶危,結交好漢,因此人稱為“小孟嘗”。使兩條一百三十斤鍍金熟銅鐧。初為隋將,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因勇武過人而遠近聞名。後來參加瓦崗,任兵馬大元帥,後參加玄武門之變,被封天下兵馬大元帥。
第十七好漢:皂袍大將尉遲恭。擅使雌雄雙鞭,原為打鐵匠,後被宋金剛招進軍中,曾連破大唐數個關口,並且生擒李世民,後被秦瓊打敗。後在御果園打敗單雄信,救了李世民一命。玄武門之變中救過李世民,射殺李元吉,被封為封鄂國公。
第十八條好漢:赤發靈官單雄信。二賢莊莊主,江湖總瓢把子,胯下棗紅馬,掌中一把金釘棗陽槊。勇武過人,同郡與徐世勣關係友好,誓同生死。隋末與徐世勣一起加入翟讓的瓦崗義軍反隋。後翟讓被殺,李密與王世充偃師之戰時,單雄信歸降王世充,徐世勣投奔李唐。王世充被李世民擊敗後,徐世勣為單雄信求情失敗,單雄信被斬首。
-
15 # 腳踏一枝梅
I18條好漢中真實存在的有:秦瓊,尉遲恭,程咬金,單雄信,王伯當等。好漢排名: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慶。4,熊闊海。5,伍雲召。6,伍天錫。7,羅成。8,楊林。9,魏文通。10,尚師徒。11,新文禮。12,丁彥平(曹延平)。13,左天成(韓擒虎)。14,來護兒。15,王伯當。16,秦瓊。17,尉遲恭。18,單雄信。既然是演義評書,愛排不排,想怎麼弄就怎麼搞,吹牛逼將人逗得哈哈大笑就成。
-
16 # 郎壹號
未曾清貧難成人 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 從來富貴入凡塵醉生夢死誰成器 拓馬長槍定乾坤揮軍千里山河在 立名揚威傳後人!
第一條好漢:西府趙王、天下無敵大將軍 李元霸(兵器:擂鼓甕金錘 座駕:千里一盞燈)第二條好漢:天寶將軍 宇文成都(兵器:鳳翅鎦金鏜 座駕:賽龍五斑駒)第三條好漢:霹靂火 裴元慶(兵器:八卦梅花亮銀錘 座駕:一字沒角癩麒麟)第四條好漢:紫面天王 雄闊海(兵器:日月雙斧 座駕:萬里雲煙獸)第五條好漢:南陽侯 伍雲昭(兵器:亮銀槍 座駕:千里銀河一點白)第六條好漢:山大王 伍天錫(兵器:混金鏜 座駕:青龍馬)第七條好漢:冷麵銀槍 羅成(兵器:五鉤神飛槍 座駕:西方小白龍)第八條好漢:靠山王 楊林(兵器:水火囚龍棒 座駕:金睛獸)第九條好漢:花刀大帥 魏文通(兵器:丹鳳朝陽繡鸞刀 座駕:艾葉青龍獸)第十條好漢:八馬將 新文禮(兵器:混鐵點鋼槊 座駕:座駕:一丈青)---第十一條好漢:四寶將 尚師徒(兵器:金轉提爐槍 座駕:呼雷豹)第十二條好漢:雙槍將 定彥平(兵器:綠沉雙搶 座駕:青鬃馬)第十三條好漢:金刀殿帥 左天成(兵器:金背砍山刀 座駕:花斑馬)第十四條好漢:鐵槍將 來護兒(兵器:渾鐵槍 座駕:臥槽大黑馬)第十五條好漢:掛錘莊莊主、扁錘將 梁師泰(兵器:鑌鐵壓油錘 座駕:鐵騎馬)第十六條好漢:神拳太保、小孟嘗、兵馬大元帥 秦瓊(兵器:四稜金裝鐧、虎頭鏨金槍 座駕:黃驃透骨龍)第十七條好漢:皂袍大將 尉遲恭(兵器:雌雄雙鞭,龜背駝龍槍 座駕:踏雪烏騅馬)第十八條好漢:義薄雲天小關羽 單雄信(兵器:金頂棗陽槊 座駕:棗紅馬)隋唐之際,歷史上有的人物大概是:徐茂公、魏徵,這兩個都是瓦崗的人,但是歷史上是文官。李密,和小說差不多,屬於一個頗有領導才能的人物。秦瓊、程知節、羅士信、單雄信、翟讓、侯君集、柴紹、尉遲恭等人歷史上都是有的。但是由於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篡改歷史,所以唐朝統一戰爭的真相,現在還不好說。一般歷史學家認為,在唐朝統一的過程中,李淵、李世民、李建成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所以上述幾人,除了柴紹、尉遲恭介紹的比較詳細,剩下的都很一般。舊唐書都沒有多少描述。羅成這個人物是虛構的,但是羅逸在舊唐書有傳。這幾個來說,功勞最大的肯定是尉遲恭,接下來是秦瓊、程知節。翟讓只寫了先是瓦崗首領,後被李密所殺。這個人似乎相當不錯。單雄信差點殺了李世民,最後戰敗被俘,徐茂公秦瓊程知節都為他求情,徐茂公磕頭出血,李世民仍然殺了他。羅士信就是個打醬油的。侯君集是唐朝開國功臣之一,後來幫助李世民滅掉了朝鮮半島上的高麗、百濟,又滅掉了西突厥。功勞很大,但是由於自身不檢點,被降職。侯君集口出不遜,被賜死。李世民對他還不錯,仍然讓他進凌霄閣。
-
17 # 貓記
隋唐十八好漢:是《說唐演義全傳》中人物排名。
第一條好漢李元霸,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第三條好漢裴元慶,第四條好漢雄闊海,第五條好漢伍雲召,第六條好漢伍天錫,第七條好漢羅成,第八條好漢楊林,第九條好漢魏文通,第十條好漢尚師徒,第十一條好漢新文禮,第十五條好漢秦瓊,第十八條好漢單雄信,而第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十七書中未提及。
除秦瓊、單雄信 、尉遲恭等人外均為虛構人物。
評書中:開隋九老忠孝王伍建章、大元帥高熲、靠山王楊林上柱國賀若弼、大都督魚俱羅、昌平王邱瑞上柱國韓擒虎、雙槍將丁彥平、越王楊素瓦崗五虎單雄信、秦瓊、王君可、王伯當、裴元慶四猛1.羅士信 2.來護兒 3.尚師徒4.新文禮四絕1.姜松(羅松) 2.秦瓊 3.楊廣 4.程咬金十三傑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慶4.雄闊海5.伍雲召6.伍天錫7.羅成8.楊林9.魏文通10.秦用11尚師徒12.梁師泰13.秦瓊/尉遲恭八大錘李元霸(擂鼓甕金錘)、裴元慶(八稜梅花亮銀錘)、秦用(人面點銅錘)、梁師泰(鑌鐵軋油扁壺錘)名人的武器還有名字,其中我記得有一條,說李元霸的錘子曾185萬的敵人被消滅的就剩65萬。
可見又是一個神話級的人物,不過看古代的人都是真槍實戰,靠肉身來作戰的,也很是佩服。
現代人,總是連換桶桶裝水的力氣都沒有,都該好好反思一下,人類文明的進步,但人類自身卻是在退步的感覺,想想我們好像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漸凍症人。。。
看完十八英雄之後,我要去舉槓鈴了,爭取能當個lvhanzhi。
-
18 # A腹有詩書A
隋唐演義中的版本是第一:西府趙王李元霸 第二:天寶大將宇文成都 第三:銀錘太保裴元慶裴第四:紫面天王雄闊海 第五:雙鏜無敵伍天錫 第六:南陽太守伍雲召 第七:少保羅成 第八:花刀大將魏文通 第九:靠山王楊林 第十一:呼羅國王 第十二:四寶大將尚師徒 第十三:神拳太保秦瓊秦叔寶 第十四:皂袍大將尉遲恭 第十五:赤發靈官單雄信 第十六:銀槍將蘇定芳 第十七:勇三郎王伯當 第十八:大刀王君可 。
-
19 # 遊遊呦呦又又
說說吧隋唐十八條好漢:
李元霸:身份上的原型是李淵的第三子李玄霸。歷史上的李玄霸十多歲就死了,沒留下什麼記載,只是後來被追封為衛王,李世民的次子李寬也被過繼給他。事蹟上,李元霸的原型更像是淮陽郡王李道玄。李道玄和小說中李元霸的共同特點是年少成名、作戰勇猛、武藝高強(能單人獨馬橫掃千軍),並且很早就死掉了。宇文成都:身份上的原型自然是宇文化及的長子宇文承基。可惜的是,歷史上的宇文承基完全沒有小說中宇文成都的威風,天寶大將軍、鳳翅鎦金鐺、大戰四明山等都是假的。裴元慶:身份和事蹟上的原型都是裴行儼,而且裴行儼的父親正是小說中裴元慶的父親裴仁基。在小說裡,裴元慶是和歷史形象比較接近的人物之一。歷史上的裴行儼少年成名,和其父征討瓦崗寨不利,被迫投降。在瓦崗寨,他和程咬金、秦瓊和羅士信被認為是最勇猛的四員大將。瓦崗軍衰敗後裴行儼投靠王世充,最終被害。雄闊海:查無此人。伍雲召:查無此人。有人認為伍雲召和東周的伍子胥在某種意義上有點相似(報仇)。伍天錫:查無此人。羅成:身份上的原型是燕郡王羅藝之子羅成(確有其人,但是沒留下過多的記載,且羅藝在歷史上也和小說中的事蹟和形象不太一樣),事蹟上的原型是瓦崗寨的猛將羅士信。小說中的羅成和歷史上的羅士信的相似度非常高:和秦瓊一同成名,先是隋將,立過大功。後投靠瓦崗寨,是瓦崗寨的中流砥柱。短暫投靠過王世充,而後歸降李世民。小說中羅成是在和劉黑闥的交戰中在明州外的淤泥河被亂箭射死。歷史上的羅士信也是和劉黑闥的交戰中在洺州附近陣亡。而小說中的那個羅士信在歷史上查無此人。楊林:比較複雜,從他的地位、事蹟和與秦叔寶的關係來看,楊林的歷史原型應該是張須陀、楊義成和楊爽(甚至來護兒)的結合。魏文通:有爭議。有人認為是隋末在雁門附近造反的起義軍首領尉文通,因為名字讀音相同。但是事蹟上這兩人差的太遠。也有人認為是隋將衛文升(即衛玄,字文升),至少官位比較一致。但是衛玄死時年近八十,和魏文通相差很大,且部分版本的小說中還有一個叫做魏文升的人,被認為是衛玄在小說中的代表。還有人認為魏文通的原型其實是堯君素。尚師徒:查無此人。臨陽關也是假的(懷疑是滎陽)。更別說他的呼雷豹、提顱槍等寶物了。新文禮:查無此人。虹霓關更假了。定延平\曹延平:查無此人。來護兒:歷史上真有個來護兒,算是一代名將,但是其事蹟更接近小說中的楊林。梁師泰:懷疑其歷史原型是隋末唐初盤踞在朔方一帶的軍閥梁師都(貞觀二年被柴紹率軍擊敗後投奔頡利可汗,被殺)。可是也有人認為小說裡瓦崗寨的那個純打醬油的梁師徒的原型才是梁師都。左天成:查無此人。有人認為原型是陳稜。秦叔寶:就是歷史上的秦叔寶,事蹟和形象都差不多。尉遲敬德:就是歷史上的尉遲敬德,事蹟和形象極其相似(個人認為是除了楊廣、李淵等帝王和王世充、竇建德等主要反王之外,小說和歷史差別最小的隋唐人物),甚至包括他和李道宗的矛盾、以及其子尉遲寶林的官職,也和歷史一樣。不一樣的是小說中尉遲敬德為了挽救薛仁貴暴打了李道宗,而後撞門而死。歷史上的尉遲敬德因為居功自傲毆打了李道宗之後,被李世民教育了一番(主要是拿韓信等人的例子讓尉遲敬德知道了不可居功自傲),後來就辭官回家遠離朝政,最後得到善終。單雄信:就是歷史上的單雄信,事蹟和歷史真相差不多,包括參加瓦崗軍起義以及後來歸順王世充、和唐軍對抗、被尉遲敬德擊敗等。但是人物性格上,單雄信被小說美化了。歷史上的單雄信並不是義薄雲天的豪俠,而是在瓦崗危機的時候率先脫離的人。 -
20 # 江南柏舟
在所有古典小說中,最粗製濫造的就是隋唐演義,說是有十八條好漢,可看完全篇,也不見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和十七條好漢,可見該書濫到什麼程度,對照歷史來看,前面的十一位都是子虛烏有的人物,真實存在的只有秦瓊和單雄信,並且單雄信並非好漢,而是一個三姓家奴、反覆無常的小人。
真正隋唐歷史上的名將確實很多,但和演義中完全不是一回事,《三國演義》還有幾分真實,《隋唐演義》完全就是杜撰。如隋唐時期的第一名將李靖,被演義描述成一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半仙,第二名將李績被寫成一個只會掐指算計的道人,名將蘇定方被寫成一個殘害忠良的白臉奸臣,反賊羅藝卻被寫成德高望重的名將,單雄信與翟讓、徐世績創立瓦崗寨,後來翟讓讓位予李密,李密殺翟讓時,單雄信竟然跪地求饒獲得李密信任,在李密帶領的瓦崗軍激戰王世充時,單雄信率重兵袖手旁觀,坐觀瓦崗軍失敗,然後投降王世充,在李世民打敗王世充、俘虜單雄信後,單雄信竟然要求李績(徐世績投唐後被賜姓李,叫李績)向李世民代為求饒,就這種三姓家奴,竟然被《隋唐演義》描繪成義薄雲天的綠林總瓢把子、第十八條好漢,真是混淆黑白、顛倒是非。
回覆列表
隋唐十八條好漢,可能很多人都非常清楚,是清朝小說《說唐》中的人物排名,《說唐》沒把十八條好漢說全,只說了十三條:第一條好漢李元霸,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第三條好漢裴元慶,第四條好漢雄闊海,第五條好漢伍雲召,第六條好漢伍天錫,第七條好漢羅成,第八條好漢楊林,第九條好漢魏文通,第十條好漢尚師徒,第十一條好漢新文禮,第十六條好漢秦瓊,第十八條好漢單雄信,而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是誰原著並未提及,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是誰有很多說法,都是後人推測的。隋唐十八條好漢畢竟是小說中的人物,回到歷史,他們的原型又是何人呢?
影視劇中的李元霸
一、李元霸
原型:李玄霸(599年—614年),唐高祖李淵第三子,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弟,被封為衛懷王,大業十年(614年)病逝,年僅16歲,無子女。
影視劇中的宇文成都
二、宇文成都
原型:無原型,虛構人物。
影視劇中的裴元慶
三、裴元慶
原型:裴行儼(?—619年),河東郡(今山西永濟)人,禮部尚書裴仁基之子,驍勇善戰。大業十三年(617年),裴仁基、裴行儼父子投靠瓦崗寨首領李密,武德元年(618年),王世充大敗李密,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將侄女嫁給裴行儼,優厚對待兩父子,武德二年(619年),兩父子聯合宇文儒童、宇文溫等人,擁立越王楊侗為帝,結果事洩,兩父子皆為王世充所殺。
影視劇中的雄闊海
四、雄闊海
原型:麥鐵杖(574年—612年),天生神力,性格喜酒、重義,廣交朋友,早年曾結夥為盜,被捕獲,後被赦免,隨楊素征討突厥,後征討高句麗戰死,時年38歲。
影視劇中的伍雲召
五、伍雲召
原型:楊玄感(?―613年),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司徒楊素長子,因隋煬帝猜忌大臣,楊玄感內心不安,策劃謀反,被宇文述率軍擊敗,最後讓四弟楊積善殺了自己。
影視劇中的伍天錫
六、伍天錫
原型:楊積善(?-613年),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楊素第四子,隨其兄楊玄感反隋,楊玄感兵敗後,殺了楊玄感,自己被俘虜,最後被斬首示眾。
影視劇中的羅成
七、羅成
原型:羅士信(600年―622年),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原為隋朝齊郡通守張須陀部下,隨其征討農民起義軍,後歸降瓦崗軍,在與王世充交戰時重傷被俘,後不滿王世充,降唐,隨李世民平定洛陽,武德五年(622年),羅士信在洺水之戰中城破被俘,後被劉黑闥殺害。
影視劇中的楊林
八、楊林
原型:楊爽(563年—587年),京兆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文帝楊堅異母弟,驍勇善戰,精通兵法,被封為衛王,開皇元年(581年),兩次率軍征討突厥,大勝而歸。開皇七年(587年)病逝,年僅二十五歲。
影視劇中的魏文通
九、魏文通
原型:無原型,虛構人物。
影視劇中的尚師徒
十、尚師徒
原型:無原型,虛構人物。
影視劇中的新文禮
十一、新文禮
原型:無原型,虛構人物。
影視劇中的秦瓊
十六、秦瓊
原型:秦瓊,歷史真實存在。
影視劇中的單雄信
十八、單雄信
原型:單雄信,歷史真實存在。